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房屋加盟總部總經理余淑玲 羞辱當養分 轉行房仲女王年薪翻十倍


2011-8-22  TWM




六月新接任台灣房屋加盟總部總經 理的余淑玲,是國內房仲界,由店東直升總部總經理的第一人,從芭蕾舞老師轉行的她,如何靠著高EQ,從月薪二萬元的小祕書,變身薪水翻十倍、掌管六千人的 幹練女總經理?

撰文‧梁任瑋

身穿剪裁合宜的淺灰色套裝,臉上掛著甜甜的笑容,擁有一六六公分、九頭身比例的余 淑玲,是六月中旬才上任的台灣房屋加盟總部總經理,也是國內房仲品牌中,由店東直升總部總經理的第一人。

在台灣房屋二百六十位加盟店東中, 余淑玲的房仲資歷不過十一年,手上經營的七家加盟店,其中五家還坐落於單價不高的基隆,但她旗下的店頭每年可以成交五百戶房屋,穩坐台灣房屋「成交王」寶 座。

如今風光的業績背後,當年卻是籠罩在不知明天身在何處的恐懼之中。

要改變,就要踏出第一步二○○○年,教了十年舞蹈的余 淑玲,毅然結束經營多年的芭蕾舞教室,轉行進基隆地區型房仲店頭擔任行政祕書,生性害羞的她就連面試當天,都得開著車子在店門口繞了好幾圈,最後她說服自 己「要改變,就要下定決心踏出第一步」,才鼓起勇氣推門進去。

放棄穩定高薪和老師身分進入房仲業,余淑玲像落入凡間的公主,新挑戰的第一堂 課就是得放下身段、彎腰學習。

三十歲才第一次當上班族,年齡比同事「資深」,但她卻連影印機都不會使用,等於從零開始。因此,對這份新工作 她也比任何人都兢兢業業。為了快速進入狀況,余淑玲上班的第一個月,一天假都不敢休,每天早上準時九點進公司,晚上也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

沒 想到,天公一開始並沒有疼憨人,余淑玲進入房仲業初期,台灣房地產仍不景氣,再加上基隆遇水則淹,店內仲介紛紛轉業求去,最後竟然只剩下店東和她兩人。

在 沒有業務員的情況下,余淑玲硬著頭皮一面做祕書,一面學做業務。

不過,當她拿到第一個月薪水的當天,看到努力一個月只有少少的二萬元,湧起 一絲心酸的她算了算時薪,竟然連一百元都不到,對比從前當老師的時薪動輒千元起跳,真的有如天壤之別。

另一個「今非昔比」的心態轉換是面對 客戶,她說,「以前當老師不用在第一線拉業務,只要負責把舞教好,大部分家長也很尊重妳,但是賣房子必須面對客戶的拒絕與責罵,一開始的確很痛苦。」「房 子漏水,客戶只會罵業務員,不會怪房子。」余淑玲進入房仲業不久,九二一大地震才剛結束,當時不僅房市成交量盪到谷底,房屋水管路線龜裂,屋齡高的老房子 幾乎都有漏水問題,但房屋一發生狀況,客戶第一個想到就是怪業務員,余淑玲為了處理售後服務問題疲於奔命。

以大台北地區的房價來看,余淑玲 面對的是一個最底層的市場,客戶形形色色,修養不好的大有人在。

有一次,一位買方相中一間房屋,很快就付了斡旋金準備與屋主議價,但因屋主 堅持不降價,最後並未成交,隔兩、三天後,余淑玲介紹另一位買方以屋主希望的價格買下,沒想到這件事被最初那位買方知道,跑到店頭用「五字經」髒話飆罵了 余淑玲一頓,還率人來店裡揚言砸店。

「一屋二賣,沒良心,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當時被罵得莫名其妙的余淑玲,內心很生氣,但她沒有把不滿的 情緒表現在臉上,也未頂撞回去,余淑玲反而用正面的態度迎向不堪的屈辱,耐心說明事情原委,她發現客戶只是要個台階下,最後為了給客戶一個面子,她請客戶 吃飯,才平息紛爭。

愈逃避,問題就愈惡化這件事讓余淑玲學到很多交易糾紛產生的原因,常常是錯過第一時間處理的黃金時機。「愈逃避,問題就 愈惡化!」余淑玲說,客戶有時只是要被尊重的感覺,「遇到無理的客人,寧可吃點虧也不要硬碰硬。」還有一次是一位已有自用住宅的買方,為了向銀行順利申請 高額房貸,他向余淑玲買第二間房屋時,請朋友當人頭簽約,最後卻被銀行識破,核貸成數不如預期,盛怒的買方轉而責怪余淑玲「無能,連房貸都辦不好」,不但 要求退還二%的買方服務費,甚至認為余淑玲沒有幫他貸到款,連賣方付給余淑玲的四%服務費也要拿。

