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今日,鱷兄發佈了一個兒童基因檢測和幾家和上海某大學有關的醫藥公司上市公司的故事。


但內容及結構稍有更改,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1)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兒童天賦基因測試」。明報報導最近有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1.txt

香港的著名網上社群《親子王國》,相信不少香港的年青媽媽是這網站的用戶,它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 IQ、EO升呢攻略》的講座,介紹的正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主講者李明醫生,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就是接受明報記者訪問的那位。講座的支持機構是 Genetic Center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是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1781.php?storyid=1781


根據基因科技中心的資料:
「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xcel Novel Limited,獲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其獨家權,推廣並銷售其基因檢測業務及其它所有產品和服務;獨家推廣並銷售 區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香港、加拿大、南韓及台灣;期限由 2009年08月03日至2019年08月02日。」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即是明報提到的那一間。
http://www.genetic-center.com/index_moduleId-114_pageName-content_pId-37_uId-15.html

心水清的應該發現基因科技中心並沒有列出所有股東的名稱。根據上海生物芯片網站的資料,有一個股東叫做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而這公司的董事長毛裕民,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2.html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4.html

(2)

毛裕民即是精優藥業(858)的主席,亦是聯合基因科技(399,前遠東生物科技)的大股東。

2002年,精優藥業(858)進行了一次關連交易,向香港博德(主要股東包括毛裕民、謝毅)收購Gene Generation的55%股權,代價5500萬港元。Gene Generation實益持有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的49.5%股權,上海博星擁有上海生物芯片20%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21/LTN20020621050_C.pdf

2004年,精優藥業(858)以2800萬港元蝕賣Gene Generation,買家是王嚴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5/LTN20040825066_C.pdf

精優藥業高買低賣Gene Generation故事的背後,還有星湖科技因為上海博星的問題,向毛裕民展開訴訟。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
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php?id=13373841&symbol=600866

既然知道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控制上海博星49.5%股權的Gene Generation又賣給了王嚴衛,點解毛裕民僅憑間接的0.5%就能以上海博星董事長的身份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監管機構可有興建研究王嚴衛的交易?


況且,精優藥業(858)的執行董事樓屹,曾擔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直至2002年底或2003年初。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277_C.pdf


(3)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另一個足跡,是與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簽訂的甲型流感病毒試劑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11_C.pdf

與銘源醫療(233)達成合作協定的還包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基因中心」),據資料顯示,「基因中心」於1998年已經正名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難道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不知道?
http://qwb.sh.gov.cn/shqb/node113/zjgk-gqb/dtxx/u1a32501.html


(4)


以下是國內對於天賦基因檢測的一些報導。
http://news.163.com/09/0819/07/5H2H40Q2000120GR.html
http://www.fdinfo.org/CL0054/66428.html

「在Google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搜索到國內有數十家公司從事這項業務,其中不少檢測機構與上海兩家基因公司有聯繫——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芯基因」)。」

新春苗的背景暫時並不確定,它只提到一間「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logo所見,這個可能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別名。
http://www.xcmjy.com/index.asp
http://www.genewealth.com/image/sbc.gif

奇芯基因的背景則與毛裕民的聯合基因有關係。有資料指奇芯基因的創辦人原是復旦生物的原高層,他們其後自立門戶。根據復旦生物昔日的自述:「上海復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原系復旦大學校辦企業,1998年經改制,由聯合基因集團與復旦大學共同出資設立,成為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 院長、復旦大學校務委員、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毛裕民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4/0645-2273.html
http://www.yikker.com/fdw2/about-profile.asp

既然有「天賦基因檢測」這東西,毛裕民的聯合基因又怎會不加入一齊玩,不同的是沒有掛起上海生物芯片的招牌。
http://www.zsgoodgene.com/CompanynewsInfo.aspx?id=17
http://th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07/13/content_1813301.htm

(5)
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測試,專家認為報告欠診斷價值,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報告會影響孩子成長。作為家長的,與其送錢給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栽培孩子。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2.txt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3.tx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

股王候選人一》燒錢七年才成功 今年要賺兩股本 漢微科 站穩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龍頭

2012-5-28  TWM




在今年的未上市一百強中,由於漢微科打敗美商科磊,取得全球半導體電子束檢測設備八成以上的市場,預估今年將獲利兩個股本,是少數被認為有機會挑戰上市新股王的企業之一。

撰文‧林宏文

已於五月二十一日掛牌上櫃的漢民微測科技公司(以下稱漢微科),是國內極少數可以突破國際大廠壟斷,且自行開發成功的半導體檢測設備廠商。由於漢微科今年獲利有達兩個股本的實力,預料掛牌後,將從原本的未上市股王,成為爭奪股王寶座的候選人之一。

後發先至!

吸收科磊大將 反而將之超越漢微科是一九九八年由四位創辦人在美國成立,其中三個人是來自美商科磊(KLA-Tencor)。總經理招允佳原來在科磊就是負責電子束檢測 設備的研發,但因科磊在光學產品檢測設備已占有絕對優勢,因此並未大量投入這個可能取代光學產品的新技術,也讓招允佳決定離職創業。

美商科磊為全球第四大半導體設備廠,更是台灣電子業設備採購的最大供應商之一。不過,科磊如今最後悔的事,就是十四年前讓招允佳離職創業,如今成為威脅科磊的最大競爭者。

招允佳說,當時他把創業想法告訴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獲得黃民奇的大力支持,因此,他完全沒找過其他人募資,就取得全部的創業資金。「我們就待在美國矽 谷,花了五年時間,終於把產品做出來。」談起黃民奇創辦的漢民科技,在國內半導體與面板兩大產業界幾乎無人不曉。漢民是國內最大且經營最久的設備代理商, 至今已經手超過一萬台設備;因此,雖然漢民科技一直沒有掛牌上市,但黃民奇早已被視為國內設備業的教父級人物。

黃民奇經營設備代理至今已三十五年,但早在漢民科技成立之初,他便有自主開發設備的企圖,因此當他遇到招允佳這個創業團隊時,如獲至寶,於是便積極籌錢投 資漢微科。如今,黃民奇不僅投資漢微科,成功開發出國內第一台「電子束檢測機」,加上漢民科技另外投資的一家公司漢辰科技,也成功為台灣開發出第一台的 「離子植入機」,算是非常難得的成績。

至於目前擔任漢微科董事長的許金榮,早年是與史欽泰、曾繁城及曹興誠等人一起派至美國RCA,引進半導體製程與設備技術的核心成員,並曾擔任過台積電副總 及聯電總經理等職務,是國內半導體界的老將。他被黃民奇邀請至漢民科技擔任總經理,同時也擔任漢微科董事長,負起推動設備研發的重任。

不過,設備業的進入障礙很高,漢微科的成長過程也經歷各種嚴厲的考驗。由於半導體客戶對設備精準度要求極高,不可能隨便更換供應商,漢微科必須用實力證明 產品的優異性。而且每個客戶測試時間少說三年、多則五年,也因此讓漢微科成立七年後,業績才開始轉虧為盈,並且在全球電子束的檢測設備市場上,取得超過八 成的市占。

打擊面廣!

幾乎所有半導體公司都是客戶許金榮說,台灣是全球投資半導體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台灣市場一直是全球半導體設備商兵家必爭之地。要切入自行研發的設備業,必須與所有公司打仗,競爭非常激烈,漢微科便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

仔細檢視漢微科的財報,由於前幾年公司都在燒錢,因此最初募集的錢幾乎全燒光。二○○八年漢微科進行過一次減資,把累虧全打掉,資本額從七.八億元減到僅剩一.三億元,減幅達八成以上;之後才再增資,讓公司得以運作下去。

招允佳說,目前在光學與電子束產品的比率,雖然還是有十比一的懸殊差距,但由於電子束的技術可以延伸到二十奈米或十四奈米以下,光學技術的物理瓶頸就很難突破;因此,未來新的產品需求幾乎都集中在漢微科的電子束產品上,這也是漢微科未來最值得期待之處。

其實,科磊早在一九九一年就推出第一部電子束產品,技術大約在○.三五微米。當時科磊創辦人兼執行長李維(Kenneth Levy)就已知道光學的技術會走到極限,因此堅持要盡快開發這項技術;但光學產品事業實在很賺錢,雖然電子束產品已開發出來,卻並未繼續投入研發資金。

半導體產業技術不斷進步,漢微科取代科磊的故事,顯然又是電子業另一個技術取代的案例,大廠忽略了新技術的取代力,反而讓新進者超前。由於漢微科已申請了關鍵專利技術,也就是跳躍式檢測方法,這是目前業界效率最好的方法,也讓雙方的技術差距已有明顯分野。

目前漢微科的客戶遍及所有半導體公司,前三大客戶為台積電、三星、爾必達,除了英特爾尚未確認外,幾乎喊得出名字的半導體公司都是客戶。而且在競爭者技術已追趕不及的情況下,漢微科的領先地位得以確立。

漢微科日前公布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四.五七元,加上毛利率持續保持在七○%,亮眼的成績,也讓漢微科成為今年未上市一百強企業中,最有機會爭取股王寶座的公司。

漢微科(3658)

股本:6億元

主要股東:漢民科技

經營團隊:董事長許金榮

總經理招允佳

主要產品:電子束晶圓檢測設備

成功 3關鍵

1. 創業團隊擁有專業知識與管理技能。

2. 大股東提供財務、客戶及研發等方面的支持。

3. 有效整合美國研發、中國製造及台灣整體測試與組裝等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8

沒有「准生證」的產前檢測術 15萬孕婦未知的真相,500億市場的誘惑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74

編者按:只需孕婦的一滴血便可測出其胎兒有無出生缺陷之虞,一項名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產前篩查技術風頭正健。這樣一項近似孕婦福音的技術,究竟隱含著怎樣的技術真相?為何在中國難以拿到主管部門的「准生證」?為何企業和地方政府又如此熱衷推廣?

國家藥監局稱,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一個理論性技術,該局目前沒有介入,系由衛生部科教司牽頭組織。

衛生部科教司稱,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評估論證並未做過。如果要應用於臨床,要由衛生部醫療處來負責。

衛生部醫療處稱,醫療技術應用於臨床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只能諮詢各省衛生廳。

1/80329479,為得到這個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數字,36歲的北京孕婦孔寅在301醫院被抽了5毫升靜脈血,花了上千元。

這個數字代表她腹中胎兒可能罹患唐氏綜合徵(又稱「胎兒21-三體綜合徵」或先天愚型)——一種最為常見的由常染色體畸變所導致的出生缺陷疾病——的風險指數,若指數大於1/20,則為高風險。

孔寅所接受的是一項名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產前篩查。只需孕婦的一滴血便可測出其胎兒有無出生缺陷之虞。

近年來,這項新興技術風靡中國。南方週末記者綜合市場數據統計,在過去近三年時間裡,如孔寅般接受這項檢測的中國孕婦已逾15萬。

然而,當手捧檢測結果或喜悅或糾結之際,15萬名孕婦中鮮有人知,自己已然捲入一項處在監管灰色地帶的基因生意。

被舉報的明星

更是少有人知,就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風頭正健之際,其行業老大卻被人舉報了,而且案件至今未結。

2012年4月,孕婦孔寅接受「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前三個月,一封舉報信經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現已併入新的國家食藥總局,下稱國家藥監局)層層批轉至深圳市藥監局。

舉報信直指為孔寅血液樣本進行測序分析的華大基因臨床檢驗中心(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舉報信稱,華大基因進口未經註冊的基因測序儀及其配套試劑,在深圳部分醫院進行產前優生優育篩查服務。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中,基因測序儀及其配套試劑是必備硬件。

成立於1999年的華大基因是國內整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市場的龍頭老大。該機構曾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等多項國際科研任務,多位國家領導及部委一把手到訪。

「在全人類中,我們的檢測樣本所佔的比例應該是最大。」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尹燁對南方週末記者說,2012年華大基因的樣本數量佔全球檢測總數的比例最高時可達50%,「全球兩個做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人中,就有一個是在華大做的」。

被舉報之時,華大基因開展此項服務已近兩年。位於深圳鹽田區北山道的華大基因總部辦公大樓展廳,一塊專設的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著業績。109582,是其從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2日中午已經完成的檢測樣本數目。

深圳藥監局調查發現,華大基因使用的是美國Illumina公司生產的Hiseq2000基因測序儀及其配套試劑,華大未能提供該設備及試劑的相關醫療器械或藥品註冊證明文件。

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審評中心副主任曹國芳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凡是用於人體診斷的儀器和試劑都要報該局批准,產前篩查也不例外,「進口的也要審批,除非不用於臨床,只用於科學研究」。

「臨床研究應該是無償的,不但免費,而且應該給予補償,必須充分告知受試者風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省醫藥監管官員說,「法律是硬槓槓,沒有註冊就絕對不能用於臨床診斷治療。」

華大基因與深圳三家醫院的合作收費檢測顯然已非科研。

深圳藥監局隨即下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華大基因立即停止使用無產品註冊證書的醫療器械,依法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註冊,並提交書面報告。

然而,通知書下發已近一年,一切照舊。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廣東省醫藥監管官員透露,深圳市藥監局曾向華大基因表示可以協助其與國家藥監局溝通,走審批程序,「但他們根本不理,因為他們知道註冊不下來。」

不可能拿到的「准生證」

一項已然如此風靡的技術,緣何在審批上卡了殼?

