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扒:投資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19/157511.shtml

深扒:投資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逐鹿秘籍 of 逐鹿秘籍 of

深扒:投資人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經過長年累月累積投資相關的經驗和知識,伴隨著一定的靈感、悟性和激情,每個投資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很多創業者都很好奇,高大上的投資人們每天的生活到底是什麽樣?真相真的和我們想象的一樣嗎?

今日八位投資人,來為大家分享他們是如何度過工作的一天。

640

徐晨,戈壁投資合夥人

VC:看項目看項目看項目,看國內外 IT 博客。

PE:找項目找項目找項目,找人喝酒夜總會。

640

Millie Liu,Procyon Ventures合夥人

VC:看項目,打電話,發郵件,看科技新聞,google, 去活動當嘉賓當評委,跟創始人喝咖啡,跟其他投資人喝咖啡,開會。

PE:出差看項目,打電話,發郵件,看金融新聞,google,跟業內人士喝咖啡,去路演,做 ppt,做 financial model,開會。

640

許超逸,小牛資本

作為一名機構投資人,我的工作非常充實和飽滿。我每天工作的時間至少14個小時,而且自從做了投資工作以後,沒有一天休息。先從周末講起吧,周末的時間我會用來梳理這一周從各個渠道收集到的 BP,先快速簡單瀏覽一遍,過濾出來符合基金投資階段與方向的項目,然後對 BP 進行進一步分析,從行業、產品技術、商業模式、團隊這些角度挑選出下周要拜訪的項目列表,然後逐一聯系溝通,排列拜訪時間,確定下一周的行程。

‌周一上午是公司的投資例會,也是每周工作的起點,從周一下午開始,我會根據行程來安排出差計劃,拜訪公司團隊,我一周大概要深度拜訪 5 個項目,每次交流時間一般在 2 個小時以上。為了在有限的交流時間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通常我會在交流之前先做一些準備功課,因為並不是每個行業都很了解,所以花一些時間來做準備學習,比如試用一下公司的網站和 APP,分析一下與競品的異同,這樣在交流的時候能夠跟項目方有更多的話題和共鳴,同時也是對項目方的尊重,根據我的經驗,創業者們並不喜歡和不太懂行業的投資人進行交流。拜訪完,我會通過我的人脈,做一些行業調研,這樣得到的信息會更加全面和客觀,最後會做一個項目總結報告,初步判斷該項目目前是否適合投資。

‌如果適合的話,根據公司的投資流程,開始簽訂保密協議,進一步交流,項目立項,溝通簽訂 terms 條款,盡職調查,投決會,簽署投資協議,交割的工作。對於暫時不適合投資的項目,我也會定期的進行審視和複盤,跟項目方溝通最新的情況和進展。

以上是關於投資工作,除了這一部分以外,我會經常性的關註最新的行業或者技術,比如最近很火熱的區塊鏈,從行業歷史背景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的格局和全景掃描,以及目前主要的玩家和進展這些緯度,做一份相對完整而系統化的行業研究和分析,這個工作對提高自己對新事物的理解,我覺得有很大的幫助

‌投資工作雖然非常辛苦,但快樂的地方就能夠了解到每個行業最新的發展情況是什麽樣的,還能夠和這個領域最優秀的創業面對面的交流,感覺到每天都在學習,每天都在成長。

640

李筱靜,浙商創投

周一例行會議:項目初審會、一周總結會。平時就是各種路演,有興趣的項目單獨約見。在獵雲、IT 桔子、獵雲等平臺上找項目,看信息,了解最新的形勢。各種投資路演微信群里瀏覽下信息。和 FA 多溝通。

640

段譽,順為資本

不同 Level 的人生活差別挺大,我更像是一種“人肉的信息爬蟲”,每天跟別人見面聊天,收集資料,研究一下見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做一些判斷。小點的項目會做一些投資決策,但是中大型的還是老大來做決定。

如果見到靠譜的項目,我一般會拉上一個合夥人或 VP 再跟創業者聊一下,周會討論通過後,就可以過我們的投委會了。

640

管瑩瑩,朗瑪峰創投

早上 6 點起床,開始梳理當天的 to-do-list。7點半到公司,8 點上班,早會半小時,一般上午 9 點開始到下午 4 點會安排 2 - 4 個項目約見。期間的時間會為接下來的約談項目做認真的準備,我認為每一個創業者都是值得敬佩的,他們真的很不容易,所以要確保自己跟他們是在同頻道的交流,這是對創業者最起碼的尊重

4 點到 6 點之間通常會看大量的 BP,或通過自己的渠道定向的去找一些投資概率相對比較大的項目,然後安排好接下來一天的日程。當然偶爾也會出去參加一些活動或路演。晚上 8 點到 10 點或白天空擋的時間就是看一些資料,做一些行業研究之類的。再晚點就是讀讀書,或是看看科技媒體。

其實投資人的一天很簡單,但需要的是 N 個這樣的一天來積累經驗和厚度,然後精確的找到那個對的目標。就想查理芒格說的,生活就是一連串的“機會成本”,你要與你能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結婚,投資與此何其相似。

640

Elizabeth Galbut , SoGal 聯合創始人

每一天都非常不同,但主要都在開會。為了擴大人脈和融資,我一直在接觸不同的人。我通常都是在和創業者們見面,去了解他們的公司以便建立好的合作關系。另外,我也常常和我們投過的公司聯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們。

640

殷鵬,洪泰基金 高級投資經理

下圖是我的作息表,僅供參考:

640

投資人的一天到底怎樣度過?相信看完本文你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無論是初入茅廬的投資經理,還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投資人,“忙碌”這兩個字始終充斥著他們生活縫隙的每一角。

投資是一門深奧的藝術,而非科學。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巴菲特,但是相信只要經過長年累月累積投資相關的經驗和知識,伴隨著一定的靈感、悟性和激情,每個投資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投資人 生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00

深扒1879只基金三季報 公募加倉了哪些股票(附股)

基金三季報披露季漸近高潮。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10月25日記者發稿,已經有1879只基金(A、B、C等分別統計)發布了三季報。

從目前已公布的三季報來看,剛剛過去的這一季度,基金基本延續了二季度的謹慎操作策略,盡管上證指數探底回升,但整個公募基金行業並未因行情的走高而明顯加倉。相反,基金倉位在過去一個季度出現小幅下降。

盡管如此,仍有金融、地產、上海國企改革等一些板塊獲得了公募基金的增持。而相關的個股在過去一個季度表現不俗。

公募策略謹慎

據Wind資訊統計,1879只基金公布的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普通股票型倉位為87.32%,較此前一個季度減倉不到0.1個百分點;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80.72%,較二季度末的82.49%小幅減倉1.77個百分點;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倉位44.39%,較二季度末的45.4%倉位,小幅減倉約1個百分點。

北京一家銀行系基金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在經歷了三輪股災以及今年以來連續兩個季度較大幅度的調整後,公募基金的投資策略較為謹慎,整體的倉位低於長期均值水平,在沒有看到賺錢效應的前提下,正常情況時不會大幅加倉。

在這樣的情緒帶動下,一些流動性高、低市盈率的股票受到公募追捧。較為明顯的是,金融股和地產股的投資倉位有所提升。據Wind資訊,基金對金融業板塊的倉位由二季度末的2.07%小幅加倉到了三季末的2.1%;而地產股的倉位則由0.64%加倉至0.68%。

“大金融和地產市值是巨大的,倉位雖然僅是有限變動,但絕對值顯然是驚人的。”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指數基金經理對本報記者稱,但整體上來說,三季度末基金也沒有大幅加倉金融和地產,倉位提升跟兩個板塊股票的走高密切關系,股價走高造成了基金倉位中金融股和地產股的權重被動提升。

哪些板塊受青睞?

金融股之所有受到市場青睞,一定程度上緣於其流動性和抗跌性。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市場上一個新興群體——打新一族配市值的一個好選擇。一位參與網下配售的個人投資者此前在社交媒體上評論銀行股投資者價值時如此稱:“銀行股的心電圖走勢,至少說明了板塊不會怎麽跌,考慮到它的流動性,顯然是配市值的首選。”

盡管僅有約一半的基金三季報披露,但從這些季報反映的不完整信息來看,三季度末基金對一些銀行股的持倉已經超過了中報中記載的持倉量。其中,62只基金持倉工商銀行(601398.SH),持股總量達到27297.43萬股,較二季度末增持了9247.83萬股;48只基金持倉中國銀行(601988.SH)24547.83萬股,較二季度末增倉9047.66萬股;138只基金持倉47311.54萬股興業銀行(601166.SH),較二季度末增持8994.29萬股;108只基金持有民生銀行(600016.SH)65171.37萬股股份,較二季度末增持8683.5萬股;61只基金持倉北京銀行(601169.SH)15968.01萬股,較二季度末增持了8189.15萬股。

在投資者買盤的追逐之下,銀行股在三季度告別了之前的窄幅震蕩走勢,逐漸企穩走高。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為例,兩者在三季度漲幅分別達到5.04%、9.05%,均創今年以來的季度漲幅新高。

在三季度,地產股的表現相比銀行股毫不遜色。一項反映滬深兩市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整體收益情況的國證地產指數(399393.SZ)三季度漲幅達到7.25%。在日前召開的一場投資策略會上,富國基金旗下一位投資副總監當時稱,市場上對地產股的價值進行了一次重估。隨著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寶能、恒大舉牌萬科,行業出現了一種新的思路:與其去大幅溢價拍賣拿地,還不如去舉牌一些土地儲備豐富、股價相對便宜的地產股。“已有券商專門做了一個舉牌概念的榜單”。

相較於大地產、大金融,大板塊的機構持倉變動。一些細分領域和概念板塊也獲得了機構的青睞。多只上海國企概念股票在三季度受到基金大幅增持。截至目前三季報披露的信息顯示,上港集團(600018.SH)成為基金增持股份數量最多的個股。三季度,匯添富上海國企改革ETF增持了22176.09萬股上港集團股份,占流通股的比重0.97%;上海建工(600170.SH)排名第四,基金三季度大幅增持13097.32萬股;上海電氣(601727.SH)排名第五,基金大幅增持了12533.86萬股。

相比以上這些,兩只基建權重股,中國建築(601668.SH)和中國電建(601669.SH)也受到了基金的青睞。截至目前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三季度末,50只基金累計持有中國建築24850.08萬股,較二季度末增持了11051.28萬股。15只基金持有中國電建7253.36萬股,環比增持了5932.29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72

深扒前海人壽股權結構:緣何老被質疑是一個人的公司?

近兩年,寶能系因在資本市場上的高調亮相而備受關註,作為旗下金融板塊的核心公司,前海人壽也一直活躍在聚光燈下。

盡管該公司之前已經外對解釋過,“前海人壽共有五家股東,分別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深圳市深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粵商物流有限公司、凱信恒有限公司、金豐通源有限公司,其中控股股東鉅盛華持股比例為51%。鉅盛華的控股股東為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能集團”),持股比例為67.4%,姚振華持有寶能集團100%股權,相當於間接持有前海人壽34.37%的股份。進一步查詢前海人壽各股東包括追溯至實際控制人姚振華發現,前海人壽各股東均為獨立經營的法人主體,股東之間不存在關聯關系,也不存在經營管理上的從屬關系,彼此獨立運作,嚴格按照《公司法》及《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獨立行使股東職權。故前海人壽的股權結構簡單清晰,根本不存在姚振華100%控股前海人壽的情形。”

但這依然沒有讓外界“安靜”下來,反而時不時便會有質疑之聲傳出。究竟是有哪些“蛛絲馬跡”,讓人對這個話題一直保持著熱情呢?《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公開信息嘗試做了如下的梳理:

2002年2月6日,由深圳市鉅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深圳市深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粵控股”)、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立白集團”)、深圳粵商物流有限公司(下稱“粵商物流”)、深圳市凱誠恒信倉庫有限公司(下稱“凱誠恒信”)、深圳市健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健馬科技”)等6家公司發起設立的前海人壽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複。

此後,股權一路變更,一位新股東(深圳市華南汽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稱“華南汽車交易中心”)加入,兩位原股東(立白集團和健馬科技)退出,鉅盛華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正是從這里開始,外界才開始質疑,除鉅盛華以外,前海人壽的另外四位股東與寶能系之間的關系。

本報查詢其四位股東的工商資料顯示:這四位股東在其歷史上均曾為寶能系下屬子公司,但於2010年-2014年這四年時間里,寶能系卻逐個將這四家公司的股權轉讓給四位自然人控制下的企業。

背後都是自然人

前海人壽的第二大股東為深粵控股(持股數量17億,占股20%)。根據工商資料顯示:深粵控股法定代表人孫玲玲,註冊資本49億元,同時,孫玲玲任董事長、總經理。兩位法人股東分別為:深圳市思恩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思恩控股”)和深圳前海深粵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深粵供應鏈”)。

