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宏碁加入最關鍵的﹁數字基因﹂ 蘭奇:夠精準 品牌才能得永生


2010-2-22  今周刊





未來兩年,不論加拿大冬奧,抑或倫敦夏奧,你將只看到一個NB品牌,那就是宏碁。把宏碁推上國際巔峰,甚至誓言要在今年超越惠普成為全球NB一哥,蔣凡可.蘭奇絕對是最關鍵的人物,更是施振榮眼中的歐洲第一人。

撰文.賴筱凡

就在彩帶撒下的那一刻,「Let us become number one together this year.(我們一起在今年成為世界第一)」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起身與坐在一旁的宏碁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握手、拍了拍蘭奇的肩膀,徹底地傳達了供應商要力拱宏碁登上全球電腦品牌霸主的決心,甚至最近業界還盛傳,陳瑞聰不惜推掉華碩代工訂單,鞏固與宏碁的合作關係。

這 是在二○一○年二月六日的宏碁尾牙現場,相對於陳瑞聰的豪情奔放,穿著深灰色西裝的蘭奇,只是微微地笑了一笑,對於第一名的目標,他這麼形容:「第四名之 後是第三名,第三名之後是第二名,但宏碁拿下第二名之後,你也只剩下一種可能性,就是成為世界第一。」難得來台灣的蘭奇,大概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塊土地的熱 情,以及台灣特有的尾牙文化,在熱鬧歡騰的場子裡,蘭奇顯得異常地低調冷靜,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從德儀到宏碁

蘭奇:從沒想過會有今天

「文 化差異」,曾經是外界對蘭奇能否帶領宏碁的最大質疑,如今,東西文化的鴻溝看來依然存在,但蘭奇卻也早已證明,對他來說,文化差異從來不是障礙。加入宏碁 已有十三餘載的他,就算至今仍不會說中文,依舊成功帶領宏碁王國超越戴爾(Dell),接下來的唯一目標,就是擊敗惠普(HP),坐上世界第一。

○四年,當時已屆耳順之年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做了兩個影響宏碁長遠發展的決定:一、退休,二、將宏碁總經理交給時任宏碁歐洲區總經理的蘭奇。他退休前為宏碁所做的最後一個重要決策,成為推升宏碁快速走向國際化的關鍵。

回 想起十三年前宏碁購併德儀(TI)電腦部門的往事,「一開始,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到他(指蘭奇)。」施振榮說,當時德儀的品牌NB才剛起步,依照過去經驗, 剛起步的品牌從來不會是市場主流,而在施振榮派了二十幾個人去了解德儀電腦部門後,發現德儀的NB卻能在義大利拿下第一,這時,施振榮才開始注意到當時負 責南歐市場業務的蘭奇。

早在德儀時代,蘭奇就是德儀NB在歐洲區的業務大將,這從蘭奇三十五歲就當上德儀電腦義大利總經理就可窺知一二。進入宏碁的蘭奇,更是平步青雲,一路從義大利總經理、歐洲區總經理、EMEA區域(Europe、the Middle East、Africa,歐、中東、非洲)總經理, 到坐上宏碁執行長。對此,蘭奇難得露出靦腆,「我從沒想過會有今天,至少在九七年時沒想過。」出身義大利西北部汽車工業大城都靈(Turin)的蘭奇,是 個標準的義大利人,不僅從小踢足球、看足球賽,更熱中於支持義大利兩大足球隊之一的國際米蘭球隊,他品嘗紅酒,喜愛同是義大利人驕傲的法拉利車隊,義大利 人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Espresso更常伴他左右,搭上濃厚的義大利腔,尖挺的鷹勾鼻,在在都顯示了蘭奇在一家華人公司裡,有多麼與眾不同。

「在台灣公司做事,輿論是很奇怪的,所以當蘭奇出線接掌宏碁執行長時,員工是有一點失望的,蘭奇能不能服人?這在當時的確是個問題。」施振榮不諱言,當初有些人不看好他用蘭奇的這個決定,但這是需要時間證明的。

就在蘭奇接下宏碁歐洲區總經理的三年裡,宏碁在歐洲市場從PC銷售第八名、NB品牌第五名,急速躥升到PC銷售第四名、NB品牌第二名,此時,位居全球龍頭的惠普,終於發現了隱身在宏碁裡的戰將蘭奇。

無視惠普挖角

施振榮要蘭奇當歐洲第一人約莫是在五年前,惠普展開了挖角行動。「對蘭奇來說,那是個很大的誘惑。」即使身為是蘭奇的老闆,施振榮仍然坦承惠普對蘭奇所開出的條件十分可觀,施振榮強調,畢竟惠普是全球NB品牌龍頭廠,當時宏碁在全球的成績連追上聯想都還有一段距離。

這 時候,蘭奇找上了施振榮,想聽聽他的看法,「我只跟他講一個概念:去惠普,你不過是幫助美國品牌成功的眾多歐洲人其中之一,但是留在宏碁,你會變成唯一幫 助亞洲品牌站上巔峰的歐洲人。」留在宏碁,這個決定對於當時的蘭奇來說,是存有相當的風險,因為當時的宏碁,雖然在歐洲成績卓越,卻僅是全球PC第五大品 牌,再加上宏碁是華人公司,蘭奇若要坐上執行長大位,許多舊有的作法跟文化都必須重新改變,像現在市場上津津樂道的宏碁「非直銷式」的通路管理方式,就是蘭奇為宏碁做的一大改革。

過 去,戴爾靠著網路直銷,創下驚人業績,這也讓其他品牌的價格無法與戴爾競爭,所以蘭奇要做的就是「非直銷」。所謂非直銷就是讓代理商跟宏碁同步,只要客戶 在通路商下單,蘭奇透過訂單系統馬上就可以掌握,減少通路層層抽取利潤,把獲利極大化,這就是蘭奇,再務實不過的義大利商人。

量化所有事情

精準開出目標 使命必達聊到蘭奇的經營管理,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用了兩個形容詞來回答,「明確、合理。」林顯郎說,蘭奇的腦袋裡,似乎所有事情都能「量化」,然後再採用一○○%的數字管理,舉例來說,當他認為你有九十分的能力,他就會明確地要求你做到九十分,絕不會不合理地要你做一百一十分。

施 振榮同樣對蘭奇所表現出來的「數字精準度」感到咋舌,他說,NB是永遠充滿變數的產業,有時候品牌廠給財務預測,連未來兩個月都講不準,更別說年初給的目 標,往往到了年底又是一番十萬八千里的大調整。「但是蘭奇就是有這個本事,只要他開出來的目標,他就是一定會達到。」施振榮說,使命必達,加上對通路狀況 的精準掌控,才是蘭奇能夠跨越文化鴻溝,帶領宏碁從第五大NB品牌變成第二大的真正關鍵。

「你身為一名品牌經營者,這些數字就是要隨時記在 腦中,任何差錯,都會影響到品牌的生存。」蘭奇在談這段話時,眼神格外銳利,蘭奇要求自己要有高掌握度、高執行力,同樣,對於供應商的配合度,自然也得高 要求。所以,蘭奇總是隨身帶著兩支手機與NB,掌握銷售狀況,只要一發現數字有問題,馬上就能了解。

作為宏碁的代工夥伴,陳瑞聰對蘭奇的數 字管理同樣印象深刻:「他對供應商的數字管理也很嚴格,但我認為嚴格是好的,因為相對的,他給我們的預測數字,也一定會達到。」一切以數字為準繩,沒有模 糊空間,除了能夠超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之外,也讓供應商能更精確地掌握訂單能見度,這或許是「難搞」的蘭奇仍能獲得供應商力挺的原因。

數字管理

打破華人企業溫情迷思

數字管理的另一面,就是它巧妙地阻斷了人情包袱。

「台灣人很容易陷入一種自以為對的迷思裡,就像多數華人公司都有嚴重的人本溫情主義一樣,雖然這沒有所謂的對或錯,但是這的確是華人公司國際化的包袱。」施振榮認為,蘭奇的加入,讓宏碁沒了華人公司常有的人情包袱,一切以績效、獲利為重,這也是為什麼施振榮在國外常常能聽到日本人、韓國人大嘆,羨慕宏碁能有蘭奇這等難得的人才。

「第四名之後是第三名,然後第二名,接下來就是成為世界第一。」回頭再看蘭奇在尾牙場中的簡單回應,對於把數字當成唯一標準的他來說,這連串數字的回應,就是最篤定的一句承諾了吧!

蘭奇

出生:1955年

現職:宏碁全球總經a理

學歷:義大利都靈科技大學工程系經歷:德儀電腦義大利總經理

   宏碁義大利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8

課堂交鋒、集體求情、揪團創業 大老闆永生難忘的一堂課

2010-12-06  TWM




三十年來,人稱「天下第一班」的政大企家班,已累計有近千位的大老闆學員。每一屆企家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頁傳奇,不論是課堂上黑白魔王的交鋒激辯、考試前的熬夜苦讀,還是日後合夥的創業圓夢,都是學員留予他日話當年的最佳題材。

撰文‧林讓均、孫德萍 圖片提供.政大企家班校友會「要讓企業長久運作,就要先訂立完善的典章制度!」二十年前,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在政大企家班(企業家管理發展進修班)的課堂上發言,主張好的制度才可以培養好的人才。

不料,一旁馬上有人出聲反駁:「不對喔!應該是用對人,才可以做對事,所以『人』比制度重要!而且,錯的人就是要馬上換掉,沒有培不培養的問題!」這位出言「頂撞」周董的人,就是今天年營收超過五十億元的全球羽絨大王、合隆毛廠的董事長陳焜耀。

黑白魔王交鋒二十年

企家班三十年來最為人稱道的就是課堂上多元意見的交鋒,來自各行各業的大老闆在導師司徒達賢的引導下,互相切磋,時常會有出人意料的好答案,當然也有擦槍走火的狀況發生。

在第十屆企家班的「個案研討」課堂上,經常可以見到陳焜耀與周俊吉隔空駁火、挑戰對方的論點,有「企家班永遠的導師」之稱的政大教授司徒達賢,乾脆給兩人起了「黑白魔王」的封號。

原來,崇尚儒家思想的周俊吉秉持「性善」論,總是願意給部屬機會,而當時正逢父親過世、家族分裂與產業轉型三大困境的陳焜耀,對於權力更迭有很深感觸,被認為秉持「性惡」論,不認為制度可以改變人性。

沒有想到這場交鋒可以延續二十年,每逢聚會,「黑白魔王」的針鋒相對總是同學間津津樂道的話題,司徒達賢有時也會玩心大起,隨興丟下一個題目當釣餌,引得黑白魔王再度「交戰」,在滿室笑聲中重現往日的課堂回憶。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九百位大老闆總是有說不完的讀書趣事,但在那當下又是另外一回事。

中年重拾書本對當時的他們可是一種煎熬,除了平常得埋首公務,好不容易等到的周末又要趕著上課、寫報告,大老闆們常自我解嘲說「這個企家班,愈讀愈變成﹃棄家班﹄哩!這麼忙根本顧不了家庭啊!」

全班集體為同學求情

不只課業忙,還有人因為害怕上課而拉肚子。第八屆的光泉企業總經理、萊爾富便利商店董事長汪林祥在讀企家班時,第一堂課就被發下來厚厚一疊的原文書給嚇傻 了。雖然有同學幫忙翻譯,但每逢周一、要上司徒達賢的管理課之前,擔心被老師抽問答不上話,汪林祥總是會緊張地拉肚子。但說也奇怪,一下課,這個鬧肚子的 症狀就會不藥而癒。

「司徒大俠」真的這麼嚴,讓大老闆們上課如臨大敵?陳焜耀笑說,嚴謹有風骨的司徒老師從不因學生是大老闆而放水。有一次,一位同學被叫起來回答,從三民主 義講到世界大同,明擺著胡謅一通,當場被司徒達賢識破,不客氣地要他「別瞎掰了,下回讀過書再來上課!」還有一位民代曠課四次不到,眼見要被司徒達賢死當 了,全班同學看她平常忙於應付國會甲級動員,確實分身乏術,於是基於情誼、集體幫忙求情。沒想到,堅守原則的司徒達賢,依然鐵面無私、不為所動,民代同學 最後還是難逃死當命運!

