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振华港机80%高溢价增发 大股东预立股价标杆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324/00396013778.shtml


  在各家上市公司纷纷因股价缩水修改增发价格之际,振华港机(11.22,0.05,0.45%)(600320)大股东却选择了坚守。

  3月19日,振华港机(600320)发布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大股东资产的相关工作已完成,发行价格维持不变:17.78元/股,这一价格较该股18日收盘溢价超过80%。

  之所以能够选择坚守,是因为该次增发的对象唯一,且为控股股东中交股份;而之所以选择坚守,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是大股东有意维护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振股价。

  当日,振华港机开盘不久即告涨停,成为盘中亮点。但是,截至20日收盘,增发价格较该股市场价仍有60%溢价,大股东此举真为二级市场树立了一个价值标杆么?

  高价增发

  振华港机3月19日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本次共发行16979.47万股,发行价格为17.78元/股,向唯一的特定对象控股股东中交股份购买手持的评估值约30亿元的上海港机100%股权及江天实业60%股权。

  大通证券研究员肖江峰表示,本次增发有助于提升振华港机港口机械生产能力,并进入轨道交通建设设备市场及铁路建设设备市场,将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此次非公开发行酝酿已久,其间,股票方案曾经历调整。

  2008年4月9日,振华港机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不少于1亿股、不超过1.4亿股A股,发行价格为17.78元/股购买上述资产。 2008 年9 月3 日,振华港机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修改的主要内容为将非公开发行A 股股票的数量变更为169794680 股,发行价格维持不变,仍为17.78 元。

  公司修改非公开发行规模的主要原因在于,2008 年5 月22日,中交股份以人民币十亿元现金对上海港机增资,由此上海港机的净资产规模发生了变化。以此为原因进行修改,这也就意味着,尽管股价缩水,大股东对初始价格并无调整之意。

  今年2月份,证监会核准了公司以每股17.78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中交股份定向增发A股股票。是次非公开发行价格17.78 元/股远高于定价基准日(2008 年9 月5 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A 股股票均价10.64 元/股。

  在当前市况下,修改增发价格的先例都有,修改幅度也都不小,程序上也并不麻烦,振华港机的增发只涉及控股大股东一家,所以不存在协调问题,肖江峰对记者表示,大股东选择坚守,应是出于提振信心的考虑。

  提振效果

  大股东旨在提振信心的效果似乎已然显现。

  3月19日,振华港机在开盘后不久即封死涨停。原因之一就是,增发价与公司3月18日9.74元/股的股价差价巨大,引发市场资金追捧。

  对此,天相投资认为,相对于目前振华港机的股价,高溢价增发显示出大股东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另外,中交股份承诺其所持有公司所有股份自2008年4月8日起36个月内不予减持。使公司三年内不会面临大股东减持的压力。

  尽管大股东未调低增发价以获得更多股份,表面上吃了亏,但在肖江峰看来,此举对上市公司好,对大股东自然也不会错。

  控股股东中交股份非公开发行后,其直接及间接持有股份增加到1557385498 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46.12%。

  肖江峰称,国家鼓励装备制造业的重组,此次增发后,内部竞争没有了,有利于减少内耗,长期来看偏正面的。1

  而从公司基本面看,其业绩提升也有限。振华港机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收入17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8%;实现净利润17.38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5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8%。

  据各家机构的预测,2008年度净利润相比上年增长,增幅为15.11%。

  作为集装箱起重机市场的绝对领导者,振华港机依靠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收入增长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张微认为,从这个角度看,振华股价要想在短期内僭越60%的溢价空间,似乎不容易实现。

  从持仓数据看,wind资讯显示,至2008年12月底 ,共4家主力机构(基金4家)持有振华港机,持仓量总计6255万股,占流通A股4.11%。而3月17日的数据显示,公司A股前十名中的2-9名全部为基金占据,总持股数超过1.7亿股。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3月29日,将是振华港机的又一股改限售股解禁日,解禁股数将达到4.37亿股,以20日收盘价计算,市值高达47亿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67

發改委:全國核電標杆電價為每千瓦時0.43元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7/03/%E7%99%BC%E6%94%B9%E5%A7%94%EF%BC%9A%E5%85%A8%E5%9C%8B%E6%A0%B8%E9%9B%BB%E6%A8%99%E6%9D%86%E9%9B%BB%E5%83%B9%E7%82%BA%E6%AF%8F%E5%8D%83%E7%93%A6%E6%99%820-43%E5%85%83/

2013年7月2日發改委公佈:“全國核電標杆電價為每千瓦時0.43元。” (http://www.sdpc.gov.cn/xwfb/t20130702_548667.htm)

華電福新(816)核電新電價下的額外增利潤
以前估計:“福清核電建成投產測算的含稅上網電價約每千瓦時0.385元”

按每千瓦時0.43元計算,福清核電每兆瓦時收入額外增加 ($430-$385) ÷1.17 = $38.5.

假設利用小時為7,200小時,全年核電每機組額外收入增加:7,200 hr x 1,000MW x $38.5 = $227,200,000.

用先前23.3%純毛利率的假設和39%股權計算,華電福新核電利潤每機組每年額外增加$25,189,164。


相關文章: “華電福新(816)現在股價沒有反映核電業務”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6/06/fuxin_nuclear_prospect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713

【第一爭議】央企高管降薪,樹立公平標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646

日前召開的中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審議了《中央管理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習近平提出了16個字改革標準:水平適當、結構合理、管理規範、監督有效。又據《財經》消息,央企主要負責人的薪酬調整方案初稿已經草擬完畢並開始征求意見。其主要建議是,央企與國有金融企業主要負責人薪酬將削減到現有薪酬的30%左右,削減後年薪不超過60萬元。那麽,央企高管降薪70%,是否會影響企業效率?是否能為收入分配改革樹立標桿?

正方:數據顯示,2011年央企高管平均薪酬72萬元;2013年四大國有銀行主要負責人的薪酬大部分超過100萬元。和城鎮職工平均薪酬相比,這些數字看起來很高。但和私企高管相比,和同類外企的高管相比,真不算高。2013年美國花旗銀行全球首席執行官Michael Corbat薪酬是1450萬美元,比央企高管收入高兩個數量級。降低央企高管薪酬,恐影響企業運營的效率。

反方:這次改革將央企高管分為市場競聘和組織任命兩種,降薪的是後者。根據《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國企高管究竟該拿多少錢》的說法:如果是國家雇員,那麽,原則上以較高級別的國家公務員薪酬為基本參照,加上體現經營業績和風險報酬的激勵性報酬;如果是企業雇員,那麽,其薪酬同企業效益直接掛鉤,可以拿到與非國有企業同類高管收入水平相當的報酬。

正方:如果是行政壟斷性央企,其賺錢能力主要依賴於行業準入管制,而非高管的經營管理能力,那高管薪酬向私企外企高管看齊是不對的。但這並不適用於競爭性央企。要是同一家競爭性央企,一些高管拿著與私企外企高管相當的報酬,一些高管拿著與同級別公務員相當的報酬,如果他們做的事情差不多,憑什麽收入差別這麽大呢?後者會不會心態失衡、影響士氣呢?

反方:其一,組織任命的高管參與公司董事會,但公司的日常運營將逐步交由市場招聘的高級管理層,薪酬向市場標準看齊。所以不會有政府雇員與企業雇員做同樣的事拿不一樣薪酬的問題。其二,組織任命的高管即使降薪了,仍有體面的薪酬,60萬年薪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為18311元)三十多倍。此外政府雇員還有更穩定的保障與更好的職業發展空間。

正方:明智的央企薪酬改革應該只改增量、不改存量,尊重既得利益,以減少改革的阻力,確保改革順利推進。把央企高管的薪酬一下子降70%,誰受得了啊?要是現在的高管消極與隱性地抵制改革、橫在位置上不幹事,會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損失?拿這樣的行為有什麽辦法?改革也要講智慧、講策略,要善於爭取改革對象的配合,而不是粗暴地把改革對象推向對立面。

反方:如果尊重一切既得利益,那改革還有什麽意義?改革就是要用合理的激勵與規則代替不合理的,是遊戲規則的改變,總有利益受損者,怎麽可能補償所有的利益受損?私企不行了,還裁員減薪呢,名義上是全體國民所有的央企薪酬反而只能增不能減了?難道真有人把央企超額高薪當成理所當然的福利與特權了?收入分配改革是硬骨頭,降央企高管薪酬是第一步。

【點評者說】央企薪酬改革是整體國企改革的配套,並非為了降薪而降薪。其一是為了提升央企的效率,不是一刀切降薪,而是將國企分為競爭性公司和公用性、壟斷性公司,前者參照市場標準並略低於市場價,後者參照公務員薪酬標準,又將高管分為組織任命和市場競聘兩種,前者略高於公務員標準,後者參考市場標準並略低於市場價。其二是為了樹立公平的標桿。收入分配改革講了多少年了,其針對的對象只能是公營機構,因為民企的薪酬是隨行就市的。如果不降低壟斷央企高管的薪酬,那無以向社會顯示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的誠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26

綠色動力環保(1330):垃圾發電運營行業又一標桿國企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62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11-24 11:28 編輯

綠色動力環保(1330):垃圾發電運營行業的標桿國企,規模性與成長性兼具

作者:鄭嘉梁

垃圾發電運營行業又一標桿國企,規模性與成長性兼具
香港上市第二家具備規模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綠色動力環保於 2014 年 6 月 19 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共發行 3.45億 H 股,發行價為 3.45 港元。上市後,公司成為香港市場中除光大國際之外第二家實際具備多年運營經驗及品牌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2005 年以來,北京國資一直是綠色動力的控股股東,公司則是其四大產業中唯一的環保新能源戰略平臺,上市後北京國資依然保持控股大股東地位。

