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寫出我的心聲


那個蘋果日報的理財診療室真係好鬼勁,搵埋班垃圾財演,騙那班幾百萬,但又無甚主見的「財主」,好像幫他們洗腦,每次建議就是叫人賣那個收租的樓後,一筆過買基金和月供基金,另外買埋D無息股票,無其他方法,這些東西我知叫做甚麼,「神棍」。

那些數字,用個垃圾excel都弄到啦,通脹set 高D,退休那個數字就已經嚇死你,然後那些基金回報set高D,就引你買基金等退休,但是做出來就不是那回事。

真實的見解是,買層樓扣除一些雜費後,如不是遇到太差的租客,都叫有收入,那些「金融神棍」叫人賣掉層樓,減少收人,買那些無息股票,如果無跌都可以,但是叫人買基金,就畀兩班人食你錢,一曰剛才所說的「金融神棍」,二曰用埋D垃圾program,或自己作判斷,升時以為自己是神,跌如心中膽怯如本期一週的Tony Tsoi做買賣那位寫Dear Jimmy的「基金經理」,最後慢慢陰乾你的回報,直至零,到時連少少收入你都無。

買基金正如在賭場中一些大耳窿的所為,借錢給你後,由他們賭,賭完輸晒你要還錢,贏時就抽你水,簡言之,即是「搵笨」。

所以我絕不贊成人買基金。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49390

股民:

每個週日蘋果日報的周日理財有一大版是理財診療室.巳留意年多了
它是分析解答建議個人的投資方針
每次個案建議也是賣樓.少持現金.持股票少少.買基金多多.每年基金以分息計幾拾年後你的基金就有天文數字近千萬.如果有層樓就賣掉有佰多萬教你轉買基金的組合..............多年後夠錢結婚生仔退休抱孫
每次我看後當作反面教材笑掉大牙............基金需然是壞事買些少作均衡投資無仿.但大量重心長線投資最大得益者祇是基金公司.如果你遐想發了春秋大夢賣田賣地般買了基金每年的回報是合理.多年後那甚你或會錯難翻
知道你們每週日看了蘋果理財診療室也有同感嗎?或者有人跟足建議投資?


isajohn

我識人已經中哂基金毒,成日唸住基金經理會好好照顧佢d錢…自己就咩都唔駛理,將投資呢d咁麻煩的事交俾基金,儲錢之餘又有人幫佢增值,供足幾十年後就大團圓結局,不知幾美好! :roll:

最攞命就係因為太信基金,大部份錢交俾基金後,就以為已經為未來做左準備,自己無其他儲蓄或投資計劃!


bigcrab:

信佢一成 :lol:

輸足全程 :oops:

雙目失明 :inv168_06:


做咩 唔 project:

growth = 3%

再扣 2% admin

加權埋通貨膨脹

淨番幾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4

任總吐心聲 左丁山


2010-04-11  AD





 

離任金管局總裁 任志剛獲頒2009年傑出領袖獎(工商金融),可說實至名歸。任總裁今年六十三歲,自一九七六年由統計主任調職為經濟主任,八二年就做首席助理金融司,九 一年為外滙基金管理局副局長,九三年四月做第一位香港金融管理局專員,至二○○九年九月離任,前後二十七年在政府處理金融事務,任期之長,經驗之豐富,無 人能及,以一位非政務官出身嘅官員嚟講,可說異數,故此報紙頒呢個獎由佢攞,邊個會反對呀?三月三十日頒獎之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向任志剛致送賀 詞:「欣聞任志剛先生榮獲2009年香港工商/金融界別傑出領袖榮譽稱號,謹向任志剛先生致以我個人的衷心祝賀。祝任志剛先生再接再厲,繼續為香港和國家 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不止此也,仲有人專程自北京來港,在頒獎儀式上照本宣讀,以示隆重,唔怪得任總笑容可掬,在曾特首手上接過獎狀之 後,比陳四萬還要四萬。任四萬跟住講感想,台下一聽,大為感動。任四萬以堅定穩重的語氣,一字一句咁慢慢講:「我考過第一。我贏過三T。但我感到最快慰 嘅,還是在街上碰到市民走埋嚟同我握手,話我做得好,請我繼續做落去!」

嘩,大家感動晒,是晚君悅酒店大堂,坐滿威水工商界人士,大概一定 有人讀書時考過第一(左丁山都試過,就係小學四年班留級之時,上學期考過一次第一,之後未試過咯),但有冇其他人中過三T呢?相信未必,在馬場中三T真係 比考試考第一還要艱難,任總以其天聰睿智,偵破三場馬嘅複雜形勢,中三T咁厲害,直情係左丁山及廣大馬迷偶像,點似得現任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只識金融,從 未見在馬場出現呀!

識中三T,證明任總腦袋精明,唔怪得可以打大鱷。但可惜吖,頒獎俾佢嘅曾特首,竟然違反民意,唔畀佢繼續為市民服務喎, 仲話過咗六十歲就可以退休o忝!任總致辭時又講及夏鼎基對佢影響好深,夏鼎基講預算案好有理論基礎,某年預算案讀咗四個半小時,內容翔實,因為有理論,公 共政策先至可以得到認同。聽任總咁講,我哋立即周圍望,如果見到曾司長在座就有意思啦,可惜搵勻唔見人,而曾特首亦唔知幾時閃咗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

炒家心聲大披露

2001-5-17  NM




香港人喜歡搵錢,除了股票、外匯、物業外,連史諾比公仔、鐘錶等,總之能搵快錢便炒作一番,甚至學生哥也加入行列。今期訪問了五十位人士,細說其投資故事。

 

後悔唔信太陽陳

 

蔡素玉,現任立法局議員,曾在新鴻基證券工作。

「投資我都算最失敗,八二年買樓不成,拿住百五萬元唔知點用,於是學人炒股,我都唔記得買咗乜,總之噏過堆數字,又賺過吓錢咁。

「八二年大跌市前一日,個市跌得好緊要,於是打電話問喺新鴻基做的陳新燊(太陽基金創辦人)意見,佢講咗個行頭術語就掛線,好似斬纜啩,總之我蠢到聽唔明,又打去問佢,可能佢好忙,大聲叫我賣哂佢就cut 線,咁我咪聽佢話沽貨囉。

「個市尾段又升番,我唔敢再打俾佢,怕俾佢鬧,於是打俾另一朋友,佢話啲別墅都係賣三百萬左右,我一時貪心想要層別墅,就無沽哂啲貨,搏個市反彈。點知第二日真係黑色星期五,個市跌哂,累我蝕幾十萬。」

一夜變光棍

 

董偉,七十一歲,證券經紀業協會首任主席,現為眾利證券老闆,由上海至香港,縱橫股壇逾半個世紀。

「我十五歲就入行做練習生,當時舊上海好繁華,我學人買鬼佬股票,好似怡和啤酒,然後趁高沽貨,賺到唔少錢,差不多晚晚上餐廳。

「點知四九年解放後,中共政府認為股票投資係投機倒把的行為,但我無諗過上海交易所會停市結業,揸住的藍籌股唔捨得放,結果一夜間變得一文不值。五二年隻身來港,光棍一條,要由頭做起。」

愈知情愈死

 

余志明,宜高科技主席,博學堂創辦人。

「八一年我喺獲多利做,包玉剛宣佈將旗下隆豐併入九倉,我哋幫佢做文件嘅,兩間公司老細都係同一個人,收購應該十拿九穩,便大手追貨,攞咗大部分資產來買隆豐股份,搏套戥獲利。好衰唔衰,包Sir 突然終止收購行動,搞到我輸咗十幾萬,差不多係我當時大半年的人工。」

最激氣管理層無義氣

 

歐陽伯權,信安國際亞洲區行政總裁,去年接受本刊訪問時,曾表示不會買科網股。

「都話科技股係泡沫,買股要搵大藍籌,點知揀咗電盈,佢扮藍籌原來係網股,累我蝕錢,十五個幾買入一萬股,跌到兩個幾,睇嚟真係要長期放在櫃桶底。

「股價低都唔緊要,最激氣就係管理層無義氣,個個高位套利,小股民就接晒蟹貨。」

累父母輸錢

 

