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爭取郭台銘設廠 奉上黃金商用地

2010-02-08  商業周刊





中國地方政府招商,土地優惠、租稅減免等獎勵政策已屬稀鬆平常,更大的誘因是蓋廠就批商業用地。鴻海集團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效法其他陸、港財團「地王曬太陽」的養地模式,先取得商業用地之後等個幾年,地皮價值馬上以倍數成長,獲利比製造代工業還豐厚。

去年夏天,被大陸地方官場尊稱為「富士康市長」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數度低調造訪大陸西部城市,並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稍歇之際,決定大手筆在重慶、成都各投資十億美元,分別建造惠普(HP)筆記型電腦代工基地與光電產業園區。同時,廈門市政府也表示,富士康在海滄的光電產業投資,將在今年春節後重新啟動。

重慶、成都、廈門這三座城市近幾年爭取富士康進駐的激烈角力戰,早已不是秘密,全派出地方負責經貿事務的二把手,包括重慶市市代理市長(現己真除)黃奇帆、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等人,親自拜會郭台銘,爭取富士康落戶。

但二把手出面還不夠,他們不只是檯面上給足郭台銘誠意與面子,檯面下的裡子給得更是實在。這三座城市不約而同在工業用地之外,還批給郭台銘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商業用地,無論是重慶解放碑、成都跳傘塔,還是廈門湖濱南路,都是各大地產商搶破頭的核心商業區。

這三塊商業區,對台灣而言雖然相當陌生,但若將之比喻成台北市的「信義計畫區」,就可想而知其「含金」程度了。

成 都出招:批准六百坪精華地 成都市政府早在六年前就有引進富士康的計畫,也多次派遣經貿官員前往深圳拜訪富士康總部,但都不得其門而入,一直到二○○八年黃小祥親自出馬,才順利見到 郭台銘本人。隨後,郭台銘也在成都市市委書記李春城邀請下,在當年五月份考察成都,並於二○○九年六月談定了十億美元光電與電子資訊產品投資案。

投 資案成局的背後,成都市政府還同時批給郭台銘跳傘塔附近二十公畝土地(約合六百坪),據當地官員表示,未來將做為興建賽博數碼廣場用途。跳傘塔是成都市政 府積極推動的新興商業區,兩年後,成都最新兩條地鐵將會在此交會,不僅已吸引到新加坡來福士廣場將在此興建成都第一大商業大樓外,當地政府也積極與台灣新 光集團洽談,希望引進新光天地百貨經驗。

成都開出好條件搶郭台銘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其不只是要和重慶競爭富士康在西部地區的第一樁投資,更擔心富士康的光電項目被廈門海滄排擠。然而,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卻打亂了成都和郭台銘合作的腳步,同時也給了重慶後發先至的契機。

重慶加碼:端出三個黃金地段 怎麼說?二○○八年底,全球最大電腦業者惠普決定在重慶建立兩千萬台筆記型電腦外銷基地,為了替惠普尋找台灣代工廠商,重慶市政府去年春節後特地來台拜會企業主,並順利爭取到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大廠進駐。

當中,重慶對富士康的態度最豪爽,除了工業用地之外,還一口氣批給了郭台銘包括解放碑、觀音橋和石橋鋪等三個黃金地段的商業用地。

解放碑商業用地的稀有性與開發潛力,最讓台商驚豔。解放碑位在重慶傳統商業中心,數十家大型百貨公司和商辦大樓全擠在不到五百公尺長的解放碑步行街周邊,過去五年,土地價格翻漲逾六倍,從每平方公尺人民幣一千一百元,飆升到八千元(約合每坪新台幣十二萬元),卻有一塊空地閒置未開發。

為何會有一塊黃金地遭空置?原來,這塊地本由國美電器前主席黃光裕取得,但因為冠名權糾紛和黃光裕賄賂被捕,始終未開發。當地地產界人士指出,其實這塊地的詢問度相當高,香港、新加坡等地產商都有興趣,但因開發限制過多,讓大家都打了退堂鼓。如今,重慶市政府則將這塊地批給了郭台銘。

廈 門不甘示弱:湖濱南路地王示好 面對重慶和成都的挑戰,沿海的廈門也不甘示弱,同樣以商業地產來加碼招商。二○○七年郭台銘前往廈門考察時,就有意在與台灣有地緣優勢的廈門投資多個光電 項目,並在前年與廈門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而廈門市政府怕這個計畫見光死,內部還特別以「T計畫」來稱呼。

郭台銘計畫在廈門海滄打造面積達 到六平方公里的光電產業園區,預估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三百億元,是當地最大的台商投資案。當然,廈門也附帶批准了郭台銘的商業投資案,地點就在廈門租金最 高、每平方公尺售價達人民幣一萬二千元(約合每坪新台幣十八萬元),相當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湖濱南路上。

儘管富士康進駐廈門的腳步因金融海嘯衝擊而暫停,但廈門市政府官員表示,雙方會在今年農曆年之後繼續溝通推動,整個計畫並未停滯。該位官員也表示,廈門賽博數碼在湖濱南路上的建案正在進行當中,很快會有結果。

鴻 海算盤:加速取得通路據點 這種以商業用地來吸引製造業投資的模式,並非從現在才開始,上海在九○年代發展初期,也曾以出售國有土地的方式來籌措政府建設財源,並藉此吸引產業進駐投 資,而今處在發展期的二線城市,則大舉學習這種包裹招商的成功經驗,以吸引資金雄厚的企業進駐開發。

而對鴻海而言,西進設廠有助舒緩沿海地區水漲船高的人工成本,加上郭台銘積極布局的賽博數碼廣場,正需要精華商業地段,才有利與市場先行者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等一較高下。重慶、成都與廈門政府的新招商手段,蓋廠就批商業用地可說正中郭台銘的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00

化斷鏈危機為轉機 台灣應趁機爭取關鍵技術轉移 日本強震 加速台日電子產業結盟

2011-3-28  TWM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台灣踴躍捐 輸,顯示台日深厚的關係。未來台日如何進行聯盟,授權或移轉更多關鍵技術到台灣,並進占全球更大市場,將是此次電子業將斷鏈危機化為轉機的新方向。

撰 文‧林宏文

日本大地震引發全球關注,尤其是日本掌握眾多關鍵零組件及材料,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液晶電視等產品,都已感受到生產線中斷 的危機,這項新變數,將是觀察今年電子產業榮枯的關鍵因素。

斷鏈衝擊多大?