已獲日處理規模超萬噸,未投運規模為投運的 2.8 倍:公司已簽署正式協議的焚燒項目共 21 個,總規模共 1.99 萬噸/日;已投運的為 5250 噸/日,在建與籌建(包括二期)共 1.465 萬噸/日,是已投運的 2.8 倍。目前三個項目在建(共 2100 噸/日);剩余項目中扣除開工時間待定的青島、金壇、射陽以及所有二期規劃後,我們預計近 2-3 年內剩余的 6100 噸/日開工確定性非常高,並且這已是保守的估計。

國企背景支持項目獲取,融資成本具有下降潛力:中國的生活垃圾處理大多采用 BOT 模式,運營商面對的合作方及監管機構均為各地方政府;我們認為在此模式下,具備國企背景十分有助於公司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合作;並且借助北京國資,公司未來在北京當地的項目競爭中也具有一定優勢。融資方面,公司此前的貸款主要來自於國內商業銀行,利率在 6.55%左右;2013 年首次獲得亞開行 1 億美金的人民幣貸款額度,利率明顯優於商業銀行。此外,上市後公司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預計未來其整體融資成本仍有下降潛力。

擁有爐排技術專利,且擬進入設備制造領域: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爐排爐技術,出圖紙後外包生產設備,使得設備成本較進口具有顯著優勢。近期公布擬收購上海泰欣環保 51%股權,若完成,公司將進入設備制造領域,不僅有助於完善垃圾發電的產業鏈,進一步降低設備成本,並可對外承接工程,增加利潤來源。 目標價6.37港元,首次評級買入:假設未來五年公司將年均新增 3000 噸/日規模,測算出於 2016 年,未投運與已運營項目的NPV 分別為 16.37 億與 35.01 億人民幣,相當於 2016 年每股價值為 6.37 港元,對應 2015/2016 年 20.9/15.1 倍 PE,1.80/1.54倍 PB,較現價有19.29%的上升空間,首次評級為買入。



香港上市第二家具備規模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
北京國資公司旗下唯一環保平臺

2014 年 6 月於聯交所主板上市
綠色動力環保(1330.HK)於 2014 年 6 月 19 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IPO 共發行3.45 億 H 股(含超額配售 4500 萬股),發行價為 3.45 港元。上市後,公司成為香港市場中除光大國際(257.HK)之外第二家實際具備長期運營經驗及品牌的國有垃圾發電運營商。公司上市前原有註冊資本 7 億人民幣,共 7 億股,上市後總股數為10.45 億股;IPO 共募集資金 11.90 億港元,融資凈額 11.26 億港元。

上市後募集資金用途變更
募集資金中 75%原擬用於償還項目的銀行貸款,但公司多個項目處於在建或籌建階段,其中不少籌建中項目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僅支付了 20%的首期,資本金仍有缺口,因此 9 月 8 日公司公告將部分募集資金用途變更,由償還貸款改為投入到新項目建設中,目的是使籌建項目更快推進,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公司股權結構歷史
- 公司的前身為道斯環保科技,是 2000 年在深圳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控制人為自然人鄭維先先生;
- 道斯環保 2004 年改名為綠色動力環境工程,2005 年變更為外商獨資企業;
- 05 年 10 月,北京國資公司向綠色動力環境工程增資 3000 萬人民幣,獲得61.16%的股權,正式進入綠色動力及垃圾焚燒行業;
- 05 年 11 月,鄭先生控制的綠色動力國際將其持有剩余的 38.84%股權轉讓給其全資附屬公司藍洋環保;
- 06 年 12 月,北京國資的全資附屬公司國資香港,認購藍洋環保發行的 9362 萬股普通股獲得 80%股權,成為藍洋環保控股股東;
- 09 年 11 月,國資香港收購藍洋環保剩余的 20%股權,全資擁有藍洋環保,至此北京國資公司全面接管了綠色動力環境工程公司;

- 此後北京國資陸續增資,且藍洋環保將其股權轉讓給國資香港,到 2011 年 1月,北京國資與國資香港分別持有綠色動力環境工程 95.39%與 4.61%的股權;
- 11 年 5 月,江淮基金等四家投資者共同對綠色動力環境工程增資,完成後北京國資與國資香港股權分別降至 73.54%與 3.55%;
- 為籌備全球發售,2012 年 4 月 23 日,綠色動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更名為綠色動力環保集團(即現用名稱)。




上市後北京國資公司依然保持控股股東地位,社保入股
2005 年以來,北京國資公司一直是綠色動力的控股股東,綠色動力則是其四大產業中唯一的環保新能源戰略平臺;上市後,其直接持股比例變為 46.09%,加上附屬公司國資香港與北京科技分別持有的 2.38%與 1.87%,依然保持了控股大股東地位。

另外,北京國資與北京科技作為公司的國有股東,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在綠色動力發行 H 股時,該兩家公司將其持有的占實際 H 股發行數量 10%的內資股劃轉至社保理事會基金,因此上市後,社保基金現持有綠色動力 3.30%的股權,即 3450 萬股;按照聯交所披露的最新數據,目前社保持股為 3031.3 萬股,占比為 2.90%。

藍洋環保  
藍洋環保原是鄭維先先生的綠色動力國際的全資子公司,09 年底成為國資香港全資子公司;旗下原擁有常州、青島與武漢項目的全部股權;2009 至 2010 年,綠色動力環境工程通過收購、增資,獲得了常州、青島 75%股權,以及武漢 100%的股權;此外,薊縣公司於 2013 年 6 月成立,綠色動力與藍洋環保分別擁有其 60%與 40%股權;2013 年 9 月,綠色動力環保收購藍洋環保 100%股權,直接及間接擁有了以上四個項目公司的全部股權,藍洋環保也成為綠色動力旗下的境外全資子公司。

北京研究院  
北京研究院於 2010 年 12 月成立,主要業務包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服務、技術支援服務以及銷售機電設備,現為綠色動力的全資子公司,且擁有 6 個項目公司 1%-2%的股權。




日處理規模超萬噸的領先垃圾發電運營商之一
專註運營生活垃圾處理BOT 項目,以焚燒發電為主
公司自 2000 年成立以來,長期專註於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行業,尤其垃圾焚燒項目的建設、運營以及技術研發。截至目前,公司簽訂協議的垃圾焚燒項目共 21個,另有一個填埋(惠州 450 噸/日,2014 年 4 月已建成)與一個生物質桔桿焚燒(寧河 700 噸/日,預計將與寧河垃圾焚燒項目同期建設)項目,均為 BOT 模式。

2009 年底北京國資100%持股綠色動力環境,項目逐步開工投運
2000 年至 2009 年,公司經歷了從民營企業到國企控股,再到民營退出、北京國資全面持股的一個過程,期間由於國資公司與原民營企業的理念有所不一,導致 2009年 3 月才有第一個 BOT 項目(常州一期垃圾焚燒發電)正式投運。09 年底北京國資100%持股後,項目的簽署、建設以及投運工作逐步正常化;09 年至今,公司共有七個項目投運,目前有四個項目在建。

BOT 會計處理特殊,建設收入驟減導致2014H1 業績大幅下降,但不影響本質發展
由於 BOT 會計處理上需要在建設期確認建造收入,而公司現投運的項目相對較少,因此會計收益很大程度上受當期項目開工與建設進度安排的影響而出現明顯變動;例如 2014 上半年內,公司僅有惠州填埋、安順與句容的焚燒項目在建,且後兩項均在 6 月才正式開工,導致當期建設收入驟減,這也是公司在上市後不久則發出盈利警告,且中期業績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並且該情況也已在招股書中的“近期發展”項下明確指出。實際上公司的項目建設均在依計劃進行,安順、句容更是提前開工,短期的業績下降並不影響本質發展,各個項目的回報情況沒有改變。



項目覆蓋東部與中部 10省、直轄市
綠色動力總部位於深圳,旗下項目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包括山東、江蘇、浙江與廣東四省,亦是國內主要經濟發達地區;且已開始向內陸延伸,進入了山西、湖北、貴州以及湖南;此外,在主要直轄市中,公司獲得了天津地區兩個項目,在北京也簽訂了通州項目的框架協議。另外,由於東北冬季天氣寒冷,垃圾發酵較難處理,公司目前暫不考慮到東北拿項目。



涉足海外市場,但暫無項目落定,將審慎推進
除了在國內發展垃圾處理項目外,2011 年與 2013 年公司分別與泰國的南邦市、馬來西亞的彭亨訂立了框架協議,擬在當地建設垃圾焚燒項目;但具體細節未定,而且海外項目不確定性較高,運營模式與國內也有所區別,公司將審慎推進。

在手垃圾焚燒合約規模共 1.84 萬噸/日,投運規模 5250 噸/日
公司現有 7 個運作中的垃圾發電項目(其中兩個商業運營、5 個試運營),設計規模共 5250 噸/日;3 個在建項目,共 2100 噸/日;10 個籌建項目,共 6000 噸/日。
此外,上述項目中除了常州一期二期均已投運外,還有 9 個項目也已簽定了二期或中期規劃,目前未投運的所有二期總設計規模達 4650 噸/日。綜上所述,公司已簽署正式協議的項目共 1.99 萬噸/日;簽署框架協議的共 3200 噸/日。