不惟華大基因,南方週末記者從國家藥監局獲悉,目前,該局沒有接到任何關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儀器和試劑報批申請。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未批先行,已是行業公開秘密。國內從事該檢測的另一主要機構——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貝瑞和康)總經理周代星亦向南方週末記者坦承,該技術目前處於「灰色地帶」。

「如果政府部門不管,做了也就做了,如果決心要管,那就是個問題,這主要取決於政府相關部門的看法。」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全國產前診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段濤說。

不過,要讓這一「灰色地帶」洗白,短期來看,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審評三處處長安娟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如果進口醫療器械在國內應用於臨床,在原產國必須上市,在美國需要通過FDA的510(k)認證。所謂510(k),是向FDA遞交的上市前申請文件,目的是證明申請上市的醫療器械安全有效。

「申請國家藥監局批准的前提是必須拿到原產國的認證,否則連申請的資格都沒有。」Illumina(中國)區域銷售經理趙云平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中國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三家最大機構——華大基因、貝瑞和康、湘雅醫院的中南大學產前診斷中心均系採用Illumina的Hiseq基因測序儀,而該測序儀及其配套試劑尚未獲得FDA的510(k)認證。

美國阿拉巴馬州哈森阿爾法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韓健介紹,美國FDA一般規定每個體外診斷項目的臨床試驗至少是檢測100例陽性標本,這意味著,如果一個公司想要做針對唐氏綜合徵的產前診斷,就需要在孕婦群體中檢測到100個唐氏胎兒。然而,唐氏綜合徵的發病率平均值為1/1000,檢測到100個陽性標本就至少要做10萬例臨床。

目前,全美所有機構的臨床檢測樣本也僅在10萬例左右。此外,進行臨床驗證的試劑也需要預先生產試用以驗證其重複性、穩定性等質量問題。

「對廠家來說,報批是花錢費時的麻煩事,可是不經過這個過程,消費者的切身利益誰來保證?診斷錯誤誰負責任?」韓健說。

但這並不妨礙該項技術在美國應用於臨床。「我們是通過參比實驗室(CLIA)途徑進入臨床的,這不受FDA限制。」美國Sequenom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高級總監Marcy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在CLIA政策之下,政府對這些認證的實驗室有嚴格的質量控制,而且實驗室管理人員有相應的執照。「如果這兩項合格,實驗室就可以合法收費並提供自己驗證過的臨床服務。」韓健說。

但「我們國家就是產品註冊,沒有像美國那樣的參比實驗室政策。」安娟娟說。

正是得益於參比實驗室政策,Sequenom公司2011年底率先在美國將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商業化,一年內完成了六萬餘例檢測。目前,全美共有四家機構可提供這項檢測。

福音背後的技術真相

對於孔寅這樣的孕婦而言,這一在中國未獲「准生證」的產前篩查技術卻近似福音。

原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為5.6%,以全國年出生數1600萬計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約90萬例。其中,胎兒染色體異常是臨床最常見的出生缺陷類型之一,約佔全部活產胎兒的1/500。

傳統的產前篩查技術如血清學篩查和超聲檢查,雖無風險,但檢出率不高,「一般能做到80%就已經很不錯了。」段濤說,且存在5%以上的假陽性率的問題。

臨床研究表明,大於35歲的產婦生出唐氏綜合徵嬰兒(又稱「唐寶寶」)的風險率為1/260,因而不適宜接受唐篩及超聲檢查,而是直接要求接受羊水穿刺這類產前診斷。然而,這一用一根長長的針扎破羊膜的檢查雖可100%確診,卻有0.5%左右的流產率。

在1/260的「唐寶寶」風險和0.5%的流產風險之間抉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只需一滴血的無創檢測無疑令這種抉擇的痛苦減輕。

孕婦懷孕的時候,胎兒的DNA會進入孕婦的血漿裡。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系教授盧煜明將上述發現發表於《柳葉刀》雜誌,開啟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序幕。2008年,盧和他的團隊又發佈了該技術的詳細方法,結果顯示,檢出唐氏綜合徵的準確度在99%以上,這令其實際應用成為可能。

此後,包括華大基因在內的全球多家機構陸續開始這項檢測。「現在所有發表於權威醫學雜誌裡的樣本數據加在一起,應該有兩萬多個,檢測唐氏綜合徵的準確度都在99%左右。」盧煜明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盧煜明稱,香港中文大學申請了此技術專利,並授權給了美國Sequenom公司。對於知識產權問題,盧煜明以敏感為由不願詳述,但他強調,「我們現在與華大基因和貝瑞和康還沒有達成任何授權的協議。」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華大基因提交給深圳市藥監局的說明顯示,華大基因的檢測儀器和試劑均進口自美國,只有數據分析軟件系由華大自主研發。華大基因同時在該說明中引用了盧煜明的研究論文以證該方法「適合在臨床應用」,並附了文章簡介。

盧煜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該技術已經在美、英等15個國家和地區應用。然而,各個國家及地區對之非常「慎重」。

2012年12月,針對該技術在美國日漸商業化的現狀,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和母胎醫學聯合會發佈意見稱,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不應作為例行的實驗室產前評估的一部分,產前諮詢時應該告知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不是一種可作為診斷結果的檢測。

該意見稱,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高風險孕婦可接受這項檢測,比如大於35歲的高齡孕婦。但同時指出,該檢測不應用於低風險或者雙胞胎孕婦,因為針對這些人群的檢測樣本量尚不夠充分,同時該檢測也尚不能代替傳統的羊水穿刺等產前診斷方法。

英國國立健康生殖研究所主席Andy Shennan稱,目前該技術在英國亦尚未成為一種例行檢測項目,生物技術公司需要等待英國國家臨床優化研究所等專家委員會的意見,「我們需要很好的管理以確保檢測結果將來不會被濫用。」

目前,該技術在其誕生地——香港,臨床應用尚未獲批,「我們接到的樣本仍需寄到美國Sequenom的實驗室檢測」。

該技術的鼻祖盧煜明亦承認,該技術仍有其力所不逮之處。比如,孕婦血液中的胎兒DNA濃度並不一致,一般會在3%-13%之間,「我們的數據是2%以下的孕婦其血液中胎兒的DNA濃度低於5%,如果濃度低於5%,準確度就有問題,分析數據就需要特別小心。」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對於產前篩查而言是很好的技術了,但是對於產前診斷而言還不夠完美。」段濤相信,「這個技術稍微完善一點應該是一個革命性的技術。」

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幣服務

不過,中國的醫院和機構卻等不及這項「革命性技術」的完善。

「現在華大基因的合作醫院已有五六百家。」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尹燁說。貝瑞和康總經理周代星亦稱,截至2013年1月,與其合作的醫院已有三百餘家,貝瑞和康與湘雅醫院聯合完成的樣本量約5萬份。而2012年7月「剛剛攻克」該技術的安諾優達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亦自稱,目前該公司的無創產前檢測已在京、穗等多家醫院臨床應用中成功落地。

段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國內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檢測機構與醫院談妥,由醫生推薦孕婦自己到公司做檢測;一種是孕婦直接在醫院抽血,將樣本送至檢測機構,雙方在利潤上分成。

對於具體的分成比例,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尹燁以商業機密為由不便多談。「我們只是保持了一個合理的利潤率,肯定不暴利。」尹燁說。

目前,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每月的銷售額仍在以20%到25%的速度遞增,2013年華大基因健康類服務的銷售目標是5-10個億,其中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佔到一半。

南方週末記者調查華大基因的合作醫院發現,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價格在1000元到3700元左右不等。「我們現在更願意把它作為一個很好的臨床實踐,讓更多百姓儘可能享受到。」尹燁說,「先為人民服務,有一天人民幣就會為你服務。」

而在整個產前診斷市場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所佔的份額尚不過九牛一毛。國海證券的分析報告稱,每年產前診斷市場容量超過500億。

產前診斷是指對胎兒進行先天性缺陷和遺傳性疾病的診斷,包括相應篩查。目前,華大基因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還只是作為一種篩查手段。

全國產前診斷技術專家組組長邊旭明稱,2012年,該專家組曾對這一技術進行論證,認為其是一種近似於診斷水平的產前篩查技術。該技術被寄望於解決現行的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體系之不足。

「該技術迄今尚未取得臨床體外診斷應用許可,是目前該項技術用於臨床的最大障礙。」邊旭明稱。

地方熱衷,誰來監管?