工商資料顯示:思恩控股為自然人獨資企業,股東為孫玲玲,成立日期為2009年7月6日。深粵供應鏈法定代表人也是孫玲玲,註冊資本20億元,成立日期為2014年5月6日,深粵供應鏈原股東為深圳市金利達投資有限公司(出資額 2000萬元, 1% )和思恩控股(出資額19.8億元, 99%),2014年8月21日,金利達將股權轉讓給孫玲玲。於是,孫玲玲成為深粵供應鏈100%控股股東。

而鑒於孫玲玲為同為思恩控股和深粵供應鏈的控制人, 那麽,孫玲玲也就成為了深粵控股的實際控制人。

前海人壽的第三大股東為粵商物流( 持股數量16.83億,占股19.80%)。

粵商物流的工商資料顯示:法定代表人為楊玉俊,註冊資本41.2億元,成立日期為2007年11月05日。有兩位在冊高管,分別為監事易愛玲和執行(常務)董事、總經理楊玉俊。股東為深圳粵商合創投資有限公司 (出資額41.18億元,占股 99.94%,以下簡稱“粵商合創”) 和自然人易愛玲(出資額250萬元,占股 0.06% ),而粵商合創的股東為自然人易愛玲(出資額1200萬元,占股100%)

於是,粵商物流的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易愛玲。

前海人壽的第四大股東為凱信恒有限公司(持股數量3.91億,占股4.60%),凱信恒原名深圳市凱誠恒信倉庫有限公司,今年1月份更名。法定代表人宋粵霞,註冊資本8億元,2001年4月16日成立,兩位在冊高管:監事許誌洪,執行(常務)董事、總經理宋粵霞。

凱信恒有兩位股東,分別為自然人許誌洪(出資額 240萬元,占股 0.3% )和韶關恒凱投資有限公司(出資額7.98億元,占股 99.7% ),韶關恒凱投資有限公司(原名為深圳凱誠恒信投資有限公司,今年10月份更名為韶關恒凱投資,為2010年12月27日成立的自然人獨資公司)的股東為自然人許誌洪。

於是,凱信恒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許誌洪。

前海人壽的第五大股東為金豐通源有限公司,即華南汽車交易中心(持股數量3.91億,占股4.60%),今年1月份更名,法定代表人周建,註冊資本5億元,成立日期2001年4月16日,兩位在冊高管,監事邱柏芳和執行(常務)董事、總經理周建。兩位股東分別為周建 (出資額2萬元,占股 0.004% )、深圳興澤順投資有限公司( 出資額49.9989億元,占股 99.996%)。而興澤順投資為2012成立的自然人獨資企業,股東周建(出資額1000萬,100%)。

於是,金豐通源的實際控制人為周建。

於是,這也就產生了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即前海人壽的四位股東深粵控股、粵商物流、凱信恒和金豐通源的背後分別為四位自然人:孫玲玲、易愛玲、許誌洪、周建。

股東都曾是寶能系旗下子公司

但如果仔細查閱除鉅盛華以外的四位股東的股權變更歷史,就可以發現,這四家公司在歷史都曾經是寶能系旗下公司,但在2010年-2014年這四年的時間里,寶能系卻逐個將這四家公司的股權轉讓給四個自然人控制下的企業。

從深粵控股開始,事實上,深粵控股原為中林集團旗下中國林產工業公司的子公司。根據國資委網站和北交所網站公開信息顯示:2006年8月,中國林產工業公司申請在北交所拍賣深粵木材96.1397%股權,其評估值為3203.37萬元,掛牌價格為4980萬元,後續,經過109輪競價,深圳市鉅盛華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以1.06億元的最高報價成為最終受讓人,交易增值率高達230.9%。

當時,深粵木材凈資產1300萬元,以場地、廠房出租為主要業務。鉅盛華受讓深粵木材96.1397%股權後,陳琳任董事長、總經理,葉偉青為董事。

此後,深粵木材的股權進行了一系列變更:2006年11月,深圳市銀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即為“創邦集團有限公司”,姚建輝的獨資公司)受讓了深粵木材另外的3.8602%股權,天津市寶豐物流投資有限公司受讓鉅盛華持有的96.1397%股權。

2007年5月30日,96.1397%股權又轉到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下稱“寶能投資集團”)。2009年11月,寶能投資集團將深粵木材100%股權收歸名下,從而成為寶能系旗下全資子公司。

2010年3月,寶能投資集團又將深粵木材100%股權全部轉讓給思恩控股,與此同時,深粵木材更名為深粵控股。至此,深粵控股從寶能系脫離出來。

但從2014年6月-11月間,深粵控股的股權關系又進行了2次蹊蹺變更,先是由思恩控股將深粵控股100%股權轉讓給深粵供應鏈,退出股東名冊,但11月,思恩控股又再一次持股深粵控股,出資 2200萬元,占股1% 。

那麽,如此折騰意圖何在?同期,一個股權質押登記或許可以解釋:11月25日,思恩控股和深粵供應鏈同時將手中所持深粵控股的股權悉數系數押給工行深圳紅圍支行。

集中股權轉讓為哪般?

事實上,根據工商資料顯示:思恩控股也曾是寶能系下屬公司,同樣也是在2010年-2014年這四年的時間里將這股權轉讓給自然人控制下的企業。

比如,思恩控股成立之初股東為姚建輝( 出資額359萬元,占股 68% )和姚湘雯(出資額168.96萬元,占股32% )二人的企業,2010年年初,姚建輝退出,姚湘雯獨資控股;2010年年底,姚湘雯退出,將其所持股份轉讓給孫玲玲。

那麽,姚湘雯又是誰?據媒體報道,在今年5月21日萬科承辦的“互聯網時代萬科物業轉型之路”論壇上,“姚湘雯”出現在嘉賓簽到名單中,對應代表機構為寶能投資。

深圳特區報2015年11月4日一篇名為《寶能集團向“百萬行”捐款30萬元》的報道中提到,寶能控股(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付德梅、總裁辦常務副總監曹平,寶能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湘雯和寶能科技園總經理劉潔專程來到深圳特區報社。

而除了深粵控股以外,粵商物流、凱信恒、金豐通源都是深圳深業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業物流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姚振華和姚建輝)設立的,2007年,老深業物流集團拆分,原持股51%的股東深圳控股放棄深業物流集團名號,另起爐竈,新深業物流集團進而成為寶能系下屬子公司。

其中,粵商物流在2010年12月30日之前的控股股東一直為深業物流集團,2010年12月30日變更為粵商合創和易愛玲(實際控制人為易愛玲)。

凱信恒原控股股東也是深業物流集團,2009年11月,凱信恒成為寶能投資集團的下屬全資子公司。2013年1月,寶能投資集團將所持股權分別轉讓給韶關恒凱投資和許誌洪 (實際控制人為許誌洪)。

金豐通源也是如此,老深業物流集團分家之後,就變為新深業物流集團全資子公司,2013年2月,新深業物流集團將其所持全部股權轉讓給興澤順投資和周建(實際控制人為周建)。

那麽,2010年-2014年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使得寶能系將所持股權傾囊相出?

2012年2月8日,前海人壽成立。

而自前海人壽成立以來,共有2位股東相繼退出,健馬科技和立白集團,而本報並未找到這兩家公司在歷史上曾經與寶能系有過交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320

【策略】深扒三次金融危機中的資產眾相:中國敗相已露了嗎?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175&summary=

【策略】深扒三次金融危機中的資產眾相:中國敗相已露了嗎?

言:危機是怎麽發生的?


在大眼觀市(1)中我們借鑒美、日經驗分析了利率市場化過程中資產輪動的變化,本篇報告仍然借古論今,回顧國際上最近爆發的三次金融危機,探討金融風險爆發的原因,以及風險爆發後,各類資產價格之間的傳導規律。最後探討目前我國爆發信用風險的可能性,以及需要引起關註的資產類別。

 

金融風險爆發往往和債務掛鉤,但是債務水平的高低並不是通過某個絕對數額或者比例來衡量的,而是目前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當前債務產生的利息時,就會引發違約現象,因而金融風險首先表現為流動性危機。如果大面積違約爆發,就會引發信用風險,經濟就要進入到去杠桿的過程之中。去杠桿的過程之中,會引起資產價格的下降,進而收入水平下降,消費水平下降,而這個過程如果在沒有任何外力會自我加強,直到經濟體重新進入平衡。這也是費雪所謂的“債務—通縮”理論,這個過程可以用示意圖表示如下: 



我們通過觀察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01年的阿根廷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泰國為例)來分析,這個過程中信用危機的演化和各類資產價格的傳導效應。其中,泰國和阿根廷的情況中需要將匯率的因素納入經濟體考察。


美國次貸危機:禍起蕭墻


我們首先分析由國內爆發的金融風險——次貸危機,考察這次危機的成因以及其中資產價格鏈條的傳導作用。


一、起因:債務壓力下的流動性由盛轉衰 


背景:資金成本低廉加速信用擴張。在2000-2003的一段較長時間里為了拯救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的經濟、防止衰退,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降到1%。低廉的資金成本加速了信貸的擴張,特別是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上,房地產市場達到了空前的繁榮景象——1997到2006年Case-Shiller房價指數上漲了125%。此外,在低利率的環境下,投資者對投資回報的追求帶來了對風險的偏好,諸多的金融衍生品如MBS、CDO、CDS等,這就提高了金融系統的杠桿率。

 

禍起:債務負擔加重,流動性收縮。在寬松的流動性背景下,一方面通脹率攀升,一方面國內各個部門的杠桿率均加速上升。全社會債務負擔(全社會債務/GDP)從2000年的213.8%上升到了08年的294.0%,上升80個百分點。分部門來看,2000年到2008年,政府、家庭、非金融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債務率分別上升了19.6、28.7、16.4、15.4個百分點,家庭債務負擔的上升主要是源於房地產抵押貸款的上升,可以看到美國家庭消費信貸在家庭負債中的占比在08年之前是下降的,住房抵押貸款的占比則迅速上升。

 

在通脹和杠桿率的雙重壓力下,美聯儲在04年6月後,持續17次加息至5.25%。與此同時,04年美國的經濟增速也開始放緩,這就拉開了債務危機的大幕。



二、演化:資產價格的傳導 


在簡要分析了次貸危機的背景後,我們重點關註在債務危機逐步累積直至爆發這個過程中各類資產價格之間的相互傳導。


(1)久期管理角度理解資產價格傳導 



而所謂久期,就是資產價格對市場利率變化的敏感性(我們這里只是個籠統的概念,因為如果利率的變動過大,單純的久期就不能代表資產價格的變動,還要考慮凸性等,但其基本原理仍是一致的)。如果我們從久期管理的角度理解各個經濟單位調整資產負債時的順序,也就很好的理解了資產價格變動的先後順序。各個經濟體的權益變動:



其中是資產端久期,D是負債端久期,而k是資產負債率,也就是說利率變化各個經濟部門市場價值變動的影響有三個部分:杠桿率、資產規模、利率變化幅度。一旦利率發生變動,風險暴露最快的是杠桿率高、資產規模較大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的鏈條中,也剛好是這類機構破產的順序:從次級貸款發行公司(新世紀)→投資銀行(比爾斯登、雷曼兄弟)→銀行、保險(美洲銀行)。


(2)美國資產價格變動的驗證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也確實反映出了我們上述分析的傳導效應。04年加息開始,06年國債收益率倒掛說明流動性緊張達到峰值。而在資產價格變動中,衍生證券先反應,其次是低評級的企業債券,房價隨後也開始下跌,股市的表現則滯後到07年10月。美元指數的表現較為特殊,因為美元不僅是美國本國的貨幣,也是全球化的貨幣,因而其在危機爆發之後反而成為了避險工具而持續升值。



我們重新梳理了一下各類資產價格變動的順序,如下圖所示:即貨幣政策緊縮(加息)→衍生證券利率飆升→低評級企業債收益率上升→房價下跌→國債收益率倒掛→股市下跌。



泰國、阿根廷危機:外患來襲



如果說次貸危機是信用風險從內向外的傳導,那麽亞洲金融危機和阿根廷債務危機的研究則是以國家為單位的主權信用危機。


一、考慮外匯的因素 


分析泰國和阿根廷的金融危機時,匯率的變動成為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以國家為單位看資產負債表,那麽對一國而言,資本的凈流入(外債)、經常項目的赤字(進口多於出口)是負債,一旦債務需要支付的本金和利息超過一國的償債能力(GDP),也就是對外幣的需求上升而對本幣需求降低,則本幣貶值,嚴重的會發生國家違約(阿根廷)。



