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啟示三》開放 ── 在全球與在地之間尋求新平衡 美國豬 襲台即將全面啟動 民粹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2013-05-27  TWM
 
 

 

開放美豬進口談判,日、韓相繼失守,馬政府能堅守到何時?

此刻與其寄望閉關自守,不如全民及早養成「地產地銷」的消費觀念,並督促政府強化檢疫制度,效法丹麥提升養豬產業生產力。

撰文‧黃家慧

「下台、下台,李明博下台!」二○○八年,抗議聲浪在韓國首爾湧起,為了重啟韓美間的FTA(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美國丟出了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作為前提,強勢要求韓國開啟大門迎接。當時,韓國總理下台、總統李明博兩度道歉,談判延期。然而,基於貿易考量,韓國終究還是開放進口美牛,作為貿易考量的交換。

同樣的無奈,也在今天的台灣發生。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區域經貿組織,在一五年前,區內會員國之間關稅將降為零;如果台灣屆時尚未加入,將面臨最嚴峻的經濟挑戰。美國以美豬進口作為加入TPP的條件,如果最後保護大門終究被自由貿易這隻大腳踹開,台灣政府的金鐘罩準備好了嗎?台灣人的健康安全、豬農們的生計,能獲得保障嗎?

「兩個問題,一是衛生安全,二是經濟衝擊。」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一句話,直接點出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培林)的美豬將會帶來的影響。

有何衝擊?

低成本美豬殺入 台恐難招架○六年,台灣、中國相繼爆發豬肉使用瘦肉精事件,行政院農委會於是全面禁用所有瘦肉精(一種動物飼料添加劑,用以減少動物脂肪、增加瘦肉比例);而如今外界所熟知的「萊克多巴胺」,正是其中一種,也是最為大家熟知的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對國人健康的影響,一直是爭議焦點,「萊克多巴胺對人體的害處不大。」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指出,當時在豬肉身上真正被濫用的藥物,其實是毒性較強的克倫特羅以及沙丁安醇,而萊克多巴胺很容易被人體排出,只要多喝水即可;相較如今多種殘留在食物中的農藥、動物用藥,其實萊克多巴胺並不值得擔心。

但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對萊克多巴胺的安全性持保留態度。他說:「雖然國際已訂出標準殘留容許量,鄰近的日、韓也已採納,但不一定適合國人。」朱慶誠表示,台灣人愛吃豬肉,一年每人吃的量大約四十公斤,是牛肉的八倍;其中又特別愛吃內臟,內臟的殘留量可能更高。雖然萊克多巴胺毒性低,但仍有毒性,可能還是會引發其他健康問題,包含心悸、心血管疾病等。

「開放美豬更應該從對台灣農民影響的角度來看。」孫璐西指出,台灣的牛農少、自給率低,且台灣牛肉價格高、用途也與美牛不同,因此進口含瘦肉精的美牛,對台灣牛農產業影響不大。但是,豬不一樣,台灣養豬產業每年創造六百億元的產值,對上下游的加工業影響,更是難以估算。

根據農委會資料顯示,台灣養豬成本約為美國、加拿大的一.七倍,競爭力較低。「美國人使用瘦肉精會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一旦開放,很難估算台灣的美豬市場是否會一路成長。」朱慶誠說,再者,台灣人與西方人的飲食習慣迥異,美國人不要的雜碎(內臟)及不善料理的腹脅肉(五花肉),卻是台灣人眼裡的美食;因此美國雜碎、腹脅肉便可以更低的價格殺入台灣市場,衝擊大增。

韓國經驗和如今的台灣非常類似,但終究仍向國際貿易的潮流妥協。反觀日本,經驗或許更值得參考。

如何因應?

日本「地產地銷」經驗可參考日本培養國民「地產地銷」觀念,採雙軌制,進口肉類可含萊克多巴胺,但國內全面禁用。「不過日本人並不害怕進口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豬。」朱慶誠說,日本的「食農教育」非常成功,他們從小開始教育學生,成功向全民推廣飲食「自給自足」、「地產地銷」的概念,國民願意多花錢買國內生產的豬肉。「目前『食農教育』,是台灣努力的方向之一。」朱慶誠表示。

除了國民擁有「地產地銷」的觀念外,政府的「產地來源標示」更應同步配合。如今在台灣,如果隨意走進一家牛肉麵店,大概都可在菜單上看到這樣的字眼:本店使用美國(或澳洲、紐西蘭)的牛肉,這是因為目前法律已明定牛肉必須標明產地來源,但是其他肉類卻沒有這樣的強制規定。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透露,去年各縣市的養豬協會到各地通路檢視,發現很多出售豬肉產地並未標示明確。因此,台灣的法令相關配套應該盡快建立,國人或許也能和日本人一樣,有更強的防護網作為食品安全的底線。

至於未來美豬是否可全數比照美牛檢疫制度?目前所有美國牛肉工廠必須先通過美國農業部「品質系統評估制度」(QSA)認證,才可出口牛肉至我國;同時,我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每年也實地審核這些工廠。另外,所有進口美牛都附有「進口批號」以便追蹤來源,這樣一來,即使肉品到達中、下游廠商,都能輕易追蹤源頭。許多豬農表示,美豬要比照美牛的嚴謹檢驗,國人對瘦肉精的顧慮也可因此降低。

面臨美豬步步進逼,台灣除了盡早養成人民「地產地銷」觀念、確保產地標明制度完善外,政府更該思考如何盡早脫離口蹄疫區,提高檢疫標準,效法丹麥提升養豬產業生產效率,才能為國人的食品安全把關。

美豬叩關 台灣能堅持瘦肉精「零檢出」?

