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策影視PK華誼兄弟 影視業併購引發模式之爭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298.html

最近一週內,華誼兄弟與華策影視兩家國內影業大佬相繼完成重大重組。華誼兄弟斥資6.72億元收購了廣東銀漢科技50.88%股權,而華策影視則以16.52億元的巨額資金對上海克頓傳媒進行全資收購,後者也因此成為目前國內影視業的最大單筆併購案。

資料顯示,銀漢科技在今年一季度手游市場中,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二、僅次於騰訊;而克頓傳媒則是國內影視行業「大數據」開發應用最成功的先行者之一。

然而對於這兩筆資產併購,資本市場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反饋。自7月24日復牌後,華誼因手游概念題材而備受資本市場追捧,截至7月29日,華誼兄弟連續4日漲停;而華策影視方面,7月30日復牌以後,僅當日一個漲停,31日上漲5.06%,8月1日才再次出現漲停板。

對此,華策影視常務副總裁金騫對本報記者說:「現在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是什麼?大數據、移動網遊,你踏出任何一步都會受到資本的追捧。但外界看到的都是當下,最終誰能夠讓併購標的真正起到整合效應,現在是看不出來的。哪個更好,誰對誰錯,現在還言之尚早。」

藝恩諮詢副總裁侯濤認為,華策的投資路徑與華誼兄弟外延模式形成巨大反差,國內影視娛樂產業集中化與多元化的模式之爭才剛剛開始。

「另類」克頓傳媒

「因為他們(克頓傳媒)是行業的『另類』!」對於這筆收購的理由,金騫的回答很直接。

在傳統影視公司中,內容製作基本都是以導演為核心的創作模式。但在克頓,模式變成了:由總部劇本中心、數據中心、製片人中心下發各類劇本給各個分公司、製片團隊,導演更多成為了執行者。金騫喜歡用「麥當勞的中央廚房」來形容克頓的這種模式。

這種基於「大數據」的分析模式早年在業界十分鮮見。根據相關資料,克頓的創業團隊此前都任職於電視台,而後轉戰於4A廣告公司,早期克頓的雛形其實是由實力傳播公司(隸屬於陽獅集團)旗下的一個數據部門。

「他們這群人對電視台的習性相當清楚,包括每個電視台的定位;某個時間段什麼題材適合什麼樣的觀眾;哪類演員、哪類劇本適合哪個電視台;克頓都有非常完整的數據。」金騫說。

目前,有兩個數字經常被華策方面提及:一個是根據「大數據」的指引,去年克頓在自制影視劇方面的成功率達到86%,即這86%的作品都超出同比過去的(收視率等)數據,以及同檔期其它競爭方的數據。

第二是,由克頓出品的《愛情公寓3》單集價格竟然賣到了466萬元的天價,其中傳統電視台花費300萬元以上,視頻網站出資在150萬元以上。

「你說《愛情公寓》這種戲才多少成本啊,華策投拍的《天龍八部》耗資巨大才賣100多萬一集,投入比他們大多了。所以你不得不服,他們的大數據有針對性。」金騫對記者說。

目前,華策影視對克頓的整合預期已十分強烈。除「大數據」以外,克頓的產能規模以及渠道談判能力都讓華策感到興奮。

今年6月,華策影視總經理趙依芳曾向記者表示,公司未來的產能規模希望能增長到600~1000集/每年。從披露信息來看,2012年克頓傳媒共有11部、共359集電視劇取得發行許可證,再加上去年華策17部約711集的產能,二者的結合已經達到了趙依芳的產能目標。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傳統電視劇增長趨緩的行業背景下,通過併購取得增長是更直接有效的方式。

與此同時,金騫向記者暗示,克頓創始團隊的背景都非同一般,與買方市場的各大電視台有不淺的交情。

記者查詢資料獲悉,其創始人吳濤曾為安徽衛視副台長、創始人劉智曾任湖南衛視廣告部主任。

「雙方的前五大客戶中,除了像湖南衛視這種外,還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安徽、陝西、四川的電視台,我們以往就很少涉足,這些市場如果能通過克頓拿下,受益就更直接明顯了。」金騫表示。

成長模式之爭

拋開掌趣科技和銀漢科技不說,僅2012年一年,華誼兄弟就對外進行了14筆股權投資,業務覆蓋電影、電視、音樂、遊戲、股權投資、旅遊地產、影院、藝人經紀等諸多板塊。

相比華誼兄弟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華策影視的表現多少顯得有些「老實」。許多業內專家認為,華策專注地固守在影視劇領域,相比華誼為代表的多元化發展路徑,華策更喜歡通過對影視劇領域的資源追加來發展。