「這是人類基因組工程在實踐應用上的第一個範例。」周代星說。然而,當這第一隻螃蟹已然擺在面前之時,中國的監管部門卻並未想好如何下口。

南方週末記者就此致函國家藥監局,該局官方回覆稱,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一個理論性技術,該局目前沒有介入,系由衛生部科教司牽頭組織。

衛生部科教司一位技術處官員稱,高新醫療技術一般都會經過該處評估、論證,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評估論證並未做過。如果要應用於臨床,要由醫療處來負責。

衛生部醫療處稱,醫療技術應用於臨床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只能諮詢各省衛生廳。

與國家主管部門的監管空白相比,地方胎動則劇烈非凡。南方週末記者獲悉,2013年1月,華大基因獲得由廣東省衛生廳發佈的同意其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無創基因檢測技術的批覆,此前的2011年底,該廳會同廣東省物價局同意將該21-三體無創基因檢測技術納入省醫療服務價格項目。

湖南則走得更遠。2011年,湖南省衛生廳批准湖南家輝遺傳專科醫院將該技術作為產前診斷技術。「這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出診斷報告而不是篩查報告的。」一位資深基因測序界人士說。

而在更多省市,即便沒有省級衛生部門「保駕護航」,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也已被各大醫院甚至地方政府列為產前篩查項目。山東省濟寧市甚至已與華大基因簽約,將該檢測列入「濟寧市2013年政府十件實事工程」,並由市級財政進行經費補助。

一項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的技術,何以地方政府如此熱衷?「一拍即合。」華大基因首席運營官尹燁如是形容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公共效益。」

地方熱衷背後,是對降低出生缺陷的渴求。衛生部《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稱,僅唐氏綜合徵一項,我國每年新出生的唐氏綜合徵嬰兒生命週期的總經濟負擔超過100億元。

而各地產前診斷的機構不足、診斷量不足的問題仍未緩解。即便以醫療資源最為集中的北京為例,據周代星介紹,可做產前診斷的醫院共有六家,一年的診斷量在9000到10000例。而北京市一年即有20萬臨產孕婦,按照10%為35歲以上高齡記,需要做診斷的也有兩萬例。

問題是,罩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頭頂的灰幕仍未撤去。廣東省衛生廳稱,「21-三體綜合徵」等基因檢測項目,屬於臨床基因擴增檢驗技術的一種,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可以開展。

而根據《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辦法》,使用未經國家藥監局批准的臨床檢驗試劑開展臨床基因擴增檢驗的,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停止開展臨床基因擴增檢驗項目。

遺憾的是,這種衝突並非地方政府所樂見。

2013年1月28日,深圳市政府專門召開研究支持華大基因該檢測的會議。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會議紀要顯示,以促進生物科學前沿技術產業化之名,該會議決定從2013年到2015年,深圳市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華大基因無創產前檢測技術給予為期三年的支持,三年累計資助華大基因不超過3000萬元,並請深圳市衛生人口計生委選擇若干規模較大、流程管理完善的市屬公立醫院做好技術準備、醫保報銷流程確認等工作。

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深圳市藥監局曾以該技術未獲國家藥監局批准為由表達過反對意見,但反對意見未被列入會議紀要。

「大家都在打擦邊球,問題是,在技術平台沒有報批之前,質量誰來管呢?」韓健憂慮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63

農夫山泉再發佈產品檢測報告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177

近日,農夫山泉「質量門」事件仍在持續發酵。面對各界對其產品質量的質疑,5月2日,農夫山泉公佈美國國家測試實驗室164項全套檢測報告,稱產品品質全面優於美國FDA瓶裝飲用水質量標準(標準號:21CFR165.110(b))。其中32項優於2-10倍、45項優於11-1000倍。農夫山泉產品品質不但全面優於《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也全面優於美國FDA瓶裝飲用水標準。

此前,4月16日農夫山泉在官方微博曬出產品的檢測報告,稱農夫山泉產品全面優於國家自來水標準(即《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其中21項指標優於國標12-1000倍。

另據中新網4月13日報導援引浙江省質監局表示,根據統計,2011-2012年,浙江省質監局對農夫山泉天然水共監督抽查13批次,依據《浙江省飲用天然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查評價規則》評判,全部合格。該評價規則明確的檢驗依據包括地方標準(DB)的《瓶裝飲用天然水》(DB33/383-2005)以及國家標準(GB)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19298-2003);判定原則包括「當產品的國家、行業、地方標準中強制性條款和執行的企業標準(含明示質量指標)各技術要求不一致時,應按其中最嚴要求進行質量判定」等。

儘管目前的檢測結果顯示農夫山泉的飲用水符合國家標準,但農夫山泉的產品標籤註明的產品標準為浙江省地方標準《瓶裝飲用天然水》(DB 33/383-2005)。

浙江衛生廳:浙江標準不得與國家標準相違背

4月10日,京華時報曾報導稱,農夫山泉飲用水產品執行的浙江標準,還不如國家自來水標準。

4月20日,浙江衛生廳發佈官方說明稱,《瓶裝飲用天然水》(DB 33/383-2005)是浙江省質監局在2002年組織制定、2005年進行修訂的產品質量標準。該地方標準在2005年修訂時,其中衛生指標執行《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9298-2003)。2008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分別在1月和9月批准發佈了《瓶(桶)裝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9298-2003)的兩次修改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地方標準在相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實施後,自行廢止」的精神,我們認為《瓶裝飲用天然水》(DB 33/383-2005)中的安全相關指標不得與國家標準相違背。

浙江衛生廳稱,原衛生部《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照生產企業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組織生產經營。因此,浙江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僅適用於規範食品生產企業在浙江省範圍內的生產行為。

而早在4月初,廣東21世紀網曾就該條規定報導稱,農夫山泉廣東分公司生產的飲用水產品仍執行浙江標準而非廣東標準,已經違反國家規定。

新京報5月3日社論指出,農夫山泉的「質量門」呈現出中國瓶裝水行業標準的亂象。小小一瓶水,國家標準就有4套,如果再加上生活飲用水標準,我國關於飲用水的國標達5個。而國標之外,還有著五花八門的地方標準,而這些標準多為企業主導制定,大玩華而不實的概念炒作,如山泉水、天然水等。瓶裝水之亂,不僅讓消費者無所適從,也埋下了健康安全的隱患。

4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表示,將加快包裝飲用水標準的清理,對相關標準中的安全指標進行整合,及時制定包裝飲用水通用標準。

新京報社論表示,瓶裝水取消地方標準,統一國標,方向已然明確,關鍵在於衛生部門能否履行法定職責,無懼各種利益阻力,當好公眾健康看護者的角色。

北京桶裝水協會發出下架通知

另據京華時報報導,農夫山泉在標準問題上的違規行為已引起行業協會的關注,5月2日,北京市桶裝飲用水銷售行業協會下發《關於建議北京市桶裝飲用水行業銷售企業對「農夫山泉」品牌桶裝水進行下架處理的通知》,要求北京市桶裝飲用水行業各銷售企業即刻對農夫山泉桶裝飲用水產品做下架處理。主要理由是農夫山泉品牌桶裝飲用水在北京市銷售期間,未向政府主管單位和銷售企業提供任何在北京地區生產的農夫山泉品牌桶裝飲用水的產品標準和相關產品合格資質證明文件,以及生產廠商的合格檢測報告。

北京市桶裝飲用水銷售行業協會是北京市社會建設辦公室、北京市民政局批準成立的北京市唯一的桶裝水行業協會組織。下一步,行業協會會盡快向工商、質監等部門報告情況,加大市場整治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78

基因檢測的 “朱莉效應”

2013-05-27  NCW
 
 

 

安吉麗娜 · 朱莉的選擇,引起了關於基因檢測和預防醫學的激烈討論 ◎ 本刊記者 崔箏 文近兩周來,在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下屬的健康臨床檢測中心,關於乳腺癌基因檢測的咨詢忽然多了起來。

“相關網頁點擊量明顯上升,打電話專門來咨詢的也不少。 ”華大基因一位市場部經理告訴財新記者。2013年5月14日, 《紐約時報》刊發美國女影星安吉麗娜· 朱莉自述其醫療經歷的文章,“朱莉效應”隨之影響中國。

這篇文章題為“我的醫療選擇” ,朱莉稱其通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攜帶BRCA1惡性突變,未來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極高。聽從醫生建議,她選擇了雙側乳腺切除術,並將這一隱私公之于衆,以“鼓勵每一位女性” ,尤其是有相關疾患家族病史的女性,去瞭解相關信息和自己的選擇機會。

在人們驚嘆朱莉勇敢地積極干預疾病的勇氣和慷慨分享經驗的同時,她的選擇亦引起了關於基因檢測和預防醫學的激烈討論。有專業人士擔心,朱莉的明星效應可能讓人們對相關病症的基因檢測趨之若鶩,助長過度醫療。

預防癌症,只能一切了之?

“女性殺手”

全世界每年因乳腺癌死亡人數高達50 萬,並有新發患者140多萬例。中國整體發病率略低於歐美國家,但乳腺癌也已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並逐年快速上升。據北京市最新統計,近十年間,北京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以年均6.8% 的速度增長,2010年的乳腺癌發病率比2001年增長了近1倍。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陸續發現了人類基因中與家族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相關的腫瘤抑制基因, 並取乳腺癌(Breast Cancer)的縮寫,將先後發現的兩個分別位於第13號染色體和第17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命名為 BRCA1和 BRCA2。

BRCA 基因對維持細胞生長周期穩定性、DNA 損傷修復和檢測腫瘤基因突變有重要作用。攜帶 BRCA1基因突變的人群,當受到核輻射、X 射線輻 射等電離輻射時,雙鏈 DNA 受到破壞並不能進行自我修復,導致細胞發生突變,增殖與凋亡失控,從而導致腫瘤的發生。目前已發現這兩個基因的數百種突變,除了與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密切相關,還與很多癌症有關係,例如胰腺癌、胃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等。

於是,對於攜帶BRCA1和 BRCA2 基因突變女性,患癌的風險大大高于普通人。研究顯示,其中 BRCA1基因突變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 和15%-45%,有 BRCA2基因突變者,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是50%-85%和10%-20%。

BRCA 基因突變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父母雙方都有可能攜帶,並遺傳 給子女,一方攜帶,遺傳幾率即為50%。

統計得出,約25萬至50萬名美國人攜帶有該突變,其中,BRCA 惡性突變在德系猶太人中出現率最高,在一個超過5000人參加的研究中, 攜帶率高達2.3%,挪威、荷蘭和冰島裔人群中亦較多見。

亞裔的攜帶比例則較低,這也解釋了亞洲國家乳腺癌發病率相對較低的現象。

中國尚未進行大規模的人群基因篩查統計,但一些醫院的臨床統計中,相當一部分乳腺癌患者攜帶 BRCA 基因突變。例如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對17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篩查發現,家族性乳腺癌患者 BRCA1 基因突變發生率為58. 7%,散發性患者BRCA1基因突變發生率為14. 3%。朱莉正是 BRCA1基因缺陷的攜帶者之一,遺傳給她這個基因的母親,已經在年僅56歲之時因為卵巢癌去世,據醫生評估,朱莉的患癌風險高達87%。

一切了之?

面對87% 的高風險,安吉麗娜 .朱莉選擇了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術。

位於美國洛杉磯市比弗利山莊的“粉蓮花乳房中心” (Pink Lotus Breast Center)是朱莉接受治療的機構,其總裁安迪· 方克(Andy Funk)對財新記者表示,他們正與朱莉的團隊緊密合作,將所有信息公佈在其網站上。這份分為五個階段的治療計劃,甚至詳細列出了她接受的每一項檢查和使用的藥物,以期給更多需要類似治療的人作為參考。

朱莉將自己的隱私向全世界公開之後的幾天,英國也有一位受BRCA基因惡性突變困擾的男性走入了手術室。這位53歲的倫敦商人選擇完全切除前列腺,以規避得癌症的風險。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因為患者未顯示任何症狀,只是在檢查中發現了相當少的癌變細胞,理論上無需切除腺體,倫敦癌症研究所的主刀醫生在執行手術前猶豫再三,最終,是這位患者的基因檢測報告讓醫生下定了決心。

基於BRCA突變切除前列腺的“英國第一人”亦在醫學界引起爭議,有同行醫生評議稱,這個決定是基於情感,而不是醫學數據。

在中國,預防性手術亦已有案例,據《新聞晨報》報道,此前上海一位40 歲的女教師的母親、外祖母及兩個阿姨均在不到50歲時罹患乳腺癌。盡管並沒有做基因檢測,她也被認為是高危人群,選擇了雙側乳腺切除。報道稱,這極大地緩解了她的心理負擔。

實際上,這種預防性手術同樣存在風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提示,預防性乳腺切除這樣的重大手術有大出血、感染等風險,身體的改變對女性的心理影響亦不可忽視。

華大基因負責健康腫瘤業務線的劉永強博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國內的預防性手術並不多見,即使檢測出BRCA 相關惡性突變,大多數的醫生給高危患者建議,依然是加強自檢,定期去醫院檢查和使用一些預防性藥物等等。

