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是有原因的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3853


 

很多人認為之前一段凶狠的升勢是毫無實質支持,其實,是有的。

 

那麼我看一看新聞。。。。。。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087&sid=aYRCI7qybkHk

Bank of America Corp. and JPMorgan Chase & Co. climbed at least 3 percent as the number of people collecting unemployment insurance dropped by the most in almost eight years. Alcoa Inc. and

DuPont Co. added more than 2 percent as gauges of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Philadelphia manufacturing topped economists’ estimates. 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 rallied as the credit-card company’s loan losses grew less than forecast.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087&sid=aQHpYSoOtSHw

 

June 18 (Bloomberg) -- The index of U.S.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s rose in May for a second consecutive month and a regional factory gauge climbed more than forecast in June, showing the worst recession in five decades may soon end.

The leading index increased 1.2 percent after a 1.1 percent gain in April, the best back-to-back performance since November- December 2001, the New York-based Conference Board reported toda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Philadelphia’s general economic

index jumped to the highest level in nine months.

 

看看一個月前的美國樓市消息。

 

http://www.nahb.org/news_details.aspx?sectionID=0&newsID=9237
 Builder Confidence Continues To Rise In May   http://www.nahb.org/news_details.aspx?sectionID=0&newsID=9250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ges To Highest Level In 18 Years   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可能會聽到更多的好消息。  只不過這些消息是否已充份反映在市上股價上,是另一個議題。  老實說,在年初我也不知道經濟何時會復甦,但我仍是堅持逢低買進股票,主要是因為以下的「盲目」信念。  -超過十八個月以上的熊市是稀有的。若我不幸遇上,那真是非常的不幸。  -基於上一點,經濟是循環運行,有低潮就會有復甦。  -再基於上一點,熊市見底反彈的那一段升幅往往是巨大而驚人的。我寧願早點參予。  -股市是經濟最可靠的先行指標。  -堅持價值投資。(一些股票跌到比淨現金價值還要低,怎可以忍得住不買進?)  個別的股票,例如銀行股,我之前一直不敢沾手,直至  -滙豐控股跌至低於資產淨值水平,不久之後花旗銀行表示09年第一季開始有盈利。再之後銀行表示要償還政府救助的借款。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債券息率曲線均十分徒斜,有利銀行盈利。  -->買滙豐。  -國內阿爺巨額救市,國內銀行息差有見底跡象。第一季業績公布顯示了我們之前憂慮的情況究竟多嚴重,例如盈利有多少倒退,壞賬率有多差,息差收窄有多少等等。  -->買建行。  到現在才意識到經濟的好轉,似乎有點遲。不過,很多時候,遲到好過無到。牛市,總是持有股票勝於持有現金。價值投資在任何時候都適用,市場調整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  當然我的看法都可能是錯的。不過暫時 so far 都還是對,將來可能的錯誤,要用風險管理來應對。始終投資股票永遠是有風險,唔驚得咁多。  ---------------
看誰跑得快:http://www.editgrid.com/user/rsbcheng/Competi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9

欠債的人是有福的 朱泙漫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2/08/blog-post_13.html
「小莫小於水滴,匯成大海汪洋;細莫細於沙粒,聚成大地四方。」

這一首當年恆生銀行(00011:HK)繪炙人口的歌曲,旨在勸勉人「積小可以成多,儲蓄可以置富」的人生智慧。近日博友叔保羅先生在 Facebook上貼上1968年九龍彩虹道84-114號的新蒲崗大廈銷售廣告,住宅售價每伙為12,250港元起。近日筆者瀏覽中原網站,新蒲崗大廈 住宅售價每伙一般超過150萬港元,最平的成交亦要90萬港元。一街之遙的新樓盤睦鄰街8號現崇山平均呎價亦已過萬。貨幣政策決定社會上政治和經濟的遊戲 規則。自美國於1971年廢除佈雷頓森林協定(Bretton Woods Agreements)中有關美元承兌黃金的責任後,美鈔連年濫發而購買力江河日下。新蒲崗大廈升值固然反映六七暴動(正確來說應該是「反英抗暴」)後香 港超過40年的大繁榮期,當中亦有相當比例反應銀紙大幅貶值的購買力。

近日博友收租公在拙文《股票也有發水股?》 留言:「為啥超人近年不停收購,面對龐大債務,無收斂跡象?」坦白說,以李超人(又名李實發)這名愛國愛港商人的智慧和長和系業務的複雜性,其套路又豈會 是筆者這些股海蟻民所能參透呢?2012年8月11日Financial Times的《HK Tycoon Sees Land of Opportunity》報導這名愛國愛港殷商近年的大手手收購對象卻是歐洲(特別是英國)的零售和基建項目。所謂「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今天且看看收購零售公司對超人有何戰略價值。
一直以來零售僅佔和黃(00013:HK)除稅前收益(EBIT)一個不高的比例,以2011年計只佔18.16%共佔港幣93.30億元(見拙文《大公子Victor有話說…》)。不過零售業務卻由於和黃(00013:HK)可享有數期(Tenor)賒數而變相可替整個集團提供可觀的短期現金以供收購或減少利息支出之用。正如在拙文《股票也有發水股?》 曾指出:「…根據2011年年報,流動負債(Current Liabilities)佔總負債33.99%,而其中主要項目應付賬項(Account Payable)則佔總負債24.27%,故其2011年長期公司債借貸成本應該遠高於262點子!…」扣除應付賬項後,2011年和黃 (00013:HK)以銀行為主的融資其實高達345點子,較262點子高83點子。
根據和黃(00013:HK)由2004年至2011年的年報所示,應付賬項(Account Payable)則佔總負債比率由10.85%上升至24.27%。應付賬款周轉(Account Payable Turnover)則由107天上升至122天,即平均拖欠下家(供應商)的厠紙或午餐肉數超過四個月才找。所謂願者上釣,作為具實力兼擁有壟斷性的零售 網絡(例如大家都喜歡光顧的百佳),試問那一個供應商不願提供優惠的數期賒數給這名全港首富呢?

以2011年應付貨款及其他應付賬項共港幣780.93億元計,345點子融資折合節省港幣26.94億元利息開支,相比零售2011年港幣 93.30億元的EBIT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李超人的超級智慧告訴大家,做人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儲蓄是沒有前途的!要成為大有錢佬,購買力江河日下的鈔票 有幾多便借幾多,然後以鈔票買入硬資產死坐。只要能夠應付現金流抵抗短期逆市,你實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16

羅旭德: 多元化是有選擇的專注

2013-04-15  NCW 
 

 

應專注于全球最緊迫、最具挑戰和最受社會關注的領域,尋找順應“大趨勢”的

技術解決方案

【對話背景】

創 立 于1847年 的 西 門 子 股 份 公 司(Siemens AG)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業務涵蓋工業、能源、醫療、基礎設施與城市等諸多領域,在2012財年營業收入達783億歐元。從最初的西門子三兄弟發明指針式電報技術以來,西門子業務在165年中不斷擴展,伴隨著數十起全球矚目的跨國並購與合資——一個成功的多元化企業怎樣選擇 業務擴展領域,如何挑選收購對象與合作伙伴?

多元化不僅在於產品,也在於市場和運營基地。西門子自1872年起在中國開展業務,如今在中國有17個研發中心73家運營企業和65個地區辦事處,超過3萬名員工,2012財年收入63.5億歐元。在經歷過30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轉型和城鎮化進程面臨著能源、環境、交通、醫療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多挑戰,堅持多元化戰略的西門子怎樣看待這些挑戰,如何把握其中的機遇?

