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年三次大變身 Z-Obee回台掛牌 中國山寨王王世仁 下山當正規軍

2010-7-12 今周





在中國嚴打違規山寨機,山寨手機 業遍地哀號之際,卻有一家白牌手機廠,從深圳梁山下山來,以國際手機廠之姿,回台掛牌。它將是TDR市場新兵,更將是少數同時在新加坡、香港、台灣三地掛 牌的公司,它是誰?為何能八年三次大變身?

撰文.賴筱凡

正當靠著山寨手機創造股王奇蹟的聯發科,因為下半年營 運展望浮現雜音,股價頻頻破底之際,卻有一位山寨大王,靠著山寨手機掙來第一桶金,從山寨機變身新品牌,成功打入中國電信手機市場,他揭開的不只是後山寨 年代來臨,更是新一代中國白牌手機的崛起故事。這位山寨大王不是大陸人,他是來自台灣的Z-Obee行政總裁王世仁,他如何在山寨時期大口吃肉,又能毅然 轉型下梁山,參與正規軍的競爭?

王世仁長年住在香港,說話帶點香港口音,他驕傲地秀著自家的智慧手機,擠進中國電信供應鏈的合作標誌,就清 楚地打在產品右上角,這是Z-Obee從二○○二年創立至今,交出的成績單,更是王世仁要將自家手機,從山寨手機正名為品牌機的重要關鍵,因為在中國能夠 獲得三大電信商認可,要不是擁有國家色彩的手機品牌,就是在當地已積累一定實力的白牌機。

但誰會想到,這個今日能夠擠進中國電信合作供應鏈 的品牌「VIM(偉恩)」,在短短八年內,從一家山寨手機廠,到方案供應商、組裝代工的系統商,直至今日的新品牌商,八年三次大變身,「VIM」是王世仁 成功下梁山,從山寨王轉型品牌商的最佳見證。

國際大廠磨得經驗

靠山寨商機賺取第一桶金

做 手機對王世仁來說,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早期在國際大廠易利信(Ericsson)、摩托羅拉(Motorola)當工程師,讓他見識到中國消費者對手機 的需求有多大,即使當年手機還是傳統「黑金剛」的年代,價格也比現在貴好幾倍,號碼一釋出,同樣搶光光。「人到了四十歲,都會想想究竟未來十年,你希望自 己走什麼路。」就是這樣的念頭,讓王世仁拿出港幣九百萬元,從不到二十個人的小公司出發。

一開始創業,王世仁跟多數靠山寨機崛起的創業家一 樣,從賣MP3隨身聽開始,做了兩年,成績平平,倒是因緣際會下,遇到Z-Obee的創辦人邀他一起合夥做手機,他才又走回老本行。

但王世 仁的企圖心並不以代理零組件商為自滿,「既然我們手握零組件供應商的主要來源,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做方案設計,也順便替客戶提供零組件?」就是這樣一個簡單 的念頭,王世仁認為一家公司不能只有銷售能力,也要有自我研發、設計的能力。於是,他開始著手替Z-Obee找來第一批研發團隊,負責設計各式各樣的手機 款式,提供手機方案給客戶,成功將Z-Obee從一家零組件代理商轉型,成為山寨手機的方案商。

但這還不夠!○七年、○八年,中國手機全面 開放的世代,「一站式採購(One Stop Shopping)」商業模式的蓬勃發展,讓深圳成為手機製造之都,更讓深圳成為山寨手機的淘金天堂。不可諱言地,Z-Obee也是在這波淘金潮中,成功 攢下第一桶金的公司,只是光做一個手機方案商已經不夠,「我們能給客戶最關鍵的零組件,多樣化的設計方案,但還能不能更多?」於是,Z-Obee又要再進 化。

後山寨時代

「你必須走在前面才能贏」這次Z-Obee要做的是系統商,不僅要有自己製造的能力,還要自創 品牌。因為,一場金融海嘯打來,當所有山寨手機廠都還抓不定方向時,Z-Obee卻已清楚地知道,做山寨手機不會長久。金融海嘯沖垮的不只是全世界的金融 秩序,也毀損了半個深圳的大小山寨商,有些人開始想把山寨手機的成功模式複製到山寨NB,但能下定決心從山寨轉型品牌的人,卻沒幾個,王世仁想得很遠, 「你必須走在前面才能贏。」簡單的幾個筆畫,Z-Obee的品牌「VIM」就這樣應運而生。

過去,山寨手機廠商靠著廉價與聯發科公板,在深 圳大發利市,盲目追求量而不顧品質,讓山寨手機屢屢被貼上「黑手機」的標籤,Z-Obee要轉型品牌,第一件事就得提高產品品質,而且還得洗刷消費者對山 寨手機品質較差的刻板印象。因此,王世仁讓Z-Obee到新加坡掛牌上市,「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很簡單,只要你是國外公司、在交易所掛牌、是中國電信認可的 品牌,消費者對Z-Obee品牌的信賴度就會瞬間增加許多。」Z-Obee之所以能成功地在數以萬計的山寨手機廠勝出,關鍵很簡單,靠著過去代理零組件的 通路管理經驗,加上轉型品牌,讓Z-Obee從昔日的山寨王下了梁山,今年還要全力衝出高達二十萬支品牌手機的出貨量。