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李宗海表示,醫學和倫理之間的選擇極其困難。

對高危人群來說,罹患癌症的風險就像定時炸彈,預防性的手術確是解除風險有效途徑,但醫生也不得不為患者考慮手術本身的風險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掘金基因

“朱莉效應”同樣波及了股市,為安吉麗娜· 朱莉進行診斷的生物醫藥企業萬基遺傳(Myriad Genetics,納斯達克:MYGN)股價在5月14日當天漲幅一度突破4%,最高達到34.10美元。事實上,自5月以來,該股已悄然上漲了20%。

萬基遺傳最大的核心價值是,因為他們在1998年就獲得了用 BRCA1、BRCA2基因突變判斷癌症風險的專利,並已開發出診斷這兩種基因是否變異的方法。該專利曾引起巨大爭議,幾年前有公益組織提起訴訟,認為“分離出基因”不能成為專利權,正是由於萬基公司對診療方法的獨家佔有,使檢測費居高不下,許多婦女無力承擔。

2010年3月,美國紐約南區地方法院判決這兩項專利無效,認為對 DNA 本身授予專利不妥,並推翻了萬基公司測定病人癌症風險的檢測方法專利。但次年7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重申萬基擁有專利的有效性。2013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將就這一專利案做出最終裁決。目前,人類2萬多個基因中超過兩成涉及專利。

擁有專利保護的基因檢測,費用不菲。朱莉接受的基因檢測費用高達3000美元,她自己也認為,昂貴費用在美國是很多女性所面臨的障礙。

基因檢測費用在中國相對低廉。5月23日,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于鶯在微博上表示,她在協和自費做了BRCA1/2的基因檢查,花費3004元。

華大基因的劉永強博士稱,目前華大基因提供的針對乳腺癌的基因檢測費 用約4500元。但檢測人數不多,幾年來只做了幾百例,並不賺錢,未來考慮推出一些套餐, “價格還可以更優惠一些。 ”劉永強強調,在中國開展BRCA基因檢測,並不涉及專利爭議。因為萬基公司雖然在1995年獲得了關於 BRCA 兩個基因的檢測方法的中國專利,但這兩項專利已于2003年過期失效。

中美之間相差數倍的價格,或許會給中國的基因檢測市場帶來極大商機。

華大基因的個人客戶中,已經有10% 來 自國外,他們的血液或組織樣本在當地提取或寄到香港的研究中心提取 DNA 後,在深圳完成基因檢測。

原衛生部2007年印發的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中,家族性乳腺癌基因BRCA1和 BRCA2的基因突變檢查列在其中,這就意味著該項檢測可以成為醫療機構的常規項目。但一位官方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尚未聽說相關部門對基因檢測服務的機構設定標準或法規。

醫療機構開設這一項目的最大動力,是因為有市場。但是李宗海認為,涉及生命倫理的基因檢測,不能以營利為主,需要規範、規模化,應小心避免為商業利益濫用。

多個國家對基因檢測有詳細規定,例如要求樣本必須由受試者本人提供,同時提供個人證件,一但實驗流程結束,檢體應立即銷毀,不得作他用。美國癌症研究所對患者的提示中也強調,聯邦和各州法律都保護公民的基因信息,保護公民不因基因缺陷而受到保險公司和僱傭單位的歧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87

消費應用》多方諮詢 找出對的檢測機構基因檢測 你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2013-07-01  TWM  
 

 

一份投書、一位母親的勇敢決定,震撼全球,這兩個月來,「裘莉效應」就像蝴蝶傳播花粉一樣,迅速擴散到全世界每個角落。於是,一個念頭在越來越多人的心中發酵:「如果我想做基因檢測……」

撰文‧賴筱凡

﹁你好,我想了解安潔莉娜.裘莉做的癌症基因檢測相關訊息……。」過去一個月來,同樣的電話內容,從四面八方湧入各個醫療院所,再從醫院、診所轉進基因實驗室,詢問量幾乎是過去的兩、三倍。

確實,裘莉效應激起了漣漪,但試著從網路搜尋「癌症基因檢測」相關訊息,卻理不出頭緒;從「癌症基因檢測」、「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到「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檢測」,一連串名詞就夠讓人頭昏腦脹。

因此,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前主治醫師、現任禾馨婦產科執行長蘇怡寧給了最直接的建議:「先找醫師諮詢。」蘇怡寧的建議聽起來有些空泛,但卻是最實際的答案。打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網頁,洋洋灑灑陳列各式癌症基因檢測相關資訊,從「認識癌症基因檢測」、「癌症基因風險評估與諮詢」到「尋找癌症基因專業醫師」等,鉅細靡遺地介紹這個發展中的醫學新科技──癌症基因檢測。

但回到最核心的問題,做基因檢測前,依舊要先找專業醫師諮詢;因為你得先弄清楚,到底該做的是哪一項?才能在基因檢測之後,得到想要的答案。以裘莉做的乳癌、卵巢癌基因檢測為例,是所有人都要做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裘莉做的基因檢測屬於「家族遺傳性癌症」,「家族遺傳性乳癌占所有乳癌患者約一五%,所以,不是每位乳癌患者的家人都要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謝政毅說。

站在預防醫學角度,是否每個人都應該做基因檢測?「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角度來看,基因檢測提供了更深入的身體健康資訊。」安法抗衰老診所院長王桂良說,正確的基因檢測,每個人一輩子只需要做一次;但不應該只是抽血、採口腔黏膜細胞檢驗後,拿一份檢測報告就了事。

台灣剛起步

產前罕見疾病篩檢做得較好儘管全球投入基因檢測技術已有二十年之久,但台灣的基因檢測仍處於緩步爬行的階段。「如果真的要說,大概就是產前的罕見疾病基因檢測,台灣做得比較好。」蘇怡寧指的,就是許多孕婦在懷孕初期都會做的羊膜穿刺等檢測,最有名的莫過於同樣出身台大的婦產科權威醫師柯滄銘。

打電話到各醫院詢問,幾乎與癌症相關基因檢測的服務,都以臨床為主。「因為現行健保制度是,病人有診斷、治療,醫師才有健保費可領;癌症基因檢測這種服務,在台灣幾乎沒有。」謝政毅話說得直接,卻是台灣醫療環境最血淋淋的現狀。

蘇怡寧投入基因檢測十多年來,也有相同感受。「由於台灣在預防醫學上做得很有限,所以十年來,進行癌症基因檢測的病例,幾乎都是癌症中心轉診過來,能達到『預防』目標的很少。」蘇怡寧指出,在台灣醫院分科裡,癌症病患多被分類到癌症中心,但基因檢測等技術,卻多隸屬婦產科。

因此,多數能接受癌症基因檢測的病患,「通常是腫瘤科醫師發現,家族裡有多人罹患癌症,才會建議他們做基因檢測。」蘇怡寧說,在基因檢測逐漸發展下,發現有諸多疾病的病發原因來自基因變異,但醫院分科還停留在用「器官」方式分類,「國外已經開始提倡醫院分科制度重新定義,基因醫學的崛起,開始衝擊全球醫學界。」

投入資源多

找出病變基因 讓標靶治療更有效若細究台灣目前三大類相關的癌症基因檢測服務,會發現基因檢測的範疇相當廣泛。以肺癌為例,最有名的就是EFGR基因檢測,「肺癌一直名列台灣前三大癌症,其中四○%又為肺腺癌;超過半數肺腺癌的病人發病原因都不是抽菸,是因為EFGR基因變異。」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在○八年的一份論文研究直接點名,EFGR基因病變是造成肺腺癌的最大禍首。

可惜許多肺腺癌病患發現罹癌時,都已進入三、四期,「如果能越早治療,治癒率一定較高。」王桂良說,安法過去十年做的癌症基因檢測超過一萬例,成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例子不在少數。尤其,台灣對於癌症診斷與治療技術投入的資源龐大,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與基因體中心,不斷找尋癌症病變基因,讓癌症標靶治療更有效。

但癌症基因檢測範疇可不僅於此,「我們最常遇到的狀況是,癌症病患在切除腫瘤後都會有相同的疑問:要不要做化療。其實透過癌症基因檢測,如果數據顯示你是該基因病變的高風險群,當然要繼續做化療。」王桂良說,比起不了解狀況就做化療,基因檢測的數據更有科學可信度。

另一方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八年推出癌症基因分子標記(mRNA)後,也讓癌症早期發現有了更前瞻的技術。「一般癌症檢測,不論是MRI、正子顯影等,都要在腫瘤大到○.五公分,才能檢測出來。可是當腫瘤形成後,大到○.二公分時,血管就會增生進腫瘤,提供養分給腫瘤,癌症分子也會流竄到血液裡。」王桂良進一步解釋,癌症基因分子標記的最大用途,就是檢測血液裡是否有癌症分子。

「可是當你得知結果時,代表你已經得了癌症。」蘇怡寧說。但這並不能完全否定癌症基因分子標記技術的效用,「很簡單,我們的經驗是,如果你能在早期發現癌症,治癒率有四到五成。」王桂良表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癌症基因分子標記做得比其他國家都早,廣義來說,也可算是癌症基因檢測的一環。

從各大院所近期接到基因檢測的詢問電話量看來,台灣消費者有其需求,目前也有私人診所提供服務,「但我們不建議消費者做,理由很簡單,國外完整的基因檢測團隊,從基因醫師、基因諮詢師、社工、護理師等,一應俱全;診斷、治療的工作由醫師來做,資訊的傳達與教育則由諮詢師來做。」謝政毅不諱言,台灣私人診所為求診者做完基因檢測後,多用一份報告了事,「萬一結果有問題,就叫他們到醫院找醫師,這樣是不對的。」站在王桂良的角度,他也不認同,「坊間有許多診所標榜替消費者做基因檢測,拿著自國外引進的『居家基因檢測』產品,就幫消費者做;但正規的基因檢測前後都要諮詢,絕對不是抽完血、取唾液後,換一張報告這麼簡單。」

配套不完整

相關生技廠商有限 人才招募亦難而且,針對基因檢測可能引起的爭端,美國在○八年也已訂出法案,包含基因檢測的隱密性、後續歧視問題等,都用法條來規範。「最直接的衝擊,就來自保險公司,如果保險公司取得你的基因檢測報告,發現你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因而收取更高的保費,這就叫『基因歧視』。」謝政毅說。

對照美國從研究計畫推動、技術發展,到法規訂定,一個龐大的基因檢測產業鏈已然成形;台灣連最基本的服務提供都很有限。「台灣從○二年推行基因庫計畫,可是大家只是拿了預算做做樣子,沒有明顯的成果。」一位曾參與計畫的醫師感嘆說。

而且就連與基因技術相關的生技廠商,也非常有限。只是,隨著基因醫學崛起,成為新一代顯學的機會大增,不少人也開始摩拳霍霍,「鴻海旗下的康聯生醫,計畫要在台大蓋的『未來醫院』,就是希望提前在基因醫學卡位。」鴻海內部人士透露,只是台灣相關基因人才招募不易,進展很有限。

站在病患角度,科技的演進讓我們更能掌控自己的健康,絕對是好消息;但台灣健保制度的扭曲,造成預防醫學發展緩慢,資源投入不均,相關配套缺乏,在基因檢測這一環,台灣人無疑的將會是二等公民。

基因檢測非懂不可的

5個問題!

Q1:我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A:想做基因檢測的人,應先到醫療院所諮詢,想要對自我健康更了解的人,可在醫師協助下,透過基因檢測,更了解各項疾病的罹患風險等資訊。有家族病史者,也可在醫師諮詢下,了解是否為基因問題。

Q2:我想做基因檢測,但該做哪一種?

