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科大遭遇強拆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94.html

  當年批地,是基層政府試圖以地產開發來資助教育發展;如今地主正陽集團卻因政府未完全兌現承諾,要將中科大掃地出門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曉慶 特約記者 陳怡

 

  【財新《新世紀》】(記者 王曉慶 特約記者 陳怡)夏末的上海,兩輛推土機開進了位於秀浦路99號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一陣轟鳴過後,銘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大理石校門被拆成了廢墟。

  隨後,一篇「中科大校門被民企強拆」的網帖將此事曝光。中科大與校園開發商糾纏經年的矛盾,由此浮出水面:因為土地確權不明、投資協議細節爭執 等原因,雙方發展均受限——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未能如願發展成中國的「普林斯頓高研院」,投資方稱自己未能收回預期收益。擁有校園不動產產權的開發商——民 企上海正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正陽集團)開始行使「主權」,要求中科大要麼交租,要麼離開。7月26日的強拆校門事件,成為雙方多年來「較勁」的爆發 點。

  拆門之後,中科大12名海歸正教授聯名致信上海市委主要領導。8月中旬,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官員一行數人前往合肥,與中科大協商解決事宜。

  這樁由「政府牽頭、企業協助、高校參與」的教育地產典範工程,最終演變成一樁尷尬事。

美妙姻緣

  這樁曾經看上去很美的「三方聯姻」要追溯到十年前。

  併入浦東新區之前的原南匯區(下稱「南匯區」),地處上海東南一隅,遠離中心城區。2001年前後,正值南匯撤縣建區之際,為了提升區域競爭 力,南匯區謀求引入優質教育資源。上海電力學院、上海水產大學、建橋學院、托普學院等一批公辦、民辦高校都在這一時期落戶南匯,中科大的引進則最具「含金 量」。

  在接觸中科大之前,南匯區與民企正陽集團達成意向,確認要共同開發該項教育地產資源。

  正陽集團由福建人鄒建明一手創辦,1992年開始涉足房地產業,掘得第一桶金後,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開始涉足通用航空、金融、生物醫藥等領 域,旗下包括上海正陽置業有限公司、上海金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上海金匯機場建設有限公司、上海元易信擔保有限公司等數十家子公司。

  財新《新世紀》在南匯區與正陽集團2001年簽署的意向協議上看到,最初他們想引進的是上海交大,最終作罷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南匯區政府與時任中科大校長朱清時順利接觸過多次。

  據熟悉朱清時的一位中科大教授描述,彼時的朱清時正在尋找一塊「試驗田」,來完成其進行教育體制創新的理想,被朱清時稱為自己「在科大校長任上 的最後一個夢」。 2001年到2002年間,朱清時多次往返合肥與上海,商談相關事宜。南匯區政府也欣賞其思路,願意全力提供支持。

  2002年1月8日,南匯區與中科大簽訂共建協議書。約定由南匯區政府負責學院的基本設施建設,初期工程的籌建經費初步概算為2億元(含設備 費、師資招聘費,不含土地費),由南匯區政府提供。每年的教師費用、學生培養費用、辦公經費等正常運轉經費通過多渠道籌措,不足部分由南匯區財政補貼。

  協議對事後產生糾紛的產權問題,僅表述為「乙方為甲方的發展規劃提供1000畝的土地」,而未列明中科大對這1000畝土地的權屬關係以及相關細則。

  另一方面,南匯區政府則已將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基本設施的實際建設,交由康橋工業園管委會下屬企業上海康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康橋集團)和正陽集團共同組建的上海康橋正陽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康橋正陽)承擔。

  在共建協議簽署前的2001年11月28日,作為政府全權代表的康橋集團與正陽集團簽署承建中科大項目的協議書,當中對1000畝土地用途做了細緻安排。

  據時任南匯區政府該項目負責人轉述的一份情況說明,該承建協議約定,1000畝土地中,500畝用於中科大校園建設,另外500畝用於商品房開發。

  在承建方康橋正陽中,康橋集團與正陽集團的出資比例為40︰60,但半年後,通過增資方式,雙方股權變更為12︰88,正陽集團處於絕對控股地位。

  「執行方康橋正陽要通過500畝土地的房地產開發取得的效益,來完成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述南匯區政府原負責人如此表述。兩個 500畝的規劃看上去並行不悖,一邊是生錢的「奶牛」,一邊是受哺的教育項目。康橋正陽在商用地上開發了「中科大學村」的別墅項目,2004年首期開盤價 為9000元/平方米,後漲至近5萬元/平方米。目前業已售磬;中科大研究院一期工程也於2003年底前完工。

官辦民助走樣

  不過,2002年至2004年間,用於校園建設的500畝土地和用於商業開發的500畝土地中,部分地塊的權屬相繼通過「協議轉讓」的形式過戶 到康橋正陽名下,這家承建企業成為中科大上海研究院不動產實際意義上的「主人」。而控股股東正陽集團的董事長鄒建明,也成為事業法人機構上海中科大高等科 技研究院的法人代表和董事長 。初衷為「公辦民助」的教育項目,由「校地合作」變成「校企合作」。

  斡旋此事的政府方面人員解釋說,項目所用土地原來的性質是國有用地,因為要修校舍,需要將國有用地轉為教育用地,必須有一個機構接手以方便向商 業銀行融資。按當時的規定,如果中科大願意出錢修校舍,那麼兩個副部級單位間,可以直接進行土地劃撥。「但是中科大不願意出錢,正陽願意出,所以,政府只 好把土地轉給正陽。」

  通過協議轉讓,正陽集團控制下的康橋正陽,共獲得了校園用地中的346畝和500畝商業用地中的300畝。

  「學校用地是每畝逾30萬元,商業用地每畝約50萬元。」正陽集團黨組織書記汪德平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土地款、動遷費、校舍建設投資,正 陽方面共計投入了四五億元,甚至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從籌辦開始的500萬元運營經費,也是正陽方面提供。正陽集團可謂中科大項目實際的業主和投資人。

  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正陽集團從開始做的就不是無本買賣。為了「補償」正陽集團幫助政府引入教育資源的投入,南匯區時任領導曾口頭承諾,除500畝商用土地,還將低價轉讓1000畝土地給正陽集團,「支持辦學」。

  然而,隨著2004年上海市土地招拍掛政策統一實施,「協議轉讓」不再可行。加上南匯區政府換屆,新任領導認為前任的口頭承諾「有問題」,不僅 拒絕提供那1000畝用地,就連中科大項目500畝商用土地中尚未轉讓的200畝也卡住不予批准。正陽集團與南匯區政府的「蜜月」關係就此戛然而止。

