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破框群雄錄 見證台灣在地的企業精神 四大關鍵 成就無法撼動的世界第一

2011-4-18  TWm




台灣人,究竟有什麼能耐,在微毛利的代工產業能夠賺大錢?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也能保持世界第一?甚至已經是世界第一,還要打拚更上一層樓?他們敢於將昔日的成功因子拋掉,突破框架創造另一番新的成功模式。

撰文‧楊卓翰、羅弘旭

早在七○年代,台灣靠著一只皮箱全球走透透的中小企業老闆,與勤奮不懈的勞工,就曾創造許多世界第一;但在一九八七年兩岸開放後,傳統製造業身處外移浪潮中,卻是多數企業沉沒,僅有少數能抓緊機會,在新的時代翻身,駛出自己的新航道。

交 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巫木誠教授認為:「中小企業不需要在上中下游裡做到最大,只需要在供應鏈的一個角色中打敗競爭對手,就有機會勝出,所以產值不一 定要數百億元以上。」巫木誠強調,做大,除了從數量上贏過對手,也可以從產品價值上勝過對手,但後者要看經營者的企圖心,畢竟走創新路線,有不確定的未 來。敢不敢面對未知的挑戰,就是中小企業能不能從小變大的關鍵。

關鍵一:企圖心

跳脫舊材料思惟,德林義肢靠創 新挑戰第一全球最大的義肢製造廠商德林,就為此做出最好的詮釋。創業初期,原先經營機車行的德林董事長陳坤林,嘗試將機車的離合器裝進義肢當關節,雖然效 果有限,卻能看出陳坤林的創意,後來德林開始與醫院合作,看到更多世界級的義肢設計,也逐漸從義肢的零件生產跨足到安裝義肢。

當時義肢這個市場都是由歐美國家所把持,任何一家公司的資歷都不少於五十年,讓德林異軍突起的關鍵因素,在於德林能跳脫對舊材料的倚賴,設法啟用新的工藝。

德 林公司總經理、也是家族第三代的陳建佑描述,三十年前,大部分義肢都是由鋁合金作為主要架構,但公司覺得鋁合金的重量,對義肢使用者仍是負擔,因此切入較 輕碳纖維材料,「雖然只是材料的改變,但裡面太多不同的技術了,材料的切割技術不同、骨幹轉折的施作力道也不一樣。」他說道。

不僅骨幹材料 不一樣,就連義肢與人體殘肢接觸部分的義肢承筒,德林也重新思考。過去承筒都由硬質塑膠組成,必須根據每位使用者的接觸部位重新打造,打造過程需要二天讓 塑膠冷卻,速度慢、價格高,但德林改用矽膠、PP材質,不僅更輕,半天就可以成型使用,產量也更大,這二種材質的改良,讓德林的業績逐年攀升,如今擁有全 世界一○%的市占率。

關鍵二:突破框架

佳美放棄自有品牌,成就最大果汁代工廠創新能否成功,除了看中小企業主的企圖心外,巫木誠認為,更難得的是企業主敢不敢將昔日的成功因子拋掉,突破框架創造另一番新的成功模式。

台 中大里的佳美食品是最好的例子。一九八二年,佳美董事長游昭明接下快要倒閉的蔬果汁生產工廠,為了搶訂單,他放棄自有品牌,辛苦賺著三%的代工毛利,卻也 藉著這個機會,佳美得以跟著統一、義美、味全打入亞洲的供應鏈,並遠征日本十大商社。走進亞洲任何國家的超市,有七成的蔬果汁都是佳美製造,成為「果汁界 的台積電」。

但好景不到十年,九○年代大陸經濟起飛,連巴西也搶進亞洲市場,當佳美面臨其他國家資源更雄厚的競爭壓力,游昭明決定放棄既有 工廠,重新改造生產線,他親自和工程師一起設計生產線機器,從水果剝皮到榨汁,全部「一條龍」。這在當時的果汁代工產業沒人想過,連日本商社都特地來佳美 的工廠參觀學習。

除了拚速度,游昭明也在倉儲上下工夫。他耗資二億台幣打造攝氏零下四十度的自動冷凍倉儲設備,不但水果保存二年都不會壞, 更重要的是,佳美的倉儲人力也縮減成十分之一,全部電腦化管理。游昭明說,一開始很多員工不適應自動化生產,但他認為「台灣人就是要做這種少量多樣的生 意。」也因為勇於突破框架,才造就今日佳美全球最大果汁代工廠的地位。

曾經征服世界的台灣企業,如何能在全球化競爭淘汰的過程中屹立不搖, 還能更往上一層,成為新英雄?政大企管系教授樓永堅認為,首先,中小企業得找到一個重要的利基點,其次,必須具備彈性、快速回應與專注等三項特質。各種特 質中,他認為專注尤其重要。他指出,「企業經營總會遇到許多更具誘惑的投資機會,但要靠企業主的紀律,專注在本業上,用專注研發好的產品與服務,建立門 檻,讓競爭者無法跨入領域。」

關鍵三:專注力

生產雨衣起家,薛長興靠研發稱霸潛水衣市場四十五年前,薛長興工業的創辦人薛丕拱,根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站上世界的頂峰,創造全世界市場占有率超過八成,年營收一百億元,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超過十元以上的潛水衣公司。

一 九六五年,三十五歲的薛丕拱先自創「長興牌」雨衣,但是當競爭對手攻占市場,薛丕拱決定轉向,投入潛水衣的生產。當時,台灣根本沒有潛水衣供應鏈,原料全 得向德國杜邦購買,日本公司則掌握了中游到下游的製程,為了解決原料問題,他買來相關書籍自學研究,利用晚上在工廠煉煮橡膠原料試作,所有的設備都是找鐵 工廠自行焊接組裝,煉煮橡膠的過程中,還曾出現爆炸意外,薛丕拱兒子薛敏誠的手還因此遭模具夾斷。

但由於這樣的努力突破,卻讓薛長興打開潛水衣市場,不僅全球市占率達八成,薛敏誠更自傲地說:「在潛水衣布料領域,幾乎所有的新技術都是我們先開發出來,再推薦給全世界的客戶使用。」因為專注,讓薛長興從零到成為一條龍全自主生產的潛水衣大廠。

同樣的,生產網球拍的拓凱,則是在成功後,執著更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研發,突破自我限制,而有更寬廣的未來。

關鍵四:附加價值

成 立航太研究室,拓凱成功從網球拍跨入航空座椅生產原本經營複合材料加工廠的沈文振,在一九八○年集資成立拓凱,做的是複合材料碳纖維的網球拍。公司成立 後,撐了幾年才有了第一筆生意,當時員工只有十五人,但因為拓凱交貨速度快,在國際上名聲慢慢建立起來,陸續接到大廠訂單,短短兩年內,員工已有二百五十 人。直到接到世界第一品牌Wilson的訂單,拓凱在全球高級網球拍第一供應商的地位已然確立,如今美國男子公開賽排行前十名者,有七名是用拓凱的球拍。

但 沈文振不願只在網球拍代工上稱霸,他想用「複合材料」這個高價值技術發展不同領域,於是在一九九二年成立了航太研究室,甚至對內宣布研發經費「沒有上 限」。然而拓凱跨界的第一步卻是鎩羽而歸,當時拓凱的合作對象美國航太工業複材專業廠NTP,竟因爆發財務問題,讓耗時二年的跨界計畫面臨終止的命運。

為此沈文振緊急集資數百萬美元,幾乎是拓凱過去三年賺來的錢,將NTP的所有訂單和專利權全部買下。接著,沈文振抱著不賺錢,也要把技術養成的心態,繼續咬緊牙根,將大量資金投入航太這個看不見底的黑洞裡。

終於,在二○○四年,拓凱研發的複合材料飛機座椅開始受到重視,如今全球七大航空公司已有五家,包括德航與全日航等,都採用拓凱研發製造的複材飛機座椅。經過多波挫折,拓凱終於真正「飛上天」。

也 因為這些中小企業,能夠專注本業,毅然放棄其他投資機會,再加上勇於創新的企圖心,以及敢於拋下昔日成功因子的決心,縱然近年來台灣的製造業逐漸出走, 「Made in Taiwan」逐漸被「Made in China」取代,但我們依然可見台灣企業那令人驚異的韌性,用不同的姿態,在全世界打拚!

你不知道的世界第一!

公司名稱 產 品 年營收

(億元) 市占率

1 佳 美 蔬果汁 70 亞洲市占率70%2 功學社 管樂器 75 全球第一大鼓樂器、第三大管樂器生產

3 皇冠金屬 膳魔師

保 溫瓶 70 全球市占率60%產品被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4 東 裕 聖誕燈串 33 全美市占率30%5 保來得 汽車齒輪 54 全美市占率30%全球平均三輛車中有一輛就是用它的齒輪6 晉 億 螺絲 150 生產二萬種螺絲,占全世界的一半7 合隆毛廠 羽絨 50 全球市占率30%8 金錩工業 工作鞋 120 全球市占率50%

9 拓凱實業 碳纖維

網球拍 60 全球市占率30%。ATP2011男子世界排名前10名選手,有8名用拓凱生產的球拍10 德 林 義肢 5 全球市占率10%

中國最大進口品牌

11 瀚歆國際 撞球台 20 全球市占率三成12 競泰公司 號碼鎖 10 年產1200萬個鎖13 台升集團 撞球桿、家具 135 全球市占率30%

14 傑 騰 不鏽鋼

餐具 20 全球市占率15%15 福 太 雨傘骨架 5.2 全球市占率25%16 薛長興工業 潛水衣 100 全球市占率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8

品味人生》半路出家的品酒家 撼動全球葡萄酒產業 羅伯.派克 讓美國品味主宰葡萄酒市場

2011-7-18  TWM




從2011年2月開始,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把評鑑加州葡萄酒的重責交給接班人Antonio Galloni,曾經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葡萄酒產業的他,真的要慢慢退出這個他一手創造的王國嗎?

以後是否會有第二位羅伯.派克?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崛起的故事!

撰 文.孫維敏、楊卓翰、張 治  攝影.吳東岳、陳俊銘、林煒凱圖片提供:大同亞瑟頓、酒堡、張 治點進許多的葡萄酒網站,你都可以發現在酒款品項下方有著 WA、RP或是PP這類的英文標記,比如RP:九十五分至九十七分,下方可能再加上一些描述酒款特色的評語,比方「單寧細膩」、「酒體醇厚之類」的描述。

到底這個PP、RP或是WA的意義為何?

派克影響力無人能敵

這 些代號都是代表出版︽葡萄酒代言人︾(The Wine Advocate)美國酒評家羅伯.派克(Robert Parker)的酒評分數(Parker’s Point),派克有「葡萄酒教父」、「葡萄酒帝王」稱號,他的酒評分數可以決定紅酒的價格,而他的刊物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同時也有許多網站標榜著「派克評分下的遺珠之憾」,強調未經派克評分卻是優質好酒。不過不管你是贊同或是否定派克,幾乎沒有人可以略過派克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

難怪一篇《紐約客》(New Yorker)的諷刺漫畫中,派克穿著耶穌的袍子坐在山頂上,驕傲地拿著紅酒杯;山底下,酒莊老闆、酒商、投資人紛紛想爬到他身邊。對白寫著:「神啊!請告訴我這瓶酒幾分?」究竟一名半路出家的品酒家,如何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的葡萄酒產業?

