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蔡朝暉搵天行借錢抽新股 李華華

2010-10-25  AD

最近好多新股都炒到熱辣辣,上市後又有水位賺錢,搞到唔少股民都想抽新股發小財,就連天行國際(993)前股東兼執行董事蔡朝暉都要搵天行借短錢抽新股。翻查天行國際通告,呢間公司時不時透過天行聯合證券借孖展畀人抽新股,多數會開埋名,蔡朝暉出現次數唔算多。今次佢只係借8363萬元,年息1.7厘,借7日短錢,都係借孖展抽新股。

佢同華華講,熱爆四環醫藥(460)同仲招緊股長興(238)都有抽,雖然佢有份投資雲峰基金已經係四環基礎投資者,但有鎖定期,所以佢私人再抽,似乎有暗示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2

盛大果殼生變:郭朝暉辭職 互聯網手機是泡沫?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23/234054.html

騰訊科技昨日獲悉,盛大果殼電子CEO郭朝暉已於上週五遞交辭呈,其或將於下月正式離職。果殼電子主要負責盛大的硬件業務,包括Bambook電子書和今年6月發佈的盛大手機。

騰訊科技隨後在電話中向郭朝暉求證。郭對其離職傳聞未置可否,僅表示目前「盛大還在給我發工資」。

但郭即將離職的消息已在盛大內部流傳。「郭朝暉下個月才正式離職,接任者估計要到下個月才能公佈。」一位盛大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證實。

更進一步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近期果殼電子內部正進行調整。其旗下Bambook電子書及手機業務計劃進行拆分,電子書業務重新劃歸盛大文學,手機業務則仍留在果殼。不過,隨著郭朝暉的離開,盛大手機業務陡生變數,顯得前景不明。

郭朝暉於2011年5月出任果殼電子CEO,加入盛大不滿一年半時間。知情人士稱,郭朝暉的離職理由是「家庭原因」。不過,外界分析認為,由於郭選 擇離開的時間點接近年底,這凸顯出背後並不尋常的意味。據騰訊科技瞭解,為方便在盛大工作,郭此前已將家庭從北京搬遷到上海生活。

郭的辭職正值盛大集團業務頻頻調整、高管變動較多之際。今年8月,盛大創業元老、盛大遊戲董事長兼CEO譚群釗離職。更早前的一年多時間,盛大旗下的各個業務板塊包括盛大遊戲、盛大文學、盛大云、酷6等出現較為頻繁的高管離職現象,引發業內關注。

郭朝暉在業內口碑頗佳,接觸過他的人評價其「坦誠實幹、邏輯清晰」。他擁有消費電子和電子商務雙重職業背景:加入盛大前,其擔任卓越亞馬遜副總裁六年左右,主要負責消費電子部門;更早前的職業生涯則在摩托羅拉度過,曾任摩托羅拉(中國)電子北方區營銷總監。

「他(郭朝暉)在手機業務上傾注全部心血,但得到的支持卻遠遠不夠。」接近郭朝暉的人士向騰訊科技指出,「他也並不希望離職的消息影響到盛大手機業務,目前仍在與各供應商在溝通、洽談。」

盛大手機:喧囂中的沉默者

無論是當初的「盒子」、Bambook電子書還是現在的盛大手機,均承載著陳天橋對硬件的夢想。果殼電子亦被認為是盛大集團的希望之星。不過,果殼的硬件終端之路走的並不很順。

果殼的起家產品是Bambook電子書。該產品的銷量至今是迷,但據知情者稱,其銷量增長很大程度上仍然靠和盛大文學云中書城的捆綁銷售,即在云中書城消費滿一定金額送電子書終端。Bambook電子書最早推出時就由盛大文學管理,後來才劃歸果殼電子。

而盛大今年推出的手機業務成為果殼電子最可講的「故事」。在盛大的移動互聯網戰略中,手機無疑是重要的一環,是搭載盛大諸多無線產品的天然平台。郭 朝暉曾表示,果殼電子做手機最終目的是將盛大手機打造一個開放的、實體版的App Store。盛大希望將旗下文學、遊戲、移動應用等內容優勢轉化為盛大手機吸引力。

盛大手機今年6月發佈時,果殼電子宣佈與中郵普泰簽訂包銷合同,中郵普泰在一年內包銷300萬台盛大手機。此外,盛大已與手機連鎖迪信通簽約,利用迪信通營業網點和售後點為盛大手機用戶開放,並將利用京東、亞馬遜中國等電商第三方物流實現對盛大手機配送。

郭朝暉甚至信心滿滿的說,盛大手機項目涉及300多人的團隊及果殼電子和盛大創新院等多個部門,由盛大網絡CEO陳天橋弟弟陳大年親自負責,是公司重大項目,加上集團出售一系列公司,因此盛大手機投入不會受私有化影響。

盛大手機因其性價比高也曾引發消費者熱捧,6月28日開始預購,當天創下5分鐘銷售一萬台記錄。不過,7月20日,是盛大承諾開始發貨的日期,直到 7月24 日,經過近20多天漫長等待的大量消費者開始發現,他們的訂單還處於未發貨的狀態。盛大手機還未到消費者手中,互聯網已遍佈消費者的投訴、質疑,還有消費 者表示要退款。

在隨後3個月的試銷階段,盛大手機銷量並不理想,一位盛大內部員工向騰訊科技透露,盛大手機實際銷量並未達到預期。盛大官方稱銷售狀況非常好,但一直拒絕公佈銷售數字。

無論是當初小米董事長雷軍和360董事長周鴻禕掀起「小3」大戰,還是如今的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浪潮消退,盛大手機很多時候就像一個被遺忘的對象。最新百度指數顯示,盛大手機關注度遠低於小米手機和360特供機。盛大手機在微博上的曬單也並不算多。

夢醒時分——互聯網手機是泡沫?

郭朝暉的辭職背後是否意味著盛大手機遇挫?這尚不能得出結論。目前,手機業務仍是盛大集團的重點支持項目,短期內似乎無法論其成敗。

但是,互聯網企業手機業務的前景卻並不樂觀。

在搶奪「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誘惑下,阿里、百度、盛大等互聯網公司先後發布自己的智能手機計劃,阿里甚至一度想收購天語。不過,時至今日,阿里已很少提及做手機,百度依舊在做手機預裝,盛大在艱難前行,並沒有一家表現出彩。

一度可以成為互聯網手機熱推波助瀾者的網易,也在暗夜飛行半年之後及時剎車。網易內部人士曾透露:網易手機項目自今年初立項後,從網易內部抽調員工 組建專門項目組負責手機業務,但該項目組已於7月份解散,項目組的大部分成員也已重新調派崗位。手機業務投入高、毛利低,及360董事長周鴻禕的勸阻,是 網易CEO丁磊在最後階段決定放棄進軍智能手機業務的關鍵原因。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表示,很多互聯網公司覺得小米成功就是靠忽悠,覺得自己忽悠能力比小米更強,沒有理由做不好手機,當他們真正涉足手機行業後,發現裡面的水挺深,這個行業極其殘酷的行業,僅僅半年時間,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覺得做手機不容易。

小米科技副總裁黎萬強對騰訊科技表示,做手機需要有很好的內功,處理好研發、生產線、售後、倉儲配送、營銷、周邊服務,而不是靠炒作,最終互聯網產品還是靠產品說話。很多企業衝動進來後,發覺試錯成本很高,看明白後選擇了放棄。

