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四線城市:盛宴抑或陷阱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4/3MMDcyXzM1NDk3MQ.html

一線城市限購持續,部分二三線城市將被納入限購,被限購的樓市資金何去何從?更多房企開始把目光投向三四線城市。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 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向本報記者直言,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盛宴才啟幕,房企對這個龐大市場的爭奪也才剛剛開始。但他同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波限購 政策,只是擴大了限購的範圍,但並沒有給出被限購市場民間資金的出路引導,僅僅是把這些資金從一線趕到二三線再到三四線。

缺乏對資本的正確引導,資金和房企自發流向三四線城市,是機遇抑或陷阱?

三四線城市的理論機會

「過去幾年,得益於快速佈局三四線城市,高周轉企業萬科、恆大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陳嘯天指出,三四線城市在全國性房企業績增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開資料顯示,萬科在過去7年時間內業績規模翻了20倍,2003年萬科集團全年的銷售業績僅為60億,2010年已達1000億之多,2010年萬科銷售業績突破千億時,三四線城市貢獻率上升10%。

三 四線城市對房企業績的貢獻,在恆大這家全面佈局於三四線城市的全國性房企身上體現很明顯。資料顯示,近3年時間內恆大整體業績翻了8倍,2011年半年度 銷售額429億元,同比增長達103%,迫近去年全年500億的銷售額,其中多達20%以上的銷售額來源於三、四線城市的貢獻。

據瞭解,同樣,中海、龍湖、華潤等企業加快周轉速度,也在持續擴大三、四線城市佈局的比例。

根據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和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最新發佈的「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發展潛力測評研究報告」指出,受到調控影響,十大重點城市成交出現萎縮,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逐步加快,未來成長空間可期。

我國目前擁有287個地級市,661個市,2862個縣,按照目前成交面積增長幅度預測,住宅開發市場空間依舊巨大。但十大重點城市成交佔比呈波動下滑趨勢,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發展將逐步加快。部分三四線城市近5年房地產成交面積增長率高達50%。

「大部分企業的利潤來自路徑利潤,即企業通過戰略佈局在三、四線城市業務的發展實現主要獲益。」上述報告指出,對於大型房企來說,憑藉其品牌帶來的高附加值,在這些內部價差還未拉開的三、四線城市佈局,能夠迅速造就區域標竿型的項目,獲取競爭優勢。

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副主任孫斌藝則告訴記者,需求逐步釋放是三四線城市的重要機遇所在。

該 研究報告以251座建制地級城市為研究對象,據調研結果,從房地產發展潛力百強城市區域分佈來看,東部區域共有49個地級城市入選百強,進入二十強的城市 達16個之多;中部區域共有22個城市入選房地產發展潛力百強,但無一城市進入二十強之列;西部區域有24個城市進入百強,內蒙古的包頭和鄂爾多斯以及云 南的保山進入二十強;東北區域共有5個城市進入百強,進入五十強和二十強的只有吉林市1個。

換言之,三四線城市的實力榜的區域分佈,在很大程度上將反映出房企接下來區域拓展重點的地域側重。

樓市進入高風險週期

「二三線限購擴容,被限資金流向三四線城市,但同時回流一線城市的可能性也存在,盲目進軍三四線市場,存在風險。」有不少業內人士持這樣的判斷。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投資的角度而言,一線城市限購從嚴,房價漲幅空間被壓縮,不利於短期的投資客進場。對於三四線城市的機遇,張宏偉也表示並不確定。「二三線城市限購政策將更具靈活性,從操作層面來講,投資客進場還存在市場機會。」

換言之,二三線限購並不直接等同於三四線城市的機會。

更大的風險顯然不僅是資金流向的不確定性,更在於整個行業發展階段的風險係數正在不斷提升。

陳 嘯天指出,從國家發展方向上來說,我國已經進入社會改革為主導的發展階段,房地產行業已經由一元風險(市場層面)躍升至三元風險(市場層面、經濟層面、社 會層面)。與此同時,國家處於重大發展轉型期,住房問題已經從經濟層面上升到影響社會穩定、關乎國計民生的社會層面。「政策不斷趨緊,房價居高不下,中國 房地產行業正進入高風險週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2

說史130606基督的勝利(二) 改宗抑或殉教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6/06/%E8%AA%AA%E5%8F%B2130606%E5%9F%BA%E7%9D%A3%E7%9A%84%E5%8B%9D%E5%88%A9%E4%BA%8C-%E6%94%B9%E5%AE%97%E6%8A%91%E6%88%96%E6%AE%89%E6%95%99/

說史130606
基督的勝利(二) 改宗,抑或殉教?
蕭律師執筆

謝維勒皇帝Severus ( AD222-235在位)
謝維勒治國後期,從原本的寬容政策改走鎮壓路線,他判定基督教徒的「結社」為反社會活動,延續了 奧古斯都嚴禁秘密結社的國策。 然而他的行動只限於封鎖各地的教會,而且不知何時又讓人重新開放了。

德丘斯皇帝Decius ( 249-251)的「非基督教徒身份證明書Libellus」
基督教會向來標榜殉教者,然而根據教會的記錄,在五賢君時代一百多年間,只列出12名殉教者,因為那時鎮壓的對象只及於神職人員。

