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策略的各流派分析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1927408

這是本人幾年前在凌通論壇寫的一篇介紹價值投資的普及性文章,對初學投資的朋友可能還有點價值,因為網友@價值投資初學者 要俺介紹價值投資,翻出這篇老文章曬曬,供大家批評。

  

文章的背景是,當時盛行一種觀點,就是號稱要把巴菲特和索羅斯結合起來、把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結合起來(現在可能大家感覺很搞笑,沒準有人還會犯這種錯誤),本文針對該觀點作出一個投資策略的脈絡梳理。

  

  

 

 

鑑 於很多投資者特別是個人投資者對於投資的基本理念和方法還存在重大的爭議和困惑,例如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是否 矛盾,能否統一?本帖旨在梳理清楚基本概念,幫助確立基本的思維框架,在表述中儘量避免「辯證」、「對立統一」等模糊概念的運用。

 

投資的方法基本分成兩大陣營: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

 

一、依據基本面的投資策略

基本面分析最基本的理念是買股票是買企業,企業價值決定股票價格。大都是左側交易者,不懼被套風險,堅信價值最終決定價格。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礎之上,分化為投資界最為主流兩大流派: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

 

1.價值投資

代表:格雷厄姆、鄧普頓、涅夫

格 雷厄姆是鼻祖,核心理念是安全邊際。最本質意義上的格雷厄姆價值投資其實是一種套利交易:安全邊際出現(價格低於價值)買入,價值回歸賣出。大概是格老被 大蕭條搞怕了,安全邊際首先追求的是保本,而非盈利。如何保證購買的某個企業不會血本無歸(假賬、垃圾資產),答案是撿買一堆煙頭,整體上收益可以覆蓋風 險。因此,古典意義的價值投資不意味著集中持股、長期持股,也不需調研企業,格老就是只看財報投資。

實際上,這種流派在二戰後衰落或修正了,因為金本位崩潰,通貨膨脹,便宜貨越來越難找,表現為格雷厄姆淡出舞台和巴菲特的修正主義。

 

2.成長投資

代表:費雪、普萊斯,中國但斌,實際上是費雪式的成長投資者,「巴菲特」是噱頭

理念:精選企業,集中持股,長期持有,不考慮二級市場的價格波動,賺企業成長的錢。二戰後實際上是投資界主流,當然,漂亮50、納斯達克等每一次成長股泡沫也狠狠教訓了這派投資者。

 

3.巴氏投資

巴 菲特被奉為股神,除了驚人的業績和財富之外,他最大貢獻是統一了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兩者其實水火不容,一個是套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利,一個是獲取企業 自身的內生成長之利,操作中最矛盾就是一句話「好貨不便宜」。老巴也曾經很困惑,這時候芒格出現了,幫助老巴質變飛躍,「從猿進化成人」。巴菲特實際上是 三個人思想的綜合體:格雷厄姆+費雪+芒格。芒格一直被忽略,其實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巴菲特,價值投資修正為「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而非以便宜的價格 買入平庸企業」。

巴菲特投資策略:安全邊際(市場先生提供)+精選企業(護城河保護)+長期持股(時間先生為友)

代表:中國段永平、趙丹陽近似之

 

4.其他的基本面投資方法

(1)宏觀大趨勢投資

這 種方法需要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毒辣眼光,只適用於天才,對普通個人和機構沒有可複製性,目前成功者唯有羅傑斯。很多中國人說他是忽悠,巴菲特說他趨勢判斷 能力無人可及。後者是靠譜的。三個例子:70年代和索羅斯一道在行業低迷時狂投軍工股,10倍;2000年看好新興市場崛起之勢,投B股張裕,10 倍;21世紀初看多大宗商品看空道瓊斯,十年趨勢完全正確。一個小花絮:羅傑斯在次貸危機前賣出美國豪宅,定居新加坡,又一次全壘打。

(2)行業週期投資

代表:彼得林奇、東財的老股民、李馳及目前中國的銀行股投資者

行 業低迷時買入,景氣高峰時賣出。無需精選個股,買入行業一攬子樣本股票。如果說羅傑斯是天才,林奇就是鬼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其最拿手的是行業週期 投資,80年代重倉低迷的汽車股,從克萊斯勒買到沃爾沃,一戰功成。但該投資方法需要對行業週期的準確理解,普通投資者難以把握,且必須學會退出,如果林 奇汽車股拿到現在,難逃破產命運。

