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華社下海搞上市

2011-8-25  NM




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的新華社亞太 區總部,保安一向密不透風。能進去的,只有幹部同志及有關職員;其他人等,只能在門外示威衝擊。上週二,新華社大門中開,還預備了餐廳到會的三文治茶點招 待。來訪的,包括財經公關及小股東。這些稀客被貼身帶到二十三樓,進入能盡覽銅鑼灣景色的會議室。同一個地點、同一張會議桌,以往商討的是怎樣統戰香港; 今日則是如何出征廣告市場。新華社去年底入股勞氏環保,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準備攻佔戶外屏幕廣告。共產黨喉舌下海,原來為了要多方位替中共發聲。

出席上週股東大會的兩位上市公司主席,包括新華社亞太總分社社長俱孟軍,及勞氏創辦人勞國康。會議雖然由勞國康擔任主持人,但全場焦點均集中在俱孟軍身 上。俱社長還特別發言五分鐘講解集團未來運作。「在香港,我們會與(銅鑼灣)時代廣場合作,租用或建造自己的屏幕,或者收購。」五十四歲的俱孟軍在新華社 任職三十年,由記者升到副總編輯,一直從事新聞工作,現在成為上市公司主席,一本正經地說生意經。「任何媒體的利潤都來自廣告。就算香港的免費報紙,將來 會有更多份,也是靠廣告。我們的理念都一樣,通過廣泛傳播便會有廣告,有廣告就有更多的利潤。」不過,股東不太滿意,再三追問俱孟軍,「資訊怎樣賺錢,你 們預計何時獲利?」他滿有信心答道:「今日有廣告,今日就有利潤……肯定不會虧本。」記者追問他從沒有營商經驗,如何打理一間上市公司?「對我來說是一次 新的業務嘗試,每個人也應開拓新的工作。」

一億五買上市殼

原本做清潔業務的勞氏環保○三年在主板上市,自○五至○六年度起一直虧損,六年來共蝕二億二千多萬。自此不斷向股東集資,又在內地發展醫療廢物處理,但無 助止血,單在去年見紅六千三百萬。加上剛實施的最低工資,勞氏經營前景更困難,唯有找大水喉。去年十一月,勞氏宣布與設在香港的新華社亞太總分社訂立電視 屏幕廣告及資訊發放業務協議,並以每股七毫,配售二億一千五百萬股給新華社,相當於兩成八股本,配股價較公布當日前天的收市價折讓一成九,集資一億五千 萬。同一時間,勞氏又提供不少於一億元的基金投放新業務,換取新華社授權十年的免費播放權。交易後,新華社亞太總分社成為勞氏大股東,而勞國康的股權則被 攤薄至兩成一。今年五月,勞氏正式改名為新華通訊頻媒。新華社總部設在北京,香港是亞太區總部,是中國官方的新聞通訊社。北京的新華社過去也有跟上市公司 合作,例如:去年八月與中移動母公司合作拓展搜索引擎業務,並與香港上市的勤+緣合作屏幕廣告業務。是次香港新華社罕有地披甲上陣,直接控制及營運一家上 市公司,開創先河。新華通訊頻媒的文件表示,今、明兩年底會帶來不少於三千萬及一億元收入。另外。集團七月跟港鐵簽訂三年合約,在九龍至廣州列車上及紅磡 離境大堂播放新聞及廣告。從生意角度看,新華通訊頻媒的業務是否站得住腳?香港市務學會主席嚴啟明表示,電視、印刷傳媒廣告下跌中,戶外廣告收入近年有上 升趨勢,例如:大廈外的宣傳屏幕,巴士、電梯、火車內的電視播放。不過,新華社能否分一杯羮,嚴啟明稱還要看戶外廣告的定位。「首要看內容,純廣告已難以 吸引群眾目光,要有其他內容;第二要看位置,例如電梯、巴士,群眾等候的時間,會較易接收訊息。」

打國際牌搞形象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田智輝認為,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在港上市發展屏幕廣告及資訊,跟新華社總部最近在紐約時代廣場租用廣告牌,有異曲同工之妙。「紐 約跟香港都是重要的經濟城市。一國兩制的特殊環境下,內地媒體未能打入香港,就算鳳凰衞視,在香港的收視率也不高。」紐約時代廣場人流最旺的屏幕廣告牌, 過去十年一直由滙豐銀行租用,本月初由新華社取代,並以每天至少一萬美元租金,播放內地大企業廣告、內地資訊。 「大陸還在想辦法將主流媒體、大陸思想帶到香港。」田智輝稱這並非壞事,「香港人也很需要了解內地的資料,例如:經濟、民生。屏幕播放內地資訊,也可以提 升中國形象,很配合國家『走出去』的大方向,加強國際傳播的政策。」對於新華社亞太總分社選擇上市經營,田稱新華社是官方機構,但資助非無限,機構自己也 要找商機。時事分析員劉銳紹指香港新華社以商業模式發展屏幕廣告,「中國軟銷手法更靈活、更聰明。」他相信屏幕播放內地資訊、大企業廣告,可建立經濟強國 的一面。而上市公司以商業理由在其他地區拓展屏幕業務,也可減低政治敏感性。新華通訊頻媒下一步已計劃在亞太區的二十多個分社,包括澳門、日本、馬來西亞 籌建新屏幕,預計今年底可設有五十多個宣傳點。