實現可持續發展, 垃圾發電進程仍未結束
國內垃圾分類暫不可行,焚燒將持續為主要處理方式
垃圾分類短期內推行難,國外經驗不完全適用
發達國家垃圾分類起步較早,我們從三方面與中國情況進行比較:1)制度方面,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個垃圾分類代表國,普遍實行分類明確、執行嚴格的分類回收政策,建立了較完善的分類收集制度和設施,而中國大部分城市仍然實行混合收集;2)處理方式與技術方面,發達國家的處理工藝已經成熟,可從技術上實現有效分類處理,而中國主要還是挑選適當的地點集中填埋;3)居民意識方面,發達國家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整體較高,中國於 2000 年開始確立 8 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居民的自主性比較低,垃圾分類仍然沒有好的改觀。可見中國在短期內要施行垃圾分類模式比較困難,處理模式也不能直接采用國外經驗。





中國土地有限,現階段焚燒可行性最高
垃圾處理方式的選擇與各國的人口密度有密切關系,由圖 10 可見,日本與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大,其用填埋的比率非常低,美國與澳大利亞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具體的數據如下:
日本---截止 2012 年末,共有 1188 處垃圾焚燒廠,垃圾處理能力約 18.41 萬噸/日,全年生活垃圾焚燒量約 3608.6 萬噸,焚燒處理率達 79%。
新加坡---人口密度約是廣州的 4 倍,2013 年垃圾產生量約 2.1 萬噸,其中約 61%進行循環再利用,36%焚燒處理,填埋僅占 3%。
美國---其土地資源豐富,多以填埋進行處理。其中填埋處理占 54%,焚燒占13%,循環利用和堆肥占 33%。
因此在未來土地資源不斷減少的情況下,預計我國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仍將繼續由焚燒取代填埋,焚燒比率將不斷提升。




“十二五”規劃完成難,預計“十三五”複合增速 11.7%  
“十一五”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63.5%,但設施規模未完成規劃目標
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普查數據,2010 年中國城鎮人口共為 6.7 億人,我們按照“十一五”規劃中的無害化處理規模與處理率測算出 2010 年垃圾產生總量約為2.21 億噸,即人均垃圾產生量為 0.9 千克/日。截止十一五末,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實際達到 63.5%,超出規劃 3.5 個百分點;但無害化處理能力僅增加32 萬噸/日至 45.7 萬噸/日,低於規劃約 10 萬噸/日,其中焚燒規模增加 6.36 萬噸/日至 8.97 萬噸/日,焚燒比率為 19.6%。



人均產生垃圾量將隨著城市化進程與社會進步逐步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 年中國城鎮人口總數為 7.31 億,城鎮化率為 53.7%;若我們假設城鎮化率年均增長 1.2%,2015 年將達到 56.1%。根據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5 年全國人口將控制在 13.9 億以內,以此測算得到 2015 年的城鎮人口總數約為 7.8 億。同時,按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十二五”規劃,2015 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規模將達 87.1 萬噸/日,處理率亦將提升至 90%;據此我們測算2015 年中國垃圾產生總量將為 3.48 億噸,人均產生垃圾量則為 1.22 千克/日。
可見,人均垃圾產生量與 2007 年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告顯示的 0.65 千克/人/日相比,以及我們按照人口普查資料與“十一五”垃圾處理規劃測算出的 0.9 千克/人/日相比,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深與社會的不斷進步,預計該數據將繼續增長,我們假設 2015-2020 年複合增速為 1%,測算出 2020年人均產生垃圾將約為 1.28 千克/日。

“十二五”規劃完成難度較高
2013 年底,我國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 89.3%,基本達到“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垃圾焚燒占比也增加至 29.4%,距規劃的 35%差距不大。但無害化設施與焚燒設施的規模分別只達到了 49.3.萬噸/日與 16.6 萬噸/日,只完成了規劃的 57%和 54%。另外,截止 2014 年 5 月,全國垃圾焚燒廠達到 178 座,也只完成規劃的 55%。根據住建部統計顯示,2014 上半年共有 75 個垃圾焚燒項目在建,處理總規模為 7.65萬噸/日,其中 11 個項目已正式投入運營,總規模 1.395 萬噸/日,預計其余項目將在下半年與 15 年陸續投運。即使上述 7.65 萬噸項目可在 2015 年均投運,截止十二五末建成的焚燒設施依然很可能無法完成 31.7 萬噸/日的規劃目標。




預計“十三五”期間焚燒設施規模年均複合增速為11.7%      
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顯示 ,2020 年中國人口將達到 14.5 億左右,若繼續假設城鎮化率年均增長 1.2%,預計十三五末將達到 61%,屆時城鎮人口總數將達 8.8 億人。根據此前我們預計的 2020 年人均產生垃圾量 1.28 千克/日,假設當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可達到 95%,焚燒比例達到 50%,測算出 2020 年中國的垃圾產生總量為 112.6 萬噸/日,焚燒設施規模將達到 53.5 萬噸/日。與 2015 年末的30.7 萬噸/日相比,“十三五”期間行業複合增速預計為 11.7%。




中國環保投資占 GDP 比重依然較低,需要長期堅持的投入
從國內環保投資的情況看,“十五”期間突破了 7000 億元,“十一五”達到1.375 億元,大幅增長 96.4%;“十二五”的規劃是 3.4 萬億元,繼續呈現翻倍增
長,可見政府對環保行業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但在環保投資占 GDP 的比重上,中國長期低於 1.5%,而根據國外經驗,環保投資占 GDP 的比重達 1%-1.5%時,環境汙染惡化有可能得到基本控制,環境狀況大體能夠保持在人們可以接受的水平;環保投資占 GDP 比重 2%-3%時,環境質量可以得到改善。因此一般來說,若要與全國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環保投資占 GDP 的比重須達到 2%以上。美國於 1977 年就已達到 1.5%,2000 年增長2.6%,德國在 80 年代末為 2.1%,英國為 2.4%,日本為 3.4%。因此若要明顯改善目前國內環境問題,仍需要長期的治理與投入。



行業整合是長期發展趨勢,外延式擴張將成重要增長力
2013 年前十二大企業投運規模占行業 2/3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以及“十二五”規劃測算,2005 年以來中國的垃圾焚燒行業均處於較快發展階段,“十一五”與“十二五”期間的複合增速分別為 20.8%與
27.9%,吸引了大量企業參與到該行業中,也出現了如光大國際、錦江綠能等行業領軍者。

中國固廢網研究院統計顯示,截止 2013 年末,在焚燒領域內已形成規模的 12 家企業共擁有項目 196 座,包含了運營、在建和籌建的項目,總焚燒處理能力達到20.97 萬噸;其中投運垃圾焚燒項目有 87 座,投運能力為 9.5 萬噸/日,而截止2013 年全國投運項目總規模為 14.5 萬噸/日,因此 12 家企業占到了行業三分之二的市場規模。



市場仍較分散,行業整合是大趨勢
但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市場依然較為分散,美國垃圾焚燒最大的兩家企業Waste  Management 與 Allied Waste Industries 所占份額約達 50%,中國的行業格局仍有待整合。實際上,近幾年來業內的收購兼並事宜已頻頻發生,且涉及的規模越來越大,而且按照我們圖 14 中的測算,“十三五”行業增速約為 11.7%,明顯低於前十年,若企業要保持較快增長,一是將不斷開拓新的業務板塊(不局限於焚燒運營),另外就是需進行外延式收購擴張。



國企占據行業主導地位,多數大型企業均開始研發或引進設備技術
從行業中主要企業的技術與設備情況看,大多公司在和核心設備上均進行了國外技術引進或自主研發,但僅有少數進入了上遊的設備制造領域。在處理技術上,杭州錦江、中科通用主要采用流化床技術,其他主要企業如光大國際、上海環境、綠色動力、重慶三峰等均采用爐排爐技術。



新增項目以爐排爐技術為主
目前國內主流的垃圾焚燒技術為爐排爐與流化床兩大類,盡管流化床成本較低,但由於其需要摻煤燃燒,近年來采用爐排爐技術的項目逐步增多。截止 2014 年 5月,國內建成並投運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約 178 座,總處理規模 16.6 萬噸/日,其中采用爐排爐技術的電廠達到 106 家,設計處理規模 10.5 萬噸/日,采用流化床技術的電廠為 67 家,設計處理規模 5.8 萬噸/日。
此外,水泥窯焚燒也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但該技術需要與水泥廠配合運作,且運輸成本較高,目前並未成為主要處理方式。



處理標準與民眾意識在逐步提高,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處理標準提高利於行業整合  
舊國標於 2001 年開始施行,直到 2014 年 7 月 1 日新國標的出臺,對比新舊國標,在各個指標上都有緊縮,特別是二噁英的排放,新國標嚴控到 0.1,與歐盟2000 標準看齊。對焚燒汙染物指標的嚴加控制也將進一步推動行業內的整合。



補貼模式短期內仍將持續,民眾意識提高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中國的市政環保項目依靠補貼實現盈利是不爭的事實,而若需要企業參與未來發展環保,補貼也必須持續。這本質上並不是要推動某個行業的發展,而是關系所有人在乎的卻又暫不願為其付費的生存環境;並且,環境保護必須永久維持,與一些階段性的政府扶持行業在較為成熟後由於補貼取消而難以盈利有著根本區別。以此出發考慮,國家補貼並不是該行業的弱勢之處。
此外,若上市公司可在資本市場中依靠其優秀的經營業績,配合政府支持,從而獲得更多資本發展業務,未嘗不是將來形成該行業擺脫補貼且可持續發展模式的一個良好開端。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現有模式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待治理產生比較明顯的成效後,相應的民眾環保意識必然提升,未來若要維系環境,落實到個人身上的付費制度並不無可能。因此長期而言,環保企業利潤率也許有下降空間,但可保持穩定的現金流與合理收益率;而在短期內,本身市場內生性增長加上行業大格局形成帶來的外延式擴張均具備顯著增長力。  

