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舖租爆煲潮殺到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6/24/%e8%88%96%e7%a7%9f%e7%88%86%e7%85%b2%e6%bd%ae%e6%ae%ba%e5%88%b0/

舖租爆煲潮殺到

Russell_Street,_Hong_Kong
上星期剛寫到《一兩年內舖租將大跌》,今星期已有新聞指,銅鑼灣羅素街兩舖位,剛錄續租及新租,新租金較舊租均下跌約4成,兩個單位原由鐘表品牌租用,一個就不續租,呎租由3145下跌至1887元,跌幅約40%;另一個就成功傾到新組約,呎租由1700多元下跌至1111元,跌幅約38%。

如果用湯文亮先生的爆煲論,已算是命中目標,但是前文的分析是大品牌的CEO,因為業績有壓力,最終會有關店潮,目前雖然初步出現,但過去幾年簽的組約仍未到期,一日零售市場未反彈,所以這類減租個案應陸續有來,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舖市爆煲其實是最有力篤破任何「有實力投資誓不沽貨」理論,儲如「貸款/市值」、低位買入所以租跌不入肉,無須沽貨等理論,都是寫字佬(包括小弟)作出來呃人的偽科學,無錯最大的一班投資者很有實力,他們一定不會有事,最多是捱價位,甚至在低位可以買更多,但他們很勁,也不代表舖價可以永恆向上。

普遍認為,如果租金不好,寧願掉空也不應減價,否則銀行估價會跌,可能會追數雲雲,在短線而言這是正確的做法,很多業主也採取這策略,最近自己就在旺角、尖沙咀、銅鑼灣地區發現不少吉舖,但在羅素街例子,又不可以應用。

在囚徒困境中,教科書的做法,假設A和B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行動,且不能互通聲氣,但如果由始至終只得囚犯A,或A和B能互通消息,整個結果便大大不同。

以羅素街為例,A)吉舖 B)減租,其實B)減租對業主最有利,因為羅素街貴為全球舖王之街,且貨源歸邊,如果有吉舖,必定引發市場疑慮,大家會估連租也租不出,市道必定死梗,連鎖反應下造成恐慌,到時就不是一兩個舖租,會是全線幾十個舖崩潰,到時連人流都減,就會由一線舖跌落二線,價值永遠被摧毀,後果嚴重得多。

如果你有十個舖,一定是想做旺個場,羅素街就是成功的例子,有幾年可能是全球人流最多的街道,現在是「短線」有市況波動,但捱過後,只要根基尤在,十年後可能又破頂,故短線想賺幾千萬的投資者會寧願掉空,守住個價,不明白跌人流對舖的價值傷害更大,而想做旺個場賺幾十億的投資者一定是減價保租戶,維持人流。

話說回來,就算想使人流,只要有一個不明上述道理,誓不低頭,也是做不到,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935

水荒嚴重 民企恐掀爆煲潮

1 : GS(14)@2012-06-06 23:16:24

那間民企內房大股東是邊個呢? 無答是8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06/16401146
押股借錢 息高達40厘

有知情人士指出,近期不少民企股東面對財困問題,行業包括內房、農業及電訊等,但由於銀行拒開水喉,他們只能轉向證券行甚至財務公司埋手,透過押股方式換取貸款。知情人士稱,相關貸款年息率動輒三、四十厘,較企業債息率普遍約十厘,高出兩三倍,月息計隨時超過三厘,債仔並不容易負擔。他透露,最近有民企內房大股東向某外資大行提出,將總值約20億元的股份抵押,以求換取3億元貸款,結果不得要領,現時惟有向財務公司敲門。
不過,就算息率吸引,財務公司也未必輕易批出貸款,皆因內地經濟前景不明,資金鏈斷鏈隨時引發企業倒閉潮,屆時收不回爛賬,恐怕得不償失。
就事件本報向數間民企求證,寶龍地產(1238)發言人回應指,大股東兼主席許健康近日沒有與投資銀行洽談任何押股融資的計劃,即使未來有其他融資需要,都會是依循正常程序的融資計劃。至於中國綠色(904)發言人強調,主席孫少鋒未曾與投行接洽,討論有關押股融資計劃。
除了倒閉潮外,民企火燒連環船亦成為後市另一顆計時炸彈。最近雷士照明(2222)大股東吳長江便在微博自爆,因為早前狂借孖展,最終被證券行強行平倉找數;倘大市跌勢加劇,在環環緊扣下,民企洗倉潮或一觸即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720

資金鏈斷裂 內企恐掀爆煲潮

1 : GS(14)@2015-11-02 00:04:33

【本報訊】致同諮詢服務合夥人湯飈表示,由於內地經濟環境轉差,可能會有部份企業因資金鏈斷裂,引發「爆煲」潮。他指出,即使企業在今年底前籌集足夠資金,但沽空機構或會在明年初2至3月年結前核數期間發報告狙擊,指控企業「做假數」,賬目或因被核數師重新審視而發現問題,繼而被停牌。



來港借殼趨勢持續

湯飈指出,近五成造假個案均由沽空機構或被傳媒「踢爆」,亦有三成八是由於核數師及財務人員辭職而被揭發造假。湯飈指,近八成企業於在一年內復牌,但他指出,現時監管機構搜證要求較多,法證人員調查更深入,出事企業必須做好完善審核報告才可復牌。由於內地暫停A股IPO,有不少企業來港借殼上巿,湯飈預計此趨勢未來會持續。據他了解不少業界人士表示希望加強有關上巿形式的監管工作。另外,致同共研究了24間在2012年8月至今年7月於本港上市懷疑做假數的公司,發現當中三分二總部設於福建、廣東及北京,只有一間總部位於香港,惟該企業亦有內地業務;另亦發現該批公司的財務總監,三分之一於上市時不足40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31/193547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