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開發挖對人 陸租賃關鍵門票入手

2012-5-7  TCW



四月二十六日,豔陽高照的好天, 中國昆山市的前進東路上,大大繁體字「中華開發金控」的標誌顯眼的矗立在馬路旁。這是辜家二少辜仲 旗下開發金轉投資的中華開發國際租賃的開幕現場,也是開發金在中國第一個「旗艦店」。

這場開幕式,跟其他金控在中國開設租賃公司或分行的冠蓋雲集比較起來,顯得相對「落寞」。現場除了昆山市政府官員以及開發金控高層外,沒有任何政商名流到 場祝賀。

少了兩岸政商名流的加持、登陸速度也比別家金控來得慢(見第九十頁表),看起來好像有些「先天不良」。但其實,在「銀彈為王」的中國租賃市場裡,開發租賃 有個特殊的利基:它是台資租賃公司中,甫開幕就取得中大型國有銀行融資額度、且額度高達資本額八倍之多的首例。

浦發銀時期跑遍全中國

而這個故事的靈魂人物,得從當天在場中穿梭的開發租賃董座、開發金企金執行長王幼章談起。

二十多歲就離開台灣的他,曾經擔任百事可樂(Pepsi)大陸區執行長,後來加入花旗,一路高升到花旗亞洲區商業銀行負責人。二○○五年,由於當時花旗正 準備入股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取得一九‧九%股份和經營權,他於是被派到浦發銀行擔任總行行長室特別顧問和花旗銀行駐浦發總代表(亦即儲備行長)。

三年多的時間,他跑遍大江南北,替浦發銀行設立五年戰略計畫,就相當於是個「地下行長」。隨著二○○八年金融海嘯的發生,花旗與浦發銀行的股價越差越遠, 入股計畫也隨之泡湯。同年三月,王幼章離開浦發銀行,正考慮接下美系投資銀行的工作。

此時,透過開發金總經理楊文鈞的介紹,辜仲 找上王幼章,發揮「三顧茅廬」的功力,前後深談了三次,才在二○○八年總統大選後、三月二十日的晚上,敲定了王幼章加入開發。

根據開發金控的年報,二○一○年,王幼章的薪酬水準介於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到三千萬之間,是一般金控同級主管的兩倍之多。辜仲 當年重金禮聘來的這位浦發銀行「地下行長」,在這次租賃的籌備過程中,發揮了兩項關鍵作用。利用人脈取得八倍銀彈

首先,是資金的取得。在中國經營租賃業,關鍵是能否取得資金,亦即當地銀行提供的融資額度。若沒有額外資金,只靠匯入的兩、三千萬美元資本額做生意,根本 做不大、也很難賺錢。許多在大陸的台資租賃公司,都去了大半年,額度還是談不下來。連老牌的仲利國際,都是開業了五年才拿到銀行的融資額度。

資金取得如此困難,開發如何突破?靠得就是王幼章的人脈,他打了個電話給當年浦發銀行在蘇州、昆山一帶的子弟兵,對方這麼告訴他,「老闆,你有什麼條件? 總行已經交代過,你要什麼條件,我們就怎麼配合。」開發於是取得了進入中國租賃業最關鍵的門票:浦發銀行承諾提供開發租賃八倍資本額的資金額度,以資本額 兩千萬美元估計,約當等於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十六億五千六百萬元),在台資租賃業中,前所未見。

「因為王執行長(指王幼章)在大陸的深耕,讓我們可以拿到很好的line(銀行授與融資額度),在這裡的leverage(槓桿比率),比我們在台灣還 高,」開發金控總經理楊文鈞在昆山開幕式的會後記者會上強調。

爭出「馬關條約」式優惠

第二,則是與昆山市政府的談判。在浦發銀行老同事的指點下,王幼章掌握了與昆山方面談判的「眉角」,哪些優惠要跟當地政府談、怎麼談。在中國,常常發生的 狀況是,跟領導談判的時候,樣樣都好辦,但因為沒有談到執行細節,出了會議室,就是窒礙難行。因此,王幼章硬是把合作契約談到鉅細靡遺,甚至開會的過程中 還不時爭到面紅耳赤,為的就是取得最好的開設條件和租稅優惠。

昆山的官員後來私下透露,「我跟你們台商談了一萬多次,你們至少有九千多個客戶在我們這裡。寫了這麼多合約,我們跟你們(指開發租賃)簽的是標準的對台馬 關條約!」

餘三兆市場商機仍有得拚

雖然靠著這位浦發銀行前「地下行長」的努力,開發租賃取得了進入中國市場最關鍵的兩張門票,但未來能不能在這個規模人民幣七千億到九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三 兆二千億元到四兆二千億元)的市場勝出,還是考驗重重。

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就分析,近年台商在大陸資本設備投資逐漸減緩,台資租賃業者的「當然客戶」變得很有限。但要開發陸資客戶,就得要有專業的徵信人才和 技術。另一方面,即使銀行一開始給了不錯的額度,但隨著業務增長,未來融資額度能不能跟上,也是一大挑戰。雖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面對競爭激烈的大 陸租賃市場,開發租賃想要後發先至,還是有得拚。

【延伸閱讀】搶中國租賃市場,開發金起步慢——2011年以來,進軍大陸的台資租賃

公司:一銀租賃牌照屬性:地方性地點:蘇州 成都資本額(美元):2千萬開設時間:2011年3月 2012年1月

公司:台駿國際租賃牌照屬性:全國性地點:蘇州資本額(美元):3千萬開設時間:2011年6月

公司:永豐租賃牌照屬性:全國性地點:南京資本額(美元):2千萬開設時間:2011年9月

公司:台新租賃牌照屬性:全國性地點:南京資本額(美元):2千萬開設時間:2011年10月

公司:新光租賃牌照屬性:地方性地點:蘇州資本額(美元):1千萬開設時間:2011年11月

公司:開發租賃牌照屬性:全國性地點:昆山資本額(美元):2千萬開設時間:2012年4月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網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0

民企破冰:首獲頁岩氣勘探「門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wNNDE3XzQzNTkwNw.html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我國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即將啟動,民營企業首獲「入場券」。

昨日(5月17日),國土資源部網站發佈 《頁岩氣探礦權投標意向調查公告》,公告對投標人資格條件的規定是: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註冊資金應在3億元以上的內資企業、獨立法人。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可以投標。

2010年5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民間投資「36條」)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兩年過去了,據媒體公開報導,油氣勘探部分仍無民營資本直接參與,採礦部分有少量民企。

國土部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對民企「鬆綁」,意味著民企終於可以加入頁岩氣開採「盛宴」。

頁岩氣探礦權向民企開放

公告稱,2012年國土資源部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出讓工作即將啟動。投標人資格條件包括:在我國境內註冊的內資企業,註冊資金應在人民幣3億元以上,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此外,投標人應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已與具有勘查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投標人應為獨立法人,不得以聯合體投標。具有投標意向的企業最遲需在今年5月25日提交企業基本信息。

根據上述要求,民企也有參與投標的資格。國土部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是一個門檻,可有效幫助對企業進行篩選,也可杜絕「跑馬圈地」現象。

據瞭解,完鑽一口頁岩氣井的成本,從幾千萬元至億元不等,目前許多民營企業正在探索較低成本的鑽井技術和模式。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用於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的投入不到10億元,近年來頁岩氣勘探開發整體投入不到70億元,而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投入已達600多億元。

2011年6月,頁岩氣探礦權進行了首次公開招標,6家國有企業參與競標4個區塊的探礦權。當時採取的是邀標方式,受邀企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

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或於今年7月、8月啟動,國土部初步確定了20個區塊面向市場招標,招標企業暫定為17家。

