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芯國際內鬥殘局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0251&time=2011-07-16&cl=115&page=all

擺在未來中芯國際CEO面前的,不僅是一個更為強勢的董事會,更有管理層「地不分東西南北」的考驗
財新《新世紀》 見習記者 朱以師

 

  董事長江上舟的突然辭世,讓國內最大的半導體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00981.HK,下稱中芯國際)幾乎一夜之間即 陷入一場錯綜複雜的權力爭奪戰。其間,既有大股東與管理層的控制權之爭,亦有管理層內部的奪權暗鬥,這家好不容易在第十個年頭實現年度盈利的芯片大廠再次 陷入多舛的宿命。

江上舟辭世以及大唐電信的強勢介入,讓中芯國際的管理層矛盾脫離了「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軌道。Qilai Shen/Bloomberg/CFP


  6月29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江上舟於6月27日辭世(參見本期「逝者」「光榮的失敗者」)。同一天的股東大會上,因大股東大唐 控股強力反對,總裁兼CEO王寧國落選執行董事,不僅從董事會出局,也讓這家股權極其分散的上市公司出現權力真空。人們還未從這連續兩條爆炸新聞中回過神 來,王寧國與首席運營官(COO)楊士寧的矛盾公開激化,雙方人馬不斷利用網絡、媒體對外釋放不利於對方的信息,甚至曝出了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審計 文件。

  作為國內芯片製造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的內鬥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7月13日,接近中芯國際董事會的消息人士向財新《新世紀》透露,在工信部、上海市政府的協調下,中芯國際的權力之爭不日將有結果,「CEO人選初定,董事長一職各方仍未達成一致」。

  7月13日晚間,財新《新世紀》記者獲知,王寧國已遞交辭呈,董事會態度未明。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仍處於停牌狀態,也沒有發佈相關公告。

  「不管結果怎樣,這都注定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鬥爭,受傷害的是中芯國際本身以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中國半導體行業評論家莫大康說。

  中芯國際緣何會出現如此亂象?將問題歸結為某個人的德能不足,抑或某個股東的野心勃勃,恐怕都是一葉障目。事實上,中芯國際的亂象,不僅是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積弊已久的集中爆發,也蘊含了體制與文化上的矛盾,更折射出現階段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困境。

王楊之爭

  王寧國與楊士寧的爭鬥,在公司內部已是公開的秘密。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文件被曝出,有中芯國際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評價說,「雙方已經徹底撕破臉,基本沒有調和的可能」。

  據稱,在股東大會之前,中芯國際內部就傳出楊士寧打算辭職的消息。一種說法是,楊因鬥爭失利而欲離開;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是楊要挾上位的恐嚇之言。

  楊士寧與中芯國際頗有淵源。早在2001年中芯國際初創時期,楊士寧就被創始人張汝京高薪挖來擔任技術開發與製造高級副總裁,是中芯國際初創團隊中職位最高的「海歸」。

  加入中芯國際之前,楊在英特爾公司有過十多年的工作經驗。2004年離開中芯國際,加入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任CTO及資深營運副總裁。2010 年2月,楊及其團隊受到GlobalFoundry併購特許半導體的影響,再次回歸中芯國際,有說法是王寧國盛情邀請他回歸,擔任COO一職。

  楊今年2月底接受行業媒體《半導體製造》採訪時對其工作有過總結:在技術和運營的領導崗位上啟用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幹部;對各部門實行組織和管理 層的精簡;明確制定工廠營運的五大指標;制定「三級跳」戰略,將技術、產能、市場、營運的發展規劃融為一體;改進了65納米的生產工藝等等。楊士寧稱: 「我可以負責地說,中芯國際在2010年能夠扭虧為盈,技術營運團隊在市場旺季的高效營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王寧國在公開場合總結2010年業績時,則將盈利主要原因歸結為全球性的行業復甦。在公司運營方面,兩人有著明顯的意見分歧。

  來自台灣的國際職業經理人王寧國,是在中芯國際的危急關頭接手進入的。

  2009年11月,中芯國際與台積電長達數年的官司敗訴,不僅需要「賠款割地」,創始人張汝京亦被迫下課。受江上舟之邀,63歲的王寧國出任中 芯國際總裁、CEO兼執行董事。王在半導體業界名聲不小,曾在美國勞倫斯放射實驗室及貝爾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擁有百餘項專利,被譽為「應用材料專利之 王」。

  20世紀80年代,王寧國投身商海,進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及亞洲區總裁。2005年,王寧國加盟與中芯國際同在上海的中國電子旗下華虹集團,就任華虹CEO及華虹NEC的董事長。

  王寧國接手中芯國際之後,進行了組織精簡和資產處置工作,處理了張汝京時代的太陽能業務,大幅度減虧的同時,中芯國際於2010年實現全年盈利。

  事實上,王楊之間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中芯國際內部流傳的說法是,當初請王寧國來做CEO,本身就是過渡性安排,而楊士寧則被視為接班人培養。 一方面,王寧國年紀大了,長楊士寧13歲;另一方面,也有讓大陸人自己掌舵中芯國際的意圖。據稱按照計劃楊士寧應該在今年年底接任總裁,明年底接CEO。 但楊士寧未看到接班的跡象。

  「也許董事會覺得楊士寧還未足夠成熟能擔此重任,需要繼續磨練。」接近中芯國際的知情人士分析稱。接觸過楊士寧的業內人士也評價稱其「性格太剛,不夠玲瓏,與客戶、政府打交道還有所不足」。

  該人士透露,經過爭取,楊士寧的權力也有所增加,因對今年業績不太看好,楊士寧不滿公司經營現狀,要求接管人事部門,同時與首席營銷官季克非共管銷售。6月前,王楊雙方達成妥協,楊士寧的要求基本得到滿足。但由於江上舟病危住院,此事被一直拖延。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如果64歲的董事長江上舟依然健在,在其安排和協調之下,中芯國際的權力交接應該能平穩過渡,王寧國和楊士寧為代表的管理層矛盾也會被控制在一個「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範圍內,但江的病逝打亂了原有的計劃。

大唐的野心

  真正讓局面陡然複雜化的,是大唐控股的強勢介入:先在6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上反對王寧國連任執行董事,繼而在7月2日的董事會上力推楊士寧為執行董事——這後一個提議並沒有獲得董事會的通過。

63歲的CEO王寧國落選董事,讓中芯國際內耗公開化。Qilai Shen/Bloomberg/CFP


  這一個回合的交火證明,擁有中芯國際19.14%股份的大股東可以是強有力的攪局者,但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改朝換代。

  究竟是在管理層中處於弱勢的楊士寧主動找到了大股東大唐這個奧援,還是大唐利用管理層爭鬥,覓得楊士寧這個重量級的代理人,外界已很難知曉。但毫無疑問,大唐與楊士寧的聯手,使得「後江上舟時代」的王寧國失去了對這家「弱股東」公司的掌控權。

  「弱股東」的治理結構,是創始人張汝京痛定思痛後為中芯國際刻意打造的一個權力架構。1999年,張汝京苦心經營的世大積電被大股東中華世大在 私下以50億美元高價賣給對手台積電,張汝京憤而離職。2000年攜部分台灣舊部到大陸創辦中芯國際時,張汝京刻意設計了分散股權的平衡結構:上海實業、 北大青鳥、高盛、華登國際、漢鼎亞太和祥峰投資等都持大致10%左右的股權,持股1%-10%的股東還有11名,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張汝京對中芯國際擁有絕 對的掌控力。

  2000年8月1日,中芯國際8英吋廠動土打下第一根樁,2001年9月正式開始投產,前後只用了13個月,創造了世界最快的芯片廠建廠紀錄。 2002年,中芯國際的營業收入即達到1億美元,不僅內地規模最大,在當年全球芯片代工廠中已經排到第9位。2003年,中芯國際成為全球芯片行業最大贏 家,銷售額激增至3.6億美元,一年之內躍升至世界第四。2004年3月,中芯國際在紐約和香港兩地實現上市。

  然而,上市之後中芯國際的股價持續下跌,這一方面是因為芯片製造是資金高密集型的行業,受下行的產業週期影響巨大,另一方面,中芯國際陷入全球 最大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的訴訟包圍。2001年,台積電內部一大批員工投奔中芯國際。根據台積電方面的計算,最高峰有120人「帶槍」投靠張汝京,他們認 為部分離職員工以電子郵件方式洩露台積電的機密文件。而且通過低價策略,中芯國際奪走了台積電不少老客戶,包括德州儀器、摩托羅拉及Broadcom等大 公司。台積電認為,中芯國際之所以如此快速發展,與全面地盜竊和不當使用其保密半導體工藝技術和相關資料有關。自2002年起,台積電連續以侵犯專利與不 當使用商業機密為由,多次在美國對中芯國際提起訴訟——中芯國際90%的客戶在國外,50%以上是美國客戶。

  2007年,被台積電第四次推上美國法院的中芯國際不得不再次尋求股權融資。當時呼聲最高的買家,一是KKR、貝恩資本、GA等PE公司,二就 是同在上海、當時還是王寧國擔任CEO的華虹,後者據說已經接近簽約。但最終,2008年11月,大唐控股以1.72億美元的投資入股中芯國際,獲得 16.6%的股權。2010年8月,大唐控股再增資1.02億美元,股權比例由此增持至19.14%,成為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大唐控 股在董事會席位增至兩個,由陳山枝和高永崗入駐。大唐之所以能後來居上,佔的還是TD-SCDMA的大義,希望用芯片設計生產解開TD技術進展遲緩、終端 製造商興趣缺乏的產業困局,得到了當時的信產部、發改委和國資委的支持。

  入股之後,大唐控股加強控制中芯國際的意圖從未停止過。在其官方網站上,大唐甚至將中芯國際列為其控股子公司,這令中芯國際方面頗為反感。大唐 顯然不願和之前的上實、北大青鳥、高盛、華登國際一樣做純粹的戰略投資者,其一直的願景是打造一個TD從標準到設備到終端芯片的縱向產業一體化價值鏈。業 內多位分析師曾指出,大唐進入中芯國際,一方面有扭轉中芯國際代工模式,將其整合如自己產業鏈的意圖;另一方面,大唐看中了中芯國際龐大的資產,以便在央 企整合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大唐方面對這兩種說法未作出公開回應。但一個明顯的舉動是,大唐一直在避免其大股東地位受到威脅。2011年4月,在江上舟拉來中投,後者答應 注資2.5億美元之後,大唐隨即與中芯國際簽訂額外認購協議,認購8497萬股可換股優先股及認股權證優先股。如全部轉換,大唐將為此付出約4.5億元。 這也被視為大唐對中投注資的反擊。至此,中芯國際前四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大致為:大唐19.14%,中投11.6%,原第一大股東上海實業降為 8.2%,2009年獲得訴訟最終勝利從而趁機入股的台積電,也拿到了6.543%的股份,但沒有投票權。

  在曠日持久的國際訴訟中敗北,除了讓創始人張汝京黯然下課,中芯國際的「弱股東」權力架構並未發生根本變化,2009年接替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 長王陽元擔任董事長的江上舟,仍然以自己的威望駕馭著這家公司的平衡。江上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海歸,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闖海人,1997年從 海南洋浦開發區管理局首任局長調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2003年,成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兼重大 專項組組長,是大陸芯片產業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動者,也是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之一。2006年,他接替鄧朴方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同年成為 中芯國際獨立董事。

  今年4月,尚未入院的江上舟還出現在公眾面前,對外闡釋中芯國際未來五年的戰略規劃:繼續投資120億美元用以擴大產能,力爭達到5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這個戰略規劃意味著中芯國際未來還將持續引入戰略投資者——這顯然也將威脅到大唐脆弱的大股東地位。

中芯兩難

  江上舟生前曾多次強調,中芯國際要堅持兩個「I」發展,即Independent(獨立的)、International(國際化的),不希望 中芯國際被改造成一個國有色彩濃厚的企業,因為行業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封閉發展,這也是中芯國際誕生時的良好基因。如今,大唐強勢爭奪控制權且隱隱佔得上 風。如何避免被改造成國有色彩濃厚的企業,並繼續引領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為擺在中芯國際面前的最大難題。