台灣下半年恐爆發缺貨潮

以 面板產業關鍵材料異方性導電膠(ACF)為例,由於主要業者日立化成及索尼化學的廠房位於災區,全面復工期仍未定。目前國內面板廠的ACF庫存只剩一至兩 個月,友達執行副總彭雙浪甚至預言,ACF供應吃緊,將促使面板漲價時間提早至第二季。

ACF是一種具備單向導電及膠合固定的化學材料,應 用在不適合以高溫鉛或錫焊接的製程,廣泛使用在軟板、LCD模組、觸控面板到驅動IC等電子線路的連接,由於技術難度高,長期掌握在日本業者手中。

資 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詹文男預估,日立與索尼兩大ACF廠商合計占全球九成市占,兩大廠目前均遭限水限電,索尼化學的多賀工廠亦遭水患,短期內恐怕難以 全面復工。

除了日商壟斷九成,南韓LG Micron與三星Cheil為主,合計市占率僅五%,同時僅供集團內部使用。至於台灣則有瑋鋒科技,是國內唯一有能力生產ACF的廠商。

類 似ACF這種關鍵材料及零組件,過去大家都很少聽聞,但在這次日本強震後,幾乎每個產業都發生類似斷鏈的情況,從印刷電路板產業中的關鍵材料BT樹脂及壓 延銅箔,面板產業需要的TAC膜,各種電子產品必備的高階被動元件、電池芯、光學元件,到關鍵IC如電子羅盤,半導體上游的曝光設備、玻璃基板、矽晶圓、 IC基板等。

在這些產品項目中,日本業者從占有全球四成到九成市占率不等,幾乎都是關鍵供應商的角色,也難怪日本大地震後,原本有人樂觀預 期會有轉單效應,但卻發現所有電子股都先跌一輪再說,顯示日商在全球電子業已具備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

到底這個斷鏈危機,會對台灣產業造成 多大衝擊?產業情報研究所預估,由於今年第一季,電腦產業因為英特爾的Sandy Bridge瑕疵問題,導致消費者觀望,使得買氣遞延,因此目前廠商備料約為四到六周,第一季尚可撐過去。至於第二季本來就是傳統淡季,因此供給出現問 題,應該也不會產生非常大的缺口。

不過,下半年的旺季來臨,產業就有可能面臨較大的壓力,中小型廠商就會有較大的缺貨問題。雖然預期下半年 才會產生,但大廠仍積極提前預做準備,因為使用替代產品可能導致良率降低,甚至影響產品表現及品質。

台灣如何應變?

﹁台日聯 盟﹂及﹁聯日抗韓﹂此外,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也指出,今年至今全球3C電子的需求不如預期,也沖淡斷鏈可能帶來的危機。他說,儘管最近有蘋果 iPad2造成搶購風潮,但其他平板電腦就遜色很多,至於中國前兩個月的電視銷售只成長九%,比預期的兩成要差很多,加上歐洲也不好,如今日本市場又受到 衝擊,﹁今年電子業景氣,可能要延後到第三季及第四季才能好轉了。﹂詹文男說,在這次斷鏈危機中,業者都積極爭取料源,有的甚至用現金下單,由於大廠擁有 較佳的談判籌碼,預料小廠受到的衝擊會比大廠高很多。此外,產業情報所也建議政府及民間應該積極透過聯盟方式,與日商交涉,若日本短期內無法解決限電的問 題,應積極爭取日商技術授權到台灣生產。

詹文男也說,從這次危機可以看出,台灣與日本的資通訊產業是﹁合作多於競爭﹂,因為在許多關鍵零組 件上,台灣倚賴日本的比率極高,也凸顯台灣產業脆弱的一面。因為當日本這條供應鏈發生危機時,許多關鍵零組件訂單有可能轉向南韓,讓台灣廠商面臨更嚴峻的 競爭威脅。

的確,日本不像美國是全球金融中心,一向以產業立國,過去對於技術授權的策略是採取﹁雁行理論﹂,將利潤最高的關鍵技術留在日 本,利潤次之的技術就轉移到南韓與台灣,至於最後組裝及成熟的工作則移至中國或東協等國家。

如今,日本依舊掌握最關鍵的技術,但近幾年南韓 地位提升,不論是品牌的經營或產業上下游的垂直整合,都已逐漸逼近日本,演變成台灣在後面追趕,並與日本進行結盟,以對抗共同敵人南韓。

過 去一年在台灣最積極布局的日商,非日本第二大商社三井物產莫屬。三井先是入股冠捷兩成股權,接著又宣布投資璨圓一五%股權,由於兩個案子規模都不小,總投 資額近一三○億元新台幣,也讓三井成為最積極在台灣產業界尋找策略夥伴的日商。

三井物產台灣董事長澤田真治郎表示,三井從一八九六年就已來 台灣,至今超過一百年,台灣的產業強項在電子產業,如今延伸到綠能產業,這與三井的發展方向吻合,加上兩岸ECFA(兩岸經濟協議)從今年起生效,對於未 來進入中國市場有很大的加分效果,也促成三井與台灣企業的聯盟關係。

我方優勢何在?

管理力強可與日技術互補

三 井投資冠捷與璨圓的緣由,前者是因早在十餘年前,雙方就有生意往來,加上經營理念接近,投資案很順利就談成。至於璨圓的發光二極體(LED)業務,正好是 三井想要切入的新產業,加上璨圓也有資金需求,並計畫進軍中國場,讓雙方合作談判進展非常迅速。

澤田真治郎說,台灣和日本企業是很好的合作 夥伴,日本有研發與技術,台灣則擁有生產管理能力,以及快速靈活的應變能力,彼此互補關係很強,加上雙方文化也很容易理解,這是三井加速投資台灣的原因。

眾 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說,他很早就主張台灣除了與中國結盟,也就是China加上Taiwan,成為所謂的Chiwan之外,台灣更應積極與日 本結盟,Japan加上Taiwan,也就是Jawan。過去Jawan的結盟在食品、通路及汽車等都很成功,例如康師傅、統一、旺旺、裕隆等,未來這個 成功模式會繼續發揚光大。

黃日燦說,台灣過去與美、日及中國有深厚的歷史關係,台灣人相對於中國人,可以說是﹁最了解老外的老中﹂,但相對 於美、日等國家,台灣人又是﹁最了解老中的老外﹂,此刻日本面臨限電及輻射等威脅,台灣若能與日商進行更深度的結盟,或許可以因禍得福,化危機為轉機。

日 本大地震後,台灣企業與民間踴躍捐輸,也顯示台灣與日本的關係,明顯與南韓及中國有差異。這次的大地震,不僅震出日本企業的高度競爭力,也震出日、韓、 台、中四地的競爭力高下,台灣電子業發展三十餘年,雖然產業日益壯大,但仍有不少瓶頸需要再突破,斷鏈危機是否可以化為轉機,如何利用與日商的合作契機, 將考驗所有經營者的智慧與決心。

日本面板相關產業受創概況▼ACF ▲擴散膜 ◎玻璃

全面停工

NEC 秋田

▼ Sony Chemical多賀城工場,なかだ工場,豊里工場▼ Sony Chemical鹿沼工場▼日立化成工業株式會社(2工場)

◎旭硝子鹿島工場

局部受損

東北 Pioneer米澤工廠Toshiba Mobile Display 石川

TMD 深谷工廠

Panasonic LCD茂原 (G6, 82k/M)

◎旭硝子千葉工場

雙葉電子工業

◎旭硝子京浜工場(橫濱)

▲ 旭化成

Sony Mobile Display 愛知資料來源: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日強震重創關鍵材料供應,台灣業者遭殃關鍵技術與材料(所屬產業) 供應商微曝光設備(面板) Nikon、Canon 壓延銅箔(印刷電路板) JX日鑛異方性導電膠ACF(面板) 日立化成、SCID BT樹脂(印刷電路板,IC載板) 三菱瓦斯、日立化成矽晶圓(半導體) 信越、 SUMCO 積層陶瓷電容器MLCC(手機) 村田製作所黃光、蝕刻設備(半導體) 東京電子(TEL)NAND Flash(半導體) 東芝中小尺寸面板(面板) Hitachi Display、NEC、TMD、Epson 鋰電池負極材料(筆電) 日立化成資料來源: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工業技術研究院、拓墣產業研究所

製表:翁書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8

台灣省思篇》政策敵視 讓「節能減碳」淪為口號拒用核電 爭取電力解嚴!

