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以賺為本 非為長揸廢股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762

(原載於東周刋23/11)

投資,以賺為本-The game is about Profit! 切勿本末倒置。

發明CANSLIM投資法的奧尼爾(William O’ Neil)有一段說話,道出了部分散戶的思考盲點: 「我的投資哲學,是先假設,所有股票,皆為衰股。只有會升的股票,才是好股票」(My philosophy is that all stocks are bad. There are no good stocks unless they go up in price)但香港部分散戶,好股的定義,恰恰相反,唔多識升,才是正嘢! 更奇怪的是,點穴股儲備豐厚,實戰久無戰功,身家無寸進的博客(Blogger),竟會自視為當今投資界許靖,月旦股海,清談不倦。只好嘆曰: 吹水容易,贏錢難; 長揸廢股,身家殘。

看似廢話,投資就是為了,以錢揾錢。但本末倒置之人,何其多也? 不重回報,只重手段,寧願攬「投資皇道」而潦倒,也不願因時制宜,求高回報,求鳳舞於雞羣上。你看多少人,對零售股、內需股嫌三嫌四,卻心甘情願死揸爛揸內銀、阿里巴巴(1688)、中國動向(3818)、瑞安(272)國壽(2628)、匯豐(5)、宏利(945)和中移動(941),或跑輸指數,或身家縮水,被資產泡沫溫水煮蛙,仍自鳴得意。這看似滑稽可笑,卻是當今世風。

較為務實的態度,可參考自己之前,在報紙寫的一篇文章: 「自己的心態則是『目標為本』,股票不外乎是賺取回報的工具,不應有感情可言」。 據投資心理學大師Ari KievHedge Fund Masters一書指出要成為宗師級交易員(Master Traders)有三大考量,必須時刻了然於胸,權衡琢磨:

1.          目標何在 (Whats your goal?)

2.          進程如何 (Where are you currently in regards to reaching your goal?)

3.          差乜嘢才能達到目標 (Whats missing between where you are and where you  want to be?)

設定下來的目標,是為操作的核心: 目標宏大,極難達至,必須冒險進取,甚至步行險着,斜走子午谷; 目標保守,就算步步為營,謹慎行軍,「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亦無不可。出擊工具、注碼大小、現金水平、槓杆與否,全受既定目標所影響,而無放諸四海而皆準、人人合用的的規範。換句話說,手段服從目的,目標規範行動 (goal setting frames all of your actions)

原有股票,如無再揸落下的理由,例如股價已遠高於合理價,到價沽出;買入的理由證明已錯,止蝕撤退;注碼太大,局勢未明,減注限險; 貌似忠良,走勢唔強,轉移陣地追數等,人之劣根性,總會輾轉返側,左諗右諗,惜貨如金,捨不得沽貨,生怕沽後再升,喊到失聲。當心魔浮現之際,緊記投資,應以賺為本,揸咗無分加、兼倒扣的股票,不進反退,只會阻礙達成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

目標為本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4/blog-post_10.html

要知道自己而做什麼行動才對,或者應採取什麼方法,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這就是所謂目標為本。

很多所謂專家或者老師,教人炒股劈頭就一句,若沒有時間研究,那就長線投資指數基金或者月供指數基金。

長線投資指數基金可以資產配置的手段之一,但假如閣下是想坐定定等發達,那就可能要失望。以美國S&P500為例,長線不動的話,幾十年的平均年 回報未計手續費只有高單位數的百份比回報(9%左右),盈富基金可能會好一些,但要得到可觀的回報,都是要視乎在什麼位置入市和出市(持貨到金融海嘯最差 的時候,突然需要套現,無論如何都有損失)。入市出市位差的話,回報都可以十分之令人失望。

高收入人士,每個月儲十萬八萬,最終致富,那不是因為儲蓄而致富,而是因為高收入而致富。低收入人士,每個月只能儲一兩千蚊,靠儲蓄致富是天方夜譚。要脫貧或者致富,一定要投資或者投機。

用72定律(即是72/回報率=倍翻的年期),就大約可以知道自己要達標所需的回報要有多少。例如你想在30年後退休,目前只得5萬元儲蓄,要有一個豐盛的退休生活的話,要很努力才行,只是買盈富基金放著不動達標的機會很微。

所謂複利回報,理應把整個組合的市值來計算,而不是只計算死揸的個別股票。把複利回報和死牛長揸對等,是很大的錯誤。

許多所謂股場老師在市好的時候貼張圖出來侃侃而談,頭頭是道,好像市場很易駕馭。那是因為貼圖之人有後見之明 (The benefit of hindsight),一早知道張圖的右邊是什麼,阿茂都變股神。為何市場難玩,那是因為我們真金白銀在市場搏鬥之時,我們並不知道股價圖的右手邊會如何 發展,那貪婪恐懼才會產生作用,股神和神棍才會在實際操作中見真章,否則世上早已沒有窮人。貼圖的人上月指著幅圖近期的最低位話你知自己入市如何勁、如何 別人恐懼我貪婪,下個月幅圖原來右手邊仲可以有個更低的低位,那才夠 embarrassing。

因此,假如目標是要在市場搏取財富,必定要知道幾個事實:

1. 天下間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在現在高度專業的市場賺錢,仍然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2. 市場的方向時常往你最不想發生的地方發展(The maximum adversity of the market),你很想個市升,它往往就要插幾棍。你覺得那個是支持位,就算那真的是支持位,它總是要穿一穿俾你睇,儘管那是假穿。圖表那未知的右手邊永 遠是不能估得準,因此,應變策略以及風險管理時刻都要做足,最忌是過份自信。

3. 市場是動態,重要的因素會不斷轉變,要不斷隨事實的改變修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死牛不悔,以為自己是擇善固執,兩者只是一線之差。

4. 市場有很多迷思(myth),似是疑非,所謂市場的傳統智慧,理應全盤質疑,直至自己能證明它是對為止。例如月供股票的成效(平均成本法),我是經常質疑的,所謂平均成本法的優越性包含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假設。

5. 要充份明白自己的性格和目標,假如個人的性格和目標都很進取,那月供大笨象藍籌股或者高息公用股就不是應該做的事。理應手腦協調,加倍努力尋找高回報的項目和方法。

6. 人是愈窮愈見鬼,資產縮得最勁的時候往往最等錢使。要經常用市值去評估自己的投資項目和身家,切忌無視 paper-lo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1