第一個將鎮壓範圍擴及一般信徒的是 德丘斯皇帝。 公元250年德丘斯下令發行「非基督教徒身份證明書」,對象是全體羅馬公民權所有人。*** 他表示,為要防禦北方蠻族與東方波斯,僅憑前線官兵是不夠的,需要全國國民作後援。 基督教長期抹黑帝國是邪惡墮落的國度,很易變成內部的敵對勢力。
德丘斯命每個城鄉成立特別委員會,召集民眾,令其在委員面前參拜羅馬神像,焚燒香料,發誓自己不是基督教徒。 事前事後無須查証,當場發放證書。***

基督教徒為此大感動搖,分裂成兩派。*** 一派認為應當堅持信仰至死:另一派則認為可順應政府要求領取證書,但乃暗中堅持信仰,當能得到上帝的寬恕。 後者佔優勢, 因此出現大量棄宗改教現象,但仍有1,000多名拒絕改宗的殉教者。*** 神職人員認定自己站在引導信徒的立場上,不能棄宗改教,因此在官方召見前紛紛逃亡。
一年後,蠻族大舉入侵,鎮壓政策擱置。 不久,連皇帝本人也在作戰中陣亡了。

瓦雷力亞努斯皇帝Valerian ( 253-260)
瓦雷力亞努斯於253即帝位,又恢復了鎮壓政策,但這時已非皇帝的個人想法,而是羅馬人對基督教徒(很多本身也是羅馬公民)經已忍無可忍。 他們責備教徒在國難當前逃避公民義務;但教徒卻認為,基督的教義不允許他們承擔帝國的政務。***
羅馬帝國與基督教的對立,不是宗教間的抗爭,而是不同文明引發的對立。

257瓦雷力亞努斯公佈了一項法令: 禁止基督教的一切儀式祭典和信徒集會。*** 這項法令針對的仍是神職人員,不是一般信徒。 違反法令者,政府得在未經控訴情形下逕行逮捕,判處流放及死刑。
有些高層神職人員因而受難,首都羅馬城的主教殉教;迦太基主教 逃亡藏匿,但在得知總督將追究教會人員後出來自首,最後遭判處死刑。

翌年,瓦雷力亞努斯追加一度法令,引進沒收資產概念,作為處分教徒人身的政策。 這度法令還把對象擴大到平信徒,尤其富有的信徒。 帝國終於瞭解,阻斷教會的資金來源,有助於抑止教徒人口成長。***

然而瓦雷力亞努斯的鎮壓基行動還是不得不中斷,這時波斯王 夏普爾Shapsur侵犯邊境。 260年帝國陷入了空前危難:皇帝成為波斯王的俘虜,日耳曼蠻族又大舉入侵!
基督教徒又享有45年的平穩日子,其間上台下台的皇帝就有六人,不過多數採取寬容政策。 基督教徒依舊為羅馬社會帶來問題,但政府已無暇處理。

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us ( 284-305)的「絕對君主政治」
284年帝國皇位傳至戴克里先。 他深知穩定的政治至為重要,而政治穩定,就是皇帝地位的穩定。 官兵不能再認為皇帝與自己同樣是公民;要轉而認同他是高不可攀的至尊。 「元首政治」由是轉向「絕對君主政治」。***

絕對君主體制背後必須有 “絕對神明”作後盾以維護權威。 但希臘諸神權力分散,就算主神宙斯也無法行使絕對權力。 反之,猶太教與基督教由於只有一神,所以有絕對權威。****
戴克里先認為樹立絕對君權要先把桀敖不馴的基督教消除。 這就是羅馬史上首次持續、堅決、有組織地鎮壓基督教政策的肇始。*****

戴克里先「大鎮壓」—– 第一道敕令
成為「大鎮壓」政策源頭的第一道敕令,發佈於303年初,是戴克里先在位的第十九年。 鎮壓政策非常有系統:
1. 所有教堂從地基起徹底破壞;***
2. 嚴禁基督徒集會,包括彌撒、洗禮、婚禮、葬禮;
3. 聖經及一切有關書籍、彌撒所用器具、十字架、基督像等,皆予以沒收銷毁;
4. 基督教徒屬於上層社會者,以往於訊問時享有免拷問等特權,如今全數剝奪;
5. 承認為基督教徒者,喪失在法庭上自保的權利;***
6. 教會資產被沒收後付諸拍賣,拍賣所得分配給地方自治體或與基督教無關的職業公會;
7. 所有承認為基督教徒者,一律逐出公職之外。
皇帝派出軍隊監督執行以上規定,這等同向基督教宣戰!

其他地方不得而知,但在皇帝直接管治下的東方(當時帝國由「四帝」分區管治),基督教徒做出激烈的抵抗。*** 在東區首都 尼可美狄亞,一名教徒撕毀敕令,一邊繞著廣場跑步,一邊大喊基督將會獲勝。 他立遭逮捕處死,成為第一個殉教者。 之後,宮內發生了兩次火災,第二次甚至就在皇帝寢室的附近,至於是否惡意縱火就不得而知了。 經過嚴密的調查,發現宮內竟有許多基督徒,於是高階者皆被處死刑。

基督徒掀起了暴動,範圍擴及叙利亞。 戴克里先的鎮壓毫不手軟,很快就消弭了暴動的擴散,軍方完全站在皇帝的一邊。*** 他不久就公佈了第二道敕令,那是給各「縣」長官的指令。

