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於鶯: 沒有什麽不可能——從急診女超人到診所CEO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6/149884.html

黑馬說:在新落成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候診廳等候於鶯的時候,我在想見面時該如何稱呼她,沿用微信聯絡時我對她的稱呼“女超人”顯然不妥……

“於老板——”,前臺小護士的喊聲讓我應聲回望,並且很快意識到這應該是她的新稱謂。幾乎沒有寒暄,我開門見山,“於老板是你的新稱謂嗎?”她答“叫什麽的都有”。

於鶯,上海人,八年碩博連讀後2001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後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任急診科主治醫師。

2011年,於鶯開通了自己的微博,每天與網友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趣事、糗事、悲催事,豁達的個性、辛辣的語言,把一個協和醫院急診女大夫活靈活現地推送在公眾面前。很快“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的粉絲數急劇飆升,到目前為止,她的微博粉絲數已經有三百多萬,成為醫療界最火的微博。

2013年6月,她從協和醫院離職。

2015年4月,於鶯參與籌建了10個月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開業。

 

\文 | 於鶯

一帆風順求學路

於鶯,1974年出生在上海,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秀,小學升初中再到高中都是保送入學。高考填誌願時,和父母有了一點點分歧。父親希望她上外國語學院,母親希望她考財經,而她自己渴望學醫。最終父母尊重了她的選擇,而她報考的第二軍醫大學,卻因視力不合格拒絕了她。

“一怒之下,我就說要考中國最好的醫科大學,於是就選擇了協和醫學院。”沒想到進了協和,一讀就是八年,很多人都被這八年壓垮了,而她“經常出去玩,還不時曠曠課,屬於班里非常調皮的學生”,憑借著超強的學習能力,最終順利完成了學業。

暗潮洶湧職業路

2001年,畢業後的於鶯直接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渴望成為醫生的她終於穿上了白大褂。

“說實話,這個工作帶來的感覺很複雜,一面是快樂,包括跟患者、家屬之間溝通的快樂,治愈疾病的快樂,同事之間共事的快樂;但另一面是些許沮喪,比如自己醫治的患者去世了,被患者家屬和患者誤解、謾罵,還有我第一個月拿到工資條一看,傻眼了——只能吃蘿蔔白菜。”

在醫院這個特殊的地方,尤其是急診科,於鶯見慣了生死離別、人情冷暖,也越來越明白,醫生面對疾病所能做的其實非常少。

“醫生這個職業可以有個人樂觀主義,但說到底其實都是有些悲觀主義的,因為醫生很明確地知道有些疾病是根本不可治愈的,所以很多時候如果輪到醫生自己,比如得了腫瘤,除非早期能夠手術切除,大部分都會選擇不去受罪,順其自然就完了。”

一朝成名微博路

2011年10月,於鶯開通了自己的微博。她說,開微博緣於醫院的一位主任去世,同事在微博上提及此事,她覺得微博可以及時得到消息。開通新浪微博後,於鶯辛辣的語言、幽默的文字,讓人們認識了一個有著豁達個性、超然心態的協和醫院急診科女醫生。

“其實看似平淡的生活里總有閃光點,關鍵看你能不能發現。我在微博里寫了一個丈夫給患病的妻子買包子的感人故事,有人說不就是買個包子嘛......所以,關鍵在於從平凡瑣事中發現美,我很在意那些正面和令人感動的故事。”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她的微博粉絲數以近乎令人咋舌的速度增長,她因此成了醫療界的微博第一人。於鶯火了,鮮花、掌聲、謾罵、詆毀都來了。她執業的協和醫院,也難免不勝其擾,擔心給醫院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石破天驚辭職路

當於鶯在微博宣布辭職時,在她的粉絲圈,這個消息恐怕和當年劉翔退賽一樣有爆炸效果。

“航母式的醫聯體最終會讓專註於臨床的一線大夫尤其是急診科醫生成為炮灰;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評判體系玩了,我玩不過。”於鶯在微博上列出了這樣的辭職理由。

當然,支持、力挺、質疑、猜忌……各種辭職內幕說甚囂塵上。

她顧不了那麽多,首先要說服家人,“在這兒,女兒40歲還得上夜班。”就這樣一句話,心疼女兒的雙親讓步了。

接下來,她忙著辦理離職手續,每天都要去找各種不同的部門蓋章,“蓋個章還需要結婚證、生育服務證、獨生子女證”。曾自封為“無組織無紀律的小於大夫”的她,面對一張需要蓋20個章的離院通知單,忍不住調侃,“有木有人跑斷了腿都蓋不全,然後大喝一聲,老娘不辭了的?”