  希望現在更多被寄託在張文義的身上。現年64歲的張文義是江上舟的同學,曾任原電子工業部副部長、華虹集團董事長。張和江的經歷頗有相似之處: 都曾做過官員,都擔任過大型半導體製造公司的董事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江上舟病重期間將張文義「特別安排」進入董事會,頗有「託孤之意」,可能也是江心 目中接替董事長職位的最佳人選。

  截至發稿,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6月30日正式進入中芯國際董事會的張文義已經被選為執行董事,並獲得董事長提名。

  知情人士透露,最新的可能方案是張文義兼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和總裁職務,CEO由楊士寧擔任,「這是目前能夠平衡各方股東利益的最佳選擇」。

  半導體業內資深人士老杳認為:「無論如何,中芯國際也不能成為大唐的子公司。」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同。

  大唐意圖控制中芯國際的舉動,顯然不符合其他股東的利益。在6月29日股東大會關於王寧國連任執行董事的投票上,台積電、華登國際等海外股東均 投了贊成票,中投、上實棄權。而對於張文義出任執行董事的提案,中投更是投出了關鍵的一張贊成票。中投內部人士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投 作為財務投資人,對於公司內部的爭鬥不會幹涉,只希望公司能夠保持穩定。

  莫大康分析,由於管理體制、技術封鎖等原因,國有企業做半導體就沒有成功的先例,大唐強控中芯國際,肯定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

  他還進一步指出,大唐爭奪中芯國際的控制權,更深層次上是大唐控股的企業利益與半導體產業利益的衝突。按照半導體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全行業 的銷售額要從2010年1440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3300億元。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中芯國際提出了五年投資120億美元、銷售額50億美元的宏大目 標。「如果站在產業利益層面考慮,大幅引進戰略投資是必需的。但是,引資必然會改變現有股權結構和排序。」莫大康說。

  特殊的行業屬性決定了半導體製造企業在發展階段的大筆投入和持續虧損,這客觀上造成了中芯國際通過市場化手段持續融資的困難,必須要尋求政府資 金、國有資本支持。然而國有色彩過濃又會帶來新的麻煩,在技術許可和設備進口方面會遇到障礙。這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現階段面臨的一個普遍困境。

  在平衡各方股東利益之外,如何保持管理運營的穩定,是中芯國際面臨的另一道難題。如果王寧國最終離開,首席品牌官季克非、首席行政官關悅生、CFO曾宗琳等可能都會離開。

  王楊之間的爭鬥,被內部人賦予特別的意味。中芯國際在創建之初,其中高層管理人員基本來自於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台灣地區起步更早,經驗也 比大陸更為深厚和先進。事實上,大陸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也多是「陸皮台骨」,只是中芯國際更為明顯,中高管團隊中外籍員工佔了近80%。在大陸半導體人才迅 猛發展,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和工程師大幅增加之後,大陸員工缺乏晉陞的通道,同時薪酬設計上也存在巨大差距。

  這是張汝京時代一直遺留至今的問題。作為職位最高的大陸「海歸」,楊士寧被認為是中芯國際內部大陸力量的代表,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人才運用上,他主張要打破「幫派體系」和「地緣政治」,以能力配崗位。其矛頭直指王寧國等「既得利益者」的代表。

  與股東層面的兩難一樣,擺在未來中芯國際CEO面前的,不僅是一個更為強勢的董事會,更有管理層「地不分東西南北」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8

鐵礦石海外收購:十年殘局

http://www.eeo.com.cn/2013/0112/238673.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向東 余寒 中國近十年來最好的海外鐵礦石項目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中鋁和力拓決定先使用卡車,而不是鐵路運輸位於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石。

卡車方案每年大概能夠將10萬噸的鐵礦石運出幾內亞,這對於一個規劃年產能達到7000萬噸的大型礦山來說,形同螞蟻搬家。但至少該方案能夠滿足幾內亞政府關於該礦山在2014年投產的目標。

10年來,幾十家中國企業集體走出去,像螞蟻搬家一樣,開始了一波境外投資鐵礦石高潮。10年間,3000億美元的成本;幾十個項目;數十個國家;100多億美元的前期投入,換來的卻是部分項目「撂荒」的慘淡格局。不僅如此,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造成的高成本已經為未來中國鐵礦石的高價格埋下隱患。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說:「目前中國海外投資鐵礦石只有少數項目形成了產能,大部分項目還需要較長時間,進一步勘探、科研、建設,才能投產。這些項目最終能否開發成功還很難說。」

據悉,國家發改委正聯合其他部門共同研究如何推動中國海外鐵礦石項目,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政策,當前的這些項目將很難開發出來。十年海外投資的殘局迫切待解。

最成功項目的隱憂

位於幾內亞的西芒杜鐵礦項目,已探明鐵礦石儲量達24億噸,預計總資源量接近50億噸,礦石品位高達66%,被稱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待采鐵礦。2011年11月,中鋁、寶鋼、中鐵建等中國企業共同組成了以中鋁為首的中方聯合體,以13.5億美元換來了該礦山44.65%的股權。

這僅僅是開始。1月10日,知情人士對本報透露說,13.5億美元相當於中方支付給力拓的礦山勘探等前期成本。

根據力拓最近提出的礦山開發方案,整體礦山要達到投產需要180億-19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而早在2010年,力拓邀請中鋁加入時,對西芒杜鐵礦石的整體投資預算是120億美元。按照新的投資方案,需要中鋁提供資金大約60億美元,其中包括30億美元左右的項目投資資本金。中鋁已經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該項投資的申請,目前待批。

西芒杜鐵礦屬於露天礦,開採成本相對較低,但基礎設施較為落後,中鋁要想把礦石運回中國,至少還需要修建一條650公里的鐵路、新建3個25萬噸的碼頭泊位,僅這兩項的投資就超過了100億美元。力拓方面關於採用汽車運輸方案的提出,讓業內人士猜測:在削減投資、礦價下行的壓力下,力拓並不急於將西芒杜鐵礦石運出幾內亞。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公司是西芒杜鐵礦石的參與方之一,該公司參與建設了幾內亞西芒杜鐵礦項目碼頭起步工程一期。參與項目主要包括34萬石料的開採、200萬方堆場與道路填築、一座小型斜坡道碼頭、其他附屬設施工程。

上述項目於2012年3月28日正式授標,並開始計算合同工期,施工用地交付時間為2012年5月1日,竣工日期為2013年9月30日。但由於項目規範全部採用力拓內部採礦的技術規範,要求極其嚴格。直到9月7日,項目才被力拓聘用的咨工方美國福陸公司允許正式動工。這也是整個西芒杜項目正式開始的第一個施工標段。

據透露,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大約佔到了整個西芒杜鐵礦石項目總投資的三分之二。1月9日,中鋁有關人士對本報表示,「我們希望最早能夠在2013年年底2014年年初,該項目就能投產,但是以目前的情況看恐怕很有難度」。

按照中鋁和力拓的合作協議,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石項目投產後,中鋁可以從每年7000萬噸的礦石產量中得到3000萬噸。知情人士說:「該項目能否在2014年投產,實現規劃產量,還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後續的投資的增加、力拓的投產積極性等方面。」

中鋁如何將獲得的每年3000萬噸礦石運回中國銷售也存在不確定性。中鋁原計劃通過自己旗下貿易公司銷售從西芒杜礦山獲得的礦石,但力拓提出需要再共同建立一個銷售機構來統一運營。中鋁有關人士說,這一銷售架構目前尚未確定。

撂荒的樣本

儘管諸多不確定因素讓中鋁的西芒杜項目蒙上了風險,但這仍算得上是中國近十年來最成功的海外鐵礦石項目。

根據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公佈的數據,2006年-2011年,中國企業在境外鐵礦石投資超過了100億美元,參與項目幾十個。初步估算,中國目前的鐵礦石資源量已經達到600多億噸,其中中方權益達到200億噸。超過10億噸的項目有十幾個,規劃產能超過1000萬噸以上的項目超過17個。

這些項目相對集中在非洲西部地區、西部澳洲和加拿大魁北克地區。其中包括中鋁參與的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石項目。

上述地區同時也包括了一個業內眼中的「失敗樣本」——位於西澳洲皮爾巴拉地區的中信泰富SINO磁鐵礦項目,計劃2000萬噸的產能。中信泰富於2006年收購,但是到2012年11月19日才宣佈投產,不僅投資成本大大超過預計,而且尚不能形成規模產能。

2007年8月,中冶與中信泰富簽訂西澳SINO鐵礦項目協議,合同總額17.5億美元。但是由於項目前期評估不足,該項目此後頻超預算,2009年下半年雙方又商定項目合同金額為34.07億美元。2012年6月30日,根據中國中冶披露的信息,西澳鐵礦項目累計發生的項目成本超過業主目前認可的合同總金額部分人民幣30.25億。業內預計,中冶和中信泰富西澳鐵礦項目投資將達到100億美元左右。

1月10日,中國冶金規劃院人士對本報稱,中冶和中信泰富的鐵礦石項目,是典型的前期勘探評估不足造成的,基礎設施、合同糾紛等等都給兩家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該人士按照目前SINO鐵礦項目的投資規模測算結果顯示,每噸礦石的離岸成本已經達到120美元左右。

盲目出手和倉促投資不僅體現在SINO鐵礦項目。2006年,中冶以1億美元收購位於阿根廷的希拉格蘭德鐵礦70%的股權,該鐵礦在中冶收購前,已經停產15年,探明儲量約為2億噸,為恢復生產,中冶還需要投資3000多萬美元。

2010年12月,在中冶的運作下,該項目復產。但實際產能與此前的規劃相去甚遠,中冶原計劃年產350萬噸鐵礦石,但是由於該礦石含磷較高,銷售異常困難。2011年,中冶計劃該礦山生產65萬噸的鐵精粉,但是最終只產出了28.5萬噸。

2008年7月,中冶斥資4億澳元收購了位於西澳皮爾巴拉地區的蘭伯特角鐵礦,該項目擁有儲量15.6億噸的鐵礦石。在收購時,該項目曾被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極為有利:有一條鐵路線,距海岸地區只有10公里。另外,地區內還建有兩條石油管道和一些電力輸送線路。

不過,中冶在收購完成後,並沒有後續投資的下文。一位知情人士說:「蘭伯特角鐵礦也是屬於磁鐵礦,開採難度極高。如果要開採這個礦,將會把中冶拖累得比中信泰富還要慘。」

2012年8月30日,中國中冶發佈公告稱,蘭伯特角鐵礦項目正處於前期可研及準備階段。根據仲量聯行企業評估及諮詢有限公司對該項目的初步評估結果,該項目資產的預計可收回金額遠低於資產賬面值,需計提大額資產減值18.09億。

像中冶蘭伯特角鐵礦項目這樣收購完成即「撂荒」的資產,還包括中鋼在2008年耗資93億多收購的西澳洲中西部鐵礦石項目。2008年4月至9月,中鋼與日本三菱圍繞著中西部礦業公司展開了一場長達5個月收購競賽,最終中鋼通過每股高出最初報價近1澳元的價格拿下了中西部公司近100%的股權。

中鋼拿到了礦山,但卻丟掉了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更具有戰略意義的鐵路、港口和碼頭等基礎設施。中西部公司被中鋼收購後,西澳政府開始拍賣該地區的鐵路、港口和碼頭等基礎設施修建和經營權,最終基礎設施的經營權被日本三菱參股合資的Oakajee Port & Rail公司拿下。這個一攬子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是澳方為改善澳大利亞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當地礦產資源而計劃新建的項目,原計劃2011年建成,總投資預算近400億人民幣。

對於中鋼的中西部礦山項目來說,這一基礎設施項目乃是決定其礦石運輸的生命線。三菱參與拿下鐵路、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和管理權之後,便推遲了這一生命線的建設。2011年6月,西澳方面宣佈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工期推遲至2015年。2011年6月23日,中鋼宣佈暫停在西澳洲中西部鐵礦項目,同時關閉其在西澳洲第二大港口城市傑拉爾頓的辦事處。

