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漸難自拔——一個屌絲極客的比特幣挖礦日記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785.html

比特幣幾乎一夜成名,被央視報導之後,大眾都知道了它,但是更多人的想法是:比特幣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自稱屌絲極客?

其實相信很多玩家都和筆者有一樣的狀態:喜歡體驗新鮮的科技玩物,追求和別人不一樣的玩法,但是限於家庭條件和動手能力,與真正的極客相比還差得很遠——所以筆者自稱為屌絲極客。

在挖比特幣的過程中,這種心態尤為明顯,因為與網上那些排名靠前日入斗金的礦工相比,筆者無論怎麼投入精力,相距都很遠,只能算是屌絲。

緣起:挖幾個幣攢手裡 留給兒子

筆者投身比特幣挖礦的心理很簡單,就是想「挖幾個幣攢手裡,留給兒子做傳家寶」。因為比特幣總數有限,不會發生傳統貨幣的通貨膨脹現象,總體趨勢只會漲不會跌,從這一點看更像是黃金而非貨幣。

看到比特幣價值暴漲,閱讀了幾篇比特幣挖礦的教程,筆者開始投入精力和資金加入挖礦大軍的行列。

準備趁手的挖礦工具 大傷腦筋

其實這個時候挖礦早已不是好時候了,為什麼呢?因為筆者在淘寶網上搜尋挖比特幣的好工具——老款AMD Radeon HD 5850或5870顯卡早已經被礦工或二手販子搶購一空,或者價格漲到奇貨可居的程度。據後來一起挖礦的網友說,不光顯卡漲價,連適合挖礦的主板都漲價了,一款具有5個PCI-E插槽的G31二手主板原本只賣50元,現在都漲到了100多。這類電腦配件被商家熱炒,而且故意在淘寶連接中標註「挖礦」二字。

挖比特幣的工具很有意思,最流行的是使用AMD Radeon HD 5850或5870這兩款多年前推出的老式顯卡。因為挖礦軟件對圖形處理器GPU中的流處理器數量敏感,流處理器數量越多,挖礦越快,而與顯存容量沒有任何關係。四年前的Radeon HD 5850有1440個流處理器,Radeon HD 5870有1600個流處理器,漲價後的二手價格分別為600多元和900多元;而最新的Radeon HD 7850僅有1024個,Radeon HD 7870僅有1408個,價格卻分別在1300元和1700元左右。

新款的、價格貴的顯卡挖礦速度慢;舊款的,便宜的顯卡反而挖礦速度快。有意思不?

但是由於5850或5870只有二手貨,且很難買到,筆者以穩妥起見決定購買一款新的Radeon HD 7850,包含2GB顯存,價格1399元。

经过一番改造,办公用的小机箱也变成了挖矿机
 

經過一番改造,辦公用的小機箱也變成了挖礦機

為了提升挖礦速度 上癮一樣擴充裝備

生平第一次花1399元買來的顯卡,小心翼翼插到主板上,打開挖礦軟件,測得挖礦速度為260MH/s(MH/s是運算比特幣速度的單位)。24小時之後,發現挖到了0.01個比特幣,按當時的行情算,可以賣到5元人民幣。

——這樣的收益,簡直就是個笑話,5塊錢才剛剛夠付電費吧!

於是,我再次花費1199元,買來一塊微星品牌的Radeon HD 7850顯卡。兩塊顯卡放在一個機箱裡,機箱內溫度驟然上升。仔細查看,發現1199元的這塊卡由於運行頻率高挖礦速度更快,但其風扇轉速和噪音卻低了很多,看來大品牌還是有優勢的。不過都還在可忍受的範圍內,畢竟挖礦速度倍增之後還是能帶來不少快感的。

有了這種快感之後,花錢的膽子就大了。這時礦工們在網上追捧的一塊7870顯卡成為了我的購買目標,售價1699元,但是有1600個流處理器,理論挖礦速度超是之前買的7850顯卡的1.5倍多。立馬淘寶搜索,付款,到貨,插到主板上,挖礦速度果然不錯,達到了380 MH/s!

但過了一會兒,這塊顯卡的風搧開始全速運行,那噪音簡直就和直升機一樣!這台電腦就放在臥室裡的,開機挖了一個晚上,筆者被吵醒了四五次,快被搞得神經衰弱。聯想到其他品牌的7870顯卡售價普遍高一些,我自以為買了個便宜貨,卻吃了個大虧。

两块显卡型号相同,但噪音差别巨大,如果挖矿电脑放在卧室,噪音会让你很头疼
 

兩塊顯卡型號相同,但噪音差別巨大,如果挖礦電腦放在臥室,噪音會讓你很頭疼

動輒一兩千元的顯卡有些讓人吃不消,筆者只好開始在二手貨裡面尋找。最終淘得一塊5870和一塊6870,裝在以前閒置的主板上,搭建了一台新的挖礦專用機。

此時,筆者的總體挖礦速度已經超過1.5GH/s,24小時能夠挖到大約0.1個比特幣,價值人民幣約60-70元。

但是好景不長,兩天之後新配的挖礦機突然自動關機,而且再也點不亮了。經過一番檢查,發現是主板燒壞了。拿去維修店,告訴我說因為我的電源瓦數不夠,主板上的CPU供電燒壞了,修了兩天也沒修好。只好放棄,重新更換主板和電源。淚奔……

挖矿网站上显示的比特币收获
 

挖礦網站上顯示的比特幣收穫

第一次交易 終於有了甜蜜的回報

雖然筆者挖比特幣的初衷是攢在手裡等升值,但在投入這麼多的資金之後,心裡最迫切的想法變成了回本,必須盡快將買硬件的錢賺回來才行。所以,挖比特幣留給兒子的想法徹底被拋棄,挖到幣立即兌現成人民幣成了新的目標。

兩台挖礦電腦日夜不停工作,幾天之後終於有了0.4個比特幣。打開交易網站,發現當天行情不錯,一個比特幣能賣970元。趕緊出手!

