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與現代服務:最具狂想曲氣質的創業項目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95&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金融與現代服務:最具狂想曲氣質的創業項目

2011-08-22 15:16:51

 

 

金融與現代服務

 

 

/ 本刊記者 盧山林

 

 

金融與現代服務組共有5家金融服務企業參賽,其中3家致力於解決民間借貸難的問題,分別是融道網、杭州速貸和深圳貸幫。當前中國的創業者無法通過現有金融體係獲得更多財務扶持,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創業機會:誰能以更高的效率對接資金的供給方和需求方,誰就能成為一匹大黑馬,並最終走向成功。

 

 

非常意外的是,只有貸幫進入了黑馬中國前50強,而這還和貸幫幫扶的對象是農民相關,如果沒有這層「公益」的性質,結果可能不一樣。這和本組還有14個現代服務類企業有關,但市面上嚴重缺乏在民間融資領域有重大創新的公司也是重要原因。

 

 

在 這樣一個前途遠大的領域,為什麼至今沒有產生一家讓人足夠驚喜的創業公司?實際上,這樣的項目出現何其艱難:既要符合國家的金融政策,這不可避免要影響效 率;又要充分地利用政策的空隙,但這又有風險。如果本次黑馬中國大賽出現一家突破現有規則的大黑馬,評委們也未必敢選前50強,弄不好這又是一個浙江東陽的吳英。

 

 

本組評委:

主評委:王兵 鼎天資產董事長

路林 中城投資聯盟董事長

朱武祥 著名金融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副主任

汪靜波 諾亞財富創始人

 

 

 

 

 

 

貸幫

 

 

這是一個競爭很少的市場,因為沒有人願意貸款給農民。儘管創始人尹飛拚命告訴外界這是一個賺錢的生意,但就是沒有人願意去效仿。

 

 

貸幫已經在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地的農村擁有8個網點,同時多地試驗就是為瞭解決跨地域管理的問題。在此之前,它已經解決了人才培養、壞賬的問題。創業第一年,貸幫的壞賬率高達30%以上,如今已控制在5%以內,這個數字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創業四年來,貸幫從1個員工發展到七八十人,幾百萬貸款總額幫助了2000多位農民。貸幫未來會用數字告訴所有人,貸款給農民,不僅僅是公益。

 

 

王兵:你們是企業行為還是民間NGO行為?

 

 

尹飛:兩套都有。

 

 

王兵:你要想清楚定位,可能一直賺不到錢,做農村市場得賠多少才能做起來?

 

 

尹飛:我們目前投資不到1000萬元,前面打IT基礎和培養團隊比較花錢,但是已經快打平了。我們從市場上抓大學生,培養他們做銀行信貸管理,一個大學生培養到能夠不虧錢的水平需要三年時間。

 

 

汪靜波:你們放貸總規模多大?

 

 

尹飛:累計1000多萬元,第一年壞賬率很高,達到了30%-40%,隨後慢慢下降,我們預期控制在5%以下。

 

 

汪靜波:什麼原因導致壞賬率這麼高?

 

 

尹飛:管理。我要招聘大學生來做信貸管理,這有一個過程。(詳細報導見今年第五期) 評委點評:項目有創新和公益性質,應提升團隊整體素質,降低壞賬率。

 

 

 

 

 

 

上海酷武

 

 

創業400多天,上海酷武供應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即成為B2C物流服務領域排名第一,天使投資人2000萬元的投資也已經增值6倍。酷武定位於做電子商務行業的倉儲物流以及承運商的管理,是淘寶物流服務商裡首家專門定位於B2C的,也是騰訊拍拍的獨家物流倉儲服務商。

 

 

酷武的客戶已經超過80個,月營業額已經從最初的6萬元上升到200萬元,月增長幅度在50%以上,季度增長百分之百以上,今年營業額保守估計5000萬元。「高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客戶的成長非常快,客戶的業務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百。」酷武合夥人孫靖凱說。

 

 

酷武有三位創始人,漢斯之前曾是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高管;所羅門是海歸,對公司戰略非常清晰;孫靖凱有三次創業經歷,主要負責公司營銷。

 

 

朱武祥:你們建倉庫嗎?

 

 

孫靖凱:我們現在是租倉庫,自己改造,因為公司發展速度太快,買倉庫來不及。目前中國能做這個事情的公司只有8家。

 

 

汪靜波:你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孫靖凱:我們成立之初就定位於B2C物流,市場上這方面的人才比較少,我們是同類公司裡人才集中度最高的,我們是做乙方服務的,但我們能夠征服甲方的甲方也就是消費者,這是我們成立時間最短現在卻成為市場第一的重要原因。

 

 

汪靜波:為什麼可以征服甲方?

 

 

孫靖凱:我們的競爭對手大多都是從做B2B轉型做B2C,而我們有十年服務優秀B2C企業的背景,我們以前給歐萊雅、保時捷做B2C物流服務,用服務世界500強的服務水平來服務中小企業,以此持續加強核心競爭優勢。

 

 

評委點評:定位獨特,成長性好,市場具有較大發展空間,應進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

 

 

 

 

 

 

南京分點

 

 

中國有2000個縣、4萬個鎮、60萬個村,南京分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試圖將它們串聯在一起,為家電、汽車以及其他廠商在農村市場的推廣提供服務。

 

 

分點聲稱已經在26萬多個村建立了推廣站,創始人郭向陽說,「每個縣有一家合作公司,企業找到我們,相當於找到20多萬個促銷員、幾萬個兼職的業務員、2000個合作公司幫他快速拓展農村市場。」分點去年的營業額是1300萬元左右,毛利超過50%,今年營收最低預計可以達到3000-5000萬元。

 

 

「這是我所見到的最具狂想曲氣質的創業項目之一。」評委路林評價道。

 

 

汪靜波:你們賣東西嗎?

 

 

郭向陽:不賣東西,不經物流、不經錢,只幫客戶做傳播推廣,幫他招商,全是線下。

 

 

汪靜波:只有68個員工,如何找這麼多線下的合作方?

 

 

郭向陽:要一個一個跑,村裡開小店的往往在最好的位置,有最好的人脈,我跟他講,把你這兒作為我的推廣站,哪家需要什麼你推薦他買,我給你錢。推廣站全部建立起來以後就標準化了。

 

 

汪靜波:你們的架構是怎樣的?

 

 

郭向陽:每個縣找一家合作公司,每個鎮找一個業務員,每一個村找一個促銷員,農村市場三級架構就出來了。比如宏圖三胞在江蘇省,一個月給他找了300個加盟店。

 

 

評委點評:創業計劃非常宏大,如果實現將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建議穩紮穩打,多研究前人的經驗。(來源:《創業家》雜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1

10萬億投資狂想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31/100431280_all.html

對於「4萬億」大規模經濟刺激的反思還沒結束,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已經興起。「發改委一日審批27個基建項目」的傳聞,似乎為此提供了有力的註解。

  在經濟大幅下滑的憂慮與驚呼中,「以投資救經濟」的運動正在醞釀,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投資規劃接踵而至,已經或準備出台的項目動輒上萬億元,其 熱情與2009年似曾相識。不同之處在於,「4萬億」的決策自上而下推行,而當前的投資衝動來自財政捉襟見肘的地方政府,而其可行性更與當時不可同日而 語。

  截至發稿,各地加總的投資計劃上限已經遠不止4萬億元之數。據財新網不完全統計,7月以來的近兩個月內,已有13個省市發佈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 或穩增長措施,涉及金額超過10萬億元。其中,廣東、天津、山西、重慶、福建、貴州的投資計劃均超萬億,基礎設施建設等仍佔據重要地位。

  地方政府認為穩增長依然主要靠上項目、上大項目、不斷地上大項目。但是,資金從何而來?今年財政的增收壓力非常明顯,銀行貸款也愈發謹慎。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訴財新記者,穩增長的任務艱巨,雖然地方希望靠投資拉動經濟,但這些項目很難落實到位。

  牛犁分析,與2009年不同,現在經濟的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汽車和房地產這兩個龍頭產業也陷入低迷。過剩產能無力消解,使得產品價格持續走 低,企業利潤也隨之下滑,「一噸鋼鐵居然只賺一塊多錢」。由於項目賺不到錢,銀行不願意放貸。對於那些資產負債率很高的政府項目,銀行也不會考慮借貸。

  「應對經濟下滑,政府當然要有所行動,但大規模經濟刺激既不必要,也不可行。」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佔軍告訴財新記者。

地方熱情

  二季度GDP增速滑落至7.6%,三季度的經濟形勢更不容樂觀。7月經濟數據總體低於預期,國內外金融機構紛紛下調中國全年GDP增長預期。地方政府的壓力更加明顯。

  7月以來,各省級政府的年中工作會議相繼召開,穩增長成為下半年迫切任務,而其手段主要集中於加快開工和審批一批大項目,只有少數省份提及實施減稅等扶持企業措施。

  投資是廣東省穩增長的首選。省長朱小丹稱,要把穩定和擴大投資、扭轉投資下滑勢頭作為穩增長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舉措。廣東還對投資定下具體目標,全省要做到三季度投資增幅穩定在兩位數以上,四季度爭取回到或者超過一季度增幅,努力確保完成全年投資各項目標任務。

  為此,廣東出台了19條「穩增長」措施,要求加快推進包括化學、鋼鐵及其他先進製造業重大項目建設;並發布首批面向民間投資招標重點項目44 項,總投資2353億元。8月20日,廣東省委省政府還出台了《關於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以及五個實施方案(徵求意見 稿),總計提出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

  同日,重慶市政府發佈了工業領域主要產業三年振興規劃,「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工業將累計投入1.5萬億元,建成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和3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陝西省西安市擬重編地鐵線網,在原六條線的基礎上新增九條線路。貴州省將啟動規模達3萬億元的全省旅遊發展規劃。

  湖南省省長徐守盛稱,在重大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抓緊準備,開發和儲備一批項目。同時要千方百計爭取國家加大對湖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在眾多省份的穩增長措施中,財新記者發現,目前只有山東和黑龍江等少數省份提出,在抓好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實施好結構性減稅政策,鼓勵支持民 間投資發展。黑龍江省決定,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緩徵房產稅、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可緩繳社保費;對部分企業提供貼息貸款;對業績較好的企業進行獎勵 等。



資金受限

  受限於資金不足,大量的政府項目規劃很可能僅僅是願望。財新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地方政府發起的宏大計劃,有的僅是政府意向,有的跨越未來較長時間,均難短期見效。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地方政府的投資計劃在本質上十分相近,投資規模很大,但是具體細節披露甚少,包括由誰來執行、誰來提供資金等, 因此,不應將其視作真正的刺激計劃。儘管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銀行一定程度的支持下增加了投資,但大規模投資的能力仍受到可用資金的制約。這意味著大規模 刺激計劃不太可能實現。

  以長沙為例。7月25日,長沙市政府舉行與銀行機構合作發展暨重大項目推介會,推出8292億元的投資計劃,項目達到195個,投資額比2009年還多出2000多億元。此前一週,長沙市剛與22家央企簽訂了350億元的投資項目。

  長沙市財政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透露,這些項目都還只是意向,最後不一定都實施,還得看項目是否有風險。