殘局待解

前期評估不足、資源稟賦較差、大量基礎設施待投資等原因,讓中國企業近十年來海外找礦成果,尚未開花就已經蒙上高昂的成本。中國冶金規劃院的專家稱,根據目前的項目投資計劃測算,中國企業這些年在海外投資的鐵礦石,真正投產之後,能夠將鐵礦石離岸價成本控制在每噸100美元以下的就寥寥無幾。據稱,中國有的項目的開發成本已經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每噸300美元。

而主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副司長王建軍說:「雖然從2005年開始,我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走出去,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項目形成了產能,大部分項目仍在前期準備,少數項目已經開工建設。大量項目,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還需要進一步勘探、科研、建設,才能投產。這些項目是不是最終能夠開發出來還很難說。」

據其介紹,近五年來,中國企業對海外鐵礦石資源的投資已超過100億美元。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的鐵礦,一個1000萬噸產能的項目,需要投資20多億美元,如果是1000多萬噸低品位的礦石項目,鐵礦的開發需要20-30美元,再加上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的投資,成本進一步抬升。目前國內鋼鐵業又處在虧損的狀態,此時這些海外項目對鋼廠的投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是一個讓政府主管部門和鋼鐵行業都哭笑不得的局面:十年前,受制於鐵礦石高價格和進口壟斷的中國企業開始了集體走出去的步伐,歷經十年卻發現,不僅花費了巨大的資金,遭遇一個又一個投資陷阱,而且還變相提高了未來鐵礦石價格。

中鋼的一位高層說,未來鐵礦石價格也不能降得太多,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項目就可能面臨虧損。中國國產礦的邊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近期,冶金規劃院調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目前中國每噸國產鐵礦石的邊際成本已經達到了100美元。

國家發改委希望未來十年內,中國的境外鐵礦石爭取形成一定規模的新增供應能力,初步目標為「十二五」末期,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1億噸。國家發改委估計,中國對鐵礦石需求量在2020年至少在12億噸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需要從國外進口。所以每年至少有7億噸的鐵礦石需要進口,中國大量鐵礦石的狀況會依然存在。

中國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說,雖然前期中國鋼鐵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投資項目遇阻,但由於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需求依賴度短期難以降低,中國企業還是應該積極去海外建立長期穩定的鐵礦石基地。

根據李新創的計算,在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中國為進口鐵礦石多支出了3000億美元。李新創說,「這3000億是由於之前中國鋼鐵工業沒有做好儲備,現在走出去,是為了下一個十年打基礎」。

國家發改委整計劃給中國企業在海外的鐵礦石項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加大礦山的投入,力爭項目早日開工,建成投產。王建軍說:「國家發改委將在西非、加拿大魁北克地區、西澳這幾個重點地區會選幾個重大項目進行支持。我們正在同有關部門共同積極研究支持政策。目前看,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政策,我們當前的這些項目很難開發出來。」

如何支持這些陷入投資泥潭的境外鐵礦石項目,仍是一個難題。1月7日,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稱,不可能是政府提供資金,還是要靠企業想辦法,政府只能在融資等方面提供一些支持和幫助,但這也要看金融部門的意見。

2012年國家開發銀行曾委託冶金規劃院作了一份關於中國企業投資海外鐵礦項目分析評估的課題,冶金規劃院人士稱,國開行做這份課題的初衷是有意向參與海外投資礦產資源,想提前先做個摸底。結果怎樣,則不得而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87

張宏嘉重返三陽 人才殘局等著他

2014-06-30  TCW
 
 

 

希望未來大家要很合作、很和諧,更專注本業經營。」這是六月十八日下午五點,豐群集團董事長張宏嘉步出三陽工業股東會會場,以即將登上三陽董座的新身份,對場外守候近八小時的媒體,發表的談話。

短短幾句話說明了:今年成立屆滿六十週年的三陽工業,經營權確定易主,以黃世惠、黃悠美父女為主體的「三陽黃家」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和黃家鏖戰多年,市場派拉攏並結盟的「三陽張家」。

對張宏嘉來說,這幾句話擱在心頭上,也已兩個十四年。第一個十四年是一九八六年,同為三陽創辦人的父親張國安無預警遭黃世惠解除總經理職務,張家勢力淡出公司;第二個十四年是二○○○年,張宏嘉因反對黃世惠收購海外公司,雖是第二大股東,卻憤辭三陽董事職務迄今。

但以這樣的方式重返三陽,劇本一開始並非張宏嘉所寫。

父親心血競爭力漸失??決定蹚混水,四關立現眼前

自二○○八年二月,三陽與美孚建設共同開發內湖舊廠區,過去六年多來,三陽手上數百億元土地資產,所引來的經營權之爭,可謂高潮迭起。包括土地開發業者吳清源、迪化街金主、股市賈姓投資大戶等,多方市場派人馬,皆緊咬不放。

張宏嘉則是去年六月,應當時已進入三陽董事會的吳清源之邀,加入市場派陣營,以「王子復仇」的師出有名號召小股東,是今年董監改選前夕,市場派在電子投票一舉拿下過半股東支持的臨門功臣。

但若要說,張、黃兩家這道仇恨,糾結了二十八年,則言過其實。「早已復仇過!」張宏嘉在股東會前被市場派推舉為新董座時,即曾對外表示,如要說復仇,多年前,他所主持的豐群集團,事業規模已超越三陽。

如果不是復仇,那麼,被市場派拱出來的張宏嘉,圖的又是什麼?

從過去一年,張宏嘉向市場派發起的「三陽股東權益促進會」,發出的四封公開信內容看來,不忍見自己從四歲起就在這裡長大的廠區三陽,競爭力節節敗退,是他重返並改造這家公司的動念。「他認為,基於情感和道義,自己都有責任把三陽救起來。」一位張宏嘉的高爾夫球球友說,台北工專畢業念機械科的張宏嘉,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沒有把握絕不會出手。

況且,以如今豐群集團的實力,手上有OK便利商店、喜年來食品,排名國內前三大的物流公司與資產開發等事業群;光旗下的豐群水產,一年處理五十萬噸遠洋鮪魚的冷凍魚產貿易,營收就達四、五百億元,比三陽一年總營收三百多億元還多,大可不必蹚這趟混水,為市場派打仗。

外界看,和吳清源等人跳起探戈,重返三陽是「王子復仇」;但對手上僅握三陽股權不到二%的張宏嘉來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更沒有白當的董事長。在董事會上,如何面對尚握有四董一監的黃家,滿足其所需?對老員工,如何兌現重返汽機車製造大廠的昔日輝煌,謀最大福利?對股東大眾,如何不失回歸實業經營的承諾?對自己,如何保全成功企業家的桂冠?每一關,都是眼前的難題。

團隊人才流失??二軍苦打一線品牌的仗

首先,他雖第一時間就向落難的黃家遞出橄欖枝,釋出合作善意,但雙方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二○○○年張宏嘉請辭三陽董事之後,告發黃世惠涉嫌連續背信,官司纏訟近十年,雙方不只對簿公堂醜話講盡,也屢透過媒體指控對方不是,結下的樑子甚深,這也是直到此時此刻,黃家仍不願對張家開啟溝通大門的原因。

更棘手的是,由於高層陷入經營權之爭,近年來負責生產SYM品牌機車,與在台產銷南韓現代(Hyundai)汽車的三陽工業、南陽實業,經營團隊士氣也受到打擊,人才持續流失,「可說是用二軍、三軍的人才,打一線品牌的仗,」一位不願具名的日系車商主管評論,三陽代工的現代汽車,該品牌現已躋身全球前五大車廠,在台卻遲遲打不開市場,市佔率落在後段班,很大的原因是出在長年積弱不振的高階經營團隊。

才開跑的馬拉松??須成功重組經理人團隊

也因此,這回能否重組新經理人團隊,振興父親參與創辦公司的霸業,是斷論今年六十四歲的張宏嘉,經營能耐的試煉。如果比喻,「王子復仇」是一場擊倒對方便分出勝負的拳擊賽;那麼,「王子復興」則是一場他和對手比拚、也和自己比賽的馬拉松,而當張宏嘉成為三陽工業公司負責人那一刻,便是鳴槍起跑之時。

●王座之戰,還有下半場要打!

這一廂「王子復仇記」登台,那一廂則上演「公主落難記」。

頂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企管碩士的漂亮學歷,也是黃世惠二女兒的黃悠美,今年三月十一日才出任三陽工業董事長,雖用盡一切計謀,改變股東會場地、變更進場動線,甚至三陽股票一度因此被打入全額交割股,但最後下場,董座任期不滿百日的她,仍被迫交出從祖父黃繼俊創立的家族事業,下台姿勢並不優美。

「沒有壞心,但一意孤行,字典裡沒有妥協」是黃家從當年和日本本田(Honda)拆夥,到這回經營權保衛戰失利,一路走來的行事作風。

就因為如此強硬,屢屢錯失尋求外援和與市場派和解,及化解危機的黃金時間。

即便,如今經營權易主已成事實,但黃家仍堅信「這場球,才上半場結束!」一位黃悠美核心幕僚回應。在股東會後十五天內召開董事會選出新董座前,黃家仍未放棄任何一絲反撲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95

頂新台灣大撤退 大董點名退出電信 魏應交收拾殘局

2014-10-23  TNM
 
 

 

上週五(17日)頂新集團三董魏應充因黑油案,遭到檢方收押,同時查扣名下包括帝寶等近百億元資產。頂新雖宣佈全面退出味全董事會、交出經營權,依然無法平息眾怒,魏家老二魏應交的事業版圖,包括台灣之星、中嘉案與台北101經營權,也岌岌可危,魏家在台版圖大淪陷。

台灣是魏應交最重要的舞台,他不甘多年經營毀於一旦,決定力挽狂瀾。本刊調查,他透過國民黨大老劉泰英,找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出面幫味全背書,其實是為自己築起防火牆。魏應交還在內部宣示全面保住旗下事業,底線是守住台北101大樓。

據瞭解,老大魏應州主張順勢退出電信事業,魏家內部已出現矛盾。

黑油引發的全台「滅頂」風暴持續延燒,把家大業大的魏家四兄弟燒得坐立難安。眼看情勢一發不可收拾,他們立即啟動危機處理,老大魏應州、老四魏應行上週三後相繼搭私人飛機返大陸穩住江山;台灣則由老二魏應交扮演救火總指揮。

魏應交小檔案

生日:1955.2.4現職:頂新集團、頂基開發、台灣之星、台灣之光董事長、台北101副董事長學歷:彰化高中畢、中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婚姻:妻子林麗棉,育有3女1子家庭:父親魏和德,與哥哥魏應州,弟弟魏應充、魏應行共治頂新

國台辦出面 幫滅火

大哥一出手,不僅大陸國台辦發佈「二○一三年以來,大陸沒有從台灣進口過食用豬油脂」,等於幫康師傅澄清,大陸媒體也未再大幅報導,頂新老臣透露:「大陸情勢暫時穩住。」魏家兄弟早在一九八八年就赴大陸投資,以「康師傅」品牌迅速壯大,二○一一年購併中國百事可樂,問鼎大陸泡麵與飲品雙料冠軍,被視為大陸扶植台商樣板。「今年初,不滿康師傅整合百事可樂的後續作為,東北地區發生員工抗議,結果官方未介入,可見魏家大陸政商關係很好。」業內人士說。康師傅在大陸雖沒有立即危險,保住魏家最重要根基,海峽此端的台灣市場卻不妙。「事件發生後,魏家知道很嚴重,原本希望老三與二個總經理相繼辭職可以止血,沒料到越來越嚴重。」知情人士說。全民抵制頂新,味全首當其衝,旗下明星商品林鳳營鮮乳市佔率曾高達三五%,如今銷量只剩過去的一到二成,辛苦建立的乳品一哥地位一夕崩盤。上班族莊先生說:「拒買味全商品,這種黑心企業要讓它倒!」