交易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需要在交易網站得到一個比特幣錢包的地址,然後將地址填到挖礦的網站裡,從挖礦網站將挖到的比特幣導入交易網站,然後才能賣掉換成人民幣。

原理其實很簡單,和賣股票差不多,掛單出價,隨行就市,誰開價便宜誰先賣出。但步驟更簡化,更像是網遊裡面賣裝備。例如當時行情是970元,筆者為了盡快賣出,標價960元,幾秒鐘之後就被人買走了;第二次交易時,行情是870元,筆者標價880元,結果兩小時之後才成功賣掉。

挖矿网站和交易网站都会向矿工收取手续费
 

挖礦網站和交易網站都會向礦工收取手續費

但其中有多個被收手續費的過程,例如挖礦網站會收費,交易網站也會收費,而且想把賣出的人民幣提現到財付通或支付寶裡面也要被扣比例不等的手續費。這時筆者不禁感嘆,不管什麼年代,礦工都是被剝削的對象,挖礦的人永遠成不了富人,真正賺大錢的總是提供挖礦工具和交易服務的人。

當然,拿到幾百元勞動成果,心裡總是能感到很甜蜜。

找到隊伍 開始轉變成山寨挖幣游擊隊

雖然國內挖比特幣的人數眾多,但討論技術和經驗基本都在QQ群裡,目前還沒有一個權威性的BBS。筆者獨自挖了兩週左右才加入了一個規模不大的比特幣QQ群,在這裡才發現原來礦工們的世界遠比想像中更豐富多彩,終於找到了隊伍!

例如有一位仁兄在機房工作,就把所有挖礦電腦都放在公司機房裡,據他說一個月能省下好幾百元的電費。

另一位搭建的挖礦平台成本極為低廉,CPU、主板和內存都是二手貨,三大件加一起不到150元——因為對挖礦真正起作用的主要是顯卡。

而為了更好地給電腦散熱和節省成本,很多礦工的電腦都沒有機箱,而是用便宜的角鋼搭建成架子,直接把電腦配件晾在上面「裸奔」運行。

网友搭建的“裸奔”挖矿机
 

一位網友搭建的「裸奔」挖礦機,放在廁所裡日夜不停挖礦

不過大家討論得最多的還是什麼「山寨」幣收益更高。因為由於挖比特幣的人越來越多,收益已經大不如前。而現在已經冒出好幾種原理和比特幣相仿的「山寨」幣,例如LTC、FTC、FRC、CNC之類,這些幣雖然目前價值不高(例如FTC只賣2元一個),但挖礦難度超低,總體收益遠遠超過比特幣。例如筆者的電腦每天挖比特幣只能得到相當於人民幣100元的收益,但是挖FTC得到的收益至少在200元以上。

當然「山寨」幣畢竟不如比特幣那麼強勢,就算臨時收益高,降得也很快,而且還隨時會有收益更好的山寨幣出現。所以網友們成了打一槍換個地方的游擊隊員,今天大家都挖比特幣,明天聽說FTC收益好就改成挖FTC,再過兩天CNC收益好又轉去挖CNC。

結語:在投入近六千元的資金之後,筆者深感已經難以自拔,挖幣賣幣成了每天最關心的事情。不管輿論如何評價甚至唱衰比特幣,屌絲礦工的生活還將繼續。

“山寨币”越来越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32

【書摘】技術極客的崛起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4/56856.html

【導讀】技術極客的崛起在硅谷極為耀眼,硅谷既是他們創造的一種文化,也是一個經濟引擎。哪裡有頂級富豪圈,哪裡就有技術極客的身影。在首創技術外包的印度城市班加羅爾,技術極客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在中國,他們化身為工程師,在許多重要崗位擔任領導工作。俄羅斯寡頭成為了裙帶資本主義教科書式的樣本,在成為天然資源巨頭之前,原先的七大寡頭中有六位獲得過數學、物理或金融學位。墨西哥電信巨頭卡洛斯·斯利姆中學時研習工程學,大學本科時教授別人代數和線性規劃,他將自己能夠獲得大量財富歸功於自己出眾的數學能力。史蒂夫·施瓦茨曼也告訴我,他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他總能從收集的大量數據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模型」。

超級精英認為,數據極客的崛起才剛剛開始。埃利奧特·施拉格是技術精英集團的一員。谷歌如日中天時,他擔任其公關主管,之後他跳槽到正發展為行業巨頭的臉譜網(Facebook)並擔任同一職務。在2009年的一次公司內部會議上,他對與會的教育和出版高管講話時被問及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學習哪個學科。他立馬說,統計學,因為理解數據的能力將成為21世紀最強大的技能。

技術極客的崛起意味著前1%富豪群體接受了更嚴格的教育,精英教育帶來的回報也比以往要多。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共同獲得者之一簡·丁伯根用一個隱喻幫助我們理解了為什麼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達人的黃金時代:教育與技術的競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拉里·卡茨和克勞迪婭·戈爾丁在最近的一本書中將「教育與技術的競賽」作為標題和理念框架,該書探討了新技術與教育之間的互相作用是如何影響收入分佈的。

19世紀,當第一次「鍍金時代」達到頂峰時,技術跑在了教育的前面。所以說,如果那時你接受過較高等的教育——高中畢業即可(暢銷書作家亨利·喬治14歲就輟學了),那麼同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人相比,你就能索取工資溢價(premium)。在這之後的50年裡,美國大力投資建設公立高中,教育追上了技術,讀書人能索要的工資溢價縮減了。對於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來說,每過10年,他們接受教育的時間約增長0.8年。卡茨和戈爾丁寫道,「在那80年裡,大多數小孩與他們父母相比,教育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

約30年前,教育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而技術繼續一馬當先。這造成了極客的崛起。例如,1979年——2005 年,年輕的大學畢業生相較於年輕的高中畢業生而言,前者的工資溢價翻了一番還多。獲得大學學位意味著你的畢生收入增加了近100萬美元。經濟學家托馬斯·菲利蓬和阿里爾·雷謝夫研究金融業放鬆監管和工資飛漲間的關係後發現,大學教育帶來的工資溢價從1970年的0.382上升到2005年的0.584,增長了50%以上——這一數字很好地說明了收入不平等加劇的原因。另一名經濟學家托馬斯·勒米厄在2006年的同類研究中總結道:「1973年——2005年間,工資差距增大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等教育的薪酬回報大幅增加了。」

此外,對教育的薪酬回報的宏觀衡量在一個重要方面低估了超級精英的崛起。正如贏家通吃的經濟給予上層人士的回報比中下層人民要豐厚得多,超級精英教育也有著超大規模的經濟回報。

前0.1%的富豪集團在一些城市具有較大影響力——不僅包括紐約、舊金山和倫敦等繁華城市,還有孟買、莫斯科和上海等新興大都市。生活在這些城市裡的中產階層父母都覺察到,精英教育的高價值引發了一場適者生存的教育競爭,這場體現達爾文進化論觀點的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一些荒謬的言行甚至由此而生。例如,花旗集團的技術分析師傑克·格魯布曼打算為他的兩歲雙胞胎申請曼哈頓最熱門的幼兒園「92街Y」,為了換取老闆桑迪·威爾的支持,他竟為那些他認為表現疲軟的公司給出了積極推薦的評價。