行業週期和宏觀週期投資,廣義上也算是價值投資,如果成長都能變成價值的一個參數的話。它們共同之處都是依據基本面決策,由宏觀週期、行業週期、市場恐慌提供安全邊際時買入,巴菲特玩轉中石油就是例子。

 

二、技術分析的投資策略

技術分析認為任何價值必然表現為二級市場的價格走勢,分析走勢而不用分析企業。其實內部又分兩大流派:趨勢投資和技術預測

 

1.趨勢投資(右側交易)

不進行任何預測,順勢而為,嚴格的右側交易,以止損控制風險。

代表:威廉歐奈爾、溫斯坦

歐奈爾的Canslim交易系統據說非常有效,與價值投資並駕齊驅。筆者沒有試驗過,但似乎這種投資方法不適合大資金操作,而且對投資者情緒和自律能力有苛刻的要求。

 

2.技術預測(左側交易)

目前中國市場的最主流方法,分江恩派、數浪派、補缺口派……,堅信K線圖和成交量可預測未來走勢,大都左側交易、短線交易,深受廣大散戶喜愛,在財經類媒體上天天地毯式轟炸,具有極強的娛樂性。本人一竅不通,無法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2

技術分析第一篇:各種投資流派的哲學思想及應用誤區(1)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890587

我覺得作為一個股票初學者,學一些技術分析的知識還是很有必要的。有些時候一個股票你能不能拿得住,關鍵就在於你是否具備成本優勢,有了一定成本優勢後,你自然就能擁有良好的持股心態,撇開倉位控制和持股成本空談如何鍛煉心態是毫無意義的,我就不相信你在最高點買入,遇到30%回調還面不改色,假如浮虧30%你還面不改色,我只能說你是一個徹底的賭徒,根本沒資金管理和風控的概念,屬於那種“死了都不賣,不翻10倍不痛快”的腦殘偽價值粉。而技術分析就能解決這種成本控制問題,讓你從一開始就買在階段性的低點,你自然就有足夠信心面對回調。很多網友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技術分析,以前學的那些技術分析基本都算是白學了,因此我覺得我還是很有必要開技術分析這門課程的。

在學習任何一種投資策略之前,我們都有必要先來了解該投資策略背後的哲學觀和假設條件。任何一種投資策略,都離不開要回答以下問題:股票市場的本質是什麽?驅動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是什麽?這就像任何一個哲學流派都必須回答:世界的本質是什麽?世界的起源?有怎樣的哲學觀就會有對應的投資策略,進而衍生出對應的投資技巧。下面我將簡單介紹目前一些常見投資流派的哲學思想。其實任何一種投資流派都只是從某個局部來審視股票市場的本質,他們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因此真正的大師不排斥任何一種投資流派,也不盲目信奉任何一種投資流派。應該是集眾所長,獨樹一幟。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立誌要成為大師級選手,假如你不想開創新的流派,那麽你只需選擇自己最順手的那一個流派,潛心修行,將其武功心法應用到極致,也能成為武林高手。

在學習一個投資流派之前,你首先要搞清楚它是如何看待股市市場的,即在該流派眼里,股市到底是什麽玩意?其中要特別註意他們的假設前提條件。因為得出某個結論,往往是基於某些前提條件的,假如這些前提條件不複存,那麽結論自然就是錯誤的。下面是常見的投資流派:隨機遊走理論、黑天鵝投資理論、價值分析、量化交易、反身性理論、技術分析。

隨機遊走理論

這個流派認為股市無法預測。他們的假設前提是:在信息沒有摩擦的情況下,任何人都無法通過信息獲取超額收益。他們的證據是:根據數據統計,90%的基金經理無法跑贏指數;讓一群猴子砸飛鏢選股,跟一群所謂的股票專家選股,最後發現專家收益率只跑贏猴子3%都不到。

因此他們得出結論,不管你怎麽努力,從概率統計角度,你很難跑贏指數。與其浪費時間去掙紮,還不如直接購買指數,這樣你就可以跑贏市場上90%的人。而在這種思想下,ETF指數基金誕生了,他們只複制指數走勢,不追求超越指數的收益率。

