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效應篇》從台股急凍、金融業式微到國際競爭力下滑 四大衝擊推擠台灣經濟進入冰河期

2012-4-23  TWM



財政部端出證所稅方案,被視為是馬政府落實賦稅公平、實現社會正義一個重要試金石。

不過,這個憑著改革熱血所推動的政策,如果有違國際賦稅趨勢、背離台灣社會條件,恐衝擊國家整體經濟大局,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撰文‧謝富旭

四月十三日,看到各大日報斗大頭條新聞刊登財政部正式推出證券交易所得稅方案的那一天,在新北市某證券商擔任營業員的黃志松,心不禁涼了一大截。

券商營業員首當其衝

黃志松,二十七歲,大學企管系畢業後進入證券業,擔任營業員迄今已兩年。過去幾個月來,台股因國際股市回檔加上證所稅疑雲不散,成交量嚴重萎縮。「已經四 至五個月了,每個月我只能領不到二萬元的底薪,扣掉房租開銷,還要寄錢回家,已經入不敷出。」「所以我必須利用晚間到頂好超市當補貨員,周末時則是發廣告 傳單賺外快!」由於黃志松的公司有不准正職員工兼差的規定,他央求記者以化名報導。

黃志松擔心,證所稅明年一旦復徵,他手上原本就寥寥無幾的大客戶將會減少下單。「如果目前每天五至六百億元的成交量一直沒有起色,而且再持續一年以上,公 司很可能會開始裁員,我們這種業績差的菜鳥營業員,可能是第一批被遣散的員工!」某位一年在台股進出幾十億元的大戶級投資人不滿地表示,要把資金完全撤出 轉進港股。他認為課稅事小,但他投資金額大、投資的個股也很多,光是報稅這檔事就夠煩人的,加上開徵後會造成流動性與活潑性降低,台股未來可能演變成雞肋 市場。

大戶準備出走,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證券業從業人員。黃志松的憂慮,可能代表全台總計二萬一千多名證券營業員,以及全台總計約九萬證券產業從業人員的心聲!證 券同業公會祕書長莊太平指出:「財政部指證所稅影響的投資人數僅占股市總投資人數的一%,問題是這一%的大戶或中實戶占台灣股市成交量可能高達三至四成以 上!」「證所稅復徵,將導致成交量更加委靡不振,證券產業恐步入冰河期!」莊太平憂心地說。

證所稅將嚴重打擊市場交易量壓抑台股成交量的成長,只是證所稅明年開始實施後,短期浮上枱面的問題。接下來,如同冰河的推擠效應,莊太平憂心,股市成交量 低迷意味著流動性變差,台股整體本益比勢必跟著往下修正,台灣對海內外企業的籌資吸引力將因此逐漸下降。

近二年來,兩岸因簽署ECFA(兩岸經濟協議),加上對海外企業來台掛牌法令的鬆綁,好不容易使台灣資本市場籌資狀況出現起色,去年初次上市櫃(IPO) 與台灣存託憑證(TDR)加上上市櫃公司現金增資(SPO)金額高達一千六百億元新台幣,不過這個規模仍遠不及九○年代一年高達四千億元至五千億元的盛 況。

除了最基本的經紀業務(營業員)外,資本市場所衍生的承銷、上市公司籌資、顧問諮詢、資產管理以及創投種種業務,可說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堪稱是整個金融 產業的核心,也是提供高薪工作機會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因此,中、長期而言,資本市場如因成交量低迷而日漸萎縮,對台灣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衝擊,執政者更須 三思而後行。

贊成證所稅的人士認為,基於量能課稅原則,有賺錢就要繳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如果妥協,等於罔顧賦稅公平與社會正義。因此,財政部這次秉持「抓大放小」 原則祭出證所稅,還博得不少叫好掌聲。

但是,問題的癥結是,真的能從大戶與中實戶身上課到稅嗎?會不會反而收到反效果?如果深入分析的話,台灣人民為證所稅背後訴諸的公平正義所付出的代價,可 能是難以承受之重!

中實戶對台灣稅收貢獻卓著首先,從台股參與者的結構分析。台股參與者基本上是由原始股東(股票上市前就已持有)、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散戶、本土 法人以及外資法人七類所組成。財政部版本已經表明散戶以及外資法人不課證所稅的立場。因此,剩下原始股東、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本土法人,成為證 所稅開徵瞄準的五隻主要肥羊。

事實上,在現行的台灣所得稅法中,從二○○六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的最低稅負制,已經把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稽徵範圍內,未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以及大 股東,已經在繳納所謂的證所稅。待公司正式上市或上櫃之後,大股東以及專業經理人也為每年所獲得的股利繳交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最高至四○%)。

為了鞏固經營權以及避免觸及內線交易、歸入權等,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及經理人大多對自家股票長期持有,對股票交易行為會較一般投資人或法人謹慎許多。因此, 要從大股東及經理人身上課徵股票交易價差的資本利得稅,恐怕不多。

至於本土法人,則因台灣的兩稅合一制度,公司在稅法上被視為虛擬個體,繳稅實體是自然人股東。因此,公司不管是證券操作的資本利得,還是非證券操作的營業 所得,皆可藉股利的分配,從股東的綜合所得稅上扣除。換言之,企業繳多少所得稅,理論上,股東領到股利後就可扣抵多少稅,所以,討論本土法人對證所稅貢獻 意義不大。

排除已經在繳證所稅的原始股東、以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而不喜頻繁交易的大股東、經理人以及本土法人之後,證所稅真正能夠「宰」的肥羊只剩下中實戶。必須注 意的是,這群只占台灣股市總投資人口一%的人,卻是活絡股市交易的最重要泉源。證所稅對這群人開刀,殊不知等於是在傷害台股最重要的一股資金活水。

在台灣投資股票,迄今仍被不少人投以不事生產、投機取巧甚至是不勞而獲的觀感。投資股票對社會沒有貢獻,仍是許多人對股票族的成見。但從政府賦稅角度觀 之,台灣股票族過去五年來,不只平均每年繳納高達一千億元左右的證券交易稅,占政府總稅收高達五%至八%之間,台灣上市公司遠較香港與韓國大方的高股利政 策(主要是保留盈餘須加課一○%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所導致),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申報,也讓許多投資人每年得乖乖繳出不少所得稅。單以證交稅而言,具有高 資產且短線投資行為積極的中實戶其實貢獻良多。

復徵證所稅,會不會造成中實戶交易量減少?到底會減少多少?而且會不會因證所稅開徵,導致成交量萎縮,使得證交稅短徵的稅額大於證所稅復徵課到的稅額,讓 政府推動證所稅的努力最後可能得到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上述種種關鍵問題,財政部在這次形成證所稅政策過程中,不見任何嚴謹的評估報告,也沒有給全民一個 明確交代下,就讓證所稅法案匆匆上路。

證所稅一旦開徵,也意味著期望報酬降低,投資或投機的意願更加薄弱,這對周轉率(衡量股市交投冷熱的指標)已節節下降且成交金額也萎縮的台股而言,更為不 利。

應追隨全球賦稅潮流,以維繫競爭力把金融業視為重點產業的經濟體如香港與新加坡,主要就是考量到低成本、更自由的資金流動,有助於資本形成,並對促進就業 與經濟繁榮有正面貢獻,因此對證所稅採免徵政策。積極發展金融業的韓國,雖課徵證所稅,但僅鎖定上市公司大股東課徵。

群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黃春生認為,一個良好的現代經濟制度,不該將資本累積的門徑堵住。允許個人資本累積,有助於創立新公司及擴張原有公司。黃春生建 議:「台灣如要課徵證所稅,宜輕不宜重,各國立法皆以輕資本利得稅為原則,寧可犧牲一點稅制公平性,用以維持一定資本累積是值得的!」因為,企業若能從股 市取得資金擴大茁壯,對就業與繁榮經濟是有好處的。