  他還表示,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地方融資平台的項目把關都非常嚴格,風險控制比較謹慎,只有滿足了有抵押物、良好的現金流和資本金這三個基本條件,金融機構才可能願意貸款。

  全國7月新增人民幣信貸規模回落至5401億元,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處於低位。

  當月,短期貸款增加95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920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526億元。

  信貸尤其是中長期信貸增長規模偏低,說明銀行的信貸意願不強,對信貸對象的選擇較為謹慎,不再像2009年那樣氾濫。

  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曾說,「我們已經是上市銀行,內外部約束機制比較健全,銀行既會服務好實體經濟,也會確保穩健經營,而不會去盲目擴張。」

  財政收入下滑是大規模投資的另一重大掣肘。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2.2%,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同期,全國財政支出同比增長21.3%,已經超過收入的增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總投資54.3萬億元,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3.8萬億元,但到位資金僅有18.1萬億元。

  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同比增長26.7%,增速較前5月回落0.4個百分點;國內貸款增長5.8%,僅提高一個百分點;自籌資金、利用外資、其他資金增速也均有回落。

  為籌集資金,地方政府開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浙江面向民間資本招商推介441個重大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總投資額達11830億元。但由於政府 項目一般都是公共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等領域,盈利週期長或者利潤較低。這些項目是否能足以引起社會資本的興趣,有待進一步觀察。

擴張隱憂

  今年是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的償債高峰。如果地方政府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其債務壓力無疑將再度大增。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認為,地方版「4萬億」的一個隱患是會進一步惡化地方政府負債,使得地方債務償還雪上加霜。

  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10.7萬億元,佔全國GDP和地方政府綜合財力的比重分別為26.93%和70.45%。全國範圍今年到期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達1.8萬億元。

  不過,地方政府認為大規模投資計劃有助於債務的化解。

  長沙財政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對於8000億元的投資計劃,應該從積極的角度看,投資是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只有經濟增長了,政府性債務才能更好償還。」

  今年也是長沙政府性債務的償債高峰期,今年到期債務共265億元。長沙市財政局在4月向長沙人大常委會報告時稱,至2011年底,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為811.78億元,超八成是銀行貸款。今年上半年,長沙市完成財政總收入472億元,同比增長24.1%。

  該負責人稱,今年長沙市政府性債務償還都是有明確計劃的,目前沒有出現一例逾期,債務負擔在可控範圍之內。他說,償還方式主要通過財政預算內資 金、單位項目經營收入,有的也通過向平台公司注入土地等資產,以拍賣等方式償還,增強償債能力。「如果還有缺口,所涉及到的一些投融資公司可以對債務進行 展期或以新還舊。」

  記者採訪的眾多學者都擔心,一旦地方政府重啟大規模投資,在短暫的刺激過後,可能陷入更深重的經濟衰退。產能過剩、大量爛尾工程、地方債務危機、銀行壞賬劇增等惡果將難以避免。

  殷鑑不遠,2009年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造成了鋼鐵、水泥、多晶硅等多個行業的產能過剩。

  趙曉判斷,世界經濟形勢仍不明朗,這意味著當前週期釋放的過剩產能難以被快速消化,中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可能都將處於去庫存、去槓桿化的階段。如果再次推出地方版「4萬億」,代價不僅是過剩產能更難以被清理,而且會進一步透支未來幾年的投資需求。

  牛犁判斷,地方政府希望重走擴大投資規模來拉動經濟的老路,在當下已經行不通。目前應該做的是結構調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真正落實減稅,為企業減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85

【每日一黑馬】「油老闆」范慶河的狂想曲:用蘇寧模式賣石化產品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698.html

 【每日一黑馬】是i黑馬網傾力打造的原創報導欄目。我們將利用創業家傳媒的全部資源每天推一個有潛力、高成長的黑馬企業。推廣資源包括網站首頁輪播圖,330多萬粉絲的創業家雜誌官方微博首頁輪播圖、微博,i黑馬網官方微博,創業家雜誌微信。目的是把黑馬企業找出來、推出去,讓它成為創業之星。如果你是憋足了勁想爆發的黑馬,如果你想獲得融資,歡迎你主動向i黑馬求報導,資料請發送至[email protected]或QQ聯繫412616428。
來源:i黑馬 作者:王根旺,寧悅

【導讀】「想當年,兩百八十塊錢創業的時候,我也沒想到自己現在能開著奔馳和寶馬轎車。」 在談及往事時,黑馬哥面前的章臨石油化工創始人范慶河頗有點洋洋自得。

范慶河,自詡為「吃著大蔥長大」的山東魁梧大漢。在他本人的描述中,自己的經歷充斥著傳奇色彩,1996年,二十出頭的他隻身一人揣著僅有的280元錢來到了化工重地淄博闖蕩。在貴人——一個國有煉油廠廠長的幫助下,自己成為了一個「油販子」,通過賺差價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此後他的財富一再膨脹。

然而范慶河的理想沒有止於做一個油販子,他的章臨石油化工挺入了倉儲和石油化工產品領域,去年銷售額一度達到六億元,利潤三千萬元。章臨石油化工只是一個平台和渠道,並不生產任何產品,范認為,這有點類似於蘇寧電器,有線上渠道和線下渠道,「只不過蘇寧賣的是電器,我賣的是石油產品。」

「三年必須上市,並且我堅信,這三年的報表和盈利情況會非常非常好看,有風投我能上市,沒有風投我更要上市。」范慶河對未來顯得躊躇滿志。出乎意料的是,作為黑馬大賽北京分賽的參賽企業,范慶河的章臨石油化並未順利晉級,「利潤率低」成為最受質疑的問題。而面對黑馬哥的追問,他仍然志在必得,「我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真會成為黑馬。」以下為範慶河口述。

序曲:空手套白狼

我老家是章丘的,從小我是吃大蔥長大的。我18歲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做過攝影、批發,但都沒有持續下去。1993年,我進入了供銷社,從裝卸工開始干,賣過化肥、農藥和成品油。幹了三年,由於體制不行,我們每年給供銷社創造大量利潤,都交給了他們,我們每月就三百塊錢的工資。

1996年9月6日,我隻身一人揣著僅有的兩百八十塊錢到了淄博闖蕩,那是我創業最艱難的時期。我通過關係約到了當地國有煉油廠廠長,請他吃了頓飯,這頓飯花了我兩百塊錢,又花了50塊錢買了一條假的鱷魚皮帶送給他,剩下30塊錢就是我的生活費。到了第44天,我已經窮困潦倒,身上只剩一毛二分錢,這個廠長看我可憐,答應讓我做賒銷生意,先拉油,半個月後再結賬給他們,就是所謂的「空手套白狼」。


我的第一單生意是十噸油,賣給了我原來供職的供銷社,掙了50塊錢,我去二手市場買了輛自行車,從凌晨三四點開始圍著淄博一個人跑業務。由於產品質量比較好,客戶都認可,慢慢業務就多了起來,到了1997年,我的交通工具換成了面包車。就這樣慢慢有了積累,就有了以後的事業。現在想想,如果當時沒有給我政策和機遇,我有可能沒法自己創業,只能又去給別人打工。所以我特別感恩那個廠長,他家裡的喜事等大事都是我給安排的,現在逢年過節我都去看望他。

2005年之前,我手底下一直就三個人,一個銷售經理,一個財務經理,一個看大門的人。由於市場不斷完善,我在2005年正式註冊了公司,由於我的老家是章丘,我在臨淄(註:淄博的一個城區)創業,於是公司名就取名為章臨公司。之後,我們開始正規做業務,這就是我公司開始的情況。

開篇:放大

我們之前的模式就是倒買倒賣,只是賺差價。2008年,通過讀MBA我意識到,這種模式已經過時了。21世紀,不是你的產品多麼好,而是你商業模式有多麼新興,不管任何一個行業,只有你的商業模式達到了一定高度以後,你的企業才能有出路。

通過研究國美和蘇寧電器的商業模式,我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像蘇寧電器一樣,做平台和渠道,只不過它賣的是電器,我賣的是石油產品。2009年,我花了三百萬元買了一個一千平米的展廳,用來辦化工超市。做了三年後,我們已經在行業裡小有名氣了,並且很多客戶的回購率達到了百分之百。我們的服務和營銷理念,包括上下游渠道的建立,已經讓客戶相信我的價格是最低的。

曾經有人想模仿我這個模式,他們都失敗了。我的這個模式存在幾個門檻,第一個是信息門檻,石油化工產品有一萬多個品種,這一萬多個品種,你要知道哪個品種是做什麼用的,在哪裡生產的,哪裡生產的比較便宜,這是套很系統的東西。第二個是倉儲門檻,我的貨能儲存上千噸,並且我這永遠是賣的低價;第三個是資金門檻,做石油化工產品,你手上沒有個三五千萬元是做不起來的。

2010年,我們收購了中國石化淄博石油公司的一個油庫,總投資1.5億元,其中銀行貸款是三千萬元,這個油庫也是我們快速增長的起點。今年我們又獲得了商務部頒發的成品油批發經營資質,這是臨淄區唯一一家民營企業獲得這個資質的。

中篇:野心

我公司發展目前有三大步戰略。第一步,建立化工超市,這為我公司商業模式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第二步就是,建立我自己的油庫,這為我的供應鏈奠定了基礎;第三步,建立電子商務網站,這個網站給我們企業增加了活力和曝光率,並且已經開始產生交易了。

完成了公司三大步戰略後,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是放大商業模式,未來三年內,我要在全國三十一個省建起化工超市展廳。第二,我要把各個地方的油庫作為我們的儲備基地。第三,我要把別的煉油廠和化工廠變為我的車間,化工廠需要原料,我給你供應石油,你生產的產品,由我來包銷。

由於模式創新,我的化工超市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優惠政策。在稅收上,我能拿到25%的增值稅返還,一共持續六年,也就是說原來交17%,現在我只需要交12%。去年我們公司的銷售額達到六億元,利潤大概在三千萬元。我們之所以能盈利,一個是節約成本,再一個就是有很多固定客戶,全國有五百多家規模以上的客戶。下一步,我想使散戶也能享受同等的優惠價格,很多散戶組合起來就成為一個大戶了。我們還有許多國外客戶,我們也會把他們生產的石化產品會引入到我們超市來銷售,要做他們在中國的總代理。

我們的化工超市準備三年上市,現在就是按照上市的標準來做的,我堅信這三年我們的報表和盈利情況都會非常好看,有風投我能上市,沒有風投我更要上市。目前在淄博我們有一家化工超市旗艦店,下半年准備在濟南、臨沂和青島開四家旗艦店,到明年的時候,準備把這種模式複製到全國。只要我們做好了連鎖模式以後,它的成本不會很高,成本最多就是房屋租賃的成本。

電子商務是我們未來一個主要發展方向,現在我們的網站,每天有一兩千人在點擊。並且,很多行業資訊網站都開始和我們合作,報價都要參考我們的。我希望將各個廠商整合到這個電子商務平台中,我要把這些煉油企業都變成我的車間。

末篇:心花怒放和心驚膽顫

現在大家有一個誤區,都認為中石化和中石油壟斷了中國的石油,其實它們只是壟斷了一部分,它們的加油站總共佔全國的44%,而民營企業的則佔到了56%。並且云南、貴州、四川、山西和內蒙等地方的油,都是從我們山東購買的。山東是油源大省,總共有46家煉油廠,加起來的總產量約佔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一半。

