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打車」政策發酵 電動車產業大轉向 兩大利空夾擊 比亞迪進入最寒冷冬天

2011-6-20  TWM




看到比亞迪在汽車市場欲振乏力的數據,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能暗中竊喜!

尤其在中國「打車」政策,以及電動車產業大轉向之後,比亞迪從政策模範生被打入放牛班。

撰文‧楊方儒

中國首都北京的壅塞路上,從擋風玻璃四面張望出去,目前要找一輛比亞迪(BYD)的新車,是一樁很困難的任務。

在政策嚴打之下,京城人民如今想要買一輛嶄新座駕,需要「搖號」,也就是抽籤才能取得購車資格。試問,好不容易能夠成為人人稱羨的車主,誰會花錢買一輛「小B」?

新車是炫富的最直接方式,中國人跟台灣人一樣,「雙B」是最優選擇,甚至賓利、法拉利、勞斯萊斯等頂級品牌,在產量上一直沒有辦法滿足這些購買欲旺盛的大買家。

如今在北京,幾乎找不到任何一家比亞迪的新車展示中心。

真的倒光了!雖然比亞迪官方不願正面證實,但是自從打車政策執行以來,消費者全都用行動投票。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六月八日又在股東會上抨擊比亞迪,甚至把股神巴菲特都拉下來一起罵。看到比亞迪如今在車市的黯淡表現,愛恨分明的老郭,肯定有著沒說出口的喜悅。

經銷商流失 業績與股價下滑不久之前,作為全世界成長最快的汽車品牌之一,比亞迪售出第一百萬輛車,只用了七年時間,銷量從二○○八年的十七.○九萬輛,大躍進至○九 年的四十四.八萬輛。比亞迪在全中國的經銷商,也從○八年左右的六百多家,在兩年內激增至一千二百家。

但如今這個牌子賣不動了,經銷商大幅流失中。已經公布的一○年銷售數據中,比亞迪表現確實乏善可陳,總銷量僅為五十一.九八萬輛,距離去年年初擬定的八十 萬輛很遙遠,甚至沒有達成下半年調降後的六十萬輛目標。初估一一年,在一線城市積極控制交通動線暢通、從源頭管制新車銷售後,比亞迪肯定要進入更寒冷的冬 天。

從基本面來看,比亞迪的銷售成長率,不及吉利、東風、一汽等中國同業的一半,這導致比亞迪的產能擴充,腳步也緩了下來!規畫中的兩大基地湖南長沙與陝西西 安,始終沒有大規模動作,仍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尤其西安工廠因違法占地問題,地方上爭議不斷,當地政府也沒有太多介入。

近年在與鴻海的官司中,比亞迪一直被視為根正苗紅的本土模範生而占上風,從廣東地方到中央政府,處處護著比亞迪創辦人王傳福。但如今,從小被呵護到大的王傳福,也要面對政府關愛眼神不再,被「打車」政策落井下石的殘酷現實。

股價同樣會說話。最近一年,在香港掛牌的比亞迪重挫達六二%,恆生指數大盤同期則上漲了一五%。

比亞迪在○九年獲利達三十七.九億元人民幣,是成立以來最佳成績,但到了去年,卻下滑至二十五.二億元人民幣,就是受到傳統汽車銷售不如預期,電動車遲遲只聞樓梯響,無法大規模上市的影響。

營運模式調整 電池商機削弱展望比亞迪的電動車前景,更關鍵的是,來自以色列、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基礎設施公司「Better Place」,已經宣布與中國南方電網合作,雙方將在今年內,在廣州建立一個電池更換站與體驗中心。

南方電網是國營的電力公司,角色類似台灣的台電。一直以來,比亞迪與南方電網的關係,可以用「極其親密」來形容。

最好的例子是,南方電網在深圳和廣州,已經落成的多座電動車充電站中,只能為比亞迪E6和F3DM兩款車型充電。這導致深圳另一家電動車大廠五洲龍的車主,只能乾瞪眼。

另外,比亞迪和南方電網合作建立儲能電站,南方電網也積極參與比亞迪旗下深圳鵬程純電動汽車出租公司的業務。

這可以看得出來,比亞迪作為一介民企,從國企上頭得到了多少資源與助力。比亞迪副總裁王建均最近就公開說,去年F3DM銷量將近五百輛,主要也得益於南方電網的充電配套設施。

不過,比亞迪與南方電網,過去一直走傳統的充電模式,但如今進場攪局的Better Place倡導的是:換電池模式!

兩種模式的差異在於,充電模式中,電力公司只提供充電設施與場地,比亞迪這些汽車廠,仍然掌控著包括電池在內的整車架構。相較之下,在換電池模式中,電力公司將獲得電池所有權,並出租給電動車使用者。

簡單地說,在Better Place換電池模式中,辛辛苦苦把車子做出來的這些大廠們,僅僅提供的是「車殼」而已。

「換電池模式會削弱整車廠的利益,如果不賣電池只是賣車,電動車售價不超過原來的五○%!」這是Frost & Sullivan最新提出的分析報告。

「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趨勢將以更換電池為主!」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如此公開強調。

對於比亞迪來說,電池一直是核心事業。從手機到汽車,電池上獨有的競爭力,為比亞迪贏來了Nokia與賓士等大廠的偏愛。王傳福多次對外界說,電池是比亞 迪發展電動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他言下之意是,比亞迪絕對不願意推動標準化電池,並與其他電動車品牌共用。事實上,不僅是電池,王傳福一手包辦電動車產業鏈 上所有關鍵零組件,從不希望讓別人分食大餅。

從電池、引擎、電機,甚至是一顆顆車用類比IC,全都是由比亞迪設計自製。有趣的是,這些車用類比IC,訂單都下到了台積電八吋廠,如果郭董今後還要再多罵幾句,恐怕連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要被拖下水。

去年獲利大衰退!──比亞迪近六年營收獲利表現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營業額(人民幣億元) 64.98 129.38 212.11 267.88 394.69 466.85 毛利(人民幣億元) 14.54 27.38 42.47 52.18 85.64 82.64 毛利率(%) 22 21 20 19 22 18 淨利潤(人民幣億元) 5.03 11.17 16.11 10.21 37.93 25.23 淨利潤率(%) 8 9 8 4 10 5 EPS(人民幣元) 0.22 0.49 0.71 0.45 1.67 1.11 股東權益報酬率 (%) 12 21 15 9 23 14

資料來源:比亞迪財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95

證所稅風暴狂掃 恐掀裁員、整併潮 證券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來了

2012-5-21  TWM

證所稅風暴未歇,重挫證券商,最慘的一天,全市場幾乎沒有一家券商賺錢;如果成交量持續低迷,不止裁員 潮席捲而來,券商恐將面臨存亡關頭,台灣證券業最冷的冬天已經來了!
撰文•許瀞文 五月十四日,相信所有券商都會記住這一天。因為這是政府宣告要課徵證所稅以來台股的最低成交量——只有四七五億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券商哀鴻遍野。

市場估計當天台灣幾乎沒有一家券商賺錢,甚至包含市占率第一的元大寶來證券也坦言:「五百億元以下的量,所有人都會很辛苦。」今年二月中旬開始,「證所稅」這三個字幾乎天天占據各大媒體版面,加上國際行情欠佳,內憂外患下,台股成交量一路萎縮。根據證交所統計數據顯示,四月分平均單日成交量萎縮到只剩七七七億元,和前二個月日平均成交量超過一千二百億元相比,證所稅還沒開徵,成交量已經先掉三五%。

日成交量萎縮    券商苦撐「我們不想多做評論,從數字就可以看出慘況,不是要到虧損才叫慘。」元大寶來證券 發言人張財育無奈地說。為避免和主管機關正面交鋒,各大券商噤若寒蟬,面對證所稅大家都不想多發表意見,不 過一致的聲音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已經來了,而且不知道會持續多久。」的確,從券商最新公布四月分的獲利 狀況就可看出端倪;以元大寶來證券來說,今年三月分元大證券加寶來證券稅後淨利還有六.四億元,但到了四月,元大寶來證券稅後淨利只剩下一億元,獲利大幅萎縮八四%。市占率第二名的凱基證券也好不到哪裡去,四月勉 強維持正報酬,獲利四千八百萬元,較三月獲利衰退六成。

其實,不需要等到每個月券商財報數字揭露,從每天台股成交量加上券商融資餘額,也可看出券商獲利狀況,「 從券商市占率、每天大盤成交量,就可以推算出哪家券商今天有賺。」一位剛從券商退休的高階主管提到。

例如市占率最大的元大寶來證券,就經紀業務來看,台股當天成交量必須維持在六百億元左右,才能損益兩平。 但因元大寶來證券的融資額度市占率高達十八%,以四月分數字來說,市占率第二、三名相加都不及元大寶來一家券商,高融資餘額降低元大寶來損益兩平的門檻。即便如此,台股成交量至少也要維持在五百億至五五○億元,這家國內最大券商才能勉強打平。

連元大都撐得這麼辛苦,其他的更不必說了。按照市占率推估,第二大凱基證的損益兩平點要成交量在六五○億 元以上,第三名的富邦證至少要七百億元,富邦證之後的中型券商,成交量沒有八百億元根本很難談獲利。