政府擬課徵證所稅的同時,也應當以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大局著眼,配合國際賦稅潮流與國際接軌,避免閉門造車制定出導致國家競爭力弱化的賦稅政策。安侯建業會 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張芷指出:「在國際上與台灣較為競爭的經濟體,如新加坡與香港免徵證所稅,韓國僅對大股東課徵!」「證所稅不該只是從賦稅公平的角 度思考,而是要把國家的競爭力納入考量!」觀諸近年來的趨勢,許多先進國家面臨財政惡化的窘境,大多以提高消費稅或土地持有稅因應。人口高齡化與經濟長期 低迷的日本政府,打算在一三年與一四年將消費稅分別從現行五%提高至八%與一○%,就是一個顯例。今年以來,財政困窘的歐元區國家如愛爾蘭、捷克、匈牙 利,皆已實施調高消費稅措施。

因此,也有財稅專家建議,改善財政可試著往調高台灣消費稅思考,因為台灣的消費稅(指加值型營業稅)目前僅五%,較歐洲平均約二○%,以及中國的一七%要 低許多。而每調高一個百分點消費稅約可額外創造四至五百億元稅收,稽徵成本低廉又方便。為了減緩提高消費稅對民眾的衝擊,則可研議把民生物品排除的可能 性,例如荷蘭採用雙軌加值稅制度,六%稅率適用在食品與飲料,一九%的稅率則適用旅遊、電影、理髮等服務業。

先進國家對可能壓抑新創企業及就業機會創造的資本利得稅(證所稅即是一種資本利得稅)反而較為謹慎。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豐淦說:「這就像雞生 蛋、蛋生雞的道理一樣,資本利得稅如果輕重失當,可能落得經濟成長與稅收增加兩頭空的苦果。」張豐淦進一步指出,以內需為主,對貿易依存度較低的大型內陸 經濟體傾向課較重的資本利得稅;對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中、小型海洋經濟體,則比較不傾向課徵資本利得稅。「台灣需要怎樣的賦稅制度,與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有 關,須從整體去考量。」目前台灣不管是總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已出現嚴重疲態。尤其以往以成交量巨大、周轉率高著稱的台股,過去七、八年來因台灣在亞洲金 融競爭優勢的流失、國民所得低度成長、國內投資不足加上資本外流種種因素而趨於鈍化。二○○四年以前,台股成交金額一直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五年台灣首 度被韓國超越,○六年再被香港超越,從此台股成交量與香港及韓國的差距愈拉愈大。以去年一整年而言,韓國股市總成交金額是台灣的二.三倍,香港則是一.六 倍,新加坡與台灣的差距也在快速縮小中。

最好是效法韓國,只對大股東課稅政府不能漠視台灣經濟目前所面臨的瓶頸與台股所面臨的困境,只憑滿腔改革熱血與討好選民的公平正義口號,讓證所稅不經充分 討論與詳細評估就強度立法關山。如同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J. Sandel在其名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強調,正義須從全民最大福祉、尊重個人自由以及發揚美德三點出發,讓這三者達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綜觀賦稅公平、便民性以及經濟發展三個面向,韓國的證所稅版本最值得仿效。韓國證所稅採自然人免課原則,但上市公司持股三%以上或持股達一百億韓元(約 二.三億元新台幣),抑或在Kosdaq(類似台灣上櫃市場)持股五%以上,持股金額五十億韓元的大股東須課證所稅。法人的證所稅併入一般營利事業所得課 稅,外資法人則免課。

財政部提出證所稅版本宜與國際接軌。張豐淦會計師即建議,對長期投資的認定,美國與韓國均規定持股滿一年以上賣出所獲得股票資本利得,稅率上可獲得優惠, 財政部提出的版本要持有五年以上才能得到稅率優惠,時間顯然太長,台灣最好與國際同步,將長期持有的時間由五年調為一至二年。黃日松會計師則建議,如果真 要課徵證所稅,稅率也最好降至一○%至一五%之間。其次,要降低證所稅對市場流動性的衝擊,也可往提高課徵門檻方向修法,如免稅額從三百萬元提高至六百萬 元。

另外,現行上市櫃企業保留盈餘課一○%的規定也應檢討取消。理由是,免徵證所稅時,如果企業不分配盈餘,公司淨值升高,連帶使股價走高,公司股東可藉直接 賣出股票實現資本利得,規避稅金。所以保留盈餘額外加徵一○%,雖妨礙企業資本形成,卻是「必要之惡」。但是,如果復徵證所稅,就沒有這個問題,應取消保 留盈餘課稅的現有規定,否則目前台灣上市櫃企業資本不容易累積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證所稅牽動的不僅是賦稅正義的問題,也攸關資本市場榮枯、經濟發展以及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消長。執政者與立法當局應以更大格局以及更宏觀的眼光推動賦稅改 革。台灣人民,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不要一個經濟福祉必須跟著陪葬的公平正義。

證所稅復徵

證券業恐遭急凍

衝擊1

中實戶與高周轉率的投機客下單量萎縮,台股周轉率與成交量下滑

衝擊2

流動性變差導致平均本益比惡化,降低企業在台掛牌上市意願,台灣籌資地位更形惡化

衝擊3

證券業與期貨業業務每況愈下,金融服務產業恐掀裁員潮,導致台灣失業率再上升

衝擊4

台灣整體金融國際競爭力弱化,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賦稅制度宜與國際接軌

主要各國證所稅與證交稅制度比較本國自然人 本國法人 外國自然人 外國法人 證交稅稅率

(或類似印花稅)

台 灣

(財政部版本) 證券交易所得超過300萬元以上,稅率20%;持股5年以上,稅率10% 免稅額50萬元,併入最低稅負制,稅率12% 免徵 免徵 0.3%(賣出課徵)香 港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6.5%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機構須課16.5% 0.1%(買進與賣出皆須課徵)韓 國 免徵。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超過3%以上或持股市值超過100億韓元須課33%;持有1年以上,稅率降至22% 課徵。併入一般所得。稅率11%~24.2%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上市公司0.3%,未上市公司0.5% 新加坡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須課0~20%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7%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0.2%(買進繳納)美 國 課徵。稅率10%~35%,2013年後調整至5%~39.6%。持有超過一年稅率調降至0~15%,2013年調整至10~20% 併入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15%~30% 免徵 免徵 無證交稅日 本 課徵。稅率20%,但目前暫時調降10%,2013年回復20%。損失可抵繳3年 課徵。併入企業所得,稅率15%~30%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無證交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5

從拎LV包到扛奶粉 陸客赴港買氣急凍 北京降稅拚內需 香港零售業吹冷風

2012-12-31  TWM
 
 

 

當中國經濟降溫,香港也感受到寒意,儘管二○一二年造訪香港的陸客人數成長,平均消費金額卻下滑。加上中國自一三年起降低七百多項商品進口稅率,以刺激內需,香港零售業將逐漸受到波及,後續效應值得台灣觀察。

撰文‧周岐原

十二月十七日,中國財政部發布消息,將自二○一三年元旦起降低七八四種商品進口稅率。在剛剛落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裡,「擴大內需」是新領導團隊上台後首要任務,這時執行減稅,自然是中國當局為刺激民眾買氣開出的政策藥方;但尚未浮現的影響是長期吞服這則藥方,固然有益中國經濟,無形中也可能壓抑香港的經濟表現,副作用有多強,還得持續觀察。

攤開長達十六頁的減稅產品清單,在生活用品方面,醬油、嬰兒食品、護膚產品、隱形眼鏡一一入列,其他還有汽車生產線機器人、鋰電池等工業用產品。這一份洋洋灑灑的清單,和香港經濟有何關聯?重點在其中一行文字:「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暫定稅率由二○%降為五%」。

奶粉降稅 中國政策風向球故事,要從深圳的羅湖口岸說起。這個全中國人流數量最大的陸上口岸,兩端連接香港新界北區和中國本土,每日迎接無數從香港返國的旅客。如果站在海關櫃枱檢視這些旅客,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過去,他們在香港購買名牌精品;如今,他們幾乎人人拖著一捆紙箱,裡頭裝的東西,正是奶粉。

近年來,無論大陸旅客參加自由行或團體旅遊,只要目的地是香港,當他們北返故鄉,奶粉是必定攜回的「特產」。因為受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影響,中國家長對國內銷售的奶粉嚴重缺乏信心,即使價格較貴,只要號稱是「香港來的」奶粉,仍十分受歡迎。

正因如此,這次中國將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進口稅率從二○%降至五%,便隱然具有更深涵義,因為食用特殊配方奶粉者畢竟占少數,一旦日後北京當局將一般嬰幼兒奶粉也納入減稅範圍,大陸消費者不必託人跑一趟香港,也能買到比以往價格更低廉的進口奶粉,香港零售業的買氣豈不遭遇更大衝擊?

