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工廠女孩(Factory Girls)與個人主義 轉載自東方愚 私人博客

http://www.zhanghua.org/?p=4398

    2009年我從香港買回來Factory Girls這本書後,看了一半。直到最近,我們(南方週末)做了新一期的民工荒專題後,我在準備主持部門電話會議時,從書架上找出這本書來。接著看,看完它。

建議所有關注世界工廠話題的朋友們買本看看。買不到紙版,亞馬遜上也應該能買到電子版。

我突然發現,這本書的作者Leslie T. Chang(張彤禾),就是美國知名作家Peter Hessler(彼得 海斯勒)的老婆,Hessler出過幾本關於中國的書《消失中的江城》、《甲骨文》,在美國都很有名,最近出的一本是《尋路中國》,中國出了簡體本,我買 了看了一半,與之前看到的《312號公路》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兩口子真是志同道合啊。他們兩個,一個是前紐約客的記者,一個是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從調查採訪到文本寫作,功夫都很了得。

我們這期民工荒專題報導裡,專門到「尊嚴」兩個字。其實,往大里說,我們說的是是個人主義。以前世界工廠裡所有的人都是渺小的,可以忽略不計的。現在,他們個人也要尊嚴,要發聲。

而Facotry Girs這本書裡,整本書讀完,你會發現,Leslie並不只是想向西方讀者展現,河南工人在東莞工廠裡的辛苦甚至悲慘境況是什麼樣子的,她的主題,恰恰 是半「勵志」性質的—-打工妹們欺騙家人,不願意回老家,為了比原工廠高一點點的工資,不斷跳槽,學英語,考證書,為了個人幸福,不斷換男朋友….在她們 的世界裡,有一套我們無法理解的追求幸福的路徑,他們在追逐,拚命追逐。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Love and Money那一章,寫的真好。真切地感受到,外籍記者觀察的視角,與我們是不同的。或者說許多我們以為是「常識」的事情與細節,其實是最值得研究的,而我們常常忽略。

Leslie的創作手記,我找到中文版了,貼到這裡。我很喜歡,她提到關於寫新聞和寫書的辯證關係,對我很有啟發。和大家分享之。

 

 

Factory Girls創作手記

原文鏈接:http://thechinabeat.blogspot.com/2008/05/writing-factory-girls.html
作者:Leslie T. Chang

    2006年3月份我開始寫這本書。剛寫了一刻鐘,不安襲來:「現在光坐在桌邊寫書是沒工資拿的。」但早上十點左右,我想明白了,自己是不會 再回去當報社記者了。《工廠女孩:巨變的中國,從鄉村到城市》一書,為讀者打開了在中國南部城市東莞流水線上工作的女孩們的內心世界:

看見其他廠的姑娘,你馬上開始打聽。你們問對方:「你是哪年的?」好像聊的不是人而是出廠的車。「多少錢一個月?算房子和床位麼?加班多少錢?」然後可能問問她是哪個省來的。不過你從來也不問名字。

要在廠裡有個真心朋友不容易。宿舍裡12個姑娘睡一個 屋子,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最好還是守住自己的秘密。有些女孩進廠時用的是借來的身份證,她們從不告訴任何人自己的真名。有些也只對自己的同省老鄉說,但 這樣也得冒險:流言很快就從廠裡傳回家了,等你回去,發現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你一個月賺多少、存多少、是不是和男孩兒出去約會。

從報社編輯的角度出發,這樣的開頭怎麼看也不會順眼:「誰在敘述?這個故事要講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以描述工廠內部生活開始,接著,我引入了一 位名叫陸青敏(音譯)的16歲外地打工妹,記錄了她在東莞初來乍到、找工作,以及後來絕大多數農民工剛進城都有的強大的疏離感。在書中我僅用十餘頁去介紹 背景:「中國今天有1.3億在外務工人員……他們共同構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移,其數量是百年間歐洲前往美國移民數量的三倍之多。」不過我相信讀者 還是會跟隨我的思路——先沉浸在工廠生活的詳盡細節中,想要知道這位年輕女孩的故事。然後我才停下來講述的那個大環境。報紙是不可能有這個底氣的:編輯會 堅持認為講述這些事實需要高調,要立刻告訴讀者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故事。