黎萬強說,互聯網手機除追求高性價比的同時,也需要依靠規模的支持,小米二代敢於把價格定在1999元,是基於100萬台虧損前提下可以出售400萬台,通過規模降低成本獲得收入,如果其他企業看不清形勢,一味效仿僅能出售10萬台,自然會陷入虧損。

網易內部曾調研,如果網易推出手機,產品毛利率或將不到10%。這一數字低於毛利率超過70%的網遊業務,甚至不如毛利率20%的門戶業務。例如,以網易手機1.5G雙核CPU、1G內存、4.3英吋顯示屏的配置要求,不可能將成本壓縮到千元以下。

網易分析後認為,如遵循摩爾定律,當成本能持平時再發佈,將錯失市場時機;如自建硬件部門採用小米手機模式運營,則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利潤有限、商業風險卻極大。這也是阿里、盛大們進軍手機行業遭遇的共同挑戰。

周鴻禕曾表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缺乏線下維修網點資源,360不從手機廠商賺錢,不懂得做硬件,所以手機生產事情交給專業手機廠商去做,360會利用用戶去推廣這些手機產品。

即便如此,360做手機也談不上成功,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曾感嘆,華為手機堅持精品路線,產品成本也因此偏高了些,做不到周鴻禕的更低價要求。華為和 360的合作最終是高調合作,低調收場。360與TCL合作無疾而終,與海爾合作在小米二代推出後也不太順暢,僅僅夏新的大V手機還值得一提。但與小米手機依然不是一個量級。

雷軍的金山前同事,同樣做手機的博沃COO任健表示,互聯網企業不做手機反而會比做手機更好,因為手機廠商擔心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危害自己利益,從而 拒絕與這些企業合作。此外,做手機要有大的投入和熱情,有多少互聯網公司CEO能有雷軍和周鴻禕這樣的影響力,同時又不遺餘力的在各種場合為其手機計劃宣 傳。

雷軍是脫離金山然後做的手機,並找的懂軟件的林斌(小米總裁),懂硬件的周光平(副總裁),然後做小米手機,相反。現在互聯網企業很多做手機的具體負責人為職業經理人,做手機和做互聯網的理唸完全不一樣,這容易導致職業經理人和CEO間產生文化衝突。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並非沒有失敗先例,谷歌Nexus One的嘗試就以失敗告終,這一方面由於谷歌對硬件不熟悉,這款手機出現小瑕疵,另一方面谷歌又無法像運營商那樣通過話費補貼來攤平消費者的手機使用成 本,還遭遇運營商阻撓。雷軍一度擔心小米遭遇谷歌做手機的覆轍,曾多次呼籲給創業者寬容的創業環境,也意在緩解自身心理壓力。

在國內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掀起熱潮的時候,創新工廠董事長李開復也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絕大部分會失敗。他認為,手機在內部項目評估中,屬於不賺錢不主流的項目,而又要花大錢的項目,很難得到足夠資源,會被主流項目壓擠。

「真正想做手機的人還會繼續留下來做,想投機一把的就會撤了,再過一段時間,這一波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熱潮才會真正停息下來。」雷軍此前曾如此預測互聯網手機熱的結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0

騰訊投資部李朝暉:遊戲行業開始整合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133.html

整個全球遊戲市場持續增長,手機遊戲成為其中最主要的增長引擎。中國為全球的在線遊戲和移動遊戲貢獻了很大的比例,全球移動遊戲增長速度是32%,中國的數據今年至少是50-100%。

2. 從整個行業的格局來看,主機遊戲廠商處於低增長、甚至衰退的局面,他們的利潤率在過去幾年持續下滑。與之相對的,互聯網遊戲廠商、手機遊戲廠商高增長、高利潤率,絕大部分公司來自中日韓三個國家。

3. 單一遊戲或者整個遊戲產業鏈的發展,可以分為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平台期,不同的遊戲類型處於不同的階段。主機和PC的單機遊戲,已經到達成熟期或者平台期階段,移動遊戲才剛剛起步,仍然處於萌芽的階段。

4. 主機遊戲過去40年的發展過程中,遊戲的集中度是非常驚人的。單款銷量前20的遊戲90%集中在三家開發商手裡,累計銷量前100的遊戲,前五家開發商佔80%以上。所以說遊戲是相對來說精品化和集中度很高的行業。

5. 在中國市場,客戶端遊戲是市場規模最大的產品,整個市場規模將近500億。中國端游已經找到了從起步,到高潮,到逐步冷靜,行業增長率開始放緩。在這個行業裡面相對出現一些比較集中的產品和比較集中的公司。2002年端游開發團隊只是30-60人,而現在任何遊戲立項都不能低於200人,所以端游已經進入到一個高投入、高成本的時代,產品主要集中在大的上市公司手裡。

6. 中國頁游是2005年開始,到2007年進入快速增長時代,到2010、2011年進入高速發展,或者頂峰狀態,現在仍然是在頂峰繼續增長發展的時代,但是整個行業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頁游同樣經歷了一個從市場高度分散,各種小團隊快速湧入,市場快速進行清理,然後進行整合的過程,最終留下來的仍然是一些比較重要的精品團隊。

7. 手遊行業增長速度超過我們的想像,到今年單品的流水可能會接近或者突破一個億。大量的手游團隊進入這個市場,之後我相信和端游和頁游一樣,這個市場會到達某種平衡期,對遊戲的質量會有更高的要求,整個行業開始進行整合的過程。

8. 騰訊在海內外遊戲市場進行了大量投資,通過業務的合作,這些開發商推高了新的高度。我們也希望能夠在這個領域裡面繼續佈局和繼續投資,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更好的遊戲開發商,特別是在手游這塊,會投一些更早期的遊戲。

9. 微信和手Q遊戲平台在過去一個月中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遊戲平台,未來我們會以每週一款遊戲的速度繼續研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03

歡樂傳媒董朝暉:制造歡樂的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9/145537.html

i黑馬:與光線傳媒、派格太合、唐龍國際並稱為電視節目公司中的”民營四公子“的歡樂傳媒,最早在2003年時率先做出了《歡樂總動員》這類大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之後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沈靜期。2011年,重新出發的歡樂傳媒推出《笑傲江湖》再次大獲成功,而間隔的這8年,作為掌舵者的董朝暉親歷了行業的哪些變革?

8月11日,63歲的美國喜劇明星羅賓·威廉姆斯在加州寓所自殺,結束了他與可卡因、酒精、抑郁癥抗爭的生命。看到這條新聞時,董朝暉就在辦公室,內心籠罩了一層悲涼:“難道制造歡樂的人內心都充滿了悲劇?”
 
\早晨8點半,董朝暉總是已經出現在歡樂傳媒緊鄰東二環的辦公室。房間不大,但有設計感,非常雅致。站在會議室看窗外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既繁華又幽靜的路段。視線右邊,東二環車流不息,視線左邊,卻是一條安靜清涼的小道。
 
這似乎恰好是對民營影視業現實的隱喻:雖處於一個朝陽行業,但因為各種各樣的現實限制,只能選擇一條小道到達目的地。時至今日,對民營資本而言,傳統的廣電傳媒領域依然不夠開放。董朝暉的歡樂傳媒當然不例外。
 
8月11日,63歲的美國喜劇明星羅賓·威廉姆斯在加州寓所自殺,結束了他與可卡因、酒精、抑郁癥抗爭的生命。看到這條新聞時,董朝暉就在辦公室,內心籠罩了一層悲涼:“難道制造歡樂的人內心都充滿了悲劇?”
 