對於這個流派的觀點,我不敢茍同。在我看來,他給出的證據是有問題的。因為跑贏指數是一個相對值,而不是絕對數值。這就像第一名是一個相對概念一樣。根據概率統計,不管你怎麽努力,每個競賽只有1個冠軍,其他999999999個選手都跑輸給冠軍,因此我們不要努力去爭取冠軍了,這是徒勞的,我們還是坐在那等死算了。之所以90%的基金經理跑不贏大盤,那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市場的組成成分。假如他們都很努力,那麽指數的漲幅可能是20%,假如他們都是一群傻子,那麽指數的漲幅可能只有1%,最後不管他們是天才還是傻子,統計數據都會顯示僅有10%的人跑贏指數。此外,你不選擇update自己的能力,而你的對手們卻在不斷update自己,那麽你就會輸的很徹底。假如你和對手都選擇update自己,那麽你就只能取得平均收益。

至於猴子砸飛鏢事件,問題也在於他求平均數。100個專家,每人挑選出3只股票,加起來就是滬深300指數了,你能用這個滬深300組合跑贏滬深300指數嗎?對於“被平均”,國人是深有感觸啊,俺們人均幾套房子,人均收入1萬美金,我只能說絕大多數人都拖國家後腿了。

還是就是他的假設前提市場信息無摩擦。所謂無摩擦就是所有信息都第一時間被公開,所有投資者都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並且所有投資者都能正確分析出該信息的含金量。這種假設條件太苛刻了,在現實世界根本不存在。

黑天鵝投資策略

這個投資策略很意思。作者認為人們往往低估了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概率,因此在給小概率事件進行風險定價時,其定價是錯誤的。因此作者專門去賭小概率發生。他會分散投資購買很多這種小概率事件的期權,由於大家都認為發生概率極低,因此一份看空期權的價格可能只需幾分錢,但是一旦發生這種小概率,收益率無疑是巨大的。最後他在08年房利美崩盤事件中,獲得了上億美元的收益。

這個投資策略有兩個要點:1、分散下註,不能只押一個事件;2、尋找那種表面上看起來發生概率很小,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後,其實發生概率並不小的事件。這個投資策略其實在中國股票市場上也有人在應用,那就是專門賭st重組的人。大家都覺得st會退市,認為退市概率極高,因此給他的股價定位非常低廉,但實際上,st股退市的概率遠遠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高,於是這里就產生了錯誤的定價,有人就專門利用這種錯誤定價來獲取暴利。

作者眼中的世界如下圖所示。



恒常事件:例如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這種事件只占世界的很小一部分,這類事件完全可以依靠經驗或公式精確推導出來,因此最節省人類的記憶空間。人們往往傾向於過分關註此類事件。事實上此類事件完全沒有投資價值,因為大家沒分歧,就不可能存在交易對手方。會不會有人傻到願意跟我賭明天的太陽從哪邊升起?我賭從東邊升起,有人敢做我交易對手賭太陽從西邊升起麽?

高概率事件:發生概率極高的事件。人們也傾向於過分關註此類事件。此類事件的投資價值也很低,因為幾乎都沒懸念。例如工商銀行每年的利潤率,每年都那麽穩定,而且在可預見的3-5年里,變化也不大。既然大家都能猜出來,當前市場價格就已經反映了這種預期,當他公布年報時,股價根本無動於衷。

已經發生過的小概率事件:對於小概率事件,人們傾向於忽略其存在,但是一旦某個小概率發生了,人們就會極度重視,重點防範。結果就是此類事件再發生的概率就會變得微乎其微。但是人們由於生活在恐懼陰影中,往往會高估了其今後發生的概率。這里就存在定價錯誤。例如911襲擊後,航空股暴跌,但是作者認為在此發生911襲擊的概率幾乎為零,因為大家都已經高度警惕,因此他大膽抄底航空股,又賺了一大筆。