其實,中國經濟颳起的寒風,早已令經營消費通路的香港業者感到涼意。在「十一黃金周」這個大陸民眾出遊的傳統旺季,今年香港期間整體零售金額成長僅約七%,是自由行開放後增幅最低的一次。

香港困境 值得台灣借鏡以人數而言,今年一至十月造訪香港的大陸旅客達一八七七萬人,幾乎是香港人口的三倍之多,這個數字固然比二○一一全年還高,但在經濟軟著陸下,以購物闊綽著名的大陸客,今年也縮手了。

以金額區分,過去大陸民眾到香港旅行一趟,平均每人花費金額約八千港幣(約三○四○○新台幣),到了今年,則下降至六千港幣(約二二八○○新台幣)。「旅客從拎LV到扛奶粉」,不僅是中國經濟調整的跡象,更是香港支柱產業的警訊。「(今年)平均客單消費有下降趨勢,估計對高端品牌的影響大一些。」一位法人研究員指出。

從港島銅鑼灣到九龍廣東道,大陸遊客是撐起香港名牌精品消費最重要的力量,當陸客不再砸重金血拼,將令零售業銷售下滑,香港高不可攀的店面房價,勢必也將受到波及。因為在香港物價持續上揚同時,歐元匯率正在貶值,大陸頂級消費者到歐洲旅行一趟的開銷,只比前往香港略高,這些豪客自然會選擇歐洲。

從奶粉聯想到名牌,中國逐步降低進口稅率對香港衍生的影響,更令當地業者心驚膽戰。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指出,中國購買奢侈品比重從○八年占全球總額的一四%,至一二年達二七%,幾乎成長一倍,然而中國對珠寶、名錶、化妝品和高級菸酒等產品仍課徵高額關稅,因此中國商務部一再表態,指出將降低奢侈品關稅,引發國內熱切討論。如果中國真的降低奢侈品稅,對香港市況的打擊勢必遠大於奶粉。

在香港大嶼山的貝澳露營區,今年就上演從未出現的場景:好幾個來自中國的旅行團、總共上百位陸客,拎著帳篷、裝備進駐營地,將整個營區擠得水洩不通。其中有一家五口,在香港旅行期間只造訪觀光景點,既沒購物也未投宿飯店,七天行程下來,僅僅花費約二千港幣(約七六○○新台幣)。

中國自○三年七月開放港澳自由行迄今,已有九九三一萬人次造訪香港,這股人流強力拉動香港經濟;當造訪香港的大陸觀光客人數開始見頂,入境香港後不再「買東西、吃東西」,高度仰賴陸客的香港經濟該如何轉型?香港零售、觀光業者今日面對的困境,值得正在力拚「陸客商機」的台灣好好設想。

中國降稅拚內需

2013年主要降稅品項

商品名稱 最惠國

稅率(%) 2013年暫定稅率(%)

醬油 28 15

其他健身及康復器材 12 6

隱形眼鏡 10 6

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 20 5 零售包裝嬰兒食品 15 5 汽車生產線機器人 10 5

護膚產品 6.5 5

資料來源:中國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3

產業困局〉背光需求急凍、照明價格崩盤 雙引擎失效 晶電股價暴跌之後 LED產業還有明天嗎?

2015-08-17  TWM


LED產業面對紅色供應鏈價格肉搏戰、背光需求急凍,以及照明價格崩盤衝擊,光是七個月來市值蒸發了近半,這股景氣寒冬恐怕將導致新一波淘汰賽。

生存下來並且及早投入新一代產品研發,才有可能在LED股災的明天過後,重現往日榮光。

撰文•周品均

晶電還回得去嗎?」這或許是整個LED產業從業人員與投資人心中最大的疑問。

晶電是台灣最大,也是全球LED晶片的龍頭廠商,它在LED產業的江湖地位,並沒有在過去幾個月中有巨大的改變。但反觀晶電股價,今年以來的跌勢卻如同雲霄飛車,短短七個月股價暴跌六成,股價淨值比只有○.五一,也就是股價僅剩淨值的一半。

上一次,晶電股價跌破三十元價位,是全球都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的二○○八年。過去,晶電就算在一二年當年受到電視背光需求逐漸飽和,照明市場又還沒放量的青黃不接時期影響,全年虧損二十三億元,創下晶電上市以來最大虧損幅度的紀錄,當年的股價都還有四十元。

電視出貨量下修

背光市場需求低迷

如今,向來是台灣LED產業領頭羊指標的晶電股價帶頭破底,首先要從晶電的營運成績單看起。攤開晶電上半年財報,第一季營收六十六.四億元,稅後淨利是 七.一億元。第二季是LED產業的傳統旺季,晶電的營收數字是六十七.六億元,雖增長二%,但是卻出現本業虧損三.二億元的狀況。

從晶電由盈轉虧的營運狀況,可嗅出整個LED產業不尋常的氣氛。「比起○八年的金融海嘯,這一次產業景氣低迷的狀況,並不比海嘯當時好。」晶電董事長李秉 傑不諱言,從去年第四季開始,LED需求就開始不好,至今快一年時間,一旦需求不佳的狀況持續拉長,就會超過當時金融海嘯造成產業一年不景氣的紀錄。

就從主導LED產業的兩大應用領域來看,用於電視的背光產品,加上照明產品占了LED產業整體出貨量的七到八成,但卻難以挹注LED廠商的獲利數字。「受 到終端需求疲弱的影響,電視的出貨量不斷下修,基本上可說背光需求是沒有的。」調研機構LEDinside研究協理儲于超分析。

特別是,台灣LED廠商過去背光的生意大多仰賴韓國面板廠三星、LG的電視背光訂單,但今年整體市場需求不佳,導致國際市場上電視出貨量不斷下修,主攻國 際市場的三星與LG大幅拉升自家LED產品的採用比率。以晶電來說,過去三星一直是晶電最重要的背光訂單來源,「今年來自三星的訂單就受到不少影響。」一 名LED資深從業人員透露。

除國際電視市場景氣低迷,今年眾所期盼的中國五一買氣也落空了,上半年少了中國電視市場的挹注,導致不只是晶電,包括億光、東貝、隆達等LED廠第二季的營運都跟著走弱,連帶著股價也走跌。

而原先產業期待超高解析度與大尺寸電視,扮演背光訂單救星的期盼也並未實現,「LED效率不斷提升,儘管電視尺寸放大,LED使用顆數還是一直下降。」儲于超直言。

如果只是電視背光需求不彰,LED產業景氣還不至於比○八年來得糟,但今年LED產業面對的是,照明價格崩盤,驅動廠商營收獲利的雙引擎同時失效。

照明價格崩盤

飛利浦竟帶頭砍價

讓LED照明價格崩盤的人,是任誰也沒想到的全球照明品牌飛利浦。「飛利浦今年第二季把LED燈泡每顆售價調降至三美元不到!」就連李秉傑都感到震驚,因為飛利浦去年此時販售的LED燈泡價格還超過七美元。

隆達電子財務副總經理張博儀就表示,上半年LED照明滲透率仍持續提升,然而近期北美市場祭出低價燈泡策略,LED同業紛紛啟動產品設計與供應鏈的成本革命應對,導致近期燈泡需求波動。

飛利浦降了三分之二的價格,對原本毛利率二成左右的LED業者來說,降價對獲利表現一刀見骨。更不用說,照明占各廠營收比重逐年提升,以晶電為例,就有三 ○%到四○%的營收來自照明,照明價格崩盤,直接衝擊重要事業的獲利能力,晶電第二季獲利由正轉負,成了血淋淋的證據。

「飛利降價讓其他照明品牌廠發現,自家產品不只售價比較高,就連產品成本都高過飛利浦,照明品牌商亂了陣腳,導致照明市場庫存高漲。」儲于超直言。因此,其他照明品牌必須先消化庫存,重整腳步,下單當然也就跟著謹慎,LED廠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訂單突然沒了」。

除了產業本身需求外,中國競爭對手與日俱增的技術與擴張實力,在在壓縮台灣LED廠的生存空間。中國最大LED晶片廠三安光電與晶電之間的廝殺對決已經不是新聞,然而,如果只把三安光電看成僅有價格優勢的廠商,那就太低估它了。

