📖 ZKIZ Archives


海外獎學金不再提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40106/18580128

去年財政預算案中,曾俊華司長提出設立獎學金基金四億八千萬元,估計每年有孳息二千四百萬元(即五釐回報),可資助本地二十名尖子學生到海外知名大學攻讀(即假設每人需要一百二十萬元讀完四年大學課程,每年三十萬元,如果尖子得哈佛耶魯取錄,呢筆錢未夠支付學費宿費及生活費用),讀完就必須回港教書至少兩年,教英文或幼兒教育。
呢個計划去年已被各界質疑,本欄在2013年3月5日亦有提及。好嘞,2014年1月15日輪到梁振英宣讀施政報告,之前放出消息,指那個尖子獎學金計劃已胎死腹中,政府不會再提。計劃煞停,並非政府莫財,特區政府有大把錢,只不過一年以來,呢個計劃完全引不起教育界興趣,恐怕即使推出,而無尖子學生申請,到時仲肉酸。
尖子師訓獎學金之不受歡迎,其實「有早知」,只不過去年特區政府急於追求政績,以為向教育方面派糖,可增民望而已。其實咁樣派糖,係完全不瞭解世情之閉門造車。請特區政府正式推行小班教學,政府怕花費太大,唔制;請政府年年撥款十億元做大學捐款配對基金,政府又以為大學好有錢,配對基金只會明益香港大學,唔制;於是諗出一筆小數目嘅四億八千萬元海外留學基金,但偏偏又要附加辣招,要學生回來做幼兒教師;坦白講(其實係人都知,怕只係政府唔知),香港會考、高考、文憑試尖子嘅第一志願,數十年不變,就係讀醫科、環球商業、藥劑、法律,讀文科之人已經少之又少,何況係讀教育?曾司長幾曾見過有十優狀元報讀香港教育學院,唔讀香港大學呀?
尖子師訓獎學金係未經深思、全不熟慮之作,實不知出自那一個部門智囊之腦袋,今年施政報告與財政預算案唔知會唔會有比此更傻嘅新意念呢?近日聽到政府會增加大學三年級嘅學額,俾副學士申請transfer,可能受到副學士學生歡迎,但同時又傳出政府無意支持大學增建學生宿舍,將資助宿舍建設嘅優先降低,此則自打嘴巴,一方面大學要增收副學士,即係學生人數增加啦,但另一方面又無意優先支援建設宿舍,邏輯何其混亂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40

7.5億美元怎麽花 斯坦福大學史上最高額獎學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350

2014年,亨尼斯邀請比爾·蓋茨到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進行了一場以慈善為主題的演講。在亨尼斯看來,蓋茨基金會是慈善機構的典範。(CFP/圖)

卸任之前,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亨尼斯為這所大學成立了一筆高達7.5億美元的獎學金。其中4億來自耐克公司創始人之一。他目前是世界上數額最高的獎學金,每年將有100名學生受惠於這個項目,斯坦福希望他們在20年後能真正改變社會。

2014年,約翰·亨尼斯就在考慮,還能做點什麽。從2000年至今,作為斯坦福大學第10任校長,他已經在任16年。2016年夏天,他即將卸任。

約翰·亨尼斯是美國國家工程研究院院士及美國科學藝術研究院院士。2011年奧巴馬訪問矽谷時,在場的人有馬克·紮克伯格、史蒂夫·喬布斯,而亨尼斯是其中唯一的大學校長。

和各學院院長、校理事會溝通了一圈之後,亨尼斯決定成立一個新的獎學金項目。2015年7月,他去和老朋友菲利浦·H·奈特談。

奈特是耐克創辦人之一,也是斯坦福大學校友。2006年曾向商學院捐款。考慮了一個月後,他答應捐一筆錢。只有兩個條件:獎學金的名稱由“奈特獎學金”改為“奈特—亨尼斯獎學金項目”、項目從創建開始就由亨尼斯擔任主管。

奈特捐出的這筆錢高達4億美元,加上其他捐款人的捐款,奈特-亨尼斯獎學金計劃共計獲7.5億美元捐款,將成為全球資助金額總數最大的獎學金,且向全球學生和所有學科開放。