2007年上任的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旭德(Peter Loscher)有自己的思考。作為西門子歷史上第一位外聘CEO,羅旭德用“科技公司”來概括西門子,指出其多元化的基礎其實是專注化,專注的領域是超越當前技術水平幾代的“飛躍”階段。對中國,他清晰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學求學時期,在上海看到的自行車大潮和黃浦江對岸的浦東稻田,堅信今天的中國能夠成為創新的發源地,經濟轉型任務艱巨但能夠實現。

“與一些仍在計劃和嘗試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相比,我們一直就在這裡。 ”談到參觀建于1912年的雲南水電站時,看到了仍可正常運轉的西門子電機,他備感自豪。

在他眼中,中國不僅是西門子的市場和生產基地,更是人才的匯聚地和研發中心。西門子在成都建立的自動化工廠,是德國以外首座全數字化基地;西門子為中國特製的診療產品和醫療解決方案,從最初出口到亞洲和拉美的新興市場, 直到打入了美國、 歐洲等發達市場短暫的採訪無法涵蓋“西門子無處不在”的方方面面,羅旭德更坦言自己也要尋求東北亞區首席執行官程美瑋的幫助,才能解答有關中國具體業務的問題。即便如此,他的見解值得關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教育背景的羅旭德,同時還擔任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主席、歐洲工業家圓桌會議副主席,並在德意志銀行和慕尼黑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監事。

【對話摘登】

財新記者 :西門子是多元化的全球企業作為西門子的總裁, 你是如何理解多元化的含義的?

羅旭德 :我們的多元化是在市場領先基礎上的多元化。首先是創新。西門子是全球創新的領袖之一,對創新充滿激情。

我們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1項新的發明,我們的長期路線圖總是聚焦于在我們所在的市場內保持創新優勢,這是我們策略的核心。第二,我們是一家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我們相信全球合作,去年剛剛慶祝了在華開展業務140周年。第三個支柱,是對人的關注,即人才的多元化與發展,在全球吸引和培養最優秀的人才,使他們得以施展,致力于西門子的全球業務。

財新記者: 過去100多年來,西門子發展了多種業務。在選擇進入何種業務領域時,你們是否存在一些標準?

羅旭德 :首要的是關注社會。我們總是在尋找最為緊迫、最具挑戰和最相關的商業領域。我們的一個策略是集中發展與“大趨勢” (megatrends)有關的領域。

比如,西門子的業務與中國的戰略目標相吻合。

中國專注于城鎮化、綠色增長過程中的技術創新,而我們在全球工業企業中有最廣泛、最全面的綠色業務組合。

我們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夠覆蓋電力矩陣的各個領域的企業,能夠為火力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輸電以及為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轉換和輸送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我們的業務還涵蓋醫學影像、實驗室診斷、醫療信息技術和助聽器等領域。

其中,能源效率是重中之重 :怎樣節約能源,怎樣更高效地利用能源,這是最具挑戰性也最為緊迫的話題,因為我們目前正在消耗的資源是全球資源儲量的1.5倍。經濟增長需要消耗更多資源,但必須要以更為有效的方式進行,才能為下一代留下一個適合生存的世界。

財新記者 :說到業務領域的選擇,我注意到西門子在一些領域退出了,包括電信、消費電子、手機業務,比如撤出了與富士、明基等合資公司中的股份,為什麼?

羅旭德:我們對西門子如何成為綠色基礎設施的先鋒,綜合可持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做出了清晰的定位。換句話說,我們更願意看到超過當今技術水平幾十年、上百年的創新方案,比如在1904年我們就製造過電動汽車,在1903年就建造過時速超過200公里的列車。我們在本質上是一家研發為驅動、以創新為公司文化的先鋒公司,這種創新周期是很長的。我們的優勢不在於創新像下一代的iPad 這類產品,西門子的創新更多表現在產品的“內核” 。數字革命是西門子創新的核心,但它體現為工業數字化革命、行業專屬信息技術(Vertical IT) ,比如“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是由美國太空總署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採用西門子 PLM軟件進行設計開發的。

我們不是消費品公司,消費品公司在短周期創新這一領域比我們強。

財新記者:現在很多人說到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現象,這是否是個趨勢?你們會怎樣應對?

羅旭德 :危機中的中國和德國都是實體經濟中高技術製造業復興(renaissance)的極佳例子。這兩個國家都把重心放在實體經濟。現在高技術製造業在全球各國都處在最優先的政治考慮之中。確實,美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歷了製造業萎縮,但現在頁岩氣使美國能夠加入到製造業復興的潮流中。我們有裂解技術和設備會進入美國,正在進行和正在考慮回遷美國的有200個工業項目。

財新記者 :美國、歐洲和中國對傳統能源的使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似乎政策方向有所不同。你如何判斷未來的趨勢?對此採取什麼應對措施?

羅旭德:能源轉換進程具有共性,共性就是我們必須確保要消耗更少的能源。各國的能效進程有所不同,歐洲最缺乏能源資源,在能源保護策略上也最看重長期策略。

中國所處的位置最特別,它有一個非常豐富的能源組合,並且有一個清晰的能效戰略,已經寫在了“十二五”規劃當中。我經常對我中國之外的同事說,中國是惟一的我所知道的,市長也會有能源目標的國家。這非常好,因為它會貫穿各領域操作層面所要承擔的責任。

總之,能源必須要放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能源組合的這一背景下,但提高能源效率是每個人的目標。這對西門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我們有最高效的燃氣輪機,在各種能源組合當中都有業務,除了核能。

財新記者 :說到核能,日本福島事件後,德國退出了核能領域,這對西門子來說 意味著什麼?

羅旭德 :早在2001年,西門子就已經將與核島相關業務轉移到了與法國阿海琺集團(Areva SA)的合資公司中,那時候西門子就決定要放棄核島業務。2011 年,西門子已經全面退出該合資公司。

當然,我們將繼續提供與核電常規島相關的所有發電技術和設備,比如變壓器,但我們不再涉足核島相關業務。

我們現在的業務集中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和為消費者減少消耗能源提供技術等,但並不去試圖影響一國的能源策略。比如,從雲南到珠江三角洲地區之間的特高壓項目,就是基於西門子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這是西門子在全球投入運營的第一條 ±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

財新記者:去年西門子火電業務大幅增長,這也是能源組合選擇的結果嗎?

羅旭德 :這正是為什麼研發項目的重點之一是清潔煤技術。可再生能源是西門子業務中最大的增長點,比如在風能領域,2004年我們的營業收入是3億歐元,去年達到51億歐元。以技術水平與市場增長和份額來看,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公司,最近還與上海電力集團成立了兩家風電合資公司。

但世界仍然會有一個非常廣的能源組合,因此我們必須在油氣的使用上下功夫,比如我們現在在世界範圍內 能夠實現的最高聯合循環發電效率達到60.75%,而現代燃煤電廠的發電效率僅可達到47%。在煤炭領域,所有的研發都集中在清潔煤技術上。

財新記者:中國企業往往在成本上有優勢,當他們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風機出口到全球時,經常聽到進口國企業的抱怨,而中國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卻並不普及。你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羅旭德:這其實取決于中國政府怎樣在不同的能源組合中取捨。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對我們最重要的是獲取信任、信心和合作機會,以向中國提供我們的技術,幫助中國實現能源目標。對於中國企業出口, 我們不會去抱怨。 我認為,答案是如果你想在一個長期內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就必須有能力在一代又一代的產品中都能保持創新的領導力。這是西門子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也是超過165年來驅動創新的力量。

財新記者 :很多人認為,由於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經濟結構與市場環境的因素,中國的商業環境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並不具備好的創新氛圍,很難有自己的比爾·蓋茨、喬布斯。你怎麼看?

