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台銘愛將出馬 中國網購再起戰端 飛虎樂購充當鴻海第三次轉型急先鋒

2012-5-21 TWM



鴻海集團高調舉行上海中國總部動土典禮,一場中國網路3C產品購物戰火也悄悄地拉開序幕。郭台銘欽點集 團內戰將戴正吳執掌飛虎樂購兵符。重新整軍出發的飛虎樂購,能否充當鴻海集團的馬前卒,搶攻中國高達三兆新 台幣的網路購物大餅?
撰文•賴筱凡 緊鄰著上海黃浦江畔東方明珠塔,這裡是中國從社會主義轉型至資本主義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一棟高達二十層樓的建築物即將拔地而起,它將成為富士康中國總部,更是鴻海集團轉型第三階段的啟動里程碑。

「鴻海集團成立三十多年來,從製造的鴻海、技術的鴻海,現在,我們要進入商貿的鴻海。」充當舞台背景的大 紅色背板,被陽光照得發亮,站在台上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話說得更是激昂。他明白,鴻海的營收規模已經達 到三兆元,即使年年成長一五%,也是不小的數字,通路將是鴻海不得不走的路。
然而,就在富士康中國總部動土的三個月前,鴻海集團內部的一場通路事業大整頓,陣痛才剛開始??。 轉型未見成果    改革陣痛先來郭台銘要做通路,已不是新聞。過去幾年,從主攻3C賣場的賽博數碼、與德商麥德隆合資家電賣場「萬得城」,到鼓勵員工返鄉開店的「萬馬奔騰」計畫,以及和大潤發等賣場合作店中店的「敢創數碼」,一直到如今主打網路購物的「飛虎樂購」,各式各樣的通路領域,鴻海都勇於嘗試插旗。「所以鴻海想做客戶的客戶。」巴克萊資本證券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點出郭台銘的野心。

然而,做通路豈是易事!嘗試在鴻海財報裡找答案會發現,除了賽博數碼少數分店繳出獲利成績,敢創數碼幾乎 還在虧損狀態,開了四百家店的「萬馬奔騰」,也多數虧損。即使是「飛虎樂購」,也始終跨不出鴻海廠區的大門,還停留在鴻海內部員工團購。

「二○○一年,總裁(指郭台銘)在高盛第一次喊出『CMMS』模式,我們花了十年才做到今天這樣的成績,現在他喊『eCMMS』,當然不能只用一、兩年的成績,就說我們做得不好。」面對外界用放大鏡檢視,鴻海集團主管通路事業群的胡國輝連忙解釋。

但胡國輝沒說出口的是,早在今年二月一日起,郭台銘忍受不了飛虎樂購還在原地踏步,直接點名要旗下大將戴 正吳接手飛虎樂購,甚至將原隸屬於通路事業群的飛虎樂購,劃進戴正吳的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裡。

戴正吳身為鴻海消費電子產品事業群副總裁,原本就主掌筆電︵NB︶、遊戲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線兵符。不久前,生產相機等產品的機光電事業群人事大幅異動,最後也是戴正吳出面接下重任。後來鴻海與夏普攜手結盟,外傳戴正吳團隊功勞亦不小。如今,郭台銘發下豪語要強攻電子商務領域,飛虎樂購又重新由戴正吳整兵,要戴正吳擔任救火部隊的味道濃厚。

通路未﹁飛」    兩大難題待解不過,看在一位曾深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高階主管眼裡,他還是搖頭,「光是第 一關物流,就可能搞垮他們。」「京東商城為什麼燒錢也要建自己的倉庫、物流中心?因為物流配送成了他們最迫 在眉睫的問題。」一位大陸通路業者進一步指出,大陸消費者上網購物,經常被配送問題氣得半死,「飛虎樂購光 是開放給富士康內部員工使用,上網買的東西多半寄回老家去,其物流合作夥伴是中國郵政,常常東西一寄十天、 半個月,要不就寄丟了。」戴正吳深知物流將是電子商務的首要難題,於是喊出「八大軍區覆蓋全中國」,要靠飛 虎樂購在鴻海中國八大生產據點建立配送中心,「實現一日兩送,甚至一日三送!」只是,這可不比鴻海把組裝好 的貨品送到港口、機場,「電子商務的物流是要送到每個消費者的家裡,中國幅員廣大,就算鴻海的優勢可以組裝 完直送消費者手上,減少倉儲成本,但是物流的複雜度,不是他們能想像。」大陸通路業者說。