找上劉泰英 尹背書

排山倒海的抵制活動,讓魏家招架不住,決定全面退出味全董事會、交出經營權,「公司正在找社會公正人士出任董事長,下個月初會公佈人選。」味全老臣說。魏家還去搬救兵,找來也是兩岸紅頂商人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幫忙背書。上週四(十月十六日)下午,魏應充南下彰化應訊前,與留守台灣的二哥魏應交,兄弟倆宣佈提撥三十億元成立食安基金,還請出尹衍樑擔任食安革新委員會召集人。尹衍樑替魏家背書:「相信他們不會逃避該負的責任。」魏應充則像做錯事的小孩,始終低頭不發一語,離去時也緊跟二哥之後。尹衍樑蹚黑油渾水,外界盛傳是要接收魏家老二的台灣之星和中嘉案,對此,尹衍樑否認,他透過友人表示:「我是因為私人情感和看見社會亂象挺身而出,我沒錢買,況且我若接手任何頂新事業,會留萬世罵名。」尹衍樑願出馬相助,正是魏應交積極奔走的結果。尹坦承:「前一天(十五日)早上,魏應交親自來找我,說服我擔任食安革新委員會的召集人。」據本刊調查,尹衍樑口中的私人情感,就是魏應交找了前國民黨大掌櫃、前投管會主委劉泰英出面。

二董忙奔走 護事業

尹衍樑在兩岸政商學界關係深厚,眾所周知的除了被他稱為恩師的立法院長王金平外,就屬劉泰英。一九九二年,劉泰英接下中華開發董事長,是尹衍樑推薦給當時的國民黨財委會主委徐立德,後來劉泰英被前總統李登輝重用,權傾一時,尹衍樑也成了泰公幫的一員。當時尹衍樑與劉泰英,以及李登輝核心幕僚蘇志誠,透過私立薇閣中小學董事長李傳洪的介紹,成了國學大師南懷瑾名下弟子,後來被揭露的兩岸密使案,尹衍樑與劉泰英都是關鍵人物,可見雙方關係之深。而尹衍樑靠著南懷瑾幫忙,成立光華獎學金,打入中國學界,現在不少中國高官都曾拿過光華獎學金,讓尹在中國人脈生根,搭上通往中國高層的階梯。魏應交抬出尹衍樑這位重量級援手,不單是希望幫弟弟解套,更希望保住自己的事業。

一0一副董 到明年

魏應交是兄弟中在台投資最多的,除了花八○億元拿下台北一○一大樓三七%股權,擔任副董事長,近一年多更全心發展電信事業,成立台灣之星,共砸三六‧五億元標下4G及換股併購威寶。沒想到,受黑心油殃及,才開台不滿三個月的台灣之星,不但出現退租潮,台中的門市還遭到不滿民眾潑黑漆抗議。更別說,八月底魏應交才興高采烈宣佈將以七二○億元收購有線電視系統中嘉網路,黑心油事件爆發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立法院證實,銀行團已暫緩貸款。連答應要參與收購中嘉與投資台灣之星的正崴集團董事長郭台強,也順勢踹了頂新一腳,宣佈:「不玩了。」「當初二董要投入電信事業,大董(魏應州)就不是很贊成,現在情勢演變至今,大董認為乾脆順勢退出。」老臣透露。其實,魏應交的電信事業前景坎坷,「郭台銘與台灣大蔡家兄弟聯手,台灣之星已徹底邊緣化,如果再失去中嘉,更沒任何機會,最壞的情況,就是走向被併購一途。」電信業者觀察。本刊調查,魏應交在上週前往潤泰總部說服尹衍樑之前,先與頂新幕僚在一○一開了一場內部會議。他對主管說,就算其他事業淪陷,也要保住一○一經營權;至於新進場的台灣之星與中嘉網路,大不了當個純投資者。但一○一有四四%官股,主管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公開表示:「魏家名譽掃地,已到改變的時刻,希望明年一○一大樓董監改選中,拿回副董事長大位,甚至連總經理都改官派。」如此一來,魏家明年恐怕將失去一○一大樓的經營權。魏家從二○○九年開始買台北一○一股權,目前為最大民股,多年來由魏應交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官股派任董事長。

同心四兄弟 陷歧見

「當時,很多人質疑魏家買年年虧損的一○一很奇怪,其實魏家有精算過,最後取得一○一每坪價格是四十五萬元,跟信義計畫區每坪動輒一、二百萬元相比,很划算。另外,他們看準台北商辦租金只有上海三分之一,上漲空間很大,預估在五十九年的使用期限到期前,至少可賺進千億元。」知情人士透露。除了算盤打得精,魏家買下一○一,也在樹立光宗耀祖的里程碑。「魏老大要證明,賣泡麵的也有能力買下世界第一高樓,大有衣錦還鄉,亟於將台灣地標與頂新集團劃上等號的意味。」業者表示。如今,一○一成為陸客來台必遊景點,也是魏家招待大陸政商人士的地點,這塊門面,魏家是不會放棄的。頂新集團的事業版圖,是以老大魏應州的康師傅控股為主體;魏應交原本負責大陸樂購量販店,二○○六年賣給英商後轉進台灣房地產、電信;老三魏應充負責台灣味全;老四魏應行負責餐飲通路,發展大陸全家便利店跟德克士速食店等。早期,魏家在中國打拚時,都是大哥說了算;現在人人各擁一片天,加上下一代紛紛進入家族事業擔任要職,四兄弟表面和諧,私下卻出現歧見。九月初,味全產品沾上強冠餿水油,四兄弟緊急開會,老大魏應州怒斥:「管不到的,就不要做。」

父母像揭幕 難歡慶

味全品項一千三百六十二項,主要獲利來源是乳品與冷藏飲品,「其他只是兼著做的。家族會議中,四兄弟有人建議減少品項,更容易管理,還能提升獲利。」知情人士透露。本刊求證於魏應交,他答:「上次食安,品項減一成,員工沒裁半個,這次我說品項降到六百項,三董說:『可以,但員工得砍一半。』我無法接話。」和大哥的穩重及三弟的溫馴相比,魏應交算是家族裡最大開大闔的,但魏應州對他入股一○一大樓、投資台灣之星與併購中嘉,總是鬧得沸沸揚揚,給外界炫富之感,很不以為然。「這些投資大董都是反對的,但二董所有事業都在台灣,大董也不好意思講什麼。」知情人士透露。不過,黑油事件確實給了這群兄弟一記棒喝。就在九月初味全染餿爆發不到一個月,十月二日九九重陽節,魏家三代近百人都回到彰化永靖魏成美堂祭祖,同時舉行頂新創辦人、魏家兄弟的父母魏和德與魏謝如雪紀念銅像揭幕。這場由魏應交主辦的「飲水思源、傳承感恩」典禮,原要廣邀二千位企業家,「希望由頂新帶頭,喚醒一鄉一企業」,但「九月強冠事件後,味全士氣低落,連魏應交想邀請員工來,鼓舞員工士氣,都遭到家族否決,最後定調為家族內部活動。」知情人士說。

中島區留白 喻餘地

重視家族原是好傳統,但魏家做過頭,眼中只有自家人,不知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才是衣食父母;結果,這個翻修老宅十餘年來最重要的一天,一年多前就請藝術家王英信雕刻的父母親銅像落成,在餿油風暴中,讓他們光耀門楣的期待落空。那時頂新飼料油尚未被揭發,魏應交猶興沖沖向賓客介紹他跑遍全台找來的樹:「爸爸媽媽銅像左右是松柏長青,後面是桂花,代表貴氣。」說起蒐藏台灣珍貴樹種,他嘆了口氣:「你知道大陸這幾年來台灣搶樹搶很凶嗎?開價六十萬新台幣,可以用六十萬人民幣搶,一定要想辦法讓這些樹留在台灣。」他走到園區中央被水環繞的中島,「池旁是五百年的紫檀,中島我留白,不要種。」又快步走到對岸,「這裡視野最寬廣,最美。為了這個,我還把步道拓寬。」記者問,「園林造景都看過風水?」他回說:「哪有什麼風水!中島留白,叫做留有餘地,表示做人、做事業,都要給人留有餘地。」

對照餿油案 太諷刺

走到枝葉茂密的樹旁,他意有所指說:「這代表我們七個兄弟姊妹,全部都抱緊緊。說我們要分家,亂講!」面對這次排山倒海而來的危機,魏應交說:「以前念初中時,聽王永慶講社會責任,我不懂,現在我懂了,我們背負十幾萬員工、家庭,油安事件,我不能打退堂鼓。」「我們四兄弟白手起家,第二代沒經歷過創業艱辛,現在陸續回來接班,這次危機,他們都看到了,江山不是天上掉下來,是揮大刀、浴血奮戰而來的。也讓他們知道,企業經營,一百減一等於零(意指企業經營一點都疏忽不得)。」然而,對照頂新三度涉黑心油事件,「留有餘地」的說法以及高談創業艱辛,現在聽來都格外諷刺。

成美園藏心意

回應

魏應交表示,台北101股權頂新維持37%不會有變動,經營權歸屬尊重股東明年的決定。此外,台灣之星營運照常,中嘉案的工作小組則按計畫作業,「大董只有指示,如果要做電信與有線電視,就要做好,並配合政府政策及尊重專業,且未來服務會以消費者福祉為優先考量。」至於請劉泰英說服尹衍樑出馬一事,至本刊截稿前,無法取得劉泰英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25

電視殘局政府獨贏

2015-04-09  NM
 
 

 

四月一日,政府跟全港市民開了一個最大的玩笑,營運五十八年的亞洲電視不獲續牌,明年三月三十一日牌照期屆滿後,亞視交還政府的寶貴大氣電波資源,偏偏不被安排招標競投,而是交給沒有全日電視廣播經驗的香港電台;電盈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雖然獲發十二年免費電視牌照,卻未能透過大氣電波廣播,盈利能力大減;一眾以為無綫會成為電視霸主,廣告界卻認為沒有競爭反令觀眾大跌……亞視執笠後遺下的電視殘局,觀眾成了大輸家,跟特首選舉一樣,睇電視,香港人冇得揀。亞視四面楚歌

愚人節晚上,傳媒四出找尋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回應政府宣判亞視死期之際,他坐在將軍澳壹傳媒大樓的大堂,臉上有點茫然。他剛剛接受《壹錘定音》訪問,記者問他有何打算,冷不防他說了句:「其實我仲有好多官司要處理。」勞工處早前發出二百零四張傳票控告亞視欠薪,由亞視唯一露面的董事葉家寶扛上,法庭已排期六月四日開審。公司欠薪最高刑罰是罰款三十五萬元,錢銀事小,有關董事最高可判監禁三年。葉家寶自身難保,亞視還有更多事情殺到埋身。亞視不獲續牌,各方債主臨門。據了解,亞視有不少服務交給外判公司處理,包括交通、清潔、配音製作等。本刊接觸一些提供服務的公司負責人,其中一人稱,過去向亞視提供三個月或以上的賒賬期,有公司賒數款項逾百萬元。得悉亞視不獲續牌後,他坦言會提早追債,「都唔知佢哋會唔會隨時閂門,所以先追番舊數,以後再有柯打就要鋪鋪清數。」葉家寶曾說賣出家當後頂多可支付員工三、四個月工資,這位外判公司負責人估計,亞視最多捱到七月底賽馬轉播合約完結,屆時關門大吉。