想要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學術方面有傑出表現、有領導潛力,並且有意願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獎學金項目希望能夠培養明日領袖。”亨尼斯介紹。

獎學金將於2017年夏季接收入學申請,並於2018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學生。每年將會有100名學生拿到這筆獎學金,包括學費和生活費在內,一年是六萬到六萬五千美元左右。“保證他們在畢業時,不會有任何債務,”亨尼斯笑道,“這就相當於他們免費在斯坦福讀書了。”

除了獎學金,這些學生還可能有機會在谷歌或者Facebook等公司、社區或非贏利機構實習。

“我們的獎學金項目有助於學生尋求適合的職業發展機會,獎學金計劃的參與者將形成一個巨大的人際網,這個關系網本身就有價值。包括我們現在全球有二十多萬的校友,通過這些網絡,我們可以幫助獎學金獲得者找到相應的職位。”亨尼斯最希望的是,這些學生,20年後能真正改變社會。

有人想捐冰球場我們沒要

南方周末:2010年,馬克·紮克伯格給新澤西州紐瓦克的公立學校捐了1億美元,但這筆錢最終並沒有真正幫到學生,批評聲音很大。你認為問題出在哪里?

約翰·亨尼斯:我不方便對他人運營的項目進行評論,我可以說的是,把錢給出去,然後得到預期的效果,這可比看上去要難多了。你想改變一個城市的學校體系,錢當然是需要的,但你還得組織起整套的團隊關系,包括老師、家長、市長、學校管理委員會的每個人……只有大家一起商量,才能最高效地運用這筆資金。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位,但也有好的典範,比如比爾·蓋茨的蓋茨基金會,在抗擊瘧疾等方面做得很好,在能源領域也非常成功。可以看到,它很多細節做得非常到位。

南方周末:你認為全世界目前最要緊的問題包括健康、教育、氣候變化等等,而這些學科恰恰並非斯坦福最強的。如何讓學生在這些領域也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約翰·亨尼斯:我們的獎學金項目希望能夠培養明日領袖。也就是說,這些學生今後不僅要和企業打交道,也要和政府等機構打交道,我們希望獎學金項目的學生有機會學到這方面的經驗和知識。

我們非常關註綜合學科的發展。學生不僅應該學習自己所在的學科,還應該有更廣泛的涉獵。這就是斯坦福倡導的“T字形特質”——所在專業要學得夠深,同時相關學科要了解得夠廣。比如要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一方面應該有技術方面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學會和政策制定者溝通交流。因為這不僅僅涉及新能源、新技術,和政治、經濟等層面也都息息相關。

過去15年,我們的教育體系就是希望鼓勵這樣的T字形特質,這個獎學金計劃也希望往這個方向發展。

南方周末:你希望從這筆獎學金中受益的學生,將來能服務社會公眾。但如果他們只是想獲得在Google、FaceBook的工作經驗,將來找到好工作或者創辦自己的企業,怎麽辦?

約翰·亨尼斯:然後他們可能成為慈善家。何樂而不為呢?我們不希望約束這些學生,而是鼓勵他們做各種各樣的嘗試。當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像比爾·蓋茨和他太太美琳達一樣,最後成為慈善家。

南方周末:斯坦福在籌款方面向來出色,目前有超過7000項的受捐基金。你們是第一個一年籌款超過10億美元的學校。截至2015年8月31日,斯坦福有史以來獲得的捐款總額達到222億美元。你們是怎麽做到的?

約翰·亨尼斯:最重要的經驗就是,讓那些捐款人最終能獲得重大的社會回報。我們能夠通過這些獎學金,獲得很好的教育成果和研發成果,比如,確實能解決一些重大的醫療問題。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去募款,也希望能做更多創新,更多推進社會發展。

南方周末:斯坦福對捐贈者有設立什麽門檻嗎?