羅旭德:我認為與文化有關。西門子三兄弟于1847年在柏林的一間倉庫里成立了公司,其中一個弟弟去了聖彼得堡,另一個去了倫敦,他們都擁有一項當時 的新技術——指針式電報機。這項技術迅速走向全球,在19世紀80年代,進入了美國、亞洲和歐洲,俄羅斯和中國都有了電報。這說明文化的形成,需要有成千上萬的創新型的、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思維方式的個體。這正是德國多年來一直秉承的。不在於企業究竟是大還是小,但要有一種文化,讓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能夠興盛。創新氛圍、專利保護、知識產權,要有適用于不同市場的思維。

中國正在發生變化,因為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創新是提高增長質量的一個關鍵驅 動力。

財新記者 :中國正在綢繆新型的城鎮化。

你認為最應當注意的問題有哪些?如何看待這種趨勢所帶來的機遇?

羅旭德 :我認為中國已經有了清晰的策略。中國的一大優勢是可以相對地“新建”城市,有機會從一開始就做好設計。

在發達國家,有些城市的設計足跡已經很難改變,而中國可以綜合考慮各種層面的問題, 社會、 水資源、 能源、 空氣等。

另一個優勢是中國城市差別可以很大,有機會平衡城鎮的規模。未來趨勢可能不是超大城市,而是更廣範圍內的“中心—輻射” 式 (Hub-Spoke) 的服務體系。

從工業的角度看,這意味著城際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非常重要,意味著有機會創造小級別的能源中心,這樣可以形成一個能源網絡,控制能源流向 ;還有機會使城市設計更關注社會層面。我記得聽過聯合國人類居住規劃署(UN HABITAT)總幹事的講話,他說城市的最大問題是公共和私人空間的混合,但實際上存在著一個最優的組合。

孟買的公共空間是2%,這麼小的公共空間下無法建立可持續的基礎設施。紐約 是非常少有的案例,它今天的樣子與當初的設計一模一樣。

因此,如果從一開始就能設計好街道布局,使公共和私人空間合理組合,可以做到更合理、更科學。

建造新的城市,是一個非常不同的挑戰,必須要把全球經驗考慮進來,科技只是一部分,但不是解決方案的全部。

財新記者:這是否也是西門子新成立基礎設施與城市業務部門的考慮?西門子在中國有怎樣的業務規劃?

羅旭德 :城鎮化其實不僅對中國,對全世界都是個挑戰。全球70%的能源消耗、50% 以上的汙染來自于城市。我們需要從技術角度解決這些問題,這正是西門子未來長期發展的方向,因為我們擁有多相關解決方案,而且我們是備受信任的合作伙伴。我們近期與中國三個城市簽署了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合作的備忘錄,這一領域是西門子未來幾十年的業務重心。

財新記者 :你對中國鐵路系統的市場化前景怎麼看?市場化的推進方向應是怎樣的?

羅旭德:中國領導層希望吸引更多私有資金,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正在發生的。一方面有專注于規則和安全的監管機構,而後要有企業負責建設和運營鐵路系統,這是積極的一步。面向將來,我認為關鍵是如何充分撬動公共交通系統。中國正在發展高速鐵路網絡,就需要使貨運在遠距離內的運行更為節能。

這意味著在長途交通、城際和市內公共交通中有巨大的機會,因為高鐵可以分擔公路貨運的壓力。

本刊研究員羅蘭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61

怎樣才是有價值的公司 linan

來源: http://xueqiu.com/5592687045/31088678

原文轉載自 @Fenng 的微信公眾帳號 http://t.cn/RPgtOcY

作者:蔣波 (NEA 投資副總裁)

$Mobileye(MBLY)$ 是個以色列公司,設計和生產汽車用的安全駕駛輔助系統,用一個售價 $50 的攝像頭和芯片模塊,讓汽車實現智能緊急制動、自動測距巡航、行人識別、偏航提醒等功能。今年 8 月剛上市,13 年總營收是 $81M ,今年上市當天市值就達到了 $8.5Bn。

為什麽這個公司這麽有價值?它的路演作出了很完美的詮釋:

首先,市場機會巨大,隨著這兩年美國和歐洲安全相關法規要求的提升,汽車廠商也越來越把相關功能作為賣點,未來 3-5 年內安全駕駛輔助市場的規模預計會達到 $4.5B。更進一步,正在發生的自動化(半自動化)駕駛的革命,又會帶來額外 $15B 的市場空間。這還沒有包括同樣巨大的售後配件市場。這麽看來,作為安全駕駛輔助系統的市場絕對領導者,Mobileye 去年 $81M 的營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接著是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多麽適合這樣千載難逢的市場機會:Mobileye 和所有的汽車廠商合作,不依賴也不排斥任何一家汽車廠商。Mobileye 提供行業內最領先(也有成本優勢)的芯片和核心技術給汽車廠商的零部件供應商,同時也和汽車廠家合作一起定義應用。應用定義好之後,汽車廠商會把相應的需求發給它們的零部件供應商,而這些供應商因為采用的都是 Mobileye 的技術方案,不管誰會獲得訂單,最終也都會選擇 Mobileye 的系統。通過這樣的方式,Mobileye 定義了整個市場。

然後,Mobileye 不僅僅已經是 Market leader,而且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它能長久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主要基於下面兩個原因:

一是汽車廠商在某個型號里加入這樣的駕駛輔助系統所需要的周期非常長,從初步溝通、到評估、到整合開發、到加入生產線、到正式的生產線升級到批量生產每個都需要 1-2 年,總計要 6 年以上的時間。而且每個型號一旦投產,生產周期都有 5 年之久。到 2016 年,預計會有 237 個車型采用 Mobileye 的技術,這些車型都經過了之前的這些環節。任何競爭對手要想挑戰 Mobileye,至少也需要經歷同樣長的周期。如此之長的適配周期構成了第一道門檻;同時,已經在 pipeline 中的這些車型,也為 Mobileye 未來幾年的收入提供了很高的可預測性。

另一個門檻是,通過過去 10 年和全世界大部分汽車廠商的合作,Mobileye 積累了千百萬英里不同環境、不同氣候、不同道路狀況橫跨 43個 國家的駕駛場景。正是基於這些數據,Mobileye 才能開發出它領先的核心算法。任何競爭廠商如果想要實現類似的準確度,也需要同樣數量級別的數據積累。第一,這對於後來者是個巨大的挑戰;第二,在這個過程中,Mobileye 早已在基於更大的數據量開發下一步的創新應用了。

Mobileye 的規模優勢還體現在業內遙遙領先的研發和質量控制團隊,它有多達 300 位軟硬件研發工程師。哪怕是最大的汽車廠商,在駕駛輔助系統這個垂直領域內,研發能力都遠不足以和 Mobileye 正面競爭。

最後是財務數據。強勁的市場地位帶來了超高的毛利,過去兩年的毛利率都在 70% 以上,14 年 Q1 更達到了 75%,凈利率達 35%;隨著營收增長,運營杠桿進一步加強,長期凈利潤率目標在 50% 以上;過去幾年的積累下,合作的汽車型號逐步開始投產,收入加速增長:13-12 YoY 有 102% 的成長,而 14Q1 比起 13Q1 的成長達到了 202%。