Z-Obee代表的 是三年前山寨手機的品牌化,王世仁就像是深圳多數的山寨王一樣,只是在這後山寨時期,他將顛覆過去粗糙的山寨手機經營模式,走出新一片天的中國新白牌手 機。

Z-Obee

成立:2002年

市值:1.7億美元

行 政總裁:王世仁

近三年稅後純益:

2010會計年度:520萬美元2009會計年度:391萬美元2008會計 年度:1012萬美元註:市值以今年3月香港掛牌時計算,會計年度截至當年3月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1

電商全線缺人 從游擊隊到正規軍靠培訓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8/xNNDE5XzUzMTYxNA.html

某紅酒電商的CEO最近在微博上多次受到顧客的質疑,原因是其在北京的客戶訂購了紅酒後,居然等了近一週,商品卻還沒有從當地的倉儲中心送達。

這位CEO趕緊親自督辦此單,問題很快解決,但是他也無奈地發現,業務快速發展,越來越凸顯相關倉儲物流人才缺失的瓶頸問題。

這 樣的困境在行業急速擴張、人才缺口巨大的電商行業普遍存在。「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才與誠信、物流一起成為影響電商產業發展的三大瓶頸。」中國電子 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其中心參與編制的《2012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在所有調查的企業中,81.82%的企業 存在招聘壓力,45.45%的企業招聘壓力源自企業快速成長,59.09%的企業預計在一年內會有大規模招聘需求。

畢業生僅滿足行業半月需求

根 據對技術和商務要求的側重點不同,電子商務崗位分為以技術為主的,如網站設計和數據庫維護人員等;以及以商務為主的,如網絡營銷、網絡市場調查等崗位。如 果對商務和技術的要求都比較高則是更高級別的電子商務崗位,如電子商務項目經理、電子商務系統設計師等。那麼怎樣的人才是電商企業或者傳統企業的電商業務 最缺的呢?

上述調查顯示,18.18%的企業急需電商運營人才,20.45%的企業急需技術性人才(IT、美工),13.64%的企業急需推廣銷售人才,4.55%的企業急需供應鏈管理人才4.55%,而各類人才都很缺的企業佔43.18%。

不過曹磊認為,現在企業處在開疆拓土的階段,運營、技術、推廣是最迫切的工具性人才。隨著企業向縱深發展,競爭不斷加劇,決定商業本質的供應鏈人才會越來越熱門。

儘 管2000年以來,教育部已經批准了339所本科高校和650多所高職高專設置電子商務專業,每年大約有8萬多畢業生,然而「淘工作」數據顯示,僅從 2012年4月份半個多月的時間裡,電商職位需求數達到88870條。每年只有8萬多電商專業畢業生,也就是說高校每年培養的電商人才,只能滿足這個產業 半個月的人才需求。

更何況一些高校教育體制和陳舊的理論知識根本不能適應電商發展需要,「高學歷低能力者」不在少數。 微利

與高人才成本的糾結

「過去幾個月,我幾乎將行業內可以蒐羅的人全部挖了一遍」,然而從傳統行業進入電商行業不久的易迅網人力資源總監陳忠華也發現,「行業內人才的價值不斷地趨升,所以人員工資都不低。雖然易迅網背靠騰訊這個大東家,但先發者已經建立起買家賣家網絡效應和人才優勢。」

數據顯示電商人員需求旺盛,大部分企業在持續招聘,其中人才流失是一重要原因。

「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迅速,但仍處於粗放競爭的階段。」曹磊認為,這也導致富有經驗或者能快速上手的電子商務人才稀缺和搶手,各電商企業對人才的競爭逐漸白熱化是必然的趨勢。

「砸 錢、搶客戶和建物流是2011年電商主旋律」,陳忠華也發現繁榮背後的行業之惑:高營銷費用、高物流成本以及高人力資源成本。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去年的團 購市場非常火熱時,一個在團購行業工作半年的人月收入5000元左右,2~3個月後跳槽工資就可能漲到10000元,再過半年跳槽,工資可能就上漲到 20000元。

問題是相對於員工工資的上漲速度,其工作能力並沒有相應地提升,企業的投資收益率極低。

培訓趕不上發展速度

在前期快速發展階段,用挖人的方式或許能盡快找到人才,只是一個捷徑,但「當電商企業做大之後,就不能再用『游擊隊』的心態,而是要用『正規軍』的打法和操練方式」。

這就要求電商企業要建立起一整套培訓體系,讓員工和企業不斷在學習中成長。同時也不能按照傳統行業的企業大學那樣按部就班的培養方式,而是要與企業的戰略相結合,能夠預判到企業半年後的人才需求,並且前期涉入培訓。

與此同時,80後、90後已經成為電商企業員工的主流。在上述調查中,80後、90後員工佔半數及以下的企業只有4.55%,佔六成左右的約為11.36%,佔七成左右的企業有25.00%,佔八成及以上的企業佔59.09%。

80後、90後員工的激情和創造力正在推動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但同時鮮明的個性和超現實的價值觀同樣給企業管理帶來挑戰。因此,針對這些員工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另一方面,不僅是技術和業務的培訓,曹磊認為,企業人才戰略也需要將價值體系的建立作為重要的內容。比如阿里曾查處包括其旗下團購網站聚划算的原總經理閻 利玟在內的違規員工28人,部分淘寶員工以及外部店家之間涉嫌不正當利益輸送的空間受到顯著遏制,這也是對原先價值體系進一步修正與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09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8/157274.shtml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FinWise FinWise

北銀消費“欺詐門”發酵,消費金融正規軍緣何遭遇信任危機?