未發生的小概率事件:對於尚未發生過的小概率事件,由於提前防備成本極高,因此人們往往傾向於忽略其存在。並且人們往往低估了此類事件的發生概率。這里也存在錯誤的定價。例如長期資本投資公司,其使用的投資模型時由幾個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聯合開發的,之前運作都良好,結果在做俄羅斯國債時破產了,當時他們經過模型分析,當前俄羅斯的國債價格是大幅偏離正常值的,只要俄羅斯不宣布違約,那麽他們就能大賺一筆,他們通過歷史數據分析,覺得國家主權違約發生的概率極低,結果很不幸,那一次俄羅斯直接宣布違約,於是這個被譽為由世界上最聰明最懂金融的人操盤的投資公司破產了。而作者做空房利美的期權的理由是,大家覺得房利美倒閉的概率很小,但是作者卻認為人們低估了其倒閉的概率,結果還真被他賭對了。

能夠感知其存在但無非用概率描述的事件:這是一類無非用現有數學工具描述的事件,由於完全無非用數學言語描述,因此預期其未來變化幾乎不可能。例如混沌,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規律,但實際上卻是有規律的,但這種規律又無法用現有的數學公式來描述。要捕獲這種事件只能靠運氣,例如指數競猜活動,要想連續猜對10場,運氣成分是主要的,與個人能力無關。

未知的世界:絕大多數事件屬於這種類型,既然屬於未知世界,想利用此類事件獲利也就不可能,不多說。

今天先寫到這,下一篇接著介紹其他的投資哲學,我是獵手11-hawk,歡迎大家關註。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632

技術分析第二篇:各種投資流派的哲學思想及應用誤區(2) 獵手11-hawk

來源: http://xueqiu.com/1339778771/32921600

接上一篇的內容,上篇提到黑天鵝投資策略,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閱讀書籍《黑天鵝》作者: [美]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量化投資策略

嚴格上來說,量化投資不是一種投資理論,他僅僅是利用計算機去處理人類無法做到的事情。簡而言之,量化投資是將傳統的投資哲學,如價值分析、技術分析,編成可自動執行的程序代碼,他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他的優勢在於,在交易速度達到毫秒級的情況下,一些通常無效的交易策略會變得有效。

大量高頻交易的存在其實會加劇市場的雪崩效應。因為這些機器絕對理性並且絕對服從指令,因此在股市崩盤時,大量的高頻交易系統會同時觸發止損指令,在那一瞬間會有成千上萬的止損單突然湧出,本來市場就面臨流動性枯竭,這麽多賣單瞬間湧入,股價會在瞬間被砸掉90%,而這又觸發了更多的止損指令。。。由於量化投資不屬於投資哲學範疇,這里就不多說。

價值分析

價值分析的創始人應該算是格雷厄姆,也就是巴菲特的老師。實際上,我個人覺得格雷厄姆是證券歷史上最偉大的導師。衡量一個導師是否偉大,關鍵在於他教出了怎樣的學生。很多人可能自己很厲害,但是教出來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這種人物頂多只能稱為梟雄。格雷厄姆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他教出了幾個聞名於世的投資大師,例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直到現在,世界上那些管理著幾千億資產的基金經理絕大多數都是格雷厄姆的信奉者。這也恰恰說明了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價值分析認為:股市是實體經濟的影子,股市反映的是實業的經營狀況。(所以才有“股市是經濟晴雨表”這一說法)。因此假如你只關註股市本身的價格波動(沒錯,說的就是你——技術分析),那只不過是在捕風捉影,你應該把精力放在本源之處——實體經濟。而這就是當今的經濟學家為何整天研究宏觀經濟、公司經營狀況的根源所在。

簡而言之,價值分析認為影響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是公司經營狀況。所以你應該時刻關註企業的經營狀況,而了解一家公司經營狀況的最好途徑就是查看他的財務報表,所以分析財務報表成了價值分析者的必修課。

對於價值分析的應用,我個人覺得核心思路就是尋找公司的隱形資產。因為這些資產都是隱形的,在財務報表中並沒有體現出來,一般人也察覺不到,因此在給公司股價估值時,並沒能體現出這些隱形資產的價值,但是這些資產卻是實實在在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利益的。於是股價就被低估了。