此前有媒體報導,新疆廣彙集團有望成為第一家參與招標的民企。今年初,廣彙集團獲得新疆國土資源廳批准的氣體礦體勘察資質(乙級),為參與頁岩氣的招標踏出重要的一步。

未來,民企獲得頁岩氣開採權也將有政府補貼。在落實頁岩氣產業鼓勵政策方面,「十二五」規劃指出,將參照煤層氣財政補貼政策(0.2元/立方米),研究制定頁岩氣具體補貼政策等相應鼓勵政策。由於頁岩氣的勘探開發資金投入大,補貼會超過0.2元/立方米。

打破國企壟斷地位

國金證券石化研究員劉波告訴記者,按照現行規定和管理體制,油氣礦業權主要授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企業和國企。投資主體的單一化,制約了資源開發的市場競爭。

美 國是頁岩氣開採大國,有8000餘家油氣公司,85%的頁岩氣由中小公司生產。劉波說,在高成本、低回報的壓力下,中小型獨立油氣開發商的技術革新行動更 為快捷,而大公司可以在長期性和財政穩定性上給予更多保證,因此美國出現了中小公司取得技術和產業突破,大公司則通過對中小公司進行收購和兼併參與市場的 現象。這種有序的競爭機制在美國頁岩氣勘探開發中具有顯著的效果。

由於頁岩氣是一種天然氣,大部分礦區與常規天然氣的礦區是重疊的。業內專家認為,民營企業一旦介入頁岩氣開發,建設新礦區,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已建設起來的老礦區必然發生矛盾,協調解決矛盾勢必要開放技術服務市場、下游銷售市場,全面開放頁岩氣市場。

國土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現有的油氣礦業權區域內,鼓勵讓擁有該區塊的企業先行進行勘察開發,但是如果該企業由於某些原因退出開採或者在『十二五』期間內開採成果不利,那麼要依法將這部分區域當成空白區進行招標,讓有能力又符合資質的企業進行開採。

據瞭解,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中,國家將對獲得探礦權的企業實行合同管理原則,獲得區塊後企業須每年按合同規定的資金和工作量進行投入,否則將逐年縮減區塊,甚至在最後一年無償收回。若區塊確無頁岩氣資源,國家將有一定補償。

頁岩氣漸成爭奪焦點

目前,頁岩氣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其中不乏傳統的國有油氣勘探企業和一些發電企業,其中中石油的進度相對較快,其在川南、滇北地區優選了威遠、長寧、昭通和富順-永川4個有利區塊,其中4口直井獲得工業氣流。

同時,殼牌有限公司也於3月20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已經與中國石油集團簽署中國首個頁岩氣產品分成協議,將與中石油共同勘探、開發及生產富順-永川區塊3500平方公里內的頁岩氣。

而中石化在首次頁岩氣探礦權招標中中標後,目前已經在黔東、皖南、川東北完鑽5口評價井,其中2口獲得工業氣流,元壩氣田的5口井已經發現頁岩氣流。

中海油尚處於勘探開發前期,去年12月才獲得陸上首個石油頁岩氣勘探項目——安徽蕪湖下揚子西部區塊頁岩氣勘察項目,區塊面積逾4800平方公里。

根據國內幾大石油公司數據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一共完鑽63口頁岩氣(油)井,其中石油公司61口,國土資源部2口,且已有30口頁岩氣井獲得工業氣流。

除了以上常規的天然氣企業之外,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以及宏華集團等電力企業也分別與重慶、湖南和四川等地的政府和企業簽署了相關頁岩氣開採協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2

微軟賜死MSN 換一張重生門票

2012-11-19  TWM  
 

 

你 ,還記得第一次使用微軟(Microsoft)的MSN即時通訊服務(現名為Windows Live Messenger)時,因為可以跟對方隨時用「手指」交談的驚喜感?它,幾乎是辦公室內傳播訊息最重要的管道,也是私底下,無數當面說不出口訊息的最佳管道。

風光十三年》曾掀起網路火星文熱潮

但,有十三年歷史的MSN即時通訊服務即將在明年第一季,告別全球一億用戶。MSN明年第一季即將停止服務的訊息,是Skype(目前是微軟旗下娛樂和設備部門所屬事業部)執行長貝特(Tony Bates)發表的。

「我們有個好消息要宣布!」十一月六日,貝特在官方部落格寫道,「Skype和Messenger(指MSN)即將合併……,明年第一季,我們將讓全球各國(除中國之外)的Messenger服務走入歷史。」幾天之後,微軟才正式發出聲明,證實MSN的「死訊」。

是誰,殺了MSN?

八年前,本刊曾用「手指世代」報導MSN等即時通訊軟體帶來的新溝通文化。「這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紐約時報》曾如此觀察,在即時通訊軟體出現後,「R U OK?」(正確寫法應是Are you ok?)這種網路火星文,也同樣影響一代美國學生的拼字能力。

《紐約時報》形容,即時通訊創造出了一個「過度連結」(Overconnected)的時代,在二○○六年時,美國十二到十七歲的青少年,七五%使用即時通訊,「他們不用離開房間,就能擁有幾百個朋友,比你跟他們一樣大的時候多得多。」喬治城大學心理系教授克文(Sandra Calvert)觀察,「毫無疑問,即時通訊是這些青少年互動最主要的方式。」

那些年,在台灣也出現同樣的現象,亞運的中韓棒球大戰,許多上班族是靠MSN的文字轉播觀戰;MSN跳出的表情符號,更捧紅了圖文創作者彎彎和輔大猴;網友測量人緣的方式,就是看有多少人加自己當好友,又有多少人「封鎖」,MSN斷線時,沒有人丟訊息來,網友形容「好像被獨自丟在地球邊緣」,昨天的MSN,就像是今天的臉書(Facebook)。

根據市調公司OPSWAT的調查,直到去年,MSN在電腦(PC)上仍是即時通訊的龍頭,兩年前,微軟曾公布全球MSN使用人數超過三億,今年微軟公布的數字,卻只剩一億人。

敗給臉書》沒打造出社群環境和話題

殺死MSN的兇手是臉書嗎?現在有太多使用者都直接透過臉書對話,取代過去的MSN。

「MSN曾經可以是臉書,」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執行長江義宇觀察,MSN並沒有掌握社群媒體的核心Know-How,「做一個聯絡清單,不代表能夠讓朋友自動聯絡,」和臉書相比,MSN就像打造了一支電話,以為這樣就讓網友能互相聯絡,但臉書卻想得更加徹底,連講話的環境、話題都為網友創造出來,服務得更徹底。

敗給智慧型手機》隨時可上網,不必找電腦

如,網友在臉書上通訊息,對方幾點幾分看過你的訊息,都一清二楚讓你看到。連Google都推出類似的Google Talk,打網路電話,通訊息、寫電子郵件,或是直接和朋友視訊通話,都能在同一個畫面裡完成。另一個你看不到的兇手,是智慧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崛起後,加上無所不在的3G網路,無論你在哪裡,隨時都能使用手機上網時,願意回到PC上去發訊息的人,快速下降。MSN是PC即時通訊的霸主,在手機世界,影響力卻不大,因此,過去三年,手機上網普及的速度越快,MSN用戶流失的速度也越快。

智慧型手機裡的小軟體開發商(簡稱App,指手機的應用程式Application),改寫了MSN定下的遊戲規則(見第五十六頁文章)。

在MSN,要聯絡朋友,你要一個一個把對方加進清單,還有很多是已經不聯絡的朋友!WhatsApp等手機即時通訊公司卻認為,「根本不用加聯絡人,」它直接掃瞄用戶存在手機裡的聯絡清單,就能把你最常聯絡的朋友一網打盡,你一個人都不用加,找到的就全是真的朋友!