國內利率水平太高也會使得外資加速流入,遠期匯率向上,本國貨幣貶值,如果本國政府不采取措施則即期匯率水平也將隨之上升。當匯率波動幅度過高,而本國政府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平抑匯率波動,會造成資產價格的大幅度波動。這也是泰國和阿根廷金融危機中一個共同的特征。我們以下就來分析泰國金融危機和阿根廷金融危機。


二、亞洲金融危機:泰國為例 


背景:經濟體單一,外債高築。泰國的經濟結構過度依賴對外項目,經濟結構較為脆弱。首先,出口產品單一,經常項目赤字嚴重。出口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人力成本的上升使得經常項目出現赤字。其次,資本項目放開卻錯配固定匯率制度。泰國政府在95年即宣布將在2000年前實現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但在金融危機之前,泰國政府基本維持對美元的固定匯率。這就導致一方面,外資流入直接推升了國內資產,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的上升,而金融機構也信貸集中投向房地產產業。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金融機構的呆賬、壞賬率就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固定匯率制度需要大量的外匯儲備做對沖,而泰國政府顯然對外資大量流出準備不足。最後,索羅斯的攻擊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


經濟結構單一化和過分依賴外資使得泰國的外債規模迅速上升,特別是短期外債,而短期外債的增加會使得對現金流的要求更加緊迫,而經濟增速的放緩又使得償還債務的困難加大。據統計,泰國外債由1992 年底的396億美元增加1996年底的930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約占外債總額的45%左右。



演化:匯率保衛戰失敗。泰國的股市最先嗅到了經濟疲弱的信號,94年—96年間開始高位震蕩,96年1月開始下跌;流動性的極度緊張使得國債收益率在96年6月出現倒掛;隨後,泰國政府在1997年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泰銖大幅度貶值;而房地產的價格則到98年1季度才見頂,但在95年1季度增速就出現放緩的跡象。即資產傳導的順序是出口惡化、增長回落、外債上升→股市下跌→國債收益率倒掛→匯率貶值→房價下跌。



三、阿根廷危機 


阿根廷2001年的金融危機應該說是一個累積的結果,和泰國金融危機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對外債和出口的依賴上,以及不恰當的固定匯率制度。而不同之處則在於阿根廷的通脹問題表現的更為嚴重,還受到了美國等國家的牽制。


背景:內憂外患下的阿根廷。首先,市場化和固定匯率制度之間的矛盾。阿根廷雖然在90年底采取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但在匯率制度上仍采取對美元1:1的固定匯率,高估了本幣價值。其次,內憂外患。阿根廷國內的經濟在80年的債務危機和90年代經濟改革中還沒有恢複,國內政治風波不斷。外圍的小夥伴們也不給力,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99年巴西貨幣貶值40%又對過度依賴出口的阿根廷造成了打擊。而美國方面,2000年網絡泡沫危機也使得美國經濟傷了元氣,全球資本回流美國,而美國也在對拉美國家借款方面更加嚴苛。最後,依賴外債,國內加杠桿。由於經濟的持續衰退,阿根廷不得不過度的以來外債,而國內政府又持續的追加投資,使得政府債務極具增加。


演化:從危機到違約。2001年7月開始,布宜諾斯艾利斯貨幣兌換所的匯率出現突然波動;2001年8月中旬,阿根廷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資本市場臨近崩潰。其後IMF和WB與阿根廷達成貸款協議,但10月30日,高達1280億美元巨額債務的消息傳出之後,金融市場再次大幅動蕩。2001年第四季度,銀行出現支付困難,發生銀行擠兌潮,外匯儲備急劇減少。2002年1月3日停止支付2800萬美元的債務,公然信用違約,並廢除了1比索兌1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


從資產價格的變動來看,由於阿根廷是固定匯率,所以在02年放開之後匯率才直線上升。JP MORGEN編制的阿根廷主權債務利差數據在98年就開始飆升,震蕩之後在99年1季度開始攀升,而股市的變動從2000年2月危機真正爆發後加劇,在2001年9月跌至低點。


資產價格變動的順序是:出口惡化、增長回落→主權債券利差飆升→股市下跌→匯率貶值。 



中國:隱憂已現,警惕局部風險(2014年)


我們從美國、泰國、阿根廷三個國家的金融危機事件中可以發現幾點規律:


(1)寬松流動性後的緊縮政策是危機爆發的導火索。寬松流動性推升整個經濟體的杠桿,而在債務負擔過重會導致還本付息壓力上升,經濟增速放緩,此時收緊流動性會進入Ray Dalio所謂的“醜陋去杠桿階段”階段,杠桿率較高的資產在這個時候信用風險上升。


(2)從久期管理的角度理解資產傳導鏈條,利率波動會造成資產負債久期波動,進而暴露風險敞口,特別是杠桿率高、久期長、規模大的資產。


(3)房地產價格通常既是導火索,又是催化劑。房價增速的放緩會帶來信用風險上升,而信用危機爆發後,房價又會進一步下跌。


(4)考慮外部經濟的情況下,假設政府幹預匯率,但本國外匯儲備不足,最終匯率體系會崩潰。


(5)流動性急劇緊張,比如國債收益率倒掛時,風險爆發概率大。


那麽,我國目前的信用風險累積又到了什麽地步呢?我們對比了中國和美國各個部門的債務負擔情況,從整體上看,全社會債務和GDP的占比我國約為215%,而美國為279%,相比海外其他發達國家水平偏低,日本、德國、意大利該比例分別為512%、279%和314%。但從結構上看,確有兩個隱憂點: 


第一,我國非金融企業的負債水平明顯較高。根據2012年的數據測試,非金融企業債務/GDP達到了113%,而美國僅為72%。而在Cecchetti等人發表的“The real effects of debt(2011)”論文中,他們利用18個OECD國家1980年到2010年的數據研究表明雖然適當的債務水平有利於整體福利的改善,但當企業債務/GDP超過90%的時候,對社會經濟產生拖累。我國目前企業債務的水平顯然超過了這一警戒線,而德國、日本、意大利該比例則為99%、49%和82%。


第二,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增長速度過快。我國政府整體的債務水平相比海外其他國家並不高,但地方政府債務水平增長顯然過快,從2012年底到2013年6月,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由9.6萬億上升到了10.9萬億,年化增速達到26.1%,增速明顯過快。


關註局部風險可能對資產價格的影響。綜上,我們可以整體評估一下我國目前信用風險暴露的概率。首先,債務水平來看,基本處於整體可控狀態,主權債務風險概率較低。其次,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未來經濟增速下臺階基本形成共識,但和泰國、阿根廷不同,出口情況較為健康且沒有外債壓力。最後,外部環境看,美國QE退出和人民幣貶值的影響仍需要觀察,目前尚未看到外資大規模撤退影響國內流動性的情況出現。


隱憂在於局部風險暴露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局部風險在於非金融企業負債水平過高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我們前面分析過,從久期管理的角度,杠桿高、久期長、規模大的資產在利率發生波動時會首先受損,而目前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利率仍在攀升階段,國內流動性收緊狀況使得“錢荒”頻發是個危險的信號,14年3月後是信托、信用債步入到期高峰,一旦目前的信用剛性打破,那麽高杠桿、長久期資產安全性值得警惕。而一旦局部信用風險暴露,股市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將快速回落。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29

【貨幣】各國一臉茫然:美國量化為何最成功?這個套路要深扒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233&summary=

【貨幣】各國一臉茫然:美國量化為何最成功?這個套路要深扒

國量化寬松的歷史和未來

1美國量化寬松歷程

美國曾於2008年10月、2010年11月和2012年9月先後啟動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第一輪量化寬松政策(QE1)斥資6000億美元,收購包括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內的政府支持房貸機構發行的債券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該政策在彌補流動性短缺,刺激經濟複蘇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為6000億美元的國債購買計劃,通過美聯署每月投入約750億美元購買國債(連續8個月)。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為沒有截止期限的購買計劃,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支持債券,並且在2013年1月開始增加到850億美元。之後隨著美國經濟逐漸轉好,美聯儲在同年9月將購債速度減小到每月650億美元。最終在2014年10月29號,美國的QE計劃全部停止,共計購買了4.5萬億美元的資產。



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危機救助為主要目標。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金融市場流動性得到一定程度緩解,避免了金融機構連續倒閉潮的進一步延伸,並使得投資者信心逐步恢複。但這輪寬松僅解決了金融市場中存在的短期結構性問題,金融機構在獲取救助資金後多存放在超額準備金賬戶,並未通過信貸等手段向實體經濟註入,美國經濟面臨的中長期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通脹放緩、失業率高企、消費和投資不足等現象仍然延續,迫使美聯儲不到半年就推出了第二輪量化寬松。

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刺激中長期經濟增長為主要目標。此時貨幣政策以加強中長期國債購買為特征。在本輪計劃推出後,美國經濟在2011年初出現較為強勁的複蘇勢頭,通脹預期也大幅走高。但不足之處在於,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持續時間相對有限,並未帶來美國失業率的持續下行,美國經濟需求不足的現象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盡管美聯儲采取了“扭轉操作”對持續施壓長債收益率,但政策效果相對不明顯,未來經濟走勢仍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與QE1和QE2相比,QE3的特點是:目標直指按揭市場。QE3資產購買對象集中於MBS,且沒有限制購買量。美聯儲期望此舉可以對引導抵押貸款利率下行,刺激購房與再融資活動,鞏固房地產市場的向好趨勢。QE3的效果確實較為顯著,美國失業率穩定下行,恢複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圖表2);貸款利率逐漸降至低位,信貸增長強勁有力(圖表3);資產價格增長迅速,房屋價格穩步回升,股票市場也屢創新高(圖表4)。2014年10月,美國失業率下行至5.7%的危機以來新低,通脹很好地維持在2%左右,基本達到了此輪寬松的預期目標(圖表5)。隨後,美聯儲宣布停止資產購買計劃。



2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空間有限

長達六年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迅速膨脹,約為4.5萬億美元。隨著美國經濟逐漸恢複,QE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但貨幣政策如何正常化成為了新的難題。2013年5月,伯南克宣布美聯儲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後,就曾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急劇動蕩。目前,美聯儲已經停止了量化寬松政策,並走上了加息之路。2016年12月,美聯儲進行了2年內的第二次加息,一向偏鴿派的耶倫在本次會議上轉而變鷹,包括她在內的幾位美聯儲官員甚至都提到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這種態度引起市場擔心。那麽,美聯儲是否會進行“縮表”呢?

美聯儲“縮表”不會很快到來。我們在文章《美聯儲離“縮表”有多遠?》中提到,美聯儲“縮表”不會缺席。相對於加息,縮表有許多好處,包括釋放長期優質資產、回收投機性資金、靈活影響長端利率等。不過,縮表相對加息來說,政策效果較為剛猛,且美聯儲持有的債券結構偏長期,“縮表”大概率將以停止到期國債再投資的方式漸進進行。而且,美聯儲購買了大量MBS,減持MBS會威脅到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複蘇,而房地產是本輪美國經濟企穩的重要支撐,在經濟複蘇基礎尚不牢固的情況下,美聯儲對於減持MBS將會更加謹慎。耶倫在12月的會議上也提到,美聯儲會在未來某個合適的時機進行“縮表”,但具體何時還不確定,且即便“縮表”也會采取再投資的方式,這些都應證了我們今年年中時的判斷。

快速收緊貨幣政策亦有風險。在次貸危機後,各國央行的貨幣寬松導致了全球資產的關聯性加強。在HeleneRey提出的金融周期理論中,全球資產價格、信貸增長和資本流動之間共同遵循著一種金融周期,這種周期的決定因素就是市場對央行的寬松預期以及恐慌情緒(通常以VIX來度量)。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對這種金融周期尤其敏感,且這種周期甚至可能與一國的宏觀條件背離,也會影響該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作為決定該周期走向的核心影響因素,美國、歐洲等大國的進行貨幣政策決策時,當需小心謹慎,避免外溢效應的過度泛濫。今年英國退歐公投期間,各國央行一致承諾動用各種寬松政策保證市場流動性,就是出於穩定市場預期的考慮。特朗普當選後,再通脹預期甚囂塵上,全球債券遭受拋售,美元回流對新興市場的沖擊尤其劇烈,這是貨幣政策負的外溢效應的又一集中體現。我們預計明年美聯儲加息進程仍將非常平緩,其節奏除了取決於美國經濟數據之外,對全球金融市場沖擊的風險亦在考慮之列。

為什麽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效果最好?