例如巴菲特特別喜歡擁有大量現金流的公司,而且是那種免費占用客戶資金流的公司。因為免費占用客戶資金,在財務報表里並沒有被納入資產範疇,但這卻是實實在在的可挪用的資產。例如貴州茅臺,每年都要求經銷商提前把銷售款打入公司賬戶,這筆錢其實就被貴州茅臺無償占用了。又例如阿里巴巴,通過扣押商家的信用保證金以及消費者的付款,無償占用了這筆巨款,幾十億的巨款,拿去做個7天理財,都有好幾百萬的利息了,這幾百萬純粹就是大家免費送給阿里巴巴的。

又例如品牌、網絡效應等,這些都是隱形的財富。可口可樂最值錢的就是他的品牌,隨隨便便一瓶自來水貼上可口可樂的標簽,都能賣出幾億瓶。

隨著一些傳統的隱形財富被逐漸挖掘出來,這些東西的估值已經反映到股價里,投資者要做的就是不斷去深挖、發現新的隱形資產,不能老是照抄巴菲特、彼得林奇所提到的那些隱形資產,例如現金流、品牌、地域優勢等爛大街的分析邏輯。投資無捷徑,想自己不加思考就照抄別人成果是不可能成果的,你可以借鑒前人的思考方式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但是沿著前人的足跡重走一遍,你註定一無所獲。在獨辟蹊徑這方面,我推薦大家向彼得林奇學習,多看他的書,學習研究他是如何能做到以奇制勝(而不是簡單的複制粘貼他的結論)。

反身性理論

價值分析認為影響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是公司經營狀況,公司經營與股價的關系是身體與影子的關系。但是索羅斯認為這種哲學觀是錯誤的。索羅斯認為,公司與股價的關系不是簡單的身體與影子關系,股價不是公司經營狀況的被動反映,兩者其實是相互影響的。而將兩者聯系在一起的,是人們的預期(情緒)。

例如,假如投資者覺得A公司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B公司會落敗,投資者就買入A公司股票,拋棄B公司股票。隨著A公司股價上漲,A公司去做股權質押貸款時就能貸到更多錢,並且銀行會給出更多授信額度。而B公司由於股價暴跌,抵押貸款時會被要求追加抵押物,從銀行貸到錢也比A公司要少數倍。於是A公司拼命擴張,B公司由於資金不足,只能不斷關閉門面,裁員。而這種做法又會導致股價進一步暴跌,從而陷入惡性循環。於是大家當初的預期實現了:A公司果然在競爭中勝出。但其實剛開始時,A和B的基本面是一模一樣的,僅僅就是因為大家預期不一樣,從而導致兩者的命運相差甚遠。

簡而言之,索羅斯認為,股票市場具有預言自我實現的功能。影響股價波動的核心因素不是公司基本面,而是人們對基本面的預期。即你長的帥不帥這事實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女神是怎麽評價你的,假如你的女神覺得馬雲看起來“萌萌噠”,那麽就算你是都教授轉世都無補於事。

很多人都覺得索羅斯寫的《金融煉金術》苦澀難懂。但其實並沒有那麽難懂。你只需理解日常生活中兩樣東西就行。

第一點:世界上有些東西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受觀察者行為影響),例如物理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氫氣跟氧氣燃燒後必定是生產水,不管你多麽渴望它生成金子,他都永遠不可能實現。但是有些東西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觀察者行為會擾亂事件進程)。例如人文社科就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例如某經濟學家預言明年要發生極其嚴重的通脹,預言一放出來,引起社會轟動,中央非常重視,於是馬上開始抗通脹,結果到了明年,由於中央提前幹預,通脹並沒有出現,這個經濟學家的預言破產了。假如這個經濟學家並沒有提前警告中央,那麽結果可能就真的是嚴重通脹。

對於不以人意誌為轉移的事件,並不存在索羅斯描述的反身性。一旦人們發現錯誤,馬上就會進入糾偏。就像一個鐘擺,他永遠都圍繞著事實中心左右搖擺,偏離稍大就會自動糾偏。只有那種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事件,就會出現索羅斯描述的反身性。即謠言可以不斷自我加強,自我實現,形成一種趨勢性行情,最後達到瘋狂的狀態,產生一種投機狂熱。