  汪德平形容說,「正陽本來以為抱了個金娃娃,現在發現是抱著個不下蛋的雞。人家房地產公司一直是雞生蛋蛋生雞,我們這個雞還要一直喂。」

  不能從土地溢價和開發上獲得收益,正陽集團在中科大項目上的投入也就此停滯。校園一期建成後,二期、三期規劃仍停留在規劃圖紙上。中科大上海研究院500萬元初始運營資金花完後,無法再獲得投資。研究院開始在上海招收MBA班,用學費維持運營。

  「現在這個項目上,企業的投資價值實際已經落空。」汪德平認為,正陽集團當初為了響應「科教興市」的理念,積極和政府合作,結果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早就該抽身了。

  這家公司曾提出兩種解決方式,一是由政府回購校園資產;二是中科大繼續零租金使用教學資產,但是要支付後勤服務費用。但在問題解決前,中科大和正陽集團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

教育創新之傷

  如今,在秀浦路99號的大門內,右側是中科大的教學辦公樓,左側為正陽集團的辦公樓,東西分立,各自宣示對346畝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主權」。

  在大約2.8萬平方米的可用建築面積中,中科大僅使用30%左右的校園建築。其他大量已建成教學科研用房,包括操場、球場在內的教育配套設施都被正陽集團使用。就連學校宿舍,雙方也是誰「搶」到誰住。

  正陽集團以中科大與南匯區政府共建協議中「後勤服務社會化」條款為依據,要求中科大支付宿舍租金、物業服務費、水電費等費用。中科大卻堅守南匯區政府當初「無償使用校舍」承諾,拒不支付。共建協議條款的不清晰,導致雙方在此費用上互相「扯皮」。

  2006年2月,取得了校園土地產權之後,正陽集團開始用佔用教學樓、停水停電、封宿舍、鎖大門的方式逼迫中科大妥協,直至2011年7月26日,強拆校門事件發生。中科大形容自己一直是「仰人鼻息,受其節制的辦學狀態,受盡屈辱和折磨」。

  在這期間,此前並沒有直接以有傚法律文件約定彼此關係的中科大與正陽集團,簽署一份零租金協議。中科大暫時獲得無償使用教育資產的權益,也相當於約定和確認雙方的業主租客關係。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朱清時校長專注於辦學理想,忽略了這個商業社會的遊戲規則,共建協議簽署前後,中科大方面只有幾個人參與,連法務人員都沒有,方才陷於被動局面。

  但正陽集團詬病的,亦不止產權關係,還有中科大未履行協議承諾。按共建協議,中科大在此建立的應是研究生院。但由於教育部未予批准,「研究生院」最終變成了「研究院」,沒有獨立的研究生招生指標和資格。

  而朱清時提出「普林斯頓研究院模式」,產學研緊密結合,進行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先行先試,也隨著其離任,以及教育政策的限制,變成海市蜃樓。

  在運營上,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曾提出「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中科大方面負責出品牌、師資、管理,運營決策權在董事會。董事會由中科大、南 匯區政府、正陽集團和社會賢達人士組成,院長由中科大指派。但這一模式難以貫徹,就連正陽方面也認為過於理想化和簡單化。汪德平說,「誰投資誰做主,在這 個領域行不通,外行怎麼可能領導專家們?」

糾錯未了局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正陽集團的種種行為,旨在「挾中科大,逼宮政府」,索要政府未兌現的低價土地。每遭逼迫舉動,中科大都會以「加急求助」的文件形式上報浦東新區政府。而每次有政府領導來學院視察,正陽集團也會消停幾日,觀察事態進展。

  然而,無休止的衝突,直接影響了中科大上海研究院的發展。囿於二線城市合肥的中科大,對上海研究院作為基地引進海外人才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曾非 常看重,相繼在此投入了高等數理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等五個大型科研團隊,包括2009年派駐的享有國際學術盛名的潘建偉團隊「量子工程中心」。在 2004年到2006年期間,胡森教授領軍的高等數理研究中心還組織召開了多場高規格的國際性學術論壇。

  據其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因為產權糾紛,中科大意欲引入的數位重量級學術專家受阻,包括擬聘請擔任中科大上海研究院數理研究中心主任的國際著名華人科學家丘成桐教授。中科大為上海研究院精心規劃的十年發展構想,也沒有發展空間和條件。

  辦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缺乏保障,中科大已決定停辦上海的MBA項目,並考慮如果產權問題不能解決,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可能會撤離,另作發展。

  正因此,中科大寄希望於地方政府,將項目糾回到最初校地合作共建的軌道上,改變這種全國範圍內鮮有的大學異地辦學而產權歸屬私企的狀況。

  2009年八九月間,浦東新區副區長張恩迪召集正陽集團、學校與政府達成的三方共識,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浦東新區預計將回購該項目資產,對此前 凍結的200畝商用土地進行招拍掛,區級財政所得全部用於中科大校產回購及運營。回購定價的原則,則是對正陽集團的前期投入,按康橋地區土地平均成本進行 補償,校園建築按重置成本扣除折舊補償,回購價預計為6億元。

  不過,正陽集團認為回購價難以彌補其投入和損失,仍與政府就回購價進行協商,並希望引入其他教育資源盤活資產。為此,正陽集團已向「租客」中科大下了最後通牒:決定將於2011年12月31日,收回中科大無償使用康橋正陽資產的權利。

  秀浦路99號已被拆掉的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大門,正陽集團正欲改造成中式風格的「正陽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6

強拆華北電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20/100350425.html

雖然比西北、東北、華東和華中四個區域分部成立遲了半年有餘,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公司)華北分部還是在2011年年末成立了。國網公司一心打造的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局已然成型。

  據財新《新世紀》瞭解,除了成立國網公司華北分部,此次華北電網有限公司(下稱華北網公司)的改制內容還包括成立華北電網有限公司冀北電力公司 (下稱冀北公司),管理秦皇島、廊坊、張家口、承德和唐山五市電網。同時,北京送變電公司、天津送變電公司、北京供電工程公司和原屬華北電網的電網建設公 司將合併組建成由國網公司直接領導的建設檢修公司。

  「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這些表述出現在國網公司目前的各種文件中,卻惟獨少了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啟 動時力推的區域電網公司。按照當初改革設計者的初衷,區域電網公司是獨立的法人實體,隨著改革的深化,還將進一步實現股份制改造。但電力改革在走完第一步 廠網分開後很快陷入停滯,如今,總部分部一體化進一步架空了原本就無甚實權的區域網公司,國家電力公司在電力體制改革前就曾力推的省公司又捲土重來。在物 理結構上,國網公司力推的交流特高壓「三華電網」亦著意於加強總部對於電網的實際控制力。

華北不例外

  早在2011年4月,國網公司就開始了一場對西北、東北、華東、華中四個區域網公司的改制運動。其主要動作是在區域網公司之外加設分部,在機構職能上,作為國網公司總部派出機構,區域分部取代區域網公司執行電力調度、基建、規劃和設備招標等職能。