2012-6-11 TWM




一位德國媽媽為了孩子的未來,改變了整個國家的能源政策;現在台灣也有一群媽媽,她們正努力與政府斡旋、向台電爭取,希望有一天台灣民眾也能夠遠離核電,有權選擇乾淨的再生能源||綠電,但台灣要邁向綠能幸福國度,鬆綁電業法令是必須跨出的第一步。

撰文‧張瀞文

五月下旬,我們在下著濛濛細雨的午後來到小宮有紀子(Yukiko Komiya)位於新北市新店山區的家中。有紀子前一天才剛從東京回到台灣,旅途的奔波並沒有讓她感到疲憊,因為這趟日本行,她看到朋友們共同購買的風力發電機已啟動發電,她的內心相當感動。

有紀子說,三一一之後,日本展開一連串電力改革,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從今年四月開始漲價一七%,這因而促使民營小型的電力公司(PPS)大受歡迎。

由於採用PPS所發的電,不僅節省電費還可以避免停電風險,目前她朋友位在東京的辦公大樓透過大家捐款方式,在東北秋田縣購買了一座風力發電機,現在這座 風力發電機的發電,可透過電力輸配提供這棟辦公大樓三成的電力,這三成的電力,剛好就是三一一之前日本核能發電所占的比重。

民眾自覺發電 欲爭取用電選擇權無期從小生長在日本的有紀子,原本曾在日本NHK電視台當記者,十一年前嫁到台灣來,成為道道地地的台灣媳婦。與先生一起養育兩個寶貝女 兒的她,在去年三一一之後,因為看到自己的家鄉因福島核災,付出了慘痛代價,因此開始思考,每天用的電從哪裡來?

三一一發生之前的有紀子,從來不會去關注自己在使用的電力是如何產生的;這一深入思考,讓有紀子驚覺到「我們竟然天天都用核電,天天製造核廢料,而且還無從選擇,只能被迫用核電!」有紀子對於自己在這方面的無知感到非常後悔,於是想要尋找解決的方法。

之後有紀子開始號召同一社區裡的媽媽們,一起發想如何購買不是核電的綠能,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而不再是電力公司提供什麼給我們,我們就得接收什麼。

她說,「我很相信一個人的購買行為,可以改變生活,改變社會。」基於保護家園,堅持「可以選擇電的種類」的信念,讓這群媽媽願意與台電展開一連串的溝通與纏鬥。有紀子發起「瘋綠電行動聯盟」連署,要找回民眾用電的選擇權。

「瘋綠電行動聯盟」主張,民眾應有購買綠電的權利,他們認為政府不僅壟斷電力供應,且對於推動再生能源態度消極,同時暗中擁核,呼籲政府應該將「電力解嚴」。

有紀子說,這就像「媽媽願意多花一點錢購買有機食品,讓小孩吃得健康安心一樣」,若可以用綠電取代核電,或是取代對地球造成汙染的火力發電,相信大多數媽媽都願意多花一點錢,確保生活環境的乾淨與安全。

但是當媽媽們把「我要再生能源」的貼紙,貼到家裡的電表上後才發現,原來生長在台灣的我們,不僅沒有選擇使用哪一種電的權利,連想要多花點錢使用「綠電」,也沒有綠電可選擇!

既然買不到綠電,有紀子就與志同道合的媽媽們,積極在社區裡尋找適合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的地點,試圖透過家裡屋頂或社區閒置空間,裝置太陽能設備發電,然後自己使用。

修法延宕、新法虛設 阻礙再生能源發展因社區裡適合裝置太陽能板的地方,及屋頂或是頂樓所有權是住戶共有,不能任意使用。有紀子說,台灣的規定對於民眾自行發展太陽能發電並不鼓勵,媽媽們原本規畫的綠電藍圖,還沒起步就困難重重!

所謂「綠電選擇權」,就是消費者自願每個月多付一些錢,要求電力公司增加供電中的再生能源比率。藉由使用者付費的原理,提高全國再生能源發電量,進而逐步達成廢核、減碳、環保的理想。這樣的概念在歐美國家已行之多年,但台灣目前「想多花一點錢買綠電也買不到」。

長期關心環境議題的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現在台灣電力市場再生能源比重不到一%,且台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讓再生能源發展與台電之間存在著很深的衝突。

根據現行的《電業法》規定,不管是誰發的電,一律必須由台電買回,而台電是台灣電力市場的唯一買主,台電掌控了全台灣發電、輸電以及配電的所有資源。

由於台灣電力市場遲遲無法邁向自由化,而台電獨占電力市場的結果,就是台電一方面擔任產電的業者,主導上游的火力及核能發電,又掌控下游的輸電、配電。

但另一方面,在二○○九年通過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中,台電又被指定為再生能源的審核者,例如自家大樓如果要裝設太陽能板,得經過台電同意。

以一個電業的競爭者來審核再生能源的設置,徐光蓉認為,台電如此「球員兼裁判」的結果已可預見,國內再生能源發展將極為緩慢。

立委田秋堇也說,台灣的綠電,從申請、建廠、並聯、發電等程序處處受台電、經濟部的刁難,因此即使《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已通過近三年,卻始終未能有效提高再生能源的發電量。

台電獨占、政府顢頇 浪費自身大好條件為何讓台電獨大?阻礙電力市場自由化的《電業法》,曾於一九九五年第一次提出修正草案,經社會各界對此議題多所探討,後來卻在立法院裡一躺十多年,無人聞問。

一直到最近因台電經營績效不彰、年年大虧,還要漲價彌補虧損,「油電雙漲」搞得群情激憤,大家才又開始注意到,因為台電獨占電力市場數十年所產生的種種問題。於是輿論再次出現討論電力自由化、台電分拆的聲浪。

「由於台電掌控了上游到下游整個發電及輸配電的系統,等於是掌控了所有台灣的電力及能源資源。在這樣的大架構下,台電只會告訴你『核能最乾淨、便宜』,台電不分拆,《電業法》不修正,台灣整個能源及電力市場是不會有什麼重大及突破性改變的。」徐光蓉說。

同樣也是「瘋綠電行動聯盟」發起人、在玄奘大學任教的德籍教授葛祥林就說,在台灣想要發展再生能源的民間業者,因為所發的綠電,沒有優先上電網的權利,且 只能讓台電收購,無法自由買賣,最後也只能被迫接受台電低廉的收購價格。這些都讓整體台灣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窒礙難行,而綠電產生的盈餘,無法回饋給發電廠 商或補助在地產業發展綠能,也導致台灣唯一的風力發電外商英華威,想退出耕耘多年的台灣市場。

葛祥林認為,台灣擁有相當好的風力發電條件,且是全球太陽能板製造大國,但太陽能板都外銷,不發展內需市場,非常可惜。縱使《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已經通 過,但在台灣卻沒有任何鼓勵民眾安裝太陽能板,以及鼓勵民眾使用綠能的措施,台電只會告訴民眾「綠電比較貴喔!」他感嘆道,科技、資金都不是最大的問題, 問題在執政者是否有決心真的要發展綠能。除了英華威對於政府發展再生能源的態度感到灰心,包括茂迪等多家國內太陽光電業者,也對於經濟部能源局長期忽略再 生能源的發展也表示相當失望!