消費金融持牌公司的光環正在逐漸褪去。

文| 楊舒芳 袁殿城 

近日,四家第一批試點公司之一的北銀消費金融公司正深陷風波。多家媒體的報道稱,目前已有多名用戶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北銀消費。隨後,北京銀監局公布了罰款150萬的行政處罰決定。

原因是,北銀的業務模式之一,是和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等中介合作去拓展客戶,其中有部分中介有從套取資金,實際的資金去向不明。也就是說,不少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北銀消費有了20萬元的貸款。

作為一家銀行背景的持牌機構,北銀消費的風控能力和業務模式都遭遇了信任危機。而常規印象中,正規軍一直自持著可靠的形象。

套現池

幾天前,FinWise做了花唄等互聯網信貸背後的套現產業鏈起底。北銀消費事件的發酵,卻炸出了另一個天坑,就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背後的套現池。

據最早爆出此事的《中國經營報》報道,北銀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淪為中介的套現池。涉及客戶約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銀消費有20萬貸款,總金額在4000萬左右。很多人拒絕還款,又為自己的征信檔案上的逾期記錄所憤怒。

這些用戶就是被拉的“人頭”。所謂的“拉人頭”,是與北銀消費合作的擔保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的慣用說法,指的是中介借個人用戶的名義,從北銀消費申請貸款。這些款項最終並沒有進入借款人的賬戶,不少借款人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名下還有這筆貸款。拉人頭的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是套取用戶資料。大概方式是,擔保公司號稱推出某款理財或者貸款產品,拉客戶去填資料,用他們的資料去北銀消費貸款,然後告訴客戶貸款沒有批下來。有的客戶是在接到催收電話後,才知道這筆貸款的存在。

二是貸款後審批錢被轉走。有客戶在北銀消費的貸款代辦點提交申請後,得到了20萬元貸款發放的通知,錢卻被第三方轉走了。

三是花錢拉人頭。部分中介會直接明碼標價,以每單800~1000元的回報,要求客戶以“協助貸款”的方式,簽訂貸款協議。由於擔保公司會提供房產等抵押物,並和客戶簽訂免責協議書,不少客戶以為沒有風險。

謎之風控

盡管北銀消費的事情是最近才真正爆出,但事實上,從網上的相關問答、律師咨詢紀錄來看,起碼從一年前開始,就有用戶陸續發現自己“被貸款”了。

000

在媒體報道中,有人甚至不知道自己“貸款”的事情,卻接到了北銀消費的催收電話。

在北銀消費的案例中,至少暴露出了三個比較大的風控漏洞。

一是貸前審核。按照規定,消費金融的個人最高額度是20萬,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個人申請往往由於各種限制條件而額度較低,通過中介則可以輕松拿到最高額度。

在《中國經營報》的采訪中,有用戶提到中介曾幫他進行資料“包裝”,包括假的工作收入證明、住址信息,並辦理了北京的電話卡和銀行卡。

二是重複擔保。在中介給出“人頭”的合作方案里,中介給提供一套房產作為擔保。在操作中,一套100萬的房子,可以用於做5個人的抵押申請,換到近100萬元的貸款,比例接近100%。

此前FinWise曾經采訪一位做房產抵押貸款的互聯網金融公司CEO。他們對於房產抵押價值的處理是,先按照銀行評估值的70%定價,同時走訪房源所在附近的房產中介,與他們的快賣價(保證3天內能賣出的價格)進行比較,保證抵押價格還要低於快賣價。

三是繞過監管。20萬的貸款限額,本身是為了控制消費金融的風險而設定。但中介通過“拉人頭”,事實上繞過了這一監管。最終中介拿到了多少貸款,取決於拉了多少人頭,所謂的上限形同虛設。

北京銀監局公布的處罰信息,也基本證實了這幾點。

001

風口上的危機

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在於,這種結構複雜、可控度低的中介模式,似乎不單只存在於中銀消費。從網友的詢問、求助信息來看,捷信、中銀消費等都有類似的機制。

002

似乎,偏重線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由於缺乏高效入口,就會格外倚重渠道,或多或少都存在依賴中介的問題。但如何在規模和風險中尋求平衡,卻是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金融可能是最獨特的一個行業。其他行業做的都是以物易幣的生意,出賣的是商品或者服務,金融卻是以幣易幣,出賣和賺取的都是金錢。

這也是為什麽金融機構有一個必談的話題,就是規模和風險。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上線以後,這個課題變的更加重要。因為對金融和信貸來說,規模意味的不僅是利潤,更是巨大的風險。

在消費金融逐步被鼓勵後,成了公認的風口。目前市場的參與者大致包括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小貸公司、分期購平臺,和電商系金融公司。在這個戰場里,曾經被羨慕的持牌機構如今顯得有點尷尬。

一方面,牌照並沒有帶來額外的利益傾斜。通常而言,牌照的作用是解決準入問題和控制政策風險。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要從事消費業務,小貸牌照就足夠了。

但持牌機構卻要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一位在第二批試點機構任職的同學說,就現階段而言,我反而覺得小貸牌照更方便,在一些業務和場景上比消費金融牌照要更好用。