另一方面,郭台銘高舉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廠的旗幟,鴻海理當比其他通路更能掌握新品,「現在中國電子商 務網站都在燒錢,我們要做不燒錢的生意,他們都在想辦法找產品,我們手上就有產品。」郭台銘話講得豪爽。

可是,這樣的話聽在通路業者耳裡,卻不甚認同,「消費者要在你的網站上買東西,要的就是安心與便宜。做到 這兩個條件,首先,你的通路品牌知名度要夠高,消費者才會安心。其次,則是通路品牌規模要夠大,才能以量制 價。這些都不是飛虎樂購現在能給(消費者)。」通路業者分析。

戴正吳過去戰績斐然,但郭台銘把這位戰將擺到電子商務的市場來,通路業者還是忍不住皺眉,「做電子商務不 能用做製造生產的思惟,規畫工廠流水線,你可以制式化,可是做電子商務,你要懂消費者的心。」富士康中國總 部動土典禮甫結束,一場中國電子商務的戰事正透著硝煙味。郭台銘能否順利推動鴻海第三次的轉型,打贏這場通 路大戰,端看戴正吳如何帶領飛虎樂購進行突圍了。

飛虎樂購

成立:2009年
初期資本額:9000萬元 董事長:戴正吳 主要業務:3C產品線上購物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7

樂購不樂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26
 Tesco在中國遇到了點麻煩。經驗—那些幫它坐上全球三大零售商寶座的經驗—則似乎毫無作用。


  在9月中旬之前,Tesco將關閉四家中國門店,它們位於江蘇、安徽和遼寧。2011年11月,它關閉了浙江紹興和金華的另外兩家門店。


  每次關閉門店都會帶來混亂,搶購潮無可避免。最近一次發生在遼寧鐵嶺。人們希望可以搶到更便宜的商品,最後卻因為管理混亂發生了糾紛。


  這些登上都市報的壞消息沒有讓Tesco體面地關閉門店。除此以外,還有更糟的。8月初,Tesco中國剛剛砍掉了地產部門,原隸屬這個部門的所有人 員被停職,高層全部換掉。早些時候,它還突然更換了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來自土耳其業務區域的Paul Ritchie接替了一年前上任的Tim Ashbown。而在此之前的慣例則是CEO起碼要做滿兩年。


  Tesco方面解釋,調整是為了戰略需要。但一個接近樂購的代理行人士卻向《第一財經週刊》透露,一系列的調整源自於英國總部翠豐集團的不滿。


  2011年以來,受到經濟下滑和消費低迷的影響,Tesco在中國的增幅下降明顯。按今年4月發佈的財報,Tesco中國在2011至2012財年的銷售增長幅度從6.4%一路下滑到1.7%。


  由於超市業務晚於家樂福、沃爾瑪進入中國,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機,整體運營情況一直不甚理想,至今未盈利。


  2004年Tesco參股樂購,曲線進入中國,並在2006年實現了對樂購的控股權。


  2009年,Tesco在中國建立了商業地產部,希望可以在此有所作為。北京RET睿意德執行董事聶綺冰說,對零售企業而言,租賃經營是一種比較方便 的方式,但同時,在租賃模式下,零售企業就不能享受到物業的升值。沃爾瑪和家樂福在中國多為租賃,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則為購買地塊的形式。


  商業地產看著更有利可圖。在此之前,超市經營被認為普遍利潤率不到1.7%,即使像Tesco這樣的跨國零售企業,利潤率也不到3%。而在中國,商業地產運作的利潤率在30%左右。