和其他行業不同,我們這一行大起大落:掙錢的時候,讓你掙的心花怒放;賠錢的時候,讓你心驚膽顫,這就是商場。2008年奧運會時,我就差點賠死了,當時因為金融危機,石油價格從一萬兩千多元每噸一下子跌倒兩千多元,那時候我存了一千五百噸油,趕緊賣出了很多,但最後還剩下一百五十噸沒拋掉。那些存一萬多噸和兩萬多噸的人基本上都賠死了,當時我們行業有四個人樓自殺。

經歷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我現在已經挺過來了。對我來講,不管遇到再大困難,都不叫困難,我現在已經把苦難看破了,它就是一個窗戶紙。如果遇到了事情,你去求爺爺告奶奶,都是沒有用的,你還是求你自己,問問自己你應該怎麼做。你在春風得意的時候,你認識了很多人,很多人認識了你,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認識了更多的人,這就是我的理解,這就是我的人生。

我覺得我這個人,既是一個無為的人,又是一個有所作為的人,我始終感覺到,這就是命運,別人可能是平平淡淡的,但是商人不同,商人就要在大海裡劈風斬浪一樣,沒有困難,你就成就不了企業家。人生就是這樣,你不要想你未來要做什麼,你做好當下,做好今天,你不要去考慮明天,因為明天就是未知數。我準備再幹十年就退休,退休以後,我準備寫寫我的人生。

i黑馬點評:「富得流油」這是漢語中常用來形容人富裕的成語,然而對於章臨石油化工來說,有油並不意味著有高利潤,年收入六億元,利潤僅有三千萬元,利潤率只有5%,在許多人看來,它掙的僅僅是辛苦錢。

「掙錢的時候,讓你掙的心花怒放;賠錢的時候,讓你心驚膽顫。」價格的上下波動讓民營油氣企業面臨忽上忽下的市場風險。而風險不止於此,作為一個政府管制相對比較嚴格的經濟領域,政策的變化也是他們不得不時刻關注的問題。商務部2006年曾發佈「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的修訂稿,要求凡從事油氣批發的企業要求擁有10家加油站,對於資金捉襟見肘的民營油氣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幸運的是,在包括章臨石油化工在內的7家民營油氣企業聯名上書下,該政策無疾而終。而未來是否還有這樣頗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出台,我們不得而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98

中國好生意,電線杆傳媒狂想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16.html

【導讀】按最保守估計,北京大約有10萬根電線杆,它們覆蓋面積廣,輻射用戶精準,是天然的廣告平台,正因為此「牛皮癬」廣告在人們視野中成為了家常便飯不勝其擾。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既能幫政府解決「小廣告」難題,又能用市場化的方式賺到錢?我們來點好玩的,電線杆狂想曲!

 

來源 i黑馬 作者:易濤

 

最近,黑馬哥在北京馬路上,發現電線杆全部戴上了「套套」——是鐵絲網做的套,套住了電線杆身子的下半部分。

打聽之下才知道,是用來防止亂貼小廣告的。黑馬哥注意觀察了一下,那些沒戴「套套」的電線杆,每根上面都貼著一堆小廣告,令人討厭的是,貼小廣告用的膠水都很「強力」,特別不容易清除乾淨。為了對付小廣告,專門有人噴上有很強腐蝕力的東西去消融小廣告上的膠水,然後再拿小鏟子吭哧吭哧地鏟啊鏟啊,那個費勁啊……甚至見過前面環保阿姨在前面拚命剷除小廣告,後面不遠處就有房產中介的小哥拿著一疊小廣告跟在後面貼,這讓人喜劇的場面…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電線杆上的小廣告就是最讓人討厭的城市「牛皮蘚」——鏟不淨,影響市容市貌;還多虛假信息,讓人上當受騙。

黑馬哥沒百度到北京電線杆的數量,但查閱了一下相關知識,按相關要求,應該是馬路邊上每隔50米栽有一根電線杆,而北京早在2010年就有超過2萬公里的公路里程,那意味著北京有大約40萬根電線杆,剔除掉荒郊野外的電線杆,怎麼也得有10萬根電線杆需要人維護吧,按每人每月維護3000根算,得養300多人。

來算一筆賬,北京市政府每月光維護電線杆的市容市貌就要支付近100萬元的人工和物力(按每人每月3000元算),一年就是1200萬元啊。當然啦,這些人還要負責維護北京路邊的公交站亭的小廣告。但不管怎麼說,政府為了維持帝都的臉面,還是出了血本了。

 

電線杆上為何那麼多小廣告

 

1、對於像房產中介、小餐館這樣的本地生活服務提供商來說,在電線杆上貼小廣告比任何其他方式都更精準;

2、這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打印一張小廣告成本也才幾分錢(真實更低),貼滿整條街的成本也非常小;相對而言,公交站亭的廣告欄很貴,且更換不方便,社區廣告欄不是隨便能進去的,那是放黨報放、放宣傳的地方。

3、時效性強,能隨時變更,隨便覆蓋即可。房產中介、老軍醫、婦科小門診等生意,針對的都是流動性和隨意性很強的客戶人群,電線杆小廣告能隨時變更的特性正能精準打擊目標人群。其他的線下廣告方式都滿足不了,只有每天重複貼小廣告。

4、小廣告天天被清理,站在小廣告投放方的角度——你要撕,我當然得繼續貼啊!

黑馬哥觀察,給電線杆戴上鐵套套的做法雖然方便了人工清理小廣告——只需輕輕一揭就能去除小廣告,但效果還是不太明顯,膠水比較多的地方清理得也不夠乾淨。按每個鐵套套20元錢計算,如果有10萬根電線杆做了這樣的處理,這項開支得數以百萬元計算。加上一年的人工和物力支出,為清除小廣告,北京市政府部門每年至少開支上千萬元。還處理得不夠徹底。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既能幫政府解決「小廣告」難題,又能用市場化的方式賺到錢?

黑馬哥和一群天天報導創業的i黑馬網的屌絲同事們就在飯桌上展開了狂想,於是「電線杆傳媒」狂想曲出爐了!

 

成立中國第一家電線杆傳媒公司

 

黑馬哥就干這麼一件事:去跟國家電網北京分公司和北京市負責市容市貌的部門合作,承包北京城區10萬根電線杆,成立電線杆傳媒公司。經營範圍:廣告、互聯網信息、電子周邊產品。

然後研發出一個一米長、能很方便裝和卸在電線杆上的廣告圈圈(高度應該正好跟路人眼睛平行),規定好貼在圈圈上的小廣告的規格,當貼到一定量的時候,把這個圈圈拆卸下來,再把這些過期的小廣告當廢紙賣給廢品回收站,總之要讓每一根電線杆都顯得大氣上檔次!

規範化貼小廣告之後,既解決了小廣告影響市容的難題,又有海量的廣告位可以賣給需要精準傳播的本地商家。這可比在《京華時報》等都市報做廣告精準多的去了。

還要解決廣告受眾停留電線杆時間過短的問題,很簡單,電線杆有天然優勢!和國家電網合作,給每根電線杆上掛靠一個萬能手機充電寶(要高端大氣上檔次),投擲5毛錢,5分鐘就充好電,這5分鐘他幹嘛?看廣告啊!這就叫消費「無聊時間」。

 

電線杆傳媒的客戶在哪裡

 

電線杆傳媒的廣告位分佈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既有高檔社區的電線杆廣告位,也有屌絲經常出沒的電線杆廣告位,可以說電線杆傳媒的廣告位覆蓋的用戶包含了男女老少各個階層。

所以電線杆傳媒的廣告客戶有這麼幾類:A、各大房地產中介公司;B、隱藏早城市各個角落的大小門診老軍醫;C、本地餐館、超市便利店;D、以電商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E、各大APP下載二維碼廣告。F、尋人、尋物啟示……反正只要原來投放在DM、都市報分類廣告類目裡的廣告主都是電線杆傳媒的潛在廣告客戶。

電線杆傳媒廣告投放時段

按照時間段的不同,電線杆傳媒的廣告也有針對性:早上上班時間放電商公司的小廣告,中午放各大房地產中介廣告。下班的時候放本地餐館、超市的小廣告。晚上放各大割包皮小門診、治腳氣老軍醫的廣告。

 

電線杆傳媒如何盈利

 

前面說到政府部門為治理電線杆小廣告,每年的維護費開支上千萬元。電線杆傳媒成立後,第一時間收編這些阿姨大叔,北京市政部門怎麼也得給我補貼點?一年1200萬就到手了,起碼養活了這幫清潔工。這幫清潔工再也不用費勁地剷除小廣告了,變成了貼正規小廣告,以及抓那些沒有花錢亂貼小廣告的小青年們。未經繳費,亂貼小廣告?背靠政府啊,逮到一家,直接派人到亂貼小廣告的企業店裡去罰款,必須要規範。

假設一家小超市想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時做個促銷活動,那麼它總有預算的。這種商家不少,我們按0.2元錢一貼,保證每帖放24個小時,一根電線杆每天估計能貼20個小廣告(提前印刷好的一張印著20個小廣告的促銷海報)算,每根電線杆每天能掙4塊錢(成本1元錢),假設光北京的電線杆有10萬根,光北京市場每天就能產生40萬元的營收,一月營收1200萬元,一年也有個1.44億元。這還不算黃金時段加價、週末加價等奸商行為,以及讓某款產品一夜覆蓋京城的整合營銷收入。

上面說了,政府幫我把貼小廣告的人工成本分擔掉了,剩下需要支付的是:1、海報設計和印刷成本,每年大概是3600萬元;2、銷售人員工資和提成,按廣告行業較高的提成比例20%算,一年銷售人員工資+佣金支出約為2880萬元;3、電線杆維護費——每根每月按照20元計算,10萬根電線杆每個月維護費用200萬元,一年2400萬元;4、其他不可預知的支出400萬元。光北京市場,電線杆傳媒一年營收1.44億元,成本9280萬元,淨利潤5120萬元!(即便那幫大媽的成本要我們來承擔,那麼淨利也3920萬元)淨利潤率高達35.5%!

以北京市場為樣板,打通上海、廣州、深圳,估計每個城市都能賺取3000-5000萬元的淨利,這四個一線城市做下來就有1.2-2.5億元的淨利潤,再滲透到2、3線的各省首府城市,組成一個覆蓋中國最有消費力的城市白領消費人群的電線杆傳媒網絡成形了。那價值……電線杆傳媒幹個3-5年就可以上市了。

 

裝免費WIFI熱點,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

 

電線杆傳媒很快能賺錢,很多專家就出來質疑了,你這業務也太單一且太屌絲了!

別急啊,我們繼續狂想。

電線杆傳媒其實可以做很炫的移動廣告載體。

首先,先融1億美金,在北上廣深城區裡的每個電線杆裝免費的WI-FI熱點(這可是電力企業最想幹的事情),這可比分眾傳媒裝載在寫字樓裡液晶屏電視裡的WIFI強多了吧,這會成為中國第一密集高速的WI-FI網絡。廣告語都想好了:智慧城市,免費WIFI,從電線杆開始!