而索羅斯就是專門去尋找那種可以自我加強的投資機會,在事情剛開始露出端倪時介入,在大家情緒達到瘋狂狀態時退出。

第二點:索羅斯只是將機械運動的兩種模式應用到股市研究里。正反饋運動和負反饋運動。不以人意誌為轉移的事件會進行負反饋運行,一旦情況偏離事實中心太遠就會自動回歸中心。而以人意誌為轉移的事件會進行正反饋運作,就像山坡上的雪球,你只需輕輕一推,他就會不斷加速往下滾。而這個下滾過程就是索羅斯描述的反身性過程。

在當代所有的投資理論里,我最認同索羅斯的理論,也一致致力於投資者行為和投資者預期的研究。對投資者情緒和預期變化的把握能力,在這方面的功力,恐怕國內沒有幾個人能超過我。

夜已深,今天先寫到這,下一篇接著講述技術分析。我是獵手11-hawk,歡迎關註我。

@今日話題
特別聲明:

轉載務請註明以下出處,否則視為侵權:“本文作者:獵手11-hawk 更多精彩教程文章請關註本人的雪球賬號或關註個人微信號:hawk11haw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30

10萬家門店,1300億市場,無人便利店的流派之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6/164317.shtml

10萬家門店,1300億市場,無人便利店的流派之爭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10萬家門店,1300億市場,無人便利店的流派之爭

是時候給無人便利店做一個總結了。

『我國擁有10萬家連鎖便利店』,『超1300億市場規模』,『幾乎一周內融資超1.3億』,最近,與便利店相關的各種熱點事件可謂賺足了眼球,尤其是無人便利店這一新業態,幾乎在朝夕之間驟然火熱。今年年中,F5、繽果盒子瘋狂融資,淘咖啡落地杭州,Eatbox第一個盒子7月底落成,繽果盒子5000家計劃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創業公司蜂擁而入,行業巨頭、資本大佬也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作為繼共享單車之後又一備受關註的新業態,無人便利店賽道上現已布滿諸多玩家。那麽,他們是如何看待新零售場景下的市場和競爭?在無人店的眾多形態中,哪種流派又能笑到最後?

最近,野草新消費采訪了繽果盒子、Eatbox、24愛購、YI Tunnel等幾家頗具代表性的新秀公司。下面野草君將帶你見識暗流湧動,波雲詭譎的無人便利店戰場。

文 | 折原

巨頭湧入?

2016年12月,亞馬遜在西雅圖開張了第一家無人零售便利店——Amazon Go

2017年2月,阿里巴巴旗下芝麻信用與深蘭科技合作推出快貓無人值守便利店和take Go信用結算系統。

2017年3月,神奇屋智能便利店在廣州樂天創意園loteam眾創空間作為一個“共享空間”的新項目出現。

2017年3月,F5未來商店完成1200萬元A輪融資; 6月宣布完成3000萬元A+輪融資。2017年6月,首個繽果盒子在上海落地,7月3日完成A輪上億元融資。

2017年6月15日,瑞典初創公司Wheelys在上海正式發布Moby Mart。

2017年6月25號,娃哈哈和深蘭科技簽訂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Take Go無人店。

2017年7月8日,淘寶無人便利店正式在杭州對外開放。

與此同時,居然之家計劃於7月底落地Eat Box無人便利店項目。

短短半年時間,無論是以阿里、亞馬遜、娃哈哈等為代表的電商零售巨頭,還是繽果、F5等新興創業公司,都紛紛湧入無人店賽道。看起來,這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不死不休的戰爭,但我們會發現,此後各路人馬又紛紛偃旗息鼓,按兵不動。野草君所疑問的是,無人店模式到底是一種剛需還是“有待驗證”?同時,在巨頭強勢資源和渠道的擠壓下,初創公司的機會又在哪里?

