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蝶并购投入上亿新业务或分拆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7/412328.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0268,HK)马上将宣布对一家办公自动化软件厂商的收购,这或将是该公司今年内 完成的第3笔收购交易。日前,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登坤在出席一个产业论坛时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公司今年并购的力度将超过去年,用于并购的资金至少1亿元,金蝶集团正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或采取分拆或单独上市的方式在内地 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一些行业和软件企业也正在寻找和我们公司合作的机会。”陈登坤说道,“今年公司的并购力度将超过 去年。”
今年1月22日,金蝶集团斥资2000万并购国内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加速拓展地产行业信息化市 场;3月2日,该公司又斥资2100万元,并购国内PLM专业软件厂商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陈登坤称,今年用于并购的1亿资金可以随时动 用,有很多并购商机正在洽谈,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会有并购案例能够达成协议。对于今年并购重点,陈登坤透露,主要目标对象是行业软件厂商和大型规模性的 管理软件厂商。
陈登坤预计,今年公司销售增长速度会比去年更快,将达到20%;净利润增长至少会在30%以上,利润增长都大于收入增长。
对于金蝶集团回归A股,陈登坤说,公司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相关政策还没有放开,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他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平 台。
“现在,公司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能在内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涉及到新业务的领域、架构和上市公司的分拆,目前还不能对外具体透露, 因为涉及到上市限制的问题。”陈登坤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4

地產經紀危機:傳統業務縮水 新業務乏力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15/0OMDcyXzQwOTU0OQ.html

無論是一手代理還是二手中介,房地產經紀行業的生存壓力在今年有增無減,尤其是傳統經紀業務舉步維艱。「易居對於創新業務的投入已基本完成,今年我們將著重控制運營成本,堅決執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模式。」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周忻說。

但有不少業內相對悲觀的人士認為,隨著調控深入和不松動,房地產經紀行業的冬天才剛剛開始,日子還會更加艱苦。

一葉知秋

在上海市普陀區和閘北區的交界地帶、平利路靈石路口,有一家普普通通的中介門店,2011年6月以前的大部分時間,該門店的規模在區域內的多家門店中位於前列,租賃生意一直很紅火。

但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該門店漸漸不支,最大的變化就在於門店的規模。最初,該中介門店規模與隔壁一家連鎖髮廊規模相當,有三個臨街店面。但2011年 10月前後,該中介門店將其中一個店面轉租給了一家點心店,店舖規模壓縮三分之一。2012年春節前,門店又將另一個店面轉租給了一家餐飲鋪,只剩下一個 臨街店面,除了關門已無法再縮小。

據該中介門店經紀人員透露,不斷壓縮門店規模的原因很明顯,業務持續縮水、門店入不敷出,公司只能削減門店員工數量、壓縮門店租賃面積,勉強維持最後一點生存空間。

頗具對比效果的是,該中介門店轉讓的兩個餐飲類店舖,生意火爆,時常出現排隊現象,隔壁原先的連鎖髮廊,維持原店面規模,生意如舊。

近半年中,這家中介門店的悄然變化,在上海以及其他許多城市的房地產中介行業中極具代表性。這樣的故事,近半年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不僅二手中介日子越來越難過,一手代理行業的日子同樣難熬。

就在離平利路靈石路口上述中介門店不到3公里的地方,就是易居(中國)(紐交所代碼:EJ)及中國房產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代碼:CRIC)在上海的重要部門所在,這裡的氛圍同樣不輕鬆。

抱團取暖還是你爭我奪

易 居(中國)最新公佈的未經審計201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務報告顯示,公司2011年全年新房總銷售面積為13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新房總銷售 金額為1158億,同比增長9%。但調整後的2011年全年運營利潤為610萬美元,同比降低94%;調整後的2011年全年歸屬易居股東淨虧損為910 萬美元,攤薄虧損為每股11美分。

對此,周忻坦言,201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所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易居的業績不僅受到了市場環境的衝擊,同時也由於自身業務創新的投入而受到了影響。

CRIC同日公佈的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1年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則顯示,2011年全年總營業額為2.416億美元,同比增長39%。線上業務收入為1.370億美元,同比增長105%;但線下業務收入為1.046億美元,同比減少3%。

CRIC首席財務官胡斌表示,2011年是一個投資年,公司在房地產電子商務領域的下半年支出費用高於之前預期。

從周忻旗下這兩大上市公司的業績不難看出,去年不少房地產經紀公司大力打造的電商業務,還不足以彌補傳統業務疲軟帶來的業績缺口,甚至電商本身依然還處於投入遠大於產出的初級階段。

此外,弱勢格局下的行業整合也不順利。

2011年11月28日,易居宣佈已與 IFM投資有限公司(「21世紀中國不動產」)(紐交所代碼:CTC)及其創始人簽訂非約束性投資協議。但21世紀中國不動產的機構投資人之一向開曼法院遞交了訴訟申請,以阻止該交易的完成。

新房和二手房兩類經紀公司之間正在進行激烈爭奪。

「去年,在上海等城市,二手中介公司大舉展開一手房代理銷售。」上海某知名房地產中介公司一位中層告訴本報,不過由於開發商拖欠佣金等原因,一些中介公司又撤回了一手代理市場的投入力量。

但是,一手代理公司借道電商平台向二手房市場的滲透卻剛剛開始。

周忻就公開透露了易居中國對二手房市場的渴望:「將利用線上互聯網資源的優勢和新房、二手房聯動的優勢,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新房、二手房結合的,虛擬與實際結合的易居二手房加盟平台,把握最好時機進軍二手房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21