  財新《新世紀》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儘管四家區域網公司名義上仍然存在,但其大部分資產已經按照屬地以委託經營的模式劃分給了各個省公司,部分工作人員也調整至省公司。

  「除了資產沒劃轉,活兒都是分部在干,區域網公司沒有什麼事了。」一位熟悉國網公司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有國網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區域網公司改制的最初計劃並非加設分部,而是撤銷區域網公司,改由相應的事業部(分部)進行管理,資產則劃轉至省公司。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激進的計劃遭遇了兩個實際問題。其一是區域網公司和省公司都是法人實體,二者之間的資產劃轉需要繳納數億元到數十億元的增值稅。其二則是區域網公司是跨省(區)輸電業務的市場主體,一旦撤銷,跨省(區)電能交易的電費結算等也會受到影響。

  在去年4月的改制浪潮中,惟一沒被觸及的就是華北網公司,當時曾有相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華北電網在今年年內不會動」。但他同時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以後就不會動。

  分拆比其他區域電網公司晚了半年多,但還是來了。2011年的最後一個星期,華北電網遭遇拆分。

  對於此次華北電網改制以及成立冀北公司,有國網公司內部人士解釋稱,這是因為改制前的華北電網同時兼有河北北部電網公司職能,而其他網公司並不直接管理地市級供電局。因此只是給冀北電網一個單獨的名分,並不涉及到拆分甚至撤銷華北電網。

  與其他區域電網相比, 華北電網確有特殊之處。首先,它必須確保首都北京的供電,其次,與西北、華東和華中在省公司基礎上設立區域網公司的軌跡不同,以京津唐電網為核心的華北電網要先於省公司成立。

  電力規劃總院規劃處原處長、國家電網建設公司原顧問丁功揚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京津唐電網誰都撤不掉,過去華北網只管京津唐,它跟華北其 他省網的關係就是商定,不是統一管理。」而冀北五市過去則被稱為京津唐北網。2008年後,國網公司把北京公司和天津公司由華北網公司的分公司改為國網全 資子公司,賦予獨立法人地位,此後華北網公司直接管理的就只剩下冀北五市。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此次分拆後的國網公司華北分部和冀北公司將是一套人馬兩個牌子。

  儘管有種種例外,丁功揚仍然認為此次華北電網改制是之前四大網公司改制的一個延續,結果是進一步虛化區域網公司。

  由於成立時間尚短,國網公司網站上的組織架構裡還沒來得及加上華北分部,華北網公司則與北京市電力公司、天津市電力公司、山西省電力公司等並列在網省(華北)的下方。

區域電網功未成,身先死

  國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2012年新年賀詞中表示,國網公司已「成立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分部,初步建立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 局」。而國網公司今年的工作重點亦包括「建設國際一流集團總部,深入推進總部分部一體化,實現總部分部全面融合」。國網強調,「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 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獨少了對區域網公司的表述。

  如今孱弱的區域電網公司在十年前的電力改革中曾被寄予厚望。一位參與過電力改革的人士頗為感慨地回憶道,「五號文件幾乎就歸總為兩點,一是廠網 分開,二是成立區域電網,大家反覆研究的結論是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為的是輸配分開,最終建立電力市場,不能讓電網從上到下壟斷。」

  電改方案設計之初,曾經有過不再設立國網公司,直接由六大區域公司取而代之的設想,但最終各方妥協的結果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格局。在五號文 件的起草過程中,原本將區域電網公司明確為股份制公司,但最終未能明確寫入文件,區域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的地位界定亦未明確,這給後來的諸多變化留下了伏 筆。

  五號文件中,對國家電網的職能規定得十分有限——「負責各區域電網之間的電力交易和調度,處理區域電網公司日常生產中需網間協調的問題;參與投 資、建設和經營相關的跨區域輸變電和聯網工程。」文件發佈之後,業內爭論的焦點很快便聚焦在區域網公司和國網公司的關係上——應該建設區域電網還是強化國 家電網?

  「六大區域對應六大電網,網公司是將來輸配分開比較好的一個載體,區域電網公司作為輸電公司正合適,資產區域邊際都很清楚。」國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看得也很清楚。

  但區域電網公司一旦做成實體,國網公司的地位就受到了威脅。「國網要生存,就要把區域公司拔掉。」前述參與過電力改革的人士表示。

  實際上,從2002年五號文件頒佈不久,國網公司就開始將區域電網資產、資金和工程管理權等上收或下放到省公司,除了區域電網調度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能做的並不多,地位十分尷尬。

  目前,各區域分部已經取代了區域網公司的大部分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設想以及輸配分開改革還有機會推進嗎?一位發改委官員對此並不樂觀。「這個事不可能立馬回來,必須得等改革的總體方案。要恢復區域公司,理由只能是電力體制的徹底改革。」

  2002年發動的電力體制改革停滯已久。主輔分離整整做了九年,輸配分開討論多年卻仍停留在各種文件和口頭表述上,始終未能突破,電網吃差價的盈利模式亦未能夠破除,直購電試點舉步維艱⋯⋯

  更重要的是,當年在五號文件基礎上達成的改革共識已經破裂。五號文件致力於在中國「建立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現在五號文件雖然還未作 廢,但其市場化改革方向一再遭遇業內質疑。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俞燕山就曾經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輸配分開不能一概而論,其目的還需要認證。多買 方多賣方是一種選擇,也還有另外的選擇。

  而國網公司除了在機構設置上進一步弱化區域電網公司、強化總部的控制力以及省為實體外,也在強力推進交流特高壓的建設,試圖在網架結構上打破區域電網的劃分,實現各大區域的強聯繫,為自身的持續存在提供物理基礎。

  2011年9月27日,國家發改委核准了淮南——上海特高壓交流1000千伏輸電線路;12月16日,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擴建工程投運。國網公司稱,這創造了高壓交流輸電能力的世界紀錄。

  但這些並未能夠平息爭議。由於國網公司並沒有公佈調試方案、運行方式、潮流曲線和故障錄波等信息,人們還只能依靠計算仿真來推測擴建工程的真實 情況。根據丁功揚的計算,要實現國網公司宣稱的結果,一種可能是在南陽開關站進行功率調整,一種則是對荊門變電站的電壓進行手動勵磁使其保持恆定,但這種 方式只能用於實驗,不能用於日常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8

暴征強拆是一種公權力犯罪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513

當今基層的暴征強拆與「文化大革命」具有相同的機制特徵,即無法治體制約束的公權力被濫用甚至組織刑事犯罪。

遏制暴征強拆已成為國家政治價值

2011年1月,國務院公佈《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施行暴力拆遷,限定徵收的公共利益前提,明確由政府向法院申請審 查執行。2012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公佈了《關於辦理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地方政府申請法院 強制執行作出具體規範。規定要求申請機關應當提供相關證據、依據、直接利害關係人意見、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材料;並指明:在徵收補償決定缺乏事實和法規根 據、不符合公平補償原則、違反正當程序、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或基本生活生產條件無保障等情形下,法院應當裁定不准予執行。

從立法動機而言,上述法規體系的建構表明,遏制房地產的暴力掠奪趨勢、保障受到有組織犯罪威脅的個人權利,這已成為一種政治價值。對於地方政府官員 而言,要想取得合法的徵地拆遷資格,在形式上也更加困難了。但是,能不能因此就高估這種「裁執分離」的「亮點」是保護人民利益、防止行政權力濫用的「最後 一道防線」呢?