但從2012年的業績表現來看,華誼兄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是1.54億元,而華策影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91億元,後者還略佔上風。

「大家的夢想都是一致的,每家都想成為中國的頂尖娛樂集團。但哪家的發展模式究竟是對的?不是說我華策影視就一定是對的,也沒有說多元化一定就不對,現在沒有這個經驗。」金騫對模式之爭如此回應。

「我們也可以進入到各個戰場,但首先要把大本營的籬笆扎得夠高,讓對手知難而退,望而生畏。這是華策的核心觀念。」

2012年,華誼兄弟影視劇及衍生營業收入3.8億元,華策影視對應的影視劇收入約6.7億元,而克頓傳媒去年影視劇收入達到5.85億元,資產重組後,意味著華策在影視劇板塊去年收入已達到12.5億元以上,約為華誼在這一板塊的4倍左右。

金騫說:「華策也完全有這個實力一年投20部電影,但我們不希望以試錯的方式來探索發展模式。比如華策就不會去碰文化地產,你可以去試,但發現不對的時候你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很慘重。」

金騫還表示,至明年8月份,華策一定會有1~2個新板塊依託電視劇主業成長起來,其中最有可能脫穎而出的就是藝人經紀。而這一板塊上,華誼兄弟是業內毫無爭議的領頭羊,2012年,華誼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板塊營收高達2.3億元,而華策在年報中甚至沒有進行單列。

而對於模式的選擇,華誼董事長王中軍在今年6月接受本報採訪時也曾發表看法:「你不做內容,你就不可能成為一家好公司,但是你只做內容,那麼市場對你只能是二線公司的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69