守得云開見月明:李嘉誠如何培育新業務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7/t20120718_330254.htm

  李嘉誠的實業運營有兩點值得稱道,一是敏銳的投資眼光;二是擅於造勢使其投資的產業加速成熟。對於內地企業而言,其值得借鑑的經驗是重視投 資調查、慎重投資,減少對銀行資金的依賴,高效利用自有資金。這雖然可能放緩增長步伐,卻是紮實前進,長期看,相較於同行的優勢會愈加明顯。
   傾集團之力維持有巨大盈利潛力的產業,待經濟上揚週期再以豐厚回報反哺集團,是李嘉誠實業運營的慣用手法。這種實業運營策略在「長和系」的3G和地產開發 業務方面體現得尤為明顯:通過拆分和處置盈利概念逐漸耗盡的夕陽產業取得充裕的現金流,並以之捕捉和培育具有豐厚盈利前景的新興產業,以此解決企業擴張過 程中的資金鏈斷裂問題和盈利下降問題,從而成功完成新舊產業佈局的交替。

  多元化:張弛有度的產業搭配
  企業擴張初期多表現為單一產業的市場份額增長。一般而言,單一產業的發展有兩個缺點,一是對行業衝擊比較敏感,缺乏緩衝機制;二是產業生命週期的侷限易使企業陷入成長瓶頸。多元化是企業因應行業風險與成長瓶頸的常見選擇。
   1950年夏,李嘉誠在香港筲箕灣創立長江塑膠廠。彼時,「共產黨要解放香港」的傳聞四起,企業界守業經營之心不定,李嘉誠卻看好香港的經濟前景,積極 從事塑膠產品生產,並依賴塑膠花挖得人生第一桶金。李嘉誠的行業直覺頗為敏銳,他很快意識到塑膠花製造的准入門檻很低,不宜長期經營。自1958年起,他 開始進軍地產業,積聚資金,儲存土地。1979年9月25日,李嘉誠通過旗下長江實業收購和記黃埔公司22.4%的股權,大舉進軍船塢港口行業。1981 年,又通過和記黃埔收購屈臣氏集團,涉足零售行業。1986年12月,以32億港元收購赫斯基能源52%的股權,其產業觸角延伸到能源行業。同年,李嘉誠 設立和記通訊有限公司,統轄電話、傳訊和電視業務。至此,加上支撐集團運營所必需的財務及投資業務,「長和系」的七項核心業務:港口及相關服務、地產及酒 店、零售、基建、能源、財務及投資、電訊,初具規模。而後,「長和系」旗下各項產業雖有重組、增減,但由這七項核心業務構建的基本框架一直存續至今。「長 和系」內部有明確分工,核心企業為長江控股與和記黃埔,長江控股負責集團資本調配,主要業務一直由和記黃埔運營。
對於企業成長而言,在複雜的市場 中識別盈利良好的產業至關重要。1997年以來,和記黃埔七項核心業務的息稅前盈餘(EBIT)大體呈現增長趨勢(圖1),顯示和黃在產業組合構建上頗為 成功。但不同產業運營週期有所不同,向集團貢獻的盈利也有差異。集團發展不僅要看重各項產業的盈利狀況,還要重視充裕的現金保有量,避免緊張的財務狀況出 現。和記黃埔的港口、地產及酒店、零售、基建業務穩步上升,可以向集團中短期資金匱乏的其他事業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反觀能源、財務及投資和電訊業務對於 集團盈利的貢獻則不那麼穩定,比如能源業務在2007年和2008年對集團EBIT的貢獻達到100億港元以上,2009年則迅速回落至30億港元。這種 受全球經濟景氣影響顯著的業務在經濟上揚時可以為集團貢獻其他業務無法企及的盈利,在低潮時則需要集團其他業務的資金支持,而港口、地產及酒店、零售、基 建業務產生的穩定現金流入可以履行這一職責。這種張弛有度的業務搭配,既可以使集團各項業務的現金流互補,緩解外部的融資約束,又可以使集團保有當前需要 巨額資金支持、未來盈利前景巨大的業務,從而可以耐心等待這類業務在經濟上揚時反哺集團。


  利用各項業務每期息稅前盈餘前5年的移動標準差和移動平均值的比率,我們可以構建變異係數,用以測度各項業務的盈利波動程度(圖2)。 結果顯示,港口業務、地產及酒店業務、基建業務盈利貢獻一直很平穩,尤其是港口與基建業務息稅前盈餘歷年波動極少超過20%。能源、電訊、3G業務的息稅 前盈餘波動情況則一直比較劇烈,財務及投資業務的波動於近期劇升,而零售業務的息稅前盈餘一度波動巨大但於近期趨於平穩。總體而言,和記黃埔各項業務之間 的盈利互補效果非常明顯,除去3G業務的息稅前盈餘的波動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極少超過30%,且近年來一直處在下降狀態,這表明集團一直有穩定的資本增 值以便從容不迫地進行其產業佈局。

  3G業務:傾集團之力加以扶持
  從和記黃埔各項業務對於總息稅前盈餘的貢獻份額看,港口和基建一 直為集團供應穩定盈利(圖3)。2002年開始,3G業務的虧損一直是和記黃埔管理團隊面臨的棘手問題,其中2003-2005年,3G業務在息稅前盈餘 方面的虧損均超過了當年的息稅前盈餘總額。儘管業界普遍不看好3G的前景,但是李嘉誠以堅忍的意志一直將其支撐到2010年,並在2010年首度盈利,息 稅前盈餘約29億港元。由圖3可見,在3G業務虧損期間(2002-2009年),每年都有一筆出售投資及溢利,而且3G業務虧損越大出售投資數額也越 大。這種大手筆的資產處置動作可能是為彌補3G業務的持續虧損。


