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析工業股21 - 成本4(折舊)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273

踏入四月,永利控股(876)還未出業績,令 我有點擔心,過去四年,永利控股在截數後75-113天出業績,去年由於更改財政年度,用113天還情有可原,今年總不會比去年遲吧。星期二,永利控股終 於出通告,宣布四月十八日出業績,剛剛在旅行出發前一日,是截數後的第109天,比去年進步4天,但依然差強人意,很多工業股在財務的範疇都不注重。

在 興建廠房期間,公司要付出各項費用,對現金有寵大需求,或者會令負債增加,各項工程的費用,會暫存在建工程,但不影響損益。若果該項投資前景出現變數,管 理層可能會減慢工程進度,令投入資金速度減慢,同時讓已投放的資金繼續存放在在建工程中,延遲折舊對原有業務的盈利蠶食。若果新工程進度一再延期,投資者 應該加倍留意。

在生產線投產後,在建工程會被轉往固定資產,並且開始折舊,一般工業股,廠房及設備會扣除剩餘價值後以可使用年期作折舊, 每年折舊金額會直接列入成本,影響盈利,因此,不少管理層會選擇較長的年期作折舊。假設公司投資一千一百萬,剩餘價值一百萬,公司選擇以十年作折舊,每年 盈利會減少一百萬,若公司選擇五年作折舊,每年盈利會減少二百萬。一些管理層花紅與盈利掛鈎,在有今生無來世的考慮下,為了做靚盤數,會傾向選擇較長年 期。

可使用年期是投資陷阱,因為可使用並不代表可產生盈利,近十年科技進步,推陳出新,生產設備在最初一、兩年會產生強勁的盈利能力,但 隨著技術的轉變及競爭者加入,該生產設備盈利能力會大為下降(即毛利來大幅下降),換句話說,折舊金額在最初的時期會顯得微不足道,之後漸漸侵蝕盈利(由 於售價愈來愈低,折舊成本的比重會愈來愈高)。

另一個折舊的考慮是折舊方法,以下介紹兩種方法,直線法最簡單也常見,用餘額除以折舊年期得出每年折舊金額。遞減法的折舊金額逐年遞減,是較適合實際情況。

永 利控股(876)使用的折舊方法是直線法,為彌補預支盈利的缺點,在選擇折舊年期時,用了進取的三年,即每年折舊33又3份1%餘額。比較晶門(2878),同樣使 用直線法,機器及實驗室設備的折舊為12.5%-33.33%,即3-8年,當中可能出現扭曲盈利的可能性較永利控股為高,因為年報中沒有明確指示那些資 產作三年折舊,那些作八年折舊,若單憑管理層對「可使用年期」作判斷,便有可能出現為了短期盈利表現而作較長年期的選擇。

有了基本概念, 可以開始睇永利控股的折舊情況。2004年報的主席報告中,表示因東莞生產線已呈飽和,集團已購入位於廣東省羅定市及河源市若干工業用土地作興建新廠房。 羅定廠位於廣東省西北,佔地66000平方米,預期2005年中投產,而河源廠位於廣東省西北部,佔地170000平方米,第一期預計2005年底投產, 當時並未公佈第二期拖工日期。在附錄中顯示,當年並無在建工程,年初模具、廠房及機器(下同)的資產值為98M,當中已折舊達90M,而當年添置了13M 新設備,在未進行折舊前,未折舊的總數為21M,當年已這筆金額作出100M折舊,折舊率達47.6%,完成折舊後,期末未折舊的金額為111M,只佔當 時資產的10%,是非常健康的數據,鑑於其廠房產能已飽和,在此時擴充業務是合理做法。

2005年報(截至2005年9月)中,主度報告 顯示羅定廠及河源廠將相繼落成並逐步營運,在管理層論述及分析中,指出羅定廠建造已峻工,內部裝修已進入最後階段,這與一年前的時間表慢了半年,由於年報 中沒有指出延遲的原因,這是投資者要跟進的事項,若果半年後真的能開始投產,是情有可原的情況,因為新廠房需要通過不同的政府部門,這可能遇上不能預測的 延誤,加上新生產線的測試也會有不能盡控制的問題。河源廠的投產期也由2005年底延至2006年中,年報清楚地指出天氣不隱定令工程進度拖慢,由於管理 層提前作出報告,這處理方法是正面的。