○八年公關危機

新華社原本以文字新聞為主,近年發展電視台、互聯網、手機電視台等,務求所有媒體也找到新華社的資訊。根據《南華早報》○九年報導,中國政府拍板耗資四百 五十億元人民幣開拓新華社及中央電視台(CCTV)的平台,中央電視台已訂立三年計劃增加外國新聞分社,由十九個增至五十六個。而新華社於去年一月成立二 十四小時中文新聞電視頻道,再在七月設立英語新聞台,並有俄語、法語等節目。中國大灑金錢發展內地媒體,從主管宣傳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於○ 八年十二月出席中央電視台五十周年大會上的發言中,可找到蛛絲馬跡,「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 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根據新華社旗下刊物《國際先驅導報》○九年二月的文章稱,中國於○八年遇上重大的國際公關危機。那年夏天的矚目國際大事是 北京奧運,中國本以為可藉奧運把國際形象推高,打造為超英趕美的超級大國。然而,該年初「3.14」拉薩暴亂,中共派解放軍鎮壓,引起西方大國批評。年 中,奧運聖火在海外傳遞期間,屢遇示威抗議,西方傳媒將體壇盛事與人權相提並論,中國官方聲音不敵西方媒體,官方認為有必要壯大中國傳媒。中國人民大學公 共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胡百精同期在該報發表文章稱,強調要讓中國媒體「成為焦點議題的一傳手而非二傳手」。

國內媒體排隊集資

大陸透過新華社向全球展示中國崛起,雖然方向正確,但目標遙遠。田智輝表示:「屏幕資訊能吸引多少人觀看?看後最多只是知道有新華社這機構。而上市公司又 是否可長久經營?上市屬商業性質,不能單靠領導指示如何經營。」劉銳紹也稱:「一次劉曉波事件、一次艾未未事件,足以破壞國家形象。」除了新華社亞太總分 社在香港上市,內地多家官方新聞網站已準備在內地A股市場掛牌。上週內地媒體引述中央中共宣傳部副部長孫志軍稱,中央級別的新華網上市計劃已獲中宣部批 准。而中國網絡電視台(CNTV)及人民網也準備進軍股票市場。

大新華、小新華

新華通訊社(新華社)於一九三一年成立,總社設於北京,為中國主要新聞及信息採集、發放中心。新華社在全球有一百五十多個分社,以五個地區為主,包括亞太 區、拉丁美洲、非洲、中東及歐洲。香港分社於一九四七年五月成立。香港回歸前,新華社有兩個職務,俗稱為「小新華」及「大新華」,前者所指是發布中國新聞 資訊的通訊社;後者則是中國政府駐港的政治機構。「大新華」的出現,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港英政府管治香港時,中國政府不想在港設立對外機構代表,此舉 會間接承認香港是殖民地,因此授權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與港英政府進行聯繫及交涉,歷任社長包括:許家屯、周南、姜恩柱。新華社香港分社二○○○年進行重 組,一分為二,新聞通訊業務繼續由新華社香港分社負責。而政治任務,則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作為中央人民政府 授權在港的工作機構。當時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姜恩柱,亦轉為中聯辦首任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7

新華社:IPO開閘亂象叢生 因頂層設計存在先天缺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65

暫停逾一年的IPO終於開閘,可帶來的卻是一地雞毛。 先是奧賽康因涉及老股東31.83億元巨額套現而暫緩發行新股,後證監會緊急發布三項進一步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這導致原定於今日發布定價公告的五家創業板新股宣布暫緩新股發行或推遲刊登發行公告。 在新的發行體制下,市場對IPO開閘寄予厚望,但沒想到卻如此開場,高市盈率、老股套現、緊急暫緩、緊急措施等亂象頻出,中國股市到底怎麽了?新華社評論認為,歸根到底還是規則沒制定好,“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在頂層設計上就有值得商榷之處”。 其寫道: 一系列亂象,乍看起來問題出在高價發行。從已經公告定價的幾家公司來看,30多倍到60多倍的市盈率超出很多市場機構的預期。盡管在一個有效的市場上,高市盈率無可厚非,但當前的市場行情下,把市盈率定得如此之高,必然含有投機成分。高市盈率引發了高比例老股套現、暫緩發行、證監會緊急公告等連鎖反應,讓監管層和市場參與各方都陷入混亂和茫然。 在發行企業和中介機構看來,投資者對新股的熱情是高定價的原動力。那麽,投資者這樣的狂熱是否錯了?IPO暫停一年多來,股市持續低迷,投資者對股市興趣漸減。作為久違的新鮮血液,新股以稀缺商品的姿態出現,必然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更何況,A股市場歷來有“打新”、“炒新”的傳統,人們記憶中,新股還是穩賺不賠的低風險高收益產品。這些因素導致了新股不僅受到機構的追捧,也在網上申購中受到散戶的熱搶。 在利益至上的資本市場,規則才是至關重要的。除去超募與老股轉讓這個具體的漏洞之外,此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在頂層設計上就有值得商榷之處。監管層引入老股轉讓意在增加首日股份流通量,引入券商自主配售意在讓券商一手托兩家制約其高定價的沖動。但是,A股市場兩個不變的事實讓監管層為美好願望而做出的設計存在先天缺陷。 首先,A股市場散戶占主導的投資者結構沒有變,即便是身為機構的基金公司也是大散戶的心理和行為特征,這決定了整個市場投機氛圍濃重,市場對新股無理性的追捧在沒有慘痛教訓的情況下不會改變。 其次,我國證券公司的收入結構仍然是承銷費占大頭,IPO企業客戶對券商更為重要,這使得券商很難在自己買方和賣方兩類客戶間實現平衡,價格博弈難以形成。這兩個因素使得IPO重啟初期的高定價成為必然。 由此,有著先天缺陷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方案很快就“狀況百出”,承受不住輿論壓力的監管層則不得不緊急出手幹預,市場更加惶惶然。 資本市場紛繁複雜,各方利益糾結,觀點碰撞劇烈,這尤其需要監管層保持定力,不為迎合任一方的利益而作出有失偏頗的決策,也不能為解決意料之外的問題而總是采取臨時舉措。否則,很可能讓改革設計的美好初衷打了水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7

