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黃宏生老婆入貨時機準 李華華

>2008-06-02  Appledaily

公 司管理層增持股份,同埋公司回購番自己股份,獨立嚟睇唔係乜嘢特別嘅事,上市公司都時有發生,但差不多同期發生就會惹嚟不必要嘅遐想。

大陸《每日經濟新 聞》就對創維數碼(751)4月底起分十次回購咗1147.2萬股,用咗差不多974萬銀有質疑,因為創維執行董事喺公司回購之前,亦都分咗十次增持公司 股份。

華華睇番港交所(388)資料,執行董事林衛平,亦即係鶽家坐緊監嘅大股東兼前主席黃宏生(圖)位太太,喺2月1日至4月15日,合共用咗 315.37萬銀分十次增持421.6萬股,每股平均價約0.748元,以創維上星期五收市價0.88元計,鶽421.6萬股賬面大約賺咗55.65萬 銀。本來管理層增持股票係對公司投予信心一票嘅表現,華華亦唔係話嗰位執董趁公司回購撈番一筆,不過換轉華華就唔會喺咁敏感時候去增持,以免招人話柄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

问题奶粉迟到曝光 康师傅剥离味全时机遭质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90203/04002651562.shtml


有市场人士质疑,如果当时就把台湾味全奶粉的问题曝光,康师傅控股还能卖得出这样一个受负面消息困扰的品牌吗?

从2008年10月17日到2009年2月2日,在这近3个半月的时间里,“阪崎肠杆菌”这样生僻的名词并未进入公众的视线。

不过,一则关于进口味全奶粉被检出阪崎肠杆菌的消息,一下子搅乱了人们节后的好心情。这种可致新生儿死亡率高达50%以上的病菌,危险性似不亚于三聚氰胺。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信息显示,被检出致病菌的3种“味全”奶粉分别为味全婴儿配方奶粉、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均产自中国台湾,制造商为“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味全”),检出时间为2008年10月17日。

还有一事同样发生在这3个月内:2008年11月24日,康师傅控股(00322,HK)以739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味全”)剥离。

“阪崎肠杆菌”阴影

对上述负面消息,总部位于台北的台湾味全代理发言人陈文敏昨日回应《每日经济新闻》称,受污染的奶粉已按规定及时销毁,并未入境,“经过初步调查,我们怀疑奶粉是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污染。”

杭州味全副总吴瑞勋则表示,该批问题奶粉去年10月份被海关拦截后就已全部就地销毁,并没有流入大陆市场。

吴瑞勋还告诉记者,“由杭州味全生产、并在大陆销售的味全奶粉,无论是原料还是产品都跟台湾味全没有任何关系。目前杭州味全所生产的产品经由国家质监局检测,批批检验合格。”

吴瑞勋表示,他不太清楚台湾那边针对此事的调查结果,但他怀疑问题很可能是出在生产环节。

事实上,这已是台湾味全奶粉第三次被检出阪崎肠杆菌。公开资料表明,在2006年10月与2007年8月,产自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也同样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抽检出阪崎肠杆菌呈阳性。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也就上述事件发布澄清公告,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早已对该批奶粉依法进行了退运处理,不合格奶粉并未进入国内市场。李元平就此特别强调,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进口奶粉,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信息发布存在“真空期”?

尽管问题奶粉是在去年10月被检出不合格的,但目前可以查到的信息,却是在今年1月20日才被公布的。

对此,李元平也在昨日澄清强调:“质检总局已于2008年11月7日就发布进口食品不合格信息进行过说明。”但是记者并未在质检总局官方网站上找到2008年11月7日所发布的相关信息。

也正是在这段信息的 “真空期”里,康师傅控股于2008年11月24日以739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旗下杭州味全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剥离,卖给了台湾味全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味全(BVI)有限公司。

对此,有市场人士质疑,如果当时就把台湾味全奶粉的问题曝光,康师傅控股还能卖得出这样一个受负面消息困扰的品牌吗?康师傅控股剥离杭州味全的时机是否经过“精心选择”?