投資應回報為本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26.html

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真正理性的投資者必定將全副精力集中在與回報直接相關的分析和操作上。

股市的評論員對執政者的政策或者公司的管理層做法咬牙切齒,並以為自己勁過聯儲局主席或者世界頂級國家的金融財長開出解救良方。例如美國的量化寬鬆,被市場評論員千夫所指,如何制成人造牛、擾亂經濟秩序、制造通漲令到民不聊生等等。我就實在笑到訓直,假如當初沒有任何量化寬鬆,今天的世界會變成如何?可能你同我都在失業或者乞米,我老豆間公司已經倒閉兼杏加橙。大量評論員混了幾十年,連經濟的理論和歷史也沒好好弄懂,合格的水平也不到。

說回正題,作為投資者或者市場的炒家,我們沒有必要去知道世界應如何拯救,又或者經濟應該點搞才對。我們只須要知道什麼事情發生了,會對什麼的資產價格產生變動,市場有什麼反應,從參予買賣的過程之中圖利,無論是宏觀或者是微觀也是一樣。

我時常說,消息的本身並不是最重要,市場對那個消息的反應才是最重要。市場的異動和反應所帶動的資產價格轉變趨勢,那才是我們最關注的重點,因為這才是影響我們回報的本質。

不少以微觀基礎分析為本的數據投資者對以上所說甚為不屑,所謂(財務表)數據會說話。但十分不幸,這個思想對投資者是危險的。因為絕大部分的散戶投資者,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數據,最重要的 real-time 數據,除了是管理層或者行內人,外人根本很難及早更新掌握。往往就是股價被清洗或者陰跌了一年半載後,數據投資人才如夢初醒基礎因素已變。一直以為市場不理性、愚蠢,原來基礎因素一早已變,只是自己後知後覺。

最 Hot 的例子是中國人壽,我完全不明白為何有無數的散戶投資者仍然每月月供甚至訓身重倉持有。行業的本質分析困難,數據艱澀難懂,2007-2008年林森池在E線每星期講,講足半年都未能解得完中人壽份財務表。先問一問自己,自己真的懂中國的保險業行情嗎?真的懂中國人壽盤數嗎?唔識就唔買,那才是良好的心態。一知半解、又沒有確切認清行業的趨勢、又漠視市場的智慧,卻要去參予,輸了錢,或者搞幾年得個吉,實在沒得好怨。

我自己在2009年9月底$34-35逐步沽清中國人壽,之後都沒有再投資。我兩年來看淡它有多個理由,市佔率不斷跌、投資市場不振、銀保新政之類的東東,沒有一件是對中國人壽有利。最重要就是市場的技術走勢很壞,吻合壞消息。堅持看好者的理據亦沒有說服力,什麼中國保險的滲透率低、進入加息周期它就會轉好--完全是buy and hope。在質疑市場看淡的理據真確性之前,也應先審視自己看好的理據能否站得住腳,那才是理性的分析。市場機會處處,不應為一棵樹木而去放棄整個森林。

投資應回報為本,證明自己的看法是否聰明並不重要。重倉搞了兩年股價被殺到海嘯價,無論事實真相是如何,也是無關大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3

再談目標為本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09.html

今天恒指上升335點,初步企在20000點上,國指升231點(2.17%),成交增至604億;股票升:跌比例大約為2:1。滬深300指數升0.88%,成交和昨日相若。

以今天的成交量和市場寬度來看,恒指暫時難言能企穩20000點之上。市場對HSBC的反應暫時為負面,騰訊業績亦差於預期。

意大利10年國債息率開始升至危險水平,但股票市場沒有什麼反應。意大利國會通過了緊縮方案,總理亦表示即將辭職,市場反應利好。

個人今天沒有任何操作,組合回報今天上升1.1%。

看今天新聞報道,律師黨的梁先生表示,他也反對大量外藉家庭傭工擁有居港權。正如不少投資人總是要輸錢才得到教訓一樣,政治智慧低落的從政人士也要藉選舉慘敗才知道自己衰乜;雖然現在轉軚很窩囊,但至少面對現實。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目標為本,不清楚或者忘記目標那就肯定會失去方向,結果就是亂來和失敗。投資是為了賺錢、參選是為了得到選票、考試是為了取得高分數、做學問是為了追求真相、寫文章要知受眾是誰而要記錄或者表達一些東西。

很多人迷失目標,做投資不理回報成效,只講求意識形態,唯 Benjamin Graham 或者死牛長線為尊,視多年不堪入目的回報如無物。參選的政客忘記選舉應以爭取選票為先,做事違反自己代表之選民的利益,自然流失選票;這個時候還去講什麼 法治和正義,只能證明自己幼稚,不明現實。

香港搞教育的更加迷失。電視廣告需要呼籲「讀書不是求分數」,都知道這個政府教育當局很有問題。讀書有可以有兩個目的,一是求學問,二是去應付考試;前者 是追求真相,後者是考取認可資格作為上進的入場券,目的就是求分數,搞亂就好大問題。例如我們去考中國文化,評卷員和設計 marking scheme 的多數是學問水平不高、奉孔孟中庸論語為聖典的老師之流;倘若我們抱探討真相的態度去答卷,狠批儒家思想的問題,想考個好成績都難。可是當我們要認真做學 問,卻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不明歷史,孔子中庸之道就是現世令人響往的國度,一有個較嚴重的金融危機就話資本主義窮途末路、人類精神文明衰落,那肯定不及 格。

老老實實,我一點也不響往儒家思想主導的國度。面對目前中學生那些填鴨洗腦式的中國文化教育,實在令我有點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2

三星稱霸的秘密:硬件為本、快速跟進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8/t20120821_345026.htm
 三星不斷創造奇蹟,成為亞洲版本通用電氣的根本原因,在於其「硬件為本、垂直整合,快速跟進、大量製造」的戰略戰術。在以硬件製造為核心的戰略下,三星不斷強化研發能力和品牌,深度垂直整合掌控整個製造產業鏈,形成規模化、多元化製造能力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三星9%的利潤率,與蘋果的36%相差甚遠。更重要的是,要保證其五大領域的戰略佈局獲得成功,三星必須將團隊和合作精神植入企業DNA,讓自身的文化開放而更具有合作性。然而,這對已進入中年又極其成功的三星來說,並非易事。


