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跟陳裕璋相反」 讓曾銘宗意外出線

2013-08-05  TCW  
 

 

「曾銘宗的優點,就是陳裕璋的缺點。」

這是金融圈裡,對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欽點曾銘宗,取代「馬家軍」成員陳裕璋,成為新任金管會主委的評價。

在新一輪內閣小改組,總共異動七位首長,最令人感到意外的,就是金管會主委一職。

一人抵三人用能把死結打成活結

據了解,馬團隊先前對曾銘宗沒有特別感覺,直到六月他爭取外放臺灣金控,但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卻捨不得放人,結果出現財政部次長兼任臺灣金控董事長的罕見狀況,才讓馬團隊注意到曾銘宗的可用之處。

這位堪稱史上最好用的財政部次長,一人抵三人,同時兼任財政部次長、國安基金執行秘書、臺灣金控董事長。如今,憑藉著和陳裕璋迥然不同的行事作風,出線成為金融業掌門人的接班人選。

在金融界人士眼裡,「曾銘宗的優點,是陳裕璋的缺點。」這話最具體的例子,就是他被宣布成為金管會主委五天前的一場會議。

七月二十四日,曾銘宗以財政部次長身分,接見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儘管當時曾銘宗代表財政部部長意志,堅守反對「台新彰銀合併」的立場,但相較於陷入「見都不想見」僵局的張盛和,曾銘宗是「彰銀併台新」案第一線的反對派,但他卻懂得面對和解決問題。

曾銘宗接見吳東亮,「把死結打成活結」,暫時化解了台新派人馬準備在彰銀董事會上強行通過合併研究案的風暴,不僅緩和了民股與官股對立的緊張氛圍,也化解了政府和金融業者強碰的危機。

這個作風與特質,恰恰好與陳裕璋相反。

溝通協調一把罩從不會漏接記者電話

眼前,馬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包括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等,都卡在研議和修法的緊要關頭。身為金融業掌門人的金管會前主委陳裕璋,卻以偏執保守及嚴格監理為朝野及業者詬病,被視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馬政府此刻最需要的,就是搬掉大石頭、推動財金政策的人,曾銘宗的「溝通協調能力」,成為此刻金管會主委最重要的特質。

去年底,曾經一度難產的台北一○一大樓董監改選,當時身為財政部操盤手的曾銘宗,身段柔軟的逐一致電給公股和民股董事進行說明,請託大家支持財政部派出的董座人選,圓融的喬定人事案。

曾銘宗從不漏接記者電話,勤於與媒體溝通政府政策的方向,這點是陳裕璋完全不碰,甚至不想碰的領域。不與媒體、業界溝通、互動,陳裕璋越來越像是個關在象牙塔裡做決策的官員,甚至連行政院政務委員等同僚,都對他心生不滿。

在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上,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多次釋出金融業納入示範區的構想,但屢遭金管會澆冷水;在第三方支付、金融業整併議題上,也頻傳與政務委員張善政、薛琦等看法不同,薛琦更直接給金管會打零分。

當多方力量集結時,原本穩如泰山的陳裕璋,也只能在七月二十九日早上八點四十五分,遭到江宜樺口頭告知異動,等於無預警遭撤換。

「陳裕璋不是壞人,但不沾鍋的個性,讓他在任內『積極不作為』,只監理、不興利。」這就是金融業者對陳裕璋三年兩個月金管會主委任內的歷史定位。

曾銘宗則講究人和。他出任財政部次長六年多來,歷經李述德、劉憶如、張盛和三位財政部部長,不只深受長官們的欣賞,就連多家公股金控、銀行的董事長、總經理都對他多有好評。

這次重返金管會,曾銘宗形容自己,等於是「回娘家」。事實上,有別於現在的光榮高升,當年他初到金管會任職,卻是被罷黜、發配邊疆。

沉潛練就高EQ燒熱冷衙門,能力被看見

年輕時,仕途順遂的曾銘宗被外界稱為最年輕的公股行庫總經理,因為他在二○○一年、四十二歲就出任合庫總經理,但二○○四年卻因陳水扁競選總統連任時,曾銘宗沒有在挺扁廣告上簽名,選後馬上遭撤換。