80%影視劇虧損? 投資影視業 且行且三思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
       中國文化報 裘淨婧
  近日,阿里巴巴聯手國華人壽推出「娛樂寶」,讓電影投資話題再度甚囂塵上。事實上,總募集額為7300萬元的「娛樂寶」,只是「觸影資本」的冰山一角。近期,不少上市公司也紛紛「觸影」,先後有湘鄂情、熊貓煙花、中南重工等多家本與影視娛樂無關的公司借併購進入影視圈。主營機械製造業的浙富控股日前也跨界進入了影視娛樂業。難怪有影視公司老總感嘆:「現在錢不是問題,項目才是問題。」
  然而,熱鬧的資本市場背後,卻是殘酷的盈利現實。有業內人士說:「80%以上的影視劇都是虧損的,有些機構甚至提出90%的影視劇都不賺錢。」如果傳言屬實,面對如此巨大的虧損率,為何還有錢在源源不斷地湧入?
  錢,不是問題?
  近日,阿里巴巴攜手國華人壽推出娛樂寶平台,網民只要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作品,預期年化收益7%,不保本不保底。「娛樂寶」的誕生,讓人人都可以成為影視劇的投資者,但有業內人士說,影視行業根本「不差錢」,每人投幾百元幾千元,對影視劇的拍攝起不了多大作用。
  這個說法得到了浙江影視集團品牌推廣部總監孫慶的認同:「錢在以前是個問題,做一個項目,需要背著劇本到處去求人,但現在,錢越來越不是一個問題了。」
  「現在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頗為關注,只要有好的項目和好的團隊,完全不用擔心資金的問題。所以現在錢不是問題,項目才是問題。」說這句話的是浙江嘉納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捷。3月31日,這家公司的新劇《熟男養成記》在杭州開機,回想這一年多的籌備過程,沈捷用「天差地別」來形容。「在項目成立初期,我們找資金相當困難。」他說,「隨著公司團隊把項目打磨得越來越成熟,來洽談合作的金融機構也越來越多。」
  沈捷說,儘管新劇已開機,但現在仍有機構不斷找上門來,這部電視劇5500萬元投資資金已籌集完畢,沈捷只好對找上門來的機構說:「我們今年還會上其他項目,要不下次再看看有沒有合作機會。」
  長城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宣煥陽也談到,現在常常會有各種投資機構找上門來談合作。「長城的電視劇多年來都是長城獨家投入。但由於公司擴大產能,項目數量猛增,會考慮適量吸收外部資本。來找長城影視談合作的投資機構很多,選擇的餘地很大」。宣煥陽坦言,並不是所有的影視項目都能順利籌到錢,「只有優秀的團隊和項目才能吸引資金,普通項目和團隊對資金是沒有吸引力的。」
  「眾籌」能成影視融資主流?
  放在以前,影視劇的融資主要以行業內為主,但現在更多銀行、私募基金和風投公司開始介入。這是好事情,一方面,影視產業可以借助資本的力量進行提升,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的進入,會進一步規範融資流程,降低融資風險。
  那麼,目前影視投資主要有哪幾種模式?致力於影視產業投資的金誠財富管理中心的項目經理魯盛說,現在一般採用債券和股權兩種融資模式,而且主要以股權投資為主。「其實很多影視公司可能並不喜歡資方佔股,但對資方來說,影視公司固定資產較少,如果僅通過債權投資,風險較大,所以會傾向於股權投資。」魯盛表示,金誠財富管理中心成立以來,一直在嘗試影視產業方面的投資,並於2009年底成立第一支影視基金,眼下,公司已出品如《臨終囧事》、《致命閃玩》等多部影視作品。今年,為進一步擴大在影視領域的投資,金誠財富成立了一隻總量達30億元的文化產業基金,並和上海電影集團建立合作,以此來尋求全國範圍內更多更好的作品。
  隨著更多金融機構進入影視產業,創新的投資模式也不斷湧現,「眾籌」就是其中之一。阿里巴巴聯手國華人壽推出的「娛樂寶」融資模式,很難讓人不聯想到「眾籌」。不過阿里方面表示,「娛樂寶」並非外界認為的眾籌項目,理由是眾籌項目不能以股權或資金作為回報,項目發起人不能向支持者許諾任何資金上的收益,這與娛樂寶平台上能提供預期資金收益的保險理財產品有本質區別。
  事實上,影視行業的「眾籌」不算新鮮事物,去年《快樂男聲》主題電影在20天內成功在眾籌網上籌得501萬元,創中國電影眾籌融資金額紀錄。此前,動畫電影《大魚·海棠》通過眾籌融資近160萬元,動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募資超過137萬元。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不看好眾籌模式在影視行業的作用。宣煥陽就認為,眾籌模式可能會在短時間吸引市場的眼球,但不可能成為影視行業融資的主流。「眾籌模式宣揚人人都是投資人,相當於給普通人造了一個夢,但事實上,這個夢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他說,「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投資額度很少,壓力相對就小,這就會導致對項目本身不會十分上心,事情就很難做好。另一方面,從法律的角度分析,眾籌市場缺乏必要的監管機制。萬一出現問題,投資者很難保障自己的利益。」
  投資影視劇如何避風險?
  儘管資本熱潮洶湧,但業內人士坦言,這仍然是一個風險巨大的行業。「我們一般認為,影視劇的虧損率在80%以上,哪怕說90%,也並不誇張。」孫慶說,無論是國產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可能有這樣的虧損率,只不過電影看起來會更加殘酷,因為完全是靠電影票一張張堆積起來的。
  現狀如此,那為何還有錢在源源不斷地湧入?
  杭州天堂硅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認為,資本青睞影視業,一方面是看好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但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逐利行為。影視業是一個回報較高的行業,所以受到資本追逐也順理成章。據統計,目前內地的銀幕總數已達20007塊,未來這個總數還將進一步增長,特別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隨著商業綜合體的不斷增加,銀幕數量增速很快。而根據美國電影協會上月最新發佈的數據,中國的票房增長都大大超過美國國內市場。2013年中國電影票房增長了27%,2012年增長了36%,達到36億美元,是首個票房超過30億美元的海外市場。
  「以前,國產影視劇為了保證票房,都按照大片的標準做,把國內頂級的演員彙集起來,這也使得影視劇的投資成本非常高,但這兩年,《小時代》、《致青春》等低成本電影的成功,讓資本有了進入衝動。」孫慶認為。「因為有了成功案例,所以不排除一些資方產生『博一博』的心態。」魯盛也表示。
  那麼投資影視業該如何規避風險?宣煥陽表示,「要投資影視產業,首先要看團隊,要找有經驗的公司,因為在這個行業,整合資源的能力相當重要;第二要看企業的市場盈利能力,大部分的影視公司,有一整套的版權盈利模式,但在國內,有些影視公司不是靠市場賺錢,而是靠政府的獎勵生存,這樣的企業沒有可持續的經營能力,不可能實現良性循環,投資者最好不要碰。」而天堂硅谷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見是:「國內團隊和國外團隊,我們會優先考慮國外團隊,特別是如果有好萊塢、皮科薩這樣的團隊加入,絕對更有吸金能力。另外,電影和電視劇相比,我們也會有限選擇投資電視劇,特別是一些電視台的自制劇,因為播放渠道有保證,所以風險相對較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17