如按照四月分平均成交量只剩七七七億元的行情來看,全市場只剩下四家券商勉強撐住。其中,永豐金證券因三、四月分承銷王品集團及金可國際,才有大幅度獲利;日盛證券是因各分公司單點獲利較高,且手續費折扣較低,並嚴控成本,四月才微幅獲利,其他券商則是苦撐待變。

公司獲利差,接單營業員個人業績也慘兮兮。證券營業員的薪資結構是低底薪、高獎金,獎金收入主要來自客戶 的交易手續費,一旦客戶少交易,自然領不到獎金。

中實戶退場    營業員薪銳減「證所稅一來,我手上兩位億元大戶已暫時退出市場觀望,上個月的獎金只剩一半,小孩的補習費、家裡的房貸怎麼辦?」一位超級營業員近乎哀嚎地說。只要每日成交行情維持在一千億元以上,她每個月的收入大概能維持在十萬元左右,但四月分成交量一下子狂掉,薪水只剩一半,生活支出立刻捉襟見肘。

最近幾天,一早走進號子觀察,平常嘈雜的券商大廳反常地靜悄悄,「有些同事一早上電話都沒響,還打去問公 司總務是不是電話壞了?」這位超業無奈地說,她手上的客戶中,以中實戶最先在這波證所稅風暴中退出市場觀望,而這群人很可能正是會被課到證所稅的人,「如果這些人都離開市場,而交易量又狂跌,證所稅還沒開徵,證交 稅先少收,我真的不知道政府的算盤是怎麼打的?」

大環境不佳,券商無法開源,只能先做好節流。一位不願具名 的中型券商分行負責人告訴我們,原先要重新裝潢的辦公室已先暫停作業,要擴充的電腦設備也和採購商緊急喊卡,早上開會公司提供的咖啡,甚至公司洗手間的衛生紙,現在都請同仁自備;到了下午,辦公室沒需要用到的電燈 更是要關閉,而這些還只是節流的第一步。

事實上,如果成交量繼續低迷,每家券商老闆都有一個不願說出口的祕密:「到最後一定會走的那條路,就是——裁員。」除了即將引爆的裁員風,更有可能引發另一波購併潮。

股票交易買賣業務不好做,只能靠融資收入,估計券商扣除成本後,一年約有四%利差可賺,但對一些只能和證 券金融公司合作的小券商,更不好過。因為證金公司主要將回饋佣金轉給營業員,並非公司,對公司收入並沒有多 大幫助,小券商容易因撐不下去而被整併。

也有券商考慮,要慢慢將業務重心移往香港、大陸發展,畢竟證所稅還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塵埃落定,但肯定的是,台股成交量若持續淡定,這個所有券商從業人員面臨的寒冬期,將會很長很長。

證所稅衝擊下,四月分只有四家券商賺錢 券商 市占率

(%) 三月稅後純益(億元) 四月稅後純益(億元) 前四月稅後純益(億元) 前四月每股稅後盈餘(元)元 大寶來 13.45 6.44 1 21.57 0.32 凱    基 7.52 1.20 0.48 7.09 0.21 富    邦 5.62 1.17 -0.01 4.90 0.29 群益 金鼎 5.06 1.67 -0.57 3.86 0.16 永豐金 4.76 1.45 0.78 6.85 0.45 元    富 3.99 0.41 -0.31 3.66 0.23 日
盛 3.76 0.97 0.49 3.32 0.28 統    一 3.44 0.43 -0.65 5.89 0.45 兆    豐 3.14 0.22 -0.69 1.70 0.15 華南永 昌 2.62 0.16 -0.44 1.42 0.18

資料來源:各券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4

說史130926最寒冷的冬天 (一)越過38線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26/%E8%AA%AA%E5%8F%B2130926%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4%B8%80%E8%B6%8A%E9%81%8E38%E7%B7%9A/

說史130926

最寒冷的冬天 (一)越過38線

蕭律師執筆

 

最寒冷的冬天 :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八旗文化

本書不單純是一本戰爭史;它更融合了軍事、傳記、歷史、政治和外交,因此氣勢磅礡,恢弘跌宕。作者曾獲普立兹獎,譯者行文流暢可喜,謹向各位推薦。

 

〈事件簿〉風雲變色

韓戰(1950-1953)已經過去了一個甲子,那場奠定了冷戰格局,並改寫台灣命運的戰爭,隨著當事人的凋零,已經退居歷史幕後,成為一個被遺忘的戰爭。

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七個精銳師一舉越過北緯38度線,揚言要在三週之內解放整個南方地區。 在中國內戰期間,這七個精銳師中許多士兵都曾為中共效力。

此前大約六個月,美國國務卿 艾其遜Dean Acheson一時措辭輕率,從而鑄成災難性大錯。當時駐韓美軍為數極少,僅相當於一個微不足道的軍事顧問團,對北韓這次進攻,毫無防備。在這次攻擊行動開始後幾週裡,北韓軍勢如破竹,節節勝利。美國很快就決定派遣軍隊及組織聯合國軍開赴南韓,以抵禦北韓的進攻。

 

然而韓戰不僅沒有在三週內結束,反而持續了三年之久。***

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面對敵方數量上的強大優勢,兵士相對有限的美軍與聯合國軍只能揚長避短,發揮武器裝備與技術的優勢以資抗衡。 朝鮮半島不僅地勢崎嶇險峻,而且氣候也十分惡劣。 對美軍最大的威脅不是北韓或中國士兵,而是這裡冬季凜洌剌骨的寒風。軍事歷史學家S.L.A. 馬歇爾稱之為「二十世紀最令人難以忍受的局部戰爭」。 崇山峻嶺不僅抵消美軍及聯合國軍在武器裝備上(尤其是裝甲車)的優勢,還為敵方提供棲身之所及天然屏障。***

美國總統 杜魯門一開始就非常謹慎:凡有可能激化美蘇對峙局面的因素,都加以限制。*** 他雖親口號召美軍奔赴韓國戰場,卻不願將此行冠名為戰爭;他力圖淡化這一衝突的本質,定調駐韓美軍不過是維持秩序的警員而已。無獨有偶,四個月後,中共領導人 毛澤東下令數十萬軍隊挺進北韓時,出於某種相似的原因,採用同樣微妙的措辭:「志願軍」。***

這正是政策乃至戰爭的玄機所在。事實證明,韓戰既不是一場僅為捍衛國家統一的大規模戰爭;反之,這是曠日廢時、永無希望的戰爭。個中緣由,除了在前線浴血奮戰的美軍將士外,大多數美國人都寧可不求甚解。

許多駐韓美軍對這次勞師遠征滿懷怨懟。兵員不足,素質低下,裝備陳舊,再加上高級將領愚蠢透頂,每讓美軍陷入窘境之中。 這些大兵看來,二戰期間美軍戰績之輝煌,質素之精良,將士之用命與韓戰初期的困窘形成強烈對比。他們之中愈是身經百戰,就愈對當前狀況感到心灰意冷與驚恐不安。

美國一招不慎,讓中國也捲入了戰爭。韓戰讓兩大陣營從「冷戰」暫時轉入「熱戰」,不僅加劇了美國與共產主義世界之間業已存在、並且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也加深了美軍與共產黨勢力在亞洲爭奪地盤的鴻溝。

簽署停戰協定時,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但實際上朝鮮半島的局勢與戰前毫無二致。然而美國的亞洲戰略視野變了,國內的政治平衡也被打破了。***

 

劍指東南

1950年6月15日,北韓六個師秘密開赴北緯38度附近,與駐紥在那裡的隊伍會合。同時大批工兵暗中加固通往南方主要幹道上的那些簡易橋梁,以便重達32噸的蘇製T-34坦克能順利通過。

24號晚上,天降大雨,北韓軍約90,000名士兵突破38度線一路南下。這是一場經過精心策劃的多路進攻,利用公路幹線及鐵路加速前進,行動異常敏捷。被包圍的南韓軍隊目瞪口呆,根本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

 

1945年,當 金日成被蘇聯扶植於平壤時,就對揮師南下統一韓國念念不忘,一再懇請 史太林准許他採取行動。 毛澤東的成功似乎加劇了他的挫折感。但沒有蘇聯的准許,他不敢輕舉妄動。 他一再向史太林游說,他兜售的想法十分簡單,聽起來似乎輕而易舉:只要他一發兵南下,南方人民就會立即揭竿而起,簞食瓢漿以迎王師,戰爭幾天之內就能順利結束。 但史大林不願與美國正面衝突。同樣,李承晚也認為,只要美國支持,攻克北方簡直易如反掌。

但美國國務卿 艾奇遜的一篇演說,改變了史太林的態度。***

艾奇遜似乎在暗示,韓國已經不在美國亞洲防禦範圍之內,而莫斯科則把艾奇遜的演說解讀為,如果韓國境內發生任何衝突,美國可能不會輕易介入。這真是天大的誤解,嚴重影響了共產主義勢力的形勢判斷, 史太林就誤判為:金日成南侵,美國不會插手。

史太林最終決定支持金日成行動,但又刻意保持距離,不願直接介入其中,在入侵問題上閃現半綠半黃的曖昧信號。 由於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表,並不一定會按金日成的預言進行,史太林可不想參加這代價高昂的冒險行動。