對官商勾結不能「紙上談兵」

事實證明,輕率的樂觀和廉價的讚美,嚴重脫離中國基層政治的實際。就在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公佈後,媒體陸續報導了種種駭人聽聞的血腥暴征強拆案件: 有的是聲稱誤以為法院「同意執行」而不由分說的「誤拆」,有的是蒙麵糰伙夜闖民宅的「偷拆」,有的是推土機遇到了農民人體障礙卻還狡辯的「錯推」……從記 者的調查看,這些暴力案件是地方政府支持、「制服」人員參與或民眾報警但被推託的;尤為荒唐者,當記者試圖瞭解真相、追問程序時,地方官員或強調「跟政府 沒有關係」,或悍言:「按條條框框、按法律一條一條來,那樣的話很多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一目瞭然,面對國家法規,一些執迷於徵地拆遷的地方官員難以虛構「公共利益」,或者連虛構「公共利益」也不耐煩了,徑直裝瘋賣傻。這種官商勾結的 「很多事情」,已經是蔑視國法的故意行為、瀆職失職的惡意行為。當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暴力侵害時,頂戴「執政為民」花翎的地方官員敢稱「跟政府沒有關 係」,本身就是犯罪的供詞,竟還被用來作「此地無銀」的辯解。於是人們也就更加憂慮,地方法院能否公正審查官商勾結的所謂「項目」、能否獨立審判相關犯 罪?如果這個疑問不解決,面對一些地方暴力洶湧、奸狡險惡的徵地拆遷,單靠立法無異於「紙上談兵」。

央視曾批:「黑社會性質的犯罪」

其實,2012年3月下旬,就在最高人民法院公佈司法解釋前夕,中央電視台的新聞專題節目在評論「夜幕下的哈爾濱」發生的強拆案時,使用了「黑社會性質的犯罪」、「有組織的恐怖主義犯罪」等概念。

由於警方稱抓捕了作案的「臨時工」,被網民諷刺為「臨時工強拆案」。法律專家指出:徵地拆遷有著官商之間的利益鏈條,國家法規取消行政強拆後,政府 和開發商暴征強拆的成本提高,但出現了僱人行兇來製造「既成事實」的新趨勢;這種「黑強拆」作為「有組織」的「恐怖主義犯罪形式」,不僅是對幾個人生命和 財產的侵害,更是對國家法律的挑戰,對整個社會的威脅,應該嚴懲。

在那些非常明顯的犯罪事實面前,所謂「城市化」、「謀發展」、「搞政績」再也不足以作暴征強拆的遮羞布。不管基層政府是背後推手抑或故意放縱,這種 暴力活動都具有公權力犯罪的性質。正因如此,暴力徵地拆遷的某些受害者才往往在絕望中選擇「自殺式抗爭」,試圖感動和喚回掌握著公權力的官員的良知。但一 直到現在,經過自焚、上吊、跳樓、螳臂當車、立地活埋等無奇不有的種種血案,原來「行政拆遷」所指的官員、警員變成了「不明身份」者充當的蒙面暴徒。相應 地,「自殺式抗爭」無效,也就向「群體性反抗」事件發展;中國自古就有這種地方公權力犯罪得不到及時有效糾正而刺激民變的政治社會學現象。

汲取「文革」教訓

為什麼現在還會發生暴征強拆這種基層公權力犯罪呢?2012年3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答記者問時指出: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們黨 作出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實行了改革開放。但「文革」錯誤的遺毒和封建主義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隨著經濟的發展,又產生了分配不公、 誠信缺失、貪污腐敗等問題。「我深知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而且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特別是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 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已經取得的改革和建設成果還有可能得而復失,社會上新產生的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 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每個有責任的黨員和領導幹部都應該有緊迫感。」這一振聾發聵的警醒提示人們:「文化大革命」遺毒和封建主義影 響仍然威脅著中國社會,高唱GDP頌歌、揮舞「城市化」大旗掩蓋不了種種腐敗問題乃至「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的危險。事實上,當今基層的暴征強拆與 「文化大革命」具有相同的機制特徵,即無法治體制約束的公權力被濫用甚至組織刑事犯罪。

毛澤東在談到「文革」時曾經使用過「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的比喻。從中國政治史和政治社會學來理解,所謂「無法」是指社會的法律秩序遭到權勢者破壞 而難以追究;所謂「無天」,則意味著權力腐敗導致國家綱紀廢弛,地方惡權非法橫行。在這種社會中,既定法律秩序下的合法公權力失控,被用來組織違法犯罪活 動,受害民眾或官場被搆陷者得不到公正的司法裁判和有效的保護。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從意識形態信念、政治鬥爭的角度理解「文革」,但大量的有組織武鬥、打砸搶、非法拘禁、私刑迫害、人格侮辱事實,證明其普遍的機 制是公權力犯罪,使政治墮落為組織人格侮辱、冤假錯案、生活條件剝奪、直接肉體摧殘等侵犯生命和財產權利的刑事犯罪活動。這種迫害運動具有「無法無天」的 絕望效應,導致許多「自殺式抗爭」。直到毛澤東逝世,「文革」才以粉碎「四人幫」的方式被終結。

當今發生在基層社會的暴征強拆,目標當然不是篡奪政治權力而是掠奪財產權利,但在暴力侵犯住宅、非法拘禁、株連迫害、製造恐怖氣氛、破壞正常生產生 活秩序等方面,在某種程度上儼然如「文革」的復活。事實上,無論表現為冤假錯案和肉體摧殘的「鬥爭」,抑或表現為侵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發展」,其實 質都在於踐踏黨紀國法和暴力刑事犯罪。並且,暴征強拆分子並沒有意識形態動機而以利益掠奪為目的,無涉權爭而是針對和平居民,因此其作為公權力犯罪甚至比 「文革」分子更具有反人民的性質。

