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董挑防鴻鏈弱點 引爆專利地雷

2010-11-01 TCW




十月十八日晚間七點半,鴻海公布重大訊息控告實盈公司侵犯專利,隔天,廣達電腦馬上發出新聞稿,聲明沒有投資實盈公司,且不影響實盈對廣達的出貨。

一家連接器廠的訴訟,卻牽動兩家公司大動作發布新聞,透露著不尋常的意味。

其實從今年以來,這是第三次鴻海藉著連接器專利大刀揮向「防鴻鏈」,一月鴻海狀告優群電子侵害DRAM連接器專利,三月又控告和其達成和解的嘉澤端子短報和漏報權利金,這次向實盈宣戰早在意料之中。

選擇連接器是因為,鴻海在拇指大的連接器布下密密麻麻的「專利地雷」,連續六年鴻海都拿下台灣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名,其中連接器專利累積最多,等於拿自己最強的點,攻擊對方的弱點。

為何挑上實盈公司?

成立近三十年的實盈,在興櫃掛牌前就已經坐上台灣連接器第二把交椅,相較於其他連接器廠只專注在一、兩項產品,實盈的筆記型電腦連接器產品完整,且直接和鴻海競爭。過去以來,早就是廣達的穩定供應商。

以前實盈沒掛牌浮上台面,彼此也都相安無事,但是兩年前的防鴻效應,改變了這一切。

這場宣戰不過是新仇舊恨一起爆發,從搶人大戰延燒到連接器。

戰爭導火線廣達、仁寶轉向實盈下單

鴻海揮軍筆記型電腦,去年挖角廣達副總經理,據悉挖角對象往下伸向工程師,去年五月,在廣達總部開車不到十分鐘的距離,成立承恭科技,「就近」挖角廣達工程師,打造約三百人的筆電團隊。

防鴻效應下,廣達、仁寶紛紛自鴻海抽手,改下單到實盈公司和嘉澤端子,鴻海的市占率節節後退,例如鴻海的金雞母CPU socket(處理器插槽),業界估算市占率由五○%下降到二○%。

此次,鴻海向實盈揮刀,破解防鴻鏈的意味明顯。

連接器同業觀察,主因是「實盈和廣達、仁寶走太近了」。

一般連接器廠為了避免失去筆電代工廠訂單,絕對保持中立,以免被貼標籤。但是實盈卻讓廣達投資旗下的實盈光電一○‧六%股權,近期又傳出將和仁寶合資成立公司,趁此擴張市占率和營收。

鴻海若敗訴也會增加實盈籌資難度

高毛利的連接器,是供應鴻海低價接單的武器,由鴻海老臣、連接器事業群總經理盧松青領軍的連接器部門,平均淨利率高達二○%以上,比起組裝淨利率約三%,可說是鴻海獲利最好的部門之一。

據外界估算,每年連接器部門至少可以貢獻鴻海一百億元獲利,占鴻海去年淨利的一三%,在筆電代工廝殺之際,更需要糧草支援。

「他就是想讓我們的防鴻失效,停止對實盈下單,但是我們沒在管的啦!」一位代工業界人士評論。因為,筆電代工廠都和連接器廠有簽訂合約,一旦有訴訟發生,廣達、仁寶等代工業者都可以全身而退。

鴻海的算盤是,如果實盈真的因此敗訴,鴻海則可再次拿回連接器上的獲利,以彌補在筆電代工的殺價戰所流失的獲利。如果沒告成,也可以增加實盈籌資的難度。

對於外界解讀為針對防鴻供應鏈而來,鴻海發言體系則簡單回應,所有告訴都是為維護股東利益,也不知實盈是否上市、上櫃,只要侵害鴻海權利都會採取此行動。

此外,鴻海這次控告時間點,也被產業界人士解讀為高招之舉。

一位筆電代工業者指出,鴻海早可作、晚可作,卻挑上實盈在興櫃掛滿六個月,準備規畫要送件上市櫃時發動。在消息宣布後,實盈在興櫃股價四天應聲下挫一一%。

觀察五年前,鴻海狀告嘉澤,也是「恰巧」選在嘉澤要計畫掛興櫃前提告,只是嘉澤因為有英特爾(Intel)轉投資一二%股權當「靠山」,在二○○六年上市前,和鴻海達成和解,每年支付權利金,才順利掛牌上市。

鴻海若勝訴筆電代工廠恐養敵為患

此外,今年連接器產業因為防鴻效應的殺價戰,連接器廠商也被筆電客戶殺價,生產連接器的原料,如黃金、銅價格上漲,在價格下降、成本提高下,連接器產業今年獲利普遍衰退,連接器三強中衰退最多的就是實盈。

一位在筆電連接器產業超過十年的業者指出,「這波是實盈帶頭殺,反倒是鴻海只降幾項指標性產品,其他產品則不跟著降價。」

翻開今年主要防鴻連接器廠財報,除了嘉澤端子上半年淨利年成長七八九%外,實盈公司和宏致營收雖然成長,但獲利較去年下滑。其中實盈是下滑最大的業者,上半年累計淨利只有去年上半年的四四%。