1949年10月 毛澤東在內戰的最終勝利,進一步刺激了金日成的渴望:中國解放了,現在是解放南韓人民的時候了。 但史太林告訴金日成,他是不會提供過多援助的。即是說,假如美國真的介入,金日成不該期望蘇聯派兵增援;如果打美國不過,找毛澤東吧。

這是史太林典型的一步棋。他既不出言反對,也不提供援助,就是把責任推給一個立足未隱、卻對他感恩戴德的新共產主義政權。毛澤東一直想要統一中國,但在台灣問題上卻遭美國橫加阻攔,如果他想清剿國民黨的最後陣地,他必須仰仗蘇聯的力量。史太林很清楚自己對毛澤東的影響力。

毛澤東向金日成暗示,想要速戰速決,就應當繞過城市,不要讓部隊陷入城市戰中,而要打擊 李承晚軍隊的軍事要地,速度是關鍵。*** 毛澤東並且詢問金日成是否需要中國在中韓邊境派兵,以張聲勢,防止美國介入。金日成一口回絕。顯然,在金日成看來,他的偉大歷險毋須中國人染指。他堅信,戰事不出一個月就結速。毛澤東覺得金日成語氣「傲慢」。

 

6月27日,也就是金日成的軍隊越過北緯38度線兩天後,他才通報中國當局。在此之前,中國只能靠廣擴報導獲取有關消息。當金日成接見中國大使,一口咬定是南韓首先發動攻擊,中國就知道這是大謊。 在「入侵」前幾週,蘇、北韓、中三方,由於某些深刻的歷史淵源,出現了相當的緊張和對立,彼此的互信度驚人地薄弱。****

6月25日清晨北韓軍南下時,南韓軍隊及其美國顧問團完全猝不及防。這場戰爭的雙方並不勢均力敵。北韓軍隊驍勇善戰,武器裝備也相當先進。他們的武器大多是專為這次進攻而由蘇聯新近製造。 士兵訓練有素,而且人數幾乎是南韓軍隊的兩倍,其中近一半士兵有豐富作戰經驗。 經毛澤東允許,大約45,000名曾在中共軍隊服役的韓裔士兵逐步調入北韓軍隊中。

南韓軍隊不僅缺乏訓練,高級軍官個個腐敗無能,士兵思想懈怠,裝備陳舊,基本上沒有作戰能力。在北韓軍猛攻之下,南韓軍隊節節失守,迅速分崩離析。6月27日,即北方發動進攻兩天以後,北韓軍就占領了距離北緯38度線以南六十里的南韓首都漢城,*** 而南韓守軍匆匆炸毀漢江上的橋粱,以便能有片刻的喘息時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59

說史131006最寒冷的冬天(三)接觸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06/%E8%AA%AA%E5%8F%B2131006%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4%B8%89%EF%BC%89%E6%8E%A5%E8%A7%B8%E6%88%B0/

說史131006

最寒冷的冬天(三)接觸戰

蕭律師執筆

 

初戰

美國在沒有充分準備下走向戰爭。第一支投入戰鬥的軍隊裝備陳舊、兵員不足,在大多數情況下指揮欠佳。曾屹立於兩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巔的那支美軍已不復存在。這支美軍脆弱到很快就在戰場上不堪一擊。

這當歸咎於美國朝野上下為了償還二戰留下的戰爭債務,大幅降低軍費開支,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的軍隊竟在財政上捉襟見肘。由於資金短缺,陸軍缺少必要的槍枝彈藥,砲兵在平時無法實彈演練,裝甲兵由於缺少汽油,只能進行模擬訓練。只有空軍改良了裝備,步兵一點更新設備都沒有。

在韓戰初期,美軍的高級將領都一致認為,我方雖兵力不足,但對付北韓軍隊綽綽有餘,只要北韓軍隊跨越38線,美軍就會迎頭痛擊,輕而易舉大敗敵人。不僅麥克阿瑟,就連其他高級軍官及政府官員們也一致認為如此。這些想法其實反映出美國的種族主義,認為白種人在戰場上優於亞洲人。

第一支派往南韓的美軍在精神和心理上都沒有做好打硬仗的準備。士兵大多嬌生慣養,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經過簡單訓練就直接開赴戰場。於是一夜之間,被北韓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連陣地都守不住。 北韓的先鋒部隊鬥志高昂,裝備精良。到七月底,他們的凌厲攻勢使美軍節節敗退。 到了此時,美國才開始積極應戰,加速向戰場運送飛機、坦克和反坦克火箭筒。

 

麥克阿瑟的「藍心行動」(仁川登陸)時間初定於七月十六,即第一支美軍部隊抵達南韓兩星期後。然而這行動未及實施就戛然而止,因為美軍更艱鉅的任務是自保,以免被趕出朝鮮半島。

當前的戰局暴露出東京司令部制訂計劃的失敗之處。美國的第一支地面部隊應以最佳狀態痛擊北韓部隊,才能讓美軍在之後的作戰中保特良好的心理狀態。但司令部卻首先命令駐日美軍四個師中實力最弱、而戰前毫無準備的第24師開進南韓,僅由於這個師駐紮在日本九州,離朝鮮半島最近。九州是日本美軍補給的終點,是最後得到軍官、士兵和裝備補給的地方。這裡大量的迫擊砲彈都無法使用,三十毫米機槍破舊不堪,根本瞄不準;這裡還有早己被淘汰的老式反坦克火箭筒。後來該師一名軍官寫道:「讓這支實力不足,裝備陳舊、訓練差勁的部隊去打仗,簡直令人傷心,甚至是犯罪行為。」

奔赴朝鮮半島的24師其實只得其中兩個團,其餘一個團留在日本待命,而且每團只得兩個營,不足三個營的正式編制。他們也沒有集中兵力和火力,而是兵分三路迎敵。最後美軍抵擋不了北韓軍的大規模進攻,寡不敵眾而潰散。儘管面對敵人猛烈的攻勢,美軍也曾英勇反擊,但由於實力懸殊,最後還是戰敗,落荒而逃。

 

反觀北韓軍隊,全盤接受了蘇聯的模式,驍勇善戰,軍紀嚴明,能輕裝上陣,更適應野外生存環境。他們部份曾與中國共產黨並肩抵抗國民黨,已被灌輸堅定的共產主義思想。

北韓士兵多是農民出身,憎恨日本對韓國的殖民統治;現在美國是日本的盟友,而漢城政府只是美國的傀儡,不能帶給人民美好的未來。他們無法忍受南韓竟和日本人站在一起。所以他們一開始就清楚自己的敵人是誰,瞭解自己作戰的目的。而美軍儘管瞭解社會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與美國完全不同,但他們不明自己為何必須向北韓開戰。***

 

第24師的21團和34團是第一批派往南韓的部隊,奉命盡快往北前赴戰場,抵達漢城以南水原市的一個村莊。 師長 狄恩William Donovan少將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將隊伍分成三隊,從而鑄成大錯。其他人都認為美軍應當集中有限兵力,以四十哩外的錦江作為天然屏障構築防線。但狄恩對自己的官兵說:「北韓軍隊是一支不堪一擊的隊伍,他們沒有現代化武器,我們可以毫髮無損地一舉擊敗他們。」

雙方首度交火後,美軍才清醒過來。七月四日 史密斯Brad Smith中校從釜山的主力,帶著兩個加強連共540人的「史蜜斯特遣隊」趕赴烏山。七月五日凌晨三點,他們抵達了作戰位置,當時正下雨,他們又冷又累。到天亮,他們發現有八輛T-34型坦克從水原市朝這邊開來。緊隨坦克後面的是浩浩蕩蕩的步兵,再隨之又有二十五輛坦克,讓人不寒而慄。美軍率先用迫擊炮發動攻擊,命中幾輛坦克,但其他坦克繼續朝美軍衝來,美軍用反坦克火箭筒和步槍射擊坦克,但完全起不了作用。他們轉眼間就要被北韓軍隊包圍了,很多人開始倉皇逃命,甚至扔掉了武器,落荒而逃。

七月六日凌晨,北韓的坦克部隊開過了平澤市,在早餐時間拿下了水原市,並在當晚向天安市挺進。第二天晚上,美軍繼續撤退,連拖延北韓軍隊向南行進的能力都沒有。

在與北韓軍隊作戰的第一個星期裡,美軍損失了兩個團,三千多名官兵傷亡或失蹤,可算是全軍覆沒。大批武器被丟棄在戰場上,足以武裝北韓一個或兩個團的兵力。

華盛頓和東京的情緒一落千丈,有人想到可能要動用原子彈。由於原子的威力過於恐怖,在道德上是不允許使用的,所以只能用來威懾。當對原子彈的幻想破滅後,人們對韓戰和杜魯門的支持率直線下滑;他們不接受韓戰的結果。

 

1950年的整個七月,美軍節節敗退。 儘管美軍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都不及敵軍,但偶爾的反擊卻足以表現美軍的英勇。美國的部隊始終守著幾個關鍵的據點,竭盡全力爭取時間,力圖壓制猛烈的攻勢,從而為美軍贏得在本土集結及開赴戰場的時間。在美國本土,舉國上下因為這場戰爭動員起來。