於鶯坦言,辭職時並沒有清晰的未來規劃,“當時就覺得體制比較束縛人,要麽按它的要求成長,要麽就打破這個牢籠。我想的更多的是應該從那兒出來,就我的職業前景而言,再不出來可能就沒有機會了,畢竟年齡擺在那兒。”

她說自己是一個“不顧及鮮花在不在手而不斷向前奔的人”。剛辭職時去臺灣學習,在朋友的規勸和幫助下,開了淘寶店,“我不賣假貨,合理合法的掙錢也沒有什麽錯。”但網上說什麽的都有,“罵得很難聽,但我是一個別人越罵內心越強大的人,你越罵我,我越要幹,我就是要比你過得好”。開淘寶店之初,她最大的感受是“不好意思,怕粉絲失望,那種感覺持續了大約半年”。得益於微博名人的感召力,於鶯的淘寶店做得很紅火,“果然像我朋友說的那樣,掙得比在協和多多了”。

不管是網絡大V,還是醫療界第一微博,在某些方面於鶯已經具備了先天的優勢,所以她“根本不擔心工作的問題,即使是裸辭,也不會擔心後續跟不上。”

辭職不足兩年,於鶯如今的身份是——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CEO。
 

\一波多折創業路


【寧靜】辭職時你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那什麽時候開始有開診所的想法?

【於鶯】我從協和一出來,就有很多醫療機構、投資公司、甚至醫療相關的健康產業都拋來了橄欖枝。那時我想,如果單純到某個醫院做一名急診大夫,或是到醫療機構做醫療顧問,就違背了我離開協和的初衷。

因為當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就想不如離開北京先去參觀、學習、交流,比如去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地,正好臺灣我沒有去過,就選擇了臺灣。

到了臺灣,接觸到很多公立私立醫院後,我才意識到,所謂的公立和私立醫院只是所有制的不同,本質上都是為患者服務的。醫生的優勢無非就是臨床經驗以及與患者溝通的技能,這都是我所具備的,而且一個診所幾個人的小團隊協作,也是我所擅長的,我覺得診所的形態更適合發揮醫生的優勢,於是就逐漸清晰地意識到,我應該開一個這樣的小診所。

【寧靜】聽說你最初想在通州開一家診所,後來還嘗試過去呼和浩特開診所,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什麽?

【於鶯】我家當時住通州,你也知道北京的交通,如果我在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開診所,上下班三個小時,太浪費時間了。如果離家近,走路幾分鐘,節約下來的幾個小時完全可以用來看診。在臺灣,很多私人診所都是自己家的房子,一層是診所,二層住人,感覺也非常好。通州的醫療相對欠缺,居民又特別集中,所以我就想在家附近開診所,如果定價合理,我認為應該可行。

後來,我托朋友去衛生局咨詢。目前我國沒有成熟的管理私人診所的機制,衛生局認為私人診所管理起來特別難,所以操作起來會非常困難。這條路註定不好走,但是我還是想嘗試,中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嘗試,你永遠不知道是否可行。

從2013年底到2014年初,我在不斷的碰壁中走過來。首先,個人開診所執照很難批,最重要的要符合行政規劃,很遺憾通州沒有規劃,即使有規劃,也還有眾多要求,比如不能離居民區太近,如果利用居民樓底商做診所,需要讓所有鄰居都同意,附近還不能有幼兒園、學校,不能有餐廳……一堆的條件。其次,如果醫保不能對接,如何定價?如何定位?所以最後就沒有成功。

起意在呼和浩特開診所,緣於我的一個朋友。他是內蒙人,因為有很多朋友找他聯系北京的醫院,聽說我想開診所,他就提議他來投資,把診所開到呼和浩特。後來我來來回回去了呼和浩特好幾趟,發現當地有錢人很多,但他們把錢都消費在了北京。我如果在那兒開診所,最終會變成一家轉診中心,即幫助那邊的病人與北京的專家對接,開診所就失去了意義。

【寧靜】我知道經過十個月的籌備,這個綜合診所剛剛開業。美中宜和一直專註於婦兒領域,你為什麽選擇與美中宜和合作?為什麽不是醫院而是綜合診所?在籌備診所的過程中又經歷了什麽?