── 各國對進口豬肉含萊克多巴胺規範 單位:ppb(十億分之一)部位 美國 加拿大 澳洲 日本 馬來西亞 韓國 香港腎 - 140200 90 - 90 肝 150 120 200 40 40 40 肌肉 50 40 50 10 10 10 脂肪 - - 50 10 1010

資料來源:農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7

生活長期受干擾 七十萬人悶爆挺公投 學者:港中矛盾 不宜變為民粹排外

2014-06-30  TWM  
 

 

佔中運動在香港社會引起廣大迴響,參與佔中方案商討的知名文化評論人、香港嶺南大學副教授許寶強接受《今週刊》訪問,分析背後深層因素,並提出解決建議,值得深思。

口述.許寶強 整理.何欣潔香港近一年來的「佔領中環」運動,是一個爭取特首普選的運動,也是反對中國大陸政權阻礙本地政治民主化的運動。

佔中運動之所以引起香港社會迴響,至今民間團體推動的政治改革方案公民投票人數已超過七十萬,其實反映了過去二、三十年來,全球性的貧富差距、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等因素,已經嚴重擠壓了香港民眾,包括「溫和中產階級」所重視的價值,讓港人理想的生活方式變得遙不可及。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在台灣與香港,多少引起了「中港矛盾」或「台中矛盾」,譬如三月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便是因為民眾對於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所疑慮,震動台灣朝野;但香港因地緣關係,與中國大陸更接近,情勢也更緊張。

舉例來說,以連鎖店為主的商場,取代了小販與街道店舖;商業中心的街道店舖,則變成金鋪、藥行、化妝品店或電器零售。

中國大陸新富和中產階級,在國內無法得到高水準服務,一窩蜂到香港消費,排擠了平民的食肆(餐館)和商舖,也排擠港人以往能享有的相對優質、有選擇的自由生活。

當然,缺乏民主普選制度的香港,也比英、美等國更容易產生劫貧濟富的分配製度,讓香港成為全球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城市。

其實,中港兩地社會體制、歷史軌跡不同,民眾的生活習慣和價值準則自然有差異,容易產生誤解與摩擦,但若旅客數量不多、增長不急促,社會應可以慢慢適應。而現在旅客和移民增長過多、過快,對港人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干擾。

此外,中國大陸政府和權貴不尊重人權、貪汙、打壓新聞言論自由、缺乏法治觀念,甚至層出不窮的「造假」事件,都讓香港人憂慮、鬱悶、不滿,催生激烈的反(中)共的情緒,也演變為一種排外民粹政治,這是讓人所不樂見的。

事實上,讓港人感到不安的是社會地位的下降、舊有生活方式與價值的破壞、尊嚴自信的失落,解決之道,應是管制來港旅客的數量與速度、制定能保護及改善港人生活素質的人口和旅遊政策,乃至組織社會力量,建立一個符合人權、自由、公正和民主標準的政治、社會體制。

如果把「中港矛盾」問題,理解為「香港人」與「中國大陸人」在素質上有根本差異,互批對方不文明,是有點錯置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95

獨家調查︾政府介入大型投資案 國內學者怎麼看 民粹主導101轉售 七成系主任反對

2014-12-29 TWM 維持市場秩序,是政府無可迴避的責任,但須標準一致並嚴守法律規範。《今周刊》調查國內財金、企管系主任發現,政府處理一○一股權轉售案與彰化銀行經營權的作法無法獲多數學者認同,他們更擔心這將影響外商對台灣觀感。 撰文‧鄭閔聲、張譯天 近期兩件深受矚目的大型投資案,政府的態度都十分積極。 對於頂新有意將台北一○一股權賣給馬來西亞IOI集團,行政院長毛治國先是公開呼籲:「不要再做有違國人期待的事」;投審會更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再次宣示,「只要任一委員不同意,就將駁回投資案。」至於市值一千四百億元的彰化銀行,財政部乾脆在十二月八日的股東會上,靠著強力徵求委託書,讓擁有二二.五%股權的台新銀行只剩二席董事、一席獨董,官股以小吃大,在與台新爭奪經營權的大戰中,幾乎可用「完勝」形容。 無論動用公權力的目的是為「貼近民意」或「維護全民利益」,政府強勢介入商業活動,難免引來「政治干預市場」的質疑,還可能影響國際社會對台灣投資環境的評價。經常接受外商諮詢的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謝穎青就表示,「外商對這兩件事的反應非常強烈,很擔心未來該怎麼和政府打交道。」 恐影響外資來台意願 為進一步釐清政府處理這兩件重大投資案的態度是否恰當,《今周刊》特地以問卷形式,訪談全台六十位財金與企管系主任,試圖透過專家立場,為政府決策提供不同視角。 《今周刊》以國內排名前三十名為基準,共發出企管系三十份與財金系三十份,共六十份問卷。在截稿之前,共收到四十六位系主任回覆,其中二十三位填答完整份問卷,另二十三人則多以「非專業領域」婉拒回答。 回覆問卷的財金企管學者,多數不認同政府回應一○一股權轉售案的態度;對於彰銀經營權糾紛,意見則較為分歧。 首先是「政府主張一○一交易審查,曾表示應以民意為依據」,近七成受訪學者表示「不認同」或「非常不認同」;僅有四名學者(一七%)認同投審會得援引《外國人投資條例》第七條,以「對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國民健康有不利影響」,作為駁准馬來西亞IOI集團投資案。甚至有六五%受訪學者認同,萬一政府依此駁回投資案,將影響外資來台意願。 「如果投審會要駁回這件投資案,一定要說出堂堂正正的理由,否則會傷到台灣的投資環境,因為外資最擔心的,就是政府決策難以預測。」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指出,因為投審會審查任何投資案,都不能讓民粹凌駕法治與專業;若政府認為一○一經營權不應落入外國企業手中,可以在公司治理層面予以規範。 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 「政府一向鼓勵國際企業投資台灣,照理說應樂見馬來西亞集團投資一○一。若政府認定這起投資案有國安疑慮也應公開釋疑,否則就該尊重市場機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楊德源認為,政府若以法律之外的手段干預市場,恐將使外商提高對台灣「政治風險」的評估,不利台灣與國際經貿整合。 至於財政部從台新金控手中奪回彰銀經營權,未實現二○○五年釋股時承諾的「移轉經營權」結果,受訪學者二十三位中有十二人認為不合理、十人覺得合理。對於財政部在董事會改選中強力徵求委託書的作法,學者意見較為分歧,認為合理與不合理者各有十一人。但有十三位學者認為,政府這麼做並不符合契約延續性精神,將影響外資對台投資意願,九人認為沒有影響。 「國際商務一向主張『契約神聖』,若政府連白紙黑字的文件都能反悔,外商真的不知道還能相信什麼。」謝穎青不諱言,政府在彰銀經營權上的態度反覆,已招來負面評價,恐將影響政府整體信譽。 感慨政治力輕言悔諾 一位財金學者也在問卷最後感慨地寫著:「金融業是高度管制產業,若政策沒有延續性,只因政黨輪替就推翻之前已經承諾的交易,未來沒有人敢再投資台灣金融業。」陳添枝則認為,針對彰銀經營權問題,擁有公權力的財政部應盡量以協商方式解決爭議,這一次透過不公平競爭優勢拿回經營權,有誠信問題,也會讓企業擔心政策會因政黨輪替而有不同,影響投資信心。 對外招商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標之一,除租稅減免等優惠之外,藉由透明、完備的法規,盡可能降低政治風險,才是塑造友善投資環境的基本功。就這點而言,政府面對這兩件投資案,應更加謹慎,以免贏得一時,而失去未來。 政府介入101轉售、彰銀改選 全台學者意見大調查 7成不認同政府以民意作為審查Q1.依據政府認為101案的審查,將以民意作為依據。你認同嗎? 不太認同 57% 還算認同 26% 非常認同 4% 非常不認同 13% 近8成不認同以此條例駁回交易案Q2.投審會若以《外國人投資條例》第七條駁回此案,代表101案涉及國家安全等項目,你認同嗎? 不太認同 53% 還算認同 17% 非常認同 0% 非常不認同 22% 視情況而定 4% 沒意見 4% 逾6成認為101案會影響外資投資意願Q3.政府對101案太過注重國人觀感,會影響外資來台投資意願。你認同嗎? 不太認同 22% 還算認同 26% 非常認同 39% 非常不認同 9% 沒意見 4% 逾半數認為彰銀改選結果不合理Q4.這次彰銀董事會改選,沒有達到政府移轉經營權的結果,這樣做合理嗎? 不太合理 44% 還算合理 26% 合理 17% 非常不合理 9% 無法判斷 4% 對於政府的手法,專家意見各半Q5.這次董事會改選過程中,政府強力徵求委託書,最終取得過半董事席次,你認為這樣做合理嗎? 不太合理 35% 還算合理 31% 合理 17% 非常不合理 13% 無法判斷 4% 逾半數認為彰銀改選會影響外資意願Q6.政府這麼做沒有契約延續性,會影響外資對台灣投資意願。你認同嗎? 不太認同 36% 還算認同 30% 非常不認同 4% 非常認同 26% 無法判斷 4% 完整參與問卷學者名單 暨南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王健安清華大學 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余士迪中正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何加政逢甲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洪偉峰台灣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張森林高雄大學 金融管理學系 張志向交通大學 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 陳安斌東海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郭一棟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金融學系 楊德源元智大學 管理學院學士班(財務金融學群) 陳一如中原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姜樹翰政治大學 財務管理學系 屠美亞義守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李建興聯合大學 財務金融學系 姜清海逢甲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曾鼎翔宜蘭大學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吳中峻銘傳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洪廣朋文化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 楊台寧義守大學 國際企業經營學系 巫沛倉臺南大學 經營與管理學系 劉子歆台中教大 國際企業學系 許可達靜宜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謝存瑞輔仁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楊長林調查說明:針對30所國內知名大學財金與企管系所,共60位系主任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期間自12月17日至12月22日。有效問卷一共23份,另有23人拒答,14人在截稿前未聯絡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941