中國廠商技術擴張

價格肉搏戰天天上演

「從照明產品來看,三安的LED晶片效能和晶電差異不大。」中國最大封裝廠木林森台灣總經理王傑直言。不過二至三年前,三安還無法做到的電視背光訂單,如今早已大量出貨給京東方及天馬等面板廠。

即使三安技術已迎頭趕上,三安降價搶晶電客戶的策略卻依舊未變,與晶電合作多年的王傑說,「三安還是每個月登門造訪,拜託我們試試看它的晶片。」而產品價格當然是從八五折開始談起,雙方的價格肉搏戰短期內仍舊看不到停止的跡象。

事實上,三安的生產成本不比晶電低,但受惠於中國政策補貼,讓它能不斷打出價格戰。此外,三安股價今年以來漲幅將近一倍,讓它能持續籌資,也因此三安這一年來持續在海外尋求購併機會,以補強其過去在專利上的不足,並跨足國際市場。

儘管中國LED廠商進步速度很快,逐漸在技術與規模都趕上甚至超越台廠,但台廠也不是毫無優勢,這場賽局尚未結束。王傑以晶電為例,「它在研發上的能力較 強,也熟悉國際市場運作,晶電在解決專利問題上,有更好的突破與保護客戶的能力。」這樣的能力是目前中國廠商較缺乏的。

「台灣廠商還是有不錯的實力,特別是在韓國電視背光晶片、歐洲燈具廠、車用LED照明等部分都具有優勢,只是碰上目前市場需求較為低迷,難以凸顯優勢。」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這麼說。

除了現有的市場外,李秉傑也提出幾項晶電正在累積技術能量的新領域,包括未來可用在無人汽車上的紅外線LED,以及用來取代淨水器中的UV燈技術。此外, 若未來LED能大量用在植物照明,將能節省更多水資源,而植物照明的大量需求,預期將能解決目前整個LED產業產能過剩的困境。

「長遠來看,LED還是最有效率的光源。」李秉傑自信地說。只不過,在LED產業找到下一個能超越電視背光,或是照明應用市場的成長動能之前,整個產業恐 將開啟淘汰賽。台灣LED產業還有沒有未來,端看企業能否在這個寒冬下存活,並且提前布局下一代技術,找到在未來致勝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67

強調保本的類全委,為何今年買氣急凍? 最熱賣投資型保單 8成虧損的秘密

2016-03-28  TCW

過去火紅的類全委保單,今年客戶糾紛為何特別多?

最大問題,可能是在進場投資前沒搞清楚四件事。

去年最火紅、為壽險者的營收挹注活水多年的類全委保單,如今買氣卻急凍,拖累今年元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僅近一百四十六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五六•六%。

過去火紅的類全委,發生了什麼事?

近期,對於不少銀行來說,由類全委保單衍生的客訴,有增多的跡象。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憂心指出,某些銀行的分行經理,為了平息顧客的不滿,甚至自掏腰包,貼補顧客部分損失。「在我看來,現在的類全委,已經演變得有點像二○○八年的連動債風暴,是隱藏在台灣社會的『不定時炸彈』。」郝充仁眼裡的不定時炸彈,就是類全委保單,恐將成為下一個金融機構與投資人之間,糾紛最大的理財商品。問題,就出在許多投資人可能搞不清楚類全委商品的特質與風險。

類全委保單,屬於投資型保單的一種,金管會的定義是「委託投信公司代為運用與管理專設帳簿資產之投資型保單。」簡言之,其機制是保戶將資金委託壽險公司,壽險公司再委託投信全權操盤,亦即俗稱的「組合型基金(fund of funds)」。

「與其說是類全委保單,還不如稱之為『複全委』更貼切。」知名理財作家李柏鋒打比方說,類全委就跟投資海外股票的「複委託」的概念相近。複委託是投資人先委託台灣的券商下單,台灣券商再委託海外券商下單;類全委則是保戶先委託壽險業者,壽險業者再委託投信來操盤。

類全委保單另一項特色是:多數附有「資產撥回」功能,壽險公司每年提供四%到七%的「撥回率」,也就是所謂「配息率」,這正是讓一向迷戀配息的台灣投資人對類全委趨之若鶩的主因。

多熱?去年就發行65檔

類全委究竟多熱門?根據統計,在二○一二年以前,國內類全委保單的總數都在十五檔以下,但自一三年以來,幾乎年年發行超過四十檔,去年更達到顛峰,來到六十五檔。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今年一月底,類全委商品規模已達到四千二百二十億元,超過境內固定收益基金總規模的兩倍。

多慘?81%保單皆虧損

其實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黑天鵝」四處亂飛,全球市場表現都不好,打開各壽險公司的類全委績效表,幾乎一片紅字。

根據本刊實際調查,十七家壽險業者發行的一百九十多檔類全委商品中,超過八一%的最新淨值(編按:多數統計至三月十七日,部分至三月十六、十八日)皆已跌破十元。當保單淨值低於十元,代表投資虧損,而且保戶拿到的「配息(撥回)」金額,基本上都來自本金。至於剩下不到兩成,多數是因為淨值未公開而無法計算,僅一小部分是淨值在十元以上。

儘管今年類全委買氣雖下滑,但一位投信公司總經理坦言,他的公司仍著手規畫與壽險和銀行業者發行類全委商品,「沒辦法,其他基金商品,銷量根本出不來,包裝成保險還是最好賣。」因為穿著保險糖衣的類全委保單,讓許多投資人以為是最安全的商品,但類全委的熱銷背後,投資人應該了解其四個理專沒告訴你的秘密。

秘密一:關於保本

投資人得身故了才有用

類全委保單熱賣的關鍵是強調保本,一般人的觀念是,保險屬於「保障」,基金是「投資」,虧錢機率高。

郝充仁指出,最近市場波動劇烈,多數類全委保單都賠錢,無法著墨於投報率這塊,故業者只好強調「保障」的部分,「他們會告訴客人,雖然績效不好,但最起碼你本金領得回來,其實就是多給你一張死亡保單而已,而且(該權益)也是來自你繳的保費。」類全委保單主要可分為變額年金險、躉繳型和分期繳費型變額壽險,變額壽險屬於「死亡保單」性質。但業者不會講明的是:既是「死亡保單」,基本上就是身故後才「保本」,生前繳保費期間,非但不保本,仍要承受市場下跌的風險,更遑論若提前解約,不但要負擔解約費用,也沒人能保證解約時你的報酬率如何。

秘密二:關於抽佣

潛藏費用比一般商品高

類全委還有項理專沒透露的秘密,就是由於類全委是保險業者發行、委託投信操盤、由銀行通路販售。簡言之,這是保險、銀行、投信三方都可「獲利」的商品,所以潛藏費用比基金和一般投資型保單還高。

「基本上,平均最少會多收(該帳戶淨值)一•五%的經理費。」彰銀財富管理策略分析師李育泰表示,倘若又屬於後收型,費用就更可觀。

除了保費本身和經理費外,類全委保單的相關費用還包括「管理費」,以及進入投資階段的費用,包括「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及「轉換費用」,還有後置費用,例如解約費(見六十七頁表)。

秘密三:關於盈虧

投信代操不知何時爆雷

類全委保單雖名為保單,但性質更接近投資商品,而且強調有專家代操,但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盈虧仍然由保戶自行負責。

投信公司目前為類全委保單投資的商品,包羅萬象,有的是ETF(指數型基金)、高成長股票或固定收益型的REITs,景氣向上時,類全委投資人有可能取得好成效,但景氣反轉向下時,類全委又形同保單中的連動債,你可能不知投信公司為你規畫的商品中,你不知何時哪一種地雷會「爆」開。

對投資人更不利的,還有另一種可能情況:負責代操的投信公司,挑選自己公司所發行的基金和產品,從基金的管理費再賺一筆,但如此一來,投信公司不見得能為投資人挑選到最優質或績效最好的標的。

秘密四:關於撥回率

「不等於」帳戶報酬率

許多投資人沒建立的觀念是:類全委保單的撥回率「不等於」帳戶報酬率,帳戶淨值會隨市場波動,當投資虧損、淨值走低,淨值就可能會低於剛成立的十元,代表該筆投資已虧損(報酬率為負值)。