  一度,Tesco希望按照既定方針穩步前進,不管對手怎麼做。它要照搬那些在其他國家的制勝法則—商業地產、便宜的商品和會員制。


  因此相較其他對手,Tesco在商業地產運作上最為激進。它曾開出20家綜合體。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商業地產需要長期佔用大量資金—通常每個綜合體需要4億元到7億元的資金。這對於無法申請銀行貸款的外資公司Tesco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不僅如此,Tesco大多數的綜合體都位於東北的三四線城市。過早佈局消費能力還不夠的城市為集團的回報帶來了壓力—樂購超市雖佔據購物中心1/3的最佳位置,卻只提供最低廉的租金,也無法號召更多的客流和銷售提升周邊商舖租金。


  正是在商業地產上沒有多少斬獲,影響了Tesco中國與供應商以及客戶的議價能力。這些又反過來影響了會員制的推廣,何況還有山姆會員這個更早進入的虎視眈眈的對手。


  按其財報,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中,Tesco都穩居前兩名。但在中國,Tesco樂購甚至沒能擠進前三名。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佈的《2011年主要外資連鎖企業經營情況》裡,Tesco樂購僅排第四,銷售規模和門店數量與前三名的大潤發、家樂福和沃爾瑪相去甚遠。


  據上述人士透露,2011年,翠豐集團曾提醒中國業務區注意控制風險,提高名次,但效果甚微。現在,它的耐心消耗殆盡,集團要求Tesco中國結束此前的轉型策略,重新回歸到租賃發展的傳統模式。


  關店隨之而來。這是Tesco的行事風格—利潤指標定得高,一旦不達標,就會毫不猶豫地採取關店策略。


  除了已經公佈的四家門店關閉計劃,不排除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門店被關閉。加上地產部門的撤換,這些變動將涉及Tesco樂購約2/3的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65

華潤或聯手樂購競標百佳,李嘉誠持續拋售中國資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3867

昨日,華潤創業首席財務官黎汝雄表示,集團樂意與和黃合作,已經以合適價格入標競購對方旗下的百佳,認為百佳的品牌及管理團隊良好。黎汝雄稱,公司正與樂購(Tesco)商討,是否連手收購百佳。他強調,對收購百佳並非志在必得,報價根據自身能力及回報而定,但他說公司有足夠能力出價。

消息人士稱,華潤創業出價只屬中等水平,外資公司出價更高,不過仍不超過300億元。彭博稱,和記黃埔尋求以30-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百佳。

和記黃埔旗下的百佳超市是香港地區兩大連鎖品牌之一。據AC尼爾森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百佳超市的市場佔有率為40%,最近競爭對手為33%。另據Euromonitor的信息,截至2012年華潤萬家超市在中國香港地區的佔有率為7.8%,百佳約為33.1%,僅次於惠康的39.8%。分析稱,無論是依據哪個機構的數據,華潤創業若競購百佳成功都將超過競爭對手惠康。

近期李嘉誠家族大力進軍歐洲等其他海外資產,同時試圖拋售中國的資產。

此前華爾街見聞報導,香港政府徵收額外的交易稅,收緊按揭貸款背景下,長江實業及其競爭對手今年銷售的物業數跌至近5年來最低。為了彌補銷售放緩衝擊,李嘉誠一直試圖通過剝離包括酒店和商場在內的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75

巴菲特承認投資樂購是個巨大錯誤 北極

來源: http://xueqiu.com/8689644865/31949627

巴菲特承認投資樂購是個巨大錯誤

北京時間10月3日淩晨消息,傳奇投資者沃倫-巴菲特周四承認,他對英國零售巨頭樂購(Tesco)的投資時一個巨大的錯誤。由於業務運營陷入困境,樂購公司股價今年迄今已經下跌了45%。

樂購已經發布了一系列的盈利預警,在上周更是卷入了虛誇盈利醜聞,使其成為英國富時100指數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一支股票。