歐洲民粹主義崛起的縮影:希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27

8

歐洲民粹主義已經呈現全面崛起的跡象,本月25日即將到來的希臘大選僅僅是冰山一角。政治因素所帶來的市場影響可能會異常深遠。

2015年對於歐洲來說可謂一個重要的“大選年”。包括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希臘、波蘭、葡萄牙、西班牙都將進行議會大選;英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則將迎來地區性選舉;意大利還將選出新總統。

111

希臘本月25日的大選是最“近在眼前”的考驗。民調顯示,極左翼政黨Syriza獲勝的概率較大。而Syriza已經明確表示,一旦執政,將對希臘援助項目的條款進行重新談判。由此所帶來的退歐風險已經讓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希臘股市大跌,國債收益率飆升;德債收益率刷新歷史新低;歐元持續下挫。

雖然德國方面強硬表態並認為希臘即便退歐也不會帶來明顯的“傳導效應”,但是歐洲政治方向的轉向並不容忽視。

財政紀律(緊縮)及經濟改革所引發的失業率高企已經使得歐洲許多國家的執政黨面臨巨大壓力,民粹主義政黨則乘勢崛起。下圖數據顯示,包括德國、法國、英國和瑞典在內的國家都在過去幾年見證了這樣的趨勢。

歐盟委員會官方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的研究結果則顯示,包括法國在內的南歐國家感到他們的聲音正在變小,對歐盟前景的樂觀態度也有所降低。

gos1

主流政黨(執政黨,偏向於經濟開放)和民粹黨(在野黨,偏向於貿易保護)競爭中間選民自然不用多說,而政黨大聯合則是另外一個值得註意的方向。

在歐元區團結受到威脅的時候(比如歐元區危機),政黨大聯合通常都會帶來有利於地區穩定的決策結果;然而在傳統經濟問題出現的時候(比如失業率,經濟路線),民粹主義則更容易獲得支持。日積月累,民粹主義的市場就越來越大。考慮到失業率等經濟情況對於年輕選民影響更大,因此如果歐洲經濟一直無法轉好的話,這種趨勢必然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2012年歐元區危機經驗已經證明,政黨大聯合能夠帶來喘息之機(目前市場也有聲音認為本次希臘大選也會最終形成聯合執政),但是並不能制止民粹主義的發展。如果歐元區一些更大的國家經濟依然毫無起色,那麽更大的危機和市場破壞力將難以避免。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去年年末在接受德國《證券報》(Boersen-Zeitung) 采訪時表示,“民粹主義的崛起應為各國敲響警鐘。政府必須優先考慮艱難的政治決定,並進行急需的改革。”

瑞銀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歐洲首席投資官AndreasHöfert則認為,  歐元區有可能陷入“日本化”。例如,長達10年“低至零”的經濟增長狀況,顯然這將輕易為民粹政黨擴大影響力創造更肥沃的土壤。

在一些支持民粹主義政黨的選民看來,他們和民粹主義並沒有關系。他們所反對的只是歐元區、歐元以及他們陷入“麻煩”的領導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33

財改案闖關前夕 摒除民粹才能對症下藥 延長特許期 高鐵才走得下去!