目前市面上的類全委保單,標榜的撥回率普遍在四%到六%左右。但一旦淨值低於十元,投資人領到的配息,極可能是投資人的本金所支付,或是保單的投資標的已虧損,所以該保單的實際報酬率就是虧損,對投資人而言,撥回率並不是投資人獲利的保證。

現階段市場如此詭譎難測,投資人更該意識到一件事:過去,你買的保險,靠保險公司投資固定收益商品賺取穩定報酬。但如今利率低檔,甚至是負利率,壽險業者為追求更高報酬以回饋投資人,必須透過布局股市等更多風險性資產。

但,高報酬等於高風險,追求高報酬,代表保單績效不可能再像過去穩健,現在買類全委保單的投資人,很可能是構築在沙灘上的城堡,看似有保障,其實稍不留意就會崩塌。

所以,投資人該不該買類全委保單?答案或許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投保前,釐清自己的需求和不同商品間的屬性、費率,才是避開「黑洞」、持盈保泰的關鍵所在。

【延伸閱讀】分紅又保本,類全委的隱形成本最高!─類全委保單、一般投資型保單、共同基金費用比較

●商品:類全委保單

保險業者:

˙行政管理費:多為每月100元˙轉換費:約1.5%至5%˙解約費:前5年解約,通常為提領金額2%至5%銀行:約帳戶淨值0.04%至0.1%保管費代操(投信)業者:經理費約帳戶淨值1.5%

總計隱形成本:

1.行政管理費:每年1,200元2.其他費用:占帳戶淨值3%以上;若解約至多可逾6%(三個機構各扒投資人一層皮)

●商品:一般投資型保單

保險業者:

˙行政管理費:每月數十到100元不等˙轉換費:看業者設定,一定次數內轉換,通常免手續費˙解約費:後收型若提早解約需收1%到5%銀行:約帳戶淨值0.04%至0.1%保管費

代操(投信)業者:無

總計隱形成本:

1.行政管理費:年約1,200元2.其他費用:占帳戶淨值約1%到5%

●商品:共同基金

保險業者:無

銀行:申購滿1至2年後開始收取0.2%至0.4%以上信託管理費

代操(投信)業者:

1.申購手續費:1%~3%2.無解約費,可立即贖回總計隱形成本:約1.2%∼3.5%(整體費用最單純、變現最容易!但須隨時注意市場變化)

撰文者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36

7000元一個“抵押號”樓市急凍,深圳炒家火速抵押房產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035

 

2016年4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僅為4000多套,相對於2015年平均月成交量11000套來說,這一數字可謂“腰斬”。(東方IC/圖)

限購政策使得烈火烹油的深圳樓市,速凍為有價無市的“冰點市”。人們才發現,樓市大漲之後的另一波熱潮——“紅本”抵押套現,早已經悄然興起。

抵押熱的原因在於,如果將來房價繼續上漲,房產仍然在業主手中,可持有增值也可出租;如果房價下跌,以現在市場價格70%的評估價從銀行貸出的抵押貸款,也可以為業主固定收益。

比春節火車票還難搶的抵押號

房產抵押登記的“抵押號”在深圳“一號難求”,黃牛價格已炒至7000元一個號。

2016年5月6日,在深圳金湖文化中心的深圳市房地產權登記中心(以下簡稱登記中心)的三樓大廳四個抵押窗口前,來來往往的人們正在等待叫號,他們已經通過網上預約或求助於“黃牛”,拿到了房產抵押登記的“抵押號”。此號現在在深圳“一號難求”,“比搶春節火車票還難”。

在登記中心大廳等候時,不少人跟南方周末記者傳授自己網上預約成功的經驗:6點左右起床,6:50分坐在電腦前打開深圳房地產權登記中心的預約頁面,填好資料,7點放號的時候就馬上搶號。

“為了這個抵押號,我約了一個星期,好幾次送孩子上學都遲到了。”一位30歲左右的女子邊填資料邊說。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期整個系統在升級,所以比較難約,加上有“黃牛”炒號,造成很多人都約不到號。

4月底,當地多家媒體報道“房產抵押登記‘一號難求’”後,登記中心就不定時多放一些號出來。

從事生物科技行業的王娟4月18日剛幫老板辦理了一套房產抵押貸款,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聽一個朋友說,她花了7000塊錢跟黃牛買的抵押號。”

登記中心負責新聞宣傳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有人通過搶號軟件惡意搶號,還有黃牛炒號,所以造成一票難求。在現場辦理抵押業務的工作人員也稱,“現在一天放號1500個,能辦理的不到1000個,還有幾百個(黃牛手里的)號都作廢了。”

金湖文化中心網點因為承擔了羅湖、鹽田兩個區的業務而人數最多,在三樓大廳,有民生、中信、工商等十個銀行網點。在上述工作人員看來,“大家都集中到這邊來辦抵押,是因為有些銀行指定要求來這邊辦理,這樣銀行就不用在其他地方設點了,這邊的銀行是最多的”。

登記中心的保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去年登記中心還實行線下排隊約號,“有人淩晨兩三點就來排隊,大廳里里外外都是人”。

為了避免淩晨排隊的情況,從2015年下半年,登記中心將所有的號都通過網上預約的方式發放,因此,多數人只能跟搶春運火車票一樣“拼人品、拼網速”了。

房市暴漲後的套現潮

過戶遞件的窗口“瞬時很冷清”,抵押窗口不僅人多,而且“一號難求”,“市場已經很冷,抵押為什麽還這麽火呢?”

房產抵押的火爆,是伴隨著深圳樓市暴漲出現的。

2015年,深圳在中國房地產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按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深圳房價同比漲了47.5%,領漲全國。而在現實中,大多數深圳房產持有者手中的財富,都在一年之內上翻了不止一倍。

直到今年3月份深圳“3·25新政”出臺,深圳樓市失控式的火爆戛然而止。“3·25新政”將原來的1年社保買房資格變成連續3年,兩年之內申請過房貸的首付從三成上升為四成。

“3·25新政”之外,導致深圳二手房成交量急劇下滑的另一個不為外界所註意的政策是,自4月1日起,房產交易評估價上調50%。

這次評估價上調距離2015年10月份上調50%不足半年時間,同時,深圳市為普通住宅和豪宅劃的線並沒有上調。這導致很多原來的普通住宅“被豪宅”。一旦被劃進豪宅,交易時就意味著要繳納更多的稅。

以南山區為例,總價490萬以上的房子算豪宅,但如今南山區均價已接近7萬元一平米,也就是說70平米的房子就算豪宅。豪宅的契稅是普通住宅的3倍,僅此一項就增加了2%的交易成本。

炒房客黃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按慣例是每年調一次評估價,2015年10月份剛調了一次,不到半年又上調50%,最近半年房價肯定沒有漲那麽多,可能政府還是希望通過這個方式打擊短炒。”

“房價沒有降下來,稅上去了,其實相當於又增加了一成首付。”一位房產中介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深圳市豪宅的交易成本已經高到嚇人的地步,如知名豪宅小區“香蜜湖一號”,最便宜的一套房子交易要納稅一百多萬,最貴的要交稅七百多萬。

一個月內,新政立竿見影。據房產中介鏈家公司的數據,4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僅為4000多套。相對於2015年平均月成交量11000套,過去十年月均成交8000套,這一數字可謂“腰斬”。

強力限購的政策使得烈火烹油的深圳樓市,速凍為有價無市的冰點市。人們才發現,樓市大漲之後的另一波熱潮——“紅本”(房產證)抵押套現,早已經悄然興起。

2015年10月份,多年研究深圳房地產市場的業內人士陳鳳去國土局調研,發現抵押窗口辦理業務的人比想象中的多,一個大廳滿滿的全是人,“因為當時旁邊過戶遞件的窗口也人山人海,所以沒有在意”。

2016年4月底,陳鳳再去國土局調研的時候,發現過戶遞件的窗口“瞬時很冷清”,相比之下,抵押窗口不僅人多,而且“一號難求”,“市場已經很冷,抵押為什麽還這麽火呢?”她此時才覺得“不對勁”。

於是,她向一位在國有銀行專做抵押消費貸的朋友詢問,對方告訴她,從2015年四季度開始,房產抵押貸款業務就已經“火”了。

南方周末記者從銀行、中介辦抵押業務的人口中了解到,抵押業務從2015年5月開始增多。“2016年第一季度我們消費貸加上住房按揭就已經完成全年任務的280%了。”一位光大銀行的信貸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多人抵押套現出來,是去投資買房。”

“撿筍盤”,炒周邊

每一輪深圳漲到最後的結局都是資金流向東莞、惠州等地,只不過今年又多了一個中山。

深圳某銀行信貸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紅本”抵押的“資金用途”,可以是企業資金周轉、裝修、買家具家電、旅遊等,但實際上,套現出來的資金大都流向別的用途,比如買房、炒股、買理財產品等。

買房是一大資金流向,但令人好奇的是,深圳本地樓市已遭限購政策“速凍”,那麽抵押套現的錢流向了哪里的樓市呢?