約翰·亨尼斯:只要捐款人和我們的想法匹配,基本沒有什麽限制。

但也有一些捐贈項目並不適合斯坦福,和我們的一些理念不匹配,或者我們的老師不支持。比如過去有些人提出捐款或捐贈,但是要主導本科的課程設計,我們就拒絕了。還有人想捐一個冰球場,但我們學校在加州,並不需要冰球場。

有些人願意資助建大樓,特別是科技大樓,這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因為整個資金量很大。還有一些投資獎學金。有些捐贈者可能曾經遇到過改變他一生的老師,後來就會希望建立資助教授的項目。還有的人,可能愛人癌癥過世,因此希望捐款給一些項目,幫助攻克癌癥。

所有這些慈善相關的項目,我們都引以為豪,都歡迎,但我們也有主次先後,會根據主次先後,看是否匹配。

南方周末:騰訊是斯坦福商學院的投資人之一。投資和捐贈有什麽區別?投資者會獲得什麽回報?

約翰·亨尼斯:我想你說的是社會性的投資,其實也就是捐贈。斯坦福接收到的饋贈有各種形式,有些是設立獎學金,有些是專門資助科研大樓,有些則是提供給一些研究項目。區別在於,捐贈是永久性的支出。比如獎學金一旦設立,那麽就要保證以後每年持續下去。而投資是每年進行的,並且也不獲得直接的回報。

南方周末:曾經美國政府對斯坦福有一筆捐款,雙方在如何使用上發生了爭議。所以美國的私立大學並不是不可以接受政府捐款?

約翰·亨尼斯:美國的私立大學並不拒絕政府的資金,相反,斯坦福和其他大學一樣,都在申請政府各項研究基金。斯坦福與美國政府的關系一直非常好,也收到了很多來自政府的研究基金。申請這種基金有一定的流程,大學根據不同基金的要求,遞交申請以及項目計劃書。斯坦福大學在申請政府支持資金方面,也在全美大學中領先。斯坦福總共5500個獲得外部資助的研究項目中,81%都申請到了聯邦政府的資金支持。

約翰·亨尼斯(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中國學生應該學會打斷老師

南方周末:你教過中國學生嗎?你對他們的印象如何?

約翰·亨尼斯:我當然教過很多中國學生。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二十多年來,我覺得他們最大的變化是英文水平飛速進步。最近我和一個來自上海的中國留學生聊天,她是斯坦福創業俱樂部的成員,如果你只聽她說話,還以為她來自加州。

另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工科里中國女生的數量超過美國女生,看得出中國在性別平等方面,特別是技術領域,做得非常好。當然,部分原因也是中國留學生人數特別多。

南方周末:你覺得中國留學生的長處和弱點都是什麽?

約翰·亨尼斯:美國教育體系跟中國完全不一樣,中國學生一開始到美國,需要了解美國的學習方式,比如要學會如何打斷教授,和教授進行更多互動。

但中國學生學習非常快,整體表現非常出色。我們看到中國的畢業生,無論做企業家的,還是在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當老師的,都做得很好。

我不覺得中國學生有什麽特別的缺點。可能剛來的時候有點不適應,但很快就能跟上。也許有一些來自鄉村的中國留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會弱一點,包括語言口音有一點重,但他們非常努力,能夠克服所有困難。

南方周末:年輕一代的中國留學生,和前幾代相比,有變化嗎?

約翰·亨尼斯:他們更加輕松,自在,而且數碼時代,每個人都有手機,溝通更方便,社交媒體讓他們發生很大改變。當然過去二十年,中國留學生數量急劇增長,整個華人社區也更加蓬勃。

南方周末:斯坦福的兩位教授所創的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引發了全球開放在線課程的風潮,很多精英學府都有在線課程。你認為在線課程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麽?

約翰·亨尼斯:優點是,學生可以穿著睡衣上課,缺點是,他們可能就不會那麽多地去課堂了。

很多東西只通過在線可能無法完全學到。我們並不鼓勵完全的在線課程,學生可以在線上課,但也有指導老師面對面解答問題、進行一些小測試,有更多的互動,更多的問答環節,我們稱之為組合式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數據也顯示,這種組合式的教學方式優於純粹的在線式教育。

南方周末:“二戰”後,斯坦福就鼓勵師生創業,最後催生了矽谷。斯坦福如今依然鼓勵學生創業嗎?