太陽能電池上游材料廠商晶泰科技董事長林瑞陽就說,《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立意正面,但卻缺乏具體的目標及有效實施方法。由於條例當中並沒有明訂再生能源的時程,因此失去約束力,也讓提振再生能源的美意僅流於紙上談兵。

另一方面,《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也受到核電的排擠,因為台電總是誤導民眾「核電最乾淨、便宜」,執政者及台電讓大多數民眾誤認核電是「安全」的「綠色能源」。

除了不合宜立法及核電排擠效應外,○九年風力及太陽能占總體發電比重不到一%,馬總統喊出二五年時,各種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八%的目標太過保守。林 瑞陽認為,火力發電價格競爭以及早期再生能源技術不夠成熟,加上一般人以為綠能價格比較高,是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嚴重偏低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火力發電的過程中,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及煤灰皆為排放物,這些都會增加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符合全球環保趨勢,理應受到嚴格控管。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監事趙家緯則認為,如果台灣可以有效減緩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導入課徵碳稅、能源稅概念,再生能源也可因碳稅開徵,取得價格上的相對優 勢。

至於外界始終對綠色電價有「一定會比較貴」的疑慮,立委田秋堇說,台電燃煤發電每度電成本一.八七元,天然氣三.五四元;台電向民間採購燃煤發電每度電一.八元,天然氣四元,風力每度電二元。台電以低於自己的發電價格購買電力與綠電,可說是讓民營業者補貼台電。

田秋堇再舉德國為例,綠電價格前年起即低於一般電價,綠電成本隨著技術發展只會越來越便宜。若把台電的負債成本,包括核電建造、核廢料處置的成本計算進去,兩者之間黃金交叉早已產生。

關鍵無他 苦等執政者的決心不管是日本媽媽有紀子,或是德國籍教授葛祥林都認為,綠電的發展,在科技、技術、價格、民眾接受度方面早已不是問題,關鍵其實就在執政者 是否有決心真的要發展綠能。環保團體認為,只要政府態度明確、積極獎勵、挹注資源,剛剛冒出來的綠能種苗,假以時日必能成為整片大森林。

《今周刊》主張,台灣要邁向綠能幸福國度,延宕十多年的電業自由化一定要跨出第一步,讓民眾有自由選擇電力的權利。在電業自由化後,我們要求電價必須合理 化,未來期待政府在政策上,寧可漲價讓綠能有更多發展空間,也不要因為補貼傳統石化及核能發電而漲價。另外,已通過的再生能源法令要確實執行,以新增貸款 或簡化申請流程方式,鼓勵民間使用綠能;否則若以現在政府推動的態度,以及法令鬆綁的狀況來看,不僅馬總統「節能減碳」將淪為口號,十年後台灣的綠能產業 恐怕仍是「夢一場」!

台灣綠能發展

嚴重落後國際

——2011年綠能占總能源比

國家 所占比率(%)

德國 12.2

中國 9.6

美國 6.0

印度 4.7

日本 3.1

韓國 1.4

台灣 0.41

資料來源:台電、德國統計台灣再生能源發電不到0.5%——2010年台灣能源供給結構 單位:%

能源種類 所占比率

太陽熱能 0.08

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 0.07

核能發電 8.28

水力發電 0.28

天然氣 10.16

原油及石油產品 49.04

煤及煤產品 32.09

資料來源:能源局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無助國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前後之國內再生能源設置情形年度 累計裝置容量(MW,百萬瓦) 年增率

(%) 年發電量

(千度) 所占比率

(%)

2009 3,146.2 — 8,193,748 —2010 3,300.3 4.9 9,196,767 12.24 2011 3,420.4 3 9,486,978 3.15 註:《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自2009年7月8日起施行。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月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1

爭取人才的那把尺——論人才(三)

2012-9-10  TCW




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有一次去一個朋友的豪宅參觀,朋友領富蘭克林走進一間大得足以召開議會的客廳,富蘭克林問為什麼把房間搞這麼大?朋友說:「因為我付得起。」

然後他們走入一間可容納五十人的飯廳,富蘭克林又問幹嘛搞這麼大?這個人又說:「因為我付得起。」

富蘭克林生氣的轉向他,說:「你為什麼戴這麼小一頂帽子?為什麼不戴一頂比你腦袋還大十倍的帽子?你也付得起啊!」

那個朋友當然不會傻到只因付得起,就去買頂比頭大十倍的帽子。不過我們若把「帽子」換成「人才」,現實裡這種「買頂比頭大十倍的帽子」的主張卻並不罕見。

當前有些專家對人才外流憂心忡忡,於是他們鼓吹政府花更多錢,留下優秀學術人才,以提升競爭力。

如果我們把所有資源用在「爭取人才」上,這個目標一定可以達成。但我們只有「爭取人才」這唯一目標嗎?

「爭取人才」是個「單目標工程」,若我們只有這個目標,那不用管投入多少資源,反正只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好。就如同一隊士兵的目標是攻下某座山頭,不管犧牲多少人、耗費多少武器補給,只要攻下該山頭就算勝利。

但若身為一個更高的指揮官,他要評估的不只是「攻下山頭」這單一目標而已,還有「奪取敵人機槍陣地」、「防止敵人反攻」等目標。把所有兵力全投入「攻下山 頭」這個目標,那其他目標就得放棄。若因此放棄其他目標,導致整個戰局由勝轉敗,那即使成功「攻下山頭」,也是得不償失。

我們每人日常生活的選擇,都像是指揮官一樣,我們絕不會只為單一目標,就不惜血本把所有資源投入。我們不會為了買間房子就傾家蕩產,好幾年不吃不喝,因為除了住之外,我們還有其他目標要完成。

爭取人才也一樣。我們要爭取人才,但我們也要更多警察維持治安、更好品質的道路、更安全的防禦武器。如果我們把更多資源用來投入爭取人才,那麼我們就只能 有更少警力維持治安或道路耗損無錢整修、武器老舊無法換新。投入更多資源爭取人才,也就意味著犧牲某些其他目標。我們當然付得起爭取人才的錢,但因此犧牲 了其他目標,這是否值得?