微軟也看到手機的重要性,在傳統手機時代就曾開發手機用的MSN服務,但是,始終沒有在手機市場得到大成功。App廠商則靠靈活策略快速擴張,像WhatsApp,一開始就主打免費簡訊,這個訴求讓通訊人數激增,WhatsApp二○○九年成立,只花三年,到今年八月,一天就有一百億則簡訊透過WhatsApp傳送。

另一家公司韓國廠商Line,在手機上推出付費的表情符號服務,「大家沒想到,這個商業模式竟幫它賺了好幾千萬元,」這正是MSN在PC時代最受歡迎的服務。

更敗給微軟自己》從沒賺錢還開始拖累Office

但,最重要的兇手,應該是微軟自己,嚴格說來,是微軟在線上服務時代慢半拍的表現。這,才是讓微軟決心親手把MSN結束的關鍵。

相較於Google與臉書、蘋果(Apple)等大廠,微軟雖是全世界最大的軟體公司,但還是仍以PC時代為主的作業系統與視窗軟體為獲利來源,諸如 Google有出色的Google Map地圖服務,蘋果有App線上商店,但是微軟幾乎沒有代表作。二○○七年第一季開始,微軟的線上服務部門就沒再獲利,MSN正是這個部門的旗艦服務。

而通訊,又是線上服務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微軟持續無法有出色表現,當消費者習慣透過臉書,Google平台去與他人溝通,逐漸也會習慣使用後者其他的服務。如,在雲端時代,已經越來越多人習慣直接用網路上的Google doc編輯文件,這將威脅微軟最重要的金母雞如Office作業系統的營收。

微軟不是沒想過,把MSN功能加強以應戰。一位微軟前員工表示,MSN一直想改變,卻怎麼做都不對,「再怎麼賺,都不可能比Windows、Office部門多,」但想做大刀闊斧的改革,又不能不考慮到這兩個部門的意見。MSN的定位因此一改再改,幾年前,MSN Messenger改組為Windows Live Messenger,「從這時候開始,MSN已經被定位成Windows的輔助工具,目標降為幫助Windows銷售。」他說。

現在,微軟把MSN砍掉,把其整併入去年花八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億元)購併的Skype,希望可以一次扭轉大局。

在微軟眼裡,Skype的任務不僅是補足其線上服務最弱的一環,也是貫穿其三螢一雲(三螢指電腦、手機和電視,一雲指雲端運算)策略的關鍵服務。

微軟希望未來消費者不管是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都可以透過Skype與人通訊。在微軟的藍圖中,未來當你使用Outlook、Word的時候,就能同時用Skype和同事溝通,讓同事看到你電腦螢幕顯示的畫面。用戶只需要記住一個Skype號碼,無論人在哪個國家,都能使用同一個Skype號碼打電話、通訊息。

微軟的算盤是使用Skype雖然免費,但能提供打電話到一般手機或電話系統的付費服務,微軟還能靠賣通訊伺服器向企業收錢,這比MSN靠賣廣告的獲利模式,更有吸引力。

如此一來,微軟可以順利跨入後PC時代的線上服務,還能把其原有的作業系統優勢帶入,現有作業系統超過十億的使用者,若都願意埋單微軟後續的服務,其與Google、蘋果的戰爭,未來還有得打。

現有一億人的MSN用戶,明年會有多少比例轉入Skype服務還難確定。但微軟不顧現有用戶質疑,也要用傷己三分的方法,替自己博得一個迎頭趕上的契機。只能說,微軟面對網路時代新變局,真的急了!

【延伸閱讀】MSN攀高峰不到2年,就吹熄燈號——微軟MSN大事紀1995/7:微軟推出MSN入口網站;1999年推出MSN Messenger2004:推出可在手機上使用的即時通訊服務,後來失敗收場2004/9:MSN在台用戶達562萬,是台灣最多人使用的即時通訊服務2005:MSN Messenger改名為Windows Live Messenger,MSN正式進入中國2010:MSN即時通訊用戶達到3億人,隨即迅速下滑2012/11/6:Skype宣布合併MSN,明年服務將走入歷史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各媒體報導

【延伸閱讀】放棄老大捧二哥,只為換到更大門票—─全球PC各大即時通訊軟體市占率比較MSN:40.67%Skype27.39%其他:5.86%Gadu-Gadu:2.46%Google Talk:3.56%騰訊QQ:4.95%Yahoo!Messenger:15.11%資料來源:OPSWA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50

永豐金搭特快車 搶證券登陸門票

2013-02-25 TCW  
 

 

兩岸金融合作概念股,是二○一三年最令國內外法人期待的金融股題材,為搶下這個頭香,永豐金與富邦金暗中較勁,將引爆一場中國「市政府」與「省政府」的勢力之爭。

一月二十九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來台,放送利多,開放三張全牌照證券讓台資證券參股。六天後,永豐金宣布將與廈門市金財投資公司合作,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證券,在春節前向金管會提出申請,打算搶下第一張福建合資全牌照。

富邦找福建官股搭檔三年前即簽訂合作意向書

原本外界預期,富邦金早在三年前就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簽妥合作意向書,要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沒想到卻被永豐金搶得頭香,令外界大感意外。

這三張牌照為何如此迷人?為何頭香不是和廈門市政府交情深厚的富邦金,反而是永豐金搶先一步?

這次,郭樹清送出的三張證券合資全牌照,分別是上海、福建、深圳,各開放一家合資全牌照券商,台資券商持股比重可達五一%。這是中國政府首次開放讓台資券商持有超過五成的股權,不但優於外資的待遇,而且參股的陸資對象不限於金融業,可經營的業務也包含過去無法開展的經紀業務。

而富邦金和永豐金競逐的,就是福建地區的牌照。有「小台灣」之稱的廈門,向來是富邦金在中國布局的大本營,早在二○○八年,富邦金就入股廈門銀行,奠定和廈門市政府的合作關係。

永豐從廈門官股攻入一個週末就談妥投資婚約

相較於富邦金早早在廈門卡位,永豐金登陸腳步較慢,二○○九年第一屆海峽論壇舉行時,永豐金甚至連邊都沾不上,最後是參加「媽祖進香團」,才勉強擠進會場。

但永豐金從布局中國,到成立第一家兩岸合資券商,只花了三年時間,相較於元大、群益等在登陸蹲點逾十年的券商,簡直是坐上特快車。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莊銘福笑稱,永豐金這次有機會後發先至,全靠「媽祖保佑」。

永豐金在短短一個週末內,就火速和廈門市政府全資掌控的金財投資談定合資案,也就是二月二日週六凌晨達成協議,並趕在隔天週日上午召開永豐金證券臨時董事會,決議通過合資案,旋即在週一發布消息。

如今,永豐金和富邦金都想爭取福建地區的合資證券牌照,但貴賓券只有一張,富邦金在海西耕耘已久,早在三年前就和福建省政府訂下「婚約」,這場福建全資證券牌照爭奪戰,將演變成一場中國行政單位勢力大戰。

「廈門市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哪一個比較大?」一名熟悉富邦金內部運作的人士表示,永豐金的合資對象是廈門市政府旗下的金財投資,富邦金的合資對象則是福建省政府持有的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一個是「市級政府」,一個是「省級政府」,在爭取福建這張牌照,富邦金仍信心滿滿。

凱基證也鴨子划水搶照戰可能演成三搶一

凱基投顧金融產業分析師方文妍比喻,兩家金控結親的對象「就像是大安區和台北市」,「這場牌照爭奪戰,比的是當地政府的實力。」不過,永豐金發言人張晉源也指出,廈門屬於直轄市,並非在福建省管轄之下,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

除了富邦金和永豐金,開發金控旗下的凱基證券也鴨子划水,正評估與福建產業集團合作。換言之,福建的特許牌照,未來甚至可能演變為三搶一,成為台資券商參股的灘頭堡。

一位資深證券業人士指出,國內業者想要從福建這張「全牌照」爭奪戰中勝出,並非先搶先贏,審批的主控權還是握在中央政府手裡,台資券商想要搶頭香,除了靠財力、品牌、規模等,更重要的是「關係」。