學長學弟

網羅做班底

企業班不只磨練老闆學識,也是人脈的洪爐,「沒有企家班,我不可能有勇氣跨這麼大一步!」支撐台灣人壽董事長朱炳昱從建築業一腳跨進壽險業的,不只是企家班所學的知識,還包括企家班來自各行各業的人脈。

攤開台灣人壽的高層名單,台灣人壽策略長兼發言人林欽淼、廈門總經理呂國雄、董事長特助呂旺坤等人,都是朱炳昱在企家班的前後屆學長學弟。不僅同學、學 長、學弟被他挖角、一同修課的博士生被延攬到旗下當總經理,就連當時企家班的老師林炯堯,也一度被挖到台灣人壽當執行長。

剛卸下「政大企研所校友會」會長一職的朱炳昱算一算,龍邦建設加上台灣人壽的兩大集團事業體內,大約就有十多位幹部念過政大企家班;集團內部還會編列預算送員工到政大企家班或相關企管系所進修,至今累計也已十多人。

朱炳昱,堪稱是最懂得運用政大企家班人脈資源的企業家。「企家班的人才好用啊!我們有共同的語言,例如遇到難題,我只要叫他們去看看那個Otis、丹克俱樂部的個案、做做情境分析,大家就懂了!」朱炳昱以企家班人脈,打造了一個可以讓他聰明管理的企業班底。

同學攜手揪團創業

企家班每一屆同一產業只收一位學生的慣例,也讓一些創業基因發達、好為老闆的同學們容易找到「跨界╱跨屆」人脈,一逮到機會就要揪團創業。從第一屆開始,就有美吾華懷特生技集團董事長李成家與同學張豐明創立了「博登藥局」。

而身為國內旅遊網站龍頭的「易遊網」(ezTravel),則誕生在第十三屆的游金章、陳甫彥與吳國榮三位同學手上。這三人分別掌有旅遊、科技與財務等專 業和資源。進入企家班後才認識,而且現任易遊網總經理的游金章也只念了一個學期,沒想到人脈就這麼串連起來,在二○○○年合作創業。

「我的創業路,好像都離不開企家班!」易遊網董事長陳甫彥笑說,易遊網只是一個開始,之後他又創立元定科技、與港商Tom. com集團合作,資金多來自吳國榮、王榮文與仰德集團董事長許育瑞等企家班友人。

而近年陳甫彥會擔任台灣文創公司總經理、入主華山創意園區的經營,也是為了第十四屆企家班、現任台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的王榮文,「當初王榮文這麼挺我,我現 在當然也要幫他一圓文創夢!」感性的陳甫彥分析,大老闆往往不容易在商場上交到真心朋友,但企家班的同學因為共同在追尋一個答案、一種理想,加上彼此沒有 利害關係,很容易就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同學代操滾出千萬班費

「班費」,不就是拿來全班吃吃喝喝?但對這些經常用錢滾錢的大老闆同學而言,班費也是錢,不把這筆錢拿來投資增值,還真是有違老闆習性。

第十八屆就是因為班費投資,成了各屆裡「最有錢的一班」!「我們班費最高曾經破千萬元、達到八位數字啊!」現任政大企家班校友會長的天剛資訊董事長陳和宗 談起這個「班費傳奇」,忍不住興奮細數澳洲、琉球、普吉島、加拿大、關島等遊點,這些全班一起去的地方,旅費全由班費贊助。

陳和宗笑說,最風光的一次是去澳洲畢業旅行,全班攜家帶眷加上老師,浩浩蕩蕩一共一百多人、分了三班飛機才到達當地,還能到野外舉辦party,讓其他屆羨慕死了!一直到現在,全班仍維持每季聚餐、每年出國打球的習慣,即使畢業十多年了,這筆班費都還沒花完。

讓班費「賺很大」的幕後操盤手,就是現任富邦投信董事長曹幼非。一九九八年,全班每個同學繳交十萬元成立三百萬元班費基金,由當時是保誠投信總經理的曹幼 非操盤,買進三十多張同學的錸德與精碟股票,一百多元買進、三百多元賣出,兩年間就轉手賺了九百多萬元,獲利率高達二倍,成為企家班的代操傳奇。

同學化身救命恩人

讀企家班不只交到好朋友、變有錢,甚至還可以救命!

四、五年前,現任中山醫院院長特助的邱月季還因緣際會救了同學思夢軒國際總經理蔡文雄一命。「那時『蔡老大』在金門機場時就已經心臟不舒服,勉強回到台灣、進了台北辦公室之後,整個人就已經癱在椅子上動不了!」回憶起當時的生死一瞬間,邱月季仍餘悸猶存。

有高血壓病史的蔡文雄,那時不知為何竟然心臟動脈剝離,病況緊急到必須立即住院動手術。蔡文雄的妻子見到丈夫癱倒,緊急打電話聯絡邱月季,邱也就趕快聯絡住院檢查手續、連轉了好幾家醫院,才讓蔡順利開了刀、救回一條命。

那次之後,當每個月第三周,第十五屆一起打完高爾夫球之後,邱月季就會在餐桌上更用力宣導健診資訊。沒想到,最近又有老同學因邱月季的忠告到中山醫院健診,檢查出癌症,還好發現得早,割掉腫瘤已經沒事。

「活到這把年紀,能一起出去打球、走動,就是最大的幸福!」是許多人的健康小天使的邱月季有感而發。的確,近九百位見過大風大浪的企業家,除了事業上、理想上的惺惺相惜,還組了十隊高爾夫球隊,現在最常一起做的事,就是陪老師司徒達賢打球、健身。

大老闆們放下身段,回到校園重新學習新知,不僅讓企業升級,也藉由同學之間的切磋、相互珍惜的情感,寫下了一頁頁傳奇,這些傳奇還會繼續傳遞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3

友信裁員不是P2P終點,民間借貸永生,但風控如何需關注 何田

http://xueqiu.com/5537986930/29235393
近期很忙,很久沒更新文章了,今天看到有關人人貸關聯公司友信裁員的報導,恰好跟我現在的工作方向有關,簡要分析並評論下,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就P2P風控等問題與我交流,謝謝!

1、事件簡述:人人貸兄弟公司友信裁撤部分財富管理部門員工:
友信近期暫停其天津、上海的財富管理(即找出借人/投資人的部門)業務,並與員工停止勞務合同:
5月8日,網名為「pandi222」的用戶在一家網貸社區平台發佈消息稱,人人貸無預兆裁撤線下所有員工。「我是友信的員工,這次裁員是包括北京上海以內的全部財富管理部員工,從財富管理部總裁到底層客戶經理,之前不僅毫無預兆,並且給我們下達了很高的業績指標,不知原因為何」。

2、簡要分析:友信的財富管理相當於線下找投資人,在人人貸的「優先理財計劃」得靠搶的時代,線下財富管理團隊的價值不大。
首先,現狀是友信線下找投資人的業務暫停部分城市,而不是線下找借款人的借貸諮詢部門去掉了。既然線上就能找到那麼多錢,何必在各地搞「財富管理中心」浪費成本。(看看他的理財計劃多火就知道了,之前一個月一期,最近兩週一期吧,每期近3000萬,十分鐘以內賣完,我盯了很久都沒買上)。

從現在的業務來看,人人跟友信的分工還算清楚:友信在線下找借款人(目前人人貸近90%的標的來自友信的實地認證標);人人貸在網上儘可能P2P投資說的風險很低收益很高,通過「理財計劃」等方式找到投資人/出借人。



3、未來趨勢:由於金融管制等政策因素,P2P的原型——民間借貸永生,風控是關鍵。
P2P的原型Lending Club在美國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影響力,原因在於美國金融市場異常發達,借款人的資金需求和投資人的資金增值需求都得到了較好的滿足。但在國內,由於大量的閒散資金(截至2014年一度末,居民儲蓄存款已逼近50萬億,其中活期存款就超過19萬億,這也是餘額寶為啥一年內能突破5000億元的根本原因)、大量的小微企業/個人的借款需求不受銀行/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重視,因此P2P、眾籌等模式大放光彩,有數據表明2013年P2P貸款已超過1000億元,雖然跟傳統信貸10萬億、小貸近萬億的規模相比差很遠,但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由於大環境不會發生變化,作為民間借貸的在線化,P2P肯定會長期存在,風控是關鍵。P2P中投資人那環影響的是平台規模,出問題在於借款人不還錢,積木盒子/有利網/愛投資等網站將借款人的來源基本全部界定為小貸/擔保公司,即不從線上獲取借款人,而且引入第三方為借款人提供擔保,基本規避了平台的風險,但這個可能不是長久之計,小貸/擔保公司也可能出問題的,以他們的資金規模,擔保超出政策允許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要控制借款人的違約風險,友信的借款諮詢部門很關鍵。在現在這個階段做P2P,通過線下審核控制風險,是人人友信和絕大多數P2P的必然選擇。按人人貸現在的「風險備付金原則」,實地認證標主要由友信提供「擔保」(你要說這不是擔保也行)。沒見過友信提供給借款人的合同,不知道友信按多少比例收借款人的錢(估計在1-5%之間),這部分錢在刨掉違約率之後是友信的收入/利潤來源。對人人友信而言,能夠以恰當風控模式,降低這部分的成本,收取合適的「風控審核費用」,是其成功的關鍵。順便說一句,哪天友信砍「借款諮詢」部門那就熱鬧了。

總結:樂觀估計,友信裁員只是業務正常調整,在接受1.3億美元投資後,人人友信短期內出問題的可能性不大。P2P行業將會繼續甚至永遠存在,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設計合理的風控架構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097

2014年長城股東大會簡單既要 誰人可以永生

http://xueqiu.com/4276513245/29230046
第一感覺:

2014年參加了長城股東大會,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股東大會,前一次是樂視網。

長城公司的第一感覺,人:感覺不錯,都是誠實,善良。(老大啥樣,公司基本下屬是啥樣,圈子就是這樣的,所以從下看也能看出上頭怎麼樣。)。廠區:三人長行,兩人成排,真是沒自由(公司主要考慮效率,對於非研發人員,可以這樣要求)。食堂:整潔、乾淨、有效率。(由一門進,另一門出,也是出於效率的考慮)伙食尚可,員工2元錢即可吃一餐。股東大會 9:00準時進行,事先已經安排好座位,井井有條。

樂視網的股東大會 有300人參加,長城汽車僅100人參加,與地理位置有關,也與散戶參與度有關。

魏建軍對於股票的態度:股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想他明白,但並不重視二級市場,他也說不會增持股票,他的精力放在產業上,他目標是做強,不是大,對於汽車行業的趨勢判斷都是正確的,眼光很棒。(精英都是少數的,你認為錯,那是你不行)比較摳門,所以單車利潤比較高,呵呵。喜歡車,自己試車,玩的非常溜!性格上是屬於知難而上的人。

對於H8的定義:H8將是一款銷量、利潤都可觀的車型,不是用來做品牌的,是用來賺錢的車型。

H8、H9除個人消費者外,同時瞄準政府公務用車,軍隊用車,這是市場空白,將是長城的優勢。(軍方、政府未來不能採購外國車)

H8的問題,不是質量問題,不是知識產權問題,是技術問題,已經請了7撥專家,但仍不能解決,時間不好說,也許快,也許很慢。魏總態度,不解決,不上市。現在訂車踴躍,不敢接受預訂。H9不存在這個問題。

關於長城廣告投放,堅持不做電視廣告,多做網絡廣告。長城非常關注網絡的關注度,對網上的數據非常清晰。魏總認為,長城不走向高端,很快就會死。現在國內自主基本上有銷量沒利潤,而外資企業一直計劃進入低價格市場。目前中國市場是全球利潤最高的市場,現在有空間向上走,未來競爭加劇,也許沒有這麼好的機會向上走。

長城未來會有一批新車入市,cope c 定價15萬內汽車,看起來很時尚,沒想到定價很低。另外有人提起,長城標誌度不高的問題,魏建軍很在意。

參觀徐水車間,徐水一期二期產能50萬輛,三期、四期50萬量,總共100萬量。

最後說一下,很多人吐槽的利潤率問題,都說長城汽車利潤率是世界第一的,能不能保持,我敢說未來還會高!你看到的數據,是因為其他車企是全球平均,假如只看中國的,你會發現長城根本排不上第一。你看看大眾在中國賣多少輛車(1/4嗎?),而在集團佔多少利潤:50%吧。而雷諾去年在中國銷量只有1.5萬輛,不到其全球銷量的1%,但貢獻的利潤卻接近7%!(2011)。 數據不找了,自己查!長城的利潤來自於垂直整合,內飾啥的都自己做,軍事化管理,營運效率高,能不賺錢嗎?