然而,在野草君的采訪中,無人店新星們似乎並不care,24愛購CEO王鎮方認為,零售市場是足夠大的,大到能同時養活巨頭和初創公司,甚至都能過得不錯。

而且由於無人便利店線下比較重,一兩家巨頭崛起有可能,但對其它公司來說,仍有足夠大的空間生存。『大型連鎖打得再火熱,其實很多夫妻店根本不搭理你,它們照樣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王鎮方給野草君打趣的說。

24愛購

另一方面,繽果盒子、Eat Box怡食盒子等創業公司都選擇采用相對成熟的技術,較容易實現低成本快速複制。

反觀Amazon Go 、淘咖啡等巨頭玩家對無人店的嘗試,更多是在線上人口紅利消失之後,希望通過無人店找到一條線下零售的解決方案。通常來講,傳統零售無法獲取顧客行為和路徑數據,阿里等巨頭公司通過無人便利店,將客戶經過,停留,拿起,放下等等零散的行為數據化,掌握消費者的消費路徑——動線,這些是巨頭玩家湧入無人店賽道的核心動力。顯然他們的意圖並不在於搶奪無人便利店市場,這樣看來前者的從容不迫也並非沒有道理。

同床異夢

拋開巨頭不談,在這些無人便利店的創業公司中,從技術、形態到理念也都大相徑庭。在技術上,RFID和圖像識別等技術是大家談論最多的,但進軍無人便利店的各位卻幾乎一致認為,技術並不會成為這一行業的核心壁壘。那麽競爭的關鍵又在哪里?無人店領域的各位掌舵者要依靠什麽來勝出?

在Eat Box怡食盒子CEO安利英看來,無人便利店的競爭最終還是會體現在商品差異、門店規模等方面,核心是要抓住投放地點的聚類客戶。舉例來說,投放在女性聚集區、球迷集中社區以及學校等區域的無人便利店,適宜定位成主打美妝與衛生用品、酒水小吃、文教用品的品類專業店。

20cf30a7335f1ace6c0614

『今後會出現很多無人店的獨立品牌,就像有羅森,也會有711。同樣的,Zara低端平價,HM也是低端平價的,中國和法國有很多像forever young這種低價的女裝。只要市場足夠大,無人店也是類似的發展邏輯,不同的細分領域會給無人店帶來不同的定位和市場。』

對於這一點,24愛購CEO王鎮方的角度略有不同,在他看來,地域的劃分在競爭中會是關鍵一環。便利店整個行業最大的玩家也占市場不到4%,不像純互聯網項目,老大通吃,如嘀嘀和快滴要合並,58同城和趕集要合並。因為互聯網的空間是平行的,他們的競爭沒有死角。

『但是便利店不一樣,一個小區我的門店進入後,其他店就不會選擇在這個小區鋪設,因為還有很多待開發的,他們沒有必要進來跟我競爭。所以便利店的本地化非常嚴重。』

不過,在交流過程中,王鎮方還隱約表現出對資本入局的擔憂,『競爭,最終是體驗,最初是資本。其實很多玩家都是在16年左右就布局無人便利店,突然踩到風口不一定就是好事。資本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規模化複制的速度,那些持有資本的玩家無論未來能否盈利,都可以先把位置占了,那些資本少但可能潛力高的反而在發展速度上會落後很多。』

對此,在2015年就投資繽果盒子的林勁峰也認為,無人店競爭的關鍵就在於規模化複制速度和非標準品的引入。有趣的是,Eat Box怡食盒子、24愛購以及F5未來商店都有做非標品的意願,反而繽果盒子似乎還沒有這方面的計劃。

20170627093534_4687_lssize

與此同時,幾家在選址定位上也略有不同。24愛購、繽果盒子明確表示目前產品是在小區物業中推廣,一方面小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尤其高檔小區治安良好,有利於避免惡意偷盜和破壞;另一方面,在小區可以先培養一定人群的消費習慣,為未來向街頭發展做鋪墊。

EatBox怡食盒子主要是想通過在怡食家超市品牌周圍密集布點。不難看出,EatBox是想以大店為中心來帶動對周圍的輻射,所以在地域上肯定會鋪設在商場以內。F5未來商店目前的幾家試運營點都分布在大學城、學院、產業園等地,似乎是希望直接走向街頭。