在財務附錄13中,顯示該年度的在建工程金額已累積28M(去年是0),這是因為兩個廠房均未投產,期末資產117M,已折舊108M。若新廠房能於下年度投產,可預期折舊金額會大幅上升。
在2006年,永利控股把年結日改至12月31日,因此,這年年報所顯示的數字共 15個月,即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尾,比較數據時要注意。順帶一提,年報中指更改原因是提高編製綜合財務報表之效率及效益,若單憑今年的 需時而言,我看不出這安排提升了效率,雖然這是小事而且不直接影響盈虧,但卻扣掉了我對她的印象分,減低再增持的機會。

羅定廠終於在 2006年9月投產,比兩年多前的預算慢了一年多,比上年年報所述慢了一季,由於年報沒有清楚解釋原因,我認為這項目的表現很差,這並不單是承諾的問題, 由於期內已投入資金,延遲了投產令回報期增長,又白白付出利息。河源廠於2006年12月開始第一期運作,比去年報告之期又慢了半年,而2007年會陸續 裝配自動化生產線。

在財務附錄16中,在建工程大增63M,這反映了這15個月投入大量金錢,新添置11M大部份由去年度的在建工程轉撥 而來。由於羅定廠已投產數月,這筆新添置的設備應該是使用在羅定廠中。而河源廠於12月才開始「運作」,年報不用投產而用運作,加上在建工程的金額大增, 我相信是河源廠已開始測試,但未正式投產,而從金額上來看,河源廠的投資額遠高於羅定廠,原因在年報中可以尋獲,年報中指出羅定廠主要為成品進行裝配,而 河源廠主要生產部件,在自動化的前題下,加上河源廠配備電鍍生產線,機器設備會遠高於前者。

這年度的折舊仍處於低水平,原因是舊資產的折 舊已絕大部份完成,但新資產只有11M從在建工程轉入,令折舊金額仍未上升,同時,128M資產中119M已完成折舊。在4月18日公佈的業績中,河源廠 去年於在建工程中那63M將要轉入資產並進行折舊,折舊金額將會大幅上升一倍以上,令邊際利潤下降。

去年業績共15個月,今年營業額上升 一、兩成也未必能錄得增長。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加上折舊大升,都對這份業績帶來負面影響。未知是否管理層為了減輕短期對業績的影響,在2006年12 月開始回購股份,至2007年6月30日,共回購36.712M股,約10%已發行股份,令今年的每股盈利不至大幅下調。這篇文章旨在分析折舊,關於永利 控股的盈利預測,有空的話另文再寫,否則下星期五便有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

從加速折舊政策看行業比較:制造業迎來政策春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7&page=1&extra=#pid6024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9-30 09:16 編輯

從加速折舊政策看行業比較:制造業迎來政策春風
作者:喬永遠、王德倫、戴康、羅雨(國泰君安)


導讀:加速折舊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改善宏觀經濟現狀。根據固定資產增長率和資本支出/折舊和攤銷兩個指標,醫藥、機械和電子等行業有望集中優先受益

報告摘要:​


加速折舊政策緩解企業短期資金壓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9月,國務院提出了加速固定資產折舊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設備或企業可以選擇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者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來加速折舊。從會計角度來看,由於企業本身的折舊政策沒有改變,這一政策變化對會計利潤沒有影響,但稅法上折舊加速的處理使資產在使用前期折舊增加,稅盾效應大,繳納的所得稅少。因此,加速折舊能使企業延期納稅,將更多現金流分配於固定資產投資,加快技術設備更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改善宏觀經濟現狀。

醫藥生物、電氣設備等高固定資產增長率制造業有望獲得大幅受益。從定量角度,固定資產增長率越高,加速折舊帶來現期的閑置流動資金越多,受益力度越大。但是考慮到政策中明確指出制造業為受益對象,制造業的受益無疑將會高於別的行業。醫藥生物、傳媒、電氣設備、國防軍工、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和通信八個行業有望能夠享受相對較高的政策利好,且利好程度依次降低。​


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資本支出遠遠大於折舊和攤銷的行業有望優先受到政策的正面影響。資本支出與折舊和攤銷的比值通常衡量企業為長期發展所發生的投資水平和趨勢。但從現金流量的角度來看,這個比值越大,公司的現金流因資產投資產生的資金壓力就越大。而加速折舊政策的目的在於減輕企業前期稅負,改善現金流,那麽對於該指標較高的行業,政策帶來的優勢也就相對明顯。同樣在制造業的定向鼓勵政策下,電氣設備、醫藥生物、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有望較快的受到政策的正面影響,且預計受益明顯程度依次遞減。​