新聞部隨時失守

三個月前,亞視仍在尋找白武士,一名任職逾二十年的製作部員工滿有信心地說:「阿爺唔會俾亞視死,點都會打救。」上週記者再聯絡他,他說同事間的話題已轉為:辭職好定被炒好?「大家呢幾日返工都臉如死灰,木無表情。依家都四、五十歲,咩叫有尊嚴走,唔係好似葉家寶咁講,要搞咩倒數活動,而係計足大家應得嘅錢,俾我哋走。」他稱導演、監製等三十多人的年資較長,轉工不容易。由於王維基的香港電視開台不成,部分幕後人員仍未有着落,無綫、now、有線只聘請年資較淺的人,「有人講笑話考番個的士牌先搵到食。」亞視不斷播舊片也不會違反《廣播條例》,新聞時段反而是生死關鍵,如果每日播放不足十五分鐘新聞,便牴觸法例,電訊管理局可以不待明年三月,立即收回亞視牌照。不過,新聞部隨時失守,因為亞視新聞部的記者急於尋找後路。一名新聞部員工稱,現在時事組有九名記者,三名採訪主任,分兩更工作,人手緊絀,「公司已經下令佔中時儲埋嘅補假唔准放。」一旦有人辭職,要保住十五分鐘新聞時段將會更困難。亞視四面楚歌,但有人雪中送炭。代理力保健、日本零食的益生貿易有限公司董事梁成致(Sam),過去曾在亞視的《我愛下午茶》主持烹飪節目推銷產品,Sam哥稱雖然亞視未獲續牌,但仍打算投放最多十數萬元,繼續跟亞視合作營銷節目。他稱已嘗試聯絡葉家寶,希望知道亞視可以營運多久,以決定節目製作數量。他直言,有些商品是秋季限定推銷,由於亞視未知可撐至什麼時候,現時暫不預訂廣告時段。

無綫難成霸主

亞視倒下,問十個人,九個會答無綫沒有競爭對手,獨霸廣告市場。第十個人卻會答你:未必。他就是廣告代理PHD行政總裁黃國柱,工作是按客戶的廣告預算,策劃分配在哪些媒體賣廣告,爭取最佳效果。他稱亞視結業,無綫也會受牽連。「TVB沒有競爭,自然會退步,觀眾就會離棄電視,到頭來成個電視行業都萎縮。」黃國柱憶述,電視黃金年代是兩台製作優質節目吸引觀眾追看,互相競爭,亞視創作《百萬富翁》,無綫趕製《一筆OUT消》互撼,「睇電視嘅人多咗,就會有更多廣告商有興趣落廣告。」近年亞視處於弱勢,無綫的製作經常被批評抄襲、質素低,去年外購劇《西遊記》,破紀錄收到逾千宗投訴,除了收視大跌,廣告收入減少更具殺傷力。視為TVB王牌的翡翠台及明珠台,他稱今年首季跟去年同期比較,投放兩台的廣告比例雙雙下跌,收入被手機、互聯網等新媒體搶佔。事實上,無綫所屬的電視廣播最近公布一四年度營業額,僅升1.5%至57.73億元,純利更倒退18.9%至14.1億元,為五年來首次倒退。「如果仲停留喺『做乜都有人睇』嘅心態,加入電視行業嘅人都會減少,成個電視行業就會玩完。」黃國柱說。

港台臨危受命

政府上週三宣布,亞視結束營運後未有另一免費電視台的真空期,大氣電波將由香港電台使用。翌日本刊訪問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港台管理層人士,他坦言:「而家都唔知發生咩事。」他表示從未想過政府會有如此安排,記者笑言政府官員可能以為放盒錄影帶、按個掣,就可以在亞視播放港台節目,對方嘆氣一聲,「要接管亞視嘅發射站,要知道成套系統點用,單係發射站管理都要二百人,去邊度搵人?點樣交接?」他質疑亞視能否完成餘下一年牌照期,「隨時殺到嚟,都唔知點算。」港台旗下王牌節目《頭條新聞》曾被愛國人士批評陰陽怪氣,不應以公帑營運一個嘲諷政府的部門。過去擔心被殺台,現時難得被政府相中,這名港台管理層人士反而有點不知所措,「以前曾講笑話,亞視唔做,我哋入大埔,現在一半成真,但可以點搞?」他稱即使港台現時擁有三條數碼頻道,但不是二十四小時運作,所以如何接手亞視營運,人手、地方、金錢、節目方向,有很多問號未解。廣播處前副處長吳錫輝老馬有火,狠批政府安排,「好愕然,政府處理一定好倉卒。」他指港台一向路線並非免費電視大眾群。「例如劇集,港台沒有資源拍,師奶真係想睇劇集,你提供唔到俾我,咁點?」他稱港台根本未有任何資源上馬,此舉是難為了港台,「你屈港台又點,佢係你下屬,但公眾得到咩?政府又唔係唔知要釘亞視牌。」他又批評政府扼殺行業培訓,「官員成日講香港人只要有創意,廣播業自然會蓬勃,憑乜呀?如果真係要培訓,起碼俾一個遠景我望到。」

政府偷笑

政府宣判亞視死亡,同時向電盈旗下的港視娛樂發出十二年免費電視牌照,在收費電視工作的資深電視傳媒人稱,港視娛樂利用機頂盒入屋的成本高,全港覆蓋範圍首年只有六成五,六年後也只達八成,「有牌都未必有錢賺。」他又指政府決定不續牌給亞視已是傳媒界意料中事,但沒有公開邀請其他電視台參與,而直接交由港台接棒,令外界大跌眼鏡。「現時有線電視第一台、now 100台,裝有接收器嘅私人大廈,住戶都可以收睇,呢啲頻道有齊新聞、劇集等,點解政府唔考慮邀請佢哋接手亞視後嘅空檔呢?」他續稱,「政府如果擔心有官商勾結,可以講明係中期措拖,邀請其他電視台參與。」政制改革、區議會選舉都是今年的敏感議題,蘇錦樑坦言港台接管大氣電波後未必可以提供電視新聞,換句話說,無綫將壟斷免費頻道的新聞資訊,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說:「明顯令政府最安心,無綫新聞大部分都係從政府角度出發。」少了一個免費電視台,等於社會少了一把有機會批評政府的聲音。

如何向亞視追討欠款?

任何債權人,包括員工、服務供應商,若亞視欠款一萬元或以上,他們都可以申請亞視清盤,方法有兩個,其一是向法庭申請一份法定要求償債書(statutory demand),如果發出索償書二十一日內亞視不還款,債權人就可以申請清盤;其二是債權人控告亞視欠債,如果法庭判債權人勝訴,他們便可以變賣亞視的資產,屆時由執達吏到亞視點算可變賣的資產,然後登報章公開拍賣日期。變賣資產後,便會按次序發還給債權人。按照法例,清盤過程的開支如律師費、清盤人酬金首先獲發款項,其次是審查委員會的必要開支,餘下是優先債權人,包括員工、政府法定債項;之後才到無抵押債權人,股東的權益則在最後。值得注意是,員工索償上限為一萬八千元,餘下款項為無抵押申索。

李澤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46

融绿并购,一盘好棋何以成残局?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506/t20150619_751284.htm

 融创中国收购绿城中国,就规模而言,前后耗资164亿元,堪称中国房地产行业规模最大的并购;就时间 而言,前后历时两年有余,累月经年;就过程而言,跌宕起伏,花明柳暗;就结局而言,出人意料,一地鸡毛。合作各方,进退之间,方寸大乱,一盘好棋生生被下 成了残局。或许,在这场并购未遂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符胜斌/文


  孙宏斌与宋卫平的合作其实由来已久。


  早在2012年,这两位地产界颇具个性的人物就已经开始亲密接触,双方共同开发了无锡蠡湖香樟园项目,就华东地区其他9个项目进行了股权合作, 并在2013年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2014年孙宏斌控制的融创中国收购宋卫平控制的绿城中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不过,像离奇的爱 情故事一样,世人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


  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2年6月,上市不满两年的融创中国宣布投资33.58亿元收购绿城中国9个项目公司50%左右的股权(表1)。融创中国的出资额,相当于其2011年336亿元资产的1/10,而在2011年其营业收入才刚刚越过100亿元。孙宏斌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绿城中国此次拿出的9个项目主要位于华东地区,总投入为67.44亿元,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绿城中国对9个项目的股本投入22.57亿元;二是对项目的股东借款及其利息32.89亿元;三是绿城中国应得的相关已建成项目分红11.97亿元。


  对这9个项目,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交易方式。对于上海绿城高尔夫,采取由天津融创置地独自收购50%股权的方式,对于其他8家 公司,则由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先设立合资公司,再由合资公司从绿城中国手中收购相应股权。也就是说,价值67.44亿元资产,绿城中国通过变现项目的 50%股权,获得收入33.58亿元。从收购价格来看,融创中国基本上是平价收购,没有溢价。


  对于此次合作,孙宏斌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通过与绿城中国的合作,使融创中国能够高起点进入上海,优化了战略布局,同时强化了融创中国高端 精品的产品战略,并有助于提升其打造高端精品的体系能力。确实如此,绿城中国的产品一向以优质、精品等形象示人。孙宏斌也在媒体上毫不掩饰对绿城产品的羡 慕和向往。


  但融创中国是以快在地产界闻名,快与精品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冲突的。融创中国与绿城中国的结合效果在2012年当年就体现出来了,2012年 合资项目总计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较2011年翻番,但毛利率却从2011年的33.63%下降到25.82%,净利润也仅仅只增加了不到3亿元。


  这些数据反映的情况是,孙宏斌在接手9个项目后,迅速将融创中国快进快出的风格植入进去,不图利,走量,由此推动收入飞快增长,但利润几乎没有增加。这种风格与绿城中国执行层的工作习惯和期望值之间,或许存在较大差距。


  相比文化融合而言,双方对合资平台上海融创绿城的治理结构设计更是颇费苦心,相互制衡,这也为后来的融绿之争埋下隐患。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融创绿城作为融创中国的附属公司并表,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3名由融创中国 提名,2名由绿城中国提名。在人员架构上,董事长由绿城中国派出人员担任,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人选则由融创中国提名。在财务管理上,财务总监和资金总监分 别由绿城中国和融创中国提名。


  这样的架构,表面上看起来合理,能够形成有效制衡,但实际运作起来会非常麻烦。如果双方股东意见稍有不合,上海融创绿城就将不能开展任何重要工作。唯一的好处是,其财务管理和资金安全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


  另外,双方对上海融创绿城董事会表决权的设置,存在很大漏洞,与前述公司治理架构的设置目的背道而驰。


  双方约定,除增减注册资本;发行债券;公司合并、分拆、清算;以及对外提供担保四项事情须有董事会2/3以上成员通过方可执行外,其余事项只需 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批准即可。也就是说,绿城中国只能对上述四项事情行使否决权,而对于上海融创绿城任何规模的资产处置、投资等其他重大事项没有任何话语 权;相比之下,融创中国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在董事会的多数地位通过利于自己的决策。绿城中国设计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制衡机制,在关键时刻,将很难 发挥预期的作用,形同虚设。这也为后来双方的冲突和争执埋下了伏笔。


  但此时的孙宏斌和宋卫平刚刚开始确定“恋爱”关系,也许出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共同展望,双方尤其是宋卫平不想,也不愿去讨论这些细枝末节。孙宋二人在迈向幸福生活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渐入佳境


  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距第一次亲密接触还不到1年的时间,2013年5月,融创中国再一次发布信息,又一次与绿城中国进行合作,合作的标的 是绿城中国在上海的另外3个项目公司。这一次合作模式与此前大同小异。比如双方还是采取五五开的股权比例设立合资公司,以合资公司为平台进行收购,合作后 相关公司董事会的设置上也是融创中国占简单多数等。此次合作与前次合作主要的区别之处在两点。


  一是规模更大。此次交易标的金额高达79.96亿元,主要由收购56.77亿元股权和承担23.19亿元股东借款组成,较2012年的67.44亿元交易标的额有所增长。按50%出资比例,融创中国需出资约40亿元。


  二是双方的交易发生在离岸公司层面。重组前,3家项目公司的股权是由绿城中国通过多层级离岸公司 持有。为了完成重组,双方先各出资50%设立一家离岸公司融创绿城(BVI),再由该公司收购优势有限公司(BVI)的100%股权,从而完成对上海3家 项目公司的收购(图1)。因此,尽管交易标的在境内,但整个交易在境外组成,不涉及境内标的企业股权的变化,操作程序极为简单。