經濟學告訴我們:因為資源是稀少的,要完成某一目標,就得放棄其他目標。「爭取人才」也是一樣。當我們聽到專家們鼓吹政府,應該花更多錢爭取人才時,我們 也該立刻想到:我們要為「爭取人才」付什麼代價?更惡化的治安?更糟的道路?還是更不安全的國防?凡事先想到「代價是什麼?」就具備了經濟學思維的第一 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64

俄羅斯車隊關鍵時刻進入烏克蘭 為親俄勢力爭取時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277

俄國決定不經許可就把幾百輛救援卡車駛入正在交戰的烏克蘭東部,美國、北約、譴責此舉將加劇危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俄國不經烏克蘭許可把運送人道救援物資的卡車開入烏克蘭東部戰區,現在俄國的第一批卡車已經抵達被烏克蘭軍隊圍困的親俄獨立分子控制的盧甘斯克市。

烏克蘭當局把俄國救援物資卡車進入該國東部稱為“入侵”,聯合國準備很快就此召開緊急會議。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Ben Rhodes稱,280輛俄羅斯卡車未經允許駛入盧甘斯克,“明目張膽侵犯烏克蘭主權。”

如果“車隊不撤出烏克蘭,俄羅斯將冒遭受更多制裁的風險。”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周五(22日)在一份措辭強硬的聲明中說,自8月中旬以來,烏克蘭東部的俄國軍事介入急劇升級,包括使用俄國軍隊,加上星期五的事態發展,令人非常關註。

拉斯穆森稱“已經發現俄羅斯在運送大量先進武器,在烏克蘭邊境俄軍開始集結。”北約呼籲俄羅斯停止惡化烏克蘭危機的行動。

莫斯科方面表示,進一步延誤救援物資的運送是不可接受的,還否認在烏克蘭境內有俄國士兵和大炮。

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召開之前,俄國駐聯合國大使丘爾金說,俄國對於烏克蘭延誤救援物資運送的“指揮鏈”失去了耐心,而且有些救援食品是容易腐爛的,所以必須送進去。

俄羅斯外交部對烏克蘭方面發出警告稱,不要對這些救援隊成員采取任何行動。不過他們並沒有說,如果烏克蘭采取行動,將會有什麽後果。

俄羅斯車隊抵達的盧甘斯克,是親俄勢力大本營之一。本周烏克蘭政府軍強攻盧甘斯克並已攻入市中心。

周五烏克蘭局勢再度緊張引發了恐慌,標普500自歷史新高小幅回落,避險資產黃金上漲0.4%,反彈至1280美元/盎司附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98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的血淚教訓:創業者首先必須爭取的是權力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7/145766.html

i黑馬: VC的錢是把雙刃劍,能提升公司發展速度同時,亦可能直接葬送公司的控制權,這點對陳戈而言感受尤為深刻,巨鯨音樂網便是其創業過程中的刻骨銘心教訓。在騰訊科技編著新書《教訓》發布會上, VOW智能耳機創始人陳戈鑒於巨鯨音樂網失敗經驗,提醒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權力,擁有公司控制權。
 
\以下是陳戈現場發言實錄摘要:
 
創業者的權力至高無上
 
作為一個創業者,第一個要爭取的是power是權力。巨鯨是我第一個創業的公司,實際上我在巨鯨成立的時候持有大概40%的股份。
 
首先,作為一個創業者一定要有能夠融資的權力,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作為創始人,有一個東西是不能放棄的,那就是作為創始人和CEO的權力。也就是說,當所有人吵的一塌糊塗的時候,你有完全的權威來做決定。
 
權力是至高無上的,是一個創業者、CEO至高無上的,一定要爭取。
 
比如說我今天對天使股東、A輪股東或者AC股東說,只有兩個位置我可以留在團隊中,一個是CEO,一個是CFO,我絕不會允許投資人和股東來幹涉我組建團隊的權力。因為那個COO、AP之類的是我的工作,是一個創業者和CEO、創始人應該做的事情,所以這個權力特別、特別重要。
 
所以創始人的權力要放在第一位,在股東會、董事會的決策上,創始人一定要控制,控制就是最後一個人可以說了算。我的這個經驗和教訓基本上符合中國的國情,符合中國的文化,在95%的情況之下符合的。
 
巨鯨七年的時間中我們錯過了多次投資機會和獨立發展的機會。我們建立一個強大團隊,因為沒有股份、沒有彈藥,沒有權力,然後在真正危難的時候,沒有辦法做出決策。
 
“傍大款”要慎重
 
創業者需要註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傍大款”,我們就犯了這樣的錯誤,當時傍上谷歌。谷歌音樂項目當時是22個工程師,是谷歌內部全球最大的業務,團隊寄予重望,包括開複、郭去疾(微博)、林斌等,大家都很關註這個項目。
 
但是谷歌撤出中國的事情出了之後,他們有的陸陸續續撤了,把我擱這了。因為我最後一個撤的,當時在路燈底下林斌跟我說“現在要撤了,要組建一個新的公司,有沒有興趣一起來?”就是說小米,我說我對其他的沒興趣,我只對音樂有興趣,當時我來努力地挽救谷歌音樂搜索,實際上有可能挽救一部分。
 
我們當時傍大款就跟女生第一次談戀愛、第一次傍大款一樣,特別高興,谷歌多大的大款。最後我們跟谷歌簽了幾個合同,谷歌是優先股持有人,占30%。但是我後來想,其實當時應該把巨鯨整個賣出才對。
 
谷歌有廣告的售賣權、商業的運營權,巨鯨拿著谷歌的投資付版權費,還負責日常的運維、帶寬及服務器。但是巨鯨沒有廣告售賣權,等於說當時谷歌是用一筆投資幹了5件事。在商業上來講,當時我應該再狠一點,也就是說從投資以外,谷歌每一年還要在廣告上跟我分收益。
 
可是當時沒見過世面,一下子被忽悠暈了,以至於後來開複、整個谷歌音樂團隊,還有這些人都走了。郭去疾創造蘭亭集勢上市了,洪峰和林斌去了小米,彭誌堅去騰訊做投資,開複創辦了創新工廠。後來我就突然找不著人了,只能直接對谷歌投資的陌生人。
 
尤其跟國際公司合作上面,先安靜一些,合作是要合作的,但是在傍大款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堅持將來要獨立發展。需要非常認真的看合約、商業合同、投資合同,否則的話,跟你合作對口一幫人沒有了,拿不到合同就把你能拖死。
 
還有,永遠要知道大款跟你想的不一樣,所以在簽合約的時候,你看成了的東西,對方大款如果要承包你,就趕緊賣給他,千萬不要在中間,如果今天說只是一個情人關系,那你還是有獨立的空間。簽所有東西的時候要冷靜、冷靜再冷靜,說將來我要找別人嫁。這個東西你一定把這兩個分清楚,千萬別在中間。
 
合理分配股權
 
第三個就是股權,根據切身實際經歷,我肯定不同意60%、30%這樣的分配方法。因為第一批找的團隊成員不一定合適,公司的founder和CEO有完全的、100%的義務和責任。
 
假如計劃當中需要六個合夥人,我是絕對的老大,現在手上拿78%的股份,這六個人每個人給3%,最多20%,期權池單獨算,大家一塊幹,能不能保證將來上市之前這幫兄弟們每個人還有3%。如果今天成立公司,你有3000萬美金,倒推回來股權應該怎麽算?
 