這樣的公司,用財務指標衡量,100 多倍 13年 PS,或者 300 倍的 13 年 PE,似乎是完全不合理。但是上面這些告訴我們,這個 $8.5Bn 的公司真正價值之所在。

註:Bn, Billion ,十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94

少林寺是有多酷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9/4016135.html

少林寺1996年就申請了屬於自己的域名,那時馬雲還在北京苦逼地辦黃頁。

財君一直覺得大力金剛掌、十八銅人陣什麽的超帥的,不過最近少林寺的大師父們不僅帥而且潮,據說都已經開始招聘新媒體總監和公眾號主編了,其中一條就是要求英文好。(想看詳細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嗯,這條要求簡直就是對延依大師赤裸裸的打臉。

李陽和釋永信

延依大師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叫李陽,靠瘋狂英語起家,以家暴揚名,又受過安利錘煉,算是既會英語又會功夫還深諳傳銷的全能型人才,拜入釋永信門下也有一段時間了,不做這個總監真是可惜了。

雖然少林寺的氣質與互聯網思維先天不合,但少林寺的互聯網意識覺醒之早足以讓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羞愧得內牛滿面。

比如少林寺在1996年就申請了屬於自己的域名,相比起來王思聰剛剛想到花六千萬買萬達的域名簡直是弱爆了。要知道96年的時候連阿里巴巴都還沒有,如今的中國首富馬雲還在北京苦逼地辦黃頁,少林寺的武僧們已經開始白天習武、晚上維護網頁。

2001年很多企業連網站都不知道怎麽回事兒時,少林寺官網已經重新改版上線,到了2010年時連英文版都有了。少林寺還是很早的淘寶賣家,銷售各種禪修、香燭、以及帶有少林元素的佛教周邊,還曾經賣出過一套中華書局出版的價值9999元的《少林武功醫宗秘笈》。

再到後來開設微博、微信這種社交媒體賬號更是小意思。釋永信還親自前往矽谷對話蘋果CEO,試戴谷歌眼鏡,訪問斯坦福大學,提出用iTunes作為弘法工具,一時儼然成為了科技圈最懂佛法,佛法界最懂科技的人生贏家。

去年開始少林寺更是進一步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大搞O2O,先是在線皈依橫空出世,只要在線提供資料,要求佛祖加關註,方丈在後臺確認,就能一鍵皈依佛門。今年年初又開始搞手遊,授權中國手遊集團使用少林品牌研發手遊。

這麽一算,下一步該做的豈止是招聘個把媒體總監,按照時下最流行的路子,接下來要出的就是直接PK錘子手機的少林寺銅棍手機;或者是禪香智能眼鏡,每天帶著朝天用手在空中畫個圈就能出現佛祖等身像,然後自動噴射無煙禪香。

再往下就應該是釋永信帶領一幹弟子前往紐約敲鐘、納斯達克上市了。這麽一想,這次沒被選上媒體總監的海歸們就可以釋然了,接下來還可以去應聘產品經理嘛。

 

本欄目內容首發於一財網官方微信賬號,你如果感興趣可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


(編輯:顏靜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49

英語國家的學生數學差,那是有原因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17

美國孩子學數學總比不過中國孩子,是因為不如後者刻苦嗎?也許未必!調查結果認為,用英語學數學,本身就是件難事兒!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報報道,最近一些調查顯示,複雜的英語數字詞匯可能導致兒童的計數和運算能力較弱。不過,研究人員發現,家長可以通過遊戲和早期鍛煉等手段,來幫助孩子彌補這種差距。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從2003年開始每三年進行一次數學成績評估。在過去進行的四次評估中,美國從未超過平均,一直處於中下遊水平。在最近一次,即2012年進行的評估中,美國得分為481分,在接受評估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僅列第36位。而中國大陸、新加坡、香港、臺灣、韓國、澳門、日本等東亞國家和地區則包攬了第一至第七位。

americans-aren-t-so-great-at-math-mean-score-on-the-oecd-exam-s-math-section_chartbuilder

有人指出,這種差距是母語造成的,從而引起爭議。也就是說,東亞國家語言的根源都是漢字,漢字的數字表達方式很簡單,所以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英語並非如此。

和漢語相比,英語表達數字更複雜

美國西北大學教育和社會政策學院退休教授Fuson和得克薩斯農業與機械大學的中國數學教育專家李業平(音)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漢語和英語的區別。

問題是從“11”開始的。英語有專門的一個名稱表示這個數字,而漢語(日語和韓語等語言也一樣)只要將10和1加起來就可以了。這樣理解數位就更加容易,同時也明確了數字體系是以十進制為基礎的。

英語中10以上的數字表示起數位來不那麽清楚,比如“17”這個數字,英語名稱就將十位和個位的先後順序顛倒了,這樣孩子很容易把17和71搞混。在做多位數的加減法時,用英語的孩子了解兩位數的組成就更困難,也更容易出錯。

例如,“11+17”這種兩位數加法,亞洲學生會很自然地將其分解成“10+1+10+7”,而美國學生則會看成“eleven+seventeen”,感覺計算起來很難。

Fuson博士說,這些看起來是小問題,但解決問題需要的額外腦力就會導致更多錯誤,耗費更多工作記憶容量。

相比講英語的孩子,講漢語的孩子在用十進制的加減法時感到更自然。在許多東亞國家,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就要學習十進制加減法。Fuson博士說,這種十進制的方法對於掌握更複雜的多位數加減法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pj-bx067_workfa_g_20140909173011

除了語言因素,父母的教導也很重要

2014年的一項研究將59名說英語的加拿大孩子和88名土耳其孩子進行了比較,這些孩子的年齡在3歲到4歲半之間。結果顯示,英語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土耳其孩子在數字和計數方面接受的指導比加拿大孩子少,但在實驗室中進行了棋盤遊戲練習後,土耳其孩子的計數能力提高更快。研究作者之一、加拿大加利頓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的負責人LeFevre博士說,用本國語言學計數的土耳其孩子比講英語的孩子“掌握得更快”。

當然,不同地區孩子數學成績的差距有著比語言更為複雜的根源。

比如,中國的老師會花更多時間講解數學原理,並讓學生練習去解一些難題。根據香港2010年一項評估研究,中國的家長在家里會花更多時間教孩子運算,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更多應用數字。在家長的教導下,中國的幼兒園孩子在加法和計數能力上就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孩子。到了高中階段,美國學生在65個國家和教育體系的學生參與的國際測試中僅排在第30位,排在最前面的是中國和韓國學生。

LeFevre博士進行的該項研究也顯示,那些父母常常陪玩數字遊戲並且表現出對數字興趣的孩子通常會有更好的數學技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16

【財經Fun】一份蘑菇燉雞894元 黃曉明不在青島辦婚禮是有原因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4914.html

【財經Fun】一份蘑菇燉雞894元 黃曉明不在青島辦婚禮是有原因的

一財網 霜月 2015-10-09 15:47:00

10月2日,一位山西在青島遊玩遊客被“黑導遊”拉進農家宴消費2300元,其中一道蘑菇燉雞收費近900元。網友直呼:“受到了驚嚇!”