2015-05-25   TWM  
 

 

高鐵財改案再度闖關立法院,不能否認的事實是,運量預估一開始就嚴重失準,才是導致今日財務困境的元兇。若要解決眼前難題,第一步方案,勢必得延長高鐵特許經營期。

撰文•李冠佑、周岐原

五月二十一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即將再次審議高鐵財改案。這項攸關民生交通的重大改革,已令一位交通部長及一位高鐵董事長下台,此次能不能取得實際進展,或是歹戲拖棚,答案即將揭曉。

交通部所提的改革計畫,雖然一開始就爭執不斷,但輿論聚焦在條件寬鬆、有無圖利,對高鐵的經營現狀從無異議;顯而易見的是,大眾對高鐵的營運價值有共識,都認為應該繼續經營、值得進行財務重組。

然而,在解決問題之際,不能否認,現今高鐵財務問題與錯估高鐵運量息息相關。而台灣高鐵正對此提出仲裁,認為當初政府運量預估誤導,致使規畫出過於樂觀的營運方案。

用超樂觀預估爭預算

令財務深陷困境

回顧一九九○年至九三年間,共有五個單位進行運量研究,首先進行的法國顧問公司Sofrerail,態度最保守,預估長期日均量「僅」有十八.七萬人;其餘如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等四大機構,評估運量結果都是節節走高,分別高達二十五萬至四十八萬人次。

換句話說,經濟、人口等條件相同下,短短兩年,專業機構評估竟相差達一.六倍;如此巨大差距,反映出當時交通部為了爭取預算的「企圖心」,希望能打動立法院,但沒有成功。之後,整個高鐵計畫改成BOT,並以此樂觀的運量預估給民間單位參考。

事實上,九七年底、高鐵BOT案申請期末時,全球最早投入營運的日本高鐵,已經營三十年,顯然可以作為參照基準。找一個基礎條件最接近的建案,算出可供參考的基本率(base rate)作為警示,這是專業上正常的做法。

東海道新幹線之營收,占所屬的「東海旅客鐵道株式會社(以下簡稱JR東海)」九成,結構與台灣高鐵公司較類似,是最直接的比較對象。

東海道新幹線連接東京、新大阪兩大人口密集都市,總長五一五.四公里,當時沿線居民約四五五七萬人,日平均運量達三六.七萬人;相較於台灣當時人口二一五二萬人,以九六年的人口成長率○.八%推估,至二○一一年,西部走廊涵蓋的人口約二一五○萬人,約為東海道新幹線的四七%。假設人口結構、通勤習慣、所得水準類似,則台灣高鐵的日平均運量,應為十七萬人。

此十七萬人仍比一三年高鐵日均運量十三萬人來得高,但顯然已經比當初台灣高鐵預估三十萬來得保守。若當初以十七萬人當基礎,自償率恐不到四成,那時若要吸引民間投資,拉高政府的負擔比例、延長特許期恐怕都是方法,也就是現今廠商所爭取的存活條件,都是基本配備。相形之下,當年中華高鐵規畫票價、運量都較低,因此要求政府出資一四九五億元,然並未得標。

搶救破產危機應付代價

降價淪為民粹思考

一條快要養不起、但多數人都迫切需要的高速鐵路,究竟能否順利改革?端視這次高鐵財改方案的八項具體措施,效果如何而定。增資及延長特許經營期,都是對症下藥的治本方法。不過增資幅度太小,若以興櫃股價約四.五元認募,總金額還不到一五○億元。相較於高鐵的長短期借款累計超過四千五百億元,對改善財務結構的效果勢必極為有限。

至於站區地上開發權返還政府、放棄仲裁求償申請等措施,這二項作為營運期限延長的交換,對高鐵有利無弊,有助於聚焦本業,且與政府從敵對回歸合作。

至於調降票價,實在是流於民粹的舉動,絲毫看不出道理。以收費水準而言,台灣高鐵每公里費率為四.八一元,僅為東海道新幹線的六三%;以人均GDP平減後,台灣高鐵的票價仍僅約日本的七成,換句話說,高鐵較新幹線的票價,還便宜了三成。

若以最樂觀的運量估計(十七萬人次),高鐵財改方案才有成功機會,後續也才談得上降價,若低於十七萬人,調降票價恐入不敷出,繼續賠錢營運的話,降價更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八項財改措施,真正有實效的,只有延長經營期限。顯然,台灣高鐵與交通部都認為,這就是財務困境的核心癥結。只要取得足夠長的經營期限,台灣高鐵應能擺脫償債力不足的質疑。

台灣高鐵誕生自偏差的運量評估,卻發展為一個優質服務,可謂「美麗的錯誤」。我們期待,美麗可以持續,錯誤可以免除。這有賴決策者回歸本質:台灣能供養得起一條高速鐵路,只要有良好的財務結構,就可自償無虞。延長特許經營期,只是個起點,路還有得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7

擋住外籍白領來台 恐陷入缺工困局 攬才政策不敵民粹?勞動部臨時喊卡

2016-02-08  TCW

台灣攬才政策試圖仿效日、韓、星國,開放外籍白領、僑外生和資深外勞來台工作限制,卻卡在最後一關。但停得了法規修正,卻停不了台灣人才流失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國家發展委員會曾推估,二○一六年起,台灣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十八萬人;此外,近十年平均每年流出約兩萬名白領技術人才;而在現行法規下,每年外籍白領人才在台人數則不到三萬人,僑外生在台念完書通過申請留下來工作的人,也僅七百人。

有鑑於此,勞動部擬放寬條件,參考新加坡、日本、韓國作法,改採評點制,延攬外籍人才來台工作,不料行政命令在最後一關,遭勞動部法規委員會以各界仍有歧異為由保留,等新國會凝聚共識再審。

勞動部新方案分別針對從事專門性、技術性工作的「外籍白領」、「僑外生」和「藍領外勞」做調整。過去,外籍白領來台薪資須至少有四七九七一元和兩年工作經驗,現將這兩項納入評點項目,和外語能力、學歷、專業能力等並列,六十分合格。僑外生則放寬既有評點制,合格分數從七十分下降到六十分。藍領外勞新增滿九年後,通過難度較高的評點制度,可申請長期留台。