這似乎是種宿命。喜劇之王卓別林、“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變相怪傑”金·凱瑞,以及中國人最熟悉的周星馳,與他們的作品相比,他們自己都不那麽快樂。對於他們,人喜和我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陳佩斯說:“我突然想到喜劇為什麽使人開心了,就是要你自我折磨。我想起每一組喜劇噱頭都是自我折磨完成的,或者精神或者肉體的折磨,才能達到被別人笑的效果。而觀眾的這個開心,甚至是幸災樂禍的。”
 
“那你的內心呢,喜劇還是悲劇?”記者問15年來一直在試圖為觀眾制造歡樂的董朝暉,他沈默了一會兒。
 
“讓人們歡樂”,這是他的初衷;“夾縫中生存”,他這麽形容多年來走過的路。
 
做生意排名第三
 
影視人劉儀偉和董朝暉相識多年,在他看來,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15年來,無論做電視還是做電影,為公眾“制造歡樂”始終貫穿著他的事業主線。
 
而董朝暉告訴記者,他所理解的歡樂,“不只是一種表象或者一個簡單的表情,它應該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感受。”
 
他自認為並不是純粹的商人。在其價值排序中,生意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項。
 
福建泉州人董朝暉從小深受傳統家庭觀的影響。“家庭是最重要的,既然有一個家庭就要維系好;其次我考慮的就是‘快樂與否’,你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快樂就不要去做;最後才是生意。”
 
在他看來閩南人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很勤奮,從骨子里相信經商是一條出路;二是向來都有走出去的傳統,大多數人喜歡四處闖蕩,像馬來西亞、新加坡就有很多閩南人在那里創業。
 
所以在董朝暉18歲時,家人把他送到香港去讀法律。年輕的他已經被灌輸一種觀念,去香港或者國外,總之只要離開了閩南,遍地是黃金,隨時都可以成功。他一邊讀書,一邊琢磨怎麽才能出人頭地,很早就開始在社會上做事。因為那段經歷,他學到了兩件事——怎麽管理一家公司,如何進行資本化運作。
 
學業完成後,他很快成為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被派駐到北京。據說當時他租下了北京市區的兩處大廠房,在簡單裝修之後轉租出去,掘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桶金。
 
從事後來看,1990年代那10年,全都在為董朝暉後來的事業做鋪墊。他擔任過廣告公司總經理,為電視劇做過貼片廣告。他也擔任過文化發展公司的副總經理和影音制作公司的董事,參與了香港公司對大陸文化產業的投資,這些投資廣泛涉及報紙、唱片、電視劇等領域。他還結識了中國電視劇商業化運作的先行者邊曉軍、趙寶剛等,當時他們拿《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劇本,找兩面針公司投了200多萬元廣告。董朝暉得到了啟示:影視行業蘊藏著許多機會。
 
1999年,對董朝暉來說是一個幸運的年份。那年年初他創辦了歡樂傳媒;年末國務院下發的82號文件釋放出制播分離的信號。雖然還沒有明確的政策出臺,但業界已經形成共識:節目制作與電視臺播出分離是今後電視行業的發展趨勢。這無疑是民營傳媒公司迅速發展的時機。
 
正是在這一大勢的影響下,一批民營電視節目制作公司一時風生水起。董朝暉、王長田、孫健君、陸興東,分別率領歡樂傳媒、光線傳媒、派格太合、唐龍國際這4家公司,試圖構建民營電視的版圖。時人將其稱為“民營四公子”。
 
長期以來,中國媒介身為“喉舌”,承擔社會責任遠比追求經濟利益重要,中國電視的娛樂屬性長期缺位。當時稱得上娛樂節目的,除了春晚就是《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春晚是“廟堂式娛樂”的集大成者,就算笑也必須笑出意義來。直到1997年,湖南衛視推出《快樂大本營》,才稍稍打破沈悶。
 
娛樂節目成為民營影視公司突破口絕非偶然。某種意義上,董朝暉們重走了西方走過的路:美國三大傳統電視網ABC、CBS、NBC,早期大量節目都是自制,亦即在制播合一的體制下生產電視節目,直到1970年代,制播分離同樣率先由娛樂節目啟動。
 
王長田的光線傳媒創立於1998年。他考察過美國和香港傳媒業,發現娛樂節目是綜合性電視臺的重頭戲,不少電視臺甚至設有專門的娛樂頻道。1999年7月,他制作出了《中國娛樂報道》。在他看來娛樂資訊有巨大的市場,但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
 
董朝暉走了做娛樂的另一條路:綜藝節目。他帶領團隊到臺灣去取經,走訪中視、華視,直接到演播室去看,發現“原來節目可以這麽錄、主題還能那麽做啊”。回到北京,他直接從華視挖來了13個做綜藝的工作人員,成立了從制作總監到總導演都是臺灣人的《歡樂總動員》制作團隊。
 
於是,劉儀偉對董朝暉的第一印象就成了:穿著很洋氣,說話有點港臺腔,身邊一堆臺灣制作人。在他記憶中,董朝暉對節目品質要求很高,出手也相當大方,一副大老板做派。
 
董朝暉的一位下屬描繪了他的另一個形象:當年到歡樂傳媒去面試時,讓他印象深刻的是,面試結束,大Boss董朝暉親自把他送到門口,道別之時還欠身致意。這讓他覺得董朝暉對人的尊重是骨子里的。
 
難以分享的娛樂紅利
 
“一個節目帶來了一堆節目,然後帶來了一個頻道,或者一個公司、一個行業。”這是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的經驗。借助娛樂節目,民營影視公司逐漸打開局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於丹對中國電視娛樂節目的分期有過總結:第一階段是1990年代初興起的《正大綜藝》《綜藝大觀》等綜藝節目。那時候可選擇的節目很少,觀眾只能仰望主持人和節目本身。第二階段以《快樂大本營》《歡樂總動員》為代表,觀眾已從仰望者變成了評價者,並開始參與節目。第三階段是《幸運52》《開心辭典》等益智節目,觀眾和主持人平起平坐,用平視的眼光和積極參與的態度去對待節目。第四階段是2003年開始出現的真人秀節目,平民走到了觀眾面前,成為明星。
 
在所謂的“第二階段”,創新是非常容易的。用董朝暉的話說,“當時的綜藝節目太呆板了,我們的主持人程前一說‘《歡樂總動員》,Yeah!’,立馬就跟別的節目不一樣了。”
 
堅持“內容為王”的《歡樂總動員》當然不會止步於此。1999年,當眾多娛樂節目光想著怎麽拽大牌明星出場以提高收視率時,《歡樂總動員》推出了“超級模仿秀”單元,讓生活中稍具才藝的普通人一圓明星夢;2002年推出的“老歌新唱”則讓人重溫舊夢;到2003年,節目又推出了明星的電視婚禮……
 
表面看來,一切順風順水。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5: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04年,中國城鎮居民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在其所有消費支出項目中占據首位,總量達到7000億元左右。
 