答案是,深圳周邊。

業內人士把在新政之下,賣家因無力繼續按揭供房而低價拋售出的房子,叫“筍盤”。據陳鳳觀察,很多人抵押套現就是為了去“撿筍盤”,“4月以來,有一些人認為市場會有筍盤,他們對資金特別敏感,提前套現出來,一旦出現筍盤馬上出手”。

“筍盤”現象確實在近期上演過。5月7日,深圳南山區後海片區出現了一套“筍盤”房——市場價1100萬,業主說只要買家一次性付款,就900萬成交。結果出現了極其壯觀的一幕:三百多名中介、客戶排隊看房,隊伍從門口排到了小區外,“跟開盤似的”。

然後,業主突然失聯,房子至今也沒賣。

近兩個月,深圳房地產中介公司家家順,業績遙遙領先同行。家家順主做惠州、東莞等深圳周邊城市的市場。“3月份,他們有6億傭金收入。”陳鳳從朋友圈看到家家順員工曬出了這樣的業績表現。

一位家家順的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兩個月他們的傭金收入都是同行中最高的,他個人一個月高峰時有七八單紅本抵押業務,“惠州那邊買房非常多,因為深圳房價高,又調控,很多在深圳買不起房的就去周邊置業了”。

“之前你要買深圳之外的房產,是要被人笑話的,會被認為是腦子進水。”陳鳳說,“一般投資客會認為,在深圳本地買相當於是跟白富美戀愛。去東莞、惠州買,就好像是跟不起眼的村姑去戀愛。”

但經歷了2007年、2011年、2015年三次深圳房價暴漲的黃生,總結出一條規律,每一輪深圳漲到最後的結局都是資金流向東莞、惠州等地,“只不過今年又多了一個中山。”

“去東莞、惠州買房的人有兩種,一種是真的在深圳買不起,要自住去買房的;第二種是炒不起深圳的房子,但是看到別人炒房,也想跟風炒的人,他們就去惠州那邊炒了。”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鄭叔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房產抵押的火爆,帶動了另一個中介行業——從事“贖樓”的擔保公司等機構的生意。所謂“贖樓”,是指業主有銀行住房按揭貸款沒有還完,他便先向擔保公司等機構借款,將銀行尾款還完,拿到紅色房產證之後再將房產抵押給銀行,獲得抵押貸款。

專做“贖樓”生意的鄭鑫認為,現在深圳急用錢的業主,會選擇以稍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掉房子;而一些資金鏈不緊張的業主,一般不會賣房,大部分會想辦法把房產抵押套現。

後一種選擇的好處在於,如果將來房價繼續上漲,房產仍然在業主手中,可持有增值也可出租;如果房價下跌,以現在市場價格70%的評估價從銀行貸出的抵押貸款,也可以為業主固定收益和轉嫁風險。

比如2012年之前在深圳買房的人,至今房價已經上漲了五倍以上,假設當初100萬買的房,現在已經漲到700多萬。按銀行評估價七成的抵押貸款標準,可貸出來約500萬貸款。即使房價下跌,大不了房子讓銀行收走,但業主抵押套現的錢,也大大超過當初的置業成本。

長期來看,幾乎無人看跌深圳房價。“唯一的差別是看漲多少,只有一種暴跌的可能性,那就是爆發系統性危機,比如經濟危機來了。”陳鳳說。

從2015年10月,王娟就幫著老板辦理房產抵押,用的就是贖樓再抵押的方式。“我們是先從A銀行挪到B銀行,假設我在A銀行按揭貸款200萬,每月還款後可能只剩100萬了,先贖樓之後,再抵押給B銀行,按照評估價的7成,還可以再貸200萬,這樣就多出來100萬。”

鄭鑫的一位客戶,2015年底從新疆專門飛來深圳贖樓,他十多年前在深圳花40多萬買的房子,如今價值500多萬,抵押後從銀行貸出來350萬。

“這種炒樓的只要有名額、有現金流,就從銀行貸款,一套變兩套、兩套變四套。急用錢的就賣掉,不急的就用抵押的方式把房子增值的部分套現出來。”鄭鑫說。

當然,贖樓中介公司收取的墊資利息並不低。多位業內人士透露,贖樓中介按天計息,一天的利息率在萬分之七至十二之間,有的價值過千萬的房子,贖樓者一天支付的利息就幾千塊。如此之高的利息壓力,也是眾多贖樓者急於從黃牛手中購買抵押預約號的原因。

2016年5月11日,深圳房地產交易中心。(張霞/圖)

樓市補貼實業

銀行收取的房產抵押貸款年利息為7.5%,這對於經營企業的人來說,也都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民間融資的話,至少都是10%以上”。

一邊是樓市烈火烹油般的瘋漲,一邊是實體經濟蕭條不振。於是,也有很多做企業的老板選擇把房產抵押套現後,解決自己生意上資金鏈緊張的燃眉之急。

5月6日,南方周末記者在登記中心遇到了承包建築工程的劉金全,近期他每天早上7點準時坐在100M帶寬的電腦旁“刷”預約抵押號,約了10個工作日了,還沒約到,“打開頁面就是約滿”。

於是他跑到登記中心問問到底怎麽回事。“現在抵押號約不到,公司資金緊張,如果要倒閉的話,工人就要鬧事的。”他在登記中心的咨詢臺急吼吼地說。

2015年經過深圳樓市的暴漲,劉金全多年前買的房子已經升值了三百多萬。如今“紅本”在手,他決定抵押房子,變現增值的部分來緩解公司的資金鏈緊張,先給工人發工資。

一套房子套現出來幾百萬,對於小企業來說,足夠周轉一陣子。“我身邊的朋友做房產抵押的人很多,現在企業的利潤都非常薄,都想著把規模做大一點,成本降低一點,做大了你跟別人談生意的時候,別人也會讓一點利,現在確實是困難。”劉金全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通過房產抵押,銀行放貸的幾率更高,因為以房屋評估價七成貸款,銀行的風險不大。銀行收取的紅本抵押貸款年利息約為7.5%,這對於經營企業的人來說,也都在可承受範圍之內,“民間融資的話,至少都是10%以上。”劉金全說。

“找我們辦理抵押的有兩種,一種是先贖樓然後再抵押買房的,還有一種就做生意融資的。現在企業十個有八個企業都需要資金,所以就拿房產做抵押。”一位專門做抵押擔保的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王娟已經幫老板辦理了兩套房產抵押,一套交易。接下來,她還要再抵押三套房產。“我們公司是做冬蟲夏草的,現在生意不好,每月都虧。想著咬咬牙,紅本抵押給銀行,借個三四百萬出來,挺過這一關。”她說。

另一位做五金生意的王老板近期也準備做房產抵押貸款,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銀行貸款都不好貸,“銀行都‘抽貸’了,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大家都知道的。做了8年的生意,還沒有資金周轉不開的情況,但是今年經營壓力特別大。”

(應受訪者要求,黃生、陳鳳、王娟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12

市場急凍》陸訂單掉六成、電池價創新低 小英拱熱太陽能股 下半年恐進寒冬

2016-07-18  TCW

新能源政策加持,又搭上中國補助,讓太陽能股「吸熱」多時,然而,隨對岸政策與景氣循環,太陽能可能再走上虧損老路。

一項政策,對一個產業的股價有多大激勵,看太陽能就知道。

五月二十日小英政府上台,太陽能股在前四天就開始大漲(見第四十二頁表),茂迪、新日光等太陽能股漲幅都至少約六%,益通漲幅更超過二四%,即使英國脫歐後,不少個股股價慘兮兮,太陽能股依然耀眼發光。

