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島部分海鮮價格奇低 海關警示:存疫病或核輻射汙染風險

近幾年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市場上一些高檔海鮮非常走俏,於是就有一些人動起了歪腦筋,大肆從國外走私高檔海鮮。據央視報道稱,青島海關今天(21日)就公布了一起前不久查獲的海鮮走私大案,案值高達2.3億元人民幣。

據報道稱,今年年初,青島海關緝私局煙臺分局的緝私人員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市場上一些高檔海鮮零售價格明顯低於正常報關進口價格,這引起了海關緝私人員的註意。在進一步偵查過程中,山東一家海產品進出口公司逐步浮出水面,這家公司不僅在山東、福建、廣西和遼寧有多家分公司,幕後老板王某在美國也設有一家公司。

這家公司不僅在國內沒有任何賬目信息,一些訂購貨物的書證也定期銷毀,給偵查人員帶來不小阻力。直到今年6月底,偵查員得知公司的掌控者王某將從美國回境內,海關緝私人員覺得,收網的最好時機到了。6月24日,在蓬萊國際機場,主犯王某一下飛機就被蹲守的緝私警察抓獲,與此同時,海關緝私部門在山東、福建、廣西、沈陽等地對其他涉案人員展開同步抓捕,通過查證的相關賬冊和書證證實,這個以境外采購、繞關走私、境內銷售的專業走私團夥近兩年來共走私帝王蟹等高檔海鮮5000余噸,案值高達2.3億元。

海關緝私人員發現,這些海鮮之所以繞道越南,不僅為了逃避國家稅款,還逃避了檢驗檢疫,因為這其中部分高檔海鮮產自日本福島附近海域。自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日本福島附近海域所產海鮮受到核輻射的汙染,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進口產自該地區的海鮮,連當地民眾都不食用這些海鮮,使福島附近海域的高檔海鮮價格跌入谷底。

雖然全程冷鏈運輸加大了進口海鮮成本,但面對價格低廉的問題海鮮,走私分子仍有較大利潤空間。而為了逃避打擊,走私分子還將這些問題海鮮在境外換包裝、甚至塗改生產日期後再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運往境內銷售。

案件相關證據證明,這些可能存在疫病或核輻射汙染風險的海鮮一部分已經流入到北京、上海、廣州、山東、天津等多地海鮮市場,好在海關及時斬斷了這個走私鏈條,阻止了這些問題海鮮繼續侵害我國百姓的餐桌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51

福島核事故六周年,入海核輻射有多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063

當地時間2016年2月15日,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禁區里,標語寫著“核能——創造更好未來的能源”。(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福島核事故六周年:追蹤“指紋”的科學家——入海核輻射:“不足口腔X光1‰” 》)

元旦節前,媒體稱加拿大西海岸一條三文魚檢測到福島核泄漏放射性汙染物,核汙染已自西向東,貫穿了整個太平洋。

福島核事故六周年之際,南方周末采訪了中美加日四國科學家,詳解核汙染威脅到底幾何,以及未來對中國的隱患。

2017年元旦節前,一則關鍵詞包括“福島核泄漏”“三文魚”的新聞在國內媒體輪番報道下漸漸發酵。海洋學專家在加拿大西海岸的三文魚身上,檢測到銫-134放射性元素,證明日本福島核汙染已經擴散到北美地區。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太平洋沿岸國家再度被勾起核恐懼情緒。

事實上,早在2015年2月,科學家就已在北美海岸檢測到來自福島的放射性汙染物。四年的時間,福島核事故影響已自西向東,貫穿了整個太平洋。

多國部隊追蹤“指紋”

2011年3月11日福島核泄漏事故後不久,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組織了一支國際探險隊,趕赴日本。