【於鶯】2014年4月,美中宜和的CEO胡瀾到深圳找到了我的朋友朱巖,他在深圳開了一家診所,胡瀾想和他在北京合作,但朱巖並沒有在北京開診所的計劃,就向胡瀾推薦了我。胡瀾很快就聯系了我,我們的理念一致,價值觀相同,都認同醫療是服務產業,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我們就開診所的問題溝通細節,對投資回報達成一致,一個月之內,我以合夥人的身份與美中宜和簽訂了合作協議。

診所與醫院的最大區別是有沒有夜間門診和病房,如果有就可以叫醫院了,而我們這個門診中心沒有設置病房,目前也沒有夜間門診。

達成協議後,就是滿北京的找房子,最後發現只有這一塊地方比較合適,拿到設計圖紙以後,就開始跑衛生局,看這個地方能否開診所,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我們就開始簽租賃合同。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拗口的事情,只有拿到租賃合同才能去審批,如果審批不能通過,我們就需要承擔很大的損失,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頭疼的政策問題。我們從租房到拿到執照用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已經是非常快的了。

在籌建的過程中,美中宜和的拓展部,專門負責前期工作,比如找地方、談租賃合同、找平面設計、找工程隊、找監工等等,我也都參與,後來逐漸接管了所有的事。

當然也有很抓狂的時候,但事情經過了以後,我才覺得,其實沒有什麽特別難以逾越。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誰能想到我一個急診大夫,會有一天和樓下浩沙的老板坐下來談消防通道共用的問題。
 

\【寧靜】診所籌建十個月,如果重新來過,有沒有可能縮短這個過程?

【於鶯】現在仔細回想過程,是有可能縮短的。比如,早期就與衛生局建立聯系,看所選的位置是否能建診所;然後盡快找專家設計平面流程,要考慮消防通道合不合理,層高夠不夠,周圍的環境是否支持,消費水平是否合拍;第三,盡快搭建團隊,這也是我們耽誤時間最多的,前期都是我一個人在跑,當然,搭建團隊就需要考慮前期成本,也是一個兩難的事情;最後,施工同時要考慮驗收,盡早請有經驗的人涉入,我們後期改動很多就是因為沒有讓有經驗的人盡早涉入。

另外,我們找了專業醫療設計團隊,但因為診所在國內畢竟很少,大家都沒有什麽經驗,真正國外的有經驗的又非常貴,所以我們幾乎是自己在設計,到處求人,找專家、找醫院的技工、有經驗的護士,幫我們看流程,一點點補充完善。

【寧靜】診所各方面是否都已到位?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麽?對於市場需求,你是否有一些擔心?與公立醫院相比,收費的差距是否很大?對於診所的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的規劃?

【於鶯】團隊已經組建完成,18位醫生全部到位。目前最需要的是理清流程,內部調適,各部門協同作戰。我不擔心沒有病人,因為市場是需要培養的,早期需要樹品牌、立口碑,我更希望能把內部管理做細,各方面調適到位。

我們的醫生都來自公立醫院,需要轉變觀念,為了適應全科醫療的需要,也要不斷地學習。診所的醫生也許不如專科醫生在某個領域那麽專,但需要什麽都能做,只有這樣才能紮根社區,為社區服務。

診所的收費主要是三項:掛號費、檢驗費和藥費。無論醫生年資,掛號費統一285元,在高端醫療里應該是最低的;檢驗費可能比公立醫院翻一倍,藥費與公立醫院是一樣的。

對於未來,我有一個理想:假如我們現在看一個感冒發燒需要三百元,等費用能壓縮到一半時,就可以複制擴張了。我曾和一個朋友開玩笑說,“開連鎖診所就是我的目標,到時要是誰攔我,我就砍誰。”

【寧靜】在協和做急診大夫與今天私立診所的CEO相比,哪個工作會更難?隨著醫療政策的放開,很多醫生都在躍躍欲試,但又躑躅不前。從離開協和這兩年的經歷來看,你認為什麽樣的醫生適合走出體制,出來創業?