以國家法治權威嚴懲地方公權力犯罪

認清了謊稱為「經濟發展」的暴征強拆和謊稱為「路線鬥爭」的「文化大革命」相同的公權力犯罪本質,其發生原理和危害性也就可以獲得生動的理解。鄧小 平在1980年代從「文革」的教訓論述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時已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 反面。」從鄧小平對「好制度」在國家戰略中決定性地位的肯定,到當今領導人對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可能導致「文革」悲劇重演的擔憂,足見政治家層面的感悟和理 性與民生層面的體驗和反應是一致的。事實上,在暴征強拆橫行的部分地區,一些沒什麼文化水平但經歷過「文革」的老百姓的確是把徵地拆遷、強迫農民上樓稱為 「又是一場運動」的,只不過迷惑於如何命名罷了。也就是說,在同樣原理的公權力犯罪意義上,「文化大革命」以「徵地拆遷運動」的形式在地方局部復活了。

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曾經指出:「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 了敵人』而只是亂了自己,因而始終沒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現在,《人民日報》則發表評論質問:「人沒了,人沒了尊嚴,發展還有什 麼意義?」

對於過去的「文革」分子來說,奪權陞官就是「革命」;而對於當今的那些腐敗分子來說,佔地倒賣就有「意義」。時代不同了,但它們的危害是共同的:在 本來應該是政治共同體的國民國家製造「階級鬥爭」或官民對立式的社會分裂。這種狀態使社會秩序混亂、道德淪喪,甚至造成國家能力低下。

殷鑑不遠,「文革」後期發生了大規模的抗議運動;而當今暴征強拆造成的社會後果也正在從「自殺式抗爭」向「群體性反抗」過渡。傷天害理的暴力「徵地拆遷運動」已經把一些地方的基層政治敗壞到崩潰的邊緣,現在是嚴懲基層公權力犯罪、徹底制止暴征強拆的時候了。

「黑強拆」的發展趨勢表明,敢於以公權力組織犯罪的地方腐敗分子視國家法律如「無法」,需要中央政府給以「天」的政治介入才能遏止,即需要中央政府承擔起人民民主政治領導和法治監察責任。

暴征強拆的橫行,也再次證明了「文革」終結後及時、有效地進行全面的經濟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在懲治表現為暴征強拆的基層公權力犯罪的同時,以建 立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國家為目標的制度建設必須著手。而且,中央政府以法治權威嚴懲地方的公權犯罪,本身也能成為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制度建設的切 入點:把公權力置於民主監督體制之下,保障法定不可侵犯的公民政治權利和財產權利。

總之,正視暴征強拆的公權力犯罪性質,並由中央政府與司法權威依法嚴懲,挽救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政治倫理底線,恢復人民安居樂業的正常生 活生產秩序,是改革、發展、穩定之國家戰略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有從這個前提出發的改革,那些執迷於徵地拆遷的地方政府才可能從偽發展的唯GDP偏執和 腐敗的土地財政毒症中解脫出來,民生、產業、文化遺址、耕地資源才可能免於暴征強拆的恐怖主義威脅,和諧社會之以民為本的真發展、人民民主的真穩定才可能 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5

程序不正義、補償不合理 人民卻無力自救 大埔強拆 土地徵收淪為野蠻圈地遊戲

2013-08-05  TWM
 
 

 

打著地方發展旗號,苗栗縣政府再次出動怪手,輾過大埔居民安身立命的家園。在號稱先進國家的台灣,這種不文明的場景不斷出現,原因在於,我們的土地徵收制度實在不太文明。

撰文‧鄭閔聲

七月十八日上午,三年前鏟平農地的怪手再次開進竹南大埔,準備拆除被劃入都市計畫區內,卻堅拒拆遷的四戶民宅。當靜坐的居民學生被優勢警力架離後不久,水泥建築也在鋼鐵機具摧殘下崩毀,抗議者只能無奈地搖搖頭說,「小老百姓怎麼和政府對抗?」標榜自由民主、號稱進入先進國家之林的台灣,難道找不出更文明的方式,處理必要公共建設的土地徵收程序?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認為,與先進國家相比,台灣的土地徵收制度,至少有「公共利益遭濫用」、「程序不正義」、「補償不成比例」等三大不合理,前年修正的《土徵條例》,仍未確實導正問題。

公共利益遭濫用

住商用地大 有炒作之嫌?

已被拆除的張藥房原址,如今鋪上嶄新的柏油,一旁三年前被鏟平的農地,現在成了景觀綠地;附近不少農舍已經轉手,改掛起開發公司招牌,方圓一公里內,至少就有五間類似店面,等著收購土地改建。在這些打著「為您開啟幸福之門」口號的土地開發公司看板之間,穿雜著「家破人亡、誓死抗爭」的布條,顯得格外諷刺。這起都市計畫案,離真正的「公共利益」仍十分遙遠。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廖本全就認為,都市計畫區人口達成率僅六成的苗栗縣,在大埔開發案中劃定了一六五公頃的新訂都市計畫範圍,卻僅有二十八公頃是「園區事業專用區」,其餘皆為住商用地,顯然是藉發展之名,行土地開發炒作之實。

政大地政系教授陳立夫也早在二○○五年的研究中即指出,台灣向來輕率發動土地徵收,原因在於制度面欠缺嚴謹判斷,對於何謂「應有公共利益」?何謂「保障私人權益的程序」,皆無具體的判斷準則。

在美國,徵收計畫是否確實符合公益,須由法院進行最後裁決。但在台灣,前年修正的︽土徵條例︾規定,徵收私有土地的適用事業除了國防、交通、水利、教育以外,還包括「其他依法得徵收土地之事業」。徐世榮感嘆,「土地徵收在外國是天大地大的事情。但在台灣,少數人憑著抽象的『公共利益』,就能大肆徵地。」

程序有瑕疵

有爭議時中央無法介入裁判英、美、德、日等國皆規定,地方政府徵收土地之前,必須進行不同的公聽、審議程序,中央機關或司法系統,對開發計畫有最終的准駁權力。唯獨台灣,都市計畫與土地徵收由地方擬定,雖須送中央核准,但中央一向「尊重地方職權」,從前任閣揆吳敦義的白紙黑字保證,都不能維護大埔四戶原屋原地保留就可得知,中央形同放任地方各行其是。

前年修正的︽土徵條例︾雖規定,徵收土地前應舉行公聽會聽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特定農業區經核定為重大建設須辦理徵收者,若有爭議,應舉行聽證。但由地方主辦的公聽會通常徒具形式,唯有中央舉辦聽證,並保留最後裁量權,才能節制地方濫權。

然而,行政院院長江宜樺認為,若所有土地徵收皆進行聽證,或由中央政府代辦公聽會,業務量將超出政府所能承擔範圍。也就是說,未來當人民與地方政府發生土地徵收糾紛時,法令依舊沒有提供任何「中央介入裁判」的保障。

此外,補償價格與地主實際損失不成比例,也是台灣土地徵收制度的另一大弊病,︽土徵條例︾修法前,政府皆是以遠低於市值的公告地價加四成作為收購價格。以張藥房為例,縣府補償金總額才區區二十四萬元,恰好折抵怪手代拆費用。