顧承浩,周生生證券電子商貿部經理 港大畢業五年。

「我九六年買過明珠興業,五亳子買入,三元沽貨,心雄起來學人炒輪,點知一個金融風暴,連阿爸阿媽交給我投資的本金都蝕埋,足有六位數字。

「我最記得有隻六八八的輪,買入一元二角,諗住在一元四角走,點知第日朝早要開會,無時間睇,結果一朝早便跌至六亳,當時仍然不肯放,希望搏反彈,最後跌剩一仙。」

一元賣樓

 

藺常念,五十歲,富昌證券總經理。

「我八十年代在非洲尼日利亞一間搪瓷廠做經理,年薪過百萬,當地無消遣,三年後儲到數百萬,於是返香港炒哋產。九二年斥資八百萬人民幣,在鄉下湖南起樓, 當時住宅樓賣三千元一平方米,寫字樓就賣一萬元,兩者的建築成本相差不過每米幾百元。但九五年新廈落成後,商廈供應太多無人要,一直丟空,我無眼睇,唯有 用象徵式一元蝕讓比鄉里。」

股票變廢紙

 

林少陽,曾任財經記者,現為寬網研究部主管。

「九六年同女友夾錢,入咗二千股百富勤,由十二個半升到十八個半,開心過一排,點知間公司最後執笠。我當時無諗過,股票可以變牆紙,而女朋友即係依家我太太,就為咗呢件事足足哦咗我三年。

「我仲記得大概在九七年六、七月個陣,已經傳百富勤唔掂,但梁伯韜、杜輝廉出來否認,十月仲出聲明指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叫人唔好信謠傳,我見出得聲明內容都應該可信,點知全部流料。倒閉嗰日,我做緊財經記者,仲要採訪梁伯韜,質問咗佢三次財務問題,佢都唔肯正面回答,真係嬲到想講粗口。」

蝕了半層太古城

 

謝志文,四十六歲,寶途集團企業發展董事

「我第一次投資賺大錢是八三年,拍拖無乜好去處,我就同女朋友去睇樓,當時太古城開始賣,有句口號,『住太古城,係好家庭』。女友鍾意,我就用七十萬買入一個千一呎大單位,後來結埋婚,愛巢至今唔捨得賣。

「至於第一次投資蝕大錢,就是後來用四十萬入咗八萬股真善美,當年間公司好巴閉,揸好多成衣配額,我仲收到風話有土耳其財團擬高價收購,點知無幾耐間公司執笠,埋單計我輸咗半層太古城。」

幫阿爸報仇

 

黃瑋傑,輝立證券董事

「我老豆七三年股災時輸咗差不多兩層樓,我細細個就諗住同佢報仇。十六歲開始炒股,但成績麻麻。至八七年個市升得急,期指長期維持三百點高水,較合理價五十點高很多,我見唔對路,於是做期指淡倉,沽出五張,個市第二天就大瀉,淨賺廿五萬,算係光宗耀祖。」

無端啃佳寧

 

朱頌田,七十歲,朱頌田證券老闆,六○年代入行,七二年開股票行,最近清理公司夾萬,發現有一大堆佳寧股票,怒氣未消,逐張撕掉。

「在七十年代尾,陳松青打骰的佳寧借殼上市, 唔夠三個月轉炒金門大廈賺七億,佳寧愈做愈大,股價也由亳子升到十七元,吸引很多客追貨,仲用孖展來炒。我已勸啲客見好就收,點知俾人鬧,話阻人發達。到 八二年傳出唔掂,股價係咁跌,由十蚊跌到五蚊,我又猛叫啲客要止蝕,但佢哋唔肯,後尾跌到得番幾亳子,我無迫的客斬倉,自己啃咗批貨,點知八三年公司清盤,無端端揸咗三萬股。」

叻就唔使講股

 

葉尚志,第一上海研究部經理。

「六年前,我試過一日買十幾次期指,覺得佢會升就做好倉,跌就做淡倉,考下自己入市時間準不準,玩了十幾日,試過一日賺了七倍,但過了幾日連本都蝕埋。

「無咗咁多錢,都係買番的穩陣藍籌股算啦。我雖然做講股呢行,叻就唔使出嚟講,一早收山啦。」

平均成本法牛皮市唔掂

 

林堅,結好投資董事總經理。

「我去年九月開始玩定期買藍籌碎股,雖然股市反覆,百幾萬本都賺到三、四十萬元。今年年頭開始玩,成績差得多,股市一直跌,而我持有五、六十萬元的貨,賬面虧蝕七萬元。雖然平均成本法穩陣,但在牛皮市都會蝕,若跌到萬一點,我打算清貨。」

信自己唔供強積金

黎展鵬,40 歲,卓柏斯產業顧問董事總經理。

「我唔係唔信投資,只不過唔信俾人去投資。我自己開測量顧問公司,本來屬於自僱人士,但我專登唔出糧俾自己,咁樣咪可以唔使供強積金。睇番轉頭,呢個決定好啱,事關今年第一季強積金的基金大多數輸錢,但我自己就將投資擺在毫無風險的產品,做咗好多份零存整付,每月供少少,好似小蜜蜂儲蓄咁,有啲五年前做的存款計劃,足足有九釐息添。」

以為分析真係唔同咗

 

郭思治,平和集團營業部董事

「我炒股廿幾年,見過不少股災,玩得好小心,豈料去年科網股熱,和黃賣橙賺這麼多,盈科又可鯨吞電訊,以為計公司的方法不同了,於是試吓買科網股,揀了榮文科技,業務成績都算不錯,三亳子買入一百萬股,豈料跌到變仙股。

「我在證券行這麼多年,沒想過股票會變仙股,例如酒店股差極都有實質資產,但這些科網股的資產都是無形,又話商譽、客戶關係網絡很值錢,任佢講。日後睇科網股,還是用回傳統基本因素分析。」

炒匯炒到做副總裁

 

沈世捷在福建漳州財經學校唸經濟系,十多年前由大陸來港,從事中國貿易,閒來為消磨時間,就到英皇金融參加外滙講座,結果由「客仔」變成炒匯專家,現為英皇金融集團副總裁。

「我試過炒外匯兩日賺廿四萬港元,結果外匯公司猛邀請我加入,由客人變為炒匯專家。當時是九八年十月七日,我睇圖表見日圓跌了好多,相信會有技術反彈,於是在一二九水平揸YEN ,其間仲加碼,咁啱日本央行話唔會俾日圓持續積弱,短短兩天內,美元兌日圓由一二九反彈上一一六,令我賺大錢。」

執條襪帶累身家

 

胡永健,宏陸證券行政總裁。

「我以前打工的證券行,九六年送了百萬股Option (認股權)給我,初時無意行使,但九七股市升到㷫烚烚,公司股價不斷升,又宣佈派輪給持股人,諗住不如連汁都撈埋,攞埋佢隻輪,於是行使了認股權,但無即時沽貨。

「除了花筆錢去換正股,因為行使咗認股權,繳交了一筆達六位數字的薪俸稅,點知個市跌番落嚟,我就做咗蟹。」

六四一鋪清袋百萬元

 

蔡國強,香港證券投資——理論與實踐作者,現任盈泰證券董事兼策略顧問。

「八九年六四那次政治市,我百多萬流動現金一鋪清袋。

「當時股市因局勢混亂變得波動,我覺得是大好時機,於是拿大部分資金去入貨,部分更是玩孖展及在證券行篤手指。萬料不到真會開槍,股市兩日由二千八跌到二 千一,幸好數天後有報章傳李鵬遭行刺,個市升番少少,我才不用抬錢贖身,但所有資金無哂。從此以後,炒股賺了先抽起本金。」

不熟不買

 

薛珍納(Janet De Silva ),加拿大永明人壽(國際)有限公司主席,今年來港工作。

「我以前不懂炒股,五年前跟朋友,用五千元加幣買了一隻煤礦股John Paul ,豈料由廿五仙跌至二仙,而我的朋友則把那隻煤礦股股票鑲起,框架比那張股票還貴。

「從此以後,業務不熟悉的股票我不會買,保險股至少知道那個時機最好,例如宏利九九年九月上市,股價升得不錯,我在十八元加幣買入,在三十九元半沽貨;永明人壽去年三月也上市,我知情況會跟宏利差不多,便在十四加元買入,現時都升上三十一元加幣。」