國資背景助力項目獲取,長期經驗提升運營效益
國企背景支持, 理念符合行業方向
北京國資入主,股權已理順
2009 年隨著民營老板的退出與北京國資的全面接手,綠色動力的股權已基本理順;籌備上市期間引入了一些投資機構,但目前北京國資依然是絕對的單一大股東,公司的國企背景已充分確立。由於目前中國的生活垃圾處理大多采用 BOT 模式,從獲取項目到運營收費,面對的合作方以及監管機構均為各地方政府;我們認為在此模式下,具備國企背景十分有助於公司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合作;並且作為北京國資旗下唯一的環保新能源平臺,公司未來在北京當地的項目競爭中也具有一定優勢,現已簽署了北京通州項目的框架協議,也參與了其他項目的投標,但截止目前北京的項目均未確定中標結果。

標準高於民營時代,理念符合行業趨勢
垃圾焚燒是一個爭議較多的行業,一直以來不乏民眾反對的聲音,為減少或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一方面全行業項目的平均質量需進一步提高,另外項目公司、政府與民眾的溝通也有待加強,因此項目的標準必然越來越高。這不僅包括規範處理、達標排放等硬性指標必須達到,而且廠內的氣味處理、整體環境等直觀感受更是消除民眾質疑的有力憑證;可見項目公司需在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之間找到平衡,並且促進運營效率的不斷提升。

北京國資進入該行業的目的是打造垃圾焚燒的品牌,做項目秉持“社會效益為首,經濟效益為本;安全環保高效”的理念,與原來的民營企業相比,這更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也是不斷獲得及做好項目的根本。

以常州與海寧項目為例,常州一期作為綠色動力第一個投運項目,也是其旗下唯一一個在與民營合資時期建設的項目,國資公司全面接手後,對其做了多次改造,目前的煙氣排放、滲濾液處理以及廠區建設等,均較前期有明顯改善;公司的第二個投運項目海寧垃圾發電廠,則完全由國資公司建設投運,其整體設備與廠區配套均一次到位,明顯優於常州一期的初次建設。

項目質量良好,全面達到國家排放新標
公司的項目質量處於行業前列,排放全面達到國家新標準。例如 2013 年央視曝光武漢鍋頂山垃圾焚燒處理與排放不當後,監管部門臨時檢查了武漢各個垃圾發電項目,綠色動力的武漢青山區項目順利通過檢查並被作為典範。







儲備項目充足,在建與籌建規模是投運規模的 2.8 倍
已獲項目中,在建與籌建規模是已投運的 2.8倍,預計 2-3 年內至少開工 6100 噸/日
按照已簽署正式協議的焚燒項目規模計算,投運項目為 5250 噸/日,在建與籌建(包括二期規劃)的共 1.465 萬噸/日,是已投運的 2.8 倍;其中正在建設的有三個,共 2100 噸/日;由於青島選址待定,金壇、射陽的垃圾量暫時不足,該三個項目(共 1800 噸/日)建設時間待定;另外二期規劃一般至少在一期投運後三年開始建設,扣除全部的二期 4650 噸/日後,我們預計 2-3 年內開工剩余的 6100 噸/日確定性非常高,並且這已是保守的估計。  

過往每年新增約 2410 噸/日規模,上市後速度仍有加快潛力
國資公司在 2009 年底全面入主綠色動力,因此我們回顧 2010 年至 2013 年,以及2014 截至目前的情況,可見這四年中公司平均每年獲得 2-3 個新垃圾焚燒項目,平均每年總規模 2710 噸/日;每年新開工項目數約兩個,平均總規模 1140 噸/日。
2014 年上市後到目前為止,公司共新獲得 3 個項目共 3700 噸/日(含二期),已接近 2012 年的項目高峰規模;根據行業的增速以及公司過往每年的增量,並且上市後進一步拓寬了的融資渠道,我們預計其後續拿項目的速度不會低於上市前。

已獲項目一期預計 2018年全部建成,總投運規模將較目前翻倍
按照現已獲得的垃圾焚燒項目規模,扣除開工日期不定的三個項目以及全部二期擴建,我們預計 2018 年其他項目將全部投運,僅是這部分,在四年後公司的投運規模將達到 1.345 萬噸/日,是現在的 2.56 倍。





運營效益不斷提升,自有技術經驗豐富
項目單體平均 726.2 噸/日,具有規模效益
一般而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若是低於 500 噸/日的規模,難以具備規模效益,這也是目前人口過少的地區鮮有垃圾焚燒廠的原因之一。綠色動力競爭項目主要針對中小型城市,該類城市的人口在 400 萬至 1200 萬,人均每天產生 0.9-1.2 公斤的垃圾,具備了給焚燒廠提供較為充足穩定垃圾量的基礎。目前公司在手項目的單體平均設計規模(不含二期)為 726.2 噸/日,其中最小的 500 噸/日,最大的 1200 噸/日,均達到經濟規模以上。  

擁有自有爐排技術,設備成本具優勢
綠色動力的垃圾焚燒設備僅用爐排爐,不參與流化床競爭。技術總監盧巨流先生研發的多驅動逆推式爐排爐技術和設備,2006 年已被授予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因此公司具備自有的爐排技術,生產則外包給國內廠家,在成本上較進口設備有顯著優勢;根據行業普遍水平,與進口爐排相比,國產的成本可下降 40-50%。公司絕大部分項目運用的都是自主研發爐排技術。

擬收購上海泰欣環保工程,進入設備制造領域
此外,公司於 2014 年 11 月 5 日宣布定力一份投資意向協議,擬收購上海泰欣環保工程 51%的股權。泰欣環保是專業提供煙氣脫硝、垃圾滲濾液回噴處理等技術與設備的工程公司,目前已建立這些環保輔助系統的 EPC 綜合工程能力,為國內多個垃圾發電廠與中小型火電長提供配套服務。若收購成功,綠色動力將正式進入設備制造與工程領域,不僅有助於完善垃圾發電的產業鏈,降低部分設備成本,並且可對外承接工程,增加的利潤來源。預計該收購將於 2015 年 3 月 31 日前後完成交割。

融資成本存在下降潛力  
垃圾發電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降低融資成本對提高公司競爭力尤為重要。綠色動力作為在國內成立的企業,此前其貸款主要還是來自於國內商業銀行,利率一般在6.55%左右。2013 年 4 月 12 日,公司首次與亞洲開發銀行訂立協議,亞開行將提供最多等於 1 億美金的人民幣貸款,截至 2014 年 4 月底,公司未償還的總額為 2.05 億人民幣(用於章丘項目),未動用的為 4.18 億人民幣。亞開行的利率顯著低於國內商業銀行,公司後續新項目的建設將繼續動用余額,該貸款有助於降低其平均利率水平,而且上市後公司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預計未來資金成本仍有下降潛力;但由於公司為 H 股性質,其在海外融資限制較多且手續更為複雜,因此短期內預計融資成本依然難以與同行的紅籌公司相比。

投運項目運營良好  
單個項目的運營效益,與當地的垃圾產生量、政府的收運體系以及垃圾本身熱值密切相關,這些是在公司競爭項目時需要考慮的事宜,而且與公司本身的建設運營管理沒有直接關系。對於項目公司的運營效率,我們主要關註自用電率((總發電量-上網電量)/總發電量))以及噸垃圾發電量(按國家給予 0.65 元/度電的補貼計算方式:上網電量/進場垃圾量)。

目前公司僅有常州與海寧項目正式商業運營超過一年,根據招股書數據以及我們實地項目調研,常州往年自用電比率均超過20%,噸垃圾發電量也低於200度,這是由於該項目附近為化工重鎮,工業用戶有供熱需求,因此項目1號機組采用抽氣供熱的方式,可供電與供熱;如果把供熱一起折算之後,自用電率約為16%,符合行業水平。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蒸汽折算成電量後,其價格約為實際售電價格的2倍,可見供熱的盈利能力好於供電;但由於大多數焚燒廠附近並沒有相應需要供熱的工廠,因此無論是綠色動力還是全行業,垃圾焚燒項目有供熱的很少。
海寧項目的運營效率是一個逐步提升的過程,自用電率最開始有 24%左右,後期逐步下降,2011-2012 在 18%左右,2013 年降到 14%,已屬行業前列水平。在噸垃圾發電量上,海寧廠從一開始約 200 度提高到 2013 年的 270 度,已接近國家補貼標準的上限 280 度,預計這兩年仍有提升潛力。

2013 年進入試運營的五個項目中,截止目前,除了武漢還未拿到 0.65 元/度的完整補貼外(與國家審批進度有關),其余項目均已獲得。由於是試運營階段,暫時沒有自用電比率的數據;在噸垃圾發電量方面,乳山、泰州由於是 2013 年 11-12 月才開始投運,因此 2013 年統計的發電量數據暫時較低,在成熟運營後將逐漸提升。




盈利預測分析
重要假設
項目開工與確認假設  
按照招股書資料以及我們的預測,公司目前已獲項目的一期預計將在 2016 年全部開工;根據過往三年建設收入的毛利率情況(17.8%-20.0%),假設新項目的建設毛利率平均在 18.5%;據此我們測算出 2014-2017 年在手項目貢獻的建設收入,其中 2014 年由於開工項目集中在下半年,當年貢獻較少,2015 年將大幅增長。以下預測僅考慮了較為確定的已獲項目開工時間,公司後續拿新項目的進程不會停止,如有新增項目,我們認為至少對 2016 與 2017 年的建設收入帶來增厚。