【於鶯】其實都不難,我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善於與人交流。在急診時,需要化解糾紛,只要有一顆慈悲的心,懂得包容,對方總會了解到你的善意。相對來說,現在的工作更有挑戰性,我曾和一個記者說過:我離開協和兩年,如果明天讓我去協和報到,無論做一線二線還是三線,我八點到醫院,八點五分就可以開始工作,但是我如果一直在協和呆著,我今天所做的事,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

在這個時代,做比說更重要。一個真正想創業的人,想清楚了就要勇敢去做,有想法就好好規劃,不要只是說,到處問,沒有人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我現在很喜歡一句話——沒有什麽不可能!\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於鶯
,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2015-09-07  TWM

胡勝川,是台灣急診醫學成為醫療專科的關鍵人物,四十年的努力,為他贏得了「台灣急診之父」的美譽,卻也占據了人生絕大多數的精華歲月。退休之後,胡勝川試著用不同心態剖析事業與生命間的關係,在享受人生與自我成就之間找到平衡點。

撰文•鄭閔聲

編按:銀髮長者如何以正面尊嚴姿態迎接退休人生,是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必須正視的議題。適逢重陽敬老節,「台灣急診之父」胡勝川醫師退休後,努力在貢獻社會與享受人生間取得平衡的故事告訴我們,放下,是一門深奧的生命哲學。

現在的我,不適合再衝鋒陷陣了,但還是希望把一生累積的專業傳承下去,想貢獻最後一點剩餘價值。」在宜蘭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部略嫌窄仄的辦公室一角,被譽為 「台灣急診之父」的胡勝川,正訴說著退休人生;他的語氣雖然很平淡,說話速度卻快得嚇人,彷彿正在生死交關的急診室交代醫囑,不容許一絲猶豫停頓。

今年六十七歲的胡勝川,二○一三年卸下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職務,正式與每周至少值班四十小時的職涯告別。相較於許多人退休後完全拋下原有事業,胡勝川相信「循序漸進」讓他更容易適應人生階段轉變,因此過去兩年,他每周依舊工作四天。

眼看退休後第三個重陽節即將到來,他也開始嘗試「周休四日」,用更多時間,尋找工作之外的生命價值。

憑熱血勤奔走

催生出急診醫療體制

如果你曾看過美國影集《急診室裡的春天》,片中喬治.克隆尼憑著果決的判斷與精湛的醫術,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條珍貴的性命,你一定會同意,總是面臨各式各樣突發狀況的急診醫療,是值得尊敬與重視的專業。

但在二十多年前的台灣,情況卻剛好相反。在第一線搶救性命的急診室,因為發生醫療糾紛的機率高,常被醫院認為「有功無賞,弄破要賠」,不願投入太多資源,僅由各專科輪流指派醫師支援。而胡勝川,就是那位讓台灣急診醫學從無到有,逐漸受到重視的關鍵人物。

一九八八年,結束美國進修返回台北榮總服務的胡勝川,深感任務編組式的急診醫療團隊,容易讓支援的醫師有「這是額外工作」的疏離感,因而積極倡議效法美 國,將急診室擴編為獨立單位,由專任主治醫師為病患服務。原本就相當重視急救醫學的北榮,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所成立急診部的大型醫院。

當年,胡勝川與台北榮總的同仁一起編寫出︽急診醫療部評鑑辦法︾,讓急診室成為衛生署定期評鑑的對象,各級醫院再也不能對這項業務掉以輕心。

接著,在他的大力推動下,急診醫學於九八年成為衛生署認證的醫療專科,從此醫學系畢業生得以急診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也讓有志於急診的學生,就讀醫學院期間即可學習基礎課程。

除了建立制度,胡勝川更深耕急救技術。他從美國引進的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目前已成為緊急救護人員的必備認證;將病患視重症程度送往適當醫療單位的緊急醫療救護網(EMS)觀念,以及《緊急醫療救護法》草案,也是胡勝川率先提出。

快速翻閱胡勝川的生命歷程,幾乎就等於讀完半部台灣急診醫學發展史;也正因為這段對急診醫學篳路藍縷的貢獻,為他贏得了「台灣急診之父」的美名。

談起陳年往事,胡勝川像是一頭陷進了回憶裡,罕見地停頓了幾秒才開口:「我的一生幾乎都在做Pioneer(先驅者)。」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卻道盡了他對醫學成就的自信與自負。

胡勝川過去四十多年的人生,幾乎完全獻給了急診醫療;但總是堅守工作崗位的他,為何會在六十五歲那年、身心條件一切良好的情況下毅然退休?退休後又是否曾因失去生活重心而感到徬徨無措?