在此之後,“娛樂經濟”勢不可當。在春晚挑起大梁的趙本山,不斷擴張著他的商業版圖;被央視封殺的陳佩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先後推出了5部舞臺劇,部部贏利,其中《托兒》的票房超過了4000萬元;憑借“海派清口”爆紅的周立波,巡演收入就高達數千萬元;身價與之相近的,還有說相聲起家的郭德綱。他們都踩上了點,成為這個時代娛樂經濟的領頭人。
 
主攻娛樂的民營影視公司本該已經站到了風口。
 
問題在於,電視業延續了一條不平衡的產業鏈。在產業鏈上遊是充分競爭的內容制作公司,下遊則是被嚴格把控談不上有什麽競爭的播出平臺。雷聲大雨點小的改革始終無法打通整條產業鏈,為其引入充分的市場機制。在這種環境下,民營影視業無法真正享有“娛樂經濟”帶來的市場紅利。
 
“《歡樂總動員》做一期電視節目要花25萬,但拿給電視臺播出時,他們每家只需要掏兩萬塊錢,所以電視臺都很樂意購買。等到省級衛視壯大後,如果一家地方衛視買了節目,全國的電視觀眾都能看到,就不可能再有其他衛視來買了,節目的盈利空間被壓縮殆盡。”董朝暉感慨道,“現行體制下,電視臺願意花比外面多5倍、10倍的成本給自己的團隊做節目。他寧願給自己團隊20萬做一集,給民營公司開的價就是5萬一集,不做就拉倒。這就很簡單了,你和他們的競爭根本不在一個起點。”
 
劉儀偉告訴《財經天下》周刊,民營公司甚至會遭遇暗算。2007年,董朝暉在戛納電視節談妥一個版權,意氣風發,在沒有和任何電視臺達成合作協議的情況下投入四五十萬做了兩集樣片,“那可是7年前的四五十萬”。當時沒有一家電視臺提出要買,不久卻有電視臺做出了一檔一模一樣的節目。
 
事實上更具威脅的變化也早已經出現。2005、2006兩年,“制播分離”遭遇到寒流。國有電視臺發起“反攻”,民營公司的名牌欄目紛紛被“請”出黃金時間和黃金頻道,與電視臺在資本層面的合作也大都擱淺。
 
歡樂傳媒跟北京電視臺合作的《每日文娛播報》,3年之後版權被強勢的電視臺拿走。光線傳媒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2005年,光線的王牌欄目《娛樂現場》被“調整”出合作5年的北京臺。不久之後,這一幕又在上海、長沙等地重演。
 
董朝暉和他的歡樂傳媒不得不開始考慮轉型。
 
彼時,軟銀賽富註資了歡樂傳媒,並助推其實施新媒體戰略。其董事提醒董朝暉,“你應該考慮把電視業務剔除掉,這種高度依賴電視臺的生意模式不可持續。”董朝暉一陣愕然,“不做電視,我們還能做什麽呢?”
 
2007年底,董朝暉的王牌欄目《歡樂總動員》也進入了衰退期。他不得不壯士斷腕,對節目的制作、經營團隊進行大幅整合,清退了150多個員工,只留下了50多名骨幹。他們將是7年之後,他能夠攜《笑傲江湖》歸來的火種。
 
艱難的生存環境,逼著董朝暉尋找相對市場化的領域。他很感激韓三平,“他把我拉進了電影的圈子。”
 
2009年,董朝暉投資了3部電影:《大內密探靈靈狗》《火星沒事》和《刺陵》。在電影投資領域,他延續了過往的風格,專註於喜劇。曾有廣電總局的領導向他表達不滿:《大內密探靈靈狗》這樣的電影太庸俗了!董朝暉卻認為對大眾娛樂不必苛求。這部電影在創作劇本時,就將笑點設置得很低,力求老少鹹宜。
 
“觀看電視也好,走進電影院也好,不是每個觀眾都要在其中尋找內心的,但我想有一點大家是一致的,那就是我們都需要快樂。快樂之余,還有更多的感動、情感宣泄。”
 
3部試水的電影,《火星沒事》被《2012》沖擊得狼狽不堪;《刺陵》也未能收回成本;但憑借《大內密探靈靈狗》的“意外”成功,董朝暉的2009年還過得去,“第一年鼓搗電影,沒賠錢,還略有盈利,不錯了。”
 
但更多的是遺憾。《娛樂現場》撤出北京電視臺後,光線傳媒和中國教育電視臺合作,為它找到了落地的新平臺。2011年,光線傳媒成功上市,如今更是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王長田會變通,而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該堅持的時候沒有堅持。”董朝暉感嘆道。
 
既然歸來,就要笑傲江湖
 
做生意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董朝暉這麽想,“首先要設計一個公平的生意模式,這種模式分配利潤相對合理。如果一個生意自己賺9塊錢,對方賺1塊錢,這種模式肯定不公平,遲早會出問題。”他說自己做生意成功率高的原因就是不急功近利,這為他在浮華的娛樂圈贏得了信任和友情。
 
2011年,董朝暉發現整個電視業的競爭環境變了。互聯網敲開了傳統電視業的大門,優酷、土豆、愛奇藝等一大批視頻網站成了新的播放渠道,“內容為王”是整個市場的主基調。很久沒有涉獵綜藝節目的董朝暉又開始心癢了。他希望能樹立一個以“歡樂”為核心的品牌,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並一直延續下去。為此他醞釀了兩三年,直到2014年,才推出大型喜劇類真人秀《笑傲江湖》。
 
2013年,在香港世紀酒店,董朝暉見到了笑星吳君如。他邀請後者加盟自己的這檔節目,吳君如很爽快地答應了。此後他們將近一年沒聯系。一年之後董朝暉致電吳君如重提舊事,她說,她一直在等他電話。吳君如的仗義讓董朝暉感動:就因為一句口頭承諾,她拒絕了很多邀請,等了他一年。
 
宋丹丹加盟《笑傲江湖》,一直強調“是為小董而來的”。他們早年就有過合作,“當時讓丹丹來主持節目,後來因為其他原因沒做下去,但丹丹說以後需要幫忙盡管開口。”數年之後,董朝暉開了口。
 
馮小剛也是董朝暉相識多年的朋友,兩人經常一起打球。他很早就跟馮小剛說過要做《笑傲江湖》的想法。馮小剛拍攝《私人訂制》時,他還跑到三亞去探班,繼續遊說。“我告訴他民間的喜劇選手需要機會,做評委說自己想說的就行了。”等到春晚結束後,馮小剛終於松口。
 
劉儀偉是馮小剛推薦的,恰好他也是董朝暉的多年好友。當年離開央視後,他在上海跟歡樂傳媒合作過好幾檔綜藝節目,此時正在為他們寫劇本,談到再次合作一拍即合。
 
董朝暉的執著和迎難而上給劉儀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項目的創意他很早就跟我聊過,然後便進入了漫長的遊說期——他幾乎遊說過所有華語喜劇電影界的一線人物,還遊說過國內好幾家一線衛視,直到某些衛視都已經開始錄制同類型節目,不止一檔了,他也沒有放棄。在這個過程中我都陪他遊說過好幾回。最後,他和東方衛視達成了協議。”
 
除了東方衛視的《笑傲江湖》,浙江衛視的《中國喜劇星》、湖南衛視的《花兒與少年》、遼寧衛視的《中國喜劇行動》、湖北衛視的《我為喜劇狂》、安徽衛視的《超級笑星》也紛紛登場了。2014似乎成了中國喜劇真人秀的元年。
 