這項一五年十二月經行政院會通過的攬才政策,會在最後一刻止步的原因,與部分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立委以及勞工團體反對有關,反對者擔心排擠掉本國人的機會,就業困難與起薪低的問題更嚴重。

「從歐美等先進國家經驗來看,既有工作不會被偷走,而是增加國家競爭力,整體工作機會是增加的。」「向前台灣」活動發起人朱平,長期倡議改革移民政策及法規,以外籍人才目前在台比率僅約千分之一左右來看,他不認為台灣年輕人的競爭力會因此下滑,建議勞動部可以每年視放寬標準後、對就業率的影響做調整。

「經過我們評點合格的人,會具有一定的水準,不會如外界想像的使整體勞動市場更低薪。」勞動部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薛鑑忠說,光是外籍白領來台工作申請,合格為六十分,但申請者要具備華語以外的兩種語言能力,才能拿到十五分,門檻很高。

MGR經緯智庫總經理許書揚曾為文指出,新加坡政府主動向各國畢業生、職場精英獵才,並發放個人化就業准許證,讓外籍人士最長可停留半年,以便尋找當地就業機會。

當台灣年輕人到國外就業,並沒有遭到重重設限,我們又何必低估自我的競爭力,製造出高難度門檻?這將讓九年後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推入更深的缺工困局。

國外人才來台工作門檻很高—外籍人才來台工作辦法新舊制比較

舊制 新制

外籍白領 雇主須達一定資本額、營業額 刪除

須有兩年工作經驗、

薪資至少達47971元 改採評點制,把薪資、學歷、外語能力、專業能力等都納入,60分合格僑外生 雇主須達一定資本額、營業額 刪除評點配額制,一年最多2500人 取消配額薪資納入評點項目,70分合格 薪資改列加分項目,60分合格藍領外勞 產業外勞工作滿12年要離境;看護工滿14年要離境 年資滿9年,可透過嚴格評點制申請長期留台;留台5年,可申請永久居留或歸化

資料來源:勞動部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70

德國“超級星期日”:默克爾難民政策“成就”民粹政黨崛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111.html

德國“超級星期日”:默克爾難民政策“成就”民粹政黨崛起

一財網 馮迪凡 2016-03-13 21:01:00

3月13日,德國地方選舉迎來“超級星期日”。站在默克爾難民政策對立面的德國選擇黨在地方上異軍突起,將改變德國州一級層面的政黨聯合執政格局,令2017年的德國大選走向充滿懸念。

“全國不少人現在都很不高興,還有不少人認為現在是給政府一個教訓的時候了。”上周末,德國總理默克爾面對她在德國南部滿腹牢騷的父老鄉親拉票,“但是,這是有關你,和你的選擇。”

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根據德國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默克爾此番話換不回多少傳統選民的心:大部分人希望通過選舉給默克爾的難民政策一次當頭棒喝。

3月13日,德國迎來“超級星期日”:三個重要的聯邦州在同天進行選舉,最大的贏家卻有可能是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而默克爾所率領的基民盟極有可能在這場涉及德國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型選舉中受到重挫,而德國選擇黨在地方上的崛起,將改變德國州一級層面的政黨聯合執政格局,令2017年的德國大選走向充滿懸念。

難民政策改變德國政治生態

在7~8個月前,默克爾的個人民調高居不下,德國民意關心的還是到底要不要給希臘的債務減免買單這樣不痛不癢的問題。

然而,在默克爾宣布向難民大開大門的政策後,民意迅速反彈,默克爾卻無法就兩大問題在短期內作答:第一,如何促進難民融入德國社會?第二,如何控制進入德國的難民數量?

在第一個問題上,基民盟曾迅速達成一系列政策,旨在促進難民融入德國,其中還包括允許難民以低於德國最低工資每小時8.5歐元的收入水平就業的政策,並希望延長難民的義務教育期限。不過上述政策均遭到包括社民黨在內的不同黨派反對,且無法在短期測試其成效。

在第二個問題上,基民盟的巴伐利亞姐妹黨基社盟一貫主張對難民設立數量上限,而基社盟主席澤霍菲爾(Horst Seehofer)一直在此方面敦促默克爾做出決斷。但默克爾堅持在歐盟範圍內分攤難民,拒絕對難民設立數量上限,默克爾的這一態度令她在德國政壇遭到空前的孤立。

與此同時,德國在湧入的110多萬難民身上所負荷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根據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IW)的研究顯示,2016年和2017年,德國政府總體花在難民上的財政支出要在500億歐元左右。

其中,每位難民要花掉德國政府1.5萬歐元:語言課程等融入課程每人平均3300歐元,其余食品、住房等總計12000歐元/人。

德國在難民問題上的“慷慨”與“猶豫”使德國國內極右翼政黨迅速崛起,雖然也有不少中左翼選民投入了默克爾的懷抱,而默克爾所代表的傳統保守選民卻希望和默克爾的距離越遠越好。

一向持重的默克爾也在“超級星期日”之前開始了全面的拜票之旅。在過去幾天的環德旅行中,默克爾甚至打破了她自身的戒律。作為一個嚴格的新教徒,她從來都沒在四旬(Lent)齋期間喝過酒。不過在上周當人們遞給她當地最好的啤酒時,她還是啜飲了幾口。發送給選民的信息是明確的,就如同默克爾所說的那樣,“我也是自己人。”

好消息是,默克爾的個人支持率重新回到了50%。然而此次地區選舉所測試的,卻是默克爾的難民政策是否得到德國選民的支持。從目前的選情來看,德國民眾已經準備好了給德國政府上一課,特別是默克爾的傳統票倉巴登-符騰堡州(Baden-Württemberg)的選民。

右翼政黨成最大贏家

3月13日,擁有1700萬人口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州(Rheinland-Pfalz)、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以及巴登-符騰堡州同時舉行州議會選舉,這通常被看為是全國大選的風向標。

其中,對現政府難民政策持反對意見的德國選擇黨或成為最大贏家。根據最新的德國各民調顯示,該黨在以上三州都取得了兩位數(或接近兩位數)的支持率。這對於一個剛剛成立3年,在去年7月幾乎分崩離析的新黨來說,成就是歷史性的。