  经过2012年和2013年的两次重大重组,融创中国透过两家融创绿城合资平台,将绿城中国12个项目纳入囊中,其中绿城中国还彻底退出了上海 绿城森林高尔夫。在这12家公司之外,融创中国还收购了绿城中国所拥有无锡绿城湖滨置业有限公司51%股权,代价5100万元。把这13个合作项目计算在 一起,融创中国为实施与绿城中国的合作,支出的现金应在74亿元以上。这对融创中国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另外一方面,这些项目对绿城中国而言也是颇为重要的。按照公开信息,这些交易都是按绿城中国的原始投入进行定价的。若不考虑项目背负的其他贷 款,13个项目的账面价值应在158亿元以上。与绿城中国超千亿资产相比,13个项目的账面价值虽然不大,但根据其2013年年报所披露的信息,绿城中国 几乎是把自己在上海的项目全部拿出来与融创中国进行合作,自己只剩余一些在杭州、台州、宁波、温州、义乌、慈溪等二三四线城市投资建设的物业。因此,双方 当时合作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


  但从最终的交易情况来看,这次合作并不顺利,有些资产甚至还未完成交易。工商登记信息显示,上海 华泽置业的股东还是绿城房产集团,上海融创绿城并未出现在股东名册中,2013年也没有股东变更的消息。根据公告,双方约定对上海华泽置业的重组将在完成 出售该公司若干资产后进行。因此,有可能到目前为止,相关处置工作还在进行中。而且,根据融创中国披露的2014年业绩快报,融创中国在完成这些项目并表 后,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较2013年大幅下滑。


  这些热恋中不和谐的音符给渐入佳境的融绿双方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触不到的恋人


  时间又过了一年,经过两年热恋的融创中国和绿城中国,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2014年5月,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将以每股11.46港元,总计62.98亿港元(扣除应分股息后约为60亿港元)的代价收购宋卫平及其 长年合作伙伴寿柏年所持绿城中国部分股权。融创中国的收购平台是一家在BVI设立的全资离岸公司Lead Sunny Investments Limited(下称“Lead Sunny”)。


  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将持有绿城中国24.313%股份,与绿城中国现有股东九龙仓并列第一大股东地位。而宋卫平持股比例由之前的 25.061%下降到10.473%,寿柏年由17.811%下降到8.086%。宋、寿二人合计持有18.559%,仅比孙宏斌少5.8%。


  这笔交易对宋卫平而言,其实是非常划算的。一是从收购价格来看,融创中国给出的价格是11.46港元/股,虽然较当时绿城中国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人13.18港元每股净资产有所折让,但较当时绿城中国每股8港元左右的市价,溢价近50%,宋、寿二人多获得将近20亿港元。这一价格与2012年九龙 仓5.2港元/股的收购价格相比,更是溢价一倍有余。二是转让完成后,宋、寿二人仍持有相当的股份,与两个并列第一大股东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在保持一定 话语权的同时,还能成为关键的“少数”。


  对孙宏斌而言,这笔交易更多的则是显示其战略决心和气魄。因此,孙宏斌收购宋、寿二人股份的溢价率如此之高,只能用其他因素,比如合作后成为中 国房地产行业领先企业、增加土地储备和融创中国发展后劲等宏大战略因素加以解释。这也就不难理解孙宏斌在交易股份尚未完全完成交割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 将60亿港元收购资金提前支付给宋、寿二人的原因所在了。


  应该说,经过前两年的合作,市场各方对孙宏斌和宋卫平的结合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融创中国在2014年7月就已派员介入绿城中国整个事务的管理。但就在围观群众慢慢散去的时候,整个事情逆转了。如今事后复盘,整个事情进展的大致脉络如下。


  在7月前后,香港证监会接到举报信,举报孙宏斌与宋、寿二人是一致行动人。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的规定,一旦被认定为一致行动人,在 因收购行为导致持股(投票权)超过30%时,收购人士须向全体股东发出全面要约。举报信认为孙宏斌与宋、寿二人构成一致行动人的理由是,融创中国和绿城中 国早已开展合作。据报道,香港证监会启动调查程序。


  8月,宋卫平方面的人士透露,融创中国方面催促宋卫平进行股权交割,宋卫平以交易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为由予以拒绝。


  10月中旬,宋卫平公开表示,对于有关后悔与融创中国合作一事,“事情做了就做了,不后悔”。


  11月19日凌晨,宋卫平以《我的检讨和反省》一文,首次对外完整公开回应了自己重返绿城中国的 心路历程。宋在此文中表示,由于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和前景预判出现错误,才把股份转让给孙宏斌。但从融创中国团队介入绿城中国后的经营情况来看,并没 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致使客户担忧不满,合作伙伴委屈且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致使很多基本承诺以及与地方政府所签协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宋卫平还超越 商业规则,从责任和道德的高度,进一步给出自己重返绿城中国的理由:“这也失信,那也失信,前也失信,后也失信,我该如何选择?我想还是要守住对更多的 人、更重要的道理的信用,这大概也是我唯一的选择。”其意大致是舍小义,取大义,颇有杀身成仁的意思。只不过,从最终的结局来看,宋卫平杀的并不是自己的 “身”。


  12月24日,绿城中国发布公告,宣布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交集团”)以与融创中国同样的价格、相近的比例收购宋、寿二人所持绿城中国股份。收购完成后,中交集团与九龙仓并列第一大股东,分别持股24.288%。宋、寿二人再次成为关键的“少数”。


  12月31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宣布以Lead Sunny和天津融创奥城为平台,分别收购与绿城中国设立的融创绿城(BVI)的全部股权以及上海融创绿城所持有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融创中国声称收购事 宜已取得绿城中国方面的同意和认可。融创中国这次给出的收购价格是155.46亿元,其中对上海融创绿城所持项目公司股权的收购对价91.44亿元,对融 创绿城(BVI)股权的收购对价是64.02亿元。按照这两家公司的股本结构,融创中国实际支付的金额是77.73亿元。


  2015年1月5日和7日,绿城中国连发两份公告,指出融创中国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公告,是融创中国单方自行安排,且并未取得所需批准 和同意,公告内容没有事实根据。此时,融创中国副总裁、孙宏斌的得意门生黄书平罕见现身,且言辞激烈:宋卫平一再毁约,睁眼说瞎话,颠倒黑白,把完全合法 有效的法律文件竟然能够否认,完全失去了节操和底线,会受到市场和法律的惩罚。


  至此,融绿并购案暂时告一段落。纵观历时半年多的剧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基本上是绿城中国方面的人士不停地在公众媒体上发布消 息,作为交易对手的融创中国一直没有或者很少发出声音。只是到了最后,才听到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黄书平的“怒吼”,而掌门人孙宏斌则惜字如金,很少出声, 只是在微博上发了几条“感慨”。


  其实,仔细推敲,媒体所公开的信息有几处关键地方经不起推敲。


  首先看一致行动人的问题。在香港的《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中确实有这样的规定,但要适用触发要约收购事宜,还有一个前置条件,即一致行动人持有 的股份要超过30%时才会触发,即通常所讲的“一笔过三十”规定(《守则》中还规定了其他情形下的收购或增持也会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但因不适用融绿并 购交易模式,不再展开)。具体到绿城中国,在孙宏斌收购前,宋、寿二人持股比例为42.872%,已经超过30%。因此,孙宏斌若与宋、寿二人是一致行动 人,根本就不会触发全面要约,只需向联交所申请清洗豁免,甚至是提前通过咨询方式加以明确。根据过往的惯例,这种情况下的清洗豁免申请是比较容易获得认可 的,根本不会对交易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孙宏斌不是一致行动人,那就更加不会存在全面要约收购义务的事情。


  再比如宋卫平在《我的检讨和反省》一文中提到,自己没有估计到融创中国团队的经营风格,造成绿城产品品质下降,信誉下降。这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难道宋卫平对孙宏斌这位老友“走量不走价、快开发高周转”的经营风格不了解吗?


  第三,对于融创中国收购上海融创绿城和融创绿城(BVI)的相关股权,此举等于是将收购绿城中国 整体变成了收购绿城中国优质资产。但这种行为是在中交集团入主绿城中国之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发生的。融创中国似乎没有必要去“得罪”中交集团这个颇有背 景的新来者。融创中国在公告中还声称,交易已获得绿城中国的同意,这与绿城中国在2015年1月5日发布的公告内容明显不同。再者,根据上海融创绿城的董 事会表决权限,即使绿城中国方面派出的董事不签字,融创中国也完全可以在董事会上强行表决通过资产处置事项。黄书平所谓的宋卫平“一再毁约”,这个“再” 似乎有更深的含义。


  从目前的工商登记信息来看,融创中国只完成了三家项目公司的收购:上海融创绿城睿江置业,这家公司原由天津融创奥城投资和上海融创绿城投资分别 持股,2015年年初,完成二者将各自股权转让给天津融创奥城投资全资子公司上海融创房地产的股权变更登记工作;上海绿顺房地产和苏州融绿投资,原由上海 融创绿城投资持有100%股权,2015年初也完成了转让给上海融创房地产的股权变更登记工作。


  融绿并购中的种种迷惑,时至今日,仍无法释疑。有网友曾经评论:在绿城最艰难的时候,宋将股权溢价卖予孙。但现在最艰难的时候过去了,孙利用过 去绿城不曾有的战略,使销售业绩大幅提升。直至今日,政策环境大大宽松,绿城资金链也逐渐宽松,绿城已经没有了生存危机。宋现在执意要回绿城,并将出售股 权视为误判政策环境造成的,将回归视为孙的错误造成的。自己只是有点愧疚而已。更有网友说,宋卫平批评马云没有契约精神,本来约定投资绿城足球,结果转身 投的却是恒大足球。如今,宋卫平与孙宏斌签署了协议仍然毁约,又算什么呢?


  绿城到底有多难


  受限购政策影响,从2009年开始绿城中国的资金链一直比较紧张,资产负债率最高曾达88.47%。销售慢,资金回笼慢,企业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但2012年是绿城中国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其存货周转率和预付款周转率得以显著提高,整个局面为之一变(表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论真相如何,随着央企身份的中交集团入主绿城中国,成为第一大股东,融创中国再想把绿城中国纳入囊中的机会变得更加渺茫。一盘好棋生生被下成了残局。


  前文曾经提到,上海融创绿城董事会的构成及表决权设计上存有漏洞。按披露的信息,融创中国完全有 机会以简单多数的方式在上海融创绿城董事会上通过相关资产处置的议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孙宏斌并没有利用这一漏洞,是没有发现,还是不愿,外人不得而 知。但从融绿并购案的结局来看,孙宏斌错失了一次跨越的机会。不过,孙宏斌在这场合作中也并不是一无所得,融创最终收购了融创绿城若干项目公司的剩余股 权,如愿带走了融绿平台大多数项目,巩固了其华东区域的战略版图。并且,另一个机会马上出现在了孙宏斌的面前—危机中的佳兆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56

全球裁員15% 王雪紅如何收拾殘局?


2015-08-24  TCW

酷熱的八月天,宏達電卻經歷創立以來最寒冷的冰風暴。

第二季稅後大虧新台幣八十億元,創下轉型做品牌以來最大虧損金額;根據市調機構IDC的資料,旗艦機種M9三個月只賣出百萬支;八月十八日股價跌破五十元;花旗環球證券還把目標股價砍到三十三元,等於還有三成的跌幅等在前面……。

原本年初就要裁……M9差到超乎預期逼斷尾

八月十三日,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一封給內部員工的信件,全球裁撤一五%的人力,直追二○一二年,諾基亞(Nokia)在全球裁減兩成人力的規模。

宏達電從二○一三年就陷入虧損泥淖,為什麼王雪紅卻選擇此時動手?