從當初的《歡樂總動員》到現在的《笑傲江湖》,隔著多年的時光,許多東西對董朝暉來說都不一樣了。他舉了個最直觀的例子——《歡樂總動員》一集的制作成本是25萬,而一共13期的《笑傲江湖》制作成本高達9000萬。
 
《笑傲江湖》的評委組合在同類節目中堪稱星光閃耀,董朝暉對4位嘉賓有不同定位:“大家還是有分工的。比如說小剛真性情,我對他的要求是直截了當表現他的想法,犀利的也好,柔和的也好。丹丹是個很感性的人,她對人生很多問題都看得比較透徹。君如的表演方式是香港人比較誇張的敢於自嘲的大笑姑婆那種,這樣可以兼顧南方觀眾。儀偉則比較穩當,而且他當過主持,這個節目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來掌握整個流程。”
 
董朝暉認為自己的優勢是能“組局”。
 
“現在電視臺不缺優秀方案,雙方合作的基礎是民營公司有電視臺沒有的資源。在娛樂圈,組局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組的局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組的局是地上的局,有的人組的局卻是天上的局,這取決於個人的格局和判斷力。”
 
2014年3月,《笑傲江湖》第一季正式開播,第一期節目收視率即達到1.26%,在全國同時段節目中排第二,第三期收視率上升至1.63%,最高收視率則達到1.95%。收視率是最具有說服力的,最終衡量《笑傲江湖》成功與否的也是這點。
 
而對董朝暉來說,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笑傲江湖》經歷了3年的策劃、9個月的籌備。2013年歡樂傳媒和東方衛視共同組建欄目組後,派出了10多個團隊,在全國30多個城市,通過各種渠道找尋“歡樂制造者”。為了保證節目制作精良,編導們還根據每個選手的個人特點,在已有創意上進行二次創作和包裝。“我們將制造快樂的焦點鎖定在百姓身邊,提出了‘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對’的理念,希望快樂從人們身邊來,並且傳遞給更多身邊的人。”
 
《笑傲江湖》第一季的盈利狀況令他滿意,但他顯然看得更遠,“同類型節目中我們是拿到了最高的第一季冠名費。但你知道,《中國好聲音》第一年的冠名費跟第二年沒法比。”
 
董朝暉看好當下喜劇市場的火爆和可觀的前景。《笑傲江湖》收官後,歡樂傳媒簽了16名選手。但這個節目只是歡樂傳媒產業鏈的一環,他就像一個手藝人,嘗試著打磨好每一個環節,把它們連起來,因為他有更大的野心。“電視節目是品牌,每年延續下去,可以源源不斷找到好的喜劇人才進入行業。這是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138

鄭朝暉:一點資訊的未來是新型內容應用商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86.shtml

導讀 : 一點資訊是主體,滿足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應用”欄匯聚各種垂直App,每個App保持獨立性,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

2015年第四季度,一點資訊宣布獨立APP日活躍用戶達1400萬,總日活超2200萬,進入新聞資訊類App第一陣營。日活這一關鍵性指標的突破,標誌著一點資訊業務延展充滿想象空間,比如向全網內容入口邁進。

事實上,一點資訊並不滿足於定位新聞資訊類App,而是暗藏更大的野心,即成為全網內容第一入口,這也是鄭朝暉更為看重的目標,只是選擇從高頻新聞資訊切入。鄭朝暉的底氣不僅來自用戶的持續增長,更來自移動內容互通的大勢所趨,App之間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孤島。

打開一點資訊App,“發現”一欄搖身一變成“應用”,展示汽車之友、追星神器、減肥瘦身30多款垂直App,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安裝,App出現在首頁導航欄上,用戶可以直接查看個性化內容,免去安裝大量App、來回切換App的煩惱。

不得不說,這是一點資訊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產品定位從新聞資訊類App升級為超級App。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次激進式變革是一點資訊的前期試水,用戶接受程度和真實粘性如何,一切還得靠數據說話。

值得註意的是,新版一點資訊上線之前,“微信之父”張小龍宣布微信將推出應用號,整合訂閱號和各種應用,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內容入口,後者重點布局O2O。

在此之前,諸多互聯網企業輕應用的推廣者相繼以失敗收場,一點資訊為何選擇在2016年伊始進行產品變革?憑什麽成為移動端內容入口?選擇第三方App入駐的標準是什麽?帶著這些疑問,日前我專訪了鄭朝暉。

1

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

產品升級:定位新型內容應用商店

早在2015年年初,一點資訊全網化和平臺化就被提上議事日程,2016年正式進入到執行期和加速期。鄭朝暉表示,盡管目前一點資訊主打新聞資訊,但長遠目標是成為移動端全網內容入口,將接入各種內容形式如視頻、音頻、圖片、文學等,以及各種深度垂直需求如健康、教育、育兒等。

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除了依托於興趣引擎這一核心技術體系,一點資訊還需要產品落地解決方案,即新型內容應用商店。“新型內容應用商店提供各種‘APP’,每個App都從用戶需求出發,比如追星神器滿足粉絲追星需求,汽車之友滿足男士汽車愛好者對汽車的所有幻想。”

鄭朝暉介紹,一點資訊是主體,滿足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應用”欄匯聚各種垂直App,每個App保持獨立性,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換言之,一點資訊通過雙層模型解決方案實現全網化,上層各種App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下層允許用戶訂閱任意頻道,兩者深度結合實現全網化內容打通,有利於打破App之間信息孤島的尷尬現狀。

在鄭朝暉看來,新型內容應用商店之所以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內容打通方式新。一點資訊定位於超級App,不僅上線自主研發的App,而且打造開放平臺,廣泛接入第三方App,內容天然打通,比傳統Deep Link(深度鏈接)內容挖掘方式更高效、更徹底。

二、用戶操作界面新。與傳統應用商店安裝App、打開、退出、再打開的操作方式不同,一點資訊安裝App後顯示在首頁導航欄上,用戶在統一界面下來回切換App,像切換Tab一樣方便。

鄭朝暉坦言,單一信息流難以滿足用戶各種內容需求,無法承載多元化、多場景內容,只有新型內容應用商店對應的多信息流才能滿足,整合低頻App和消磨時間類App。“用戶看美食菜譜是低頻需求,只發生在特定時間,做完菜不再碰,如果把美食菜譜混到新聞資訊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嚴重幹擾體驗,用戶感覺突兀且記不住。”

產品定位的升級,除了持續在新聞資訊領域深耕,增加用戶PV和使用時長,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承載全網內容的一點資訊而言,活躍度不是靠單一新聞資訊驅動,而是多個App的總和,“我們希望在垂直領域複制多個一點資訊,覆蓋用戶對全網內容的所有訴求。”

武器裝備庫:覆蓋100億量級內容

鄭朝暉介紹,前期一點資訊選擇與內容關聯度高的App切入,上線30多個App,覆蓋汽車、追星、減肥等垂直領域,而且全部是自主研發。談及App的選擇標準,他表示主要根據現有應用商店各大分類排名,優先選擇排名靠前、口碑良好的App品類,然後進行針對性研發。