不要信專家

 

余先生,沙田南洋商業銀行散戶。

「我湊完個孫返學便嚟呢度,呢度很多女人盲舂舂,聽專家講就嚟入貨。

「我以前都好似佢哋咁,聽晒股壇專家話,在九七年有過百萬退休金,於是用來入貨,輸咗一半;上海實業買咗六七萬股,四十多元買入,而家得番十二個幾;北京控股又係四十幾蚊買入,而家得番七個幾。

「有次在電台聽到陸叔六十幾蚊叫人入中移動,佢話有買貴無買錯,我忍唔住要打電話去電台鬧佢。」

行完天橋股價全變樣

 

楊崢,香港著名模特兒。

「我經常不在香港,股市跌都無辦法。好像在九七年我買太古A 、中信泰富及中國海外,但做完嘢返香港隻隻跌哂,而家跌剩三分一,搞到我唔敢入市。

「力不到不為財,無時間還是找理財專家幫忙。」

表象迷惑我

 

雷賢達,寶源投資董事

「七十年代在外國讀書時,見到飛機航班多了不少,航空公司生意應該不俗,於是買了一隻美國航空股,豈料甫買入,股價即跌了五成。原來航空公司就算業務不前,航班只得小貓三、四隻客,都會照開,不可能即時縮減航班,外界哪知道。」

沽上實賺二百五十萬

 

蔣有衡,上海人,現任嘉洛證券董事

「九六年我在香港工作,我家鄉的紅籌公司上海實業來港上市公司做貿易業務。香港很多物資都要靠中國入口,而上海又是鄧小平重點發展城市,便在七元半買入十萬股,在二十元沽,之後又在廿二元買入,四十多元沽,前後賺過二百五十多萬。

「我最後一次沽貨,主要是因為市盈率高過一百倍,而我曾經問過鄉間親友,他們都說上實的百貨店,生意只是普普通通,我想沒有理由股價會好得這麼厲害,於是立即沽貨,果然紅籌國企泡沫爆破,我算是幸運吧。」

入貨前問行家

 

岑偉納,新世界證券研究部主管。

「買股最緊要業務夠生活化,例如我的愛股微軟,幾乎個個識電腦的都用Window ,有次我去微軟對手Linux 的講座,都是用Powerpoint 來講解,連對手都用其出品,微軟仲唔掂?

「我持有價值五十多萬元的微軟股票,雖然未有什麼錢賺,但我很有信心。正如以前我有個在塑膠廠做的朋友,加班幾個月做忍者龜,負責製造的彩星玩具,半年股價就由幾亳子升到七個幾。買股之前,問問做那行的朋友,你就知道是否買得過。」

要入職請賣樓

 

許沂光,五十一歲,許沂光投資控股董事總經理,專攻圖表分析。

「九六年我睇chart (圖表),見樓價蛇形咁升,覺得死梗,出席講座時,猛勸人唔好買樓,但樓價仲升,搞到俾人鬧。不過,我請伙記一定要他們先賣樓,因為明知樓市遲早跌,好易變負資產,供唔起層樓。

「我最記得九六年中有個應徵者想入來做投資顧問,面試時他指在將軍澳有層樓,五百萬買入,月供三萬五,我給他的月薪最多只是四萬,還有一個條件是『要賣樓才請』,他照做,結果避過九七金融風暴,事後好感激我。」

華置最無義氣

 

吳亮,八十一歲,永安祥證券行董事

「七三年香港地產市道開始蓬勃,聽到鄧肇堅話發展地產,咪慕名買佢隻九龍建業,當時以十元五角買入二千股,年年收七八釐息,又有股送,在前幾年更一拆一百,埋單賺咗一百八十萬元。

「最衰就是華人置業,八元三角買入,股價跌到六毫九,還經常叫人供股,買中環娛樂行賺了三十六億,都唔益小股民,最無義氣。」

Benjamin Graham 打救我

 

Burch Kealey ,四十歲,城市大學會計系副教授,來港近五年。

「我廿五歲開始投資,但最初八年的回報可能比銀行利率還差。直至七年前修讀博士,認真的看Benjamin Graham (價值投資之父)的書,方醒覺從前一味聽信報章股評,追捧熱門股,是多麼的蠢。」

九七租樓住工人都變臉

 

黃錦康,美聯物業策略規劃董事

「我九二年買入加州花園一個千八呎單位,但見九七年負利率變成正利率,銀行都有五至七釐利息,樓宇供應又出現過剩,於是急急腳放盤,五千元呎出貨,賺到五百四十多萬。

「當時話俾朋友聽我放樓,個個以為我唔掂,我租樓住,個工人知道是租的而不是買的,臉色都變埋,這些就叫做群眾壓力了,要嬴錢真係要對抗這種羊群心理。」

殼股無得炒

 

劉昇昂,信誠證券董事總經理。

「九七年的紅籌熱,不少紅籌國企來港集資,部分更在香港買殼。我看中業務一直無甚起色的新福港輪,當時輪價大約一元三角,而新福港又被中旅國際看中,股價由四元四角炒上九元五角,帶動輪價上升,最後在四元五角沽出。賺了多少錢?費事咁揚啦!總之賺到而家間中環鋪。

「不過而家啲殼多籮籮,要上市只要招股書加減無錯,又無打錯字,就可以在創業板上市,唔使買殼上市,殼股無得炒啦。」

聽朋友話渣都無

 

May ,小學程度的散戶,九七年中退休後跟朋友學技術分析。

「我最衰得慘就係佳寧嗰鑊,當時個個朋友都叫我搏吓,於是將死慳死抵儲起的錢,八個半掃一萬股。

「點知後來公司又話欠人數,又話被人告。我最後因為返咗工,唔知消息無沽到變晒廢紙。有個專家講得啱,賺錢係指沽咗袋咗入袋才叫做賺,否則都係一場數字遊戲。」

無睇新聞真蝕底

 

譚紹興,太平洋興業研究部董事

「九○年在加拿大讀緊書時,用亳幾子買入一隻地產股二十萬股,點知間公司後來財政唔掂,又話倒閉又話有債權人追數,股價跌了很多,我諗都無乜希望,就將佢擺埋一邊大覺瞓。點知聽電視報價話升到二亳半,以為自己發夢,咪再打去證券行問,我見係真嘅就好開心咁放咗。

「好衰唔衰當時無睇新聞,原來當日個價升,是因為傳出有注資,結果隔日還升上一元水平。所以買股票,一定要跟得貼,之後我就即刻裝有線電視。」

點跌都唔放

 

戴太,六十五歲,家庭主婦。

「第一次買的股票是鷹君,八九年六四時,以一元八角掃了一萬股,我當時諗大陸每日放少少人落嚟,香港都迫爆啦,果然在九三年升上六、七元,於是沽貨,賺好多。

「之後我買入孫福記,兩元買入一萬股,但見個價位有跌無升,於是在幾亳子時斬倉,點知隻股第日傳被收購,股價升番。如今我買股票唔捨得放,去年很難才抽到新意網一手,今日跌極我都唔放。」

為感情買金

 

胡經昌,立法會議員,已故金王胡漢輝之子。

「我鍾意買金,因為有感情價值,你諗吓我買一個金牌,擺十多年留俾自己個仔或孫,老實講金都不會值錢得去邊,但至少包含了我咁多年嘅心意,好過送股票,至少是實物。

「我每年平均入六、七兩,雖然不至於像部分二、三線股跌到一文不值,但都蝕了四分一左右。」

愈搏愈輸 愈輸愈搏

 

肥仔榮,曾在證券行工作,現轉行在電腦公司任工程師。

「我爛賭,乜都賭一餐,九九年底剛剛未有工作,去證券行搵朋友,見佢玩緊黑期篤篤吓幾過癮,自己又跟住篤,買咗六張,初時賺到四、五萬元;不過我見個勢好加碼,到頭來輸了四、五萬元,搞到要問朋友借錢贖身。

「原本無輸咁多,但由嬴變輸時,自己諗住橫掂唔夠錢找數,不如搏一搏,結果越輸越多。好彩間行跌過六百點就幫我斬倉,如果唔係輸得仲甘。」

以後唔掂報價機

 