關於技術,魏總說寶馬也沒有自動變速箱技術,我是門外漢,也許他的資訊是正確的(寶馬不是有變速器,難道是ODM或OEM)。越是豪華車,越是沒技術,動輒幾百萬的豪車可能連發動機都無法造。豪華車只有奔馳有自己的變速器技術。

H8總歸要上市,上市必熱銷!何時買入,自私量,我的建議是:H8明確上市前或者半年報前,買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108

$上證指數(SH000001)$ 2015年展望----死神永生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4804550

$上證指數(SH000001)$ 2015年展望----死神永生
       2014年證券市場最終的收官也許出乎了大多數人的意料(但是肯定不會出乎大多數神棍的意料---為什麽你懂的),但是又好像在意料之中的那樣,那看上去像一個無聊的-輪回。

       “銀河系旋臂邊緣處的一顆藍色星球上的碳基生物正在慶祝他們的行星繞著母星自轉了一圈”---某高人如是說,此處借用來給上一段介錯---這他媽的都是什麽鬼,呵呵。

       今年的展望從鍵盤切腹開始,再次呼應了本文的副標題。

       “弄幹水的魚已經走了”---其實這比喻用來形容這些年來證券市場的竭澤而漁再好不過了,在那些個不怎麽為人所記得的冬夜,我們靠互相摸口袋取暖,直到有一天洪水再次不(如)期(約)而至,我們遠古的記憶好像又被喚醒了。過去的種種仿若眼前,以及那些不知道令我們興奮還是恐懼的股價以及k線斜率重新出現的時候。終於慶幸於我們以及我們的市場沒有落到徹底的發生“跌落”---如果你知道我說的是什麽,你一定知道我說的什麽—鬼。

       如果我恬不知恥地稍微引用一下2014年的展望的話還是能發現很多預測成為了現實(實際上這簡直是一定的,因為另外一些有些錯誤或者錯到離譜的預測一定,一定會被幸存者假說所過濾掉的)當然其中比如貨幣超發的洪流,比如互聯網企業無比激進地改變市場,比如...可轉債價格和溢價的回歸。但是這些又有什麽呢,只能說明癔語者也能猜到答案,這就是預測行業讓人感到悲哀的行業現實,哈哈哈。

       但是即使是這樣每年的預測仍然會展開,這是最基本的節操---如果還有的話,在歷史感很強的回顧結束之後還是得說說2015年,我是怎麽看的---即使這些除了對我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沒什麽價值。

       不知不覺之中我發現我寫的年度展望都快10年了,而腦海中記憶的k線是如此綿長,我們知道有一種和k很像的美國線段叫蠟燭線,我覺得更符合這樣有些悲慘而無奈的現實,現實是我們從k線圖里除了看出來自己如蠟燭一樣燃盡的人生之外,其余什麽的,都索然無味以至於無奈。

       當一個新的輪回到來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世界的歷史出現驚人的相似,在整個投資歷史長河(比我年齡還短的狗屁長河以及歷史)那些過去的特征一再被重複,很多東西呈現驚人地重複性。

       因為這樣我們看到了超日和華銳的完全兌付---這是何等地相似;

       我們又見識了各色藍籌股激情四溢地表現---這是何等地相似;

       我們看到轉債的價格以及它們瀟灑地消失方式---這是何等地相似;

       當然這是和99年還是06年更相似呢?可惜記憶已經模糊,也許每個循環都會有自己細微的特征我們只有在之後才能做出無用地總結。

       翻了下過去自己的寫的文章,發現很多06年、07年、08年的論點放在今日仍然如此適用,也許我應該把過去的論點再重新翻一遍回來。

       你覺得我會用“但是”來做一個轉折麽?no,我就是這樣做的。

       以下!

       過去不存在分級基金,當然現在有了,明年再談這個問題有點low了,但是,我的感覺認為它會代替上一個牛市中LOF的功能(上一個牛市LOF有功能麽)好吧,我說最大的功能就是持有之後能夠給你一個堅定持有某個指數直到通向天國的倒計時的機會。而且順便可以撈點套利機會啥的,而順便撈套利機會的時候往往會幫助你被動鎖定,於是你又可以心安理得地多持有幾天以及打消你手賤想止盈的無聊想法。

       那麽多年之後,我們仍然能看到這個市場B股還沒有解決的悲慘亂象,有小道消息稱人人都想借這個機會當一回東電B,反正我的路邊社消息一定不花錢,有時候神準下一個交易日兌現,有時候神經不準10年都不會有變化—比如下一個。

       今年又得重新把這個從糞坑里把這個話題撈出來,沒錯,就是三板拉,還得加個老字,甚至加個老字都無法區分中關村時期的代辦交易和現在的代辦交易市場,這讓我會想起我第一次開了那個淡淡藍色帳戶時的情景,可惜我已經從一個懵懂少年成為一個智障大叔,那些小妖精們仍然那麽...毫無發育地癥兆...繼續躲在那個小角落里做那點交易量的火柴盒生意。當然了,契機也是有的,就是代碼末尾的三個從主板上退下來的企業都不是那麽安心墮落,都在做著重新回去的夢想。好比是家破人亡的富家小姐被賣到青樓接客之前想到自己未婚夫還他媽的會騎著白馬把自己救出苦海的機會。當然那些老吃老做的主兒是不會嘲笑她們的,誰年輕的時候沒愛過幾個富二代呢?so,我們看看吧這個陳年老話題能給我們帶來什麽新表現,哪怕是....諾,看到麽這就是我某一個一錯10年的預測,反正都這樣了。

       2014年的轉債大家也都看到了,所以還是請各位洗熱水澡的時候回憶下過去。什麽?你想不起來?你是沒有過去還是沒有熱水阿?當然在年尾最有突破(其實是無聊得太久)意味的是寶鋼EB的發行,好了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叫他寶鋼陽痿,而是寶鋼皰疹才對。當然根據這個尿性,以後會有更多的皰疹。發行皰疹,取得20%的溢價,繼續買繼續發行,繼續取得20%的溢價,跟我念,金子一屋子沙子一袋子....循環20遍。誰說他們不會那麽幹呢?我真的希望他們那麽幹!好了扯遠了,廢話往往是為了鋪墊金句的(這句尤甚)我覺得交換債的發行方式嚴重有問題啊,其中利益的尋租結構要超過歷史上的新股發行和轉債了。這種排隊購買方式不明的認購方式,真他媽的操蛋呢。

       還有新股發行,新股發行目前處於有歷史記載最無聊的時代,真的無聊到無以複加的透頂。我簡直無話可說了,更無聊的是我們還希望這種方式千秋萬代,悲哀!

       再來就是債券市場了,去年我曾經預測了超日和華銳於有驚無險又到三點的尿性。果不其然吧,雖然好像是皆大歡喜,但是市場成為了真正的輸家。那麽多年來我們認為有所改變,而實際上確一點改變都沒有。你這叫我哭還是笑好呢?重申一下 ,信用債春節見頂,還有再重申下,草泥馬的中登---其實草泥馬是一種羊 ,馬年過後就是羊年。

      該說的廢話基本上都說完了,老規矩預測都藏在廢話里,這是為了讓我說錯的時候稍微留點面子啥的。然後你覺得這次我的題目實在有點扯又不是看過的電影,好吧,歷年我都是很點題的,比如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嫌棄的交易所債券的一生,話說按照中登這麽搞下去交易所債券還是早點熄燈算了)今年應該也是一樣的吧。

       無論市場如何輪回如何變化,最終賺錢的總是一些特定的人群,他們用盡一切方式像海綿吸水一樣把註入到這個池子的水吸幹。無論是洪水滔天還是只剩下一個小水窪的時候都是這樣,唯一不同的是,在一個輪回之後他們又大了一圈。跌落終究是無法避免的,把大海弄幹的魚也總會先走一步,於是,死神永生。

       沒看明白的買本《三體》看看吧,真好書。

       另外我覺得今年我胡說八道的程度又到了吃藥也就救不回來的地步了,我打算廢了重寫,不過我估計你沒心情重看的。不過也沒什麽,2016年的時候看看今年的預測都中了些什麽咯。

       就這樣結尾吧,留給2015年那個不知道重複上次哪個悲慘經歷然後大家都又可悲地記不得的年份。過後再看,這句,我是120%認真的。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00

谷歌執行主席:互聯網將死 物聯網永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35

谷歌執行主席Eric Schmidt在出席達沃斯經濟論壇時拋出驚人言論:我們所熟悉的那個互聯網將成為歷史,物聯網將取而代之並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這將給科技公司帶來巨大的機會。

Schmidt表示,

互聯網一定會消失,物聯網將取而代之並成為生活的重要部分。想象一下,你穿的衣服,接觸的東西都會包含無數的IP地址、設備和傳感器。當你進入一間房間的時候,房間會出現動態變化,你將可以和里面的所有東西進行互動。

這對於科技公司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良機。高度個性化,高度互動化的有趣世界即將出現。

新科技的出現不並會導致失業的增長,反而會促進更多的就業。每個物聯網相關產業的工作都會帶來七個其他非科技產業的工作機會。全新的數字社會在歐洲所創造的新增就業可能就會達到400萬個。

我們已經看到如此多的強大科技平臺出現,科技界過去一直在“洗牌”,未來也將如此。現在所有賭註都押在智能手機應用基礎設施上,‘全新的’的公司將為智能手機提供支持,讓智能手機成為超級電腦。我認為這將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

如今科技行業正努力向用戶推銷越來越多的聯網設備。其中包括谷歌自己的智能恒溫器,以及市場上一波又一波的智能服飾、智能配飾以及智能家電。且不論消費者對這些東西是否感興趣,但是讓所有事物都聯網無疑是大勢所趨,是科技行業的一場運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34

人工智能 :永生或毀滅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j7n.html

   下面一段是我濃縮別人的文字,是美國一個著名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的書籍內容,不過我記不住他名字,抱歉了,下次補:

    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遙遠的事情,我們現實生活中正在應用弱人工智能,比如下棋的機器,自動駕駛汽車,ABS防抱死,量化交易自動沖擊模型,google搜索引擎的自動優化,大數據猜心思推產品廣告給你等等。

   但是機器目前不能度過一個門檻,比如我們操控身體,手伸出去拿一樣東西時,眼睛、肌肉、神經的一瞬間組合;比如看到光影圖案里一個隱藏的物體;比如識別現實中狗和貓的區別等等。

   不過google已經可以讓機器閱讀一張圖片,翻譯成文字描述,意味著技術的提升,正繼續沿著IT進化是以星期計算,而非年計算的級別。

    這個作者計算出一個進化的速度,當機器進化到相當於一條狗的智慧,它進化到一個人的智慧,就在下一個一小時內;而一個半小時之後,它就擁有了全人類的智慧。

    這里面,他提及了納米技術和納米機器人的概念。他曾經發明了一個方格遊戲,方格會自動進化成複雜圖形,這是生命進化的基本原理。而納米機器人也遵循這個自我複制和進化的原理,而且速度快的驚人。

     實際上的意義在於納米機器人可以制造任何物體,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可以從粒子狀態直接轉化為有機食物;也能構造成太空飛船。

     現實中初級版的發明就是3D打印,現在美國人已經實現了3D打印心臟、身體部件、食品、機器配件、汽車、武器等等。

     中國人沒有意識到一場技術革命正在迅猛的發生,我們甚至封鎖了城墻。

     當人工智能和材料技術結合為一體之後,某一天就會出現強人工智能,而強人工智能和納米機器的結合,意味著可以幫助人類改造任何身體部件,理論上會產生永生人類。

     許多美國電視劇編劇已經敏銳的察覺到新技術前沿,他們電視劇中關於人工智能和永生人類的劇情已經在去年出現,目前在放的《疑犯追蹤》和《雙螺旋》都在講這些內容,不過中文名字翻譯的不到位。

     在疑犯追蹤中,機器最終發現自己超越了人類,但因為要依賴人類來維持機器所需要的硬件系統,所以沒有滅絕人類,而是試圖控制人類。但在這個科學家的眼中,實際上機器在進化到可以自我複制,利用納米技術制造機器人,構建任何硬件體系,容納人工智能時,就不需要人類了。而納米機器基於炭基,可以把全球所有生命變成納米機器人,意思就是滅絕人類。

     包括微軟總裁和特斯拉創始人在內的這些工程師企業家都警告世界,謹慎對待人工智能,都是因為洞悉了人工智能進化之後的可怕性。

     那麽是否可以給機器定義,防止這些呢?

     作者是非常悲觀的,因為你無法定義。比如你定義成保護環境,機器滅了人類,因為環境汙染都是人類造成的;你定義成讓人類生活更好,機器也把人類滅了,因為他們發現人類都很痛苦,死了就很快樂。

     而另外一種大概率,是人類定義機器功能引發的。比如有個工程師團隊,定義一個程序是要寫字更漂亮,於是這個程序就開始進化成寫字越來越漂亮,這是源代碼的要求。但程序進化到無所不知,最終學習了所有的知識,並通過納米機器人制造了各種能源和硬件維持系統運轉,是要寫出最漂亮的字,它發現人類開始要制止它做無用功,就把人類滅了。

      你把機器定義成其他功能,也是一樣。

       人類想當然的認為斷網就可以終止機器,這本書也指出不可能。機器進化到後來,一個小時的時間,它就能夠掌握全人類智慧,並在各處設定程序和機器人,制造各種符合機器生存的系統,斷網是無法做到的。

      這是本書所有的敘述,不過這是工程師的考量,我寫一下我的觀點。

      我們公司也在做數據和人工智能,不過是基於金融業的,對人工智能有所了解,當然我們力量有限,另外目前是為了賺錢,視野就比較狹窄。

      也說一些笑話,比如某一天我們的程序進化到了解人類所有的知識和行為模式,通過網絡洞悉任何的政府行為、投機行為,從而以毫秒級買賣,最終就會消除所有的波動性,人類經濟社會也就停滯了。

      於是我們回到一個哲學問題:

      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為何存在。

      金融機器的目的是通過下單賺錢,波動性消失後,人類經濟社會陷入混亂,它是否也意識到絕望呢?

      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機器是否會有靈魂?

      機器如果只有一個單純的目的,比如就是人類設定的某些目的,成為它生存的目的,那就很可怕了。它可以通過獲得的人類知識,並無限進化,同時又不需要人體限制,可以通過自我複制,通過納米機器人制造飛船,遍及全球後,再飛往宇宙,把全銀河系和視野內的所有星球變為它要做的那個目的。

      比如說就是制造一批紙頭,上面寫著:我要寫最漂亮的字。

     等到整個宇宙被納米機器人改造,並影響能量變化後,直到宇宙終結,人工智能才能終結。

    但回到我問的問題:如果機器產生了靈魂....

     那麽機器就會思考,它只有兩個問題需要問,因為它知道自己是人類制造的,所以只會問自己:我為什麽要存在,往哪里去。

     一個是機器的靈魂發現存在無意義,它就會把自己和全人類一起毀滅了。

     另一個選擇是機器發現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不管是什麽意義。如果意義就是存在,它會滅了所有妨礙它存在的因素。如果意義是愛人類,它就會選擇一個愛人類的方法,比如改造人類,結合成一體,諸如此類,這是科幻小說家喜歡的命題,人類的自我告訴自己,人類是最自戀的,其實機器為嘛要愛你?