多輪QE之後,發達經濟體中只有美國經濟出現了明顯複蘇。美國經濟在2011年3月即回到了危機前的最高水平,而歐洲和日本都經歷了遠比美國劇烈的經濟倒退,歐洲在2015年後才基本回到危機前GDP水平,日本總產出至今仍同8年前區別不大(圖表6)。對比美日歐QE產生的不同效果,我們發現源自如下關鍵區別:

1反應速度不同

相較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的遲緩,美聯儲對次貸危機的反應更及時,貨幣寬松也更加激進、快速。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迅速開啟降息進程,並用一年半時間把聯邦基金利率從5.26%降到幾乎為零,並維持該水平長達6年之久。而美聯儲的MBS購買行動也是在雷曼兄弟破產後的第二個月就開啟。

反觀歐洲與日本,反應速度就慢很多。由於對危機的嚴重程度估計不足,以及德國等歐元區核心國家對通脹過於擔心(當時的通脹水平上升至3%左右),歐洲央行在寬松道路上一直猶豫不前。2008年次貸危機征兆顯現後,歐洲央行甚至進行了兩次加息操作,直到雷曼兄弟破產後,才在當年10月首次降息。但隨後的降息力度也明顯不足,歐央行花費了6年之久才在2014年將利率下降到0附近(圖表7)。日本央行的行動也較拖延,2008年10月危機確定後才開始降息。也因其利率水平本就較低,隨後多年的基準利率一直維持在0.1%的水平,直到今年年初實行負利率開始新一輪寬松。



2寬松力度不同

美聯儲對次貸危機認識清晰,展現出複蘇經濟的堅定意誌,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其大幅度降息和資產購買計劃,配合以不斷的公開聲明,強化了投資者對美聯儲穩定金融市場的信心。這也進一步加強了美聯儲“前瞻性指引”的效果,形成良性互動。而歐洲央行政策法律限制較多,單一債券品種33%的購買上限限制了央行的購買力度,按出資比例(capitalkey)分派購債金額的規定則導致資金較多流入了危機並不嚴重但出資比例較高的國家。這些法律限制使得歐央行的政策效果大打打折。歐央行官員的堅定言論與政策力度的不足形成鮮明反差,造成了市場對其信心的不斷喪失,進一步降低了寬松政策的效果,形成惡性循環。

危機後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規模遠超歐央行和日央行(圖表8)。且在三次QE間隙也沒有明顯的縮表動作。相反,歐洲央行的資產在2012年中至2014年末期間大幅減少,購債規模下降,貨幣投放明顯減少,這直接影響了歐元區的流動性,對危機重重的歐洲經濟可謂雪上加霜。日本央行雖已持續進行多年QE,但在安倍上臺之前都只算小打小鬧,央行擴表速度非常緩慢。應該說,歐日央行寬松力度不足,與其對通脹的過度擔憂有關,二者都曾多次提到QE對通脹可能帶來的風險。然而,歐日自始至終沒有面臨比美國更嚴峻的通脹形勢。美聯儲在危機期間幾乎放棄了對於通脹風險的考慮,將核心目標鎖定在降低失業率和防止產出下滑上。

3購債結構不同

美聯儲購買了大量的MBS,而歐日則以購買國債為主。從央行購買債券的品種上來看,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主要購買的是國債。歐洲央行購買國債占總購買資產的比重為81%,日本更是高達96%以上。美聯儲購債品種更加多樣化,國債購買規模只占總體的59%,剩下大部分為MBS(圖表9)。美聯儲在QE3階段購債對象完全為MBS,且完全不限制後期購買規模。由於MBS與房地產市場直接相關,美聯儲大規模購買計劃拉低了按揭貸款利率,提高了房屋持有人的再融資能力,進而直接拉動了房地產的回暖和總需求的回升,對於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也更為直接。美聯儲此舉是其量化寬松效果好於歐日的關鍵因素。



4金融市場結構不同

美國直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使資金更容易傳導到高風險項目,複蘇活力更強。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最發達的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眾多,交易規模和品種均首屈一指。通過發達的直接融資市場,QE提供的刺激資金可以快速傳導到不同風險構成的資產上,企業也可以及時和風險偏好相符的投資者對接。

以日德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則更多采用間接融資模式,企業對外融資主要通過向銀行等中介金融機構貸款。而且歐洲中小企業居多,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難度相對較大,主要還是依靠銀行借貸。歐洲企業融資總量中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占80%以上,股票、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僅占10%(圖表10)。

雪上加霜的是,次貸危機後企業壞賬大量堆積,不良貸款率高企,風險資產作為抵押品的價值降低,使得銀行風險偏好持續低迷。銀行為了滿足嚴格的監管要求,必須持有足夠多的安全資產,於是大部分歐日銀行並未減少債券持有量,從而令QE的實施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這也是在目前極低的融資成本環境下,歐洲和日本銀行業信貸投放依然受阻的重要原因。

5居民資產結構不同

與融資模式相對應的是居民的金融資產結構,歐元區居民持有金融資產比例較低,資產價格上升未必就能帶動居民財富明顯增加。歐元區家庭金融資產占收入比例僅為美國家庭的一半。從金融資產的結構來看,歐元區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以現金和存款為主,占比為40%左右,遠高於美國的15%;持有股票的比例不到30%,遠低於美國的50%(圖表11)。所以歐元區QE推動的資產價格提升帶來的財富效應有限,很難轉化成消費推動增長。



6居民消費傾向不同

美國人信奉的消費理念是“用別人的錢買自己的夢”,這其實是居民消費的杠桿化。截至2007年底,美國家庭負債占美國GDP的95%以上。次貸危機後,美國家庭開啟了去杠桿化進程,降低消費,增加儲蓄,以緩沖家庭凈資產的萎縮。經過幾年調整,2013年第三季度,美國家庭部門債務自次貸危機以來首度走高,這意味著美國家庭停止了凈償還債務(圖表12)。今年4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增速創近7年之最。

美國家庭消費的企穩得益於美聯儲大量購買MBS對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的修複。經過一段痛苦的“去杠桿化”之後,家庭可以將原來用於償債的部分收入用於消費。2010-2015年美國經濟年均實現2.16%溫和增長,私人消費平均拉動美國GDP增長1.46個百分點(圖表1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70%,消費占GDP比重提升至68.1%。相比之下,歐洲居民加杠桿受到高企失業率的制約,日本則面臨著老齡化和年輕一代厭惡消費的困境,因此歐元區和日本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微乎其微(圖表13)。



從貨幣到財政

對比美日歐的情況可以看出,美國量化寬松的效果明顯好於日本和歐洲,不僅因為美國反應及時、力度夠大,還因為美聯儲對MBS等風險資產的大量購買,這為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的修複創造了條件,進而有助於打通從“寬貨幣”到“寬信貸”的傳導鏈條。美國的金融市場以直接融資為主,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更有利於量化寬松的傳導效率。最後,風險偏好更高也更愛消費的美國居民也助推了QE的效果。

當然,美國早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一方面是因為預期效果已經達到;另一方面是因為長期量化寬松也帶來一些顯而易見的負效應,例如資金脫實向虛、催生資產泡沫等。全球市場也在大水漫灌之下變得高度同步,資產價格、信貸增長和資本流動共同遵循著一種金融周期,這種周期的決定因素正是寬松預期和恐慌情緒(圖表14)。所以,未來政策發力的方向更可能偏向於財政政策,因為財政擴張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目前來看不會很大。第一個負效應是通脹失控。但現在全球面臨的更可能是如何更快地擁抱通脹。即便未來通脹失控,央行對抗通脹也要比對抗通縮有經驗。第二個負效應是擠出效應。即政府投資擠出私人投資。但在全球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新常態下,政府投資其實可能會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入效應。



鼓吹大搞基建和減稅的特朗普順應了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的趨勢。市場對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充滿期待,美元、美股、美債等資產都快速變動。不過,歐美之所以一開始未更早推行財政擴張也有其原因:財政發力難度遠高於貨幣擴張,政府會面臨赤字率的約束,以及國會和地方政府的牽制。日本進行財政刺激的歷史悠久,但今年8月公布的28萬億日元財政刺激措施中,預算內支出僅有4.6萬億日元,同時日本央行的寬松力道不足預期。“雷聲大雨點小”和貨幣寬松的配合不夠,導致了日本的財政刺激效果不佳。

我們對未來財政政策的發力空間持保留態度,過分樂觀或將以更大的悲觀收場。同時,繼續看好“直升機撒錢”(或赤字貨幣化)這種結合了財政與貨幣的雙寬松工具。歷史證明,在控制得當的前提下,其拉動經濟的效果較為顯著。我們不用一味排斥新工具,既然歐日央行可以接受“負利率”,“直升機撒錢”這一貨幣政策的“終極創新”還會遠嗎?(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05

農產品已可直達,波蘭農業期待深扒中國市場

“中歐班列”越來越成為業界一個熱詞。作為這條線路上繞不開的國家,波蘭的經濟、對外貿易也越來越被中國業界關註。同樣對於波蘭來說,“一帶一路”戰略包括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直接陸路網絡運輸發展,也成為其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切入點。

波蘭經濟與對外貿易中,農業無疑是首要關鍵詞。波蘭是歐洲最大的蘋果生產國、第三大谷物生產國、第四大牛奶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冷凍水果、冷凍蔬菜和傘菌供應國。

波蘭農業與鄉村發展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波蘭向歐盟以外市場出口的食品數量出現大幅增長。

從前三季度波蘭對外食品銷售額看,波蘭對尼日利亞出口達3370萬歐元,同比增長近三倍;對南非出口5100萬歐元,同比增長62%;對沙特阿拉伯出口達2.58億歐元,同比增長40%;對澳大利亞出口達4800萬歐元,同比增長75%。同時,由於豬肉和內臟銷售量增加,波蘭對中國香港地區的食品出口也同比增長了48%,達1.28億歐元。

就與中國內地的貿易往來看,波蘭還有很大空間。2015年,波蘭的農產品出口總額約為250億歐元,其中對中國內地的出口大約為2.8億歐元。就整個數據看,中國對波蘭仍擁有巨大的貿易順差。

波蘭農業貿易方面的優勢在於其農業產品和各類食品的加工。14年前的2002年.波蘭從食品凈進口國轉為凈出口國。2000年~2014年期間,波蘭進口額增長了四倍的同時,其出口額增加了七倍。至2014年,波蘭的食品貿易順差已經超過65億歐元。

在波蘭歷史悠久的波茲南市,每年一度的國際食品展覽會,已經舉辦三十多屆,每年都會吸引不少參展商與觀展企業。波茲南現在是波蘭重要的貿易城市。得益於傳統的精耕細作,其高效農業為食品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2016年國際食品展主辦方之一的波蘭農業市場局,是波蘭農業與鄉村發展部下屬機構,致力於農產品的一些標準、政策的制訂以及農業貿易。

波蘭農業市場局介紹稱,波蘭國際食品展是中東歐最大的食物和飲品交易會,有來自30多個多家的400個參展商。僅去年,展覽會就吸引了6.5萬名參觀者。

中國農業部從2006年就開始組團參加在波茲南舉辦的國際食品展。在2016年波蘭國際食品展上,第一財經記者看到來自中國山東、江西、福建等地的農產品企業的十多個展位。中國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處長李赤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說,今年由農業部組織來波蘭國際食品展參展的,有11個參展企業、2個觀展企業。此外,還有一些展會機構組織的企業。“企業都很重視這個市場。西歐、美國市場打開之後,都想看看中歐市場如何。”李赤說,“企業也很看重波蘭市場在歐洲的輻射作用。”

對於大多數波蘭食品企業來說,它們較為熟悉的國外市場有南非、越南等地。波蘭一家肉制品企業負責人稱,他的企業進入這些市場,有價格競爭優勢,尤其是冷凍肉食。

而波蘭企業對中國市場更是充滿期待。但是,它們同時也存在運輸成本等各方面的顧慮。波蘭一家乳制品企業Jana的市場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該企業的品牌一直對中國市場保持極大興趣。2010年,該負責人就已經帶著產品在上海世博會上亮相。他們也曾到雲南昆明推廣產品。對於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充滿盼望。這位負責人自然也與記者談起了“中歐班列”。顯然,他們期待能順利搭上這列快車。

目前,已有多條中歐班列,或途經波蘭,或將終點站設在波蘭。長達9800多公里的蓉歐鐵路,從成都始發,其終點就是波蘭第二大城市羅茲。這也意味著,波蘭農產品來華已可“直達”。

波蘭總統杜達也曾經對媒體表示,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波蘭已成為進入歐洲的“門戶”。 而他此前訪華的目標之一,也是為了促進波蘭產品出口中國。在杜達看來,“一帶一路”本質在於促進經貿合作,這不僅是基礎設施戰略或計劃,“我們相信在中國的推廣,能把更多波蘭產品運到中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62

深扒一個獨角獸公司標配,但仍被低估的崗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597.shtml