夥拍新華社妨礙司法公正廉署徹底腐敗

2014-03-13  NM
 
 

 

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法治社會。

法律規則中,其中一個傳媒必須遵守的基本常識,就是案件在法庭沒有判決前,不能進行報導或評論,涉及ICAC的案件,則要求更為嚴謹,一般不能透露查案內容,過往就有傳媒因不慎「踩界」,而遭到檢控。

然而廉署為攞威,夥拍新華社拍片自我歌頌時「踩地雷」,知法犯法。

自從前廉政專員湯顯明酬酢風波,廉署遇上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機。為了洗底,廉署與新華社旗下的新華電視合作,製作廉署四十週年特輯,宣傳片上更以「揭秘廉署運作機制」大作招徠。

然而當大陸電視台遇上回歸後的ICAC,郎有情妾有意便出事了!大陸電視台一面倒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作風,過度英雄化廉政公署,將已排期開審的許仕仁和新地涉貪案,與過往被廉署定罪如謝霆鋒、陳裘大等案件混為一談;其後又大鑼大鼓高調表示正調查湯顯明;又錯誤引述謝霆鋒頂包案資料,警員無罪變有罪。

法律界譁然,亦有法律學者指廉署參與及發放短片是「踩界」、「危險」和「非常不智」,亦直指廉署涉嫌干犯妨礙司法公正、藐視法庭和誹謗罪。

法律學者要求律政司介入,以免影響司法公正。而律政司也罕有立場強硬的,要求廉署作出澄清。

本刊調查期間,廉署即日剷除網上片段,動機成疑。

上月十四日,在廉政公署四十週年的酒會,特首梁振英、廉政專員白韞六盛裝出席,在場嘉賓獲贈送一隻「廉署四十週年特輯」的DVD,特輯記錄了廉署四十週年的威水史,其後廉署專屬頻道「廉署頻道」將片段放上網。夥拍的新華社旗下新華電視也不甘後人,指該特輯「目前覆蓋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城市通過有線電視進入家庭,無線新聞頻道和亞視均可收看。」

揭廉署運作機制

負責製作該特輯,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今年二月曾向大陸媒體吹噓︰「為全面反映廉政公署運行機制和成功經過,我們從去年三月開始策劃拍攝這部紀錄片,攝製組先後獨家專訪了廉署不同歷史時期的四十多位關鍵人物,得到大量一手資料,內容權威詳實。」新華電視獲得「大量一手資料」,由此可見廉政公署在拍攝和宣傳影片時,都積極參與。上月,該特輯的宣傳片表明「揭秘廉署運作機制」,廉署高層全程配合新華社,廉政專員白韞六、副廉政專員黃世照、執行處處長李寶蘭坐定定接受專訪,攝製隊伍走進廉署內部拍攝,展示廉署內部風貌。但片段「娘味」十足,拍攝角度老土,如白韞六站在廉署總部天台「繑埋」雙手,鏡頭一百八十度「環迴」拍攝,顯得他雄姿英發;而執行處處長李寶蘭影得更絕,她拖著一頭烏黑長髮,塗上血紅色唇膏,憑欄遠眺維港海景,猶如八十年代MV。特輯亦貫徹大陸媒體一味唱好的精神,懶理法律後果。法律界其後對廉署四十週年特輯均譁然,指平時「密密實實」的廉署,為何會踩界,將未開審的案件與已被定罪的案件混為一談。有法律界更認為廉署急功近利,知法犯法,藐視法庭。本刊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仔細研究廉署「出事」特輯,張達明也為之愕然,認為廉署嚴重踩界,妨礙司法公正。

罪狀一未審先判藐視法庭問題片段︰

新地與前政務司司長世紀涉貪案,案件將於五月八日在高院開審,由陪審團裁決,許仕仁被指在二千年至二○○九年出任政務司司長等職務,涉嫌接受新地利益,包括免租入住位於香港禮頓山的豪宅,涉案金額接近四千萬港幣。法官一月預審時,曾下令傳媒不得報導預審內容,避免影響陪審員判決。特輯畫面播放許仕仁步入法庭和新鴻基中心片段,竟由廉政專員白韞六說︰「廉署不會驚因為呢個人官位有幾高,或者佢嘅生意有幾大,我哋(ICAC)就有所畏懼,(貫徹)『無畏無懼』嘅精神。」接著片段大爆調查內幕︰「為咗調查呢宗案件,廉政公署特別向立法會申請執行處,增設一個助理處長的編外職位,任期由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一五年六月十五日,以處理案件調查以及審訊前準備工作,並且成立一個由高級調查主任至文書等,一共十六人臨時特別職務調查組。」鏡頭一轉,畫面竟然顯示多個已被定罪的人物,旁白語帶雙關︰「雖然許仕仁是廉政公署檢控的最高級政府官員,在他之前,一些在政府中職位相當高的官員,亦都被檢控過。」然後便一一詳談被廉署檢控的個案,如「律政署四大天王」,前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胡禮達、二○○二年頂包案主角謝霆鋒,以及二○○二年高級警司冼錦華案。其中冼錦華案,旁述說︰「(該案是)廉署引用普通法中,有關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案例,執法最有影響力的案件。」