一夜之間,曾銘宗從掌管一兆八千億元資產、一百九十多家分行及七千多名員工,高高在上的合庫總經理被拔掉,連降三級,轉調到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被打入冷凍櫃。

即使被貶至冷衙門,底下沒半個部屬,曾銘宗卻始終保持高EQ,談笑風生。他形容,「這段沉潛經驗,對個人的修為很重要。」從合庫總座到金管會小咖,讓曾銘宗修煉出身段柔軟、處世圓融的作風。

直到二○○五年,金管會檢查局前局長李進誠因涉入勁永禿鷹案而被停職,讓金管會第一大局檢查局形象蒙上陰影,曾銘宗臨危受命,接任懸空近七個月的局長位子,才讓檢查局業務漸上軌道,也使得曾銘宗有機會重返主流。

雖然在金管會沉潛四年,是他最不如意的時光,但曾銘宗一路從綜合規劃處副處長、主任秘書,做到檢查局局長,不僅把冷衙門燒熱,更養成出兼具金融監理、經營實務的財金雙棲能力。

如今,這位被形容為「處世低調謙沖,永遠不居功」的新金融業掌門人,既要「安內」、為金融業興利,又要「攘外」、協調各部會以推動政策,未來要如何讓金管會與金融業者間降至冰點的關係重新燒熱,將考驗他獨當一面的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64

削價見骨惹火曾銘宗 金管會嚴查 聯貸案遭關切 銀行怨:低利求生

2013-12-09  TWM
 
 

 

金管會近期約談搶聯貸案而削價競爭的銀行業者,雖是職責所在,但不少業者認為,只要低利政策一天不調整,利差空間不提升,以台灣的銀行業生態,這種惡性競爭的情況就不會改變。

撰文‧張舒婷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日前以嚴峻口吻重炮抨擊部分銀行業者,為了搶奪企業聯貸案業務,長久以來削價競爭。隨後金管會並約談承辦台塑十一月中旬簽訂的八三○億元聯貸案三家主辦銀行(台銀、兆豐、合庫),要求說明訂價流程和策略,引發金融圈震撼。

「這些聯貸案,根本就沒有賺錢!」曾銘宗私下談到國銀拚命殺價搶聯貸案,仍然態度嚴肅。他還透露,繼約談台銀、兆豐、合庫銀三家行庫後,也陸續約談近期以不合理低利承辦聯貸案的其他銀行,目前已確定約談六到七家,展現「玩真的」的決心。

只是,在曾銘宗雷厲風行下,業者卻也有話要說;首先,銀行界認為,關於「殺價競爭」的定義,金管會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具體標準。

業者吐苦水:標準在哪

據銀行公會去年及前年陸續修訂的授信準則,銀行辦理授信業務時,放貸利率宜考量市場利率、資金成本、營運成本及預期風險損失成本等,並且評估「合理利潤」。「但如何考量成本、如何評估利潤才不算殺價,一直沒有清楚的界線。」某銀行業者大吐苦水,表示金管會雖然執法有理,但業者卻沒有遵循的標準。

對此,金管會公開回應「若金控負責人不懂,金管會可以約談」,曾銘宗同時指出,訂價除了須評估資金、風險成本之外,其次就是看過程,「如果別人的聯貸案已經談得差不多了,你中途殺入,減少幾個基點就搶走,這就是殺價競爭!」他並強調,「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先進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都有管制銀行殺價搶聯貸。」除了法規條文的爭論之外,在部分業者眼中,殺價行為也是市場競爭機制運作的結果;換言之,殺價搶單,是市場供需失衡之下,銀行「不得不」的選擇。

在需求端部分,某行庫主管感嘆,自己也不樂見殺價競爭,但大環境不好,企業主信心不足,不敢貿然借錢;看看今年的大型聯貸案就知道,幾乎都是借新還舊,鮮少有明顯的資本性支出,案源嚴重萎縮,同業間的殺價競爭自然愈來愈激烈,除了友達三百億元聯貸案的利率有保住二%外,其他大部分的利率都只有一‧四%到一‧六%的低檔水準。

一位在銀行服務超過二十年的金融圈人士說,銀行是撥算盤撥得最精的,放貸的第一考量是風險,第二才是利差空間,既然願意提供低利率,一定是評估過後,認定風險趨近於零,才會成交。

所謂風險趨近於零,包括借款企業提供十足擔保品,或銀行對企業本身深具信心,像台塑、台積電等優質客戶,營運佳、還款能力高,故每次申請貸款時,銀行都會爭先恐後搶著放貸。業者抱怨,如果銀行撥過算盤後,覺得低價競爭仍合乎公司的成本考量,那金管會何必插手市場競爭機制?