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有樂購公司4.1%的股權,是樂購第三大股東,不過今年以來巴菲特對樂購的投資已經損失了大約7.5億美元(約合4.65億英鎊)。巴菲特首次入股樂購是在2006年,並在接下來的七年時間里逐步增加了對樂購的投資。在樂購公司首次發布未來20年盈利預期時,其他投資者都在拋售樂購股份,而巴菲特在今年1月份一度增持樂購股份至5%以上。樂購是巴菲特持股最多的十五支股票中唯一在去年出現虧損的一支。

巴菲特周四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我在樂購上犯了一個錯誤。這是我範的一個巨大的錯誤。”


英國金融監管機構已經對樂購公司的2.5億英鎊會計醜聞展開了全面調查,這一會計醜聞加深了樂購股價在金融危機期間的跌幅。樂購公司新負責人戴維?劉易斯正在采取促使恢複樂購受損的聲譽,以及恢複樂購不斷惡化的業務表現。

與此同時,英國基金管理人尼爾-伍德福德上周五表示,所有的英國超市運營商在重新獲得可投資性之前都還需要許多時間。(憶松)
http://info.3g.qq.com/g/s?sid=AWY6ZCLkTt2FpOOSHTaIgoXE&icfa=stock_meigu&aid=stock_ss&id=finance_20141003000581&pos=meigu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52

巨人的學習:投資樂購失敗 二元思考

來源: http://xueqiu.com/5395815496/31961159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0月2日晚間消息,巴菲特周四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他七年來對英國零售巨頭樂購(Tesco)的投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巴菲特是樂購的第四大股東,持有該公司4.1%的股份。他周四表示:“我在樂購身上犯了錯誤,那是我犯的一個巨大錯誤。”

  樂購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49%,至11年低位。該公司面臨折扣零售商Aldi和Lidl的激烈競爭,客流量正不斷下降。

  巴菲特2007年收購了樂購股份,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208750, 2500.00, 1.21%)的年度致股東信,截至去年年底巴菲特持有3.01億股樂購股票,相當於3.7%的股份。這些股份是以16.99億美元的價格買入的,到去年年底價值16.66億美元,按目前股價計算價值8.805億美元,賬面損失達48%。

  樂購是巴菲特的15只重倉股中去年唯一出現虧損的一只股票。該公司上周宣布其上半財年盈利預測被誇大了2.50億英鎊,要求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徹查賬目,並暫停了四名高級主管的職務。

  今年較早時樂購在六周內連續兩次發布盈利預警,並更換了首席執行官。本周三,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宣布對樂購的會計問題展開全面調查,進一步加劇了該公司的危機。(羽箭)

參考資料:

國際市場拓展潰敗

Tesco在全球最大的兩個零售市場,美國和中國,均遭遇困境,不得不通過出售的方式撤出了這兩個市場。然而出售股份、撤離市場,也並不能真的改變整體頹勢,而是加劇了這種頹勢。

2013年9月,Tesco對一直虧損的美國子公司Fresh&Easy進行評估後,宣布將其在美國的150家虧損的Fresh & Easy商店,出售給美國億萬富翁Ron Burkle旗下的投資公司Yucaipa Companies,並關閉剩余的50家店面,從而退出美國市場。

這也是TESCO繼退出日本市場後,又一次在海外市場敗退。而美國市場曾經是TESCO非常重視發展的一方熱土。據悉,為了進入美國市場,TESCO為此聘請了AC尼爾森公司對美國市場研究了近3年,終於確定以“新鮮、便利”為主打概念,在傳統大型超市與食品連鎖店中開辟一個新市場。

自2007年在美國開業,TESCO已在美國投資了10億英鎊,而美國業務卻令TESCO損失了大約12億英鎊(約合18億美元)。

在中國市場,TESCO也選擇了與華潤開設合資公司並更名“華潤萬家”方式退出國內市場。Tesco只占20%的股份。“換句話說,TESCO在中國也是處於被動發展階段。”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保證占總銷售額三分之二的英國本土市場,對於無法占據領先地位的市場,TESCO的策略就是選擇退出,所以才會出現全球業務萎縮的狀況。