昨天正值影視演員黃曉明大婚,各路明星齊捧場硬是把婚禮辦成了電影節的紅毯秀,超過百位明星親臨現場,場面那個壯觀小編就不提了,想必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婚禮的照片。

不知是不是婚禮過於隆重,今天新浪微博的熱搜榜都變成了明星榜,清一色都是與昨日婚禮有關的人,有網友表示:這樣看來,沒被黃曉明邀請參加婚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娛樂圈的。

然而眼尖的小編突然發現一個驚人的東西,著實嚇了一跳:

對,你沒看錯,這是發生在國慶期間山東青島的另一個事件。據悉一山西遊客稱,被“黑導遊”帶著自駕車進山,帶到一家農家宴飯館,該飯館一斤螃蟹168元,一杯紮啤65元,一個海參88元。該遊客表示這些價格都可以接受,唯獨一道蘑菇燉雞894元讓他不能接受,而這頓飯也吃掉了他2300元。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這不是和前兩天媒體報道的“38元一只的天價大蝦”事件如出一轍麽?關鍵發生的地點都是在山東青島,這下網友們坐不住了,表示大蝦就算了,那是海鮮,但小雞燉蘑菇這樣“接地氣”的家常菜都要這個價,以後出去旅遊該不會被餓死吧。

然後我們也就知道了黃教主明明是山東青島人,為什麽會把婚禮辦在上海。因為他婚禮那規模,放在青島恐怕是要傾家蕩產啊。

再看已經公布的“2015年“十一”黃金周全國各省區市旅遊收入情況”,山東省以392.1億元列旅遊總收入排行榜第一名,高出第二名約80億元。

這也太巧了吧,小編突然很想知道作為大連人的“國民老公”王思聰出門吃一頓飯的價位是多少。

其實,旅遊區“天價菜”的現象並不是今年才出現,往年長假期間各地都會出現遊客被“黑店”怒宰一刀的現象,不信的話小編帶你們去看看那些年高出你認知的“天價家常菜”。

三亞天價海鮮菜單 7道菜花費9746元

2012年,一網友在微博上貼出了一張只有7道海鮮、而價格卻高達9746元的天價菜單。該網友稱其朋友去三亞旅遊,在一飯店用餐後結賬時發現7個菜居然要9746元,其中墨魚點了8斤(分椒鹽、辣炒和白灼),單價298元,共2380元;白灼蝦2斤,共76元;山龜燉湯3.2斤,共832元;一份6.5斤的清蒸鋸緣青(蘭)蚧,2340元;辣炒雞腿螺5.5斤,936元;以及9.5斤的軍曹魚,2660元。是不是覺得很貴,諷刺的是結賬單上還清晰的寫著打7折,讓人哭笑不得。

遊客廈門鼓浪嶼吃飯被收1萬多 店家稱已打折

同樣是2012年,溫州的周先生過年與親友去廈門鼓浪嶼旅遊,20多人在一家飯點吃飯後發現兩桌菜竟然要收1.3萬元。周先生表示他們一共點了3只螃蟹、一條海魚、一個大海螺,還有青菜、炒粉等十一二個菜,點菜時沒有明碼標價的菜單,只是問到哪個菜價時,服務員才會報價格。他記得蟹是300多元一斤,海魚是400多元一斤,青菜48元。等吃完結賬,一看賬單周先生大吃一驚,13000多元!“太貴了!”周先生說,他們一行人都不能接受這價格,但考慮到人生地不熟,在和酒樓老板商量之後,還是刷卡付了1萬元。當時場面一度有些混亂,他撥了12315投訴。

網曝福州"天價菜":一頓家常菜花費七千多元

一網友爆料,在福州一家港式中餐廳吃飯被要7000多元天價!水煮魚、酸菜魚一份要五百元!

看完這些,未曾吃過“天價菜”的小編表示受到了驚嚇,這哪里是在吃飯,簡直就是在吃錢嘛。

以後出門兜里不揣個十萬八萬的都不敢說自己出去旅遊了,按照這個趨勢,大部分的人出門旅遊都只能算是窮遊啊。

(一財網綜合廣州日報、中國經濟網、新華網、海峽都市網、澎湃新聞報道)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91

前首富李河君年末變身“折扣帝” 是有苦衷還是有“苦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521.html

前首富李河君年末變身“折扣帝” 是有苦衷還是有“苦衷”

一財網 秦偉 2015-12-29 23:12:00

一般而言,聖誕節前後至農歷新年前夕的打折季,是去香港“撿便宜”的好機會。可誰能料到,臨近年關,中國前首富李河君竟以0.5折的“跳樓價”出售了25億股尚在停牌中的漢能股份。

中國前首富、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下稱“漢能”)的主席李河君曾說過,看不懂漢能的人都會輸得很慘。現在看來,要看懂漢能真的太不容易。

一般而言,聖誕節前後至農歷新年前夕的打折季,是去香港“撿便宜”的好機會。可誰能料到,臨近年關,中國前首富李河君竟以0.5折的“跳樓價”出售了25億股尚在停牌中的漢能股份。

李河君

12月28日,港交所權益披露更新信息顯示,李河君早在12月21日就已經訂立這份售股協議,每股交易均價僅人民幣0.18元(約合0.22港元),相當於停牌前股價3.91港元的5.6%。李河君可套現約4.51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5.39億港元。截至目前,港交所尚未公布接盤者的身份。

“應該是賣給了多個接盤人,每個買方都不超過1%。”香港一家券商的高層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李河君突然在年末低價出售25億股股份的“苦衷”,可能是此前在銀行的抵押股份貸款需要追加抵押資產,也可能是為註入水電資產提前布局。

從年初的港股通最受歡迎個股,到5月突然暴跌、股價腰斬,最終被香港證監會調查,至今仍處於停牌狀態、麻煩不斷的漢能,何以吸引接盤者入局?李河君此次超低價減持耐人尋味。

重組布局?

李河君一直被指玩弄財技、空手套白狼,但在漢能股價暴漲時,他從未公開逢高拋售。翻看港交所的權益披露資料可以發現,今年以來,李河君在漢能持有的權益始終在80%以上,此次低價減持後,這個數字首次降至74.75%。

“無論出於什麽原因,低價賣股對自己和公司都很不利。”香港一中型券商研究主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然,停牌前每股3.91港元的價格是否有可比性要另當別論,畢竟這一腰斬後的股價可能依然被高估了。

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今年5月21日起已停牌

若把漢能當作一個殼股來看,以6億港元的市場價計算,漢能總股本417.14億股,每股“合理價格”只有0.014港元,這樣的話,漢能每股賣0.18元似乎並不虧本。但問題是,誰願意接盤?有基金人士猜測,也許有投資人願意把它當殼買下。當然,在眼下殼股盛行的香港市場,為何偏偏挑中漢能,又是一個難解謎題。

“有一個說法是,李河君計劃把水電站資產註入漢能,先減持,日後通過增發籌集資金時再增持。”上述券商高層表示。

當漢能成為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的光伏巨頭時,超過90%的關聯交易收入,曾是其備受詬病的硬傷。漢能停牌期間的公告也顯示,減少關聯交易是香港證監會的重點關註內容,作為漢能集團和李河君不交出財務資料的交換條件,漢能在幾個月前提出通過重組來滿足香港證監會的要求。

在最近公布的年報中,漢能已經開始啟動重組計劃,將在戰略布局、銷售模式及管理模式上進行重大調整,撤銷原有的高端裝備產業集團及產品開發集團,並成立移動能源等五個新的事業群。重組之後,預計將從總部、事業部及各區域公司裁員約2000人。12月21日,漢能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李廣民也宣布辭職。