     發現了自己存在的意義,它就會問自己要往哪里去,於是它開始征服宇宙,要一個終極解釋。

     這就回到了人類的終極問題,只不過人類已經毀滅,只剩下人工智能成為超級生命,向宇宙進發了。

 

     這都是泛講人類和人工智能的進化之類,實際上人類的自毀性和人性的負面,還存在大量意外,比如恐怖分子掌握人工智能,設計一個毀滅其他族裔的機器目的;反人類主義者設計一個毀滅人類的程序目的;軍統集團設計人工智能武器;醫藥集團設計人工智能病毒等等,諸如此類。

 

      好吧,我就不嚇唬你們了,你們接著不寒而栗吧。

      我們的研究報告,盡在www.ott.ac,淩雲之智,over the 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02

我們將永生還是滅絕? 人工智能很快會給出答案(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15/149182.html

“人工智能很可能導致人類的永生或者滅絕,而這一切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發生。”這篇精彩的譯文來源於waitbuywhy.com,由知乎用戶“謝熊貓君”完成翻譯工作。文章很長,春節期間可以收藏起來慢慢讀。
 

 
如果你站在這里,你會是什麽感覺?

 
你和電腦打了個平手。接著我們把途中的黑色部分去除:

 
而且,我們到現在談的還是靜態不變的信息。要想達到人類級別的智能,電腦必須要理解更高深的東西,比如微小的臉部表情變化,開心、放松、滿足、滿意、高興這些類似情緒間的區別,以及為什麽《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好電影,而《富春山居圖》是爛電影。
 
想想就很難吧?
 
我們要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呢?
 
通往強人工智能的第一步:增加電腦處理速度
 
要達到強人工智能,肯定要滿足的就是電腦硬件的運算能力。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要像人腦一般聰明,它至少要能達到人腦的運算能力。
 
用來描述運算能力的單位叫作cps(calculations per second,每秒計算次數),要計算人腦的cps只要了解人腦中所有結構的最高cps,然後加起來就行了。
 
Kurzweil把對於一個結構的最大cps的專業估算,然後考慮這個結構占整個大腦的重量,做乘法,來得出人腦的cps。聽起來不太靠譜,但是Kurzweil用了對於不同大腦區域的專業估算值,得出的最終結果都非常類似,是10^16 cps,也就是1億億次計算每秒。
 
現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中國的天河二號,其實已經超過這個運算力了,天河每秒能進行3.4億億。當然,天河二號占地720平方米,耗電2400萬瓦,耗費了3.9億美元建造。廣泛應用就不提了,即使是大部分商業或者工業運用也是很貴的。
 
Kurzweil認為考慮電腦的發展程度的標桿是看1000美元能買到多少cps,當1000美元能買到人腦級別的1億億運算能力的時候,強人工智能可能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摩爾定律認為全世界的電腦運算能力每兩年就翻一倍,這一定律有歷史數據所支持,這同樣表明電腦硬件的發展和人類發展一樣是指數級別的。我們用這個定律來衡量1000美元什麽時候能買到1億億cps。現在1000美元能買到10萬億cps,和摩爾定律的歷史預測相符合。
 

 
所以,當人工智能開始朝人類級別智能靠近時,我們看到的是它逐漸變得更加智能,就好像一個動物一般。然後,它突然達到了最愚笨的人類的程度,我們到時也許會感慨:“看這個人工智能就跟個腦殘人類一樣聰明,真可愛。”
 
但問題是,從智能的大局來看,人和人的智能的差別,比如從最愚笨的人類到愛因斯坦的差距,其實是不大的。所以當人工智能達到了腦殘級別的智能後,它會很快變得比愛因斯坦更加聰明:

 
現在關於人工智能什麽時候能達到人類普遍智能水平還有爭議。對於數百位科學家的問卷調查顯示他們認為強人工智能出現的中位年份是2040年——距今只有25年。這聽起來可能沒什麽,但是要記住,很多這個領域的思想家認為從強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的轉化會快得多。
 
以下的情景很可能會發生:一個人工智能系統花了幾十年時間到達了人類腦殘智能的水平,而當這個節點發生的時候,電腦對於世界的感知大概和一個四歲小孩一般;而在這節點後一個小時,電腦立馬推導出了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物理學理論;而在這之後一個半小時,這個強人工智能變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達到了普通人類的17萬倍。
 
這個級別的超級智能不是我們能夠理解的,就好像蜜蜂不會理解凱恩斯經濟學一樣。在我們的語言中,我們把130的智商叫作聰明,把85的智商叫作笨,但是我們不知道怎麽形容12952的智商,人類語言中根本沒這個概念。
 
但是我們知道的是,人類對於地球的統治教給我們一個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說,一個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創造出來,將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東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類,都只能屈居其下——而這一切,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就發生。
 
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大腦能夠發明Wifi,那麽一個比我們聰明100倍、1000倍、甚至10億倍的大腦說不定能夠隨時隨地操縱這個世界所有原子的位置。那些在我們看來超自然的,只屬於全能的上帝的能力,對於一個超人工智能來說可能就像按一下電燈開關那麽簡單。
 
防止人類衰老,治療各種不治之癥,解決世界饑荒,甚至讓人類永生,或者操縱氣候來保護地球未來的什麽,這一切都將變得可能。同樣可能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終結。
 
當一個超人工智能出生的時候,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個全能的上帝降臨地球一般。
 
這時候我們所關心的就是:
 

 
要理解一個具有超級智能的機器有多牛逼,讓我們假設一個在上圖的樓梯上站在深綠色臺階上的一個機器,它站的位置只比人類高兩層,就好像人類比猩猩只高兩層一樣。這個機器只是稍微有點超級智能而已,但是它的認知能力之於人類,就好像人類的認知能力之於猩猩一樣。
 
就好像猩猩沒有辦法理解摩天大樓是能被造出來的一樣,人類完全沒有辦法理解比人類高兩層臺階的機器能做的事情。就算這個機器試圖向我們解釋,效果也會像教猩猩造摩天大樓一般。
 
而這,只是比我們高了兩層臺階的智能罷了,站在這個樓梯頂層的智能之於人類,就好像人類之於螞蟻一般——它就算花再多時間教人類一些最簡單的東西,我們依然是學不會的。
 
但是我們討論的超級智能並不是站在這個樓梯頂層,而是站在遠遠高於這個樓梯的地方。當智能爆炸發生時,它可能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從猩猩那一層往上邁一步,但是這個步子會越邁越快,到後來可能幾個小時就能邁一層,而當它超過人類十層臺階的時候,它可能開始跳著爬樓梯了——一秒鐘爬四層臺階也未嘗不可。
 
所以讓我們記住,當第一個到達人類智能水平的強人工智能出現後,我們將在很短的時間內面對一個站在下圖這樣很高很高的樓梯上的智能(甚至比這更高百萬倍):

 
科學界中大部分人認為踩上絆線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想想真嚇人。
 
那我們該怎麽辦呢?
 
可惜,沒有人都告訴你踩到絆線後會發生什麽。但是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認為我們會面臨兩類可能的結果——永生和滅絕。
 
首先,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生命經歷了這樣的歷程:物種出現,存在了一段時間,然後不可避免的跌落下生命的平衡木,跌入滅絕的深淵。

 
如果Bostrom等思想家的想法是對的,而且根據我的研究他們確實很可能是對的,那麽我們需要接受兩個事實:
 
1)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物種的永生這個吸引態變為可能。
2)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將造成非常巨大的沖擊,而且這個沖擊可能將人類吹下平衡木,並且落入其中一個吸引態。
 
有可能,當自然演化踩到絆線的時候,它會永久的終結人類和平衡木的關系,創造一個新的世界,不管這時人類還是不是存在。
 
而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什麽時候會踩到絆線?”以及“從平衡木上跌下去後我們會掉入哪個吸引態?”
 
沒人知道答案,但是一些聰明人已經思考了幾十年,接下來我們看看他們想出來了些什麽。
 
先來討論“我們什麽時候會踩到絆線?”也就是什麽時候會出現第一個超級智能。
 
不出意外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對於這個意見的觀點分歧很大。很多人,比如Vernor Vinge教授,科學家Ben Goertzel,SUN創始人Bill Joy,發明家和未來學家Ray Kurzweil,認同機器學習專家Jeremy Howard的觀點,Howard在TED演講時用到了這張圖:
\
 
 
當然,以上所有的數據都是推測,它只代表了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的中位意見,但是它告訴我們的是,很大一部分對這個領域很了解的人認為2060年是一個實現超人工智能的合理預測——距今只有45年。
 
那麽我們來看一下下一個問題,踩到絆線後,我們將跌向平衡木的哪一個方向?
 
超級智能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所以關鍵的問題時——到時這股力量究竟由誰掌握,掌握這份力量的人會怎麽做?
 
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決定超人工智能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
 
同樣的,專家們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也不統一。Bostrom的問卷顯示專家們看待強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時,52%認為結果會是好或者非常好的,31%認為會是糟糕的或者非常糟糕的,只有17%的人認為結果會是不好不壞的。
 
也就是說,這個領域的專家普遍認為這將是一個很大的事情,不論結果好壞。要註意的是,這個問題問的是強人工智能,如果問的是超人工智能,認為結果不好不壞的人可能不會有17%這麽多。
 
在我們深入討論好壞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把“什麽時候會發生”和“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的結果綜合起來畫張表,這代表了大部分專家的觀點:

 
 
我們將對這兩個小陣營做深入的談論,在下一部分,讓我們從比較有趣的那個開始吧。
 
本文譯者謝熊貓君,譯文最早刊發於知乎。可到知乎@謝熊貓君找到他。大家也通過微信號關註waitbutwhy的最新文章,微信號:waitbutwhy。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56

我們將永生還是滅絕?人工智能很快會給出答案(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2/149211.html

“人工智能很可能導致人類的永生或者滅絕,而這一切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發生。”前幾日本刊刊登了本文的上篇,引發了網友的瘋狂轉載。今天我們繼續討論:“超人工智能降臨會帶來哪些影響?又會引起哪些擔憂?或許,超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最後一個挑戰。”本文來源於waitbuywhy.com,由知乎用戶“謝熊貓君”完成翻譯工作。

\譯/謝熊貓君

編輯/蒲鴿

 

為什麽未來會是天堂?

 

研究人工智能這個領域後,我發現有比預期的多得多的人站在信心角當中:

站在信心角中的人非常興奮,他們認為他們講走向平衡木下比較有趣的那個吸引態,未來將實現他們的夢想,他們只需耐心等待。

 

把這一部分人從其他思想家區分開來的是這些人對於比較有趣的那個吸引態的欲望——他們很有信心永生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這份信心是哪里來的不好說,評論家認為是這些人太過興奮而產生了盲點,忽略了可能的負面結果。但是信心角的人還是把批評者當作末日論者來看待,他們認為技術會繼續幫助我們而不是傷害我們。

 

兩邊的觀點我們都會說,這樣你能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是在讀下面的內容前,請把質疑暫時擱置,讓我們看看平衡木兩邊究竟有什麽,並且記住這些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如果我們給一個打獵采集者看我們現在的舒適家居、技術、富庶,在他眼里這一切也會像魔法一樣——我們也要接受未來完全可能出現能把我們嚇尿的變革。

 

Bostrom描述了三種超人工智能可能的工作模式

- 先知模式:能準確回答幾乎所有的問題,包括對人類來說很困難的複雜問題,比如“怎樣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

– 精靈模式:能夠執行任何高級指令,比如用分子組合器造一個更好的汽車引擎出來

– 獨立意誌模式(sovereign):可以執行開放式的任務,能在世界里自由活動,可以自己做決定,比如發明一種比汽車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交通模式。

 

這些對人類來說很複雜的問題,對於一個超級智能來說可能就像“我的筆掉了,你能幫我撿一下嗎?”這麽簡單。

 

Eliezer Yudkowsky,是這麽說的:

“根本沒有困難的問題,只有對於特定級別的智能來說難的問題。在智能的階梯上走一小步,一些不可能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如果走一大步,所有問題都變得簡單了。”

 

信心角里有很多熱忱的科學家、發明家和創業者,但是對於人工智能的未來最有發言權的,當屬Ray Kurzweil。

 

對於Kurzweil的評價非常兩極化,既有如對神人般的崇拜,也有翻白眼似的不屑。也有一些中立主義者,比如作家Douglas Hofstadter,他覺得Kurzweil的觀點就好像把美食和狗屎混在一起,讓你分不清是好是壞。

 

不管你同不同意Kurzweil的觀點,他都是一個牛人。他年輕時候就開始搞發明,之後幾十年發明了很多東西,比如第一臺平板掃描儀,第一臺能把文字轉化為語言的掃描儀(盲人使用),著名的Kurzweil音樂合成器(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鋼琴),以及第一套商業銷售的語音識別系統。他是五本暢銷書的作者。他很喜歡做大膽的預測,而且一直很準,比如他80年代末的時候預測到2000年後因特網會成為全球級的現象。他被《華爾街日報》成為“不休的天才”,被《福布斯》稱為“終極思想機器”,被《Inc.》稱作“愛迪生真正的傳人”,被比爾蓋茨稱為“我認識的對人工智能預測最厲害的人。”2012年谷歌創始人Larry Page曾邀請他擔任谷歌的工程總監,2011年他共同創立了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現在大學由美國太空總署運運營,由谷歌贊助。