對於德國選擇黨的風頭正勁,默克爾近日斥之為“暫時的現象”。默克爾表示,只要德國人一旦認識到政府可以有效控制難民危機,德國選擇黨馬上就會一蹶不振。

“很多人都認為我們還沒有解決難民所帶來的問題。”默克爾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這讓我想起歐元危機---很明顯當歐洲掌握了正確的措施之後,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就消失了。我們越得力應對難民問題,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就越會減少。”

不過,德國選擇黨叫囂要在此次州選舉中制造巨大的“政治地震”,並阻止德國繼續“糜爛”下去。

根據民調顯示,德國選擇黨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支持率接近9%~10%,在巴登-符騰堡州為12.5%左右,在位於東德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達到了驚人的19%。而就在三州選舉之前,德國選擇黨剛在黑森州拿下13%的選票。

首先,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社民黨和基民盟的對抗勢均力敵,支持率均在35%左右,但默克爾所在基民盟候選人克羅克內(Julia Klöckner)無法確保為社民黨拿下這關鍵的一州,而通過選舉,無論如何,德國選擇黨都將成為該州議會中第三代黨派。

其次,在默克爾的“老巢”巴登-符騰堡州,民調顯示,基民盟有可能自二戰以來第一次丟掉在該地區第一大黨的位置。目前在該地區,執政黨綠黨將繼續執政,而基民盟的票數明顯被德國選擇黨蠶食了。

“我們會把我們選票的8%~10%白白送給德國選擇黨。”巴登-符騰堡州基民盟成員納普(Hans-Günther Knaupp)表示,“她(默克爾)在難民危機上的選擇贏得了世界,但是對她所在巴登-符騰堡州的黨派來說是錯的。”

根據預測,德國選擇黨會憑借11%~12.5%左右的支持率進入巴登-符騰堡州州議會。

在東德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由於德國選擇黨將有可能獲得19%的支持率,基民盟和社民黨所組成的聯合州政府將不得不失去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的主導地位。

根據德國INSA市場調查研究所的調查,難民問題“成就”了德國選擇黨。在接受調查的選民中,有85%~95%的選民表示,正是目前德國政府的難民政策,促使他們投票給德國選擇黨,且德國選擇黨支持率不斷上升的現象,還將在全德持續。德國共有13個州以及3個州級市,分別為柏林、漢堡和不萊梅。

根據德國選擇黨的黨派目標,他們設定2017年進入德國聯邦議會,在2021年計劃入主德國政府。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28

「殺幼條款」流於民粹?義憤修法難治社會亂源

2016-04-11  TWM

內湖四歲女童割喉案震驚各界,立委王育敏等迅即提出《刑法》修正草案,要求對殺害未滿十二歲兒童者,一律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立委段宜康三月三十一日於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提出異議,回響熱烈。

立委所提的「殺幼條款」,確實回應部分輿論對亂世用重典的期待,但段宜康直言:「我比較擔心、害怕的是,在群情激憤時,用最簡單、最便利的方式去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立法院不只一次火速修法回應民粹,但常因缺乏通盤考量,造成法律窒礙難行或出現漏洞。如洪仲丘事件後立刻通過《軍事審判法》修正案,未充分討論配套與適用性,就廢掉承平時期軍事審判制度,忽略部分軍事案件有國安機密的特性。

又如台南震災後,立委王定宇提案修法,擬讓因天災未滿十五歲罹難者獲得保險身故理賠,把個案弄成通案,未考量到後遺症,引發爭議,目前法案待審中。

如今立委又想「急行軍」修法提高殺童刑責,是否真能保護幼童,減少隨機殺人犯罪,值得深思。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61

安倍延漲消費稅 後遺症比經濟問題更大 日本國債信評下滑 超爺還在搞民粹

2016-06-20  TWM

安倍宣布延後漲消費稅,種種數字卻顯示,日本經濟情勢將更為險惡,基礎財政赤字、公債餘額創下新高,竟沒有政治人物挺身反對……。

你贊成加稅?還是反對?答「贊成」的人,照理說應該不會是多數。但日本政府卻根據這樣的問答,來判斷能否加稅,實在很不負責。面對即將到來的日本參議院選舉,沒有任何政治家站出來,指著訴諸民粹的政府最高負責人說:「你這麼做有問題!」

在六月一日的記者會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原本預定在二0一七年四月將消費稅提高至一0%,確定要廷到兩年半後的一九年十月。

這是繼一四年十一月以來,第二次宣告延後加稅了。那時安倍承諾,「我在這裡清楚地向大家保證,不會再次延期。」但他的承諾,卻因為「新判斷」而瞬間成空。

眼前的基礎財政收支之所以呈現改善的跡象,是因為一四年四月的提高消費稅,以及企業業績的好轉,使得法人稅(企業所得稅)的總額比原本預期的要多。

然而,再次延後加稅,將使得原本預計要在一八年度實現的中期目標——「把基礎財政收支赤字占名目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降低至一%」落空,二0年度「基礎財政收支由虧轉盈」的目標能否實現,也教人絕望。

效應 日本央行持續印鈔

既然不加稅,又要如何實現原本以消費稅為財源的政策呢?二0年度的基礎財政收支由負轉正的目標,將如何達成?在一日的記者會中,安倍首相只提到,「我們不會撤下財政重建的大旗。」卻完全沒做任何具體說明。

原本預計在一七年四月實施、將消費稅調漲至一0%的行動,除了外食之外的食品與飲料,應該都會維持在八%的「輕減稅率」。業者為因應不同稅率,早已著手更換收銀機或下單接單系統。日本中小企業廳也已從一五年度預算的預備金中提撥九九六億日圓,要補助業者在這方面的支出;在公關、教導及諮商窗口方面,也總計投入一七0億日圓。但到頭來,這些錢全付諸流水。

假如只是在準備工作上白費力氣也就算了,以消費稅為財源的社會保險支出等等,也只要暫緩實施就好,但日本政府對於「到一九年秋天為止的這三年半,經濟情勢不容許提高消費稅率」的認知,所代表的意義可是相當重大的。