我腦海中不時迴響起這麼個編輯的聲音——我懷疑每個記者都有這種經歷。這個聲音總提醒著你要拿有據可依的事實講無懈可擊的故事。新聞是個沾沾自喜的行當,以自己敢在統治者面前講實話、敢打破禁忌而自豪。但當論及自身時,新聞從來不談自己的規矩有多僵化。

*

大學畢業後,我在《邁阿密先驅報》實習過,繼而在布拉格的一家外籍報紙工作。1993年我進了《華爾街日報》,先是在香港、然後是台灣,之後轉往中 國大陸。曾經我認為報社的工作為年輕人提供了最好的寫作機會。逐漸地,我才意識到,做新聞並不是寫作,它的價值另有所在——尤其在於解讀一個如當下中國般 複雜又被誤解的國家。因此目光長遠且善於挑戰傳統觀念的《華爾街日報》很適合我。並非每家報紙都會登載關於研磨廠的系列報導以此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正如 我們總編所說。我喜歡並尊重自己的記者同行們和編輯們。我的掙扎並不是針對他們而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這個行業缺乏彈性的規矩。

隨著寫作的開始,我意識到自己必須把之前作為記者學來的很多東西忘掉。新聞報導最大的侷限是它沒有不同的聲音;用第一人稱敘述讀者就會皺眉,或許因 為它喪失了中立觀察者的理想狀態。當一名記者偶爾在故事中寫道自己,就會出現滑稽詭異的結果:文章的主人公對「一位記者」或「一位外國訪問者」或「本報記 者」說道——總之要變著法地繞開那個禁忌的「我」字。記者必須學著像自己不存在一樣地去寫作。

要搞明白怎麼寫自己,是這本書帶來的最大挑戰。除了講述幾個年輕女工的生活,書中也穿插了我的家庭移居中國又遷往西方的過程。這是最初的計劃,但實 現它的過程頗痛苦。「你像尊凍僵的旁觀者。」, 看完首稿朋友說。「你是聯繫女孩和自己家庭故事的紐帶,」編輯提醒我。「沒有你,這兩部分就是貌合神離的!」結結實實地改了兩稿我才把自己融入了自己的書 中。

能出現個人觀點的地方,新聞裡往往都是絕對的權威口氣登場。這種處理方法不僅危險——容易出錯——而且它會悄無聲息地影響一個人的寫作風格。觀點都 以言簡意賅的真理形式體現。句子都遵循著相同的、重複的結構,還得不停點題。段落的寫作又時常被掐頭去尾——就像Power Point的演示文稿,一段一個事實,直到將讀者引向最終的結論。

新聞化的語調會扼殺想像力。編輯一句「這個你怎麼知道的?」就問得你再難有空間讓人物或地方栩栩如生了。下面是書中我描寫16歲的農民工陸青敏的段落:

她個兒矮,長得結實,頂著一頭捲髮,一雙機靈的黑眼睛 似乎能洞察一切。像許多來自農村的中國年輕人一樣,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她就像只有15歲、14歲,甚至12歲——蹬工裝褲運動鞋的假小子,不耐煩地要 長大。她長著一張娃娃臉。它渾圓、面對著世界,有著兒童時常出現的耐心期待的表情。

在《華爾街日報》的文章中,我用一個句子給她定了調:「敏圓臉,長著一頭捲髮、一雙大眼睛。」當時並未意識到這種描述的缺陷,因為我正忙於抗爭報紙 的寫作風格規矩。我不想以「陸女士」稱呼十幾歲的敏,那樣聽上去正式得刺耳;我也反對按新聞的傳統給每一個細節註明出處。這些辯論都以我勝利告終,不過也 有我妥協或甚至沒有堅持自己想法的地方。像我說的,假想編輯的話總縈繞耳邊。

