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菁英憨勁 拚出首輛電動巴士

2012-4-16  TCW



油價高漲,電動車再度受到注目, 包括裕隆集團、台達電、必翔實業等大廠都陸續投入此市場。然而,國內第一家通過認證並已上路的純電動巴士,居然是一家資本額只有一億二千萬元,名不見經傳 的小公司。

這家公司叫作華德動能,目前,全台灣十輛正式領牌運行的電動巴士中,有八輛是它做的。相較於已上路的兩萬多台電動機車,以及一百多輛電動汽車,「電動巴士 的市場小,一般企業多半不願意投資,」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車推動辦公室主任王正健說。

放棄千萬年薪投入做不出車停業,仍不服輸

面對大企業「不為」的小市場,華德專心投入,反而交出第一張成績單。這張成績單的背後,是一個金融界菁英「誤闖」電動車市場的故事。

二○○五年,原本在東京摩根大通銀行證券部擔任執行董事的蔡易忠,因父親的關係,陸續投資一家電動車工廠。蔡易忠看到電動車的趨勢,加上一場金融海嘯,讓 他決定放棄千萬年薪,投入電動車產業。但,「實際參與經營後,才發現問題很大,」最後,車做不出來,公司財務也有問題,只能停業,把員工全部遣散。

當時,全公司只剩下蔡易忠和父親蔡篤雄(當時華德董事長),對於究竟要不要繼續做下去,掙扎許久,最後決定再投入新台幣七千二百萬元(原本已投四千多 萬),「我覺得是不服輸吧,我就不信我做不出來。」

要說服供應商砸馬達售價十倍錢開模具

蔡易忠不想認賠過去的投資,加上一份理想,讓他一路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是零件取得困難。

蔡易忠雖然以自己電子電機工程碩士的背景,加上一群台灣黑手師傅,研發出電子控制系統,解決技術門檻的問題。但,電動巴士所需的零件特殊,他必須說服廠商 為他們重新設計並開模生產。供應華德馬達的富田電機副總經理張吉龍就說,電動車馬達只占公司全部產量的五%,其中又以小車為主,為了做給華德大車馬達,開 發模具的費用幾乎是馬達售價的十倍左右。

蔡易忠說服供應商:「這是大眾運輸,又能節能減碳,是政府會支持的產業。」「我們的車,可以幫你開發的新產品做展示和宣傳。」最後,這些供應商願意出貨, 張吉龍說,華德以商業化為目標,讓他們看到市場未來性。

要說服客戶買進比柴油車貴一倍的車

但,緊接著,他也面臨如何說服客戶的問題,因為電動車和柴油車的價差,可以高達四倍。在美國,一輛電動車的價格要新台幣兩千萬元以上,即便華德已經盡量壓 低成本到八百六十萬元,和一般柴油巴士只要四百萬元相比,仍貴一倍以上,若沒有政府補助,根本無法推行。而且,對電動巴士性能的疑慮、司機駕駛習慣、充電 問題,以及客運業者和柴油巴士公司長年合作關係難以打入等,都讓華德在開發客戶上,變得難上加難。

蔡易忠不放棄,他參與政府舉辦低碳、環保等相關活動,利用樣車做試乘與接駁;另一方面,他主動找上客運業者,提供他們政府補助的資訊,以及撰寫企畫書所需 資料等。為了使客戶接受度提高,蔡易忠還把最高成本的零件電池、充電機和車體分開來賣,電池改用租的,充電機可分期付款。甚至,還幫司機做兩週的教育訓 練。

二○一○年,他終於獲得來自台北客運的第一張訂單。台北客運副總經理楊承志坦言,主要是為了配合政府政策才採購這兩輛電動車,「畢竟現在市場不夠成熟,便 利性不足。」但他也佩服華德的決心,「他們看的是產業前景……,總是要有人先做。」

拿到訂單前,銀行不願意貸款,營運資金只能夠靠著東貼西補,「大概沒人相信我們做得出來。」就連來自台北客運的第一張訂單,都是賠錢賣,只因為要讓車子在 路上跑,其他人才會相信,電動車真的可為。

之後,華德得到上市公司車王電子入股,投資約兩成股權。二○一一年,華德陸續拿到新竹客運和高雄客運的訂單,並外銷到菲律賓。

但,辛苦之路還沒結束。一輛十二公尺的電動巴士,美國要賣兩千萬,但華德為了讓市場普及,只能賣八百六十萬元。到去年,華德還是在虧損中,今年才有可能損 益兩平。

市場前景未明電動車變主流還要再等

不過,電動巴士市場前景難料。雖然這是一個大趨勢,但現在上路頂多是油電混合車。蔡易忠認為,油電混合只是過渡期,但王正健卻認為,這個過渡期,有可能會 是十、二十年以上。

一個資本額幾乎是大廠百分之一不到的小公司,算是「誤闖」進入電動車產業,「如果當初了解這個業界生態和投資報酬率,我可能就不敢做了。」蔡易忠笑說。但 也因是外行,當大廠認為電動巴士市場封閉且規模有限,不想進入時,他卻勇敢前行,跨越不少門檻,最後,有今日初步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