人們很容易將這些扭曲的行為草草解釋為暴發戶的不節制或以孩子為中心的狂熱文化引發的過度焦慮。但是事實更加令人不安。昆士蘭大學經濟學家約翰·奎金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談到,根據他的統計,常春藤盟校一年級新生總數(約27 000人)僅佔美國大學適齡人口(約300萬人)的近1%。在由教育驅動、贏家通吃的經濟體中,這群1%的18歲青年在躋身未來1%的成年富豪群體方面具有極大優勢。「想想這些數字,」奎金寫道,「精英學校的入學競爭如此激烈也就見怪不怪了。儘管學費一直穩定上漲,比一代人以前貴得多,家長和學生還是認為進入一所『正確的』的大學是勝負攸關的人生大事。」

想要明白進入一所精英大學有多難、學生為此需要花多少精力,以及出生富貴的最大特權是能接受昂貴的教育而非繼承一大筆信託基金,我們可以看一下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的一個故事。拉里·薩默斯擔任哈佛校長時,喜歡順道走訪錄取委員會,參加他們的錄取審議會。

一件特別讓人為難的事情讓薩默斯印象深刻。他解釋道:「你知道,哈佛有許許多多實力強大的申請者。有這樣一個小孩,他來自大城市的優秀私立學校,他的成績很好(雖然不是頂級出眾,但成績真是非常優秀),他的考分非常高(但不是名列前茅)。他一看就是適合進哈佛的小孩,但是像他那樣的孩子有7 000名,而我們只有2 000個名額。其實,那個小孩的確有與眾不同之處。他會說中文,自從他讀九年級起就在放學後和他的中文家教一起學習。他非常認真,全身心投入中文學習,最後他說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會說流利中文的小孩不是很多,而且學習中文不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而是自主選擇的一個課外活動。但我們如何正確看待這件事呢?一種反應是,這的確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給這個小孩加了不少分。我認為,總的來說,這種反應在這一特例中可能是正確的。另一方面,在美國或加拿大,有多少家庭能有足夠的錢為他們的孩子請一個中文家教,每週三天堅持四年教孩子中文?你覺得呢?我們是在鼓勵保留特權,還是在認可孩子的長處?」

進入「正確的」大學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嬰兒潮」時代出生的人如今已到了可以在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的年齡,他們對畢業生的忠告都很類似。史蒂夫·喬布斯是其中之一,他的演說令人難忘,他告誡道,「要勇敢地追隨你的內心和直覺」,「要熱愛你的工作」,「不要故步自封」。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女士在她第三次畢業典禮致辭時激勵畢業生聽取她的「人生停車位理論」:「不要因為你認為找不到更近的車位而把車停在距離目的地10個街區的地方。你應該直奔目的地。大不了繞回你本想停的車位。」可是,贏家通吃的經濟不會體諒那些花太久時間找到自己「車位」的人。《廣告時代》雜誌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今生想要擠入1%的富人行列,在35歲前年收入要達到10萬美元。

以上內容摘自《巨富》,該書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67

傅盛:個人在極客時代如何生存?愛好比勤奮重要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0/58079.html

i黑馬看到,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年代,作為個體也在不斷適應著這個時代帶來的變化。在傅盛看來,互聯網是一個極客時代,而不是以前的好學生時代,勤奮已不能在這個時代被稱為成功的必要條件。那麽作為個人,在這個時代,應該有什麽樣的生存策略?“作為個體的人,在互聯網時代會發生什麽變化?”這是最近我在知乎看到的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很多網友提問,個人的力量在智能的網絡時代變得更強大還是更脆弱了?兩個月前,我曾與美國《連線》雜誌的前主編、《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後文簡稱KK)在《羅輯思維》中探討過此問題。我們說到未來的世界是一個網絡世界,所有的個人和公司都有兩種生存方式:一種是點的方式,一種是線的方式,而點和線又可以連成網。作為個人,在這個時代,應該有什麽樣的生存策略?KK提到,一百年前,美國和中國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如果有人告訴他們,一百年以後會去搞信息產業,不用種地,一定沒人信。否則大家吃什麽,不都得餓死嗎。但今天美國只有2%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卻滿足了全美所有的糧食需求,甚至還能出口。他認為,沒人能夠想象社會在這20年多間所發生的變革,未來可能有更多的變革,甚至比過去20年變化都大。我們還會不斷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對年輕人來說,盡管競爭非常激烈,但是他們的未來非常樂觀。凱恩斯曾斷言說,一百年後人類將沒有經濟問題,所有的工農業生產全部飽和。人們都會紛紛湧向互聯網,對全社會的產業進行改造。我認為,所有的經濟形態都將從人的基礎需求轉向人的自我滿足感,今天的態勢也在不停凸顯這一點。一種新的文化正在誕生,這種文化與我們的父輩完全不同。中國的年輕人已經感受到了,只是他們沒有表達出來。我也是年輕人,這種變化在我自己身上已經得到驗證。回顧從前,一度很絕望,我一直努力想怎麽能超越上一代?我說的上一代不是我們的父輩,而是大概比我們大八到九歲的人,這小戳人幾乎掌握了整個互聯網的話語權。早些年,他們在中國互聯網興起之初抓住了機會,開疆辟土,占領了互聯網的大壁江山。而今,當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發現坑都被他們占住了,像高山一樣難以逾越。他們有更好的組織,有更多的資金,比你有多了快10年的經驗,最重要的一點,他們還相當勤奮。即使很有錢了還十年如一日地戰鬥在前線,幾乎不休假。我很困惑,這是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他們永遠比你勤奮,還比你有錢,比你更努力,你怎麽辦?後來,我把這個問題解構了。因為,我突然意識到我們這代人,或者說比我們更年輕的人,身上具有上一代人所沒有的一些特質。這種特質在中國尤其明顯。簡單說,就是我認為我比他們愛玩,更有興趣點。這可能算一個突破點。在我看來,互聯網帶來的是一個極客時代,而不是以前的好學生時代。我們小時候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恨不得評上三好或五好學生。只要有一門成績偏科,家里和老師恨不得拿刀捅你。小時候所接受的那種教育,本質上是一種誤導式教育。似乎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謊言。我記得當時有一句話叫“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當時認為只要勤奮、努力、不睡覺,就一定能打敗對手。後來發現,這一點我做不到。因為你不睡覺,別人也可以不睡覺,甚至用十倍努力和你競爭,死死盯著你,無論你做怎樣的創新,他都會不斷拷貝,並且還有比你更強大的武器。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競爭對手一直給大家扮演“保安”的角色,宣稱不準壞人進你家,不管到底是不是壞人,總之不讓別人進,然後“保安”在里面開自己的商店,再讓你去買他的東西。通過這麽多年的產品教育,它已經讓用戶接受了這種模式。所以,要想打敗對手,與它爭“保安”這個角色,一定非常困難。後來,我們花費了很多腦筋,決定先去海外尋找市場。現在,獵豹清理大師這款產品在Google play工具榜排名全球第一,總榜排名全球第五,超過twitter、line等國外很受歡迎的應用。而且,我們在移動端的用戶量已經追到競爭對手的一半以上,明年整體用戶量也有機會超過它。所以,光靠勤奮和努力,遠遠不夠。進入互聯網時代,勤奮已不能稱其為成功的必要條件。因為互聯網特質不要求全面,只需你在某一個點很獨特。一旦找到這個點,它就會像一把小錐子一樣,在很平的世界上一下子讓你突顯出來。哪怕你願意擺一個S型,也可以像芙蓉姐姐那樣獲得成功。以前工業化時代,根本不可能傳播出去的小眾形象和聚集小眾粉絲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被急劇放大。這種改變,在傳統時代幾乎不可想象。在傳統的工業化時代,所有人都要去滿足工業生產,人沒有辦法去發揮他的特性,傳播效率極其低,我們很難在海量的用戶中找到誌趣相投的人。今天,身處在信息化中的每個人,都是互聯網中的一個結點。你可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就能找到誌趣相投的人,以極低的傳播成本,創造自己的定位。人所發揮的作用發生了變化,以致每個人都需要重新思考人的定位。我總結了一句話:未來是極客時代,就是有個性、有特長、有興趣愛好的人,會成為這個社會非常重要的人群,甚至成為社會主流。沒錯,每一個興趣點或每一種愛好,在未來都可能發展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巨大技能。作為年輕人,唯一需要珍視的一點就是愛護好自己的愛好,保護好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千萬不要因為別人投來怪異的目光,而變成跟別人一樣無趣的人。我們要讓自己學會接受一個“極客時代”,顛覆以前的高大全,做一個真實有個性的自己,發揮自己最有稟賦的一面,做自己最有興趣的事情,把事情做到不同凡響。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展現的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傅盛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82