至於供給端,則是受到台灣長期陷入低利率環境的影響,造成銀行業者幾乎無利差空間可圖,才會為了搶生意不惜殺價殺到見骨。

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央行確定維持重貼現率為一.八七五%,這已是央行連續第九季沒有升息。長期低利的結果,就是銀行「錢滿為患」,太多資金沒有去處。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國民黨立委盧秀燕說,公股行庫的爛頭寸普遍過多,又不能拒收存款,與其放款放不出去,不如以微薄利息貸出去,「在這種環境下,銀行授信只以『不要賠本』為目標,這一直是八大行庫不能說的祕密。」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舉例說,若存款利率是一‧五%,銀行用一‧四%利率放貸,雖然就如曾銘宗所批判,銀行不但賺不到錢,甚至要賠上○‧一%利息,但總比統統貸不出去,還要倒貼一‧五%利息賠得少。「說到底,銀行也只是被逼上梁山而已。」長期低利 利差空間太低關於「長期低利造成殺價」的說法,曾銘宗反駁,部分銀行殺價競爭從國內殺到海外,連柬埔寨、越南、中國大陸等利差高出台灣許多的國家,國銀彼此間還是大打價格戰,由此可見,低利環境只是殺價的藉口,他更反問:「美國、日本的利率更低,幾乎是零,人家的銀行有殺到見血嗎?」只不過,用這些說法反問銀行主管,一陣苦水又是傾洩而出。某業者一針見血指出:「在高利率國家砍價搶單,正是為了解決在台灣難賺錢的問題;至於美國、日本,雖然也是長期低利環境,但這些國家卻沒有銀行家數太多的問題。」儘管金管會、銀行業者各執一詞,但問題的核心卻愈辯愈清,某金控高層主管就指出:「銀行殺價搶聯貸問題的根本,其實還是在於央行的低利政策太久,這不但是房價一直降不下來的原因,也讓銀行不管做什麼業務,利差空間都這麼低,聯貸案只是其一啊!」他認為,銀行本身當然應該要從「提高附加價值」的思考著手,不能只靠殺價吸引客戶,而是回歸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以聯貸案為例,「可以提供申貸客戶其他服務,像是現金管理、外匯避險等。」而金管會控管殺價,就金融業長遠發展來說,確實合情合理。

只是說到最後,這位金控高層還是不免再次強調,如果台灣一直維持這種低利率,那麼,以上所有說法,都只像是道德勸說,或像要求業者咬緊牙關苦思突圍之道罷了,卻未必能改善現有問題。

今年已完成簽約的指標聯貸案 單位:新台幣申貸企業 主辦銀行 金額 利率

台泥集團

(和平電廠) 台銀 120億元 1.4%~1.5%奇美實業 台銀 200億元 1.5%~1.6%

台塑集團 台銀

兆豐

合庫 830億元

(其中新台幣占700億元,其餘為美元和人民幣) 1.58%~1.7%

(新台幣部分)

友達 台銀 300億元 2%以上南亞(尚未完成簽約) 台銀 120億元 估約1.9%

製表: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2

幸福國寶標售贈品誘人 國壽幫曾銘宗拆彈


2015-03-30  TWM
 
 

 

「我也在等消息,所以特別把手機放在桌上。」問題保險機構國寶人壽及幸福人壽,在三月二十三日公開標售,剛好遇上國泰金控法說會,總經理李長庚面對外資法人追問,坦言正在等待投標結果,緊張全寫在臉上。

在歷經四階段投標、比價、議價後,國泰人壽最後以政府僅須賠付三○三億元,標下國寶與幸福兩家公司,不僅替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解決燙手山芋,也為國壽帳面獲利進補不少,關鍵就在於政府給予不少監理寬容。