這代表了什麼?移動互聯網入口啊!你想想啊,WIFI是免費接入了,但智能手機用戶鏈接到WIFI前,用戶通過電線杆傳媒設置好的第一個瀏覽器頁面,可看到我們所推薦的各大APP和I黑馬等熱門科技博客網站。這都可以收錢啊,現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廣費用老高老高了,以後不止有「刷榜」需求了,還可以滿足「刷桿」需求。

我們再和百度地圖或高德地圖戰略合作,可提供語音問路服務,電線杆傳媒的美譽度也有了。

這樣一來,電線杆傳媒的概念和故事升級了。

 

另外一個上市的戶外傳媒巨頭

 

電線杆傳媒要上市那是完全沒問題的。

估值多少?怎麼也可以比對分眾傳媒嘛。據公開資料,分眾剛剛完成私有化,估值是36.7億美元(這個價格江南春也是認為被低估了的,不然幹嘛私有化啊!)。分眾傳媒在北京的屏幕有1萬塊,電線杆傳媒在北京有10萬根電線杆!且受眾範圍比分眾傳媒廣,男女老少,走路的時候哪個不看一眼電線杆啊!理論上什麼樣的廣告都適合,廣告客戶更多,而且是中國最大的戶外O2O媒體集團,也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作為移動互聯網第一入口的話語權公司,市值怎麼也得按100億美金算吧。

當然啦,電線杆傳媒還是要選擇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無德無信」美國佬不懂咱中國特色行情啊!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國為啥有這麼多電線杆,電線杆上貼野廣告為啥能上市?shit!咱A股多靠譜啊,股民們看著身邊的電線杆,用著很爽的免費WIFI,數著電線杆上的小廣告,就知道電線杆傳媒的經營狀況有多牛了,買進啊!

 

電線杆傳奇

 

把電線杆傳媒做到100億美元市值後,黑馬哥就搞退休儀式啊!請一大幫牛人來,就不讓牛人講話,我得先感謝國家,然後是跟我一起創業的兄弟們,還有割包皮治腳氣等等廣告客戶們!再唱兩首歌曲?退休完了幹嘛?消失10天後,咱再出來高調宣佈和分眾傳媒江兄弟一起成立井蓋傳媒!我這多姿多彩的人生啊!!

完。

附電線杆傳媒百度百科資料:

企業介紹

2013年,電線杆傳媒首創中國戶外粘貼廣告聯播網絡,以精準的受眾定位和傳播效果博得消費者和廣告客戶的肯定。

2014年,電線杆傳媒宣佈與國家電網達成戰略合作,可提供5毛硬幣5分鐘充滿電的服務。平均使每人停留電線杆時間提高到1分鐘。

2014年底電線杆傳媒全面推出中國最密集免費高速WIFI,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第一入口。

2015年3月,由於電線杆傳媒旗下的部分電線杆經常散發出一股狗尿味,使消費者捏著鼻子走路。被央視315晚會曝光。

2015年5月,電線杆傳媒宣佈與百度地圖達成戰略合作,可提供問路服務。拉回消費者口碑。

2016年,電線杆傳媒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以約98%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鞏固了在這一領域的領導地位。

2016年12月,電線杆傳媒在香港上市,市值100億美金。

電線杆傳媒廣告客戶成功案例:

俞敏洪:小廣告貼出個新東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15

百度將入局影業,湊響垂直020狂想曲 靠譜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1/148850.html

i黑馬:今日有消息傳出,繼騰訊和阿里紛紛涉足影視後,百度終於也按耐不住,要開始入局,進入影視市場了。消息稱百度將近日成立了電影業務部,對外稱作“百度影業”。百度影業將專註於垂直O2O領域的電影在線選座和購票業務,以及參與影視投資等。


該部門將由百度原商業知心產品高級總監徐勇明負責,原班人馬來自百度收購而來的糯米團購,目前正在招兵買馬。百度影業將專註於垂直O2O領域的電影在線選座和購票業務,以yishu及參與影視投資等。

據接近百度人士透露,數月前百度對LBS業務進行架構調整之後,百度便著手將地圖和糯米業務進行分拆重組。 而電影從業者表示,糯米團隊便自那時起被籌劃進入“百度影業”部門,從事在線選座和團購業務。

據悉,百度前期會以糯米的在線選座和團購票務為主,後期隨著使用率的提高,將逐漸往電影產業上遊走,持續參與影視投資。 據上述人士稱,百度目前已在後期階段進入,聯合投資了電影《重返20歲》,投入經費從事票務活動。

登錄百度糯米團購和百度地圖的PC端和移動端,發現在顯眼推廣位放置了該電影的宣傳頁面,也是百度目前主力推廣的唯一一部電影。

 從上述動作看,百度此番入局電影行業,意在垂直O2O布局和從事影視投資。

百度將整合知心搜索、百度地圖和糯米團購業務,布局電影領域的垂直O2O,通過上述自有業務在電影搜索、在線選座和團購支付上發力,同時據傳聯合萬達和中影集團開展售票系統和取票終端合作,以完成整個交易閉環。

 除了百度,BAT中的阿里也早於去年3月以6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未來還將巨資投入電影版權;而騰訊也在持續建立影視、動漫和文學等“泛娛樂”概念。

在業內人士看來,和阿里騰訊巨資進入電影市場一致,百度進入電影行業是可預期的正常動作。

未來百度將以PC和移動端搜索、百度地圖和糯米團購作為電影入口,加入影評和社交互動環節,結合大數據技術和廣告業務,完善“百度影業”的布局。

百度電影業務布局:全鏈路觸及用戶觀影過程,打造垂直O2O新玩法


伴隨全球電影業的高速發展,已成第二大電影消費市場的中國電影儼然是一塊巨型蛋糕。

2014年中國電影票房達296億,其中網絡售票規模達90億左右,約占30%市場份額,有意思的是移動端網絡售票交易額將占整個在線網絡交易額的60%以上,遠超PC端交易額。

擴大入口優勢:

百度將電影票業務作為垂直O2O戰略發展,集中現有大搜索流量資源重新整合。 據悉,百度搜索將建立全新的“電影知心”搜索結果,在PC和移動端提供電影資訊和影評的同時為用戶提供相關的在售電影票服務。

從布局圖中可以看出,百度地圖作為電影票業務的移動端引流入口已遠遠不夠,百度還將通過糯米團APP和百度搜索APP中增加附近電影院在線購票業務擴大其在電影票市場的覆蓋力度。

另外在愛奇藝和百度視頻中的電影預告片嵌入電影票應用,也真是力證了百度在鞏固和擴大入口地位上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

涉足“在線選座”核心環節:

眾所周知,“在線選座”是整個在線電影票業務的核心,也是打通線上線下閉環服務中最關鍵的體驗。

正好比電商流程中物流的最後一公里一樣,“知心搜索”獲取的影訊、影評近乎百度傳統的廣告模式,提供的信息流服務;團購售賣電影票券類似電商的支付環節,解決了資金流;恰恰“在線選座”和電商的物流派送一樣提供整個環節中最後的用戶體驗,同時也是最能打通線下傳統行業渠道的關鍵一步。

據傳百度已密謀聯絡萬達、中影集團等國內主要院線開展售票系統、在線選座甚至包括取票終端和手機驗票在內的系統研發層面的深度合作溝通。

財大氣粗的互聯網土豪高調入場,也許不久將建立以圍繞信息搜索和基於地圖的本地生活服務為入口,以百度糯米為電影票線上業務平臺的一整套觀影解決方案,利用互聯網在系統、支付、用戶體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將全新的觀影體驗做到極致。

通過影片打分、影評互動完成社交化元素(Social),以百度地圖和百度搜索、糯米APP為突破口分別串聯本地化(Local)、移動化(Mobile)布局,最後通過廣告變現、支付提成、大數據服務完美實現商業化(Commercial),百度電影票SoLoMoCo布局不言而喻。

百度電影票的未來會如想象般那麽美好嗎?

目前涉及線上電影票業務的應用已俞數十種,這其中以主打“低價團購券”的團購網站和“在線選座”的垂直電影站點兩大陣營最為典型。

數據反映,電影團購券銷售額在國內三大團購網站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中所占銷售額比例都很強勁。而格瓦拉、時光網、貓眼電影這類垂直站點更幾乎以銷售在線電影票為生。

團購三足鼎立,短期格局難以撼動:

當下談百度電影票其實更恰當地不如說百度糯米在電影票業務中的調整。盡管背後有互聯網大哥依仗,但無論是從百度大搜索引流還是通過百度地圖、百度視頻引入電影票應用,最後無非都是落地到百度糯米的電影票售票系統。

 就目前PC和移動端的整理銷售量來看,美團是市場老大,點評位居次席,百度糯米處於探花名列。美團背後依靠阿里大電商平臺,點評有騰訊和微信強大的流量入口優勢,因此短期內百度電影票欲撼動此番格局怕是懸乎。

牽手線下院線,O2O閉環門檻高:

 百度電影票目前還過於依賴第三方票務站點,主要接入的網票網的數據和服務。 當前最為成功的電影O2O先行者格瓦拉早已深耕線下多年,與院線方深度合作早早構建了線上售票– 在線選座– 院線自助取票的一條龍服務。

百度深知數據依賴第三方提供商的風險,故努力加快拓展與線下院線的合作步伐,欲圖掌握主動權打通線上閉環。

然而豈不說線下院線魚龍混雜,僅有萬達、金逸、UME少數幾家具備全國性的網點規模,接入標準不一;就單說接入在線售票和在線選座系統,沒有類似金融交易體系中銀聯般的統一中轉服務中心,眾多線上站點都意圖接入線下院線系統,多對多的模式將直接拉高線上線下O2O閉環的門檻。相比之下百度不如考慮收購一家規模略小的垂直電影平臺,走去哪兒的模式似乎更佳。

無論是百度糯米抑或是百度地圖,電影票業務都只是其中一小塊業務,如果不深度垂直化,百度電影票始終是搶占不到百度流量的一級入口的。

當然對百度這種體量的公司它也不需要這樣,它需要同時滿足全網各行業用戶的不同需求。說到底垂直電影票市場更加專業化、重運營,拿影片打分和評論內容來說,以熊廠一向的風格來講只會做信息搜索聚合,不會開放UGC模式。

基於這個體系百度電影票短期內除了拓展線下渠道建立在線選座外,也就是大幅度鞏固流量入口地位了,要想在全產業鏈上尋求更大突破還需觀望。

嘗試模式創新,百度或許看得更遠

既然傳統的O2O閉環模式體系下百度電影票很難在短期內對格瓦拉、時光網、貓眼電影構成市場威脅,那就一邊先分食著蛋糕,另一邊百度再想其它的招去。

互聯網行業唯快不破,唯創新不缺。

“爛片退票”,一石驚起千層浪

隨著電影產業飛速發展,影片質量也參差不齊,爛片很多。百度這種互聯網土豪還真是既能抓住用戶需求痛點,又有錢燒,打著“爛片退票”這種噱頭捕獲了大批互聯網屌絲用戶。

先不說百度這種退票反補的運作能持續多久,也不說所謂的“爛片”的標準評價體系如何的建立,更別談可能重寫中國電影產業模式的豪言。

單就憑此次活動的效果來講“爛片退票”既是符合了廣大用戶內心對電影業服務持有改善、更高期待的需求,又賺足了廣告媒體和用戶對於百度電影票的眼球關註,的確是成功的創新嘗試。