約翰·亨尼斯:當然。我們也有與創業相關的專門課程。我們希望能培養他們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而且我們也有相應的創業環境,學生可以得到相關指導,也讓他們能夠做一些商業計劃。而且斯坦福的校友都會參與其中,幫助這些年輕人最後取得成功。

南方周末:如果有學生對你說我想退學去創業。你會怎麽回答?

約翰·亨尼斯:如果是本科生,我的回答是:“你有沒有和你父母談過?”我覺得最好先拿到本科學位。對於研究生,他們通常已經有所發現,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情況就完全不同。如果你只是想創業,但是還不知道要做什麽或者也沒什麽特別的技術或者技能,那還是回到課堂吧。

南方周末:中國有很多電商創業者畢業於斯坦福,你對他們有何評價?

約翰·亨尼斯:他們都很出色,各有特色。我註意到騰訊、百度、阿里巴巴所做出的創新和成果。這些企業或多或少都與斯坦福有聯系。比如百度的早期投資人中有一些是斯坦福畢業生,而騰訊的員工中也有許多斯坦福的畢業生。

斯坦福可能是美國最早開設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學校之一,20年前就有了,那時電子商務才剛剛出現。現在我們也一直在更新相關課程。我們始終關註未來和發展,思考如何創建未來。而我認為,中國是除美國外最有企業家精神的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33

悠遊芊陌:踏上獎學金之途 蕭煒春

1 : GS(14)@2013-06-29 16:57:0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628/18314534
近幾星期每次接送女兒上學,總聽到高年級的家長在討論考取獎學金事宜。學校家長日那天,小芊的班主任也跟我們談起,若想在六年級時申請中學的獎學金,升上小五就要開始好好準備了。誰說讀國際學校就沒有壓力?當然,好hea地過日子的學生充斥校園,但在中產虎爸虎媽強力催谷下,出類拔萃的也有不少。初中每級獎學金名額只有兩個,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預早兩年準備已算遲起步了。
小女成績只屬中規中矩,獎學金話題之所以突然引起我的興趣,源於一位平日成績也是中規中矩的小六師姐,毅然一舉殺入獎學金最後四強,雖然最終未能狀元高中,但出色的表現連校方也認為她雖敗猶榮。小師姐優勝之處在於夠平均,讀書、運動、課外活動雖然沒有多少次摘下桂冠,但每項皆悉力以赴,不是最好,只要夠好已是贏家。正如我在前文《解讀IB成績表》所言,IB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這種積極性是全方位的,不能因為忙於讀書而怱略了運動,又或只顧陶醉在音樂世界而對社會不聞不問。獎學金的對象,是那些在不同領域上,皆表現得舉重若輕的學生。
有異於坊間的獎學金,IB獎學金似乎並非為資優生而設,這點不只過來人,連老師也如是說。正因為IB着重全人發展,單在某一學科上的突出表現,不足以獲取校方的青睞。好些資優生在首次面試已被淘汰出局,主要因為表現較為驕縱。一直說要表現平均,那如何才算是平均呢?據一些過來人透露,校方會以一百為滿分計算申請者的表現,當中四十五分來自校內成績,美術、音樂、體育的分數都計算在內,所以說,一個數學尖子即使在數學一科取得滿分,在其他方面乏善足陳,在這階段已不能達標。申請人另需付費報考一個校外試,題目涵蓋英文、數學、人民科學,這部份成績佔總分四十分。剩下十五分則來自有否參與課外活動、有沒有代表學校外出比賽等。
通過首關之後就是面試,據小師姐的媽媽透露,入圍者大部份身懷絕技,譬如十歲已考獲鋼琴、小提琴的演奏級文憑;又或在一些公開比賽中大放異彩。小師姐甚麼也沒有,就憑思路清晰與表現出領導才能,順利殺入四強。這正是IB可愛之處。最後階段鹿死誰手,小師姐樣樣都好,但校方以她缺少社會服務為由,最終四強止步。IB高舉普世價值,關顧弱勢社群需要,姑勿論學生是否真心誠意去做慈善,但將之納入獎學金考慮條件,也不失是一種正面推動。
每年超過十萬元的學費補助固然十分吸引,一船(scholarship)在手,對日後升讀高質素學府更有裨益。我從來不曾幻想女兒可以與獎學金沾邊,但作為全人發展的學習目標,這不失是一個激勵她向前進發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73