吳太,黃埔區散戶,去年移民返港。

「我去年移民返港,見個市咁旺,咪自己買啲藍籌玩吓,當時都係諗住買滙豐和黃咁,點知去到股票行,又堆個頭去睇報價機,隻腳就開始不受控咁,衝入去掃貨,一買買咗六隻添。」

「輸得最傷都算係中移動,成六十八元入,之後跌到六十元溝貨,五十幾元又再溝,而家得番三十幾,我仲有成百萬元蟹貨,你話死唔死。

「以後買股票,一定唔會去掂部報價機,費事俾佢迷住。」

最衰炒多轉

 

林偉邦,CMG 商業發展部經理

「九九年底個個驚千年蟲,很多人都唔敢掂科技股,但有日荷銀基金經理同我講一定無問題,電腦供應商又話訂單多到接唔晒,仲缺貨,咁我諗買科技股都沒錯,於是買科技基金。

「原本基金單位價格五個月後,已由百一升到百九元,我跌番落百六嗰陣沽咗,賺咗啲錢。但我以為個浪仲會再上,又在百五入貨,點知科網爆破,訂貨的互聯網公司都執笠,影響電腦供應商生意,隻基金就咁跌番落嚟,最後百二元沽貨,原本賺嘅都蝕咗一半。」

搞網損失百萬

 

陳思恩,37 歲,財經網站寬網(Quamnet )的創辦人之一,持有寬網股權不足一成(如今寬網成功借殼華富上市)。

「去年四月我籌辦資訊網CDL ,無耐新世界話入股八成半,總投資三百萬元,諗住可以大搞,仲構思賣新聞資訊俾新巴,好似今日九巴分拆上市的多媒體公司Roadshow 咁;還獲得結好證券行等客戶幫襯,非常開心。點知網站在八月正式推出時,科網股熱潮已退,兩個月後新世界話想唔玩,我到處搵創業基金注資,但對方一聽到個網字都驚,在資金緊絀下,唯有在十一月被迫把公司結業,自己投資的一百萬輸晒。」

減壓變減身家

 

曾智華,47 歲,香港電台中文台節目發展總監。

「我在電台工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搞到血壓高,但行出嚟見人唔可以頭耷眼濕,為咗減壓,一得閒我就抽時間炒股票,以鬆弛神經。八七股災前我好似盲俠咁, 專啄細價股,以為容易賺到錢,又愛聽消息,仲好信名人搞生意的眼光,好似見黃創山搞精工隊波咁成功,於是用三元掃華基泰,股災後跌至兩、三毫子斬纜。

「八七停市四日,我差不多日日廿四小時在電台趕新聞,無理自己的投資;其後埋單計數,才知手揸廿隻股票,共蝕廿多萬,當時我每月的積蓄只是一萬元。交了寶貴學費後,如今我一股不持,只把投資放在債券與現金,最緊要穩陣。我仲有八年就退休,投資絕不容有失。」

靠滙豐賺三層樓

 

曾淵滄,城大管理科學系副教授,也替報章寫專欄。

「九○年滙豐突然高調宣佈該年虧損,令股價由七、八元跌到四元五角,我覺得很奇怪,因為滙豐一向會動用內部儲備掩飾業績失利。

「那時有消息指波斯灣戰爭影響滙豐業務,又話中銀取代滙豐地位,於是我推測,滙豐管理層故意質低股價,以便日後向米特蘭提出以股換股作全面收購時,米特蘭這些英國自己友可換多些滙豐股份。

「我於是在四元多、五元多大手入貨,不久滙豐和米特蘭合併,股價即勁升,在九三年升上百元時沽貨,賺了差不多當時三層樓的錢。」

炒郵票三日搵十萬

 

莊劍然,二十六歲,集郵二十年,原在酒店打工,九七年趁集郵熱入行炒賣郵票,現為莊氏錢幣郵票公司老闆。

「九七年三、四月我從電視上看到內地炒賣香港郵票的熱潮,受到啟發,便照辦煮碗。

「我看好當時剛推出的回歸郵票(香港特區成立紀念)、小全張和第十輯經典郵票,故在好旺角商場大量入貨。那幾天,清晨六時便起床趕火車到深圳,然後轉車到 廣州,再乘的士到達人民公園,已經十時了。甫踏進公園,就看見很多售賣古物的小攤檔;從袋裡抽出郵票,會有很多人圍觀、主動出價要買。四萬套郵票,不消一 小時就售光。

「如是者三天,我便賺了十萬;也算是第一桶金。」

中巴失專營權帶挈我

 

郭炳華,八年前開巴士模型鋪80M 。

「炒巴士模型最瘋魔都係九七年,當時中巴喪失巴士專營權,很多市民便一窩蜂搵中巴紀念品。

「炒得最好是第一部中巴,九五年出廠賣二百多元,現時已賣到千二元。另外九鐵接駁巴士、中華巴士都城嘉慕及九巴都城嘉慕款都抄得唔錯。

「其實它們質素麻麻,又無錢箱,又無倒後鏡及bumper ,炒得上只因當時出產商幾個月才出一部車,讓發燒友有時間儲錢買。但後來生產商一個月出四、五款,發燒友哪能一次儲這麼多錢買,搞到我很多貨都銷不去。」

俾次機會小小超

 

莫小姐,在凍肉公司任職。

「我九九年開始炒股,睇中得信佳,在五元七角及六元七角買入六萬股,電訊及盈動合併後,股價從廿八元回落至十八元沽貨,雖然並非在最高位放,但賺到七十幾萬,開心到瞓唔着。

「當時揀這隻股係因為信得過小小超,佢話哂都係李嘉誠個仔,班手下唔識科技都識財技。

「電盈合併後股價猛跌,累到很多人坐艇,我後來在五個幾入咗二萬股,一樣要坐艇。不過我無鬧小小超衰人,我覺得應該俾多次機會佢,唔好一沉百踩。」

我有三百隻Swatch

 

盧耀輝,Swatch 炒家,持有三百隻錶約值卅萬。

「九四年朋友送第一隻Swatch 給我之後,就愛上它,靚之餘又可保值,依家有成三百幾隻,以上年Swatch 出的天書(即市價表)計算,我批錶市值已由成本十萬升值到三十萬。

「以九一年出的Asetra 為例,四十美元買,沒多久就以三千七百港元賣出,賺逾十倍,我打算年尾飛往瑞士,參與歐洲一年一度的Swatch 拍賣會,價錢適合,可能整批錶賣出。」

民國舊勞賺到笑

 

高向勳,復興古董錶店老闆,收藏古董錶廿五年,特別鍾情勞力士。

「其實初初自己並不太喜歡勞力士,嫌它太俗氣;但十六年前偶然以九百元買下一隻『棺材仔』(泡泡背手錶的俗稱),戴着跟朋友飲茶,朋友一看即出價二千元求讓。那時我便想,這門生意有得做,於是開鋪。

「那時中國還未開放,有很多民國時候剩下的又殘又舊的勞力士賣,全是瑞士機械的。外國人不會相信那些貨來自中國,我卻頻頻北上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入貨,百多元一隻,每次買二、三百隻回來修理,再以十數倍價錢賣出,利潤好厲害!」

英國股票多優惠

 

何富國(Stewart Aldcroft ),英國人,天達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

「八四年在英國,選中了一隻餐廳股名為Garfunkels ,它以快餐形式推出意大利菜,較為少有,最重要是我喜歡這間餐廳的食物,做這間公司的股東有八折優惠。

「航運公司Peninsula and Oriental 更筍,我在八零年買入三百股,每股一英鎊,便享有終生橫渡英倫海峽的船票折扣優惠,一張票正價(一架車包四個人)要一百鎊,但公司給我們七折至八五折,我持有三年,每年去兩、三次法國,都值回票價啦。」

史諾比坐艇記

 

Tina Wong ,古粧店老闆,賣收藏品超過十年。

「我儲咁耐嘢,未見過麥當勞換史諾比嗰次咁墟冚,原本我喺泰國訂咗廿套來賣,唔使一小時就賣清,後來入多三十套,又係一日賣晒。嗰陣炒得好利害,旺角有人 連盒連公仔炒到一萬元。後來泰國攞貨來價由二百幾升到五百幾元,我見這個炒風千載難逢,焗住咁貴都入一百套,點知就出事。