補償不成比例

政府以超低價取得私有土地徐世榮指出,台灣徵收土地的補償金額,比起先進國家,簡直低得不可思議。例如德國政府認為,徵收土地是對人民憲法權利的侵害,因此應給予超過土地現值的補償,德國巴伐利亞邦甚至明確規定,徵收土地時給予居民市價五倍的補償;美國政府也多採「協議價購」方式,以高於市價金額向民眾購地。

儘管行政院號稱︽土徵條例︾修法後,土地徵收已能做到「市價補償」。但仔細觀察法條後發現,新法規定地方政府應定期調查地價動態,每六個月將變化幅度提交「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作為徵收補償地價之依據。也就是說,地價仍是由政府評定,並非市場交易金額,且充滿人為操作空間。

區段徵收則是近年來政府徵收土地的一大利器。所謂區段徵收,指的是政府圈起一大片土地進行建設,土地被徵收的民眾,可選擇在同一區段內換領「等值」土地作為補償。

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說,區段徵收幾已成政府搶奪人民財產的工具。由於區段徵收能用抵價地代替徵收補償費,故政府不必事先支付龐大補償費,可有效降低開發成本;美其名是人民與政府合作開發,共享繁榮成果,但政府得以取得大量配餘地標售、標租、設定地上權,民眾對換領地面積、位置則毫無決定權。

以大埔徵收案來說,苗栗縣府提供的抵價地雖在同一「區段」內,許多卻是位於墳場、電塔附近的畸零地,根本無法興建住宅,但民眾只要一經同意徵收,即再無轉圜空間。

儘管江宜樺出面信心喊話,強調修正後的《土地徵收條例》內容已包含抗爭團體多數訴求,期盼未來不再有不當徵收土地的情形發生;然而,從法令仍無力約束的荒誕問題看來,民眾還是只能自求多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9

房管中心當15年“釘子戶” 違建樓房被啟動強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6/1008071.html

北京東城區城管部門表示,房屋所有人在施工時擅自增加了1200平方米的違建,將最初不到400平方米用於售樓處用途的房屋改建成了四層樓房並轉手經營餐飲和酒店。

__.thumb_head

(圖片與文章內容無關)

規劃一層變四層,增加違建面積1200平方米,違建被轉手經營餐飲和酒店,規劃部門要求限期拆除、城管部門發催告書,仍拒不拆除……日前,隸屬於北京市東城區房管中心朝陽門分中心的這棟15年的違建樓房終於啟動了強拆。

記者25日來到違建樓房所在地北京朝陽門街道前柺棒胡同。胡同深處,違建四層樓房已被加起了圍擋,圍擋內滿地的玻璃碎片顯示著拆除工作正在進行。

據介紹,此處違建隸屬於東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朝陽門分中心,是其2001年違規建設的一棟1600平方米樓房。“房屋所有人在施工時擅自增加了1200平方米的違建,將最初不到400平方米用於售樓處用途的房屋改建成了四層樓房並轉手經營餐飲和酒店。”東城城管表示。

據周圍居民反映,這棟違建樓房此前已多次被居民舉報。家住胡同內平房的孫阿姨說:“早就該拆了,胡同居民都支持,這樓房改建成了酒店,又擋光又擾民,我們向街道辦事處反映過很多次了。”

房管中心違建超過規劃面積3倍的樓房是如何決策的?違建是因為辦公需要還是為了轉租營利?2001年的違建何以“堅挺”15年之久?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多次試圖聯系東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采訪未果,東城區相關部門回複,多年來房屋土地管理中心領導更替,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作為房屋土地管理中心,對於國家有關土地規劃使用、房屋建設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不會不清楚。但令人遺憾的是,東城區房屋土地管理中心朝陽門分中心不僅違法建設,面對規劃、城管部門的限期拆除決定和催告書,仍拒絕拆除,做起了“違建釘子戶”。

近年來,北京已經對新生違建采取“零容忍”,而對於“歷史遺留”的個人及政府部門的違建也到了擦亮眼的時候。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李曉壯認為,政府及相關部門違建雖然有原來規劃設計滿足不了自身需求的原因。“但不管是直接整體違建,還是在自有產權房基礎上違建,都屬於違法行為。”

雖然15年前,北京市還沒有完全開展針對違建的大力度查處工作,違建較為普遍,但作為政府部門,其所作所為會被公眾所效仿,越過法律底線、踐踏法律紅線只能給老百姓“帶個壞頭兒”,不符合法治政府基本要求的同時也蠶食和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歷史遺留問題”不應該作為知法犯法的理由。

去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提出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在法治軌道上全面推進政府各項工作。期待更多的政府單位和工作人員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方面,能做正面模範,而不是反面典型。

 
  • 新華社
  • 陳旭
  • 魯暢 林苗苗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3

劉亞樓舊居被強拆 哈爾濱雙城區長毛臣等11人被追責

據哈爾濱市紀委8月31日通報,劉亞樓舊居、東北民主聯軍獨立團舊址等7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遭嚴重破壞,根據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領導指示,哈爾濱紀委監察局對該事件進行了調查。主管文物保護副區長高麗馨受責令作書面檢查處理,副區長劉誌成受通報批評處理,區長毛臣受責令公開道歉處理。責令區政府向市政府作書面檢查。

強拆現場

東北民主聯軍獨立團舊址

通報稱,2015年底,雙城區政府決定征收棚戶區改造工程項目地塊,劉亞樓舊居、東北民主聯軍獨立團舊址等7處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位於征收範圍內。今年6月25日,拆除企業現場負責人常某某指使李某某駕駛挖掘機對7處不可移動文物建築進行拆除,造成文物遭嚴重破壞。目前,常某某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調查。

根據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指示,哈爾濱市紀委監察局組成調查組,對該事件相關責任進行了調查,對11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追究。

雙城區征收辦公室在實施征收棚戶區改造工程項目中,違反規定,未經招投標,與沒有拆除資質企業簽訂拆除協議,指定該企業承擔拆除項目。同時,對征收範圍內的文物,未認真履行文物保護職責,對拆除企業監督不力。雙城區征收辦公室主任陳子彪受到撤職處分、副主任王雲生受到記過處分,雙城區住房與建設局主管征收工作的副局長孟憲博受到行政記過處分、主持工作的副局長陸明久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雙城區文體廣電局及文物管理所未按照上級要求將文物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基層,對文物遭到破壞現場未采取有效保護措施。雙城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姜勇、副所長張濤、文物保護部部長陳勇受到記過處分,雙城區文體廣電局局長鄭孟楠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雙城區主管文物保護工作的副區長高麗馨受到責令作出書面檢查處理,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區長劉誌成受到通報批評處理,區長毛臣受到責令公開道歉處理。責令雙城區政府向市政府作出書面檢查。