A:透過醫師建議,再進行選擇。一般基因變異可透過檢測,解析每個人基因變異情形,了解潛在發病機率;而遺傳性基因突變,則得依家族病史視之。

Q3:基因檢測採樣會很麻煩嗎?檢測結果要等很久嗎?

A:目前檢測採樣以抽血與口腔黏膜細胞為主,檢測方式很簡易;至於檢測結果的等候時間,依各項目與各實驗室作業而異。

Q4:如果想做基因檢測,哪些醫院可以做?

A:目前台灣教學醫院的基因檢測主要運用於臨床,多半為確診、標靶用藥與治療等用途,才提供相關服務。一般人要做預防性基因檢測,僅少數私人診所與健檢中心提供服務,費用不等;但基因檢測除醫師外,還須在遺傳諮詢師、營養師、社工等協助下,再進行較好。不建議上網購買「居家基因檢測」產品,因自行測試,後續衍生問題多。

Q5:基因檢測需要多久做一次?

A:原則上,基因檢測是從染色體分析變異情況,因此,基因檢測一生只須做一次。

4 步驟

透視基因密碼

步驟1 抽血、口腔黏膜細胞採樣,萃取DNA。

步驟2 找到染色體上的目標基因段。

步驟3 核酸定序,解碼基因排序。

步驟4 判讀基因變異情形。

一次搞懂3名詞!目前癌症基因檢測服務主要有三大項目,內容各異,檢測結果也不同。

癌症基因變異檢測 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 mRNA癌症分子標記篩檢用途 透過基因定序,找出基因變異點,進而了解各項癌症發病的潛在風險諮詢家族病史後,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是否為帶因者 從血液中檢測癌細胞是否存在,可在腫瘤0.2公分時,及早發現可篩檢疾病肺癌、肝癌、胃癌、攝護腺癌等,應用廣泛,並延伸至癌症確診後續治療 以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為主 各式癌症方式抽血或口腔黏膜細胞採樣 抽血 抽血頻率 一生一次 一生一次 須定期篩檢費用 3萬至7萬元 約3萬元 2萬至6萬元提供服務院所臨床/病理切片:台大、奇美、台北馬偕、高醫大附設醫院等預防檢測:奇美健康管理中心、安法診所、榮新診所、聯安診所等禾馨婦產科、彰濱秀傳、奇美健康管理中心等 長庚、新光、國泰、北醫大附設醫院、彰濱秀傳、台中榮總、高雄榮總、高醫大附設醫院等

資料來源:各醫療院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97

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龍頭 來台設訓練中心 千元高價股漢微科的強敵來了!

2014-06-09  TWM  
 

 

千元高價股漢微科的對手來了!正當漢微科仍在股價突破千元、去年每股獲利大賺三十五元的喜悅中,上個月,漢微科的頭號強敵科磊默默登台,訓練中心就設在半導體重鎮的新竹,一場半導體設備廠的大戰,已經山雨欲來。

撰文‧周品均

新竹台元科技園區一棟商辦大樓,藏著一家極度低調的公司,甚至不見公司招牌,難以看出到底這是家什麼公司。然而,這家神祕又低調的公司,其實是全球最大半導體檢測設備廠的研發重地,市值高達一○八.六億美元,它同時也是股價破千元的漢微科最大敵人—科磊(KLA -Tencor)。

五月的新竹,天氣已有入夏的氣息。玻璃帷幕籠罩下的訓練重地,這天氣氛格外熱絡,只見一名西裝筆挺的外國人,穿梭在會場中,他就是科磊執行長:瑞克.華勒斯(Rick Wallace)。

照道理來說,科磊身為全球半導體檢測設備龍頭,一三年營收高達二十八.四億美元(約八五二億元新台幣),對比起漢微科去年營收不過五十三.四億元新台幣,就像大鯨魚與小蝦米。只是,這些年漢微科強勢崛起,光從摩根大通證券的統計數字來看,科磊去年在全球晶圓缺陷檢測的市佔率,由一一年的八一%下滑至七○.四%,相反的,漢微科市佔率則從六.三%上升至一○.六%。

科磊不能再無視漢微科,即使科磊在距離台灣飛行時間僅五小時的新加坡就設有訓練中心,他們卻沒辦法看著漢微科從科磊手上端走一塊又一塊的肉,寧可砸下六千萬元也要在台設訓練中心,「因為客戶不想一直把工程師往飛機上送,他們太忙了。」華勒斯說。

科磊與漢微科的戰爭,連五小時都輸不起。

這樣的戲碼似曾相識,就像是當年的聯發科在追趕高通,只是這次的主角換成了漢微科和科磊。漢微科該高興,靠著過去三年獲利成長二.五倍的強勁實力,讓科磊不能再小看它;相反的,漢微科也該緊張了,因為它最大的敵人科磊,連五小時的飛行都等不了,直接踏上台灣半導體重鎮新竹設訓練中心。

比起漢微科,科磊既無在地優勢,也沒地利之便。為了與漢微科分庭抗禮,也為了拿到更多台積電的訂單,科磊要有更積極的作為,華勒斯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把訓練基地搬來台灣,打造一支逾五百人的精良部隊,他要在客戶需要科磊的第一時間,馬上出現。

在地化不能輸

搬來設備,鞏固二五%營收二五%,這是台灣半導體廠一年對科磊的營收貢獻。為了這二五%的營收,華勒斯一年飛來台灣三次,每次都是親自登門拜訪客戶,但除了美國、新加坡研發中心,他從未考慮在台設研發基地,直到漢微科踩中他們的痛處。

華勒斯不願正面回應與漢微科日益白熱化的競爭,但他強調,「在地化競爭,我們很熟悉,而且沒在怕。」為了抓住客戶的心,華勒斯甚至把最新一代的檢測設備都搬來台灣,就希望讓台灣半導體廠能直接在裡頭模擬,訓練他們的工程師一次上手使用科磊的檢測設備。

然而服務再好,也要有技術作為基礎。

科磊光學檢測技術講求的是快速,但對於檢測解析度卻不如漢微科的電子束。其實,漢微科手上的電子束技術最早就是科磊發展出去的,如今卻遭漢微科反撲,回頭抨擊科磊的光學檢測技術。

面對這些技術論戰,華勒斯相當不以為然,「當年科磊內部的團隊就曾預言過,光學檢測技術將被淘汰,可是這麼多年過去,光學檢測非但沒有被淘汰,也仍是市場主流,關鍵就在於電子束檢測速度太慢了。」

技術不能輸

檢測速度比漢微科快七天

「就拿手機中的任何一片晶片來說,用科磊的光學技術,檢查一片晶片缺陷的時間只需要七秒,但用漢微科的電子束檢測,卻要七天。」兩種技術的差異,大如鴻溝。

漢微科副總沈孝廉反駁,電子束與光學技術就像吉普車與跑車,你不能要求有吉普車的性能,卻要有跑車的速度。不願具名產業分析師指出,漢微科與科磊各自擁護的技術將會並存,由於整體晶圓缺陷檢測市場規模持續成長,因此,看好漢微科維持其成長曲線。

觀察這兩項技術在晶圓缺陷檢測市場的比重,電子束約拿下一五%,光學檢測則擁八五%市佔率。業內人士分析,「科磊確實早就搶走大部分的市場,但這不表示它就滿足現狀。」縱使漢微科快速崛起,過去四年更成功由虧轉盈,營收規模逾五十億元,華勒斯毫不怯戰,尤其目前半導體產業處於戰國時代,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大玩軍備競賽,設備廠投入新一代光罩製程檢驗機的研發費用,就高達五億美元。

設備廠的口袋夠不夠深,有沒有實力能搶進先進製程,自然也成了競爭力的評估選項。大鯨魚科磊若真要用資金競賽打壓小蝦米漢微科,漢微科恐怕難以招架。

尤其,科磊對於漢微科崛起,已經有危機意識,不惜把新的訓練中心設在漢微科的門前,在在凸顯漢微科頭號強敵科磊,已經不再忽視漢微科。至於漢微科能否像聯發科,狠踩高通痛腳般地回擊科磊,端看接下來的先進製程,兩家半導體設備廠要如何交手。

科磊公司

成立時間:1997年

市值:108.6億美元

執行長:華勒斯(圖)

主要業務:晶圓缺陷檢測設備主要客戶:台積電、英特爾等

近三年獲利:

2013年:5.43億美元2012年:7.56億美元2011年:7.9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63

醫療險大檢測:立刻加碼實支實付

2014-06-23  TCW
 

你夠健康、夠富有、在醫療體系關係夠好?這三者,你有一項嗎?

如果沒有,面對DRG(診斷關聯群)實施,第一步自救方法,就是要檢視你的醫療險。

有人說,既然健保只保小病不保大病,乾脆退保把錢省下來,以後全部自費?答案是:不可能!

健保是全民強制納保,除非你擁有外籍,辦理停保出境後,再以外國護照回台,才可能不繳納健保費。就算你拒繳健保費,健保署依然會追到天涯海角,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查扣你所欠繳的健保費。

那麼,努力變成富豪,大不了就醫費用全部都自費,但擁有這樣經濟條件的人並不多。

否則就靠人脈關係,讓醫院把你當成VIP,但能擁有這種能耐的人,也是鳳毛麟角。

目前唯一方式,只能靠醫療險補強,這也是醫療險賣得嚇嚇叫的原因。國內個人醫療險投保金額年年增加,去年底醫療險有效契約保額已高達十一兆七千七百億元。

但是,你的醫療險買對了嗎?DRG上路後,許多舊觀念、舊做法都必須調整,萬一買錯了,白花錢也沒買到該有的保障。

針對自費增、住院減實支實付險比日額險,理賠多一倍

早期主流醫療險以終身「日額險」居多,也就是依照住院天數給付保險理賠金。這樣的設計,讓保戶住院天數越多、領回的保險理賠金也越高,除了可放心升等較舒適的病房,更具有補充請假薪資損失的功能。然而,DRG實施將導致住院天數減少,增加在家休養天數,補充薪資損失的功能,明顯弱化。

DRG預料也將增加自費支出,這方面日額險並無法提供協助。診療時為求謹慎額外進行的斷層掃瞄,可能在DRG額度中超支,這時恐須以自費因應。

由於DRG對同一病症採用同樣的給付標準,醫院有誘因改用較低價的醫療器材與藥品,如果民眾為了醫療品質,想自費改用較高品質醫材或新藥,日額險也無法支應。也因此,保險專家認為一定要加保「實支實付險」。

實支實付顧名思義,就是在保額內實報實銷。例如,心肌梗塞病患平均住院約八天,如果納入DRG後,住院天數減到五天,以及病患須加裝心臟支架,健保給付一般型心臟支架約兩萬元,若想用更好的八萬元塗藥支架,須自費補六萬元差額。

試算一下,如果有位病患安裝兩根塗藥支架,必須自付十二萬元。只保日額險的人,以最基本款每日住院理賠限額一千元的保單來計算,由於實施DRG後住院天數變少,如果住院八天變五天,理賠也由八千元降為五千元,外加一筆心肌梗塞手術的費用,以常見的理賠六十倍住院限額估算,則為六萬元。不計入其他小額零星理賠項目,約可領得六萬五千元。

但如果病患保的是實支實付險,與日額險接近的保費,依年齡不同,可以購買數倍於日額險的保額。若保的是每日住院限額兩千元,一次住院約可實報實銷最高十二萬元醫療雜費,算一算,五天住院理賠一萬元,加上實報實銷十二萬元塗藥支架費,共領回十三萬元。差距一倍,相當驚人。

針對門診手術變多白內障等小手術,也納入明文保障

實支實付險的選購也有撇步。保險專家建議須留意三大原則:一、要能理賠所有的住院醫療雜費;二、要能理賠門診手術支出;三、建議採「雙實支」策略,意即同時保兩家不同公司的實支實付保單。

