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千元股王到雞蛋、水餃股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的沉痛控訴

2012-8-27  TWM




曾經,他看著一家太陽能廠坐上千元股王,又看著它股價跌到只剩十元,這是一齣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悲歌,他預言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到底他看到了什麼?

一位太陽能廠財務長最真實的告白,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撰文‧賴筱凡

他,一家太陽能大廠的財務長,在太陽能產業工作超過五年,從沒想過有一天,他會離開這個曾經擁有夢想的產業,輕嘆一口氣,他搖了搖頭:「這個產業,還會更 慘。」他的話,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在太陽能產業深耕多年,他看到了許多旁人看不到的產業惡習,「如果只有一家太陽能廠這樣,或許,我去其他家太陽能廠,還 能延續對太陽能的期待。但就是因為太了解這個產業,所以,這已經不是一家公司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裡的人,都是如此。」在他口中的惡習,一言以蔽之,說穿 了就是「炒短線」。這位太陽能廠財務長,參與過太陽能廠登上股王那段最輝煌的日子,但也親眼看著從雲端跌落,最後慘虧易主。他選擇說出實情,只希望可以對 台灣太陽能產業的重新解構,發揮影響力。以下是他的沉痛控訴。

工程師看股價報酬率比生產良率還勤我剛進太陽能廠的第一年,記得那是太陽能產業還在起步的時候,全球油價狂飆,我們都知道能源有限,石油有一天會耗盡,而 太陽每天都會升起,這是不會改變的定律,這就是我們對太陽能夢想的開始。我們以為有朝一日,太陽能可以變成全人類的主要能源,而不僅是替代能源。

現在聽起來,好像很可笑,因為太陽能原料多晶矽價格崩跌,太陽能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了,但太陽能終舊還是替代能源。

大部分人剛進太陽能廠工作時,都對太陽能有著憧憬,我也有。所以,我以為太陽能產業裡的人,都追尋著太陽能將變成主要能源的夢。不過,很快地,我的夢就醒了。

你問我為什麼?很簡單,如果你看到太陽能廠裡的那些工程師,每天早上看股價看得比研發進度還勤,關心手上技術股的價格漲跌,遠比關心研發良率、轉換率還認真,你還會覺得他們對這個產業有熱情嗎?

昱晶、益通坐上股王,這一切來得太快,那是機會財啊!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這才是台灣太陽能廠的夢,把太陽能變成主要能源才不是他們的夢想。台灣太陽能廠老闆的夢,是如何讓自己的公司成為下一個昱晶、益通。

所以,太陽能大好時,他們拚命擴產,反正機器買進來,就是印鈔票的開始。你以為他們每年花一○%營收投入研發,但我告訴你,真正用在先進技術開發上的經費,連一塊錢都沒有,研發費用全拿去擴產了!

結果,就是現在你們看到的台灣太陽能業悲歌,產能過剩、供過於求,買一片就賠一片;簡單來說,就是短視,只想炒短線。

老闆簽購料長約炒短線 跌進錢坑對於台灣太陽能廠來說,能在市場籌資,拿到錢就買機器、開始生產;至於深耕技術?別傻了,反正設備廠會把技術教你。景氣好時,台灣太陽能廠就靠著 這種炒短線的方式賺錢,沒料就簽購料長約,長約一簽、消息一出,股價隔天馬上連漲兩根停板,老闆們心裡就爽兩天。

長約這種東西,市況熱時,當然很好,但市況差時,就跟毒藥沒兩樣。前兩個月(多晶矽)價格(每公斤)可能還有一百美元,三年、五年長約的簽法,就是一年遞 減兩成,今年一百美元、明年就算你八十美元。但市場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因為三個月後多晶矽價格只剩下五十美元。

現貨市場可以買到五十美元,太陽能廠卻要用合約價的一百美元購料,很痛;但長約預付貨款都給出去了,不拿料就等同違約。所以,現在景氣不好,只能等著慘賠一屁股。

台灣太習慣靠著量產來快速致富,DRAM、面板是如此,LED、太陽能也是一樣;「四大慘業」的技術都在別人手上,我們只要想辦法快速量產、提高良率,再 來就是cost down(縮減成本)。這種作法讓台灣的DRAM、面板廠可以領先,那是因為大陸沒有做,或者技術差我們很遠。可是,太陽能這關,我們與大陸是站在同樣的 起跑點,人家胳臂比我們粗,又有政府支持,台灣想靠量產贏大陸,慘狀就是現在這樣。