  2012年一季度,三星取代稱霸手機行業14年的諾基亞,成為新霸主。美國IDC諮詢公司的報告顯示,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三星 也在二季度以5020萬部的銷量超越蘋果近兩倍,成為當今手機行業無可爭議的霸主。在其他領域,三星也高歌猛進,佔據全球領先地位,如佔閃存40%、移動 導航50%、DRAM記憶芯片30%、平板電視20%及電腦屏幕18%的全球市場份額。
  2011年,三星電子收入高達1300億美元,利潤 137億美元,在全球財富500強中位列第22位,超過福特(25)、惠普(28)、IBM(52)、索尼(77)及蘋果(111),緊逼通用電氣 (16),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技術型企業。三星在全球品牌榜上也表現不俗,2011年排名17,比上年前進兩位,超過索尼(35)、百事(22)和耐克 (25)等傳統名牌。
  40年前還只是主要製造晶體管收音機的三星電子,今天正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超級企業。日本人曾說,在全球所有的競爭者裡,三星最令他們恐懼。今天,三星讓所有科技企業恐懼,包括如日中天的蘋果。

  兩大基本戰略
  如果從西方流行的商業理論和實踐來看,三星的成功無疑是個異類。它在從芯片到保險 等多個毫不相關的產業全面佈局,但作為家族企業,其又遵循等級式管理結構,企業產權不明晰、管理機制落後。另外,它一貫強調市場份額而非利潤。儘管如此, 三星卻不斷創造奇蹟,正成為亞洲版本的通用電氣(GE)。三星驕人的成就源於它獨特的戰略戰術,我們可將之簡單概括為:硬件為本、垂直整合,快速跟進、大 量製造。

  硬件為本、垂直整合
  在經營戰略上,三星的風格與西方及日本的大企業和主流商業理論可謂大相逕 庭。近年來流行的微笑曲線理論指出,全球產業鏈按流程可大致分為研發及設計、製造與加工、品牌及營銷三個環節。製造加工雖然需要的投入很大,但利潤低,而 研發和營銷環節則利潤較高,這樣就形成了產業鏈利潤兩頭高、中間低的微笑曲線。因此,國際大企業集團,如蘋果、惠普、索尼等,一般都是把投入大但利潤低的 製造加工外包給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來完成,而自身則專注於研發和營銷。
  但三星卻一直特立獨行,堅持以硬件製造為核心。 雖然經過多年的技術和產品升級後,它已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和品牌,但並沒有把生產製造外包,而始終將其作為企業經營的重點,並圍繞硬件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 力。此外,三星還採取深度垂直整合的策略,擁有從芯片、顯示屏等各類配件到成品的整個製造產業鏈。這是三星宏觀戰略中最獨特之處。
  和三星直接競爭的索尼和蘋果等則淡化硬件,將製造外包,同時強化軟件和內容。這種戰略的不同導致今天的三星越來越強,索尼逐漸衰落,而蘋果雖然保持領先,但受制於三星,有苦難言。
三 星製造為本、垂直整合的企業戰略直接導致三大結果。其一,產品推出速度極快。因為它直接控制整個製造產業鏈,所以只需5個月就可以將想法變為產品,比索尼 等日本企業快一倍。在競爭激烈的大眾電子產品領域,速度是決定勝負的關鍵。這些市場符合「生魚片理論」(sashimi theory),即最新款的產品一般得到絕大多數用戶的青睞,而跟隨者就算只晚一兩個月也可能舉步維艱。
  其二,通過對整個製造加工過程的控制,三星可確保其產品的質量和設計優異,並可為關鍵客戶如戴爾、諾基亞等進行個性化設計。
  其三,三星的產品配件供應穩定,可以快速進行大規模生產,將產品迅速覆蓋全球各核心市場。
從戰略上講,更為重要的是,三星的垂直整合使其控制了電子產品各核心配件的生產,成為全球各主要高科技企業的頭號供貨商(如其部件佔據iPhone高達16%的總價值),並以此緊緊地扼住了它們的喉嚨,連蘋果都驚呼三星是高科技產業裡的「惡魔」。
三星硬件戰略的另一個特點,是產品類別涵蓋廣,包括半導體、通訊、數碼媒體、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等,超越任何一個競爭對手。此策略不但在三星集團形成容量巨大的內部市場和規模經濟,而且在各部門之間形成互補增益效應,使其很容易就可以進行多元化擴展而進入新興領域。

  快速跟進、大量生產
  三星的企業運作策略可歸納為嘗試、等待、快速跟進和迅速佔領。這一策略也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具體來講,基於對高科技行業的深刻理解,三星總能發現規模雖小但成長迅速且進入壁壘高的領域。三星通過有限的資金投入掌握相關技術,並耐心等待最佳進入 時機,一旦時機成熟,三星能夠及時發力,投入巨資開發,並快速形成超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在市場上潮水般地推出新產品,讓競爭對手望洋興嘆,反擊無力。如三 星等待液晶屏幕增大到40英吋時,迅速投巨資將其開發為大屏幕液晶電視,並快速成為全球領袖。
  為了有效實施這項策略,三星還專門設立了大型風險投資基金,對新興產業進行跟蹤和把握。一旦看到前景就大量投入,並迅速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在這方面,三星的能力無人能及。