第二、第三道敕令
第二道敕令的掃蕩對象是作為教會中樞的主教、祭司、助祭司等神職人員。各縣長官必須把這些人逮捕入獄。
不久,戴克里先又打落水狗般發佈第三道敕令,規定關在牢裡的神職人員必須舉行給羅馬諸神的祭獻儀式。 接受這項規定的立即釋放,不接受的處死。結果只有4人被處死。***

第四道敕令
303年底,他再頒佈第四道敕令。 這道敕令最是不近人情! 往昔 圖拉真Trajan皇帝訂定的政策,不接受匿名密告。 如今只要傳聞某人是基督徒,該人就會遭當局追緝歸案逼供,並且要行祭獻儀式,拒絕者處死或強制勞動。

不過遭「大迫害」處死的人其實不多;據基督教會留下的記載,309年解除禁令時的社會情况如下:
1. 大批教徒脫離牢獄與強制勞動生活回到家中。
2. 神職人員被釋放,回到往年職場。
3. 棄教者痛改前非,祈求重新被社區接納。
如果這些記載屬實,足以顯示:(一)被處死的人占總體少數,大多數(包括神職人員)只被送往牢獄或強制勞動;(二)許多人改宗棄教。

教會為 “棄教者回歸”製訂程序,包括在冬天穿著粗衣,跪在人前苦苦哀求等一連串艱辛嚴苛的贖罪行為。 不過也有許多人覺得根本不該原諒棄教的人。是否允許棄教者回歸,成了教會內部鷹派和鴿派的對立界線。***

資料來資:惡名昭彰的皇帝(作者:塩野七生;譯者:譚士晃)
賢君的世紀(作者:塩野七生;譯者:林韓菁)
迷途帝國(作者:塩野七生;譯者:鄭維欣)
基督的勝利(作者:塩野七生;譯者:鄭維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40

SENSE隨筆130927你是內向抑或是外向的人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09/27/sense%E9%9A%A8%E7%AD%86130927%E4%BD%A0%E6%98%AF%E5%85%A7%E5%90%91%E6%8A%91%E6%88%96%E6%98%AF%E5%A4%96%E5%90%91%E7%9A%84%E4%BA%BA/

SENSE隨筆130927
你是內向,抑或是外向的人?
執筆人:蟬

內向與外向

心理學家 榮格Carl Jung於1921年發表名著《人格類型 Psychologische Typen》,將人格分成八個類型, 其中再歸為兩大「態度Attitude類型」: 「內傾型Introverts」和「外傾型Extraverts」,大概等於日常用語中的內向和外向。***

心理學界多年來基於榮氏的分類基礎不斷研究,發展出現今招聘(尤其是保險業)時常用的MBTI測驗等人格分類工具,企圖找出較適合受驗者的工作和發展方向。然而學界對於內向和外向性格並無清晰定義,除了因為性格特點複雜細緻外,對於如何分離和解讀實驗結果也存在相當大的問題。

《安靜》的作者Susan Cain提出一個非常獨特的分辨內向和外向的方法:假若你與很多人一起活動完畢後,即使過程很快樂,但卻很需要獨處才能恢復心理平衡(ie俗語所說“充電”)的話,你便是個內向的人;相反你需要和大夥兒活動才能“充電”,便是個外向的人。****

外向文化的堀起

今日主導世界商政界的美國,有不少重要人物都是哈佛商學院的畢業生,據說財富500公司裡有百分之二十的管理層皆從哈商畢業。 哈商的學生有著今時今日成功人士的典型特徵:熱愛社交、善於表達自己、自信、打扮入時整潔、笑容滿面,恍惚任何時候都準備好領導世界似的。

根據哈商一個難得性格內向的學生 陳冬形容,要合乎哈商文化,學生在發言時即使對內容不太確定也必需充滿自信;任何事都應該和同學一起進行而不應該單打獨鬥;要勇於發言,不要等到有完美答案才表達出來,因為有發言總比沒有好。

美國傳奇“人生教練”東尼Anthony ‘Tony’ Robbins的著作《喚醒心中的巨人》是最暢銷的“自我修養”書藉之一。 正如其他同類型的書一樣,他教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他認為要變得更好,便要把自己的潛能釋放,爭取每次與別人相處的機會,盡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在人前展現,令別人記著並喜歡自己。根據東尼的說法,內向並不是不向別人推銷自己的原因,因為成功便是令人喜歡上自己。***

(覺得這些指引很眼熟嗎?皆因你認識SoChun!)

東尼大師其實只是美國人際關係導師傳奇 卡內基Dale Carnegie的翻版。卡內基是美國泛銷售文化的代表人物。 他生於二十世紀初的密蘇里州,年少時性格內向,身體瘦弱,是典型的內向男生。 大學時為了擺脫內向的人生而苦練演講技巧,直到他畢業時,正值美國極之需要銷售員的時代,社交和說話技巧成為巿場需要的技能,而他亦因緣際會成為 “成功的代言人”。

據美國文化歷史家Warren Susman形容,二十世紀美國社會從「強調品德character的文化」轉變為「重視個性personality的文化」。***

在品德文化的氛圍裡,理想的自我形象是認真,有紀律,並且值得尊敬:入暗室而不欺的本性,比在別人面前塑造的形象更重要。

觀乎英文字personality是十八世紀才出現的字詞,而easy-going的說法也是到二十世紀才流行,便會明白重視個性是近代的潮流。

巿場學和銷售行業的興起令廣告內容產生巨變, 廣告由以往直白介紹產品變為注重自我形象的打造,不關注形象便變成罪惡。 人生重點已再不是品德而是個性,而所謂的個性,就是討好其他人。***

舉例:日本個人用品品牌Gatsby一支洗面膏的廣告

性格天注定?