在二十歲之前,派克沒喝過什麼紅酒。直到上了馬里蘭州的大學後,他到巴黎找正在讀法文系的女友,才第一次品嘗到真正的紅酒,他第一口就迷上了。在那趟旅遊中,他和女友挑選最便宜的餐廳,把省下來的錢全部拿來喝酒。

回國之後,派克對紅酒的熱情不減,決定開始培養知識。他也和大學同學一起組成品酒會,從一瓶一美元的葡萄酒開始試起,並開始記下自己的品酒筆記。

他 在畢業後進入巴爾的摩農業銀行(Farm Credit Bank of Baltimore)工作,不過,當派克在銀行做著無聊的工作時,全球的紅酒市場正經歷劇變。一九七六年,發生有名的巴黎品酒會判決。美國加州的酒商找了 法國的知名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Blind Tasting)。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結果美國紅酒大勝,引起了全球葡萄酒市場的大洗牌。︽時代雜誌︾(TIME)封面寫著「不可思議!加州擊敗法國!」 一二五年來,全球頂級五大酒莊的名單幾乎維持不動,而這個神話卻被美國加州的小酒莊打破。突然間,美國便宜的紅酒變得有吸引力。無名酒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 冒出,美國對酒的需求也瘋狂成長。

小酒莊封王開創新局面

派克看到了這個機會,決定放手一搏。七八年,在家人的財務協助下,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雙月刊創刊號問世,強調所有酒都是自己付款,獨立挑戰權威意圖一覽無遺。

不 同於市面上文辭優雅的紅酒刊物,派克的雙月刊用字極簡,反映了他直截了當的美國人個性。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他形容一瓶酒「已經發臭,喝下去會危害健 康」,有力的敘述優劣立判。最關鍵的,派克用了一百分制來評鑑葡萄酒。這個計分系統,把酒的所有層次和特性,化為一個單一分數:比如六十五分到七十四分為 普通、八十分到八十九分為非常好,九十六分到一百分為非凡。

這套指標性的分數系統正是消費者最需要的。一般人只要有一個客觀的評鑑告訴他們,這瓶酒是好是壞?該不該買?而派克的分數正中下懷。雖然有人認為用一個分數來代表一瓶酒會扼殺了它豐富的特性,但是派克獨行俠般的正義形象、容易理解的分數系統,還是抓住了廣大消費者的心。

無視歷史光環只重口感

葡萄酒專家楊子葆和林裕森觀察此一現象,認為美國是葡萄酒的新興市場,這是很龐大的商機,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想要買到理想的酒款,當然需要指標性的意見,派克的崛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派 克用淺白方式、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詮釋和評價葡萄酒,是他成功之處。與英國酒評家Hugh Johnson比起來,Johnson偏重在葡萄酒酒廠的悠遠歷史,但是派克只著重在葡萄酒的口感本身,他拿掉歷史光環,直接品嘗酒的口感,不重視是否有 名牌酒廠加持。林裕森強調,或許這就像是美式與英式的風格和偏好,英國強調精英口味和歷史光環,而美國則重視自我感受。

很快地刊物收入就和成本打平,派克開始每年到法國「直擊」酒莊,妻子則充當翻譯。

改變派克品酒生涯的大轉折,就從八二年的一趟法國波爾多之旅開始。當時市場上紛紛看壞八二年波爾多紅酒,而派克是唯一的正面評價,零售商抓緊這個機會,把派克的分數拿來大做宣傳;波爾多酒莊也大發其利,推出的預售酒一批比一批高價。

一夕之間,派克從沒沒無聞的獨立評酒師,被零售商化身成為主流的酒品先知。從此之後,派克的分數成了眾人追逐的焦點。

《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從一開始的二百人,在八六年暴增到一萬八千人,年收入達一百萬美元。生活無虞的派克決定從銀行退休,專心品酒。

他的「退休生活」每天要品嘗二十五款以上的紅酒,一周工作時間超過九十小時,一年要喝掉一萬瓶紅酒。為了保持味覺,他一天要喝五公升的水。派克還為自己的鼻子保險,金額高達一百萬美元,這更為派克增添了他味覺的權威。

「派克化」的紅酒市場

九○年代,蘇富比葡萄酒拍賣目錄開始使用派克評分,他的名聲如日中天,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派克公開承認,自己喜愛口感濃郁、果香味濃、酒體飽滿、橡木味強烈的紅酒,而這個獨立性並不隨著成名而有所動搖。

許多被評低分的酒莊,認為他的評分太過武斷,怨言越來越多,開始拒絕讓派克品酒。更有甚者,法國知名酒莊白馬堡的主人,還假裝邀他來酒莊品酒,卻關上大門,一邊放出狗來咬他,一邊對著他大罵。

一名宣稱自己已經「破解了葡萄酒公式」的釀酒師,針對派克的高分紅酒做出他的化學解析,並且研發出一套公式,成了「派克化」(Parkerization)最好的例證。

他指出,只要照著做,就能釀出最高分的酒。而號稱「紅酒整形師」的釀酒顧問,同時也是派克好友的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收取高昂的顧問費,指導全球超過一百家酒莊如何釀出「好酒」。

就像紀錄片「葡萄酒的世界」(Mondovino)中所言,經過羅蘭「指點」的酒莊,派克分數就能奇蹟似地大幅躍升。

其中,羅蘭喜歡使用的技術,包含延遲採收時間、發酵前葡萄籽長時間低溫浸皮、攪桶、微氣泡注入等新技術,就算是天氣欠佳的年分,也可以利用技巧彌補,釀出香豔濃郁的酒。

退居幕後 接班人現身

因此英文中有句話說,「That’s Parker’s wine.」就是形容一品嘗就知道是派克會給高分的酒,因為這些「派克化」的紅酒利潤豐厚,使得全世界的酒,不論來自何地,嘗起來全都一樣。

同時,因為派克喜歡丹寧強、果香濃郁和酒體飽滿的酒,這些是波爾多葡萄酒的特色,但是大同亞瑟頓董事長林淑明認為,像是勃艮地(Bourgogne)細緻優雅的風格卻被忽略低估,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

但也有人支持派克,林裕森認為,雖然派克讓葡萄酒味覺越來越單一化,卻是在葡萄酒產業全球化與商業競爭下,不得不然的趨勢。

派 克在二○○三年起,把義大利區的品酒工作交給接班人湯瑪斯(Danial Thomases)負責,讓他來打分數,引起市場譁然。一一年二月,派克更把加州地區的評鑑重責交給另一位接班人加洛尼(Antonio Galloni),退出品評加州紅酒。葡萄酒教父漸漸退出品酒界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今天,《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超過五萬人,但大家已經開始討論, 「沒有派克的葡萄酒產業會怎麼樣?」雖然有某些歐美酒評家或是葡萄酒評酒網站,比如Jancis Robinson、Steven Tamzer或是http://www.burghound.com,也開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些酒評家通常都只針對單一地區,不像派克是全面性的品 評各地區的葡萄酒,未來還有可能有第二位派克嗎?

雖然沒有人能預測,沒有派克的葡萄酒世界會是怎樣?不過直到今日,每瓶紅酒廣告旁仍然掛著派克分數;那分數,仍是紅酒愛好者選購時不可或缺的指標。可以肯定的是,三分之一世紀以來,他所塑造的帝國不會那麼快結束。你可以不相信羅伯.派克,但不能不相信派克分數。

派克大事年表

1976

發生有名的巴黎判決,美國加州酒商找了法國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美國酒大勝。

1978

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創刊號問世。

1982

市場上紛紛看壞1982年波爾多紅酒,派克成為唯一正面評價。事後證明派克的看法被市場接受。

1994

一家法國勃艮地的酒莊,因不滿派克在他的書中對其產品的評論,對派克提出誹謗告訴。

1999

法國總統席哈克頒贈榮譽勳章給派克。

2011

派克把加州地區葡萄酒的評鑑重責交給加洛尼(Antonio Galloni)。

葡萄酒專家也不能忽略的「派克分數」

前駐法代表

楊子葆

   派克的品酒著重在酒款本身,不過卻忽略了和料理的搭配性,尤其對於法國人來說,釀酒是為了生活,酒款與料理搭配也很重要。但是不可諱言,派克給高分的酒 款味道過於濃郁,有時候要找到適合搭配的料理並不簡單。並且在這個葡萄酒世界中,口感醇厚是美,但是單薄細緻也是一種美!同時派克的分數也代表了美國主義 的風潮,你不可能忽略他。

大同亞瑟頓董事長

林淑明

  林淑明每年都要赴法國試 酒,一天可以試到100款酒。雖然每試一瓶酒,她都在品味後立刻吐掉,酒精停留在口腔中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然後迅速記下自己的心得。但每天行程結束 後,她的嘴脣破裂,感覺疲累不堪。「品酒真的不是輕鬆的事情!」  派克的試飲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每年初春的「桶邊試飲」,各酒廠會將去年秋末採收的葡萄 釀製在橡木桶內初成雛形的酒,取出讓人試飲,派克會給範圍性的分數,比如,98到100或是90到91;第二種則是「樣本試飲」,經兩年橡木桶醇化之後, 酒商將裝瓶之後的酒款樣本寄到紐約給他,這時給的評分會較精準,有時葡萄酒的品質會出現變化,派克就會更正自己的分數;第三種是「老酒品評」,許多美國紅 酒大收藏家會邀請派克參加品酒,他會做成單一型錄分享給大家。派克《Bordeaux :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wines produced from 1961~1997》一書,就是他這麼多年來品嘗後感想的結晶。

延伸閱讀:與派克沾邊 就成發燒物  愛酒人士將派克分數視為聖典般對待,他獲得全球業界的矚目並挽救無數酒廠於倒閉危機之中,一直頗受爭議的他,其實是喝著碳酸飲料長大的美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與背景才能造成他的崛起?

   本書作者Elin McCoy是資深的葡萄酒作家,她在1981年便認識派克,親眼目睹他的成名過程,可說是葡萄酒界的insider(局內人)。她在本書中詳細描述派克的 人格特質,並揭露了葡萄酒世界的祕密,告訴讀者如何釀造優質醇酒和葡萄酒評鑑、銷售及販售的種種內幕,極具話題性。

  而許多葡萄酒世界的關鍵事件,比如1976年巴黎品酒會的全部過程,也都在本書中透過作者的妙筆生花娓娓道來。

  雖然派克一直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其實已經造就現代葡萄酒產業的新面貌。當葡萄酒已經成為生活風尚的一部分,一旦你只關注於嘴巴感受的品質,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味蕾。

《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

:全球品味的制定者

作者:艾倫‧麥考伊(Elin McCoy)

譯者:程芸

出版:財信出版(2011年6月再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3

讓高爾翻身、神化賈伯斯的神祕推手 南西‧杜爾:動人簡報 足以撼動世界

2011-9-29 TWM




南西‧杜爾是誰?為何她號稱「矽 谷最有說服力的女人」,能夠讓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從谷底翻身,還有資格公開拆解賈伯斯的簡報魔力?《今周刊》獨家專訪南西.杜爾,暢談她如何引領視覺簡報風 潮,同時一揭跨國企業大老闆們都捧著銀子找她上演說課的理由。

撰文‧林讓均

還記得前幾年那場席捲全球的「高爾旋風」嗎?