  核心優勢:規模化、多元化製造能力
  快速而大規模的多元化製造能力其實是三星的核心競爭優勢。它 以此為自身和相關行業企業提供零部件,不但掌控了競爭對手的命運,而且由此進一步降低自身成品的價格。從這個意義上講,既憤怒又無可奈何的競爭對手都是三 星成功的幫手。此獨特優勢也讓三星介入的諸多領域幾乎都能快速成功,如家電電池行業、平板電視及閃存等。
  當然,三星的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也相 當強大。雖然三星並非技術原創者,但它快速跟進,善於對原有技術進行升級創新。過去5年間,三星在美國獲專利數目僅次於IBM,僅2006年,其在美註冊 專利數高達17000項。在智能手機市場,三星的強大創新能力讓蘋果備感壓力。蘋果僅有iPhone一款產品,每年升級一次,而三星每年能夠推出種類繁多 的手機,這就是三星智能手機銷量超越蘋果的原因。
  三星的全球市場營銷能力也毫不遜色。1999年,三星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從以產品為導向轉 化為以市場為導向。它首先設立全球市場營銷部,同時花費一年半時間建立全球市場數據庫,並採用M-Net軟件系統優化營銷管理。短短4年後,三星就躍升為 全球品牌25強。這樣看來,三星是一家真正的全才企業,研發、製造、營銷三大核心功能都很強,它能夠成就霸業並不意外。
  值得關注的是,三星的 真正競爭優勢還源於其文化。它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總是居安思危、勇於變革。三星總裁李健熙曾說,除了家人,應該變革一切。1996年,他親自點火燒燬了 15萬件不合格的電子產品,在公司內引起巨大震動,從此,三星專注於產品質量至今。另外,三星既耐心又大膽,敢於承擔風險,關注長遠的利益而非短期效益。 它目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擴展充分反映了這點。

  前瞻和隱患
  基於強大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三星目前正進行新一輪的戰略擴張和轉型,計劃在今後十年 投資200億美元進入太陽能板、LED照明、電動汽車電池、醫療設備和生物製藥五大領域。這一重大舉措將三星從電子產品領域轉移到工業產品領域。李健熙希 望到2020年,這些新領域貢獻500億美元收入,屆時三星電子的總值將達4000億美元。
  要在這五大領域獲得成功,共同條件就是巨額投資和 快速形成大規模製造能力,而這正是三星最出眾之處。另外,這些領域和三星的核心產業並不遙遠。它在半導體、芯片和平板電視上的技術,可以轉移到太陽能板、 LED光源和醫療器械,並可沿用其一貫的策略,整合製造產業鏈,通過大規模製造能力向其他生產商提供零部件,並利用這種規模經濟降低自身最終產品的成本和 價格。
這項重大舉措回報高,風險也大。太陽能板和LED市場目前已面臨供大於求的狀態,電動汽車電池的需求目前很小。在醫療器械領域,GE和飛利浦實力強大且準備充分。東芝在能源和環保產業投入巨大,志在必得。另外,中國企業也在這些領域進行低價競爭。
   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得成功,三星必須打破過去封閉王國的經營方式,與其他企業合作及進行收購。然而,團隊和合作精神並不存在於三星的企業DNA,要補齊 這個顯而易見的短板,三星就需要進行深層的文化變革。所以,三星在新領域的成功不但要仰仗其獨特的核心技能,還要讓自身的文化開放而更具有合作性,已進入 中年又極其成功的三星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當然,三星製造為本的戰略是否能夠繼續輝煌也有疑問。擅長製造加工的中國企業會在此領域不斷挑戰三 星。另外,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行業顯現出軟件為王的傾向,三星在這方面力量薄弱。雖然它在全力彌補,並推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Bada,但成績不佳。同時它 以硬件為主,等級式管理的企業文化並不適合需要自由創意的軟件產品的成長。而且,三星的利潤率只有9%,和蘋果的36%  相差甚遠。
  其實,三星面臨最大的挑戰來源於內部,就是接班人問題。家族企業更加依賴於具有遠見卓識的領袖,如李健熙。但如果三星的繼承者沒有如父輩般的雄才大略,整個企業的戰略錯誤就很難通過管理機制得到解決。這才是會影響三星長盛不衰的最大隱患。

  中國企業應向三星學什麼?
  三星作為一家韓國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崛起,短短30年從默默無聞的廉價產品製造商一躍成為全球頂級企業集團,其成就令人欽佩。三星的成功給中國企業帶來諸多啟示。
   其一,製造加工可以成為一家企業強大的競爭優勢。所以,中國企業應該踏踏實實地在製造加工行業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也要如三星一樣形成高品質並可快速擴 張的製造能力。近年來,國內流行的所謂輕資產論調迎合了部分企業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極不可取。三星就是通過重資產商業模式而稱霸全球的最好案例。
   其二,三星經驗還指出,中國企業在立足製造加工時,不但不能輕資產,而且要考慮向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垂直整合,進入零部件或成品的製造領域,通過形成一個 完整的製造加工產業鏈與西方企業競爭。最理想的模式正如三星,既給西方企業提供關鍵部件,又生產最後產品和它們在終端市場直接競爭。而這是掌握市場主動權 的有效路徑之一。
  其三,中國企業要真正躍升到全球平台,除了精於製造,還要像三星一樣,必須進入研發和品牌兩大領域,力求成為如同三星一樣的 全才型企業。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具有長遠的眼光和敢於變革的創新文化。正如三星一樣,中國企業不需要成為原創者,但需要具備快速跟進的研發和製造能力。另 外,開展全球品牌的建設和市場營銷需要大魄力、大投資,但卻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必經之路。
  最後,亞洲企業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背景、經營環境以 及優勢、特長。中國企業應充滿自信,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不必迷信西方的管理理論和實踐,人云亦云,勇於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三星是一 家家族企業,並未採用西方的所謂先進企業治理制度,其所代表的亞洲模式正在強盛而顯現出光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19

以價值投資為綱,以財務分析為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草帽路飛

來源: http://xueqiu.com/3727797950/34826409

                                                                     ——草帽基金2014年度總結
註:本文首發於摩爾金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kwMTkxOA==&mid=277882836&idx=2&sn=ddc8037cdf495f6a25d8e0b5349386fd&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1以價值投資為綱


如果說商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那麽股市就是連氣味都沒有的商場。股市給股民設置了很低的入口,卻給成功的投資人設置了相當高的出口,股市里七虧二平一盈利的規律多少年來從未被打破。

打仗要靠指揮,在股市里投資也需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做指導。價值投資理念是被時間證明的在股市里長期有效的理論。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林奇、戴維斯、鄧普頓、施洛斯、霍華德…這些成功的巨匠用他們畢生的投資經歷已經向世人證明價值投資是股市里投資制勝的唯一法寶。