针对这些质疑,记者昨日致电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公关部负责人称,味全现在不属于康师傅控股,无法回答记者提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5

買入滙豐的最佳時機 王雅媛


2009-03-10 HKHeadline





我 相信一百個叫買滙控(005)的人,可能有九十九個都不太清楚其基本因素,剩下來的那一個人,也可能比那九十九個知多一點點、說得出滙豐的各大財務比率而 已。他們買滙豐,如朝拜一樣,信心行先。其實自金融海嘯以來,滙豐已走錯了一大步,便是遲遲不願集資。試想,如果滙豐八十元的時候便出來叫供股集資,現在 會怎樣?如此,它便不用去到供股價要大幅度折讓,以及用十二供五這樣嚴苛了。

公司管理層解釋為甚麼不早一點供股,因為當時他們還沒有看清楚形勢。金融海嘯是一樣無常的東西,滙豐管理層嘗試從無常中尋找有序,難怪要那麼久,才決定得了供股這事宜。

如果你問我究竟從基本分析上,滙控是值多少錢,以及應該甚麼時候買入?老實說Victoria答不到你。我只可以「好行」地說,滙豐那麼多年建立的網絡及 品牌,是不容易取締的,因此信心行先的投資者不是沒有他們的道理。如果你還不是滙控的股東,而又有興趣買入它長揸,但又決定不了甚麼時候是最好的買入時 機,那麼我們不如改一改方法,不用基本分析,而改用市場面的分析去決定它最好的買入時機吧!

 

滙豐沽壓最沉重的時候

前天看新聞,全球有二十萬名滙控股東,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便有多過六萬個。

香港人一向有一個觀念,便是認為持有滙控便等於持有現金般安全。滙控股價跌了不用沽,而它比現金更好的地方,便是現金不會升,但滙控卻會升。滙控佔了香港 人身家某一個百分比,現在股價大縮水,再加上經濟不好,其以差不多二供一的方法向股東們拿錢,其實不少人是不想供的。因此,當其供股權證上市的頭幾天,不 少持有的投資者將會選擇沽出套現。這樣便會使到供股權證價格有機會出現不理性的下跌。

如果供股權證價格跟滙控正股價格開始出現一個不合理的差價,比如說,除淨後滙控市價造三十三元,而供股價二十八元的供股權證價格卻跌至只有二元。屆時,持 有滙豐的投資者一定會想到不如沽出手上的滙豐,換入供股權證,以成本三十二元買回滙豐,去賺取那三元的差價。屆時,滙豐便是沽壓最沉重的時候。而從市場面 去看,那時便是買入滙豐的最好機會。大家不妨參考一下這個決策方法。(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逢周二見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5

女生投資周記:留意盤路 捉入貨時機 王雅媛

2009-06-01  OrientalDaily





上 星期三,端午節前一天,大市升了差不多900點。本地銀行股,如恒生銀行(00011)就升了5%左右。而內銀股中,最厲害的非中國銀行(03988)莫 屬,股價更升了差不多9%。根據以上三個情況,大家一定會猜想中國銀行的子公司,中銀香港(02388)的表現都應該不會太差。但當天中銀香港只升了2% 左右。

當天收市後,Victoria看見有散戶打電話上財經電視節目,問中銀香港為何升不起來。而股評人用的也只是一般的解答,對散戶沒有實質幫助。

工銀亞洲力沽中銀

如 果大家有留意這一個月中銀香港的賣盤,其實不難發現一直有一個工銀亞洲證券的牌在沽。而每次它排出來的數量都十分驚人,比如連續幾檔排幾十萬股。現在香港 交易所(00388)的網站多了一個功能,便是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查詢服務。大家只要輸入想查詢的股票號碼,基本上哪一間證券行持有某一股票多少貨,是 一目了然的。最高峰時,即是今年三月中,工銀亞洲證券持有5億股中銀香港。

中銀香港平均每天成交量只有大約3,000萬股。即使那個基金可 以做到每一天成交量的一半,它都需要起碼沽足30多天。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那麼大的一個基金在沽貨,為何早前中銀香港股價仍然可以站於11元?理由很簡 單,我發現每逢中銀香港跌穿11元,工銀亞洲證券便會停手不沽。這也可能是基金經理給交易員的指令。