浸大教師自發合資設獎學金

1 : GS(14)@2014-10-13 15:23:07




■浸大副教授黃良喜



【記者陳凱迎報道】俊和發展集團因反對佔領運動取消對大學的捐助和獎學金,數名教師則自發合資港幣30,000元,捐助浸會大學成立獎學金,在大財團財大氣粗之際,望能略盡綿力。教師們不願公開姓名,只由浸大副教授黃良喜代言。黃說,教師們希望支持學生爭取社會公義之餘,也提醒財團要盡社會責任,勿因政治立場削弱教育資源。



■浸大副教授黃良喜表示,幾名教師成立獎學金有拋磚引玉之意,希望更多人支持學生關注公義。互聯網

鼓勵學生爭取公義

2012年梁振英參選特首的時候,俊和建築工程曾經捐款300,000元;俊和發展集團副主席彭一邦本身亦是「梁粉」,上月曾到銅鑼灣踩場反佔中。彭日前更去信威嚇港大、中大、科大及理大,高調宣佈撤銷捐助及獎學金,但被揭獎學金僅是區區兩萬元。浸大英國語言與文學系副教授黃良喜前日就在其facebook,張貼一張支票圖片,指受學生爭取社會公義啟發,幾位本港教師出資成立獎學金,鼓勵學生對公義的長期奮鬥,金額更由最初的20,000元,增加至昨日的30,000元。黃良喜昨接受《蘋果》訪問時更透露,陸續有舊生聯絡他,想捐款提升金額。但對於捐款教師的身份,黃良喜三緘其口,甚至連他本人是否有份捐款都不願透露,只強調自己是代言人,「只能夠講當中有人係土生土長,亦有人來自其他地方,但佢哋都視自己為香港人」。黃今日會將支票交予浸大英國語言與文學系,為該系學生成立命名為「The Rainbow Umbrella for Social Justice」的獎學金,預計會攤分10年頒發予每年最優秀社會公義主題論文的本科生,每年3,000元。


不認同俊和撤捐助

黃良喜說,今次認捐的金額雖不算很多,希望能拋磚引玉,吸引更多人捐款支持。對於財團因不認同大學佔中立場,撤回捐助,黃說一眾認捐老師都不能認同,「唔好唔記得我哋嘅社會責任,政治立場如何,都唔應該影響教育資源」。黃良喜本身是新加坡人,來港工作10多年,在浸大任教語言學,班上有學生罷課,他說按校方立場可酌情處理。近日,他亦曾經到佔領現場探望學生,對學生抗爭的精神深感敬佩,但是他和有份認捐的老師都希望學生明白,爭取社會公義的路很長,「唔係3、5、7個月,而係年年都要有人繼續社會工義嘅工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13/188983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030

靠獎學金入名校受啟蒙

1 : GS(14)@2015-10-14 02:52:08

迪頓能考上英國著名高等學府,成為著名經濟學家,更於下周一70歲生日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或多或少受到父親求學上進之心和重視教育的影響。父親萊斯利出身礦工家庭,靠讀夜校進修成為土木工程師,他深明教育和學歷的重要,游說當地教師為迪頓補習,希望兒子可獲得獎學金入讀名校菲特斯學院(Fettes College)。迪頓憶述父親非常着重教育,「覺得我應接受正規教育,即使菲特斯學院學費遠遠高於他的薪金,仍一心要送我到那裏讀書」。迪頓未有辜負父親期望,13歲時順利考入菲特斯學院,並受到老師的啟蒙,到劍橋大學升學,其間覺得數學科不是他那杯茶,經濟學更合他口味,最終在劍橋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踏上成為經濟學家之路。畢業後他在布里斯托爾大學當上計量經濟學教授,1983年起轉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現時是該校伍德羅威爾遜學院經濟與國際事務教授,並曾出版多本經濟學著作,包括前年推出的《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與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獲譽為普林斯頓計量經濟學雙塔。