「因為麥當勞見咁多人排隊,便改變策略,叫人換唔到可以申請換領,供應多咗,變相打擊我哋這盤生意,最後史諾比銷得唔好,好多而家仲擺咗喺度。」

炒鴕鳥蝕大本

 

呂先生,九六年移民澳洲,現已返港居住。

「做移民成日投資都係開餐廳,但我想融入當地社會,就試下同人夾錢投資鴕鳥農場,我出咗三萬港元。當時市場幾旺,因為爆發瘋牛症,個個唔敢食牛肉,同時鴕鳥肉又話營養價值高,個個咪炒鴕鳥,一隻可以賣到二千澳元㗎。

「不過我養大鴕鳥後,個市場供應多咗好多,一隻僅賣二百澳元,連飼料錢都蝕埋,結果做咗兩年,最後都改養番牛算勒。」

宏觀調控害了我

 

高廣垣,惠澤按揭行政總裁,九十年代初在新協城市建設任董事總經理,偶然要往返大陸處理土地發展及建樓業務。

「我在九三年花了二百萬元人民幣,在北京買了寫字樓,位於商業中心區,租金回報有二、三十釐,但自己不是經常上北京,又以為寫字樓有升無跌,沒有招租,豈料大陸突然宣佈宏觀調控,市道一落千丈,足足空置了八年,如今仍蝕了四分一。」

大學生兼職炒手機

 

Rockman ,城市大學電腦系高級文憑二年級學生,兼職炒手提電話

「炒手機其實都要講門路,又要識散貨,炒風得一兩個月,真係手快有手慢無。

「好似前排炒諾基亞8250 ,走貨一隻賺兩、三百元,如果炒返上大陸,隻手機又有中文顯示,仲可以賺多數百元,一部機賺六百元都唔錯。

「舊機都炒得㗎,在拍賣網上執平貨然後走上大陸賣,每個賺八十至一百五十元左右,當然有中文字又可以賣貴的。」

升極無我份

 

李太,在中環娛樂行附近擺檔賣香煙超過三十年。

「十幾年前買過幾千股滙豐,六個幾之嘛,買咗無郁,跟住滙豐供股,咪放咗佢,點知佢有日會升至百多二百元。七七年買入一萬股怡和,十幾元唔上唔落,又沽咗佢,點知一年後又傳李嘉誠收購,股價升又無我份。如果唔放,而家印印腳啦。」

股災令我反思

 

梁柱國,八○年從北京來港,八七年股災後開始整理投資筆記,目前珍藏十三本。

「我以前買股票都係亂咁聽人講就買,但八七股災後令我反思,唔明點解個市變化咁突然,於是每次去講座就做筆記,每次投資時就翻筆記,睇公司年報,有時更去圖書館睇年鑑。

「在九九年,我去圖書館翻查中國機械工業年鑑,書中提到東方電機,指該公司可以提供水力及火力發電等,我見其在深圳A 股的股價與香港H 股差一大截,一個九個半人民幣,一個六亳幾港元,於是買入五萬股H 股。結果升得唔錯,前排在近個三沽貨,賺了三萬多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6

80後買樓心聲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80.html
近日, 止凡跟一位 80後朋友仔討論樓市, 他出來工作剛好兩年, 因屋企問題希望盡快搬出來自立, 租也好, 買也好, 他心想買比租好, 但又認為如今樓市處於歷史高位, 子彈又不多, 實在捨不得現在入市, 希望等樓市大跌後才入市。

他對於買樓的目標不是定得很高, 只是在新界區找些二線盤, 絕對不是要市區, 或假豪宅, 所以我認為他利用九成按揭出車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且還算輕鬆。不過, 對於樓價的概念, 他就有點執著, 很多時還在說回 03年 SARS時的價位。加上他看了一本叫什麼「十大不買樓理由...」之類的書, 將書中的概念都讀了入腦, 對樓市更為卻步。

記得早陣子我在書店也看過這本書, 翻了兩頁就放下, 沒有買亦沒有讀, 大概是不認同吧。我問他書中有何概念分享, 他說出書中其中一個理由「人均收入就 97年到現在也沒有升過, 樓市難以支持」, 說完這個理由, 我就已經連續講了 15分鐘反駁及表示這個分析非常武斷。反駁理由包括人均收入包括沒有私樓的五成人是不真實、97年跟現在的息口分別、97年到現在的經濟及財富增長、內地 資金、內地富豪的變化、供款比例、租金回報等等, 證明單說人均收入沒有變化而樓價升就不應買樓是錯得離譜的。

還有, 我留意到他對現今樓市及業主有些微怨氣, 好像人家的樓在SARS時不足 100萬, 為何現在開價下下都要近 250萬, 這些樓值這個價嗎? 為何這些樓主把不值這個價的資產釣高來賣? 現在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只賺萬多元, 做多幾年的二萬多元甚至三萬多元, 怎能買得起現在的新樓呢?

而我就提醒不要帶有怨氣, 這只是在這個政策下, 這個經濟環境下的一個現象, 大家應該理解身處環境為何, 然後運用知識找最好的路, 整天坐在家怨自己不是李嘉誠的兒子也是徒然而已。

還有, 我發現不少人有一個毛病, 就是常以自己及身邊的人來看這個世界, 自己這個年資有這個收入, 就假設全香港及全世界都是這個收入左右, 我說 :「你不見現在的新樓每每開萬多元一呎, 一推即沽清, 而這幾年已經是不能短炒的時代, 買家都要真正上會的, 內地客佔20%左右, 其餘的都是香港人, 你能說這些成交都是假的嗎? 他們只有三兩萬收入而銀行又能批按揭嗎?」, 所以先不要假設所有人都如自己一樣, 這有如坐井觀天。

一輪討論及分析, 相信他也要點時間消化及重新定位, 我的建議跟李嘉誠先生一樣, 自住的, 有能力的, 不怕買。不過樓市有上有落, 可以等調整時留意及入市, 但跌回 SARS價的可能性實在不大, 還是執著於此而有怨氣的話, 吃虧的始終是自己。

相信不少 80後及 90後都可能有這些想法, 不妨找身邊有買樓經驗的人討論一下, 因為沒有買樓經驗的話, 對很多數字及樓市環境都沒有感覺, 例如供樓還息及還本部份, 供1釐息及供10釐息的感覺, 新舊樓的租金回報水平等。還未買樓的, 可能不太瞭解以上種種因素, 因而只會記住97價及SARS價, 但只記著這些絕對數值對瞭解大環境沒有太大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11

80後買樓心聲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80.html
近日, 止凡跟一位 80後朋友仔討論樓市, 他出來工作剛好兩年, 因屋企問題希望盡快搬出來自立, 租也好, 買也好, 他心想買比租好, 但又認為如今樓市處於歷史高位, 子彈又不多, 實在捨不得現在入市, 希望等樓市大跌後才入市。

他對於買樓的目標不是定得很高, 只是在新界區找些二線盤, 絕對不是要市區, 或假豪宅, 所以我認為他利用九成按揭出車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且還算輕鬆。不過, 對於樓價的概念, 他就有點執著, 很多時還在說回 03年 SARS時的價位。加上他看了一本叫什麼「十大不買樓理由...」之類的書, 將書中的概念都讀了入腦, 對樓市更為卻步。

記得早陣子我在書店也看過這本書, 翻了兩頁就放下, 沒有買亦沒有讀, 大概是不認同吧。我問他書中有何概念分享, 他說出書中其中一個理由「人均收入就 97年到現在也沒有升過, 樓市難以支持」, 說完這個理由, 我就已經連續講了 15分鐘反駁及表示這個分析非常武斷。反駁理由包括人均收入包括沒有私樓的五成人是不真實、97年跟現在的息口分別、97年到現在的經濟及財富增長、內地 資金、內地富豪的變化、供款比例、租金回報等等, 證明單說人均收入沒有變化而樓價升就不應買樓是錯得離譜的。

還有, 我留意到他對現今樓市及業主有些微怨氣, 好像人家的樓在SARS時不足 100萬, 為何現在開價下下都要近 250萬, 這些樓值這個價嗎? 為何這些樓主把不值這個價的資產釣高來賣? 現在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只賺萬多元, 做多幾年的二萬多元甚至三萬多元, 怎能買得起現在的新樓呢?