“應用商店相當於測試場,能夠存活下來的App代表其符合用戶需求,給我們帶來啟示。”鄭朝暉坦言,由於內容生產面向全網,加上一點資訊自身算法體系,App整體開發成本極低,只需確定用戶人群和實際需求,即滿足用戶真正的特定需求,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他透露,目前一點資訊索引庫涵蓋10億量級內容,不局限於新聞資訊, 2016年目標是達到百億級。待成為全網內容入口,一點資訊將重點關聯結構化數據,比如接入打折信息或優惠券等生活服務類App,最終打造一個起始於內容入口、提供閉環服務的生態。

當然,再遠大的前景還是要立足現實,一點資訊的當務之急是全網化和平臺化。

在鄭朝暉的移動版圖中,一點資訊的“應用”承載了其全網化、平臺化的實現路徑,更類似“新型應用商店”或者“超級App”的概念。如何實現?鄭朝暉簡單介紹了一點資訊應用商店的幾大入駐方式:

1、面向優秀的內容生產者,他們可以直接入駐一點資訊i媒體平臺,內容應用商店若幹垂直APP和興趣引擎負責精準分發以及最大形式的曝光,他們要做的只有兩點:專心生產優質內容,並且信賴一點資訊的產品落地能力;

2、機構媒體,現在很多傳統媒體都在嘗試移動轉型,大多也都有自己的App,一點資訊可以為他們開放標準的API接口,一方面他們的App直接入駐一點資訊應用商店;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興趣引擎(一點資訊全球首創技術,獲30多項國際專利)的技術優勢,在自己App內調用一點資訊的個性化推薦技術,為其用戶進行精準的內容推薦,解決很多傳統媒體技術短板的問題;

3、內容策展者,“策展”的英文是“curation”,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來語,最早源自於國外的社交媒體。很多內容策展人都是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士,他們根植於各個細分領域,通過其專業的視角來分析、整合內容。他們可以利用一點資訊應用商店的工具,直接生成垂直App,再通過他們的專業經驗深度運營,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深度的優質內容。目前在一點資訊上有260萬個長尾興趣頻道,這些頻道都是用戶主動搜索訂閱而成,充分體現了用戶對於長尾價值內容的需求。

2016年,一點資訊打通全網內容正式進入到執行和加速階段。除了達到100億量級內容,鄭朝暉還希望完成兩大重要指標。一、定性,一點資訊不再被用戶定義為新聞資訊類App;二、定量,至少80%的PV來自非時效性內容,改變單一靠新聞資訊撐場的現狀。

對於一點資訊即將為用戶帶來的驚艷體驗,鄭朝暉用“武器裝備庫”來形象比喻。不僅滿足日常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而且App應有盡有,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隨意安裝各種裝備(App),持續武裝自己。

=====彩蛋的分割線=====

俗話說,沒有彩蛋的文章不是好文章。2016年一點資訊大變身,繼續發光發亮,離不開牛逼閃閃的全網化小組成員的辛勤付出,讓我們來檢閱下團隊顏值。

2

一點資訊全網化小組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45

鄭朝暉:一點資訊的未來是新型內容應用商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0/153886.shtml

導讀 : 一點資訊是主體,滿足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應用”欄匯聚各種垂直App,每個App保持獨立性,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

2015年第四季度,一點資訊宣布獨立APP日活躍用戶達1400萬,總日活超2200萬,進入新聞資訊類App第一陣營。日活這一關鍵性指標的突破,標誌著一點資訊業務延展充滿想象空間,比如向全網內容入口邁進。

事實上,一點資訊並不滿足於定位新聞資訊類App,而是暗藏更大的野心,即成為全網內容第一入口,這也是鄭朝暉更為看重的目標,只是選擇從高頻新聞資訊切入。鄭朝暉的底氣不僅來自用戶的持續增長,更來自移動內容互通的大勢所趨,App之間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孤島。

打開一點資訊App,“發現”一欄搖身一變成“應用”,展示汽車之友、追星神器、減肥瘦身30多款垂直App,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安裝,App出現在首頁導航欄上,用戶可以直接查看個性化內容,免去安裝大量App、來回切換App的煩惱。

不得不說,這是一點資訊發展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產品定位從新聞資訊類App升級為超級App。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次激進式變革是一點資訊的前期試水,用戶接受程度和真實粘性如何,一切還得靠數據說話。

值得註意的是,新版一點資訊上線之前,“微信之父”張小龍宣布微信將推出應用號,整合訂閱號和各種應用,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內容入口,後者重點布局O2O。

在此之前,諸多互聯網企業輕應用的推廣者相繼以失敗收場,一點資訊為何選擇在2016年伊始進行產品變革?憑什麽成為移動端內容入口?選擇第三方App入駐的標準是什麽?帶著這些疑問,日前我專訪了鄭朝暉。

1

一點資訊創始人鄭朝暉

產品升級:定位新型內容應用商店

早在2015年年初,一點資訊全網化和平臺化就被提上議事日程,2016年正式進入到執行期和加速期。鄭朝暉表示,盡管目前一點資訊主打新聞資訊,但長遠目標是成為移動端全網內容入口,將接入各種內容形式如視頻、音頻、圖片、文學等,以及各種深度垂直需求如健康、教育、育兒等。

為實現這一遠大目標,除了依托於興趣引擎這一核心技術體系,一點資訊還需要產品落地解決方案,即新型內容應用商店。“新型內容應用商店提供各種‘APP’,每個App都從用戶需求出發,比如追星神器滿足粉絲追星需求,汽車之友滿足男士汽車愛好者對汽車的所有幻想。”

鄭朝暉介紹,一點資訊是主體,滿足用戶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應用”欄匯聚各種垂直App,每個App保持獨立性,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換言之,一點資訊通過雙層模型解決方案實現全網化,上層各種App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內容需求,下層允許用戶訂閱任意頻道,兩者深度結合實現全網化內容打通,有利於打破App之間信息孤島的尷尬現狀。

在鄭朝暉看來,新型內容應用商店之所以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內容打通方式新。一點資訊定位於超級App,不僅上線自主研發的App,而且打造開放平臺,廣泛接入第三方App,內容天然打通,比傳統Deep Link(深度鏈接)內容挖掘方式更高效、更徹底。

二、用戶操作界面新。與傳統應用商店安裝App、打開、退出、再打開的操作方式不同,一點資訊安裝App後顯示在首頁導航欄上,用戶在統一界面下來回切換App,像切換Tab一樣方便。

鄭朝暉坦言,單一信息流難以滿足用戶各種內容需求,無法承載多元化、多場景內容,只有新型內容應用商店對應的多信息流才能滿足,整合低頻App和消磨時間類App。“用戶看美食菜譜是低頻需求,只發生在特定時間,做完菜不再碰,如果把美食菜譜混到新聞資訊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嚴重幹擾體驗,用戶感覺突兀且記不住。”

產品定位的升級,除了持續在新聞資訊領域深耕,增加用戶PV和使用時長,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承載全網內容的一點資訊而言,活躍度不是靠單一新聞資訊驅動,而是多個App的總和,“我們希望在垂直領域複制多個一點資訊,覆蓋用戶對全網內容的所有訴求。”

武器裝備庫:覆蓋100億量級內容

鄭朝暉介紹,前期一點資訊選擇與內容關聯度高的App切入,上線30多個App,覆蓋汽車、追星、減肥等垂直領域,而且全部是自主研發。談及App的選擇標準,他表示主要根據現有應用商店各大分類排名,優先選擇排名靠前、口碑良好的App品類,然後進行針對性研發。