時間,回到八月六日,第二季財報公布之日。這家曾經一年每股賺七十三元公司,如今竟然一季就虧掉將近一個股本。

一位熟悉宏達電高層運作的人士表示,早在今年初,王雪紅就聘請資誠(PwC)對宏達電進行重整評估,提出以裁員為主要手段的新時代計畫(Era Program),然而由於各地區總經理反彈強烈,遲遲沒有進行。

「Cher(王雪紅英文名)比較重情分,非到萬不得已,不想輕易出手,」該人士說。但M9的表現實在差到超乎預期,即使第三季即將進入出貨旺季,財測預估還是會虧掉半個股本,「再不出手,恐怕連『尾巴』都沒得斷了,」該人士說。

根據巴克萊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的報告,宏達電今年第一季底每股現金部位雖仍有六十元,但預估接下來三年每年每股虧損都會在五元以上,要維持現狀難度很高。

三分之一營業費用怎麼砍?揮刀行銷費、歐美人事並收權

而從表中可以看出,宏達電自二○一二年以來,自由現金流量(FCF)萎縮得速度非常快,今年前兩季也都是負的,若再不止血,累積的老本恐怕再過幾季就會花光。

大動作向市場宣告,目的是拉抬跌跌不休的股價。

然而,王雪紅要砍三分之一的營業費用,這一刀,該如何下手?

宏達電二○一四年的財報顯示,營業費用為新台幣四百億元,其中有一百三十億元是研發費用,內部一位高階主管透露,這是宏達電的命脈之所在,預計不會有太大變動。

該主管指出,主要縮減的,是規模約二百七十億元的行銷與管理費用。據宏達電內部高階主管透露,這次裁撤的人力以美國、歐洲與中國三大區域為主。

只是,歐、美兩大市場,占宏達電整體營收八成。中國,更是近兩年來的兵家必爭之地。從主要戰場開始「砍人」,難道不怕重蹈宏碁衰敗的覆轍?

「『砍人』的比率,是照業績下滑量來回推的,」一位副總級人士解釋。以美國為例,從二○一一年第三季至今,宏達電在美市占率一路從最高的二二%跌到現在只剩下三?四%。也就是領土在四年內消失了八成五,但人事成本卻從未有過大變動。

這次裁員,宏達電還有另一個盤算:把權力收回總部。

過去,宏達電各地區主管可依據業務表現,向總公司要求等比率的行銷預算,然後自行決定要賣哪幾支手機、找誰代言、花多少錢做行銷。

宏達電美國總經理麥卡錫(Jason Mackenzie),挾著市占率第一的戰功與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的信任,一度把美國當成宏達電全球總部,從第一任行銷長王景宏手中奪下行銷大權,手掌 十億美元的行銷預算。迫使一路跟著宏達電打拚上來的王景宏黯然離職。但他的強勢主導風格,以及旗下團隊編制,並未跟著市占率下滑而等比率縮減。

現在,王雪紅這一「砍」,有將權力收回到台灣總部的意涵。事實上,台灣,是宏達電近兩年少數市占率不降反升的市場。

但關鍵是,宏達電的改革,確實是「斷尾」,但真能幫公司求生嗎?

沒了周永明會變怎樣?改寄望健康穿戴裝置、虛擬實境

裁員後,根據新時代計畫的內容,王雪紅把宏達電改成BU(部門)制,分別是手機與穿戴型裝置部門,由宏達電全球業務總經理張嘉臨負責;健康管理部門,由一位從Google挖角來的高階主管負責。而王雪紅自己也跳下來主掌虛擬實境產品部門。

這個規畫立意不錯,但賭的是,健康穿戴裝置與虛擬實境領域何時可起。這塊市場,前者連蘋果都還在摸索,後者預估的商機雖然上看兆元,但整體的應用環境還不成熟,未來一年內要取代手機挹注營收,太難。

如果,宏達電的重整大計,是讓做財務出身的張嘉臨主掌最重要的手機產品線,熱愛科技但沒有技術工程背景的王雪紅親自跳下來管虛擬實境部門,是否還能說服投資人,這是一家值得投資的「科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月掛名宏達電未來產品中心負責人的周永明,竟然沒有列入任何一個部門。根據宏達電最新公布的董監與內部人持股名單,周永明也不在其 中。一位高階主管透露:「很久沒看到Peter(周永明英文名)進來開會了。」周永明或許不是一個適任的執行長,但絕對是宏達電內部最懂手機的人。當一個 企業失去產品的研發靈魂,宏達電的手機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也是外資如野村證券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y)雖肯定宏達電裁員省成本的做法,認為這僅能短暫減緩虧損速度,但仍維持減碼評等的關鍵:大家看不到讓體質好轉的契機。

改變,總是好事,但是,還做得不夠。當周永明離開後,誰能填補產品漏洞?誰能再建立起宏達電的產品力?這是王雪紅後續必須跟投資人好好交代的事。

【延伸閱讀】短短3年,股價跌掉96%、EPS縮水98%——宏達電今昔財務數字比較

■EPS2011 年 73.32 元→2014 年 1.8 元》縮水 98 %

■營收2011 年 4,657 億→2014 年 1,879 億》縮水 60 %

■市值2011 年1 兆630 億→2015 年8 月13 日 420 億》蒸發逾兆元

■股價2011 年4 月29 日 1,300元→2015 年8 月13 日 50.7 元》跌掉 96 %

【延伸閱讀】現金流量告急!再不止血,累積老本很快就花光——宏達電歷年現金流量

■ 2010 年:422 億■ 2011 年:543 億■ 2012 年:265 億■ 2013 年:41 億■ 2014 年:25 億■ 2015 年:-75 億(前2季)

資料來源: 宏達電 2011 年、2014 年財報、2015 年季報、財報狗整理:林俊劭

【延伸閱讀】宏達電該學的不是小米,是華為!

兩年前,宏達電派了當時的營運長劉慶東,以及一組行銷團隊長駐中國,想要複製小米的社群行銷與快速推陳出新模式,結果徒勞無功。

今日,兩年前才切入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華為,如今已經超越小米,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它,才是宏達電該學習的對象。

宏達電與華為,都靠傳統電信商通路起家,也都擁有深厚的技術研發實力,但對基本功的堅持,卻有天地之別。

以宏達電號稱旗艦的M9機為例,今年其就因晶片過熱問題,在加拿大只上架兩個月就慘遭下架。其採用聯發科八核心晶片的4G手機,還沒測試好,就搶快進軍歐洲市場,結果因無法連上歐洲的4G頻段,而緊急停售。

相較之下,華為在每批出貨前都會抽樣調查,只要該批貨中有一%的不良率,也就是一百支中有一支有問題,就會整批退回工廠,重新檢驗。今年五月,華為就因為手機耐熱性不佳,在深圳銷毀了一萬七千多支、總價將近新台幣一億元的手機。

這個要求有多嚴格?就連蘋果跟鴻海的協議,也是以一○%的不良率為標準,而華為硬是比蘋果再龜毛九倍!

一位手機品牌總經理分析,華為的做法看似多花製造成本,但只要確保了品質,就能減少客訴,通路商省卻麻煩,自然願意多幫華為賣手機,帶動庫存週轉率提升,華為自己也省下後續的維修與客服成本。環環相扣,就帶動了銷售的正面循環。

華為的主力手機平均售價約在一萬五千元左右,而宏達電的平均售價則在一萬八千元以上。當智慧型手機市場已趨於飽和,技術與規格難以再突破創新,宏達電如果再失去對產品基本功的堅持,怎能不輸人?

文●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27

樂視30億北京商業地產殘局:商戶期待落空 無奈虧本苦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25/1141647.html

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曼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8月21日下午4點左右,北京工人體育場北路飄著誘人的咖啡香味,這條街道貫穿三里屯太古里、三里屯SOHO和工人體育館,街道上成群結隊的年輕人彰顯出這里的熱鬧與繁華,而與三里屯太古里僅一個小區之隔的世茂廣場·工三(世茂工三)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樂視接手後,因其的“互聯網巨頭”品牌效應,世茂工三也招租到一批對樂視抱有高期望值的商戶,在世茂工三一層經營一家西式面包店的趙先生便是其中一位。

“樂視是大公司,接手之後肯定會好好做。”趙先生曾經的期待並未變成現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商戶每月流水縮減過半、虧損、甚至被迫“逃租”等種種情形,已經讓這個處於北京絕佳地段的商業地產項目成為一個“殘局”。

而在世茂工三經營方一位工作人員看來:“樂視是樂視,我們是我們”,“我們這個公司在運營,不是樂視在管。”樂視控股內部人士則稱,一直在對商場進行價值挖掘和提升,對於商業合作或轉讓,也在積極的溝通洽談中。

樂視入局:“大公司肯定會好好做”

去年4月份,趙先生與合夥人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在考察了不少商圈之後,趙先生最終選擇在世茂工三商場租店鋪。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樂視即將接手,屆時客流量將不成問題。

“招商人員說,樂視收購之後要打造旗下各個生態品牌展示的概念店,再加上正在修建的地鐵3號線工人體育場站的站點,所以,當時我們直接簽了6年。”趙先生對樂視的願景和規劃抱有很高的期望,並希望能借勢做大生意。

去年5月16日,樂視從世茂股份手上接盤世茂工三,交易總價29.72億元。該項目是北京世茂國際中心的商業部分,也是由世茂股份打造的“市中心高端地標綜合體”。彼時,賈躍亭希望在此處打造樂視旗下涵括汽車、電視、手機、體育和影視等多元產品的品牌展示地。

樂視品牌為商場帶來流量的期待逐漸落空。樂視接手之後,商場運營並未有多大的變化,但彼時趙先生並未過多擔憂,他相信“樂視是大公司,接手之後肯定會好好做。”

對於這個重金買下的商業地產項目,樂視接手之後似乎已經無暇顧及,更難言“好好做”。到去年11月,賈躍亭的一封公開信,讓樂視資金危機曝光。這個並不在樂視生態鏈中的地產項目被暫時擱置亦不難理解。

比趙先生租店更早的老商戶也經歷了類似的心態和業績的起伏。“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比下降30%左右。”已經租了五、六年的一家店鋪經理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時還覺得樂視應該會有一套自己的東西,還是挺振奮的,但其實不是那麽回事。”

在不少商戶看來,樂視接手以後幾乎沒有對商場做出改變,也沒有實質性的推廣或者規劃,“感覺是聽之任之,定期把租金收了就行”。

經營慘淡:“真把這個地方浪費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多家世茂工三的商戶獲悉,從去年12月開始,尤其是能夠帶動客流的伊藤洋華堂撤店以後,商場的客流量逐漸下降。今年以來,商戶的銷售業績更是明顯下降,目前商場仍然缺少能夠帶動客流的元素。

這讓趙先生也陷入焦灼,他疑惑的是:“其他商場節假日都會有活動,但這個商場就冷靜得出奇。越是過節越沒人,商場的宣傳造勢頂多是給廣播一下。你看現在商場都成什麽樣子了?就跟集市擺攤沒什麽區別!”