  和記電訊香港控股的資產負債數據顯示,在3G業務虧損的2006-2008年間其負債超過了總資產(圖4),集團可能動用了大量資金支持和記電訊香港控股。


  當然,負債可能來自銀行借貸,未必來自集團內的借貸。從和記電訊香港控股2006-2010年的債務結構看,應付關聯公司款項實質為和 記電訊香港應付直接控股公司(和記黃埔)的款項,在3G業務虧損嚴重的2006-2008年分別佔總負債的43%、63%和58%(圖5)。這筆款項相較 於有諸多使用限制並需要支付利息的銀行貸款而言,其好處在和記電訊香港控股的年報附註中表述得很清楚,「應付關聯公司款項為無抵押、免息及於有需要時償 還」。事實上,這筆關聯公司負債最終沒有被償還,而是「於2008年12月31日約124.18 億港元之應付直接控股公司款項已被資本化,為於2009年5月7日發行的4,814,346,176股本公司股份」。這也是2009年,和記電訊香港控股 的應付關聯公司款降至0,並使得資產負債率迅速下降的原因。若是這樣一筆巨額貸款來自於銀行,那麼,和記電訊香港控股應付起來絕對不會如此輕描淡寫。長江 系企業集團內部資本運作的優勢由此體現無遺。


  以上和黃的資產處置與資金調度清晰地體現出李嘉誠的一貫經營哲學:在穩健中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依賴於港口、基建和地產的穩定盈利,支持風險巨大的新興3G電訊業務;當新興業務逐漸成熟,又可以反哺整個集團企業。

  地產業務:
  「捂地」換來最大化的地產升值溢利
  和3G業務類似,和記黃埔在地產開發 方面也不急於在新業務上盈利。和記黃埔的「捂地」行為在業內頗具「盛名」,這實際上是基於和黃的房產業務運營策略。和黃習慣於率先佔有大量地產而不急於開 發,由於許多中小地產商會因為李嘉誠的聲名集聚於周邊。於是,商店、醫療、文娛設施逐漸完備,地產的市值隨之增長,和黃最先入盤、最後開盤,可以最大程度 地獲取地產市值上升的溢利。
  自2006年以來,和黃在京滬兩地的地產有6項被擱置4年以上而未有大規模開發(附表)。其中,北京十三陵地區的 住宅發展項目與上海新閘路商業發展項目更被擱置達5年。由於筆者僅截取了2006年以後的數據,上述擱置期限可能被低估。相信從更長的時間窗口來觀察,和 黃的「捂地」策略會更加明顯。例如上海古北御翠豪庭,和記黃埔於2001年以3.9億元購得該樓盤所在的上海古北新區1區14號地塊,總建築面積約18萬 平方米,土地購價為2167元/平方米。查閱2001年的和記黃埔財務報表,當時預計古北商業項目於2004年完工,然而,御翠豪庭最終全部竣工時間卻是 2008年。2007年中期,御翠豪庭主推精裝修房,報價為3-3.5萬元/平方米,2008年初又以5萬元/平方米開盤。筆者通過房價網查閱,發現御翠 豪庭二手房均價當前約為5.6萬元/平方米。對比2001年和黃以2167元/平方米獲得土地,其價值增值約25倍。相較於周邊地產商早期以2萬元/平方 米推出樓盤,和黃的「捂地」策略可謂技高一籌。其依靠長久聲譽和細緻經營推高所運營業務的前景,引得一眾地產商為其運營配套鋪路,而後耐心等待產業的成熟 和經濟的上揚,最終成功獲取運營業務的價值增長。


 
  對內地企業集團運營的啟示
  李嘉誠的實業運營有兩點值得稱道,一是敏銳的投資眼光;二是擅於造勢使其投資的產業加速成熟。
   第一點的具體表現是,當他為集團選取新的盈利增長點時,幾乎每每都能踏准經濟發展的趨勢,尤其是3G業務長達7年、動輒百億的巨額虧損,李嘉誠以80歲 高齡力排眾議、一意維持,的確令人感佩。這似乎來自於其天賦,常人只能望洋興嘆。其實,這源自其審慎和細緻的投資調查。這一點可追溯到其創業之 初,1957年,他開始涉足地產業時,手持一塊秒錶做「盡職調查」,從汽車站等熱鬧的地方步行到自己待購的目標,估算未來人流狀況,時至今日,李嘉誠仍自 信於外界詢問他問題,可輕而易舉地給出事實或數據,並自信「超過90%是對的」。
  第二點的具體表現是,早在iPhone這樣的3G通訊終端出 現之前(2007年1月9日由蘋果公司推出),李嘉誠就已經為3G業務運營所需的基礎通訊設施進行了全面構建,可以說,在2003年歐洲企業因3G時代遲 遲未到而無法承受巨額虧損時,正是李嘉誠的接手才保證了這一行業的持續發展,而iPhone等一眾3G通訊終端的出現既得益於現成的無線網絡通訊設施,又 反過來刺激了3G通訊產業的繁榮。房產開發方面也是如此,李嘉誠依靠盛名入主地產,引得一眾中小開發商與配套商戶追捧,最後開盤取得最大化的土地溢價。這 二者的運營策略何其相似,區別無非是3G業務所涉資金投入更大、回報前景也更豐厚而已,但手法如出一轍。
  李嘉誠的實業運營手法對於內地企業頗 具啟示意義。內地企業,無論國有還是民營,在擴張時跟風現象明顯,為企業選取新的盈利增長點時,調查往往不夠嚴謹。這導致資金比較充裕的國企往往出現一投 資就虧損,而資金匱乏的民企則往往陷入一投資就破產的窘境。在房產開發方面,內地企業高度依賴貸款和購房預付款,資金鏈緊繃,這導致其必須加快建設、盡快 建成和變現,無法從容、充分地享有土地溢價的好處,卻放大了自己面臨經濟蕭條、貸款政策收緊時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因此,對於內地企業而言,應重視投資調 查、慎重投資,減少對銀行資金的依賴,高效利用自有資金。這雖然可能放緩增長步伐,卻是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前進,在更長遠的時間界面,相較於同行的優勢會 愈加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0