雖然,國寶與幸福人壽淨值缺口高達五四六億元,但結果金管會只要賠付五成五,就是因為金管會送出的「贈品」誘人,尤其對滿手老保單的國壽來說效益最大。

這些監理寬容措施包括,第一、國壽可以死差、利差互抵,產生七百億元準備金認列至權益項目;第二、將部分保單準備金認列為當年獲利;第三、未來國壽可提高海外投資配額五%。因此不管怎麼算,買賣雙方皆大歡喜。

站在政府立場,由於前次國華人壽標售,全民買單墊付金額八百多億元,引起輿論抨擊,金管會被叮得滿頭包,所以國壽此次出手,不僅自己帳面獲利頗豐,也幫了曾銘宗大忙,及時拆除炸彈引信。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97

專訪〉金管會主委上任兩周年 台股怎麼救?證所稅怎麼改?曾銘宗關鍵訪談給答案


\2015-08-17  TWM

打破金管會過去給人除弊的形象,號稱「點子王」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兩年來,不斷在金融監理與產業發展之間創造雙贏,也為台灣金融業開啟不同的視野。

撰文•梁任瑋

編按:今年八月二日,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滿兩周年,在馬政府施政滿意度低落之際,曾銘宗圓融的處事原則與開放的施政態度,成為目前大家最有感的閣員,也是歷來金融業者評價最高的金管會主委。

「在風險可控管的前提下,大幅開放業務。」八月十日,曾銘宗接受《今周刊》團隊專訪,簡潔了當地說出他的施政想法。他吐露就職兩年來的心境,語氣聽得出他面對亞洲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台灣金融業有著不能再等的時間壓力。

他上任這兩年,也是台股交易變化最大的一段時期,他放寬股市漲跌幅至一○%、逐步與亞洲國家接軌,加速金融業者邁開腳步作亞洲布局。這一年半就有十八件 「亞洲盃」購併案開花結果,帶動銀行、保險、證券業去年獲利再創新高。如果說金管會主委是金融業的總鋪師,這位創意十足的大廚,未來還有哪些大菜要端出? 以下是專訪紀要:《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上任兩年來推出多道股市揚升方案,但近日台股大幅修正,未來是否還有振興股市的計畫?

曾銘宗答(以下簡稱答):國內法人每年成交量七兆元、外資十兆元、二○一一年散戶達三十三兆元。這幾年,法人、外資成交量沒有什麼變動,但散戶跑掉了,因為證所稅,一三年降到二十三兆元,去年即使開放現股當沖,散戶成交量僅有二十七兆元,三年跑掉了六兆元的量。

我們做了大戶問卷調查資金出走原因,第一是稅;第二是台灣賺不到錢,第三是錢安排到國外投資;這三項因素是交互作用。

金管會不是沒看到問題,中長期計畫是趕快讓資本市場透明化與世界接軌,這也是今年二月推出股市揚升方案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放寬漲跌幅。

股市揚升方案到今年底告一段落後,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波,因為金管會的職責是要讓市場維持流動性,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注意這個市場。我手上有一份清單,股市跌破到什麼時候該推出什麼措施,有一定的準備。

另外,就是檢討交易成本。

談證所稅

要適合資本市場發展 否則都是假的問:你在證所稅議題上,與財政部不同調,也引起大家討論證所稅修正的問題,證所稅會修改嗎?

答:我認為租稅政策一定要考慮財政、社會公平、適合資本市場發展三個功能;但是,租稅一定要適合資本市場發展,否則另外兩項也是假的。

這段時間,很多人說我不該對證所稅出來講話,但我認為,每個部會有不同意見,本來就是正常現象。

問:台灣如果要發展成亞洲理財中心,但新加坡、香港可以選擇的商品卻比台灣多,我們要如何與國際接軌?

答:產品放寬是可以做到的。目前台灣「專業投資自然人」需要有三千萬元以上財力證明;「專業投資法人」是五千萬元,可以投資結構型商品等高風險商品,但要簽署一定文件及錄音錄影。

金管會打算在八月底增設「高淨值投資法人」客戶類型,資格是淨資產逾台幣二百億元以上,有三年投資經驗的公司,所有條件都比照目前只提供給金融機構、政府 基金申請的「專業機構投資人」的門檻,可投資商品沒有限制,交易過程也免錄音錄影、免提供中文說明書,目前符合資格的法人超過二百家。

由於目前大型企業因為台灣投資限制多,錢就匯出去在香港、新加坡進行財富管理交易,手續費都讓外銀賺走了。

推高淨值投資法人的好處是,可將這些企業交易拉回台灣,台灣金融機構也可以為他們推出客製化商品,而且為企業理財推出一些與國際接軌的商品,又能立刻增加台灣金融業的業務、生意,一舉數得。

問:「台滬通」看來是解救台股低量的題材,你認為目前卡在哪些關鍵?