新聞工作的最大缺點就是讓人不耐心。一想到競爭者也在報導,編輯們便希望自家的故事能更快見報,於是記者也將這種緊迫感內化,急匆匆地出入新聞現 場。這條路不僅丟了細節,更有可能連新聞本身也錯過了。2004年2月我初見敏時,她剛剛在一家電子廠干滿一年,那裡條件差、薪水低,工作日一天上班13 個小時。之後三年間,她跳槽六次,逐漸從在流水線上工作、到人力資源辦公室坐班,再到供職一家工廠的採購部。曾經,她想過要拋棄一切跟著男友去北京,說不 定他去了能當個保安;曾經,住在一家便宜旅館時,她給人偷去了手機和900元現金。如果一位記者在以上任何一個時間點出現,他或許已經帶著個沮喪的故事離 開了。因為和敏在一起三年,我見證了她外出打工生活的所有起落、機遇和成功。

耐心觀察後的發現並不一定來自於你報導的主人公本身。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在過去的20年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少有人能深思熟慮地討論這種 轉型。拒絕內省的本能根深蒂固,人們往往困於現實沒有觀點。我認識的在東莞工作的女孩,沒人聊過打離家以來自己有何收穫;也許她們擔心一旦回頭就沒了沖 勁。關於敏的第一篇文章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後,我送了一份翻譯版給她。她像在看披露真相的報導一般——彷彿這是別人的故事。「我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後 來她寫電子郵件給我,「我感到自己真的改變了。」

*

我並不後悔自己曾當過記者。它讓我學會了如何採集信息,如何不斷提問、理解事實,如何將各個途徑的零碎消息迅速揉合,就像沒有內幕來源那樣——其實 從來就沒有。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瞬息萬變、數據難詳的地方進行報導,堅信一定能找到真相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書中我想知道東莞市龐大的女民工人數,但當地 政府並沒有這個官方的統計數據;他們的本地戶籍人數對我又沒意義。於是我將在《華爾街日報》的心得學以致用:問自己遇到的每個人,「他們」覺得這個數是多 少。最後,我把市場主管、政府官員、工廠老闆和當地報紙的調查綜合到一起,估計東莞的人口構成中70%是女性。這麼做的缺陷以及別人的謹慎並不能阻止你得 到結論——這是作為記者,我學到的。

剛開始當記者時,有位文字編輯把我報導中的一句話改得不那麼優雅,我和他吵了起來。「我們現在不是要充艾米莉•迪金森」他厲聲道——這根刺兒多年埋 於我心中。現在回想,如果自己當初知道之前已經有多少人曾為此爭糾過就好了。年輕的馬克•吐溫被他《San Francisco Call 》的編輯說成「文字上無藥可醫」,特別的寫作風格最後害得他被炒。《多倫多星報》的記者歐內斯特•海明威曾抱怨「報紙這該死的玩意兒要把我給毀了。」以上 兩位不僅成了偉大的小說家,而且是紀實文學的先驅,他們用主觀感受和小說技法寫活了人生經歷。做了很長時間記者,能看到他們曾經作為記者和後來成為作家之 間的聯繫,我覺得很安慰。


 張彤禾,作為《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在華工作十年。她的《工廠女孩》一書由Doubleday 出版集團的Spiegel & Grau於2008年10月出版

亞馬遜鏈接:這裡   偌達財經影像聯盟:這裡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轉載自東方愚 私人博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6

Girls' Toys Collection 2014年12月04日

1 : GS(14)@2014-12-07 12:13:1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39340

女生喜愛的玩具,總離不開女性化或可愛的卡通角色,Barbie和美少女戰士正好是當中的熱門之選,兩者均具備超越常人的美麗特徵,叫人愛不釋手,吸引fans一件又一件的入手收藏,替人偶扮靚之餘,甚至可從中仿傚造型,加上其他相關精品,均可滿足玩家投入童話世界的慾望。
文:Phoebe 圖:莊振邦 鳴謝:佳駿禮服.唐裝.旗袍專門店(3579 8082)

愛上Barbie美的追求 Adriana
   Adriana和大部分小女孩一樣,從小被Barbie吸引。姣好的容貌、標準均稱的身段、隨時能換上不同服飾來role play,成千上萬的造型,過著華麗而無憂的生活,身材永不走樣,更有恩愛到痺的靚仔男朋友Ken,這些都正中生產Barbie的公司Mattel下懷。這樣的離地感,令她和其他女生一樣,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變成Barbie。