BAT殺入影視業:電影公司將為它們打工?

http://news.iheima.com/show-10-144029-1.html
今年,互聯網巨頭們對於電影的熱情空前高漲。
 
6月17日,騰訊在上海電影電視節期間宣佈推出「為虎添翼」電影計劃,宣佈進入電影業。今年,騰訊將投資《鍾馗伏魔:雪妖魔靈》等6部影片。
 
6月25日,文化中國傳媒發佈公告,確認阿里巴巴集團斥資62.44億港幣收購該公司近60%股份的交易完成,文化中國傳媒將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預期將擔任公司總裁,李連杰將擔任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王家衛、陳可辛、周星馳等大牌影人都將加盟,「跟著馬云混」。記者瞭解,已經有不少國內一線的編劇和劇本創作團隊收到了阿里方面的邀約。
 
今年2月份,外媒報導稱,李彥宏已經投資了一家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影視製作公司,首個項目便是斥資4000萬美元製作根據《西遊記》改編的3D動畫電影《悟空》,而百度旗下的愛奇藝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自制計劃,簽約了大批影視精英和頂級工作室。
 
不只是BAT,視頻網站更是雄心勃勃,最早殺入影視行業的互聯網公司樂視,據傳正在醞釀與好萊塢的突破性合作。此外,優酷土豆也蠢蠢欲動,已經在小範圍試水大電影。
 
「騰訊進入電影行業不是做『侵略者』,而是想『為虎添翼』,我們希望利用自身優勢,為中國電影創造出倍增甚至是數量級增長的可能性。因為騰訊是一個大的平台和渠道,有幾億的用戶及支付系統,有變現的團隊和能力,是一個足夠大的翅膀,能把各種可能性變成現實。」騰訊公司副總裁兼騰訊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孫忠懷告訴記者。
 
土豪齊聚 互聯網最紅
 
「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易凱資本有限公司CEO王冉在微博上調侃。
 
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年初至今,平均每4個交易日就會有一起和影視傳媒有關的或併購、或融資、或借殼、或參股的事項在交易所披露,A股內影視行業併購案接近20件,涉及資金近200億元,資本的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而在這股資本熱潮背後是一個已經隱約可見的巨大蛋糕。2003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10億元,10年之後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的年度總票房已經突破了200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電影票房已超100億元,今年全年則有望突破300億元,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的電影消費市場。
 
但是,和過去大批煤老闆、房地產商投資影視產業不同,這次互聯網這次互聯網將會是更深層次地介入、改變甚至顛覆這個行業模式和遊戲規則,因為他們擁有渠道,而內容和渠道在整合過程中,將會產生全新的「化學反應」,而並非只是簡單的「物理疊加」。
 
「一年之前,大部分的電影公司只是把視頻網站當作一個通道而已。但現在,很多電影公司已經把視頻網站當作營銷主戰場。所以說互聯網是一個很有效的平台。」優酷土豆集團高級副總裁朱輝龍告訴記者。
 
三大創新重塑電影產業鏈
 
互聯網公司正在重塑幾乎所有行業,當然也包括電影。儘管互聯網公司「拍電影」還都在試水階段,但其實已經玩出了很多新花樣。
 
首先,真正的「大數據電影」將出現。無論是掌握社交數據的騰訊,還是掌握電商數據的阿里,抑或掌握搜索數據的百度,都可通過大數據挖掘,真正瞭解觀眾的需求,拉近電影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甚至讓觀眾參與到影視製作的每個環節。
 
此外,互聯網公司也可能重塑電影製作模式。當下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主要靠幾位名導演和名演員支撐,如果沒有大明星、大導演,投資方就會非常猶豫,於是,所有製作公司都在搶奪有限的明星資源,形成了畸高的演員片酬,而真正決定品質的製作費用反而被壓得極低。互聯網的草根文化可能會提供新的可能性,用小成本就能拍出賺大錢的好電影。
 