答:立法院財委會曾要求我們研究「滬港通」(滬港股票互聯互通機制)經驗,但「台滬通」需要兩個資本市場的高度融合,國內一定要有共識。

但近日中國股市從五千一百點跌到三千五百點,時間點是一個問題,我的原則是「由近而遠」,「由簡單到複雜」,可以先從雙邊證交所合作,或是開放陸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商品。

談亞洲布局

協助合併,發展區域性金融機構問:你積極推動金融業朝公開收購整併的目標為何?

答:過去沒有整併,銀行高達三十九家、證券商七十八家、保險二十幾家,規模都很小。

數位化趨勢是很好的整併時機點,因為數位化的結果,會讓很多小型券商、小銀行沒有存在價值,這就是我們今年一直推動國內金融業公開收購、整併的最主要原因。

數位化就要發展大數據投資,以精準控管來做風險控管,這是大投資,未來這些小券商、小銀行會面臨很大的衝擊。

此外,有些第二代不想經營,也有些是有意願接但沒有能力經營的,這時候越早併越有價值,越晚價值會快速隕落,否則再晚三、五年,時機就過了。

問:這兩年金融業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亞洲盃」,金管會未來如何加速金融機構在亞洲布局?

答:若以資產規模比較,世界排名第一百大的銀行總資產六.七兆元,第七十五大銀行總資產九.九兆元,台灣最大的臺灣銀行總資產僅四.三兆元,只排到一二七 名,這些台灣小的銀行一定要擴大資本額,才有能力發展為區域性金融機構,也因為資本額與資產規模偏小的問題,勢必要合併。

過去幾年台灣的市場,只有萬泰銀行被開發金控併,其實沒有太多案子,所以金管會積極推動公開收購,目前進行中的只有國票金控與三信商銀;不過,近日就會有一件案子公布,未來也會再放寬銀行業海外購併規範,讓領先群出現。

問:通路數位化是你重要的施政計畫,未來還會有新的開放政策嗎?

答:目前銀行有十二項業務可以透過網路作業,包括借錢、新開戶免臨櫃,我們也要求銀行公會改變相關作業;其實金融機構是相對保守的行業,但金管會看到整個數位化的趨勢,我選擇帶領業者走在前面,現在反而是金管會走得比業者還快。

像美國,現在存支票不一定要到銀行臨櫃存入,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拍照上傳即可,但台灣這部分還有一些配套措施要進行。

談數位化效應

開放銀行百分百投資科技公司為了讓金融機構投資金融科技產業(FinTech),我們八月底會宣布銀行可以直接百分之百投資哪些類型科技公司,例如大數據公司,銀行就可以把客戶資料交給自己轉投資的大數據公司,更精準地進行產品研發、分眾行銷等。

不過,銀行通路數位化後,分行會大量減少,台灣近六十萬名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權、工作內容勢必會跟著改變,過去的工作形態以後可能變成二十四小時輪班,在 線上透過影像服務客戶。我們已要求金融機構在年底之前,提出一到三年的人員職能轉換計畫,搭配金管會轄下的三個訓練研究機構,全力協助銀行轉型。

問:你上任兩年來,在股市開放、兩岸金融政策上大開大闔,也遭受不少批評,你如何看待?

答:我的大前提、施政理念,就是在風險可控管的前提之下,大幅開放業務。

我時常向金管會銀行、證券、保險這三局局長說,不要一天到晚羨慕別人走得比較快,我讓這三個業別良性競爭,平衡發展。假設銀行局很積極,一直開放新的政 策,我贊成,那證期局就不能一天到晚說,銀行局跑太快,保險局也不能老是把法規掐得死死。我希望塑造三局良性競爭,但不要破壞我的大前提就好。

以前為了使投資人閒置資金留在資本市場,並做有效運用,不讓證券商碰錢,去年已開放證券商接受客戶委託辦理交割款項投資國內貨幣巿場基金,接著對證券戶可否擴大管錢,我們正在研究,因為國際上早就這麼做了。

問:上任兩年來有何心情上的轉變?