從無人店的形態上,目前有繽果盒子、Eat box、快貓等的開放式展架和以24愛購、F5未來商店等為代表的的封閉型箱櫃兩種流派。對於繽果盒子CEO陳子林來說,打破原有的消費習慣,是繽果盒子一直在避免的問題。而這種和傳統便利店並無太大區別的開放式展架,完整地保留了顧客在選購商品上的消費習慣,前者選擇開放式展架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再來看另一個流派,類似自動售貨機的封閉型箱櫃。24愛購CEO王鎮方認為,『如果讓人近距離接觸商品的話,那盜損一定存在,我們調研過的全球有人便利店的偷盜率是1.5%,而無人店只會比有人店更多』,封閉型策略似乎也為無人店盜損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王鎮方用《周易》中『慢藏誨盜,冶容誨淫』來表示對開放式無人便利店的疑慮,『不要給別人偷盜的環境或者是讓別人有偷盜的動機,這就是你的不對而不是別人不對,我不看好開放式的場景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目前,這種形態上的區別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註,至於未來孰優孰劣,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真偽命題?

就在大家展望便利店的未來並充滿期待時,也有不少專業人士站出來稱,無人便利店不符合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的國情,或將面臨政策打壓。這個問題似乎並不是無人便利店所獨有的,在人工智能技術一路狂奔的今天,這個問題也被反複提及。

『擁抱無人便利店』,王鎮方引用《人民日報》就此問題曾發布的某條微博中的用語,他認為舊工作消失的同時,新的工作也會出現。這也與我們之前接觸到的無人收銀項目YI Tunnel的創始人吳一黎的想法不謀而合:『繁瑣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人應該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怡食盒子CEO安利英也表示,『未來的生意會是兩個極端,要不然就特別有調性的人,要不然就是極端追求效率的』。在安利英看來,無人店沒有服務也是一種服務。很多時候,人們進入便利店只是想拿了東西就走,並不需要店員的服務。店員的存在反而有可能降低消費者的效率。

同樣,二八法則在這里也依然適用,只有20%的人需要並享受到這些服務,而剩下80%的人並不想為前者所享受的服務買單。無人店出現後,傳統便利店依然會存在,因為有那20%的需求,只是他們的服務會變得極致,從無人店中走出來的人將投身到強調人性化,人情味的有人店當中。

現在談及無人店未來倫理上的問題似乎還為時過早,起碼現在的無人店在體驗上還存在很多問題。

目前,無人店其實很大程度上只是實現無人收銀,所以有體驗過的用戶會評價稱,『去一趟繽果盒子的時間夠去三次全家』。無人便利店首先是便利店,在沒有服務員的情況下,如果無人店沒有做好購物引導,顧客在搜尋產品上的體驗可能極差。

自動理貨補貨方面,不僅在不同地段設置不同品類,未來人工智能理貨應該做到在不同時段設置不同品類,『早上、中午和晚上進同一家店,放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吳一黎如此暢想。智能購物車,智能試衣鏡等概念的出現,同時無人店對數據收集有天然的優勢,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利用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由此看來,處於起步階段的無人零售在每個場景下的未來都有無限可能。至於無人便利店未來的格局,大家在觀點上的分歧似乎並沒有那麽大。

安利英和林勁峰都認為未來會出現很多品牌,無人便利店的格局將是百家爭鳴,而非一家獨大。繽果盒子這類定位於小區內的無人店,因為它前期需要跟每一個物業公司談判,規模化複制的速度是受限的,如果無人店未來的格局取決於前期鋪設的速度,在沒有誰有能力快速搶占市場的情況下,未來必然是多家並存的。

目前有大規模鋪設計劃的,似乎只有繽果盒子,EatBox正在落地,24愛購投入運營的也只有一家。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家概念店的盈利不代表複制1000家也同樣能盈利,經營1000家和經營一兩家店的區別在於,前者需要考慮供應鏈,倉儲,物流等等的設計和成本,目前初創公司似乎還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而在被問及無人店對傳統便利店的取代問題時,王鎮方認為,『無人便利店在未來只是零售形式的一個補充。在未來,10個便利店有無人便利店就可以了。』我們提起無人便利店時常說的『10萬家門店』,『超1300億市場規模』,其實是便利店的市場,如果無人便利店只是零售業的一個補充,那麽是否意味著無人便利店的市場被高估?

讓我們拭目以待。

* 本文為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折原,編輯張曉軍。加入消費升級產業群,請聯系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微信圖片_20170628201529

 
無人便利店 F5未來商店 24愛購 繽果盒子 EatBox怡食盒子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2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