其次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互聯網時代的電影不僅僅依靠票房,而是真正將電影製作成全產業鏈的產品。「我們可以先與香奈兒談好,它生產1000雙某限量款鞋子,付費多少,我保證它在劇集中有多少秒的鏡頭。另一方面,我和京東談好,讓它賣這1000雙鞋。之後,在劇中某一集的高潮階段,女主角踢了男主角一腳,此時女主角正穿著這雙鞋,有個特寫,此時屏幕下方有彈窗,彈窗就是京東賣這款鞋的鏈接。也就是說,當劇還在播,我們就已經盈利了。」孫忠懷說。
 
第三是電影發行渠道創新。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電影與觀眾接觸和交流的方式不僅僅侷限於影院,也不會止於短短數週的上映期。「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會進一步拓寬電影行業的發行渠道。每一部手機都可能是一塊電影屏幕,移動互聯網平台提供的實際上是一個永遠在線的電影院。相比於常規的院線和版權收益,電影發行商在移動平台的收益將會更加長效和穩定。同時,移動視頻平台的崛起也會讓更多小眾、專業的電影走入公眾的視野。」移動視頻平台100TV創始人兼CEO劉述堯告訴記者。
 
在劉述堯看來,更大的機會還在於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在三四五線城市,電影院並不是那麼普及,手機則成為人們娛樂的主要方式,這個現象在廣東、江浙滬一帶的工廠密集區更為明顯。因為娛樂資源的稀缺,他們比一二線城市的用戶更願意為手機上播放的內容付費,這為電影進入互聯網收費點播鋪平了道路。」
 
樂視網網站事業群運營總裁高飛告訴記者說:「長期以來,藝術是一條線,科技是一條線,這兩條線是平行線,有了互聯網的載體,我們能夠讓科技和藝術產生交匯。這個變化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可以見證這個行業的變革,就是最大幸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82

中紀委今年嚴查影視業潛規則 凈化娛樂圈空氣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30/894781.html

昨天上午,中央紀委駐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紀檢組組長李秋芳做客中紀委網站接受訪談時透露,今年將專門制定《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從業人員廉潔行為規定》,並出臺《自律公約》。

  據介紹,紀檢組去年已開始了對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十大關鍵領域的探底調研,要了解這里面腐敗的常規表現、慣用手法,特別要了解影視業潛規則。今年將在這個基礎上深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51

揭秘潛伏影視業的上市公司們

來源: http://www.yicai.com/videos/2015/07/466303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08

共達電聲40億收購資產 進軍影視業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2-06/967978.html

12月5日,停牌7個月的共達電聲(002655,收盤價15.48元)發布重組預案,公司擬合計作價41.2億元收購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春天融和)100%股權及北京樂華圓娛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華文化)100%股權,正式進軍影視娛樂行業。公司股票暫不複牌。

每經記者 許自然  

在通過跨界並購進軍影視文化產業的上市公司名單中,又將增加一家公司的名字。

12月5日,停牌7個月的共達電聲(002655,收盤價15.48元)發布重組預案,公司擬合計作價41.2億元收購西安曲江春天融和影視文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春天融和)100%股權及北京樂華圓娛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華文化)100%股權,正式進軍影視娛樂行業。公司股票暫不複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上市公司互動娛樂(300043,收盤價15.53元)2014年8月以來曾通過數筆交易獲得本次擬收購標的之一的春天融和合計54.23%的股權,但日前卻希望全現金溢價退出。同時,春天融和2015年1~9月凈利潤僅為2503萬元,而彼時春天融和與互動娛樂達成的業績承諾則為2015年全年實現凈利潤不低於1.05億元。

共達電聲擬形成雙主業  

12月5日,共達電聲發布重組預案,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春天融和、樂華文化各100%股權,上述兩項資產預估值分別為18億元和23.2億元,合計預估總額為41.2億元。同時,公司擬以13.02元/股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2.73億元。

資料顯示,春天融和主營精品電視劇的投資、制作及發行和電影的投資制作。其制作發行過《北平無戰事》、《火線三兄弟》、《女子軍魂》等電視劇。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9月,春天融合分別實現凈利潤4845.91萬元、7610.20萬元和2503.24萬元。春天融和承諾2016~2018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4億元、1.8億元和2.25億元。