搜索引擎進化論:從“技術的極客”到“人性的快捷”再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0/59368.html

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幾乎所有應用場景的發起,最早都來自於搜索――無論你需要什麽,都是先搜索一下,才轉向到遊戲,購物,視頻等場景。可以說搜索就像互聯網的空氣,無處不在,不可或缺。但在互聯網這個同樣商業化的領域,搜索引擎同樣也經歷了一系列的對抗、競爭、合作以及跟隨,才使得技術上有了更多的進步與變化。而這張搜索的圖譜也得以豐富起來。搜索引擎的幾個里程碑24年前,一位麥吉爾大學的學生聯合幾位同學創造出了被看做是世界上第一款互聯網搜索引擎:Archie。這款搜索引擎是幫助用戶在遍及全世界的千余個FTP服務器中尋找文件的工具(當時還沒有http的應用)。而在經歷了幾個相同類型的搜索引擎的發展之後,1994年雅虎誕生。並且在楊誌遠的帶領下,雅虎在萬維網的搜索上作出了一番驚人的成就,以至在後來搜索引擎的很多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雅虎這個名字貫穿了整個搜索引擎發展的歷史。1998年,谷歌公司成立,兩個創始人以google這個名字預示著自己互聯網無窮大(googol)的暢想。(默默無聞的)兩年之後,2000年雅虎放棄了Inktomi,通過布林和佩奇的服務支持自己的原生搜索結果。到此,谷歌終於得以進入巨頭的內嵌界面,成為與雅虎一同成長的大型企業。與此同時,中國的百度也在2000年1月1日成立。在中國經歷過門戶網站鑲嵌的搜索引擎的次重要地位以後,搜索引擎終於獨立出來成為互聯網最重要的入口之一。谷歌與百度,正式朝著真正的搜索引擎企業前進,並且都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特色道路。谷歌搜索與百度搜索的兩種路徑谷歌,是一家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致力於互聯網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領域,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百度(Nasdaq簡稱:BIDU)則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致力於向人們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信息獲取方式。目前,谷歌在美國占據的市場份額大約是67%(2013年數據),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大約是67.2%(2013年數據),兩者在各自的發源國家所占據的比例非常接近,處於壟斷的地位。谷歌-技術的極客:谷歌搜索在發展之初就以技術上響應時間,做到極致為出發點,具有非常濃厚的美式思維。從最早的搜索結果的優化,搜索時間的優化,再到後來搜索欄的輸入文字後的智能提醒,再到搜索框的顯示寬度,每一種改變都是在使用上要用戶達到一個技術的機制,然後不影響自身的體驗。一個網上流傳的案例:“女漢子”瑪麗莎・梅耶爾對於谷歌首頁單詞的把控,經過多次調整,幡然醒悟。從那時起,主頁上有了一道鐵面無情的大閘。28!這是布林和拉里・佩奇能容忍的主頁上的最大單詞數,這就是谷歌追求的技術的極客路徑。百度-人性的快捷:百度搜索最初與谷歌的發展路徑比較類似,但是憑著對中國群眾的了解,以及使用習慣,人性化方面的探索,做了一系列的改變。比如,我們熟知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此外,百度現在還有“輕應用”:通過搜索進行檢索與智能分發,無需下載,即搜即用。“知心搜索”“中間頁”:從行業出發,通過搜索請求智能化地判斷所屬垂直行業,並推送內容、產品、服務給用戶。以人性化為本,追求快捷和便利,一系列的導航類的引導,讓用戶把輸入和搜索轉化為更多的直接點擊,這些都是人性的快捷路徑。你追我趕,跟隨中的技術革新當然,對於兩個同為技術型的互聯網企業,雖然在路徑上發展有所不同,但是在一些技術上還是會相互在戰略上的跟隨以及微創新,而這支撐著企業自身市場擴大以及搜索技術的發展。圖像搜索(以圖搜圖)圖像搜索指的是用戶通過上傳圖片或輸入圖片地址,從而搜索到互聯網上與這張圖片相似的其他圖片資源,同時也能找到這張圖片相關的信息。2010年6月,Google圖片搜索入了圖像搜索功能(Google Search by Image),而具有相同功能的百度識圖,於2010年底上線。知道和問答2005年6月,百度知道發布,並逐漸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使用人數最多的問答功能性平臺。谷歌則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別推出了天涯問答和谷歌問答,連同新浪的愛問、騰訊的搜搜問答,形成搜索行業問答行業的另外一極。中間頁和知識圖譜百度在2011年提起中間頁計劃,即中間業務,一個在搜索引擎和傳統產業中間的狀態來給別人提供服務。去年“去哪兒”網成功通過中間頁引流並在美國上市,證明了百度該戰略的成功。谷歌的知識圖譜於2012年發布,其目的是更好的理解用戶搜索的信息,並總結出與搜索話題相關的內容。該項目先從餐飲類O2O這個點切入,為這些企業引導更優質的搜索流量。為這些企業流量提供更好的引導。輕應用和應用內搜索2013年8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正式推出“輕應用”,通過搜索進行檢索與智能分發,解決用戶需求與開發者對接問題。同年的11月,谷歌應用內搜索上線,它通過搜索關鍵詞後,與安卓市場關聯,進行一些相關輕應用的推薦,增加實用性。即時和即用搜索2013年9月,谷歌和百度幾乎在同一時間分別推出了即時和即用搜索。其中,谷歌的即使搜索主要做到了在設置完成後,用戶在搜索欄點完搜索以後,根據記錄的響應時間,馬上形成動態的頁面,減少響應時間;而百度的即搜即用則是通過關鍵詞匹配合作推薦的網頁應用,最快速度的完成搜索的請求,減少響應時間。搜索引擎的下一步創新是?從“技術的極客”到“人性的快捷”,百度和谷歌兩者既激烈競爭,又相互學習、融合。那麽,未來的搜索引擎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個性化搜索的創新:在8090後逐漸成為互聯網主導的日子里,個性化成為了一個無可避免的話題,而個性化的搜索引擎也是兩大巨頭需要考慮的創新,試想一下,當你搜索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搜索引擎會主動的把你經常瀏覽的幾個視頻網站按瀏覽時長排序,並找出他們擁有這個電視劇的頁面,直接點擊即可觀看。再有一個場景就是你輸入話費查詢,然後系統匹配你最長使用的移動運營商,然後進入子界面自動填寫您的賬號信息,直接完成專屬你個人手機號的花費查詢。個性化,定制化的機制搜索。多媒體搜索創新:當你搜索一個“葛優 視頻”的時候,出現葛優的新聞文本資料,最新劇照資料,視頻資料,微博號,微信號等等。從單媒體搜索出現多媒體的展現,全方位的來滿足要求,在多媒體化的程度得到最大的加強。還有更多希望能在5年內實現的智能化,個人化,定制化的搜索功能,與可穿戴設備集合,到時可能只需在我們動動手指,說一句話,我們的“谷歌眼鏡”“百度眼鏡”就能夠很快的指引我們達到想要的結果,並且可以快速的展示給身邊的人看,做到搜索快,響應快,分享快,真正做到無互聯網的生活(因為互聯網已經成為日常)。結語:正如文章開始所說,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角色。尤其是處於互聯網為王的今天,搜索引擎的重要性更是愈加突出。在此,我希望這百度、谷歌兩大搜索巨人,能在更多不同的領域上,以最初的技術改變世界的決心,帶領我們走入一個更加便捷,更加美好的搜索世界,為搜索的圖譜點綴出更璀璨的未來。(作者:黃健銘 微信公眾號:huangjianming026)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黃健銘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436