沽壓消化股價升逾10%

上 星期三是非常關鍵的一天。當天雖然中銀香港股價表現差勁,但成交量卻達到了8,000多萬股,是平日的兩倍多。依我觀察,一半以上的成交都是來自工銀亞洲 證券的。而根據當天香港交易所的資料,工銀亞洲證券只沽剩1億多股而已。因為港交所提供的資料是延遲兩天的,所以Victoria便猜想它剩下的股數只需 兩至三天便會沽完。於是星期四晚上,我立刻在自己的Blog上跟大家說下星期要留意中銀香港了。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原來經過了上星期三的大 成交,工銀亞洲證券的貨已經沽得七七八八了。星期五開市頭幾分鐘Victoria還看見它的沽盤,沽了幾十萬股後,便再沒有看見沽盤出現了。經過了一個多 月,這麼龐大的沽壓,終於被市場消化了。那時Victoria便知道中銀香港真的要開始追落後了!最後,它升了超過10%。

王雅媛(Victoria)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曾勝出大學模擬投資比賽冠軍,現任職證券行。

我的投資博客http://blog.sina.com.cn/wangyayuan1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92

時機心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consilient-lollapalooza.xanga.com/734316428/%E6%99%82%E6%A9%9F%E5%BF%83%E6%B3%95/

同一隻股,有人狂賺,有人賺,有人蝕,有人狂蝕。時機取決在同一隻中股中的勝敗。有人用價值做選時,那就是”平”的時機。有人則用技術去選時,那就是”強”的時機。同時十倍股,各人回報不同。有賺可能只是曾賺,但蝕則幾有可能是蝕。

同一個等級的週期走勢,可分為初升、急升、頂部、初跌、急跌及底部六個階段。

初升:

通常是最賺錢的時機,就是初升階段,因為初升買進的人,才最有機會走完全程。當然,你要在初升階段就已經買進,就是說你很可能在底部時間已經留意, 在初升中買入。在初升階段,你不會知道這是初升階段,因相對之前的底部整固,這已是不錯的升幅。初升是消化底部Anchoring的時間,所以是升跌交 錯,信心不大,每每會挑戰支持,但即使跌穿,也短時間內回升。當然,那是事後才能知道的事,但有這個心理準備很重要。初升是最賺錢的,因為參與初升階段的 人,才有機會羸盡急升階段。

初升期未買的人,可以在挑戰支持”後”買入。如果基本條件很好,則可隨時買入。這是候,已看見底部了,或者離底部有一段距離,很容易因已升了一段而有戒心,其實這只是底部的Anchoring吧了。

初升的心法是”駕”,汰弱留強。

急升:

急升階段應是最容易操作,但心理上也是最難控制的。經過初升後,貨源歸邊,股價急升,人們都認為股票”瘋狂了”。很多人在初升階段中己很滿足,一到 急升便急不及待獲利,唯恐巨大的利潤會化為烏有。同時,也有可能想用初升階段的高賣低買策略去提高利潤,因為波幅越大,越有水位。然而,這時間要做的事, 其實就是等。什麼也不要做,便是最好的了。觀察急升完結就是唯一要做的事。

如果初升時未能參與,那急升時還能否參與呢?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注碼必然要分散投入,否則風險是極難管理,買了也難堅持有下去。利潤是信心的泉源,沒有利潤,很難抵擋波動性的干擾。

急升的心法是”穩”,買定離手。

頂部:

頂部跟急升的共通點,是波幅大。不同點,是沒有升幅漸減至零。急升後的倉位遇上巨大的獲利,如果你找到頂部的特徵,如有波幅冇升幅,技術技標變差, 人氣熾熱等,便很容易想獲利了結。然而,其實這個所謂的頂部,可能只是大一等級的調整,是一個失敗的頂部。在這時沽出可能是一個短暫的對而長期的錯誤,事 後就會覺得被”震”了。在頂部,便要看大一等級的情況,而決定去留。

頂部,也可以是大級別的調整開始,不宜買進。如果選擇離開,可以減持。當然,估頂難過估底,而頂的完成必然是事成後知道,動作宜慢。傳說中在極頂部沽出,然後看 著股價崩潰,大發人心,這是只是童話,不能妄想。