樂華文化主營藝人運作業務、音樂版權及影視投資、制作業務,同時公司投資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前任攻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等多部電影。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9月,樂華文化實現的業績分別為2052.37萬元、3007.33萬元和1603.39萬元。樂華文化承諾2016~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7億元、2.2億元和2.8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黃渤、劉和平、管滸等均為春天融和股東,上述3人分別持有春天融和股權的比例為1%、0.80%和0.75%。

共達電聲表示,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共達電聲將置入盈利能力較強、發展潛力大的優質資產,正式進軍影視娛樂行業,與原有智能電聲行業雙主業運營,從根本上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

互動娛樂溢價套現春天融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互動娛樂2014年8月以來曾通過數筆交易獲得本次擬收購標的之一的春天融和合計54.23%的股權,但日前卻希望全現金溢價退出。

2014年8月,春天融和將註冊資本由3000萬元增資至4285.7143萬元,由4名新股東互動娛樂等分別認繳,由此互動娛樂首度獲得春天融和20%股權。2015年3月,多位春天融和股東將合計34.23%股權轉讓給互動娛樂,互動娛樂因此合計獲得春天融和54.23%股權。

據當時互動娛樂發布的相關公告顯示,春天融和向互動娛樂承諾,春天融和2015~2017年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1.05億元、1.37億元和1.77億元,否則將進行利潤補償。

本次重組預案顯示,共達電聲自2015年8月21日開始籌劃收購春天融和,互動娛樂希望全現金溢價退出春天融和。

今年10月,互動娛樂發布公告,公司擬向喀什雙子及其管理的基金出售公司持有的春天融和25%股權,交易作價3.05億元。交易完成後,將在互動娛樂2015年報表中確認投資收益約1900萬元。對於出售部分春天融和股權,互動娛樂表示,此番交易有助於支持主營業務發展,為海外並購及布局提供資金支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春天融和2015年1~9月的凈利潤僅為2503萬元,要完成與互動娛樂達成的2015年全年實現凈利潤不低於1.05億元的業績承諾難度不小。

  • 每日經濟新聞
  • 張海妮
  • 每經記者 許自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27

影視業最大IPO:中影股份擬登陸A股融資40.9億

中國內地影視業最大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即將上演。

近日,中影集團旗下的中影股份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意向書等材料,擬發行不超過4.67億股股份,募集40.9億元資金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數字影院投資等。

這無疑是中國內地影視產業上市公司IPO規模最大的一次,超過了2009年華誼兄弟(300027.SZ)的6.2億元、唐德影視(300426.SZ)募集的8億元、也超過了去年亞洲最大院線公司萬達院線(002739.SZ)的20億元。

1999年2月,原中國電影公司、北影、兒影、中國電影器材公司等8家“歷史悠久”的電影企業發起成立了中影集團。2010年12月,中影集團拿出旗下59家企業,與中視總公司、央廣傳媒、長影集團、江蘇廣電、歌華有線、 電廣傳媒、中國聯通等8家單位發起中影股份。手握影片進口、影視制片制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 影視服務“全牌照”的中影集團持有93%股權,中影股份享受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電影發行項目的營收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為54.62%,影視制片制作占比為11.71%,而影視放映的比重為26.52%。

隨後,中影集團開始推動中影股份上市,2015年2月,中影股份曾因申請材料不齊而被中止審查,直到當年6月底更新材料後重新預披露,中影股份在次月就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無奈去年股市出現巨幅震蕩,IPO暫定,中影股份上市被再次延後。直到今年7月8日,證監會發出公告稱核準了中影股份的首發申請。

招股意向書顯示,中影股份在2013年~2015年的三年間,營業收入分別為45.63億元、59.60億元、72.9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28億元、4.93億元、8.68億元。

作為中國影視產業“一哥”,中影股份並不差錢。截至2015年底,中影股份賬面貨幣資金達37.56億元。負債方面,到2015年末時中影股份對外借款的短期借款有3.2億元。而有意思的是,在中影股份此次募資的40.93億元中,有5.31億元是用於償還母公司中影集團在2007年時所發的一筆企業債。

因此,中影上市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影視劇業務和數字影院建設,但無論影視制作還是影院業務,中影股份大而不強的特點較為明顯。以2015年為例,總資產方面,華誼兄弟達到178.28億元,超過中影股份108.91億元;雖然在營業收入指標上以72.97億元“一騎絕塵”,但是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方面,中影股份卻低於華誼兄弟。