法律意見︰

張達明認為片段會影響該案陪審團的裁決。他說︰「廉署播許仕仁的片段,佢不單只高調提及廉署不畏權貴地進行檢控,接著播出以往成功檢控高官的片段,加強公眾感覺(錯覺)︰廉署檢控一定是有證有據,一定是好實在,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更定下上庭審理日期,在此情況下可能影響陪審團將來的判決,在此情況下,若果法庭認為此片的內容與形式,有實質風險影響陪審團意見,此做法會構成藐視法庭。」他又指出︰「藐視法庭罪行的有機會妨礙司法公正,影響陪審團的裁決,過往亦都有案例,當傳媒在有陪審團審訊的刑事案件,作出報導,結果律政司檢控有關傳媒,成功入罪。」

廉署回應︰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廉署有份贈送DVD及在其網頁發放片段,程序上應先諮詢律政司意見,但廉署繼續死撐︰「對於專輯提到的案件,我們理解是敍述廉署歷年來受公眾關注的調查工作,及因應調查結果作出的檢控,顯示廉署依法及無畏無懼的處事原則。」不過廉署回答後又覺理虧,於是又補充一句,會「徵詢律政司意見」。

律政司回應︰

「律政司正向廉政公署瞭解事件,並會掌握準確的詳細資料後,研究事件對待審案件的檢控有否任何影響,及決定是否需要作出任何相應措施。」

罪狀二中立成疑問題內容︰

特輯詳談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貪案,「由現任廉政專員白韞六,成立一個由他親自領導的調查小組,及其他人員展開刑事調查。是廉政公署四十年來首次調查卸任的廉政專員,廉署內部也有強大的監督機制。」說明由L組負責調查,小組由一名執行處處長管轄。

罪狀三 誹謗警員問題內容︰

「廉政公署而言,喺法律面前,明星與庶民平等。」說得多冠冕堂皇,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謝霆鋒頂包案,廉署只在內文報導原審的結果,「警員劉志偉因收受利益,被判入獄六個月」,但實情是劉於二○○四年十月十八日在終審法院上訴得直,獲判無罪,終審法院在判詞指定罪有違常理,案件衝擊警隊士氣。

法律意見︰

張達明說「這對警員非常唔公平」,廉署誤導公眾,有機會誹謗警員。

廉署回應︰

資料蒐集由新華電視負責,其間廉署應邀提供協助,但會聯絡新華電視澄清。(廉署回應中並沒有提及自己發放片段的責任)

律政司回應︰

律政司會「提醒廉政公署向有關製作單位作出澄清,劉志偉一案中上訴人在二○○四年十月十八日的定罪上訴已獲裁定得直,且案件並無發還重審。」而就警員涉及被誹謗,警方發言人表示,會跟進瞭解。

影響裁決結果

廉署四十週年特輯問題多多,隨時手尾長,前執行處處長徐家傑回憶在廉署工作︰「案情會有限度披露,但真係告咗就唔講,淨係講啲charge嘅啫,大家喺法庭睇到嘅嘢。「主要不想影響案件的最後結果,假如你(案件主管)胸有成竹,咁樣對被告不公平的審理,執法和司法不公正,咁你咪白做咗囉!」今次廉署如此大膽挑戰法紀,新地和許仕仁若認為特輯會影響陪審團的決定,隨時可申請「永久終止聆訊」,而新地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案件。」

傳媒也被檢控

傳媒報導法庭案件,必須準確和嚴守法律條文,稍一不慎便會觸犯法例,過往傳媒曾因法庭案件被執法機關搜查,甚至被控告藐視法庭。二○一三年轟動全港的大角咀弒父母碎屍案,律政司控告《蘋果日報》及《爽報》的總編輯及負責採訪的記者藐視法庭,律政司指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兩份報章刊登被告的專訪,要求法庭判處罰款及監禁。《壹週刊》於九四年,刊登一篇關於張五常控告《東周刊》的誹謗案,《壹週刊》在陪審團未有裁決前,報導張五常在誹謗案所花的訟費,律政司認為報導有可能影響陪審團,控告《壹週刊》及總編輯張劍虹藐視法庭。九七年,上訴庭裁定《壹週刊》及總編輯張劍虹罪成,分別罰款二萬五千元和五千元。二○○四年七月廿四日,律師林炳昌在「先科國際」造市案,涉嫌干擾證人,妨礙司法公正。林炳昌被指與大律師艾勤賢,向女記者披露廉署受保護證人資料,其後廉署搜查七間報館及記者的住所,被指妨礙新聞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81

根本停不下來 新華社三天發八文聚焦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40

中國股市,A股,牛市,滬港通,證監會

8月31日至9月2日,新華社三天連發八篇系列述評聚焦股市。系列文章指出,隨著內部外部人氣重新積聚,中國股市步入重要關口。近期A走勢樂觀,有較好的運行基礎。中長期仍有不利因素,真正步入牛市需大量系統性工作。