制造業迎來政策春風,“技術含量高”的醫藥、電子等行業受益程度領先。此次出臺的政策目的在於解決制造業資金壓力大和投資下滑兩個問題。其中,醫藥生物、電氣設備、電子、機械設備和計算機有望在目前投資狀態下較快地獲得相對更大的受益。國防軍工板塊預期受益幅度較大,但是政策帶來的效應可能不會較快體現。

根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促進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會議提出:


一、對所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超過100萬元的,可按60%比例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方法加速折舊。

二、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

三、對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企業2014年1月1日後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允許按規定年限的60%縮短折舊年限,或采取雙倍余額遞減等加速折舊方法,促進擴大高技術產品進口。

這次政策出臺的目的是在於減輕企業近期資金壓力,鼓勵加大研發設備的投入,加速技術設備更新,保持經濟快速穩定增長。不同行業因為經營活動不同,受政策影響也不同。本篇報告我們將從固定資產增長率和資本支出/折舊和攤銷兩個指標尋找最大程度受益於折舊政策的行業。


1.加速折舊政策緩解企業短期資金壓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從會計角度來看,由於企業本身的折舊政策沒有改變,以上加速折舊政策變化對會計利潤沒有影響,但稅法上折舊加速的處理使資產在使用前期折舊增加,稅盾效應大,繳納的所得稅少。也就是說,在應繳納稅額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前期稅額會比後期的高,抵扣時間差導致繳稅現金流產生資金時間價值,這也可以看成政府的一種無息貸款。因此,加速折舊能使企業延期納稅,將更多現金流分配於固定資產投資,加快技術設備更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一步改善宏觀經濟現狀。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這次加速折舊政策無疑會帶來積極的整體影響,對行業來說,那些固定資產投入比重大且更新速度快的行業將會受益更多。根據這個邏輯,我們從以下兩個指標對28個行業大類進行分析,判斷具體獲益情況: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2)資本支出/折舊變動。為了使數據更具代表性,這里兩個指標均采用2011-2013年的平均值。


2.醫藥生物、電氣設備等高固定資產增長率制造業有望大幅受益


在僅從定量的角度,不考慮其他條件下,固定資產增長率越高,加速折舊帶來現期的閑置流動資金越多,受益力度越大。選取2011年-2013年報財務數據為參考,求出固定資產增長率平均值。​




​從圖1中可以看到,在全部28個一級行業中,醫藥生物、非銀金融、休閑服務、傳媒、電氣設備五個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排名靠前。同時,考慮到政策第三點中,普通行業只有研發設備投資才能加速折舊,而制造業以及一些新興行業的所有固定資產投資都能受益於政策。綜上,我們認為,醫藥生物、傳媒、電氣設備、國防軍工、計算機、機械設備、電子、通信這八個行業有望能夠享受相對較高的政策利好,且利好程度依次降低。剩余行業由於只能對研發設備加速折舊且這些行業研發設備較少,故受政策利好程度預期較低。

3.電氣設備、機械設備等資本支出遠遠大於折舊和攤銷的行業有望優先受到政策的正面影響


資本支出/折舊和攤銷這個指標通常衡量企業為長期發展所發生的投資水平和趨勢。但從現金流量的角度來看,這個比值越大,公司的現金流因資產投資產生的資金壓力就越大。而加速折舊政策的目的在於減輕企業前期稅負,改善現金流,那麽對於該指標較高的行業,政策帶來的優勢也就相對明顯。也就是說,同樣在不考慮其他條件的情況下,資本支出/折舊和攤銷的比值越大,現金流改善程度越高,受益越明顯,能對政策做出較快的反應。​




在圖2中,在全部28個一級行業中,休閑服務、電氣設備、醫藥生物、商業貿易、電子五個行業資本支出超過折舊和攤銷幅度最大。同樣的,考慮到對制造業的定向鼓勵政策,電氣設備、醫藥生物、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有望較快的受到政策的正面影響,且預計受益明顯程度依次遞減。剩余行業中只有科研設備或者單價低於5000元的固定資產才能采用加速折舊或者在期初一次性扣除,所以預期受益較為不明顯。