不意外,小英政府上台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太陽能。新能源政策規畫未來十年,每年都要增設兩GW(吉瓦,即十億瓦)太陽能發電量,藉以替代核四廠。太陽能成為新政府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無怪乎買盤在總統上任前就湧入太陽能股。

何況,打從去年第三季開始,太陽能廠的表現一直不俗,今年上半年營收年成長率更是令人驚豔,綠 能、昇陽光電、昱晶等廠,成長率都超過三成以上,茂 迪更是成長超過九成。群益證券分析師陳執中指出,太陽能廠過去多半是「上冷下熱」,今年上半年業績滾燙狀況,頗為少見。

台灣太陽能產業在上半年表現精 彩,主要拜中國市場所賜。

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分析師林嫣容指出,台灣太陽能電池出貨量約有七成到中國市場,而今年六月底前中國的太陽能補助即將到期,因此各地出現一波搶裝熱潮,讓台灣太陽能廠訂單接到手軟。

「政策激勵」加上「營收亮眼」的雙渦輪,讓太陽能股價一片紅通通,似乎前景光明,但你不知道的是,太陽能產業下半年可能將迎接史上最冷酷的寒冬。

危機一:上半年產能過剩 電池跌價,賣一片虧一片

中國太陽能補助政策結束,是太陽能產業凜冬將至的關鍵原因。中國今年新增太陽能電站的目標是一八.一GW,但今年上半年已經完成約七成的目標量,下半年需求量只剩三成。換句話說,中國政府沒有新補貼政策出台的話,太陽能廠來自中國的訂單或將比上半年掉六成。

但上半年太旺,太陽能廠幾乎是產能全開,結果供過於求。集邦科技調查顯示,太陽能電池每瓦電池片價格跌到〇.二六五美元,創下史上新低,可能將跌破廠商的現金成本(註:指人工、間接費用等須用現金支付的成本),再跌下去,廠商就是「賣一片、虧一片」。

如果景氣反轉,價格走跌,太陽能廠要不就是賠錢大拍賣,多少換點現金:要不就是降低稼動率(衡量設備使用狀況指標,指設備實際運作時間占可負荷時間比率),但營收、毛利也會隨之減少,無論走哪一條路,太陽能產業恐怕都得走上虧損的老路。

危機二:失0.1%優勢 明年陸廠將趕上研發差距

短空就在眼前,長空也山雨欲來。台灣太陽能廠跟陸廠比,向來拚「質」不拚「量」。 綠能投資人關係處資深經理陳婷婷指出,台廠和陸廠的轉換效率差距是〇.一%到〇. 二%,為了維持這「〇.一%」的優勢,台廠必須繼續投入研發,不讓對手趕上。

但根據集邦科技估計,二〇一五年,台廠和陸廠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分別為一七.八%和一七.七%,但到二〇一七年,台廠和陸廠的轉換效率會一起達到一八· 二%,兩者連這「〇.一%」差距都不復存在。

另外:雖然新政府做多太陽能產業,但這項政策不容易落實,因為沒有土地。陳執中表示,台灣要推動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需要大片的土地,「但(台灣政府)要收購地不太容易。」林嫣容並指出,政策發酵還需要一到兩年時 間,而且若以每年兩GW的產能目標,只占台灣太陽能廠年產能的一成五,不足以提振整個產業。

類股投資注意: 需求若減,跌價從下游開始

觀察太陽能產業接下來的起落,得先了解這個產業特色。

第一,太陽能是一個高度仰賴政府補貼政策的產業,因為有補助,才能帶動裝機需求。

「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國會推出額外的補貼計畫,那太陽能第四季的狀況可能就會比較好,」陳執中表示,否則需求沒有如預期拉起來,「各廠清手上庫存是很恐怖的。」

第二,太陽能是下游牽動上游的產業。簡單來說,如果需求不振,先從系統廠跌價,再一路向上,從模組廠、電池片廠、到上游的矽晶圓廠,價格跟著跌,所以假設電池片廠先跌價,矽晶圓廠大約再一個月才會跟著反映。

雖然太陽能下半年難熬,但不是每一個太陽能相關產業,都會跟著「慘」。

舉例而言,太陽能材料導電漿廠碩禾,雖然難免受到需求低迷、銀價高漲牽連,股價近來不振,但因為已是全球前四大廠,而且導電漿技術門檻高,陸廠短時間難以切入,中期面吾反而相對有競爭力。

如果你手上持有太陽能股,接下來你得格外留意謹慎:但若你沒有買進太陽能股,跟隨政府對太陽能政策的動態,你或許就能抓住太陽能從谷底翻揚的機會。

撰文者馬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74

廣州樓市限售後新房成交量“急凍”式下跌7成

據中新網報道,廣州新房成交量出現“急凍”式大規模下跌。廣州房王數據中心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周(4月3日至4月9日)廣州全市共網簽一手住宅1571套,環比上上周(3月27日至4月2日)的5893套,大幅縮水73.34%,成交均價也受到重創,錄得1533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4.25%。

繼3月17日晚發布樓市調控政策“認房又認貸”後,3月30日晚,廣州再度全面升級樓市調控,疊加“限售”措施,規定居民家庭新購買的住房(含二手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2年後方可轉讓;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住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3年後方可轉讓。

數據還顯示,清明假期3天,廣州全市成交492套,同比去年同期的672套,少了整整180套。上周廣州全市成交1571套中,外圍區成交1216套,占全市總成交量的77.40%,中心區只貢獻355套。納入對外籍戶口限購1套的增城區和從化區,上周成交明顯回落,尤其是增城區,上周網簽量僅有313套,環比上上周的2107套,大幅減少1794套。

從網簽均價看,除了增城區與南沙區房價還能保持增長外,其余9區均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如天河區網簽均價由上上周的57854元/平方米,變為21041元/平方米;海珠區由40908元/平方米降為26926元/平方米;白雲區和荔灣區亦由接近4萬元/平方米的水平下降至2.5萬元/平方米左右。

廣州合富房地產研究院分析稱,新政之後,樓市慢慢重回正常的運行軌道,“讓住宅回歸居住本質”的願景也正在逐步成形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50

最騎呢微波爐 急凍食品

1 : GS(14)@2015-02-11 09:10:34





微波爐可以極速冷凍食物?英國一年一度的奇異發明比賽,由馬斯克里(Emma Maskery)創造的「急凍微波爐」擊敗逾四百件參賽作品勇奪冠軍,並獲得五千零一英鎊(約五萬九千港元)獎金。「急凍微波爐」的外表與普通微波爐無異,但只要按下冷凍掣後,儲存二氧化碳的罐泵就從後輸入冷空氣,令食物急速冷藏或結冰(圖),連冰塊都僅需數秒就製成,「當天是炎熱的一天,我坐在家中突然想到……希望從此帶起即時冷凍革命」。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11/190372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73

【飲食籽】生意人識變通 急凍海產秘技提鮮

1 : GS(14)@2015-06-06 09:09:25

陳剛雄 BANNERShop創辦人,現為e-banner業務拓展總監(海外代表),閒來喜歡入廚,愛在實驗和實踐中找出個人創意。



【飲食籽:一家之煮】「實踐加靈感,再加經驗,才會做得好。」e-banner的陳剛雄(Chris)說的是他做生意的心得,也是他入廚的心得。做菜看性格,有人只會跟從一直依照的方式去做菜,有人愛天馬行空憑靈感發揮,前者偏保守,後者太冒險,Chris卻是走中間路線,他不愛墨守成規,喜歡在傳統中融合創意來提升效果,這次的兩個菜式,便是在傳統中變化出新味道。


俗語說「三歲定八十」,Chris從小便愛入廚,卻不喜歡跟食譜。問起他少年時代初入廚時會煮甚麼,他開出的菜單卻看得我儍眼,他說那時邀請朋友回家,一來便煮上八、九道菜,還記得的有啤酒蝦、炒蜆、蒸甜酸魚、豉椒田雞,連「污糟雞」也會試做,野心不小。一次成功嗎?當然不,卻是他儲經驗的好機會。「可能會有天才廚師,但那不會是我。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就要多試、多看和多做。」Chris說。他剛開始做菜時,總是不停嘗試,也會跟跟別人的口味。他有一個理念,「你不叻也好,但起碼要先識抄。」然而Chris的話未完,copycat還要看下半部,「你抄完一定要消化,然後用自己的技巧,才有成功的機會,抄襲別人又不自己鑽研的話,永遠也只能是跟隨者。」