Twitter創始人多西:從少年極客到壯年企業家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618
兩大公司在手,超人不停息

別說硅谷了,甚至別說美國,就算全世界我看能完全稱得上「超人」的也只有兩位:Jack Dorsey和Elon Musk(立軍局長不算)。能同時駕馭兩輛高速列車的,除了有日進千里的幹勁,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連軸轉之外,更重要的是頭腦時刻冷靜,穩得住大局。

Twitter成立6年來,對世界的影響力已經不用再贅述——Jack Dorsey自己知道新浪微博解決掉了了中國的多少問題官員嗎?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家相當成熟的公司,不過Jack Dorsey還是表示,IPO並不是他的唯一目標。「IPO可以成為一個目標,成為這個整次創業的結束,但是也可以成為僅僅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而已,我倒希望他更多是後者。假如我們覺得哪天時間合適了,就會自然的去迎接這個里程碑。」Twitter現任CEO Dick Costolo也表達了類似的模糊不清的說法。

然後再說Square。無論是JackDorsey本人還是各界看法都絲毫不掩飾的認為Square將構建全球帝國,今年十月它的信用卡服務已經在加拿大實現了運營,並很快將走向其他國家。並且,早在今年年初Square的估值就到達了40億,並使得他本人也在35歲的年紀正式加入了billionaire的行業(註:既然billion是十億美元,中文其實應該翻譯為「十億萬富翁」),這樣一路下去,Square的上市應該也在情理之中,就看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

的確不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誰能做到這一點——打開全世界最火爆的即將上市的公司的榜單,發現前兩名居然是同一個人創建的!這也就使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JackDorsey現在每天工作16小時(兩個公司各8小時),並同時忍受著興奮以及焦慮的煎熬。他反覆強調這一點並告訴媒體「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訓練自己更自律,保持頭腦冷靜,然後在市場成熟時再走出下一步。我們–兩個公司–都要做更可持續的產品,不要只追求短期利益,要從深層次上去改變世界。」

那這兩個公司到底有著怎樣的相似性和關聯呢?Jack Dorsey自己的理論是,它們不僅僅是商業目標相仿,而且在深層次上都非常關注簡約化。Twitter的核心就是把個人和世界進行交流溝通的這一事情做得極其、極其的簡單–只要你不斷的更新和分享自己看到、所經歷的東西就行了;而Square做的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商業活動的過程成本降到最低:對於商戶來說,這在於收取一項固定比率的手續費;對於客戶來說,這則體現在讓所有人都能用手機進行支付。

這還是一個回想起當年,差點成為按摩師的小夥子。他在聖路易斯接受了1000個小時的按摩師訓練,但是來到舊金山之後才發現在這裡街上所有人都是按摩師。為了避免這個競爭,他之後趕緊回到了自己程序員的老本行。不知道當年他有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不過在接受CNBC採訪時他只是輕描淡寫的說道「it worked out」。