這些科學家將一些漂流物扔進海里,研究洋流路徑。沿著那些路徑,測量銫的放射性形態。除了出海監測,科學家結合模型模擬,盡可能讓研究結論更加清晰。

這無疑是一場艱巨的戰役:要在占地球約1/3總面積的太平洋上,追蹤看不見的核輻射汙染物。

“當時我們感到,有必要與世界範圍內、多方面的科學家一起做全面調查研究,去發現有多少,以及有哪些放射性汙染物,可以在海水和浮遊生物(以及一些魚)中被找到。”2016年12月30日,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放射化學家肯·比塞勒告訴南方周末。

在他看來,他們是第一支抵達日本的國際力量。

流進太平洋的核汙染量是巨大的,海嘯引起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有約80%流入海洋。肯·比塞勒至今對當時的數據記憶深刻:“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後,汙染物在海洋的水平史無前例地高,最高點出現在2011年4月初,銫同位素是以往的數百萬倍。”

在數種泄漏入海的福島核事故放射性元素中,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得到最多關註的是3種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碘-131、銫-137和銫-134。直接決定它們危險程度的是各自的“半衰期”,半衰期越長,存活時間越久,穩定性也越強,對周邊環境影響就越大。

碘-131的半衰期只有短短8天。“在幾個月之後,由於放射性衰變,它(指碘-131)就已經大量消失。”肯·比塞勒解釋道,“反之,銫-137有大約30年的半衰期,銫-134有2年。在福島核事故發生的時候,有等量的銫-137和銫-134被釋放到大氣和海洋中。”

不過,銫-137不能作為福島核汙染“指紋”。“在福島之前,仍有相對大量的銫-137存在於太平洋中,它們來自上世紀的核武器試驗。”海洋學專家傑伊·卡倫確切地告訴南方周末,只有在樣本中檢測到銫-134,才能知道它的出處是福島。

發現加拿大西海岸被輻射三文魚的,正是傑伊·卡倫。2014年秋,一個由加拿大學術界、政府、非政府機構和民間科學家共同組成的合作項目InFORM成立,傑伊·卡倫是該項目相關負責人。

這場戰役匯聚了多國力量,不少政府、科研、高校機構都參與其中,並分享各自的數據、技術服務等。

目前,中國的環保、海洋、衛生部門以及中科院、高校、核電站等系統也已積累了大量海洋放射性監測數據,雖然數據仍然零散,但出海調查都是日程上的事項。“政府會組織(出海監測),我們高校也會組織,現在不少單位都有自己的船了。”海洋研究領域權威專家、江蘇省特聘教授梁湘三說。

“實時監測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恰恰也是最昂貴而且很難的。為了得到海洋某一個點的觀測資料,要動用船,出去走一天大概要幾十萬,還僅是得到一個點或是一條線上幾個點的一丁點數據。”

肯·比塞勒就曾遭遇了資金困境,2014年他還啟動了民間募捐項目。“任何人都可以對樣本提出建議,然後為我們籌集資金,我們會提供一個‘工具’去收集20公升的海水來分析。”

結合監測與模型兩種方法,科學家們給出了福島放射性汙染物大致的傳播路徑——向東流。“在北太平洋海流影響下,汙染流以7-8公里/天的速度向東橫跨北太平洋,向著北美運動。而後其中一部分在阿拉斯加暖流影響下,向北沿著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海岸流動,另一部分隨著加利福尼亞寒流向南沿著美國海岸運動。到2016年,大部分的福島放射性物質已經自西向東穿越了北太平洋。”InFORM成員、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研究所科學家約翰·史密斯總結道。

科學界與民間的割裂

那只被許多媒體報道的三文魚,實際上是一條“漏網之魚”。

2015年2月,InFORM項目在加拿大西海岸就檢測到了福島放射性汙染物,那只被檢測到含有銫-134的三文魚,也是當時的樣本。只是由於銫-134水平太低,傑伊·卡倫他們沒能察覺。而2016年的重新測量,也是個意外。