頂部的心法是”緩”,目標明確。

初跌:

初跌,是最危險的時候,行動要快。頂部因初跌而完成了,一切技術指標也向淡,然而,股價先跌後升,跌幅不大。這是極大的危險!跟初升同理,那是頂部 Anchoring的結果,但初跌消化的速度可能很快,需時更跌,變化更急。如果頂部選擇了離開,初跌便要清貨。如果頂部選擇了留,也可能需要減持。

初跌只賣不買,心法是”狠”,不作判斷。

如果初跌良久,考慮是大一級別的調整。根據選擇行事,即使先賣後買,蝕差價,義無反顧,那是賺取機會的成本。

急跌:

初跌過後,便是Free Falling,每價位平均成交量很低,即少跌少成交,急跌才有大成交。股票大平賣,很有衝動去入貨,尤其早前已減持股票,做套利不亦樂乎?然而,這種高賣低買的心理,很影響急升”穩”的心法,誰能做套利而在急升中持穩呢?

急跌階段入貨,是十分危險的事,因為你看似急跌,但再跌70%時,你便知那只是微跌。股價圖是會跟隨變動而改變scale的,任何所謂的直線上升或下跌,過一會就不覺得怎樣了。

急跌不宜入貨,入了貨風險也極難管理。即使要入貨,必等待成交量急增。那是十分投機的事。因為沒有說天量不能再天量。一般情況,急跌不宜買貨,除非十分難買,而這股又非買不可。

如果急跌時,還未賣出,那能否賣出呢?如果選擇”留”,可以不賣出了,少做一次吧了。如果選擇”離”,則必斬無疑,那是最後的生還機會。

急跌的心法是”等”,少做少錯。

底部:

底部不等於不跌,而是跌幅減慢,甚至有波幅冇跌幅。當然,在底部時你不能確認是底部,要在初升階段才能確認。底部的特徵,有急有緩,童話式的買進是 在極恐慌時買進,而買進後便一勞永逸,一飛衝天。這是可遇不可求,求倒也未必好。想像,如果一個人曾經成功這樣,他以後的買入策略會是怎樣呢?福兮禍所 依,就係咁既意思。

底部是選股的黃金時間,但只在選。很多基本條件好公司出現了,當然你發現他們的基本面有缺憾,但就是那些缺憾而讓機會變得更美。這時候的基本分析,是要看大一級別的核心基本面,而不是看什麼週期業績盈利PE,那只是鬼故,讓人見指忘月。

在底部買入,欲速則不達,始終波動還強,重拳出擊,未必能有信心持有下去。利潤是信心的泉源,累積利潤,是日後心理的基礎。

底部的心法是”種”,欲達不達。

大級別的調整可在小級別的底部積極買進。初升時間太短,也有可買進的行為會引來競爭,就造成甚至完結了初升,就是把股”推動”了。

投機:

種、駕、穩、緩、狠、等,就是投機了。

文章想用投機作題,但人們已有投機投資的概念,容易先入為主。實際上,主題是投機心法。凡是選時,不論方法,就是投機。投資不考慮時機,而考慮股東 回報,不考慮賣出,就如結婚考慮的是婚姻生活,而不是離婚手續。投資投機不緊要,重要的是做對應的事。否則心法錯配,容易力不從心,進退失據,知易行難。

身份主導信念,信念產生能力,能力指引行為,行為適應於環境。哲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了解自我,加以發展及完成。世上沒有好方法,只有適合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0

叶兄论伟大公司的投资时机选择

http://www.guidetostock.com/weidagongsidetouzishijixuanze.htm

通常一个伟大的公司,总是在某个阶段套死一批投资者。

(把公司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就是在从“成长期”到“成熟期”这个转换的点上会套死很多人。

 

因为在成长期的伟大公司都会被给予非常的PE,一旦成长期结束,进入成熟期,

其PE会回落到正常水平,虽然E仍在增加,但价格回落幅度会非常大。

 

在成熟期之后参与的投资者,就只能享受E的增长带来的收益,在PE上的超额收益就不能指望了。

 