答:我的生活沒有太大改變,每天晚上回家一定出去散步一個小時,假日則兩個小時,休假時也是會搭公車或捷運。

前幾天,我讀到一句話寫得很好,「我沒有辦法決定任期的長度,但我可以自己決定任期的深度與廣度」,凡事就是抓緊時間趕快做。

今天能做的就趕快做,不要拖到明天;明天能做到的,就不要拖到後天。這是我的原則,我希望在任期內,可以為台灣金融業、投資大眾做出一些貢獻。

曾銘宗

出生:1959年

現職:金管會主委

經歷:合作金庫銀行 總經理、財政部次長學歷: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他要讓台灣走出去 ── 曾銘宗的「亞洲盃」成績單台灣金融業海外購併指標案銀行業 1.玉山銀行購併柬埔寨子行Union Commercial Bank Plc.

2.國泰世華銀行購併柬埔寨子行Singapor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3.中國信託購併日本東京之星銀行4.元大銀行購併菲律賓東洋儲蓄銀行證券業 5.凱基證券收購新加坡Ong First Tradition期貨6.凱基證券收購新加坡AmFraser證券7.元大金控購併韓國東洋證券8.富邦證券參股大陸徽商期貨40%股權保險業 9.富邦人壽入股香港中信資本控股20%股權10.國壽入股菲律賓RCBC(中華銀行)30%股權11.中信人壽參股大陸農銀人壽19.99%股權12. 富邦人壽收購韓國現代人壽48%股權註:統計自2013年至2015年 資料來源:金管會 整理:梁任瑋外資銀行收購日本銀行首例成功收購韓國金融業過半股權以設分行、參股雙管齊下進攻菲律賓市場台灣金融業亞洲地區投資、盈餘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72

法規才放寬,接著設基金、大數據平台 曾銘宗新四箭帶頭急攻「銀行3.0」

2015-09-21  TCW

文·蔡靚萱

「一定要越快越好!」面對台灣發展「金融科技」落後,曾銘宗找資策會,誓言催生千億產值的新創公司。

八月底,金管會公布放寬銀行、保險業投資雲端、大數據、行動支付等事業的辦法,不再受到嚴格的轉投資限制,讓科技、金融業界一同叫好。辦法才剛出,如今金 管會又要出招,準備設立基金、推動辦公室、設大數據平台,就是要逼金融業快快生出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簡稱Fin Tech》新創公司。

提前一個月啟動趕進度,兩會領軍打群架這一整套計畫是由資策會規畫。台灣再不做Fin Tech(金融科技》,就來不及了!」資策會副執行長王可言說,近兩年來,全球金融業開始積極投入創設Fin Tech公司,台灣在這方面明顯落後美國、中國。

現在台灣金融業者雖然已經開始動起來,但台灣的銀行國際化不夠、規模太小,「如果全都自己建置大數據資料庫,光是把基礎建置完成,大概就把時間、資金花得差不多了。」因此資策會有了邀請金管會領軍,帶金融業者在Fin Tech領域「打群架」的主意。

王可言還記得,他在八月下旬到金管會遞說帖,秀出簡報提案兩個機構一起合作,本來他擔心要費一番唇舌才能打動主管機關,設想若能在今年十月底啟動,就已經是最樂觀的狀態,「沒想到主委聽了馬上說,那我們就九月底開始吧!」

過去政府為了防止金融業挾保戶資金、存戶存款肆意收購公司、爭搶經營權,造成金融風險與社會不安,對金融業轉投資限制嚴格,對非金融轉投資的投資持股限制五%以下。

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拍板下,八月下旬正武放寬金控、銀行、保險投資Fin Tech公司時,可以百分之百出資。

曾銘宗就像剛剛主持完婚宴,就急著抱孫的公婆,才放寬了法規,就希望金融業、科技業快快生幾個白白胖胖的Fin Tech新創公司。他正煩惱著要如何用更具體行動,促進雙方增產報國,這時候資策會上門把生養Fin Tech新創公司的嬰兒房、保母、津貼等方案全都規畫好,便一拍即合。