二○○七年,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巡迴世界演講:「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探討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當時高爾沉穩堅定的精采演說,輔以簡報上一幕幕冰山崩解、海水吞噬、風暴席捲的驚悚畫面,跨越國界震撼了全球民 眾。

演說要聽得見 更看得見把訊息變簡單 善用「視覺溝通法」就因為這股震懾人心的魅力,讓高爾從總統選舉落敗的失意政客,翻身一躍成為全球讚譽的環保鬥士,甚至贏得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而以 「不願面對的真相」的演說為主題所拍成的紀錄片,也連奪奧斯卡獎、艾美獎等殊榮。

這股高爾旋風,讓全世界的領導者無法再忽視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紛紛「應觀眾要求」提出環保對策。

高爾的例子說明了:一場動人的簡報,足以撼動整個世界!

主導「不願面對的真相」簡報與演說設計、讓高爾谷底翻身的幕後高手,就是美國「杜爾設計公司」(Duarte Design Firm)的執行長南西.杜爾(Nancy Duarte)。

年約五十歲、紅髮飄逸的杜爾,曾被國際媒體喻為當代最重要的簡報溝通大師之一,她擅長以活潑的影像設計,來讓簡報「說故事」,並且深諳引發觀眾共鳴的箇中 祕訣。

因此,不僅高爾邀她出馬助拳,橫跨各世代的國際大品牌,包括蘋果、奇異、微軟、谷歌、惠普、思科、臉書與推特等,也都名列杜爾的客戶名單。

由於杜爾與丈夫在一九八八年創辦的「杜爾設計公司」,就位在現代科技的搖籃──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因此幾乎每位矽谷的大老闆,包含上述科技大廠的當家老大,都是杜爾的客戶兼學生。

平常在產業界「喊水會結凍」的他們,卻捧著大把大把的銀子來找杜爾,乖乖聽杜爾教他們「怎麼說話、如何說服」;難道這些經常有機會演說的大老闆們不會說 話、沒有說服力嗎?

「『說服』是人類最強大的工具之一,但是人們往往只想著自己該怎麼說、一古腦兒把想講的話倒給觀眾,但觀眾連聽都聽不懂,怎麼可能還被你說服!」接受《今 周刊》專訪的杜爾說,訊息的設計一定要淺顯易懂,而一張圖片、一個畫面的力量可以勝過千言萬語。

「讓你的演說聽得見,更看得見!」杜爾強調「視覺溝通」的時代已經到來,而「不願面對的真相」充滿視覺效果的簡報設計,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項理念。

成功改造高爾「天書」簡報「不願面對的真相」擄獲全球觀眾的心許多看過「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的人,對高爾搭著升降梯跟著二氧化碳濃度指數一路飆升的那 一幕,感到十分難忘。包括這一幕在內的每張投影片,沒有太多文字,卻讓觀眾一目了然:「二氧化碳濃度即將『破表』,再不採取行動,將導致嚴重的氣候變遷後 果。」而這正是高爾整場的演說主旨。

杜爾團隊把複雜的氣候議題變簡單了,但本來高爾的簡報可不是長這樣的。杜爾記得,當初高爾來找她時,是帶著剛從倉庫挖出來的三十五釐米影片,原來七○年代 的青年高爾就曾經跟著老師巡迴演講環保議題,用的正是這種舊式影片。

「但這不會是現在觀眾想要看到的!」杜爾說,當時影片上頭的理論與數據,如「天書」一般令人不解,連高爾都自嘲當初的演講「效果顯然不如預期」。

那杜爾團隊究竟為高爾做了什麼事?對蘋果的簡報軟體「Keynote」不陌生的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不願面對的真相」充滿蘋果風格的簡約禪意。由於高爾時 任蘋果的董事,而杜爾團隊正好也習慣使用適合於圖像、影音表現的蘋果Keynote軟體。於是,杜爾團隊就把數據與理論簡化為一張張、一段段圖片或動畫, 並且盡可能把效果玩到極致,讓觀眾簡直享受一場好萊塢級的觀影震撼。

比方說,談到「溫室效應」,他們用「辛普森卡通」取代長篇大論,以冰淇淋一拿到室外即融化的畫面效果凸顯演說張力;而談到颶風危害,則播放○五年卡崔納颶 風襲擊紐奧良的催淚影音。

「回過頭看,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一部充滿簡報片段的紀錄片,居然會得到奧斯卡殊榮並贏得全球觀眾的讚賞!」看著由她領銜製作、破天荒以視覺溝通概念,來 表現氣候議題簡報所拍成的紀錄片,杜爾頗為得意。

而杜爾自從成功製作了「不願面對的真相」,並在○八年出版登上美國各暢銷書榜、關於簡報製作技巧的暢銷書《Slide:ology》之後,儼然成為當代的 視覺簡報教母,影響所及,讓全球各地掀起簡報革命,連台灣都有人開班討論杜爾的簡報術。

有別於對高爾的侃侃而談,剛辭去蘋果執行長一職的賈伯斯(Steve Jobs),則是杜爾「不能承認的客戶」。

賈伯斯演說的神祕魅力

每三十秒就讓觀眾有一次劇烈生理回應「我只能說,蘋果的確名列我的客戶名單,但我不能多談論賈伯斯!」或許基於保密條款讓杜爾不能公開承認,但去年杜爾再 出版一本解構各種演說形態的著作《Resonate》(中譯:視覺溝通法則,大寫出版社將出版),分析了多位名人的敘事類型,當然不會漏掉被喻為「當代簡 報大師」的賈伯斯。

有別於其他專家聚焦於賈伯斯身上,杜爾認為,讓賈伯斯在蘋果迷心中擁有「神」一般地位的祕密,是藏在觀眾席裡。

「什麼最足以說明賈伯斯的演說魅力?就是觀眾三十秒一次的激烈生理回應!」杜爾曾經分析賈伯斯在○七年、發表第一支iPhone手機時深具里程碑意義的歷 史演說,她畫出一條「演說火花線」(Sparkline),以秒為單位精確計算觀眾對賈伯斯演說的各種回應,驚訝地發現平均每三十秒,賈伯斯就能夠讓觀眾 或大笑、鼓掌,或發出驚歎聲。

這些生理反應,可是人們裝都裝不來、最真誠自然的回應,更是觀眾對講者所能展現的最大恭維。

為什麼賈伯斯可以不斷擦出火花,讓全球聽眾的情緒隨他起落?「賈伯斯很會製造懸疑感、畫面感,並善於把觀眾拉進他所創造的情境中!」杜爾舉例,賈伯斯曾經 從口袋變出iPod隨身聽,從牛皮紙袋中拿出強調輕薄的MacBook Air筆電,還曾在簡報現場用iPhone打電話給星巴克、叫了四千杯拿鐵咖啡給現場每位觀眾。

親自為聽眾準備簡報內容

先了解你的觀眾 創造好記、好念口號「一下子做四千杯拿鐵?別傻了,這就是簡報表演的一部分,早就經過精密設計,套好招了!」音質飽滿有元氣的杜爾說,要讓觀眾有共鳴,第 一步就是了解你的觀眾,讓他們有參與感,把他們變成你演說中的主角。

例如,賈伯斯了解他的觀眾不只是坐在台下的人士,更多是散布全球各地、收看線上直播,並立刻發表心得與報導的網友與記者,為便於這些人能輕易重複他想傳達 的訊息、擷取其引言,他創造出很多如口號般好念的「聲刺」(sound bite,指響亮的短句)。

像是他在第一代iPhone發表會上,不斷重複「蘋果重新創造了手機」(Apple reinvents the phone),這句話果然見諸各大媒體,成功達到議題設定的效果。

「如果這場演說的觀眾,將成就你一筆一千萬美元的大生意,你會把簡報工作交給祕書處理嗎?」杜爾提醒,很多大老闆推說自己太忙,沒空參與簡報的製作,但請 注意:「你準備多少,觀眾感受得到!」通常杜爾會請客戶評估這場簡報或演說的價值,如果真的很重要,杜爾即會要求客戶至少要參與點子發想與觀眾分析。

「不過簡報片只是輔助,不是演說的重點,當年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沒有投影片的輔助,卻還是讓他的經典演說流傳至今!」杜爾說,這是因為他總是親自準備講稿、勤於琢磨詞彙,所以能用強而有力的語言勾勒出美好遠 景,例如「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都是扣人心弦的傳世佳句。

但準備得再好,不管你是哪位大人物,沒有足夠的練習,還是無法造就「不敗的說服力」。連身為演說專家的杜爾,至今仍會為一場十八分鐘的重要演講,光是排練 的時間就高達三十八小時!

十八分鐘演講準備三十八小時練到字句像爆米花一樣自動蹦出來一位企業執行長以台下超過三十八小時的辛苦準備,交換台上十八分鐘的零誤差演說,值不值得?

「簡直太值得了,因為那場在TED的演說,為我帶進了數百萬美元的業務!」身為推廣全球性知識對話的「TED論壇」委員會成員,杜爾深知那場演講有全球四 萬多位觀眾收看,因此卯足全力準備,不知在辦公室來回演練多少回,不只助理,連窗外的綠樹也被權充為即席觀眾。

要求自己要練到字句像爆米花一樣自動蹦出來的杜爾,在正式演說時,不僅不需要講稿,還有餘裕以停頓留白、使眼色等肢體語言與觀眾互動。

「在觀眾面前,我們永遠是學生!」將在十一月接受《今周刊》邀請來台演講的杜爾說,最近她已經開始「研究」台灣觀眾,並對東方獨到的故事觀感到興趣,她很 好奇為何中國故事結局常是悲劇。

她預告,自己的下一本書也許就是拆解東、西方溝通模式的不同。至於她的這套模式,是不是也有說服力,就看東方讀者買不買單了。

南西‧杜爾(Nancy Duarte)現職:Duarte設計公司執行長、全球TED論壇委員會成員經歷: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簡報製作人、多家跨國企業的演說顧問著作:全球 暢銷書《Resonate》、《Slide:ology》

杜爾5大說服力心法

1. 設想觀眾的需求。

2. 讓觀眾變主角、有參與感。

3. 讓你的故事更有戲劇張力。

4. 把訊息視覺化、感官化。

5. 練習、練習、再練習。

掌握5大要領 變身簡報大師觀眾為王 從觀眾的需求出發,簡報上要明確表達「你可以為他們做什麼」、「為什麼他們要聽你講」、「他們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傳達理念並感動觀眾 觀眾來此是等著看你的理念、被你啟發,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訊息具象化,以生動的數據、影音讓觀眾有一場感官之旅。

讓訊息被「看見」 別忘了觀眾至少有一半是「視覺型」的,多使用視覺化的說明,例如將訊息轉化為流程圖、統計圖與各種美術圖案。

簡化訊息以凸顯重點 拿掉多餘的、裝飾性的文字,盡量以關鍵字說明,並且一次秀一個重點就好。

建立良善的互動關係 把投影片當成表演場景,把自己當成演員,以更有趣而有意義的方法來表現,並與觀眾互動。

資料來源:Duarte設計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1

透視華爾街》二百二十年貪婪傳統難以撼動? 揭開華爾街真面目!