電商策略失誤

Tesco通過投資和收購形式也在全球各地都發展了一些電商業務。例如收購東南亞電商企業Lazada,以及在中國上海內環地區試水電商,覆蓋品類包括蔬果生鮮、食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總計約上萬個。

在電商沖擊下,實體零售業者這幾年受到很大影響,加之租金上漲等,零售門店利潤越來越低,Tesco一方面在不斷關閉門店,一方面在加大線上網點的投入。但自建電商體系,對實體零售商來說有幾大困難,包括巨額投入資金、商品差異化問題、物流成本控制等。

而這也都並非Tesco的長處,綜合各方消息來看,Tesco在中國的電商嘗試幾乎如雞肋,毫無進展。沃爾瑪的選擇是入股中國本土電商1號店。

樂購的問題是行業業態變遷和公司策略失誤及粉飾的三重疊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45

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樂購每股收益縮水超9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4

全球第二大零售商樂購周四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每股收益從10.17便士跌至0.07便士,跌幅高達99.3%!業績報告公布之後,樂購股價重挫5%。

公司2014年上半年銷售額下降4.6%,營業利潤下跌41%至9.37億英鎊,營收下降4.5%。公司稅前法定利潤大跌91.9%,僅有1.12億英鎊。每股紅利縮水75%至1.16便士。令人意外的是,公司曾經一度將上半年營收預期從1.18億美元上調至2.63億美元。

樂購表示,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和營業利潤“略低於預期,歸咎於艱難的市場環境和為改善用戶服務和建立長期忠誠度增加的投資”。

稍早之前,樂購已經宣布Dave Lewis成為公司新任CEO。而公司董事長Richard Broadbent爵士表示,“一旦完成新老CEO的過度,新的商業計劃將會給公司帶來全新的面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完成我應該做的使命。我和代表董事會一致認為,現在是時候將公司交給具有新觀點和新形象的新領導者。”

樂購股價目前為1.83鎊,和去年的3.71鎊相比暴跌了50%。股神巴菲特因看好樂購也損失慘重。巴菲特此前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他七年來對英國零售巨頭樂的投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伯克希爾哈撒韋主席巴菲特是樂購的第四大股東,持有該公司4.1%的股份。

screen shot 2014-10-23 at 07.00.4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06

華潤萬家換標 樂購“絕跡”中國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5/0208/272344.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種昂 2015年2月8日,華潤萬家廣州天河北門店前,在CEO洪傑矚目中,由全球第三大零售巨頭Tesco懸掛的帶有樂購標識的旗幟被降下、封存在匣盒內。隨後,另一面印有華潤萬家紅色六角星的全新旗幟徐徐升起。

“啟用全新紅色品牌標識,預示著華潤萬家與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的融合邁出了標誌性、實質性的一步,一個全新的華潤萬家品牌正式問世。”中國最大的零售業巨頭華潤萬家CEO洪傑如是說道。

這是華潤萬家在中國升起的第一面新LOGO旗幟,未來這一景象將在華潤萬家旗下4000多家門店和收購的逾100家Tesco中國門店相繼上演。這意味著,在中國駐足十多年的“樂購”品牌將從此在華銷聲匿跡。洪傑表示,按照公司的規劃,整個換標應該在三年內全部完成。

對於換標的原因,洪傑解釋道,“Tesco在全球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零售企業,但是我相信在中國市場,華潤萬家的接受程度會更高一些。而且華潤萬家原來的標識設計上稍微複雜了一些,所以此次換標是融合了華潤萬家和Tesco的元素推出的全新標識,更符合快銷品公司的特點。”

目前,華潤萬家是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2014年華潤萬家全國自營門店實現銷售1040億元,自營門店總數達到4127家,門店覆蓋全國31個省、264個城市,員工人數逾30萬。