費率改革後對於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的影響測算 萬劍

http://xueqiu.com/8031555609/24714172
費率改革對於保險公司影響,可以分別看其對於存量保單和增量保單影響。對於存量保單,傳統險佔比較大的保險公司主要面臨退保風險,這一點國壽和太保是壓力最大的。對於增量保單,一方面,由於費率改革後的3.5%定價的傳統險利潤率仍然高過分紅險和萬能險利潤率,保險公司不會放棄高利潤率保險的銷售。另一方面,費率提升後傳統保單相對於銀行理財產品更有競爭力,傳統險會變的更好賣,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以量補價來進行彌補新業務價值的損失。

通過具體數據的測算後,費率改革對於增量保單量化影響結論如下:

1.     在不考慮傳統險量增加的情況下,傳統險預定利率從2.5%上調到3.5%,對於保險公司新業務價值的負面影響為0%-5%,對平安、新華、太保和國壽的分別影響為-0.38%、-2.22%、-3.60%和-3.85%。

2.     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以量補價的方式來彌補傳統險利潤率的下滑,大致傳統險新單量增加45.45%可以抵消利潤率下滑影響,對應平安、新華、太保和國壽的新單傳統險量分別需要增加259億、146億、678億和1719億。

(注意:上述結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基礎上的,重要假設包括2.5%預定利率傳統險利潤率80%,3.5%預定利率傳統險利潤率55%,參數線性影響)

個人認為費率改革後,傳統險、分紅險和萬能險的差別會越來越小,4.0%定價的傳統險已經和分紅險差不多,公司的成本和投資壓力一樣。不過,普通壽險相對分紅險會對償付能力有較大挑戰,利率風險會比分紅險高,分紅有緩衝。所以這次保監會開放傳統險預定利率的同時,也開放了風險保額的限制。來對於有代理人渠道優勢和充足償付能力的保險公司更能抓住費率改革的契機:1)代理人渠道佔比高的保險公司對於傳統險的銷售更有優勢,這一方面,平安是相對最好的,而太保是代理人結構轉型最快的。2)保險公司需要有足夠的償付能利來開展業務,這一方面太保是最充足的,而平安面臨開展傳統險業務的償付能力壓力。

@流水白菜 @梁山居士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鐘達奇 $中國平安(SH601318)$ $中國太保(SH601601)$ $中國人壽(SH601628)$ $新華保險(SH601336)$

附錄一
查看原圖假設包括 1) 四家保險公司2.5%預定利率傳統險利潤率80%,傳統險的利潤率遠遠高於其他險種
2) 預定利率從2.5%上調到3.5%的影響大致相當於投資收益降低1%的影響,實際影響可能小於1%,因為隨著未來投資渠道開放投資收益有望增加
3) 投資收益對於新業務價值的影響是線性的


附錄二
查看原圖假設包括 1) 四家保險公司3.5%預定利率傳統險利潤率55%,利潤率仍然高過分紅險和萬能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33

平安負債結構優勢凸顯,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 萬劍

http://xueqiu.com/8031555609/25025463
平安在經過兩年的結構調整和新業務價值低速成長後,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重回上升趨勢,成為唯一量價齊升的上市保險公司,實現了價值和規模共同成長。量價齊升主要體現在

1)量提升: 規模保費增長10.42%到1268億元,為行業領先水平,市場佔有率提升0.6%到13.8%。個險渠道保費增長加快,個險新單保費增長18.15%,個險續期業務增長17.45%

2)價值提升: 平安在量增加的同時,更注重價值的提升。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14.2%到101億元,整體新業務價值利潤率從26.4%提升到28.9%,個險新業務價值率從38.9%提升到39.88%。

平安在完成結構轉型後,負債端目前的優勢已經相當明顯,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支撐平安新業務價值增長的三大理由:

1)渠道結構:平安代理人渠道佔比進一步擴大,上半年代理人營銷渠道佔比增加到87.73%,銀保僅僅佔7.41%,遠遠優於行業水平。代理人渠道優勢使得平安更能把握未來費率改革帶來的優勢,減少銀保渠道收縮衝擊,提升新業務價值。

2)產品結構優勢:平安保障性保險佔比高於同業,今年上半年壽險新單規模保費保障性保險佔比從23.64%提升到27.56%,儲蓄型保險佔比從76.19%降低到72.37%。隨著保障性保險佔比的提升,未來投資收益對利潤的波動將會減少,死差益將成為平安壽險穩定盈利的最重要來源。