“應用商店相當於測試場,能夠存活下來的App代表其符合用戶需求,給我們帶來啟示。”鄭朝暉坦言,由於內容生產面向全網,加上一點資訊自身算法體系,App整體開發成本極低,只需確定用戶人群和實際需求,即滿足用戶真正的特定需求,就可以實現批量生產。

他透露,目前一點資訊索引庫涵蓋10億量級內容,不局限於新聞資訊, 2016年目標是達到百億級。待成為全網內容入口,一點資訊將重點關聯結構化數據,比如接入打折信息或優惠券等生活服務類App,最終打造一個起始於內容入口、提供閉環服務的生態。

當然,再遠大的前景還是要立足現實,一點資訊的當務之急是全網化和平臺化。

在鄭朝暉的移動版圖中,一點資訊的“應用”承載了其全網化、平臺化的實現路徑,更類似“新型應用商店”或者“超級App”的概念。如何實現?鄭朝暉簡單介紹了一點資訊應用商店的幾大入駐方式:

1、面向優秀的內容生產者,他們可以直接入駐一點資訊i媒體平臺,內容應用商店若幹垂直APP和興趣引擎負責精準分發以及最大形式的曝光,他們要做的只有兩點:專心生產優質內容,並且信賴一點資訊的產品落地能力;

2、機構媒體,現在很多傳統媒體都在嘗試移動轉型,大多也都有自己的App,一點資訊可以為他們開放標準的API接口,一方面他們的App直接入駐一點資訊應用商店;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充分利用興趣引擎(一點資訊全球首創技術,獲30多項國際專利)的技術優勢,在自己App內調用一點資訊的個性化推薦技術,為其用戶進行精準的內容推薦,解決很多傳統媒體技術短板的問題;

3、內容策展者,“策展”的英文是“curation”,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來語,最早源自於國外的社交媒體。很多內容策展人都是某個行業的從業人士,他們根植於各個細分領域,通過其專業的視角來分析、整合內容。他們可以利用一點資訊應用商店的工具,直接生成垂直App,再通過他們的專業經驗深度運營,為用戶提供更加專業、深度的優質內容。目前在一點資訊上有260萬個長尾興趣頻道,這些頻道都是用戶主動搜索訂閱而成,充分體現了用戶對於長尾價值內容的需求。

2016年,一點資訊打通全網內容正式進入到執行和加速階段。除了達到100億量級內容,鄭朝暉還希望完成兩大重要指標。一、定性,一點資訊不再被用戶定義為新聞資訊類App;二、定量,至少80%的PV來自非時效性內容,改變單一靠新聞資訊撐場的現狀。

對於一點資訊即將為用戶帶來的驚艷體驗,鄭朝暉用“武器裝備庫”來形象比喻。不僅滿足日常閱讀新聞資訊的剛需,而且App應有盡有,用戶可根據自身需求,隨意安裝各種裝備(App),持續武裝自己。

=====彩蛋的分割線=====

俗話說,沒有彩蛋的文章不是好文章。2016年一點資訊大變身,繼續發光發亮,離不開牛逼閃閃的全網化小組成員的辛勤付出,讓我們來檢閱下團隊顏值。

2

一點資訊全網化小組成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846

梁朝暉:好項目,需要你像警犬一樣靈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7/0814/164584.shtml

梁朝暉:好項目,需要你像警犬一樣靈敏
馮侖風馬牛 馮侖風馬牛

梁朝暉:好項目,需要你像警犬一樣靈敏

功課做得越多,拿項目就越有底氣。

來源 |馮侖風馬牛(ID:fengluntalk)

文丨梁朝暉

自2007 年,鑫苑地產被美國地產大亨山姆·澤爾(Sam Zell)帶到紐約,成為在紐交所掛牌的第一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一時間,雷聲陣陣,非一般公司所能企及。

其美國區總經理梁朝暉先生,有著中國北方人的儒雅大氣,也兼具國際化視野和天生的商業嗅覺,在他的帶領下,鑫苑團隊在美國的發展如虎添翼。聽過他們尋項目、贏商機的故事,小編感覺可以拍一部最新版的《地產風雲》,秒殺現在所有商戰片。來聽聽鑫苑置業美國區總經理梁朝暉的分享。

本文內容選自梁朝暉在第二期房地產美國特訓營,關於《中資企業在美投資房地產市場的經驗得失》的演講

我先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我所在的公司鑫苑,1998 年,鑫苑集團的董事長張勇先生在河南鄭州創立了鑫苑置業。從給政府做廉租房起家,後來成為整個河南省前三名的開發商,一直到 2006 年,鑫苑的業務都還局限在河南省。

2007 年是鑫苑的一個轉折點。2007 年,鑫苑在紐交所主板上市,直到現在,它也是中國開發商中唯一一個在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這里面也有一些機緣巧合。

當時美國有一個房地產基金叫 Equity International,這家公司的老板 Sam Zell 是美國赫赫有名的億萬富翁。而且他是地產信托(REITs)這種商業模式的最初的創始人之一。

他旗下所有的公司名字都是以 Equity(股權)開頭,例如 Equity Office 和 Equity Residential。一個專門做出租型的寫字樓,一個是做出租型公寓的。在所有機構投資人中,他當年對紐約摩天大樓的所占份額最大。

11

▲Sam Zell 顛覆了房地產歷史

Sam Zell 對市場的時機抓得非常緊。他能夠預見到 2008 年以後會發生一點問題,於是在 2006 年,他把所有的 Equity Office 全部賣給了黑石集團。黑石集團也不傻,在買下資產組合之前,就已經安排好了下家,一轉手就賣了。最後接盤的碰上了金融危機,就倒黴了。

Sam Zell 拿到現金後,就把眼光放到了世界各地。他當時看好兩個地方,一個是南美洲,一個是中國。他和他的戰略夥伴「藍山資本」在中國轉了一圈,尋找投資的目標,最後,就選中了鑫苑這樣一個河南二線城市的開發商。

當時他的理由是,我看得懂他們的財務報表。大家知道,在中國做開發商,尤其是到香港去上市,可能第一個被問的問題就是,你的土地儲備是多少。而鑫苑當時「不囤地、快周轉」的模式,和美國開發商的這種模式不謀而合。於是,Sam Zell 和藍山資本就共同進入鑫苑,成為了鑫苑的戰略投資人。

一直到美國金融危機,鑫苑的所有業務全都是在中國,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它是美國戰略投資人投資的公司,又是在美國紐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它的獨立董事里面,有一半都是美國公民,那麽這家公司從公司治理到投資策略都是近乎美式的做法。

本來公司就這樣平平穩穩地運營下去也挺好,像百度,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在美國上市,主營業務還是在中國。直到 2009、2010、2011 年這三年,全球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當時的美國地產市場,用一個成語——「哀鴻遍野」來形容,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因為公司的帳面上有很多的資金,正好又碰到了中國的房地產第一波調控,在中國做房地產越來越艱難了——而且這種情況從那時候開始,一直艱難到現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董事會就做出了一個決策——到美國去看看投資的機會。

試問有哪一個中國公司比我們更有這種近水樓臺、得天獨厚的條件呢?