【相關報道】

國家文物局曝政府破壞文物案 含強拆劉亞樓舊居

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劉銘威近日指出,《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建立文物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對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

劉銘威指出,被拆除7處不可移動文物中6處屬東北民主聯軍舊址群,意義重大,損失嚴重,涉嫌觸犯刑法。國家文物局接報後,複函黑龍江省文化廳,並抄送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建議請哈爾濱市成立調查組,組織公安、監察、文物等部門,全面調查核實該案,依法嚴肅查處。對涉嫌刑事犯罪的單位與人員,追究刑事責任,追究屬地政府和相關人員行政責任;最大限度恢複文物本體及環境風貌;查處結果向社會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72

強拆英法邊境難民營 法國留給難民兩個選擇

法國官方數據顯示,目前有約7000名非法移民聚居於位於港口小鎮加來(Calais)的“叢林”難民營(Jungle Camp),生活環境臟亂差,暴力事件頻發。

叢林難民營離英吉利海峽隧道的入口很近,從2015年年底開始,難民聚集在此,試圖爬上卡車通過隧道到達英國。10月24日,法國政府終於下定決心徹底清除該處難民營,並將難民分流至法國國內各處的難民接待中心並等待安置。此次行動中,法國出動了防暴警察、火警等多方力量參與。

法國給了難民兩個選擇,一是在法國接受安置,二是回到自己的國家。

位於法國加萊的“叢林”難民營以及未來將建成的隔離墻地理位置  來源BBC

英國接納“叢林”

英國目前開始著手接受在該難民營中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總人數約為1300名,其中部分未成年人有親戚住在英國。根據英國的“達布斯補充法案”(Dubs Amendment),英國同意給予這批未成年人難民身份,第一批約200名未成年人已經在上周末到達英國。

英國埃爾夫·達布斯(Alf Dubs)勛爵今年上半年對英國政府在難民問題上的不作為表達了憤怒,他提到1939年時自己也只是一個從捷克斯洛伐克來到英國的未成年難民。

在他的介入下,當時的卡梅倫政府態度發生了大轉彎,同意接受歐洲的未成年難民。故而該補充法案以達布斯命名,被納入了英國的移民法案。在法案通過後的4個月里,英國並沒有采取實際措施來確認註冊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10月,英國內政部與法國政府合作,通過多重手段確認了難民營中未成年人的年齡。本周,“叢林”難民營中符合條件的未成年人將陸續抵達英國。

慈善團體與法國在難民營完成後續的確認工作,等待轉移的未成年人將會暫時居住在經過改造的集裝箱里,最後,難民營中余下的帳篷和集裝箱都會被清理拆除。

“叢林”難民營內難民人數變化

清理行動

行動之前,法國方面向難民派發了超過1萬份傳單,向他們告知清理計劃。隨後,難民接待中心前大排長龍,在手續辦理開始前四個小時,已經有大量難民聚集。同時,近百輛大巴正在把願意離開的難民轉移到法國境內的安置點,這些難民還將獲得庇護權。法國在國內各個安置點為從“叢林”轉移來的難民準備了7500張床位。

整個行動大約將持續三天。法國內政部對此表示:“我們不想動用武力,但是如果有難民拒絕離開,或者非營利性組織制造事端,警察將采取必要手段。”

周末,有部分拒絕轉移的難民一再試圖跳上前往英國的卡車,並與警察和卡車司機起了沖突。

“叢林”難民營中的難民主要來自非洲和中東,從1999年開始就有難民駐紮在加來鎮外,試圖登上駛向英國的卡車。官方報道稱,這里約有7000名難民,而慈善機構表示,實際人數可能接近1萬人。

受難民危機的影響,聚集在這里的難民人數逐漸增多,今年早些時候,法國就采取行動清理了一半的難民營,而本次行動將給“叢林”難民營徹底畫上句號。

在加來鎮通往加來港的主幹道上,英國將出資建設一條長1公里、高4米的隔離墻,以防範試圖登上卡車和獨輪的偷渡者。報道稱,該隔離墻耗資約220萬歐元,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實習生賀盈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37

深圳 200商戶抗議強拆被捕

1 : GS(14)@2012-01-25 12:26:24

私產都無保障...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12730


發展商有港資背景

昨晨 9時許,超過 200名小商戶在市內深惠路從布吉遊行到羅湖,抗議「非法拆樓」。隊伍途經布吉海關附近,遭接近 400多名警察攔截制止,爆發推撞衝突,有民眾在扭打間頭面受傷紅腫。大批遊行人士之後被分批帶往 6至 7間不同位置的派出所扣押,逐一問話。
李先生聲稱,綜合市場大樓大約在 1989年由商戶合資興建,後來由地方政府屬下一間公司負責管理,之後賣給發展商,而據知發展商有港資背景。市場大樓已經有多處地方被推倒及拆毀,商戶未收拾財物,發展商便開始拆樓,貨品財物掩沒在瓦礫堆中,損失慘重。
李又指政府方面曾書面表明,在解決賠償問題前,大樓不得清拆,商戶認為發展商未與商戶討論賠償或搬遷安置,今次是發展商非法強行拆樓。
2 : GS(14)@2012-01-25 13:01:36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335&art_id=16011023

龍年大年初一,原本是喜慶的日子,但深圳卻發生有港資背景的發展商在除夕夜強拆商舖,並打傷商戶的事件。原本是熱鬧的街市,一夜間變為了廢區。
事發於布吉街的龍廣公司布吉街市。現場的收地糾紛出現已久,商戶曾維權上訪多次,深圳市政府、龍崗區政府亦多次承諾,在未解決問題前街市維持現狀,但香港邦兆房地產公司被指「實力」強大,根本不把政府放在眼裏。
除夕夜凌晨約 1時,屬於發展商的大型工程車突然駛進場內,強拆街市。很多商戶的貨物都還沒被搬出。其間,某大品牌體育用品公司、六福珠寶門店等均無一倖免。發展商集結了 200多名黑社會分子,他們人人手持一米多長的大砍刀鐵棍,阻擾維權商戶和群眾。砍傷、打傷多名商戶及路人。傷者正在龍崗第二人民醫院救治,其中一名傷者傷勢嚴重。
天涯社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02

深圳強拆球場起樓球迷湧港爭場踢波

1 : GS(14)@2014-09-07 12:18:06

■當局將在球場現址興建樓高70層的商廈。《蘋果》記者攝



【《蘋果》記者深圳直擊】繼露營營地、燒烤場、泳池之後,香港的足球場正成為內地人「佔領」的目標!被稱為深圳市中心最大業餘球場的蓮花山球場,遭當局收回作商業發展起樓後,現正式關閉。市民和球迷對球場表示哀悼、不滿政府政策野蠻之餘,有深圳媒體竟推介當地市民到香港訂場踢球,並稱價廉物美,令許多球迷蠢蠢欲動。但有香港的足球教練稱,一旦內地人南下爭場,將令本港的球場供應更趨緊張。