3)負債成本:平安的負債成本亦優於同業,持續不斷的續期保費收入為降低保單成本的重要因素。平安的保單繼續率優於同業,上半年13個月和25個月保單繼續率為92.8%和89.7%。此外,平安上半年的退保率僅為0.8%,遠低於行業平均的1.5%-2.5%水平。

我們再回顧下其他三家保險公司的中報,太保和新華都在向價值為核心轉變,由於銀保渠道佔比相對較高,轉型意味著量的下滑,特別是新華由於銀保渠道佔比很高加上上市沖保費規模,量價出現齊跌。而國壽堅持規模與價值並進的策略,短期衝刺躉交銀保把量做起來了,但是新業務價值增長停滯,在穩健經營的同時,犧牲了未來新業務價值的上升空間。平安在完成本次轉型後,負債端的優勢凸顯,不管是渠道結構、產品結構還是負債成本都優於同業,未來新業務價值增長動能強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6

平安未來新業務價值發展的三個路徑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5075835
在銷售環境不佳的時候,只要穩住首年保費,依靠人海戰術,就能有效的提升新業務價值。人力增長每年百分10,新業務價值就能增長百分10;在銷售環境好的時候,就可以同時推升首年保費和人力,促使新業務價值爆髮式增長。長遠之計,是提高投資收益率,這樣,就會迎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的黃金發展期。

===================================================

要思考平安未來新業務價值的增長,首先我們要明白增長的路徑:

新業務價值=(人均保費*代理人數量)*利潤率
在這個公式中,三個要素四:人均每月的保費,代理人數量,利潤率。

在這個帖子裡,我想集中討論前兩個要素。
一、代理人數量的增長是新業務增長的關鍵

先看一張圖:

查看原圖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1、10年開始,平安首年保費收入舉步不前。尤其是12年,更是沉入谷底。

2、代理人數量穩健增長。10年底45萬人,到今年中期已經55萬人,增長了百分20。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平安的保費增長,依靠的是代理人人數的增長。保險的人海戰術非常有意義,人數增加百分20,正常來說,新業務價值就增加了百分20。

二、理財產品大發展後,代理人首年保費無力增長

目前保險銷售的主要是理財類的產品,保險的競爭對手是各類金融理財產品。

在09-10年,平安憑藉萬能險高速增長,萬能險當時號稱每10秒就能賣出一單。但11年4月開始,平安為控制利潤率,將萬能險結算利率調低至3.875,至今一直維持。因此,萬能險的銷售不僅和理財產品沒有競爭力,與其它險企的萬能險相比,也毫無吸引力。

理財類的產品要想銷售得更好,需要的是收益更高。當保險公司提供的分紅險、萬能險,收益超過其它產品的時候,自然就好賣。因此,低息期間好銷售;如果未來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能做到和國外一樣,6-7,那麼,也會好銷售。

三、平安的首年保費還是遙遙領先其它保險公司

查看原圖
四、保費銷售的領先,使得平安的代理人招收、留存有極大的優勢

月均保費:太保連續幾年營銷渠道已經靠兩位數的增長領先行業,但是代理人到今年中期人均FYP 才達到4754 元每月,只有平安產能的62%。而目前,在利率較高時期,太保的月均保費似乎到了已經到了極限。

月均保費的銷售,取決於管理,培訓,保單的設計,銷售的策略,後援平台的支撐……因此,雖然差距巨大,但不是可以複製的。

代理人數量:業務員主要收入來自銷售收入,因此,保費銷售高,意味收入高。同時平安的代理人還可以代銷銀行卡什麼的增加收入。今年以來,平安的代理人增加百分7,但四大保險公司總的代理人人數是不變的。

因此,平安的銷售能力和交叉銷售共同構造了平安銷售的護城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67

中國人壽:保費增長迅速,新業務價值增長將超預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0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29 14:27 編輯

中國人壽 (2628.HK):保費增長迅速,新業務價值增長將超預期
作者:李文兵



凈利潤同比增長69.8%,符合預期.中國人壽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22.7 億元,占到我們全年預測凈利潤的26%,同比增長69.8%,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公司一季度末歸屬母公司的權益為3020 億元,環比增長6.2%,也在我們的預期之中。

保費收入增長迅猛,新業務價值將超預期.一季度公司已賺保費1503 億元,同比增長16.6%,為近年來最好水準,主要是新業務增長迅速所致;雖然公司未公布分管道的新單的資料,但是根據我們調研初步了解到,一季度公司個險新單同比增長80%,銀保管道總新單同比增長20%(其中期繳新單同比增長65%);雖然我們尚不清楚其產品結構的變化,因而無法判斷其新業務價值的增長,但是我們預計中國人壽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將大幅超過市場平均10%-15%的預測;由於個險管道貢獻公司新業務價值的90%以上,如果我們假定個險管道按照FYP 方法計算的新業務邊際只有去年的75%,那麽一季度僅僅個險管道就將貢獻新業務價值增長將達到31.5%。通常一季度一般貢獻全年新業務價值的4 成,那麽僅僅一季度個險管道就貢獻了全年新業務價值12.6 個百分點的增長;因此我們判斷公司今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肯定將大幅超市場預期。