自民黨議員橘慶一郎,目前也是財政重建特命委員會的代理事務局長。他對於安倍經濟學的招牌政策能否持續,持懷疑態度:「到一九年秋天前無法提高消費稅率,意味著在那之前的經濟情勢很險惡,這也代表日本銀行(央行)的『異次元貨幣寬鬆(QQE)』會持續到那時候。但就現實來說,日銀可能買進六百兆日圓規模的公債嗎?」

日銀以「貨幣基數」每年增加八十兆日圓的速度持續買進公債,截至五月底止,保有三七0兆日圓公債。這樣算下去,預計加稅的一九年十月,貨幣基數約達六五0兆日圓。根據日本內閣府的中長期財政試算,一九年度時的公債發行餘額約為一一00兆日圓,一九年年中的發行餘額,有六成會由日銀保有(現在約三成)。

隱憂 政治責任沒人承擔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的任期到一八年四月,安倍首相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到一八年九月,無論兩人是否績任,未來總裁所肩負的責任都很沉重。

信評公司對於二度延後加稅有何反應?歐美三家信評公司中,惠譽已在日前將日本國債評等展望調降為負向;一四年十一月延後加稅後,穆迪在同年十二月將日本國債等級調降為A1;標普也在一五年九月將日本國債調降為A+。

即使日本債務是GDP的二00%,國債還是得到相對較高的評等,原因之一在於,相較於歐洲的消費稅率在二0%上下,日本只有八%,外界認為仍有加稅餘地。

但在五月的日本政府每月例行經濟報告中,個人消費、出口及生產都持乎,狀況與雷曼兄弟風暴時天差地遠,「卻連二%的加稅都無法實施,可能會引發對於日本徵稅能力與未來償債能力之質疑。」摩乃科斯證券首席分析師大櫬奈那表示。

若因為加稅延後導致國債信用力下滑,可能會對國內銀行等日本企業造成負面影響。大型銀行對國外放款時需要的外幣,有三分之二要以存款以外的財源支應,也就是要從市場籌措。一五年起,不但籌措美元的成本上升,「一旦日本國債評等下滑,國內銀行信用力也隨之降低,籌資成本可能會以『風險溢債』的形式增加。」大槻補充。

遺憾的是,由於執政黨與在野黨都主張延後加稅,預計七月舉辦的參議院選舉,想必也不會討論應否加稅。這種「政治上的不負責任」,才是加稅延期凸顯出來的最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99

歐盟「統獨大戰」關鍵看這兩件事 英國脫歐公投倒數 川普式民粹PK鷹派恐嚇

2016-06-20  TWM

六月二十三日的英國脫歐公投,統派與獨派民調來到五五波,但已牽動全球政經情勢,也創下大國領袖聯手干涉個別國家公投的紀錄。這兩派究竟在吵什麼?

歐洲正面臨一場瀕臨失控的「統獨大戰」,反對歐洲統合的獨派支持度,來到史無前例的高峰。六月二十三日的英國脫歐公投,是這場統獨大戰的最終決戰。

歐洲的統一大業,是無數歐洲政治家一生最重要的志業,往前推算始自一九五一年的《巴黎條約》,剛剛在二次大戰中拚得你死我活的六個交戰國,包括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西德,放下仇恨的情緒,先從建立歐洲區域的煤鋼共同體(ECSC)起步,逐漸形成影響深遠的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為今日的歐盟打下了基礎。

元凶:英國首相卡麥隆

操弄民粹留歐 弄假成真

但是,蹣跚走過六十五個年頭的歐洲統一大業,卻在二○一六年遭遇了生死存亡挑戰!意外迅猛且難以控制的難民問題,迫使許多歐洲國家放下人口自由流動的《申根公約》,關閉了邊境大門,而即將在六月二十三日舉行的英國脫歐公投,更可能出現重量級國家出走,甚至引發歐盟崩解的骨牌效應。

掀開歐盟統獨大戰這個潘朵拉寶盒的「元凶」,是英國首相卡麥隆。他在一三年元月正式提案「加入或退出歐盟全民公投」時,原本只是要藉此重啟與歐盟的談判,讓英國獲得更多有利條件。另外,英國政客一向喜歡操弄英國與歐盟之間「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民粹情緒,卡麥隆當年就是藉著操作統獨議題,成功擺脫對手工黨與自由民主黨的糾纏,建立他完全執政的地位。

卡麥隆深深相信「留在歐盟」(Vote Remain)是英國最大利益,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過去三年「脫歐派」聲勢大振,以激進言詞主張獨立的英國獨立黨,連續在一四年、一五年的選舉大獲全勝;卡麥隆領導的保守黨,竟然有一半的國會議員、五位閣員集體叛逃,包括大法官兼司法部長、文化部長、勞工部長、下議院議長,以及呼聲最高的下任首相人選、前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都加入脫歐陣營(Vote Leave),加上全球媒體熱炒英國脫歐議題,脫歐派在投票前夕取得五五波的支持度。

蔓延:核心國家也升溫

支持拿回個別國家的主權

不只在英國,反歐盟的聲浪也已在全歐洲蔓延。六月初,著名的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針對十個主要歐洲國家進行民調,從南方的義大利、希臘,到北方的波蘭、瑞典,超過一萬名受訪者中,有高達四二%的民意認為應該收回交給歐盟的權力,拿回個別國家的主權。

身為歐盟最核心的法國,支持歐盟的民意在○四年為六九%,這次調查竟然暴跌到剩下三八%。遭受歐債風暴襲擊至今尚未恢復的西班牙,對歐盟的支持也由八○%降至四七%。甚至連主導歐洲統一大業的德國,也有高達四三%民眾認為,應該由歐盟手中收回部分國家主權。

六月二十三日的英國脫歐公投,全球媒體焦點,鎖定在高舉獨立大旗的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奇(Nigel Farage)身上。

今年五十二歲的法拉奇,是個打死不退的鐵桿獨立派,早在一九九二年,當時英國首相梅傑簽署歷史性的《馬斯垂克條約》(即歐盟條約)之後,他就宣布退出保守黨,並參加英國獨立黨的創黨。法拉奇及獨立黨,自始至終以退出歐盟為最重要的政治目標,持續近二十五年從未動搖。