串聯產業鏈,搭建消費閉環:

 電影發行方一般都會在影片上映前做足營銷宣傳,最常見的就是在視頻網站和各媒體平臺投放預告片。

百度視頻通過讓用戶觀看預告片產生去線下觀影的需求,近而提供水到渠成式的在線購票入口,將用戶需求到消費在一個應用內做到極致,這種產品創新或許能加快百度電影票的發展步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063

牛市狂想曲 寫在沖關3478點前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30

本文作者華泰策略徐彪、劉名斌、姚衛巍、劉晨明,授權華爾街見聞發布,亦發表於微信號“fenxishixubiao

不知不覺,2014已經過去,這一年的所有回憶包括股市的故事都已成為相冊里的黑白照片。詩人或許會多愁善感地撰文留念。作為分析師,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回頭望,然後向前看。尤其是經歷了近期的過山車後,剛到3400點就迎來大幅調整,市場普遍迷茫。50ETF傳聞如期兌現,但大家對未來的看法卻史無前例地 分歧巨大。與其遊移在短期預測中,不如拿出點時間,考慮清楚這輪行情的本質。

要看清楚歷史行情背後的邏輯,回顧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季 度,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影響下,經濟快速下滑。2季度,保增長壓力逐漸增加,股市持續下行,政策也開始轉向。5月下旬,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下, 股市見底,春天漸行漸近。6月份,申萬A股指數上漲2.34%;7月,申萬A股指數上漲7.42%。應該說,5月、6月和7月的行情恰好就是我們的菜,因為政策跟的緊嘛,很容易猜對。

從8月份開始,行情從大家能明白的狀態,忽然切換到絕大多數人瞧不明白的二次元狀態。( PS : 老牛出來裝嫩,我們寫這個咚咚,希望提出一套全新而且系統性的解釋,投資者看後能豎起大拇指誇獎說:哇塞,腦洞大開!)

導 火索源於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8月份,工業增速猛跌至6.9%,要知道,7月還在9%左右。更重要的是,按照歷史經驗,6.9%的工業增速,GDP增速已 經跌破7%,遠低於7.5%左右的目標區間。面對糟糕的經濟數據,我們連續撰寫《目標,上證2450!》和《一輪行情,兩個世界》等多篇文章,從產業資本 以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對企業盈利的正面作用兩個視角切入,來解釋這輪行情。

四 個月後,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沒有找到應有的榮光,反而一臉尷尬。即便再不情願,也必須面對現實:我們只是猜對了結果,沒有猜對原因,最多只是部分猜對原 因(企業盈利複蘇的判斷錯誤,產業資本尤其是國家資本的判斷或許比較接近真相)。更離譜的是,幾乎所有猜對結果的人,論據都是錯的。無論持“企業盈利上行 說”,還是持“無風險利率下行”說,都是瞎說。

這種事情,狡辯沒有意義,直接上數據:

640223

企業盈利數據持續下行,股市漲了幾個月,同比增速就跌了幾個月。

流動性寬松遠不像大家說的那麽誇張,預期中的全面寬松始終只存在於YY世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也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整個三季度,表征企業部門融資成本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不僅沒有下來,反而持續上行。

尤其是十月份以來,票據貼現利率和銀行對結構化理財產品進行優先資金配資的利率水平同步上行,而且上升曲線極其陡峭。

 

你看,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實:老中醫遇到了新問題。過去十年,有商業化賣方分析以來,基本上對市場的整個研究框架都建立在基本面的基礎上,後來高博橫空出世,創造性地引入資金面分析。不管哪個咚咚,都默認股市只是晴雨表。它永遠不會成為自變量,只能以應變量的身份出現在舞臺上。但是,看起來,過去半年,股市這只小狗距離主人越來越遠,甚至你會想到底是主人牽著狗狗走還是狗狗領著主人跑呢?更虐心的是,在對2015年經濟下行判斷趨於一致的前提下,在預期中 無風險利率下行遲遲未能兌現的現實面前,你到底看多2015年還是看空?看多意味著背叛已有框架和價值觀,看空意味著你至少需要階段性地和走勢對著幹。

交易型選手可以不用知其然,知所以然足矣。我們這些分析師就不同,必須想明白一套邏輯來,而且這套邏輯能言之成理,否則安生立命的東西就不存在咧。

搞出一套邏輯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極度重要的問題:中國股市,到底誰話事?

股票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到2014年底為止,股票總市值37萬億,流通市值32萬億。這麽龐大的市場,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對應著天量資金的進出。能夠坐上桌參與牌局的,也就三位選手:企業部門、住戶部門和政府部門。看起來,絕大多數時間里,政府部門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從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銀持續買賣造就牛市 熊市的,是住戶部門和企業部門。企業部門相比住戶部門而言,風險偏好更高,所以,它才是股票資產配置的主力機構。過去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部門對股 票的資產配置行為,在絕大多數時間里,引領著股市的漲跌。

2008年以後,產業資本話事的特征尤其顯著(下面這段話摘選自《一輪行情,兩個世界》)。

股權分置改革以後, 產業資本急行軍跑步進入流通市場。2010年是第一個里程碑,A股流通比例第一次系統性提升至70%以上,這意味著產業資本第一次成為A股流通池子中的大鱷。2013年後,流通比例進一步提升至80%以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食物鏈頂端式存在。

全流通後,產業資本對股市的影響日漸顯著,有沒有證據呢?有的,就是下面這張圖:

 

你 看,2010年以來,產業資本增減持已經成為一個奇準無比的領先指標,沒有之一。他的準確度達到令人難以想象的100%!每一次該數據大幅飆升後,都能看 到資本市場出現一輪上級別的反彈(至少15%)。這一次,也不例外。2014年5月,產業資本增減持數據飆升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為啥產業資本意願能夠影響資本市場的走勢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讓俺給大家講個去年講過的小故事。

14年 3季度,一個大型集團的朋友問我:出5-10個億想買個殼,問有沒有介紹。聽完後,筆者一肚子疑問:要殼幹嘛?眼瞅著明年500家公司等著上市,後年註冊 制放開。花這麽多錢買公司控制權,是錢多給燒的麽?疑問歸疑問,本著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則,俺顛顛地跑投行問一圈,聽到答案的那一刻,俺眼鏡碎了一地 啊。這年頭,5-10個億的凈殼,已經很難找到了!

資本市場的錢,一點不傻,也從來沒有傻過。筆者發蒙的一刻,說明筆者OUT了。

咱們可以打個比方,有個公司叫土鱉公司,話說這公司是真土啊,主營業務爛的掉渣,搞不好明後年ST光榮退市也未可知。你說,這麽一個破公司,在註冊制前夜,憑啥值錢呢?

答案就在四個字:市值管理。

憑 借絕對的信息優勢(沒有誰比大股東更清楚未來的業績)、資金引導優勢(如果你是基金經理,肯定也願意相信上市公司董事長講的故事吧)、籌碼優勢(這個不用 解釋吧,人家是第一大股東),如果說你買股票只有百分之50%的勝率,人家至少也會有70%。逐利是資本的天性之一,獲勝概率優勢導致的一個顯然性結果便 是,資本被吸引進來,從而演化出可盈利的行為模式:

第一步,先知先覺的資本進入,與產業資本相結合;

第二步,資本與產業未來進行市值管理,尋找符合趨勢的投資方向,進入,企業經營被激活;

第三步,企業經營被激活引發資本市場關註,股價被激活;

第四步,被激活的股價帶來羊群效應,資本獲利,可盈利的行為模式形成;

第五步,市場自我學習、複制、演進,上述行為模式在資本市場中擴散;

第六步,社會流動性沒有出現普遍性寬松,資本市場所能獲得的流動性不足於同時擡升所有股票價格,上述行為模式不能同時擴散至市場的所有角落,一個時間段里只能在某些市場結構里發生。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2012年年底至今的市場運行過程中的投資者行為模式。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創業板麽?創業板指數從40倍PE才真正開啟上漲之旅,2013年前, 中小板塊的定增項目占比連續三年維持在20-30%之間,2013年猛增至近40%,2014年至今占比已經近50%。擁有如此彪悍的發動機,你說,創業 板能不漲麽?還記得去年年中,無數策略分析師(也包括我們哈)基於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的判斷,認為創業板已見頂。現在回頭看看,大家都錯了,而錯的離譜的 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外延式擴張對創業板業績的影響(尤其是創業板指數只涵蓋前100家公司,外延式並購式擴張對這100家公司的業績影響巨大)。

如果說,市值管理的第一個受益者是創業板的話。向後看,未來幾年,市值管理模式可能擴散至全市場麽?

答案很確定,會的!

因為,未來幾年,國企改革必將拉開大幕。

我給大家算筆帳,三級國資凈資產不到50萬億,假設其中20%通過資本市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就是9-10萬億!10萬億是什麽概念呢?截至2014年 8月底,資本市場總市值26.8萬億,流通市值22.4萬億。如果主要以定增的方式完成,就意味著創業板的故事將擴展至主板,你可以想象一下,股市要上漲多少?

你看,定增或者市值管理只是一個縮影,這背後隱現出一個完整的鏈條:通過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編織扣人心弦的資本故事,產業資本已經具備了將意願轉換成市場影響的能力。

請註意,在以往很長很長的時間里,大家眼里的產業資本只是狹義概念。但事實上,產業資本至少包括民間資本和國家資本兩大陣營。以往,大家都在關註民間資本的 訴求,因為他們的訴求造就了一輪創業板牛市。從2014年開始,誰也無法忽視國家資本的訴求。前面所說的國企改革只是一個方面,融資結構調整才是更急迫更 核心的訴求。

從1949年以來,到2012年為止,中國經濟始終維持很好的彈性。只要貨幣當局肯松貨幣閘門,經濟增速就一定會起來。直到2013年上半年,M2系統性上行,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速近50%,但經濟增速始終沒有大起色。

 

經濟學家就很奇怪,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維持債務滾動所需的資金,已經大到可以影響全社會融資總量的程度。這可是大姑娘 坐花轎,頭一回啊。搞研究的都感覺頭皮發麻後背發涼,從來沒有一刻,債務危機距離我們如此之近。所以呢,從2014年開始,化解債務風險成為國策寫進中央 經濟工作會議的決議里。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依然想維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7%左右,這是十八大交給本屆董事會的歷史任務),就必須體現在某幾個部門可持續加杠桿上,因為固定資產 投資需要維持在大約15%左右。但是看起來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地方政府債務泡沫、房地產泡沫以及部分制造業行業產能過剩泡沫共同構成了“債務三劍 客”,金融部門杠桿率看起來已經到了很難承受新一輪大幅上行的地步:180%!