中影能夠成功融資不僅是自身業務在這些年獲得發展,也與文創產業高速發展有關。

德勤發布的《中國文化娛樂前瞻》數據顯示,中國文娛產業2015年總體規模達到4500億元,在2020年更有望達到1萬億元。在電影細分產業,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票房收入市場,而當前發展趨勢預示著中國將在2017年占據鰲頭,票房收入預計達到103億美元,超過美國市場(其2017年預計票房收入為101.4億美元)。

根據億歐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互聯網+文創做的行業融資情況》,今年上半年,文創領域獲得融資的企業有196家,文創融資已經達到高速活躍期。而中影此次成功IPO更是將文創產業融資潮推向高峰。

從上半年獲得融資的文創企業細分來看,影視企業受到資本的青睞,占整體的30%,其次是視頻直播類項目,占比達21%,動漫企業占整體比是16%,除了影視和視頻直播受到資本追捧外,動漫行業逐漸引起資本重視,以動漫企業全修文化和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為例,兩者均獲得千萬級融資。

文創產業已不再是影視公司的符號,隨著泛娛樂概念的普及,一些創業公司也開始籌劃構建泛娛樂生態圈,以IP為核心的“泛娛樂”布局正成為中國文化產業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257

現場 影視業2.0時代面臨“大洗牌” 90後扛大旗

12月19日~12月20日,2016中國影視藝術創新峰會上,多位影視業專家、一線導演、影視公司高層、資本市場的專業人士一起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影視產業該如何轉型升級。今年,影視產業出現了巨大變化,截止到目前,多年高歌猛進的電影產業的票房依舊未能突破去年的總額,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料將出現。電視產業渠道變革突出,視頻網站強勢崛起,自制頭部內容,與電視臺分庭抗禮甚至大有趕超之勢,一批行業內外的公司不斷跨界……

新形勢下,如何判斷影視產業走勢?未來影視產業形態將如何變革?華策影視集團(300133.SZ)總裁趙依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下的產業趨勢定位為中國影視產業升級2.0時代,並呈現五個特征:產業集聚化、內容互聯網化、資本多元化、生態泛娛樂化、國際合作縱深化。影視產業需要從這五個維度進行轉型升級。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則表示,新形勢下,影視公司尤其要重視IP(知識產權)的孵化與提升,借助行業發展特點持續通過IP產生收益。

影視行業大洗牌

今年以來,影視傳媒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特別在資本市場上,股價表現低迷,趙依芳坦言:“投資者電話給我們壓力很大。”

著名編劇、派樂公司創始人張永琛表示,現在影視產業包括整個生態正在面臨大洗牌甚至是顛覆。

洗牌主要是指幾個方面,首先是渠道,現在渠道正被洗牌,主戰場已經從過去傳統的電視臺向新媒體過渡了。代表投資方和制作方的張永琛明顯感覺到渠道的變化:“一年前,大家都在看著電視臺的臉色,以電視臺作為導向來操作選題。但現在越是大的電視劇越是要看互聯網。基本上我們的選題是受到互聯網的引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目前看,渠道已在改變。”

而渠道的改變也意味著收視群體的改變,收視群體面臨大洗牌。張永琛坦言:“今年以來,很多影視公司跟互聯網接觸得比較多,有的視頻網站就向影視公司提出,他們收視群體的地位就是在15歲至22、23歲,所以,這個市場變化得太快了。兩三年前,我們抓的一些題材現在都已經不太適合當下了。”陳少峰也表示,三年前的影視主流消費者是85後到95後之間,目前已經基本變成90後,過2~5年之後,主流消費者會變成95後和00後。

渠道被洗牌、收視群體在改變,影視公司也在大洗牌,一批面向網絡平臺的影視制作公司正在崛起,甚至包括國外影視劇公司也加入了競爭。張永琛透露,根據圈內流傳的廣電總局的新文件,做電視劇的人比較高興,認為這個機會重新來了,新規定要求影視劇線上線下一個標準,這也是很多年大家一直在呼籲的。如視頻網站可以推出《太子妃》、《余罪》這樣的劇,但電視臺就無法做這樣的選題,無形中帶來不公平競爭。”

對在線內容進行整頓當然是好事,不過張永琛更關心的是,僅做到線上線下一個標準還不夠,國內外一個標準才更為關鍵。影視劇市場不但是國內的同行,包括互聯網,網劇以及傳統電視臺在競爭,更重要的是跟國外的同行在競爭,美劇、英劇等海外影視劇給國內影視產業帶來的競爭壓力不容小視。