運營相關假設
運營收入方面,我們主要的假設為項目的產能利用率、處理費、垃圾含水率、自用電率以及進爐垃圾發電總量。另外根據公司以往項目情況,我們看到其試運營期較長,而在此期間對應的項目無法獲得增值稅退稅;並且,0.65 元/度的標桿電價中,中央補貼的 0.1 元可能由於批複名錄時間不確定,項目無法在運營後馬上獲得,因此我們假設所有新項目投運後一年內均無法獲得增值稅退稅,且僅能收到0.55 元/度的電費,從運營第二年開始恢複正常。

今年仍處於試運營的五個項目中,除武漢外都已於今年 8 月 21 日取得了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而武漢項目不在第五批目錄內,我們暫時保守預計武漢項目將於2016 年獲得。













收入與利潤預測
2013-2016 年總收入CAGR 為 28.9%
由收入分類表中可以看出,近幾年公司的收入構成中,建設收入占比一直超過一半,因此總收入仍將主要受到項目開工情況的影響而產生波動。2014 年新項目開工集中於下半年,建設收入貢獻有限,收入同比預計下降 16.9%;而 14 年的項目開工後,將於 15 年全年貢獻建設收入,且當年亦有新項目開建,因此預計 15 年的收入將大幅增長 96.1%;總體上 13 至 16 年公司收入的年複合增速預計達到 31.8%。




2013-2016 年凈利潤CAGR 為 32.8%
垃圾焚燒項目正常投運後毛利率基本穩定,我們預計建設與運營的毛利率將分別保持在 18.5%與 43.0%。隨著新項目的陸續開工以及投運,預計未來三年公司歸屬股東凈利潤複合增速將達到 32.6%。




財務預測與分析
上市後負債率顯著下降,資金充足,短期無再融資需求
目前公司在建項目 3 個,總投資額預計 8.21 億人民幣;籌建項目 7 個,預計投資額 23.57 億人民幣(不含二期,不含青島、射陽與金壇),合計共 31.78 億元,若按 30%自有資金出資計算,需要資本金共 9.53 億元,並且以上將於 2014-2016 年分批陸續開工。截止 2014 年上半年,公司在手現金共 10.17 億人民幣,足以應付項目建設的需求;而且資產負債率與凈負債率分別為 52.7%與 32.5%,杠桿顯然仍具有上升空間。因此我們認為公司上市後,獲取項目的速度不會低於以往,並且若無特殊大型項目出現,短期內沒有再做直接融資的需求。




目標價6.37港元,買入評級
項目 DCF 估值  
我們測算單體為 1050 噸/日的垃圾發電項目,假設運營期 28 年,總投資額 4.5 億人民幣,其中 1/3 自有資金出資,2/3 使用銀行長期貸款,假設平均利率為 6%,得出該項目的 IRR 水平為 12.6%。




IRR 敏感性分析
IRR 的測算基於多項假設,我們測算出在噸投資額分別為 40 萬元與 50 萬元的情況下,假設融資成本從 5%到 7%、噸進爐垃圾總發電量從 300 度到 390 度,算出不同假設項下的 IRR 區間在 6.9%至 17.3%。可見同樣的項目,若是在建設方面具有豐富經驗以及可獲得較低成本的設備,噸投資額降低 20%,IRR 整體均上一個臺階,提升 4-5 個百分點;另外利率的下降以及運營效率的提高也是提升 IRR 的有效措施。




假設未來五年每年新增3000 噸/日處理規模,DCF 估值 2016 年6.37 港元
我們根據已獲項目的建設進度計劃,預計 2018 年所有一期項目將全部開工;假設二期擴建將於 2018 年起分三年開工。此外,跟隨行業的發展,公司繼續獲取新項目的步伐不會停止,我們假設未來五年內(2015-2019 年)綠色動力每年可再新增 3000 噸/日處理規模的焚燒項目;根據歷史情況,一般項目將於獲得後第四年開工,因此預計以上項目將於 2022 年全部開工,屆時公司擁有的垃圾焚燒總規模預計將達 3.49 萬噸/日。根據圖 42 的自有現金流測算,我們得出從 2014 年(第0 年)至 2022 年(第 8 年),不同年度開工的項目於當前的凈現值;之後按照每年新開工與新投運項目規模,測算出於 2016 年,未投運項目與已運營項目的 NPV分別為 17.60 億與 35.01 億人民幣,對應每股價值為 6.37 港元。




目標價 6.37 港元,對應 2015 年 20.9 倍PE,1.8 倍 PB,首次評級買入
我們認為綠色動力具備了在該行業發展的幾項重要特質:國企背景、擁有優惠利率的貸款、單體項目規模中上,且在手的在建與籌建項目規模較大,有利於鎖定未來盈利增長,同時其多年的經驗與爐排技術有助於獲得更多新項目,因此未來潛質可期。此外,公司是目前港股市場中除光大國際之外第二家具有規模及品牌的垃圾發電標的,在全國的爐排爐垃圾焚燒運營企業中亦排名前列,其發展方向符合行業趨勢,發展速度預計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給予公司 12 個月目標價6.37港元,對應 2015/2016 年 20.9/15.1 倍 PE,1.80/1.54 倍 PB,較現價19.29%的上升空間,首次評級為買入。





風險因素
已有項目開工時間大幅延遲;試運營時間過長,影響增值稅退稅
一般項目獲得之後 1-2 年是籌備期,之後 1-2 年進入建設期,若公司新項目大量出現開工時間嚴重延遲,一方面從會計報表層面,無法維持建設收入的良好增長;另外更重要的是項目部投運則無法實際產生效益,對公司整體價值產生負面影響。

無法獲得新項目 公司作為 BOT 項目為主的運營商,單個項目的增長有限,業績增長主要來自於外延式擴張。若無法每年獲得相應的新項目,我們模型中的預期則無法達到,並且未來持續增長動力有限。

政府補貼無法按期獲得,或者補貼減少/取消
垃圾焚燒項目中的垃圾處理費、標桿電價超過火電價格的部分,均有政府補貼性質。若改些補貼無法增長獲得或者減少,將拉低項目收益率。另外如果試運營期過長,期間增值稅退稅無法獲得,也將降低項目收益。

未來運營效率低於現有水平
若出現管理或者技術等問題,項目未來的運營效率低於目前水平,其 IRR 水平將出現下降;另外若利率上升,融資成本的提高對該類資金密集型企業亦有負面影響。(來自第一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43

P2P標桿上市遇熱捧 Lending Club調高發行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34

QQ圖片20141209084925

全球最大P2P網貸平臺Lending Club即將在本周上市,因機構投資者認購活躍,該公司IPO的募集資金或將上升至8.08億美元。

Lending Club和一些風險投資公司計劃出售5770萬股,並將發行價上調至每股12-14美元,高於此前每股10-12美元的定價區間。該公司正進行路演,計劃於12月11日開始交易。

根據最新的定價,Lending Club的估值已經超過43億美元。

2007年,網絡P2P借貸平臺Lending Club因幫助貸方和借方繞開大銀行,直接通過互聯網進行借貸而聲名鵲起。

QQ圖片20141209085001

Lending Club的上市可能成為P2P借貸的里程碑。

在過去幾年,許多公司希望通過互聯網連接投資者和借款者,以此沖擊傳統銀行業。資管公司已經開始將資金投入此類平臺,加入個人投資者的隊伍。個人投資者此前在該類平臺上尋找高於平均的回報。

Lending Club現有的投資者包括谷歌、風險投資機構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基金公司T. Rowe Price以及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自成立至今,該公司已促成超過60億美元的貸款。

Lending Club進行IPO的主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信貸以及花旗集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29

P2P標桿Lending Club上市大漲56% 市值85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42

Scott-Sanborn-Lending-Club-Interview

昨日,Lending Club在紐交所上市,市值85億美元。

Lending Club以24.75美元開始交易,較此前15美元的上市發行價格上漲了65%,收盤於23.43美元,較發行價上漲56%。

知情人士此前向《華爾街日報》表示,該公司上調了發行價至每股15美元,並增發30萬股,使其總融資金額達到了8.7億美元。按照這個價格,Lending Club目前市值54億美元。

這家全球最大的P2P平臺總部位於舊金山。該公司及其背後的風投計劃出售5800萬股的股票,每股定價為15美元。此前,該公司已經將發行價區間由10-12美元上調至12-14美元。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Renaud Laplanche在金融危機前創立了Lending Club。目前,Lending Club已經促成了60億美元的借貸。Lending Club的IPO被看作是P2P平臺行業的晴雨表,看公眾對該行業如何估值。

Lending Club通過收取手續費以及服務費來賺取利潤。其主要產品包括3年期和5年期的無保障消費者借款,平均利率高達14%。從個人投資者到對沖基金和銀行,各種投資者都在向該平臺提供資金。

今年1-9月,Lending Club的營業凈收入同比翻番至1.44億美元。盡管該公司今年目前為止處於虧損,但去年該公司實現盈利。

Lending Club將於明日開始在紐交所掛牌交易,代碼LC。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13

匯銀家電(1280.HK):社區電商新標桿,互聯網家庭進行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6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22 10:05 編輯

匯銀家電(1280.HK):社區電商新標桿,互聯網家庭進行時
作者:林寰宇


核心觀點:

1、家電連鎖強勢拓展社區電商,社區互聯新標桿

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座談中堅定不移的支持電子商務發展,與此同時,匯銀的發展緊跟中央政策方向,工作重心轉向社區電商業務,隨之資本市場動作頻繁,引起市場廣泛關註,大股東增持、股權激勵彰顯公司轉型決心。