美國心理學家Jerome Kagan是當代最重要的發展心理學家之一。 他在1989年開始了一系列個性發展的研究,至今仍由他的學生繼續進行。 Kagan找了五百名四個月大的嬰兒,在哈佛實驗室進行45分鐘的評估研究,初步分辨出他們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受試者兩歲,四歲,七歲和十一歲的時候再回到實驗室作後續研究。

各位可能覺得在那麼年幼的時候就斷定性格取向乃是言之過早,但研究結果卻顯示並非如此。

受試者在實驗過程中接受不同類型的刺激,例如汽球爆破聲,說話錄音,沾了酒精的棉花棒等,並紀錄他們的反應。 結果顯示大約四成的受試者保持安靜溫順,被稱為「低度反應組」;而百分之二十的兒童則嚎啕大哭,使勁地揮動著手腳,他們被稱為「高度反應組」。

Kagan實驗的假設是違反直覺的:他認為低度反應的受試者是外向的,而高度反應者則為性格內向的人。***

實驗證明Kagan的推測是對的,兩組受試者性格發展大多合乎預期,道理是甚麼呢?Kagan團隊相信人對外部刺激的生理反應如心率,血壓,體溫等都是由大腦中的杏仁核所控制的。杏仁核位於邊緣系統的深處,而邊緣系統是一種古老的大腦網絡,即使像老鼠這種歷史久遠的動物身上也可以找到。邊緣系統控制著很多生物的基本功能,如食慾、性慾和恐懼等等。***

Kagan實驗的假設是人擁有著敏感度不同的杏仁核***。 擁有高敏感度杏仁核的人感知到不熟悉的事物時,就會作出較大的反應,唾液中的皮質醇也分泌得越多。這表明了他受的心理壓力較大,似乎比低敏感度的人更加不舒服。

事實上高反應組的孩子不單對陌生的事物具敏感性,甚至對一般事物也更具敏感性,心理學家將這種高度反應稱為「警覺性的注意力」。他們的眼球運動比別人頻繁,在做決定前亦會比較各種可能的選項。

然則性格是天生的嗎?也不盡然。即使在高敏感組中,也有少部分兒童發展成外向性格的人。根據Kagan的學生及同事Carl Schwartz表示,環境與意志讓人的個性有很大的發展可能,但是沒辦法無限伸延並超出基因限制之外。

這個現象,稱之為「橡皮筋理論」:我們就像一條有彈性的橡皮筋,可以往外伸展擴延,但總有個界限。****

人透過學習,使用前額葉去“說服”和“安撫”杏仁核發出的過敏反應,將面對刺激的反應活動轉由大腦皮層應付,從而減低杏仁核的影響力。 然而杏仁核的反應是沒辦法完全排除的,尤其是在前額葉忙於處理其他問題的時候,杏仁核便會反撲,令壓力和恐懼再次產生。

這觀察似乎和《快思慢想》中所提出的系統1和系統2有很高的吻合度。

 

參考書:

《安靜,就是力量》

《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2012, Susan Cai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60

【閱讀】暴富中國:繁榮抑或陷阱?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291

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國:富裕抑或貧困?繁榮抑或衰退?幸福抑或不幸?事實上,這都是中國,一個面臨多重轉型的中國。在中國真正變得「富裕」之前,都需從根本上反思經濟增長的目的,習慣以自由來看待發展。

在外界的多棱鏡之下,以出口「MADE IN CHINA」廉價物品為標籤的中國形貌正在發生劇烈改變。

一方面,根據美國《時代》週刊的報導,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其引用經濟學家研究表明,過去10年來,中國製造業工人的實際工資每年增長近12%。這是20年來經濟以兩位數增長帶來的結果,「推動這種經濟增長的是國內火爆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建設,再加上有一段時間發達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巨大需求。」

另一方面,中國人在奢侈品消費方面也表現了驚人潛力。2010年中國大陸的奢侈品銷售增長了30%,某機構報告甚至預言今後中國大陸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將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長,到2015年將擁有全球奢侈品20%以上的市場份額,屆時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

對比之下,伴隨著中國概念股的集體下挫,做空中國之聲在國際社會不乏擁兌;同時,國內情況亦難言樂觀,就業無門、通貨膨脹、食品安全等等種種集體焦慮令人矚目,經濟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的爭議漸起。

如是參差錯愕的諸多鏡像,不禁令人疑惑,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中國:富裕抑或貧困?繁榮抑或衰退?幸福抑或不幸?事實上,這都是中國,一個面臨多重轉型的中國。

首先,中國人工必然不再便宜。過去幾十年,人口紅利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對於一個追趕型經濟體而言,中國成功之處利用了上一波全球化的末班車,通過對外開放釋放的外部需求極大地利用、刺激了內在閒置的勞動力潛能。