而我就提醒不要帶有怨氣, 這只是在這個政策下, 這個經濟環境下的一個現象, 大家應該理解身處環境為何, 然後運用知識找最好的路, 整天坐在家怨自己不是李嘉誠的兒子也是徒然而已。

還有, 我發現不少人有一個毛病, 就是常以自己及身邊的人來看這個世界, 自己這個年資有這個收入, 就假設全香港及全世界都是這個收入左右, 我說 :「你不見現在的新樓每每開萬多元一呎, 一推即沽清, 而這幾年已經是不能短炒的時代, 買家都要真正上會的, 內地客佔20%左右, 其餘的都是香港人, 你能說這些成交都是假的嗎? 他們只有三兩萬收入而銀行又能批按揭嗎?」, 所以先不要假設所有人都如自己一樣, 這有如坐井觀天。

一輪討論及分析, 相信他也要點時間消化及重新定位, 我的建議跟李嘉誠先生一樣, 自住的, 有能力的, 不怕買。不過樓市有上有落, 可以等調整時留意及入市, 但跌回 SARS價的可能性實在不大, 還是執著於此而有怨氣的話, 吃虧的始終是自己。

相信不少 80後及 90後都可能有這些想法, 不妨找身邊有買樓經驗的人討論一下, 因為沒有買樓經驗的話, 對很多數字及樓市環境都沒有感覺, 例如供樓還息及還本部份, 供1釐息及供10釐息的感覺, 新舊樓的租金回報水平等。還未買樓的, 可能不太瞭解以上種種因素, 因而只會記住97價及SARS價, 但只記著這些絕對數值對瞭解大環境沒有太大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12

R 有關「80後買樓心聲」的留言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r-80.html
早兩日止凡出了一篇文章「80後買樓心聲」, 受到 R兄的留言, 想分享一下。 

[留言內容]
「我認識一對夫婦,05年時已開始四圍睇樓,每次埋門總告吹,因死唔肯蝕底,心裡覺得買貴人地沙士時的好多。到08年海嘯時,已睇好盤還左價,又覺得樓市未跌夠,離沙士價仍是很多,所以又想等多陣,等再平d先買。到09年樓市見底急促彈升時想入市,又唔甘心比貴 2成買。 結果到2012年今天, 仍是以2萬多租住黃埔的3房單位。
跟這對夫婦談樓市,簡直多餘,大單位又嫌貴,細又賺唔夠住,第一間樓,最簡單做踏腳石,可以作出租及套作將來換樓首期的道理也不懂。他們8年的租金已花掉了,得到的是零!」

[止凡回應]
「每人都有自己選擇及執著的地方, 做朋友的只好儘量提意見, 是否採納則由他吧。
舉個例, 如果當時你力勸他們上車, 不要再這樣等法, 誰知他們真的聽你建議而上車, 但沒有 08至12年的大升浪, 而加上來一個像 SARS的疫症, 內地又沒有經濟起飛...他們買樓後樓市才大跌, 情況會怎樣? 如果他們沒有獨立思考及個人承擔的話, 好可能會怨你一世。



[後記]
早前的回應是指大市有升有跌, 提意見時要加倍小心, 因為提意見後市況可能不如預期, 而又不知道對方有多少財務知識, 可能連朋友也做不成。

有關這類意見的建議技巧, 我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一種不錯的方法, 對很多人決定買自住樓時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尤其是對如故事中的夫婦般執著的人。

這個建議方法大概是著重比較供樓利息與租金, 假設買一層 350萬樓自住, 7成按供 30年, 每月供款大約為 10000元, 屬支出部份的利息大約佔 4成, 即 4000元。如果租樓的話, 可能要交 12000元租, 租金全為支出部份。

按以上的計算, 租樓比買樓的每月實質支出多 8000元, 一年大約10萬元, 3年大約30萬元。未來樓價升也好, 跌也好, 如果現在買樓的話, 這個 30萬就一定能省下來的, 如果抉擇是現在買入還是 3年後買入, 樓價能否在這 3年內跌低過 320萬, 這就是要恆量的關鍵。

如果本打算租 3年的話, 考慮買樓時乾脆將樓價減去未來 3年的租金, 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 如果可以接受, 就不要等樓價跌了, 因為這不一定等得到。

當然, 未來 3年, 租金還可加可減, 利息亦然, 而樓房供求、經濟、政策、樓價更是千變萬化, 這樣把 3年景況量化後, 鼓勵當時人自己選擇, 無論哪個選擇, 是對是錯, 最後應該不會對你埋怨吧, 因為你只是提供一個分析方法而已。

但如果你說了以上內容, 他還在說什麼 SARS價之類, 又或是連首期都有問題的話, 那討論下去都只是徒然, 這時只好一笑置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89

R 有關「80後買樓心聲」的留言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8/r-80.html
早兩日止凡出了一篇文章「80後買樓心聲」, 受到 R兄的留言, 想分享一下。 

[留言內容]
「我認識一對夫婦,05年時已開始四圍睇樓,每次埋門總告吹,因死唔肯蝕底,心裡覺得買貴人地沙士時的好多。到08年海嘯時,已睇好盤還左價,又覺得樓市未跌夠,離沙士價仍是很多,所以又想等多陣,等再平d先買。到09年樓市見底急促彈升時想入市,又唔甘心比貴 2成買。 結果到2012年今天, 仍是以2萬多租住黃埔的3房單位。
跟這對夫婦談樓市,簡直多餘,大單位又嫌貴,細又賺唔夠住,第一間樓,最簡單做踏腳石,可以作出租及套作將來換樓首期的道理也不懂。他們8年的租金已花掉了,得到的是零!」



[止凡回應]
「每人都有自己選擇及執著的地方, 做朋友的只好儘量提意見, 是否採納則由他吧。
舉個例, 如果當時你力勸他們上車, 不要再這樣等法, 誰知他們真的聽你建議而上車, 但沒有 08至12年的大升浪, 而加上來一個像 SARS的疫症, 內地又沒有經濟起飛...他們買樓後樓市才大跌, 情況會怎樣? 如果他們沒有獨立思考及個人承擔的話, 好可能會怨你一世。



[後記]
早前的回應是指大市有升有跌, 提意見時要加倍小心, 因為提意見後市況可能不如預期, 而又不知道對方有多少財務知識, 可能連朋友也做不成。

有關這類意見的建議技巧, 我從一位朋友身上學到一種不錯的方法, 對很多人決定買自住樓時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尤其是對如故事中的夫婦般執著的人。

這個建議方法大概是著重比較供樓利息與租金, 假設買一層 350萬樓自住, 7成按供 30年, 每月供款大約為 10000元, 屬支出部份的利息大約佔 4成, 即 4000元。如果租樓的話, 可能要交 12000元租, 租金全為支出部份。

按以上的計算, 租樓比買樓的每月實質支出多 8000元, 一年大約10萬元, 3年大約30萬元。未來樓價升也好, 跌也好, 如果現在買樓的話, 這個 30萬就一定能省下來的, 如果抉擇是現在買入還是 3年後買入, 樓價能否在這 3年內跌低過 320萬, 這就是要恆量的關鍵。

如果本打算租 3年的話, 考慮買樓時乾脆將樓價減去未來 3年的租金, 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 如果可以接受, 就不要等樓價跌了, 因為這不一定等得到。

當然, 未來 3年, 租金還可加可減, 利息亦然, 而樓房供求、經濟、政策、樓價更是千變萬化, 這樣把 3年景況量化後, 鼓勵當時人自己選擇, 無論哪個選擇, 是對是錯, 最後應該不會對你埋怨吧, 因為你只是提供一個分析方法而已。

但如果你說了以上內容, 他還在說什麼 SARS價之類, 又或是連首期都有問題的話, 那討論下去都只是徒然, 這時只好一笑置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26

菜鳥飯碗不保 二十年資歷月薪只剩三萬 證所稅衝擊 營業員悲訴血淚心聲

2012-11-05  TWM
 
 

 

證所稅正式定案後,台股至今出現千億量能僅五個交易日,顯見台股失溫已成常態。在證交所都無法正常營利、券商傳出裁員潮的慘澹環境下,政府難道還要無所作為,將一切推諉於國際景氣不佳嗎?