考慮到下半年態勢回暖,系列文章認為需要乘勝追擊、不懈努力,讓股市的運行步伐更為堅實、有質量,讓股市成為中國經濟乃至整個改革的真實呈現和強大助力。

多重利好促A股回暖 投資者熱情獲得重喚

    《股市近期緣何上漲?》一文采訪了多位市場人士,認為近期股市上漲源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得益於經濟數據的企穩反彈,直接推動力是近期較為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和日趨踴躍的入市參與度。

    綜合專家觀點,文章對上漲原因具體分析道:

    一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特別是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了人們對於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信心,進而帶動股市發展。

    二是經濟出現平穩增長的良好勢頭,奠定了今年下半年股市上漲的基礎。

    三是在兩次定向降準、保險業新國十條等相關舉措下,今年以來市場面資金總體寬松;同時,隨著余額寶等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走低,各類無風險利率下降,進一步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流動性。

    四是銀行體系的信貸供給在上升。這將一般性地有助於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市場的恢複,並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也會對實體經濟的改善形成支持。

    五是“新國九條”、滬港通等利好政策的出臺實施,直接推動了股指上漲。

    文章還關註到,近兩年的股市銷戶潮正隨著行情的轉暖而改變,新增開戶數突破17萬戶,而休眠賬戶數不斷減少。 賬戶“一減一增”顯示出行情回暖下市場人氣的積聚,也折射出久處熊市之中的投資者對牛市的期待。

    文章強調,無論未來股市行情將如何演繹,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股市重又喚起了人們的關註與熱情,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變化。

    中國需要具有堅實基礎的“有質量的牛市”

    《述評:中國需要“有質量的牛市”》指出,在中國改革縱深推進、中國經濟平穩增長之際,人們有理由期待股市轉牛。但無論是中國股市的投資者,還是轉型升級中的中國經濟,相較於指數持續上漲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堅實基礎的“有質量的牛市”。

    什麽是“有質量的牛市”?文章認為不外乎有三點:其一,市場上漲有堅實的經濟基礎;其二,股市的上漲具備較長時間的可持續性;第三,股市的投資氛圍活躍,但不狂熱。

    審視當前形勢,宏觀經濟求實際、求質量的“新常態”逐步成型,改革紅利實實在在的釋放,為“有質量的牛市”的出現提供了保障。文章據此表達了樂觀的看法,稱今年以來股市行情已經顯示出一定的“質量”特征,與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更加匹配,與改革政策的助推關系更加密切。

    與此同時,文章提醒道,我國股票市場離“有質量的牛市”尚有差距,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舉動的兌現——上市公司能夠持續穩定回報投資者;養老金、保險資金、公積金等長期資金能持續穩定有節奏地入市;大股東、經營者和投資者有更加一致的利益基礎;市場功能能進一步完善、市場工具更加豐富、市場活力進一步煥發;投資者保護工作進一步落實到位等。

    三問題掣肘股市 “將市場化進行到底”成最強呼聲

    《述評:堅定市場化改革方向搞好搞活股市》文章直言,證券市場這個天然具有高度市場化特質的場所,在我國仍然沒有形成靈敏高效公平的市場化機制,難以真正發揮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而只有堅定沿著市場化的方向推進改革,才能讓股市真正走向健康、邁向成熟。

    我國股市運行20多年來發展神速,但“發展得快”並不等於“發展得好、發展得活”。文章指出,由於市場化程度不高,股市定價功能不完善,股市活力難以釋放,股市生態較為脆弱,這三大問題需要認真破解。

    文章清晰看到,我國股市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時期--從宏觀層面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已成共識;從市場層面講,改善股市生態,構建一個更加充滿活力、高效和有序的市場,為各方所期待;從微觀層面講,讓廣大投資者從股票投資中分享到國家改革發展成果,為眾之所盼。

    而隨著股市市值逐漸變大、並購重組關聯方增多、稽查執法打擊力度加大,股票市場上通過非法手段牟利的行為,無論從資金還是犯罪成本上來說,均大大提高,難度成倍加大,這些都為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文章建言,目前應抓住股市轉暖的契機,堅決推進市場化改革,使股市切實回歸本真,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而推進股市的市場化改革,必須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功能化監管,推動市場參與各方歸位盡責。

    股市五大難題待解 優質牛市需要市場自身健康

    《股市存“五大爭議” 難題亟待破解》總結了當前股市存在的“五大爭議”:

    難題之一:舉步維艱的新股發行——經過幾輪改革之後,新股發行仍然問題不斷,改革舉步維艱。

    難題之二:進退兩難的註冊制——目前各方對註冊制應該是什麽樣、註冊制實行是否成熟等等,依然存在較大爭議。

    難點之三:“欲說還羞”的強制分紅—— 盡管分紅比例低、投資者回報率低,一直是A股備受詬病的頑疾,但對於是否強制分紅,市場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難題之四:遲遲不來的“養老金入市”——一邊是巨額養老金、公積金亟須保值增值,一邊是股市呼喚長期資金以改善投資者結構,可這樣“各取所需”“兩情相悅”的事情遲遲未能實現。

    難題之五:難以把握的投資者保護之度——中國股市最大的“市情”是:在市場投資者結構中,80%以上都是個體散戶。但保護中小投資者並非易事。

    文章就此強調,一個有質量牛市的形成,不僅需要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更需要市場自身的健康。五大影響股市健康運行和發展的難題,需要認真及時加以破解。