所以我說,台灣太陽能產業還會更慘,炒短線心態一天不改,台灣太陽能產業怎麼會有希望,因為能像台積電,真正砸錢下去開發新技術的公司,真的太少。或許,我們只能把希望放在台積電身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01

公司年收入從千億降至632億 山煤國際董事長郭海辭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855.html

公司年收入從千億降至632億 山煤國際董事長郭海辭職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1-17 10:21:00

一位能源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既然已經出任山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應該也會兼任山煤國際董事長。

山煤國際(600546.SH)發布的一紙公告,讓“沈寂”些許時日的煤炭板塊,一躍成為資本市場關註的焦點。

11月17日,山煤國際發布公告稱,郭海因其個人原因辭去董事長、董事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委員職務;據有關規定,郭海的辭職申請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雖然山煤國際在公告中強調郭海的離開是個人原因,但仍給外界留下猜測;值得關註的是,近年來,山煤國際業績下滑較為嚴重。

在郭海就任山煤國際董事長的當年即2012年,山煤國際的營收高達954.08億元,凈賺7.67億元。但2014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已經降至632.38億元,且巨虧17.24億元,這也是其自“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任期本應在明年1月結束

山煤國際在2009年12月25日,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成功借殼上市,其控股股東是成立於1980年的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煤集團”),作為全國四家具有煤炭出口權的企業之一的山煤集團,是國內同行業實現煤炭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的首家企業,穩居“中國企業500強”。

對於山煤國際來說,郭海屬於“空降兵”。在進入山煤集團之前,郭海在大同煤礦集團擔任副總經理,時間起始點為2007年6月到2011年8月。大同煤礦集團是中國第三大煤礦國有企業,僅次於神華集團、中煤集團。

2011年8月,郭海被調任山煤集團,擔任的職務是副董事長、總經理;自2012年6月起,郭海升任山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並兼任山煤集團的核心上市公司即山煤國際董事長。

郭海擔任山煤國際董事長的終止日期為2016年1月23日,此時郭海便請辭山煤國際董事長,雖然距離其任期結束只剩下兩個月,但投資者多少有一點心理準備。

今年10月底,山煤集團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山西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李天太,山西省國資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劉峰,山西省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處長彭柏青出席。在會上,彭柏青宣讀了省國資委黨委的有關決定:因工作需要,免去郭海同誌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郭海突然被免去山煤集團董事長職務,又在距離任期結束尚有兩個月之時,辭去山煤國際董事長,確實讓外界不免有些疑惑。

山煤國際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郭海提出辭職是“個人原因”,但並沒有說具體是什麽原因,還是以公司發布的公告為準。

在11月13日,山西省國資委在山煤集團幹部大會上宣布,任命趙建澤為山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而11月17日,山煤國際董事會又同意提名趙建澤為董事候選人。

一位能源行業券商分析師指出,從當前情況來看,既然已經出任山煤集團董事長,趙建澤應該也會兼任山煤國際董事長。  

深陷虧損泥潭

2009年底登錄上交所之後,山煤國際起初確實取得了頗為傲人的成績。《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山煤國際營業收入從2010年約為388億元,躥升至2011年近698億元,並再接再厲,在2012年,其營業收入超過954億元,直逼1000億元大關。

在山煤國際的“巔峰時刻”,郭海從前任手中拿過了“接力棒”。2012年6月,山煤國際董事會召開會議決定,選擇郭海為公司董事長。但遺憾的是,郭海就任後的下一年,山煤國際業績便開始滑坡。

2013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約為813.29億元,同比“縮水”140.7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從2012年7.67億元,降至2013年2.44億元,跌幅超過68%。對於這樣的業績答卷,山煤國際是這樣解釋的,煤炭市場供大於求態勢明顯,煤炭價格低位徘徊,再加上進口煤的沖擊,市場競爭加劇,煤企經歷了嚴峻的市場考驗。