至於我持有的股份,說實在的只要把音樂這個事弄起來,我自己有1%都無所謂,但是權利特別重要,我不管你拿多少股份,對不起投票權還有決定權絕對在我這。
 
當時做巨鯨的時候,我手里有40%的股權,等谷歌進來之後我差不多已經到20%多,當時我會為了給我們的一個工程師發5500的期權跟合夥人在電話里吵4個小時,後來巨鯨很多優秀人才都離開了,因為我無法給他們任何東西。
 
記住,你如果無法給你的團隊承諾,這個公司幹不成的。也就是說曾經老大嘴里面說我要給你漲工資,功名成就以後怎樣怎樣,最後你發現沒有權利去兌現,很快所有人都撤了,所以一定要有充足的彈藥在我手里頭。
 
速度:唯快不破
 
速度是什麽?有沒有任何的創業者願意回答自己的公司幾年到什麽程度、什麽時候上市?
 
我們一般的規劃是這樣的,學習小米、聚美優品,因為媒體看到的都是這些。當然也有八年、十年,阿里這都不用說了,包括華誼兄弟,也是從1993年回國開始了,你看了人家今天的輝煌,你沒有看到人家過去幾十年的努力。但是此時此刻真的要快,速度特別特別重要的,為什麽?2009年3月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巨鯨慢慢來吧,漲勢喜人,但我覺得還不夠,因為你還在一個屋里實踐。
 
速度不是跑得多快,而是開的車夠不夠快。我現在每天都在想,為了達到目標,我能不能開更快的車,能不能盡早上市,甚至能不能今天就上市?對速度的理解是一個戰略性的選擇,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每天都在想能再快一些,怎麽能快一些。
 
巨鯨的意義:開啟正版之門
 
谷歌音樂搜索對我個人來講,成就感真的是太大了,雖然我們沒有一個成為一個成功的公司,但是谷歌音樂開啟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這也是我成立巨鯨做谷歌音樂搜索,唯一較勁的地方。
 
我從來沒有認為巨鯨是失敗的,我現在所到之處大家都特別歡迎,因為我們開了全球互聯網音樂的門,之後大家才跟上。
 
在2009年3月30日之前,中國在線音樂的正版沒有意義。當時我憋了這股勁,就是要解決在線音樂正版的問題。去年中國前10大的在線音樂平臺都在給唱片公司交錢,去年差不多5個億人民幣,那是我一生最驕傲的一件事情。作為創業來講,沒有什麽遺憾,對我個人,我可以跟我的孩子說,中國正版在線音樂是從我開始的。
 
我現在創立這個公司是一樣的,因為音樂產業的正版和盜版已經翻篇了,下一步是什麽?音樂產業回歸它的本質 怎麽賺錢,我要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音樂人怎麽賺錢。
 
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你懇請你真的要聽進去,因為這個學費太沈重了。不要把你的人生花在吵架上,一定要有完全的權力。我不想再重複巨鯨的時候犯的那些錯誤,未來創業一定會碰上艱難險阻,遇到困難你必須帶著團隊沖出去,但是如果你帶不了隊伍,那你就沖不出去,就這麽簡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06

傳將採「只要島、不要人」的原則處理抗爭 港生罷課爭取真普選 中共強勢回應

2014-09-22  TWM
 

香港政改爭議持續延燒,為了爭取「真普選」,大專學生決定在九月二十二日罷課,佔中行動也傳聞將在十月初登場,中共對此則態度強硬,甚至傳聞已在邊境部署重兵,社會氣氛日趨緊張。

撰文‧何欣潔

「我本來可以保持沉默,繼續當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人。但是我選擇了站出來,以罷課形式表達我對人大沒有遵守承諾的不滿……,我寧願原地踏步也不希望有假普選,因為政改關乎到香港的未來,是香港能否繼續走在民主路上的關鍵。」憤怒!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二○一四年九月,香港拔萃女書院中四學生呂慧盈,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開信,呼籲同學共同站出來,挺身對原該屬於「大人世界」的普選議題表態,抗議八月底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布的《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簡稱《政改決議》)。

《政改決議》將香港普選方法設下重重門檻,香港人獲准在一七年一人一票選出特首,但候選人將由北京控制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決定;這個「普選框架」讓「真普選」落空,但如果在香港立法會被否決,特首選舉將沿用一二年的選舉辦法,換言之,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引發許多港人憤怒。自從《政改決議》公布以來,焦慮、騷動而無法再平靜讀書的香港學生,絕對不只呂慧盈一人。

九月二十二日,是香港各大專、中學生約定罷課爭取真普選的日子。為了罷課行動倒數計時,上千名學生宣示響應,香港校園處處可見大字報、宣講攤,一場學潮,正在蓄勢待發。

普選原是香港與中央角力近十七年的議題。自一三年開始,由於港大教授戴耀廷提出以「佔領中環」為抗爭手段,一躍而成國際矚目焦點。未料過了一年,佔中尚未發生,年輕學生反率先串聯以「罷課不罷學」,體現公民抗命精神。罷課時程初估為一周,共計有超過二十所大專院校學生加入、七十位教授響應,中大、港大等多所知名大學校長也表示尊重。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這將會是八九年後,中央在香港面臨的最大挑戰。」回顧香港近年學運史,八九年五月,六所大專院校罷課聲援八九民運,近七千名大專生及市民於維園集會。一二年九月,因反對中共將帶有「愛國愛黨」色彩的國民教育教材列作中小學必修,學聯發動罷課,逾八千名大專生集會。這一次罷課集會人數估計不會超越以往太多,但各界都普遍認為,罷課學生將與佔中行動匯流,形成難以預測的強大能量。

《經濟學人》九月初以「憤怒的青年」稱呼這批香港學生。報導指出,「這些青年認同自己是個香港人,更甚於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警戒!傳在邊界部署軍力

不願具名的學者也表示,一二年以來的香港學生抗議活動,已經沒有八九年共同建設民主中國的夢想,反而彌漫著濃厚的本土意識,「曾有學術機構調查,香港年輕人的中國認同來到新低點。」對於當代香港青年來說,要求中央信守承諾,以符合國際標準的程序選出特首,遠比「回歸祖國」的大夢重要。

這份港青對中國的疏離與敵意,恰恰挑動中共最敏感的神經,對香港的公民普選訴求加倍警戒。親官方的資深議員、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公開表示,香港至今有些人尚未接受香港已回歸,所以人大常委認為需要審慎點處理香港政改,如果香港人接受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面一個直轄市這個事實的話,普選特首的門檻便不用這麼高。