退保依然為短期隱憂,長期無懼.公司一季度退保繼續大幅增長,總退保金額達到586 億元,同比增長193%,主要受資本市場和理財產品的影響,銀保管道退保增加所致;總退保率3.38%;我們認為短期內銀保管道退保會增加公司的現金流和投資壓力,但是銀保管道對新業務價值影響小,對公司內含價值負面影響極為有限;長期來看,退保加劇將使得公司更加堅決的向價值轉型。


投資收益大幅增長,浮盈儲備充足. 公司一季度凈投資收益率和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4.65%和7.67%;我們估算公司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為8.75%;公司一季度資本公積下的浮盈儲備較年初增加57 億元達到287 億元,占到其當期投資資產余額的1.35%。


上調目標價至48.44 港元;我們將公司2015F 新業務價值上調9.7%至290 億元,將新業務倍數上調至20 倍,對應的目標價上調31.1%至48.44 港元。強烈推薦投資者買入;我們依然堅定看好保險股在本輪牛市中的表現,目前中資壽險股估值偏低,完全未反映新業務價值和投資收益率超預期帶來的價值重估;強烈推薦投資者在此價位買入中國人壽。


(來自交銀國際)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419

半年兩度減持三一重工 三一集團欲開辟財險等新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1949.html

半年兩度減持三一重工 三一集團欲開辟財險等新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 張國棟 2015-04-29 06:00:00

對於此次減持動作,4月28日下午,三一集團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回複稱,近年來三一集團一直致力於業務升級轉型,所獲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其中PPP項目、久隆財險正處於緊密籌備之中,另外公司以工業4.0為主題的智能化升級也已正式啟動”。

如果從去年12月算起,三一重工(600031.SH)在半年內已經兩次遭大股東減持了。

4月27日,三一集團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三一重工1.91億股,占其總股本的2.505%。三一重工昨日公告證實了該消息,並表示,上述權益變動情況不會導致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變化。

本次減持前,三一集團原持有三一重工股份38.28億股,占其總股本的50.257%;減持後,三一集團持有股份36.37億股,占總股本的47.752%。

這不是這家公司第一次遭控股股東的減持。

去年12月18日,三一集團與上海朱雀珠玉橙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上海朱雀投資”)及陳發樹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三一集團將其持有的三一重工1.5億股(占三一重工股份總數的1.97%)轉讓給上海朱雀投資,另將持有的3億股(占三一重工股份總數的3.94%)轉讓給陳發樹。

根據當時公告,三一集團轉讓股份所獲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民營銀行籌備項目、機器人及智慧工廠研發項目、流程信息化提升項目。該集團認為這些項目將有利於其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持續提升、資源配置優化、智能制造能力提升。

不過,陳發樹受讓了三一重工3.94%股權後,今年一季度減持了3.41%,截至3月底,陳發樹在三一重工的持股比例僅為0.53%,而三一重工前十大股東中,已找不到另一受讓方上海朱雀投資的身影。

對於此次減持動作,4月28日下午,三一集團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複稱,近年來三一集團一直致力於業務升級轉型,所獲資金將主要用於投資,“其中PPP項目、久隆財險正處於緊密籌備之中,另外公司以工業4.0為主題的智能化升級也已正式啟動”。

三一重工主要致力於全球裝備制造業,產品包括了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築路機械等。2012年,這家公司成功收購混凝土機械全球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在業內引發轟動。

不爭的事實是,受制於房地產投資持續放緩、工程機械產品需求不振的影響,近年來,包括三一重工在內的機械大佬們的業績接連下滑。其中,三一重工2014年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9億元,同比下降75.57%,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又同比下滑96%。

不過,三一集團的回應“打消”了市場疑慮,“三一集團一直都是三一重工的大股東,本次減持並不會削弱集團對三一重工的控股權,工程機械業務仍將是集團長期發展的重點業務。”

三一集團方面還表示,自成立以來,三一集團不斷以母公司的角色孵化著新業務,從早期的焊接材料,到後來的機械制造,再到港口機械、風電業務等等,在開拓新業務的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此次減持正是為三一重工未來發展提供助力。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69

天能动力(00819):源自新业务的动力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747


作者:季超

投资亮点

微型电动车电池领导者。天 能动力是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动力电池供货商之一,以自有品牌「天能(TIANNENG)」研发、生产、销售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发展 旧电池回收再生业务。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12年5月发布的公告,天能位列2011年中国电池行业综合实力第一名。

废旧电池回收业务产能迅速增长。天能动力是目前浙江省唯一拥有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牌照的公司。截至2014年末,公司在华东回收基地拥有14万吨产能。随着华北回收基地的建成,我们预计公司废旧电池回收的产能可于2016年末达到24万吨,并驱动相应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0%和60%。

锂电池产能利用率迅速提升。2014年10月,公司1.25GWh锂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2015~16年,我们预计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蓬勃发展,公司锂电池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有望迅速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锂电池销售收入可分别同比增长100%和80%。

铅酸电池稳定增长,毛利率持续复苏。2015~16 年,我们预计公司铅酸电池可受益于下游电动自动车及电动三轮车需求的稳定增长而分别同比增长12%与11%。经历了近两年的行业整合,我们预计电动自行车 电池的市场竞争有所缓和并基本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格局。2015~16年,我们预计两大寡头可联合提价约10%,并驱动毛利率持续复苏。

财务预测

我们预计2015~16年公司可实现净利润4.5/6.1亿元。

估值与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新业务强劲的增长前景。我们采用市盈率估值法,给予8倍2016年市盈率得出目标价5.61港元/股,含27%上涨空间。我们首次覆盖该股,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
$
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