價值投資是區別於技術分析、趨勢投機和概念炒作之外的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凡是執迷於上述三類行為中的股民其長期的結局註定是要悲慘的。價值投資總結起來不過短短幾句話(買股票就是買入企業的一部分;低估值是做投資最重要的安全邊際;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秀的企業並長期持有;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們恐懼;尋找具有最寬闊護城河的企業;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圈並耐心等待機會;嚴格控制風險並且永遠不要虧錢),但價值投資卻是一種反人性的思維方式,它與人類與生俱來的貪婪與恐懼背道而馳,不論你的學歷有多高,不論你的智商有多高,要克服人性的貪欲而皈依價值投資,99%的股民過不了這一關。

但價值投資也只是一套綱領性的指導思想,皈依價值投資只是走向投資成功之路的第一步,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人,接下來還要過五關斬六將。

2以財務分析為本

財務分析是投資人了解上市企業的通關密碼,是發現企業內在價值的根本手段。股市不是排資論輩的地方,不懂財務永遠是股市里的韭菜,即使在股市浸淫20載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收割的命運。

接下來,我們將從財務分析入手,談一談2014年草帽基金的主要投資路線。在完美收官的2014年,上證指數漲幅52.87%,草帽基金實現盈利82.99%,跑贏上證指數30個百分點,草帽基金成立於2012年5月,2014年末累計凈值1.86元。2014年投資佳績的取得與我們從財務方面對低估值企業的深度挖掘有重要關系。

財務分析的首要目的就是尋找市場錯誤定價,發現企業價值窪地。在我們的投資體系里,尋找低估值企業永遠是最重要的。本年度我們重點研究了建築、銀行和保險三個行業,並重倉持有了中國建築、浦發銀行、中國平安等幾只被市場嚴重低估的股票。

早在2012年底我們便在網絡上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建築的全資子公司“中國海外集團”控股的兩家港股上市孫公司的權益市值已經超越了母公司中國建築的總市值,這相當於說占其凈利潤一半的國內建築業務的市場價值為0,這是一種嚴重的市場錯誤定價。在我們的分析文章發表之後,市場上對中國建築國內業務低估的聲音開始廣泛流傳,但因中國建築是一家業務複雜的集團控股公司,很多分析文章在缺乏基本的財務數據支撐之下,錯誤頻出。今年4至7月份,我們用四個月的時間再次從財務角度對中國建築的投資價值進行了深度剖析,共發表文章八篇,分析內容涉及其地產業務的隱含價值、建築業務的高杠桿模式、建築業務競爭優勢及轉型方向、BT業務盈利模式的確定性、海外融資低成本優勢等多個方面。通過多角度的財務分析,我們確定了中國建築是一只被市場嚴重錯殺的優秀低估值企業。在7月末我們的研究文章發表結束之時,中國建築的市盈率仍在5倍左右徘徊,市凈率跌至0.8倍。而中國建築今年的ROE卻將達到18%的最佳水平。擁有國內優秀的地產品牌“中海地產”和最低成本的海外融資平臺,加上有效可行的股權激勵方案和優先股方案,這樣一家行業領先的央企竟被市場拋棄長達幾年之久。 但價值投資就是要有等待的耐心,要相信市場長期的有效性。截止年末,中國建築股價強勁複蘇,全年上漲136%,市盈率接近10倍,市凈率達到1.7倍。估值已經接近合理水平。本年度我們在中國建築上的配置比例始終保持在10%左右,隨著年末股價的飆升,我們已將部分中國建築倉位調整至銀行和保險行業,年末中國建築的持倉比例為8.8%。

8至9月份我們深入研究了銀行業,並發表一篇深度分析文章《銀行業研究之:2014一場“非標”的競賽》,文章從全新的角度審視在當前非標資產發展大潮中幾家商業銀行的突出表現,並得到網友的廣泛關註。我們認為以招商、興業、浦發為代表的商業銀行較國有五大行不僅在負債杠桿上具有天然優勢,而且其靈活的管理模式也使他們更易進行業務創新和監管套利。幾家優秀的商業銀行在過去五年持續保持了20%以上的ROE水平,但市場上對銀行的各種擔憂始終不絕於耳,2014年上市銀行的市盈率普遍跌至4倍的歷史最低水平,16家上市銀行全面跌破凈資產,交通銀行甚至一度跌至0.6倍市凈率。過去五年銀行業始終是A股市場上最低估的行業,沒有之一。本年度我們在銀行業上的資產配置始終保持在60%以上。年末隨著市場的反彈,本年度銀行股普遍漲幅在60%以上。上市銀行的市盈率水平已經達到6倍以上,市凈率恢複至1.3倍左右,我們認為當前銀行的估值水平仍然是偏低的,年末我們重倉持有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等,銀行業的持倉比例提升至64%。

10至11月份我們開始研究保險行業,我們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中國平安系列連載文章28篇,共四萬多字。文章從壽險內含價值的本質入手,並逐步分析了投資收益波動和股市波動對中國平安長期內在價值的影響,最後指出壽險特殊的商業模式將其未來多年的盈利基本鎖定,使其更加類似於一張高收益債券。因壽險精算規則的複雜性,壽險上市企業的真實價值被市場長期忽視。十月份我們的連載文章第一篇發表之時,中國平安的股價一直在40元附近徘徊,此時的股價相當於其內含價值的0.9倍。在我們的文章發表過程中中國平安的股價快速上漲,因此很多投資人開始重視我們的分析結論。截止年末中國平安的股價上升至75元,對應年末內含價值約為1.5倍,對應一年新業務價值倍數約為8倍。估值水平仍然偏低。本年度我們在中國平安上的持倉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年末持倉比例為23.5%。

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價值投資是聰明的投資人信奉的一種投資理念,是一種投資之道,不同投資人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投資之術。比如有的投資人更加註重企業分紅和企業的現金流;有的投資人則更加註重投資全面分散以最大程度上規避可能的風險;有的投資人則更加註重企業的質的,願意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優質的企業並長期持有;有的投資人則更加註重企業的低估值。我們想說,投資要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打法。沒有一成不變術,只有一成不變的道。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3.1中國股市目前不適合全面分散

很多投資人喜歡分散投資,以最大程度上規避投資風險。但我們認為目前的A股市場不適合全面分散,發行審核制下的A股市場股票供給是嚴重不足的,自1990年兩市開市以來,中國的股票市場從來就沒有全面低估過,你一分散必然就買貴了。過去的幾輪大熊市也僅僅是個別行業的熊市。在A股市場做分散投資會嚴重拖累你的投資業績。或許註冊制全面實施之後的A股市場,喜歡分散的投資人才能迎來真正的投資機會。草帽基金過去曾經持有銀行、保險、建築、房地產、白酒、消費、公共事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的多只股票,目前我們僅重倉持有銀行、保險、建築三個行業的股票。