美國國內加緊集結軍隊的同時,第八集團軍司令,也就是駐韓美軍司令(不久後成為聯合國軍司令) 沃克Walton Walker少將也指揮著自己那支兵力不足的隊伍,遏止住敵軍強大攻勢。從七月到八月,戰局開始朝向有利於沃克的情勢發展。

北韓軍把美軍和南韓軍隊趕到朝鮮半島偏遠的東南一角,但是在那裡他們失去了原有地形優勢,也給沃克一個負隅頑抗的機會,背水一戰。由於北韓的交通和供給線拉得太長***,使他們極易受美空軍的重創。他們開始缺糧、缺彈藥、缺醫療用品,雖然仍在進攻,但已難有優勢。

 

越來越多美國精銳部隊與聯合國軍隊被增派到釜山環形防禦帶。沃克的任務是在此牽制北韓的進攻,好讓美軍有時間等候援兵到來,撐到麥克阿瑟在九月十五日實施的仁川登陸計劃。他曾首次進行了突襲。到了七月下旬,他的部隊全數跨過洛東江後,他下令在此地加築防禦工事。他對部下說:「我們不會再次撤退或調整戰線;我們要背水一戰,誓死戰鬥到底。」

仁川登陸計劃在東京按部就班展開的同時, 「釜山防禦戰」 成了美軍最殘酷的戰役之一。它的慘烈程度遠遠超過南北戰爭和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島嶼作戰。金日成意識到,必須在美軍的防禦工事建好前將之徹底摧毀。他下令此目的必須在八月底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90

說史131013最寒冷的冬天(四)洛東江浴血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13/%E8%AA%AA%E5%8F%B2131013%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9B%9B%EF%BC%89%E6%B4%9B%E6%9D%B1%E6%B1%9F%E6%B5%B4%E8%A1%80%E6%88%B0/

說史131013
最寒冷的冬天(四)釜山防衛戰上篇
蕭律師執筆

〈洛東江浴血戰〉

一決勝負的最後關頭來了。八月初,北韓軍隊向兵力不足,仍然列陣於洛東江的聯合國軍隊發動最後一次猛攻。

洛東江是天然屏障,能護佑「釜山防禦圈」內約四分三的地帶。防禦圈呈矩形,從北到南約一百里,從東到西約五十里,東南臨日本海,西界大部分是洛東江。江水渾濁泥濘,流速緩慢,最深處不足六尺。在此處,沃克Walton Walker集結人馬,保護己軍側翼。(請參看上期的附圖。)

美軍司令部很清楚,北韓將從洛東江北面及西面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他們約有十三個師,再加約二千人的裝甲師,作戰能力相當強大。但美軍的增援部隊相繼抵達南韓,戰鬥力大幅提升。同時聯合國空軍壓制了北韓軍的淩厲攻勢,並切斷了他們糧食彈藥的補給與一切後勤供應。八月底,當洛東江畔決定性戰役開始時,北韓軍的好日子已經結束。

金日成不惜動用強大兵力投入洛東江的最後戰役。當北韓十萬大軍準備在最後一役一舉拿下釜山港時,第八集團軍之所以能堅守陣地,完全要歸功於沃克個人的功勞。

身為一名不受東京與華盛頓賞識的軍官,率領著不堪一擊隊伍,在六、七個星期裡,沃克完全稱得上是一位才能出眾、英勇無畏的將領。如果說二十世紀美國軍事史上有一場戰爭被其他戰爭的雄壯所淹沒的話,那一定是韓戰;如果說這場戰爭中有一些戰役被人們所忽視的話,那一定是1950年七月到九月發生在洛東江畔的一系列小型戰役;如果說這些戰役中,有一名指揮官沒有得到應得的榮譽的話,這名指揮官一定是沃克。***

在這戰艱困的日子裡,沃克不愧是一名偉大將領。他的兵力不足、裝備落伍,又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成功抵禦了敵軍精心策畫、咄咄逼人的攻勢。當他下令死守陣地時,早已將生死置諸度外。當韓戰的歷史日漸顯露,當其他指揮官浮上枱面的時候,沃克則消逝為背景。幾個月之後,美軍在清川江畔遭到大批中共軍隊埋伏時,一個愚蠢的手下未經沃克許可擅自行動,使這名指揮官最後聲名掃地,實在令人唏噓。

在洛東江戰役中,沃克迅速集結自己的殘部,從另一團借來一個營,並動用海軍陸戰隊四處堵截,抵擋了北韓軍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北韓軍卻因無法迅速調動隊伍突破美軍防線,已身陷困境,應歸咎於指揮失當。沃克有敏銳的洞察力。北韓軍使用的無線電密碼太原始,而且沒有經常更換,被美軍輕易破解,因此對敵軍的下一步瞭如指掌。他更親身觀察,頻繁地在北韓上空駕駛飛機,在敵方槍林彈雨下低空飛行,因此對敵軍兵力的分佈與變化,一清二楚。

沃克唯一的失誤就是嚴重低估了洛東江北韓的實力。在洛東江某段河灣處,雙方展開了最為慘烈的戰鬥,美軍痛殲北韓第四師,估計北韓這支部隊的作戰力已被瓦解,但他沒料到,北韓還有兩支生力軍,第二師和第九師。

除去先前戰場上的傷亡及其他調度,現在防守洛東江只剩下九千人,但要掩護一條近四十哩長的戰線。沃克遣派二十三團的B,C兩個營(每營約只有四、五百名士兵),一營防守這段重要的河灣,另一營進駐另一靠近洛東江的昌寧,防守力薄弱之極。北韓軍隊在對岸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發動進攻在即。

 

二十三號晚上,北韓兩個師(約15,000-20,000人)蜂擁而至,迅速占領了二十三團C連的防區,光是進攻連部的北韓軍就有8,000-10,000人之多。一個連約有200士兵,能防禦大約1,200碼的範圍。但是C連所在卻有16,000碼,防禦之薄弱可以想見。連長Bartholdi上尉很清楚他的連可能全軍覆沒。

八月卅一日下午,第二十三團各部同時注意到,敵軍正在洛東江對岸大批集結,紥製木筏,更以沙袋建造水下橋。戰爭一開始,敵軍的士兵及車輛就輕易渡這洛東江。隨之,北韓軍的火砲轟過來,士兵像螞蟻般掩至,估計至少有1,300人渡過洛東江。光是B連的防區內的敵軍就超過一個師的兵力。B連遭到猛烈攻擊,美軍孤立無援。北韓軍首次進攻就讓美軍傷亡慘重。

營部也遭到猛烈砲火攻擊。如果這一帶還需援軍的話,那麼至少需要幾個師的兵力,再加上空軍對歒人的空襲,以及許為大砲轟擊敵軍行進路線,才能守得住。這都是妄想,美軍只有極微弱的火力;他們所取策略只是阻斷洛東江通向釜山的道路,為援軍的來臨爭取時間。

到了半夜,B連撤退,但勢單力薄的C連卻遭到圍攻。一部分北韓士兵直撲營部,切斷了退路。北韓軍隊在夜間舉著火把發動襲擊時,第二十三團團長Paul Freeman上校下令砲兵立刻開火,火把暴露了敵軍的位置,所以輕易命中目標,暫緩了北韓軍的攻勢。但到了最後,砲火仍不能阻擋敵軍繼續進攻。

團長意識到敵軍的最終目標是釜山,於是下令各部合力阻擊,並要求官兵盡量拖延時間。他回到團部,率領F連和H連一起來到前線,並交由堅森少校指揮,任務是突破敵軍防線,與第一營會合,結果失敗。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設法在洛東江通往昌寧的路上建立起一道防線。

該團接下來的兩週與敵軍激烈交火,其慘烈程度,比二戰的太平洋戰場尤有過之。美軍幾乎是在拚死,唯恐這裡失守,他們在朝鮮半島就再沒有立足之地。同時北韓也很清楚,如果他們在這次戰役中失敗,這將是他們最後一次進攻,而且很快就會被美軍逼回北方。

在第一次襲擊後的四十八小時,美軍終於穩住陣腳。九月三日,北韓第二師開始攻打主幹道。Freeman上校於是集中火力阻擊,防止他們朝釜山推進。身為一名指揮官,他在這場戰爭剛開始的幾小時前,做出一生中最殘酷的決定:他要後撤六百碼,為了爭取時間,不得不部丟下分隊伍。

北韓將C連團團包圍,意圖全殲。半夜,Bartholdi上尉的C連士兵所餘無幾,他向營部大叫:「我們撐不住了!重覆,我們撐不住了!」並懇請營部允許他解散士兵,讓他們自尋活路。營部回覆:「不惜任何代價,死守陣地,絕不能解散!」。Bartholdi請求砲火增援,但什麼增援也沒有。缺乏彈藥的他們已無法阻止敵軍進攻,機槍和自動步槍已完全沒有子彈,只有M-1步槍尚有少許彈藥,他們上了刺刀……..。敵軍的火力越來越猛烈,C連只餘二十五人,再沒有彈藥了,只好棄械投降。此役C連幾乎全軍覆沒。

C連已盡了力減緩北韓軍的攻勢,雖最後被突破防線,但北韓軍也同樣付出慘重的代價。令人費解的是,有一個北韓師本在洛東江待命,卻沒有投入戰鬥。

coldestwar01 EPSON MFP ima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47