例如微软、谷歌、腾讯、阿里巴巴(如果他们也算的话),都曾有PE非常高的时候,

到成熟期之后都会有股价大幅回落而且此后可能10年都回不去那个高点的时候。

 

延伸一下,我觉得有三个细节:

 

1)一个好的投资方法是寻找在导入期或者成长期的开始阶段的公司。

 

2)如果第一步做得好,幸运的抓住了一个这样的成长股,千万不可以因为PE略贵就获利了结,因为直到其成长期结束之前,都会享受高PE,甚至PE越来越高,这个收益是来自未来N年的Earning的回报提前支取。这才是投资获利最丰厚的组成部分。

 

3)第三步,当高PE持续很长时间后,要非常小心成长期何时结束,不然此前的收益的大部分可能会付之东流。或者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想想巴菲特投 资可口可乐的第一个10年收益10倍,而第二个十年则是整体亏损的)。因此来说,任何伟大的公司,都不是可以“永远不卖的”,而是要很小心何时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6

買進時機的反思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05.html

 究竟拆息和商品是股巿的先驅者還是有所滯後呢,這個問題我相信可以再進一步觀察才能得出結論,因為如果你有發現拆息因素的話,一定會認為資金又再度充裕 了,所以令到股民們每天都大叫三萬點GOGOGO,問題是拆息可以快速回落,亦一樣可以好像上年年尾一樣急速彈升,我想的是假設上次急速彈升是由於放假因 素的話,那麼下次拆息抽升應該是在一月尾吧,如果這個推理正確,我還是等待一月尾才進場買貨吧,不過此等推論純粹吹牛居多,正確性肯定有所折扣。

        話說回來,所有商品和商品貨幣都錄得重大反彈,尤其澳元和石油,這些都預示了投資巿場回暖以及通脹重臨的威脅,這時候巿場當然又再來一次 銀紙變垃圾的偉大論調吧,結果各位也急不及待拋售銀紙換資產,買資產保值呀,多麼率直的一個壯舉。這令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雖然那一年我只係知道很多人不 高興,電視每天都播放大跌大跌再大跌的新聞,現在可以讀歷史知道,那時候幾本上和現在一樣,人人都怕再不買進連買進的機會也沒有了,通脹也是有的,那年通 脹也很厲害,各位專家都叫買資產保值,結果資產是保值,一直到目前為止那個價格都得以保持,可是已經是十多年光境了,恭喜他們保值成功。

        我並不是超級淡友,我沒有做淡倉,相反我是大好友,好到希望買進以後幾乎都不用沽出,不過長渣或者持有到永恆必須要以合理和低廉的價格買 進,否則你以四十元天價買進阿里巴巴的話,公司是相同的,不過不知要守候到何年何月才能令公司價值追回天價,不過在我看來倒是有機會的,到那時我才買進和 四十元股東一同享受成果吧。低價買進的優厚條件是很重要的,例如一家公司股東權益回報率有20%,你用1倍巿賬比買進就等於靜態地獲得每年20%的複息成 長,當然你得花心機研究下年還可能保持盈利能力和有否增長力存在吧,目前擁有此等高回報的公司不太多,但估值往往已經是天量,一旦以天量買進而公司保持不 了輝煌成就,則巿場對估值又再一次重估,損傷的倒是天量的股東,何不等待安全邊際較大時才進場呢。

        機會是很多的,若你能忍受巿場上升和朋友們的嘲諷,十年之內所有好的年頭不進場,只是關鍵地數已經知道2001年科網爆破、2003年沙 氏時期、2008年金融海嘯,如果這三個浪才進場買貨的話,每個浪我約當你至少升一倍的話,則自己的身家己經是二的三次方了,亦即你本身有十萬身家,第一 次進場至高估值拋售,變為20萬,第二次進場又變為40萬,到第三次進場至今已變成80萬了,複息回報率有幾多自己計算就知道,可謂百忍成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0

企業成敗 看策略或看時機?