 

 

怎 麽辦?既然債權融資看起來路正越走越窄,至少在完成地方債務風險治理(大規模的債務置換,就是用長久期低利率地方債置換現在3-5年的短久期高利率債務) 前,必須大幅拓展股權融資。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債券融資必須還本還息,而股權融資則不必。不僅不用還,股權融資還在於能夠通過保持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做 大分母來達到降杠桿的目的。在全社會債務問題凸顯的時候,你又想維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唯一出路就是大規模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但是,這件事可不容易。 以2013年為例,股權融資募集總資金僅為4016億元,債券融資90274億元,貸款融資126292億元,股權融資占比僅為1.8%。說句不好聽的 話,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哪天資本市場完全喪失融資功能,至少大家日子照過不誤。

你看,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大幅提高股權融資比例,而股權融資大發展必須建立在資本市場繁榮的基礎上!第一次,資本市場開始具備全局重要性。換言之,國家資本擁有足夠的市值管理動力。

估計很多人會問,既然政府部門不是運動員,只能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國家意誌如何能夠轉變為資本市場的上漲動力呢?或者說,我們如何去理解過去半年的上漲呢?

讓我們回顧下已經走過的兩個階段上漲:

第 一階段:產業資本主導的階段,2014年5月到9月,產業資本增減持比例數據大幅異動。次月開始,在政策寬松預期的引導下,股市開始上行,一直持續到大約 九月份。這輪行情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藍籌點火,小票唱戲。中證500指數的表現顯著優於中證100,市場還在講述各種外延式擴張的故事。九月發生了 一件標誌性的事情,消滅20億以下市值的公司。

第 二階段:住戶部門間接入市階段,2014年8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住戶部門資金通過杠桿工具(比如配資市場,比如兩融市場)大規模進入市場。(註:細心的 投資者會發現,兩個階段有重合,八月和九月是轉換和孕育的月份,這很正常,任何新事物的孕育,都發生在舊事物的晚期。)配資市場的總量數據暫時沒找到,但 是兩融業務的規模變化很清楚:8月份以後,進入兩位數快速增長期。到2014年末,融資余額接近一萬億,其中大約4000億資金來自銀行。

 

好 端端的,為何住戶部門開始各種渠道跑進各種配資市場呢?原因很簡單,就是43號文。最近幾個月,跑了至少四五家銀行,講課的時候我都會問一下他們的零售銀 行部員工。調研後發現中國的高凈值客戶很可愛,他們就喜歡追求穩定回報。反正不管你什麽市況,我就要大概8%左右的回報率。過去幾年,這個心願分分鐘就心 想事成咧。因為有非標資產,尤其是基於地方政府債務的非標資產。但是呢,43號文開始醞釀後,基於地方政府債務的新增非標資產大幅減少。由奢入儉難,尋找 新的穩定回報資產的述求史無前例般迫切。一不小心,配資市場成為尋求穩定回報的首選。這波資金進入配資市場後,進一步推升了資本市場,於是,正循環出現。 一輪加杠桿的牛市,正式成型。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做個初步總結:

第一階段為啥漲?因為政府5月份開始政策放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夫妻雙雙把水放。

第二階段為啥漲?因為政府治理非標資產,清理地方政府債務。導致存量金融資產從非標資產遷移到配資領域。

過去屬於死神,解釋過去再如何頭頭是道,無法預測未來都只是扯淡。向前看,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

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的進程剛剛開始,非標資產供給持續萎縮,住戶部門資金間接入市一如既往,融資融券余額持續上升,推動指數接近4000點附近(底部起來漲幅一倍),或者上漲狀態持續近一年。

為何要強調一年或者一倍呢?這是一個經驗數據,很靈。

2000年 和2007年,在經歷了大幅度(至少一倍)和長時間(至少一年)的上漲之後,住戶部門認為股市成了“提款機”,類似“搶劫不如炒股”的橫幅居然堂而皇之地 出現在大街旁,這種認知上的180°變化導致住戶部門對股票這類資產的風險屬性認知發生巨大漂移,居民儲蓄存款大規模流入股市,接棒企業部門資金推動市場 繼續上漲。

 

一旦達到1倍或者1年的極限,住戶部門的熱情將被徹底點燃,牛市下半場將旋即開啟。

這 是一場有別於以往所有經驗的牛市,屬於徹頭徹尾的人民戰爭。歷史上每一場牛市都可以分為點火吹哨、上半場以及下半場。以往,幾乎每一場牛市的上半場都是企 業部門在流動性或者企業盈利的推動下持續配置股票資產所引發的,只有下半場跟住戶部門資金大規模入市有關。而這一次,上半場和下半場的主力都是住戶部門, 只不過上半場以間接入市提供配資為主,下半場以直接入市卷袖子親自上場為主。

一定有人會很關心:有沒有可能,我們只看到上半場,而看不到下半場呢?

客 觀地講,完全有可能。如果從明天開始,政府清理整頓配資市場,或者設置某些門檻,導致住戶部門間接入市的道路不再通暢。那麽,市場將迅速進入持續下跌期, 說好的下半場,也會離我們而去。沒有什麽會比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更加令人扼腕痛惜,數據顯示,我們已經接近住戶部門存款搬家的臨界點:

 

一旦進入下半場,市場運行的邏輯將會變得簡單而且明了:住戶部門資金入市帶來市場上漲,上漲造就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引發住戶部門資金進一步滾雪球式入場。於是,自我循環和加強式的上行就此拉開序幕。

財 富效應只是短期的催化劑,當我們把視野拉長拉高後,你會發現,我們正身處在一個偉大的創業創富時代,周邊環境不遺余力地鼓勵國民通過創新創業來實現致富夢 想。創新創業的最大特點是需要承擔風險,這個特點決定了過去以銀行為絕對核心的金融體系走向終結,因為銀行資金本質上不能承擔風險,真正能夠承擔創新創業 風險的資本只能來自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當前的時代潮流已經讓國民看到了太多的創業創富,還有什麽比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創造出來的一大批千萬富翁更 加有說服力?這是一場全民教育,無論老一輩財富創造者如何想,至少年輕人的心靈已經真正記住了財富如何被創造。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經歷過那段貧窮不堪的 日子的那幾代國民構成來改革開放後三十年左右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經濟的弄潮主力已經開始逐漸轉移到了對改革開放之前動蕩年代 無甚記憶的新一代國民手里。年代記憶的斷裂帶來的一個顯著性影響是,老弄潮者與新弄潮者對財富積累的理解很可能出現本質性差異,老弄潮者對風險敬而遠之, 他們寧可把錢放在銀行做理財產品;新弄潮者相對而言,可能會更願意去承擔風險,博取高回報,他們相比老弄潮者,會更少把錢存在銀行,而更加關註創新創業、 股權投資等財富實現和管理方式。

一個偉大的時代,“住戶部門資金自銀行搬離向資本市場”本身就是這個時代的趨勢性特征之一!

住戶部門資金入市會有極限,住戶部門資產類別重新配置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看一組數據,各國住戶部門資產負債表中股票資產的占比:

無 論是跟自己過去比,還是跟別人現在比,中國居民股票資產的配比都屬於低位。樂觀點看,從3%出頭提升到5%甚至10%的過程,將帶來數萬億甚至十多萬億的 資金流入市場(能否實現姑且不論,取決於我們設想的下半場能否開啟)。資金流入規模和市場上漲規模之間並不是簡單的加法關系,而是乘法倍數關系。以 2014年以來的行情為例,市場從底部起來最大漲幅近70%,市值增加近13萬億。但融資業務余額增加僅僅6000億,保證金余額增加7000億左右,加 起來也不過區區1.3萬億。再流入幾萬億,股市會漲到多少點?

畫面太美,我不敢想象。

謹以此文,獻給3478攻堅戰前夜,所有曾經迷茫的投資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06

跨越二次元:牛市狂想曲--寫在沖關3478的前夜-- 分析師徐彪

來源: http://xueqiu.com/3940429450/35314426

 
跨越二次元:牛市狂想曲
--寫在沖關3478的前夜--
華泰策略徐彪、劉名斌、姚衛巍、劉晨明
不知不覺,2014已經過去,這一年的所有回憶包括股市的故事都已成為相冊里的黑白照片。詩人或許會多愁善感地撰文留念。作為分析師,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回頭望,然後向前看。尤其是經歷了近期的過山車後,剛到3400點就迎來大幅調整,市場普遍迷茫。50ETF傳聞如期兌現,但大家對未來的看法卻史無前例地分歧巨大。與其遊移在短期預測中,不如拿出點時間,考慮清楚這輪行情的本質。
要看清楚歷史行情背後的邏輯,回顧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1季度,在淘汰落後產能的影響下,經濟快速下滑。2季度,保增長壓力逐漸增加,股市持續下行,政策也開始轉向。5月下旬,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雙重刺激下,股市見底,春天漸行漸近。6月份,申萬A股指數上漲2.34%;7月,申萬A股指數上漲7.42%。應該說,5月、6月和7月的行情恰好就是我們的菜,因為政策跟的緊嘛,很容易猜對。
從8月份開始,行情從大家能明白的狀態,忽然切換到絕大多數人瞧不明白的二次元狀態。( PS : 老牛出來裝嫩,我們寫這個咚咚,希望提出一套全新而且系統性的解釋,投資者看後能豎起大拇指誇獎說:哇塞,腦洞大開!)
導火索源於經濟數據超預期下行。8月份,工業增速猛跌至6.9%,要知道,7月還在9%左右。更重要的是,按照歷史經驗,6.9%的工業增速,GDP增速已經跌破7%,遠低於7.5%左右的目標區間。面對糟糕的經濟數據,我們連續撰寫《目標,上證2450!》和《一輪行情,兩個世界》等多篇文章,從產業資本以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對企業盈利的正面作用兩個視角切入,來解釋這輪行情。
四個月後,回顧這段歷史時。我們沒有找到應有的榮光,反而一臉尷尬。即便再不情願,也必須面對現實:我們只是猜對了結果,沒有猜對原因,最多只是部分猜對原因(企業盈利複蘇的判斷錯誤,產業資本尤其是國家資本的判斷或許比較接近真相)。更離譜的是,幾乎所有猜對結果的人,論據都是錯的。無論持“企業盈利上行說”,還是持“無風險利率下行”說,都是瞎說。
這種事情,狡辯沒有意義,直接上數據:
企業盈利數據持續下行,股市漲了幾個月,同比增速就跌了幾個月。

流動性寬松遠不像大家說的那麽誇張,預期中的全面寬松始終只存在於YY世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也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整個三季度,表征企業部門融資成本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不僅沒有下來,反而持續上行。