3.2熊市里分散投資防範風險,牛市里集中持股追求利潤

熊市里黑天鵝光顧的頻率更高,適度分散投資是很有必要的。在過去幾年的熊市里我們買股票首先看的是企業的PB,然後再看PE。因為我們知道企業每年的利潤是可以劇烈變動的,但企業的凈資產是實實在在擺在那里的。熊市思維方式不能讓我們的利潤最大化,卻能讓我們的虧損最小化。但牛市里情況會完全反轉,雖然牛市里所有的股票價格都會上漲,但最終要吹起一個巨大的泡泡還是要靠具有真實盈利能力企業的業績支撐。牛市的瘋狂會趕走或者延後黑天鵝的到來。因此在牛市里追求利潤變得重要起來。2014年我們逐步撤離了地產和白酒行業,將持股重點集中到了銀行、保險和建築三個行業。

3.3重視持倉的動態平衡和套利機會

牛市里個股輪番上漲,股民非理性瘋狂,往往會給投資人帶來潛在的機會。聰明的投資人要學會在牛市做好持倉的動態平衡和抓住稍縱即逝的套利機會。本年度我們在保證銀行、保險、建築分別占比60%、20%和10%的基礎上對三個行業的持股進行動態平衡調整,取得一定的效果。年末平安轉債觸發強制贖回條款,在中國平安正股和平安轉債之間也出現了可操作的套利機會,我們利用賣出平安正股--買入轉債--債轉股的循環操作使我們持有的中國平安股票增加了5%以上。

4投資展望

我們不知道本輪牛市最後的瘋狂是什麽時間,指數是什麽點位。但2015年我們依然會滿倉持有銀行、保險和建築,在我們的持股達到20倍PE(保險采用新業務價值倍數)之前,我們不會考慮減倉,但10倍PE之後我們也不會加倉。這些低估值企業為我們提供了最優厚的安全墊,讓我們可以放心的持有,安心的睡覺。不減倉不代表我們不會進行投資標的的轉換,只要有更低估值的企業,我們也會果斷調倉,我們不會愛上我們的股票。

2015年我們會關註滬港通帶來的套利機會,我們會始終保留1%的現金以備AH股的實時轉換。另外香港市場有更多的低估值企業,2015年我們希望在港股找到更多的投資機會。