但噩夢仍在繼續。2014年,山煤國際的營業收入約為632.38億元,同比下降22.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竟然為負數,約為-17.24億元,同比跌幅高達806.67%。

本報記者梳理山煤國際的歷年業績報告發現,2014年是其自2009年底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且是虧損金額較大。彼時,作為山煤國際董事長,又是山煤國際控股股東即山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海想必也承受著一定壓力。

為此,2015年3月,郭海在山煤集團2014年度領導班子及成員考核大會提出,確保2015年全年利潤目標的實現。但事與願違,2015年前三季度,山煤國際營業收入約為386.31億元,同比下滑21.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8872萬元,相較於2014年前三季度約為7160萬元,下跌223.91%。

山煤國際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若是股東大會通過,趙建澤應為公司董事長。

“臨危受命”的趙建澤在11月16日山煤集團黨政聯席會議上表示,全國煤炭市場需求持續下滑,價格繼續震蕩走低,市場供求關系沒有根本改善,在這種情況下,集團的經營和發展面臨非常嚴峻考驗,“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氣餒。”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2

常熟產業變形記:從千億服裝城到千億汽車城

以紡織服裝聞名的常熟,正在全力將汽車培育成為一個全新的千億級主導產業。而在他們看來,這一願景的實現並不遙遠。

因為就在今年3月20日,位於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舉行了第10萬輛整車批售及發運儀式。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從2014年10月下線首臺車起,到第10萬輛,只用了28個月,創下了我國高端合資汽車企業發展的新速度。

而接下來,圍繞汽車,常熟還在布局更多“雄心勃勃”的計劃。

3年已成納稅第一大戶

汽車是常熟的新興產業,對於外地人來說,更熟悉的還是以波司登為代表的紡織服裝業,這是常熟的傳統優勢產業。常熟全市擁有600家紡織服裝規模企業,常熟服裝城又是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專業市場,2016年成交額高達1378.77億元。這也是目前常熟唯一的一個千億級產業。

常熟市市長周勤第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常熟的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其中就包括,傳統產業處於產業鏈中低端,存量企業增長乏力,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支撐,“轉型出關”任重道遠。

但是,作為常熟的支柱產業,紡織服裝近年來受國際經濟環境以及全球產業布局轉移影響較大。而且,“傳統的商貿模式也受到電商、快時尚、柔性生產等的沖擊,所以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是轉型升級。”常熟服裝城管委會招商辦主任陸峰說。

“不僅是存量要轉型升級,我們更需要找到新的增量。”常熟市副市長範建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在傳統產業遭遇壓力的情況下,常熟必須伴隨著全球價值鏈的變化,以及跨國公司全球布局的再調整,形成新的產業定位。

這一增量,瞄準了彼時剛剛成立合資公司的奇瑞捷豹路虎。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1月,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捷豹路虎汽車共同出資組建,合資雙方股比為50:50,是國內首家中英合資的高端汽車企業。

招商引資的過程並不輕松,但一旦瞄準並在“十二五”期間全力爭取落地後,奇瑞捷豹路虎帶來了常熟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化。

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是捷豹路虎首個英國本土以外的整車制造工廠,一期設計年產能13萬輛,總投資108.9億元,於2014年10月21日開業並正式投產。

到了2016年,該企業全年生產整車6.4萬輛,同比增長136%;銷售整車約6.2萬輛,同比增長138%;實現產值167.2億元,同比增長90%;貢獻地方稅收26億元,已經成為常熟納稅第一大戶。

“2017年預計可銷售8.2萬輛,稅收沖刺35億元。”常熟綜保區管理局局長李軍說。

目前,奇瑞捷豹路虎乘用車二期項目已完成審批啟動建設,總投資55.6億元,預計將於2018年正式竣工投產,可再新增產能7萬輛。這也就意味著,到2020年,這家企業的汽車年銷售將達到20萬輛,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納稅將超過70億元。

“今年我們還將啟動年產11萬臺路虎發動機項目。同時,奇瑞捷豹路虎已啟動2020~2025發展規劃,預計將繼續在常熟增資擴產。”李軍說。

在奇瑞捷豹路虎這個產業龍頭布局常熟的同時,常熟又吸引到了奇瑞汽車和以色列集團旗下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企業觀致汽車,2013年底,首款觀致品牌汽車在常熟下線正式推向市場。

