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電機人「從醫」 退伍四年當上總座

2011-12-19  TCW




當原本畫工程圖的手,改拿起血壓 計,能創造出什麼新價值?

這幾年,廣達、高通等科技公司,都跨足生醫電子領域,希望靠製造醫療器材,打入高毛利市場;市場的需求,讓同時擁有電子和醫學知識者,成為市場上的稀有人 才。

數碼醫療器材總經理陳坤松就是混搭這兩種技能,替自己開出一條新路。

一九九九年,他拿到台大電機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專攻IC設計,二○○三年國防役退伍後,他跨界到生醫電子,設計醫療器材,二○○七年就被挖角出任總經理。 二○○九年,他研發的多功能遠距醫療器材,通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認證,打入美國市場,陳坤松表示,數碼醫療是第一家通過美國遠距醫療器材認 證的台灣公司。

不賺IC設計財,到醫療產業練功

「剛找工作的時候,我有三個工作選擇,前兩個是去大學教書,一個是去醫療設備公司帶研發團隊,」他說。他當時的盤算是,如果走傳統的路,不管進IC設計公 司,還是進大學,遇到的對手,還是過去一起學電機的學長、學弟,他未必能突出比較優勢,「大家拚的都是一樣的東西,」他回憶。

指導教授建議他,「不見得每個人都要走IC設計。」如果加入醫療產業領域,用別人的IC設計,加上掌握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就能創造別人沒有的價值。

全靠自學,三天解決拖半年的難題

這句話點醒了他,於是他選擇到醫療業,從帶研發團隊的協理做起。

「要說服電子人才踏入尚未成形的醫電產業,非常不容易,」台大電機系教授呂學士觀察。陳坤松剛踏入產業時,是公司裡唯一的電機博士。

在台灣,生醫電子產業還在初期發展階段,投資時間長,風險高,「誰敢貿然嘗試?」呂學士說,大部分人選擇走原本熟悉的路,陳坤松是極少數的例外。

陳坤松說,要跨界,第一個挑戰是本業是否夠強,生醫電子仍需要電子軟、硬體設計知識,他能開發軟、硬體,因此換得帶領生醫電子設計團隊的機會。

第二個挑戰更難,有了成績後,還要重新歸零,認清自己有一大片空白、完全不會的事實。

他進生醫產業第一個月,就碰上「震撼教育」,公司要他到美國水牛城出差,解決之前花半年時間解決不了的問題。

他對醫學儀器設計卻是一張白紙,上飛機之前,他抓著同事猛問,在飛機猛K和耳溫槍有關的標準和規定,怕買不到修改樣品的材料,他連焊接零件都從台灣帶到美 國。

他發現,一支耳溫槍雖然原理簡單,要通過認證卻有許多跨領域的細節,要在不同耳朵形狀、不同環境溫度下,量到的溫度差異不超過正負○‧二%。他是電子專 家,對熱力學卻沒有基礎,他只好上網查,重新調整耳溫槍的結構設計。

做這個設計,他要考慮法規、熱力學、電子和結構設計,並觀察測試流程,連測試者怎麼使用這支耳溫槍,都列入設計考慮。最後他在三天內解決問題,產品通過測 試。

他在耳溫槍產品的實戰經驗,讓他在二○○七年被挖角成為總經理,他接著自修挑戰更難的血壓計、心電圖等產品。

他讓自己成為「乘法人」的方法,就是投注大量時間自學。他買原文醫學書籍自修和生理訊號有關的理論,拜訪名醫,討論如何設計醫療設備,甚至找有特殊體質的 朋友或部屬,測試自己設計的產品,究竟能不能順利測準血糖。

思維更獨到,薪資超越傳統工程師

從電子跨到醫學,他設計的醫療器材,和只懂電子的工程師相比,有何不同?「一般工程師設計的產品,正常人量起來很正常,病人量起來,就不準了。」他解釋, 量血壓的原理,是在手臂上加壓,直到手臂的另一端量不到脈搏為止,問題是,有些心律不整病人會突然心臟少跳幾下,用工程思維設計的血壓計,就會誤判,他必 須不斷和醫生討論,砸錢做臨床實驗,最後送認證,確定他設計的器材,禁得起種種特殊情況的考驗。

陳坤松估計,生醫電子領域人才價值正逐步在上升,有三年經驗的工程師,到該領域就職比到一般電子業,收入高出兩成。

因為人才求過於供,陳坤松的年薪也水漲船高,超過新台幣三百萬元;更重要的是,當年的勇於跨界,給了自己獨當一面的機會。

【延伸閱讀】乘法功3步驟1.投入異業:不當科技新貴,選擇進生醫公司工作2.歸零自學:上網查資料、翻原文書、拜訪名醫,從問題中找答案3.換位創新: 依醫生需求,設計出可傳資料到醫院的遠距醫療設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