然而,伴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的進一步完成,以往印象中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勞動力也面臨瓶頸,中國可能正在邁過經濟學上的劉易斯轉折點——一旦跨過這一點,那麼將意味著以前新增就業數量不改變工資水準的情況發生根本性逆轉,近些年持續不斷用工荒以及成熟工人工資上漲可謂信號。

其次,伴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中國2010年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正式邁入人均GDP3000美元門檻,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諸多癥結的自動消失,反而意味著社會矛盾的日趨複雜,中國未來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面臨增長停滯、貧富分化、腐敗橫行等系統性威脅,可能永遠無法突破人均收入1萬美元的門檻。

事實上,當前奢侈品熱在中國的繁榮,正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先兆之一。不少國人在海外淘貨抑或買房一擲千金背後,也少不了灰色收入的貢獻。央行近期一份報告就指出過萬官員攜款8000億出逃,人均達5000萬之巨,這是只是冰山一角而言。一個轉型社會,制度的不完善很容易充溢尋租空間,而尋租行為本身就是灰色收入滋生的溫床,貧富不均進一步孵化出畸形繁榮。

如此看來,中國之富,不僅在於灰色收入的橫向,亦更多表現在GDP總量之上。我們常常說起中國經濟總量巨大,前些年超越日本成為第二。然而,這並不是值得樂觀的理由。日本曾經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已經達到劉易斯轉折點,中國人均GDP比起日本當年實在難以匹敵。換言之,如果中國面臨於日本同樣的衰退牌局,那麼中國的處境將會比日本更為悲催。

在中國真正變得「富裕」之前,如何避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林毅夫給出三個藥方,繼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解決好收入分配問題。事實上,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而言,這三個藥方都涉及了對於以投資為驅動拉動模式的轉變,這需要我們從根本上反思經濟增長的目的,習慣以自由來看待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35

塵間往事:追索者抑或迷路者?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michaelinterio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39

塵間往事:追索者抑或迷路者?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8cr.html

      上海氣溫斷崖式暴跌,女兒晚間突發高燒,我和妻子前後半夜守著她,給她物理降溫。

       深夜里,她終於睡去了。

       為人父母,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宏大敘事與她無關。瀏覽新聞,報道香港數以千計青年人圍攻港府大樓,終於應了我二個月前寫的文字,最終所謂的和平街頭運動都會走向暴力。

       你會看到一些報道,比如某個生活中的失敗香港女性,對著大陸女遊客謾罵,圖片上的表情醜陋。

       何解?

       因為群體性的行為,在一個所謂崇高理想下,都會演變為惡行。許多人有機會擺脫日常約束和法律,發泄失落,並試圖在理想主義旗幟下,尋求精神源泉,進而做出超乎常態的行為。

       這在西方的社會心理學一系列實驗中已經得到驗證。

      香港導演拍的那部影片《十月圍城》,商人支持革命者,無論動機如何,他只求革命者頭領不要把自己的兒子卷進去,結果他贊助的革命者里有他理想主義的兒子,在影片最後微笑著與清廷官員同歸而盡。

      每一個父親都能理解他最後絕望的痛苦,人生為何?

      打開上世紀的記憶,你會看到無數理想主義者,最終邁向邪惡,從紅色旅到日本赤軍,均帶著單純的改造社會的烏托邦情結。

       這一代的青年是在西方價值觀教育下,成功洗成一元論的唯有歐美價值觀體系為單一美好體系,非此類即為邪惡異教徒。

       那一代的年輕人是在封閉大國中國的感召下,獲得精神源泉,反擊美帝國主義,從和平方式走向暴力方式。

      日本赤軍最後一個被逮捕的女性首領重信房子,年輕時即受父親熏陶,相信反美反帝的亞細亞主義,從開始只采用和平方式的抗議,到最後認為不流血的革命是不會成功的,開始襲擊日本政府和無辜平民聚集的機場、大使館等地。

       在左傾主義席卷全球的時候,日本赤軍發展到以二萬五千人的一次大規模對抗行動,在成田機場挖掘地道和建立堡壘,堆積武器和警察大規模的對抗。結果收音機里傳來前門毛與尼克松握手的消息,赤軍的心理一瞬間垮掉。其中一個赤軍成員的母親被警察要求來和兒子對話,並告訴他:毛主席交給你們的任務完成了,美國總統和毛主席握手了。

       絕望的兒子於是向母親開炮。

      精神家園的毀滅是非常殘酷的,後來赤軍放棄原有理想,前往阿拉伯地區協助巴勒斯坦人爭取從美國和以色列的暴政中,拯救巴勒斯坦。

      他們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大量殺傷平民,甚至改變了阿拉伯人對日本的惡感,並在石油危機中,歐佩克對日本網開一面,意想不到的幫助了赤軍反對的日本帝國主義。

      但淺間山莊事件中,革命者的內部大清洗,殺戮包含孕婦在內的自己同誌,讓重信房子的信仰徹底摧毀,她實際上在被捕前的三十年前就已經意識到了理想主義的失敗,於是在被捕後,獄中解散了日本赤軍。

      香港的年輕人正如三十年前的另一批年輕人,他們分別被兩個一元論洗的幹幹凈凈。現在的年輕人認為只有民主才能救香港,並視為情懷,完全忽略普通港人的生活,而意圖讓他們犧牲安寧,來獲得徹底的政治改變,並認為這是唯一的道路,並在我們看得到的跡象里,從和平一步步滑向暴力。

       三十年前的年輕人領袖重信房子後來懺悔道:她選擇了錯誤的方式,謝罪並希望更好的日本能夠吸取這些教訓。

      精神世界的導引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有的人相信宗教,有的人相信環保主義,有的人相信中醫,有的人相信轉基因是滅絕民族的,有的人相信大漢族主義,有的人相信民主拜物教,有的人仍舊相信毛主席,有的人相信普世價值觀.......