除了三張「貴賓券」,郭樹清還送出「普通券」,就是在其他金融改革先行先試區域,台資券商持股比率最高為四九%,牌照張數不限。證券業人士認為,普通券應不會超過三張,但目前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台資券商就有十七家,有些券商還不只一個據點,因此,總計不超過六張的合資證券入場券,將讓國內金融業者競爭更加白熱化。

【延伸閱讀】台券商西進,晚起步的反而早達陣

早起的鳥兒一定有蟲吃嗎?台灣證券業在中國發展的故事剛好是反例。

證券業是台灣金融業中最早到中國蹲點打拚的,十多年前,國內券商就在上海、深圳等地設辦事處,並各自尋覓合資對象,為的就是待中國開放後取得全牌照,深耕中國證券市場。

一路走來,包括群益、元大、元富等台資券商在中國的發展卻是「苦守寒窯」,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反觀富邦金和永豐金,雖然起步較晚,但登陸過程卻相對順利,原因在於,他們找的合資對象不是大陸券商。

按照中國過去的規定,台灣券商的合資對象必須是中國境內證券公司的子公司。早到中國發展的台灣券商,一來在中國券商眼中姿色比不上外資券商,二來雙方若合資成立新券商,將影響中國券商自身業務,反而落得找不到合作對象的窘境。

永豐金的合資對象廈門市金財投資尚未成立證券,彼此沒有利益衝突,所以合資案不僅能火速談成,台資券商也較易取得主導權。而富邦金的合資對象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主要從事基礎設施投資,剛涉足金融業,須借助台灣經驗,才能在這場證券登陸的馬拉松賽跑中先馳得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4

【麻煩大了】邊城的門票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748

誰能想到,已經營十個年頭的鳳凰古城在2013年4月實施的148元統一門票制會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彈?

先是城內客棧食肆等小業主的罷市集會,再到全國媒體的口誅筆伐,從定性為「擾亂景區秩序治安案件」,到24小時內畏懼失控的地方主官溫言相勸「我們同在一條船上」,這座曾在沈從文筆下搖曳生姿的邊城,這個讓翠翠懷著懵懂情愫在夢中採摘虎耳草的古渡,成為眾矢之的。

然而,發生在鳳凰的紛爭絕不會是孤案。自由行的崛起,休閒式而非觀光拍照到此一遊傳統形態的顛覆,都令掛著歷史文化名城頭銜、以旅遊產業作為當地主要經濟支柱的此類地區受到嚴峻衝擊。十餘年來,政府以地價入股坐享紅利,企業或賣點子或投少許資金滾動開發,謀求利潤最大化,屬地原住民通過配套衍生買賣滋潤過活的多方共贏格局,面臨嬗變。

不妨先解剖下鳳凰古城這只攤上大事兒的「麻雀」吧。2001年末,以策劃黃龍洞所謂「定海神針」投保一億聲名鵲起的葉文智,許以8.33億元打包拿下鳳凰八個景區50年經營權,曾被湖南媒體冠以「破天荒,頭一遭」大書特書。以當時論,這確實是一樁各自都會暗喜的合作。

一文不花,偏居湘西一隅的鳳凰縣換來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49%股權——如果以現在148元門票計,60元的抽頭是當地政府理所應得。此次危機公關中,葉氏以此暗示當地政府「慾壑難填」實為轉移混淆之舉。

葉自然也不會吃虧。儘管多年後他對沈從文效應的拉動不以為然,但在當時,高舉這一品牌卻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妙招。事實上,沈從文筆下一溪一渡一塔的所在本是同省花垣縣的茶峒鎮(2008年正式更名為邊城鎮),無奈葉氏早已搶佔曝光造勢先機,正本清源為時已晚。從2002年的157萬元門票收益到2012年的1.78億入賬,十年內這家公私合營企業獲利增長百倍。即使維持2012基數不變,剩下的40年承包期至少還有64億元進項,以股權計,葉文智尚有稅前32.6億的可觀收入。至於當地居民,顯然也借助那些吊腳樓、小客棧、擺渡船等服務業,分得一杯羹。

但隨著鳳凰古城名聲漸起、蛋糕做大,為分食更多收益,三方也開始各出各的招。

試想中坤黃怒波開發安徽黟縣宏村項目時,原本以投資前17萬元年收入保底,外加未來5%的分紅,但在突然增加的旅遊收入面前,外來和尚終究扛不住「北京人滾出去」的挑釁橫幅和滿街潑糞驚嚇遊客的潑皮行徑,不得以兩次調整分紅比例最終將33%收益歸了對方。

葉文智原本就是湘籍人士,有著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使其在鳳凰古城的運作中多少迴避了外鄉人的心怯,而49%的股權切割更是給足了地方政府面子。可即便如此,他也會隱忍明中暗裡的私肥行為,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何有65%的客流未按票麵價購買景點門票。

而2012年1.78億收入中,1.06億來自散客,0.72億來自團隊,但兩者相加,前者權重其實並不高。只要盤子可以繼續做大,每年層出不窮所謂野導遊私自攬客乃至明目張膽宰客行為就可被忽略,在地方政府和經營方眼中,只要保證歸屬自己的那塊還在增長,其他的不過是肉爛在鍋裡而已。

問題在於,鳳凰古城的收入來源構成和訪客前往目的地現在發生了變化。縱你有著名人故居,可人家現在只對沱江漫步和度假式休閒感興趣,客棧可以住,苗式小吃也可嘗,景點去的人越來越少,由導遊牽引消費祖先和名人的固有模式被消費自然景觀和自助式田野生活的潮流所侵蝕。葉文智和地方政府的合營企業已不是收入天花板的苦惱,而是財源嚴重縮水的恐懼。眼見著當地人合法非法撈金賺銀,自認付出更多的兩位大老闆卻沒有得到更多的好處,而2016年上市融資的暢想也與眼下的年收入不相匹配。唯一的辦法是只有做大景區、收攏權力、重塑平台,目的只有一個,紮緊籬笆,不放過一個利潤貢獻點。

官方在解釋單一票制沒有衝擊旅遊市場時給出的理由是:2013年4月11日遊客5967人,2012年同期4830人。不過,這場「改革」的命運,還需要得到5月1日小黃金週的檢驗。

不難想像,鳳凰古城的類似陣痛勢必還會在其他地方再度上演。地方政府、外來經營方、本地居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市場變化重新劃分收益?全民入股制是否值得探索?在鳳凰立縣100年到來之際,沈從文的鄉親和中國的旅遊業者都該想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74

【麻煩大了】邊城的門票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748

誰能想到,已經營十個年頭的鳳凰古城在2013年4月實施的148元統一門票制會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彈?

先是城內客棧食肆等小業主的罷市集會,再到全國媒體的口誅筆伐,從定性為「擾亂景區秩序治安案件」,到24小時內畏懼失控的地方主官溫言相勸「我們同在一條船上」,這座曾在沈從文筆下搖曳生姿的邊城,這個讓翠翠懷著懵懂情愫在夢中採摘虎耳草的古渡,成為眾矢之的。

然而,發生在鳳凰的紛爭絕不會是孤案。自由行的崛起,休閒式而非觀光拍照到此一遊傳統形態的顛覆,都令掛著歷史文化名城頭銜、以旅遊產業作為當地主要經濟支柱的此類地區受到嚴峻衝擊。十餘年來,政府以地價入股坐享紅利,企業或賣點子或投少許資金滾動開發,謀求利潤最大化,屬地原住民通過配套衍生買賣滋潤過活的多方共贏格局,面臨嬗變。

不妨先解剖下鳳凰古城這只攤上大事兒的「麻雀」吧。2001年末,以策劃黃龍洞所謂「定海神針」投保一億聲名鵲起的葉文智,許以8.33億元打包拿下鳳凰八個景區50年經營權,曾被湖南媒體冠以「破天荒,頭一遭」大書特書。以當時論,這確實是一樁各自都會暗喜的合作。