言下之意,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人始終不願心悅誠服地做個中國人,堅持香港意識,是中共在政改堅持不讓的真正主因。《經濟學人》分析,隨著中國中產階級興起,民眾對於自己在教育、醫療、環境、財產權等議題上的無力感加深,讓中國當局面臨壓力。因此,即使此次政改爭議可能讓台灣觀感不佳,但《經濟學人》推測,中共顯然認為,阻止香港民主派在特首選舉勝出、防止中國其他地區中產階級民主訴求升溫,比兩岸統一更為重要。

中共遏止港人「真普選」的決心,絕非虛言。香港特首梁振英特別投書報紙,強硬呼籲香港人接受普選方案,「政治改革是要進一步?還是退兩步?」暗喻香港人應該接受現行這令人不夠滿意的方案,否則只好退回「更不民主」的狀態。

罷課前夕,甚至有內部消息指出,中共已在深圳、香港邊界部署軍力,不排除以「只要島,不要人」為原則處理抗議行動、維持一黨專政,情勢緊張。但對此一傳聞,范國威議員則認為,當局肯定會以強勢警力對付抗議群眾,但應不至於出動軍隊。

《華爾街日報》九月十二日分析,佔中行動目前已處於舉步艱難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必須面對中央的強硬態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進行太激烈的抗爭行動令市民反感;如今學子拉出激進的「罷課」戰線,也使佔中行動的變數增多。

傳聞將在十月一日登場的佔中行動,究竟會往溫和或激烈的一方傾斜?考驗着領導團隊的政治智慧,也決定香港政改爭議收場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4

首度告白》鴻海四兆帝國第二代的進擊 接班,郭守正只有一個答案 「我自己要去爭取!」(082-084)

2014-10-27  TWM
 
 

 

今年是郭守正從美國回台灣的第十年,十年內,他不僅成為四個孩子的爸爸,如今更以鴻海董事長特助身分歸隊接班;十年來,從未接受媒體專訪的他,這一次,接受《今周刊》專訪,暢談他的初衷與改變。

撰文‧梁任瑋、劉俞青

「可是我今天的會議滿檔,」十月二十一日上午九點五分,一位背著肩背包、學生模樣的男子下車,快步走入金山北路上、三創生活園區旁的一棟辦公大樓,他不是別人,正是郭守正。

這位外界眼中鴻海四兆帝國最可能出線的接班人,今年三十八歲,就像每天在捷運站裡摩肩接踵而過的尋常路人一樣,長袖襯衫沒打領帶,身上看不到一件名牌,也沒有配戴名錶;他微蹙著眉頭,對於記者的採訪需求,面露難色卻仍謙沖有禮,勉為其難答應受訪。而這也是郭守正多年以來,第一次面對媒體,暢談心境。外界過去看他,總以為他是巨大父親羽翼下長大的花朵,但他站出來,卻是有備而來,他說爸爸用比別人更嚴格的規格在訓練他,他和大家一起競爭。

談爸爸,談工作到家庭,即使面對接班等敏感議題,也毫不閃躲,坦然直率,論述有序,思路清楚;這位接班人也許少了郭董的霸氣,但百分百承襲了郭台銘對工作的全力以赴,他說:「我爭取接班!」坐在金山北路上簡陋的辦公室裡,裡面擺著最簡單的摺疊式桌椅,手上拿的是飯店免費提供的原子筆,桌上的環保杯已用到掉漆,空氣中有著濃濃的「鴻海文化」。他說,「在我心中,我一直在鴻海,從沒離開過。」身為郭台銘的長子,他知道自己終究躲不掉鎂光燈的焦點,卻又享受自己可以自在地搭捷運、逛街的生活;他很在乎爸爸的看法,但更想證明自己。郭守正頂著高度的壓力與期待,只能一路向前,因為他很清楚,他甩不掉「富二代」的稱號,所有人都在等著他端出成績。

以下是他首度接受專訪內容:

談接班〉一直都不是問題

鴻海文化就是最有能力的人來做Q.外界好奇,你會接班嗎?

答:其實我跟父親都有一個很好的默契,認為「接班」一直都不是問題。對於接班,我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我自己要去爭取」!

如果我想要幫他(指父親郭台銘)分擔一些責任,我當然就要自己去爭取,而不是等他給我。在鴻海,我如果表現不好,棒子也不會交給我,不會因為我是某某人的兒子。我覺得鴻海的企業文化就是由最好的人、最有能力的人來做。

我父親常講,不要害怕失敗,兒子qualified(適任)就讓他接,不適任就不要接,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

Q.外界形容你是離開自己創立的文創事業,回鴻海準備接班,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答:在我心中,我從來沒離開過(鴻海),事實上,之前我曾經在深圳的鴻海工廠裡工作過幾年,儘管外界並不清楚,但這不重要,我要說的是,鴻海企業精神的傳承一直都存在。

在鴻海體系底下,一直鼓勵內部創業,我覺得我也是這樣在做。至於從集團的角度來看,無論怎麼「接班」,其實更重要的是,鴻海要怎樣去培養更多的人才,尤其是高階的人才,我覺得那才是真正重要的議題。

「三創生活園區」,是我爸爸取的,意義是「創新、創意、創業」。會接手三創,是爸爸開口詢問我有沒有這個意願?然後我自己去極力爭取過來。我父親一直思考要如何利用鴻海的資源,在三創建立一個平台,讓更多年輕人來這裡創業,包括我自己在內。所以接手三創生活園區是我第二次創業,在鴻海體制內創業。

談文創〉不是我喜歡就做

數位內容是趨勢,所以我才去做Q.為什麼你會喜歡數位內容等文創產業?

答:我要說明,不是我喜歡什麼就去做什麼。我會做這些數位內容,是因為我看到例如在蘋果手機上,讓全世界看到雲端的魅力,重點在於上面的ecosystem(生態系統),而不是手機本身,而是手機上面有雲、有內容,我當初就覺得這是有價值、也是趨勢所在,所以我才去做。

不過,事情要做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我現在當然不敢談成功,但如果未來有一天,我能被說成這樣(指看對趨勢而成功),我會很開心。

Q.請你描述「三創生活園區」這個案子的最大特色在哪裡?

答:三創其實不只是一個賣場、或園區,它最大的價值,是提供年輕人一個無限學習、全方位體驗,與世界零距離,實現夢想的空間,我不希望讓消費者覺得只有對資訊有興趣的人才會走進來。

我們發現女孩子比較不喜歡來資訊賣場,對許多女性消費者來說,科技產品的重點和男性差異很大,業務員的語言對她們來說可能是火星文。為了更貼近女性消費者,我們一年半前就給自己開出很多的題目,思考什麼樣的產品是她們會有興趣的?要怎麼服務她們?最後規畫出一個女性專區。

我的理想是,年輕的創業者可以在三創的育成中心得到協助與資源,我自己走過很長一段創業過程,很多年輕人常說不創業的理由是「爸媽不准」,我覺得這些都是藉口,重點是要想辦法怎麼去突破,但我要強調,三創不是打造一個溫室來鼓勵大家做夢,而是要做到讓真正想要創業的人沒有阻礙。

我們期待「三創生活園區」是個「有機體」(organic),是隨著周遭環境、市場與生活,不斷在調整、進步的,同時我也叮嚀自己不能自滿,不能認為自己是一百分,即使一百分,下一分鐘也可能變成八十分,必須尋求如何再進步二十分。

談嚴父〉對我要求更嚴格

帶人關鍵是讓大家心服口服Q.在你負責這個業務的過程中,你的父親有嚴格要求你嗎?聽說他曾在人前要你罰站?