公勝保險經紀人蟻辰宏分析,部分實支實付保單,是以列舉方式列出可申請理賠的手術項目,由於DRG實施後,未來可能還有更多醫療支出成了自費項目,因此能概括所有「超過健保給付的住院醫療費用」,納入所有雜費項目的保單,較能提供完善保障。儘量不要買列舉式,保障比較小。

同時,DRG的原則是,能在門診處理的手術,就不要住院開刀。舉例而言,白內障摘除與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過去須住院,但現在越來越多病例改採門診手術,納入DRG之後,做白內障手術想住院,機會恐怕更渺茫。

早期有許多醫療險只以住院與否做為理賠標準,並未納入門診手術。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保險諮詢顧問陳忠興建議,這時候應該加保能理賠門診手術的保單,最佳選擇是白紙黑字將門診手術納入保障範圍的保單,如果沒有,須向保險公司確認是否理賠再選購為宜。

磊山保經業務副總經理李淑意建議保戶採用「雙實支」或「三實支」,她舉例,買一張理賠額度為十萬元的實支實付保單,不如買兩張額度為五萬元的保單,兩者的保費支出其實差不多,但保戶如果住院開刀花了六萬元,一張十萬額度保單只能理賠六萬,但兩張五萬為上限的保單卻能合計理賠達十萬元。

但要留意,有些保單要求以醫療收據正本理賠,另一張保單就要選擇能用副本理賠的保險才行。

那麼,是不是放棄日額險,全部都改為實支實付險就好了?陳忠興不這麼認為。他分析,由於DRG可能會發生病患提早「被出院」,病患如果還想自費繼續住院,實支實付險對於保戶以非健保身份住院,只理賠約七○%支出。但日額險則沒有理賠打折問題,若能有日額險貼補病房差額與薪資損失,保障會更完善。

針對重症治療基金加保重大疾病險,確診即領百萬元

除了實支實付、日額險,一次性給付的「重大疾病險」也是選項之一。李淑意分析,由於第二階段DRG納入了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繞道等的重大手術,短住院天期、高自費的風暴眼看就要燒向這些常見的重症,有家族病史、預算許可的民眾,可考慮加保固定保額的重大疾病險,一旦確診罹患條款中列舉的特定病症,就能一次領取五十萬、一百萬元不等的理賠金,做為治療基金。

實支實付保單只有定期型保單,但日額險則有定期型、終身型、還本型等差別,該怎麼保?蟻辰宏分析,定期型日額險會隨年齡調高保費,所以大多數保戶選擇終身型,還本型保單換算保費並不便宜,一般較不推薦。至於重大疾病險,終身型保單也須繳較高保費,建議預算有限的人保定期型就可以了。

自保終極招:向健保署申訴當被踢出院,確認收治才轉診

不過,醫療險的層層保障加持,前提是要找得到醫院願意收留,萬一不幸的,自己「被轉院」、「被出院」,變成了醫院人球時,該怎麼辦?大多數時候,病患遇上醫院口頭要求轉診,就乖乖自己辦理出院,重新回到挫折重重的求醫之路;這時候請務必堅持,病患有權利要求醫院協助轉診,一定要確認有醫院願意收治,再辦理出院。

此外,還有最終極的一招:向健保署申訴。如果確定自己真的不適合出院,但還是被醫院踢皮球,那就大膽向健保署告狀吧!

實際上就有健保署介入協調後,病人申訴成功、重新回到醫院住院治療的案例。民眾在不當奧客的前提下,不妨積極爭取自身權益。

【延伸閱讀】實支實付險,理賠項目較完善——日額險、實支實付險理賠比較醫生確診這2種情況用到日額險(不理賠門診手術)1.定額理賠:住院手術2.定額理賠:自費住院

這3種情況需要實支實付險1.實支理賠:門診手術2.實支理賠:住院手術3.打七折理賠:自費住院整理:蔡靚萱

【延伸閱讀】3大必備醫療險,怎麼保較划算?——理賠標準比較一、險種:實支實付險理賠標準和投保眉角:(持平)1.理賠最好概括式認定雜費支出2.理賠最好含門診手術3.可以收據副本辦理理賠4.雙實支,同一筆額度分兩家公司保兩張以上保單,實際理賠較多5.非健保身份住院開刀,只能打折理賠

二、險種:日額險理賠標準和投保眉角:(持平或加碼)1.挑手術理賠倍數高的保單2.非還本型較划算,預算夠多再選還本型

三、險種:重大傷病險理賠標準和投保眉角:(視情況加碼)只保特定傷病,各家理賠項目不同,請依家族病史、個人健康狀況選購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70

新店氣爆案凸顯欣欣天然氣輕漫態度 法規充分授權 檢測員為何不詳查?(052-054)

2014-08-25  TWM
 
 

 

新店氣爆事件,欣欣天然氣檢測員的檢查過程草率是不爭的事實,而無論是法令規定或欣欣內部作業程序,都要求這群專業人士查到底,並且賦予進入民宅家戶細部檢查的權力。草率檢驗是踐踏專業,更是違反規定。

撰文‧何欣潔、賴若函

高雄市氣爆事件讓台灣社會餘悸猶存,新北市新店永保安康社區八月十五日竟發生瓦斯氣爆事件,造成二死六十九戶受害的悲劇。事發後,輿論質疑欣欣天然氣公司處置失當,由東洋保全公司派任的社區管委會總幹事林日初更指稱,管委會在十四日通報有異味,欣欣的檢測員當天卻僅到場十分鐘、以鼻子聞嗅就離開,並未做進一步處置,以致釀災。

未逐層檢查 檢測人員輕忽但欣欣天然氣副總經理張國泰否認相關指控,強調趕到現場的兩位檢測員分別領有氣體燃料導管配管乙、丙級技術士證照,其中一名陳姓員工更已有十年經驗,「就我們的工作紀錄來看,兩位檢測員的確有開啟瓦斯偵測器,並非如居民所說,只用鼻子聞一聞就離開。」希望能夠透過檢調偵查,還原現場真相。

無論兩位檢測員當天是否開啟瓦斯偵測器,兩人僅隨總幹事在地下室檢測,並未逐層、到住戶家中仔細檢測,檢查過程草率,是不爭的事實。

按照《天然氣事業法》第十六條,「輸儲設備有引起災害之虞時,天然氣事業應即採取必要之處置或改善措施」,至於「必要措施」是否容許檢查員進入住戶家中,該法規的第四十八條也有明文規定,若用戶拒絕接受檢查,而天然氣公司認定有安全之虞時,得報經主管機關同意,會同相關機關人員進行強制檢查。

事實上,欣欣內部自訂的《用戶管線定期檢查作業》標準程序也明定,若檢查結果有供氣安全之虞,應請用戶立即關閉天然氣開關,必要時得停止供氣;且「用戶拒絕接受檢查時,公司得會同相關人員進行強制檢查。」換言之,無論是政府法規或是欣欣內部的標準作業程序,都已充分授權檢測員,若基於專業認為有必要,絕對可以進行任何必要的檢測。

但面對居民質問前一天為何不逐層檢測,竟有工作人員當場回應:「因為住戶沒要求!」不但不符合法律規定、標準作業程序,也不符合氣體燃料導管配管技術士證照考試時,再三提醒技術士必須具有的敬業精神、職業素養。

事實上,欣欣天然氣並不是第一次爆出檢測不力、忽略工安的爭議。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即在臉書指出,自己曾因家中彌漫濃厚瓦斯味,而請欣欣來檢查,未料對方卻僅檢查戶外管線,確認沒有破漏後就離開,無意找出瓦斯氣味源頭,「事不關己的態度令人心寒。」楊力州說。

在人口稠密的住宅區引發氣爆事件,又接二連三被用戶指責檢測草率,輿論將矛頭指向總經理李清國是陸軍副司令退役、不具相關工安背景,導致公司經營出現漏洞。律師呂秋遠就痛批,欣欣氣爆事件不會是單一個案,「因為管理者根本就是軍人,對於天然氣所知有限!」平實而論,高階管理者的出身背景與其管理之嚴謹程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軍系主掌國內天然氣事業,也有其歷史背景,若將這一回氣爆事件直接歸咎於「軍人管理」,似乎不盡妥當。

高層多退將 遭疑專業不足只不過,雖然公司的董事會、總經理並不需要專業出身,僅需要有領導公司的能力即可,但負責安檢的重要部門,竟也由退役將領擔任主管,恐怕就存在討論空間。陸軍官校畢業的工務部經理曾玉生,主管欣欣的「內管安全檢查計畫」、按月執行用戶設備安全檢查、全面探漏巡查管線等工作,肩挑三十二萬瓦斯用戶供氣與公共安全責任;但依照《天然氣導管配管專業人員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可以看出,天然氣輸氣管線的檢查、安全維護需要相當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居民也質疑,軍人出身的曾玉生甫出任部門經理一年就發生重大工安意外,是否有專業能力不足問題?

對此,張國泰強調,公司任用人才,有一定的制度門檻,曾玉生在欣欣天然氣曾任養護科長、工務部副理,目前也正在參加乙級專業人員考試,「學科測驗他是考了滿分,術科測驗也將排定時間進行。」認為曾玉生的專業能力沒有問題。

消基會董事長、律師張智剛批評,欣欣在事發後的說詞相當不負責任、令人無法苟同,「住戶已經反映有異味,就應主動認真檢查,怎麼可以區分室內、室外管線,或者說居民沒有要求,所以不進屋檢查?」本刊八月十八日前往安康社區查看,發現住戶已陸續和欣欣簽訂補償契約;管委會主委邱正宏表示,欣欣願意承擔裝修事宜,也針對居民損失一一協調補償金,「還算有誠意。」張智剛認為,這次已經鬧出人命,未來除了欣欣之外,各瓦斯公司都該提出一套預防災害計畫,才能保障消費者的身家安全。

欣欣天然氣

董事長:陳何家

總經理:李清國

實收資本額:18億元

用戶數:32萬7022戶(至7月底止)服務區域:新北市永和、中和、新店、深坑等區,台北市文山區

主要股東: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25.79 % 千島投資 6.46 % 大台北區瓦斯 5.83 % 百勳投資 3.51 % 欣田崎生化科技 3.34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31

賣場、超商、早餐店茶飲 大檢測 逾13%農藥殘留超標 獨家追蹤!一杯茶 竟含22種農藥

2014-10-27  TWM  
 

 

「茶」是台灣人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飲品,根據《今周刊》調查,市售的茶葉、茶包嚴重充斥著農藥殘留,在我們檢驗的53項產品、共58個樣本中,即有7項產品農藥超標;而未超標的,則出現一款產品同時殘留22支農藥的情形。

專家研判,這些農藥殘留超標或支數過多的茶,極可能混充了進口劣質茶所致。

你我到底喝下了什麼?

製作人‧陳玉華 撰文‧李建興、許瓊文、林麗娟 研究員‧蔡曜蓮當全台民眾深陷黑心油風暴時,同樣被視為民生必需品的「茶」,安全恐怕也亮起了紅燈!根據《今周刊》的檢驗與調查,你的一天,從早餐店熱騰騰的紅茶、辦公室茶水間的茶包,甚至閒話家常時泡的高山茶,可能早已將一、二十種農藥統統吞下肚!