收藏三大宗旨
Collector不一定是以儲得多為目標,作為budgeted collector,Adriana收藏的宗旨有三:一.少女憧憬:對婚紗系列情有獨鍾;二.文化角度:特別喜歡收藏Dolls of the world世界系列,了解美國人對不同種族的演繹,例如Mattel設計的印尼人,皮膚偏白,比天生tan look的她還要白;柬埔寨人面貌倒像中國人,而且到現在仍未能分清中、日、韓三地亞洲人面貌的分別。三.研究角度,會收藏不同年代的Barbie,由極瘦變肥,由五十年代高傲斜視look,到九十年代露齒笑super star親民look,這都是隨著女性地位抬頭而變。貴精不貴多,Adriana只收藏有價值和意義的Barbie,購買前,她會做足功課,了解生產每個Barbie的背景、原因和市場定位;購買後,細心研究Barbie的每個細節,由一絲頭髮的質感,以至服裝的設計和布料,都一絲不苟地醉心鑽研,「我愛看之餘,亦會對這小小玩偶為女性玩具市場、時裝界別、自己性格和喜好帶來的影響力,統統都研究一番。Barbie個性自我,我的性格或多或少都受她影響。」

由收藏到研究
因為愛Barbie,會考報考視覺藝術的Adriana,以self discovery為題,利用Barbie、自拍照和粉紅色,創作出4件作品,「我可稱得上是自拍先鋒。其實藝術我真的不太懂,純粹覺得這樣很有style,加上自戀症發作。」同樣地,因為愛Barbie,她在大學修讀人文學科,從時裝文化、女性和消費主義的角度,研究Barbie文化。單純的收藏,已經滿足不了她對Barbie的熱愛。喜歡,而不曾了解,何苦擁有?

童年情意結 Soso
試問哪個八、九十後的女生,不是看Sailor Moon長大?每天放學都趕快做好功課,扭開電視收看,童年就是這樣的過。長大後,同樣鍾情Sailor Moon,絕對是童年的情意結。
Soso和大部分女生一樣,同樣迷上Sailor Moon。小時候,零用錢不多,除了死慳死抵儲錢買周邊精品外,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哀求媽媽。「當然,任何事都需要等價交換,要買玩具,定必要考得好成績。」可惜她天生無心向學,獲贈的機會自然不多。長大後,Sailor Moon已再沒有推出新的動漫系列,周邊精品亦不多,逐漸沉寂下來。幸而,適逢Sailor Moon二十周年紀念,商家趁機推出海量商品。Soso早就洞悉先機,在市場傳出消息前,已託日本朋友搜刮,不用捱炒價貨。「每款精品都買下了幾套,一套收藏、一套自用、一套display,希望留給子女。」隨便數數,Soso的珍藏已超過二百多件,林林種種,由內衣到玩具指揮棒,可謂任何類型都有齊,「純粹是喜歡Sailor Moon,喜歡她夢幻般的美。」除了二十周年的精品,她也會到處搜羅早年推出的Sailor Moon產品,儘管有些已殘破損毀,但終於擁有,總算一圓兒時心願。
年輕,就是青春獨有的本錢,喜歡做甚麼就做甚麼,沉醉在自己的夢幻世界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02

【迎猴年】Super Girls搞搞震大掃除

1 : GS(14)@2016-02-08 03:24:49

年廿八洗邋遢,為慰勞宣傳人員過去一年的辛勞,組合Super Girls其中四位成員趙慧珊(Aka)、李靜儀(Heidi)、陳穎欣(Yanny)及蔡明思(Jessica)決定充當一日清潔工人,回到公司幫同事大掃除。四人各持不同「架生」為同事清潔公司,不過當正式打掃時,她們顯得有點雞手鴨腳,Yanny更搞笑地拖着未插電掣的吸塵機,扮聲當自己正在吸塵。四女努力了10分鐘後,Heidi、Yanny及Jessica先後放棄,到房中休息嘆零食,淨下Aka一個在努力掃地,她苦笑說:「平日鏡頭後我就係咁慘。」Jessica則反駁謂:「其實係平日喺我哋幫Aka執得手尾太多,大家唔好俾佢呃到。」問到四人過年時有何特別習俗?身為澳門人的Aka,表示希望能帶幾位好姊妹到澳門一同放煙花:「因為煙花射得越高、開得越大就代表未來一年運氣越好,所以我希望Super Girls未來一年發展更好。」她們四人又指成員Cheronna都會特製自家蘿蔔糕送她們,令為食的她們很期待。採訪:譚倩宜攝影:陳志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06/194815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493