“迄今為止,InFORM項目已經收集了大約400條魚來做分析,在其中8條魚的身上,我們測量到銫-137,沒有發現銫-134。但為了分辨來自福島的銫-137和上世紀核試驗遺留的,我們用了336個小時去重新測量這8條魚。結果在其中一條魚的身上,我們檢測到了趨於零值的銫-134。”傑伊·卡倫告訴南方周末,“這次是我們第一次發現可以在加拿大的魚身上檢測到福島“指紋”銫-134,但它低於加拿大政府認為產生健康風險水平的萬分之一。”

同樣,肯·比塞勒也明確表示:“目前在北美西海岸找到的樣本,沒有超過國際劑量標準的,在水中和魚中都是。”

不過,輿論並沒有放棄追問。2016年底,英國《每日星報》刊登題為《福島核輻射帶來的癌癥恐懼在美國西海岸盤旋》報道,列舉了種種質疑聲音:“人們認為根本就沒有輻射‘安全’水平這樣的東西”“醫學專家已經陳述過,再低水平的輻射也可以對健康產生大的傷害”……美國一家獨立環境新聞機構EnviroNews也連發兩文,直接引用《核見證:內部人士說出來》一書中的觀點:“這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輻射引起癌癥,而且證據充足,哪怕是最低的劑量。”

“我們有非常多的方式接觸輻射,自然界產生的輻射就在我們周圍。”對此,一直從事福島核輻射研究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克勞迪婭·納爾遜笑言,“我們現在水中檢測到的輻射不足做一次口腔X光的1‰,它是輻射,但是它非常非常低,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知道這樣的輻射會有什麽長期影響。”

雖然是日本的海上鄰國,中國海域卻因地理位置幸運地避免了來自福島的大規模核汙染。肯·比塞勒這樣解釋:“太平洋洋流尤其是黑潮和黑潮續流,會運輸大多數的銫和其他汙染物橫穿太平洋,所以登陸中國的水平會低一些。”

即便如此,梁湘三認為不能松懈:“我們現在看到監測的結果確實是水平很低,但是我們發現有些汙染物確確實實是從日本到了北美,再回到我們海域的。”

近幾年,國家海洋局數次出海監測福島核汙染。2015年在公告“西太平洋及我國管轄海域海洋環境放射性監測結果”顯示:“在我國管轄的東海和南海東北部海域布設的105個監測站位中,16個站位(占總數15%)海水樣品檢出微量的福島核事故特征核素銫-134,最高活度為0.98 Bq/m3(約相當於我國海水水質標準的六百分之一)。”

2016年公告更為樂觀:“海洋大氣、海水、沈積物及海洋生物樣品中均未檢出福島核事故特征核素銫-134。”

安全值之外的隱患

哪怕現在已關閉的福島核電站仍有著多於一千鋼罐被核放射汙染的水,不間斷的泄漏和傾倒一直在發生,上百噸熔化燃料仍在停止工作的反應堆里面,但基於數據,北美科學界依然樂觀。傑伊·卡倫告訴南方周末:“放射性同位素持續從核電站泄漏,但是謝天謝地,泄漏的速率遠低於2011年3-4月災難的最初階段。而且大洋環流模型顯示,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我們會在北美沿海水域發現福島核汙染的最高水平。基於我們遠海的測量,這些最大值會持續在很低的水平,福島核事故未來將不會對北美的海洋和人類健康產生影響。”

肯·比塞勒雖然也認同這個最大值,但態度更為嚴謹些:“在我們看見水平降低之前,我們都不會說它達到頂點了。”同時,他用數字進行科普:“銫-134已經快衰竭完了,福島事故四年後就只剩25%了。在下一個3月11日,也就是福島事故六年之際,將只有12.5%。”但對有著30年半衰期的銫-137來說,“衰竭的數目更少些,四年之後有91%,六年後還有87%。”

擔憂並沒有完全消失,民間和科學界都流傳著一個最糟糕的設想,福島核電站的燃料可能使鋼筋混凝土的保護殼破裂,然後滲入到地下,不受控制地把放射性物質傳播到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最終進入大海。

除此之外,日本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科學家青山道夫提供的資料中,中國東海的銫-137活動呈現向北增長的趨勢。“銫-137在地表水中的最大活動值出現在中國東海的東北部大部,除了受到福島沿岸的活動影響之外,也一直被福島核電站事故場地不間斷的泄漏所影響。”