尤其是十月份以來,票據貼現利率和銀行對結構化理財產品進行優先資金配資的利率水平同步上行,而且上升曲線極其陡峭。

你看,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實:老中醫遇到了新問題。過去十年,有商業化賣方分析以來,基本上對市場的整個研究框架都建立在基本面的基礎上,後來高博橫空出世,創造性地引入資金面分析。不管哪個咚咚,都默認股市只是晴雨表。它永遠不會成為自變量,只能以應變量的身份出現在舞臺上。但是,看起來,過去半年,股市這只小狗距離主人越來越遠,甚至你會想到底是主人牽著狗狗走還是狗狗領著主人跑呢?更虐心的是,在對2015年經濟下行判斷趨於一致的前提下,在預期中無風險利率下行遲遲未能兌現的現實面前,你到底看多2015年還是看空?看多意味著背叛已有框架和價值觀,看空意味著你至少需要階段性地和走勢對著幹。
交易型選手可以不用知其然,知所以然足矣。我們這些分析師就不同,必須想明白一套邏輯來,而且這套邏輯能言之成理,否則安生立命的東西就不存在咧。
搞出一套邏輯之前,首先需要回答一個問題,一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極度重要的問題:中國股市,到底誰話事?
股票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到2014年底為止,股票總市值37萬億,流通市值32萬億。這麽龐大的市場,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對應著天量資金的進出。能夠坐上桌參與牌局的,也就三位選手:企業部門、住戶部門和政府部門。看起來,絕大多數時間里,政府部門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從口袋里拿出真金白銀持續買賣造就牛市熊市的,是住戶部門和企業部門。企業部門相比住戶部門而言,風險偏好更高,所以,它才是股票資產配置的主力機構。過去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企業部門對股票的資產配置行為,在絕大多數時間里,引領著股市的漲跌。
2008年以後,產業資本話事的特征尤其顯著(下面這段話摘選自《一輪行情,兩個世界》)。
股權分置改革以後, 產業資本急行軍跑步進入流通市場。2010年是第一個里程碑,A股流通比例第一次系統性提升至70%以上,這意味著產業資本第一次成為A股流通池子中的大鱷。2013年後,流通比例進一步提升至80%以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食物鏈頂端式存在。

全流通後,產業資本對股市的影響日漸顯著,有沒有證據呢?有的,就是下面這張圖:

你看,2010年以來,產業資本增減持已經成為一個奇準無比的領先指標,沒有之一。他的準確度達到令人難以想象的100%!每一次該數據大幅飆升後,都能看到資本市場出現一輪上級別的反彈(至少15%)。這一次,也不例外。2014年5月,產業資本增減持數據飆升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一個問題,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為啥產業資本意願能夠影響資本市場的走勢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讓俺給大家講個去年講過的小故事。 
14年3季度,一個大型集團的朋友問我:出5-10個億想買個殼,問有沒有介紹。聽完後,筆者一肚子疑問:要殼幹嘛?眼瞅著明年500家公司等著上市,後年註冊制放開。花這麽多錢買公司控制權,是錢多給燒的麽?疑問歸疑問,本著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原則,俺顛顛地跑投行問一圈,聽到答案的那一刻,俺眼鏡碎了一地啊。這年頭,5-10個億的凈殼,已經很難找到了!
資本市場的錢,一點不傻,也從來沒有傻過。筆者發蒙的一刻,說明筆者OUT了。
咱們可以打個比方,有個公司叫土鱉公司,話說這公司是真土啊,主營業務爛的掉渣,搞不好明後年ST光榮退市也未可知。你說,這麽一個破公司,在註冊制前夜,憑啥值錢呢?
答案就在四個字:市值管理。
憑借絕對的信息優勢(沒有誰比大股東更清楚未來的業績)、資金引導優勢(如果你是基金經理,肯定也願意相信上市公司董事長講的故事吧)、籌碼優勢(這個不用解釋吧,人家是第一大股東),如果說你買股票只有百分之50%的勝率,人家至少也會有70%。逐利是資本的天性之一,獲勝概率優勢導致的一個顯然性結果便是,資本被吸引進來,從而演化出可盈利的行為模式:
第一步,先知先覺的資本進入,與產業資本相結合;
第二步,資本與產業未來進行市值管理,尋找符合趨勢的投資方向,進入,企業經營被激活;
第三步,企業經營被激活引發資本市場關註,股價被激活;
第四步,被激活的股價帶來羊群效應,資本獲利,可盈利的行為模式形成;
第五步,市場自我學習、複制、演進,上述行為模式在資本市場中擴散;
第六步,社會流動性沒有出現普遍性寬松,資本市場所能獲得的流動性不足於同時擡升所有股票價格,上述行為模式不能同時擴散至市場的所有角落,一個時間段里只能在某些市場結構里發生。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2012年年底至今的市場運行過程中的投資者行為模式。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創業板麽?創業板指數從40倍PE才真正開啟上漲之旅,2013年前,中小板塊的定增項目占比連續三年維持在20-30%之間,2013年猛增至近40%,2014年至今占比已經近50%。擁有如此彪悍的發動機,你說,創業板能不漲麽?還記得去年年中,無數策略分析師(也包括我們哈)基於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的判斷,認為創業板已見頂。現在回頭看看,大家都錯了,而錯的離譜的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外延式擴張對創業板業績的影響(尤其是創業板指數只涵蓋前100家公司,外延式並購式擴張對這100家公司的業績影響巨大)。
如果說,市值管理的第一個受益者是創業板的話。向後看,未來幾年,市值管理模式可能擴散至全市場麽?
答案很確定,會的!
因為,未來幾年,國企改革必將拉開大幕。
我給大家算筆帳,三級國資凈資產不到50萬億,假設其中20%通過資本市場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就是9-10萬億!10萬億是什麽概念呢?截至2014年8月底,資本市場總市值26.8萬億,流通市值22.4萬億。如果主要以定增的方式完成,就意味著創業板的故事將擴展至主板,你可以想象一下,股市要上漲多少?
你看,定增或者市值管理只是一個縮影,這背後隱現出一個完整的鏈條:通過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條、編織扣人心弦的資本故事,產業資本已經具備了將意願轉換成市場影響的能力。
請註意,在以往很長很長的時間里,大家眼里的產業資本只是狹義概念。但事實上,產業資本至少包括民間資本和國家資本兩大陣營。以往,大家都在關註民間資本的訴求,因為他們的訴求造就了一輪創業板牛市。從2014年開始,誰也無法忽視國家資本的訴求。前面所說的國企改革只是一個方面,融資結構調整才是更急迫更核心的訴求。
從1949年以來,到2012年為止,中國經濟始終維持很好的彈性。只要貨幣當局肯松貨幣閘門,經濟增速就一定會起來。直到2013年上半年,M2系統性上行,社會融資總量同比增速近50%,但經濟增速始終沒有大起色。

經濟學家就很奇怪,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麽。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維持債務滾動所需的資金,已經大到可以影響全社會融資總量的程度。這可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啊。搞研究的都感覺頭皮發麻後背發涼,從來沒有一刻,債務危機距離我們如此之近。所以呢,從2014年開始,化解債務風險成為國策寫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議里。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依然想維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7%左右,這是十八大交給本屆董事會的歷史任務),就必須體現在某幾個部門可持續加杠桿上,因為固定資產投資需要維持在大約15%左右。但是看起來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地方政府債務泡沫、房地產泡沫以及部分制造業行業產能過剩泡沫共同構成了“債務三劍客”,金融部門杠桿率看起來已經到了很難承受新一輪大幅上行的地步:180%!


金融體系杠桿率



資料來源:Wind, 華泰證券研究所



怎麽辦?既然債權融資看起來路正越走越窄,至少在完成地方債務風險治理(大規模的債務置換,就是用長久期低利率地方債置換現在3-5年的短久期高利率債務)前,必須大幅拓展股權融資。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債券融資必須還本還息,而股權融資則不必。不僅不用還,股權融資還在於能夠通過保持分子不變的情況下,做大分母來達到降杠桿的目的。在全社會債務問題凸顯的時候,你又想維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唯一出路就是大規模增加股權融資的比例。但是,這件事可不容易。以2013年為例,股權融資募集總資金僅為4016億元,債券融資90274億元,貸款融資126292億元,股權融資占比僅為1.8%。說句不好聽的話,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哪天資本市場完全喪失融資功能,至少大家日子照過不誤。
你看,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大幅提高股權融資比例,而股權融資大發展必須建立在資本市場繁榮的基礎上!第一次,資本市場開始具備全局重要性。換言之,國家資本擁有足夠的市值管理動力。
估計很多人會問,既然政府部門不是運動員,只能充當裁判員的角色,國家意誌如何能夠轉變為資本市場的上漲動力呢?或者說,我們如何去理解過去半年的上漲呢?
讓我們回顧下已經走過的兩個階段上漲:
第一階段:產業資本主導的階段,2014年5月到9月,產業資本增減持比例數據大幅異動。次月開始,在政策寬松預期的引導下,股市開始上行,一直持續到大約九月份。這輪行情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藍籌點火,小票唱戲。中證500指數的表現顯著優於中證100,市場還在講述各種外延式擴張的故事。九月發生了一件標誌性的事情,消滅20億以下市值的公司。
第二階段:住戶部門間接入市階段,2014年8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住戶部門資金通過杠桿工具(比如配資市場,比如兩融市場)大規模進入市場。(註:細心的投資者會發現,兩個階段有重合,八月和九月是轉換和孕育的月份,這很正常,任何新事物的孕育,都發生在舊事物的晚期。)配資市場的總量數據暫時沒找到,但是兩融業務的規模變化很清楚:8月份以後,進入兩位數快速增長期。到2014年末,融資余額接近一萬億,其中大約4000億資金來自銀行。

好端端的,為何住戶部門開始各種渠道跑進各種配資市場呢?原因很簡單,就是43號文。最近幾個月,跑了至少四五家銀行,講課的時候我都會問一下他們的零售銀行部員工。調研後發現中國的高凈值客戶很可愛,他們就喜歡追求穩定回報。反正不管你什麽市況,我就要大概8%左右的回報率。過去幾年,這個心願分分鐘就心想事成咧。因為有非標資產,尤其是基於地方政府債務的非標資產。但是呢,43號文開始醞釀後,基於地方政府債務的新增非標資產大幅減少。由奢入儉難,尋找新的穩定回報資產的述求史無前例般迫切。一不小心,配資市場成為尋求穩定回報的首選。這波資金進入配資市場後,進一步推升了資本市場,於是,正循環出現。一輪加杠桿的牛市,正式成型。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做個初步總結:
第一階段為啥漲?因為政府5月份開始政策放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夫妻雙雙把水放。
第二階段為啥漲?因為政府治理非標資產,清理地方政府債務。導致存量金融資產從非標資產遷移到配資領域。
過去屬於死神,解釋過去再如何頭頭是道,無法預測未來都只是扯淡。向前看,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大膽的預測。
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的進程剛剛開始,非標資產供給持續萎縮,住戶部門資金間接入市一如既往,融資融券余額持續上升,推動指數接近4000點附近(底部起來漲幅一倍),或者上漲狀態持續近一年。
為何要強調一年或者一倍呢?這是一個經驗數據,很靈。
2000年和2007年,在經歷了大幅度(至少一倍)和長時間(至少一年)的上漲之後,住戶部門認為股市成了“提款機”,類似“搶劫不如炒股”的橫幅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街旁,這種認知上的180°變化導致住戶部門對股票這類資產的風險屬性認知發生巨大漂移,居民儲蓄存款大規模流入股市,接棒企業部門資金推動市場繼續上漲。

一旦達到1倍或者1年的極限,住戶部門的熱情將被徹底點燃,牛市下半場將旋即開啟。
這是一場有別於以往所有經驗的牛市,屬於徹頭徹尾的人民戰爭。歷史上每一場牛市都可以分為點火吹哨、上半場以及下半場。以往,幾乎每一場牛市的上半場都是企業部門在流動性或者企業盈利的推動下持續配置股票資產所引發的,只有下半場跟住戶部門資金大規模入市有關。而這一次,上半場和下半場的主力都是住戶部門,只不過上半場以間接入市提供配資為主,下半場以直接入市卷袖子親自上場為主。
一定有人會很關心:有沒有可能,我們只看到上半場,而看不到下半場呢?
客觀地講,完全有可能。如果從明天開始,政府清理整頓配資市場,或者設置某些門檻,導致住戶部門間接入市的道路不再通暢。那麽,市場將迅速進入持續下跌期,說好的下半場,也會離我們而去。沒有什麽會比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更加令人扼腕痛惜,數據顯示,我們已經接近住戶部門存款搬家的臨界點:

一旦進入下半場,市場運行的邏輯將會變得簡單而且明了:住戶部門資金入市帶來市場上漲,上漲造就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引發住戶部門資金進一步滾雪球式入場。於是,自我循環和加強式的上行就此拉開序幕。
財富效應只是短期的催化劑,當我們把視野拉長拉高後,你會發現,我們正身處在一個偉大的創業創富時代,周邊環境不遺余力地鼓勵國民通過創新創業來實現致富夢想。創新創業的最大特點是需要承擔風險,這個特點決定了過去以銀行為絕對核心的金融體系走向終結,因為銀行資金本質上不能承擔風險,真正能夠承擔創新創業風險的資本只能來自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當前的時代潮流已經讓國民看到了太多的創業創富,還有什麽比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創造出來的一大批千萬富翁更加有說服力?這是一場全民教育,無論老一輩財富創造者如何想,至少年輕人的心靈已經真正記住了財富如何被創造。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經歷過那段貧窮不堪的日子的那幾代國民構成來改革開放後三十年左右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經濟的弄潮主力已經開始逐漸轉移到了對改革開放之前動蕩年代無甚記憶的新一代國民手里。年代記憶的斷裂帶來的一個顯著性影響是,老弄潮者與新弄潮者對財富積累的理解很可能出現本質性差異,老弄潮者對風險敬而遠之,他們寧可把錢放在銀行做理財產品;新弄潮者相對而言,可能會更願意去承擔風險,博取高回報,他們相比老弄潮者,會更少把錢存在銀行,而更加關註創新創業、股權投資等財富實現和管理方式。
一個偉大的時代,“住戶部門資金自銀行搬離向資本市場”本身就是這個時代的趨勢性特征之一!
住戶部門資金入市會有極限,住戶部門資產類別重新配置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看一組數據,各國住戶部門資產負債表中股票資產的占比:

無論是跟自己過去比,還是跟別人現在比,中國居民股票資產的配比都屬於低位。樂觀點看,從3%出頭提升到5%甚至10%的過程,將帶來數萬億甚至十多萬億的資金流入市場(能否實現姑且不論,取決於我們設想的下半場能否開啟)。資金流入規模和市場上漲規模之間並不是簡單的加法關系,而是乘法倍數關系。以2014年以來的行情為例,市場從底部起來最大漲幅近70%,市值增加近13萬億。但融資業務余額增加僅僅6000億,保證金余額增加7000億左右,加起來也不過區區1.3萬億。再流入幾萬億,股市會漲到多少點?
畫面太美,我不敢想象。
謹以此文,獻給3478攻堅戰前夜,所有曾經迷茫的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63

科技公司的愚人節“狂想曲”

在美國,愚人節賦予了科技公司新的意義。他們借著這樣一個“狂想日”向消費者做著肆無忌憚的推銷,因為能否實現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的“鬼點子”最有創意。

如果要評選一個愚人節最佳創意獎,那麽非谷歌莫屬了。谷歌早在去年愚人節就發布了一個關於“無人駕駛自行車”的視頻,人們可以坐在自行車上打遊戲、發郵件,甚至是打盹兒,自行車能自我平衡和導航。視頻中采訪了“谷歌自行車項目負責人”,一本正經地描繪了如何從技術上和實用性上滿足“自動駕駛”。整個視頻發布後,去年在網上瘋傳,看完後就會讓人非常想擁有一輛。如果不是視頻最後的一行微型文字寫著“僅在4月1日有售”,可能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

就在愚人節到來前,谷歌又力推了兩個“假產品”:一個是谷歌智能家居Gnome;另一個是能玩“吃豆人”的谷歌地圖。谷歌Gnome智能設備能夠把主人和他的“夢想花園”連接,他只要走到園子里,隨便說一個指令,谷歌的Gnome軍隊就會出現執行任務。谷歌說,Google Gnome在谷歌商店和谷歌網上商店有售。

更有趣的創意是“Pac-Man女士已經訪問了Google地圖應用程序”,這是谷歌今年愚人節推出的“重磅彩蛋”——經典“吃豆人遊戲”的“增強現實版”。與2015年惡作劇整合吃豆人遊戲不同,它不會將用戶當前的位置轉變為遊戲關卡。相反,用戶將被帶到世界上隨機的地方,得到五個關卡來擊敗來鬼魂。要找到Pac-Man女士,用戶可以打開Google地圖應用程序,選擇自己的位置;或者在默認模式下,谷歌地圖會隨機將你安排到一個街區,隨後地圖變為深藍色,你就可以控制自己的黃色吃豆人躲避彩色的妖怪並不斷吃豆了。

此外,谷歌還發布了包括“觸覺助手”在內的一系列VR的“虛擬產品”,它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獲得模擬的氣味、口味和生理感受。亞馬遜也發布了與語音助理Alexa相關主題的“愚人節爆款”——一種能聽懂寵物說話的人工智能助理Petlexa。

流媒體公司Netflix則推出了直播服務Netflix Live,由演員威爾-阿奈特(Will Arnett)用諷刺的口吻陳述一些日常小事,類似脫口秀。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深度諷刺”或許是視頻未來的發展方向。另一家視頻沒體公司Hulu的方案則是將電視劇等縮短成只有短短8秒鐘的視頻,用來迎合人們不斷縮短的註意力集中期。

共享打車平臺Lyft也“發明”了一種類似於任天堂的古董外設Power Glove(拳神手套)的古怪硬件產品,人們只要帶上“手套”,將手舉到空中,就能自動“打車”。

美國運營商T-Mobile也向來喜歡在愚人節“惡搞”。今年T-Mobile推出了全新產品,T-Mobile ONEsie“全身可穿戴設備”,盡管外形是一件舒適綿軟的連體式睡衣,但它其實是T-Mobile進軍可穿戴設備的首款設備,兼備全身運動追蹤、體育休閑、熱磁充電,人體4G熱點等,甚至有商務一體款式。只要穿上T-Mobile的ONEsie可穿戴設備,就永遠不用擔心手機不在服務區了。

雖然這些黑科技產品聽起來都不怎麽靠譜,長得也十分奇怪,但你又怎麽知道明天它們不會成為現實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994

AV狂想曲(十三)之 《雞蟲的二十一口釘(Twenty-one Staples on Whoremaster)》

「我唔理呀,你做M記,做地盤都好,總之出黎做,唔想再哂錢落你到,嘥米飯!!」
聽見平日唔會鬧我的老豆,竟然講到咁絕,我哭崩了,媽媽只好扶我入房休息。
我今年17歲,DSE剛放榜。雖然阿爸阿媽幫我搵左好多補習班,但我掛住玩,無心機讀書,結果只係得個位數。
我睡在床上,被角都給我的淚水沾濕了。我哭得倦了,回想起老豆的眼神...好,你要我「出來做」嘛!我便如你所願!
你不要後悔才好。
我下定決心,拿起手機,登入了相片分享網站,加入了PTGF的群組。17歲,卜卜脆;我對我的身材樣貌,絕對有信心。
很快便有了回應。
那是一名叫「大隻仔」的中年男子,約了我第二天在旺角見面。
我心情好了很多,止住了眼淚,收起手機,立心要睡個好覺,明天便是我人生的新一頁。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83

金融雲端:富士康iPhone狂想曲

1 : GS(14)@2012-11-07 00:56:5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106/18059159
我不只說過一次,香港上市的富士康(2038)與蘋果之間無甚瓜葛,富士康的所謂iPhone效應純屬虛構,只是有心人炒作的狂想曲。但富士康昨天收市升超過三成,市值在一天之內急增逾60億元。富士康近日並沒有併購相關消息,升市又是iPhone效應作祟。
今次的富士康iPhone狂想曲,似乎並不盲目。投行花旗上周五的報告指,自10月份開始,富士康已經在母公司鴻海手上接到部份iPhone定單,估計未來富士康會接到鴻海一成至一成半的iPhone定單。
花旗報告進一步假設,富士康受惠於日後小米第二代手機大賣,再預計富士康會奪得Kindle Phone定單,三種產品將會於明年佔公司超過一半生意額,貢獻近60億美元的收入。
花旗的報告有大量「估吓估吓」的情節,我最抱有懷疑的,就是關於iPhone這一部份。報告指,鴻海廠房早前面對iPhone「工人荒」問題,故長遠會開始把定單分流到低使用率的富士康廠房。
鴻海獨食多年 富士康難分羹
蘋果每次推出產品,鴻海都會在事前大量聘請工人,所以工人短缺,可能只是暫時性。再者,鴻海集團事事以自己利益為大前提,鴻海絕對有能力將富士康的剩餘生產力調動到鴻海。我不相信單單因為工人荒,郭台銘會把最賺錢的iPhone生意讓給子公司。
鴻海雖然佔去富士康七成的股權,但兩間公司從不見得坐在同一條船。我去年底在本欄指出,郭台銘在2005年將富士康旗下手機業務,分拆上市,當時郭台銘已經為鴻海重返手機業務,留下一條大尾巴:鴻海講明富士康或會面對鴻海的競爭,甚至鴻海不會爭奪富士康五大客戶(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的承諾,只維持上市當日往後的8個月。即是話,就算富士康日後奪得小米及亞馬遜的大量定單,母公司鴻海隨時會加入競爭。
2007年之後,蘋果手機把富士康的客戶打到落花流水,鴻海獨食蘋果這份大生意,沒有把蘋果手機定單分給富士康;近年富士康業績一落千丈,鴻海上周五公佈業績,受惠於iPad及iPhone銷售,今年首9個月的收入又升超過兩成至2.23萬億元台幣,公司無披露有多少生意額來自蘋果,《華爾街日報》引述分析員指,蘋果佔公司收入高達四成,很難相信鴻海肯放棄這盤生意。
投資界不是個個都熱衷富士康及蘋果的炒作,野村分析師在報告指出,8月時富士康股東特別大會上將今明兩年關聯交易的最高限額分別增加至1.5億美元及4.63億美元。在交易限額下,富士康在明年最多只能為鴻海出產165萬部iPhone,而不是花旗所講的1600萬部。以組裝iPhone大約有4%的經營盈利比率計,生產iPhone最多在明年貢獻1800萬美元的經營盈利;富士康上半年勁蝕2.3億美元,睇怕iPhone能幫到富士康的效果,相當有限。
刻意不澄清 享受曖昧關係
富士康昨日發表通告,指公司無敏感消息需要公佈。可以預料,富士康就算從母公司手上拿到蘋果定單,也絕不會超過關聯交易的限額。
富士康刻意不澄清與蘋果關係,明顯頗為享受外間對兩者曖昧關係的印象,任由大家炒起股價。我想,郭台銘若果願意割愛蘋果生意,也只會把最低技術的部份外判給富士康。最大可能是讓富士康女工貼膠紙、入包裝,分到的margin或者低過幫諾基亞做OEM(代工生產)。
丘亦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