     幾乎所有的心靈在建立一個只有一扇門的房屋後,就關閉了其余所有的視野,並以此建立行為模式,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和他人,求仁得仁。

      人類的宿命決定永遠不會有終極解釋為全人類接受。

     而香港往何處去呢?

     這些孩子們會怎樣成長呢?

     上帝在他的花園里,天使收斂了翅膀,魔鬼和蛇微笑著對神說,他們總會信自己要信的,因為他們此時只咬了一只蘋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41

為時已晚,抑或為時未晚?



《十年》,一票難求。卻在新年依始的這天,深夜場偏偏剩下後排靠邊的一個伶仃座位,為我的2016定了調。

鏡頭下的水晶球,在想像2025的香港。黑白、是非、真假永遠並存。我們看到了虛偽與真誠的角力,雞蛋與高牆的比拚。

政治敏感的城市,註定是陰謀的溫床。奸的是真小人,忠的也不過是偽君子,統共是配合中央推動落實國安法的棋子。就連有人自焚,作家、大學教授、時事評論員都在煞有介事地揣測,自焚者的身份撲朔迷離,就算不是中央自編自導自演的戲碼,中央也必藉故為「港獨」大造文章。

誰都想不到,原來是個寂寂無名的八旬婆婆。她的動機,沒那麼複雜,卻更單純而高尚。她曾在示威現場被年輕人保護過。年輕人為她讓出口罩,她卻目睹年輕人被毒打,因為廿三條而坐牢,在牢獄中絕食抗議而死。婆婆自焚,是為了還年輕人一條性命,為了對理想與熱情的肯定,也為了在她有生之年給香港燃點最後一份希望。

看着婆婆把一罐氣油照頭淋,火光之中她的雨傘被燒得剩下一排骨,錚錚風骨抗行熊熊烈火,好心翳、好難頂。但不知何故,也有種難受之中的安慰。陰謀當道,她所做的,卻是那麼純真與簡單。

散場前,螢幕亮着「為時已晚」四個黑底白字,然後「已」字又化成「未」字,全場無力而沉重地拍掌。零晨二時,大家默默走出戲院,走下山坡。萬語千言,思緒迴轉。

五個作品,合起來,要說甚麼?「維持着我意志的,不是仇恨,而是希望。」最黑暗的天空,星星份外明亮。我們對一個城市有愛,就是那顆永恆的星星。2025的香港,為時已晚還是未晚?還看我們選擇向陰謀低頭,抑或勇敢獻身大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28

經濟牌抑或移民牌 英國脫歐誰說了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148.html

離開6月23日英國退歐公投日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各種民意調查的結果五花八門,有的電話民調和網絡民調得出的結果大相徑庭,使得究竟是希望“留歐”人多還是支持“退歐”人多,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日前,《第一財經日報》駐倫敦記者奔走於各種機構組織的辯論會、演講會,可以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戲碼到處上演。

在5月25日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院(Chatham House)關於目前“退歐”宣傳活動和民意調查結果研究情況通報會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終於得到了一些相對權威和明確的研究分析。馬休·古德溫(Matthew Goodwin)教授在會上透露:年齡、熱情、社會階層,成為此次決定去留分野的關鍵因素。目前去留兩派支持率非常接近,留歐派主打經濟牌,退歐派的權重壓在移民和國家安全;年輕人支持留歐率高,65歲以上人群對退歐的支持驚人地達到了82%;而公投當日投票率對留歐派至關重要,將可能根本性決定公投最終結果。古德溫還認為,目前來說,此次公投的四張牌:經濟、主權、移民、國家安全,已經逐漸進入到“經濟”肉搏“移民”的嚴峻階段。

英國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的約翰·柯蒂斯(John Curtis)教授則在會上亮出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公投正式啟動遊說宣傳攻勢以來,8個主要的民意調查機構調查結果,支持“留歐”率領先的有5個(其中比例最高的有61%),不分伯仲的有2個,48%的有一個。平均支持率僅比之前提升了1%。由於執政黨保守黨內部“退歐”勢力強大,黨內分裂嚴重,而且“未決”(Don’t Know votes or Swing votes)人群比例有10%~15%,因此留歐派遠未能達到“穩操勝券”的程度。

留歐派打“經濟”牌

從國際貨幣經濟組織(IMF)、經合組織(OECD)、評級公司穆迪和惠譽,到英國央行、倫敦金融城、英國工商聯合會,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到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從財經商業大佬邁克·布隆伯格、巴菲特到各大型跨國公司CEO,從汽車行業協會到英國創意產業聯盟,紛紛警告英國“退歐”會導致經濟規模萎縮、資產貶值、英鎊大跌、失業率提高、商品價格飆升等聲音天天不絕於耳,甚至震耳欲聾。在強大、專業的數據支持下,英國如果退歐,到2030年,英國經濟規模會縮小6%,即每戶英國家庭會每年損失高達4300英鎊;2年內可能有82萬人會丟掉工作;英鎊可能貶值20%,;英國國家醫療和公共服務部門可能被削減幾十億的開支……這些被退歐派指為故意“聳人聽聞”的狂轟濫炸,使留歐派的“經濟牌”打得有理有據。