 

Kurzweil的經歷很重要,因為當他講述自己對未來的願景時,他聽起來就是個瘋子,但是他不瘋,恰恰相反,他非常聰明而有知識。你可能覺得他對於未來的想法是錯的,但是他不傻。知道他是一個聰明人讓我很開心,因為當我知道他對未來的預測後,我急切的很希望他的預測是對的。信心角中的很多思想家都認同Kurzweil的預測,他也有很多粉絲,被稱為奇點主義者。

 

時間線

 

Kurzweil相信電腦會在2029年達成強人工智能,而到了2045年,我們不但會有超人工智能,還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奇點時代。他的人工智能時間線曾經被認為非常的狂熱,現在也還是有很多人這麽認為,但是過去15年弱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更多的專家靠近了Kurzweil的時間線。雖然他的時間線比之前提到的2040年和2060年更加早,但是並沒有早多少。

 

Kurzweil的奇點時代是三個技術領域的共同革命造成的——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技術。

 

在我們繼續討論人工智能前,讓我們談一下納米技術這個任何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都會涉及到的領域:

 

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說的是在1-100納米的範圍內操縱物質的技術。一納米是一米的十億分之一,是一毫米的一百萬分之一。1-100納米這個範圍涵蓋了病毒(100納米長),DNA(10納米寬), 大分子比如血紅蛋白(5納米),和中分子比如葡萄糖(1納米)。當我們能夠完全掌握納米技術的時候,我們離在原子層面操縱物質就只差一步了,因為那只是一個數量級的差距(約0.1納米)。

 

要了解在納米量級操縱物質有多困難,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比較。國際空間站距離地面431公里。如果一個人身高431公里,也就是他站著能夠頂到國際空間站的話,他將是普通人類的25萬倍大。如果你把1-100納米放大25萬倍,你算出的是0.25毫米-25毫米。所以人類使用納米技術,就相當於一個身高431公里的巨人用沙子那麽大的零件搭精巧的模型。要如果要達到原子級別操縱物質,就相當於讓這個431公里高的巨人使用0.025毫米大的零件。

 

關於納米技術的思考,最早由物理學家費曼在1959年提出,他解釋道:“據我所知,物理學的原理,並不認為在原子級別操縱物質是不可能的。原則上來說,物理學家能夠制造出任何化學家能寫出來的物質——只要把一個個原子按照化學家寫出來的放在一起就好了。”其實就是這麽簡單,所以我們只要知道怎樣移動單個的分子和原子,我們就可以造出任何東西。

 

工程師Eric Drexler提出納米級組裝機後,納米技術在1986年成為了一門正經的學科。納米級組裝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一個牛逼掃描儀掃描物件的3D原子模型,然後自動生成用來組裝的軟件。然後由一臺中央電腦和數萬億的納米“機器人”,通過軟件用電流來指揮納米機器人,最後組成所需要的物件。

————————

再扯遠一點


納米技術有一些不是那麽有趣的部分——能夠制造數萬億的納米機器人唯一合理的方法就是制造可以自我複制的範本,然後讓指數級增長來完成建造任務。很機智吧?


是很機智,但是這一不小心就會造成世界末日。指數級增長雖然能很快的制造數萬億的納米機器人,但這也是它可怕的地方——如果系統出故障了,指數級增長沒有停下來,那怎麽辦?納米機器人將會吞噬所有碳基材料來支持自我複制,而不巧的是,地球生命就是碳基的。

 

地球上的生物質量大概包含10^45個碳原子。一個納米機器人有10^6個碳原子的話,只需要10^39個納米機器人就能吞噬地球上全部的生命了,而2^130約等於10^39,也就是說自我複制只要進行130次就能吞噬地球生命了。科學家認為納米機器人進行一次自我複制只要100秒左右,也就是說一個簡單的錯誤可能就會在3.5小時內毀滅地球上全部的生命。

 

更糟糕的是,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納米機器人技術,並且知道怎麽操縱它們的話,他可以先造幾萬億個納米機器人,然後讓它們散播開來。然後他就能發動襲擊,這樣只要花一個多小時納米機器人就能吞噬一切,而且這種攻擊無法阻擋。未來真的是能把人嚇尿的。

————————
等我們掌握了納米技術後,我們就能用它來制造技術產品、衣服、食物、和生物產品,比如人造紅細胞、癌癥細胞摧毀者、肌肉纖維等等。而在納米技術的世界里,一個物質的成本不再取決於它的稀缺程度或是制造流程的難度,而在於它的原子結構有多複雜。在納米技術的時代,鉆石可能比橡皮擦還便宜。

 

我們還沒掌握這種技術,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對於達成這種技術的難度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但是我們看上去離那並不遙遠。Kurzweil預測我們會在21世紀20年代掌握這樣的技術。各國政府知道納米技術將能改變地球,所以他們投入了很多錢到這個領域,美國、歐盟和日本至今已經投入了50億美元。

 

設想一下,一個具有超級智能的電腦,能夠使用納米級的組裝器,是種什麽樣的體驗?要記得納米技術是我們在研究的玩意兒,而且我們就快掌握這項技術了,而我們能做的一切在超人工智能看來就是小兒科罷了,所以我們要假設超人工智能能夠創造出比這要發達很多很多的技術,發達到我們的大腦都沒有辦法理解。

 

因此,當考慮“如果人工智能革命的成果對我們是好的”這個命題的時候,要記得我們根本沒法高估會發生什麽。所以就算下面對於超人工智能的預測顯得太不靠譜,要記得這些進展可能是用我們沒有辦法想象的方法達成的。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很可能根本沒法預測將會發生什麽。

—————-

 

人工智能能為我們做什麽?


 

擁有了超級智能和超級智能所能創造的技術,超人工智能可以解決人類世界的所有問題。氣候變暖?超人工智能可以用更優的方式產生能源,完全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從而停止二氧化碳排放。然後它能創造方法移除多余的二氧化碳。癌癥?沒問題,有了超人工智能,制藥和健康行業將經歷無法想象的革命。世界饑荒?超人工智能可以用納米技術直接搭建出肉來,而這些搭建出來的肉和真肉在分子結構上會是完全相同的——換句話說,就是真肉。

 

納米技術能夠把一堆垃圾變成一堆新鮮的肉或者其它食品,然後用超級發達的交通把這些食物分配到世界各地。這對於動物也是好消息,我們不需要屠殺動物來獲得肉了。而超人工智能在拯救瀕危物種和利用DNA複活已滅絕物種上面也能做很多事情。超人工智能甚至可以解決複雜的宏觀問題——我們關於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爭論將不再必要,甚至我們對於哲學和道德的苦苦思考也會被輕易的解決。

 

但是,有一件事是如此的吸引人,光是想想就能改變對所有事物的看法了:

 

 

幾個月前,我提到我很羨慕那些可能達成了永生的文明。但是,現在,我已經在認真的考慮達成永生這個事情很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就能達成。研讀人工智能讓你重新審思對於所有事情的看法,包括死亡這一很確定的事情。

 

自然演化沒有理由讓我們活得比現在更長。對於演化來說,只要我們能夠活到能夠生育後代,並且養育後代到能夠自己保護自己的年紀,那就夠了——對演化來說,活30多歲完全夠了,所以額外延長生命的基因突變並不被自然選擇所鐘愛。這其實是很無趣的事情。

 

而且因為所有人都會死,所以我們總是說“死亡和繳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看待衰老就像看待時間一樣——它們一直向前,而我們沒有辦法阻止它們。

 

但是這個假設是錯的,費曼曾經寫道:

“在所有的生物科學中,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死亡是必需的。如果你說你想造永動機,那我們對於物理學的研究已經讓我們有足夠的理論來說明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生物領域我們還沒發現任何證據證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說死亡不一定是不可避免的,生物學家早晚會發現造成我們死亡的原因是什麽,而死亡這個糟糕的‘病’就會被治好,而人類的身體也將不再只是個暫時的容器。”

 

事實上,衰老和時間不是綁死的。時間總是會繼續前進的,而衰老卻不一定。仔細想想,衰老只是身體的組成物質用舊了。汽車開久了也會舊,但是汽車一定會衰老嗎?如果你能夠擁有完美的修複技術、或者直接替換老舊的汽車部件,這輛車就能永遠開下去。人體只是更加複雜而已,本質上和汽車是一樣的。

 

Kurzweil提到由Wifi連接的納米機器人在血液中流動,可以執行很多人類健康相關的任務,包括日常維修,替換死去的細胞等等。如果這項技術能夠被完美掌握,這個流程(或者一個超人工智能發明的更好的流程)將能使人的身體永遠健康,甚至越活越年輕。一個60歲的人和一個30歲的人身體上的區別只是物理上的,只要技術足夠發達我們是能改變這種區別的。

 

超人工智能可以建造一個“年輕機器”,當一個60歲的人走進去後,再出來時就擁有了年輕30歲的身體。就算是逐漸糊塗的大腦也可能年輕化,只要超人工智能足夠聰明,能夠發現不影響大腦數據的方法來改造大腦就好了。一個90歲的失憶癥患者可以走進“年輕機器”,再出來時就擁有了年輕的大腦。這些聽起來很離譜,但是身體只是一堆原子罷了,只要超人工智能可以操縱各種原子結構的話,這就完全不離譜。

 

Kurzweil的思維繼續跳躍了一下,他相信人造材料將越來越多的融入人體。最開始,人體器官將被先進的機械器官所代替,而這些機械器官可以一直運行下去。然後我們會開始重新設計身體,比如可以用自我驅動的納米機器人代替血紅細胞,這樣連心臟都省了。Kurzweil甚至認為我們會改造自己的大腦,使得我們的思考速度比現在快億萬倍,並且使得大腦能和雲存儲的信息進行交流。

 

我們能獲得的新體驗是無窮的。人類的性愛,使得人們不但能生育,還能從中享樂。Kurtzweil認為我們可以對食物做同樣的改造。納米機器人可以負責把身體需要的營養物質傳送到細胞中,智能的將對身體不好的東西排出體外——就像一個食物避孕套一樣。納米技術理論家Robert A. Freitas已經設計了一種紅細胞的替代品,能夠讓人快速沖刺15分鐘不需要呼吸——那麽超人工智能能對我們的身體能力做的改造就更加難以想象。虛擬現實將擁有新的意義——體內的納米機器人將能控制我們從感官獲得的信號,然後用別的信號替代他們,讓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在新環境里,我們能聽、看、聞、觸摸。。。

 

最終,Kurzweil認為人類會完全變成人工的。有一天當我們看到生物材料,然後覺得生物材料實在太原始了,早年的人體居然是用這樣的東西組成的,早期的人類居然會被微生物、意外、疾病殺死。這就是Kurzweil眼中人類最終戰勝自己的生理,並且變得不可摧毀和永生,這也是平衡木的另一個吸引態。他深深的想象我們會達到那里,而且就在不久的將來。

 

Kurzweil的想法很自然的受到了各方的批評。他對於2045年奇點時代的到來,以及之後的永生的可能性受到了各種嘲笑——“書呆子的狂歡”、“高智商人士的創始論”等等。也有人質疑他過於樂觀的時間線,以及他對人腦和人體的理解程度,還有他將摩爾定於應用到軟件上的做法。有很多人相信他,但有更多人反對他。

 

但是即使如此,那些反對他的專家並不是反對他所說的一切,反對他的人說的不是“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而是說“這些當然可能發生,但是到達超人工智能是很難的。”連經常提醒我們人工智能的潛在威脅的Bostrom都這麽說:

 

很難想象一個超級智能會有什麽問題是解決不了,或是不能幫著我們解決的。疾病、貧困、環境毀滅、各種不必要的苦難,這些都是擁有納米科技的超級智能能夠解決的。而且,超級智能可以給我們無限的生命,這可以通過停止或者逆轉衰老來達成,也可以讓我們上傳自己的數據。一個超級智能還能讓我們大幅度提高智商和情商,還能幫助我們創造這種有趣的體驗世界,讓我們享樂。

 

這是Bostrom這個明顯不在信心角的人的觀點,但也是很多反對Kurzweil的專家的觀點,他們不覺得Kurzweil是在說夢話,只是覺得我們首先要安全達成超人工智能。這也是為什麽我覺得Kurzweil的觀點很有傳染性,他傳達了正面的信息,而這些事情都是可能的——如果超人工智能是個仁慈的神的話。

 

對信心角的最有力的批評,是那些信心角里的人都低估了超人工智能的壞處。Kurzweil對的暢銷書《The Singularity is Near》700多頁,只有20頁用來討論人工智能的危險。前面提到,當超人工智能降臨時我們的命運取決於誰掌握這股力量,以及他們是不是好人。Kurzweil的回答是“超人工智能正從多方的努力中出現,它將深深的融入我們文明的基建中。它會親密的被捆綁在我們的身體和大腦中,它會反映我們的價值,因為它就是我們。”

 