2014年5月28日,華潤萬家母公司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與全球第三大零售巨頭——英國Tesco合資獲得政府批準,Tesco將以中國134個門店及19個購物商場和現金43.25億港元認購合資公司20%的股權,華潤創業控股80%。這也成為有史以來中國零售業的最大並購案。

8個月過去了,華潤萬家南區及華北區門店與Tesco門店分別完成了銷售系統切換,雙方門店將實現商品、采購、庫存、財務等方面的融合對接。

在洪傑心目中,如果說過去華潤萬家在國內的並購是外延式的增長,是純粹規模的疊加;而此次與Tesco的合並,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是內涵式的增長,是國際水平的零售管理機能等能力的嫁接。這與過去所有的並購截然不同。

不過,由於Tesco在中國的樂購門店虧損嚴重,此次並購也拖累母公司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的業績大幅下滑。

洪傑指出,華潤萬家接手樂購門店後,雙方優勢得到了初步的互補。從效果來看,原Tesco在華南門店業績提升很大,樂觀的估計止虧不需要三年。但他表示,雙方商品、采購、庫存、財務等方面的融合對接卻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85

華潤整合樂購陣痛 人事調動被指曲線裁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343.html

華潤整合樂購陣痛 人事調動被指曲線裁員

第一財經日報 樂琰 2015-06-12 06:00:00

陳貴(化名)從6月11日開始已經無法安心上班了,作為一名樂購的員工,他在該公司工作多年,然而一封突如其來的公司內部郵件打破了平靜。

陳貴(化名)從6月11日開始已經無法安心上班了,作為一名樂購的員工,他在該公司工作多年,然而一封突如其來的公司內部郵件打破了平靜。

“昨日下午我突然接到華潤的一封郵件說要把我調離現在的崗位,毫無預兆的,而且也不符合我們原本的合同約定,不讓我們有話語權,只要我們不同意,那麽就解聘,相當於變相無理由裁員了。”陳貴氣憤地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諸如此類的事情在這幾天還有好幾起,其要求華潤萬家給予說法。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研了解到,華潤系並購樂購後,已整合了約一年,其間關閉調整過部分樂購門店,也做過後臺整合,而調職計劃是最新制定的,該計劃引發了上述矛盾。華潤萬家方面稱此舉乃正常調崗,目前還在與涉事員工商談中。

業界指出,這並非零售界第一次爆發該類糾紛,根本原因還是整合過程中強勢方會控制成本,通過調整或裁員減少開支,甚至“換血”高層來統一管理。

各執一詞

6月11日在朋友圈和網絡上有不少華南區樂購門店員工向華潤抗議,要求公平待遇的圖片流傳。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輾轉聯系到樂購員工陳貴,其表示的確發生了一些糾紛。“郵件內容大致是說要將我調離現在的崗位,然後給予一個新的崗位,當然我覺得新崗位並不適合我。如果你同意,那麽馬上去新崗位,如果你不同意,那麽就解聘。”陳貴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在陳貴看來,這一切都非常不合理,其表示,首先華潤方面並未提前知會,一切都是突如其來;其次,調崗是需要理由的,不能夠無理由提出調職;第三,即便需要調崗,也必須獲得雙方的協商和同意,不能單方面強制進行。

“最關鍵的一點是解約的賠償非常不公平,數月前,華潤方面也這樣對待過部分樂購的員工,當時大部分人都是不能接受新崗位安排的,於是就按照‘N+3’(N是工齡)來計算賠償並解約。可是到我們這里就變成了‘N+1’來賠償,僅僅事隔幾個月,我們就矮了一截。”陳貴認為華潤如此做法不符合勞動合同規定。

根據陳貴和其他知情者反映,此番涉及到調崗的大約有華南地區7家門店的若幹員工,這些員工大部分都是工齡超過6年的老員工,在這2天光是陳貴身邊就有3個員工收到了上述調崗的內部郵件,基本是店長級別的員工。