獨派:獨立黨黨魁法拉奇

川普風格 拉抬到五五波

○八年,英國查爾斯王子獲邀向歐洲議會的七百多位議員演講,主題是「歐洲必須集體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演講結束後,歐洲議員全體起立鼓掌長達三分鐘,只有英國的法拉奇議員,從頭到尾屁股死黏在椅子上,抗議查爾斯王子不應該為了節能減碳,擅自主張給予歐盟更集中的權力。

一人對抗七百多人的歐洲議會,甚至大逆不道忤逆英國王子的行徑,讓法拉奇成了英國最具爭議性的政治人物。

從一九九九年至今的每次選舉,法拉奇都在東南英格蘭區高票當選歐洲議會的議員,但是他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的議會裡,卻用每一個發言機會,主張英國應該退出歐盟的立場;在歐債危機的風暴中,法拉奇也帶頭反對紓困。這種行徑,猶如在北京的共產黨大會中,黨代表突然高喊反黨叛國的口號,法拉奇卻堅持了近二十五年,從未退卻。

令人莞爾的是,如此鮮明反歐的法拉奇,曾祖父是在十九世紀移民英國的德國人,他的第二次婚姻,也是娶德國太太;法拉奇曾向媒體說:「如果我家隔壁搬來一戶羅馬尼亞移民,我會覺得不安。」而政治對手則恥笑地問:「如果搬來的是德國移民呢?也會讓法拉奇議員不安嗎?」在法拉奇領導下,英國獨立黨政治實力不斷累積,在一四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竟然一口氣拿到二八%的選票,超越保守黨、工黨與自由民主黨,成為全國得票率最高的政黨。這是英國自一九○六年以來,超過一整個世紀,首度出現三大政黨以外的新黨取得全國第一高票的歷史紀錄。

二○一五年的英國國會大選,獨立黨再接再厲拿到一二.六%的得票率,僅次於保守黨與工黨,較上一次一○年的國會大選得票數整整多了四倍,但是因為英國獨厚傳統大黨的選舉制度,拿到第三高票的獨立黨竟然只在六五○席下議院中分配到一席。

雖然脫歐陣營還有許多重量級的保守黨明星,包括前倫敦市長強生、大法官兼司法部長葛夫等人,但不論是媒體,或是主張留歐的陣營,都將鏡頭焦點對準最具話題性的法拉奇,卡麥隆找他單挑電視辯論,留歐陣營鎖定法拉奇,塗抹他是「英國的川普」形象。

妙的是,法拉奇仍不改大炮性格,頻頻失言,例如他說留在歐盟會導致更多的性侵犯罪(明顯歧視新移民);他主張脫歐的最主要目的,是大幅縮減淨移民(移入減移出)人數,但是對於目前每年三十三萬淨移入的人數,到底要減少到哪個水準,他卻說不上來。

法拉奇說去年英國新增四十五萬個工作機會,「有高達八成的新工作,都被不在英國出生的移民拿走了。」更是違反常識的胡亂指控。

風向:大國領袖都說不

全球政治、金融市場動盪

於是,留歐派現在的戰法很明確,就是鎖定法拉奇,試圖藉著不斷攻擊他,製造更多失言,來凸顯脫歐派民粹、不理性的本質。

面對高漲的脫歐情緒,所有大國領袖都表達憂慮,並公開呼籲英國公民選擇留在歐盟。五月底的G7高峰會議,英國脫歐公投竟然成為會議宣言最重要的決議,包括美國歐巴馬、德國梅克爾,以及其他與會領袖,齊聲呼籲英國選民謹慎投票,選擇留在歐盟。這創下了大國領袖聯手干涉個別國家公民投票的紀錄,更凸顯了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可能對全球政治與金融市場,帶來無可預測的災難。

六月十日,德國《明鏡周刊》發行了英國脫歐專輯,長達二十三頁、特別採取英文與德文雙語呈現的封面故事,最強烈的訊息來自德國財政部長薛伯勒(Wolfgang Schauble)。

鷹派:德國財長薛伯勒

恐嚇英國別搞灰色地帶

薛伯勒表達一個強硬、卻非常明確的訊息:英國脫歐派不能心存僥倖,一邊搞退出歐盟,另一邊還要享受歐洲單一市場的優惠。薛伯勒說:「留就留、走就走,沒有灰色地帶!」英國如果選擇脫歐,所有進入關稅、經濟政策上的優惠,就全部取消。

英國國內存有「逆向馬斯垂克條約」的討論,以及「瑞士、挪威模式」的可能性,認為即使脫歐派勝利,仍然可以援用挪威、瑞士這兩個非歐盟國家的模式,藉著與歐盟的談判,維持與歐洲單一市場連結的經貿與關稅優惠;或者藉著修改一九九二年創設歐盟的《馬斯垂克條約》,鬆綁部分歐盟條款、討回國家主權,來達到脫歐派最高的利益。

但是,薛伯勒(以及他背後的一大群歐盟主流派)在發出「留就留、走就走」的鷹派訊號後,模稜兩可的灰色空間已經大幅壓縮,一旦脫歐派在公投獲得勝利,英國將要面臨立即而且劇烈的經濟與金融衝擊;相對上,歐盟也將承受史無前例的反作用。

依《英國獨立報》六月十二日報導的最新民調結果,英國民眾支持脫歐的比率達到五五%,支持留歐則為四五%,脫歐派的支持率竟已超過留歐陣營十個百分點;至於其他單位進行的調查,則大致呈現五五波的拉鋸態勢。相較於民調,被認為更具參考價值的是賭盤狀況,由此觀察,目前八成的賭資都仍押寶英國留歐。

投票前的最後一周,關鍵就看留歐派能否將法拉奇的「川普色彩」抹到極致,以及薛伯勒的鷹派言論是否發揮恐嚇效果(抑或反效果)。但即使是薛伯勒,也認為不論是脫歐或是留歐派勝利,歐洲都不能硬推更強烈的整合,而是要「反省歐盟過度的官僚問題」。

無論結局勝敗,歐洲的獨立聲浪,終究來到史無前例的最高點,近二十五年來不斷邁向統一大業的歐盟,在英國公投之後必然將煞車、削減布魯塞爾的權力,重新返還更多的主權給各國。英國脫歐公投的歷史意義,就在這裡。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