看診熱情未減

仍站在第一線指導新進

「我認為年紀大的人,不適合做行政主管。因為人一旦失去年輕時的衝勁,就不會有開創性,對組織不是好事。」胡勝川解釋,自己的體力雖然因年齡而退化,但並非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下定決心離開的關鍵,其實是老化的心境。

「我以前是火爆浪子,想做什麼一定力爭到底。現在遇到阻力卻常覺得『算了吧』,這種心態沒辦法追求進步,當然該交棒給年輕人了。」雖然卸下急診部主任,胡勝川卻無法以同樣瀟灑的態度,脫下穿了四十多年的白袍。

退休後,他還是每周固定在花蓮慈濟急診部值班兩天;每周另外花兩天到羅東博愛醫院擔任顧問,協助博愛醫院成為衛福部認證的重症急救責任醫院,未來還計畫至少花一年時間,親自指導新進的住院醫師。

胡勝川熱愛看診是出了名的,一般醫學中心主任常為了處理行政業務減少看診時間,但他在花蓮慈濟擔任急診部主任的十多年,每個月值班時數,甚至比一般主治醫師還多,值班時也一定親手參與診療工作。

放下輝煌成就

轉化為協助成長的力量

退休後,胡勝川對看診的熱情依舊不減。花蓮慈濟急診醫學部主任賴佩芳就說,「很少有急診醫師到了這個年紀,還像他堅持留在第一線,他的意志力真的非常堅 強。」「雖然年紀大了,我還是很有工作的意願和體力。現在可以不受行政工作羈絆,完全專注在醫療上,感覺很自在。」儘管言談間不斷將「年紀大了」掛在嘴 邊,胡勝川談起手邊工作的神采,一點也看不出服老退休的消極,反而像是達到了孔子口中「從心所欲」的境界,開始懂得在有限的時間裡,挑選最有意義的幾件 事。

採訪過程中,一位呼吸困難的老人家被輪椅推進了急診室,雖然值班的醫護人員已經用極快速度做好初步處置,胡勝川還是本能似地拿起聽診器,湊到病床前觀察患者狀況。

「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急診醫師看到有人倒下,第一個反射動作,一定是衝上去救人。這種本能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因為所有急診醫師身體裡,都流著同樣的血 液。」胡勝川解釋,為什麼自己無論如何都堅持繼續值班看診,「急診醫師的基因,就是哪裡有災變意外,人就往哪裡去,差別只是年紀大了,會多把插管、心肺急 救這些事交給年輕人;我就看一些比較不緊急,或不那麼需要力氣的病患。」放下過去的成就,是一般人面對退休時最困難的一門課題,但胡勝川似乎已經輕巧地跨 過了門檻。

「現在的我,就是找到這個年紀適合的角色。不衝鋒陷陣、不當主管,用顧問身分協助區域醫院,對我來說,也是全新的經驗。」胡勝川似笑非笑地說:「反正我就 是出意見,老闆不聽就算了。」儘管說得輕鬆,但是他對急診運作的堅持卻始終沒有鬆懈。一位醫護人員就透露,胡勝川一向堅持斷層掃描與放射線儀器應該設在急 診室旁,以加快檢傷救治速率;但博愛醫院的配置並非如此。為此,胡勝川拿出年輕時的磨功,不斷地向管理階層提議,反覆陳述它的重要性,始終不肯放棄。

「胡P雖然只是顧問,但對每件事要求都很嚴格,剛開始讓人感到壓力很大。」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許智翔表示,自己面對這位「從教科書裡走出來的人物」,總是戰戰兢兢。賴佩芳也說,退休之後的胡勝川,對於教學的細心與堅持,完全沒有改變。

雖然身體裡流著與年輕時相同的熱血,但隨著年歲漸長,胡勝川同樣理解完整豐富的人生,不可能只有醫療工作這項元素。家庭,則是他在人生下半場最想充實的一門課題。

退休人生登場

回歸家庭首重盡孝

「我的父母親都超過九十歲了,以前在花蓮全職工作時,我一整年只能回家一、兩趟,就連過年也常常要在醫院值班;雖然常常打電話,但總覺得沒有盡到兒子的孝 心。」退休後,胡勝川每個月至少會回台南老家一趟,好好地陪著年邁的父母吃吃飯、聊聊天;最近,他每周只到博愛醫院一天,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又更多 了。