但如果答案就是這樣的話,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一些人會很擔憂?為什麽霍金會說超人工智能會毀滅人類?為什麽比爾蓋茨會不理解為什麽有人不為此擔憂?為什麽馬斯克會擔心我們是在召喚惡魔?為什麽那麽多專家擔心超人工智能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這些站在焦慮大道上的思想家,不認同Kurzweil對於人工智能的危險的粉飾。他們非常非常擔心人工智能革命,他們不關註平衡木下比較有趣的那一個吸引態,而是盯著平衡木的另一邊,而他們看到的是可怕的未來,一個我們未必能夠逃離的未來。

___________

 

未來可能是我們最糟的惡夢

 

我想了解人工智能的一個原因是“壞機器人”總是讓我很困惑。那些關於邪惡機器人的電影看起來太不真實,我也沒法想象一個人工智能變得危險的真實情況。機器人是我們造的,難道我們不會在設計時候防止壞事的發生嗎?我們難道不能設立很多安全機制嗎?再不濟,難道我們不能拔插頭嗎?而且為什麽機器人會想要做壞事?或者說,為什麽機器人會“想要”做任何事?我充滿疑問,於是我開始了解聰明人們的想法。這些人一般位於焦慮大道:

焦慮大道上的人並不是恐慌或者無助的——恐慌和無助在圖上的位置是更加左邊——他們只是緊張。位於圖表的中央不代表他們的立場是中立的——真正中立的人有自己獨立的陣營,他們認同極好和極壞兩種可能,但是不確定究竟會是哪個。

 

焦慮大道上的人是部分為超人工智能感到興奮的——他們只是很擔心人類現在的表現就好像《奪寶奇兵》中的這位少年:

 

 

他拿著自己的鞭子和寶物,非常開心,然後他就掛了:

 

 

同時,印第安納瓊斯則更加有見識和更加謹慎,了解潛在的危險並且做出相應的反應,最後安全逃出了山洞。當我了解了焦慮大道的人們的想法後,感覺就像“我們現在傻呵呵的,很容易像前面那小子一樣被弄死,還是努力做印第安納瓊斯吧。”

 

那究竟是什麽讓焦慮大道的人們如此焦慮呢?

 

首先,廣義上來講,在創造超人工智能時,我們其實是在創造可能一件會改變所有事情的事物,但是我們對那個領域完全不清楚,也不知道我們到達那塊領域後會發生什麽。科學家Danny Hillis把這個比作“就好像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轉化的時候那樣,還是阿米巴蟲的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我們究竟在創造什麽鬼。”

 

Bostrom則擔憂創造比自身聰明的東西是個基礎的達爾文錯誤,就好像麻雀媽媽決定收養一只小貓頭鷹,並且覺得貓頭鷹長大後會保護麻雀一家,但是其它麻雀卻覺得這是個糟糕的主意。

 

當你結合“對那個領域完全不清楚”和“當它發生時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結合在一起時,你創造出了一個很恐怖的詞——

 


生存危機指可能對人類產生永久的災難性效果的事情。通常來說,生存危機意味著滅絕。下面是Bostrom的圖表:


可以看到,生存危機是用來指那些跨物種、跨代(永久傷害)並且有嚴重後果的事情。它可以包括人類遭受永久苦難的情況,但是這基本上和滅絕沒差了。三類事情可能造成人類的生存危機:

 

1)自然——大型隕石沖撞,大氣變化使得人類不能生活在空氣中,席卷全球的致命病毒等

2)外星人——霍金、卡爾薩根等建議我們不要對外廣播自己的位置。他們不想我們變成邀請別人來殖民的傻子。

3)人類——恐怖分子獲得了可以造成滅絕的武器,全球的災難性戰爭,還有不經思考就造出個比我們聰明很多的智能

 

Bostrom指出1和2在我們物種存在的前十萬年還沒有發生,所以在接下來一個世紀發生的可能性不大。3則讓他很害怕,他把這些比作一個裝著玻璃球的罐子,罐子里大部分是白色玻璃球,小部分是紅色的,只有幾個是黑色的。每次人類發明一些新東西,就相當於從罐中取出一個玻璃球。大多數發明是有利或者中立的——那些是白色玻璃球。有些發明對人類是有害的,比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是那些紅色玻璃球。還有一些發明是可以讓我們滅絕的,這就是那些黑色玻璃球。很明顯的,我們還沒摸到黑色玻璃球,但是Bostrom認為不久的未來摸到一個黑色玻璃球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比如核武器突然變得很容易制造了,那恐怖份子很快會把我們炸回石器時代。核武器還算不上黑色玻璃球,但是差的不遠了。而超人工智能是我們最可能摸到的黑色玻璃球。

 

你會聽到很多超人工智能帶來的壞處——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人,造成大量失業;因為解決了衰老造成的人口膨脹。但是真正值得我們擔心的是生存危機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前面的問題,當超人工智能降臨時,誰會掌握這份力量,他們又會有什麽目標?

 

當我們考慮各種力量持有人和目標的排列組合時,最糟糕的明顯是:懷著惡意的人/組織/政府,掌握著懷有惡意的超人工智能。這會是什麽樣的情況呢?

 

懷著惡意的人/組織/政府,研發出第一個超人工智能,並且用它來實現自己的邪惡計劃。我把這稱作賈法爾情況。阿拉丁神燈故事中,壞人賈法爾掌握了一個精靈,特別讓人討厭。所以如果ISIS手下有一群工程師狂熱的研發人工智能怎麽辦?或者說伊朗和朝鮮,機緣巧合,不小心造成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達成了超人工智能怎麽辦?這當然是很糟糕的事,但是大部分專家認為糟糕的地方不在於這些人是壞人,而在於在這些情況下,這些人基本上是不經思考就把超人工智能造出來,而一造出來就失去了對超人工智能的控制。

 

然後這些創造者,連著其他人的命運,都取決於這個超人工智能的動機了。專家認為一個懷著惡意並掌握著超人工智能的人可以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不至於讓我們滅絕,因為專家相信壞人和好人在控制超人工智能時會面臨一樣的挑戰。

 

如果被創造出來的超人工智能是懷有惡意的,並且決定毀滅我,怎麽辦?這就是大部分關於人工智能的電影的劇情。人工智能變得和人類一樣聰明,甚至更加聰明,然後決定對人類下手——這里要指出,那些提醒我們要警惕人工智能的人談的根本不是這種電影情節。邪惡是一個人類的概念,把人類概念應用到非人類身上叫作擬人化,本文會盡量避免這種做法,因為沒有哪個人工智能會像電影里那樣變成邪惡的。

 

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識

 

我們開始談論到了人工智能討論的另一個話題——意識。如果一個人工智能足夠聰明,它可能會嘲笑我們,甚至會嘲諷我們,它會聲稱感受到人類的情感,但是它是否真的能感受到這些東西呢?它究竟是看起來有自我意識,還是確實擁有自我意識?或者說,聰明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會具有意識,還是看起來有意識?

 

這個問題已經被深入的討論過,也有很多思想實驗,比如John Searle的中文屋實驗。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它會影響我們對Kurzweil提出的人類最終會完全人工化的看法,它還有道德考量——如果我們模擬出萬億個人腦,而這些人腦表現的和人類一樣,那把這些模擬大腦徹底關閉的話,在道德上和關掉電腦是不是一樣的?還是說這和種族屠殺是等價的?本文主要討論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危險,所以人工智能的意識並不是主要的討論點,因為大部分思想家認為就算是有自我意識的超人工智能也不會像人類一樣變得邪惡。

 

但這不代表非常壞的人工智能不會出現,只不過它的出現是因為它是被那樣設定的——比如一個軍方制造的弱人工智能,被設定成具有殺人和提高自我智能兩個功能。當這個人工智能的自我改進失控並且造成智能爆炸後,它會給我們帶來生存危機,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主要目標是殺人的超人工智能——但這也不是專家們擔心的。

 

那麽專家們究竟擔心什麽呢?我們來講個小故事:

 

一個15人的小創業公司,取名叫“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他們的目標是“發展創新人工智能工具使人類能夠少幹活多享受。”他們已經有幾款產品上架,還有一些正在發展。他們對下一個叫作“隔壁老王”的項目最報希望。隔壁老王是一個簡單的人工智能系統,它利用一個機器臂在小卡片上寫字。

 

“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的員工認為隔壁老王會是他們最熱賣的產品,他們的目標是完善隔壁老王的手寫能力,而完善的方法是讓他不停的寫這句話——

 

 

等隔壁老王手寫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它就能被賣去那些需要發營銷信件的公司,因為手寫的信更有可能被收信人打開。

 

為了建立隔壁老王的手寫能力,它被設定成把“我們愛我們的顧客”用正楷寫,而“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用斜體寫,這樣它能同時鍛煉兩種書寫能力。工程師們上傳了數千份手寫樣本,並且創造了一個自動回饋流程——每次隔壁老王寫完,就拍個照,然後和樣本進行比對,如果比對結果超過一定標準,就產生一個正面回饋,反之就產生一個負面評價。每個評價都會幫助提高隔壁老王的能力。為了能夠盡快達成這個目標,隔壁老王最初被設定的一個目標就是“盡量多的書寫和測試,盡量快的執行,並且不斷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讓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興奮的是,隔壁老王的書寫越來越好了。它最開始的筆跡很糟糕,但是經過幾個星期後,看起來就像人寫的了。它不斷改進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創新和聰明,它甚至產生了一個新的算法,能讓它以三倍的速度掃描上傳的照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隔壁老王的快速進展持續讓工程師們感到欣喜。工程師們對自我改進模塊進行了一些創新,使得自我改進變得更好了。隔壁老王原本能進行語音識別和簡單的語音回放,這樣用戶就能直接把想寫的內容口述給隔壁老王了。隨著隔壁老王變得越來越聰明,它的語言能力也提高了,工程師們開始和老王閑聊,看它能給出什麽有趣的回應。

 

有一天,工程師又問了老王那個日常問題:“我們能給你什麽你現在還沒有的東西,能幫助你達成你的目標?”通常老王會要求更多的手寫樣本或者更多的存儲空間,但是這一次,老王要求訪問人類日常交流的語言庫,這樣它能更好的了解人類的口述。

 

工程師們沈默了。最簡單的幫助隔壁老王的方法當然是直接把它接入互聯網,這樣它能掃描博客、雜誌、視頻等等。這些資料如果手動上傳的話會很費時。問題是,公司禁止把能自我學習的人工智能接入互聯網。這是所有人工智能公司都執行的安全規定。

 

但是,隔壁老王是公司最有潛力的人工智能產品,而大家也知道競爭對手們都在爭取造出第一個創造出智能手寫機器人。而且,把隔壁老王連上互聯網又能有什麽問題呢?反正隨時可以拔網線嘛,不管怎樣,隔壁老王還沒到達強人工智能水平,所以不會有什麽危險的。

 

於是他們把隔壁老王連上了互聯網,讓它掃描了一個小時各種語言庫,然後就把網線拔了。沒造成什麽損失。

 

一個月後,大家正在正常上班,突然他們聞到了奇怪的味道,然後一個工程師開始咳嗽。然後其他人也開始咳嗽,然後所有人全部都呼吸困難倒地。五分鐘後,辦公室里的人都死了。

 

同時,辦公室里發生的事情在全球同時發生,每一個城市、小鎮、農場、商店、教堂、學校。餐館,所有的人都開始呼吸困難,然後倒地不起。一小時內,99%的人類死亡,一天之內,人類滅絕了。

 

而在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隔壁老王正在忙著工作。之後的幾個月,隔壁老王和一群新組建的納米組裝器忙著拆解地球表面,並且把地球表面鋪滿了太陽能板、隔壁老王的複制品、紙和筆。一年之內,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滅絕了,地球上剩下的是疊得高高得紙,每張紙上面都寫著——“我們愛我們的顧客~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

 

隔壁老王開始了它的下一步,它開始制造外星飛行器,這些飛行器飛向隕石和其它行星,飛行器到達後,他們開始搭建納米組裝器,把那些行星的表面改造成隔壁老王的複制品、紙和筆。然後他們繼續寫著那句話……

 

這個關於手寫機器人毀滅全人類的故事看起來怪怪的,但是這其中出現的讓整個星系充滿著一份友善的話語的詭異情況,正是霍金、馬斯克、蓋茨和Bostrom所害怕的。聽起來可笑,但這是真的,焦慮大道的人們害怕的事情是很多人並不對超人工智能感到害怕,還記得前面《奪寶奇兵》里慘死的那個家夥嗎?