2011-10-03  TCW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暨 EMBA執行長黃崇興(以下簡稱黃):「策略重要?執行力重要?」學理上的爭論,主張前者重要的理由在於,策略一旦做錯,執行力好,反而會加重損失;然 而,主張後者則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 企業策略能力不會有太大差異,執行力才是企業競爭力差異所在。過去本專欄也有企業家談過這個主題,兩種主張都有。你怎麼看?

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以下簡稱鍾): 策略是絕對重要的。這個行業,土地決定成敗至少一半以上關鍵,一個決定做錯了,後半段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賺錢;景氣時機變動更是,買的時候看好,只要時機不 對,賣的時候怎麼都賣不掉。相對的,執行力則是只要CEO(執行長)夠認真,找的人夠專業,都可以到一個程度,沒有爛的。

以前有個上櫃公司,我的學長是老闆,每年(EPS)賺兩、三元,很績優的,在竹科買了一塊一萬坪的土地要開發,什麼都好了,結果就在開發前夕,新竹都發局 找他談變更,要做高鐵與捷運共同開發。我學長考慮半天,就答應了。你知道在建築業,變更至少是兩到三年的事,可是它因為是上櫃公司,本來預計後年可以用這 個案子入帳,現在沒有了怎麼辦?結果為了業績,就來台北買了兩、三塊土地,負債率達到八二%,最後卻因房市、股市在一片榮景中反轉,就out(出局)了。

當景氣多空轉換,經營策略該如何調整?

黃:你的意思是,執行力在這個行業,無論如何不會攸關成敗;但建築業現在是不是已經到達大家進退有據的階段?就是說,有策略能力嗎?

鍾:(對我來說)年輕時,剛入行沒有策略,就是努力去做;但是到現在,華固的企業經營策略,市場有市場的策略、 開發有開發的策略、財務有財務的策略。 內外資源是形成經營策略最重要的原因,包括政府政策……。

房地產的黃金守則在任何國家都一樣。國民所得水準在三千美元到一美元階段,經濟連續兩年以上兩位數成長,房價都是這時候會飆漲,像是民國七十六年到七十八 年台灣房價飆漲四倍,還有現在中國房價……,這真很難得,因為經濟成長有極限。已開發國家絕不可能有這機會。

那時因為快速都市化,需要的房子是住宅最基本的。所以,台灣民國七十年造鎮可以,可是到現在,(國民)所得水準已經兩萬美元,這是台灣平均,台北市可能所 得水準到四萬美元,是講住宅品質的時代,現在你去造鎮會失敗。所以現在我們經營講「精品策略」。

景氣循環,我的策略很簡單:前兩、三年,我們負債淨值比到一.二倍最高,現在不到一。景氣循環由最壞開始復甦時,基本上預售(編按:預售從客戶預收的錢在 建築業者的財報上屬於負債項目)很安全,那你真的是可以衝啦。

現在各種跡象顯示,房地產有利的因素越來越少,不利的因素越來越多,那市場就會反轉了。因為政府在打房,中央銀行限制建築融資、實施豪宅稅,我們新蓋的一 批,在吉林路,本來契稅啊,大概十七、十八萬,市政府評定為豪宅(後),馬上變七、八十萬,漲了好幾倍。短期投資客,兩到三成,全部消失。

第二、我講高效率經營,快速回收。一般同業從買地、取得建築執照到完成銷售,要三到四年,華固只要一年半到兩年,比對手快一到兩年時間。

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前,華固淨值大概只十二、三億,最慘股票跌到五元,市值才五、六億……,我們經驗就是快速回收,快速累積資本。

當不利因素增多,光有財務控管難賺錢?

黃:掌握景氣時機,並用高效經營、快速回收,來鎖住景氣變化的風險!所以法人投資人,尤其是外資,對你們的信心,外界稱你為股王,另外你不會過度運用財務 槓桿……,但是你看準的東西,也必須執行到位。尤其是財務紀律。

鍾:我們自己從來不用「股王」這兩個字。 財務是紀律,但財務控管非常好,假如經營能力不強,不會賺錢,很保守,也賺不了一個股本。

我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比如說同業為什麼景氣那麼好,房價漲那麼多,它沒有辦法去賺平均五元以上?為什麼每年EPS就二、三元,股票現在還是十幾、二十幾 元?