百億美元,一騎絕塵

前不久Square終於突破了每年交易額100億美元的大關。僅僅7個月以前,這個數字還是50億美元;而一年以前,2011年十月時,這個數字還是20億美元,可見2012年對Square來說是真正的大好時代。由於Jack Dorsey是Twitter的創始人,因此他宣佈這條重磅信息也不是通過新聞發言人,而是通過微博。末了,他還帶了一句:「同時感謝所有和我們一起成長的中小企業們。」

到現在為止Square賴以發家的多為小型商戶,不過現在也有「不那麼小」的了,比如星巴克。這家咖啡業巨頭已經在自己的超過7000家零售店用Square的iOS和Android應用接受支付。除了可以用Square進行付款以外,用戶還可以用Square錢包(Square Wallet)瀏覽菜單信息、查看店面營業時間、自己的交易記錄(以前在這裡買過的所有東西等等)、甚至是探索附近有什麼別的商戶。由於Square錢包是和一張信用卡或者借記卡連起來的,你永遠都不用餘額續款,並且每次都能立刻收到電子收據。

這一筆交易很顯然對於Square來說是一針強心劑。JackDorsey也發推特說:「我對Square和星巴克的團隊感到無比驕傲。在今天簽字之後三個月我們就會在7000家店面接受服務。」如果我們把這個事件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軸上來看的話,會發現Square的崛起和星巴克的這一筆關鍵大宗交易很可能使得2013年成為移動支付技術真正大規模應用的起飛之年。Square點醒了、也帶起了傳統銀行業和支付行業的各大廠商,只不過在他們反應過來時也許Square已經一路高歌猛進。

信用卡行業的兩大巨頭對於Square的動向自然是十分的警醒。VISA公司的電子錢包業務V.me已經完成了測試版本並投放在了超過50家銀行上,並準備在明年早些時候開始全球擴張。萬事達也和荷蘭銀行合作推出了自己的移動支付業務。他們的目標是要讓虛擬支付達到和實體卡支付一樣的安全性和消費體驗。不過,我們要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恐怕還是:消費者真的已經準備好把他們的錢包扔在家裡了嗎?究竟是用戶習慣變化導致移動支付巨頭出現,還是移動支付的王牌強行扭轉人們的習慣,這是一個值得琢磨的「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

應者云集,笑看風雲

就在Square從星巴克獲得兩億美元戰略投資之後,他在歐洲的競爭者Powa Technologies也立刻發聲,表示將考慮開始上市進程。Powa的總部位於倫敦,創始人Dan Wagner現年49歲,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者。大概快兩年以前,Dan Wagner開始研究一款簡單的刷卡設備。他們起碼要在Square拍馬殺到之前,先拿下歐洲市場。與此同時,Powa還玩起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先和南非第一國家銀行簽訂了一宗「數百萬美元」的合同。畢竟,正如一名Gartner的上海分析師所提到的,移動支付業務的關鍵在於規模。規模越大,手續費收入就越理想,因此關鍵就在用戶數——而這正是Square要尋求和星巴克這樣的零售巨頭合作的原因。

自然,在外界對Powa的諸多看法中,他們最反感的就是被當作Square的山寨版。Wagner指出:「Square在美國,然後我們在歐洲,僅此而已,我們絕沒有抄襲別人(這兩家公司基本上是差不多同時創立的),而且通過我們多年的電子商務經驗,我們已經建立了足夠的基礎設施來提供最高的安全度。」兩家公司在銀行、信用卡公司和電信運營商領域全都存在直接競爭,可謂是針尖對麥芒。為了守住歐洲市場,Powa還針對歐洲的信用卡客戶專門開發了一套帶鍵盤的產品–這是因為歐洲的信用卡一般都是需要輸入密碼才能刷的。

最後重要的競爭自然來自那些已經在支付領域有所觸角的科技公司巨頭,這裡毫無疑問,我們指的主要是Pay Pal和Google Wallet。按照Ping West作者梁禕陽的分析,美國移動市場很快就會從「群雄逐鹿」「討伐董卓」的章節進入「三足鼎立」的格局。Square就不用說了。PayPal是世界第一大電子支付公司,只要能把他們已經擁有一億個帳戶轉移到手機設備上就接近大功告成了。Google Wallet的話就有些蛋疼了,雖然說它是Google的產品,但即使是在極客的聖地舊金山也用戶相當稀少–因為不僅接受它的商店非常少,而且用戶還必須用特定型號的Android手機才能使用。

很顯然,各路豪強對於Square閃電一般的增長絕非視而不見。不過,隨著它的逐步挺進,其被圍剿的可能性也是逐漸越來越小。

來源:21世紀商業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92

【黑馬】極客明星周哲:攜Remix終結僵死的PC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26/149417.html

黑馬說:從天使投資人到創業者,周哲和他的團隊有了個不錯的開局——他們找到了介於筆記本電腦和Pad之間的市場空間。不過,自建操作系統和打造生態系統並非一日之功,需要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產品也需要繼續提升口碑和知名度。平板電腦Remix以及與之匹配的Remix OS系統,此為技德利器。

技德科技創始人團隊
 

文 | 本刊記者 余一
 
擅長休閑娛樂的iPad,一度成為PC最兇猛的挑戰者,但其商務短板卻給了PC一線生機。微軟看到了這一機會。作為PC時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微軟力圖通過平板電腦Surface給PC最後一擊。但由於起步太晚,Surface錯過了構建移動系統生態的最佳時機。後Win8漸成死城,Surface深受拖累,使用Windows系統的企業亦苦不堪言。當然,基於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更是乏善可陳。
 
技德科技(下稱技德)希望成為PC行業的掘墓人。
 
技德創始人兼CEO周哲認為,傳統PC僵而不死,並非硬件強悍,其實硬件的變革和超越很容易實現,難在系統和軟件上。目前技德不僅推出了平板電腦Remix,更重要的是開發了一款與之匹配的系統Remix OS。
 
目前技德團隊近60人,大多來自百度、亞馬遜、諾基亞、Google、微軟等業內知名企業,其中 70%的員工服務於Remix OS。
 
未來5年,如果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都不用Windows了,這塊市場將歸誰?周哲的觀點是iOS和安卓終將雄霸天下。iOS過於封閉,技德無法插手,但開源的安卓提供了無限可能,而且安卓歷經七年發展,已非常成熟,改進後的體驗與PC不相上下。
 
技德三位創始人周哲、高恒、陸韻晟都曾是谷歌重要項目的研發負責人,周哲更是谷歌的103號員工,在安卓開發上有著獨特優勢。Remix OS系統就是技德基於安卓深度開發的核心成果,它不是主題和桌面的簡單改進,而是界面和操作的深度電腦化,並通過多窗口形式實現了與所有安卓應用的兼容。為能替代筆記本電腦,Remix OS還針對辦公需求優化了複制粘貼和郵件等功能。
 