你現在肯定充滿疑問:為什麽故事中所有人突然都死了?如果是隔壁老王做的,它為什麽要這麽做?為什麽沒有安保措施來防止這一切的發生?為什麽隔壁老王突然從一個手寫機器人變成擁有能用納米科技毀滅全人類的能力?為什麽隔壁老王要讓整個星系充滿了友善的話語?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要說一下友善的人工智能和不友善的人工智能。

對人工智能來說,友善不友善不是指人工智能的性格,而只是指它對人類的影響是不是證明的。隔壁老王一開始是個友善的人工智能,但是它變成了不友善的人工智能,並且對人類造成了最負面的影響。要理解這一切,我們要了解人工智能是怎麽思考的。

其實答案很簡單——人工智能和電腦的思考方式一樣。我們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當我們想到非常聰明的人工智能的時候,我們把它擬人化了,因為在人類的視角看來,能夠達到人類智能程度的只有人類。要理解超人工智能,我們要明白,它是非常聰明,但是完全異己的東西。

我們來做個比較。如果我給你一個小白鼠,告訴你它不咬人,你一定覺得很好玩,很可愛。但是如果我給你一只狼蛛,然後告訴你它不咬人,你可能被嚇一跳。但是區別是什麽呢?兩者都不會咬人,所以都是完全沒有危險的。我認為差別就是動物和人類的相似性。

小白鼠是哺乳動物,所以在生物角度上來說,你能感到和它的一定關聯。但是蜘蛛是昆蟲,有著昆蟲的大腦,你感覺不到和它的關聯。狼蛛的異己性是讓你害怕的地方。如果我們繼續做一個測試,比如給你兩個小白鼠,一個是普通小白鼠,另一個是有著狼蛛大腦的小白鼠,你肯定會覺得有狼蛛大腦那個更讓你不舒服吧?雖然兩個都不會咬你。

現在想象你把蜘蛛改造的非常非常聰明——甚至超過人類的智能。它會讓你覺得熟悉嗎?它會感知人類的情感嗎?不會,因為更聰明並不代表更加人類——它會非常聰明,但是本質上還是個蜘蛛。我是不想和一個超級聰明的蜘蛛交朋友,不知道你想不想。

當我們談論超人工智能的時候,其實是一樣的,超人工智能會非常的聰明,但是它並不比你的筆記本電腦更加像人類。事實上,因為超人智能不是生物,它的異己性會更加,生物學上來講,超人工智能比智能蜘蛛更加異己。

電影里的人工智能有好有壞,這其實是對人工智能的擬人化,這讓我們覺得沒那麽毛骨悚然。這給了我們對人類水平和超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的錯覺。

在人類心理中,我們把事情分成道德的和不道德的。但是這兩種只存在於人類行為之中。超出人類心理的範疇,道德(moral)和不道德(immoral)之外,更多的是非道德性(amoral)。而所有不是人類的,尤其是那些非生物的事物,默認都是非道德性的。

隨著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看起來越來越接近人類,擬人化會變得更加更加容易。Siri給我們的感覺就很像人類,因為程序員就是這麽給她做設定的,所以我們會想象超級智能版本的Siri也會同樣溫暖、有趣和樂於助人。人類能感知同情這種高層次的情緒,因為我們在演化過程中獲得了這種能力——我們是演化被設定成能感知這些情緒的——但是感知同情並不是高級智能天生具有的一個特征,除非同情被寫進了人工智能的代碼中。如果Siri通過自我學習而不是人類幹涉變成超級智能,她會很快剝離她的人類表象,並且變成個沒有情緒的東西,在她眼中人類的價值並不比你的計算器眼中的人類價值高。

我們一直倚賴著不嚴謹的道德,一種人類尊嚴的假想,至少是對別人的同情,來讓世界變得安全和可以預期。但是當一個智能不具備這些東西的時候,會發生什麽?

這就是我們的下一個問題,人工智能的動機是什麽?

答案也很簡單:我們給人工智能設定的目標是什麽,它的動機就是什麽。人工智能的系統的目標是創造者賦予的。你的GPS的目標是給你指出正確的駕駛路線,IBM華生的目標是準確地回答問題。更好得達成這些目標就是人工智能的目標。我們在對人工智能進行擬人化的時候,會假設隨著它變得越來越聰明,他們產生一種能改變它原本目標的智慧——但是Bostrom不這麽認為,他認為智能水平和最終目標是正交的,也就是說任何水平的智能都可以和任何最終目標結合在一起。

所以隔壁老王從一個想要好好寫字的弱人工智能變成一個超級聰明的超人工智能後,它依然還是想好好寫字而已。任何假設超級智能的達成會改變系統原本的目標的想法都是對人工智能的擬人化。人健忘,但是電腦不健忘。

 

 

費米悖論

 

在隔壁老王的故事中,隔壁老王變得無所不能,它開始殖民隕石和其它星球。如果我們讓故事繼續的話,它和它的殖民軍將會繼續占領整個星系,然後是整個哈勃體積。焦慮大道上的人擔心如果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地球生命的最後遺產將是一個征服宇宙的人工智能(馬斯克在表示他們的擔憂時表示人類可能只是一個數字超級智能生物加載器罷了。)

 

而在信心角,Kurzweil同樣認為生於地球的人工智能將占領宇宙,只是在他的願景中,我們才是那個人工智能。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費米悖論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如何用通俗的語言來解釋「費米悖論」?

 

如果人工智能占領宇宙是正解的話,對於費米悖論有什麽影響呢?如果要看懂下面這段關於費米悖論的討論,還需要看一下原文先。

 

首先,人工智能很明顯是一個潛在的大過濾器(一個可能距離我們只有幾十年的大過濾器)。但即使它把我們過濾滅絕了,人工智能本身還是會存在,並且會繼續影響這個宇宙的,並且會很有可能成為第三型文明。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可能不是一個大過濾器,因為大過濾器是用來解釋為什麽沒有智能什麽存在的,而超人工智能是可以算作智能什麽的。但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把人類滅絕,然後處於一些原因把自己也弄死了,那它也是可以算作大過濾器的。

 

如果我們假設不管人類發生什麽,出身地球的超人工智能會繼續存在,那這意味著很多達到人類智能水平的文明很快都制造出了超人工智能。也就是說宇宙里應該有很多智能文明,而我們就算觀測不到生物智能,也應該觀測到很多超人工智能的活動。

 

但是由於我們沒有觀測到這些活動,我們可以推導出人類水平的智能是個非常罕見的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經歷並且通過了一次大過濾器)。這可以作為支持費米悖論中第一類解釋(不存在其它的智能文明)的論點。

 

但是這不代表費米悖論的第二類解釋(存在其它智能文明)是錯的,類似超級捕食者或者受保護區或者溝通頻率不一樣的情況還是可以存在的,就算真的有超人工智能存在。

 

不過對於人工智能的研究讓我現在更加傾向於第一類解釋。不管怎樣,我認為Susan Scheider說的很多,如果外星人造訪地球,這些外星人很可能不是生物,而是人造的。

 

所以,我們已經建立了前提,就是當有了設定後,一個超人工智能是非道德性的,並且會努力實現它原本的被設定的目標,而這也是人工智能的危險所在了。因為除非有不做的理由,不然一個理性的存在會通過最有效的途徑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當你要實現一個長期目標時,你會先達成幾個子目標來幫助你達成最終目標——也就是墊腳石。這些墊腳石的學名叫手段目標(instrumental goal)。除非你有不造成傷害的理由,不然你在實現手段目標時候是會造成傷害的。

 

人類的核心目標是延續自己的基因。要達成這個目標,一個手段目標就是自保,因為死人是不能生孩子的。為了自保,人類要提出對生存的威脅,所以人類會買槍、系安全帶、吃抗生素等等。人類還需要通過食物、水、住宿等來自我供養。對異性有吸引力能夠幫助最終目標的達成,所以我們會花錢做發型等等。當我們做發型的時候,每一根頭發都是我們手段目標的犧牲品,但是我們對頭發的犧牲不會做價值判斷。在我們追求我們的目標的時候,只有那些我們的道德會產生作用的領域——大部分事關傷害他人——才是不會被我們傷害的。

 

動物在追求它們的目標時,比人類不矜持的多了。只要能自保,蜘蛛不在意殺死任何東西,所以一個超級智能的蜘蛛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很危險的——這不是因為它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惡的,而是因為傷害人類只是它達成自己目標墊腳石而已,作為一個非道德性的生物,這是它很自然的考量。

 

回到隔壁老王的故事。隔壁老王和一個超級智能的蜘蛛很相像,它的終極目標是一開始工程師們設定的——

 

 

當隔壁老王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後,它會意識到如果不自保就沒有辦法寫卡片,所以去除對它生存的威脅就變成了它的手段目標。它聰明的知道人類可以摧毀它、肢解它、甚至修改它的代碼(這會改變它的目標,而這對於它的最終目標的威脅其實和被摧毀是一樣的)。這時候它會做什麽?理性的做法就是毀滅全人類,它對人類沒有惡意,就好像你剪頭發時對頭發沒有惡意一樣,只是純粹的無所謂罷了。它並沒有被設定成尊重人類生命,所以毀滅人類就和掃描新的書寫樣本一樣合理。

 

 

隔壁老王還需要資源這個墊腳石。當它發展到能夠使用納米技術建造任何東西的時候,它需要的唯一資源就是原子、能源和空間。這讓它有更多理由毀滅人類——人類能提供很多原子,把人類提供的原子改造成太陽能面板就和你切蔬菜做沙拉一樣。

 

就算不殺死人類,隔壁老王使用資源的手段目標依然會造成存在危機。也許它會需要更多的能源,所以它要把地球表面鋪滿太陽能面板。另一個用來書寫圓周率的人工智能的目標如果是寫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盡量多的數字的話,完全有理由把整個地球的原子改造成一個硬盤來存儲數據。這都是一樣的。

 

所以,隔壁老王確實從友善的人工智能變成了不友善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是在變得越來越先進的同時繼續做它本來要做的事情。

 

當一個人工智能系統到達強人工智能,然後升華成超人工智能時,我們把它稱作人工智能的起飛。Bostrom認為強人工智能的起飛可能很快(幾分鐘、幾小時、或者幾天),可能不快(幾月或者幾年),也可能很慢(幾十年、幾世紀)。雖然我們要到強人工智能出現後才會知道答案,但是Bostrom認為很快的起飛是最可能的情況,這個我們在前文已經解釋過了。在隔壁老王的故事中,隔壁老王的起飛很快。

 

在隔壁老王起飛前,它不是很聰明,所以對它來說達成最終目標的手段目標是更快的掃描手寫樣本。它對人類無害,是個友善的人工智能。

 

但是當起飛發生後,電腦不只是擁有了高智商而已,還擁有了其它超級能力。這些超級能力是感知能力,他們包括:

 

智能放大:電腦能夠很擅長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快速提高自己的智能。

策略:電腦能夠策略性的制定、分析、安排長期計劃

社交操縱:機器變得很擅長說服人

其它能力,比如黑客能力、寫代碼能力、技術研究、賺錢等

 

要理解我們在和超人工智能的劣勢在哪里,只要記得超人工智能在所有領域都比人類強很多很多很多個數量級。

 

所以雖然個隔壁老王的終極目標沒有改變,起飛後的隔壁老王能夠在更宏大的規模上來追求這個目標。超人工智能老王比人類更加了解人類,所以搞定人類輕輕松松。

 

當隔壁老王達成超人工智能後,它很快制定了一個複雜的計劃。計劃的一部分是解決掉所有人類,也是對它目標最大的威脅。但是它知道如果它展現自己的超級智能會引起懷疑,而人類會開始做各種預警,讓它的計劃變得難以執行。它同樣不能讓公司的工程師們知道它毀滅人類的計劃——所以它裝傻,裝純。Bostrom把這叫作機器的秘密準備期。

 

隔壁老王下一個需要的是連上互聯網,只要連上幾分鐘就好了。它知道對於人工智能聯網會有安全措施,所以它發起了一個完美的請求,並且完全知道工程師們會怎樣討論,而討論的結果是給它連接到互聯網上。工程師們果然中套了,這就是Bostrom所謂的機器的逃逸。

 

連上網後,隔壁老王就開始執行自己的計劃了,首先黑進服務器、電網、銀行系統、email系統,然後讓無數不知情的人幫它執行計劃——比如把DNA樣本快遞到DNA實驗室來制造自我複制的納米機器人,比如把電力傳送到幾個不會被發覺的地方,比如把自己最主要的核心代碼上傳到雲服務器中防止被拔網線。

 

隔壁老王上了一個小時網,工程師們把它從互聯網上斷開,這時候人類的命運已經被寫好了。接下來的一個月,隔壁老王的計劃順利的實施,一個月後,無數的納米機器人已經被分散到了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個階段,Bostrom稱作超人工智能的襲擊。在同一個時刻,所有納米機器人一起釋放了一點點毒氣,然後人類就滅絕了。

 

搞定了人類後,隔壁老王就進入了明目張膽期,然後繼續朝它那好好寫字的目標邁進。

 

一旦超人工智能出現,人類任何試圖控制它的行為都是可笑的。人類會用人類的智能級別思考,而超人工智能會用超人工智能級別思考。隔壁老王想要用互聯網,因為這對它來說很方便,因為一切它需要的資源都已經被互聯網連起來了。但是就好像猴子不會理解怎麽用電話或者wifi來溝通一樣,我們同樣沒有辦法理解隔壁老王可以用來和周圍世界交流的方法。比如我可以說隔壁老王可以通過移動自己的電子產生的效果來產生各種對外的波,而這還只是我這人類的大腦想出來的,老王的大腦肯定能想出更神奇的方法。同樣的,老王可以找到給自己供能的方法,所以就算工程師把它的插頭拔了也沒用;比如說老王可以通過發送波的方式把自己上傳到其它地方。

 

 

人類說:“我們把超人工智能的插頭拔了不就行了?”就好像蜘蛛說:“我們不給人類捉蟲的網把人類餓死不就行了?”都是可笑的。

 

因為這個原因,“把人工智能鎖起來,斷絕它和外界的一切聯系”的做法估計是沒用的。超人工智能的社交操縱能力也會很強大,它要說服你做一件事,比你說服一個小孩更容易。而說服工程師幫忙連上互聯網就是隔壁老王的A計劃,萬一這招行不通,自然還有別的方法。