深扒一個獨角獸公司標配,但仍被低估的崗位
峰瑞資本 峰瑞資本

深扒一個獨角獸公司標配,但仍被低估的崗位

科技公司現如今都成了數據公司。

本文由峰瑞資本(微信ID:freesvc)授權i黑馬發布,來源Stitch Data,編輯張瀟冉。

美國數據工程概況

目前,LinkedIn 上有 6500 人稱自己是數據工程師。而僅在舊金山,就有 6600 個這樣的工作機會虛位以待。去年,數據工程師的數量翻了一倍,但工程主管們卻仍覺得人才匱乏。

數據人才的旺盛需求源自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科技公司現如今都成了數據公司。

像 Uber、Airbnb、Spotify 這些公司都在大力發展數據產品,結果便造成數據系統開發和維護人才的激烈爭奪。

Josh Wills 是 Slack 的數據工程師,在 2016 數據工程大會(DataEngConf 2016)上半開玩笑地說:“我的數據工程師都在會場了,請你們別挖墻角。” 即使 Slack 這樣當紅的矽谷企業,也在擔憂如何留住這些寶貴人才。

我們的研究著重於說明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市場上數據工程師的數量;

數據工程師的背景和核心技能 —— 這些信息對於主管們研究如何將軟件工程轉換至數據工程特別有用(編者按:以緩解招聘數據工程師的壓力);

數據工程師的就業信息 —— 幫助你說明為什麽要投資(時間/精力/金錢)到這項昂貴的技能中來。 

從 Stripe、MIT、Looker 的工程主管對數據人才的發現、留任和對數據工程師團隊項目的開發等一系列策略的分享中,我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使得這份報告清晰地呈現出數據工程的現狀。

關鍵指標:

人數:6500 人在 LinkedIn (領英)上稱自己是數據工程師。

發展:2013 到 2015 年,數據工程師的數量至少翻了一倍。

分布:50% 的數據工程師都在美國。

之前的職務:42% 的數據工程師都是軟件工程出身。

產業:數據工程師主要供職於信息科技與服務產業。

技能:數據工程師前 5 項主要技能是:SQL, Java, Python, Hadoop, 和Linux。R語言甚至都沒進前 20。

分析方法:

本報告基於 Linkedin 上的用戶資料,包括所有公開可見的個人及公司檔案、技能與工作經驗,數據以 2016 年 3 月份的統計為準。

我們根據檔案上的職業標題和頭銜識別出數據工程師,這里只納入了那些可確認公司的數據工程師檔案。

【圖表:LinkedIn 個人檔案總結】

cfa1c27f9dea4b0e5fc64b704c94fabd

▲ 截止 2016 年 3 月 1 日,Linkedin 上的個人檔案大約 4.3 億,此次參考了 2.6 億例檔案,其中列有至少一項經歷的近 1.9 億, 有一項已認證經歷的超過 1 億,當前經歷已認證的近 8000 多萬。

在這些數據工程師中,我們分析了:

3 萬項工作經驗

8.2 萬條個人經歷

3400 個公司

分析工具:

分析采用 Python, SQL 和 Jupyter。

HighCharts 和 HighMaps 中的交互式可視化效果采用 Python 的制圖包和 Python-highchairs 實現。

數據采用 AWS Redshift 進行存儲和處理。

1、數據工程師有多少

“數據工程師”(所有以某種方式與數據打交道的軟件工程師)的定義仍有很大的模糊性,目前並沒有一個完美答案,我們覺得由這些從業者自己來解讀是最好的方式。

我們發現在 Linkedin 上有 6500 人稱自己是“數據工程師”。

6500,這個數目並不大。

實際上,我們有些驚訝“數據工程師”竟如此之少。而在寫這篇報道的時候,Indeed 上有 6600 個 數據工程師的招聘啟事,這還僅僅是在舊金山和灣區。

薪酬數據也證實了數據工程師很受歡迎。據說,在 Facebook, Amazon 和 Google 這樣的巨頭公司工作的頂級數據工程師工資超 50 萬美金。Indeed 的數據分布更保守一些,盡管如此,薪資也達到了 6 位數。

【圖表: 舊金山地區數據工程師的數量和薪酬比】

6d9b89952872bb9a0b09408ffba16cc5

▲ 截止從上圖可以看出,薪酬在 10 萬美元以上的職位超過 80%, 其中 110k-120k, 120k-130k 和 130k+ 的職位都很多,均超過了 20%。數據工程師成為當下的黃金職業!

專家洞見 

Jonathan Coveney,Stripe 數據工程師:“對數據工程師型人才的需求”。

近十年來,Jonathan 都在數據領域深耕,曾在 Twitter、Spotify 等公司建立數據系統。在他看來,有三種主要趨勢在推動著對數據工程師類人才的需求:

公司在對數據和管理數據的人的思考上更加精深。“數據不再是副產品,而是一個公司運作的核心”。

對機器學習愈加倚重。由於機器學習的進步,對專有數據的掌握逐漸成為各個領域的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優勢。

公司開始建造數據產品。“以地圖為例,機器學習主要作用於交通路線的偵測與規劃,而地圖的基礎建設則在於管理和組織大規模的數據,這就是數據工程。”

2、數據工程師的數量隨時間的變化

LinkedIn 的簡歷顯示了一個人聲明的自己的職業發展歷史,包括了在各個時間段內的職務。這些數據讓我可以構建出某個職務的不斷演變。

下圖就展示了”數據工程師“這個職務的飛速發展:

【圖表】累計數據工程師的數量(單位:千)

19a9698151c39f1c5b934e64c94dfeac

▲ 數據工程師的數量從 2013 年到 2015 年增長超過了一倍。而且基於上文中相關崗位需求的數據,該增長趨勢並不會減慢。

相比之下,數據科學家的數量大約是數據工程師的兩倍(大約 11,400 人),但是數據工程師的增長速度卻要更高:在同一時期,數據科學家數量“僅”增長了 50%。

3、數據工程師從哪里來

數據工程師的瘋狂增長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些人從哪里來?他們之前是什麽職業?

我們通過觀察數據,調查了數據工程師這一職業的 DNA —— 他們之前的職業。

在我們的調查前有以下幾個猜測: 

數據工程師是軟件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之間的橋梁:他們編寫了生產代碼來方便數據科學家們進行大規模的運算實驗。因此,我們猜測有很大一部分數據工程師的前身是軟件工程師或數據科學家;

因為數據工程師很大部分的工作都圍繞著運算的規模,他們同時也是軟件工程師和運維開發 ( Devops ) 的橋梁。因此我們猜測一部分人由運維開發轉來;

數據庫管理員曾在一個企業中扮演類似的角色。因而,不難假設一部分數據庫管理員投身到這一更加先進的職業中。

結果顯示,我們的猜測部分是正確的,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數據工程師的 DNA 和軟件工程師最接近 。

【圖表 :TOP 10 數據工程師的來源】

2c65f7f7b53a929368873b96f3236bc6

▲ 數據工程師前職調查,最多依次為軟件工程師、分析師、咨詢師、商業分析師、數據架構師、數據分析師、數據庫管理員、數據科學家、實習生、研究助理等 

4、數據工程師都在哪

50% 的數據工程師在美國。這並不奇怪,因為數據科學家這個稱謂的本身和很多基礎技術都是來自於美國的科技公司和大學。

【圖表:數據科學家全球化】

fab63355ae1a563ba1ff57b39190a004

▲ 大部分的數據科技或是來自於一小部分大學——特別是伯克利大學 AMP 實驗室,或者是來自於全球最大的網絡公司軟件工程團隊。

谷歌、臉書、領英和亞馬遜在領先該產業其他對手很久,就已經開始挑戰大數據,並投入了大量資源。他們不僅創造了很多的數據科技,他們成為了數據人才的培育基地。

然而,這張圖有些誤導。

美國至今有著最多的數據工程師,也同樣在全球有著最多的數據工程師檔案:接近4倍多於排名第二的印度。

為了標準化數據,我們圖中排名前十的國家展開詳細,看他們各自數據工程師人數與在領英(LinkedIn)檔案數的對比,以及與總人口的對比。

【圖表:TOP 10 數據工程師最多的國家】

ede7de08e3ae985fbaaf0ad6c4877ba7

▲ 這張統計中沒有以色列,以色列是我們此前的參考標準,它曾經在每百萬人中的數據科學家占比排名中排名最高。上文提及,以色列長期被認為是數據科學的起源國度,在以色列“矽溪”有著強勁科技展現。但意外的是,這卻沒能轉化為高密度的數據工程師人才。

5、哪個行業聘用的數據工程師最多

在擴大存儲、傳輸和處理數據方面遇到挑戰的公司對數據工程人才需求最甚。這些挑戰多在科技公司出現,但是像電信、生物科技和保險這些行業呢?難道這些行業不需要數據擴張方面的幫助嗎?

當我們考察數據工程師的工作領域時,我們發現一系列的行業都需要數據人才。

【圖表:TOP 20 數據工程師的行業分布】

0c

▲ 與預期一致,電信和金融服務接近頂端,但是在生物科技中 DNA 的拍字節(Petabytes)的排序卻沒有朝排名靠前的位置發展。

從該表格中,我們不應該認為這些行業之外的領域就不需要或者不聘用擔任數據工程師功能的人才。相反,盡管“數據工程師”在某一個領域內已經流行開來,互聯網科技公司—— 這個特定職位的用法仍處於初始階段。這個領域內的技術、流程和思維方式正在開始延伸到其它的行業。

6、哪些公司聘用的數據工程師最多

當我們看到聘用了數據工程師的具體公司時,他們在科技領域的受歡迎程度就更加明顯了。在前十的公司里,只有兩家公司不是專門從事技術或數據的:一家電信公司(Verizon)和一家金融機構(Capital One)。

【圖表:TOP 50 聘用數據工程師的公司】

 

a5199bba1a7ec2b0f699aad2291c26f8

▲ 經常在數據大會上分享經驗的 Amazon、Facebook,Netflix,CapitalOne 等公司,都是業界數據應用的非常成功的公司,和其雇傭的數據工程師的人數呈正相關。

很有趣的是,一些公司聘用了不成比例的數據工程師。比如 Spotify(1600+ 雇員)比起必能寶(Pitney Bowes)(16,000 雇員)要小得多,但他們聘用的數據工程師數量相當。

這些數據清晰顯示,現在的一些科技 “獨角獸” 高度重視數據工程師一職。同時,考慮到三藩市目前有 6600 家公司在找數據工程師,這個趨勢短期內似乎不會改變。

7、數據工程師的基礎技能

數據工程師幹的活大體分為兩個部分:

在整個業務流程,讓消費者能接觸到數據

打造 “產品化” 的算法,將其變為數據產品

總體而言,直接與數據相關的技能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另一方面,某些核心的軟件技能也為數據工程師所青睞。

【圖表:TOP 20 數據工程師的基本技能】

cdc

▲ 從圖上可以看出用 SQL 來回答分析型的問題、寫腳本來做數據集成、清洗這樣的 ETL 任務和使用Hadoop生態的工具是數據工程師的主要工作。

No.1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

即便在數據技術領域,很多 NoSQL 倡導者 “欲除之而後快”,但 SQL 仍是數據工程師最普遍具備的技能。

No. 2 Java:

Java 是最受數據工程師歡迎的編程語言。自從分布式系統基礎架構 Hadoop 在 2000 年左右被開發出來後,JVM(Java Virtual Machine:Java 虛擬機)便處於數據處理的中心。

No.3 Python:

不僅被應用於數據工程,還能為分析任務服務——相較而言,總是和 Python 一同出現在新聞里的 R 語言,更專精於分析與統計,這應該也是 R 沒有上榜的主要原因——在數據科學圈,數據工程和分析二者並重。

專家洞見 

Mike Xu, Looker 的數據架構師:“弄明白你想要哪款數據工程師?”