“現在我們都無心上班了,比如有個收到郵件的店長今天直接就被攔在了店門外,這一切都太讓人心寒了。”有接近人士坦言。

對此,《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聯系了華潤萬家,其表示,的確發生了上述糾紛,合並樂購最初時候是沒有調崗計劃的,最近公司制定了調崗計劃,主要是希望具有工作能力的店長可以輪崗到其他地方,將優質管理傳播,有利於企業發展。

“當然,有些店長可能認為自己在原本的地方幹得好好的,去了其他區域或門店則難以開展工作,而且最關鍵的是收入會下滑,所以他們會反感調崗。”華潤萬家內部人士透露。

整合的痛點

這並非是零售商整合過程中第一次發生如此糾紛。

此前家樂福、沃爾瑪也都發生過與老員工的用工合同糾紛。比如,沃爾瑪中國區曾經宣布戰略升級計劃,按規劃,沃爾瑪將對全國采購辦公室進行優化。這項計劃當時讓近30個采購辦公室的員工收到一份《關於采購部構架重組中的人員安置通知》,涉及諸多人員調整,被指變相裁員。記者輾轉看到當時的一份人員調整清單,清單中的人大多是總監級別及以下的員工,涉及營運、市場等各個部門與業務板塊,共有118人。

“兩者的事情如出一轍,都是公司內部整合,然後給員工新崗位的選擇,不滿意的員工就只能離職,而業內通常都按照‘N+1’來賠償。這類手段在業內被認為非常有變相裁員的嫌疑。”一位接近樂購的人士指出。

曾經在樂購工作過的一位人士透露:“華潤並購樂購之初表示過不會有太大的人員變動,但實際上當時離職了一批管理層,當然這些人很多是主動離職。可是要知道,兩個公司的合並必然會催生很多整合問題,除了後臺對接之外,人事是非常複雜的工作,有時候涉及到管理層要‘換血’,有時候則涉及到員工需要裁減,畢竟零售業是利潤非常薄的行業,毛利甚至不到10%,人員開支成本很高,所以通過調職不接受後解約可謂是變相裁員以減少成本的一大途徑,不少零售企業都做過類似的策略。據我們業內所知,一個較高薪水的店長年薪可能超過70萬,如果變相裁掉這類人,則可以為企業節省不菲的人力成本。但這種做法容易引發糾紛,傷害公司品牌,人事糾紛和成本控制也是企業並購後整合過程中的痛點。”

那麽,這種通過調職不接受後解約的方式究竟是否合法合規呢?

長期研究經濟法領域的上海袁圓律師事務所的陳軍律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勞動合同的變更必須要提前告知對方,要經過雙方協商後並且得到雙方的同意才能變更,不能單方面強制進行,勞動合同的訂立和變更都是本著公平、公正原則的。“特別是異地或重大調崗,一定要經過雙方協商同意才行。假如調崗後不合適或再培訓後依舊不合適,用工單位可以解除合同。”陳軍分析,現在的確有一些企業通過調職不接受後解約員工,此舉大多是為節省人力成本。

陳貴表示,其訴求是希望華潤方面給予一個合理說法並給予與此前涉及同樣事件的員工那樣“N+3”的同等賠償。

華潤萬家方面表示,其已經與相關員工展開協商,稍後會就此事給予媒體一個最新說明。

據悉,就在近期,華潤萬家表示,其與樂購整合一周年,兩者已經在後臺對接等方面進行了整合,對於部分經營不佳的樂購門店已經采取關閉或改造,同時,樂購的團隊在並入華潤萬家體系後啟動了多品牌開店計劃,今後樂購會逐步翻牌為華潤系品牌,兩者正逐步統一采購並淘汰部分供應商。盡管樂購的大賣場品牌概念被淡化,但小店模式的新型“樂購express”未來會配合華潤系的電商業務大力擴展,預計2~3年內可開設到500多家。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