說史131013最寒冷的冬天(四)洛東江浴血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13/%E8%AA%AA%E5%8F%B2131013%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9B%9B%EF%BC%89%E6%B4%9B%E6%9D%B1%E6%B1%9F%E6%B5%B4%E8%A1%80%E6%88%B0/

說史131013
最寒冷的冬天(四)釜山防衛戰上篇
蕭律師執筆

〈洛東江浴血戰〉

一決勝負的最後關頭來了。八月初,北韓軍隊向兵力不足,仍然列陣於洛東江的聯合國軍隊發動最後一次猛攻。

洛東江是天然屏障,能護佑「釜山防禦圈」內約四分三的地帶。防禦圈呈矩形,從北到南約一百里,從東到西約五十里,東南臨日本海,西界大部分是洛東江。江水渾濁泥濘,流速緩慢,最深處不足六尺。在此處,沃克Walton Walker集結人馬,保護己軍側翼。

美軍司令部很清楚,北韓將從洛東江北面及西面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他們約有十三個師,再加約二千人的裝甲師,作戰能力相當強大。但美軍的增援部隊相繼抵達南韓,戰鬥力大幅提升。同時聯合國空軍壓制了北韓軍的淩厲攻勢,並切斷了他們糧食彈藥的補給與一切後勤供應。八月底,當洛東江畔決定性戰役開始時,北韓軍的好日子已經結束。

金日成不惜動用強大兵力投入洛東江的最後戰役。當北韓十萬大軍準備在最後一役一舉拿下釜山港時,第八集團軍之所以能堅守陣地,完全要歸功於沃克個人的功勞。

身為一名不受東京與華盛頓賞識的軍官,率領著不堪一擊隊伍,在六、七個星期裡,沃克完全稱得上是一位才能出眾、英勇無畏的將領。如果說二十世紀美國軍事史上有一場戰爭被其他戰爭的雄壯所淹沒的話,那一定是韓戰;如果說這場戰爭中有一些戰役被人們所忽視的話,那一定是1950年七月到九月發生在洛東江畔的一系列小型戰役;如果說這些戰役中,有一名指揮官沒有得到應得的榮譽的話,這名指揮官一定是沃克。***

在這戰艱困的日子裡,沃克不愧是一名偉大將領。他的兵力不足、裝備落伍,又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成功抵禦了敵軍精心策畫、咄咄逼人的攻勢。當他下令死守陣地時,早已將生死置諸度外。當韓戰的歷史日漸顯露,當其他指揮官浮上枱面的時候,沃克則消逝為背景。幾個月之後,美軍在清川江畔遭到大批中共軍隊埋伏時,一個愚蠢的手下未經沃克許可擅自行動,使這名指揮官最後聲名掃地,實在令人唏噓。

在洛東江戰役中,沃克迅速集結自己的殘部,從另一團借來一個營,並動用海軍陸戰隊四處堵截,抵擋了北韓軍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北韓軍卻因無法迅速調動隊伍突破美軍防線,已身陷困境,應歸咎於指揮失當。沃克有敏銳的洞察力。北韓軍使用的無線電密碼太原始,而且沒有經常更換,被美軍輕易破解,因此對敵軍的下一步瞭如指掌。他更親身觀察,頻繁地在北韓上空駕駛飛機,在敵方槍林彈雨下低空飛行,因此對敵軍兵力的分佈與變化,一清二楚。

沃克唯一的失誤就是嚴重低估了洛東江北韓的實力。在洛東江某段河灣處,雙方展開了最為慘烈的戰鬥,美軍痛殲北韓第四師,估計北韓這支部隊的作戰力已被瓦解,但他沒料到,北韓還有兩支生力軍,第二師和第九師。

除去先前戰場上的傷亡及其他調度,現在防守洛東江只剩下九千人,但要掩護一條近四十哩長的戰線。沃克遣派二十三團的B,C兩個營(每營約只有四、五百名士兵),一營防守這段重要的河灣,另一營進駐另一靠近洛東江的昌寧,防守力薄弱之極。北韓軍隊在對岸的活動越來越頻繁,發動進攻在即。

 

二十三號晚上,北韓兩個師(約15,000-20,000人)蜂擁而至,迅速占領了二十三團C連的防區,光是進攻連部的北韓軍就有8,000-10,000人之多。一個連約有200士兵,能防禦大約1,200碼的範圍。但是C連所在卻有16,000碼,防禦之薄弱可以想見。連長Bartholdi上尉很清楚他的連可能全軍覆沒。

八月卅一日下午,第二十三團各部同時注意到,敵軍正在洛東江對岸大批集結,紥製木筏,更以沙袋建造水下橋。戰爭一開始,敵軍的士兵及車輛就輕易渡這洛東江。隨之,北韓軍的火砲轟過來,士兵像螞蟻般掩至,估計至少有1,300人渡過洛東江。光是B連的防區內的敵軍就超過一個師的兵力。B連遭到猛烈攻擊,美軍孤立無援。北韓軍首次進攻就讓美軍傷亡慘重。

營部也遭到猛烈砲火攻擊。如果這一帶還需援軍的話,那麼至少需要幾個師的兵力,再加上空軍對歒人的空襲,以及許為大砲轟擊敵軍行進路線,才能守得住。這都是妄想,美軍只有極微弱的火力;他們所取策略只是阻斷洛東江通向釜山的道路,為援軍的來臨爭取時間。

到了半夜,B連撤退,但勢單力薄的C連卻遭到圍攻。一部分北韓士兵直撲營部,切斷了退路。北韓軍隊在夜間舉著火把發動襲擊時,第二十三團團長Paul Freeman上校下令砲兵立刻開火,火把暴露了敵軍的位置,所以輕易命中目標,暫緩了北韓軍的攻勢。但到了最後,砲火仍不能阻擋敵軍繼續進攻。

團長意識到敵軍的最終目標是釜山,於是下令各部合力阻擊,並要求官兵盡量拖延時間。他回到團部,率領F連和H連一起來到前線,並交由堅森少校指揮,任務是突破敵軍防線,與第一營會合,結果失敗。現在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設法在洛東江通往昌寧的路上建立起一道防線。

該團接下來的兩週與敵軍激烈交火,其慘烈程度,比二戰的太平洋戰場尤有過之。美軍幾乎是在拚死,唯恐這裡失守,他們在朝鮮半島就再沒有立足之地。同時北韓也很清楚,如果他們在這次戰役中失敗,這將是他們最後一次進攻,而且很快就會被美軍逼回北方。

 

在第一次襲擊後的四十八小時,美軍終於穩住陣腳。九月三日,北韓第二師開始攻打主幹道。Freeman上校於是集中火力阻擊,防止他們朝釜山推進。身為一名指揮官,他在這場戰爭剛開始的幾小時前,做出一生中最殘酷的決定:他要後撤六百碼,為了爭取時間,不得不部丟下分隊伍。

北韓將C連團團包圍,意圖全殲。半夜,Bartholdi上尉的C連士兵所餘無幾,他向營部大叫:「我們撐不住了!重覆,我們撐不住了!」並懇請營部允許他解散士兵,讓他們自尋活路。營部回覆:「不惜任何代價,死守陣地,絕不能解散!」。Bartholdi請求砲火增援,但什麼增援也沒有。缺乏彈藥的他們已無法阻止敵軍進攻,機槍和自動步槍已完全沒有子彈,只有M-1步槍尚有少許彈藥,他們上了刺刀……..。敵軍的火力越來越猛烈,C連只餘二十五人,再沒有彈藥了,只好棄械投降。此役C連幾乎全軍覆沒。

C連已盡了力減緩北韓軍的攻勢,雖最後被突破防線,但北韓軍也同樣付出慘重的代價。令人費解的是,有一個北韓師本在洛東江待命,卻沒有投入戰鬥。

EPSON MFP image

EPSON MFP image

 

參考
《最寒冷的冬天 :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八旗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08

說史131019最寒冷的冬天(五)龍山防衛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19/%E8%AA%AA%E5%8F%B2131019%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4%BA%94%EF%BC%89%E9%BE%8D%E5%B1%B1%E9%98%B2%E8%A1%9B%E6%88%B0/

說史131019

最寒冷的冬天(五)釜山防衛戰下篇

蕭律師執筆

 

〈龍山防衛戰〉

龍山是釜山防衛圈在西南部的重要據點,但負責防守的第二師師長卻很令沃克生氣。 九月一日,他乘著座駕機在第二師的上空低飛視察,突然發現一支美軍連隊在沒有任何敵軍追擊的情況下,正沿河後撤。 沃克心想,這裡原本是能減緩北韓軍隊攻勢的絕佳地點,連隊的後撒等於在營盤正中央打開一個大缺口,第二師很可能陷入一分為二的險境。

他立刻飛往第二師師長 凱澤少將的師部,劈頭就質問:「你的師在哪裡?你是如何佈置兵力的?你必須守住龍山!龍山守不住,就會失去密陽;如果失去密陽,我們就會失去釜山。 你給我管好你的師,否則我就接管它,到時我將你趕出軍隊!我不打算輸掉這場仗!」

