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第一領導力專欄】合作化商業模式 加拿大的值得一看

我問智叟:“50年後,回望2016年,一句話總結是什麽?”智叟回答:“全球治理模式大破產!”跨國治理模式大破產,我們才有歐洲的難民危機。國際金融治理模式大破產,在希臘債務危機後,緊接著是意大利債務危機。社會治理模式大破產,種族矛盾和沖突不斷,市民了到起義的邊緣……

在國家主義和自由主義之間,加拿大的社區合作化商業模式凸顯出其兼容並蓄的價值。特別是在全球共享主義的潮流背景下,合作治理模式越發有未來感。

喜好戶外活動的朋友都知道“山械社”(Mountain Equipment Co-op, MEC),但很少人了解它是一個合作經濟體。1971年,四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的學生發起創辦“山械社”,任何愛好者交5加幣就可成為會員。今天,“山械社”已經壯大成為一個擁有430萬名會員的戶外產品連鎖。壯大了,它的合作社治理模式仍保持如初:組織的董事會由會員選舉產生,一人一票;經濟目標和社區目的並舉,不偏不倚;效率價值觀和關愛價值觀同等對待,人文為本;任何會員都有權提出經營提案,供年度大會表決,包括公平貿易原則和舊貨交換業務。

非經濟價值觀是否幹擾市場價值?“山械社”近5年的銷售在3億加幣以上。銷售和會員數量以超過10%年率遞增。身處多元價值觀社會,合作社治理模式似乎有綜合優勢。

即使在高度競爭的金融市場,合作化模式也是可能的。2010年,“德賈斯丁集團”(Desjardins)被加拿大《銀行家》雜誌評為年度最佳金融機構。這家位於魁北克的金融機構為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成立於1900年。和“山械社”一樣,它是會員制,有將近600萬會員。創始人阿方索.德賈斯丁(Alphonse Desjardins)希望它是講社會價值和培養個人責任的經濟工具。“社會企業”的使命奠定它的策略底線,幫它逃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

加拿大最大的合作社是“合作超市”(Co-op)。每個城市都有,隨處可見。“合作超市”可以上溯到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而且,消減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危害就是它基因的一部分。

“合作超市”的前身為“羅奇代爾俱樂部”(Rochdale Society)。1844年,為抗衡工業革命和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對勞苦大眾的制度性剝削,28位羅奇代爾的先行者決定成立組織,自行開店為會員提供經濟實惠的日常用品。10年後,合作超市在英國遍地開花。

從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之初,合作社模式和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便開始了競爭。

為抗衡其他商家店鋪壟斷和控制貨源,合作超市不得不加強管理。“羅奇代爾原則”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它包括七條:1)開放的會員制度;2)一人一票的民主控制權;3)公平分配貿易盈余;4)資本可獲取有限制的利率;5)保持政治和宗教中立;6)現金買賣,限制信用交易;7)用交易所得資源推廣教育。

從一開始,合作社模式就不反對貿易和資本。相反,通過包容這些經濟手段,它希望同時滿足教育和公平分配的社會目的。

羅奇代爾的社會實驗進而激發了英國的合作社運動和合作化經濟學。紡織家歐文(Robert Owen)是最早一批理論家和實踐者。歐文在蘇格蘭的奧比斯通(Orbiston)和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新和諧(New Harmony)嘗試過合作社形式的社區生活。它們就是馬克思所提到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實驗。

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實驗太超前。它還基於極度短缺的經濟和高邊際生產成本的技術,所以失敗了。但是,合作化的精神在“合作超市”這個形式中保留下來。共享經濟開始流行後,合作超市又進入一個興盛期。以“三葉草”(Clover Leaf)為標識的商店品牌蔚然成風。與此同時,智能機器人技術可能帶來“免費的機器”,解決短缺問題。它讓人們再次關註歐文的思想。

在英國幾經盛衰的合作化模式流傳到加拿大,並發揚光大。它一方面有文化傳承的原因,另一方面與社會生活習性有關。歷史文化遺產通過具體的社會活動代代相傳。加拿大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遊戲就反映了這一點。

“探究”(Inquisition)是一項民間遊戲競技活動。80年代開始,它在多倫多地區流行了30年。這項自我組織的酒吧智力競賽遊戲很能代表基層的“合作化”習性。“探究”遊戲由15~16隊組成。每隊5人。他們約定周一在城中不同的酒吧舉行涉及到科學、技術、文化、社會等六個領域的智力競賽。每位參加者交3塊加幣,作為獎品費用來源。隊長、財務和計分員都是誌願者。一年三個賽季,共有33場比賽。每場比賽都有一隊輪空。他們負責設計競賽的問題,協助隊長組織賽事。現在,“探究”遊戲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項文化傳統活動。公平合作成為自然而然的生活習性。

“一陰一陽之為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社會合作的大道理人人會講。可是怎樣讓它成為百姓日常生活起居的一部分,而且全然無知?建國歷史和文化傳統非常短暫的加拿大提供了值得久思的案例。

在他的《煉丹術的終結》(The End of Alchemy)中,英國中央銀行前行長金默文(Mervyn King)對金融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做了系統反思:70年代開始實驗的三大法寶,獨立的央行、貨幣自由兌換、金融機構創新競爭,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大整改。《後資本主義》 (Post-Capitalism)的作者梅森(Paul Mason)也從技術(免費的機器)可能消滅短缺的角度建議再思考合作經濟。

從英國到加拿大的合作運動歷史顯示,合作經濟與市場經濟共生,誰也不比誰神聖。同為組織社會活動的工具,一方在創造財富上有優勢,另一方在分配資源上更合理。正值全球治理模式大改之十字路口,讓社會各階層嘗試自認為合適的合作模式,否則,50年後沒有反思的資格。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