基於社區電商以及社區電子貨櫃業務我們認為匯銀具有一定比較優勢:匯銀模式更適合社區電商發展路徑(匯銀的社區電商業務是基於政府惠民工程,以及公司是以零售業務起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具有著長期的跟蹤研究,尤其是長三角的生活消費習慣尤其熟悉,做社區電商業務並不存在市場進入壁壘)。電子貨櫃業務可為衍生發展業務(匯銀基於三四線城市為主要市場,大部分快遞物流公司配送深度無法達到,匯銀電子貨櫃提供了向快遞物流公司對接的平臺)。

此外,我們認為公司未來的業務不會局限於社區內,江蘇省15000家社區資源將幫助公司建立強有力的資源平臺。一方面,可以集合外部資源提供社區服務;另一方面,又可以將社區資源推送到社區周邊產業,體現出社區資源走出社區的重要價值。

2、匯銀社區電商新模式線上線下交叉拓展增強業務覆蓋能力
三大優勢:1)政府惠民工程合作深入,小區店零租金模式。2)全面鋪設智能終端,采取無人值守智能化運營方式。3)互聯網營銷加速電商平臺搭建,平臺價值逐步提升

3、大股東增持和股權激勵彰顯公司轉型信心
大股東近一年增持匯銀股票4176 萬股,耗資3260 萬港幣。公司5 月14 日公告,股權激勵1 億股,占總股本8.66%,占總股本8.66%,高管占比 35.5%,行權價1.69 元,為當日收盤價。至此,1.69元給於投資者較強的股價信心

4、估值水平仍有較大空間
由於公司電商業務2014 年僅1.3 億收入,而且公司未來社區電商推進速度將逐步加速,我們認為公司2015、2016 年社區電商業務以及衍生業務收入將達到6 億元、15 億元人民幣;隨著規模擴大,凈利率也將逐步提升,預計2015、2016 年凈利潤達0.2 億和0.75 億元人民幣。預計公司2015/2016 年凈利潤分別為0.71 億元、1.09 億元人民幣,對應目前股本EPS 為0.07 元、0.11 元人民幣,對應目前港幣股價估值僅為20、14 倍。對標公司彩生活、三泰控股、騰邦控股估值皆超過50倍市盈率,匯銀存在大幅被低估情況,而且我們中長期看好公司社區電商以及其衍生業務,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家電銷售低於預期,彩票政策仍未放開,社區店拓展速度較慢。


一、家電連鎖強勢拓展社區電商,社區互聯新標桿
近期,李克強總理在參加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座談中堅定不移的支持電子商務發展,與此同時,匯銀的發展緊跟中央政策方向,工作重心轉向社區電商業務,隨之資本市場動作頻繁,引起市場廣泛關註,大股東增持、股權激勵彰顯公司轉型決心。

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匯銀社區服務業務的對標標的為彩生活(1778.HK),近期隨著市場對公司的認識深入,對於公司社區門店電子貨櫃類業務對標標的為三泰控股(002312.SZ)。基於這兩項業務我們認為匯銀具有一定對比優勢:

1、 匯銀模式更適合社區電商發展路徑。匯銀的社區電商業務是基於政府惠民工程,以及公司是以零售業務起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具有著長期的跟蹤研究,尤其是長三角的生活消費習慣尤其熟悉,做社區電商業務並不存在市場進入壁壘。匯銀多年積累了較大規模的群眾基礎,區域品牌影響力明顯優於其他競爭者。此外,江蘇省社區建設全國領先,並不是單純而被動的社區服務,而是居民活動中心,集社區醫療、康體、棋牌等項目於一體,從本質上與物業公司的屬性完全不同,社區中心並不是屬於盈利性機構,更傾向於惠民服務,讓社區居民接受起來無抵觸感,畢竟中國目前物業管理水平較為落後,業主與物業公司摩擦不斷,物業公司開展衍生業務多以賺錢為目的,弱化實際物業管理主業,各項吸引眼球的業務往往是宣傳的力度比實際成績大得多。

2、 電子貨櫃業務可為衍生發展業務。匯銀社區電子貨櫃業務是基於匯銀社區店的一部分,並不是其主要業務,但是也可以作為延伸業務。隨著匯銀社區電商的品類逐步擴大,電子貨櫃的需求將逐步加大,而且匯銀基於三四線城市為主要市場,大部分快遞物流公司配送深度無法達到,匯銀電子貨櫃提供了向快遞物流公司對接的平臺,其中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先滿足匯銀自身客戶需求,然後將多余貨櫃開放給其他物流快遞,保證電子貨櫃較高的使用率。

此外,我們認為公司未來的業務不會局限於社區內,江蘇省15000 家社區資源將幫助公司建立強有力的資源平臺。一方面,可以集合外部資源提供社區服務;另一方面,又可以將社區資源推送到社區周邊產業,體現出社區資源走出社區的重要價值。

基於社區資源和匯銀具備較強的物流能力,我們可以猜想公司未來發展的模式或可與騰邦集團旗下的兩塊資產發展路徑相似,1)騰邦國際(300178.SZ)作為互聯網商旅業務的重要標的。2)騰邦控股(6880.HK)借殼豪特保健上市,豪特保健原有大健康業務,加以騰邦控股主要為物流以及跨境電商。我們認為騰邦兩塊資產與匯銀的業務存在本質上重合,商旅業務可以利用社區資源推進社區旅遊,養老服務與大健康業務相近,物流業務相似度更高,而且匯銀基於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完全可以部分複制甚至創新業務發展路徑。

二、匯銀社區電商新模式

公司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交叉拓展電商業務,增強業務覆蓋能力。線上:實現自營 + 供應商、服務商合作,合作範圍涉及家電、彩票、生鮮蔬果、進口食品與健康日用。

線下:公司現有2700 多家營業網點,包括社區服務站、電子提貨櫃、便民服務中心、老年服務中心與彩票終端。
公司旨在通過高頻次強需求類商品引流,透過優惠活動擴展會員,借助PC、移動終端、點單機、電子貨架輔助導入,通過基礎狀況及消費特性分析,增強客戶粘性,以此成為中國社區O2O 生活電商平臺領導者。

公司自營連鎖店數目為43 家,其中包括35 間綜合性店鋪、5 間銷售高檔家用電器及消費電子產品為主的位於百貨商店內的店中店以及3 間銷售品牌產品的獨立品牌專賣店。2014年,公司來自自營店收入占公司總收入30%。擁有的73 間自營店當中,31 間為面積較小、成本較低但效率較高的精品店。公司在2013 年底開始,將部分老舊特許經營店調整出電子商務平臺至第三方分銷商,開始步入精品路線及引入利潤率較高的項目,例如空氣凈化器,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政府惠民工程合作深入,小區店零租金模式。公司同民政、發改委、商務部等政府部門深度合作,區域影響力強大,在商品流通、消費升級、居家養老等方面,能夠滿足小區居民核心訴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線下小區店被免去大量租金成本,輕資本運營優勢明顯。全面鋪設智能終端,采取無人值守智能化運營方式。智能點單終端和智能提貨系統實現線下小區全方面覆蓋,下單渠道多樣化,包括在線PC 端、APP 和點單終端等。小區客戶通過智能儲物櫃提貨,節約大量人員成本。

互聯網營銷加速電商平臺搭建,平臺價值逐步提升。100 余家聯盟夥伴已入駐公司平臺。公司與移動運營商、物業公司、保險公司、旅行社及其它消費場所結成聯盟,通過提供免費老年手機、老年服務、免物業費、免費體檢等商品和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提升品牌內在價值,同時與小區共同組織文化、體育活動、主題club,努力構建公司融入小區、融入客戶的場景,通過社交網絡開拓客戶入口。


三、匯銀社區電商多維度拓展

我們衡量匯銀電商業務主要有幾個維度,社區店數量、單店銷售額、社區店覆蓋戶數、新業務新產品加入數量、手機客戶端使用頻率、線下點單機下單數量。

匯銀電商業務雖然處於起步階段,最為核心的是社區店推進的速度,目前80 家社區店已經開始運營,我們保守估計公司每月社區店拓展數量約在30-50 家,預計年底社區店數量將達到300-500 家,未來公司逐步向長三角拓展後,我們預計2016 年可發展至800-1000家。

保守估計一家成熟的社區店店消費額每年100 萬,隨著新業務產品加入,收入增速也可放大。由於拓展初期資本支出較大,推廣費用較高,導致凈利可能仍在較低水平,我們相信今年下半年社區店達到一定規模後,凈利率將大幅提升。



四、大股東增持和股權激勵彰顯公司轉型信心
大股東近一年增持匯銀股票4176 萬股,耗資3260 萬港幣,而且4 月1 日大陸投資港股政策利好以前,港股市場並不活躍,公司股價曾一度下探至0.5 元以下,匯銀集團主席曹寬平及時轉型,並持續增持,體現出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社區電商 業務極其看好。而且當時公司PB一直處於1 倍以下,增持相對安全。公司在今年四月以來持續受到內地資本市場關註,股價最高攀升至2.1 元,創三年新高,大股東在高位仍看好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空間,2015 年5 月15日繼續增持600 萬股,耗資超1000 萬港幣。


近期高位股權激勵,管理層很看好!5 月14 日晚公告,股權激勵1 億股,占總股本8.66%,占總股本8.66%,高管占比 35.5%,行權價1.69 元,為當日收盤價。至此,1.69 元給於投資者較強的股價信心。