梁湘三看得更遠:“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研究顯示,它(銫-137)最後跟著環流又返回到太平洋的西邊界,也就是我們的東海岸,最後進入中國海。”他認為,安全標準是沒問題,但不間斷泄漏和反複傾倒成了隱患。“我們在東海的一些核物質還沒有出去,新的又進來,是存在這種堆積可能性的,只是說現在暫時還差很多。”

“我們大家現在都在討論霧霾,霧霾誰都看得到,但核汙染大家真的看不到,它的危害可能更大。”梁湘三深嘆了一口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87

新華社記者“冒死”現場親測福島核輻射,日本還能去旅遊嗎?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25/1079202.html

記者在福島核事故核心區域拍攝,標語為“歸還困難地區(含有高輻射區間)

福島核泄漏事故,馬上就要六周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日前表示,中方一向高度關註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多次要求日本政府做好事故的後續處理工作。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這不僅是對日本國民負責,也是對鄰國人民和國際社會負責。

但日本方面聲稱,福島輻射值處於正常水平。

日本是中國遊客出境遊的一大選擇,2016年估計約有640萬人次到訪日本。福島核泄漏疑雲再起,在網友中引發爭論:

帶著這一疑問,我們的記者攜帶測量儀,深入福島核泄漏事故核心區域,給出答案。

福島隔離區:儀器震得手麻

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後,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人員要求關閉手機,並換上一套裝備,包括手套、頭套、兩雙棉襪、馬甲、輻射儀、耳麥等。穿戴後,再換上工作帽和雨靴樣式的防護靴,之後坐另外一輛大巴去離機組很近的地方采訪。

在機組附近,記者將輻射儀的警報聲關閉,但還止不住狂震:

“站在離機組幾十米遠,海拔約30米的高地上往下看,只有2號機組保存完好,其他機組都發生過氫氣爆炸。1至3號機組全部發生了堆芯熔化,壓力容器內的核燃料棒熔化成了核殘渣,如何取出這些核殘渣東電目前還毫無辦法。”

“堆芯熔化”是核電站可能發生的事故中最為嚴重的事態。正如視頻里展現,事故周邊目前仍是“鬼城狀態”。

福島隔離區荒無人煙

這一切在提醒所有人:按照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福島核事故等級為最高的7級,同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和泄漏事故等級相同。

1986年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已過去30余年,60余萬人受災,如今方圓30公里仍是無人區。專家估計,地區恢複到適宜人類活動時間超過1萬年。

不值得信任的日本政府

“堆芯熔化”這一事態,在事故發生後,東京電力公司一直辯稱為“堆芯損傷”,直到兩個月後才首次承認“堆芯熔化”。

按當時東電公司的內部標準,即“堆芯損傷比例超過5%”即為“堆芯熔化”,那麽在2011年3月14日就應宣布“堆芯熔化”。 2016年6月21日,東電公司社長廣瀨直己(圖左)就公司隱瞞“堆芯熔化”一事道歉。

東電公司是肇事者,也是事故處理者。日本政府呢?

2016年6月,調查東京電力公司瞞報問題的第三方檢證委員會出臺報告稱,時任東電公司社長清水正孝指示不要使用“堆芯熔化”一詞。報告書還推斷認定,清水正孝接到了來自首相官邸的指示。

災害發生後,日本政府救災力度飽受詬病,自衛隊飛機竟只帶著幾桶水前往災區噴灑。

但對於信息披露,日本政府和東電卻的確是三緘其口,若不是媒體步步追問,很多真相至今仍不會公開。

如2013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有至少300噸遭受核汙染地下水流入海洋。而這種情況可能從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就一直存在。這一做法受到國際社會強烈指責。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報告說,在北美太平洋一側沿海檢測出了來自福島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日本海洋大學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結果。

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顯示,由於數據匱乏等原因,仍難十分準確地估計對周邊人類健康以及環境造成的潛在負面影響。而來自日本官方的信息,幾乎一律是“核事故影響有限”“善後處理進展順利”。

除了瞞報和掩蓋信息,日本政府卻還推行這樣的政策:

日本政府誘導遊客前往核事故地點 

日本旅遊還能不能去?