迫於沃克的壓力,凱澤只好帶著第二戰鬥工兵營編入已遭受重創的第九團。

本應駐守在龍山的第九團,這時已完全亂了陣腳。 當大批北韓人準備橫渡洛東江時,第九團接到師部命令,要派部分兵力越過洛東江向北韓軍發動一次試探性襲擊。 這批士兵沒有受過渡河作戰訓練,會很危險,但第九團團長 希爾John Hill置若罔聞。這次行動近乎瘋狂,完全是迫於上級的壓力而虛張聲勢。 因為早前已有情報,對岸北韓兵力相當可觀。

當第九團士兵渡河時,北韓大軍手擎火把,逼近江邊,向渡河中的美軍展開痛擊,美軍只能在半渡中應戰,希爾的一些參謀和他的副官當場中彈身亡。 營長 比勒Lee Beahler中尉立刻讓手下大部分士兵退回營部,以免在河邊遭到屠殺。

 

九月二日一早,希爾被撤了。 副師長 布萊德利Sladen Bradley准將來到團部後,立即開始視察,對眼前混亂不堪的景象,十分震怒,向希爾說:「上校(降了級),你的第一營在哪裡?」。希爾回答不上來。從昨天半夜起,就再也沒有該營的消息了。「那麼第二營呢?」希爾仍張口結舌。

幾分鐘後,布萊德利告知 比勒,他的工兵連將以步兵身分參與作戰,立即開赴龍山。 第二工兵營的任務就是在龍山堅守二十四小時,直到海軍陸戰隊前來接手。

一支部隊,其勝敗往往取決於那些下級軍官的指揮才能。 第二師第二工兵營的 比勒中尉挽救了沃克以及整個第八軍團。

比勒把手下士兵帶到釜山南側的一個小鎮後的山丘上,採取迂迴戰術,而不與敵軍正面交鋒。 對抗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敵軍,這裡是防禦的最佳位置。其實龍山只是僅有五、六間茅舍的一個小鎮,但是它的公路卻通住險要之處,而這座山頭正好阻斷了龍山的去路。 於是比勒借助這座山丘的天然屏障,面向公路築了一個馬蹄形的防禦工事。 比勒必須堅守這個戰略要地,因為它直通十二哩外的密陽,而密陽的公路又直達釜山。 一旦釜山失守,這場戰爭就勝負已定。

那是一個大霧瀰漫的夜晚,他們聽到敵軍坦克隆隆駛來的恐怖聲響。 比勒告誡大家,要等到看清北韓人臉孔時才能開火。 守著最前線的是距離龍山最近的第一排,這排尚未開火。大霧稍微散了,第一排馬上開火,比勒他們也開火,打個北韓人措手不及。

破曉前,至少兩個北韓營對他們發動了三次襲擊。美軍猛烈開火,但敵人仍在槍林彈雨中不斷前進。 如果這些工兵沒有被比勒帶到這塊高地,他們一定會全軍覆沒。 他們一度打完了彈藥,一名年輕士兵抱來整整一箱手榴彈,這可是丟下山的最佳武器。 這些沒有迫擊砲和大砲的美軍只好使用反坦克火箭筒,以及由四挺重機所組成的五十毫米機槍矩陣,後來成為韓國戰場上最有效武器之一。 這些本是防空武器,卻能對敵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戰鬥結束後,滿山遍野都是北韓士兵的屍體,正是五十毫米機槍矩陣讓他們扭轉了戰局。

成功阻擋了北韓軍隊的攻勢。 這場長達三小時的作戰異常激烈,美軍共有十二人陣亡,十八人負傷。比勒表現得勇敢鎮定。 不久美軍海軍陸戰隊到了,一輛坦克駛到,上面坐著陸戰隊員。 比勒和他的工兵不負所托,成功完成了所派的任務。

幸運的是,那天夜裡北韓沒有再度進攻,他們和海軍陸戰隊友及其他援軍反擊一輪後才撤回。比勒獲授「傑出貢獻十字勳章」。

至九月三日,第廿三團團長 費裡曼Paul Freeman,為了抗擊北韓幾個師的進攻,帶領麾下兵力不足的團作戰了三天三夜。 洛東江一役,儘管美軍在58個小時裡成功阻止了北韓主力部隊向前推進,並逐漸加強防禦力量,交戰的激烈程度卻絲毫沒有減弱跡象。

九月八日,北韓軍再直搗第廿三團防線。 當時負責防禦的F連過於薄弱,差點就被打開一個缺口。 是一個可怕的夜晚,大雨傾盆,正好為北韓人提供掩護。羅賓遜連長做出極為敏捷的反應,雖然敵軍已深入他們的營地,但他藉著這場暴雨,冒著敵軍兇猛的火力,衝向A連,然後帶著後備排趕回來,補上A連防線缺口,再奮力把北韓軍趕出去,這真是漂亮的一仗。

 

從九月二日到仁川登陸那一天。北韓人最少對廿三團發動了十七次襲擊,其中有十次在晚上。第一營和第二營分別有五成官兵傷亡,但費裡曼和他的步隊還是挺了過來。

北韓軍並沒有潰敗,但由於之前進攻的失手,戰線也過長,陷入無補給的險境。在長達兩個月的激戰中,美軍在裝備、武器、與空軍方面的優勢日漸明顯,加上美國不斷往前線運送人力物力,這時北韓的精銳部隊已成強弩之末。 北韓三週內直搗釜山的神話,與南韓將有二十萬人加入戰鬥的狂言,都成泡影。北韓人不得不孤注一擲,希望八月底天氣突然變冷,但是這個希望很快也破滅了。

洛東江戰役是由大大小小許多個作戰組成,其中相當部分都異常慘烈,彷彿就是這場大戰的縮影。 這次江灣之戰,除了規模、範圍與歷史地位,都包含了著名的韓戰所具備的一切主要特點。

從一位歷史學者的角度來看,這些戰鬥可能缺乏宏大的規模;但對參加過作戰的個人來說,卻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慘烈的戰況始終縈繞在他們的腦際,永遠殘酷地凍結在他們的記憶之中。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 八旗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14

說史131029最寒冷的冬天(六)仁川登陸的爭議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29/%E8%AA%AA%E5%8F%B2131029%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85%AD%EF%BC%89%E4%BB%81%E5%B7%9D%E7%99%BB%E9%99%B8%E7%9A%84%E7%88%AD%E8%AD%B0/

說史131029

最寒冷的冬天(六)仁川登陸的爭議

蕭律師執筆

 

「仁川戰役」是麥克亞瑟在韓國戰場上最後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大捷。 這場戰役是一場豪賭;仁川一戰挽救了數以千計美軍將士的生命。對這次行動,不僅海軍方面高度懷疑,參謀長聯席會議也竭力反對,但是他卻堅持己見,力排眾議。仁川登陸是麥克亞瑟登峰之作;他打破傳統思維方式,有勇有謀。

從一開始,他就十分清楚仁川的價值所在。當時美軍兵力奇缺,面臨被趕出朝鮮半島的險境,唯有發動這戰役才能發揮技術上的強大優勢。 他一開始就決定改變傳統步兵戰術,以避免美軍在險惡地形上與兵力占優的敵軍作戰。***

麥克亞瑟最初錯誤低估北韓軍的作戰能力,但很快就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此種全新認識立刻影響他的作戰策略。 因此,美軍被逼入釜山防禦圈之前,他就做已好了兩棲登陸的準備。

 

他一早就將兩棲登陸地點定在仁川。 仁川位於朝鮮半島西岸,遠離前線,是漢城最主要的港口。 仁川其實極不利於登陸,這裡沒有海灘,只有海堤和碼頭。位於港口正中央的 月尾島 雖是彈丸之地,卻有重兵防守。 港內水流湍急。然而仁川最危險的不是這些,而是潮汐。這裡海水漲高可達到32公呎。即使是低潮的時候,想要在此登陸必須徒步走1,000碼,此外還得通過近5,000碼黏糊糊的泥漿地。

更糟的是,實行登陸計劃的時機少得難以置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只有兩天的潮汐處於合適的高度,登陸艇能靠近仁川的海堤和碼頭:一天是九月十五日,屆時潮水會漲到31.2呎的高度;另一是十月十一日,潮水會再次漲到30呎高度。還有一個問題,九月十五日的第一次高潮發生在日出前45分鐘;而第二次高潮發生在晚上日落後37分鐘,這兩個時間都不夠理想。十月根本不用考慮,因為麥克亞瑟絕不想自己的大軍身陷釜山防禦圈而再多等一個月之久。 因此登陸時間只能鐵定在九月十五日,打出勝負手!

 

麥克亞瑟很清楚,要取得仁川戰役的勝利,眼前就有一場戰鬥需要面對,就是和那些參與制訂與執行這項計劃的將領斡旋。***

八月廿三日,他在東京司令部主持了仁川計劃會議。海軍上將 James Doyles及其手下九名將領在會中先後發言。 他們每個人都從技術與軍事角度進行分析,接著,Doyles站了起來:「將軍,仁川登陸根本不可行。」 陸軍參謀長Joe Collins建議考慮仁川以南的群山或浦項,因為在這兩地登陸危險相對較少。 麥克亞瑟知道,會上的每個人都對仁川計劃持保留態度。但他唯一關心是尚未表態的海軍參謀長 謝爾曼Forest Sherman。 沒有謝爾曼支持,就等於沒海軍的支持,仁川計劃將成泡影。

為了說服房間內這些反對者,麥克亞瑟使出渾身解數。 他說,在更安全的南部港口登陸並無益處,所以他對此毫無興趣。 「兩棲登陸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敵軍司令會認為我們不會如此犯險。我準備效法1759年魁北克之役,沃爾夫率小隊穿越險地突襲法軍而致勝。 北韓人會認為我們不可能從仁川登陸,我會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太像三國演義中的 諸葛亮舌戰群儒和 鄧艾偷渡陰平的場景!