撰文‧葉揚甲

「前幾天,我一如往常來到辦公室,發現隔壁那個還來不及熟悉的年輕同仁的辦公桌,早已被收拾得乾乾淨淨。其實我一點都不訝異,因為類似的狀況在金融海嘯後已不知凡幾。現在空在旁邊的已經有四張桌椅,年底前恐怕還有人會撐不下去。」說這話的是一位擁有證券經紀資歷逾十年的營業員鄭煜暉。

「不只菜鳥要熬出頭的機率微乎其微,連年資三到四年的營業員,遇到這波長期低量,都只能領底薪二十三K(二萬三千元)。」鄭煜暉苦笑說,自己每個月的績效獎金,在證所稅三讀過後,也至少差了一半以上。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下半年某個成交量僅四百多億元的交易日,那天他只接到一張三百萬元的單;正在苦惱業績如此低落,沒想到收盤後一結算,竟然高居當天該分公司的業績排行榜第一名,這種業績在成交量好時,連前十名都排不進去。

大戶觀望 下單金額也縮水然而,鄭煜暉的公司是台灣前十大券商,所屬的營業據點總共有二十多位營業員,而且鄰近台北市內湖區美麗華百樂園,並非窮鄉僻壤。

依鄭煜暉的觀察,過去交易態度積極、動輒下單千萬元的大戶,現在幾乎都是看得多、做得少,可能一個禮拜才會做一次交易。但在好不容易等到大戶的委託單時,卻又發現大戶下單的金額明顯縮水,從原來千萬元的頻繁進出,變成現在百萬元的謹慎操作,甚至有不少大戶直接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對於靠手續費為生的營業員來說,如此煎熬的日子已好一陣子了。

一九九○年入行至今,年資已逾二十年的福邦證券營業員王瑞錩感受更深,「今年三月前都還能領得到月薪八、九萬元,但九月卻只剩三萬元,而且勢必還會往下縮減。」二十多年的耕耘,似乎真的要被政府自以為是的公平正義毀於一旦。

王瑞錩的營業員朋友更慘,這陣子薪資縮水的程度,已經讓他負擔不起房貸,只好被迫在房屋被法拍前先行求售。原本能夠按部就班的人生理財計畫,就這樣被「好心」的政府給輕易打亂。

「證所稅議題持續發燒的同時,已經超過十個同仁被資遣了。」一位不願具名的營業員指出,對於專營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證所稅的殺傷力最強,辦公室雖然多達一百多位營業員,但悲哀的是,真正有事情做的寥寥可數。

「如果不自己進場灌績效,每個月就只剩一萬八七八○元的最低工資。」如果是剛加入證券業的年輕同仁,這種薪資,剛好打平台北市的房租與拮据的生活所需,「在證所稅的影響下,一定還會有更多人被資遣。」迫於低薪的無奈,這位營業員還聽說,很多同仁在兩點收盤後,都不像從前去享用一頓中午沒時間吃的午餐,反而是積極地爭取兼差或打零工的機會。「說實在的,衷心呼籲政府研擬一套讓這些每個月只領得到最低薪資的年輕人,還能對證券業未來抱持希望的計畫。」大勢所逼之下,其實券商的核心單位,像承銷部、研究部及自營部的人事凍結消息,今年以來亦未曾停歇過。

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大概在兩個多月前,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證所稅制度後,不少重量級的客戶皆選擇在此紛擾之際,將全權委託操作的資金一舉抽離,讓全委代操的金額規模瞬間縮減兩成,影響甚巨(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本國自然人委任全體投顧的總契約金額,三月至九月縮減超過四億元,為原來規模的九.七%)。

由此可見,證所稅間接影響所及的,不只局限於第一線的證券經紀人員。

主力轉往香港 成交量更低更糟的是,資金撤出後,就沒有回流的跡象,好似對台灣的未來有股莫名的絕望感。當《今周刊》提及人事問題,劉坤錫只簡短答道:「擴編是不大可能,能夠度過就不錯了。」一語道盡當前券商所處的艱困環境與無奈心情。

底薪領不下去的營業員,選擇離開;經營難有起色的券商,選擇被併。券商合併的案例,在證所稅宣布復徵後,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例如,永豐金證券併太平洋證券、鼎富證券主動求售於元大寶來證券、宏遠證券甚至出售信義大樓總部,只求被證所稅造成的災難滅頂前,還可抓住一片浮木。

不論這些券商是主動求售,還是被迫接受,都很明白直指著同一禍首,就是政府在景氣低迷不振時,仍執意推出無疑是對券商再補一槍的證所稅。

政府對資本市場不甚友善的態度,外資不會想來,內資則拚命想外逃。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說道,資金在自由經濟體系間的流動是無法控管的,特別是即將被證所稅桎梏的台灣,在國際間將不再有足夠的誘因吸引「聰明錢」進駐停泊。

過去在股市呼風喚雨,重要性不亞於法人的主力作手,也都積極尋求海外的投資管道,據傳,香港是這些主力所嚮往的新戰場。鄭煜暉想起有一位大戶向他提到,想要將資金從台灣撤到香港,「直接在香港開國際性戶頭,不僅免付複委託的手續費,更不用繳台灣的證所稅。」由此可見,成交量的萎縮恐怕並非金管會所言,一切都只是「全球經濟未見明顯復甦導致」這麼單純的原因。政府對於實施證所稅的態度,愈是堅決不肯退讓,一般股民對於台股的未來,就愈感到無奈黯然。

「沒有量,就沒有價。」黎方國直言,在三月證所稅議題拋出後,讓台股高周轉率的特色發生質變,對比韓國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周轉率,台股明顯遜色。一旦證所稅正式在明年上路,預期台股周轉速度會持續失速,這絕非自詡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台灣,所能忽視的重要警訊。

額外業務增 達不到就被裁此時此刻,主政者是否應該站在人民的角度,將當前的局勢納入,重新評估,究竟證所稅復徵追求的「公平正義」,是不是仍遠大於已經造成的、或者未來可能受到波及的個人及產業傷害。

最後,姑且不論原因,只要台股低量的現象無法改善,就勢必有更多的第一線經紀從業人員迫於無奈而離開。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對台股當前的窒息量同樣備感憂心,他坦言,這種量能,市場大概有一半的營業員都只能領底薪。有些逼得緊的券商,營業員為求生計,甚至不惜自己下單灌業績,還有的乾脆在下班後另覓打工機會,但這絕非長久之計。

聽到這種狀況,不禁讓鄭煜暉回想起剛入行時,恰好是網路泡沫後結束沒多久,那時台股單日成交量最低僅二百多億元,只有目前的一半,但鄭煜暉竟認為現在的情況比那時還差。「當年網路股的高股價,很明顯是空中樓閣,隨時崩塌沒人會懷疑;現在台灣卻是實質經濟全面陷入無解,高科技做不贏韓國,低成本又做輸中國。有人說這次會重蹈一九二九年大蕭條,單論台灣,我覺得很有可能。」見過台股大風大浪的王瑞錩更直言,「這不是大環境的蕭條,這是一個產業將被消滅。」而消滅的動作正在持續進行,鄭煜暉舉例,其所屬的金控最近針對賦閒的營業員,加諸許多「集團業務」,包括信用卡、產險及基金銷售,都已訂出明確罰則,「做不到,就等著被列入裁員名單。」可見政府若不展開積極作為,金管會「券商不會大裁員」之說,恐怕會成為官員不食人間煙火的另一經典語錄。

裁員風起!