一文不花,偏居湘西一隅的鳳凰縣換來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49%股權——如果以現在148元門票計,60元的抽頭是當地政府理所應得。此次危機公關中,葉氏以此暗示當地政府「慾壑難填」實為轉移混淆之舉。

葉自然也不會吃虧。儘管多年後他對沈從文效應的拉動不以為然,但在當時,高舉這一品牌卻是一個四兩撥千斤的妙招。事實上,沈從文筆下一溪一渡一塔的所在本是同省花垣縣的茶峒鎮(2008年正式更名為邊城鎮),無奈葉氏早已搶佔曝光造勢先機,正本清源為時已晚。從2002年的157萬元門票收益到2012年的1.78億入賬,十年內這家公私合營企業獲利增長百倍。即使維持2012基數不變,剩下的40年承包期至少還有64億元進項,以股權計,葉文智尚有稅前32.6億的可觀收入。至於當地居民,顯然也借助那些吊腳樓、小客棧、擺渡船等服務業,分得一杯羹。

但隨著鳳凰古城名聲漸起、蛋糕做大,為分食更多收益,三方也開始各出各的招。

試想中坤黃怒波開發安徽黟縣宏村項目時,原本以投資前17萬元年收入保底,外加未來5%的分紅,但在突然增加的旅遊收入面前,外來和尚終究扛不住「北京人滾出去」的挑釁橫幅和滿街潑糞驚嚇遊客的潑皮行徑,不得以兩次調整分紅比例最終將33%收益歸了對方。

葉文智原本就是湘籍人士,有著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使其在鳳凰古城的運作中多少迴避了外鄉人的心怯,而49%的股權切割更是給足了地方政府面子。可即便如此,他也會隱忍明中暗裡的私肥行為,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何有65%的客流未按票麵價購買景點門票。

而2012年1.78億收入中,1.06億來自散客,0.72億來自團隊,但兩者相加,前者權重其實並不高。只要盤子可以繼續做大,每年層出不窮所謂野導遊私自攬客乃至明目張膽宰客行為就可被忽略,在地方政府和經營方眼中,只要保證歸屬自己的那塊還在增長,其他的不過是肉爛在鍋裡而已。

問題在於,鳳凰古城的收入來源構成和訪客前往目的地現在發生了變化。縱你有著名人故居,可人家現在只對沱江漫步和度假式休閒感興趣,客棧可以住,苗式小吃也可嘗,景點去的人越來越少,由導遊牽引消費祖先和名人的固有模式被消費自然景觀和自助式田野生活的潮流所侵蝕。葉文智和地方政府的合營企業已不是收入天花板的苦惱,而是財源嚴重縮水的恐懼。眼見著當地人合法非法撈金賺銀,自認付出更多的兩位大老闆卻沒有得到更多的好處,而2016年上市融資的暢想也與眼下的年收入不相匹配。唯一的辦法是只有做大景區、收攏權力、重塑平台,目的只有一個,紮緊籬笆,不放過一個利潤貢獻點。

官方在解釋單一票制沒有衝擊旅遊市場時給出的理由是:2013年4月11日遊客5967人,2012年同期4830人。不過,這場「改革」的命運,還需要得到5月1日小黃金週的檢驗。

不難想像,鳳凰古城的類似陣痛勢必還會在其他地方再度上演。地方政府、外來經營方、本地居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市場變化重新劃分收益?全民入股制是否值得探索?在鳳凰立縣100年到來之際,沈從文的鄉親和中國的旅遊業者都該想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22

斯皮爾伯格:電影業將面臨「大敗局」,150美元一張門票不是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686.html

【導讀】「在電影行業崩潰以後,電影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電影院的規模將明顯增加。屆時,高預算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將更長,其價格也變得極高,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門票有可能上升至50美元、100美元甚至是150美元,就像現在的百老匯演出或橄欖球比賽門票一樣。」

來源:Variety

據好萊塢知名媒體《Variety》記者大衛•科恩(David Cohen)報導,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與斯蒂芬•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兩大導演週三在南加州大學參加行業會議時表示,電影行業未來將面臨大規模的崩潰局面,整個行業將出現「內爆」現象。

當前,好萊塢每年都會針對符合大眾興趣的影片投入巨額資金,但隨著網絡與電視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家裡觀看電影。因此,斯皮爾伯格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好萊塢這種賭徒式的押注形式將會爆裂開來,最終對整個產業帶來毀滅性打擊。

盧卡斯則表示:「電影工作室砸入了大筆資金拍攝電影,但這種模式並不會一直奏效,其最終會導致電影工作室的焦點變得越來越窄。屆時,人們會拋棄它們,讓電影工作室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斯皮爾伯格分析指出,許多娛樂形式正在跟電影爭奪觀眾的注意力,但現在大多數電影工作室寧願投入2.5億美元拍攝一部電影,也不願意花精力做一些個性化的小項目。他說:「這種情況將導致整個電影產業陷入大規模的崩潰局面。屆時,電影行業將會出現『內爆』,有三部、四部甚至更多大製作的電影慘敗收場。」

盧卡斯預計,電影院行業也將發生改變,最終變成類似於百老匯的存在。他說:「在電影行業崩潰以後,電影院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而電影院的規模將明顯增加。屆時,高預算影片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將更長,其價格也變得極高,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的門票有可能上升至50美元、100美元甚至是150美元,就像現在的百老匯演出或橄欖球比賽門票一樣。」

盧卡斯說:「高預算製作的電影將在影院播放,且票價非常高,其他小成本電影則會在小屏幕上播放。事實上,現在已經有這種情況出現了。比如,《林肯》(Lincoln)和《紅色機尾》(Red Tail)就幾乎沒有在影院上映。或許你們會說,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已經無法讓他們的電影進入影院。」

作為好萊塢最知名的導演和製片人,斯皮爾伯格與盧卡斯兩人對電影行業未來的悲觀預期讓人擔憂。當然,我們也無需過分擔憂,畢竟仍有許多電影上映後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回報,而且面向小屏幕的電影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66

中年失業男遇上高手設計師 找回台灣模具之光 藝思承精品 拿下蘋果專賣店門票

2013-06-24  TWM
 
 

 

三位中年男子,其中一個還失業,懷有共同的品牌夢,用三百萬元資金開始了一段奇幻旅程。不到三年,從只有一項產品,到成為第一個打進蘋果專賣店的台灣品牌,他們是藝思承。

撰文‧賴筱凡

美國紐約市第五大道上,陽光灑落在蘋果專賣店外頭的玻璃帷幕,店內人聲嘈雜,但有條不紊的擺設卻是全世界一致,有的消費者把玩著最新款的iPhone 5,有的則站在配件區為自己手上的iPhone 5挑選外殼。

在這裡,只有拿到蘋果認證的二十大配件品牌才能進駐。然而,今年蘋果將再發出第二十一張門票,擠進窄門的不再是美國人,而是一個來自亞洲的台灣品牌——藝思承(Esoterism)。

隱身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旁的小巷弄裡,隔著一大面玻璃窗就能瞧見裡頭的人工作模樣,白板上還記錄著前一個會議的討論內容,不說你可能很難想像,不到二十坪的空間裡,創業不到三年的二十人小團隊,就是拿到蘋果第二十一張門票的配件品牌公司。

創業夢

專做人家想要的產品

談起這件事,藝思承的三位創辦人都笑了,這年頭創業有成而聲名大譟的資訊人,如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二十九歲,又如近期上櫃掛牌的尚凡資訊董事長張家銘三十四歲,年齡都在三十歲上下,但藝思承的三位創辦人顯然不在此列,「我們算中年創業吧。」說話的是藝思承總經理朱逢元,三個人之中,他的狀況尤其特別,是中年失業再創業。

在國外念完書後,朱逢元一直在國外工作,當過業務副總裁、行銷暨產品發展經理,也當過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經歷豐富的他,回台灣後已過不惑之年,卻才驚覺這樣的人生不是他要的。「當一家公司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創新,而是還能cost down(縮減成本)多少,那真的很令人厭煩。」他說。