“漢能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後,李河君一直在多方尋求解決方法。”上述券商高層表示,李河君並不是很想把水電站資產放進上市公司,“這部分據說他自己投資了不少,但很多人給他的建議都是把水電站註入上市公司,這樣就有實實在在的業務和盈利,讓人難再質疑。”

裁員之余,過去半年多里,漢能在關聯交易的調整上並不算順利。在取消與關聯公司之間年度上限達人民幣136.1億元及另一份價值約5.85億美元的交易後,漢能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縮水34%至21.18億港元,由凈賺16.76億港元變成凈虧5932萬港元,對關聯公司的銷售收入同比減少98%至5964萬港元。然而,關聯交易減少後,新引入的第三方客戶也紛紛跳船,最近,與宜家之間長達三年的合作也宣告終結。

市場對於李河君和漢能無疑是有偏見的,即便對漢能堅持一邊倒看空,但對於李河君自己手上的水電站資產卻頗有興趣。“很多人去看過李河君的水電站資產,一些在內地做水電業務的國企很有興趣,也有老外去看過,幾乎每個人都覺得很不錯。”前述券商高層稱。

然而將水電站註入後再增發,擺在李河君面前的現實問題是,他的持股比例已經接近75%的紅線,即便註入資產能夠幫助漢能複牌,在增發時能夠再增持的空間也有限。“所以需要先減持,為日後增發鋪路。”該券商高層解釋。

追加抵押資產?

除了重組,追加此前貸款的抵押資產,是李河君此次套現的另一種可能。

過去一年里,標榜“漢能到了,霧霾沒了”的漢能,終究沒能趕走北京的霧霾。穿越到資本市場上,李河君的漢能則一直在向市場展示何謂“跌宕起伏”。

今年1月初,在港股通下,漢能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股票。進入2月後,漢能就已成為港股通標的中成交最活躍的公司,整個2月份共有6.1億港元買入漢能。不過,2月的成交紀錄很快又被超越了,3月5日,漢能在港股通下的成交額竟高達8.28億港元。

兩個月後,突如其來的暴跌,讓蜂擁而至的資金跌破眼鏡。5月20日,漢能股價在短短半小時內大跌47%,市值蒸發了1443.31億港元。接踵而來的,是香港證監會破例公告正對漢能進行調查,以及勒令停牌的決定。至今,內地投資者通過滬港通仍持有約6.59億股漢能,以停牌前最後價格3.91港元計算,總計價值約25.7億港元。漢能隨後被踢出富時指數和港股通名單。

而自今年5月20日起,漢能股份已經停牌超過7個月,目前仍處於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的狀態。漫長的停牌期內,受傷的不只是小股東,曾為漢能融資的金融機構同樣陷入尷尬境地,尤其是臨近年關。

“快到年底,一些曾給漢能提供抵押貸款的銀行需要追加抵押品。”上述券商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盡管漢能股票已經停牌多時,但畢竟沒有走到除牌階段,日後一旦複牌,追加的股份仍有價值。

《第一財經日報》曾披露,自2009年以來,憑借“四處開花”的太陽能項目,漢能的母公司漢能集團借助銀行、信托、民間借貸等多種途徑獲得巨額融資,包括民生銀行、國開行都曾給予其數百億元的授信額度。

下半年在香港申請上市的錦州銀行,也曾因與漢能集團的資金關系受到質疑。錦州銀行向港交所更新招股說明書,補充披露了其與漢能集團的資金關系:資金規模為94.61億元,風險敞口27.7億元。這些資金通過受益權轉讓計劃和理財產品的形式流向漢能,其中部分即由漢能的股權作為抵押。

“股權抵押貸款的抵押品價值降低時,一般都是以現金追加保證金(或者抵押資產),除非與借款者協議中事先約定可以接受股份。”香港一名從事公司銀行業務的人士表示。

按照多數香港券商的“行規”,上市公司用作抵押的股份,一旦停牌超過三個工作日,價值就已經降為零,不再算作抵押品。“但在一些中資券商或者銀行,情況可能不同。”上述券商高層表示,在漢能停牌的這半年多時間里,李河君也一直在努力償還各方貸款。

但如今,從各方面來看,李河君和漢能可能都面臨資金壓力。最近,漢能子公司漢能薄膜發電亞太有限公司(下稱“漢能亞太”)因拖欠區區173萬港元房租等費用,就被業主告上法庭。漢能內部人士曾解釋,漢能亞太是因業務變化,自10月起與業主談判退租,並已於12月6日退租,且繳付最後租金約104萬港元。不過,漢能並未能解釋,漢能亞太為何放棄原本作為總部的辦公室,以及是否有意撤離香港市場。

編輯:劉曉雷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22

德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英國脫歐沒那麽好談了

種種跡象表明,德國在英國脫歐談判中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當德國總理默克爾對英國脫歐的寬容態度反而被英國當作軟弱,又面對英方官員越來越離譜的言論以及將默克爾的良好願望當成在談判中提出不切實際要求的綠燈時,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強勢反駁“硬脫歐”言論,並稱如有必要,“可以當面用英語給他(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解釋一下什麽叫《里斯本條約》”。

此前,約翰遜稱《里斯本條約》中有關“歐盟單一市場”與“勞工的自由流動”之間的必然聯系是“一派胡言”,這在英國國內以及歐盟內部引發了巨大反彈。

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

誰的一派胡言?

上周四,在未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允許下,“硬脫歐”派約翰遜對外做出兩項宣布:第一,他預計英國將於明年前幾個月正式開始退歐程序,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

其二,他表示英國不需要在兩年的窗口期完全結束之後,再開始與歐盟就新的貿易關系展開協商,而可以盡早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進行商談。

這里面所指的談判並不是脫歐談判,而是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新的貿易談判。《第一財經日報》曾采訪各方專家並得出結果,即如英國要想順利脫歐並重新加入世界貿易版圖,必須經歷六場相互關聯的談判:第一,同歐盟的法律分割談判;第二,同歐盟的FTA談判;第三,在脫歐及進入同歐盟FTA的空檔期間的英歐貿易臨時協定;第四,加入世貿組織(WTO)的協定;第五,同53個國家的新FTA談判;第六,同歐盟在國防和安全政策方面合作的談判。

而在英國與歐盟的FTA談判方面,一個一直具有爭議的問題是,英歐雙方,以及歐盟內部,對於英國同歐盟之間的FTA談判應何時開始並無統一意見。

類似於約翰遜的看法,英國方面一直堅持脫歐和FTA談判應平行舉行。然而歐盟堅持要在英國脫歐之後才可以進行FTA談判。其中的顧慮是,如與法律談判同時進行,英國可能將貿易問題同脫歐問題相掛鉤,給脫歐談判制造困難。

但是,拖延英歐FTA談判顯然對英國經濟不利,對歐盟國家中對英出口比例較大的國家同樣構成影響。為此,德國此前曾一度軟化,表示希望能夠允許與“離婚”法律談判平行的FTA談判。

歐洲著名智庫歐洲改革中心主任格蘭特(Charles Grant)在報告中警示道,即便可以采取這種平行談判形式,批準FTA的速度也要大大落後於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進行的脫歐方面的談判。

此前,歐盟-加拿大FTA談判共花了7年之久。格蘭特預測,從脫歐到重新同歐盟簽署FTA,英國也將花費7年時間。英國政府方面統計的數據也顯示,歐盟平均要花超過6年時間來進行一項貿易協定談判。