第一,我們是在美國主板上市;第二,美國最大的房地產基金是我們的戰略投資人,可以第一手近距離接觸到美國的資源和人脈。說實話,其他的中國公司,都不具備這些先決條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美國後,要如何拿到好的項目。現在的中國投資人,從大公司到小企業,不管做不做房地產的,都準備要到美國投資房地產。

於是,很多中介開始不停地在中國兜售、推銷各種各樣美國的優質項目。其實地產中介這個行業比較複雜,好的、專業性強的中介,對市場的脈搏摸的還是很準的,真的能為投資者增加價值,也就值得讓我們信賴,將其當作我們的耳目。但更多的中介實際上並不能提供這些價值。所以,投資者怎樣才能分辨出哪些是優質項目呢?我們內部總結出來的一個經驗就是,由越大的中介帶來的項目,我們越不太願意看。 

122

▲如魚得水的鑫苑在紐約布魯克林東河灣率先建起了住宅

咱們中國人好像有點迷信美國的大牌子,認為 CBRE 等這些美國一線的中介推銷的項目比較靠譜。但是實際上,這些中介往往才是最不靠譜的。

因為他們帶來的項目只有兩種可能性:第一,可能是特別爛的一個項目,他在帶給我看之前,已經給 100 人看過了,人家基本都不認可——它是來釣我上鉤的。

第二,這可能是個好項目,但是被 100 個人看過,其中很多人都很看好這個項目,你在價格和其他條件上絕對賺不到便宜。尤其是我們這樣的中資開發商,如果看的項目跟美國的開發商都一樣,就更沒有競爭優勢了。

我們一定要自己找項目,有自己的投、融資團隊,像警犬一樣天天出去聞著味找項目。舉一個例子,2014 年底、2015 年初,美國紐約的土地已經被炒上去了,真正好的投資機會已經不多了。

當時我們也很苦惱,看了一個又一個項目,要不就是算不過帳來,要不就是過不了投委會。有一天,我跟著我們負責投資(acquisition)的總監在街上開車閑逛,聽收音機講油價:過去半年,油價已經從每桶 120 美元跌到了每桶 60 美元,快要腰斬了。

聽到這個消息,我就對他說:「你聽到了嗎?你覺得我們現在要去做什麽?」 我們的投融資總監是個老外,他很疑惑地說:「要去買石油嗎?」

我說:「不對,你現在去曼哈頓島轉一圈,看看哪些石油公司控制的物業、資產是閑置的,我們去跟它談。因為現在恐怕每一個石油公司資金鏈都出了問題,而且缺錢缺得厲害。」他也認為這是個好辦法,就帶著他的團隊,在整個曼哈頓做調查。

222

▲《摔跤吧!爸爸》有人看到了災難,有人卻看到了鮮花

他們整理出了廢棄的加油站或者是沒有達到最好利用的物業,這張清單非常長,包括了幾十個個大、中型石油公司,包括 BP、馬拉松等等,持有的物業。我們一個一個去評估,最後選定了 4 個在規劃、環評等方面風險都可控的標的。其中一個是沒有利用好的寫字樓,另外 3 個都是加油站。

這個時候,我開始打電話給我在商學院的同學或校友,找他們中間在石油企業就職的,我問他們,你能不能介紹我們跟你們專門負責市場的人聊一聊。

最後,我們成交的地塊就是一個加油站。這個加油站的總公司是一個上市的石油公司,總部在俄亥俄州。經安排,我們找到了他們負責房地產的副總裁和 CFO(首席財務官)。我說:「你這個加油站的地理位置簡直太好了,在第十大道,離我們中國駐紐約領事館不到 5 分鐘路程。我參加過駐紐約總領事官邸舉辦的活動,從他們的樓上就能看見它。

站在街角,往西就能看見紐約的地標「無畏號」航母,東面緊鄰紐約最火的食街「地獄廚房」區和時報廣場區域,南面就是紐約最大的城市改建新區「Hudson Yards」。而且它的地理位置是從一個紅綠燈到另一個紅綠燈,占領了整個街區,從施工來講也是最理想的。

當時我就對他們說,我看好你這塊地。因為我們也做了調查,這個加油站肯定是賠本的,而且你們現在的現金流出了問題,石油的價格從 120 美元一桶降到 60 美元一桶了——實際上當時還不是降到最低的時候,後來降到30多美元——我們現金收購,你願意不願意?

他們說:「前兩天那個最大的中介還來跟我談,說要代理我們,幫我們推銷這塊地。」

我說:「千萬別,打住,今天咱們就握手,我們會第一時間就把意向書給你們發過來,保證如果沒有什麽問題的話,一個月之內給你交定金,兩個月之內就交割。」這塊地就是這麽拿下來的。

000

▲《中國合夥人》| 當機會擺在眼前,牢牢抓住它

那麽今天,這個項目已經完成了所有的設計、審批、清汙、招投標等工作,進入施工階段了。值得一提的是,底商部分我們成功地在破土動工前就簽下了大型連鎖主力店 Target,創造了中國房企在紐約首例成功與大型連鎖主力店簽訂長期租約的先例,並在艱難的融資環境下成功獲取美國主流商業銀行提供的無追索性開發貸款。

如果不是因為當時逛大街,偶然聽到了收音機里的消息,也拿不到這塊地。我們還是只能天天看著這些中介,然後一個中介接著一個中介,給你推銷那種已經被 100 家客戶看爛的項目。

所以,找投資的機會一定要有當地的團隊——不是光有蓋樓的團隊就行了,還一定要有專業的尋找投資機會的人士來幫你運作不然的話,你只能被中介左右,耽擱投資時機。

鑫苑地產 紐約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575

[貼圖]蔡朝暉

1 : GS(14)@2011-05-08 20:47: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59

雲鋒基金蔡朝暉妻8500萬購Albany

1 : GS(14)@2017-09-04 11:48:11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9&issue=20170902
【明報專訊】中半山指標豪宅The Albany 一向名人雲集,土地註冊處顯示,由匯豐銀行亞洲私人銀行服務亞洲區前行政總裁王以智持有的低層A室,上月以8500 萬元連車位售出,單位實用面積1948 方呎,實呎43,634元;登記買家為張鳳娟CHEUNG FUNG KUEN MAGGIE,中英文名均與雲鋒基金發起人之一、國際娛樂(1009)大股東蔡朝暉妻子相同。

蔡朝暉與內地富豪關係良好,當年雲鋒基金的發起人,除了蔡朝暉之外,全是內地企業老闆,包括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等,他曾坦言,自己是唯一能夠在這個圈子打滾的港人,相熟程度是「隨時可以搵馬雲打牌,或者打電話畀虞鋒約出來傾生意,問意見。」而其妻張鳳娟,本身亦是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另今次沽貨的王以智,早於2002 年以1900 萬元購入,持貨15年帳面獲利6600萬元或3.4 倍。

前匯豐王以智持貨15年勁賺6600萬

事實上,長實地產(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於今年初亦以9680萬元購入The Albany一個實用面積1948方呎的中層C室連兩個車位,單位實呎約4.84萬元。

太子鄧長子1588萬購名鑄

另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太子珠寶鐘錶主席鄧鉅明長子鄧亦軒,早前以1588萬元購入尖沙嘴名鑄低層D室,單位實用面積604方呎(建築842方呎),實呎26,291元(建呎18,860元),原業主於2009年以1477萬元購入,至今帳面獲利111萬元或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5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