另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數據庫和征信體系大多沒有建立起來,央行征信的覆蓋和消費金融的客群又不能完全匹配,在對借款人的信用評估上,容易出現盲點。

北銀消費給持牌機構們提了醒。或許是時候向曾經認為不夠高大上的P2P取取經了,畢竟這已經不是可以只靠政策吃飯的時代。

北銀消費 消費金融 套現池 風控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86

專訪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需扶持正規軍

近日,第一財經的專題報道《老人的天空:消費陷阱與破局之路》引發讀者熱烈的關註和評論。

記者為此就老齡消費市場的規範和管理專訪了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他認為,對於老齡產業的潛力認識不足阻礙了很多大企業、名企業進入老齡產業。通過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老齡產業中長期規劃,扶持更多優秀企業進入老齡產業,將是改變目前老年消費市場混亂狀況的根本之道。

第一財經:對於目前老年消費市場的混亂情況,你怎麽看?什麽原因導致這種亂象?

黨俊武:老年消費市場的混亂現象確實比較普遍,而且存在時間也很長了。目前,我國老齡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是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錯位造成的。從市場需求側來看,現階段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十分複雜,低端需求雖低效但富於剛性,中端需求是典型的有效需求,高端需求有效但彈性較大。而從市場供給側來看,還比較混亂,缺乏整體規劃,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我認為,之所以老年消費市場會出現這種情況,跟正規軍沒有成長起來有關系。整個市場現在主要被地下力量、非正規軍給占領了。這些非正規軍對老年人需求更敏感,更貼近,反映更迅速。但是它唯利是圖,在市場監管不夠的情況下就侵害了老年人利益。

第一財經:你說的正規軍指的是什麽呢?

黨俊武:正規軍指的是,許多生產能力強、口碑較好的品牌,包括生產商和供應商,還沒有關註到老年群體這個巨大的市場;已經關註到並且生產了適老產品和服務的,對老年消費者的調查研究不夠,沒有走進老年人的心里,沒有針對老年人的營銷措施,其產品和服務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而且總體看,供應不足。

我一直強調,現在老齡產業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有些部門有些企業認為老齡產業不賺錢,所以沒有積極性去做。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老齡產業是一個成長型產業,發展潛力相當大。

有人總覺得老人沒有錢,消費能力有限。盡管有部分老年人確實面臨貧困的問題,但是總體上,從財富的擁有狀況看,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是財富擁有量最高的群體。去年我們的總儲蓄額達到50多萬億元,其中個人家庭儲蓄這一塊,四五十歲以上的群體占到一半以上。老齡用品、老齡服務、老齡金融等領域,不包括房地產,實際消費潛力已經占到GDP的12分之一。我們預測到2030年,這個比例會提高到五分之一。2050年,老齡化達到高峰時期,這個比例會達到三分之一。

所以我說,老齡產業是未來體量最大的新經濟,現在全社會對這一點的認識遠遠不夠。事實上,所有的行業都跟老齡產業有關系,所有行業都應該考慮老齡社會到來自己在老齡產業上有哪些發展機遇。

當有更多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人才進入到老齡產業的時候,自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會更豐富,更優質,更能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就老齡產業來說,正規軍沒有成長起來還有一個原因,現在生產適老用品的民企由於稅負較重,往往實力不足,而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不靈活,做不到對市場需要作出快速反應。這就給那些不良廠家、商家鉆了空子。

相比之下,那些不良廠家商家,他們就非常靈活,他們可以跟老人打情感牌,他們會偷稅漏稅,跟正規廠家商家相比,投入和成本就不一樣。

第一財經:應該如何規範市場,避免老年消費者利益受損害呢?

黨俊武:我認為,當前對於老年消費市場的亂象,整治打假固然是很重要的,更根本的是,要采取措施讓正規軍迅速成長起來,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質量可靠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要對老齡產業進行徹底的供給側改革。這樣的話,供給增加了,提升了,消費者有一個對比,有更多選擇的余地,受騙上當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對於政府來說,要加大對老齡產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實施一系列措施,降低民企生存壓力,搞活國有企業的機制,調整減輕稅負,增加老齡產業的活力。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老齡用品和服務購買目錄,擬定相應標準,不管國企民企,只要是符合產品和服務標準,就可以被列入購買目錄,成為政府購買的客戶。這樣既可以滿足老年群眾的基本需求,又可以通過大單采購扶持老齡用品企業和老齡服務企業,引導中端市場購買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逐步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的老齡產業市場。

從長遠看,要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就是制定老齡產業專項的中長期規劃,比如做到2030年,要引導投資,明確鼓勵政策。中國的老年市場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要做好這個產業,需要從頂層設計上想辦法,明確開發領域,做好中高端老年科技的聯合攻關、老齡產業科技園建設等等。這個工作做好了,不光是有利於正規軍起來,也會使中國潛力巨大的老齡產業能夠變現。

第一財經:這樣的老齡產業中長期規劃,現在已經在著手做了嗎?