周哲認為,兼容性是新系統做大做強的第一步。“目前有太多的團隊和個人只為移動設備開發App,一個新的系統想要吸引他們專門開發應用,是一件難度大且不具備可持續性的事情,Win 8的失敗就證明了這一點。以微軟的強勢尚且做不到, 作為創業團隊的我們就更做不到。所以技德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讓這個系統可以完美運行為移動設備開發的App,吸引足夠多的用戶後,就會有人為它專門開發應用,從而形成系統生態。”
 
Remix OS的策略是開放和合作,以便讓該系統在盡可能多的設備上運轉起來。目前合作進展非常不錯,已與不少廠家達成了合作。
 
雖然技德的自我定位是軟件公司,但創業團隊並不否認硬件在公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Remix OS系統的確不錯,但如果沒有硬件作為支撐,誰知道它好呢?”聯合創始人陸韻晟稱。
 
周哲說,最開始他們並沒有打算做硬件,但當時市面上找不到11寸的平板安裝Remix OS系統,他們也根本說服不了廠家去使用,被逼無奈,他們只能自己做硬件。
 
在硬件開發方面,技德是幸運。通過李開複的牽線,創業團隊得到了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的青睞和大力支持。據稱,出於對Remix OS系統的看好,富士康不僅和技德聯合開發了Remix平板,還為技德引薦了很多來自富士康平臺資源的供應商,並劃撥蘋果生產線為Remix平板做代工。
 
紮實的硬件做工,讓Remix平板在CES上實現了驚艷亮相,也讓Remix OS的市場拓展邁出了關鍵一步。2015年1月,技德宣布,該公司已獲A輪融資1億元。
 

 

 

 

為了激勵黑馬哥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5000元,你也可以做天使投資人。
歡迎關註社群眾籌平臺:牛投微信公眾賬號(微信號:iniutou)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余一,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84

奧克斯發布極客空調,與小米達成合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0/152052.shtml

奧克斯發布了極客空調,該款空調厚度130mm。它在技術上采用了薄型化的電擊設計,在厚度方向上比普通電機縮短了25%的殼體厚度。功能特點上,此次的新品極客系列采用了雙核雙驅渦旋送風技術,采用雙風道的掛機形式,實現360°上下環繞式立體送風。

事實上,奧克斯近年來一直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加碼智慧家居。

早在2014年起始,奧克斯與360展開了跨界合作,利用數據雲端為奧克斯智能空調提供網絡平臺的相關運行服務、雲端數據存儲。2015年上半年,奧克斯聯手京東商城,搭載京東雲的智能高端平臺,讓旗下諸多產品實現了WIFI互聯、遠程控制、語音控制、多終端控制,故障提醒和天氣預報等諸多功能。如今,奧克斯又牽手小米,希望借鑒學習小米的互聯網思維、爆品戰略、口碑傳播等經驗。

奧克斯家電集團總裁崔華波先生表示,依托於小米生態鏈體系,小米智能家居生態圈初見規模,已接入十余個產品品類,目前有超過千萬在網設備。圍繞硬件設備智能化及設備間互聯互通、用戶觸達及體驗提升、雲服務及數據挖掘等方面的智能硬件核心問題,小米可以提供完善的智能家庭解決方案,並且與小米手機操作系統的深度整合。

奧克斯與小米的智能空調合作,只是雙方深研物聯網科技的第一步。接下來,奧克斯將全面兼容小米智能家居系統,與小米手機、小米生態鏈產品互聯互通。未來,基於用戶生活應用場景為源頭,奧克斯與小米或將加大聯合研發力度,擴容智能家電陣營,為消費者提供更智能、易用的產品體驗。

版權聲明:本文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48

極客邦SOHOPre-A融資千萬,打造程序員兼職平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5/1130/153011.shtml

導讀 : “極客邦SOHO”近日宣布完成Pre-A融資,融資金額近千萬,領投方為中梁投資基金。

極客邦soho註冊界面

“極客邦SOHO”近日宣布完成Pre-A融資,融資金額近千萬,領投方為中梁投資基金。

極客邦SOHO是持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個針對程序員群體的在線兼職工作平臺,持創依托在軟件外包市場6年以來積累的專業化口碑,以及中國互聯網最優秀的程序開發人員的信任,推出了“極客邦SOHO”,專註於為程序員發現能賺錢的兼職機會。

目前已經在上海、北京、蘇州開設了辦公場地,並面向全國13個城市開通了兼職業務:包括程序員簡介展示和企業方需求匹配。其中程序員簡介展示主打隱私保護,獲得用戶普遍認可,並已實現120%-150%的日增量。

為了讓用戶得到更快捷、簡便的服務,持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期還開發出一個為互聯網項目免費在線的估價寶網站。

據悉,獲得此次融資之後,極客邦SOHO將利用融到的資金,以保障需求匹配為方向,增加技能認定,交易、保理等更為安全、便捷的服務,該版本預計今年12月正式上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89

360手機極客版發布,王凱任形象代言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14/153788.shtml

導讀 : 360手機極客版今天發布,搭配4G+128G內存。同時,周鴻祎邀請王凱擔任形象代言人,並參與手機研發過程。

i黑馬訊(楊博丞)1月14日消息,繼新年伊始大神Note3高配版亮相後,今天下午,周鴻祎又在北京了發布一部新手機:360奇酷旗艦極客版。

在不久前的發布會上,奇酷大神宣布了其雙品牌定位,即大神主要負責15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而奇酷則更專註於1500元以上的中高端旗艦機。

然而,在本次發布會中,老周卻刻意淡化了奇酷手機的說法,取而代之的是“360手機”,奇酷儼然成為了一個型號的代名詞。之前有傳聞稱老周有意去“酷派化”,難道傳言成真?