位於深圳福中一路、蓮花山公園旁邊的蓮花山球場,球場已經大門深鎖,鐵絲網上還留着球迷放置的鮮花、波衫、球靴,亦掛有國家主席習近平踢波的卡通圖像,以及多張反對清拆球場的標語。綠茵場上已無人踢波,但仍有曾在球場奮戰過的波友,在外圍拍照留念。有附近樓盤居民、幼稚園家長都對球場被拆議論紛紛,批評政府規劃失敗、不聽反對意見。



■蓮花山球場昨已經封閉,工作人員準備搬走剩餘的物資。 《蘋果》記者攝

報章刊香港訂場攻略

在深圳南山參加足球隊的劉先生昨日特別到現場拍照。他表示,小時候曾在這個球場踢波,對這裏有感情。這個球場是當地逾300支基層球隊的主場,但該球場拆掉後,在深圳搵場踢波將會更難!曾來過香港的他稱,現在去香港很方便,都有意思去香港踢波。為緩解深圳球迷的不滿,《深圳晚報》竟大肆推介香港球場,包括如何透過康文署的網站預訂場地,稱香港免費的五人、七人硬地球場191個,而要收費的場地不但比深圳多,更強調香港11人草地足球場平日每1.5小時收費130港元,但在深圳訂兩小時草場則要1,600元人民幣。報道還稱,內地人可用旅行證件預訂場地,「一河之隔的香港,似乎是個好去處」。


港教練︰咁就弊啦

「唔使身份證都book到場,咁就弊啦!」經常要預訂場地進行訓練的亞洲守門員訓練中心總教練潘廣德對《蘋果》記者稱,目前晚上、周末、公眾假期等較好時段的場地已經很難訂到,最少要提早半個月訂場,內地人到香港爭場,不但會分薄港人訂到場的機會,球場使用率亦會變得過高,很快會變殘或損毀。潘廣德希望當局能設立關卡,只讓有香港身份證的人訂場,可是潘稱這也未必能阻止內地到港爭搶,因為兩隊波20多人,要找一個有身份證的人訂場,其實也很容易。潘廣德表示,現在間中都見到有內地人到香港踢波,多數都是兩隊球隊比賽,一般人自行組隊的情況還是少見。



內地人佔領香港康樂設施

營地:每逢節日,大嶼山貝澳營地遭內地遊客「攻陷」(圖),引發港人不滿,當局因此以「港人港營」招架。燒烤場:香港「十大BBQ好去處」如大浪灣、舂坎角、深水灣、大美督、清水灣等地,吸引大批內地遊客光顧。泳池:《南方都市報》連續兩年推介香港的泳池,令跟團來港游泳者眾,不但擠迫,而且衞生問題引人關注。球場:《深圳晚報》稱香港球場多,內地人可用旅行證件租場,租金更比深圳便宜大截,有當地球迷號召民眾來港踢波。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深圳市民:唔畀仔踢波



陳先生:

以前我個仔就喺呢個球場踢幼兒隊,依家球場閂咗,要去到梅林先有得踢,索性唔畀佢踢波!



劉先生:

香港啲球場管理好好,起得好靚,深圳又真係冇乜地方可以踢波,都有意思遲啲去香港球場踢吓。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04/188549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10

爆粗強拆路障挑釁者未停過

1 : GS(14)@2014-10-05 12:35:43




■旺角到處火頭,不時有人向示威者挑機,態度囂張。法新社



【雨傘革命】【本報訊】警、黑清場失敗的旺角佔領區,昨變成即點即燃火藥庫,不少操普通話或帶鄉音人士,以及聲稱區內居民,一個接一個喝罵佔中示威者,粗口橫飛,又多次強行清理路障。不過,仍有家長帶同讀小學子女或初中生冒險走入佔領區,親身了解這個火藥庫,估計晚上高峯時有5,000人。記者:倪清江 林偉聰 彭美芳



昨早開始,旺角佔領區未曾安寧,糾察及義工趁早段仍平靜時,重新拉起前日被反佔中人士扯爛的遮雨帆布。昨雖未再有黑社會人士集體到來衝擊示威者,但到來挑釁的中年及長者也不少,無一刻安寧。起初主要是聲稱住在附近的居民,當中有情緒失控的中年婦女,也有維園阿伯,不滿被示威者噪音滋擾,或是因佔領而無法上班,不少人情緒激動,粗口橫飛,不堪入耳。在場糾察指示佔中示威者採取罵不還口策略,不要理會他們或是齊齊拍手,令其無癮自動離去。現場所見,部份人疑似內地人而非香港人。當中有一名男子歇斯底里地喝罵,但全用普通話,情緒激動得完全聽不到他在說甚麼;另外打扮很像內地人的婦女,在不同位置鼓動其他人辱罵示威者,有佔中支持者揶揄他們博上鏡以便「收錢」。但挑釁越來越激,先有一男子奮勇衝向亞皆老街與砵蘭街交界的路障,鼓動多人一同搬起水馬及垃圾桶,該男子見略有成績後,笑着打電話向人報告;一名戴了口罩和太陽眼鏡的婦人與另一名戴大帽的婦女,在路障另一端企圖清走路障,被佔中糾察制止,多人笑她們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未幾又有一批人企圖清除彌敦道近銀行中心外的路障,糾察及示威者與他們展開保衞戰,有佔中支持者受傷,更有筋疲力歇糾察流下男兒淚。他們手拉手築成人鏈擋着反佔中人士,其後因發生港台記者麥嘉緯被襲,該處的反佔中人士才收斂。



■大批反佔中示威者欲拆去路障。劉永明攝

家長帶子女入佔領區了解

早上佔領區範圍內幾乎不見軍裝警察蹤影,爆衝突後才有警察來夾反佔中人士離開。至中午後麥嘉緯被襲,各路障位置才明顯有超過十名警察駐守。住青衣的陳太昨帶同讀小六的兒子,到旺角佔領區實地了解,「睇吓人哋點集會,乜叫做民主。我覺得暴亂之後冇咁危險先嚟,唔驚,人哋都嚟咗成個禮拜,所以嚟支持」。其子首次踏足佔中區域,「好震撼,好多人集會」。元朗中三生李同學上月26日到政總外罷課,國慶及重陽節假期則到金鐘集會,昨則首到旺角佔領區,「見到啲(反佔中)人無法無天,好難忍,警察無恥,唔可以好似食花生咁唔理」,因此即使父母不贊成,他仍到來支持。前日在佔領區大台內經歷被衝擊七小時的林小姐,昨午重返現場。當日堅持留守而面對反佔中人士威脅安全、警方又見死不救,場面仍歷歷在目,她指昨已有改善,但對於有戰友被非禮仍感到氣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05/188899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