筆電代工業者直言,「鴻海等於挑著實盈最弱的時候打。」

鴻 海這一招,正好凸顯連接器儼然是防鴻供應鏈最弱的「阿奇里斯腱(Achilles)」,如果筆電代工業者因為訴訟,被逼著回頭增加鴻海連接器採購,無疑就 是養敵為患,防鴻鏈將出現大漏洞;如果鴻海沒告成,實盈也順利上市,這場代工大戰,筆電代工業者贏面將增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攻防大戰暫時不會落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0

缺乏核心專利 台灣科技廠致命弱點 智財基金銀彈策略難敵韓廠攻勢

2010-12-20  TWM




面對韓國科技大廠藉由訴訟打擊台灣廠商,政府終於決定出面整合民間力量,成立智財基金公司反擊。台灣真的可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扳回一城嗎?為何智財專家不看好?

撰文‧楊卓翰

台 韓科技大戰再出現新高潮,在三星轉作汙點證人下,台灣面板廠因涉反托辣斯法,奇美電子、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及瀚宇彩晶均受到重罰,其中奇美電受傷慘重,遭 罰新台幣一二○億元。不僅鴻海集團大家長郭台銘批評韓國同業出賣台灣廠商,連政府官員都大罵韓商沒有「商道」,大家走著瞧!?說完狠話,台灣有什麼武器可 以反擊韓國科技強敵?

「過去國外廠商(官司)打你,頂多剝你的皮。但是最近美國、韓國打過來,是要你的命!」台灣智慧財產管理協會首席顧問張振倫律師說。尤其韓國廠商把訴訟當成武器,台灣廠商在這場大戰中,總是處於挨打地位,幾乎被逼出美國市場,只得向政府求援。

面對韓商近年來不斷以專利訴訟、反托辣斯法等手段試圖逼退台灣同業,台灣政府終於有所行動,日前經濟部技術處官員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投入一千萬至兩千萬元成立智財基金公司,擬藉政府力量,集資收購科技專利,作為攻擊武器,以期在這場台韓大戰中扳回一城。

這項政府出面打造的終極武器,真能夠擊中敵人要害嗎?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陳世杰搖搖頭,直言不可能。陳世杰是台灣智慧財產法庭第一任法官,也是智財界的權威。他這一搖頭,全台科技業老闆都得嘆氣。

採 購專利突圍 涉利益衝突「台灣一直處於守勢,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沒有錢、也不是專利不夠多,而是沒有真正有用的武器。」陳世杰一針見血指出,真正有用的武器就是「核心專 利」。其實,台灣新申請的專利數量驚人,過去每年都有五萬到七萬件之多,居全球第四名(今年被南韓追上,退居第五)。然而「以質來說,大部分都不是核心專 利。」陳世杰一語道破台灣科技業的窘境,也是台灣在全球智財戰爭中最弱的一環。

台灣擁有引以為傲的專利申請數量,累積了很多子彈,但能打中敵人的卻只有幾顆。以面板廠商友達光電為例,截至今年就有六千多件專利申請。今年四月友達更反告韓國樂金成功,成為台灣面板廠在外國第一件勝訴案,看來似乎令人歡欣鼓舞。

然 而,將友達的專利列出來,卻發現有六千多件都是使不上力的「空包彈」。讓友達對樂金勝訴的八件專利中,有四件是從IBM買來的;瑞軒反告樂金,七件專利全 部都是從美國通用器材公司(GI)移轉來的。台灣廠商在研發專利時重量不重質,難怪出拳無力,只能靠智財基金公司撐腰。

而智財基金公司的策略其實就是向別人買專利權來當對抗的武器。然而,核心專利別人不一定會賣給你。最後還是得靠自家人──工研院。宏碁能在法庭外和惠普和解,手上的武器就是從工研院買到的六件核心專利。

如今政府想要如法炮製,結合台灣科技企業成立智財基金公司來採購專利突圍。但以此作為防禦保護盾,已是很勉強的手段,若廠商想要靠政府來反守為攻,陳世杰潑了一盆冷水,「這真的是大家講講,爽就好了,這樣搞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這其中還牽涉到複雜的利益衝突。

第一,運用智財基金來買專利,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要買什麼?」以面板產業來說,大廠如友達一定可以投入較多資金,自然就握有主導權,購買對它們有利的專利。「從開始到後來,一定都是投入較多的大廠得利」,這隻保護傘最後還是保護大的,漏了小的。

第二,同一個產業裡廠商一定有競爭關係,「讓友達出錢來幫奇美電,就像要微軟出錢來幫蘋果,難度很高。」連在同一個戰場上互相掩護都有困難,更不用說合力進攻。

根 本之道 發展智財權產業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所長馮震宇也說得很坦白,現在真正核心的專利早就被日韓美握在手上,要價動輒千萬元以上。小廠商想要大廠出錢幫他們 買專利,相當困難。而且,成立這個智財基金公司,不但專利買不到、也買不完。「做防禦性的專利採購,只要漏掉一兩件,就會輸掉官司,還不如不做。」馮震宇 說。