7歲染猩紅熱變內向


1945年10月19日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的迪頓,自言7歲時感染猩紅熱而卧病在床數周,令他變得有點內向。9歲時曾熱衷於用假繩釣魚(fly-fishing),以前也很會彈琴,現時則喜歡聽歌劇。他離開英國逾30年,現時與妻子兼同校經濟學教授凱斯(Anne Case)定居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13/193308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25

阿布扎比讀大學有60萬獎學金咁快樂

1 : GS(14)@2016-03-19 22:15:33

台中一中語資班學生徐瑞伯去年底,隻身前往阿聯酋阿布扎比,與來自全球60多國家、130多位學生一起,爭取成為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的學生,經過4天的面試後,他脫穎而出,每年還有約60萬港元的獎學金(包學費、生活費、住宿等),即每月有近5萬元港元。徐瑞伯表示,2歲時父母離異,之後跟着當貿易商的父親生活,是家中的獨子,他從小就很喜歡藝術,有空就去看畫展。他表示,自己原本是一個內向、容易緊張的學生,但升上高中後,決定改變自己,為了改善說話容易緊張的毛病,加入「說話藝術研習社」,從辯論、演說、相聲等活動增強口語表達與邏輯思辯能力。課餘參加「串流小報」擔任校園小記者,報導校園大小事。另外,語資班高2的小論文計劃,從資料收集、撰寫到台大發表,也讓他成長不少。而申請國外大學是高二快結束時才決定的,因此申請的很多東西都是高三上學期完成,算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徐瑞伯指出,將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作為的第一志願,除該校招收外國學生充滿國際觀,有優渥的獎學金之外,該校主要是因這所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興趣、專長、人格特質、以及成長經歷,不是用統一的標準答案與考試去評價學生。徐瑞伯表示,在高中以前不曾出國過,也不曾參加過交換學生、海外留學團、夏令營等等,飛去阿布扎比面試時是第一次一個人出國。他表示,為期4天的候選人周末,由校方全額支付機票費與食宿費邀請世界60多國學生來阿布達比面試。面試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很多活動例如:模擬上課、導覽校園、參觀清真寺、逛逛阿布扎比城市、以及豪華的阿拉伯皇家飯店晚宴,招生委員會主要從這些活動中觀察學生能不能適應這樣的環境,願不願意敞開心胸接納多元的人事物,來決定錄取與否。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9/195364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77

自幼喪母變露宿者發奮男拎獎學金入大學

1 : GS(14)@2016-07-09 06:35:53

美國德州一名高中生5歲喪母,多年來淪為人球寄住不同親人家,終被趕走流落街頭。他並無自暴自棄,即使無家可歸仍堅持學業,終考到獎學金在今秋入讀大學。20歲的達席爾瓦(Liyjon DeSilva)這樣形容自己:「我無親人也無家可歸,我經歷過兒童虐待,我經歷過吸毒的家庭,也經歷過一些最差的居住環境。」達席爾瓦的親人甚至嘗試將他送回非洲,因為「我的父親不想要我」。被親人趕走後,達席爾瓦晚上在公園長椅或停車場睡覺,早上在學校上學,即使如此,他也從未想過缺席。達席爾瓦說:「除此之外我該做甚麼?要不這樣,要不做社會敗類,我有個機會,為何不繼續向前?」整整3年,學校職員才發現這位名列前茅的學生原來是一名露宿者。校長鄭(Jonathan N. Trinh)得知消息後大感震驚,自掏腰包安排達席爾瓦住酒店,輔導員史密斯(Jessica Smith)則為他找免費寄住家庭。有瓦遮頭後,達席爾瓦得以專注學業,並以全班最高5%的成績畢業。老師鄧恩(Jaqueta Dunn)說:「見到一個小孩遇到這麼多挫折仍繼續向前進,實在不尋常。」經歷重重困難,達席爾瓦終於有個光明前途,他說:「我感到站在世界之顛,你給某些人一個機會,他們可完美地達成目標。就這麼一個機會,就可作出改變。」如今史密斯為達席爾瓦在網上發起籌款,希望大家可資助他買電腦、機票及溫暖的衣服,準備迎接新生活。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7/196850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81