最後余淑玲把二%退給了買方,這個經驗也 讓她學習到客戶會產生抱怨,有很大的原因是業務員沒有完全掌握到他的需求。

從此余淑玲養成了凡事提前準備的工作態度,「例如約客戶看房子 前,我會前一天先去勘查位置、屋況,甚至連買方準備去銀行申請房貸,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先帶銀行承辦人員去看一次房子,讓客戶順利申請到房貸。」挫折多,

靠 熱度來堅持

把奧客當貴人、以羞辱為養分,這些經歷也讓余淑玲的臉皮愈磨愈厚,甚至有不少客戶是「不打不相識」,最後因為余淑玲的高EQ與貼 心服務,彼此結為好朋友。余淑玲笑說,「業務員每天都會遇到無數挫折與失敗,但是態度決定勝負,如果沒有辦法跳脫負面情緒的框框,挫折只會成為你進步的絆 腳石。」以女性獨有的柔軟身段,在陽剛味十足的房仲業出頭天,余淑玲也從初入行時月薪二萬元的行政小祕書,月薪翻十倍,變身掌管六千位業務大軍的幹練女總 經理。

堅持在房仲業深耕的余淑玲,也曾因為老闆要求她去掃街發傳單,讓過去只熟悉住家附近道路的她時常迷路。陌生的工作內容,加上大環境的 不景氣,把余淑玲的身心逼到極限,每天晚上頻做噩夢。

她笑說,當時最常夢到的情節是,「我帶著一位女生去看屋,兩人話講到一半,衣櫥突然跑 出一個阿飄追著我跑……。」嚇得發抖的余淑玲奮力地跑到沒有力氣為止,只能停下來問阿飄為何跟著她,結果阿飄竟回答,「人家說,我的房子一坪可以賣八萬 元,妳為什麼只幫我賣六萬元……。」身心俱疲的她,一度想放棄房仲工作,一位不抱希望的客戶卻成了余淑玲的信心來源。原來,當時基隆家家戶戶因為淹水淹怕 了,即使水退了,也沒有人敢買新家具,沙發都改用塑膠椅取代。

一位長期看屋的客戶,希望在基隆找到一間不淹水、不漏水的房子。余淑玲花了六 個月,終於在六堵嶺為這位客戶找到一間不淹水、總價三百八十萬元的房子,看到客戶滿意的笑容,也讓她找到了房仲工作的成就感。「業績是靠人做出來的,市場 不好原來也是種機會!」樂觀的余淑玲這麼告訴自己,也這麼一路做了十一年。

今年六月,在台灣房屋董事會遴選下,由余淑玲出線擔任加盟總部總 經理。若換個行業比喻,這就像是可口可樂經銷商,因為表現出色轉而擔任可口可樂總經理一樣,讓業界跌破眼鏡!

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說, 今年初開始尋找總座接棒人選時,他偷偷地做了份社區民調,發現基隆地區的台灣房屋加盟店,無論在商圈指名度、知名度與客戶抱怨度三大面向表現都很出色,最 重要的是還達到「零客訴」的超高目標,這也是余淑玲打敗其他候選者的關鍵。

把責罵當作工作加溫的養分與燃料,舞蹈科班出身的余淑玲,憑著耐 磨、耐罵的高EQ在房仲舞台當上第一女主角,也開創出不同的生命格局。

余淑玲

出生:1970年

現 職:台灣房屋加盟總部總經理經歷:芭蕾舞蹈老師、房仲祕書、台灣房屋基隆區特許加盟店東

學歷:國立藝專舞蹈科

被 罵教會我的事:

凡事提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耐罵3撇步

態度決定勝負,永遠用熱情與溫度面對工作。

如 果沒有辦法跳脫負面情緒的框框,挫折只會成為你進步的絆腳石。

頻頻為難你的客戶,往往是讓你學習到最多的貴人。

罵 不倒的本領:態度第一

事件:客戶沒買到房子,罵她五字經、沒良心。

應對:不頂撞,給客戶台階下,此後學會第一時間處理客戶糾 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5

YGM陳淑玲悲劇女總裁

2013-07-11  NM
 
 

 

父親是製衣大王陳瑞球,堂兄是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陳淑玲一出世,便注定是製衣界的「明星」。她是上市公司YGM貿易(0375)的行政總裁、長江製衣(0294)董事,旗下員工七千人。今年六十二歲的她在業界亦銜頭多多,是品牌發展局主席、廠商會副會長等等。