黨俊武:據我所知,還沒有。我想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有一個緊迫感,再不動手我們就會失去機會,因為中國老齡化的速度是很快的,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需求也越來越大。

今年5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強調,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

確實,老齡產業的健康發展是需要頂層設計的,不然靠各個地區各個企業散兵作戰,效果會很有限。

另外我還想特別提醒一下,老齡產業不光跟政府、社會、全行業有關系,全民都應該重視起來,做好“全生命周期養老準備”,年輕的時候既要做好健康準備又要做好財富準備,努力爭取人人健康而老,富足而老。只有這樣,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根基才能不斷雄厚強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28

金融“正規軍”撤離農村 互聯網金融乘虛下鄉“打遊擊”

從上世紀末以來,商業銀行急劇收縮農村網點,使得農村金融發展嚴重滯後,造成農村經濟“失血”、“貧血”。日前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金融頗多著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唐仁健稱,文件“在農村金融方面有大篇幅的規定,寫得也是最長最多的。”

據統計,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已達3.05萬億元。在當前經濟下行、財力增收困難的背景下,如何籌集農業農村發展的建設資金,唐仁健表示,“(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他提到,要兩手抓,一手抓“整合”,另一手抓“撬動”。要是用好了這些措施,就能夠建立起金融和社會資本下鄉的“導流渠”,疏通資金回流農村的“毛細血管”,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

事實上,資本下鄉有著自己的“算盤”。對金融公司而言,正是看中農村消費金融的這片藍海。在城市市場已經飽和,競爭趨於惡性化的背景下,投身農村金融反而大有可為。

借貸的“怪圈”

正因為看中農村萬億級的市場藍海,互聯網金融資本紛紛“下鄉”。

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傳統的金融公司一定會收縮在農村的放貸業務,轉而投向城市,這是由其金融體制本身所決定的。比如,農民最大塊的資產是集體土地,包括宅基地、承包地,以及農房。但是集體土地無法在銀行辦理抵押貸款,農房由於附著在宅基地之上,亦無法充分體現其價值。此外,農民抵押貸款一般是幾萬元的小額,所需要的風控和管理人員與貸款百萬同樣。考慮到成本問題,在銀行的操作空間是有限。

據媒體報道,有學者稱,傳統金融機構是基於現實風險的管理,要各種抵押物各種條框約束,而互聯網金融則是基於未來的風險管理,這是他們理念的根本分歧,也導致不同的風控路徑。中國農村存在萬億級的金融需求,對於農民小額貸款的需求,傳統金融機構是無法覆蓋到的,相反互聯網金融以其快捷、便利的放款特性是可以滿足的。

對於北京潤農金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潤農金服”)CEO陳輝來說,觸動他的除了農村旺盛的借貸需求之外,還有一個讓人非常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怪圈”。

陳輝說,2015年冬天,他到東北農村考察,一戶人家種有十晌地(150畝左右),每年務農的各項投入接近10萬。經詢問得知,信用社最高貸款3萬,再向親戚朋友東拼西湊3萬,剩下的就只能承受高息求助於民間借貸公司。湊齊這些錢後,這戶人家才會開始一年的耕種。

由於從種植到收獲,需要一年周期。所以對這家人來說,這一年基本上就沒有收入來源,為了維持生活及其它開支,還必須預留兩三萬。等年末賣掉糧食後,再分頭還掉欠賬,然後手頭上就只剩下一點錢,下一年又要繼續借錢。

這戶農民告訴陳輝,年景好壞會影響到收入,但是掙的錢也一直攢不下來,比如要還掉結婚蓋房子時欠的賬,還要張羅著小孩上學的錢。等到攢些錢了,小孩要上大學就又全花光了。再往後,孩子就要結婚了。而且,家人還不能碰上災病,否則負擔更重。

這個農民始終深陷“一直種地、一直缺錢”的怪圈,讓陳輝頗為感慨。於是,他考慮做一些改變,幫助農民解決“借錢、省錢、賺錢”的難題。他認為,如果只是做一家純粹的借貸公司,放貸給農民收取高息,盡管也會掙到錢,但卻無助於打破前述怪圈。

用金融手段撬動整個產業鏈

經過前期半年多的立項調研,2016年6月,陳輝帶領公司團隊到山西南部的聞喜縣幫助農民種植辣椒。

之所以選擇從辣椒切入,他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辣椒作為經濟作物,由於種植範圍廣泛,一直以來價格都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像大蒜一樣過山車般的行情。而且,辣椒用途廣泛,價值較高,還可以烘幹儲存,不用擔心出現生鮮果蔬那樣的滯銷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已經跟下遊的加工企業簽訂了訂單,鎖定了收購價格。陳輝說,只要每年能夠達到幾十萬噸的生產規模,就可以成為“老幹媽”的指定供應商。然後,公司再跟農戶來簽訂辣椒收購的價格。而且簽約的價格“就高不就低”,這樣既保證了產銷對接,也能穩定農民的收入預期。

作為一家新型訂單農業金融公司,潤農金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為整個產業鏈提供全程的金融支持,以及為農戶提供栽培技術,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從而保證產量和質量。

具體來說,在篩選完基地和農戶之後,從種植環節開始,公司會為農民提供農資,跟農民簽訂賒銷協議,等辣椒種出來後,由公司統一收購烘幹,交由加工企業,待結算後就會按照簽約價格,扣除農資費用,支付給農民。這其中,由於統一采購,為農民降低了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而公司又可以從整個產業鏈中抓取利潤,從而補貼給農民,使得賒銷為零利息。