「我終究還是要好好享受不一樣的人生,像是在庭院好好種些花草,或是出國到處遊山玩水。所以我自己定下每周工作不超過四天的原則。」胡勝川微笑著說,「退 休人生就是一個平衡,既不想太忙碌,又還想對社會有些貢獻,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隨時願意分享;沒人找你的時候,也就證明真的該退休了。」顯然,對這位早 已習慣隨時應付突發狀況的急診醫師而言,「退休」兩個字並沒有理所當然的定義;它或許代表某個階段的結束,但更像是另一場探索旅程的開始。

胡勝川小檔案

出生:1948年

現職:花蓮慈濟急診部兼任主治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高級顧問

經歷:台北榮總急診內科主任

花蓮慈濟急診部主任

急診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退休人生就是一個平衡,既不想太忙,又還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要有人需要,我隨時願意分享。



健康五招 安心好過年 春節急診醫師最想告訴你的事

2016-02-08  TCW

春節假期長達九天,如何在吃喝玩樂之際,還能盡興享受, 不讓腸胃炎、流感、痛風或心血管疾病等來亂。 《今周刊》整理出健康五招,讓您安心好過年。

過年的重頭戲就是吃,但大吃大喝的結果,很可能讓身體抗議,並攪亂假期。《今周刊》採訪每年春節都要待命的急診醫師,在他們眼中,很多突發疾病,其實都可以防範。

顧腸胃 別吃太辣太油

天氣冷、溫差大,民眾愛吃熱、麻辣的食物,若再配酒助興,就會刺激腸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指出,刺激性食物會引起消化道不適,嚴重將導致腸胃道出血、穿孔等,有一年他在除夕夜值班時,一個晚上就遇到八位吐血病人。

嘉義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蕭政廷提醒,油膩食物也是腸胃道不適的禍首,儘管腸胃不舒服未必要看醫師,卻哪裡都不能去,讓假期敗興。而吃太油和過量飲酒,恐引發胰臟發炎,造成上腹部劇痛難耐,甚至嘔吐發燒,此時應盡速就醫,否則會引起併發症等致命風險。

不暴飲暴食 遠離痛風

豐盛的年節食物如糖果、堅果等,令人難以抗拒,但糖尿病和腎臟病史的患者得格外小心。前者可能血糖突然飆高,導致「高滲透壓非酮酸性昏迷(HHNK)」;後者如果吃了太多高鉀食物(如醃漬類),導致體內鉀離子過高,無法排出,造成心律不整,均需要緊急送醫。

另外,痛風患者如果圍爐火鍋、香腸臘肉不忌口,吃下太多高普林食物,也容易誘發。

慢性病患 備藥要充足

過年假期長達九天,有不少人規畫長途旅行。據往年經驗,年節期間南部醫院急診室的就診量,是一般時期的兩至三倍。蕭政廷提醒,有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病患忘記帶日常服用的藥物,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出門時一定要記得計算天數、備妥藥物。

大家都說天冷才有過年氣氛,研究指出,低溫來襲若在攝氏五度以下,每下降一度,就會增加一成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患。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陶啟偉說,以往過年期間是流感高峰期,大家團聚增加傳染的機會;而天氣冷,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會增加。根據研究,氣溫十七度以上與以下相比,氣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增加五成,呼籲民眾出門要穿暖、戴口罩,病患要規律服藥。

天冷要保暖 防腦中風

氣溫驟降,急診室病情嚴重患者以心血管疾病居多,包括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高偉峰提醒,不要以為這些病是年長族群的專屬,他最近就收治一名二十六歲心肌梗塞病患,呼籲民眾當不明原因胸痛、呼吸困難、神智不清時,應盡速就醫。

冬天也是腦中風病患好發的季節,高偉峰說,判斷是否為腦中風,可要求病患「微笑、舉手、說說話」,若病患微笑時,嘴巴歪歪的、手舉不起來、說話口齒不清,有其中一項時,便有七二%可能性是中風,應及時把握黃金三小時的治療期。

勿激動 甩年節症候群

年節期間,許久不見面的家人歡聚,常會討論家務事。醫師提醒,情緒波動不要太大,輕則大家不開心;重則氣急攻心,易讓慢性病患病情加劇,導致腦中風、心肌梗塞則不妙。

另外,張羅年節盛宴,也容易讓婆媳關係發酵。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說,過年會讓很多媳婦產生焦慮,以往經驗顯示,年節症候群患者會增加兩成。

若身為媳婦的患者前來求診,許正典會派出經驗豐富的資深護理師,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婆媳之道,讓就醫者聽了,覺得自己「滿幸運的」,心情便會舒坦些。