正文:$

微型电动车电池领导者

天 能动力是中国最大的电动车动力电池供货商之一,以自有品牌「天能(TIANNENG)」研发、生产、销售电动车用动力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发展 旧电池回收再生业务。根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12年5月发布的公告,天能位列2011年中国电池行业综合实力第一名。根据2013年7月发布的《财 富》杂志,天能首次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截至2014年末,公司铅酸电池、再生铅产品以及锂电池产品销售占比分别为94%、3%和1%。


我们认为天能动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卓越的研发实力。2015~16年,公司有望凭借其在电池回收以及锂电池领域的领先布局实现高增长。

新业务驱动增长

2015~16年,我们预计公司对新业务的布局有望迎来收获期。电池回收及锂电池有望成为公司销售收入的主要增长动力,其销售占比有望从2014年的4%上升至2016年的10%。

废旧电池回收业务产能迅速增长

天能动力是目前浙江省唯一拥有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牌照的公司。截至2014年末,公司在华东回收基地拥有14万吨产能。随着华北回收基地的建成,我们预计公司废旧电池回收的产能可于2016年末达到24万吨。

2015~16年,我们预计迅速的产能扩张和环保监督标准的趋严将驱动公司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量分别同比增长50%和63%。



锂电池产能利用率迅速提升
公 司自2005年就开始研发锂电池技术,经过近10年的技术储备及研发,公司已经累积全球三种主流的锂电池技术并与多家优质客户深度合作。2015年6月9 日,公司公告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主任吴锋为公司新一届独立董事。郭孔辉院士近年来一直呼吁 政府放开低速电动汽车限制,强烈认为低速电动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政府应加强引导,破除体制上的障碍。吴锋教授对锂电池及绿色材料 的研发拥有丰富经验。



2014年10月,公司1.25GWh锂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2015~16年,我们预计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销售的蓬勃发展,公司锂电池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有望迅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锂电池销售收入可分别同比增长100%和80%。


铅酸电池稳定增长,毛利率持续复苏
2015~16年,我们预计公司铅酸电池可受益于下游电动自动车及电动三轮车需求的稳定增长而分别同比增长12%与11%。

经历了近两年的行业整合,我们预计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市场竞争有所缓和并基本形成双寡头垄断的格局,前两大集团的市场份额合计约74%。

2015~16年,我们预计两大寡头可联合提价约10%,并驱动毛利率持续复苏。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根 据我们的关键假设,我们预计2015~16年公司可实现净利润4.5/6.1亿元,2015年较14年扭亏,2016年同比增长36.5%。我们看好公司 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新业务强劲的增长前景。我们采用市盈率估值法,给予8倍2016年市盈率得出目标价5.61港元/股,含27%上涨空间。我们首次覆 盖该股,给予“推荐”评级。


2015年扭亏
2015~16年,我们预计天能动力可实现14%的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主要由废旧电池回收及锂电池业务驱动(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5%和90%)。我们预计毛利率由于铅酸电池产品均价提升而持续复苏至13.5%和14.5%。

2015~16年,我们预计销售及管理费用率由于经营杠杆的提升而由2014年的7.1%下降至6.0%和5.8%,营业利润率由2014年的-1.4%上升至4.6%和5.9%。我们预计2015~16年公司可实现净利润4.5/6.1亿元。

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

格隆汇声明:文章系格隆汇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515

專家評專車改革新政:對新業態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335.html

專家評專車改革新政:對新業態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財網 章軻 2015-10-16 19:36:00

在鼓勵創新方面,從原來不承認到現在承認,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新尺度也是數一數二的;在平穩過渡方面,改革需要獲取百姓的理解,出租汽車行業是傳統業態,新業態和傳統業態需要平穩過渡,避免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兩個征求意見稿在專車和共享經濟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對於推動‘互聯網+’、新業態發展方面具有積極意義。”10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說。

當日,交通運輸部組織召開出租汽車改革專家座談會,針對新近推出的《關於深化改革進一步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兩份征求意見稿聽取專家意見建議。

兩個文件具有創新意義

周漢華說,兩個征求意見稿發布之後,社會反響特別大。爭論的焦點不僅是在“專車”上,更是在共享經濟的模式層面上。

“兩個征求意見稿發布後,對其積極意義的肯定還不夠。”周漢華說,從全世界的共享經濟發展來看,絕大部分國家限制“專車”的發展,即使是在美國,對共享經濟特別是以Uber為代表的“專車”模式,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當前,世界各地對共享經濟模式都還在研究中,認為會給傳統經濟模式帶來深層變革。

他說,中國政府鼓勵創新,交通運輸部推出兩個征求意見稿,在“專車”和共享經濟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兩個征求意見稿在推動“互聯網+”、新業態發展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應站在歷史角度肯定這兩個文件的創新意義。

周漢華分析說,兩個征求意見稿體現了“鼓勵創新、平穩過渡、合作共贏”三大原則。在鼓勵創新方面,從原來不承認到現在承認,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新尺度也是數一數二的;在平穩過渡方面,改革需要獲取百姓的理解,出租汽車行業是傳統業態,新業態和傳統業態需要平穩過渡,避免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改革成功的基本經驗之一是用增量帶動存量,這在征求意見稿中得到很好體現。合作共贏方面,涉及到共享經濟所引發的更深層問題,需要在供給方、需求方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多贏,這需要多個部委共同努力實現。”