在山西,小麥和辣椒可以輪作,即小麥收獲後,可以再種一茬辣椒。也可以不種小麥,一年種春茬和麥茬兩茬辣椒。春茬已經基本有數,但是麥茬能簽多少畝尚未可知。

陳輝說,農民最實在,要是農民感覺到辣椒春茬種的不錯,也確實掙到錢了,那麽第二茬就還會再種辣椒。根據前期調研和已經有過一茬的經驗來看,一畝地可以為農戶增收2500元。因為麥茬種玉米的話,刨除成本平均每畝地的收入為500元,但是種植辣椒後收入會達到3000元。也就意味著,如果種植面積能夠達到10萬畝,將會為當地農民增收2.5億。

陳輝表示,公司就是在其中扮演從規模種植到集中采購的橋梁,通過金融服務嵌入產業,從而撬動整個產業鏈。2016年已經跟農戶簽了5萬畝左右,2017年春簽約到10萬。預計2017整年會簽約到50萬畝,訂單農業的總交易額達到15億元。

截止到2017年2月,潤農金服的業務覆蓋山西、河南、山東等省份,簽約農戶超萬戶,簽約貸款金額8000萬。這其中在山西、河北有辣椒跟種項目,在山東有養豬養雞等項目,還有江蘇的稻蝦共養項目,以及東北、河北、山西的土地托管業務。

征信背後的農村消費

多年來,農業種植的小農經濟在應對大市場方面,往往力不從心。一方面無法對農作物來年的市場價格做到準確判斷,另一方面對市場價格及農資成本方面無法形成議價博弈能力。在當前,小農經濟仍然會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背景下,要是能夠湧現創新整個產業鏈的企業,不論是金融企業,還是農業企業,都將會幫助農戶改變弱勢地位。

相較於小農戶,陳輝提到,下鄉的資本或企業就有實力去做市場調研,包括農資、農產品的價格,甚至國際貿易、期貨市場的價格,然後綜合預判,選擇適合做的項目。而小農戶是無法想象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還有一點優勢在於,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種植品種帶領農民致富。他舉例說,當初種辣椒的時候也考慮過,要是達到10萬畝的規模,會不會供過於求,造成全國辣椒市場降價,後來才發現,辣椒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這點規模對市場的影響完全可謂是微不足道。

當然,對於潤農金服而言,以辣椒來切入農業並非最終目標,而是希望借此彌補農村征信的空白,拿到農民的消費數據,借此再跟一些合作企業,為農民提供消費貸款服務。

陳輝解釋稱,對農民來說,可以分為生產和生活兩塊。先幫農民搞好種植這一塊,讓農民增收,這屬於惠農扶貧。跟他們建立信任關系後,然後再由生產轉向生活,挖掘其潛在需求,幫助農民花錢。他認為,農村金融最難做的是征信工作。對於傳統的金融機構,甚至一些知名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農民的征信都是空白,因為這部分群體很少上網購物。但是,通過農作物種植,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白。

據了解,潤農金服在農村布局的惠農點下沈到鄉鎮和村,計劃在今年年底達到3000個。惠農點將為農民提供各種便利的金融服務,包括小額現金借貸、汽車金融、房屋建設裝修、家用電器分期、婚喪嫁娶相關等分期服務。在陳輝看來,這背後有著巨大的藍海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30

中行副行長:應鼓勵金融正規軍進入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

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增長迅猛,中國銀行副行長許羅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應推動商業銀行在高校消費金融領域發揮主體作用,同時對市場化機構加以規範,設置相應的準入門檻,使其發揮補充輔助作用。

我國高校中現有超過3700萬在校大學生。艾瑞咨詢近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研究報告》稱,龐大的人口基數奠定了大學生市場千億級的消費規模,2016年我國大學生消費市場規模達到4524億,同比增長4.7%,並呈增長趨勢。

但目前,在為高校學生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機構中,商業銀行的覆蓋面非常不足,更多由一些市場化機構占據市場,而這些市場化機構良莠不齊。

從業務範圍來看,商業銀行在校園相關信貸服務中仍聚焦在國家政策框架下的助學類貸款上,主要是向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包括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助學貸款。

許羅德說,2002年起,商業銀行也曾較大力度推行大學生信用卡,之後監管部門出於謹慎監管原則,大幅度提高了信用卡發卡門檻,要經由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的書面同意方能發信用卡。由此,商業銀行基本退出了校園信用卡市場,針對大學生消費金融信貸的服務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在商業銀行的相關服務無法滿足校園內實際消費信貸需求的情況下,市場化機構就出現了大量提供“校園貸”。據不完全統計,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信貸規模2013年為11.5億元,到2016年達到801億元,4年增長了近80倍。

艾瑞咨詢的上述報告也顯示,大學生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在2015年同比增長達746.7%,遠超整體互聯網消費金融增速,2017年,預計將突破1000億的金融交易規模。

許羅德說,大學生是未來中國信用體系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軍。適度的生活消費和正當的助學消費,是大學生群體的合理訴求。

但近幾年提供高校消費信貸服務的市場化機構,主要是以“校園貸”為主的P2P公司和互聯網助貸平臺。許羅德說,這些機構介入大學生消費信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高收益或自身的市場估值,對社會效益的考量相對不足,有時存在迎合甚至誘導校園的非理性消費行為。部分市場化的校園消費信貸機構實質上並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審機制和內控合規機制,盲目追求規模擴張。