於是,他找來了當時在實踐大學教工業設計的講師伍大忠。「我想創業,想自己做一個品牌,可以創新、有創意,而不是只能談cost down的品牌。」以行銷、業務能力見長的朱逢元,需要一位懂設計、懂產品的人,那個人就是伍大忠。

朱逢元還在前一份工作任職時,需要找一位工業設計師,他聽說實踐大學工業設計是出了名的深具實力,一通電話就打去實踐大學,接電話的行政人員向他推薦了時任講師的伍大忠,一拍即合。

兩人並非舊識,為什麼能立刻決定合作?「我的出發點很簡單,台灣很多模具師傅逐漸地在失業、凋零,他們有很好的技術,能不能有一個產品,讓這些老師傅重新有舞台?」伍大忠說,朱逢元和他合作過好幾個產品,之前理念上有交流,所以當朱逢元說要創立一個品牌,顯然是條可行之路。

正逢蘋果盛世,他們想在蘋果與台灣之間拉出一條線,借力使力地搭上行動上網的熱潮,又得秤秤自己的斤兩,因此,他們想做蘋果產品的配件品牌。

「我們得做人家想要的(產品),而不是做人家需要的(產品)。」伍大忠很清楚,這一直是他和朱逢元的夢想,但就怕一切都太理想化,因此他們找了第三位夥伴:方略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林志垚。

找舞台

好設計吸引黑莓機上門

問題來了,做蘋果周邊商品的人那麼多,藝思承要怎麼勝出?「這不是我們煩惱的,我們的思考邏輯一直是why(為什麼而做)、how(如何去做)、what(做什麼)。」林志垚說,比起一般公司在設計產品是先想what,再想how,最後才回頭想為何而做,藝思承的設計方向是反其道而行。

「我們想做蘋果產品的周邊商品,當時鋁框市場還不普及,我們又有強大的模具師傅做後盾。」朱逢元不諱言,他與伍大忠談了兩次,談創業想法、也談設計概念,決定從鋁框機殼下手,籌了三百萬元資金,藝思承就這麼開始了。

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在一次尋找投資者的簡報裡,讓藝思承有了參展二○一○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的機會,「我們原本是想請那位老闆投資藝思承,沒想到他聽完我們的簡報、看了產品後,決定把他們公司在Computex的攤位讓給我們,說即使沒投資我們,也願意給我們一個讓大家看到的舞台。」這對於成立不過四個多月的藝思承來說,是機會,也是艱鉅的挑戰。

不成功、便成仁,大概就是他們三人當時的心情寫照,「我們的產品只有一種,在討論的未成形概念有三個,員工只有四個人,時間只剩兩個月就要參展,挑戰真的很大。」朱逢元說,過去在外商、科技廠的經驗,參加Computex都得籌畫大半年時間。

這段時間裡,他們還得一邊抓市場風向球,為了測試水溫,藝思承一度將產品放上iPhone相關的團購網站上賣,一個鋁框機殼賣一九九九元,沒想到銷售狀況出乎意料地好,也讓他們有了更多消費者的回應。「就像音響新品上市前,都會請『發燒友』鑑定,我們也希望在產品開賣前,試試消費者反應。」於是,他們日夜趕工,把未成形的概念具體化,還在三周內完成所有攤位設計。「到底會不會有人來,我都很懷疑。」朱逢元笑了,因為後來的結果顯示,當時的他確實多慮了,來看藝思承攤位的人不只很多,讓他們忙到連show girl都要幫忙解說產品。

藝思承在Computex初試啼聲有了好的成果,就連黑莓機製造商RIM都追著他們跑,希望藝思承為黑莓機打造配件產品。生意找上門原本應是好事,他們三人的想法卻很不一樣,「Computex的反應熱烈,為我們累積了信心,但我們不急於賣產品。」伍大忠說。

「其實,二○一一年我們推掉的生意,比拿到的訂單還多。」基於愛惜羽毛,以及不宜在短期內將戰線拉太長,朱逢元很清楚,成立第一年的藝思承該走什麼路,該打入哪些通路,「什麼生意都接的話,就會像把Gucci(精品品牌)擺在Uniqlo(平價品牌)賣,這是不work(行不通)的。」

拚突圍

只做高單價蘋果配件

第二年,藝思承走得更穩健,開始在國外參展,也跨出海外市場,如日本、韓國、香港、泰國、美國等,更讓他們找到新的大股東大亞電線電纜,辦了第二次增資,把資本額提高到五千萬元。

談起第一次見到藝思承三位創辦人,大亞電線電纜董事長沈尚弘說,「他們做完簡報,我就很確定要投資他們。」創業初期就挑戰國際規格,讓沈尚弘對藝思承團隊格外欣賞。

但這還不夠,「藝思承這個品牌腳步要站穩,就要有更大的舞台。」比起一般手機配件品牌的策略「求多又求廣」,蘋果、三星、宏達電,每個品牌都推配件,還要機殼、手寫筆樣樣來,薄利多銷就有賺頭,朱逢元卻選擇了一條難度更高的路:只做蘋果周邊配件,並且要高單價。

「我們得想辦法把產品賣進蘋果專賣店裡。」朱逢元說,為了打開藝思承的知名度,他們在iPhone 5問世的第一天就同步推出產品,設計力與執行速度讓蘋果開始注意到藝思承,甚至進而給了朱逢元機會,「他們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只有四十分鐘的時間。」為了在這四十分鐘內突圍,朱逢元連簡報順序、報告到第幾張簡報才能拿出產品,都精心計算過。「最後,他給我們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並當場答應讓藝思承成為蘋果專賣店的第二十一個配件品牌。」朱逢元很驕傲,過去拿到這張門票的都是美國品牌,但藝思承是第一個擠進這扇窄門的亞洲品牌。

創業三年了,藝思承去年營收規模已達千萬元,不過距離損益兩平還差一步,看在沈尚弘眼裡,他們與一般年輕創業者不一樣,不是只有「衝勁」才能成事,中年創業的他們,多了一層深思熟慮,在策略布局上也步步為營。朱逢元說,藝思承有自己的步調,他們要用強大的設計力,以及台灣模具師傅的精湛技術,讓世界認識這個新的台灣品牌。

藝思承

成立時間:2011年

創辦人:朱逢元、伍大忠、林志垚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蘋果產品周邊配件營收:2012年約1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63

淺談移動互聯網的門票:與線下場景深度結合,才稱得上「真門票」 柳胖胖

http://xueqiu.com/3373518976/27405644

(註:此文已首發在36氪了,轉發在此只有一個目的,接受各路大神牛人山呼海嘯的批判!罵得有理,我給紅包!我的微信公眾賬號叫「一個胖子的世界」,歡迎大家多多來和我交流。)

核心觀點: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想要獲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必須利用原本在PC端的核心優勢,並結合移動互聯網的特性,去與線下各種各樣實際的場景發生緊密的聯繫,才能在智能手機端獲得爆髮式增長的海量用戶---也就是門票了。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到現在為止門票已經出了幾張啦?大部分人都知道微信肯定是一張,那還有嗎?我覺得支付寶錢包算半張。為啥是半張呢?這大馬現在不是被小馬的微信支付搞得欲仙欲死死去活來嗎?別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微信是一張門票

先說一下微信為什麼是門票,以及為什麼能成為門票。微信一開始起家主要還是依靠把QQ的關係鏈先導到微信上,還記得當年微信剛推廣的時候在QQ狀態裡麻溜的一排「手機微信在線」之類的字眼嗎?這招是終極大殺器,騰訊一家獨有而別家無的。