“周末基本上就更沒有什麽客流了。”商戶漢拿山的孫店長坦言,由於客群是以周邊寫字樓上班人群為主,通過外賣做活動的話,抽點要達到15個點左右,所以生意越來越差,下午兩點到七點店面基本上就空蕩了。

“以前世茂在管的時候客流量還可以,人多的時候需要等位,但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坐滿了。”孫店長有些無奈地說。

趙先生對於自己的投資也已經沒了信心。他粗略計算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後對記者坦言,想要盈利很難,目前很大程度上是在吃老本。

在樂視危機成為輿論焦點之後,世茂工三的商戶也明白了經營慘淡的緣由。有商戶直言,樂視接手之後沒多久資金鏈就出問題,根本沒時間管。“賣場地理位置這麽好,真把這個地方浪費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漢拿山孫店長處得知,他上個月剛從富力城雙井店調到世茂工三店,原來的店長因為收入下降和業績連續不達標選擇了離職。“(樂視接手之前)高的時候一天能賣8000多,現在最高的時候也就3000多塊錢,生意確實差”。

物業苦撐:“樂視是樂視,我們是我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位於負一層的肥貓烤魚雖然已經搬走大半年了,但其門店外部被物業貼上“閉店裝修”的字眼。據其旁邊的租戶透露,肥貓烤魚被迫選擇了逃租,店內所有設施設備都留了下來,“合同沒有到期,屬於單方面違約,違約金非常高”。

“他們一天幾乎沒有流水,每天三、五百元,多的時候也就一千左右,他們是賠不起了。”漢拿山的孫店長遺憾地說道。

記者就此采訪了世茂工三負責運營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肥貓烤魚是合同沒有到期,經營虧損撤租。

實際上,在二層經營服裝品牌的商家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拉夏貝爾店助李先生談到業績搖了搖頭,直言到期後不會續租,“業績已經不行了,平均四、五千(元)的流水,幾乎每個月都會虧損,平均每月賠三萬(元)左右。”

如果情況仍然不能好轉,趙先生也打算撤租,“我們之前找物業商談過,但是沒有同意,我們(是)自有資金,不像漢拿山和拿渡有集團撐著。”

世茂工三物業方北京百鼎新世紀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一位經理對記者表示,“樂視之前有負面消息,但樂視是樂視,我們是我們,樂視接的時候用途就不是做商場,他們有其他用途。但是現在樂視情況不太好,我們要重新讓商場運作。”至於如何重新運營,他表示:“通過招租,新引進一些品牌的形式慢慢恢複人氣。”

針對樂視是否有具體盤活計劃,該經理再一次強調:“我們現在是這個公司在運營,不是樂視在管,目前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要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11

象棋殘局騙走勞力士

1 : GS(14)@2011-01-05 23:22: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837076

【本報訊】「我以為只係技不如人……」 16歲富家子 Peter(化名)上周在旺角街頭遇到有人擺象棋殘局,自命棋藝不差的他受「途人」鼓勵一試身手,更在對手激將法下豪賭。豈料 Peter蹲下不夠 5分鐘、行了 10多步棋即連輸 3局,賠上 6,000元現金及一隻價值 4萬元的勞力士錶。他得悉受騙後即往警署報案,但警員卻「提醒」他可能被控街頭聚賭, Peter無可奈何放棄追究。 記者:陳達浩、黃偉民

這類象棋殘局騙案在內地已盛行多時,多個省市的公安均曾搗破有關集團。本報記者經過半年追查發現,最少 3批來自內地的殘局騙徒,近期頻頻在旺角一帶搵食,每次均滿載而歸。
高聲爭論為引人入局

「黑棋冇可能唔贏!」上周二, Peter與友人行經旺角道行人天橋,聽到有人高聲爭論,好奇走近,發現有人在玩殘局,當中包括「檔主」及 3名男子。當時騙徒 A聲稱殘局中紅棋必勝無疑,其他人則說黑棋贏梗。此時 A向檔主邀戰對賭一千元,但檔主說只願賭 20元。
今年讀中五,玩象棋超過 10年、更曾參加過公開賽的 Peter看過殘局後加入議論,此時 A突然說:「哥哥仔,你話黑棋贏?點贏啊?如果你贏到我,阿叔畀一千蚊你哋飲茶又點話!」此時 A突然走開打電話,兩「塘邊鶴」及檔主即游說 Peter與 A對弈,又教路:「咁行咪贏梗囉!」 A未幾折返,說要「賭夠兩千」。 Peter在旁人慫恿下掏出 2,000元,雙方賭款交檔主保管。對弈開始, Peter行不出 5步即告「冇棋」。贏錢的 A此時又走開講手機,在場 3人再向 Peter教路:「咁行咪贏梗囉!」 A返回後再邀 Peter一戰,但建議加碼至 4,000元, Peter為求反勝一口答應,結果和上一局一樣,行了幾步便敗陣, A收錢後即急步離去。
正當 Peter對敗陣大惑不解、望着棋盤發呆時,「塘邊鶴 B」又邀 Peter再賭一局,賭注 2萬元,更拿出兩大叠鈔票。 Peter說錢已輸光,此時 C及檔主說:「你隻錶都值啦」,建議他用手錶作抵押。心急翻本的 Peter真的脫下手中價值 4萬元的勞力士手錶再戰。在檔主及 C熱心地伸手「教路」下, Peter再被「將」死。 B隨即取走鈔票及 Peter的手錶離去,檔主亦極速收拾棋子與 C離開。
事後當 Peter從記者口中得悉懷疑遇上騙局時,仍半信半疑說:「真係輸咗喎!」記者告訴他曾目擊有騙徒以同一手法犯案, Peter始如夢初醒,立即與友人到旺角警署報案,無奈卻因害怕被控非法聚賭而放棄追究。
得手後即分錢返內地
引目標男子(箭嘴示)入局。


去年 6月起,本報記者已多次在旺角街頭目擊同類的殘局騙案。騙徒每次都是 3至 4人一夥,全操帶鄉音廣東話。記者曾分別跟蹤兩個行騙集團,其中一批在行騙得手後即返回旺角通菜街一間廉價賓館,另一批則在得手後到港鐵旺角東站月台分錢,隨即乘列車經落馬洲口岸返回內地。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質疑有關警員可能是「唔想做」或「唔識嘢」。陸解釋,警方應向事主解釋,可錄取一份「無損權益口供」( Non-prejudicial statement)。此口供與一般被捕者所錄取的警誡證供不同,只能用以指證其他人,而不能用以指控落口供者,此舉可鼓勵錄口供者暢所欲言。不過,錄取無損權益口供後不代表一定不會被起訴,要視乎口供的重要性等因素而定。
2 : GS(14)@2011-01-05 23:22:24

專家拆局
「小紅馬」局紅子不敗
2011年01月05日


騙案中騙徒以俗稱「小紅馬」的殘局作工具,香港象棋總會副秘書陳志豪表示,「小紅馬」在牌面上是黑方佔優,但佈局中陷阱處處,「只要黑方行錯一步即輸,要以非一般戰術才可破解」。身為職業四段棋手的陳志豪模擬騙徒一方,以紅棋先行,示範黑方如何破解,至少要下 10步棋,才會出現紅、黑只剩一隻車的和局;同樣,這個局亦可令手持紅棋的騙徒立於不敗。
本報記者

第 1步
紅:車一進六(將軍)
黑:後馬退八

第 2步
紅:車一平二(去馬)
黑:馬六退七

第 3步
紅:炮八平三(去馬)
黑:車四平七(打炮)

第 4步
紅:馬二進三
黑:車七退四(去馬)

第 5步
紅:兵七進一(將軍)
黑:將四進一

第 6步
紅:車二退九(去車)
黑:車七退四(去炮)

第 7步
紅:帥五平四(去炮)
黑:車七平三(去兵)

第 8步
紅:車二進八(將軍)
黑:將四進一

第 9步
紅:車二平五
黑:車三進九(將軍)

第 10步
紅:帥四進一
黑:車三平四
3 : 龍生(798)@2011-01-06 00:57:52

咁其實佢又真係技不如人嘛...
哈哈哈
4 : fast(1194)@2011-01-06 01:31:37

下次戴隻假勞去,扮輸一皮現金,跟住話無現金,用假勞換錢三皮.
跟住賭多一鋪輸,話唔賭,袋皮幾走人...哈

講笑咋.
5 : 鱷不群(1248)@2011-01-06 01:56:22

大家研究一下

第 1步
紅:車一進六(將軍)
黑:後馬退八

第 2步
紅:如果我行炮八平二(去馬),黑方如何?
6 : 拔刺者(4132)@2011-01-06 02:29:48

抽馬
7 : 學習者(1436)@2011-01-06 08:16:05

5樓提及
大家研究一下

第 1步
紅:車一進六(將軍)
黑:後馬退八

第 2步
紅:如果我行炮八平二(去馬),黑方如何?



紅棋會輸的(此局是步步都是殺著)
黑:馬六退八(襟炮後,紅棋已沒有殺著)
8 : cqb(1533)@2011-01-06 12:41:45

係咪無飛將嫁,有飛將紅棋行先贏硬個wow.紅棋第3步直接用車打馬咪將死law.
9 : 鱷不群(1248)@2011-01-06 13:44:52

8樓提及
係咪無飛將嫁,有飛將紅棋行先贏硬個wow.紅棋第3步直接用車打馬咪將死law.

黑棋炮六退九擋兼反將
10 : 鱷不群(1248)@2011-01-06 13:46:35

7樓提及
5樓提及
大家研究一下

第 1步
紅:車一進六(將軍)
黑:後馬退八

第 2步
紅:如果我行炮八平二(去馬),黑方如何?



紅棋會輸的(此局是步步都是殺著)
黑:馬六退八(襟炮後,紅棋已沒有殺著)

紅:馬二退四(炮捉車)
11 : hh0610(1603)@2011-01-06 15:53:54

呢D咁O既局, 通常會少一子或擺位不同. 話明殘局, 高手都要抓破頭, 亦不屑街頭果20蚊. 我地呢D業餘選手只可當拎20蚊娛樂一下.

條靚仔都白撚痴, 賭咁大, 輸左就跑啦.
12 : GS(14)@2011-01-06 21:22:09

11樓提及
呢D咁O既局, 通常會少一子或擺位不同. 話明殘局, 高手都要抓破頭, 亦不屑街頭果20蚊. 我地呢D業餘選手只可當拎20蚊娛樂一下.

條靚仔都白撚痴, 賭咁大, 輸左就跑啦.


最慘就是叻同唔叻之間,好似他就是這一類

我都寧願唔識啦
13 : GS(14)@2011-01-06 21:22:27

4樓提及
下次戴隻假勞去,扮輸一皮現金,跟住話無現金,用假勞換錢三皮.
跟住賭多一鋪輸,話唔賭,袋皮幾走人...哈

講笑咋.


都是好計
14 : abbychau(1)@2011-01-06 21:28:30

11樓提及
呢D咁O既局, 通常會少一子或擺位不同. 話明殘局, 高手都要抓破頭, 亦不街頭果20蚊. 我地呢D業餘選手只可當拎20蚊娛樂一下.

條靚仔都白撚痴, 賭咁大, 輸左就跑啦.


我一望埋去見到頭皮屑...(唔好意思, 我是來亂的)
15 : GS(14)@2011-01-06 21:34:45

14樓提及
11樓提及
呢D咁O既局, 通常會少一子或擺位不同. 話明殘局, 高手都要抓破頭, 亦不街頭果20蚊. 我地呢D業餘選手只可當拎20蚊娛樂一下.

條靚仔都白撚痴, 賭咁大, 輸左就跑啦.


我一望埋去見到頭皮屑...(唔好意思, 我是來亂的)


有廣告睇嘛?
16 : fast(1194)@2011-01-07 22:47:56

有一單騙中騙既CASE,都幾攪笑,咪學呀

通常我地收到電郵話中大奬,但先要寄一筆錢過去,一般睇都唔睇就DELETE左佢就算。
但某人兄好野,佢回EMAIL去,話自己D錢放晒定期,而家提出唻要罰款,但自己又無錢,
叫對方俾住先,到時一次過再匯番俾佢.
點知某人兄真係收到對方寄唻既錢,當然係小數目啦,有冇中奬唔緊要,不過都好有滿足感...哈



13樓提及
4樓提及
下次戴隻假勞去,扮輸一皮現金,跟住話無現金,用假勞換錢三皮.
跟住賭多一鋪輸,話唔賭,袋皮幾走人...哈

講笑咋.


都是好計

17 : GS(14)@2011-01-07 22:50:45

16樓提及
有一單騙中騙既CASE,都幾攪笑,咪學呀

通常我地收到電郵話中大奬,但先要寄一筆錢過去,一般睇都唔睇就DELETE左佢就算。
但某人兄好野,佢回EMAIL去,話自己D錢放晒定期,而家提出唻要罰款,但自己又無錢,
叫對方俾住先,到時一次過再匯番俾佢.
點知某人兄真係收到對方寄唻既錢,當然係小數目啦,有冇中奬唔緊要,不過都好有滿足感...哈



13樓提及
4樓提及
下次戴隻假勞去,扮輸一皮現金,跟住話無現金,用假勞換錢三皮.
跟住賭多一鋪輸,話唔賭,袋皮幾走人...哈

講笑咋.


都是好計


計中計wo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420

中門大開:殘局攬住死

1 : GS(14)@2012-03-10 17:29:5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40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2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