2011-10-24  TWM




二二○年來,摧毀華爾街的念頭始 終存在,然而,華爾街的貪婪卻也從未屈服過。打從一開始,這條街的興盛就來自於貪婪的人性。

撰文‧乾隆來

占領 華爾街」活動怒責華爾街的貪婪,然而,從一七九一年華爾街揭開序幕至今,超過兩百年的歲月裡,「貪婪」正是華爾街不斷成長、不斷打敗全球各地競爭者的核心 價值。

不只是貪婪,華爾街的銀行家與華盛頓的政客,之間的關聯從來就是千絲萬縷,像麻糬與花生粉那樣搭黏依附,而詐欺、拐騙、霸凌、巧取豪 奪,也正是所有華爾街的投機客崛起與衰敗的必經歷程。

在過去那麼漫長的歷史中,想要摧毀華爾街的人從來沒有斷過念頭,而貪婪的華爾街,也從 未向這股勢力屈服過。

華爾街始祖漢米爾頓

發明美國公債,靠信用借錢美國開國元勳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可以作為華爾街崛起的代表人物之一。漢米爾頓在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一日被華盛頓總統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 在此之前的五年,他已經在華爾街四十八號創設了紐約第一家銀行「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這家銀行延續至今已經有二二七年的歷史,仍然是紐約與全世界的龍頭銀行之一。

今天引發全世界股災的美國聯邦政府公債,創始人就 是漢米爾頓,美國聯邦政府原本不能舉債,也不能徵稅,只能向各州政府伸手要錢,經過十年獨立戰爭的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漢米爾頓發表了具有高度爭議的 「公共債務報告」(Report on Public Credit),主張聯邦政府以優厚的條件發行新債券,還款來源就是紐約港口的關稅,以及「美國的信用」。

漢米爾頓的財政策略,跟今天德 國、法國幫希臘償債,正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聯邦公債發行嚴謹,短短不過四年,美國聯邦公債已經成為歐洲金融圈 (當時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價格最高的債券,溢價高達合理價值的一成。漢米爾頓建立的「美國信用」,庇蔭子孫兩百多年,直到今天的歐巴馬總統還在享用。

漢 米爾頓還在一七九一年設立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作為政府的財務代理,並管理美國的貨幣供給。這家銀行的股票以「BUS」代碼在華爾街發行後,股價立刻大漲,帶動華爾街的證券經紀業務蓬 勃發展;隔年的五月十七日,二十四位經紀人在華爾街六十八號前的一棵梧桐樹下簽署「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共同議定股票交易手續費等交易規則,奠定了紐約證券交易中心的基石。

漢米爾頓自己既是美國財政部長、紐約選任的國會 議員,又是民營銀行的創辦人、華爾街的催生者;兩百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們從高盛證券的董事會,進出緊鄰白宮的財政大樓擔任財政部長,旋轉門轉得大家眼花撩 亂,其實不過是繼承了老祖宗的傳統而已。

從窮苦留學生一路攀升到財政部長,漢米爾頓的敵人從來沒少過。當上財政部長後,政治對手逼他放棄紐 約銀行的股權,也以置他於死地的方式揭發他供養情婦的八卦,最後漢米爾頓死於在政治、金融市場都跟他死敵相向的布爾(Aaron Burr)槍下。

布 爾是美國第三任副總統,祖父是今日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二任校長,是根正苗紅的名門之後。

布爾創設了曼哈頓公司,一開始以供應曼哈頓的自來水為 名,但是這家公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立五個月後一條水管都沒修,卻開了一家銀行。布爾做了三年董事,欠自己的銀行六萬五千美元,在當時是天文數字,卻成 功當上美國副總統,最後還槍殺了對手漢米爾頓。而布爾創設的曼哈頓銀行,後來併入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成了今天的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美國「首富」阿斯特

創 造假皇帝躲過貿易禁運

筆者在紐約大學讀書的時候,學校旁有一條阿斯特小街(Astor Place),這條街在十九世紀的時候,曾經是紐約巨富群聚的豪宅街,這條街的主人約翰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靠著與中國貿易,加上不斷購置曼哈頓土地,成為當時的美國首富。他在一八四二年過世的時候,估計有兩千萬美元的身價,相當於今天的一千一百 多億美元(新台幣三兆三千億元)。

阿斯特也是窮苦的德裔第一代移民,他在十九世紀初期剛到紐約的時候,一開始搞毛皮貿易,把美洲的毛皮賣到 中國廣東,換取茶葉與瓷器,每一筆交易都讓他大賺,後來他發現鴉片好賺,也買鴉片賣給中國人。

紐約曾經一段時間貿易禁運,幾百家貿易商會倒 閉;會鑽營的阿斯特卻不受影響,他的「廣州貿易船」大搖大擺出航,船上最顯眼的地方坐了一位「即將回國的滿州皇帝」,實際上穿了一身華服的滿州皇帝根本就 是個中國苦力。

在華爾街,欺騙與背叛就像空氣那樣,陪伴著所有人的呼吸。比阿斯特小三十歲的杜魯(Daniel Drew),是紐約郊區長大的虔誠教徒,但是他也像所有華爾街的投機客那樣,同時活在虔誠的信仰與市場的欺騙之間,而且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困擾。

快 遞大亨杜魯

發明「灌水牛」,啟發灌水股杜魯從郊外的牧場買牛,在進城之前讓牛拚命吃鹽巴,卻不給牛喝水,等到要送進交易所秤重之前,再讓口 渴得不得了的牛喝個痛快,杜魯的「灌水牛」啟發了華爾街,並且在十九世紀產生了惡名昭彰的「灌水股」(Watered Stock)。新股上市之前,上市公司與券商都會偷灌發行股數。時至今日,這個手法已經被法令嚴格規範。

杜魯一直都維持鄉下來的淳樸樣貌, 也讓大家知道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買賣灌水牛的同時,也讓牛背負貨物、文件與現金,最後成了紐約的快遞大亨。

趕牛的杜魯有一天慌慌張張跑進 當時最私密的銀行家俱樂部Union Club,滿頭大汗找人,當場卻不小心掉了一份文件,上面寫著「平盤以下,無限量買進奧許鐵路股」;在場的銀行家們知道他幫人快遞文件,一向可靠,當場集 資進場買進。結果不到一個月,奧許鐵路的股票就崩盤,淳樸的杜魯再度從證券老手口袋騙進大把鈔票。

之後,杜魯在一八三六年索性下海開號子, 而且還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證券商之一,一直到一八七三年九月紐約股市崩盤,杜魯公司宣布倒閉為止。

為了賺錢,膽子大到「墓仔埔也敢去」,應該 說是華爾街的「優良傳統」。剛剛被趕下台的利比亞強人格達費,絕對是人見人怕的鬼見愁,只有華爾街第一等的高盛(Goldman Sachs)銀行家們,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華爾街只怕沒錢賺

不怕格達費、不怕製造動盪二○一一年的六月,美國 證管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交易,格達費主導利比亞主權基金,在二○○八年拿了十三億美元(超過新台幣四百億元)給高盛操盤,結果高盛做了一連串複雜的外匯以及 衍生性商品交易,竟然把格達費的本金「賠掉九八%」。

不過,美國證管會管的不是格達費輸錢,而是高盛事後竟然安排了一筆五千萬美元的「顧問 費」,有意透過格達費的國營石油公司給付格達費的親人,因而觸犯了美國反貪汙法。如今格達費被趕走,這筆「顧問費」也就不了了之,卻讓高盛與格達費的神祕 交易曝了光。

只要有錢賺、只要不違反法律、只要能打倒敵人,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們一向百無禁忌。

今年造成市場慌亂的歐債危 機,就是一群投資銀行家跑去希臘,幫債台高築的希臘安排具有高度爭議的結構性交易,隱藏希臘的巨額負債,用白話文來說,也就是做假帳。二○○八年金融海 嘯,已經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岌岌可危,當時一群出身高盛的財政部與白宮官員們,也絲毫不怕爭議,寧冒世界經濟動盪之險,也要讓高盛的勁敵 雷曼兄弟瞬間倒閉。

華爾街從來不是乾淨的地方,從第一筆買方與賣方的交易開始,就是好人與壞人共處、英雄與盜匪匯聚、企業家與投機客角力的 戰場,華爾街更是巨富敗家、窮人翻身的必經之路。過去兩百多年來,政府想要規範、收服華爾街的念頭,從來沒有一天消失過,但是華爾街不受威脅、兀自向前的 毅力,也從未退縮過。

華爾街不斷消化來自四面八方的英雄與盜匪,每一個挑戰者也都改變了華爾街的部分面貌,「占領華爾街」的抗議者,如果不 是自行退卻,最後必然成為華爾街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英雄與盜匪共織的百年風雲從1791年華 爾街的第一次股票公開發行開始算起,這條街上的每一回風起雲湧,從來不缺欺騙、剝奪,與霸凌。

1790 美國首任財政部長 漢米爾頓最受歡迎的10元美鈔,頭像就是漢米爾頓。他創造了美國聯邦公債,成立紐約銀行、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開啟了華爾街的第一個IPO。他替各州贖身 的償債計畫,除啟發「信用可以評價」的概念,也與今天處理歐債危機有異曲同工之妙。

1800 曼哈頓銀行創辦人 布爾美國第三任副總統,創立曼哈頓公司,隨後成立曼哈頓銀行,其營運規模在短時間內就與漢米爾頓的紐約銀行並駕齊驅。1804年,布爾在一場決鬥之中槍殺 其在政治與金融界的死敵漢米爾頓。

1820 美國「首富」阿斯特最新出版的阿斯特傳記,稱阿斯特為「美國第一位超級百萬富豪」。阿斯特賣毛皮、賣鴉片到中國廣東而致富,他過世時的身價,以今天的 GDP與幣值換算,高達1100億美元,較比爾蓋茲還多出一倍。

1850 灌水股啟發者 杜魯靠著賣「灌水牛」致富,鄉下小孩騙得華爾街大亨團團轉,最後自己成了19世紀中期華爾街的大券商。

在巨富傳記系列中,杜魯被稱為「用任 何一個標準來看,杜魯就是強盜大亨」,他喜歡被人憎恨。「賺錢很過癮,卻還不如踩在別人頭上賺錢那麼過癮」。

1900 正直典範 摩根華爾街難得的正直典範。他與父親J.S. Morgan左手掌握金融、右手控制產業,卻能一生堅守信用至上、國家利益為先的古典操守。

1907 年華爾街崩盤,他把所有銀行家鎖在摩根銀行的會議室,一直到協商出救市方案為止,寫下了「銀行家拯救國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終極典範。

1920 首宗抗議金權攻擊事件 華爾街爆炸案1920年9月16日中午12時,一輛自殺炸彈汽車對著摩根銀行的大門衝撞後爆炸,主導的是義大利的無政府組織,他們抗議資本主義搜刮、反對 壓榨基層勞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7

凌耀施振強帶領小公司撼動蘋果 獨家供應三星關鍵晶片的台灣推手

2012-8-27  TWM




三星S3手機上市不到兩個月就賣了一千萬支,打敗蘋果成為冠軍。S3有一個關鍵晶片,是由員工僅六十人的台灣小公司凌耀獨家供應,帶領這家公司成功轉型的總經理施振強,是怎麼辦到的?

撰文‧林宏文、翁書婷、李喬琚智慧手機愈來愈聰明省電,在光線很暗的地方使用,螢幕自動變亮;走到太陽下接電話,螢幕又會自動變暗,若不使用手機把它放在 桌上,螢幕還會自動關閉。這個貼心功能,就操縱在一顆芝麻大小的晶片中,除了蘋果的iPhone擁有專利外,台灣也有一家小公司擁有專利,成為三星打敗蘋 果不可或缺的武器,它是誰?為何能夠及早占領關鍵位置?