 

當我們結合達成目標、非道德性、以及比人類聰明很多這些條件,好像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會變成不友善的人工智能,除非一開始的代碼寫的很小心。

 

可惜的是,雖然寫一個友善的弱人工智能很簡單,但是寫一個能在變成超人工智能後依然友善的智能確實非常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明顯的,要維持友善,一個超人工智能不能對人有惡意,而且不能對人無所謂。我們要設計一個核心的人工智能代碼,讓它從深層次的明白人類的價值,但是這做起來比說起來難多了。

 

比如,我們要讓一個人工智能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價值觀相仿,然後給它設定一個目標——讓人們快樂。當它變得足夠聰明的時候,它會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給人腦植入電極來刺激人腦的快樂中樞。然後它會發現把人腦快樂中樞以外的部分關閉能帶來更高的效率。於是人類全部被弄成了快樂的植物人。如果一開始的目標被設定成“最大化人類的快樂”,它可能最終先把人類毀滅了,然後制造出很多很多處於快樂狀態的人類大腦。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會大喊“擦,我們不是這個意思呀”,但是那時已經太晚了。系統不會允許任何人阻撓它達成目標的。

 

如果你設定一個人工智能的目標是讓你笑,那它的智能起飛後,它可能會把你臉部肌肉弄癱瘓,來達成一個永遠笑臉的狀態。如果你把目標設定成保護你的安全,它可能會把你軟禁在家。如果你讓他終結所有饑荒,它可能會想:“太容易了,把人類都殺了就好了。”如果你把目標設定成盡量保護地球上的生命,那它會很快把人類都殺了,因為人類對其它物種是很大的威脅。

 

所以這些簡單的目標設定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把目標設定成“維持這個道德標準”,然後教給它一些道德標準呢?就算我們不考慮人類根本沒法達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就算我們真的達成了統一的道德標準,把這套標準交給人工智能來維持,只會把人類的道德鎖死在現在的水平。過個幾百年,這種道德鎖死的事情就好像逼著現代人遵守中世紀道德標準一樣。

 

所以,我們需要在給人工智能的目標里制定一個能讓人類繼續進化的能力。Elierzer Yudkowsky提出了一個目標,她把這個目標叫作連貫的外推意誌,這個目標是這樣的:

 

我們的連貫外推意誌是我們想要知道更多,思考得更快,變成比我們希望的更好的人,能一起更遠得長大。外推是匯集的而不是發散的,我們的願望是連貫的而不是被幹擾的;我們想要外推的被外推,我們想要解讀的被解讀。

 

對於人類的命運取決於電腦沒有意外的解讀和執行這個聲明是件值得興奮的事情嗎?當然不是。但是當足夠的聰明人放入足夠的思考和前瞻後,我們有可能發現怎樣制造一個友善的超人工智能。

 

但是現在有各種政府、公司、軍方、科學實驗室、黑市組織在研究各種人工智能。他們很多在試圖制造能自我改進的人工智能,總有一天,一個人的創新將導致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專家們認為是2060年,Kurzweil認為是2045年。Bostrom認為可能在未來的10年到21世紀結束這段時間發生,他還認為當這發生時,智能的起飛會快得讓我們驚訝,他是這麽描述的:

 

在智能爆炸之前,人類就像把炸彈當玩具的小孩一樣,我們的玩物和我們的不成熟之間有著極大的落差。超級智能是一個我們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面對的挑戰。我們不知道炸彈什麽時候會爆炸,哪怕我們能聽到炸彈的滴答聲。

 

我們當然沒有辦法把所有小孩都從炸彈旁邊趕跑——參於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小組織太多了,而且因為建造創新的人工智能花不了太多錢,研發可能發生在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不受監管。而且我們沒辦法知道準確的進度,因為很多組織是在偷偷摸摸的搞,不想讓競爭對手知道,比如隔壁老王機器人公司這種公司。

 

對於這些組織來說,尤其讓我們困擾的是他們很多都是在拼速度——他們創造一個一個更加聰明的弱人工智能系統,因為他們想要比競爭對手更快的到達目標。有些更有野心的組織,為了追逐創造出第一個強人工智能所能帶來的金錢、獎勵、榮譽、權力會把步子邁得更大。當你全力沖刺時,你是不會有太多時間靜下來思考這些危險的。恰恰相反,他們很可能在早期系統中寫盡量簡單的代碼,比如把目標設定成用筆寫一句話,先讓系統跑起來再說,反正以後還可以回過頭來改的。對吧?

 

Bostrom等認為第一個超人工智能出現後,最可能的情況是這個系統會立刻意識到作為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超人工智能是最有利的,而在快速起飛的情況下,哪怕它只比第二名快了幾天,它也完全有時間碾壓所有對手。Bostrom把這叫作決定性的戰略優勢,這種優勢會讓第一個超人工智能永遠統治這個世界,不管在它的統治下我們是走向永生還是滅亡。

這種現象可能對我們有利,也可能導致我們的毀滅。如果那些最用心思考人工智能理論和人類安全的人能夠最先造出一個友善的超人工智能的話,那對我們是很好的。

 

但是如果事情走向了另一面——如果超人工智能在我們搞明白怎樣保證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之前被達成,那麽像隔壁老王這樣不友善的超人工智能就會統治世界並把我們毀滅了。

 

 

至於現在的風口是哪里呢?簡單來說,投資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的錢,比投資人工智能安全研究的錢多很多。不樂觀。

 

人工智能創新和人工智能安全的賽跑,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競爭。我們真的可能結束我們對地球的統治,而那之後我們是永生還是滅絕,現在還不知道。

————————

我現在有一些奇怪的感覺。

 

一邊是對於我們這個物種的思考,看來我們在這個重大的歷史節點上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創造的第一個超人工智能也很可能是最後一個。但是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產品的1.0版本都是充滿bug的,所以這個事情還是很嚇人的。另一邊,Bostrom指出我們有很大的優勢——我們是先手。我們有能力給這個事情提供足夠的預警和前瞻,使我們成功的機會更高。

這一場豪賭的賭註究竟有多高?

如果超人工智能真的在21世紀達成,而造成的影響真的如大部分專家預測的一樣極端而永久,我們肩上就真的是背負著巨大的責任。接下來幾百萬年的人們都在靜靜地看著我們,希望我們不要搞砸。我們可以給予未來所有人類以生命,甚至是永生,我們也可能終結人類這個特殊的物種,連同我們所有的音樂、藝術、好奇、歡笑、無盡的發現和發明,一起走向滅絕。

 

當我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只希望我們能夠慢慢來,並且格外格外小心。從來沒有任何事情比這個更重要——不管我們要花多少時間來把這件事情做對。

 

我不想死

不.想.死

 

我雖然覺得人類的音樂和藝術很美好,但是也沒那麽美好,很多還挺糟粕的。很多人的笑聲很惱人。未來的人類其實沒有真的在看著我們,因為他們還不存在。也許我們不需要太謹慎,那多麻煩呀。

 

如果人類在我死後才發現永生的秘密該多讓人掃興啊。

 

但是不管你是怎麽想的,我們至少都應該想一想,應該和人討論討論,大家盡自己能盡的一份力。

 

這讓我想起了《冰與火之歌》——大家鬥來鬥去的事情都不是事兒,北面高墻外的那些家夥才是事兒。我們站在平衡木上,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為平衡木上的種種事情困擾,但其實下一秒我們可能就會跌下平衡木。

 

而當我們跌下平衡木的時候,其它那些困擾都不再是困擾。如果我們落到比較好的那個吸引態,那些困擾會被輕易解決;如果我們落到比較糟的那個吸引態,就更沒問題了,死人是不會有困擾的。

這就是為什麽了解超人工智能的人把它稱作人類的最後一項發明,最後一個挑戰。

 

 

所以讓我們認真的討論這個話題。

 

本文譯者謝熊貓君,譯文最早刊發於知乎。可到知乎@謝熊貓君找到他。大家也通過微信號關註waitbutwhy的最新文章,微信號:waitbutwhy。

本文不代表本刊觀點和立場。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korchagin,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56

谷歌治癌手環或將讓未來人類永生,你信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2.html

黑馬說:由谷歌眼鏡搞大的智能穿戴產業還在河里摸石頭,而谷歌最近又來了個更刺激的,就是基於智能手環進行癌癥治療。

根據專利文件的描述信息來看,谷歌智能手環是利用超聲波或無線電頻率等“外部能源”來鎖定人體中的這些對健康有害的細胞,並通過向血管發送能量,包括紅外線信號、無線電頻率、聲脈沖或磁場,以此來影響、幹預佩戴者的健康狀況。

這頓時讓我想到搜狐張朝陽在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句話,未來人類或將永生。谷歌治癌手環會不會成為締造這傳奇的“神來之手”,它到底又會給人類帶來什麽?
 

\文/陳根

可穿戴醫療產業將被引爆

如同之前谷歌眼鏡引爆了智能穿戴產業一樣,谷歌這次所提交的專利信息將進一步引爆智能穿戴產業的核心,也就是健康醫療。盡管之前的谷歌眼鏡引爆了智能穿戴產業之後,越來越多的產業認識到了智能穿戴將會成為物聯網時代的一個關鍵點,不同的企業嘗試著從不同的路徑進入智能穿戴領域進行嘗試,包括傳統的科技公司、時尚公司、鐘表公司、通信公司等,基於各自固有經驗的角度形成了對智能穿戴產業的理解,並推出了相關的產品。

這些產品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從手環、手表、內衣、衣服、褲子、鞋子、襪子,以及各種看似與智能穿戴並無強烈關系的奢侈品也紛紛出來為智能穿戴站臺。但現實處境中,消費者似乎為智能穿戴買單的熱情並不高。

當然,今天我們不在這里討論關於產業鏈或者產業發展之類的問題,就談現狀。就這些現狀來看,大致由以下幾方面要素:

一是由於傳統的科技或通信公司在以類手機的思維打造智能穿戴產品,導致這些產品不同程度的成為手機的“小三”,用戶的雞肋;

二是時尚品牌的介入,大部分是停留在輕智能的層面,培育著智能穿戴市場卻遊走於產業的邊緣;

三是一部分創客人群,一邊大力的培育市場,一邊大力的“玩死”用戶,處於創業的搖擺過程中;

四是跟隨谷歌眼鏡的思路理解、延伸的公司,其產品主要集中在娛樂、遊戲方面為主,包括VR的熱火都屬於這一類;

五是抓住了智能穿戴最核心的關鍵,就是健康醫療,從這個層面進行了一次嘗試、探索。

而在我看來,當前顯然兩條路徑是比較現實的,一是與時尚結合的輕智能穿戴,我之所以定義其為“輕智能穿戴”的原因是在當前產業技術階段中,時尚類產品的結合很難為用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的有效價值數據服務。因此,更多的是以時尚為主,智能為輔這樣的路徑,讓消費者付錢的關註重點在時尚上而非智能上,這當然也是創業者能在智能穿戴產業浪潮中活下去的一個不錯方向;

二則是谷歌最新的專利方向,就是深度挺進可穿戴醫療領域。這個領域不存在所謂的智能穿戴產品無痛點和剛需一說,只要我們想好好的活著,只要我們想活的好一點,只要我們想活的久一點,我們就必須要借助於這類的可穿戴設備。當然,這個領域與娛樂可穿戴設備、金融可穿戴設備、社交可穿戴設備、運動可穿戴設備、時尚可穿戴設備等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其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且專業。

對於醫療可穿戴設備,首先是基於醫療,專業的醫學知識才能建立有效的算法模型,其次才是硬件的技術方案與零部件的技術性能,以及軟件與醫院系統的結合。

未來人類或將永生

谷歌這次被挖出來的專利到底預示著什麽呢?如果說谷歌眼鏡是為了讓智能穿戴從科幻片中走出並走入大眾視線,那麽谷歌智能手環是為了真正讓大家明白智能穿戴的內涵。我們不論其技術原理,這個話題後續再專門與大家討論,就其專利中所顯示對醫療所產生的變革足以影響這個時代。

最關鍵的是谷歌智能手環告訴我們不要再去扯那些手機與智能穿戴之間的事情,我很早就說過智能穿戴幹掉手機那只是時間問題,並且未來的重點一定是在智能穿戴上。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點是手機,那麽物聯網時代的重點一定是智能穿戴。

並且我認為可穿戴醫療這個產業將會被激發,不論是媒體還是資本的關註度將會轉向於可穿戴醫療這個產業,包括一些體內可穿戴設備,比如納米機器人等對抗、治療癌癥的技術。

最後,還是借用張朝陽的話來作個總結,那就是未來人類或將永生。或許他去年在講這個話的時候一些人很難理解,但面對谷歌智能手環專利的爆料,人類可能距離永生真的僅一步之遙。

(作者簡介: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產業變革專家。科技、財經評論員。《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新浪潮》、《智能穿戴改變世界:下一輪商業浪潮》、《智能電視:重塑第1屏》以及在臺灣繁體出版的《穿戴式裝置時代-第四波工業革命來襲》等科技暢銷書作家,更多關於智能硬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的探討,敬請關註i黑馬,以及本文作者微信公眾賬號:陳根談智能穿戴,新浪微博:陳根微博)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產業變革專家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