建議媳婦們轉移焦點,例如,利用回鄉時規畫小旅遊、嘗周邊美食等,可以舒緩心情,輕鬆過個好年。

年節美食當前 不可不知的陷阱

痛風困擾及尿酸高者

禁海鮮、螃蟹、

牛肉乾、豬肉乾、

魷魚絲和豆乾

均屬蛋白質食物,過量會導致普林含量增加;加上過年大魚大肉,若水分攝取不夠,又喝酒,易導致尿酸發作,宜適量攝取

腎臟病患者

禁瓜子、腰果、松子、

蠶豆等堅果含磷量較高;脫水蔬菜含鉀高慢性腎臟病患者無法有效率代謝鉀與磷,如果吃過量,體內無法排出,會產生高血鉀症或高血磷症,應避免攝取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

禁糕餅點心類其中的糖分、油脂、熱量及反式脂肪都高反式脂肪與油脂攝取過量,會引起相關心臟病的發生,宜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急性胰臟炎

禁飲酒

過量易導致急性胰臟炎,建議男性一天酒精攝取量勿超過30g,啤酒酒精濃度約4%勿超過750c.c.,紅酒酒精濃度12%勿超過250c.c.;女性則減半資料來源:中央健保署、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

撰文 / 林思宇


親歷美國式急診“醫藥分離”:9000美元賬單打折到1千多

在近期的一次赴美國出差中,長途轉機20小時,加之本身就因為缺乏運動等處於亞健康狀態,我在抵達美國阿肯色州時,右腳已腫得猶如“豬蹄”一般,只要一著地就鉆心地疼痛。

在朋友Peter的熱心陪同下,我來到距離入住的酒店車程七八分鐘的最近的一家醫院。真實地體驗了一把“醫藥分離”制度下的美國醫療體系和服務,以及若無醫療保險能讓人瞠目結舌的昂貴醫藥費。

我認為,“醫藥分離”無疑是一種進步。這一制度,對完善的分級醫療服務和醫保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個醫護人員圍著轉

我來到醫院時已接近淩晨,此時只能看急診。在一個類似掛號間的地方,我先填寫了基本資料,這與中國的醫院流程一致。

而之後的整個過程就讓人感受到中美就醫的大相徑庭。與在中國醫院在掛號後直接就面對醫生不同,在美國的醫院,從掛號到見到醫生,甚至還僅僅是醫助,要經過好幾個中間醫護人員,服務極為講究和細致。

首先,在掛號的過程中,這個並非護士的人員就開始詢問我的病情,我描述了一次乘機過程,並展示了我的腳。隨後我進入了就診室,按照中國就醫的思路,我以為我見到了醫生,結果發現根本不是,這是一位初級護士,他又仔細詢問了我所有的個人資料,甚至包括身高、體重等。

在美國生活的一位朋友Peter告訴我,這是常規。

隨後我被安排在急診室的床上,初級護士要求我換上病人專用的衣服,在我的認知中,只有住院病人才需要穿病號服,不過Peter說:“這也是常規,你看過急診室故事這類美劇嗎?在美國,哪怕是一點小病,都必須要做全部檢查,因為美國醫生相信機器測試的結果,而不是望聞問切。”

於是我換好病號服躺在病床上,初級護士開始在我身上夾上各種儀器,比如心電圖等,“全副武裝”後的我看起來非常像ICU的重病號。

然後開始抽血,整整5~6試管!我印象中好像全套體檢的驗血也不過如此。

初級護士說,這是正常流程,因為必須檢驗多項指標。驗血完畢後,初級護士告訴我:“你要不要看電視?”

我當時沒有聽懂,怎麽就跳躍到看電視了?

原來,在檢測結果沒有出來以前,醫生無法做任何判斷,只能等!等待期間如果無聊,就看電視。

還沒有倒過時差的我選擇小睡,大約2小時後驗血結果出來了,此時我終於見到了值夜班的醫生或是醫助,他和我說了五分鐘的話,大致意思是我的主要指標並無問題,應該就是普通水腫,給我打了一針消腫針後便結束了。

不過,第二天我的腳並未見好,由於之後還有大量工作,因此在國內專業醫生朋友的建議下,我決定再去一次醫院,且專業人士建議一定要做超聲波檢查,確定是否有血栓,若是血栓則很危險!