樹立專利高牆 對手跨不過位於美國矽谷聖荷西一間看似平常的研究室,近十位工程師聚精會神地討論手上的IC晶片;隔著太平洋的台灣新店,也有五十餘位員工,接續他們的開發工作,並要保證IC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出貨到韓國。

這就是凌耀科技。一家專門研發環境光源與距離感測等晶片的小公司,雖然員工不多、規模不大,卻左右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包括今年銷售不到兩個月就賣了一千萬支的三星S3智慧型手機,以及上市至今銷售超過三千萬支的三星S2手機,裡面都有凌耀獨家供應的晶片。

隨著三星手機熱賣,凌耀的業績跟著水漲船高,光是上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就達六.八七元,幾乎已追平去年一整年的獲利。

儘管公司已掛牌,但長期住在矽谷工作的凌耀總經理施振強,只曾在法說會上現身,從未接受媒體專訪。︽今周刊︾特別專訪施振強,透露如何帶領六十人的小公司,獨吞三星Galaxy S2及S3訂單。

「我們不抄別人的技術,自己研發,一路上都申請專利,就算現在出貨量越來越大,競爭者已很難進入這個領域。」拿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機博士的施振強,早期在美國企業工作,很清楚美國公司對專利非常看重。

他觀察微軟與英特爾的崛起時發現,兩家廠商都在專利上布下銅牆鐵壁,「就算人家知道你在做,想進也進不來,因為在美國,專利訴訟可以把公司告到倒閉為 止。」施振強本身就是CMOS光學感測領域的專家,光他一人就擁有十多項專利。他的大學室友、CareMax創投執行長王崇智說,「施振強不僅技術強,對 市場的嗅覺也強,總能做出相當獨特的產品,受到市場青睞。」凌耀董事程有威也形容,「他主張創新,是標準的Silicon Valley Mentality(矽谷思考模式)。」轉型光感測 七年起死回生在施振強帶領下,凌耀這家小公司在光感測IC專利的數量,雖然比不上夏普與Avago等百年大廠,卻握有在新製程CMOS上的獨門專利,讓對 手不敢做雷同產品,也讓沒有這項技術的三星跨海直接找上凌耀。

施振強透露,光感測IC還有一項獨特之處,IC設計大廠近來不斷購併小公司,將許多功能整合進一顆晶片;但光感測IC的包裝須透光,和大部分晶片包得密不透風非常不同。因此,光感測IC通常是獨立封裝,凌耀雖小,卻保有特殊利基,不至於被高通、博通等大廠吞噬。

在施振強帶領下,凌耀不僅技術與品質都達到三星的要求,甚至還在缺貨時與三星建立革命情感。去年,三星智慧型手機S2訂單突然大增,由於擔心凌耀無法準時 交貨,一位三星高階主管直接住進凌耀辦公室,二十四小時緊盯出貨。由於訂單量實在太大,在最後需用肉眼檢測的工作,凌耀全體員工留下來加班,連財務長也跳 下來做,讓三星得以順利出貨,也對凌耀的使命必達相當感動。

施振強情義相挺的性格,也表現在日常的待人處事上。一位熟識的朋友就說,「他的個性阿莎力講義氣,擔任美西玉山協會理事長時,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開 會時,有人說籌不到錢,他馬上拿起電話,一下子就籌到錢了。」不過,施振強並不是凌耀的創始元老,凌耀最早的創辦人是立錡董事長邰中和,創立於一九九六 年,但一度營運不順利,因此邰中和在二○○四年找施振強來幫忙。

施振強當時已是矽谷紅人,二○○○年時,他創立的第一家公司傲磊(Allayer)被博通購併,賣了三億美元,優渥的資金讓他名利雙收,不愁吃穿,但他總想做有挑戰的工作,「我那麼早退休幹嘛?這樣多無聊。」於是答應接手凌耀。

「要做就要做差異化大、高毛利的產品。」接手凌耀後,施振強發現凌耀的主力產品做得不好,於是他大膽放棄原本主攻的射頻和光碟機產品,改朝他所熟悉的光感測領域邁進。

就在他手上,原本減資、換經營團隊,甚至差點倒閉的凌耀,寂寞獨走七年後起死回生,甚至成為三星倚賴的台灣企業。

凌耀靠著這個晶片,打敗夏普、Avago、Intersil、奧地利微電子等眾多競爭對手,成為三星獨家供應商。

展望凌耀的未來,除了三星將持續下單,包括宏達電,以及中興、華為等中國智慧型手機大廠,也都是凌耀的客戶。而且不只智慧型手機,包括平板電腦等產品,省電需求已然成形,凌耀顯然將是受惠最大的廠商。

眼光長遠,堅持發展獨家技術的施振強,讓三星這種世界級大廠都不得不敬佩。在台灣科技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施振強堅持走自己路的勇氣,值得其他代工廠學習。

施振強

現職:凌耀科技總經理兼執行長經歷:傲磊通訊創辦人(後被博通購併)、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學歷:交大電信工程系、美國加州柏克萊電機博士

凌耀小檔案

成立時間:2002年

資本額:3.59億元

主要業務:光電類比IC

獲利大躍進

單位:元

年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營收 3.3億 4.2億 6.4億 9.5億 14億EPS 1 2.7 6.3 6.0 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00

搞破壞!菜鳥也能撼動老大

2013-05-20  TCW  
 

 

如果你從沒碰過飛機,給你三百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萬元),你敢不敢成立一家航空公司,挑戰歐洲第二大、西歐第一大航空公司英國航空(簡稱英航)?

二十九年前,從唱片業起家,航空門外漢的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就做了這件令外界覺得「愚蠢至極」的決定。

但現在的他,不僅是歐洲航空大亨,他的維京品牌旗幟更飄揚六大產業,五十六家轉投資公司都冠上同一品牌「維京」,賣起飛機票、飯店、熱氣球旅行、基金和維京銀河太空之旅。打破了傳統的商學院告訴你專注於本業的道理。

布蘭森逆勢而行,從唱片公司起家,卻開起航空公司,一九八四年已有兩家航空公司被英航逼得破產,這個留著大鬍子、不修邊幅、坐熱氣球冒險的布蘭森憑什麼從英航手上搶下英國第二名的市占率?

單點突破!做航空單一航線,只飛倫敦和紐約

布蘭森選擇改變航空業的遊戲規則,他拆掉維京航空(Virgin Atlantic)最貴的頭等艙,只賣商務艙、豪華經濟艙與經濟艙,客戶只要付商務艙的費用卻擁有頭等艙的服務:禮車接送,還附贈一張經濟艙機票。長榮航空的超值客艙,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服務更好,還有按摩、美甲服務,沒有固定用餐時間,可隨時點餐,其豪華經濟艙,位子寬度一米,比競爭對手寬,近乎商務艙的服務。現在你坐經濟艙,每個人都有個人視聽系統,就是布蘭森首創。

航空業是一門獨占性強的特許行業,每家參賽者都大如恐龍,但布蘭森,卻總能在恐龍的尾巴上跳舞。

做電信賣預付卡,四年搶逾七成市場

切入英國另一個特許行業,電信市場,他也如法炮製:布蘭森發現英國的電信市場,收費機制複雜難懂,布蘭森形容「如果連公司董事都搞不清楚價格是怎麼定,一般消費者怎麼弄得明白?」

他在筆記本寫下:「要讓大家知道每分錢怎麼花,並獎勵長期用戶。」他創辦維京通訊公司,向電信公司租用頻寬,做起預付卡生意,跟目前7-Mobile統一超商電信的模式相同。一律以分鐘計費,尖峰時段也不提高價格,消費者只要買套組,裝上手機就可使用,用得越多,下個月還享有折扣,隨時可收到最新八卦新聞短訊,成功的在四年內搶下預付卡七成以上的市場。

維京通訊成立九個月就累積了第一百萬個客戶,成為英國成長最快的行動電話公司,同業橘子電信(Orange)花了三年,沃達豐 (Vodafone)花了八年。

台大商研所所長朱文儀指出,滿足消費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價格戰,強調低成本,一種是價值戰,布蘭森是後者,找到市場裡沒有被滿足的消費者,通常以破壞式創新切入市場,都是新進者,沒包袱可以用新的眼光發現市場機會。其次,公司都很小,最重要他們是做價值,而不是與大企業做價格戰,這是小企業可以成功的關鍵。

找價值帶!做理財整合利率,顧客計算更簡易

政大科技管理所教授溫肇東指出,製造業出身的台灣企業多會從「量」思考,很少從「質」去思考,其實從大企業不願做、沒發現都可以看到市場機會。另一個發現市場機會的就是,大企業可能賺太多。

布蘭森總是找尋肥貓企業,從巨人盔甲上的縫隙切入,刺得大企業被迫降價以對,維京通訊切入市場後,競爭者也降價一成到兩成,維京航空成立後,英航也開始改善飛機艙等與服務,最大的獲利者則是消費者。

布蘭森的厲害之處,就是找到每一行業中的「價值帶」,只要挖掘出這個空間,他便勇敢投入,因此對他來說,航空業、電信業雖被外界視為兩個毫無關聯的行業,但在他眼中,卻完全一樣,都是做到服務業的精髓:從身為顧客的觀點看,就能找到好點子。

他會想進入航空業,是發現機艙毫無服務品質可言,而且買機票的費用過高;他到俄國,發現上太空費用太高,所以成立維京銀河公司;他做起維京理財(Virgin Money),是因看到消費者為了獲得最低利率,得跟好幾個不同銀行借貸,為何不把存款和借貸都放在一起,根據資產負債,計算利率簡單易懂。

在他口袋裡隨時有一本記事本,寫著客戶抱怨、可能的創業點子與可用的人才,創業點子多來自與員工或客戶談話的結果。

做提案不看財報,有價值才想獲利

現在的維京集團,就像是一家大型的品牌私募基金,每年會收到五千封提案,維京集團投資決策成員之一,維京資產管理公司執行長麥考林(Gordon McCallum)認為維京的利基在於服務業,投資新產業的第一問題是,「客戶得到的服務品質是否很差?我們有沒有機會創造對客戶不同的價值?」然後,才思考增加客戶需要的成本與定價策略,有沒有可能產生獲利。

先看到機會點,才看看手上的工具能否切入新產業,而非先從財務報表評估,思考模式的差異,讓維京可以橫跨六個產業。

布蘭森曾鼓勵小企業說,「規模大,行銷費用多、通路廣,但是小公司也不用絕望,好消息是,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不取決於公司規模,」他認為大企業常忘了從創業家角度思考,忽略了市場的機會。

朱文儀解析,產業龍頭,為了要做大,得發展涵蓋市場最大多數的產品,通常會比較複雜,成本結構也比較僵化,做破壞式創新者,他們只要滿足自己想抓到的客層,產品簡單,就可快速分到一塊蛋糕。

布蘭森抓準大恐龍轉身費時、費力的痛腳,大公司無法跟上他靈活的舞步。

直到今天,維京航空推出買商務艙用禮車接送服務,英航卻沒有跟進,理由很簡單,維京僅有幾架飛機,如果規模大的對手如法炮製同等服務,花的成本更大。

溫肇東認為彼此的成本結構不同,大企業要改變,牽一髮動全身,假設要增加新服務,得全面提供,成本不見得划得來。

「想想假設維京派出豪華轎車接送商務艙客戶,競爭同業要拿什麼款待頭等艙客戶呢?勞斯萊斯嗎?」布蘭森指出,「小公司的彈性和規模小,是簡陋的彈藥庫裡出人意表的非傳統武器。」

當英國媒體批評,他一個品牌用到不同產業,與商學院說,謹慎做品牌延伸,或者專注本業大異其趣,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布蘭森核心能耐-其實非常專注找出服務業裡沒有被滿足的價值帶。