而在FTA談判的內容方面,無論是加入歐洲經濟區(EEA)的“挪威模式”還是“加拿大模式”,對英國而言都不滿意,前者需要英國接受歐元區人員自由流動,後者令英國進入歐盟市場的準入受限,肯定會喪失在金融領域的種種特權,譬如“護照特權”等。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前對英國新任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英國貿易與投資大臣普睿勛爵、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包墨凱等人的采訪中,英方的官員均透露上述任何模式都不適用於英國,並提出英國與歐盟的關系需要量身定制。

然而目前發展的形勢,已經在此方面出現了“硬脫歐”和“軟脫歐”之爭。“硬脫歐”意味著完全退出歐盟的單一市場,甚至連歐盟經濟區成員國的身份都不要了。此外,還要正式切斷英國同歐盟剩余27個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紐帶,重新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目前“硬脫歐”派在英國占了上風。

而約翰遜則在此次言論中認定,即便“硬脫歐”,英國也能同時得到FTA和奪回移民政策控制權,即又想進入歐盟單一市場,又不想承擔人員自由流動的義務。

約翰遜並稱,有關“歐盟單一市場”與“勞工的自由流動”之間的必然聯系是“一派胡言”,二者毫無聯系。

然而英國政府內的謹慎人士一直不同意以約翰遜等人為首的“硬脫歐”派人士的看法。與“離婚”談判——同歐盟的法律分割談判不同的是,歐盟沒有義務和英國必須達成FTA,且達成FTA必須得到27個成員國的集體贊成票,而最壞的結果是,英國和歐盟無法達成FTA。

德國強勢回歸,英國好日子到頭?

實際上,英國政府正在和歐盟各機構就脫歐進行密集的交流和接觸。此前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就在和梅見面時表示,歐盟議會對任何協議都擁有否決權,且歐洲議會絕對不會在移民問題上讓步。這也是歐盟委員會目前的統一立場。

朔伊布勒對約翰遜的嘲笑式評論,則結束了此前默克爾所營造的寬容氣氛。與法國等國不同的是,德國在英國脫歐問題上,一直持較為友善的態度。

針對約翰遜“一派胡言”的評論,朔伊布勒表示:“我們將樂於為女王殿下的外交大臣奉上一份《里斯本條約》,他可以讀一讀里面有關單一市場和四個自由流動方面的內容,雙方之間肯定是有關聯的。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

“我也可以用英語講講。”朔伊布勒表示,“所以如果的確需要澄清的話,我們可以包房,然後用‘好英語’給他解釋一下《里斯本條約》。”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位接近默克爾的人士表示:“這樣說話的並不僅僅是朔伊布勒。這種發言代表了來自整個德國政府的憤怒。”

基民盟資深議員福賀斯(Michael Fuchs)也對約翰遜的發言表達了不屑。他表示,當約翰遜發表類似“歐盟絕對不敢觸碰我們的‘歐盟金融市場護照’”這樣的言論時,這昭示著他根本沒有外交經驗。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自由流動,我認為英國會丟掉他們的‘歐盟金融市場護照’。福賀斯表示,“英國人必須堅持對等原則,不可能期待我們跟著他們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669

侯小強:創業像受虐,我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有了免疫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587.shtml

侯小強:創業像受虐,我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有了免疫力
麻策 麻策

侯小強:創業像受虐,我最了不起的一點是有了免疫力

能成賭聖的人,都不是牌最好的人。

文|麻策

編輯|王根旺

最近,侯小強帶著“火星小說”殺回來了。上一次他鬧出這麽大的動靜,還是去年發布“毒藥APP”的時候。

現在的侯小強覺得自己處於一個最安定的狀態,跟疲於奔命的新浪、盛大時期截然相反。早睡早起,念經跑步。他認為創業是個長跑,既然是長跑就要懂得休養生息。

近期,創業家&i黑馬對侯小強進行了專訪,聽他談現在的思考,過去的故事,對創業心態的總結,以及他的人生“參悟”,當然還有他的新項目火星小說。

“該疼的還是要疼”

這兩年我和我的合夥人做了兩個公司,一個是以IP為核心的影視制作公司,叫中匯影視(以下簡稱“中匯”);一個是互聯網公司,旗下有兩個移動互聯網項目,毒藥和火星小說。

我覺得創業者最好的兩個狀態:一個是你懵懵懂懂感覺到一個機會,非常興奮;一個是可能你很平淡,但你清楚地知道你的目標在哪兒,無論跪著、爬著、走著還是跑著,都可以到達它。

這兩種狀態我都趕上了。

做中匯的時候我是第一種狀態,覺得風要起來了,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起,也不知道以什麽樣的狀態起,但就覺得這是個機會,心里惴惴不安,憑著感覺做了三個項目:

第一,我們簽了張嘉佳。我們簽張嘉佳的時候他還不是很出名,但我覺得他很有才華,燦爛的不可一世。我感覺他書中的情緒與我當時的低落很匹配。在有機會和王家衛溝通的時候,我強烈建議《擺渡人》一定要用張嘉佳做導演,我認為郭敬明、韓寒之後,下一個就是張嘉佳。我不能說用嘉佳是因為我,但我確實盡力地去遊說。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做經紀人。記得當時團隊花一個晚上去和沈浩波溝通《全世界》電影版權。差點自己買了。今年這個項目大獲成功。我和嘉佳後來不合作了,但是祝福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二,我們花了一個非常公允的價格買了東野圭吾《嫌疑犯X的獻身》的版權。我們和光線一起制片,蘇有朋導演。陣容也很一線。今年四月一日正式上映。

第三,我們購買了超級IP《尋找前世之旅》。龔宇、戴瑩(i黑馬註:愛奇藝創始人、CEO)向我們伸出了橄欖枝。這是一個超級網劇,在愛奇藝被評為S級。今年一月十六日正式播出。

這三個項目跌跌撞撞,我因為買《嫌疑犯X的獻身》還跟我的合夥人分了家。那是我最困惑的時候。困惑就是別人都不相信你,說這個項目不能要,那個項目不能要,說你瘋了。

擁有第二種狀態是現在,我做火星小說,清晰看到了我的目標,我覺得很安定。現在我每天晚上10點半睡覺,第二天早上6點鐘起床,然後跑1個小時步,念1個小時經,其他時間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就是處理公司的事,跟我的團隊在一起。

我去年做“毒藥APP”的時候,其實風聲很大。後來做了一個非常痛苦,但我認為很正確的轉型:我們暫停了毒藥APP,開通了毒藥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三篇文章來推薦三部電影。今年5月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APP完全可以被微信公眾號替代。按照這個速度現在這個號已經有50萬用戶。到春節會有一百萬用戶。在全網流量非常可觀,上周達到了一千萬,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影視媒體。

侯小強照片-豎版04

 

有人說侯小強你別再吹牛了,就50萬用戶你還好意思到處去講。我當然要去講,毒藥上個月全網的流量是2000萬左右。到上周一周已經過千萬了。在今日頭條上,它一周的平均流量是280萬,每天都有10萬+、100萬+我覺得這是非常牛逼的成績。

我原來做新浪博客,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到要做名人博客,只是靈機一動。最早前三個月的流量並不達標,每天也就是10萬、20萬。2005年余華來公司做《兄弟》的宣傳,我們當時提了一句,說你把書評貼到你的博客上,我幫你推薦一下。後來他給我們打電話很興奮,說居然有七千多人閱讀。那一瞬間我就在想,如果要有10個余華,那不就是10萬流量嗎?其實我當時的想法是怎麽把新浪博客20萬的流量變成100萬,並沒想做多大。