因此,許羅德建議,高校學生消費信貸需要構建一個規範有序的服務體系,優化制度安排和監管頂層設計,以全面提升高校學生金融服務的普惠水平。

在許羅德看來,當前要建立高校學生消費金融的服務指導機制。金融監管機構要對高校學生消費金融市推出全面、規範、有針對性的指導性意見,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金融正規軍在校園消費金融服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並對其服務價格、服務產品、服務流程進行有效引導,發揮其示範和引領效用;另一方面,對市場化機構治理整頓的同時,加快出臺市場化金融機構為高校學生提供消費金融的服務指引,明確這些機構的可為空間和應為動作。

考慮到我國金融體系中,商業銀行在產品研發、風險控制、內控管理、承擔社會責任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因此,許羅德認為,金融監管機構要鼓勵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金融正規軍在校園消費金融服務中發揮主力軍作用,而市場化機構則需要加以規範,並發揮補充輔助作用,二者形成有效銜接。

而要真正成為主力軍,許羅德說,商業銀行要開發有針對性的消費金融產品,滿足大學生合理消費需求。一方面建立以小額信用消費貸款和信用卡為基礎的大學生消費金融產品體系。另一方面積極聯合消費品及消費服務供應商,共同開發“商品+金融”或“服務+金融”的嵌入式的場景消費金融模式。

另外,商業銀行也需要圍繞高校學生細分群體,合理設置消費信貸額度和利率,使針對高校學生的消費金融產品價格更符合普惠金融屬性。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要形成專業的風控案防機制,實現大學生消費信貸有序投放。比如,可以依托商業銀行自身風控體系,探索數據驅動的風控技術,規範信息采集和數倉管理,建立大學生資信和承債評級模型,形成有別於其他借款主體的大學生風險控制機制。同時也要建立高校學生金融服務的聯動機制。在消費金融的貸前、貸中、貸後各個環節和高校學生管理形成聯動機制和主體示範作用,更好地防控潛在風險。

對於市場化機構來說,許羅德表示,監管部門要從制度層面,設計準入校園的標準,尤其是風控能力、銷售方式和息費標準。

許羅德說,市場化機構在資格準入的前提下開展高校學生消費金融業務。而準入的關鍵應該在於其是否具備風險管理能力;是否落實合規銷售;是否符合價格限定要求;是否具備資金實力;是否具備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85

眾專家熱議“現金貸”新規:良幣驅逐劣幣 正規軍迎來大發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03/1167655.html

12月1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現金貸”的整頓新規,多位專家第一時間對新規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通知》)進行了深入解讀。

多位專家均指出,現金貸新規不是一刀切,新規的落地有利於“良幣驅逐劣幣”,有場景、重風控,低利率的合規公司不用愁。

要想健康發展,關鍵在有效風控

“對現金貸不是一刀切”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監管原則基本涵義是 " 新增控制,存量排查,對現金貸不是一刀切,而是違反監管突破幾個原則的予以清理,回到正常合理的狀態上 "。

12月2日,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教授針對新規發表《讓現金貸成為負責任的金融》,提到:“現金貸具有普惠金融的特性,因為現金貸的借款人基本上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現金貸要健康發展,就必須做負責任的貸款。而“負責任”的關鍵在於有效的風控。”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首席經濟學家盤和林更是進一步指出:一些以大數據、風險控制為基礎的金融科技公司,的確是為被排斥在傳統金融市場(銀行信貸)之外的人群提供了金融服務,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刺激消費等方面實實在在地發揮了一些積極作用。

以螞蟻金服旗下的花唄為例,數據顯示,上線三年來,花唄借唄的不良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基於支付場景,螞蟻金服通過大數據技術,從身份識別、歷史信用、資產狀況、消費穩定性、行為穩定性、收入預測,到反欺詐、反多頭借貸,為個人消費金融建立起超過10萬多項指標,150種風控模型,5000多種風控策略,有效控制風險,同時也能降低貸款成本。目前,借唄的日均利率為萬分之4,意味著年化利率為14.6%,和銀行類似產品的利率相當。

不會影響“剁手族”

新規出臺之後,不少網友留言,“我的花唄、借唄是否受到影響?”作為剁手神器,花唄、借唄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對此,專家解讀,“現金貸”新規並不會影響“剁手族”的消費金融服務。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莫開偉表示:新規對有經營牌照、有金融場景、有指定用途、有“門檻”、有抵押物的正規軍是利好。比如像騰訊推出的微粒貸、螞蟻旗下的借唄、花唄就不屬於整頓範疇,這些平臺因為堅守有場景、有低利率,反而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盤和林解釋:“市場上的“四無”現金貸業務是整頓的對象,即無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定、無抵押等為特征的借貸。廣大用戶所熟悉的花唄和借唄都是依托支付寶消費支付場景而衍生出來的金融增值服務,屬於是有金融場景、有指定用途、有客戶“門檻”、有抵押(信用也是有效風險控制的一種)等,則不是本次整頓的“現金貸”範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417

從草臺班子走向正規軍 網絡大電影提升“自我修養”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4/1199100.html

對網絡大電影來說,今年可謂開門紅。

1月,《大夢西遊4伏妖記》《新僵屍先生2》《超級大山炮之海島奇遇》三部影片在10天之內接連突破千萬元分賬票房。春節檔期間,《濟公之英雄歸位》上線4天票房分賬收益破千萬元,《靈魂擺渡·黃泉》更是創下了上線不到一個月突破三千萬元的全新紀錄。