一向在政治問題上“不站隊”的英國央行,這次卻一反常態。行長馬克卡尼強烈警告退歐風險,“如果脫歐,英鎊可能大幅貶值,資產價格可能下跌,失業率上升。退歐對增長和通脹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會導致衰退。”英國央行日前將第二季度經濟增幅從0.5%已經下調至0.3%,並稱如果有必要,不排除降息可能。之後,眾多退歐派攻擊英國央行不應在公投問題上顯示明顯傾向。這位加拿大出生的金融大佬擺出一副敢作敢當的姿態,反擊道,“作為央行行長,對國家經濟風險有權提出警示。”

前商務大臣溫斯·凱博(Vince Cable) 在一次活動上接受采訪時表示,“英國經濟從歐洲‘單一’市場,包括歐盟內勞工自由流動中得益是可圈可點的。‘脫歐’使英國很難保持現在這樣顯而易見進入海外市場的便捷。‘脫歐’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麽並不清楚,但可以想見的是,‘脫歐’造成的混亂和不穩定是肯定的。而且會很大程度上損害投資者,包括海外投資者到英國投資的信心。而對英國經濟造成的困擾和巨大花銷更是不可估量。”凱博針對“脫歐”者尋求挪威模式的論調表示,挪威在上世紀70年代進行退歐公投脫離歐盟至今,每年支付給歐盟的費用,不低於英國的歐盟會員費,而勞動力流動導致的移民人數和英國也差異有限,但在歐洲事務上的話語權相對很小。

非常值得關註的是,他最擔心脫歐會使英國海外投資受到重大的負面影響。他引用經合組織的數據,英國吸引外資的魅力之一就是作為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門戶。如果脫歐,海外投資或大損三成,因為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所謂的歐洲營銷市場、歐盟產品標準等都會被打破。

當然,他也提到了對近600億英鎊價值的金融服務業造成的重大影響。從海事保險到外匯交易,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歐洲及全球市場極端活躍的業務往來,很多公司集團總部都在英國,因此絕大多數在英國已經開展業務的金融企業都不會願意看到“脫歐”的發生。

至於脫歐派們掛在嘴邊的,英國脫歐對全球貿易能夠獲得更大自由的說法,凱博駁斥為“奇談怪論”。他說:“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已經享有了包括45個前英聯邦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國家、15個地中海國家,近期還有加拿大、智利、韓國等在內的60多個國家的貿易協議。如果脫歐,是不是要徹底重新開啟與這些國家的談判,還是保持現狀,或者到期可以重續?目前完全沒有辦法判斷。”

凱博還舉例道:“歐盟和印度長期無法達成貿易協議的原因,正是英國對印度提出的關於信息技術人才自由流動的條款不能接受而阻止了歐印之間雙邊貿易協定的簽署。”他還例舉了美歐之間跨大西洋夥伴關系寫的遲遲不能達成的原因,也是英國和德國方面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強烈反對。因此他認為,所謂脫歐可以有更多貿易談判自由的假設是完全不成立的。

脫歐派有大腕加碼

就在同一個活動上,前首相梅傑執政時的財長諾曼·拉蒙特勛爵(Lord Norman Lamont)與凱博打起了擂臺。他反對留歐派的“唱衰”言論。他認為去留歐盟的論辯,應該是建立在理性、平衡、有理有據基礎上的,不應該以“恐嚇”民眾的方式進行。“英國脫歐會導致短期經濟和市場等的不穩定,但是我相信英國在歐盟之外完全可以生存甚至過得很好,與歐盟完全可以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因為這是歐盟的興趣點。有人說,談判至少耗時兩年,我不認同。歐盟對我們的需要與我們對歐盟的需要是在同一個程度上的。它們需要出售德國車、德國產品。”拉蒙特認為,脫歐的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和國家主權問題。歐盟已經不再是英國加入時的歐盟了,機構龐大、官僚成性、經濟萎靡、失業失控以及難民困局,都使得英國應該重新考慮與歐盟的關系。

談到貿易,拉蒙特的主張是回到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平臺,如美國、中國或者日本那樣遵循WTO的貿易原則來實施對外貿易,包括對歐盟單一市場的貿易。除此之外,在遵循WTO原則基礎上,與一些國家簽署特別協議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另外一個場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聆聽了84歲高齡、前首相撒切爾當政時的財政大臣勞森(Lord Nigel Lawson)勛爵關於他的脫歐主張。這位已經移居法國南部享受平靜晚年生活多年的前財政大臣,長期以來持“反歐”立場,此次更是擔當起“脫歐”宣傳運動的主席。

他首先指出,歐盟不是英國想參與的政治聯盟。他形容在歐盟內的英國就如“一個不情願的乘客,坐在一輛由別人駕駛的車里,開去自己不想去的目的地”。他認為只有脫歐,英國才能奪回自己的控制和制定法律的權利,推行國內事務的改革,“歐盟就是一臺生銹的機器”。