誠然,目前除了福島縣內鄰近第一核電站的部分區域,日本國內整體空氣核輻射水平已大幅下降,包括東京在內的大部分地區已降至“3·11大地震”前水平。

但環境和食物風險仍在。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綜合多個觀測數據發現,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泄漏的放射性銫137的總量約為此前東京電力公司公布數值的1.5倍。而放射性物質有可能在魚類和貝類體內隨食物鏈富集。

核事故發生後一段時間內,島近海的海產品被禁止捕撈上市,中國也禁止進口福島等日本10個都、縣的食品。

日本政府正推動有關國家和地區解除對災區及周邊各縣食品的進口禁令。

綜合上述,如果要去日本旅遊,以下三點希望在出發前能慎重考慮:

一、事故擴大的隱患。記者親測可知,福島核事故危險等級仍非常高。而日本地震常發,也有海嘯威脅,目前泄漏事故的控制仍有很大問題,這類隱患不可不慮;

二、政府隱瞞誘導的危害。相較於隱患,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的處置能力不僅讓當地民眾擔心,也讓國際社會憂慮。從“堆芯熔化”到“偷排汙水”,福島事故還有多少危害是在大氣輻射測量數值上體現不出來的,仍難以輕下結論。而與此同時,政府卻仍在引導外國遊客前往事發地旅遊。

三、食品等環節的汙染。即使不在隔離區,土壤、菜蔬、海產品等環節的汙染仍令人憂慮。在日本選擇刺身等食品時,仍需要十分小心。

為何要去福島?

有網友提問,我們更關心東京大阪的輻射情況,為何要派記者去福島核泄漏地如此危險的地方?有何意義?

此次前往采訪的記者華義如是回答:

福島第一核電站是慘禍的源頭,走進核電站才能獲得對事故以及各方面影響最直觀的印象。因此,作為駐日記者,這一次我沒有絲毫猶豫。

福島核泄漏有大片的核禁區和機組內部核殘渣這樣的巨大風險,還有核汙染水問題、兒童甲狀腺癌多發等需要繼續追究真相的問題。我同時也想報道核電站外20公里、50公里乃至200多公里的民眾生活現狀,讓大家對福島核事故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

此次福島第一核電站之行收獲很大,核電站周邊無人區的慘象,機組附近超高的輻射值以及工作人員艱難的作業環境等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

這些都將有助於我今後更好地報道有關新聞,力爭把客觀真相傳遞給國內讀者。

福島核輻射的隱患、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的作為以及事故對個人對當地對國際社會的影響,若不通過記者一線的采訪、觀察就沒有說服力,也不會引起大家的重視和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44

獨家|315曝光跨境電商售日本核輻射食品 企業回應下架退貨並聯系賠付

央視315晚會報道了包括深圳“有棵樹”在內的多家跨境電商平臺違規銷售來自日本核輻射地區的食品。對此,第一財經記者當晚電話聯系深圳有棵樹公司,該公司CFO李誌強對記者獨家回應說,他們做的是跨境保稅批發貿易,不直接面對國內C端消費者,商品是批發給香港客戶,不涉及大陸客戶,“所有商品是經過國檢的。”

至於香港客戶的身份,對方以“不便透露客戶信息”為由回應,並表示銷售給香港客戶即為該公司與客戶之間合同的終止,至於香港批發客戶的下遊供應鏈不得而知,“香港客戶再怎麽處理是他的事”。

而該公司今年2月23日在官網首頁發布聲明《香港海豚供應鏈針對卡樂比事件致歉》,稱海豚供應鏈獲悉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2月13日發布針對日本食品放射性相關證明文件審核的警示通報,立即對在售的日本進口食品進行排查,對不符合通報的產品全部下架處理。但由於“沒有及時獲知通知”,導致在2月13日至22日之間共售出525件卡樂比商品,海豚供應鏈對此致歉並已在聯系相關客戶進行賠付。