    A股人氣重聚 改革正能量撐起股市上行線

    《牛熊爭辯下的中國股市》洞悉到,下半年伊始A股走勢不期而至的持續反彈背後,存在著A股市場悄然出現的結構性變化。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的熱點行業和概念,或涉及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新興產業,或與重大改革舉措同步;另外,代表新興經濟體的中小板、創業板,走勢好於上證指數。可見,以優化資源配置為主要功能的股市,反映了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進程,更對其產生顯著的“助推”作用。文章提示,若能精準把握優質投資標的、踏準市場節奏,精明的投資者能跑贏指數,獲取不菲的收益。

    變化背後,又是什麽在撐起股市“上行線”?文章歸結於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決心、以及政策效應疊加所帶來的正能量。在經濟新常態下,股市也將呈現新常態:改革將繼續成為股市運行的主動力;簡政放權將帶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股市暴漲暴跌的幾率將逐漸降低;開放將為股市打開更大的機遇之門。

    文章提到,進入2014年以後,A股市場本土投資者人氣狀況逐步獲得改觀,今年以來累計開戶數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境外機構近期在觀點與市場操作上紛紛“空”轉“多”,也折射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向好的樂觀預期。

    不過,文章同時客觀指出,環顧全球市場,即使經歷強勁反彈,A股的整體表現仍然不敵一些新興市場,相對於歐美等成熟市場的估值優勢也在逐步喪失。

    而單就A股本身來判定,股市走勢仍存在變數。從中長期來看,真正進入牛市還需要做大量的系統性工作,有賴於實體經濟的顯著改善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各項改革政策的具體落實。

    破除長期困擾股市發展的障礙 防止轉暖曇花一現

    近期股市轉暖態勢下,《如何攪活股市“一潭春水”?》表達了居安思危的看法——需要進一步夯實市場基礎,解決諸多制度缺陷和機制短板,防止曇花一現。

    促使股市變得更有活力、更加健康、更加高效,改變時不時就會出現的“一潭死水”“一潭渾水”的狀態,要破除哪些長期困擾股市健康發展的障礙?

    文章認為關鍵在於三個方面:

    一是走出“圈錢市”。經過多輪改革,股市的體制機制已經有所改善,但市場生態依然沒有完全修複,應該正本清源,推動股市實現均衡投融資和均衡價格,為股市營造出一個良性生態。而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建立投資回報文化、改善投資者結構、加強市場執法等多個方面多維推進。

    二是尋找健康發展之鑰。改變股市失衡、失靈等痼疾的突破口之一,在於引入長期資金,改變現有投資者結構,並進而營造出更加合理靈敏的價值體系——在股市建立起持續穩定的回報機制,以多元途徑為股市引入長期資金,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逐步取消強制分紅。

    三是讓監管之手歸位。 二十多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不斷改革創新中發展壯大,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然而,行政之手仍然在資本市場中伸得過長。日前,“一邊簡政放權,前端控制放松;一邊加強監管,事中事後監管跟進”,監管層提出的轉型理念契合資本市場自身的要求。

    搞活股市優化資源配置 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述評:搞活股市對推進轉型升級至關重要》指出,未來股市是“牛”是“熊”,其意義不止於市場的興衰沈浮本身,更關系到能否按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要求,讓市場真正發揮出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文章具體用四個需要闡述了搞活股市的重要意義:

      · 搞活股市是振興實體經濟的需要——發展多層次股權市場,把社會資本吸引到股市中來,可以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並降低融資成本;

      · 搞活股市是深化改革的需要——許多改革難題需要創新市場手段來加以破解,如正在推進的國資國企改革、軍工企業改革等,股市的作用不可或缺;

      · 搞活股市是結構調整的需要——對過剩飽和產業的拋棄、對緊缺和有前景產業的追逐,通過資本集散和股價漲跌及時作出反應,並購重組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也進一步凸顯;

      · 搞活股市是推進創新型經濟發展的需要——股票市場是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最佳場所,將引導各方根據市場需求和經濟規律,推動資源更多流向創新型經濟。

    文章指出,在現代經濟體系中,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無疑處於核心地位,處於資源配置的前沿。在我國經濟新征程中,資本市場需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但從當前來看,價格機制失靈、投融資不平衡、長期資金入市難、投資回報率低……這些短板無不制約著股市功能的正常發揮。

    因此,文章強調,股市需要進一步銳意改革、強身健體,使自身充滿活力,打造成公平公正公開、信號反應準確靈敏、人氣旺盛信心充盈的股市,才能使其在資源配置的舞臺上擔當起主角、成為經濟邁向新階段的強大助推器。

    改革具備基礎 監管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轉型

    《穩定市場預期 提振市場信心——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回應市場關切》一文, 針對近期市場關心的熱點問題,專訪了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

    鄧舸表示,宏觀經濟向好、流動性充裕和改革效果等因素疊加,市場信心提振,為改革奠定了好的基礎。證監會將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切實推進監管轉型。