從半地下狀態走向“正規軍”,從打擦邊球到拼制作,如今的網絡大電影,除了“狂飆突進”,更註重提升“自我修養”了。

口味刁鉆記者主動“安利”

“完全看不出來是網大!”“這個故事,做院線電影也綽綽有余吧!”1月28日,網絡大電影《靈魂擺渡·黃泉》舉行上線首映式,邀請了一批北京的電影記者在院線看片。看片結束後,一家網媒的電影記者迫不及待在朋友圈分享了觀後感。“故事完整、制作合格、主題動人,感覺秒殺了不少院線電影。”這位看片口味甚是刁鉆的記者很少在朋友圈主動“安利”電影,這一次她破例了。

對《靈魂擺渡·黃泉》編劇兼監制小吉祥天來說,這是他期待的效果,“《黃泉》這個項目其實就是要做一部院線電影,我們追求的是表達一種正確價值觀,講一個盡量避免驚悚的情感故事。”

在這部大電影之前,《靈魂擺渡》已經算得上是一個“IP”了,同名網劇自2014年開始在愛奇藝上線,累計三季的內容聚集了不少鐵粉。但決定要做網絡大電影後,小吉祥天打算轉向,盡量消除原系列中的靈異因素,轉而講一個更容易讓普通觀眾接受的故事。

《靈魂擺渡·黃泉》講述了一個完全獨立於網劇的愛情故事:值守黃泉的孟婆三七幼年時與修仙小童長生結緣,300年後二人再度在黃泉相識相知。愛情的信任與背叛,是這個故事的主題。這種更容易為普通觀眾接受的故事類型,也讓該片看上去和普通的院線電影無異,涉及鬼怪的部分只是故事的背景,而不再是網絡大電影用來吸引驚悚靈異題材愛好者的噱頭。

驚悚靈異題材開始降溫

劇情片、愛情片居然成了網絡大電影中的票房好手,這似乎與大家印象中的網絡大電影不同。

愛奇藝會員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葛旭峰說,這種題材的轉向其實也符合這兩年網絡大電影在類型上的變化趨勢。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2015年,一部僵屍片《道士出山》以28萬元的成本撬動了2400萬元的分賬收益,直接導致當年同類題材紮堆兒。2015年僵屍片火起來後,當時愛奇藝收到的提案,50%都是僵屍片。

近年來,隨著網絡視頻內容監管越來越嚴格,網絡大電影的題材紅利也有所削弱。

“一個新興市場出現時,一開始肯定是眼球經濟。2014年那會兒,網絡大電影基本上都是以軟情色為主,而那種展現僵屍、鬼怪的怪力亂神的片子,其實都是徒有其表,只是為了吸引觀眾註意力。”葛旭峰認為,在初始階段必然會出現這種走勢,但隨著市場越發成熟,這樣的東西最終會被逐步洗掉,被市場自然淘汰。根據《2017年網絡大電影產業發展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劇情、愛情、喜劇成為網絡大電影的主要類型,而驚悚的排位開始下降。

“從覆蓋人群考慮,喜歡驚悚靈異的畢竟也是少數。”葛旭峰覺得,不管是從營銷還是從項目定位來講,“做靈異驚悚的話,受眾肯定是窄的;講述愛情,則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受眾基數大。”

小吉祥天也認為,網絡大電影要想突破先前的觀眾群,就一定要抵達更廣闊的群體,“就像美劇、日劇一樣,口碑雖然集中,但是只集中在相對小部分的人群,觀眾真正的大群體是在二三線城市,要做泛傳播就得打動這一部分人群。”基於這種考慮,《靈魂擺渡·黃泉》在上線前的營銷也進行了調整,“在片名上我們更強調‘黃泉’,而不是‘靈魂擺渡’,宣傳點也做在了愛情故事上。”

團隊不再是“草臺班子”

如果仔細研究如今網絡大電影票房排行前列的作品,會發現一個共性:網絡大電影的團隊已不再是“草臺班子”,而更多是由影視產業的“正規軍”操刀,在拍攝制作上經驗豐富。

《靈魂擺渡·黃泉》制作團隊出自電視劇王牌軍——郭靖宇團隊,小吉祥天是原電視劇團隊的藝術總監,導演巨興茂是曾在郭靖宇的電視劇《鐵梨花》《打狗棍》中有過出色表演的演員。

《濟公之英雄歸位》幕後班底來自香港的林子聰團隊,作為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配角,他曾在《美人魚》中擔任執行導演。《新僵屍先生2》的導演劉觀偉,正是當年香港電影《新僵屍先生》的執導筒者。

“影視作品本身就是集體創作,從編劇到演員再到攝影等各個方面,創作團隊整體的專業性,最終構成了一個成熟的作品。”葛旭峰說,在愛奇藝內部,制作班底的專業性會被當作評估項目等級的重要考量因素,因為好的制作團隊自然會給作品加分。

以《靈魂擺渡·黃泉》為例,即便其預算難以達到院線電影級,但片子的後期特效還是盡力做到了“良心”。片中,孟婆三七的真身大蛇多次出現,雖然真實感稍顯欠缺,但並沒有被網友大範圍吐槽“五毛特效”。作為該片的藝術總監,郭靖宇透露片子其實在2017年6月就已拍攝完成,但大蛇的特效難度極大,為了不留遺憾,他們決定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打磨特效細節,而不是趕工上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