有棵樹官網資料顯示,深圳有棵樹創立於2010年,註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掛牌新三板,是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唯一一家同時覆蓋進口和出口的跨境電商企業。香港海豚是有棵樹公司旗下的保稅跨境業務三級法人主體,用於經營跨境進口電商,於2015年成立“海豚供應鏈品牌”。而深圳市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同為有棵樹旗下子公司,是為符合國家相關監管要求設立的關聯企業,主要為香港海豚提供技術支持、保稅區內運作等服務,不從事跨境貿易經營活動。

據了解,今年2月13日國家質檢總局發文要求各進口企業(包括跨境電商)避免從被我國禁止的10個日本縣(福島縣、茨城縣、千葉縣、東京都、宮城縣等)進口食品。日本食品進境申報時,進口商需提供原產地證明、反射性檢測合格證明等相關文件。

香港海豚涉及的商品是在2016年下半年采購的日本Calbee卡樂比水果顆粒谷物即食早餐沖飲麥片,800g裝。目前已叫停了卡樂比麥片的所有訂單,並安排海運退貨。

對此,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當晚針對被曝光的卡樂比麥片對外發布提醒稱,被曝光的卡樂比麥片為防止被屏蔽和下架,目前已經在使用多個變異詞和假名稱,比如卡樂Bee、卡樂B麥片等,阿里巴巴平臺承諾將根據其偽裝和變異進程及時通報。

此前,中國駐日本大使館12日曾在官方網站發布關於福島核輻射的提醒,建議在日僑胞及赴日中國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計劃。該提醒針對近期日本媒體多次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輻射量達到高值,引發我國在日僑胞及訪日中國遊客擔憂。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消除核泄漏事故產生的影響作出負責任的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09

核輻射與漢堡包何永成

1 : GS(14)@2011-03-27 17:41:09

          
                      
            
          
          
          
            
              2011-3-24 NM
            
        
        
        
      
    
    
      
      
      
      
    
    
      
      
    
    
      
      
      
      
    
    
      
      
    
    
      
      
      
        
        
      
      
    
    
      
      
    
    
      
      
      
        
        
      
      
    
    
      
      
    
    
      
      
      
        
        
      
      
    
    
      
      
    
    
      
      
        
        
        
      
      
      
    
    
      
      
    
    
      
        
        
        
          