五、公司概況

匯銀家電(控股)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 年,2010 年3 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中國優質家用電器及電子消費品的連鎖零售店營運商及分銷商,業務集中於零售、批量銷售(包括向特許經營商銷售)及售後服務,其“匯銀”品牌獲江蘇省刑偵管理局認可為江蘇省著名商標,是首家旨在發展江蘇省三四級市場的零售連鎖店之一。2013 年開始,公司利用其廣闊線下資源轉型為O2O 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企業,除保有其傳統業務家電以外,還將業務擴展至彩票、進口食品、互聯網金融等產品,目前匯銀家電主要包括三大業務:傳統家電經銷零售、社區生活O2O 服務以及彩票銷售業務。匯銀家電現著力發展其社區生活O2O 服務,開拓彩票銷售,涉及養老服務等新業務,發展前景可期。

2002 年,揚州匯銀成立。
2003 年,公司首先在中心城鎮設立自營旗艦店,首家自營服務網點在揚州開始營運。
2004 年,旗艦店揚州店在揚州開始運營。
2006 年,首家江蘇省以外自營店天長店在安徽省天長市成立。
2007 年,訂立協議收購常州可意的全部股權,獲授於常州的格力空調的批量分銷權。
2007 年,面積13746 平方米的分銷及物流中心開始在揚州營運。
2009 年,獲委任為“家電下鄉計劃”授權分銷商
2009 年,獲委任為“以舊換新計劃”授權分銷商及回收企業
2010 年,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
2011 年,匯銀電子商務平臺——品易網正式上線。
2013 年,“匯銀樂虎網”正式成立。
2014 年,O2O 社區電商服務平臺項目正式啟動。
2014 年,開啟股票O2O 運營模式。
2014 年,在江蘇省範圍內啟動為老服務。


匯銀家電大股東:

匯銀家電共有三個主要股東,分別為中華瑞科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控股23.81%; Fuxin Investment Holding,控股9.27%。

中華瑞科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是匯銀家電首席執行官曹寬平擁有100%權益的公司,曹寬平,1963 年生,是匯銀家電的創辦人、公司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負責整體銷售、市場推廣、發展及策略規劃。

控股公司:江蘇匯銀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為匯銀家電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是電子商務以及信息終端,公司的匯銀樂虎網O2O 社區生活電商服務平臺項目通過線上端匯集了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基本滿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同時在社區內建立線下O2O 服務網點,作為線上產品和服務的物流提貨點、配送點、高頻次強需求產品直銷點及便民服務點。2014 年12 月7 日與江蘇省老齡產業協會訂立策略合作協議,將在江蘇省21355 個社區以及15000個老年家居中心設臵信息終端、電子儲物櫃以及彩票投註點。

江蘇匯銀彩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匯銀家電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14 年6 月。公司在2014 年獲得江蘇省及安徽省的福利彩票及體育彩票的銷售許可。匯銀彩票設計業務包含網絡平臺、手機客戶端及線下實體三大部分,網絡平臺以匯銀樂虎彩票網為主導,在2014 年9 月19 日上線,涉及福彩,體彩共20 余類彩種;匯銀彩票手機APP 與樂虎彩票網同步上線,已發布IOS 及安卓APP 客戶端;線下實體店於2014 年6 月開始建立,計劃未來兩年建成5000-10000 家代銷網點。目前匯銀線下擁有2772 家分銷門店網點,同時擁有170 多萬客戶,線上的樂虎網擁有30 萬客戶。匯銀家電連鎖有限公司為匯銀家電的全資子公司,為定位於三、四級市場的家電連鎖企業,主營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計算機、中央空調等產品。目前其自營店分布在江蘇18 個城市及鄉鎮,包括南京、無錫及揚州等城市,同時在安徽的南陵、涇縣及大華開設了自營店。

六、公司經營財務情況

(一)規模穩步增長

2014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 億元,自2007 年起匯銀家電的營業收入增長穩定,但由於2012 年家電下鄉政策的退出,導致需求提前透支,因此2012 年較2011 年營收下滑了13.3%,07 年至14 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29.8%。

公司2008 年至2013 年的盈利波動較大,2012 年及2013 年存在較大虧損,虧損分別達到2.27 億元及1.50 億元。由於公司新業務發展良好、傳統業務家電市場複蘇等影響,2014年公司在連續兩年虧損後實現盈利,實現凈利潤5000 萬。隨著公司各項業務互相促進,協同效應發揮作用,預計公司盈利將會進一步提升。



(二)零售業務仍占主導

公司營業收入主要分為三項:零售、批量分銷以及提供服務(維修服務及安裝服務)。從所占營業收入比例來看,三大項業務2013 年分別占據了29.0%、70.6%、0.4%的營業收入,2014年則分別占據了30%、69.3%、0.7%的總營業收入,與2013 年相比,變化很小;但批量分銷中兩大分項所占比例發生明顯變化,向特許經營商銷售所占比例大幅下降,而向其它零售商及分銷商的銷售所占比例卻明顯上升,此變化來自於公司將部分盈利能力較低的特許經營店調整出電子商務平臺至第三方分銷商,開始走精品路線。



從類別上區分,公司零售及批量分銷業務的商品主要為空調、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及其他小型家電。其中,由於目標市場居民收入與生活水平上升,以及洗衣機行業技術升級,使得洗衣機銷售百分比增加;電視機市場需求下滑導致電視機銷售百分比相應下降。



(三)毛利率整體回升
批量銷售業務的毛利率較為穩定,自2011 年來保持在10.0%左右,2014 年略有上升;而零售業務毛利率從2010 年的23.5%下降到了2014 年的15.4%%,;售後服務毛利率相對維持在較高水平,2014 年該業務的毛利率達到了近年最高值74.6%%。整體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0 年的18.0%下滑到了2013 年的10.8%,2014 年略有回升達12.1%。2014 年毛利率增加源於公司對低利潤率產品嚴格監控及引進利潤率較高的新類別產品。

從銷售產品的毛利率分析,整體毛利率從2010 年的17.8%下降到了2013 年的10.5%,這是由於比較主要的銷售產品:三大白電以及黑電都在下滑,從2010 年的17.9%下滑到了2013 年的9.5%。2014 年各類產品由於銷售市場回暖,毛利率皆開始回升。


(四)經營效率對比

毛利率在2007 年至2011 年波動較大,2010 年達到最高的17.9%,2008 年低至12.3%。從2011 年起,公司毛利率開始趨於平穩,其中2011 和2012 兩年均為12.0%左右,2014 年毛利率達到12.1%。銷售費用率一直相對平穩地維持在5%左右。管理費用率在2007 年至2011年比較穩定,保持在5%左右,隨後2012 年上升至15.2%, 這主要是由於2012 年的應收款項減值撥備相較2011 年增加了2 億334 萬元,2013 年管理費用率下滑至10.3%,2014 年由於公司內部管理趨於完善,各項業務不如正軌,管理費用率大幅下降,僅為1.1%。銷售凈利率方面,由於政府宏觀政策導致的家電需求減少,同時整體家電行業經營成本壓力持續上升,2012 年和2013 年均分別虧損了2.3 億及1.5 億,這兩年的銷售凈利率分別為-9.3%和-5.3%。2014 年銷售凈利率得益於家電行業複蘇以及公司引進利潤率較高的新型產品,出現明顯回升。


七、盈利預測

由於公司電商業務2014 年僅1.3 億收入,而且公司未來社區電商推進速度將逐步加速,我們認為公司2015、2016 年社區電商業務以及衍生業務收入將達到6 億元、15 億元人民幣;隨著規模擴大,凈利率也將逐步提升,預計2015、2016 年凈利潤達0.2 億和0.75 億元人民幣。預計公司2015/2016 年凈利潤分別為0.71 億元、1.09 億元人民幣,對應目前股本EPS 為0.07 元、0.11 元人民幣,對應目前港幣股價估值僅為20、14 倍。對標公司彩生活、三泰控股、騰邦控股估值皆超過50 倍市盈率,匯銀存在大幅被低估情況,而且我們中長期看好公司社區電商以及其衍生業務,給予“推薦”評級


(來自銀河海外)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27

標桿已逝:誰能打破谷歌Nexus的符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30/152211.shtml

292177854870420953

日前,在谷歌新品發布會上,傳聞中的谷歌新一代Nexus手機終於亮相,而由於其中的Nexus 6P手機首次交由中國本土廠商華為代工而頗為引人註目。實際上,在Nexus 6P發布之前,國內媒體和評論就已經根據傳聞對於華為代工Mexus給予了諸多利好的評價,畢竟Nexus曾經是業內共知的谷歌Android旗艦機的標桿,能夠為其代工,至少證明了代工廠商本身的實力。事實真的如此嗎?

熟悉Nexus歷史的業內知道,在 Android 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初期,廠家眾多、機型參差不齊,谷歌推出具有標桿性質的Nexus 系列手機,為用戶和廠商呈現和指明 Android 的發展方向。但隨著 Android 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手機廠商自身Android 旗艦機水平的提升,Nexus 系列手機的標桿作用和影響力實際上是在不斷走弱,而到了今天,其本身標桿和存在的價值已經大幅縮水,甚至有分析認為,Nexus的標桿作用已逝。

其次從市場定位看,最初Nexus是定位在高端Android機。這從其前三代Nexus機型的定價,尤其是第二代由三星代工的Nexus S當時的定價高達650歐元可以一斑。但不幸的是,Nexus S僅發布一個月之後,其價格便大幅跳水。到了第三代Galaxy Nexus時,也未能支撐其高端市場定位應有的價格,最終依靠降低後的350美元左右的價格才得以銷售。此後,由LG代工的Nexus4和Nexus5汲取了之前Nexus高價導致銷售不暢的教訓,將初始價格鎖定在了300—350美元左右,盡管市場表現不俗,但整體出貨量與主流Android陣營廠商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這也是為何相關統計機構始終沒有把Nexus系列出貨量獨立計算的主要原因。而到了去年由摩托羅拉代工的Nexus6時,谷歌再次希望借助價格拉升Nexus的高端定位,但定價600美元的Nexus6慘淡的銷量,非但沒有實現谷歌Nexus重返高端的夢想,反而導致與此相關谷歌業績的下滑,最後仍是以大幅降價處理的方式了之。

最後是從為Nexus代工的企業看,盡管當時均是Android陣營的主力且市場表現不俗,但在代工Nexus之後,均開始走向下滑。最典型的就是HTC和三星。目前HTC在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跌至被邊緣化的境地,市值跌破其現金儲備,被並購傳聞不斷;三星則是市場份額、營收、利潤和市值一路下滑,尤其是高端市場,已經無力與蘋果iPhone競爭。至於LG,也是在極其微利的狀況下生存,據最新統計,LG每部智能手機的利潤僅為1.2—1.6美分。可以說曾經為Nexus代工的企業現在的市場表現均讓人大跌眼鏡。

由上述不難看出,谷歌Nexus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無論對於其自身,還是代工廠商而言更像是個符咒。那麽此番由華為代工,谷歌和華為可以讓自己走出這個符咒嗎?