4.制造業預期步入高速發展階段,醫藥、電子等行業有望領頭上漲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為這次政策定向鼓勵對象的制造業無疑受到利好的程度高於別的行業,並且能夠較快地受到政策帶來的正面影響。而在制造業中,醫藥生物、電氣設備、電子、機械設備和計算機會在目前投資狀態下較快地獲得相對更大的受益。國防軍工板塊預期受益幅度較大,但是政策帶來的效應可能不會較快體現。




近年,制造業資金壓力大和投資下滑兩個問題限制了行業的發展。圖3中顯示,制造業的近三年整體的投資趨勢在逐年下降,這也是這次政策出臺的主要目的。同時,通信行業的資本支出/折舊和攤銷的比值明顯低於平均值且逐年下降,說明近幾年該投入較低,發展較慢。相信在政策的激勵下,行業現狀會大幅改善,成長空間較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54

中國鋼鐵加速進入折舊時代 廢鋼出口量暴增954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3/1130933.html

中國鋼鐵加速進入折舊時代 廢鋼出口量暴增954倍

導讀

中國鋼鐵工藝流程面臨著結構性矛盾:作為廢鋼消化主力的短流程電爐,其鋼產量在中國占比僅為7.3%,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爐-轉爐長流程則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此前中頻爐能重新熔煉鋼屑鋼末,如今這些廢鋼進入正規的轉爐或者電爐,因為密度較低,損耗率很高。”

河北一家鋼廠負責人近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掃清中頻爐之後,一部分廢鋼缺少能夠消化的爐子。

與此相伴的是,盡管被征收40%的關稅,以輕薄粉碎料為主的中國廢鋼出口,正在連連創下高點。海關數據顯示,繼今年4月首次“破萬”後,5月份的中國廢鋼出口量再次激增至8.0345萬噸,同比增長954倍,環比增長4.3倍。

而在此前的一季度,廢鋼總體出口量尚不足千噸,更早之前,中國廢鋼的年出口量也不過1000噸左右。

中國鋼鐵正在加速進入一個折舊時代:2016年中國廢鋼資源量已達1.7億噸。相對於鐵礦石冶煉,廢鋼融化再利用是一種更為節能環保的綠色資源。然而當前中國的廢鋼煉鋼比僅為11%左右,遠遠低於世界51.6%的平均值。

究其原因是中國鋼鐵工藝流程的結構性矛盾:作為廢鋼消化主力的短流程電爐,其鋼產量在中國占比僅為7.3%,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爐-轉爐長流程(從鐵礦石和焦炭到生鐵再到鋼材)則長期占據主導地位。這一結構使中國進口了全球65%的鐵礦石,卻對更綠色的大量廢鋼利用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講,廢鋼資源的流失正在與國內煉鋼工藝的結構調整進行著一場賽跑,在此過程中,轉向電爐是廢鋼冶煉的大方向,而在去產能的背景下,允許電爐等量置換轉爐產能成為業界共同的呼聲。

國內外市場價格倒掛

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看來,近期廢鋼出口短期內激增是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一個結果。

他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廢鋼是生產“地條鋼”的主要原材料,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全面取締了“地條鋼”的生產,國內廢鋼庫存量隨之大增,短期內供大於求,導致出口需求的增加。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1.2億噸,由於地條鋼被取締,釋放出6000多萬噸廢鋼資源。

緊隨其後的是,廢鋼在一段時間內出現明顯的供過於求,其中生活廢鋼、輕薄料等料型價格一落千丈。

全聯冶金商會近日的調查顯示,出口的廢鋼主要是質次的輕薄粉碎料,9.6萬噸中占8.1萬噸。這些廢鋼輕薄料價格從2013年1月的2400元/噸,暴跌到今年5月的500至600元,跌幅高達80%。

高峰表示,國內外市場價格倒掛是廢鋼出海的一個重要原因,出於對市場的預期,國內廢鋼價格持續下跌,品質良好的國產廢鋼更具有價格優勢。

“以5月份為例,5月26日東亞市場廢鋼的價格為230美元/噸,印度市場的價格是267美元/噸,均高於國內的價格,同期國內廢鋼有代表性的廣州價格是1160元人民幣/噸,相當於171美元/噸。”他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廢鋼出口是在被課以重稅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的。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的優質資源,廢鋼大量出口是中國不願看到的景象,為了鼓勵回收再利用,中國對廢鋼出口征收40%的關稅,然而,這依然未能阻遏近期廢鋼出口上漲的趨勢。