「你要知道,美國矽谷的Fin Tech產業,一年可以創造一萬一千名就業人口。」曾銘宗說。打從兩年前的農曆年過年時,抱著(Bank 3.0)(銀行3.0)當假期讀物,現在他已經搖身Fin Tech「育兒」專家。

他如數家珍的分析各國育成政策:倫敦宣示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如今已成立Fin Tech推動辦公室:新加坡成立Fin Tech 新創基地,政府出資約新台幣五十億元當種子基金:香港也設立督導小組,要為Fin Tech新創事業創造友善法規環境。

不只台灣急推西方金融業,緊張業務萎縮事實上,不只台灣很急,西方金融業者也很緊張。英、美前四大銀行業者在度過二00八年金融海嘯以後,再遇Fin Tech科技海嘯,減少超過三十五萬個工作。而根據研調機構CB Insights統計,由於華爾街大銀行加入投資行列,去年全球對Fin Tech產業投資突破一百二十億美元。

今年五月份《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推出一整套Fin Tech特別報導,分析科技新創事業切入金融服務,比銀行更靈活多元,將使銀行利潤減少、體質變得更加脆弱。例如,個人對個人(P2P)網路借貸、群眾募 資、網路行動支付以及機器人理財顧問,都是傳統銀行沒有的業務,正侵蝕金融業既有業務。

台灣最大障礙在法規投資仍得先申報金管會「所以我們這個計畫一定要越快越好!」曾銘宗說。根據金管會與資策會敲定的發展Fin Tech「新銘宗四箭」,第一箭是成立推動辦公室,曾銘宗更將親自領軍,拉高辦公室層級。第二箭是向銀行與周邊單位募資,在金融總會旗下設立基金,以確保 資金無虞。第三箭為設立Fin Tech了創新園區,提供機器設備、技術支援、人才媒合及租金便宜的辦公室,找來創投輔導新創事業。第四箭則是設立金融業大數據資料庫平台,曾銘宗說,金 管會要帶頭開放政府資料,預計今年底前新增一千零一十八項資料,目前進度已達八成。

負責台新銀行Fin tech業務的副總經理史筱平分析,台灣落後中國,是因為由銀行主導Fin Tech,中國則是由網路業主導,但銀行受到嚴格的法規規範,正需要主管機關鬆綁。

但她也承認,銀行業普遍還在摸索到底該如何切入Fin Tech 領域,台灣的投資標的也還不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銀行的投資意願真的很強,」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觀察,但發展Fin Tech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法規。他期待推動辦公室能帶來更大尺度的開放。他分析,在新制度下,金融業仍須向金管會申報才能投資Fin Tech公司,生殺大權掌握在金管會手裡,讓新創業者無法放心大展拳腳。

回應業者的心聲,就是未來Fin Tech推動辦公室的任務。曾銘宗樂觀期待,等到這個規畫獲行政院通過施行,可以在三到五年內促成三十家Fin Tech新創公司成立,屆時不只創造工作機會,「只要產品有競爭力,到時候產值可以高達一千億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0

第一線的金融運轉手 曾銘宗

2015-12-21  TWM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出爐,最引人矚目者,莫過於名列第六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國民黨選情一片低迷之際,打出這張財經牌,不啻為一大亮點。

過去一年,曾銘宗持續推動金控打「亞洲盃」,通過的金融業海外購併有二十六案,銀行業海外據點成長四○%;他鼓勵銀行發展第三方支付,與投資金融科技公司拚「Bank 3.0」,銜接數位金流。這些積極作為,讓他的個人施政滿意度,在國民黨閣員中名列前茅,堪稱金管會設立以來,做得最有聲有色的主委。

如今就算卸任進入倒數,他的行程依舊緊湊而忙碌。十一月,他才帶著金管會局處首長到越南參訪,並與越南金融監理機構簽署MOU(備忘錄),接下來還要前往印尼。喜歡與金融業者互動的他說:「要走出去,才能聽到外界的聲音。」若無意外,明年「曾主委」將變成「曾立委」,角色轉換後,曾銘宗如何讓台灣金融環境注入更多活水?外界拭目以待。

撰文 /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