影視產業2.0時代來臨

面對行業大洗牌,趙依芳疾呼,對於中國影視行業從業者而言,必須清晰認識到中國影視文化產業正在進入2.0時代,整個行業會進入一個更快、更好、更成熟的發展期。這一時期將出現至少五個明顯的特征與趨勢。

首先,產業集聚化。制作公司開始由低小散走向集聚化,形成一批相對規模化的公司。“前20家企業在2014年的市場份額為33%,2015年的市場份額提升到了38%,今年肯定會更高。華策已在整個電視劇市場的頭部內容中占據15%~20%的市場份額,今後前幾大影視公司將占據行業大半市場份額。”趙依芳表示。

渠道方面,同樣呈現集聚化。湖南、浙江、東方、江蘇、北京等一線衛視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截至2016年10月的衛視黃金檔收視前50名中,以上5家衛視合計共占42個位次。視頻網站也在BAT等互聯網巨頭的滲透下迅速洗牌。最新數據顯示,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者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0%。產業集聚還會帶來物理集聚。華策正與杭州市西湖區聯手打造“影視國際小鎮”,希望借助產業聚集效應打造影視創作、人才、投融資、交易、傳播、外貿等業務影視產業集群。

第二、內容互聯網化。90後/00後等新生一代都是互聯網原住民,已成為當下影視劇的主流收視人群,中國網絡自制內容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市場規模(包括純網劇、網臺劇、網絡大電影、網絡綜藝等的版權及其他衍生)從2013年的15億,到2014年的40億,再到2015年的200億,2016年預計將突破400億。互聯網正在成為影視產業的主戰場,臺網關系發生深刻變革,內容與平臺的關系也隨即發生了變化。消費升級時代,消費內容在變,消費場景在變,用戶消費習慣也在變,互聯網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

第三、資本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開始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華誼、華策、光線等第一批上市的民營企業正是借助資本力量迅速成長。今年以來,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等國字號企業也紛紛在主板IPO上市,更多初創企業則通過借殼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進入資本市場。

第四、生態泛娛樂化。新內容帶來新價值。影視不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它開始與多元產業形成豐富連接,構建全新的商業模式與產業生態。除了影遊聯動、影劇聯動等基於內容的新玩法,更多的是基於消費升級的時代需求,開展基於影視產業的強關聯投資與布局,與時尚電商、教育培訓、休閑旅遊等泛生活泛娛樂的強場景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形成強勢共振。

第五、國際合作縱深化。影視行業呈現出全球縱深的新合作形態。中國也迫切需要一批以中國內容為核心的、有強大規模化內容制作能力的,在國際上走得出、叫得響的國際化文化娛樂傳媒品牌企業。趙依芳透露,今年11月,在廣電總局的引導和推動下,包括華策在內的六家電視劇制作公司組團訪問好萊塢,這在歷史上還是首次。這也體現了管理部門對於全行業更專業更深入地指導與支持:海外合拍必將提速,文化走出去將更有深度地探索和嘗試。

陳少峰表示,在當下影視業渠道級消費人群快速變化的趨勢下,影視公司需要把握趨勢,充分挖掘優質IP,並效仿海外優秀影視公司對IP進行深入延續性開發,對IP進行輪轉消費,並在商業模式上進一步拓展。

當下,影視文化產業已然來到了黃金爆發期的十字路口。趙依芳坦言,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期,影視業需要在顛覆中重生,在產業創新與跨界拓展上大做文章,催化產生“1個萬億產業+N個萬億產業”的化學反應,通過跨界融合催生新蝶變,實現新跨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30

Facebook進軍影視業 計劃6月推出首部長視頻節目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6/1102312.html

北京時間5月6日上午消息,Facebook將於今年6月推出首部長視頻節目。Facebook計劃發展原創視頻內容,以銷售更多廣告。

Facebook將提供兩類視頻內容,包括長度5到10分鐘的較短視頻,以及類似傳統電視節目的長視頻。

Facebook高管此前表示,計劃建設專業制作視頻內容的“生態系統”,作為對用戶制作內容的補充。目前,Facebook平臺上以用戶制作內容的模式為主。

Facebook正在招聘熟悉好萊塢、而不是矽谷的人士。

其他科技巨頭,例如亞馬遜和谷歌旗下YouTube正在進軍娛樂業務。目前,營銷者對數字視頻廣告的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1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