          
日本爆發核危機,你我家中忽然有很多包鹽,電視上忽然有很多核子專家,中大生物化學系副教授何永成是比較有趣的一個。
他說輻射魔爪無遠弗屆,「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爆咗上去嘅,一定落返嚟。」災區出產的菠菜、牛奶便沾染了輻射,甚至香港水域的魚遲早也會遭殃,「座頭鯨每年有migration(遷徙),其
他魚也有migration,牠們轉移時,將體內毒素帶到其他地區。」他提醒市民留意政府的抽樣檢查。
日本輻射可會吹到香港?「雖然日本距離這裡好遠,但如果發生強烈爆炸,燃料濃度又高,火乘風勢,俗語火燒連環船,別以為船隻泊在避風塘便燒不到,如果吹正你的方向,便一路燒過來。」
聽落幾得人驚,「輻射不會自熄自滅,就如游牧民族,一路漂泊,但理論上來到香港時,隨着風、水流,稀釋好多,影響不大。」說了老半天,原來他是樂觀派。
也難怪,連續廿九年每天光顧麥當勞,竟然無病無痛,還有什麼好擔心?「其實那些東西好難食!」垃圾食物很討厭,但很方便,核能一樣。
日本人一旦感染大量輻射,可能禍延子孫,「輻射可以使你基因變種,基因突變,」何永成說:「當你繁殖,你將錯體基因傳給下一代,下一代永遠帶着這些錯體基因,可能有畸胎或特別健康問題,千秋萬代,睇你好唔好彩。」
假使香港人跟中招的日本人結婚生子,可會害了下一代?「看你這種洗牌效應了,一個黑人娶一個白人,生出來的叫golden brown;一個日本人,有問題的,加一個健康的,mix together,可能健康的(基因)dominate,冚住衰嘅一層。」
都說他樂觀,「表面上無事,但下一次洗牌,可能隔一代出事。地中海貧血的父或母間中生出來的子女沒有貧血,只是recessive(隱性),冚住,到子女結婚,唔好彩對方都係冚住,揭開底牌一看,哦,大家都有,再生出來的,地貧機會就大。」
他以最近香港一宗新聞為例,一名地盤工人被工字鐵砸死,遺下四子,有些智障,有些正常,「睇你好唔好彩,冚唔冚得晒。」
香港人應否冒險嫁娶日本人(雖然,日本人要你先算)?「十年八年後結婚,好難知道,加上香港沒事,都叫人檢查基因。現在社會好多unknown
disease,你留意下,好多小孩皮膚發炎,如果不明白是什麼一回事,就叫玫瑰疹,點解?唔知,中了什麼過濾性病毒?唔知。」
此言甚是,別說日本人,香港人也正斗不到哪裡,問題多着,「政府budget(財政預算案)就有好多問題,其他社會問題嘛,人口多了,總有問題。」
本文無意將日本人當作變種怪獸,只是預計最壞情況,講怪,大概沒有一個民族比得上「鹽王」子孫,何教授也結案陳詞:「In theory可能個個日本人受到一些輻射影響而不自知,理論上可以咁講,但我相信實際上機會不大。」
乜都有毒
近年大陸有毒輸出,香港市民學會孔雀石綠、三聚氰胺、蘇丹紅等等化學詞彙,何永成這個生化學家真另類,不怎麼擔心化學品,「養魚業長期以來用孔雀石綠,不是一朝一夕,我小時到現在他們都是這樣養魚,沒有怪怪誕誕畸胎情況出現。」

致癌化學物分為「證實致癌」和「相信致癌」,尼古丁、苯(benzene)、二噁英屬於前者,孔雀石綠、蘇丹紅卻是後者。壹傳媒大樓位處將軍澳沼氣區,沼
氣是否致癌?「沼氣沒事,只是煤氣,長期吸入煤氣是否有害?要做毒性測試,但有幾何搵個人volunteer長期去做?」

這是學術遊戲的局限,「一般chemical都是take for
granted應該沒事,突然話出咗事,個個(學者)好像找到新的油井,個個跳進去,出到paper嘛。一般人都知煤氣無毒,只有在廚房關窗吸入好多,有
機會窒息而死;你在露天聞到異味,經年累月係咁吸,有無問題?無人做過(實驗),根本non-toxic,做嚟做乜?除非有case
study,證明methane(沼氣)致癌。」
只好等待第一個記者出事,或者附近日出康城住客不再心曠神怡,「正如三聚氰胺,本身無毒,小量沒事,長期食用才有事,如果有毒,一早個個(學者)跳晒落去。現在知道三聚氰胺引起問題,當然完全絕對不應該吃,但你話意外吃了一次半次,又是小量,不是問題。」
科學家將任何有害東西統稱為毒,那麼,everything is poison?「應該說nothing is not
poison,沒有什麼無毒,飲水都會脹死。」幾年前美國有個單親媽媽為了贏部Wii給兒子,參加飲水比賽,體內電解質過度稀釋致死,稱為水中毒。
何永成說,吃飯也會飽死,他爸爸便見過有人吃豆腐花脹死。一九四三年科學家Paracelsus說:「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有害無害,視乎分量,何教授補充:「尤其藥物,要依足醫生指示,其他食物要適量。」
維他命C加上防腐劑benzoate產生致癌物質,一般汽水都有,但屬小量,無害。記者問,每天喝可樂會否暴斃?「實驗做過就無事,三十年嚟都係咁!」實驗中的白老鼠,正是他自己。
垃圾食物