答:我爸爸對我的要求應該是比其他同仁還要更嚴格吧!我當然站啊!其實他自己也是站著的,通常他罵人的時候,他自己是站著的。

事實上,我爸爸他能帶那麼多人,最主要關鍵是讓大家心服口服,我不是王子,我其實就是員工,這點外界也許不能理解,但認識我、認識鴻海的人,都知道不用理會外界的這些無謂眼光,在鴻海,就是做事第一。

Q.身為郭台銘的長子,你快樂嗎?

答:我常以「創業家」自許,你問創業家開不開心、快不快樂,快樂的定義是什麼?

每天可以睡飽覺也是一種快樂,但如果更進一步,我能把眼前創業這件事情做好,大家給點掌聲,在掌聲之中,吸引更多的人一起來參與,這樣我會覺得我很快樂。

我把三創視為自己創業,我希望在這個創業裡,能引導更多的人一起來看見新的東西也好,這讓我很快樂,但在這一天發生之前,我很緊張、憂慮,但這樣就算不快樂嗎?

開幕以後有不同的焦慮,創業家永遠都在緊張下一個創業的目標,這是創業家應該要有的部分。

開心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要負責任把它做好。我每天都在檢討,怎麼樣能做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57

證監會: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 吸引國際資本參與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4

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日前稱,應抓住滬港通推出效果良好的契機,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梳理和消除國際資本進入滬港通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國際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參與度。

據《證券日報》等國內媒體報道,祁斌表示,滬港通順利推出,效果良好,已經開始顯現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戰略作用,應抓住契機,深化滬港通機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

祁斌認為,近期A股市場的空前活躍再次證明,中國資本市場從來都不缺乏資金,A股市場從來都具有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潛力,但A股市場缺乏相對理性、長期、機構化的資金,應梳理和消除滬港通現存國際資本進入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穩步提高A股市場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外資大規模進出A股市場和系統性風險的監控機制。

祁斌以上表態提到的MSCI中文名為明晟,是擁有各類對沖基金等約7500家客戶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供應商。明晟標誌指數的MSCI全球股票指數覆蓋了70個發達及新興市場中超過14000只股票,是跨境股票基金最廣泛使用的業績基準指數,全球超過500只ETF以MSCI指數作為跟蹤標的。

據明晟估計,全球有近7萬億美元資產以 MSCI 指數作為基準。因此,一個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標誌著該市場的資本開放程度,納入後將被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納入可投資範圍。

去年6月12日,明晟公司宣布將對中國A股進行評估,引發市場對A股加入新興市場指數可引入外資帶動A股走出熊市的熱議。今年6月11日,明晟公司在年度市場劃分審議中,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稱是因為A股投資有限制,但仍保留在審核名單上,將在明年年中考慮是否將A股納入。

海通期貨研究所近日報告認為,今年A股進駐MSCI股指從審核到被拒絕,歸因於外資入市的限額制度和資本匯入期限限制。“滬港通”的成功開通或將促使明晟公司重新考慮 A 股納入的提案,也吸引富時(FTSE)、標普(Standard & Poor’s)這些專業指數服務的大型機構考慮將 A 股納入其系統,服務更多世界級投資機構。

海通報告提到,截至今年10月30日,MSCI 新興市場指數總市值為 7.98 萬億美元,按照 0.57%權重計算,未來國際機構性投資進駐 A 股市場的資金為 454.86 億美元,即人民幣2797 億元。

華爾街機構也看好A股被納入國際股指。上月華爾街見聞曾援引高盛報告觀點稱,韓國和臺灣的經驗顯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中國A股很快將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A股有望的市值和漲幅有望邁上新臺階。

上述報告指出,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在外資開放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僅一年時間里,臺灣股指大漲40%,市值增長27%。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前三年里,韓國股指猛漲65%,市值增加79%,交易量上升153%,外資交易占比從1%漲至3.8%。下圖來自高盛。

A股,MSCI,中國股市,FTS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8

證監會: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 吸引國際資本參與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24

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祁斌日前稱,應抓住滬港通推出效果良好的契機,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梳理和消除國際資本進入滬港通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提高國際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參與度。

據《證券日報》等國內媒體報道,祁斌表示,滬港通順利推出,效果良好,已經開始顯現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戰略作用,應抓住契機,深化滬港通機制,吸引更多國際資本和國際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

祁斌認為,近期A股市場的空前活躍再次證明,中國資本市場從來都不缺乏資金,A股市場從來都具有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潛力,但A股市場缺乏相對理性、長期、機構化的資金,應梳理和消除滬港通現存國際資本進入的障礙,爭取盡快將A股納入MSCI和FTSE指數,加大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宣傳和推介的力度,穩步提高A股市場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外資大規模進出A股市場和系統性風險的監控機制。

祁斌以上表態提到的MSCI中文名為明晟,是擁有各類對沖基金等約7500家客戶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供應商。明晟標誌指數的MSCI全球股票指數覆蓋了70個發達及新興市場中超過14000只股票,是跨境股票基金最廣泛使用的業績基準指數,全球超過500只ETF以MSCI指數作為跟蹤標的。

據明晟估計,全球有近7萬億美元資產以 MSCI 指數作為基準。因此,一個市場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標誌著該市場的資本開放程度,納入後將被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納入可投資範圍。

去年6月12日,明晟公司宣布將對中國A股進行評估,引發市場對A股加入新興市場指數可引入外資帶動A股走出熊市的熱議。今年6月11日,明晟公司在年度市場劃分審議中,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稱是因為A股投資有限制,但仍保留在審核名單上,將在明年年中考慮是否將A股納入。

海通期貨研究所近日報告認為,今年A股進駐MSCI股指從審核到被拒絕,歸因於外資入市的限額制度和資本匯入期限限制。“滬港通”的成功開通或將促使明晟公司重新考慮 A 股納入的提案,也吸引富時(FTSE)、標普(Standard & Poor’s)這些專業指數服務的大型機構考慮將 A 股納入其系統,服務更多世界級投資機構。

海通報告提到,截至今年10月30日,MSCI 新興市場指數總市值為 7.98 萬億美元,按照 0.57%權重計算,未來國際機構性投資進駐 A 股市場的資金為 454.86 億美元,即人民幣2797 億元。

華爾街機構也看好A股被納入國際股指。上月華爾街見聞曾援引高盛報告觀點稱,韓國和臺灣的經驗顯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中國A股很快將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A股有望的市值和漲幅有望邁上新臺階。

上述報告指出,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在外資開放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僅一年時間里,臺灣股指大漲40%,市值增長27%。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前三年里,韓國股指猛漲65%,市值增加79%,交易量上升153%,外資交易占比從1%漲至3.8%。下圖來自高盛。

A股,MSCI,中國股市,FTSE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