這是否意味著優質的廢鋼資源正在大量流出中國?冶金商會指出,目前出口不足10萬噸,預計全年為20多萬噸,絕對量比較少,相對於中國一億多噸的廢鋼年產生量,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冶煉原料處總設計師李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近期廢鋼出口增速確實很快,但主要是此前基數非常低,而從總量上看,中國仍然是廢鋼凈進口國。

“從數量上看,現在每月出口量剛剛超過萬噸級別,但中國每月進口廢鋼都在20萬噸左右,去年全年進口量是216萬噸,前十來年,廢鋼每年的進口量更是高達上千萬噸。”她表示。

不過,近年來中國廢鋼進口量在連連下降。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下稱廢鋼協會)副秘書長王方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目前廢鋼進口要繳納17%的增值稅,出口要繳納40%的關稅,這導致國內廢鋼價格比進口廢鋼價格低很多,因此作為頭號鋼鐵生產大國的中國,每年廢鋼進口量僅占全球貿易量的2%,且多為間接進口。

中國200萬噸左右的廢鋼進口量已遠遠低於韓國的580萬噸和中國臺灣地區的320萬噸。

廢鋼協會建議,在適當的時機和一定的條件下,有步驟、有計劃地降低廢鋼進出口的關稅和增值稅,鼓勵國內企業融入國際市場,保障國內鋼鐵行業的資源供給。

鋼鐵加速折舊

此次取消中頻爐後廢鋼市場的大幅波動表明,目前中國廢鋼的供應量已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廢鋼協會表示,打擊“地條鋼”以來,大量廢鋼鐵資源出現,超出了大多數鋼廠、廢鋼鐵加工企業及業內人士的預期,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對行情預判不足,處置失當並遭受了損失。這反映出廢鋼行業信息統計的渠道和制度有待完善,廢鋼鐵的資源量仍然沒有摸清。

而從中國的鋼鐵積蓄量來看,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的廢鋼鐵資源將持續大量產出。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2017年中國鋼鐵蓄積量約78億噸,預計到2020年前後,中國鋼鐵積蓄量將達到100多億噸,廢鋼資源產量可達到2億噸。

由於工業化和基建程度不同,不同於發達國家,中國大量鋼鐵用於產生廢鋼較少的基建領域。李曉表示,在此過程中,中國消費領域拆車等社會折舊產生的廢鋼占比很小,中國的廢鋼更多來自自產廢鋼(鋼企生產時切頭切尾的部分)、加工廢鋼(螺釘等鋼鐵加工企業生產後的邊角料)、進口廢鋼(其占比已經低於5%)等渠道。

不過這一進程已經進入後半階段,中國鋼鐵正在加速進入一個折舊時代。

據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翁宇慶介紹,折舊廢鋼對廢鋼總量的影響最大,中國的廢鋼資源豐富程度將在2016-2020年期間快速提升,目前折舊廢鋼占當年鋼產量的比重僅為個位數,但是在2030年有望達到40%。

面對即將到來的體量巨大的廢鋼資源,中國急需在去掉中頻爐後建立一套高效可持續的消化渠道,同時,廢鋼再利用的上下遊產業也面臨變革。

廢鋼中的輕薄料、鐵刨花等料型此前大都由中頻爐來消化,不過現在進入正軌渠道後,這些料型不能直接進入轉爐或電爐,而是需要加工成破碎料、壓餅才能銷售給鋼廠,然而國內針對這些料型的裝備能力不足,使得這類廢鋼價格大幅下挫。

從事廢鋼回收的一位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於賣不上價,此前到小區收廢品,寧願要廢報紙,也都不願意要生活類的廢鋼廢鐵。同時,大批基層收購點因虧損停業,有的已經改行,一些地方料型較差的廢鋼堆積如山。

李曉表示,輕薄料等廢鋼體積太大,收回率較低,“加工一噸廢鋼耗電,加上人工成本至少20元,但是由於價格太低,加工完了之後利潤還不到20元,因此廢鋼加工企業也沒有了積極性。”

她認為,廢鋼應該有一個價格底線,否則會對廢鋼回收和加工行業造成沈重打擊。“盡管規模不大,廢鋼也是一個行業,它們活不下去的話就沒人來收廢鋼、加工廢鋼了,資源量再大也沒有用。”