女強人回家,亦有一個愛她的丈夫,有一對貼心的子女。一個女人,有錢、有事業、有地位,還有家庭,乃幸福典範。

不過去年,這幸福女強人由天堂跌回凡間,一夜之間失去愛兒,他死時才三十一歲,死因不明。兒子死亡當日,正是陳淑玲母親過身第一百天。事隔一年,現時說起她的眼淚仍流不斷。女強人安慰自己說:「生有時,死有時。」她六年前信主,當時廿多歲的女兒患上癌症。

從前她的幸福,非外人可得到;卻不知道她的苦,亦非為外人所道。

訪問那幾天,是陳淑玲兒子Dwayne去世一周年。未開始說一句話,她已雙眼通紅,不知是工作疲累,還是因思念曾落淚。她大概哭慣,說:「That's very normal。」「嗰一日(兒子去世當日)哭到幾乎眼都腫晒,睇唔到嘢,要堂妹扶住我,想睇聖經都睇唔到,要佢讀俾我聽。」那天是六月二十六日,陳淑玲十萬個不明白,「明明前一日佢仲好哋哋,無病無痛,第二日見到已經係冷冰冰嘅身軀,要帶佢去殮房。」

回到事發前一天,兒子替她的iPhone4下載多個apps,而手機還是兒子所送,一家人chitchat了一整晚。臨睡前,陳淑玲心血來潮,還跟兒子來一個擁抱。第二朝如常返工,在公司接到屋企打來的電話,說兒子已死了,「點解?係咪我做錯咗啲咩?點解要攞走我最鍾意嘅嘢?」她問。去到殮房,由於死因不明,連死亡證都出不到,「我搵醫生、搵顧問,無人知道他是咩病。」這女強人那一刻彷彿失去了一切,剩低的只有徬徨:「我可以做咁大盤生意,有咩唔可以控制?點解有嘢控制唔到呢?」

果斷

陳淑玲是商界女強人,她擔任品牌發展局主席、廠商會副會長、城大校董,她的榮譽、地位,因出身製衣家族而「唾手可得」:「都係身不由己,啲機構話想有多啲女人企出嚟,我咪出嚟囉!」她為自己的事業感到自豪。她掌理的YGM,一直有代理英國著名服裝品牌Aquascutum(雅格獅丹),四年前這品牌賣盤,她蠢蠢欲動,但睇過盤數,臨崖勒馬。直至去年才收購,她不諱言這單交易,完成得漂亮,「四年前去英國睇廠,計埋租金、人工,工人退休金條數,好誇張!收購咗之後burden會好大,於是要求分拆,最後淨係買東南亞業務。」英國業務,就由當地一個商家買入,「呢間公司,舊年宣布破產啦!佢哋遣散晒啲工人,唔使我哋負責,於是我才買,呢個係 cherry pick。」整合英國及東南亞的業務後,陳淑玲曾表示考慮把品牌再分拆上市。

迷惘

在工作上,陳淑玲能看得透;但面對兒子卻不能。她兒子叫祖榮,在她兩公婆心中,這兒子是「祖先的光榮」。她的辦公室布置簡單,枱頭除了文件,就只有一幀兒子照片,牆上再掛了兩張兒子的攝影作品。提起愛兒往事,陳淑玲沒有記者會上的拘謹,紅着眼的她笑着說:「佢細個時,我年年幫佢搞生日會,請魔術師、小丑,叫晒同學仔幫佢慶祝,到佢十八歲嗰年,佢話:『媽,我出世,最辛苦嗰個係你,邊度食中餐最貴?我請吖。』」一家人在福臨門吃了數千元,兒子用現金繳付,她甜上心頭:「佢有一張我俾嘅附屬卡,佢都無用到!」對兒子的死,這個母親一直迷惘。他跟「富二代」不同,不好煙酒不夜蒲,喜歡做運動,滑雪、潛水、風帆都是他強項。在美國留學,畢業後跟拍檔搞基金,投資美國地產,卻選擇回流香港居住,就是為了多點時間陪伴母親,「佢喺出面租個apartment,但同我講屋企要留間房俾佢,唔好搞亂佢啲嘢,佢會間中返嚟瞓。」至今房間仍在,人去樓空,「佢一生無俾過咩煩惱我,係時間唔係好長囉!」陳淑玲說到這句,哭崩了。作為家長,我們都望子成龍,有本事的,都早把兒女送往外地去。她兒子當年在男拔萃小學畢業,陳淑玲正打算把他送去英國讀中學,聽了校長一番話,改變她的決定,「點解要送走個仔,你能夠將佢留喺你身邊幾耐就幾耐啦!」最終他安排兒子入讀香港國際學校,直至畢業後才到美國讀大學。「今日我慶幸自己有聽校長講。」