今年九月,正當知名老茶行嶢陽爆出旗下產品混有中國劣質茶之際,一位經營茶行十多年的老闆向本刊透露,市面上一斤要價數千元的高級罐裝茶葉,以及各大通路販售的茶包,充斥著品管不良的問題,「其中,農藥殘留問題,比想像中的嚴重!」根據台灣製茶公會統計,台灣每年茶相關消費金額就高達八百五十億元,其中在各大通路販賣的瓶裝茶就占了二百五十億元,而早餐店、連鎖手搖杯店等茶飲市場亦高達三百五十億元。茶葉農藥問題,茲事體大,因此我們展開追踪,發現了「農藥超標」與「農藥多種」兩大問題。

發現 1 :茶葉農藥過量!

本刊決定先從賣場的茶包、罐裝茶葉查驗起。九月十九日至全聯超市採買,一進賣場,旋即看見賣場內兩排貨架,擺滿了四、五個品牌、數十款商品,顯見「茶」已是現代人相當仰賴的飲品。

《今周刊》先買了包括T世家、天仁茗茶、立頓、台灣農林、華泰茶莊等知名品牌的盒裝茶包共十一款,以及向福梨、梨桃、禹蜜等茶區的茶農購買了三款高山茶,送至台灣檢驗科技公司(SGS)檢驗。後來再於九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和十月二日再次前往全聯、家樂福、OK便利商店以及在網路購買樣本,而此次蒐集的產品除了茶包、罐裝茶葉外,更擴及到市售的寶特瓶茶飲。

在統整所有檢驗結果後,我們發現本刊送驗的五十八個樣本中,除了十款從便利商店購買的瓶裝茶飲皆未檢出農藥外,其餘四十八個樣本,統統都有農藥殘留,其中七項產品、共八個樣本更違反了農藥殘留的國家標準,等於逾一三%農藥殘留超標(見發現1表)。

驗出四種殘留農藥過量

長期大量接觸,恐有風險最令人關注的是,桔揚公司所生產的T世家蜜香紅茶,本刊前後送驗了兩個同商品的樣本,居然兩次都驗出了農藥賽果培(Thiacloprid),數值分別為○.○六七三ppm和○.○九ppm,都超出國家標準○.○五ppm。

另外,T世家茉香綠茶則驗出了○.一六ppm的毆殺松(Acephate),也是超標(台灣容許量為○.○五ppm以下)。至於T世家伯爵紅茶包、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以及桔揚另一自有品牌「卡薩」的大麥紅茶、台灣農林代工生產的家樂福仙女紅茶則驗出了芬普尼(Fipronil),檢出值分別是○.○○八、○.○一、○.○○四和○.○○五ppm,都超出了標準值○.○○二ppm。其次,我們向茶農訂購每斤要價高達三千一百元的福梨茶區春茶也驗出了○.一ppm的撲滅寧(Procymidone),竟然也是違標商品(容許量為○.○五ppm以下)。

對此,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在驗出的農藥中,雖然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尚未將芬普尼、毆殺松、賽果培,以及撲滅寧列為致癌物,但芬普尼經動物實驗發現,服下後會出現呼吸異常、身體顫抖、攝食量減少、肝腫大等情形,並出現甲狀腺腫瘤,人體長期大量接觸恐有風險。

毆殺松則在動物實驗後,也發現會引發肝癌,長期暴露則會產生頭痛、頭暈現象,重度則有昏迷現象;而賽果培在針對雄鼠和雌鼠的實驗中,分別罹患甲狀腺癌和子宮頸癌;至於撲滅寧則是一種會干擾性荷爾蒙的藥劑,長期暴露可能導致不孕,「總之,農藥一旦違規使用,就不能輕忽!」顏宗海說。

發現 2 :農藥支數過多!

不只農藥超標,本刊還發現送驗的產品中,普遍存有殘留農藥支數過多的問題。根據農委會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場長巫嘉昌表示,若按正常作業程序,一般茶樹每季從生長到採收,頂多只會噴灑六到八種農藥,而經過正常代謝後,驗出的農藥殘留在茶葉的支數理應更少。但從這次的報告中,農藥殘留十支以上的(含十支)就多達十個樣本(見發現2表)。

而其中還不乏有產品檢出的農藥支支都合標,但卻殘留著一、二十支的農藥。如T世家抹茶粉就殘存著二十二支農藥,而T世家冷泡茶烏龍茶則有十四支殘留。值得一提的是,除了T世家,其他廠牌亦有相同的問題,拿本刊在全聯購買的天仁高山烏龍茶(罐裝茶葉)和聯合利華製造的立頓茗閒情凍頂烏龍茶(盒裝茶包)來說,都出現了十支的農藥殘留。

機制相同、只是名稱不同

同一類農藥,為何重複使用?

「這表示,這些茶在產製過程中,不但是濫用農藥,還極有可能超量噴灑,否則怎麼都沒代謝掉?」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在看過本刊送驗的檢驗報告後直呼:「太誇張了!」他並憂心忡忡地指出,同類農藥只要擇一噴灑即可,否則就有重複用藥的疑慮;換言之,農藥支支都沒有超出國家標準,但其中若有多款農藥屬於同一個作用機制,對人體的傷害還是累加的。

為此,我們根據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簡稱藥毒所)所出版的《農藥作用機制分類檢索》,一一比對T世家抹茶粉中驗出的二十二支農藥,結果發現其中賽洛寧、賽扶寧、畢芬寧、芬普寧、百滅寧、護賽寧六種農藥的作用機制,都同屬於「鈉離子通道調節」作用,等於同一類的農藥重複用了六次。

根據二○○六年美國加州大學的環境毒物專家泰隆.海斯(Tyrone Hayes)率領團隊,花費四年時間研究農藥殘留對青蛙的影響,發現田間因多重農藥混合使用,就算是劑量按照規定,卻因為混合支數過多,最後仍讓田裡三成五的青蛙死亡,而存活下來的,則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牛津大學生化博士、朝陽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耀寬提醒:「就算殘留的農藥分屬不同類型,但由於化合物彼此之間有加乘作用,容易擴大藥性,風險不容小覷!」

與天仁、立頓齊名

知名品牌「T世家」也出包對於單一產品同時存有二十二支農藥,藥毒所所長費雯綺皺起眉頭說:「的確是多了一點!」她甚至表示,一旦精算過後發現風險過高,就算每支農藥都沒超標,仍要通報相關單位啟動風險預報,針對廠商或產地農民進行調查。

在《今周刊》這次大規模的查驗行動中,發現桔揚公司旗下的問題產品數量最多,光是農藥超標的樣本就多達六項。而當我們進一步了解後,發現桔揚的規模相當大,在一般賣場通路、小包裝茶的品牌裡,桔揚的「T世家」品牌,與天仁茗茶、立頓,並列為台灣三大茶包品牌。

就商業茶飲市場(供應飲料廠、餐飲通路營業用)而言,業界人士的推估,桔揚堪稱台灣最大供應商之一。

若以單一產品來看,桔揚的「茉莉綠茶」,也就是一般常見的香片,是全台銷售量最大、販售歷史最悠久的產品,負責人兼總經理周文裕也是首位台灣茶商到越南導入茉莉花、綠茶種植技術、生產茉莉綠茶的第一人,光泉最早的茉莉蜜茶原料正是來自桔揚。

桔揚去年整年度的營業額六億元,該公司自有品牌(含T世家及卡薩)僅占營業額一成,其中大約有一半的營業額,來自於「盤商批茶」,銷往各大餐飲通路,如早餐店、手搖茶飲店等。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兵分二路,一面針對手搖茶店的飲料進行抽驗,另一面則正式邀訪周文裕,實際進廠參觀該公司的運作狀況。

我們前往上班族最常購買的清心福全、清玉、茶湯會、CoCo都可、50嵐等知名連鎖茶飲店,分別購買旗下最夯的商品,包括清心烏龍綠茶、50嵐四季春、清玉翡翠檸檬茶、茶湯會翡翠檸檬、CoCo都可裸茶輕焙烏龍,進行送驗,皆未檢出任何農藥。

國內產量不足,得從國外進口茶葉

源頭茶葉品質不易管理

但對手搖杯店的茶,全測不出農藥殘留,吳家誠並不認為這些茶都沒問題,他指出,由於茶葉泡成飲料後,除了濃度稀釋,農藥遇水後也會暫時解離,導致在儀器上偵測不到農藥,「我不相信這些飲料店會用多好的茶,更不可能沒有農藥,只是一時看不出來罷了!」而至於直擊桔揚公司的部分,本刊發現,該公司位於桃園大溪,建築物外觀看起來相當不起眼,但進到內部,倉庫堆滿了紙箱,工人們忙進忙出的搬貨、理貨,可看出桔揚的業績並不差。

周文裕透露,工廠投資在廠房設備的費用,前後至少兩億元左右,廠內有一台來自義大利的全自動裝配機,造價上千萬元,只需要一個人操作,從原料裝配到品管、裝盒,一次完成。「這台機器全台灣只有我有。」周文裕驕傲地說,這台機器的特色在於,茶包上的線不用訂書針。

在桔揚工廠內,可以看到印著「鮮茶道」以及知名早餐店「萬佳鄉」的標誌裝箱準備出貨。

桔揚公司從越南、印尼、印度、斯里蘭卡等地進口紅茶、綠茶原料,經過篩選、拼配、加工等過程,調配出各品牌想要的味道。

周文裕對於台灣政府的茶葉農藥殘留規範與國際標準不一,感到不以為然。他說:「賽果培這支農藥,歐盟可以有十ppm、日本有三十ppm,但台灣是○.○五ppm。」「有些農藥,台灣的規定遠比國外寬鬆,例如護汰芬(Flutriafol),台灣可以允許三ppm,但在日本、歐盟則分別是○.○一ppm和○.○五ppm;合芬寧(Halfenprox)在台灣可以有五ppm,歐盟、日本卻只有○.○一ppm。」他甚至自爆去年嘉義縣衛生局驗出知名飲料連鎖店的茶葉中含有「賽果培」農藥超標,桔揚正是供應商,因此被主管機關開罰六萬元,同時也被客戶依據合約要求七十五萬元賠償金,同時停止供貨。周文裕無奈地說,「如果有人要搶你生意,就會有這種事,隔天馬上有人接手賣給客戶。」儘管周文裕滿腹委屈,一位茶界人士卻不以為然:「拼配茶(指將不同產品的茶相混,依比例調配出特定的口味)即使已是量產茶的慣性,但不能忽略產品安全,尤其不能讓農藥超標或支數過多!」檢討 1 :大廠品管出問題、 拼配茶成農藥漏洞多年來,一直向不同茶產區收茶、拼配經驗豐富的翰林國際集團董事長涂宗和就表示,相對於歐美及中國,台灣為小農制,每一位農民的耕作面積只有二、三公頃,因此大型茶商若要大量製造茶品,無法只跟單一農民購買,得向不同農民、甚至不同的產區和國家收茶。

對此,巫嘉昌證實,以二○一三年來說,台灣茶葉的內需量就高達四萬一一二四公噸,但本土產量只有一萬四七一八公噸,扣掉外銷的三七八一公噸,等於有三萬多公噸需要仰賴進口,因此混茶已是國內茶產業中既存的事實。

涂宗和指出,由於大型茶商茶葉來源廣泛,間接造成源頭茶葉品質不易管理,特別是上游供貨農民的用藥情形更難以掌控,「這正是何以市售量產茶包、茶飲店、早餐店的業務用茶會容易有農藥超標或支數過多的問題。」涂宗和認為,大型茶商在追求貨源穩定之際,應嚴格管控上游農民的農藥使用,許多優質茶商除了嚴格要求契作茶農用藥得向茶商報備,也有茶商限定茶農只能使用茶商提供的農藥,方便控制用藥品質和數量。

對此,巫嘉昌無奈地指出,事實上台灣本土生產的茶,在農委會的輔導和監控之下,不會有太多的問題,而由國外進口茶葉來拼配(即俗稱的混茶),就得要再經過更嚴格的源頭控管。

檢討 2 :小農用藥觀念不佳、政府控管有問題茶葉農藥殘留問題,除了大型茶商的管理系統有漏洞,農民的用藥觀念不佳也是問題的根源。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全台農藥使用量高達九六三二公噸,如果以台灣目前耕地面積七十九萬九八三○公頃來計算,每公頃使用的農藥是十二.○四公斤,是英國的四.二五倍,甚至比中國的十一.○一公斤還要高。

目前政府相關單位僅針對單一農藥的殘留容許值、使用方法、安全採收期訂出規範,但對於殘留支數和農藥總濃度並無標準,因此才會出現如本刊所查驗的「合標卻不安全」的怪異現象。

曾獲得有農業奧斯卡獎之稱「神農獎」的鹿谷茶農張富欽表示,由於茶葉產製過程十分繁複,照料也很費工,農民為了增加產量、提高品質,噴灑農藥的狀況尤其嚴重,加上許多農藥商為圖利潤,向農民推薦及販售問題農藥,使得茶葉農藥殘留違規事件層出不窮,影響消費者的健康。他建議,政府農政單位應提倡、教育農民安全及減少用藥的知識,改變台灣茶農過度用藥的陋習,方能提高茶葉安全品質。至於《今周刊》此次所檢驗出的結果,本刊亦於截稿前一天(十月二十日)即已詢問農藥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看法,惟至截稿當天(十月二十一日)晚間,仍未獲任何回覆。

發現1.小心!你喝的茶,有農藥超標問題!