廢鋼利用率逐年下降

實際上,當前的廢鋼加工有著較高的準入壁壘。李曉介紹,“現在廢鋼便宜,鋼企因為要自用都非常願意自己做廢鋼加工,不過它們面臨著廢鋼準入的行業壁壘。”

為鼓勵正規加工企業的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工信部先後公布了5批符合《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進入名單的廢鋼加工企業可以享受增值稅退稅30%的優惠政策。這是2011年停止廢鋼優惠政策之後重啟的一項新的稅收優惠措施。

此前由於廢鋼回收企業數量過多,市場格局分散,個別不法商販乘機虛開虛抵,偷稅漏稅,而大的正規回收企業卻無法形成經營規模,使得廢鋼資源大量流向“進出不要票”的“地條鋼”企業。在此背景下,2011年中國徹底取消了對廢鋼的多項優惠政策,並對廢鋼企業按照17%的增值稅收稅。

這一年也是鋼鐵行業原料結構發生改變的重要節點,從2011年開始,廢鋼采購量大幅減少,鋼鐵業廢鋼消耗總量下降,進口鐵礦石增加,電爐企業改建高爐,以鐵礦石替代廢鋼,廢鋼比自此年年刷新歷史最低紀錄。以鐵礦石為主要原料、以高-轉長流程為主要方式的中國鋼鐵行業逐漸成型。

在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秘書長湯毅看來,這樣的原料結構並不合理,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千里迢迢把礦石從巴西運到中國,用高排放的方式煉鋼,現在又以這麽低的價格把優質的廢鋼出口到海外,相當於把汙染留在中國,卻把好的資源送了出去,這是很痛心的一件事,中國應該大幅提高廢鋼利用率。”

當前中國廢鋼煉鋼比僅為11%左右,而全世界的平均值51.6%,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廢鋼煉鋼比已達到70%左右。

廢鋼利用不足的另一面,是中國進口了全球65%的鐵礦石:2016年,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創下10.24億噸的記錄。中國鐵礦石的進口依賴度也連年提升:從1990年的14%,一路上升到2016年的90%左右。

而廢鋼協會的數據顯示,打擊地條鋼以來,中頻爐相繼關閉,到今年3、4月份,主流鋼鐵企業每月廢鋼鐵社會采購量均同比增加50%左右,目前多數主流企業轉爐廢鋼比已達15%以上。

該協會表示,今年一季度,廢鋼鐵消耗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80萬噸,廢鋼比達到12.58%;年末,廢鋼鐵消耗總量有望突破1.2億噸,廢鋼比可達到15%以上。

電爐鋼企迎來轉機?

鋼鐵的主流生產工藝可分為兩種:長流程(從鐵礦石和焦炭到生鐵再到鋼材)和短流程(從廢鋼到鋼材)。目前中國鋼鐵行業大多數是前者為主,受工藝限制,不可能大量使用廢鋼,中國急需建立一批以電爐為主的短流程鋼廠。

而上半年中頻爐產能的徹底出清,為電爐的發展騰出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廢鋼等資源價格在低位徘徊,中國的電爐迎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比起以煤為燃料、以鐵礦石為主要原料的高爐煉鋼,電爐煉鋼可大幅度節能、節水,並減少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

有研究表明,與長流程相比,電爐短流程的廢氣排放量下降95%、固廢排放量下降65%、廢水排放量下降33%、總排放量下降61%。

然而,在李曉看來,中國的電爐鋼企一直是一個“弱勢群體”。其發展滯後的背後有著成本的考量:由於我國對電爐煉鋼的電價沒有優惠,在同樣條件下,鋼鐵企業用廢鋼煉鋼比用鐵礦石煉鋼的成本每噸要高出200-300元;一般而言,當廢鋼和生鐵的價差高於300元/噸時,電爐鋼的經濟效益才會凸顯。

不過,這個轉折點出現在去年10月底,彼時轟轟烈烈的打擊“地條鋼”的行動拉低了廢鋼的價格,改變了電爐鋼相對於轉爐鋼的經濟效益。截至今年5月19日,生鐵和廢鋼的價差已高達762元/噸。