眾所周知,華為近年來在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勢頭迅猛,2014 年比 2013 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將近一倍,達到 7500 萬臺,排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三位,今年其銷量有望達到1億臺,保持住全球智能手機三甲之列的位置應無懸念。此外,華為依靠Mate 7 和 P 系列在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的也使得華為在國內中高端手機市場有著不錯的口碑,其中高端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占比正在逐步上漲。另外根據 IPSOS 數據顯示,2014 年,華為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65%,中國區從 68% 增長至 90%。華為品牌凈推薦值,從 2013 年的負 24% 增長至2014年的正 43%,今年更是大幅提升。可以說,在目前Android陣營中,華為是打破Nexus符咒的惟一選擇和希望。

另外,從Android陣營的市場表現看,由於之前蘋果iPhone6和iPhone6 Plus熱銷,Android用戶紛紛投向蘋果陣營。據投資銀行Cowen & Company的調查顯示,此前在購買新款iPhone的用戶中,16%此前擁有Android設備;在中國,這一比率更是高達29%。更為致命的是,除蘋果之外,Android陣營廠商要麽處在虧損;要麽處在微利;要麽處在盈利大幅下滑的狀態,所以從谷歌的角度,也亟待通過Nexus真正的成功來重新為業內樹立Android標桿的形象和信心,這也是為何在之前傳聞谷歌可能放棄Nexus之後,最終確定依舊保留和更新Nexus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此次華為代工Nexus不僅是簡單的一款手機,而是未來Android陣營能否有效在市場中競爭和良性發展的重任。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谷歌Nexus手機的標桿作用已今非昔比,也正是基於此,能否重塑標桿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鑒於之前Nexus存在的符咒,華為雖是具備打破這一符咒條件的惟一廠商,但仍存有不小的挑戰。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孫永傑(微信公眾號hiphone2020),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701

【獨家】明年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或減2~3分 降幅仍在討論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4578.html

【獨家】明年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或減2~3分 降幅仍在討論中

一財網 王佑 2015-10-29 22:10:00

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於未來5年中可能下調。其中,2016年的調整幅度或在0.02元每千瓦時~0.03元每千瓦時之間。

多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了一則與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變動有關的討論稿。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於未來5年中可能下調。其中,2016年的調整幅度或在0.02元每千瓦時~0.03元每千瓦時之間。不過目前調整方案並未確定,記者也未從發改委網站上看到該消息。

《第一財經日報》從相關人士處獲得的消息顯示,風力發電分為四個資源區:一類資源區可能從現有的0.49元每千瓦時(下同),於2016年至2020年逐步下調至0.47元、0.45元、0.43元、0.41元和0.38元。該資源區包括了內蒙古自治區除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和石河子市。

陸上風電的二類資源區電價,可能從0.52元,下調至0.49元、0.47元、0.45元、0.43元和0.4元。這類資源區包括了河北張家口市、承德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和酒泉市。

三類資源區或從現行的0.56元,繼續下降至0.54元、0.52元、0.5元、0.48元和0.45元。這部分資源區包括了吉林白城、松原;黑龍江省的雞西市、雙鴨山市、七臺河市、綏化市、伊春市,大興安嶺地區;甘肅省除嘉峪關市、酒泉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除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以外其他地區,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四類資源區(除一到三類)或從現行的0.61元,降低至0.59元、0.58元、0.57元、0.56元以及0.52元。前述調價尚未向有關部門確認。

根據記者掌握的消息,此次通知的全稱為《關於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目的是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4年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關於“到2020年風電發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的目標要求,長期合理引導新能源投資,促進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各地新能源平衡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效率,依據《可再生能源法》,做的調價政策。

就在10月29日,本報也曾獨家報道了光伏電價可能會於明年下調的消息。相比風電,光伏上網電價的下調力度(討論稿)則更大一些,一類(最佳發電)區域的降幅或為0.05元(至0.85元);二類、三類資源區的降幅則是0.03元每千瓦時、0.02元每千瓦時。一位光伏行業內部管理層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上述文件仍有待於業內進行探討。而據稱,就在今日,有關部門也組織了多家能源公司、國家電網就上網電價政策進行了商議,但這一說法未得到發改委及相關部門的最終證實。

附政策:

一、實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光伏地面電站或按地面電站管理的分布式光伏電站,下同)上網標桿電價隨發展規模逐步降低的價格政策,具體價格見附件一和附件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自投運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20年。今後經營期內出現運行成本大幅降低,相關新能源項目整體收益水平明顯偏高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研究適當降低上述標桿電價。

二、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午那個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負擔;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其中,完成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確定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80%的省份,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超低排放環保電價。

三、鼓勵各地通過招標等市場湖方式確定相關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但通過競爭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過頂的當地陸上風電、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水平。

四、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相關發電項目上網交易量、價格和補貼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貼結算的監管,督促相關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到位。

五、上述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執行。今後,每年1月1日以後備案(核準)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以及當年1月1日以前備案(核準)但於第二年1月1日以後投運的陸上風電項目和當年1月1日以前備案(核準)但於當年4月1日以後投運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當年的上網標桿電價。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52

新能源標桿電價下調 分布式光伏電站可轉為“全額上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0497.html

新能源標桿電價下調 分布式光伏電站可轉為“全額上網”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12-24 21:36:00

由於我國風電、光伏發展迅速,可再生能源附加一直呈現不夠用的情形。隨著成本降低,標桿電價下調將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的覆蓋面,同樣的資金覆蓋面更廣。但即便如此,多名行業內人士稱,補貼到位率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新能源項目不能只靠補貼進行經濟性核算。

臨近年底,在燃煤電站上網電價下調後,新能源電價政策也迎來變化。

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文稱,將適當降低新建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水平。具體而言,陸上風電項目上網標桿電價2016年、2018年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度電分別降低2分錢、3分錢,四類資源區分別降低1分錢、2分錢。

光伏發電標桿電價也逐漸下調。2016年一類、二類資源區度電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發改委同時提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符合條件情況下可以變更為“全額上網”模式。

成本下降推動電價下調

風電、光伏的成本下降比較快。按照彭博新能源財經的統計,2015年上半年,中國陸上風電成本大約為每兆瓦時77美元,太陽能發電為109美元。對應相當每千瓦時0.5元、0.7元人民幣左右。

一位風電投資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目前風電廠大概每千瓦造價7000元以下,光伏每千瓦要達到10000元左右,相比此前已經大幅降低,成本下降推動標桿電價下調。

我國從2009年起開始實施風電分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此前政府直接通過招標價進行補貼。2014年年底,風電標桿電價政策實行後首次調整,三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度降低0.02元,調整後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和0.56元,第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

2014年風電標桿電價下調的預期,使得開發商為了趕在新電價實施前建設項目,拼命搶裝,當年新增風電裝機達到1981萬千瓦,達到歷史最高。同期正如上述風電投資人士所言,風電設備成本持續下降,給電價下調創造了空間。

光伏發電目前執行的標桿電價是,一類、二類、三類資源區分別為每千瓦時0.9元、0.95元和1元,分布式光伏電站實行“自發自用、余額上網”的政策,按電量每千瓦時補貼0.42元。分布式電站擴展到荒山荒坡、農光互補等項目。

此次下調,光伏發電2016年一類、二類資源區度電分別降低0.1元、0.07元,三類資源區降低0.02元。值得註意的是,分布式光伏項目在項目備案時可以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中的一種模式,已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執行的項目允許變更為“全額上網”模式。

可再生能源附加覆蓋更廣

國家發改委還提出,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結算;高出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補貼。

同時,鼓勵各地通過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但通過市場競爭方式形成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規定的同類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當地上網標桿電價水平。

發改委還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貼結算的監管,督促相關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到位。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相關發電項目上網交易電量、價格和補貼金額等資料,接受有關部門監督檢查。

根據能源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平均棄風率15.2%,棄光電量近10%。棄電現象一直困擾著新能源發電,在西部地區,棄光和棄風疊加。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此前稱,將編制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通過落實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制度,結合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全額保障性收購。

由於我國風電、光伏發展迅速,可再生能源附加一直呈現不夠用的情形。隨著成本降低,標桿電價下調將增加可再生能源附加的覆蓋面,同樣的資金覆蓋面更廣。但即便如此,多名行業內人士稱,補貼到位率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新能源項目不能只靠補貼進行經濟性核算。

遠景能源副總經理王曉宇對本報記者稱,在陸上電價不斷下行的趨勢下,可以通過風電場綜合解決方案,提高風機發電量的技術方式提升風電場收益,也是一種出路。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