Mel C擬搵律師阻Spice Girls重組

1 : GS(14)@2016-08-13 14:59:47

英國經典組合Spice Girls成名作《Wannabe》推出20周年,早前成員44歲Geri Halliwell、40歲Emma Bunton及41歲Mel B宣佈會以三人姿態及改名為GEM復出,將舉辦活動回饋粉絲支持。碧咸嫂Victoria及Mel C將不會參與,但Victoria就十分支持姊妹。Mel B日前上節目澄清GEM只是她三人網站的名稱,將會繼續以Spice Girls名義演出。



■(左起)Mel B、Geri及Emma早前宣佈會以三人姿態復出。

不過據英國《太陽報》報道,Mel C對此安排感到不滿,因為她認為組合的歌曲她有份創作,沒有她便不是Spice Girls,所以正詢問律師意見,了解Spice Girls三人重組有否違反版權法律,故Geri三人想重組可能遇阻滯。撰文:泰米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3/19733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94

成軍10年經歷多次成員變動Wonder Girls宣佈解散

1 : GS(14)@2017-01-27 07:40:38

■成軍十年的Wonder Girls昨日宣佈解散,下月將推出告別作。



韓國女團Wonder Girls(WG)下月10日出道十周年,不過昨日韓國方面卻傳來壞消息,成軍十年的WG鐵定解散。現時WG的四名成員,瑜斌和惠林將繼續與所屬的JYP事務所續約,譽恩和宣美就決定離開另謀發展,下月10日WG將推出最後一隻數碼單曲作為送給歌迷的禮物。事實上出道十年的WG,近年聲勢已大不如前,被後輩女團TWICE、GFriend等搶盡風頭,加上本月初已有指WG成員各自物色新公司。



■WG於08年憑《Nobody》紅遍全球,後由5人變4人組合。

■曾是WG一員的泫雅近日在代言品牌的廣告照中大晒身材。


《Nobody》爆紅

直到昨日JYP方面才正式發聲明宣佈WG解散,並表示:「成員之間和公司進行長時間的商討和議論後,最終決定Wonder Girls將解散。」譽恩其後亦在Instagram留言感謝一直陪伴十年的粉絲。07年出道的WG經歷過多次成員變動,起先由先藝、泫雅、譽恩、宣美和昭熙組成,不過泫雅因健康問題退團,同年加入新成員瑜斌。08年WG憑《Nobody》一曲走紅亞洲,全球掀起熱潮,當時JYP讓WG到美國發展。到2010年時,宣美決定退出並由惠林取代宣美位置。到2013年12月昭熙想專注拍戲而決定不續約,WG名存實亡。前年7月,JYP發聲明確定先藝和昭熙退出WG,並以宣美、瑜斌、惠林和譽恩四人組成的WG於去年5月回歸樂壇,反應相當不錯,可惜WG亦逃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步另一女團2NE1後塵,踏上解散之路。另外,前WG成員泫雅近日為代言品牌影新相並大晒好身材。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7/19909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31

Super Girls唔驚拆夥

1 : GS(14)@2017-03-03 00:59:54

Super Girls、Robynn& Kendy等前晚在大埔出席音樂會,在時裝界發展不俗的Super Girls成員Heidi,因身在外地缺席。問其他四位成員可擔心她會作個人發展?眾人異口同聲說不怕,又笑指缺一不可。另外,曾傳被環球唱片「雪藏」的Robynn& Kendy,前晚現身音樂會,兩人表示之前公司有人事調動,令兩人變成孤兒,但現在見到曙光,跟公司有共識。問到之前停工可有收入? Kendy笑說:「我哋『靈收』吖嘛!係靈魂嘅收入!」採訪:卓寶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302/19944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75