在此背景下,大量電爐企業正在投入生產。冶金商會預計,今年電爐鋼產量可達8000萬噸以上,比2016年增加2000萬噸,這可以多消化5000萬噸廢鋼。

多位受訪對象認為,從長期看,提升電爐鋼比重必須解決其面臨的電價問題。目前,高-轉長流程煉鋼耗電為150度/噸,而電爐短流程耗電在500度/噸以上。李曉表示,在廢鋼集中的東南沿海地區,電價普遍都在0.7元/度以上,“這還不算波峰電,就算晚上生產,這麽高的電價也使電爐的成本比轉爐成本高出許多。”

一位鋼貿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少中西部地區電力資源充沛,這些地方應該進一步放開電價,“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電力過剩的現象,發出的電送到東部有非常高的損耗,棄風棄光現象很多,放開電價限制既能減少浪費,也有利於電爐鋼的發展。”

盤桓在電爐面前的,還有去產能背景下的產能置換問題。

“以內蒙古為例,現在的電價只有兩三毛,非常適合發展電爐鋼,但是沒有新增產能指標,只能買別人的指標,現在內蒙古的產能指標已賣到800元/噸了,100萬噸的產能指標就要賣8個億。”上述鋼貿商表示。

在打擊中頻爐過程中,相當一部分中頻爐企業在轉電爐後始終無法投產,其原因是這些企業沒有合規的煉鋼產能指標用於減量置換。

業內因此呼籲,對於有條件的轉爐企業,在不增加產能的基礎上,可以考慮采用電爐等量置換轉爐。

實際上,這種置換也符合大多數鋼廠的利益,不妨算一筆賬:目前用電爐生產一噸螺紋鋼的成本是,購買廢鋼1600元,煉鋼成本800元,而螺紋鋼的市場價格為3600元/噸左右,這意味著賣一噸鋼螺紋鋼稅前利潤可達1200元左右,這比用轉爐生產螺紋鋼要劃算得多。

因此很多企業也在悄悄地上電爐,但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這類企業面臨著踩到政策紅線的風險。

“可以預見,我國電爐鋼會迎來很大的發展機遇,但不可一哄而上,要規範管理,現在亟須制定相關的政策。”冶金系統人士表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夏旭田 實習生 李祺祺 鐘華 孫可昕

原標題:《中頻爐關停之後:廢鋼出口暴漲 電爐鋼企迎來轉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98

利市封店三折舊租 短租核心區地舖

1 : GS(14)@2018-02-05 09:33:5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321&issue=20180205
【明報專訊】近月有利市封專門店趁農曆新年將至,再度以短租形式進駐核心區商舖,部分更以低至三折舊租租舖。業界人士稱,零售業雖有回穩迹象,但部分業主不願丟空,寧以短租形式租出舖位,預計農曆新年後,部分商舖可獲長約租客以市價水平承租,並相信未必再出現大幅折讓短租。

年近歲晚,利市封專門店隨處可見,大部分以短租形式出現,並以零售核心區如尖沙嘴、旺角、銅鑼灣等佔多數。以尖沙嘴海防道32至34號地下D舖為例,「百家姓利是封」專門店於去年10月以30萬元租用該舖,以商舖面積約830方呎計,呎租約361元。對比商舖上手長約租客德成大藥房於2015年以110萬元承租、呎租達1325元,現短租月租較2015年低73%。

短租大舖變身「旗艦店」

另一個劈租幅度較高的短租商舖,位於銅鑼灣東角道24至26號怡安大廈地下19B號舖,該舖面積約400方呎,過去由眼鏡品牌租用,2013年9月起月租35萬元,去年底由利市封專門店租用,月租僅11萬元,租金大減69%。

業界:大幅劈租避免丟空

在今年一眾利市封短租舖中,更有一間「旗艦店」,有關舖位位於尖沙嘴加拿芬道53號,原由周生生珠寶金行承租全幢4層約5529方呎樓面,月租一度高達330萬元,有關舖位曾於市場上以8.88億元放售,月租則減至120萬元水平;是次「百家姓利是封」只租用部分樓面,估計涉及1258方呎,預料月租低於80萬元水平,惟兩者所租用的面積不同,未能直接比較租金減幅。

有代理稱,零售市况回暖,有助業主出租商舖,惟物色租客需時,近月正是農曆新年的零售黃金檔期,故業主短租予利市封專門店,因此短租個案明顯增加,且集中於核心零售區,而成交租金大多為劈租個案。他又稱,大部分業主打算「租住先」,預計短租期完結後,商舖租金有機會見底回升。

明報記者 林尚民、甘潔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