這其實跟經營策略有關。像我們十五年來就是在台北市蓋房子,這就是開發策略。景氣循環最高點時哪裡先跌?一定郊區先跌,台北市中心區因供給很少,它只會跌 一成而已。你去看敦化南路那裡,下禮拜三要標華票大樓,一坪土地(預期)會超過一千萬(元)……,這就是稀有性。

第二個講基地條件,你看我們基地都是大面積,有一千坪以上,我的精品策略,一、兩百坪的,即使在敦化南路我也不要,因為你蓋一棟獨棟的,兩百坪土地,車子 沒辦法進到地下室,要用升降機,但是有錢人買一坪一百萬(元)以上,為什麼要用升降機?

但現在相對有錢買不到地,所以我們開發策略會調整。去年就跑到新竹破天荒蓋豪宅。

第三個,(民國)一百零二年我們要IFRS(國際會計準則)與世界接軌,這會改變我們的經營策略,現在都是完工比例法,比如說這棟全部賣掉我可以賺十億, 那我就照工程進度,完成五○%就可以認列五○%,所以我們營收每月很穩定,IFRS不行,要蓋三年半,完工賣出才認列。

黃:所以IFRS出來對建築業衝擊非常非常大,產品管理顯然要更為精密。

鍾:所以我們會調整,舉例來講,本來我是邊蓋邊賣、零庫存,蓋完很快就清掉,以後我可能明年興建完成前設目標賣五○%,開工時可能再賣二○(%)……限 量,賣完我就不賣了。基本上是要完工後才能賣,但我承擔風險,因為以後的房價我不知道……。我們現在所有產品規畫(時程)都調整。

黃:聽起來在房產業要做到華固的獲利能力,老子講的順勢而為很重要,策略要扣緊時勢,看得準不準老闆很重要!

鍾:我覺得自己不是老闆而是專業經理人,我們決策相對民主,華固外資持股最高(曾)有五○%,股東不滿意可把我換掉的(笑)。

管理精華

房地產就策略而言,最關鍵就是相對地點,廣開言路,觀察同業的所為,聽取異業對大局勢的看法,抓住對的時間點,推出對的產品。之所以不是所有業者都能跨越 景氣循環考驗,關鍵在於,策略雖然決定成敗,更需要與管理能力相扣,華固的管理實務,關鍵在於專案完成講求速度,財務講求策略紀律,操作靈活,利潤與團隊 慷慨分享則提升了執行力。老闆以專業經理人的心態善用管理工具,更是踏實之道。

【延伸閱讀】營建獲利王華固的賺錢學

說明:華固近2年來與業界推案量最大的遠雄建設等績優股,曾幾次爭過營建股王及獲利王寶座,不過華固鎖定高價豪宅市場,策略恰好鎖住近年資本市場擴張時 機,奢侈稅實施後則以銷案快避掉部分風險,獲利外也以穩定配股配息吸引法人的目光。

現金配息5-6元 華固連續4年('07年至'10年)各賺1個股本,EPS自2007年來都超過10元,每股現金配息維持5至6元水準,這是它自金融海嘯後,獲得投資法人 青睞的主因。

85%員工持有自家股票除了新進員工,85%以上的華固員工持有自家企業股票,除高層外,員工持股占投資人全部持股總數3%,大方給員工紅利激勵,是華固 董事長鍾榮昌說,執行力沒問題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80

买入银行股的最佳时机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spz.html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下跌,银行股估值的确已经十分低,招行市盈率约7倍、市净率1.7倍,民生市盈率约6倍、市净率1.3倍,其他银行PE也在6-8倍之 间,即使放在国际市场也是属于很低的区域,如果不倒闭,买入银行股未来一定能有一两倍的收益,但是现在还不是买入的最佳时机。

    众所周知银行业存在着多个负面因素,地方债、房地产、西方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转型风险等等。危机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对银行真正构成影响的是危机未兑现。这 些危机最终都是能解决的,而且已经大部分反映在股价上,所以即使出现悲观的情况,也仅仅是导致银行一两年业绩大幅波动,并不影响长期的价值。然而正是一个 又一个尚未引爆的重磅炸弹,可能会制约银行的价值回归。