麥克亞瑟對海軍抱有極大信心,因為他們曾在太平洋戰場上橫掃千軍。 他堅定地說:「我對海軍甚至比他們對自己更有信心。美國海軍過去從沒有讓我失望,這次也不會讓我失望。」他彷彿只對房間內 謝爾曼一人說。 「而群山,是一個看似妥當、卻是極不妥當的選擇。」

語畢,麥克亞瑟直視謝爾曼,然後開始大談自己對海軍的感情。謝爾曼終於說:「將軍,海軍不會讓你失望。」 勝利了,麥克亞瑟開始個人表演,壓低嗓音:「我們必須立刻採取行動,否則只有死路一條…..仁川計劃必勝無疑;它將拯救了數十萬生命」。 謝爾曼說:「謝謝,這是一個偉大的號召,一次偉大的使命。」

但是第二天,從麥克亞瑟的一番慷慨陳辭中清醒過來的謝爾曼卻發現自己仍憂心忡忡。但各軍參謀長已上了船,勢成騎虎。 五天後,他們發電報給麥克亞瑟表示支持,其實仍惴慄不安。 美軍的兵力本已十分有限,而這行動計劃還破綻百出。

 

麥克亞瑟本應及早讓華盛頓知道仁川行動具體計劃,但他故意拖延。 一直等到九月八日,他才差遣一名年輕中校,帶著整個行動計劃前赴華盛頓,並叮囑路上不要走得太快。 參聯會原以為麥克亞瑟會派一名高級將領來彙報,直到最後一刻卻只來區區一名中校。 麥克亞瑟的舉動毀了自己與參聯會的關係。

如果被他玩弄的只是華盛頓的文官還可以,但是這次遭他戲弄的,卻是那些和他一樣對美軍士兵的安危與行動的成敗負有責任的四星將軍。 八個月後,當杜魯門解除他的職務,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總統的決定得到了各軍參謀長的一致支持。 對於麥克亞瑟在仁川戰役中先斬後奏的做法,就是他們以眼還眼的的方式。***

後來各軍參謀長才逐漸意識到,麥克亞瑟要排擠的不僅是 沃克Walton Walker,還有他們。 未徵詢參聯會的同意就擅自行動,沒有第二個將軍敢做,然而這就是典型的麥克亞瑟作風。*** 他不僅不願聽命於自己上級,還要用手指戳一戳他們的眼睛。他把韓國戰場的指揮權交給對他忠心耿耿、唯命是從的阿爾蒙德Ned Almond少將,而把各軍參謀長排除在外,這無疑是弄權。

許多華盛頓的高級將領希望能由久經沙場的海軍陸戰隊指揮官 薛佛中將來指揮這支隊伍。 首先,因為薛佛同意借給麥克亞瑟一個海軍陸戰師,所以麥克亞瑟欠了他一個人情。 作為一名陸戰隊將領,沒有人比薛佛更熟悉兩棲登陸了。 然而結果卻讓所有人跌破眼鏡,這次行動的指揮官是阿爾蒙德。 陸軍參謀長Collins聽到這個訊息時又驚又怒;他對麥克亞瑟很有意見,因為麥不僅排除了第八集團軍對仁川行動的指揮權,還在沒有事先徵詢參聯會意見的情況下,擅自把它交給自己的心腹。

五角大廈對麥克亞瑟同樣不悅。 海軍陸戰隊認為,阿爾蒙德不僅把薛佛排擠出去,而且也把八月東京策劃會議上他們圈定的登陸行動指揮官、陸戰第一師師長O.P. Smith少將排除在外,這使Smith手下的一些軍官仍憤憤不平。

 

選擇在仁川登陸就像一場賭博:港口過於狹窄,只有在敵人毫無防備時才能進入。但麥克亞瑟相信,作為一個偉大將領,應當勇於冒險。 有記者問他是否擔心中國介入。 他的答覆是:「假如中國人想要介入,那麽我們的空軍就會把鴨綠江變成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河流。」 至於麥克亞瑟及其手下對中共軍隊的戰略和戰術知道多少,那就另作別論。 不久,當中國當真出兵時,卻是麥克亞瑟猝不及防,鴨綠江並沒有染紅,中共已悄然陳兵對岸!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 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八旗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05

說史131107最寒冷的冬天(七)毛澤東的戰術嗅覺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1/07/%E8%AA%AA%E5%8F%B2131107%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4%B8%83%EF%BC%89%E6%AF%9B%E6%BE%A4%E6%9D%B1%E7%9A%84%E6%88%B0%E8%A1%93%E5%97%85%E8%A6%BA/

說史131107

最寒冷的冬天(七)毛澤東的戰術嗅覺

蕭律師執筆

 

〈掌門楔子〉西方行家眼中的大戰術家毛澤東

「奇襲How Great Generals Win」一書中作者 美國軍事學家Bevin Alexander

選擇和介紹了東西方十位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戰術家, 並且詳細講評每位大師一生中最精彩的作品—- 一場由他指揮的出色戰役。

作者曾以軍官身份參與韓戰,並非紙上談兵之輩。 由於名額過少,許多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將領也沒能列入他甄選的10大名將之林,例如 亞歷山大大帝和 漢尼拔Hanibal,甚至南北戰爭中的 李Lee將軍。

當然也有熱門勝出的,如 拿破崙和 “沙漠之狐” 隆美爾Rommel。

 

其中最出人意表的冷門是2位東方將領:

首位是蒙古第二次西征的總参謀長 速不台。 “莫希之南” 一戰,他巧妙用兵,大破東歐重裝騎兵聯軍於匈牙利平原。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說史130602拔都西征》。

 

另一位真正稱得上超級大冷,他是國共內戰之時,鮮少掌兵的 毛澤東。

在第五次剿共戰事中,紅軍撤出井崗山,途中毛澤東所領部隊遭到裝備精良的國軍數以倍計兵力合圍, 甕中捉鼈,當真是九死一生。 他虛虛實實,出神入化,咁樣咁樣….. 竟然突圍揚長而去。作者簡直佩服到不得了。(有機會請本會 “假軍事史家” 老馮 寫番篇 “論藝” 講解一番。)

最後,不知怎的,麥克亞瑟竟然也入圍…..

 

〈最寒冷的冬天〉

在仁川戰役中,麥克亞瑟很幸運,遇到的對手是一名剛愎自用的庸才。對於美軍會在北韓大軍後方進行兩棲登陸這個說法,金日成根本就不以為然。在仁川計劃實施前,中國就已經注意到大批美軍在日本集結。在1940年末到五十年代初,日本對外國間諜不設防,因此中國人早就得到風聲,知道這裡的許多裝備都是用來進行兩棲登陸的。

早在八月初,毛澤東就為北韓進攻南方而憂心忡忡。金日成常誇下海口三周內直搗釜山的神話並沒有實現。毛澤東知道,從八月末到九月初,雖然美軍一直在加強對釜山的防禦,卻在日本保留了兩個師的精銳部隊,並進行兩棲登陸的演練,顯然不尋常。在毛澤東一生中,敵人總是擁有更強大的武裝力量與軍事裝備,因此戰略戰術對他來說特別關鍵。 中共軍隊只能避實就虛。他非常重視眼前發生的事,以及預感即將發生的事。***

 

八月初,也就是在仁川登陸之前,毛澤東派了自己的得力部將,同時也是周恩來的軍事秘書 雷英夫前去查看究竟,看看美國人在搞什麽名堂。這是一次徹底的軍事情報行動。情況顯而易見,不少美國軍隊正在進行兩棲登陸演練。日本的許多港口也都停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美軍與聯合國戰艦。之前在太平洋戰場上,麥克亞瑟曾不只一次採用兩棲登陸戰術。

雷英夫在認真推敲有關情報後認定,美國人已經為北韓軍隊布下天羅地網;他們準備出其不意在北韓腹地登陸。他相信,美軍不止只是準備衝破釜山包圍圈,還準備利用兩棲登陸的戰術一舉打垮北韓的主力部隊。雷英夫仔細研究了地圖,並試圖按美國人方式思考他們的行動。以麥克亞瑟野心勃勃的個性來看,在六個有可能進行兩棲攻擊的港口中,他極有可能選擇仁川。

八月廿三日,也就是北韓軍隊最後一次進逼洛東江之前的一周,雷英夫向周恩來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周恩來聞訊大吃一驚,並將這項訊息轉告毛澤東。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雷英夫對這件事作了詳細彙報,並提交了一份有關麥克亞瑟生平、思維方式、性格及慣用戰術極為詳細的備忘錄。於是,毛澤東讓周恩來向金日成轉達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這項訊息。同時,北韓的一些蘇聯顧問也提出同樣的警告。