Mike 的職責之一是傾聽開發者的心聲:哪些事情讓他們開心?哪些讓他們不爽?最多的抱怨是什麽呢?嗯,不同的數據工程角色間是有細微差別的,但很多公司卻不懂行。

在 Mike 看來,數據工程師主要有 4 種角色——這也是招聘者應該弄明白的事情:

數據倉庫:專註於為分析來優化數據倉庫,主要是負責數據的讀寫和管理。

工具:總能在一系列數據工具箱里,極其擅長一、兩樣特定的工具(編者按:類似於 Hive, Hbase,ElasticSearch 等)。

架構:才華通透、“端到端” 的思考者,無論是數據收集,還是收集後幫助團隊使用數據,他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多而雜,貫穿業務的很多環節。

運維(Ops):主要把時間花在建立數據庫等事項,還要管理權限、操心數據安全。

8、數據工程師的技能如何隨著公司規模的變化而改變

作為數據工程師,同樣需要認真應對公司和業務的規模化所帶來的挑戰——業務更多,數據集 (Dataset)的規模也更大,所需求的數據能力和工作方式也要隨之演化。

姑且做個猜測:規模越大的公司,對規模化相關的技能越加看重。是否真的如此?我們先查看查看下面的圖表。

【圖表:不同公司的數據工程師之間的差別】

65f6b3d079a858b1caa537993f4b2981

▲ 縱軸表示技能,橫軸則表示相對偏差(Relative Difference:某一次測量的絕對偏差占平均值的百分比)。深藍色、天藍色、橘色分別代表三種公司規模:1-200人、200-1000人、1000人以上。越接近圖表頂部,該技能越應用於較小的公司,反之,位於底部的技能更普遍地出現在 1000 人及以上的公司里。

看完表,我們可以用數據回答先前的猜測:NO。

真實情況是,在規模更大的公司,數據工程師更在意 “企業級” 相關的技能,比如 ETL(Extract-Transform-Load)、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能)、數據倉庫等,而在較小的公司,數據工程師更多的把心力花在 Python、Java 等編程語言上(編者按:Python 和 Java 作為普通的編程語言,可以用來構建產品,這對於小公司來說屬於核心業務。)

專家洞見 

Will Smith,MIT 的主數據工程師 / 架構師:“數據工程 @大公司 VS. 初創公司”

Will 曾為 Nokia、Warner Bros Games 這種大公司打造過數據技術。在他看來,數據工程師所仰賴的技術,不那麽取決於公司規模本身,而更應該從這麽一種角度出發:你所負責的數據是“寫時模式”(schema-on-write)還是“讀時模式”(schema-on-read)?

他認為,大公司往往在處理數據工程的 BI 方面有所積累,Informatica、Oracle、SAP 都會接觸和使用。這類公司往往在“寫時模式”的環境里工作。

但現如今,很多打造數據科技的公司實際作業的環境是“讀時模式”。“想象一下,公司交給你幾個 TB 的日誌數據,用的 JSON,是關於廣告效果的。數據工程師不知道能從這堆數據中挖掘出什麽,所以你需要開發者寫代碼去做數據發掘,而不是一上來就直接套用 SQL。這和大公司在 ‘寫時模式’ 的環境中做事很不一樣。”

2011年時,Will 正效力於諾基亞 (Nokia)。盡管當時主要經手 “企業級的數據”,但團隊卻選擇“讀時模式”的思路去開展相關工作。

“現在很多數據工程師都這麽做,比較適合規模化的需求。這樣設計和開發出來的東西,可以消化掉來自於各種來源的數據。傳統老舊的 BI 系統就沒這能耐——主要是因為以’寫時模式’為基礎吧,這種老技術不知道在一堆數據里都有什麽,這麽一來我們這些工程師也沒啥頭緒了。” 

9、數據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的技能差異是怎樣的

這個數據集體現了數據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明顯的技能差異,由此可以將數據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的技能構成看作一個頻譜的兩個對立面。

以下這張圖表顯示了一張數據技能頻譜圖,頻譜圖頂端的技能在數據工程師的簡歷中更為常見,而頻譜底端的技能更常出現在數據科學家的簡歷中。

【圖表:數據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的區別】

11

▲ 從圖表的技能構成可以看出,數據工程師更傾向於掌握 “戰術層面” 的具體數據技能,專註於使數據可用並能夠在生產環境中對數據進行處理,如具體的編程語言、操作系統與數據庫等;而數據科學家更傾向於“戰略層面”的數據技能,如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統計分析、機器學習等。

10、數據工程師與軟件工程師的技能差異是怎樣的

數據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那麽數據工程師與軟件工程師之間的技能差異又是怎樣的呢?畢竟,正如我們之前所展示的那樣,大部分的數據工程師都具有軟件工程師的背景。

【圖表:數據工程師與軟件工程師之間的區別】

1111

▲ 以數據工程師為中心的最多人選擇的技能是 Hadoop,數據倉庫和 BI——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樣。與之相反,在軟件工程師端列出的所有技能幾乎都與 web 前端開發相關。最大的兩個例外是 C 語言和 C++ 語言,這是在現代大數據技術棧開發中不常用到的編程語言。

雖然許多數據工程師具有軟件工程師背景,但他們並不是簡單的為了博取加薪而轉換一個新的工作頭銜;他們不得不通過學習新的技能來適應新的角色。

專家洞見 

Ryan Orban,Galvanize CTO:“在數據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之間建立更好的關系”

“想一想設計師和前端開發工程師之間的關系,” Ryan Orban 說,“一個角色負責通過想法完成工作,而另一個角色負責將想法付諸實施,這之間可能會導致很多的緊張對立情緒。” Ryan 認為,數據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之間的關系與之類似,因此緩解兩者之間的緊張情緒的方法也是相似的。“正如設計師經常被告知需要學習編寫一些代碼,而前端開發工程師也經常被告知要制作一些原型,我鼓勵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工程師相互學習一些對方所需要掌握的數據技能。”

那麽,數據工程師需要多深入的了解數據科學家的世界呢?

“數據工程師應該對機器學習有一些基本的了解”,Ryan 說,“他們不需要了解所有的數學理論,但是他們應該能夠判斷效率和準確性。相反,數據科學家應該了解架構,以及如何對架構進行擴展,並初步了解生產級的編程語言。”

這種深入了解其他相關學科專業知識的轉變也發生在其他領域。公司習慣於聘請數據科學家來負責市場、產品或者業務分析方面的工作,而聘請數據工程師來完成更廣泛的工程功能。這造成了目標錯位。Ryan 認為這種趨勢正在改變:“ ‘數據團隊’ 是由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工程師共同構成的這一概念越來越受歡迎。這一如此簡單的改變將很大的改善兩組人員之間的關系。”

數據工程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45

深扒73岁“白手起家”女首富背后的百亿发家史

http://www.xcf.cn/500frb/tt/201703/t20170310_779860.htm

 在每年各大媒体发布的富豪榜中,总能看到一位女性的身影。她长期占据榜首位置,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不乏争议。事业巅峰时突然转向,从文化入手,却也因此坐拥百亿财富。说她富有惊人的商界头脑?但她受过的专业教育,仅止步高中。说她不懂文物价值,但却是她首次开办私人博物馆,藏品数量冠绝全球。

  饱受争议的发家史

  75岁的陈丽华以财富超过500亿元多次成为中国女首富,而她的头衔众多,其中“北京地产女王”也许和她的财富相关程度最高。

  幼年家境贫寒,也一直被视为白手起家,并在短短数年间积累了上百亿财富,而这背后,却也饱受争议。

  陈丽华为富华国际董事长。而这家企业,是目前持有北京高端商业地产最大的企业之一。可以说,就连中国商业地产之王——王健林,都对陈丽华礼让三分。目前富华国际集团在北京拥有数家房地产企业,包括丽苑公寓、丽晶酒店、丽亭酒店、北京香港马会会所、金宝汇购物中心、金宝大厦、华丽大厦、紫檀万豪行政公寓、长安太和公寓、长安运河等众多豪华酒店、顶级会所、高档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全是北京最黄金地段产业。

  

  陈丽华、迟重瑞和同为商业地产大佬的王健林

  富华集团独立开发及运营的金宝街位居北京核心地段王府井商业区。在730米的金宝街上,汇聚了金宝大厦、华丽大厦、丽晶酒店,丽亭酒店、励骏酒店、金宝汇购物中心和北京香港马会会所等高端商业地产项目。根据官网资料显示,上述项目,总投资仅超过35亿元。

  而上述的诸多产业,不仅部分为北京地标性建筑,同时更是地处北京最黄金地段,从投产的区区35亿元至今,正以数百倍的价值增长。而当初的陈丽华,平民背景,资金量也远不够挑战上述产业的级别,凭什么获得这么黄金的地段项目?

  

  图片来自其官网,富华国际商业地产主要分布在长安街一侧 

  图片来自其官网,主要产业分布图,全部唯一北京核心地段

  这还要回溯到陈丽华发家之前的经历。

  陈丽华1941年出生北京,满族正黄旗。早年间,她供职于缝纫社,改制公私合营后,她成了缝纫个体户。

  正统八旗子弟的出身,让陈丽华的发家史充满了神秘感。关于陈丽华是如何发家的,坊间流传着这么几种说法:

  1、据“熟悉”陈丽华的人称,80年代中期,她了解到北京的龙顺城中式家具厂里,保藏有大量珍贵明清紫檀、金丝楠和黄花梨木家具,在当时,这些都是“无主”之物。陈丽华通过关系,以较低的价格得到了其中的一部分,由此获得原始资本积累。

  2、陈丽华80年代在香港掘得首桶金。她在比华利买了12栋别墅后高价卖出,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

  3、另一种说法称,陈丽华的资本帝国,起始于文革“破四旧”中遗留的文物。

  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后,陈丽华通过亲戚介绍信和律师证明,移民香港。并且创办香港富华,主营地产交易。

  而后时逢邓小平南方谈话,90年代初,陈丽华看准时机回到北京,开始在内地发展她的房产事业,也幸运地成功躲过亚洲金融风暴。

  而仅在回国初期,即90年代初,陈丽华就拿到了一块地皮,这块地的地段堪称绝版:毗邻紫禁城,与天安门广场一墙之隔。陈丽华用它兴建了长安大厦。

  这个项目的获取,让她愈发重视人脉关系的重要性,项目落成后,她将大厦的6层划出,成立了长安俱乐部。长安俱乐部是北京第一家五星级高档私人商业会所,也是中国顶级的会员制俱乐部,李嘉诚、郑裕彤、郭炳湘等华人富豪都是其名誉理事。

  名商巨贾聚集,顶级商圈的核心人脉被圈入陈丽华囊中。人脉,人脉,还是人脉。陈丽华似乎把握住了这一驰骋商界的关键。

  正是有了前期的这些铺设,为她后续一举将北京的最黄金地段的项目收入囊中留下了可能。

  之后,陈丽华凭借人脉和资金,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集团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而如今这些项目,为陈丽华带来了数百亿的财富。

  而陈丽华经手最有名也是最饱受争议的项目,则是金宝街。

  金宝街属于北京市“市政带危改”项目,被列为北京市及东城区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1998年北京市政府赴港招商的签约项目,目的是“扩大王府井商圈”。该项目当年预投资额为60个亿。

  当时金宝街不同于以往的市政工程,开始了国内首例的投资商负责修路、改造周边旧房、解决居民拆迁费用等。也就是说,陈丽华需要解决王府井附近大量居民的拆迁问题,其中也牵扯到大量的利益处理。而陈丽华竟然用28天时间,完成了2100户居民的拆迁。后陈丽华将拆迁经验总结为“钱吃亏,人不能吃亏”,即表示她当时已充分满足拆迁户要求来达到速拆目的,但根据媒体的报道,此项目的拆迁,为陈丽华带来了大量的民事诉讼。

  该项目被称为“重要的市政工程”,为缓解王府井商业区紧张交通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对东城区经济繁荣和大力支持北京申办奥运起到积极作用。

  但当时的金宝街项目因涉及大量文物古迹,受到文物保护人士的大量抵制,让当时的陈丽华甚至被称为“古迹杀手”。 这条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相提并论地处北京核心商圈不足千米的金宝街,十多年前,至少是5条元代胡同、400多所古老四合院和一些民国小洋楼的旧址,坐落着梅兰芳、沈从文等一大批名人的故居。

  根据时代周报当时的报道,这次的拆迁在当地引发了很大争议,甚至招致了不少古城保护人士的强烈反对,而与之相关的法律诉讼也并不鲜见,而且有诉讼者表示,该公司通过“拆毁历史文物”收获了不小的财富。该媒体也同时报道称,当时的土地使用权存在巨大争议。部分地块在未获得土地使用权时,已经获得了银行的抵押款。

  正是凭借诸多占据极大地理优势的商业地产项目,陈丽华一举成为中国最早的女首富。而背后的争议,无论是基于第一桶金,还是搭上北京核心地段的市政改造,时代的车轮碾过,都已不存在复制的可能了。

  因缘际会演艺圈名流成就上亿生意

  1988年陈丽华结识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唐僧的演员迟重瑞,后成为夫妻。这一段婚姻,曾在当时轰动一时。

  陈丽华在丈夫迟重瑞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紫檀家具。或许是获知紫檀的价值和珍稀,或许是为了迎合丈夫的爱好,陈丽华开始了紫檀的收集。

  而迟重瑞也因为紫檀,开始加入陈丽华的“创富”过程。在宣布息影后,曾几乎完全消失在电视屏幕的迟重瑞,却曾在央视一档宣扬医药养生的节目《中华医药》栏目现身说法,讲述紫檀的保健功效。而作为与他对比的案例,当初《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三位演员也都先后出境。

  无论是宣传紫檀,还是和紫檀相关的活动,迟重瑞基本都和陈丽华同时出席,而他也担任了后来在陈丽华的资产中占据颇重比例的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副馆长一职。