但是如果市場裡客戶已經被滿足了,維京沒有立足之地。最代表性的就是布蘭森投資維京可樂,可樂的消費者多數已經被滿足,最後撐了近十年後,退出市場。

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認為,宿命就是必須領先同業再做創新,否則原本切出的價值帶將消失。因為巨人挾著資源會逐漸弭平和創新者的差距。

一度,英航領先維京航空設計出更高級的座椅,消費者馬上轉向,維京只好放棄了準備上市的新座椅,投入更新的全躺平椅子,損失約一億英鎊。

築高門檻!求好不求大,價值帶縮減就放手

布蘭森也沒忽略在站穩腳步後,要築起對手難以超越的門檻。他們做調查發現,搭乘維京航空的乘客,個性都是開放、善於社交、有野心、願意嘗鮮,所以後續領先開發出更多服務,例如,在螢幕上進行機上點對點聊天、隨時點餐服務,而不是被動的等空服員給你難吃的機艙食物,找出最適合的燈光角度,營造出機上的空間與自由的印象。

破壞式創新者另一宿命,就是細分市場的成長有限,永遠不會變成市場老大。于卓民指出,一旦他們長大就等於自己要打敗的巨人。這也是為何,維京雖然橫跨六大產業,但是絕大多數都非產業裡市占率最高者。

布蘭森的哲學正是「求好不求大」,他更自我比喻為「我只是跟著大企業屁股後面,搶東西吃的小狗。」只要在消費者的價值帶被滿足了,立即跳到下個產業。

當價值帶已降低,而維京又無法給予顧客更好服務時,放手會是布蘭森選項之一,布蘭森說,「許多企業家會走下坡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在適當時機將籌碼兌現。」

維京通訊在二○○五年之後面臨新虛擬電信商的競爭,原本上架的通路商,也開始發展自有品牌預付卡,轉與維京通訊競爭,此時電信業的經營已經需要規模化,布蘭森毫不猶豫的賣給了,經營固網公司NTL telewest,組成英國第一個同時擁有電信、固網、有線電視的維京媒體(Virgin Media)。

起在不擅長的競爭市場裡掙扎,是更好的選項。

這正是轉型中的台灣經濟結構,最需要借鏡之處。台灣製造業的低成本優勢已經慢慢流失,台灣有七成GDP(國內生產毛額)來自服務業,台灣是個中小企業組成的小島,服務業對於資本的依賴較低,打開心胸,像布蘭森一樣,在不可能中也能找到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76

阿里金融路:證監會鼓勵和監管並行 難撼動銀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133.html

騰訊科技 王可心 6月22日報導

證監會對支付寶餘額寶備案程序的一次點名提醒,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6月21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支付寶餘額寶業務中有部分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並未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也未能向監管部門提交監督銀行的監督協議,違反了相關規定。

監管部門已於近期要求支付寶就餘額寶業務所涉及未備案的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限期補充備案,逾期未備案的,將根據相應法律規定進行調查處罰。證監會同時表示,餘額寶順應網絡消費大趨勢,監管部門支持創新。

支付寶回應,會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主管部門的相應要求,餘額寶業務不會暫停。

據知情人士透露,支付寶餘額寶與10幾家銀行均有合作,但因溝通不暢,只向證監會報備了和三家銀行的合作,此次證監會是要求餘額寶報備齊全。

這也顯示出,支付寶在初次嘗試互聯網金融創新的過程中,尚不熟悉備案和送審流程。

證監會提醒、補交材料在金融機構屬於正常情況。而餘額寶被點名之所以受到外界關注,是因為其是第三方支付與基金的首次密切合作,外界將其評價為基金渠道銷售的一次創新,而同時對其政策風險表示擔憂。

監管機構的兩手準備

好貸網創始人李明順(微博)透露,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做兩手準備:一是鼓勵創新。正如此次對餘額寶點明提醒中說,餘額寶順應網絡消費大趨勢,監管部門支持創新。二是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傳統金融一樣,互聯網金融也要符合相關規定,需要報備、符合程序。

據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透露,證監會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但由於和互聯網接觸少,目前與支付寶溝通不如傳統金融機構溝通順暢。證監會計劃成立專門的小組,從事互聯網金融監管。

「金融是國家管制較嚴的行業,准入門檻較高。互聯網金融需要踰越一些准入門檻的障礙。支付寶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最終怎麼踰越,需要一套自己的辦法。」一位互聯網金融創業者說。

在CCTV 13《新聞直播間》欄目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侯若石認為,金融業的監管,特別是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是各國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很重要的任務。「互聯網金融,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金融業務領域,而且滲透到其他的經濟領域。比如,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原因在於金融業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在互聯網領域擴散,就對經濟穩定構成了威脅。」

「對於更廣泛的金融產品交易業務,比如證券業務、基金業務的監管還有欠缺,在金融制度發達的國家,監管尚且欠缺,我們的金融市場還不夠發達,我們的金融支付還不夠健全,我們的金融管理還有待改進,這種情況下,餘額寶的出現,無疑提出了金融業管理、監管的新課題。這種創新,肯定會對經濟發展、金融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也有負面影響,因為業務範圍比較廣,監管起來比較困難。」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我們承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可能出現風險,畢竟沒有獲得金融牌照,而有一些類金融的業務,對風險的確要有一些把控,防止形成一些大的風險。」

不過專家也認為,對網絡金融的新形勢要寬容,對網絡金融的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對於中國的金融監管力度問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在6月初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稱,中國的金融監管過度,呼籲進一步放開對中國金融業牌照發放的監管力度。

馬云在採訪中說:「中國的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服務了20%的客戶,我看到的是80%沒有被服務的企業。」「作為一個外行者,我不懂金融……金融應當是為外行人服務的,不是自己圈裡自娛自樂、自己賺錢的。」

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博弈

阿里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呈現博弈、競合關係,雙方各取所需。

據互聯網金融創業者透露,傳統銀行對阿里金融同樣持兩種態度:

一方面,阿里金融的一些業務,與傳統金融企業存競爭和利益衝突關係,例如阿里小貸與銀行貸款業務部分重合,餘額寶則被外界認為搶用戶存款的生意。

另一方面,阿里擁有大量用戶群,有一些銀行為了獲得這些用戶群,願意與其合作。例如,支付寶擁有8億註冊用戶。

阿里的多項金融產品皆離不開銀行。阿里小貸資金來源於四大方面,一是旗下浙江、重慶兩家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金總計16億元;二是面向銀行融資;三是資產證券化;四是將面向越來越多的銀行開放。今年4月,阿里小微金融推出「信用支付」,信用支付的資金來源於合作銀行。阿里集團也多次強調,不會成為一家銀行,而是要做平台,向銀行開放。

傳統銀行已經對阿里金融產生警惕。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接受《福布斯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很明顯,阿里金融對銀行業已經形成挑戰了。在支付業務領域,去年光棍節那一天他們的交易額達到了191億。目前網絡支付近1/3都來自支付寶,這是很可怕的一個數據。」

多位金融領域研究人士則認為,阿里金融仍難以撼動傳統銀行。

首先,阿里小貸主要基於自己的用戶群,放貸的額度比較有限。截至2012年11月,阿里小貸累計放貸超過300億元。一位互聯網金融創業者指出,由於資金會重複使用,真正運用的資金可能只有幾十億,只相當於傳統銀行一個網點的規模。

「阿里小貸的瓶頸在於離不開淘寶,客戶群以賣家為主,不會產生太大的貸款需求。銀行之所以貸款規模大,是因為面向大宗貿易、工程建設等客戶群。在商品交易領域,規模做大的可能性不大。」金融領域分析人士江南憤青說。

第二,餘額寶對傳統銀行挑戰有限。「支付寶的核心是銀行的支持,如果銀行受到衝擊,完全可以停掉和支付寶的合作。銀行可能會去平衡,與支付寶合作帶來的收益,是否低於因餘額寶競爭導致存款減少的收益。實際上,支付寶的餘額規模對銀行的影響非常有限。雖然構不成太大衝突,仍會有讓銀行遠離的可能性。」江南憤青說。

第三,不要迷信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比傳統金融有一定的優勢,如獲取用戶的效率更高,並會掌握一些數據。「但傳統銀行對於風險控制的管理,對於金融的理解,對交易的理解,比互聯網公司更有經驗。這種優勢不會短期內被取代。」李明順說。「大數據背後,無非是瞭解商家一年多少流水和交易額,主要還是對商家的控制能力,這才是他們的核心。」

一位金融領域分析師認為,金融帶有很大的風險特性。「狹義的金融是貨幣的轉移。資金從一個主體轉移到另外一個主體,轉移是有成本的。金融的理念是救急不就窮。大多數屌絲不會成為金融服務對象,因為願意還款並不關鍵,前提是有能力還款。挑戰這種金融模式,就是在挑戰救急不救窮的理念,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大勢好的時候,怎麼做都是對的。大勢不好的時候,就要考驗你的風險控制能力。阿里小貸推出三年時間,這種模式是否經得起考驗還需觀察。」上述分析師說。

據接近傳統金融行業的人士透露,傳統金融行業對阿里金融系列動作持觀望態度,但「馬云讓銀行睡不著覺還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10

光大證券:一釐錢套利撼動股市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615

因追逐1釐錢引發的套利交易,讓量化交易這種金融創新的機構密室遊戲進入公眾視野。

隨著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資本市場日益進步的生產力對落後的生產關係造成挑戰。

光大烏龍事件依然疑雲籠罩,只有更加透明與公開的處理,才能理清創新中帶來的新問題,並建立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2013年8月20日,剛剛復牌的光大證券(601788)被110萬手賣單牢牢地釘在了跌停板上。

頭一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佈,對光大證券自營業務的股指期貨交易採取限制開倉措施。而南方、申萬等多家基金均大幅下調光大證券的估值,最高下調15%以上。

因為8月16日,光大證券一次「烏龍指」事件,讓整個A股和股指期貨市場呈現出幾十年難遇的「奇觀」。18日,證監會已正式決定對光大證券立案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做出嚴肅處理」。

在短短數分鐘內,以「金融創新」而聞名金融圈的光大證券跌倒在自己的創新模式之下,更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濃重的不確定性。

「這個事件估計會改變很多創新產品的推出節奏。」8月18日晚上,一位證監會官員在電話中向南方週末記者說道,「上交所昨天本來有個個股期權的會議,但出了光大事件後會議臨時改變了主題。」

而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則在微博中寫道,正如動車事故帶來的高鐵降速一樣,股市也有必要對量化交易等創新模式進行「限速」,很多激進型的快速交易創新會延後甚至取消。

這一切轉折,都來自8月16日的短短兩分鐘。

一釐錢套利引發的「血案」

兩分鐘內,影響股市大盤指數的指標股幾乎「秒封漲停」。但市場人士根據始作俑者光大證券事後公告的下單時間查詢當時的市場情況,發現光大在那次套利交易中只有「一釐錢」的差價空間,扣掉各項成本後很可能是虧損。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點,開市兩小時後的股市顯得頗為平淡。

「因為股市清淡,機會不多,我上半年幾乎把所有資金都轉到商品期貨市場中去了。」一位投資機構操盤手向南方週末記者描述,他開著股票行情,但因為當天是股指期貨推出後的第一個「末日輪」(指期指交割日恰逢週末),他一直忙著操作期貨交易盤,「然後一回頭就看見一幅千載難逢的盤面」。