6.pic

奇酷科技總裁祝芳浩在上次發布會中透露,2016年奇酷和大神將進行適當調整,在品牌思路、渠道布局、團隊分工、產品特色上形成區隔。大神代表活力、年輕、時尚,銷售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而奇酷則註重高端和商務,搶占中高端市場,線上線下同時銷售。

而今天,奇酷正式向高端機市場發力。老周親自操刀的奇酷手機,從目前的反響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畢竟這是一個生於2015年的全新品牌。

8.pic

周鴻祎

9.pic

王凱

王凱代言,參與研發 老周:我的顏值拖後腿了

在發布會開場講話時,周鴻祎表示,盡管手機行業現在已是血海,但自己仍想做一部大家都很喜歡的智能手機。“手機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產品,所有廠商都很難做出讓每個人都喜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當滿街都是同款手機的時候,一定有人會說我要與眾不同,我要做出變革,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過程。”

說好的現場不在調侃友商,但忍不住的老周又調侃了起來。“有家廠商推出的金屬網格智能手機,就像男人穿著黑絲襪一樣。”

但同時,老周表示,其實他並不是今天的主角,只是客串。隨後,話筒被遞交到“靖王”王凱手中,引起“王妃”們一陣騷動。老周對此也調侃道:“與凱叔相比,我的顏值拖後腿了。2016就交給王凱了。我原本是一個不自拍的人,現在已經成了自拍狂魔。”

在發布會現場,王凱被正式聘請為奇酷手機的形象代言人。另外,周鴻祎還透露,在日後還會邀請王凱參與到手機的研發過程中,希望依靠王凱與其龐大的粉絲群體的強互動性,發現更多用戶最需要的功能和創新元素,從而完善360手機。

這也是360硬件產品首次邀請明星代言人。手機廠商的競爭日益激烈,在配置比拼、工藝比拼、價格比拼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的時候,邀請明星代言、走粉絲路線,也成為了360手機新營銷的切入點。

360手機極客版加入VR功能

隨後登臺的奇酷總裁祝芳浩,發布了360手機極客版。作為2016年360的開年機型,360手機極客版配置與旗艦版相似,只是內存和存儲改為了4G+128G的大內存和大存儲功能;處理器為高通驍龍808,配置了夏普2K屏幕以及全網通2.0+VoLTE,攝像頭依然是索尼1300萬雙攝,全金屬機身+指紋識別,電池容量3600毫安時,並提供9V/2.2A快充充電。操作系統方面,極客版運行360 OS 1.2系統,在原有基礎上加入了健康衛士、兒童模式等,售價為2999元。

7.pic

奇酷魔鏡

5.pic

4G大內存+128G大存儲

在介紹360手機極客版雙攝像頭原理時,祝芳浩直言要戳穿手機圈子的“蛋糕謊言”。他提到,手機圈里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單純增加攝像頭傳感器的像素數,達到兩千萬甚至更高,但傳感器本身尺寸並沒相應增加,並不能從根本上提高成像質量。這就像同一個蛋糕,分成20份並不比分成10份更多,卻被不良商家拿數字忽悠人。

同時,360手機搭載了奇酷魔鏡,據說其VR效果能讓“王妃”們身臨其境看到“凱凱王”。難道360也要進入VR界了?

“好奇者要永遠保持好奇的心”

在智能硬件領域,360兒童衛士、360智能路由器、360智能攝像機等產品都是寶貴的經驗積累。有了這些基礎,周鴻祎做手機看起來實非難事。但手機的受眾與之前的產品不同,要考慮到各種用戶的各類需求,看似簡單,實則不易。360做手機,是老周站在挑戰者和好奇者的位子上,試圖打破已有的市場格局。就如今天發布會的主題一樣,未來尚未到來。

經歷了去年的血戰,今年的中國手機市場仍難走出寒冬。對於奇酷來說,前路顯然也並不輕松。

目前手機行業競爭的重要影響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還是品控,其次是供應鏈和渠道,以及整合力。目前360手機還未在市場中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通過明星營銷也許能帶來一部分用戶,但從長遠來看,還應當先將自身產品做好。360手機能否打破目前市場格局,還需靜觀後續。

3.pic

360手機極客版

10.pi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127

環保F1:中國大學生“極客”獲雙亞軍 用一公升燃料,汽車究竟能跑多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765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人類已經走到能源危機爆發的臨界點上,通過“環保F1”,可以發現千名具有創新能力和節能意識的年輕精英以及更具商業可能性的車輛。

隨哨聲鳴響,穿著黑色賽車服的黃燕妮半躺著駛出賽道。與普通大學生越來越早開起家用車不同,這位身高不滿160cm的北京理工大學大四女生所駕駛的,是自己設計的“水滴形”原型車(註:研發目的為最少空氣阻力及燃油燃燒最充分的車輛)。

黃燕妮與十幾名同學一起參加的是3月3日至6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2016年度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在這項有著“環保F1”之稱的賽事中,決定學生隊伍最終勝負的不是速度,而是在使用1公升燃油的條件下,車輛能跑多遠。

除北京理工大學之外,還有來自同濟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共三所中國大學的學生團隊與來自亞洲、中東和澳大利亞等地的100多支學生隊伍一較高下。最終,同濟大學誌遠車隊以798公里/升的成績獲原型車柴油組亞軍,北京理工大學翼昇車隊以442千米/千瓦獲原型車電車組亞軍。

汽車環保馬拉松賽起源於1939年的美國。彼時,殼牌實驗室的科學家之間流行起一個挑戰:用一加侖燃料,看誰的車跑得最遠。看似是“極客”們的玩笑話,最終卻誕生了一項頗具規模的汽車環保賽事。

“車殼前部較扁平,尾部較陡,模仿鯊魚的形體特征,與低風阻系數的水滴造型結合,具有流線型。電路系統采用升壓模塊,可以實現電池系統電壓暫時升高,提高整車續航能力。”除了能對自己設計理念娓娓道來,作為車隊的車手黃燕妮還總結出“慢加速、慢減速、勻速行駛”的節能駕駛策略。

“人類已經走到能源危機爆發的臨界點上。通過這項賽事,我們最大的收獲便是這千名具有創新能力和節能意識的年輕精英。”英國人科赫是此次殼牌亞洲汽車環保馬拉松賽的技術總監,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所有的學生車隊想要讓自己設計的車輛駛上馬尼拉的賽道,需要經過十多項、涉及上百個部件的檢測。“所有問題都需要學生自己去解決,最終大約有5%的車輛沒辦法駛上賽道。”

同濟大學汽車發動機設計研究所所長樓狄明說,參加比賽的車輛完全由學生自主設計,研發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在研發過程中,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著未來汽車發展材料輕量化、發動機效率最大化、外形更具流線型等趨勢。”樓狄明說,“雖然原型車的理念運用到實際汽車產業中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比賽提升了學生們將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的能力,為未來的汽車發展提供了想象的平臺。”

帶領兩支學生團隊來到菲律賓的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械工程實驗中心主任鄧達強介紹,比賽中除原型車外,還設有“城市概念車”組別,要求學生設計坐姿駕駛、配有雨刷、車門、車燈、後視鏡等裝置的車輛,以求在日益嚴峻的能源條件下,發展更具商業可能性的車輛。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