    地方债摆在桌面上的看起来似乎问题还不算太严重,但真正确切的数据似乎是一笔糊涂账,审计署、财政部、银监会公布的数据都有较大差异,地方债到底有多少, 到底有多少潜在未暴露的问题,现在没有人能真正下定论。仅云投集团涉及贷款违约风波的金额就近千亿,政府部门的数据愚弄民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未来不知 道会否出现什么意外的“惊喜”。

    房地产的形势也十分复杂,房价毫无疑问处于高位,涉及多方利益集团的博弈,未来房价走势扑朔迷离,并不能排除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对银行的强烈冲击 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转型以及西方金融危机使宏观经济的走向难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数年的波动,即使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随着利率市场化和竞争日趋激 烈,银行业整体不合理的暴利也会渐渐被改变,银行盈利能力面临下行压力。另外如果以上因素导致出现大量呆坏账,银行盈利下降,资产净值也可能减少,市盈率 与市净率将同时上涨,现在的低估值也会打折扣。

    中国处于城镇化、消费升级、经济转型阶段,消费、医药、新兴行业有大量的好机会,如果以15-20倍PE,2-3PB为银行的合理估值区间,则银行股现在 的潜在收益也就是1-2倍。现在不买入银行股,即使银行的价值回归提前发生,持有优质消费医药企业获利也不会逊色多少(也不一定跑输),因此错过了也不见 得有多可惜。而在巨大的负面预期压力下,可能会出现股价趴在低位数年不动的情形,价值体现可能较为漫长,则时间和机会成本高昂,长期复合回报率也许并不能 令人满意。例如假设两年后才开始价值回归,再用两年涨一倍,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回报(相当于四年一倍,若09年买入的则是六年一倍),但明显逊于消费医药动 辄30%的年增长率,况且确定性也要低一些(也许三、四年后才开始价值回归,当然也可能出现更好的情况,但这就是不确定)。

    银行股价对最坏的情况已经有了反应,但在预期未兑现前,都有可能长期压制银行股的表现。投资周期性企业最好在行业景气度和盈利低谷时期,现在银行利润快速 增长,ROE高企,显然还处于景气度高峰期,从这个角度看也不是买入银行股的良机。当地方债出现较多的违约,房地产价格有了实质性的下跌,中小型房地产开 始出现倒闭,银行利润增长大幅放缓甚至出现明显的负增长的时候,也许才是最佳的时机。

 

梁军儒20111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2

內房 (三) – 何時為最佳買入時機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BLOG

http://blog.yahoo.com/_72WIFHLVKF2G7BULLLTKWEWV6Y/articles/150665/index

 

時下很多分析員都對中國大陸房價感到悲觀,認為房價未見底,還有很大的下跌空間。但與此同時很多分析員又建議增持內房股,認為股價已經反映房價大幅下跌,這是所謂的“priced-in”

 

另一說法是比較現時內房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海嘯時的,認為現時的比海嘯時的健康,再比較現時內房公司的淨資產折讓率(discount to NAV)和海嘯時的,認為現時的比海嘯時的大,總結是現時內房股股價被低估。最近高盛便是以此法去辨證自己的觀點。這是高明的算術。

上篇已說明,房價下跌會導借貸方面的麻煩,我們可以看看
一幅圖

上圖是中原的領先指數,可見由上海的房價金融海嘯前高位大約為190-200,海嘯低位大約為170,跌幅不到20%。如是次房價下跌幅度比海嘯時大,故事便不能如此說了。可見高盛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

巴 菲特先生曾經說過:“恐懼是可以預測的,但恐懼所帶來的破壞是無法預測的。”引用到這次事件,我們知道房價下跌是可以預測的,但房價下跌的幅度及所帶來的 破壞是無法預測的。因此我認為,當有一天,有一﹑兩間房產公司倒閉引致恐慌迅速蔓延,繼而令到投資者不問價拋售手持的內房股時,才是最佳買入時機。

我可能會錯,但我錯了沒有損失,頂多是用以後的我去打倒今天的我。但如果我對了,我有機會大賺一筆。這就是我的思路和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