「我的媽呀,這是要發啊!難道大牛市、大行情來了?今天要出什麼利好?」他回憶,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根據證券信息提供商大智慧的交易終端信息顯示,從11點05分31秒開始,短短兩秒鐘內,大盤權重股中石化的股價被連續二十多筆、合計高達十餘萬手不斷躍升的成交買盤迅速推高了近8%;11點05分54秒開始,同樣是兩秒鐘內,兩市第一大市值股工商銀行被巨額成交拉升至漲停位。很快,包括光大銀行、中國銀行在內的33只股票「秒封漲停」。

一分鐘後,另一個交易市場中的股指期貨迅速飆升,兩分鐘內上漲70點,主力合約迅速沖高至2390點。一時間股票和期貨論壇內驚呼四起,「史上最大爆倉」的傳聞隨即蜂擁而出。

「會不會敲錯了?」上述操盤手入行十餘年,那一刻,他下意識地感覺不對。指標股全部漲停,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即使敲錯了,也應該會被系統攔截。」他覺得訝異。就在投資者和股評家們四處搜尋「重大利好」的源頭時,「21世紀網」執行總編輯周斌署名的報導稱,A股暴漲源於「光大證券自營盤70億烏龍指」,發佈時間顯示為11點32分。此時滬指已經創下兩分鐘內狂升100點的奇蹟,全國各地的股票營業部內一片歡呼之聲。

一個多小時後,大智慧通訊社發出了光大證券董秘梅鍵的否認消息,「他們不瞭解光大嚴格的風控」。然而短短半個小時後,光大證券宣佈緊急停牌。

兩天後的新聞發佈會上,光大證券承認,由於公司策略投資部門在使用獨立套利系統進行ETF套利交易時,出現程序失控,導致大規模買入相關股票並引發股市暴漲。

在隨後的媒體報導中,更多的細節被一一挖出。根據財新網報導,當光大交易員於11點07分接到上交所詢問電話,並試圖阻止交易繼續時,由於無法停下被觸發的下單程序,不得不拔掉機器系統的電源。

光大證券所進行的ETF套利交易,是股市中量化交易的一種,也是一種無風險的用ETF指數基金套利的方式。所謂ETF指數,就是把一隻隻股票如蘋果一樣裝到果籃裡形成的「一籃子價格」;在某些時候由於股票價格與指數價格不同步,市場投資者可以迅速買入一個個「蘋果」,同時賣出由它們組成的「果籃」,或者反向操作買「果籃」賣「蘋果」,以獲取差價帶來的利潤。

這種套利機會由於轉眼即逝,而且涉及大量股票品種的購買,因此投資機構需要在電腦中設置專門的軟件程序,以毫秒為單位進行相應買賣操作。而這種超短時間內的海量下單模式,被稱為「高頻交易」。

在海外,這種策略模式已非常普遍,吸納了許多數學家、計算機學家等。在華爾街,文藝復興科技公司旗下的大獎章基金是此中鼻祖,光數學家就有四十多個,其中好幾個是諾獎得主。他們的投資收益也頗為驚人,已連續20年每年獲得35%以上的淨回報,這個紀錄遠遠超過了巴菲特和索羅斯。

這樣的遊戲在中國則是剛剛興起。不可忽略的背景是,中國證券業整體依然非常薄弱。截至2011年,中國證券全行業總資產不到高盛公司的三分之一,淨利潤僅與摩根士丹利一家公司相當,交易方式與品種都乏善可陳。

但創新在最近幾年成為國內金融業的重要關鍵詞,2012年證監會主導召開了首次券商創新大會,進一步激起熱潮。而量化投資方式,則是券商的一個重要方向——這兩年股市冷清,券商也有靠創新業務賺錢的動力。

2005年左右,雖然已經有機構開始試水這一領域,但由於缺乏可對沖套利的品種,直到2010年股指期貨推出後,才開始真正發展。中國量化投資學會理事長丁鵬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國泰君安、光大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東方證券、方正證券,這幾個都是國內比較領先的。」

光大證券在業界一直走在前列,旗下有多個量化投資部門。出事的策略投資部門的領導者為楊劍波,他擁有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金融學博士學位,在光大證券工作9年,被尊敬地稱為楊博士。在業界,他是券商金融衍生品業務的權威之一,參與了中國第一批交易所權證創設,並曾受證監會邀請成為起草中國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規則的四位牽頭人之一。

不過,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光大證券為什麼要做ETF套利交易,依然充滿疑問。這是因為,這種交易方式雖然沒有風險,但利潤極低,並不是一樁好生意。「其他量化方式賺得多多了,光大不知道為什麼會做這個。」

這門利潤極低的生意,在光大交易的當時,更是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

光大證券後來的公告顯示,8月16日上午交易員判斷180ETF出現套利機會時,通過套利策略訂單生成系統發出先後三筆購買指令,就在11點02分第三筆訂單發出後,由於套利程序失控而源源不斷地生成購買訂單,並在上交所繫統裡得以成交,最終引發大盤股指暴漲。截至當天上午收盤時,公司股票成交金額約為72.7億元,而此前發出的訂單金額則高達234億元之巨。

一位資產管理公司量化投資總監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們根據公告的三筆下單時間的市場情況進行測算,發現光大證券在此次套利中的溢價僅有0.196%左右,也就是說只有「一釐錢」的套利差價。

「我們都開玩笑說光大證券就為了這一釐錢的套利,引發了整個證券市場血案。」這位人士說,由於ETF套利中存在申購贖回費用、股票交易稅等成本,要想盈利,利差空間至少得在0.23%以上,因此這些買單很可能都是虧損的。而光大證券在這筆交易中的諸多細節,也讓他覺得有諸多反常之處。

比如說,根據光大公告,當時訂單是市價委託的。而實際上,一般做ETF套利的非常在意成本,通常使用的都是限價指令,比如說超過某一價格就不買,否則就套不到利了。「光大給出的市價委託,要麼是系統設計有缺陷,要麼是有故意推高股價的意圖。而且,從工行、中石化瞬間直線漲停看,光大訂單還很可能下單的是漲停價。」

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衝擊波。 (CFP/圖)

一場「莫名其妙的多空對決」

最終的結局是魔幻般的一幕:其他投資者自動跟隨著巨單跑起來了,光大證券卻悄悄在另一個相反的股指期貨市場上大快朵頤。

在光大事件中,讓公眾驚詫的是,一家券商能動用如此之多的資金——即使只是已經成交的部分,即有超過70億之巨。

不過,丁鵬表示,他並不感到吃驚。量化交易的一個特點就是吸納的資金量極其之大,據其所知2012年已經有券商在量化對沖交易上做到了100億以上的規模。

「這幾年大家都埋頭賺錢、悶聲發財,要不是這次光大出問題,估計都不知道市場中的量化投資已經做到這麼大規模了。」回憶起當天的狀況,丁鵬還記得,望著交易系統中那條直衝而上的股指曲線,他們並沒有特別關心是什麼因素引發了市場的巨大波動,「重要的是這一波動本身所帶來的套利機會」。

ETF權重股股價的瞬間大漲,頓時造成了「蘋果」價格加起來遠超「果籃」的現象。而在投資程序中早已設定了相關套利模式的投資機構,迅速進入了「自動套利」操作:迅速買入廉價「果籃」並將其中已經漲到天價的「蘋果」拆出來一個個在市場中拋售。

在這一操作模式下,僅華夏50ETF到當天午盤時淨贖回便達到1.13億份。與此同時,發現自己犯下烏龍大錯的光大證券,則開始在市場上大規模申購ETF,即將自己高價買入的「蘋果」包裝成「果籃」,在二級市場賣出。當天下午,光大證券還在股指期貨市場進行了與烏龍買單相反方向的操作,大量拋出空頭合約,至當天交易結束時,已拋出7130張空頭合約,成為市場中最大的「空頭莊家」。

這也就是說,光大證券董秘向外界否認了烏龍交易的存在,然後在股指期貨市場其他投資者並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了大量對自己有利的操作。這一行為究竟是公司自救,還是有意操縱股價,甚至是否有內幕交易之嫌,各界人士目前正在爭論之中。

而光大證券明顯超過限額的訂單為什麼能夠成交,也令各方震驚。

一位操盤手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跟基金和散戶不一樣,券商和一些大的機構往往在交易所有自己的席位,採用信用交易可以透支,只要在結算時候結清就可以了。

不過,光大證券後來的公告,否認了自己採用信用交易的方式。

「即使形成了訂單,交易所的風控系統也應該根據交易機構的信用權限,對這筆遠遠超過公司資金限額的交易進行覆核,並加以取消。」一位資產管理公司的交易員表示,在自己公司所用的交易系統中,對有關交易的限額都有嚴格控制,「可能是光大證券的系統,在交易權限設置上出現了漏洞」。

光大證券的訂單金額達到234億,而光大證券2012年財報顯示,其自營規模在160億左右,光大淨資產為218億元,按照自營規模不能超過淨資產的監管紅線,光大持倉不能超過218億元。以監管紅線來看,下單234億,加上之前的自營盤160億,即有176億訂單超過監管紅線,這屬於嚴重的違規持倉。

深圳某量化私募基金總裁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種烏龍盤交易,在香港叫錯盤交易,包括港交所在內的不少國際交易所都有預警機制和防控措施,對於異常的訂單,交易所繫統會先預警,會提示價格異常、數量異常、金額異常,交易所繫統會初步檢查價格是否合理,訂單數量是否超過會員最高持倉限額,訂單金額是否超過會員保證金,並馬上反饋給當事單位和交易員,如果被確認為錯盤,則訂單失效。

因此,這次事件也暴露了上交所對防控、處理錯盤的機制比較落後,反應有些滯後。他說,「量化投資是一種比較新的金融創新,這幾年發展很快,但沒出過什麼事故,所以這次光大捅了大婁子,上交所一時也沒反應過來。」

令各方人士驚訝而不解的另一個問題是,以A股市場日均交易量2000億之大,為什麼光大證券只動用了不到20億資金、區區70億成交量,就能完成對市場的重大影響——造成大盤股指超過5%的漲幅?