今年3月證所稅議題起 成交量、營業員薪資一路下跌月分 集中市場成交量(兆元) 經常性薪資(萬元) 非經常性薪資(萬元) 受雇

人數

2月 2.78 5.3 1.1 51118 3月 2.30 5.9 1.7 51055 4月 1.52 5.8 0.2 50827 5月 1.61 5.4 0.4 50925 6月 1.34 5.4 1.4 50574 7月 1.45 5.4 0.7 50542 8月 1.67 5.2 0.4 50285 註:調查行業別為證券期貨及其他金融業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0

屌絲創業心聲:我是如何認識投資人和集資逆襲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548.html

我們的love and food公司一年前退出了500Startup投資公司,然後開始籌集資金,到2012年6月,我們共籌集65萬美元。仔細想想,我們經歷了痛苦的三個月籌資期。最開始集資的時候,很多人都向我潑冷水,大家都說這個領域的上升空間非常有限,而作為要踏進這個領域的創業者,無疑是難上加難。在那段時間,集資是我一生中做過的最痛苦的事情之一,搞得我身體精疲力盡,飽受折磨。我只能不斷與自我作鬥爭,只要我清醒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一定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我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告訴自己,沒有名校背景的人一樣有資格創業。當時有很多原因使得人們並不看好我的項目,記得有一次,在我離開那場投資人會議時我大聲說:「你們看著吧,我會證明你們的想法是錯的!」事實證明,那個投資人的確錯了,那些人都錯了。在三個月內,我認識了75個投資人並且籌集了比實際需要還多的資金。很多人問我是如何認識75個投資人的,今天我做一個自我總結,下面是10件你需要做的事情。

1)穿上你公司的T恤

瞭解我的人其實都知道,我的打扮很簡單,一件我們公司love and food的T恤,一條牛仔褲和一件黑色西裝。去年我就穿著很普通的衣服參加了女裝2.0會議,在午餐期間,有個人見我大叫道,「嗨,love and food,我知道你們公司,太感興趣了,咱們能聊一下麼!」說來也巧,這傢伙竟然是藍潤創投的合夥人,在這個會議後,我們很快然後一週內就簽訂了協議並支付款項

2)加入Angel List

成為天使基金投資的候選人。早期種子項目,我不得不強調加入早期種子項目計劃是有多重要。當我們加入了種子基金計劃後,有許多投資者對我們感興趣,最後,三個投資人的其中一個成為了我們領導。如果不是加入早期種子計劃,我們壓根不會認識三個投資人!

3)保持行動的靈活性

隨時準備以最快速度坐飛機或者開車參加會議。曾經為了參加會議,我輾轉於三個城市來回,是的,可能這樣有些瘋狂,但是隨時整裝待發的方式幫助我即時參加了很多投資人會議獲得機會。。

4)拓展人際網

真的很幸運可以擁有很多在創業的朋友,通過他們認識了很多投資人。每一個朋友都非常優秀。我最好的朋友,,AllVoices.com的創始人Amra Tareen就為我引薦參加了十個投資會議。就這樣,近三年多來我非常容易地認識了很多投資人並獲得了他們的幫助。

5)不要偷懶,密切聯繫

每次會議結束後,我都會在接下來一週和所有人群發一個感謝的電子郵件,以此加強與潛在投資人的聯繫。這是集資很重要的一步,這樣的方式更能體現一個人的耐性,對於早期的創業企業,除了你希望投資人看到自己具備的堅韌和持久,別無所有。

6)定期與潛在投資者交流

投資者一直都非常忙。如果你不希望對方忘記你是誰那麼就一定要讓自己當做他們的雷達。當然,如果你一連給投資者投了三封電子郵件,然後都毫無音訊,那麼就說明對方對你的項目並無興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去適時放棄尋找真正對自己項目感興趣的人。

7)培養厚臉皮

在某次會議上我認識了一個投資者,通過交談我發現一口普通話腔的他曾經在新加坡待過很多年,我非常興奮,因為我就是新加坡人!我非常清楚新加坡人酷愛美食,所以在我們的談話中我專門向他介紹了很多美食,我非常希望他能夠投資我們的項目!會談結束後的六週內,我不斷發送電子郵件,留中英文的電子語音,最終他總算是同意投資我們的項目了並且很快就簽訂協議支付款項,如果不是這樣,我想我會一直騷擾他直到同意投資為止。

8)媒體曝光

love and food在路演日之前收到過TechCrunch和Mashable等一些媒體的關注,然而最令人關注的卻是一個TechCrunch的記者Alexia Tsotsis,她在文章中寫道我在女衛生間怎麼威脅她讓我們love and food在路演日那天成為初創企業裡前七名。意想不到的是,在這篇報導後,兩名投資者很快就聯繫到我,因為他們認為我很堅韌和無畏!

9)與當前投資者保持良好關係

良好的關係是創業企業與投資者之間不可或缺的因素。你的投資人會為了項目順利進行下去,向你引薦更多的投資朋友。

10)加速與投資人的合作

我的朋友,Tracy Lee目前在運作一個項目,類似於加速投資者與創業者合作的東西,雖然不知道接下來我會期待什麼,但是我已經參加了三個會議,有兩個投資人已經跟進完畢。

籌資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我相信成功的共同點是具備堅定不移的信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5

離職主管心聲》他,是跟在王雪紅身邊多年的主管 看不出有策略 宏達電很難有機會了

2013-08-12   TWM
 
 

 

編按:宏達電到底出了什麼事?兩年來宏達電業績每況愈下,到底是王雪紅還是周永明的問題?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為何?以下是一位在王雪紅身邊工作多年主管的親身觀察。

過去Cher(王雪紅,宏達電董事長)很少進宏達電,主要的辦公據點在威盛,Cher有太多重要的人物要接待,因此大部分時間在外面。但去年六月,宏達電搬進新北市新店總部後,可能是距離近一點了,加上宏達電的營運也出現問題,Cher才比較常來宏達電。

外資質疑宏達電表現那麼差,為何Cher不把Peter(周永明,宏達電執行長)換掉?在我來看,Peter那麼資深,對手機最了解,又把公司做起來,不見得找得到合適的人來接,卓火土(宏達電創辦人)早就離開公司很久了,也不可能回來接。另外,Cher也是很好的人,她一向信任團隊,也一直給Peter機會;但近來有時也會看到兩人關起門來吵,意見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不過,Peter的管理有些問題,他找來以前索尼愛立信的老外團隊,這群人並非一軍,也沒做出什麼成績,但拿的package(薪資福利)都很好,Peter也把他們捧得很高;許多原來宏達電優秀的主管就被晾在一邊,看到這些講英文的老外被奉為上賓,講中文的人則備受壓抑,心情都很不好,最後紛紛求去。這件事對公司很傷,因為離開的主管,很多都是很棒的人才。

Peter把宏達電一路做成功,一直是很有自信的人,宏達電遇到難關後,他的策略就變來變去,讓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在產品策略上,外界一直批評宏達電沒有中低價手機的策略,但每每講到這裡,Peter就會說:﹁大陸那些手機的賣價,連宏達電一半都不到!﹂很明顯瞧不起別人,但現在對宏達電威脅最大的,其實就是這些公司啊!

至於有人覺得很奇怪,Peter那麼重要,為何沒當宏達電董事?老實說,這點我也很納悶,我覺得Cher和Peter兩人的關係很微妙,公司主要是Peter在管,但在重大決策上,像外界質疑宏達電用三億美元買S3,Peter心裡可能不見得完全認同,卻還是交由Cher拍板做主。所以我覺得,他們兩人的角色有點互相牽制,維持一種兩人共治的局面,大家都知道對方在做什麼,或許因此周永明也很難被換掉吧。

另外,威盛的管理不是那麼好,有些Cher個人的投資部分,是由威盛主管負責。Cher的錢太多,外面人脈也很多,轉投資龐大又複雜,有些可能連她自己也沒辦法搞得那麼清楚;她身邊有些主管做的決策,有的可能會揣摩上意,做的決策品質也不是那麼好。Cher會問他們,這樣做好不好,如果團隊說好,她也會相信,但問題是,這些決策最後的責任,都要算到Cher頭上。

我認為,投資人若看到一家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在談戀愛,最好趕快把股票賣掉,因為決策上很難就事論事,很難不被感情因素所左右。其實,Cher與陳文琦結婚的代價很高,因為陳文琦的威盛這幾年讓Cher賠了那麼多錢,但Cher又沒辦法把他開除,真是虧很大!

至於你問我宏達電還有沒有機會?我覺得是很難了,恐怕也不是換人做就可以,因為面對外界這麼嚴酷的競爭,看不出宏達電現在有什麼策略可以扭轉。最近有傳言,可能Peter和劉慶東(研發與營運總經理)下來,換成張嘉臨(財務長)和陳文俊(研發長)上來接,但這說不定也只是風向球,會不會成不知道;而且我覺得換人也不一定有用,說不定下去得更快。

心情很難過啊!看到一家好好的公司,像失去動力地往下墜,還看不到盡頭,真的很傷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