【馮仁昭四圍超】Super Girls網購戰衣

1 : GS(14)@2017-04-29 23:24:47

Super Girls最近與日本服裝品牌合作,佢哋噚日喺尖沙嘴出席宣傳活動,5個成員自言都鍾意喺網上購物,佢哋話本身都鍾意呢個品牌:「之前我哋都鍾意呢個牌子,去到日本會買好多,?家可以任揀衫,一式5件唔同色做到我哋戰衣。」品牌有埋男裝,Super Girls話可以送畀男仔,但就話會揀嚟送畀爸爸。撰文:馮仁昭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8/200038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864

【咪呃阿媽】為食Super Girls細個講過大話 今日哄番媽咪

1 : GS(14)@2017-05-18 02:14:55

Aka說小時候會買兩磅重的生日蛋糕在街上吃,吃完再回家吃飯。「但我會好努力食佢煮嘅飯,食得好辛苦,我已經有報應!」



小時候,我們覺得阿媽很煩人,這又不行,那又不准,於是大話連篇務求瞞過母親大人法眼,做到自己喜歡的事。以下這些大話,你又有否講過?



這位四眼男生說曾經以「同同學做功課」為由,瞞着媽媽帶女仔回家。不過他指那是幼稚園時發生的事,記者覺得此人相當有嫌疑!

右邊的男生大爆自己小時候討厭洗澡,「不過阿媽會聞到,最後點都係要沖涼。」

有受訪者說兒時不愛洗澡,經常騙媽媽說澡已洗,「不過我阿媽係偵探,佢聞到我有冇沖涼。」Super Girls成員Aka分享,指兒時媽媽不許她吃零食,「所以我會喺街買兩磅生日蛋糕,食完再返屋企食佢煮嘅飯,食得好辛苦!」有受訪者更表示,曾經以「同同學做功課」為由,瞞着媽媽帶女仔回家玩呢!不過現在長大了,大家都有些真心話想趁母親節告訴媽媽……立即睇片!記者:黃凱婷攝影:許先煜、王國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5/200214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419

【日模出身】來港組Girls Kingdom

1 : GS(14)@2017-06-18 11:18:09

■松岡和洗米華已認識多年。



31歲的松岡李那(Linah)在日本廣島縣出生,13歲時被美容院邀請做模特兒入行,7年前來港發展,與田代麻衣、久保杏奈、蔡恩真及朴喜秀組成日韓女子組合Girls Kingdom,行性感路線,當中松岡憑住33C「蜜桃胸」成隊中靈魂人物。



■松岡李那昨日身在日本,更抽空睇騷。互聯網圖片

松岡第一部電影《戀夏戀夏戀戀下》,是洗米華的太陽娛樂有份投資,自此兩人認識。近年,松岡在中、港、台、日四地發展,去年她在台灣接拍《櫻桃小丸子》電視劇真人版,亦簽了日本經理人公司成為混血女神Leah Dizon師妹,更為日本雜誌《週刊PLAYBOY》五十周年特刊拍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18/200596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61

【三角混戰】Super Girls爭仔內訌

1 : GS(14)@2017-06-18 11:18:11

情場如戰場,娛樂圈不少女星捲入爭仔風波,情節精采過睇戲。



徐熙娣、曾寶儀

00年徐熙娣(小S)和黃子佼分手,有傳曾寶兒介入做第三者。前年黃子佼亮相《康熙來了》跟小S破冰,同年三人在金鐘獎上泯恩仇。


趙薇、葉翠翠

08年葉翠翠忽然富貴擲逾3千萬掃兩個賽西湖單位,傳出她跟內地富商黃有龍關係親密,惟半年後黃有龍與趙薇閃婚。


鍾欣潼、鄭融

10年鍾欣潼被傳硬撬鄭融牆腳,搶去鄭融當時的監製男友莊冬昕。傳聞發生後,兩女在頒獎禮記招上碰頭,全程面左左零交流。


Heidi、Yanny

同為Super Girls成員,13年Heidi秘撻監製陳考威,其後Yanny硬搶,兩女即割席互相取消Instagram關注,但上月在記招握手證情不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18/20059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7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