一位市場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者解釋,除了中國股市流行的追漲殺跌之外,現在的投資圈流行追蹤趨勢性收益,原理就是跟隨巨單——由於大機構在信息獲取上擁有優勢,因此跟著大機構的訂單交易,一般可以獲得穩定收益。

這種「跟著大傢伙賺錢」的方式,很有可能會讓方向相同的震盪幅度進一步放大。

當光大烏龍指的巨量訂單進入交易所後,巨單追蹤策略資金第一時間就追蹤到了這些訂單的信息(一般也就1-2秒鐘延遲),然後迅速地發出自己的訂單,跟隨助推了指數的急速飆升。

這就好比一群羊在草原上安靜地吃草,忽然一頭羊發瘋似的跑起來,其他的羊不知道怎麼回事,以為狼來了,趕緊先跟著跑再說。跑了一會發現,原來狼沒有來,於是有的羊又會跑回來。

最終的結局,演變出了戲劇化的一幕:其他市場化機構的自動交易程序「盯上了」光大證券的這筆烏龍交易,跟隨買入,但為了減少損失的光大證券則在股指期貨市場大手筆拋空以對沖巨額股價風險。

在這場「莫名其妙的多空對決」中,一些不明內情又失去了方向感的中小投資者變成了真正的「炮灰」:在上午的股指暴漲中,做空指數期貨的投資者面臨大規模「爆倉」;而在下午開市後,準備做多的投資者,卻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空軍轟炸」。

控制創新的風險

金融創新中爆出的新問題,只有更加透明地進行分析討論追究責任,才能讓創新更加健康。

在這場「多空雙殺」的荒唐遊戲中,整個證券市場的交易風險暴露無遺,企業和交易所的風險控制雙重失效。

據丁鵬介紹,由於量化投資交易規模和頻率遠高於普通交易,因此量化投資部門的風險控制系統是專門「高速風控」模式,往往獨立於常規交易部門的風控管理。在投資機構內部,高速風控模式主要側重於控制產品淨值、風險敞口等因素,與傳統風控管理有著很大差異。

而在企業的內部風控管理模式下,其外部市場風險主要由交易所繫統通過交易閥值和信用額度限制等設定來控制。

但從光大證券的此次訂單成交過程來看,交易所繫統並未設置相關限制,以至於當企業交易系統失控後,交易平台依舊源源不斷地完成超額成交。

在大額交易成交後,交易所宣佈交易有效,避免了證券市場上一次大事件造成的大混亂——1993年327國債期貨事件,交易所宣佈取消交易。否則大量的自動跟隨交易將因此失效,造成更大的混亂。

而這次金融創新中帶來的事故,則對事前的監管和事後的處罰都帶來一系列挑戰。

光大證券在未公佈自己大額買入股票的情況下,為減低風險而進行反向操作,並在股指期貨市場拋空期指合約的做法,光大證券策略投資部負責人楊劍波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是按「國際慣例」操作。

自2006年開始,楊劍波創建光大證券結構性產品,並負責相關業務開展,直至擔任公司策略投資部總經理。其策略投資部共有18名成員,大多有著國際一線投行衍生品和量化工作經驗。

而他所領導的策略投資部門,在光大證券經紀和投行業務大幅下滑的情況下,2012年實現收入1.24億元,收入增幅達33倍之高,在公司業務部門考核中名列第一。

儘管有著驕人的職業履歷和投資業績,但楊劍波在此次事件中所援引的「國際慣例」顯然沒有獲得大多數市場人士,包括監管部門的認同。

美國遠山投資創始合夥人管大鵬之前的工作經歷是美國花旗集團另類投資部門副總裁、投資組合經理,他以自己在國內和美國交易的兩地經歷對南方週末記者進行回顧。

比如,系統失控的時候,一秒鐘之內下了2萬個訂單,國內交易所對此沒有限制。外國期貨交易所都是有限制的,比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1秒鐘發的訂單不能超過1千次,發得太多會被拒掉。安全性就會高更多。

另一個漏洞是交易所不檢查資金,給機構特權。例如下單1萬手,只需要成交100手,第二天補足資金就可以。但是這樣就給機構留下了操縱市場的機會,比如如果只想買100手,但是他們可以下1萬手甚至10萬手的訂單,不成交,最後撤單,但攪動了市場價格。這就是典型的市場操縱。

「雖然一般情況下系統都比較正常,但指望機構自己控制自己並不現實,只要出現一起黑天鵝事件,就足以影響整個市場。」

對此,證監會已經宣佈立案調查。最新消息顯示,身為策略投資部負責人的楊劍波,也「因此前業務活動中出現重大風險事故,已被公司暫停職務,協助監管部門調查處理」。

一位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則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對光大事件的處理上,光大證券、交易所和監管部門都應該採取更加透明和公開的態度。

光大事件是金融創新中爆出的新問題,只有更加透明地進行分析討論追究責任,才能讓創新更加健康。因噎廢食只會讓創新停滯,而讓創新成為部分機構賺錢的特權,則更是一條不歸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3

獅門影業:如何用粉絲經濟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25.html
過去兩年中,獅門影業連續在美國票房市場份額上撼動好萊塢六大電影製片公司的傳統席位。2012年,獅門影業在美國國內票房市場份額突破10%,以11.4%的份額力壓20世紀福克斯和派拉蒙,名列第五;2013年,獅門影業超越派拉蒙,以9.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六。從獅門影業的發展來看,粉絲電影助力其大舉拓展市場份額,但同傳統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相比,獅門影業電影板塊收入結構還不夠平衡,對放映發行業務收入倚重偏大。文章觀點來自於藝恩諮詢即將發佈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報告》。

發展歷程:小成本文藝片起步、類型片站住腳跟、粉絲電影攻城略地

自1997年銀行家弗蘭克.古斯塔(Frank Giustra)在加拿大溫哥華設立獅門影業至今,獅門影業經歷了起步、發展和擴張三個階段。
 

\
 

2012對於獅門影業而言是躍進的一年。2012年1月獅門影業收購了頂峰娛樂,獲得了電視劇《廣告狂人》,非裔導演泰勒.派瑞指導的系列影片和《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版權。2012年3月《飢餓遊戲》第一部在北美上映,開啟了又一部在全球大賣的青少年粉絲電影系列。這兩個標誌性事件促成了獅門影業美國票房收入邁入「10億俱樂部」,獅門影業自2012年在美國票房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大。

髮型模式:自主發行+國際發行權預售

近年來,獅門影業平均每年在北美電影院投放大約13至15部廣泛上映的電影,在超過2000家影院上映;同時每年還發行約10部左右的針對特定受眾的小範圍上映影片,包括獨立電影、外語電影、音樂會錄影等類型。

在北美地區,獅門影業主要採用自主發行,大部分發行人員統一在洛杉磯。相比六大,發行人員更少。除北美之外,獅門在英國有子公司,在拉丁美洲有入股50%的合資企業IDC,在亞洲Celestial Tiger娛樂集團,分別負責在相應地區自主進行發行。

在全球其他地區,獅門影業通過銷售影片在固定期限內的全媒體發行權,優先收回成本。像《飢餓遊戲》、《暮光之城》等影片,在全球各地除了保底費用以外,也陸續回收很多分成。國際預售發行權通常採用是保底費(Minimum Guarantee)+分成的方式。保底費往往不是一次付清,獅門先收取部分定金,剩餘部分通常是銀行貸款,分成一般從影片上映後超過預售協議規定的票房數據基準後開始計算。

獅門影業通過國際發行權預售基本上可以收回大部分電影製作成本,既降低了投資風險,也保證了影片營銷成本。

收入結構:收入結構多元化,但對票房收入倚重仍較大

獅門影業的收入主要來自電影的製作和發行,電視節目策劃和發行兩個板塊。2011至2013財年,獅門影業電影板塊年均收入份額為82%,創造了公司的大部分營業收入。電影板塊收入又可細分為影院放映收入、家庭娛樂放映收入、電視播映權收入、國際發行收入及其他。

2013財年,縱觀派拉蒙、環球、迪士尼和華納兄弟四家公司電影業務板塊的收入結構,影院票房收入、家庭娛樂收入、播映權出售及其他收入的比例約合3:3:4。相較而言,獅門影業對於票房收入倚重依然較大,近乎五成電影業務收入來自票房和發行;從另一方面來看,獅門影業的電視播映權及衍生產片等其他收入渠道還有較廣闊的擴展空間。獅門影業也在逐步實施收入結構多元化和平衡化,新近成立了遊戲部門,目前《飢餓遊戲》衍生遊戲項目已在開發進行中。在中國,獅門影業和優酷、阿里巴巴合作,主要通過銷售影片和電視劇播映權推進家庭娛樂業務、播映權業務收入的增長。
 

\
 

風險控制:開源節流 分攤風險

在過去的十四年中,70%的獅門影片是盈利的。獅門影院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來控制財務風險。

1)國際發行權預售:在開拍前預售影片在北美、英國及拉丁美洲以外的國家地區的發行權,通常在預售收入能夠覆蓋60%至75%的投資後才開始攝製,有效降低了投資回收的風險;

2)控制支出:同好萊塢其他資金雄厚的電影製片公司相比,獅門開發中的項目較少,且沒有製片人工作室的合約,能維持較低的開發前期成本。

3)引入投資合作夥伴:獅門影業創立伊始,多位公司高管都曾有私募基金任職背景,深諳資本運作和財務風險控制,善用資本槓桿和多元融資渠道一直是獅門的一大特色。獅門多次引入投資合作者進行項目層面的股權融資。一般操作方法是通過與投資合作夥伴達成協議,在一定時間期限內對製作方的影視作品進行投資,在統一的投資比例上限和總投資額上限下,投資方可對製片方的協議約定期限內的影片進行投資。相應地,投資方可根據協議約定比例分享每部投資影片的剩餘收益(即從票房收入中扣除製作成本、發行費用、宣發等費用和主創團隊收益分享後的剩餘收益),共享剩餘權益分享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88

美元異軍突起是否會撼動當前市場格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24

MW-BG258_dollar_20130801150842_MG

貨幣市場回歸金融市場的舞臺中心,強勢美元異軍突起。Mohamed El-Erian認為,強勢美元可能撼動金融市場格局。

Mohamed El-Erian是前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首席執行官,現任德國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首席經濟顧問。

他在彭博新聞社發表專欄文章稱,一些潛在的後果可能被忽視,貨幣市場的回歸可能抹煞主要央行努力爭取的更為廣泛的金融系統穩定性。

貨幣波動性在任何時候都不大可能很快平息。當前的貨幣市場波動性源自於經濟增長,以及歐美日政策分歧。未來,這些因素彼此之間的差異將隨著經濟增長、通脹和貨幣政策方向而增大。

若烏克蘭危機升級,那麽情況將更為複雜。蘇格蘭獨立公投也將令貨幣市場情緒緊繃。

截至本季度,上述所有政治和經濟驅動力為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貢獻了4%的份額,美元對歐元對日元、對英鎊漲勢尤為明顯。

i_lBDafFqkgg

增加的資產波動性將通過多種途徑溢出貨幣市場,進入其他金融資產。這意味著跨境投資的風險和回報將被改變,比如套利交易。同時,這可導致不做對沖的國際股市敞口蒙受損失。隨著過度擴張的證券投資組合適應新的波動性,結果就是,貨幣市場波動性溢出效應越大,更廣泛市場的拋售風險就越高。

貨幣越強勢,它們就越可能對政策制定者平抑市場波動性的能力構成威脅。同樣地,它們也可能削弱發達國家央行的核心目標。

實際上,目前,有部分金融資產市場已印證了Mohamed El-Erian的觀點。

在美聯儲將於明年加息,尤其加息時點還可能早於市場預期之際,美元被投機者不斷推高,匯率愈加強勢。這打壓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商品及CRB指數近期全線下挫,追蹤22種商品期貨的彭博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隔夜創出五年新低。而突然爆發的貨幣市場波動性也促使一些投資者削減高收益貨幣的杠桿套利頭寸

此外,因預期美聯儲可能在下周的貨幣政策會議中轉為相對鷹派的立場,美國國債收益率近日已穩步上揚,資金也流入了吸引力更高的美元。

美元指數於本周二創下84.50的高位。強勢美元打壓了一批商品貨幣,美元兌日元不斷走高,今日午間再度以107.39刷新六年高點;美元兌歐元在本周二升至1.2859,為14個月以來最高水平;美元兌加元在今日亞市盤中繼續走高,目前交投於隔夜創下的5個月高位1.1057附近;澳元/美元本周破位下行,匯價下探至0.9089,刷新近6個月新低。

股市反應並沒有貨幣市場如此劇烈。投資者擔心美聯儲政策轉變可能刺激資金流出新興市場。剔除日本的MSCI亞太指數跌至一個月低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