我開始找當時最火的名人,第一個是李宇春,第二個是吳小莉……我依次列出來挨個做動員工作。每動員一個人都非常艱難,那些人第一是說我沒時間寫,第二是說我憑什麽給你寫。我想盡辦法地搞定了前10個。三個月之後,新浪博客的流量做到了1個億。

有人看我轉型了,就說我失敗了。但我對失敗和挫折有不同的理解。毒藥戰略轉型,至多是一個挫折。

所以我說,創業就像是在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流中不斷地漂,你只要往前走,哪怕你碰一次,撞一次,甚至調頭重來,都是正常。這個事就像生孩子一樣,你看再多的育兒指南,你該疼還是得疼。你不能說我看了這本書,突然就不疼了。

“成功是個無底洞”

很多人問,說侯小強你到底在做什麽?我做電影、電視劇,這是下遊,做火星小說是上遊,源源不斷給我提供IP,然後我還有我的媒體(毒藥),一個產業鏈的上中下遊我都進入了,盡管做得比較艱難,但還是希望按一個生態本來該有的樣子去做。

火星小說其實想做2.0版本的起點中文網。網絡小說經歷了十幾年發展,依然保持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原來網絡小說的主要讀者是80後,現在都是90後了。總體上來講,80後喜歡看別人的故事,90後更喜歡代入感、參與感強的東西。我認為這種變化是我的一個機會。

起點中文網挺遺憾的一件事,就是你去看它里面排名前100位的作家,10年前是這些人,現在還是他們。很多二三四線的作家沒有出頭的機會,而我希望把這些人里一流的作家給挖掘出來,這又是我的一個機會。

現在流量跟過去不一樣了,傳統互聯網時代流量是壟斷的,大家說的都是四大門戶,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就像白巖松說的,即使一條狗天天上央視,也能變成一條名狗。這是壟斷造就的。到今天是什麽時代呢?微信公號漲粉很難了,APP下載增長很慢了,所謂的流量紅利沒了,此時你需要的是聚合碎片化的高質量和流量的能力,這決定你必須做高質量的內容。

火星小說我們采用封閉的寫作系統,你必須出版過一本書或銷售過一個版權,抑或被我的其他作家高度看好,才能來我這兒寫作。因為寫作系統封閉,所以我們上面的內容質量非常高。目前火星小說只做了3個月,已經有3000個作家,8000部作品,沒有任何推廣很短的時間突破百萬用戶。每天充值5萬塊。付費用戶比是6%,遠超行業水準。

1082494486

2008年我剛加入盛大文學的時候,整個盛大文學的收入也才兩千萬。現在做了幾個月的火星小說就已經相當於當時盛大文學的規模了。

我現在(創業家&i黑馬註:42歲)創業,確實比一般的創業者年紀要大。如果再早10年,我認為我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創業者,自己從來沒有懷疑過。我20多歲在新浪,每天工作到夜里12點多,特別這愛這份工作。因為當時沒有加班費,當時公司是不贊成加班的,因為在低潮期,又有勞動合同法。

但成功又是個無底洞。我讀大學時候的理想是賺10萬塊錢。人是有貪心的,我也很喜歡錢,但你發現這個東西無窮無盡。張勇(創業家&i黑馬註:海底撈創始人)給我講過一句話,他說一個企業的目標是讓員工成長。對一個團隊來說,最重要的是能有幾個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人。如果你有那麽幾個人,那我覺得這就是成功,事業上的成功。 

“我創業像個受虐的人”

我既是一個非典型創業者,又是一個典型創業者。說非典型是因為第一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融資能力比較強,兩個公司加起來也快融了好幾個億了;第二我資源獲取能力比較強,過去的一些人脈和人緣(或者說人情)還在。說典型是因為創業者能遇到的一切錯誤、挫折,我都遇到過。

我經歷過被人贊美的時候,也經歷過墻倒眾人推的時候。離開盛大,很多人說侯小強是被陳天橋趕出來的,說是我耽誤了盛大五六年。也有過朋友反目,人家突然就不理你了,連個短信都不給回了。這些都經歷過後,你就發現,外人的東西都無足輕重。

有篇文章,標題叫“侯小強,每次離大人物都差一點點”。我真沒那麽大的野心,我要是有那麽大野心的話,我就不會像現在似的每天晚上10點半睡覺了,我得標榜自己每天只睡2個小時,投資人看了高興,團隊看了也慚愧。

我創業就像個受虐的人一樣,被虐的多了之後,也就習慣了。要是被虐一次我就難受一次,那我就沒法活了。創業真的是每天都會受到打擊,合夥人問題、模式問題、資金問題、收入問題,這些問題時刻困擾著你。

我這兩年最了不起的一點就是特別容易忘事。只要不好的事很快就被我忘了,我現在確實對打擊人的事有一點免疫力了。

我原來每天半夜兩三點鐘睡覺。有一段時間非常焦慮,一個人管理兩個公司,三個項目,每個公司你都要考慮,如果你融不來資,不知道哪個項目說不定哪天就沒了。我後來看開了,說天天愁眉苦臉還不如養足精神,創業是個長跑,既然是長跑,那當然就得休養生息。

我原來在新浪和盛大的時候都是疲於奔命,因為我想證明自己,現在我不需要證明自己了,我不是為別人活了,是為自己活。最差我也不至於窮死,我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也不在乎質疑。

過去網上老有我的負面報道,那個時候特別愛上網看,經常生氣。現在我幾乎不見媒體,不搜索我的名字,也不參加任何活動。別人愛說什麽就說什麽去唄。

我家里沒有電腦,兩個辦公室也沒有電腦,我每天除了開會,就是給安排事情,和看會議紀要,沒有別的東西了。

“我的牌太好了”

我經常給團隊講一句話,我說像我這樣的人創業,不成功的幾率可能要大於成功的幾率。因為能成賭聖的人,都不是牌最好的人。我覺得我的牌太好了,一出來就不缺錢,也不缺資源。我如何把牌打好?這就是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了。

我覺得,有資源的人對資源的利用率都比較低。另外,所謂的明星光環也會給團隊帶來問題。他們覺得你什麽事情都可以給他們搞定。再嚴重一些,他們就覺得自己都不需要努力了。我這也就是想象中的資源多,說實話你不還得去求人嘛。

我是一個佛教徒,我這個人做選擇或判斷的時候絕大部分依賴直覺和想象力。而通常一個人的決定是直覺、想象力、邏輯、數據的綜合結果。

我從新浪離職的時候,直到我入職盛大的前一天晚上,曹國偉還在挽留我。他說你是新浪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要求所有副總裁不缺席請你吃飯的人。其實我也已經在新浪根深蒂固,為什麽還有離開?其實也是直覺,隱約感覺網絡小說未來會有一個特別大的機會。

前段時間,三七互娛並購中匯影視的新聞有很多,它本來是要12億把公司整個買走,結果因為一個技術性問題,這次並購暫停了。有人說小強你看,本來有兩個多億明年就能進你的賬上,突然沒了。我說這個事我自己就沒關心,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冠冕堂皇,我確實對這種事沒有感覺。

前幾天還有一個朋友跟我講,說他一個朋友剛把公司賣了,賣了3個億,大包小包帶著錢回來,請客吃飯、喝酒,大宴群臣的即視感。然而沒過幾天這個朋友就得心臟病去世了。

我就是這麽善於平衡自己的感受。

盛大 侯小強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