早年到美國唸書,每天中午總是跑到當地麥當勞、Wendy's,歷時廿九年,沒有一天間斷,「我相信我天下無敵,鬼仔也找不到一個廿九年來日日去。」每天
幹掉一個巨無霸或雙層芝士漢堡、大薯條、大杯奶昔、大杯裝汽水,「其實那些東西好難食,但我仍然係咁食,唔知嚿嘢係乜,快快趣趣食完,返lab做嘢。」
後來返港加入中大,每天專誠坐火車,從大學站去沙田幫襯麥記,「但我發覺香港麥當勞的薯條腍澼澼,所以Burger King一出現,我幾乎次次去Burger King。這不是addiction(上癮),只是習慣,我只為了吃得飽。」
科學家竟然不講營養,「我想(健康)主要遺傳,我食咗健康喎!」就如三聚氰胺、孔雀石綠,唔驚得咁多,「一般香港人吃的也不見得nutritional,我一見炒麵就驚,油浸出來的便叫炒麵?鬼佬見到嚇死!」
即使系主任吹雞吃飯,無人倖免,「我照食,食得比別人更多。」飯後同事駕車返回學校,他總是訛稱去銀行,在大學火車站跳車,「『雀』一聲去沙田,又食麥當勞(套餐),我好大食。」可是東窗事發,因為中大也有銀行。
○九年九月起,不再每日為之,「搭火車來回沙田七蚊呀!」只可惜廿九年紀錄告終,「初時一週還去三、四次,後來一、兩次,今週也去了兩次,剛才吃完美心,都想去(麥記),但回來還要工作,又有你這個interview,所以沒去。」
天生大胃,唸書時一次大考過後,與兩個同學跑到唐人街餐館,點了四餸一湯,白飯放題任裝,結果他吞了十大碗,竟沒脹死,「所以我的紀錄是十碗飯!」
家族人人虎背熊腰,他例外,博士畢業時一百零三磅,目前也不過一百二十磅,原來體形跟輻射變種一樣,也有隱性,「我兩個表哥不怎吃飯,六呎高,二百六十磅;我兒子不怎吃肉,去到哪裡都是年紀最小,但physically最大隻,所以遺傳好重要,我是隱性大隻!」
五行欠水
早年到加拿大唸大學,主修生物化學,再到紐約州立大學唸碩士、博士。十多年前喪父,回港奔喪,乾脆留港陪伴媽媽,加入中大,「讀書到現在未試過放假,什麼叫暑假?」每天上班,每天在外午膳,因此每天光顧快餐店。
兩年前提煉出六種中藥物質,有些醫治胃潰瘍等病,有些抗癌,「不是普通cancer,是terminal cancer,我們劏的老鼠都是腸穿肚爛。」
訪問這天他表示五行欠水,記者大惑不解,吃快餐哪用很多錢?其實用來研發新藥,「製藥要有善長仁翁投放資源,但一般投資或投機的人都期望quick return,『要投放幾多資源?三百萬?還要四年才有return?』立即縮沙。」
校方不是大水喉麼?「每間大學都有basic support,但我們有limitation,我們申請任何經費,都要有track
record,我哪裡來track
record?」苦在不能寫論文自揭底牌,「一旦disclose出去,見光死,人家改你少少,已經變了人家的東西,我為了protect自己,不能
publish,沒有publication,哪有track record?沒有track record,怎樣申請經費?所以我們一直陸上行舟。」
不過,訪問期間他自認獨行俠,未試過跟上司打麻將。人緣不好,當然水(財運)中毒,若最終缺錢,該項發現可會湮沒?「有可能,一切都是天意,際遇。」
說到天意,際遇,他一名學生在Georgetown University醫科畢業,再唸麻醉、痛症,當上教授,可是患上眼疾,忍痛辭職回港,在惠康張貼補習廣告。何永成說:「總之做好自己本分,可以就可以,不可以也沒法。」相信福島五十人也抱着這個信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