但是金日成卻不以為然。這絕不奇怪,因為他本來就不是在戰場上取得天下,而是依靠在殘酷的政治環境中艱難求生的能力以及對蘇聯人的依賴。 金日成能上臺執政,完全靠蘇聯給他的幫助。因此,他奪權的方式與毛澤東和胡志明截然不同。

毛澤東確信,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即將發生變化。北韓進攻的日子在八月中旬達到巔峰。他告訴蘇聯駐華大使,如果美軍繼續向南韓增兵,北韓軍會支撐不住,轉而向中國求助。他又數度會見北韓駐華代表,力數北韓軍隊因為沒有聽從自己的建議而屢犯錯誤:北韓在如此寬廣的戰線上作戰,卻沒有足夠的預備隊;他們過度注重攻佔城鎮,卻沒有對敵軍窮追不捨;還有,在金浦這樣的地方建設空軍基地簡直不堪一擊。毛澤東指著地圖向北韓代表說:仁川是有可能遭到攻擊的目標。然而金日成對此滿不在乎,沒有在仁川鋪設地雷。

中國人很清楚前線正在發生大事,但北韓領導階層卻渾然不覺。在極權主義制度下,最大問題就是不利訊息很難從前線準確地傳回指揮部,不利的訊息往往在傳遞過程中逐漸走樣而變成有利的訊息。

所以,九月四日,當毛澤東特使 柴軍武告訴金日成,戰事已經在釜山地區陷入僵持狀態時,這位北韓領導人並不相信,還告訴中國代表,他的重大攻勢才剛剛開始,勢必能迅速打破僵局。 柴君武又提到,美軍可能會在北韓後方發動襲擊,但是金日成回答:「據我估計,現在美軍不可能進行反攻;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增援,更不要說在我們後方登陸了。」 柴君武在仁川登陸五天前回到了北京,但隨即又返回平壤。 周恩來讓他轉告金日成,希望金日成能作戰略撤退。「我從不考慮撤退。」金日成回答。周恩來對這個答覆十分不快。

美軍幾乎是在毫無阻礙下實施了仁川登陸計畫。三天後,即九月十八日,周恩來會見了蘇聯代表,再次建議北韓軍隊撤退到北方進行重組,並向西方國家宣稱中國或蘇聯會參戰。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41

說史131115最寒冷的冬天(九)陳師鴨綠江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1/15/%E8%AA%AA%E5%8F%B2131115%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4%B9%9D%EF%BC%89%E9%99%B3%E5%B8%AB%E9%B4%A8%E7%B6%A0%E6%B1%9F/

說史131115
最寒冷的冬天(九)陳師鴨綠江
蕭律師執筆

仁川登陸成功後,麥克阿瑟立即開始秋後算帳。凡是那些支持仁川登陸者都受到褒獎,而那些對他缺乏信任或懷疑的人則要付出代價。 就在攻克漢城當天,麥克阿瑟在金浦機場從自己的戰機上拾級而下,看也不看就走過那位在釜山率領將士英勇作戰,在屢次九死一生的殘酷戰鬥中幸存的三星將軍 沃克,而逕往 阿爾蒙德面前致以熱情的問候。 這種對沃克的冷漠,無疑是對他在仁川問題上站錯邊的懲罰。
更糟的是,沃克原以為仁川戰役結束後, 被借走的第十軍順理成章應當歸還給他,重新編入第八集團軍,但現在他很清楚,這完全不可能。 只要阿爾蒙德擔任參謀長,他就不會放棄自己對第十軍的戰地指揮權。 隨著美軍開始北上,麥克阿瑟顯然要削減沃克的指揮權。

從一開始,把第十軍歸阿爾蒙德麾下的決定,在東京與華盛頓許多高級將領看來,只是特殊情況下的權宜之計。 沃克苦守釜山時敵眾我寡,而麥克阿瑟的總部裡早已人才濟濟,現在第十軍還要歸阿爾蒙德管?

攻占元山
初戰大捷,春風得意的麥克阿瑟開始攫取更大的指揮權,但事情開始變得棘手。在這段極為寶貴的時刻,美軍沒有從漢城東進,合圍正在撤退的北韓軍隊,而是讓第十軍緩幔而笨拙地從釜山上船,向朝鮮東岸的元山進發,以準備下一次登陸。這時北韓軍隊正在沃克的追擊下向北方倉皇撤退, 但是這時第十軍第七師卻有道路的優先使用權,因為他們正往南面的釜山地區進發,準備發動下一次海上襲擊。 因此,在這條狹窄的主幹道上,北上的部隊要讓路給正在南下的第七師,喪失了追擊北韓敗軍的寶貴時機。

麥克阿瑟對元山想重施兩棲登陸的故技, 但負責兩棲作戰的 喬伊上將對元山登陸有異議,認為北韓人很可能已在元山港佈雷。 他想去東京對麥克阿瑟提出抗議,卻吃了閉門羹。 事實證明,元山登陸完全是兒戲。如果沃克不為南下的第十軍所阻延,即使按照傳統的行軍模式,也能輕易拿下元山。 然而決策者進退失據,屢誤戎機,反而讓南韓友軍先趕到元山。 十月十日,南韓第三師和首都師在幾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下抵達元山,讓美軍丟盡了臉。
十月十九日,滿載海軍陸戰隊士兵的戰艦才抵達元山港。 果然,北韓軍隊在這裡已經佈下大約二百枚水雷,而他們只有十二艘掃雷艇。 於是,在掃雷時,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只能待在艦艇裡等待。 在漫長的等待中,許多士兵開始暈船。接著,痢疾又流行開來,一艘大型運輸艦上的七百五十名官兵染病。 十月二十五日,南韓軍隊抵達元山兩週以後,海軍陸戰隊才能上岸。

司令部的分裂
但真正的危險不是元山登陸,而是司令部的分裂。 這種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應該發生。 對美國軍人來說,一提起指揮權分裂,就會聯想到 庫斯特在小大角戰役全軍覆之慘痛遭遇,而現在相似情況就發生在麥克阿瑟和沃克之間。
他們最終的悲劇發生在清川江與鴨綠江。 就是在那裡,麥克阿瑟把自己的部隊送進一個異常危險、地形極為複雜的區域(就連天氣也開始跟他們作對),因此讓這支部隊變得不堪一擊。 此事不僅反映出麥克阿瑟某些弱点,更反映出他對自己的下一個對手中國不夠尊重。 這個對手對麥克阿瑟早己瞭如指掌,而麥克阿瑟卻從來沒有認真去了解中國人。 正是他的粗心大意讓自己的手下付出慘痛的代價。

當阿爾蒙德在麥克阿瑟的准許下身兼兩職(參謀長及第十軍軍長)時,很多人對此都難以置信。 隨著美軍繼續北上,人們越懷疑這支隊伍的指揮結構。 有些人曾經到過司令部,見過各式各樣不同標誌的作戰地圖。 在巨幅地圖上,在鴨綠江畔,有三個紅色的小三角形,有人說一個三角形代表一支中共部隊。 那麼那三個三角形可能就代表那一帶有三個中國師了。 其實那是天大的誤解;一個小三角形既不是代表一個師或一個軍,也不代表一個集團軍(三個師相當於一個軍,三個軍相當於一個集團軍,三個集軍相當於一個集團群),而是代表一個集團群。即是說,那是一支有二十七個師的隊伍,兵力應介於250,000-30,0000人之間。一看這幅地圖就令人不寒而慄。

沒有人能明白,麥克阿瑟為何會分散兵力,毫不猶豫讓沃克踏上險地。 李奇微Matt Ridgway(中將、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 席)多年後分析,如果這個決定不能從軍事角度解釋,那麼對麥克阿瑟這樣一個從不會無故出招的人來說,一定有深層的政治意義。***
事隔五十年,李奇微說, 在仁川登陸後,麥克阿瑟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因此他其實是著手建立一支獨立於華盛頓與參聯會、甚至是沃克管轄範圍之外的軍中之軍; 他想逐步弱化華盛頓派來的那位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的重要性與獨立性,並創出沃克難以控制、屬於他自己的體制。 阿爾蒙德只是一個工具,或一枚棋子。 麥克阿瑟想要藉他的手攫取本應屬於參聯會主席與政府的權力。分散兵力的舉動讓他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而華盛頓的影響力卻隨之削弱。

只要麥克阿瑟想做的事,阿爾蒙德都會唯命是從。 沃克不是麥克阿瑟的人,從仁川戰役中就可窺見他崇尚的獨立個性。 李奇微相信,麥克阿瑟分散兵力是有意破壞沃克的獨立性,從而限制華盛頓在朝鮮半島的影響。 即是說,沃克不再是麥克阿瑟手下唯一的集團軍軍長;沃克只是兩位指揮官之一。 事實上在許多問題上,沃克不得不容忍身兼參謀長的阿爾蒙德。 此外,他還被迫參與了一場與阿爾蒙德的競賽:看誰先打到鴨綠江邊。但是,由於質疑了揮師北上的命令,他只能在上司咄咄逼問下,設法解釋為什麼自己的隊伍沒有阿爾蒙德那麼迅速。
EPSON MFP image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