Chris喜歡做廚房實驗,像這個以冬蔭功湯配料來做的焗魚,焗出來香氣四溢,是神來之筆。


所謂創新,不一定指要弄得天花龍鳳,改進一些細節,便可以加分。像這次示範的兩個菜式,看似傳統,但在醬汁的配方中,Chris經過不斷的實驗和改良,便變得不一樣。像那個炒花蛤,用上日本燒酎,比用白酒和紹酒另有一種濃香。至於豉油煎蝦,竟捨棄生抽王而用了蒸魚豉油,那甜味除了滲入蝦肉,一同煎的薑片和葱,更是精華所在,人人搶着薑葱來吃。



善用四爐灶 一小時起菜

Chris從十年前開始創立自己的印刷業,在做生意和做菜的經驗中,他漸漸悟出,有時不一定每次都要做難度十分的菜式才算好,反而每次保持平均質素也非常重要。想想你煮了十次飯,有一次超好吃但其餘九次難吃,那也算不上好名聲,相較於精工菜,他更喜歡做家常小菜,尤其在招待朋友時,他說味道平均的家常味,令吃飯的氣氛更自在。一餐飯要做到平均的質素,Chris倒是對編製菜單有一套心得,就是事前做好準備,然後分配好時間。宴客菜單內容不易敲定,但Chris自有方法:充份運用不同的煮食工具,就可以事半功倍。像他家有三爐頭和焗爐,一個煲湯,另一個蒸他至愛的海鮮,再加個焗烤菜,人齊時再騰出時間做小炒!一小時下來,便可以做出熱辣辣的宴客菜。他有時會煎出幾塊超厚牛排,即場跟朋友分享,難度不高卻令飯局氣氛更佳,這些都是經驗和實踐留下的烹飪智慧。美食不是美味便滿分,能讓人得到滿足才更重要。




豉椒燒酎炒花蛤

大牌檔鑊氣炒花蛤香氣醉人,誰都垂涎三尺。但有時在家突然興起想吃炒花蛤又不想舟車勞頓,可以學Chris那樣,取出平日常備冰箱的急凍花蛤來做個快炒。豉椒蒜頭辣椒醬汁本來便已香辣惹味,再加上少許日本燒酎,更可提升惹味的程度。




材料

急凍花蛤或蜆 1磅蒜頭 3瓣紅椒仔 半隻豉椒蒜茸醬 2湯匙生抽 4茶匙老抽 2茶匙糖 3茶匙水 400毫升生粉 2茶匙日本燒酎 2湯匙洋葱 1/4個黃、紅、青燈籠椒各 1/4個葱花 1小碗油及鹽 適量




做法

1.三色椒和洋葱切塊備用。蒜頭切碎,紅椒切圈,切葱花。





2.材料份量以外另備一鍋水,加少許鹽,待水滾,把花蛤倒入汆水約1分鐘,撈起。





3.準備醬汁,碗中加糖、鹽、生抽、老抽,加入蒜頭及豉椒蒜茸醬後拌勻。加水,再加生粉,再拌勻。



4.燒熱鑊,下稍為多量的油,先把蒜茸爆至金黃,加入辣椒,下三色椒和洋葱,加入花蛤,不停翻炒。





5.加入醬汁,開大火,繼續不停翻炒,看到醬汁快要收乾,下日本燒酎,聞到酒香便熄火,下葱花拌炒,即可上碟。




乾燒豉油王蝦

在餐桌端上一碟豉油王煎蝦,香氣四溢又賣相精緻,是宴請好友的不錯選擇,保證人見人愛,大獲好評。做這個菜式要有體面,蝦便不能選太細隻,吸了太多豉油也會過鹹。但這次用上的是蒸魚豉油,減低鹹味,加點圓潤香甜,令蝦味更鮮美。




材料

老虎蝦 8隻葱 4條蒜頭 3瓣薑 10片蒸魚豉油 4茶匙老抽 2茶匙糖 2茶匙米酒 2茶匙油 適量




做法

1.蝦放雪櫃下格自然解凍,剪短蝦鬚和蝦腳,用牙籤在蝦背剔出蝦腸,洗淨抹乾備用。葱切段,蒜頭切片。





2.燒熱鑊,下油,放入蒜片和薑片,中火慢慢煎至發出香味。





3.將蝦放入鑊中,灒入米酒,蓋上,收細火焗蝦。至米酒蒸發掉,開蓋,加入蒸魚豉油、老抽,再加蓋焗至汁料收乾身,撒入糖,快炒。





4.當蝦已熟透,臨熄火前加入葱段,快炒至軟身即可上碟。



住家深宵食堂

Chris家中兩個大雪櫃,常備各式冷凍海鮮和牛排肉類等,方便他隨時夜一夜都可以入廚房煮兩味,跟太太撐枱腳。今次做的兩個海鮮菜式便用上急凍貨,只要配上較濃郁的醬汁,也不失美味。


500克共8隻 $115

越南原隻老虎蝦

老虎蝦肉質結實而頭大,自然解凍後即可備用,通常適合用來作牛油香煎,或做茄汁或豉油王蝦碌這類菜。


500克 $45

韓國熟花蛤

花蛤味鮮,連殼烚熟再急凍的,除了加濃醬汁去炒,用來作湯鍋的配料或煮麵豉湯鍋也不錯。



場地提供:Ocean three觀塘開源道60號駱駝漆大廈第三期5樓G座



記者:謝翠玲攝影:陳永威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06/191735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13

急凍蔬果比新鮮「有營」?專家話你知點解

1 : GS(14)@2016-07-13 05:15:17

一般人認為急凍蔬菜保質期較長,廉價但不健康,零願選擇傳統的葉菜類新鮮蔬菜。事實上,外國許多研究顯示,急凍蔬菜在採收後,立刻清洗、切塊,再以「急速低溫」或「高壓滅菌」製成急凍包裝,整個製造過程並未添加防腐劑,完全保存蔬菜的營養成份,比新鮮蔬菜營養價值更要高!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德州農業研究中心植物生理學者里斯特(Gene Lester)表示,急凍蔬菜在蔬菜成熟顛峰期被急凍,可以把最多營養素、抗氧化物鎖住;一般新鮮蔬果為了運送或賣相,常常還沒發育完成就收成,營養反而不及急凍蔬菜。美國醫學院教授大衞‧阿格斯(David B. Agus)也指出,急凍蔬果的營養價值可能比一般的新鮮蔬果還要高。蔬果被摘取後,營養價值會開始下降,而冷凍蔬果通常在最具營養價值的成熟顛峰期就被冷凍起來,且包裝農場會用技術來把養份與鮮度鎖住,這時的蔬果最具營養價值。大前提要注意的是,確保買到的急凍蔬菜是在新鮮狀況下被處理的。阿格斯教授建議,可以到市場購買「剛進貨」的當季新鮮蔬菜,但如果是在淡季時,則可選擇冷凍蔬菜,攝取足夠營養。他也建議挑蔬菜時可選多元顏色,顏色可用來區分養分,像是胡蘿蔔和綠色蔬菜顏色不同,養分也不同,不過都很營養。在研究40幾種蔬菜後,科學界發現顏色鮮艷的蔬菜含有較豐富的抗氧化物(antioxidant),例如胡蘿蔔和南瓜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番茄和紅椒含有許多番茄紅素(lycopene)、粟米和黃椒含有葉黃素(lutein);青椒、西蘭花和深綠色葉菜則含有許多辣椒素(capsaicin)和異硫氰酸(isothiocyanate)。幾乎每種顏色吸引人的蔬菜,都富含深具抗氧化力的多酚類(polyphenol)。由於抗氧化物可以捕捉體內自由基(free radical),減少自由基攻擊細胞膜上的脂肪、蛋白質和細胞核內的DNA,所以多攝取各式深色蔬菜有助降低癌症的罹患率。台灣《蘋果日報》/東森新聞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3/19693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5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