如果說第一天的就醫是簡版,那麽第二天的就是完整版。

當我來到同一家醫院時,掛號和另一個初級護士把前一天的所有流程都重新做了一遍。據說美國就是這樣高流程化和標準化的。接下來又是同樣的換病號服、上機器和抽血。

“我昨天抽過好多血了。”我說。

“你昨天的指數可能和今天不同,我們要再做一次檢測!”初級護士說。

於是又有5試管血離開了我的身體。在完整版中,抽血是另一個專門的護士操作。隨後就是漫長的等待。我已非常理解這是基本流程。

在一段時間後,終於等到一位專門做超聲波的醫技,醫技仔細檢查後,記錄下數據,但其並不能立即下結論,而是需要有專門的讀片醫生來出結果。於是又是半小時,終於在整整3小時後,出了結果——排除血栓。

此時,真正的醫生終於出場了(其實其間他也出現過,但時間很短)。根據驗血和超聲波結果,醫生認為是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內有炎癥。

驚天價格,但可以討價還價

臨行,初級護士拿來一副拐杖,我略覺誇張,但Peter說因為在美國,很多病人習慣投訴,如果你行動不便,在就醫後跌倒,這是醫生怕你投訴他而采取的預防措施。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我最關心的是“吃藥治療”和“價格”。

先說藥,在美國,醫和藥是完全分開的,除了急診時必需的針藥,醫生開給我的常規消炎藥等都不在醫院買,而是病人拿著處方去專門的藥房購買藥品。

也就是說,中國的“以藥養醫”在美國醫院根本不存在,在美國,藥就是藥,收益與醫院無關。而我在藥房買藥時發現,藥費特別便宜,一般十幾至二十幾美元即可。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不少醫院,醫生的收入並不高,但藥費不便宜,不少藥品無法全部使用醫保。但在美國,即便是自費購藥,常規藥品價格很是便宜,基本不會涉及“灰色利益”。

不過馬上就到了令人大跌眼鏡的時刻了。

我去醫院結賬,醫院的行政人員完全不著急收費,他們一般都是先治療,再給病人一個賬期,可能幾周後郵寄賬單。在美國都是醫療先行,數周後收費。

鑒於我馬上要回中國,於是財務人員“勉為其難”地打出了賬單,連續兩天的急診“驗血+超聲波+打針”再加一副拐杖,總價格竟然是9000多美元!

“在美國,人們看病動輒數千美元很正常,我有一次手指劃破就耗費500美元。但當地居民基本都有保險,所以自己真正支付的並不多!”Peter坦言。

我告訴財務,我沒有當地保險,於是財務給我打了個折——6000多美元!

我表示依舊難以接受,並表達了願意支付合理價格的誠意及存在的問題。

這位善心的財務也表示支持我暫緩付款,協商之下,其給醫院CFO寫郵件說明情況,效率極高的CFO在十分鐘內就給了回複——1400美元!

在兩次降價後,我“爽快”地支付了1400美元醫藥費!雖然折成人民幣依舊很貴,但我已覺很合理。

緣何美國就醫的價格如此昂貴?還可以討價還價?

一位在美國學醫的朋友告訴我,美國的醫藥分離制度下,醫生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職業,美國醫生的收入靠的純粹是醫療服務,這就是為什麽我會見到這麽多護士、醫技、醫助、醫生,因為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進行細分醫療服務,他們賺取的就是服務費。

在最初的賬單上,有約5000美元到6000多美元都是急診服務費,而這就是對醫護人員勞動的報酬。

為什麽還能還價?“美國醫院經常遇到賴賬的病人,你也拿他沒轍!因為都是治療先行,然後再收費,而不是像中國醫院,所以那些病人實在支付不起那就賴賬了,當然這會影響這類人的信用度。正因如此,有些醫院會有壞賬,所以它們會采取先報高價,實在不行再討價還價的方式。”上述醫學界友人坦言。

(作者為《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美圖晒晒】台護理師好甜美 網民爭住「掛急診」

1 : GS(14)@2016-03-06 03:14:20

日前有台彎網友在批踢踢表特板PO文,推薦一名超甜美的美女護理師,並PO出多張她私下的生活靚相。該名護理師長相清秀、甜美,還留着一頭長髮,清純可人,照片中她露出燦爛笑容,時而氣質地微笑,時而露出小肚展現性感。如此溫柔的模樣讓網友紛紛留言:「想認識啊」、「腿蠻讚的」,甚至還有人說「我生病了」、「我要掛急診!」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5/19517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