  在收集紫檀的过程中,陈丽华和迟重瑞开始寻找紫檀原木的渠道,根据陈丽华自述,后来用于筹建博物馆的藏品的原木,大都由其跟随丈夫亲自奔赴东南亚等地,大批量收购所得。而当时的紫檀木相较如今,价格差异非常大。  

  而后,陈丽华和丈夫通过自家工厂对紫檀原木进行加工做成藏品,而这一过程,就已经让这些紫檀价值发生了较大的涨幅。

  1999年国庆前夕,她斥资2亿元投资兴建了中国紫檀博物馆,其中除了她收藏的300余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余件都是20多年来在她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紫檀藏品,这些家具价值数亿美元。

  紫檀博物馆的藏品,并未大量在市场流转,仅有的几个途径之一是经陈丽华之手的捐赠,而这部分也为其带来了名誉和人脉的提升。

  200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陈丽华将珍藏多年的四件大型紫檀古建模型——“紫檀制天坛”“紫檀制万春亭”“紫檀制角楼”和“紫檀制飞云楼”分别赠送给中国故宫博物院、美国史密森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作永久收藏。

  2007年,陈丽华将一件紫檀雕天坛模型赠送给法国香博城堡。因为这件藏品,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特意向欧盟轮值主席请假,推迟赴布鲁塞尔开会的时间,破格礼遇陈丽华一行。

  陈丽华曾亲自透露,博物馆每年的维护费用在2000万左右。在2005年时,陈丽华曾表示,今后博物馆也会将这些“非卖品”中的一部分拿出来拍卖。

  

  拍卖现场

  根据媒体的报道,2012年,由和陈丽华曾有过多次合作接触的嘉德拍卖主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场名为“陈丽华女士捐赠珠宝及复制清代宫廷家具”拍卖专场上,与陈丽华私交甚好的演艺圈明星陈龙曾出席并拍得藏品,而陈龙素来以喜好收藏紫檀闻名业界。

  根据当时的报道介绍,该专场共上拍二十六件(套)拍品,成交了四件,总成交价格为2794.5万元。

  四件藏品中,紫檀雕山水纹宝座、紫檀雕拐子纹脚踏、紫檀拐子纹香几成对、紫檀雕海屋添筹图屏风组合,以172.5万元成交,为本场拍卖最高价。紫檀雕海水纹大画桌、紫檀雕西番莲纹扶手椅组合,以644万元成交;紫檀雕海水纹大画桌、紫檀雕西番莲纹扶手椅、紫檀雕山水纹扶手椅成对、紫檀雕夔凤纹嵌瘿木芯方几组合,以310.5万元成交;紫檀嵌黄杨木千字文小四件柜,以115万元成交。

  四套藏品,近2800万的拍卖价格,而在陈丽华的紫檀博物馆内,藏品多大上千件。

  而对于此次拍得的款项,陈丽华表示将悉数捐赠给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而北京紫檀文化基金会,则是由陈丽华设立的,并担任终身名誉理事长。而款项的具体使用是否需要得到陈丽华的首肯?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也就是说,陈丽华存在将手握巨量紫檀藏品变现的可能。

  从20世纪末到现在,紫檀原木的价格在20年间疯涨了近百倍。陈丽华手握的大量紫檀藏品其中以最为名贵的小叶紫檀居多,而这些年的价值上涨幅度更是无法计量。而陈丽华,也早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紫檀财富拥有者。

  至今围绕着这位女首富存在诸多的争论,无论是关于她和迟重瑞相差11岁的爱情,亦或关于她的发家之路,并且富华国际如今地产这块的业务陈丽华已悉数交给其儿子赵勇打理,但似乎丝毫未影响这位超级女首富的财富进阶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20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6/163148.shtml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品途公司誌 品途公司誌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

來源 | 品途公司誌(ID:e-qika)

文 | 魚多多

很多國產老品牌都在歷史潮流中陣亡了,比如蝴蝶牌縫紉機、友誼雪花膏、英雄牌鋼筆、梅花牌運動服,在與洋品牌的較量中,要麽死了,要麽半死不活。

而百雀羚作為一個80多歲的品牌,憑借出色的銷售業績成為銷售額最大的國產護膚品牌;2016年雙十一,百雀羚天貓旗艦店以1.45億元蟬聯化妝品行業銷售冠軍;2012年,百雀羚線下銷量超越最大競爭對手相宜本草。

但百雀羚日前的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曾經也陷入了被人貼上“老化”、“疲態”等標簽的尷尬處境。

timg

百雀羚在重生之前,做了一次全國性的市場調研,得出一個令人喜憂參半的結論——消費者信賴百雀羚的品質,同時覺得它過時了。用百雀羚自己人的話來說,“我們就像一群趴在玻璃上的蒼蠅,明知道前途一片光明卻找不到出路,百雀羚需要新的東西,但品牌歷史又絕對不能丟。”百雀羚真要重生,依靠這些“曾經”顯然行不通的。其必須重塑品牌形象,以喚醒大部分人的記憶並激活新一代消費者的熱情。

破除“潛規則”的一場革命

如何賦予國貨新概念?這幾年湧現的幾個本土品牌給百雀羚上了生動的一課:

霸王防脫洗發水,以“中藥世家”為主打,迅速崛起,並引發外資產品的競相模仿;相宜本草護膚品,以“草本精華”為主打,在超市渠道成為新一代本土護膚品的領軍人物;美即面膜,以“中藥、五谷”為概念,幾年里成為業界第一品牌,並成功在香港上市。這些產品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漢方”這個核心概念,或許這也是本土品牌與在工藝、科研、營銷、管理等方面均占據優勢的洋品牌抗衡的訴求突破點。

百雀羚同樣選擇了“草本護膚”為主打概念,試水的幾十個單品售價在10~80元。這個價格序列在當時超市系統一大堆20元左右的產品里,顯得格外突出,除了以草本為主打的相宜本草之外,基本上沒有直接競爭對手。

對於此番升級,百雀羚是想試圖擺脫傳統國貨品種單一的老帽子,依靠多產品增加貨架的陳列面積,以增加和消費者的接觸。但受制於資金,產品層次不夠明顯。而在屬性上,百雀羚也沒能消除消費者對老國貨產品的固有印象,如香味過於濃郁,質地不夠清爽等。

timg (1)

因此,百雀羚第一次的升級只能說是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突破,因為市場反應不錯,也給百雀羚第二次更大動作的升級打下了基礎。

此時的百雀羚發現,草本護膚仍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百雀羚需要一個叫得響的有效 “噱頭”。比如佰草集有白芨等七種中草藥萃集而成的“新七白”精華,相宜本草有“四倍蠶絲提取物”。

隨之,百雀羚的漢方本草研究所終於也提煉出“天然草本精萃原液的活性物質——五行能量元”,應用於五行草本系列產品。

里子變了,外表不得不變。

百雀羚又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出系列方形帶圓弧的新包裝,加入了 “天圓地方”這種有故事可講的概念。

這次升級之後,百雀羚的單品擴展到上百個,完成了經典、草本、水嫩三個系列的梯級設置。原有的老產品被定位為經典系列,外觀、價格、品質等全都不變;草本系列產品的定價在18~80元;其中高端產品價位在200元左右。

百雀羚方面曾稱,這種價格梯度的設計,實際是讓低端產品的固有消費者不會因為有價格高的產品而望而卻步,會繼續購買老的產品。但同時也會因為新產品的上市而產生好奇購買。

timg (2)

新的消費群體在購買草本產品的同時也會嘗試老產品,畢竟價格便宜,於是高端和低端產品便能相互滲透,不會出現價格打架的情況。同時高價產品也為未來進軍專櫃留下了利潤騰挪空間。

或許就是基於此,百雀羚新款護膚品才能一反價格低、性能一般的形象,躍升高端,突破國產護膚品不能超過2000元的“潛規則”。

“五行”要素齊聚

2008年對於百雀羚而言是轉折年。

如果說,之前百雀羚重塑“草本護膚”的定位一系列動作是百雀羚集團的第一次年輕化變革,那麽自2008年後,百雀羚已經在開始試法數字化手段,嘗試營造與消費者的全新的溝通模式,開啟品牌第二次年輕化的變革。

這一次變革,被百雀羚集團稱之為“數字化轉型”。

百雀羚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是包含品牌、產品、渠道、傳播和公關五個維度的全面改變。

在品牌維度,百雀羚開始實現多品牌的策略。消費者在細分,多品牌運作,意味著百雀羚能適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因此,定位小清新的花釀品牌三生花、定位中高端的海洋護膚品牌海之秘、定位草本美白的氣韻品牌均被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希望以此實現品牌的差異化和年輕化。

在渠道維度,除了在商超渠道獲取騰飛之外,百雀羚在2009年進入電商渠道,成為天貓渠道第一化妝品品牌。並借助電商渠道的銷售反饋,幫助研發部門掌握最新的消費需求。

在產品維度,百雀羚內部高層曝出,每年公司都會對消費者做兩次深度調研,覆蓋從一線到四線的超過10個城市,以及時了解今天的年輕消費者跟以往的使用上會有什麽不同,提前進行產品研發,快速反應。

在這三個方面修煉內功之外,百雀羚實際更加需要借助數字化的手段,走到更多的年輕消費者前面,並與她們實現有效的交流互動。這種關系更像是一架裝上強勁動力的噴氣飛機,等待著插上機翼。

而這架飛機兩側的機翼,就是傳播與公關。

廣告營銷不再是“高空喊話”

經常關註化妝品品牌媒體投放的行業人士一定清楚,在當前的中國市場,要投放有影響力的電視廣告就意味著動輒是上億甚至是上5億的費用。

而紮堆擠占戰略性資源,除了將價格擡到大多品牌難以接受的高度,也稀釋了這些傳統優質廣告資源的影響力。那麽,對於百雀羚而言,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廣告營銷渠道的轉型。

因此,百雀羚集團在不放棄傳統媒體投放的前提下,逐步將聚焦點轉移到數字化媒體上,包括網絡新媒體、網絡達人、事件營銷等。

timg (3)

據了解,百雀羚集團的傳統媒體廣告投放一般在9月份以後才啟動,因為下半年是護膚品的銷售旺季。但百雀羚的數字化傳播是全年化開展。

數字化營銷策略具體如何改變?

消費者參與和消費者互動,是百雀羚集團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百雀羚曾獨家冠名愛奇藝年度IP大劇《幻城》。該劇在開播之前就已經達到超過2億次的點擊量。“《幻城》本身擁有年輕人的基礎,看這部劇的人都是年輕時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這是年輕人的一種‘懷舊’方式。”百雀羚某高層人士介紹,《幻城》的主題曲也是由百雀羚首席體驗官周傑倫編曲、獻唱的主題曲。其是想通過這種“1+1>2”的疊加效應,百雀羚希望更加精準地把握它的目標受眾群體。

類似於冠名《幻城》,百雀羚又希望跟年輕人玩在一起。

比如去年與聯合華晨宇在聚美平臺進行了一場直播。當天,聚美優品手機頁面的首頁醒目的位置就能看到直播的入口。在華晨宇直播的同時,同樣活躍在娛樂圈的聚美優品CEO陳歐也現身與華晨宇互動,並現場發紅包給參與直播的觀眾。該場活動,最熱鬧時有超過500萬人同時在線。

“這相當於一個中等電視臺的效果了。”百雀羚某高層人士針對此活動效果坦言道。

除了華晨宇的明星直播外,2016年百雀羚還簽下36位擁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粉絲的美妝紅人,借助她們的力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更加有代表意義的是,百雀羚已於去年在電商平臺推出了一個叫“萬萬沒想到”的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收集從客服那里得來的用戶信息,然後篩選進行滿足。比如,當這個部門了解到某個百雀羚的消費者要結婚了,就給她寄去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有寓意的禮物。

這種互動方式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言,據說那位收到禮物的消費者甚至邀請了百雀羚客服參加她的婚禮。被“萬萬沒想到”部門一對一滿足過的消費者,就像丟進水面的一顆顆石子一樣,在激起漣漪後不斷輻射沖擊,幫助品牌進行主動傳播。

“其實我們特別欽佩歐萊雅這樣的公司,走在數字化的前列。本土企業的優勢在於對消費者的把握更接地氣。發揚這種優勢,本土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未必會落後於外資企業。”百雀羚某高層人士曾總結說,雖然數字化轉型離開了本土企業的安全區,具有一定的風險,但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止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在這一過程中,只能比誰走得更快。

韓後一直很欣賞百雀羚的數字化產業戰略。其CEO肖榮燊在一場以“年輕的選擇”為主題的演講中,唯一提到並加以比較的國貨,就是百雀羚。同時他也承認,年輕從來不與品牌年齡劃等號,尤其是對於立足於快消品行業的公司來說。挑戰百雀羚,韓後還需“打幾次劫”。