最後,我們想提醒一下動用融資杠桿買了我們看好的股票的朋友,10PE之後就該退出了,杠桿有風險,使用需謹慎。

~~~~~~~~~~~~~~~~~~~~~~~~~~~~~~~~~~~~~~~~~~~~~~~~~~~~~~~~~~~~~~


以上文字首發於摩爾金融,語言太官方太華麗,並非草帽路飛有意為之,實在是考慮到受眾不同,我們想做點投資者教育的基礎工作(雖然我們也知道這是徒勞的)。喜歡在文章里稱“我們”其實都是為了壯膽,真實的情況是草帽路飛一個人在戰鬥。

草帽路飛沒有華麗的過往業績做支撐,06年2萬塊錢入市,至2013年末累積到400萬,其實在股市里沒賺到幾分錢,大部分資金都是外部不斷註入。主要資產在A股,入市即皈依價值投資,從來沒有看過技術分析,半年後即領悟到趨勢投機不靠譜。八年來主要重倉銀行等大藍籌。嘗試過港股投資,稀里糊塗賺了點錢,又稀里糊塗虧了點錢。

草帽基金2014年投資業績為83%,草帽基金成立於2012年5月,2014年末基金累積凈值1.8627元,年度投資盈利310萬元,本年度撤資42萬元,年末基金總資產668萬元。2014年上證指數同比上漲52.87%。年度最大的遺憾是我的最主要合夥人(我的親姐姐)因為買第二套住房,提前將資本撤離,憾失了年末的盛宴狂歡。

本年度的主要持倉變動為:

增持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H、中國平安;

新買入茂業國際、中國海洋石油;

減持農業銀行、中國建築、貴州茅臺;

獲利清倉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H、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保利地產、招商局B、瀘州老窖、寶鋼股份、雨潤食品;

雪球上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是我關註的119位雪友,你們不經意的發言,讓我學到很多。另外一些沒有關註的朋友你們也給我很多啟發,限於我個人精力有限,沒能有機會關註你們,錯誤在我。
其次借此寶地,重點感謝一下在建築、銀行和保險行業給我很多啟發的朋友們(人太多已略去@符號 ,另外一時憑記憶致謝,我肯定會有遺漏,希望朋友們見諒):
首先是致力於建築行業研究的朋友們:矜蘭寒露 凡塵茶心 一只特立獨行的豬  QQ星河 數據驅動力  scottyuan 沒時間的王無理 sosme  can_i  等
然後是致力於銀行業研究的朋友們:果海 那一水的魚 Mario 東博老股民 處鏡如初 南迦巴瓦1999 黃建平 雲蒙 top_gun888  等
然後是致力於保險行業研究的朋友們:confidlife  平淡平安  釋老毛 唐朝 雲里霧里瞎折騰 石留印 股者小強  資深保險人丘斌斌 流水白菜 taotao的戲劇人生  青城山中鳥  okok74 安久套海通 饕餮海  等
最後是雪球的工作人員:天天靜心課 方舟88 張亮midas 陳楚輝 implacebo 等

附表1:草帽基金年末持股組合(2014)

浦發銀行:29.61%

中國平安:22.58%

中國平安H:0.95%

興業銀行:12.35%

招商銀行:10.70%

中國建築:8.82%

農業銀行:5.56%

農業銀行H:1.55%

中信銀行H:4.32%

其它:2.39%

現金:1.17%

附表2:草帽基金累積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094

以人才為本 不熟的不投資 雷軍躋身中國四大網路巨頭

2015-01-19  NCW
 
 

 

說到雷軍,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小米,但其實在小米創辦人的身分之外,雷軍也是一位天使投資人。過去七年多來,他的投資宛如是圍繞著雷軍這顆太陽的新星系,並被視為有能力挑戰中國三大網路巨頭的新興勢力。

撰文‧何佩珊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在北京崑崙酒店裡,五個大男人飲酒歡唱,在為雷軍慶祝四十五歲生日。那晚陪在雷軍身邊的四個人,分別是國際行動App大廠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中國第一大影音即時互動公司YY︵歡聚時代︶執行長李學凌、時尚購物網站凡客誠品執行長陳年,和中國第一大手機瀏覽器UCWeb︵優視科技︶創辦人俞永福。他們都不是來自小米,各個卻大有來頭,而這個場景也可以說是雷軍這七年多來,無形中打造出的「雷軍系」縮影。

多數人認識雷軍,是因為他創辦的小米,但雷軍同時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指提供創業資金的富裕個人投資者︶,七年多來,他投資過的公司不下數十家,當中包括在美國掛牌上市,以「清理大師︵Clean Master,提升手機空間使用效率的App︶」橫掃全球市場的軟體公司獵豹移動。雷軍記得,兩年前傅盛告訴他Clean Master這個App的時候,獵豹只有三、四個年輕人在負責這個項目,當時一天的活躍用戶數只有兩萬人,是很小的應用。但到了一三年九月,Clean Master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一千萬戶,接著獵豹在全球進行大規模推廣,現在一個月已經有三.四億活躍用戶,市值達到二十五億美元︵約八○○億元新台幣︶。

不只有小米

中國網路第四大勢力,雷軍系悄然誕生此外,在中國開創新網路影音即時互動商業模式的YY、專攻網路下載技術的迅雷,如今也都已經是美國上市公司,還有中國軟體大廠金山軟件則是在香港上市。

單單是這四家公司,估計已經為雷軍帶來超過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的身價。

若拉高視角來看,不論是行動網路、社群網路或是電子商務,中國的網路世界裡,每個角落都不乏有雷軍的身影,小米可以說只是雷軍偌大投資版圖中的其中一員。而外界則是給了這樣一個組合「雷軍系」的封號,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與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這三個中國網路巨頭分庭抗禮的第四大新興勢力。

雷軍系的起源,要從○七年雷軍離開金山軟件那年說起。雷軍在中國被稱為科技界的勞模︵勞工模範︶,是業界出了名的工作狂,英華達執行副總經理張雪玲更稱他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學習控」。不難想像,離開金山之後的他,勢必閒不下來,因此開展了他所謂的業餘愛好||「天使投資」。

對於這個業餘愛好,他是這麼說的:「投資收益是我考慮得最少的一個因素,更多的原因是分享創業者創業過程的快樂。」長久以來,對於無法和所有聰明能幹的人一起工作,經常讓雷軍感到「痛苦」。終於他找到了排解痛苦的方法,就是天使投資。

○八年在部落格上,雷軍寫道:「我可以投點錢,讓這些能幹的人來做這些有趣的想法,讓他們把這些新奇的想法一點點變成現實。每天和這些牛人︵在中國用來形容有能力的人︶交流,時時感受他們創業的熱情和智慧的火花,時時看到業務一步一步新的進展,這是多麼享受的一件事情呀,如沐春風!」

投資最重人才

「中國創業市場上,缺執行力,不缺主意」在雷軍的投資故事裡,不論是創辦手機瀏覽器優視科技的俞永福、創辦時尚購物網站凡客誠品的陳年,還是生產小米活塞耳機的加一聯創創辦人謝冠宏,雷軍都對他們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你要創業,無論你做什麼我都投!」就連謝冠宏當年開玩笑說要去做卡拉OK,雷軍仍是回答:「投,我都投。」雷軍的想法很簡單,「我不在乎你在做的項目是什麼,我認為中國創業市場缺的是執行力,不是主意。」以投資傅盛為例,看好傅盛過去在中國資安大廠奇虎360的戰績自然是一原因,但真正打動雷軍的,是傅盛敢以人民幣二十萬元︵約新台幣一百萬元︶創業的決心和毅力。

直到現在,雷軍一舉一動仍流露出對人才的愛惜。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在小米成立之初,雷軍一通一通電話地打,一個人一個人約出來談,將八○%的時間都用於找人,甚至願意花十個小時來說服人才加盟。