《今周刊》送驗茶產品檢驗結果(單位:ppm)

T世家

蜜香紅茶

(桔揚製,家樂福售) 台灣標準 0.05 賽果培0.09

T世家

茉香綠茶包

(桔揚製,家樂福售) 台灣標準 0.05 毆殺松0.16

T世家

阿里山高山茶

(桔揚製,全聯售) 台灣標準 0.002 芬普尼0.01

T世家

伯爵紅茶包

(桔揚製,家樂福售) 台灣標準 0.002 芬普尼0.008

卡薩

大麥紅茶

(桔揚製,家樂福售) 台灣標準 0.002 芬普尼0.004

福梨茶區

春茶

(農民自售) 台灣標準 0.05 撲滅寧0.1

家樂福

仙女紅茶

(台灣農林製,家樂福售) 台灣標準 0.002 芬普尼0.005

合格茶品

茶包、茶葉類:

桔揚(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日月潭紅玉紅茶、阿里山精選茗茶、錫蘭紅茶、冷泡茶烏龍茶、冷泡茶茉香綠茶、抹茶粉、冷泡茶玄米煎茶、凍頂烏龍茶包、碧螺春、桂花釀茶、里佳甘露阿里山烏龍茶、原片茉香綠茶、日式玄米玉露、原片鮮綠茶、原片茉香綠茶、東方美人茶、白桃烏龍茶台灣農林:原片茶茉莉花茶天 仁:原片高山烏龍茶、高山烏龍茶、天仁綠茶(茉香)立 頓:茗閒情凍頂烏龍茶

華 泰:凍頂烏龍茶

茶飲類:

便利超商:原萃日式纖綠茶、茶裏王清心烏龍、茶裏王白毫烏龍、古道梅子綠茶、冷泡茶王、御茶園日式綠茶、心茶道青草茶、日月潭日月紅玉、爽健美茶、普洱十六茶早餐店(美而美):咖啡紅茶、東爵冰茶、茉香綠茶

茶農自售:

台灣茶師傅:嚴選阿里山高冷茶、嚴選頂級阿里山茶、梨山雪韻茶、凍頂功夫茶、凍頂熟茶、阿里山生茶梨桃茶區春茶、禹蜜茶區春茶、玉美生物科技極品台灣阿里山高山茶、吉品香阿里山茶註:本刊於2014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到全聯、家樂福、OK便利商店和茶農處購買茶產品,共買回58件產品送驗。我們將所有產品經由兩次檢驗,列出此表。其中第一次送驗的T世家蜜香紅茶(樣品A)檢出殘留農藥賽果培含量0.0673ppm,第二次送驗的T世家蜜香紅茶(樣品B)檢出0.09 ppm,兩次都超標。

這些農藥有多毒?—— 《今周刊》查驗出違規農藥對人體傷害一覽表農藥(成分名) 對人體的傷害芬普尼 動物實驗發現會出現呼吸異常、肝腫大等情形,並出現甲狀腺腫瘤。人體長期暴露嚴重會昏迷。

賽果培 動物實驗發現會出現甲狀腺癌、子宮頸癌。人體長期暴露,輕則會頭痛、頭暈,重則會昏迷。

毆殺松 動物實驗會引發肝癌,長期暴露後產生頭痛、頭暈現象,重度則有昏迷現象。

撲滅寧 會干擾荷爾蒙、損及肝功能,造成小朋友提早發育,甚至成人的不孕,長期暴露有致癌疑慮。

資料來源: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農藥沒有超標,但支數太多會怎麼樣?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農藥支數過多,由於不同藥物之間會有加乘作用,可能造成更高的風險,依據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田間使用多重農藥,結果讓青蛙數量急速減少35%,其餘則出現生長遲緩現象。

發現2

注意!你的一杯茶,竟含22種農藥!

《今周刊》送驗農藥檢出逾10支的茶產品

農藥支數 品名 農藥

22支 T世家抹茶粉 亞滅培、賽速安、益達胺、賽洛寧等。

14支 T世家冷泡茶烏龍茶 亞滅培、益達胺、貝芬替、賽洛寧等。

12支 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B) 芬普尼、貝芬替、賽洛寧、百滅寧等。

11支 T世家凍頂烏龍茶包 亞滅培、陶斯松、百克敏、賽速安等。

11支 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A) 亞滅培、陶斯松、達特南、芬普寧等。

11支 T世家桂花釀茶 亞滅培、陶斯松、克凡派、百滅寧等。

10支 立頓茗閒情凍頂烏龍茶 亞滅培、克凡派、陶斯松、達特南等。

10支 T世家冷泡茶玄米煎茶 亞滅培、益達胺、克凡派、芬普寧等。

10支 T世家白桃烏龍茶 亞滅培、益達胺、畢芬寧、陶斯松等。

10支 天仁高山烏龍茶 亞滅培、陶斯松、可尼丁、賽洛寧等。

註:以上檢出數值皆合乎國家標準,但一般農藥支數為6至8支以下。其中第一次送驗的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樣品A)檢出11支農藥,第二次送驗的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樣品B)檢出12支。

台灣第三大茶包品牌,桔揚從賣場銷到國外—— 桔揚市場分配圖50%商業用茶 多半賣給盤商,或手搖茶通路,如鮮茶道,以及早餐店萬佳鄉等。

10%自有品牌

(內銷) 經由家樂福、全聯等通路,賣給消費者。

20%來料代工

20%自有品牌

(外銷) 銷到美國、加拿大華人地區。

桔揚

成立:1989年

資本額:2.5億元新台幣

負責人:周文裕

營業項目:製茶,茶葉進出口

2013年營業額:

6億元新台幣

三峽小茶商起家

自創T世家拚外銷

今年50歲的周文裕身材壯碩,說起話來中氣十足,可以感受到略帶江湖味的豪爽性格。出身新北市三峽區的周文裕,世代都靠賣茶為生,特別是薰茉莉花茶的技術,從父執輩流傳下來。

1989年,周文裕剛退伍就接下家裡的茶葉生意,不甘心只當個小茶商,他先開始找餐廳、飲料店,賣商業用紅茶、綠茶。當時台灣經濟正在成長,股市飆到上萬點,周圍的人都笑他傻,「大家都笑我,股票隨便做都賺錢,年輕人一天賣茶能賣多少錢?弄這個一輩子沒出息!」隨著三峽一帶漸漸開發,花與茶原料愈來愈少,才27歲的周文裕,大膽隻身前往越南,「全台灣我第一個去教農民種茉莉花、綠茶,薰成茉莉花茶回台銷售。」周文裕說。這一去就是7、8年,由哥哥在台銷售,他負責貨源。周文裕不會說英語、越南話,仍大膽地在當地買茶、蓋工廠,讓桔揚成為台灣最大的茉莉花茶供應商。周文裕在1997年回到台灣,因為三峽商用茶的種植幾乎已經消失,不得不往南投地區收茶。2002年,周文裕路過桃園大溪,看到三洋電機的舊工廠招租,便租下成立大溪的茶葉精製廠,隔年又在南投成立粗製茶廠。

周文裕想做的事,一定做到底,若是虧損會毫不考慮認賠殺出。今年因修正茶葉農藥殘留的衛生法規,使原本已運到港口的越南進口紅茶,因含有農藥芬普尼無法進口,「我必須先入關後,再出關運回去,前後損失200多萬元,從此我不再進口越南茶,客戶因此少了一半。」他氣憤地說,除了改從印尼等地進茶外,也準備到緬甸種茶,重新建立茶源。

周文裕為了做外銷市場,也跟天仁、農林一樣自創品牌「T世家」,在各大賣場上架銷售,「讓國外客戶看到我們跟天仁擺在一起比較放心。」周文裕說。

面對採訪鏡頭時,周文裕深怕公司機密及上下游廠商曝光,不願意接受媒體的拍照要求,工廠廠房內也嚴禁拍照,相當低調。

台灣愛用農藥,

你我健康堪慮

台、中、英三國農藥使用量比較

單位:

農地農藥使用量(公斤╱公頃)

台灣12.04

中國11.01

英國2.83

資源來源:農委會2013年資料、英國政府環境食物署2013年統計、聯合國農糧署2011年統計、中國國家統計局2013年統計

廠商回應:

桔揚:

兩款有疑慮商品 預防性下架T世家伯爵紅茶2克茶包,原料來自斯里蘭卡、印度、越南,8月份曾監控到三批進口的紅茶有芬普尼超標的情況,已直接退運。另,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2克茶包原料來源為阿里山石棹、達邦、里佳等地區,該地區未查到使用芬普尼的狀況。不排除是產區鄰園其他作物交叉汙染。

至於貴刊查驗部分,T世家伯爵紅茶2克茶包100入裝及T世家阿里山高山茶2克茶包48入裝,已決定通知賣場預防性下架,並進行安全性確認,待無疑慮後,才可重新販售。

天仁茶業:

微量殘留 恐是環境因素

貴刊所指「台灣高山烏龍茶」檢出10項農藥殘留,經查證後,該產品採購自不同茶園,各茶農可能使用到不同種類的藥劑,導致檢出數項微量農藥殘留。但有8項皆低於容許量之10%,推斷部分可能為環境背景因素造成。

聯合利華:

原料及製程 皆符合國家規定旗下品牌茗閒情,依照本公司適用全球的供應商篩選標準採購原物料,品質經過嚴格把關,原料及製程皆符合農委會與衛福部食藥署相關法規規定。而貴刊送驗結果,亦證實產品符合台灣標準。

台灣農林:

將立即檢視本系列產品

兩批仙女紅茶於家樂福公司貨架上販售,雖製造日期不同,但皆採用同一批茶葉原料,且經過家樂福公司及本公司雙重檢驗,已確認產品品質無虞。對於貴刊檢出芬普尼殘留值達0.005ppm,深感困惑,於提出檢驗報告自清之同時,將立即檢視本系列商品。

福梨茶區茶農:

先前送驗合格 不解為何超標因為是自產自銷,茶葉也分送很多朋友,為安全起見,已送台茶生化科技檢驗公司(TTB)進行農藥殘留檢驗,並未發現超標。因此,對於貴刊送驗的結果,感到不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