死蔭

兒子去世前,她早就計劃了要到英國視察Aquascutum業務,女強人不想公務因她而停頓,決定如常出發,卻有意外收穫,「我聽香港有個醫生朋友講,英國嗰邊有個研究猝死的基金會,於是過去問吓,得到很多資料。」回到香港,她把兒子的DNA拿去化驗,被斷定患上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這病的失救死亡率達五成。她這才記起幾個月前有一次,她駕車回家,一馬當先開門,回頭望望兒子,竟見他突然失平衡跌在地上,但很快又再站起來,「佢起身搭住我膊頭話:『我好精神o架,唔知咩事呢?』咁大家都不以為意。」又再聽他的朋友說,才知道他的病早就有跡可尋,「年頭佢哋成班朋友去滑雪,第一日Dwayne好精神。第二日,突然間話好累好累,成日都喺房瞓覺,到第三日又無事。」「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猝死係無原因,但原來係留意得到o架。」她在美國遺傳性心律基金總會協助下,在香港成立分支,喚起社會對這病的關注,「我遇上這些事都咁迷惘,其他人點呢?」他兒子的病,是遺傳性,於是一家人都去驗DNA,其中有人被驗出有這病。人們視之為「計時炸彈」,陳淑玲並不怕,「咁有得預防,有啲人唔好做劇烈運動、有啲人唔可以受刺激、並定時食藥,雖然唔係百分百擔保無事,起碼減低風險。」

崩潰

陳淑玲的父親陳瑞球,是著名的製衣大王,四九年創辦長江製衣,引入美國當時最流行的Wrangler牛仔褲(威格);他曾擔任全國政協,叱咤政商界。陳淑玲兒子去世當天,這個公公並不知情。因為那時候,正是陳瑞球太太過身第一百天,陳淑玲說:「爸爸叫咗好多世界各地嘅親人返嚟,拜祭媽媽,仲安排咗一齊食餐飯,當圓滿結束。」父母出名恩愛,去世前幾年,母親中風坐着輪椅,父親會推着她往澳門遊玩;母親死後,父親在鄉下以太太林滿珍的名字興建一個花園「滿珍林」。飯局當天陳淑玲缺席,事後才敢告知真相。父親八十八歲人,才送走老伴、又失去了愛孫。聽到消息,刻下老淚縱橫,「三日之後,阿仔喺外國讀書時識嘅六個朋友,喺外國飛返嚟探我哋,佢哋有新加坡人、韓國人,我阿爸突然開口話,你契晒佢哋啦。」陳淑玲笑說,「無咗一個仔,多咗六個契仔女囉!」

重 生

陳瑞球有四子兩女,陳淑玲排第四。從小到大,爸爸最寵她,她在英國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讀紡織,回港隨即加入爸爸的長江製衣生意,「我去傾品牌入百貨公司,爸爸就喺門口等。」剛成立的遺傳性心律基金會,由爸爸擔任榮譽主席,出力之餘,旗下的陳瑞球家族基金亦出錢支持。能夠堅強的走過這一年,除了父親的支持,還有天上的父親。兒子去世幾天,她拿着iPad,邊看着一家人的照片,一邊播着傳道書捱過去:「聖經話,天下萬物皆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保守,捨棄亦有時。」陳淑玲六年前信了主,因為當時她才廿多歲的女兒患上了癌症。當全家都擔心激動,相反要獨自面對化療、脫髮的當事人,卻一點都不怕,於是她跟已是基督徒的女兒返教會,她們相信是神的力量把女兒救回;只是今日,神卻沒有把他兒子救回。「我doubt過。」但她更不想中魔鬼的圈套。那次英國出差,陳淑玲順道去了東歐的阿美尼亞。這次旅行計劃了好一段時間,計劃中本來是一家四口同遊,她想過取消:「但我諗阿仔唔想阿媽一路唔開心。」她和丈夫、女兒三人如常出發,去當地不同教堂參觀,望着瑪利亞抱着兒子,陳淑玲睹物思人,眼淚流乾了,也想通了,認為這是使命,「我有能力去成立基金會,去令人認識這件事。」人生觀改變,工作態度亦如是。訪問在星期五進行,陳淑玲期間不斷望錶,記者問她是否趕時間開會,原來:「聽日放假,我唔想啲同事因為我遲咗處理,而要開OT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