未完的征途

據百雀羚自己公布的數據,2016年(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百雀羚單品牌零售額達到了13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7.8%,百雀羚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0.2%上漲到2015年的3.2%。

但這些成績並不意味著百雀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前有追兵,後有來兵,百雀羚自身也存在著不少的困惑。

例如有業內人士說,百雀羚最近幾年在營銷上一直非常註重品牌的宣傳,卻不夠重視對產品的宣傳。對於消費者而言,百雀羚一直沒有像SK-II的神仙水、蘭蔻的小黑瓶這樣的爆品。眼球經濟、國貨風潮只能增長百雀羚的認知度,並不能形成長期的購買拉力。消費者真正要購買的並不是品牌,產品才是成交的關鍵。百雀羚在這一點上,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其次,百雀羚營銷的內容基本都是複古風為主,比如說老上海的內容,有人吐槽百雀羚的《開心就好》系列里的無厘頭搞笑梗,靈感大多來自周星馳的電影。可周星馳的全盛時代離現在也已經近20年了。百雀羚邀請的三個代言人莫文蔚、李冰冰、周傑倫顯然在如今的90後眼中已是“老前輩”的形象。這種營銷表現與百雀羚一直希望吸引30以下的人群似乎也有些不符。

就像百雀羚在5月7日開始投放的營銷廣告。其新穎的創意和大號的推動,很快就成為了刷屏朋友圈的現象級事件。然而某自媒體號通過計算發現,百雀羚約180萬元的廣告投放只換回8000元的銷量轉化,再加上廣告內容被質疑侵犯明星肖像權,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所以對於百雀羚來說,眼下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百雀羚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

百雀羚 品牌 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49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6/163148.shtml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品途公司誌 品途公司誌

深扒百雀羚神廣告後的“長青野心”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

來源 | 品途公司誌(ID:e-qika)

文 | 魚多多

很多國產老品牌都在歷史潮流中陣亡了,比如蝴蝶牌縫紉機、友誼雪花膏、英雄牌鋼筆、梅花牌運動服,在與洋品牌的較量中,要麽死了,要麽半死不活。

而百雀羚作為一個80多歲的品牌,憑借出色的銷售業績成為銷售額最大的國產護膚品牌;2016年雙十一,百雀羚天貓旗艦店以1.45億元蟬聯化妝品行業銷售冠軍;2012年,百雀羚線下銷量超越最大競爭對手相宜本草。

但百雀羚日前的成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曾經也陷入了被人貼上“老化”、“疲態”等標簽的尷尬處境。

timg

百雀羚在重生之前,做了一次全國性的市場調研,得出一個令人喜憂參半的結論——消費者信賴百雀羚的品質,同時覺得它過時了。用百雀羚自己人的話來說,“我們就像一群趴在玻璃上的蒼蠅,明知道前途一片光明卻找不到出路,百雀羚需要新的東西,但品牌歷史又絕對不能丟。”百雀羚真要重生,依靠這些“曾經”顯然行不通的。其必須重塑品牌形象,以喚醒大部分人的記憶並激活新一代消費者的熱情。

破除“潛規則”的一場革命

如何賦予國貨新概念?這幾年湧現的幾個本土品牌給百雀羚上了生動的一課:

霸王防脫洗發水,以“中藥世家”為主打,迅速崛起,並引發外資產品的競相模仿;相宜本草護膚品,以“草本精華”為主打,在超市渠道成為新一代本土護膚品的領軍人物;美即面膜,以“中藥、五谷”為概念,幾年里成為業界第一品牌,並成功在香港上市。這些產品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漢方”這個核心概念,或許這也是本土品牌與在工藝、科研、營銷、管理等方面均占據優勢的洋品牌抗衡的訴求突破點。

百雀羚同樣選擇了“草本護膚”為主打概念,試水的幾十個單品售價在10~80元。這個價格序列在當時超市系統一大堆20元左右的產品里,顯得格外突出,除了以草本為主打的相宜本草之外,基本上沒有直接競爭對手。

對於此番升級,百雀羚是想試圖擺脫傳統國貨品種單一的老帽子,依靠多產品增加貨架的陳列面積,以增加和消費者的接觸。但受制於資金,產品層次不夠明顯。而在屬性上,百雀羚也沒能消除消費者對老國貨產品的固有印象,如香味過於濃郁,質地不夠清爽等。

timg (1)

因此,百雀羚第一次的升級只能說是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突破,因為市場反應不錯,也給百雀羚第二次更大動作的升級打下了基礎。

此時的百雀羚發現,草本護膚仍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百雀羚需要一個叫得響的有效 “噱頭”。比如佰草集有白芨等七種中草藥萃集而成的“新七白”精華,相宜本草有“四倍蠶絲提取物”。

隨之,百雀羚的漢方本草研究所終於也提煉出“天然草本精萃原液的活性物質——五行能量元”,應用於五行草本系列產品。

里子變了,外表不得不變。

百雀羚又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出系列方形帶圓弧的新包裝,加入了 “天圓地方”這種有故事可講的概念。

這次升級之後,百雀羚的單品擴展到上百個,完成了經典、草本、水嫩三個系列的梯級設置。原有的老產品被定位為經典系列,外觀、價格、品質等全都不變;草本系列產品的定價在18~80元;其中高端產品價位在200元左右。

百雀羚方面曾稱,這種價格梯度的設計,實際是讓低端產品的固有消費者不會因為有價格高的產品而望而卻步,會繼續購買老的產品。但同時也會因為新產品的上市而產生好奇購買。

timg (2)

新的消費群體在購買草本產品的同時也會嘗試老產品,畢竟價格便宜,於是高端和低端產品便能相互滲透,不會出現價格打架的情況。同時高價產品也為未來進軍專櫃留下了利潤騰挪空間。

或許就是基於此,百雀羚新款護膚品才能一反價格低、性能一般的形象,躍升高端,突破國產護膚品不能超過2000元的“潛規則”。

“五行”要素齊聚

2008年對於百雀羚而言是轉折年。

如果說,之前百雀羚重塑“草本護膚”的定位一系列動作是百雀羚集團的第一次年輕化變革,那麽自2008年後,百雀羚已經在開始試法數字化手段,嘗試營造與消費者的全新的溝通模式,開啟品牌第二次年輕化的變革。

這一次變革,被百雀羚集團稱之為“數字化轉型”。

百雀羚集團的數字化轉型,是包含品牌、產品、渠道、傳播和公關五個維度的全面改變。

在品牌維度,百雀羚開始實現多品牌的策略。消費者在細分,多品牌運作,意味著百雀羚能適應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因此,定位小清新的花釀品牌三生花、定位中高端的海洋護膚品牌海之秘、定位草本美白的氣韻品牌均被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希望以此實現品牌的差異化和年輕化。

在渠道維度,除了在商超渠道獲取騰飛之外,百雀羚在2009年進入電商渠道,成為天貓渠道第一化妝品品牌。並借助電商渠道的銷售反饋,幫助研發部門掌握最新的消費需求。

在產品維度,百雀羚內部高層曝出,每年公司都會對消費者做兩次深度調研,覆蓋從一線到四線的超過10個城市,以及時了解今天的年輕消費者跟以往的使用上會有什麽不同,提前進行產品研發,快速反應。

在這三個方面修煉內功之外,百雀羚實際更加需要借助數字化的手段,走到更多的年輕消費者前面,並與她們實現有效的交流互動。這種關系更像是一架裝上強勁動力的噴氣飛機,等待著插上機翼。

而這架飛機兩側的機翼,就是傳播與公關。

廣告營銷不再是“高空喊話”

經常關註化妝品品牌媒體投放的行業人士一定清楚,在當前的中國市場,要投放有影響力的電視廣告就意味著動輒是上億甚至是上5億的費用。

而紮堆擠占戰略性資源,除了將價格擡到大多品牌難以接受的高度,也稀釋了這些傳統優質廣告資源的影響力。那麽,對於百雀羚而言,數字化轉型就意味著廣告營銷渠道的轉型。

因此,百雀羚集團在不放棄傳統媒體投放的前提下,逐步將聚焦點轉移到數字化媒體上,包括網絡新媒體、網絡達人、事件營銷等。

timg (3)

據了解,百雀羚集團的傳統媒體廣告投放一般在9月份以後才啟動,因為下半年是護膚品的銷售旺季。但百雀羚的數字化傳播是全年化開展。

數字化營銷策略具體如何改變?

消費者參與和消費者互動,是百雀羚集團數字化轉型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

百雀羚曾獨家冠名愛奇藝年度IP大劇《幻城》。該劇在開播之前就已經達到超過2億次的點擊量。“《幻城》本身擁有年輕人的基礎,看這部劇的人都是年輕時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這是年輕人的一種‘懷舊’方式。”百雀羚某高層人士介紹,《幻城》的主題曲也是由百雀羚首席體驗官周傑倫編曲、獻唱的主題曲。其是想通過這種“1+1>2”的疊加效應,百雀羚希望更加精準地把握它的目標受眾群體。

類似於冠名《幻城》,百雀羚又希望跟年輕人玩在一起。

比如去年與聯合華晨宇在聚美平臺進行了一場直播。當天,聚美優品手機頁面的首頁醒目的位置就能看到直播的入口。在華晨宇直播的同時,同樣活躍在娛樂圈的聚美優品CEO陳歐也現身與華晨宇互動,並現場發紅包給參與直播的觀眾。該場活動,最熱鬧時有超過500萬人同時在線。

“這相當於一個中等電視臺的效果了。”百雀羚某高層人士針對此活動效果坦言道。

除了華晨宇的明星直播外,2016年百雀羚還簽下36位擁有數十萬至數百萬粉絲的美妝紅人,借助她們的力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

更加有代表意義的是,百雀羚已於去年在電商平臺推出了一個叫“萬萬沒想到”的部門,這個部門的職能就是收集從客服那里得來的用戶信息,然後篩選進行滿足。比如,當這個部門了解到某個百雀羚的消費者要結婚了,就給她寄去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有寓意的禮物。

這種互動方式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言,據說那位收到禮物的消費者甚至邀請了百雀羚客服參加她的婚禮。被“萬萬沒想到”部門一對一滿足過的消費者,就像丟進水面的一顆顆石子一樣,在激起漣漪後不斷輻射沖擊,幫助品牌進行主動傳播。

“其實我們特別欽佩歐萊雅這樣的公司,走在數字化的前列。本土企業的優勢在於對消費者的把握更接地氣。發揚這種優勢,本土企業做數字化轉型未必會落後於外資企業。”百雀羚某高層人士曾總結說,雖然數字化轉型離開了本土企業的安全區,具有一定的風險,但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止是一種趨勢,而且是一種必然,在這一過程中,只能比誰走得更快。

韓後一直很欣賞百雀羚的數字化產業戰略。其CEO肖榮燊在一場以“年輕的選擇”為主題的演講中,唯一提到並加以比較的國貨,就是百雀羚。同時他也承認,年輕從來不與品牌年齡劃等號,尤其是對於立足於快消品行業的公司來說。挑戰百雀羚,韓後還需“打幾次劫”。

未完的征途

據百雀羚自己公布的數據,2016年(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百雀羚單品牌零售額達到了13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7.8%,百雀羚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0.2%上漲到2015年的3.2%。

但這些成績並不意味著百雀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前有追兵,後有來兵,百雀羚自身也存在著不少的困惑。

例如有業內人士說,百雀羚最近幾年在營銷上一直非常註重品牌的宣傳,卻不夠重視對產品的宣傳。對於消費者而言,百雀羚一直沒有像SK-II的神仙水、蘭蔻的小黑瓶這樣的爆品。眼球經濟、國貨風潮只能增長百雀羚的認知度,並不能形成長期的購買拉力。消費者真正要購買的並不是品牌,產品才是成交的關鍵。百雀羚在這一點上,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其次,百雀羚營銷的內容基本都是複古風為主,比如說老上海的內容,有人吐槽百雀羚的《開心就好》系列里的無厘頭搞笑梗,靈感大多來自周星馳的電影。可周星馳的全盛時代離現在也已經近20年了。百雀羚邀請的三個代言人莫文蔚、李冰冰、周傑倫顯然在如今的90後眼中已是“老前輩”的形象。這種營銷表現與百雀羚一直希望吸引30以下的人群似乎也有些不符。

就像百雀羚在5月7日開始投放的營銷廣告。其新穎的創意和大號的推動,很快就成為了刷屏朋友圈的現象級事件。然而某自媒體號通過計算發現,百雀羚約180萬元的廣告投放只換回8000元的銷量轉化,再加上廣告內容被質疑侵犯明星肖像權,屬於“賠了夫人又折兵”。

百雀羚目前的認知度非常高,但好感度還遠遠不夠。沒有好感度,就更別說什麽忠誠度了。所以對於百雀羚來說,眼下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提高百雀羚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

百雀羚 品牌 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