    關於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工作的主要思路,鄧舸引用了證監會主席肖鋼的話: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已經確定,關鍵是腳踏實地,抓好貫徹落實,著重在長期性、系統性、制度性和基礎性上下功夫,註意防止和糾正功利主義的態度和脫離實際的做法,從我國資本市場仍處於新興加轉軌的階段出發,積極穩妥、紮紮實實地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堅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堅決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關於下半年的工作部署,鄧舸說,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將切實推進簡政放權,並把推進監管轉型與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服務實體經濟和財富管理,大力支持創新創業緊密聯系起來。其中包括,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確立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理順監管與執法的關系,提高稽查執法效能,促進證券期貨服務業提升競爭力,建設法律實施規範體系。

    針對監管工作的重點,鄧舸說,強化證券期貨執法是監管轉型的重要內容。監管部門將進一步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的監測和線索發現。對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切實保護好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股市,A股,牛市,深成指,上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6

彭博點評新華社三天連發八文唱多A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12

china-stock-market

彭博社點評新華社三天連發八篇文章聚焦A股:中國官媒新華社想要試著完成過去三年,整個證券行業都做不到的事情——讓中國人買更多股票。

華爾街見聞網站刊登過文章,8月31日至9月2日,新華社三天連發八篇系列述評聚焦股市。系列文章指出,隨著內部外部人氣重新積聚,中國股市步入重要關口。近期A走勢樂觀,有較好的運行基礎。中長期仍有不利因素,真正步入牛市需大量系統性工作。

彭博社采訪了在哈爾濱金融行業工作的Huang Shi,他說,上周他向股市投了超過兩萬元。

“中國股市已經低迷了太久。”

截至5月份,上證綜指在過去三年蒸發4600億美元市值,近500萬投資者註銷交易賬戶。彭博社表示,中國當局想要重燃市場對股票的興趣。投資者重回股市可以幫助政府減少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並遏制受較少監管的理財產品的風險。上半年中國理財產品資產已經升至2.1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繼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看多A股後,政府大力唱多股市可能已經顯現效果。上證綜指昨日收盤升至15個月新高,自5月底以來已經上漲12%。

政府也采取實際行動鼓勵投資者重回股市。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8月份公布新版《證券賬戶管理規則(修訂版)》,明確放開一人一戶限制,大幅降低投資者開戶費和市場成本。(見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

光大證券分析師曾憲釗表示,政府真的在鼓勵投資股市。他們需要看到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以吸引外資入市。

中國樓市在今年走上拐點。8月份,全國房價連續第四個月下跌

據瑞士信貸6月份公布的報告,2013年,股票占中國家庭總資產的4%,銀行存款占比22%,而房產占比達到55%。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經濟學家陳興動表示,中國房產市場下滑刺激國內投資者將更多資金投入股市。而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香港地區基金經理Kathy Xu認為,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風險上升的跡象可能也令股市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紐約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主席Michael Shaoul表示,在多年追逐房地產投資後,現在你可能看到散戶重新轉向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3

新華社重磅評論: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78

新華網周二發表重磅評論,稱目前盛行的中國經濟悲觀論調是對改革的不信任。並對這些唱衰的聲音進行了一番批評。

8月多項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內外金融機構、經濟學家都開始染上了一絲悲觀情緒,進而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能否達標產生了懷疑。彭博、花旗、瑞銀等機構紛紛下調中國GDP增長預期,更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央行需要用降息等手段來拯救經濟。

然而,新華社的評論似乎澆滅了降息的前景,新華社稱:

認為中國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預測年終經濟增長目標不達標,期望政府采取降息等強刺激政策的悲觀論調,伴隨著8月份若幹經濟數據的公布再次擡頭。

回望過去幾個月,幾乎每個月度和季度的經濟數據公布後,海內外總有這樣的聲音。這種聲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一方面是他們並未看清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一方面也是對中國正在大力推進改革的不信任。

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創近6年來的新低。此外,1-8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6.5%,比1-7月回落0.5個百分點,延續下行趨勢。一些外媒據此認為,三季度中國GDP增速可能降至接近7%的水平。

如果從歷史經驗判斷,外界的猜測似乎有點道理,中國工業增速上一次跌破7%是在2008年12月,當時金融危機讓這項數值連續兩月不足6%,4萬億刺激計劃隨即出臺。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如今的中國經濟,正在邁向“新常態”的過程中,中國有足夠的容忍度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放緩,而且在“強改革+巧調控”的雙重作用下,從長遠看,中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還會得到顯著提升。

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增速也在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中低速增長轉型,一些原來因高速增長掩蓋的問題將會在這個周期集中暴露。

在這種新常態之下,中國一方面需要接受經濟數據的波動,一方面需要盡快完成結構的優化升級。那種經濟下行壓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臺刺激政策“燙平”周期的論點和做法是一種短視,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並無裨益。

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所說,“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其著名的“改革就是強刺激”的論述,言下之意就是要強力推改革,大力調結構,著力惠民生,通過改革激發活力,通過優化結構增加內生動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新一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正在逐步顯現。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今年1至8月,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70多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多萬人。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強改革”帶來的準入門檻的降低也極大調動了全社會創業興業的熱情。1至8月,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800多萬戶,其中3至8月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新登記註冊企業同比增長61%,出現井噴式增長,顯著地帶動就業。

與之相伴的是中國的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上半年,電子商務、流通快遞等新產業、新商業模式迅速增長;新登記註冊服務業企業增幅達70%以上,第三產業增速和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處於領先地位;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長均快於工業整體增長。

當然,中國經濟也存在著一些內在矛盾需要解決,比如部分產業增長方式粗放、中小企業貸款難、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等。專家表示,不出臺強刺激並不等於完全不需要刺激,這些內在矛盾需要中國政府實施以“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為特點的“巧調控”手段。