雷軍也曾對張雪玲這麼說:「請你幫他(英華達負責小米手機業務的人)升職,並讓他繼續負責小米的項目。」即使是代工夥伴的一名員工,他也一樣放在心上。

其實在雷軍以人才為本的投資準則背後,還有另一個關鍵要素,就是「不熟的不投。」如陳年就是他的老同事,俞永福還在聯想投資工作時,已是雷軍的多年好友,還有生產小米行動電源的紫米科技創辦人張峰,則是當年第一個願意接下小米手機代工訂單的人。

一直到近兩年,雷軍投資的公司才開始出現一些年輕的新面孔,如以資訊產品開箱評測創出名堂的自媒體ZEALER創辦人王自如,今年才二十七歲。

從雷軍的投資邏輯來看,雷軍系的成形其實不是經過長期縝密規畫,雷軍除了對自己創辦的小米涉入較深,其他公司多是採取高度授權。

以獵豹為例,雖然雷軍是董事長,但傅盛說:「他(指雷軍)沒對我下過目標,完全放手讓我做。」倒是有些決策是傅盛主動去找雷軍,「他會給建議,但不會說這件事有問題你不能做。」傅盛認為,雷軍的管理策略很清楚,「找到最核心的那個人,然後給他所有的支持。」

迎接生態鏈競爭

﹁雷軍的朋友圈﹂產生相互拉抬效果這也是為什麼雷軍對於雷軍系的稱號有些不以為然,他更喜歡的說法是「雷軍的朋友圈」。

但不論如何,雷軍七年多來的投資,就像是在網路這片土地撒滿種子,如今漸漸發展出可以共生共利的生態系。也因為彼此有著相近的DNA與信仰,在人才和資源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拉抬效果。

如雷軍一四年初整合了早期投資的行動網路應用平台運營商瓦力網路,和電子書與串流影音應用開發商多看科技等,變身為小米互娛,強化了小米內容服務戰力。同時多看科技創辦人王川也已經在一二年加入小米,成為第八位聯合創辦人,主導小米電視的發展。

為了迎接雷軍口中的生態鏈競爭,未來雷軍系勢必將持續壯大,成為雷軍開疆闢土的堅強後盾。

持續壯大的雷軍系勢力

—— 雷軍7年投資,遍布全網路產業

雷 軍

小米

華米科技

負責人:黃汪

業務:小米手環

估值:3億美元

Misfit

負責人:Sonny Vu

業務:智慧手環

估值:1.5億美元

智米科技

負責人:蘇峻

業務:空氣清淨機

估值:未公布

iHealth

負責人:劉毅

業務:智慧血壓計

估值:未公布

西米互動

負責人:孫斌一

業務:電視遊戲

估值:未公布

加一聯創

負責人:謝冠宏

業務:小米活塞耳機

估值:1.5億美元

紫米科技

負責人:張峰

業務:小米行動電源

估值:未公布

迅雷

負責人:鄒勝龍

業務:網路下載技術

市值:5.5億美元

金山軟件

負責人:張宏江

業務:辦公軟體、雲端服務

市值:189億港幣

YY(歡聚時代)

負責人:李學凌

業務:即時互動影音平台

市值:約38億美元

獵豹移動

負責人:傅盛

業務:行動工具類APP

市值:約24億美元

凡客誠品

負責人:陳年

業務:時尚購物網站

估值:未公開

拉卡拉

負責人:孫陶然

業務:行動支付

估值:未公開

UCWeb(優視科技)

負責人:俞永福

業務:行動瀏覽器

市值:2014年阿里巴巴100%收購

愛空間

負責人:陳煒

業務:裝修服務

估值:未公開

You+青年公寓

負責人:劉洋

業務:青年租屋服務

估值:未公開

大街網

負責人:王秀娟

業務:社交網路平台

估值:未公開

積木盒子

負責人:董駿

業務:網路金融借貸平台

估值:未公開

ZEALER

負責人:王自如

業務:資訊產品開箱評測網站

估值:未公開

資料來源:各公司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98

萬家文化:趙薇入主與"阿里系"無關聯 龍薇傳媒非為本收購而設

萬家文化發布公告稱,就控股權轉讓事宜回複上交所問詢。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表示,此次股份收購與"阿里系"企業或個人沒有關聯,截至目前與"阿里系"相關企業沒有後續資產註入計劃或安排。

公告稱,趙薇近年來通過股權受讓和新設投資等方式參與投資了眾多影視項目。龍薇傳媒系趙薇為後續其他投資項目而設立的主體,並非為本次收購之目的而設立的。由於影視、文化等項目的籌備期通常需要1-2年,通過新設投資方式投資影視項目而設立的企業平臺一般會提前設立。

公司股票將於1月12日開市起複牌。

此前,公司大股東萬家集團與龍薇傳媒簽股份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1.85億股股份轉讓給龍薇傳媒,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9.13%。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趙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24

27 May 2017 - [經濟一週「財報危與機」] 估值還是以盈利為本


還記得2000年的科網泡沫時期基本上全部的科網企業皆不賺錢只講前景」,不過或許用憧憬形容更為適合當然不正常的情況不能長久維持科網泡沫爆破已成為不能磨滅的歷史惟有Amazon至今仍能獨當一面近年隨著智能手機及社交媒體等的興起科網股熱潮再起是次較成熟的是不少科網企業已經賺錢還賺得不少不過也有不少新興的科網企業仍在始創及打併階段累積了一定數量的活躍登記用戶收入可觀但仍未賺錢市場憧憬這些公司未來會如Amazon因不斷投資新商業模式及新技術而長年蝕錢到過了某一臨界點而能夠霸佔所進駐的市場繼而進入大賺特賺的階段但因為暫時市盈率欠奉所以會以市銷率即是股價除以每股收入作估值基礎

可是對一些在成熟競爭市場的公司我們還是不可只看收入變化而忽略關注其盈利狀況因為不少行業始終仍以市盈率為估值基礎市場上有部份公司的透明度較高會每月公布銷售數據不過若只基於此去作出買賣決定便很易忽略潛在風險誰說收入多了便一定賺多了錢收入多了便不會由賺變蝕嗎

寶勝國際(3813)於國內從事體育用品零售及經銷代理510日收市後公布今年4月銷售數據按年升18.5%保持3月的高升幅水平接著兩天市場反應正面股價升了5.1%可是512日收市後再公布首季業績收入按年升14%純利卻按年跌27%股價於接著的一個交易日卻大跌16.1%比公布4月銷售數據前還低了11.9%可見只以收入變化作傳統行業公司的買賣準則所冒風險著實不低

以人民幣計集團於2016年全年收入按年升12%毛利按年升20%毛利率由33.3%提升至35.5%下半年毛利率和上半年相約未見進一步提升全年純利按年升41%純利率由2.7%提升至3.5%不過下半年純利率只有2.2%比上半年的4.6%亦不及2015年同期的3.3%難怪股價在3月下旬公布業績後的交易日大跌15%事實上去年的所得稅開支大增為業績不理想的其一原因不過若以撇除非經常性收益及滙兌收益之除稅前溢利作衡量下半年的相關盈利率為3.8%稍低於2015年同期的3.3%但仍比上半年的6.8%當中去年全年的銷售開支佔收入比率為27.2%明顯高於2015年的25.7%去年下半年28.3%則比上半年的26.1%集團以較高的銷售開支去提升收入拉低了毛利率提升的正面效應造成純利率不跌反升

既然前車可鑑是次只因4月銷售數據可人便衝著去買入寶勝國際的投資者是否有點衝動當然盈利高低升跌對公司的估值影響不少但大家卻不可忽視收入及盈利的質素資產負債及現金流還需在考量之列

財報危與機專欄實行內容O2O寶勝國際(3813)的過去兩年財務分析數據及每月收益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520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 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57

甲公司、其中國附屬公司、OPCO公司及註冊所有人之間有多項以合約為本的結構安排(「合約安排」或「結構性合約」)。由於甲公司在中國營業時是有關安排的其中一方,那究竟甲公司會否因為合約安排的相關法律問題而被視作不適宜上市?(更新的上市決策) (LD43-3)

1 : GS(14)@2015-09-06 23:14:24

http://cn-rules.hkex.com.hk/tr/chi/tr_8938_11126.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