當然,光有QQ本身的關係鏈還不夠,微信還得和手機上的通訊錄結合,把儘量多的你的熟人關係倒進微信去。一旦突破用戶數量的臨界點,就什麼都好辦了,你的朋友都在用,你能不用嗎?至於那些神馬「微創新」的,語音信息,搖一搖,朋友圈等等功能都是後來才慢慢一個一個加上去的,並且這些技術上的東西米聊talkbox等等都能有,並非微信成功上位的關鍵。

查看原圖
然而,這裡還是稍帶提一下,為什麼是微信拿到了這張門票而不是米聊等?核心因素我認為就一個,騰訊這次的反應還算不慢,對,僅僅是不慢而已:比米聊晚了兩個月。如果像當年的校內和微博似的晚個一年半載才模仿做出來,那小馬哥可能現在就連流冷汗的機會都沒有了。當對手已經慢慢把該拉的生人熟人關係都拉進來了自己的底盤之後,QQ上先天存在的關係鏈優勢就沒有了,比如朋友網和騰訊微博死活就只能當個老二,就是這樣。

總之理論上,在這種一家獨大型的社交類產品方面,騰訊來做,先天上就有一定優勢,但也不能太晚,對手的關係鏈和用戶數一旦自循環成型了以後,基本也追不上了,機會窗不會永遠開著。當然,更別提易信和來往這一類先天上還沒啥關係鏈積累的,想單純靠資源資金人海戰術之類的猛追的就更沒戲了。

在微信成為手機語音聊天工具的老大之後,門票氣質就開始凸顯出來了,因為它的使用能和我們實際生活當中的許多場景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方面其實無需我多做闡述,相信大家在每天使用微信的過程中早就感受到了,開車的時候,上廁所的時候,鑽被窩裡的時候,擠地鐵的時候,等等等等,各種各樣的線下場景中微信真的能和你的社交需求配合得特別好。


查看原圖
這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門票的概念: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利用自己在PC端的核心優勢,結合移動互聯網的特點,去與線下各種各樣實際的場景發生緊密的聯繫,在智能手機端獲得爆髮式增長的海量用戶。

支付寶錢包算半張門票

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認為支付寶錢包也算得上半張門票,因為它已經充分利用了PC端支付寶作為一個壟斷性支付工具的優勢來打造線下的移動支付。但是另一方面,支付寶錢包在發展中和線下的場景的結合一直很不夠,或者說,找切入點浪費了太多時間精力。支付這個需求先天就和錢聯繫在一起,市場潛力不可估量。餘額寶固然是個不錯的嘗試,但理財產品只是冰山一角。

在實際生活中各種各樣需要用到現金和刷卡的時候,都是支付寶錢包可以登場的好時機。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各類小額高頻的支付場景,比如打車,吃飯,商店購物,自動售貨機,彩票等等,如果能和這些場景深刻的結合起來,再慢慢過度到大額低頻的場景,比如買車買房婚宴之類,總之,你想要付錢的時候都能想到支付寶,而且也能真的用上,那支付寶錢包就算是一張完整的門票了。

不過,這個和線下支付場景結合的過程會相當漫長,因為它無法像微信這類社交產品一般自循環成長,也就是先進來的用戶會自發地帶動他的朋友後續加入,所以推廣的過程更需要阿里的團隊積極主動堅定地使用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搞定。


查看原圖
說到這裡,可能各位小夥伴們又要反對了,這些和場景結合之類的東東微信支付不是也有麼?最近也還模仿餘額寶出了個理財通,微信紅包又火得不行,看樣子是要依託微信浩浩蕩蕩的數億用戶用一切都將social的理念沖垮支付寶,順勢攻佔阿里的大本營電商市場呀。

我的感覺是,微信支付沒戲,起碼要當移動支付端的老大沒戲。

首先,功能的模仿是最容易的,因為在今天單純的技術方面的因素已經很少成為門檻了,各家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什麼錢包什麼寶之類的理財產品。

但是最關鍵的核心是,和PC端的QQ有天然的關係鏈優勢一樣,支付寶有「錢和商品」的優勢。什麼意思?就是和大家在現實生活中出門把現金放口袋容易掏取一樣,互聯網上也有這個「方便」的因素存在。試想你在淘寶購物要付錢了,而錢存在微信的理財通裡,你得先把錢轉出來到銀行卡里,再打到支付寶上,最後支付,而不是用餘額寶直接支付一步到位。

千萬不要小看這多一步多一秒的,那個亞馬遜還是神馬做網站用戶體驗的大神不是曾經淳淳教導過我們嗎?多等待一秒,就會損失多少用戶,多點擊一次,就會損失多少用戶。PC互聯網時代如此,更講究用戶體驗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難道不更是如此嗎?

當然,用戶體驗方面的小小優勢並非支付寶能勝出的決定性理由,核心的原因還是:支付寶有背靠淘寶天貓的優勢,因為淘寶天貓仍然是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候網購的第一選擇。只要這個根本性的理由沒有被動搖,那麼使用支付寶來進行各類線下的移動支付必定會成為人們的首選,因為長期來看,錢放在支付寶及其相關產品內使用起來是最為便利的,最符合用戶自然習慣的。

而如果微信支付只是以多少多少的用戶量綁定了銀行卡來論英雄,這顯然和用戶是否會在各類新鮮的優惠活動的風頭過去之後繼續使用微信支付是無關的。比如最近這個微信紅包,讓用戶綁定一下銀行卡很容易,但紅包紮金花之類的玩意能天天玩嗎?用戶在以後的日子裡會不會長期頻繁使用微信支付就不好說了,因為智能手機上的轉換成本實在太低。


查看原圖
如果微信支付要勝過支付寶,可能得發生三種情況才行:1.理財通等的產品的利率真的比餘額寶們高出令人心動的一大截;2.騰訊的拍拍商城易迅商城在網絡購物方面的各種影響力全面大幅超過淘寶天貓;3.支付寶錢包團隊動作太慢慢到讓微信一家把線下支付的各類場景都搶佔完畢了。以上三種情況發生一種,都會出現用戶大規模棄用支付寶錢包改用微信支付的,不過就目前來看吧,三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性都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看,微信是一遍倒的態勢,但我還是始終堅持認為其實移動支付的結果基本注定了。


查看原圖
流量與場景

既然都說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了,也提到騰訊和阿里了,那不帶上百度真的很不好意思,稍帶手把360也一起說了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PC互聯網時代在經過一番群魔亂舞各顯神通之後,留下的武學要義歸根結底其實只有一句話:天下網站,唯流量不破。BAT在佔據了主要的流量入口後,其它各家要麼撿點剩飯,要麼認了乾爹。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像百度和360這樣再以流量分發能力為王的佈局方式,我認為是大錯特錯的,必須還得找到和線下用戶場景結合的點。

儘管百度號稱有將近10個用戶量過億的APP產品,也沒見有人說百度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票,要不這股價還得翻倍。百度的尷尬就在於,搜索是一個PC互聯網時代才出現的特有產物,它必須是先出現了海量標準的文字化數據化結構化的信息,才有了查找的需求和能夠被查找的基礎,比如Google的代碼原型好像就是從圖書館的資料檢索技術衍化過來的。

這不像社交和支付的需求無論線上線下都存在,在手機上我們會發現,像在電腦上那樣用百度搜索的機會真心很少,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搜索方式沒辦法和實際的場景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的各類變化紛繁的實際場景中,用到標準化搜索的場合幾乎是沒有的,唯一的例外是地圖,就是「找路」這個場景,因為路名都是可以被文字化數據化結構化的。對!所以在百度這些過億的APP裡,王牌就只有一個,就是百度地圖。

但問題是百度在把百度地圖和線下場景結合方面做得不好,團隊動作太慢,等到終於明白要做O2O的2013年,微信和高德也氣勢洶洶地殺進來了。但致命的因素並非這個,而是「單純的考慮流量」是與「實際的場景結合」互為衝突的兩樣東西。