從經濟角度考慮,他認為,歐盟已經沒有任何理由留戀。“英國經濟只有15%來自對歐盟的出口,脫歐可以再也不受歐盟規則標準對英國商業貿易的束縛。因為歐盟規則每年對英國中小企業帶來的損失高達250億英鎊。”

事實上,以前財政大臣、前貿易部長、前倫敦市長、前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保守黨現任內閣成員、議員等長期反歐派勢力組成的力挺“脫歐”派,給此次公投的激烈程度加碼極重。

非常兇險的“移民牌”

“目前來看,經過這一輪的宣傳激戰,脫歐派的經濟牌已經完全輸掉了,他們現在只有將所有火力集中在最牽動民眾擔憂情緒的移民上來。”古德溫說。

近期因為歐洲難民危機,歐盟與土耳其達成的有關安置難民的協議,其中有意加快考慮土耳其歐盟成員資格的可能以及考慮允許土耳其公民有條件免簽進入歐盟國家等內容。這些安排再次觸動了英國國內對於難民湧入的極大擔憂。

5月24日,英國《每日快報》(The Express)頭版驚現大標題:“1200萬土耳其人表示將來英國”。

5月26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15年英國外來移民數字高達33.3萬人,創歷史第二高。

古德溫說,有些數據起到的說服作用可能在心理上給公投投下陰影。“留歐派現在要祈禱的是,不會有與移民相關的惡性事件發生,那對公投的影響才是最致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86

湯文亮﹕是確認書抑或「確認輸」

1 : GS(14)@2016-08-09 07:15:56

【明報專訊】在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政府為應對帶有港獨思想的人申請,於是要所有申請人簽署確認書,我認為那些帶有港獨思想的人簽的不是確認書,而是「確認輸」,是他們在政治立場認輸,為了一個區區立法會議員職位就認輸,我認為相當不值,但結果是有些帶有港獨思想的人被拒絕,亦有些成功被接納,被拒絕的人質疑政府,點解簽了確認書都唔接受他們的申請,政府沒有回應,那些被接納的人代政府回應,他們繼續參加那些港獨集會,並且說即使簽了確認書,他們仍然是港獨分子。

候選人續參加集會 政府反鬆一口氣

現在,大家就毋須指摘選舉主任賣弄權力,而事實上選舉主任就好似一個海關關員,有權唔准他認為唔妥當的人入境,好彩那些被接納的人繼續參加港獨集會,反而令政府可以鬆一口氣。

事實上,簽了確認書就已經「確認輸」,如果日後反口唔認輸,就會累了其他人,就好似書局老闆在內地賣禁書而被拘禁,可能他表現良好,騙得過那些拘禁他的人,簽了一份悔過書,確認自己從事非法行為,回港之後大肆宣傳,不但不肯回內地,而且表明他不是真心簽那些悔過書。

他本人就風光,經常上報紙頭版,但就害了其他人,在他表明不肯回內地之後,那些本來可以與他一樣被拘禁,簽了悔過書之後就可以離開的人,現在已經判刑。那些人千祈唔好怪中央政府,如果不是那名書店店長回港之後大言不慚,又唔認悔過書,就唔會出現這個局面,那名書店店長何不反思,如果李波先生與他一樣,回港之後公開否定那些悔過書,他一定唔可以返香港,現在他害了不少人要在內地坐監,包括他的女朋友,這種背信棄義的人,還可以被捧成為英雄,這是我不理解,或者,這就是香港。

■湯文亮樓市講座 截止報名最後三日

樓巿反彈,是「迴光返照」?還是重拾升浪?去年提出「細價樓爆煲論」而之後細價樓果然急跌的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與《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陸振球,趁書展同時推出新書《被偷走了的光輝歲月》(圖)和《真‧樓神秘笈》,將合作在8月13日(周六)舉行樓巿講座和新書發布會,會為大家分析樓巿最新形勢和部署策略,不容錯過。

(報名及詳情請登入:https://goo.gl/x8jeL3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82&issue=20160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032

兩小時瘦50磅去皺紋希拉莉有替身抑或咁神?

1 : GS(14)@2016-09-17 16:15:41

美國民主黨68歲總統候選人希拉莉,在911悼念儀式上身體不適仆著上車離場,小休2小時後卻精神翼翼粉墨登場。由於希拉莉事前事後判若兩人,令網上的替身陰謀論鬧得沸沸揚揚。希拉莉左瞞右瞞後才承認患肺炎,令其健康與誠信問題再受質疑。她當日稍事休息後在女兒切爾西住宅外「奇跡」康復登場,前後對比之大令人更為質疑。有人奇怪她在兩小時內就似「瘦了50磅、年輕了10年、手指也長了」,有網民亦比較希拉莉休息前後照片,發現她的鼻子形狀有些不同、耳珠大小不同、顴骨亦變得較大、頸部皺紋大減,更明顯的是原本肚腩凸凸頂著西裝外套,卻突然變得有點鬆。有網民說:「希拉莉替身?那個在切爾西住宅外的人雙腳及身軀都幼!你來決定吧!」不少人質疑休息後現身的並非希拉莉,而是女演員替身巴恩韋爾(Teresa Barnwell)。巴恩韋爾同日稍後在Twitter表示自己全日都在洛杉磯,呼籲大家冷靜。英國《太陽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5/197715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2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