稱一帶一路獎學金助學英文

1 : GS(14)@2016-07-15 05:06:36

【本報訊】特區政府早前在建制派反對下撤回原定本屆立法會會期硬闖立法會的一帶一路獎學基金,新民主同盟范國威昨指有關基金「赤裸裸出賣香港人嘅利益」,梁振英隨即指基金用來吸引外國學生來港讀大學,以增加本港學生與外國學生「講英文」的機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大輝聞言隨即站立質詢梁:「點解你當時同吳克儉唔係咁講?」



被質疑言過其實

梁振英昨回應范國威質詢時指,一帶一路獎學基金的初衷本意是讓本港學生,在本港大學增加與外國人「講英文」的機會;又指香港的大學中,絕大部份學生是香港學生,之後是大陸學生,外國學生只有百分之四。由於梁班子推銷一帶一路獎學基金時,從未稱有目的之一是令港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外國同輩講英文,教育界葉建源對梁此說驚訝,稱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簡介計劃時,只稱意在增加經濟聯繫及擴闊學生國際視野,沒有提出訓練學生英文水平,而計劃現時提出的交流國家包括印尼。他不肯定印尼學生的英語水平,但若藉此提升本地學生英文水平是言過其實。■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15/196957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54

北京師大拖欠港澳台生獎學金

1 : GS(14)@2016-10-15 12:11:41

北京高校被揭拖欠獎學金!本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簡稱北師大,圖)學生發出一篇名為《討債:請學校及時發放台灣、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微信文章,稱幫助2012年級的24名畢業生催被拖欠的獎學金。消息見報後,校方迅速致歉,稱一周內可到賬。今年1月4日《2015台灣、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獲獎名單公示》中,獲獎同學共計24名,一等獎每生每學年獎勵5,000元(人民幣,下同),二等獎每生每學年獎勵4,000元,三等獎每生每學年獎勵3,000元。但相關2012年級同學至今已經畢業,甚至離開北京回港澳台了,錢卻還沒拿到,他們致電學校相關部門詢問,又被校方「踢皮球」,學校至今無給出任何解釋和解決方案。粗略計算,此次遲發獎學金總數超過8萬元。


指電腦升級「卡住」

前日北師大對外解釋指,是由於財務處電腦新系統升級,加上兩部門銜接時不順暢,致使「卡」住,預計這筆獎學金本月底能傳到相關同學賬戶。《北京青年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5/198014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113

發展商反傘運撤大學獎學金

1 : GS(14)@2016-12-01 07:59:28

【本報訊】俊和發展為香港老牌建築商,現時為亞洲聯合基建(711)旗下子公司,創辦人彭氏家族於兩年前賣盤予中資股東,更於雨傘運動期間因大學生支持運動而取消四家大學獎學金,集團執行董事彭一邦更是「梁粉大本營」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理事。


曾捐款助梁振英選特首

俊和於1968年由彭錦俊和李蕙嫻以獨資形式創立,初期主要承接小型工程,後來參與香港政府、公營及私人發展商基礎建設,於1993年正式上市,與政府關係良好,2012年梁振英參選特首,俊和亦有捐款。2014年彭氏家族將俊和賣盤予新維投資,同年10月集團就表示因不滿港大、中大、科大、理大校方、師生對雨傘運動大力支持及參與,發聲明宣佈取消在上述學府設立的獎學金,但獎學金僅是2萬至2.5萬元。彭一邦其後接受被指為梁粉facebook陣地「港人講地」訪問,講解停止資助上述大學的理由,之後彭一邦更成為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的理事。俊和自1968年成立,參建多個本港多個大型基建及住宅項目,包括南區貝沙灣、鑽石山宏景花園、天水圍俊宏軒等。2004年俊和晉身發展商之列,推售牛池灣單幢盤清水灣道8號。■記者石永樂、陳東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1/198514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