區間調控是指確保經濟增長不突破保就業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脹的“上限”;定向調控則意謂要在“下限”和“上限”中向有需要的地方發力。

譬如在“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難這兩大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上,央行在今年的4月和6月先後進行了兩次“定向降準”,被外界認為是行之有效的“巧調控”。專家建議,未來在“定向調控”上,還應在加大棚戶區改造、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能夠孕育中國經濟新增長點的方面著力。

“強改革+巧調控”的政策模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發展的“穩定器”,成為中國完成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大任務的支柱。

在這一“穩定器”的支撐下,盡管經濟數據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支撐經濟穩定運行仍具備較多有利條件,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消費增長總體穩健。因此,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和政策儲備應對經濟下行,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繼續有所作為,完成今年經濟主要預期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8

新華社:香港部分“占中”者同意撤離 中學將於周一複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24

201410051004

新華社在其官方微博中表示,香港“占領中環”的部分參與者5日表示,同意將所占據地點移交警方以緩和與警方關系、推動與政府的對話取得進展。其中部分人表示,不代表任何團體,是自行決定去留。同時,特區政府教育局宣布受“占中”影響的灣仔區、中西區中學6日複課。

201410051005

據中新社報道,5日,在旺角及金鐘行政長官辦公室外非法集會的部分示威者宣布撤離,但有人反對,表示要繼續留守,“占中”示威者內部現分歧。

中新社的報道稱:

5日傍晚,在特首辦外集會的部分示威者自願撤離,他們與警方握手,象征把占領多天的添華道交還予警方。他們表示,希望釋出善意,推動對話。這些示威者還與警務人員一起拆解、移走鐵馬,打開通道。但十多分鐘後,另一批示威者趕到現場,在路面靜坐,繼續堵塞特首辦出入口,表示不同意撤離。

上周開始的香港“占中”事件已持續多日,而下周一將是周末之後的首個工作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此前發表講話警告稱稱“在星期一政府總部的出入通道必須恢複暢通,三千名政府人員可以順利上班服務市民,而中西區和灣仔區的道路不再堵塞,讓所有學校可以在星期一複課。”外界將關註周一的事件進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025

四中全會通過依法治國“路線圖” 新華社通稿未現周永康內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80

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今日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但值得註意的是,新華社的通稿中沒有出現關於周永康案的內容。

新華社隨後還提到,今天的公報反映的是全會的主要精神,因此還是比較“粗線條”的。按照慣例,過幾天還要發布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法制領域一系列實打實的改革舉措都會在《決定》中一一呈現

公報提出: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

以下是公報全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9人,候補中央委員164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誌列席了會議。黨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誌和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極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各項工作,註重從思想上、制度上謀劃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中央政治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積極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打開新局面。

全會高度評價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會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這就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誌、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完善立法體制,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征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全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嚴格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絕不允許法外開恩,絕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

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範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範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沈的法治工作機制。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依法保護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權益。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

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全黨同誌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繼續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別是幫扶困難群眾工作,繼續做好作風整改工作,繼續做好從嚴治黨工作,繼續做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工作,為明年開局打好基礎。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建堂、王作安、毛萬春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李東生、蔣潔敏、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楊金山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開除黨籍的處分。

全會號召,全黨同誌和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鬥!

以下是新華社所發的具體播報和解讀:

_WMIX)L7T@M$3}O[I2P5D4D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02

新華社將於18點發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59

據新華社消息,其將在晚間6點左右播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和《〈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2篇稿件,分別約為16000字、9700字。

23日,四中全會閉幕,會後官方發布了公報,但公報較為“粗線條”。新華社稱,法治領域一系列實打實的改革舉措都會在《決定》中一一呈現。

今日中國股市全線大漲,滬深兩市漲幅超過了2%,這是三個月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在具體文件發布後,市場是否會重演三中全會後的行情呢?

在三中全會公布會議《公告》後,市場一度大跌應對。直到此後《決定》全文的公布,眾多的改革措施的出現讓市場走出一波上漲行情。

201410051027,w_64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800

安倍尋求與習近平會面 新華社潑冷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90

隨著APEC峰會的臨近,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正式會面的期待與日俱增,但是新華社周一的評論給這一預期潑了盆冷水。

習近平與安倍的會談具有象征意義,意味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取得突破性進展。過去兩年,兩國在領土問題、歷史問題等方面的糾紛令雙邊關系陷入冰封。

新華社英文評論中稱,安倍晉三不遺余力地尋求與習近平會面。

他的願望會得到滿足,因為盡管存在領土糾紛和歷史問題,中國作為會議的東道主,無疑將對日本領導人以禮相待。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安倍一直尋求與習近平舉行正式會面的願望在APEC會議期間一定會實現,這需要安倍拿出誠意,采取實際行動創造合適的條件。

但日本尚未在雙邊關系方面做出這樣的努力,反而一直試圖掩蓋侵略歷史。

新華社的評論並非政府的官方公告,但是這背後透露出高層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在10月22日哥倫比亞大學舉行的“世界領袖論壇”上,安倍表示期待在11月APEC會議期間與習近平會面。更早以前,安倍還曾罕見提及“與中國建立友好關系”,希望盡快實現首腦會談,通過對話發展“戰略互惠關系”。

APEC峰會將於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不少人認為,此次會議是中日關系轉向的重要契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