針對當前專車改革諸多的爭議問題,周漢華建議深入研究新模式出現後如何界定和監管;對車輛的運營性質、駕駛員勞動合同、車輛保險要統籌考量;建議借助互聯網技術,將車輛的報廢年限與里程掛鉤,創新勞動合同形式和保險產品,在規範中發揮好共享經濟的優勢。

“同時要充分關註潛在的壟斷風險,列出針對壟斷行為的處罰條款。”周漢華說,互聯網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容易形成相對的壟斷結構,如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Ebay等,這給監管部門帶來了很大挑戰。但是當前各國的法律都只針對壟斷的行為,而不針對壟斷的結構。未來“專車”平臺也可能會形成一定的壟斷結構,建議在征求意見稿的條文中寫入限制壟斷行為的條款,這樣未來監管就會更有操作性。

“專車”模式存三大隱患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中心規劃院信息室主任姜鵬表示,目前爭論的關鍵之一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凡是市場化的就是好的。我認為對於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完全市場化是無效的。比如出租汽車行業,應該保持價格相對穩定的長久性供給,在價格、準入和退出上都應有相應的限制。”

姜鵬說,網約車這種新生事物存在三個隱患:一是空泛的概念宣傳。比如共享經濟和共享汽車,這些概念與“專車”模式有很大差別,但是相關的公司進行大規模宣傳,給自己貼上這些空泛的標簽來自我神化;二是不正當經營和競爭的隱患。比如在高峰時段和惡劣天氣時加倍加價,用低價燒錢策略打擊對手,占據市場後的一些壟斷行為等。三是社會義務方面的隱患,在勞動合同、社保、事後賠償等方面的缺陷。

上海三亦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教授徐康明認為,兩個征求意見稿是為實現三個方面的目標:保障乘客權益,保障從業人員權益,保障出租汽車和其他城市客運方式之間的平衡。這三個方面做到了較好的融合。

徐康明說,服務監管機制著重保障乘客的安全和權益。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臺對Uber的監管法案後,州政府相關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對外講的第一句話是:“創新改變不了政府監管機制對保障乘客安全的責任。”從這個角度看,兩個征求意見稿考慮得很充足,非常有必要。

他介紹,對於網約車等新業態的態度,當前國際上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西班牙、德國等十幾個國家,采取完全禁止態度。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是,巡遊出租汽車供給相當充分,體系相對完整,網約車容易導致現有巡遊出租汽車體系崩潰,進一步導致“打車難”和“打車貴”,所以政府予以禁止。

第二類是采取分類監管。如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對於Uber等的管理套用預約出租汽車的管理辦法。在其他法律法規還沒有出臺之前,對新業態采用預約出租汽車管理辦法,分類監管。

第三類是美國的幾個州將Uber作為“交通網絡公司”予以管理,即承認新業態和傳統業態不同,有新的規律,因此給予其“交通網絡公司”的新概念和新定位。雖然承認這是一個新業態,但大部分的監管舉措還是類比出租汽車的管理辦法,目標是保障乘客權益和運營安全。

徐康明認為,從政策角度看,每個城市都要確立自己的出租汽車發展格局,而交通運輸部層面則是推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政策落地後,評價的標準只有一個——是否多贏,百姓是否得到實惠。

少一點情懷和忽悠

“對‘專車’這樣的新事物,應該少一點情懷和忽悠,多一些專業和理性。”座談會上,廈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教授王慧說。

王慧說,有一些情懷黨,用“專車”攪起很多的泡沫,雖然在輿論上有很強渲染力,但是在事實上經不起推敲。還有一些人,故意上綱上線到意識形態,認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誰反對它就會被扣帽子。

王慧說,一些人把共享經濟美化為“共富”,忽視了共享經濟圖利的本質;一些人將凡是涉及互聯網的新模式、新業態都等同於大眾創新,其實兩者並不能簡單畫等號;有些媒體把“專車”公司用燒錢補貼方式帶來的短暫繁榮和快速擴張當成長遠態勢,非常不嚴謹。

王慧認為,有些專家稱“專車”能帶來資源節約和城市交通結構優化,當前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在學理上也值得懷疑。還有一種思維,將“專車”與淘寶的模式等同起來,實際上淘寶主要是個人之間的商品交易,基本不涉及占用公共資源。而“專車”涉及占用城市道路資源和交通設施,與淘寶有根本差異。

“深化出租汽車改革應該多一點專業和理性。”王慧說,專業方面要明白出租汽車在城市總體出行服務大格局中的定位,取決於整個城市交通的發展戰略。城市公共交通要優先發展,占用資源多、運輸效率低的小汽車出行不應該鼓勵。同時,“專車”在交通發展中產生了怎樣的效應,需要科學考評。

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顧大松認為,當前,可以由地方推動網約車的試點,待相關立法條件成熟以後,需要由國家統一規範的,由國務院來制定行政法規。

中國導購網總編輯張瑾說,兩個文件公開征求意見以後,幾個“專車”平臺都有表態。“專車”平臺強調自身的優勢,但是很少談如何與傳統出租汽車融合發展。巡遊出租汽車和網約車兩種業態需要融合,以此解決“打車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張瑾認為,“專車”平臺不應通過增加車輛的方式擴張,要避免造成更多的交通擁堵。巡遊出租汽車需要擁抱互聯網時代,與電話約車、網約車更快融合,而網約車也應該向傳統約租車學習好的經驗。

“網約車不同於虛擬的網店,不能點著鼠標將乘客從北京東單運送到西單。它是實實在在的出行,占用了社會出行資源。政府應該對網約車有所約束。”張瑾說。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