“我們通過龍頭項目的引進,正在實現常熟的產業轉型升級。”範建青說。

數據顯示,2016年常熟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產值348億元,同比增長73%。奇瑞捷豹路虎生產整車6.4萬輛,觀致生產整車2.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6%和70%。

隨著奇瑞捷豹路虎和觀致汽車兩個特大型整車項目的引進,帶動了常熟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正在形成整車、零部件、物流、貿易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也由此提出了打造“中國最年輕汽車城”的目標。

目前常熟已經吸引了40多家國際知名汽車零配件企業落戶,總投資超過100億元,集聚了美橋、埃馳等一批高端零部件企業。

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也形成互相促進帶動之勢。日前,美橋亞洲技術中心開業,主要用於新產品研發以及對產品質量和性能的驗證。常熟美橋是世界領先的動力傳動與驅動系統供應商美國車橋在亞洲的第一個工廠,生產汽車動力傳動系統。2016年,常熟美橋年銷售額超9億元,同比增長45%。

目前,常熟還在著力拓展燃料電池、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研發、制造等領域,積極申報國家氫能源動力汽車試點城市。

此外,2013年11月在常熟開業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是豐田全球研發體系中最大規模的研發中心,主要業務就是節能、新能源車的零部件本地化研發。

“我們還在和奇瑞捷豹路虎積極洽談三期項目,預計可再新增20萬輛新能源整車項目。”範建青說。

此外,常熟市還在積極爭取平行車進口口岸資質,大力發展平行進口車業務。希望到2020年能夠實現汽車前後市場“雙千億”的目標。“我們還引進了總投資30億元的泰達物流項目,將打造一個大汽車物流新格局。”李軍說。

短短幾年之內,常熟的汽車產業逐步實現了“從無到有、由低到高、以點及面”的蛻變。“真正實現了‘引進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常熟也由‘服裝城’邁入‘汽車城’時代。”範建青說。

外資新布局

毫無疑問,對於開放型經濟發達的蘇南地區來說,外資深刻影響著當地產業結構的面貌,常熟也不例外。

2016年,常熟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2.4 億元,比上年增長7.5%。經濟總量位列全國3000個縣(市)地區生產總值第四。

自1986年8月設立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以來,常熟市利用外資持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至2016年末,常熟共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地區)的投資者,累計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3400多家,投資總額達580億美元。

“雖然家數並不是最多,但是常熟外企的平均企業達到3300多萬美元,是蘇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因為常熟外企中的大企業比較多,超億美元的外企投資企業70家。”常熟市商務局副局長蔡宇恒說。

目前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占常熟全市的比重達到了72.9%,納稅總額占全市的比重達到39%,新增就業崗位占全市的34.4%。

2016年末,常熟全市十大優勢產業中,基於外商投資企業主導形成的優勢產業就有8個。“其中汽車制造業成長最快,工業產值規模從2013年的106.7億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404億元,四年增長了279%,每年平均增長70%。”範建青說。

數據顯示,汽車制造業占10大工業的產值比重達12.9%,比2015 年增加了近4個百分點,逼近紡織服裝、服飾業工業產值13.1%的占比。

但是,外向型經濟也必然受到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影響。2016年,受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大幅下降的影響,常熟利用外資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常熟實現合同外資9.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億美元,分別比2015年下降了26.1%和18.4%。

“但從結構看,全市利用外資出現了制造業強化、產業結構優化的良好趨勢。”蔡宇恒說。

達涅利是全球最大的三家冶金設備制造商之一,年銷售額達30億歐元,占世界冶金設備市場份額達15%~20%。2007年達涅利集團在常熟設立了獨資子公司——常熟達涅利冶金設備有限公司,這也是意大利在中國的第一家獨資企業。目前經過四輪增資,總投資達2.17億美元。2016年實現產值19.5億元,同比增長11%。

“我們不會減少在這里的投資,要知道全球50%的鋼鐵市場在中國,所以我們必須在這里,不能失去這個市場。”達涅利冶金設備(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孔亞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