曾經有個討論,分析BAT哪家會先掛,大家說來說去什麼管理啊文化啊CEO傳承啊我認為都是虛的,百度在互聯網時代成功的基因剛好完全限制了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BAT三家第一個先掛的必然是百度。現在的百度就是靠原有的優勢強推自己的APP,然後拿著現金到處收購,等到錢沒了以後呢?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行不行,還是得看百度地圖的了,雖然我覺得留給百度的機會真心不多了。


查看原圖
而360其實相比百度先天上佔了不少便宜,手機和電腦畢竟是不同的兩種設備,用戶在電腦上使用360的話,那麼在手機上也裝個就無可厚非,這就注定360手機衛士等APP的裝機量一開始就不會低,然後老周在多年的3X戰爭中,早就學會了使用各種彈窗,各種自動打開其他軟件,自動推薦其他軟件,就這麼「自然而然」地成了智能手機端最大的流量分發渠道了。

但是和線下場景結合方面,據我所知360木有任何動作,倒是頻頻趕時髦般地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倒賣一些智能硬件產品。360安全路由器應該也不算,因為那只是利用了360在安全方面的技術優勢而已。其實360的核心優勢還是以安全為主題的,而線下場景中涉及到安全因素的其實真的不少,只是感覺上沒有社交和支付這類需求來得顯眼罷了。

不過我能想到的也就是360出個電子鎖之類的智能硬件,門啊櫃子啊箱子啊什麼的要拿著手機打開360手機衛士靠近那個鎖才能打開。以這種特定場合下的特定需求作為突破點,再配合零利潤的互聯網模式說不定就能慢慢切入智能家居市場。其它的,就讓我們交給聖鬥士周鴻禕先僧吧。

總體上來說,我有個感覺,不過僅僅只是直覺而已:百度和360,在分發渠道上打得越激烈,對流量爭搶越賣力,其實離真正的門票就越遠,是真是假大家就拭目以待唄。一句話,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光靠搶佔流量就取得最終的勝利是不可能再發生的了,關鍵還是要靠和線下的場景結合起來,並且這種結合越高頻、層次越豐富越好。

結尾

最後,門票不門票的只是一個叫法罷了,能做出一個有爆髮式增長且用戶量過好幾億的APP,啥都好說了,對不?而且吧,上面討論的都是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利用原先的優勢來爭奪門票,我非常期待的是出現從移動互聯網起家切入的創業型公司抓到用戶痛點打通用戶場景獲取海量用戶後,再逐步迂迴跨界反攻PC互聯網的巨頭們。

未來十年,風水輪流轉,好戲將會不斷上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14

《健和興》專讓車來電 從捷運做到電動車 一把充電槍孵15年 搶到進軍歐日門票

20140-4-28  TWM
 
 

 

一萬次插拔、故意把產品老化十年測試,蚵田旁四十一年的老公司做出電動車充電槍,獲得德國認證,打入日本市場,成為這波電動車、智慧車潮流的贏家。

撰文.呂國禎

彰濱工業區有一家四十一年的老公司,最近成了外資、基金經理人、投顧熱門穿梭的標的,因為這是全台灣第一家通過德國認證,可以賣往歐洲市場的電動車充電槍供應商,更被視為最有機會打入日本電動車體系的台灣公司。

到了彰濱工業區,沿著慶安北路、線工北四路走到健和興,沿途儘是蚵田、閒置工業區,全世界當紅的電動車充電槍,怎會藏在這樣的地方?

這十多年來,台灣有意投入汽車電子領域的企業很多,從廣達、仁寶等電子五哥,甚至鴻海還收購專做汽車電子的安泰電業,但怎麼會是由彰濱這家老公司開發出電動車充電槍。故事要從一九九九年開始說起,健和興足足用了十五年才打進汽車供應鏈。

巨人不願意接的訂單 小公司撿到機會其實在這之前,健和興生產連接器用的端子是全球前三大,應用範圍是傳統的家電與電力工業,例如台電的輸配電線路、高鐵、捷運用電力設備等;用最通俗的說法,健和興「專門讓人來電」,而連接電力與用電設備之間的連接器,與電動車的充電槍是同樣的原理。

但問題來了,做電動車的充電槍有什麼了不起?這要從健和興由傳統連接器切入汽車供應鏈說起。一九九九年,與健和興有往來的日本連接器廠想去中國投資,但又怕中國因為歷史情結,對日商不友好,因此找上健和興合作,希望健和興一起去中國,而且願意把代工業務交給健和興。

雙方合作後,這家日本公司願意傳授生產車用連接器的技術;不過,健和興花兩年多,前後派了五批的工程師到日本學習如何生產車用的產品,平均每批待了半年,回到台灣還是做不出來。最後日本公司派工程師來教,才導入車用連接器的生產技術。

但殘酷的是,花了這麼久才學會,不代表就有客戶,所以從二○○一年到○四年,健和興總經理鄭景壬開始拜訪日本車廠,有的還願意接見他,但有的直接告訴他:「不用來了!我們不可能用非日商的。」一直到了○四年,日本有汽車廠因為不滿長期合作的全球最大車用連接器廠泰科安普,以及日本住友的服務,願意給健和興嘗試的機會。

巨人不願意低頭撿的小訂單,給了健和興機會,半年內就開發好產品開始出貨;而且為了生產車用連接器,投資了三億元,包括實驗室、自動化生產線,這樣的投資對於資本額才十四億多元的健和興來說,佔了二○%以上,算是相當大的賭注。

客戶不信任 兩個月測試做完「重做一次」但投資這麼大,其實第一年的生意才五百萬元,別說賺錢,連產能都填不滿,而且日本車廠才給了健和興單一規格總數三千顆連接器的訂單,對比一輛車子約有一千五百種規格的連接器,這張訂單是象徵性的,講穿了就是還不信任健和興。

貨交了,日本車廠也沒有什麼反應,就這樣默默等了七百多個日子後,日本才下了第二張車用連接器訂單;原來車廠重視安全要求,等這批連接器裝上車子,跑了兩年後,達到了零故障率,證明健和興能做出車用的連接器,於是又下了第二張連接器訂單。但又過了三百多個日子,到了第三年才開始加速每年增加兩到三種規格的連接器訂單,至此,健和興總算打入了日本汽車產業的供應鏈。

走進彰濱工業區的健和興,鄭景壬帶我們參觀實驗室,才知道生產車用連接器、電動車充電槍有多難,需要的測試竟然高達一百多項,從頭測到完需要二個月,原以為日本車廠就滿意了,沒想到車廠一句話丟下來:「讓它老化十年,從頭再做一次。」就這樣,健和興把連接器放到老化機(可加速物質老化設備),老化十年再重測一次。這個難度不在於設備金額的高低,而是健和興材料使用、產品製造的可靠度;日本車廠就是想知道健和興是否用最好的材料、最高的標準做到零不良率,才敢用在車上。

為了電動車充電槍,健和興又自己買了充電站,自己插拔一萬次,這不僅能通過德國檢驗,更吸引日本車廠找上門,開始參與研發電動車的充電槍。不過,統一投顧研究員蔡爵丞說,電動車要真正普及,視每個國家的基礎設施是否完整,因此健和興充電槍業績要衝大,恐怕還要一些時日。

但鄭景壬對遠景充滿希望,因為汽車供應鏈很難打入,也代表別人很難取代你。而當年只有一種規格三千顆,到目前每年平均出貨超過二百多萬顆,變成持續又穩定的生意,這就是彰化蚵田旁老公司賺錢的邏輯,肯為保守封閉的汽車供應鏈一蹲十五年,忍受嚴苛又繁雜的認證來賺慢錢,也因此成為這波電動車、智慧車潮流的贏家。

健和興

成立:1973年

總經理:鄭景壬(圖)

資本額:14.03億元

2013年營業額:27.7億元2013年EPS:2.24元電動車產品:台灣第一個通過德國認證電動車充電槍、打進日本原廠的汽車用連接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