看起來,智財基金還未成立運作就困難重重。陳世杰指出,廠商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政府的幫忙。「台灣廠商要做的,還是得扭轉自己對專利訴 訟的想法,企業主應該破除對專利權的迷思,著重核心專利。」他強調,專利權重要的不是幾千顆「空包彈」掛著好看,而是能在法庭上打得過人家的「真槍實 彈」。

馮震宇分析韓國火力最猛的三星及樂金,指出他們布局專利的精準度。用「專利地圖」來看專利分布,可以看到他們研發的方向都靠近核心技術。但是看台灣的專利地圖,「像打散彈一樣,沒有重點」,所以人家一打就倒。

他進一步指出,政府要做的不是成立基金公司,而是把台灣智財權當成一個完整的產業來發展。「政府只看到上游(研發、採購專利),而完全不顧下游(專利評價、行銷和應用)」,所以老是比韓國慢一步。

除了政府必須加快布局腳步,台灣要在全球智財大戰中勝出,最終靠的還是廠商的積極取勝。雖然工研院出手,對樂金提出二十二項專利侵權,但「工研院也就那一百多人,不可能應付全台灣科技業的需求。」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台灣企業本身應該振作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6

低碳企業價值鏈和弱點分析(之一)——至尊寶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r2.html

有同學是從事管理諮詢的,談企業談行業動不動就要搞SWOT分析。現在我就給自己的企業做一下SWOT。今天先分析弱點。

一、辛巴達(控股)企業集團

如果我是開公司的,公司簡介上面可能會這麼寫:一個橫跨消費與低碳兩大產業領域的控股集團。集團下面擁有N個上市公司……的股票。呵呵,有時YY一下也無妨。

我這個「公司」呢,是有經營範圍的。我只投資兩個行業的企業,消費醫藥相關和低碳能源相關。我以選女婿的標準選擇旗下企業。但是這點2011年我沒有 Hold住(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女兒,這可太悲催了)。目前我認為有兩家企業達到了這個標準,就是東方電氣和潞安環能。我正重倉持有他們(超過60%倉 位),但是我也買入了其他的一些企業,本想少買一點觀察的,但是股價越補越跌,慢慢地就也就被迫做了半個老丈人了。但並不排除其中真有合格的,還需慢慢觀 察。

目前「公司」的行業配置極不平衡,資產的80%都是低碳能源類,唯中國平安例外。這是我未來將要大力調整的。我的公司也需要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消費。 我的想法是至少調整到50對50.目前我盯著的消費股有金螳螂、三全食品、樂普醫療和天士力等,還有貝因美。有些已經進入投資區域,但是「公司」現在沒有 錢。只好等待。有些我已經分析過,有些還沒有來得及系統分析、形成文字。上年度曾經投資過茅台和順鑫農業,順鑫認清真相後及時小虧退出,茅台170買 199出,還算不錯,只是買得少。後來又買了平安。總的說來,消費股2011年可以說功過相抵,略有貢獻。

二、價值鏈——公司各低碳企業間的邏輯關係

說到集團下面的低碳企業,那可就如牡丹之愛一樣,「宜乎眾也」了。目前光買過的就有(除了兩隻重倉股):南風股份、特變電工、中泰化學、同方股份、士蘭 微、濰柴動力、科陸電子、杉杉股份、士蘭微、比亞迪(港股)。這些大部分目前還有或多或少的倉位。絕大部分悲催地陷入了深套中(南風股份是一個完美的例 外)。還有關注過的,那就更加不計其數了。

答應過朋友,有一天會談談我的低碳股間的邏輯關係,今天就來還債:

低碳企业价值链和弱点分析(之一)

其實想了一下,他們之間的關係正好可以構成低碳經濟的完整價值鏈。這也許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我為什麼會關注這麼多。

他們可以構成幾條價值鏈。最短的一條是從潞安環能開始,以士蘭微終結:潞安環能開採煤炭,東方電氣造發電設備,把煤轉化為電能,特變電工變壓,通過特高壓 線路將電從遙遠的西部送至江浙東部沿海,進入城市供電系統,科陸電子生產的電力儀表安裝在這些輸配電網上面。電路一條拉到了居民家中,那裡士蘭微跟同方股 份的LED燈照亮了千家萬戶;另一條拉到了科陸電子生產和維護的充電站,BYD牌(比亞迪)電動車正在裡面充電……。

於是,能量價值就從最上面的潞安環能的礦井裡,一環一環地傳遞到了我們的家中。這就是公司眾多低碳企業之間價值傳遞的鏈條。有一天也許我可以定量地算出, 如果以一個家長給孩子買了一盞LED不閃學習燈的滿足(價值)為100分,參與價值創造的上下游各企業在其中各貢獻了多少分(價值)。上一個環節的產出 (收入),就是下一個環節的成本。弄清楚了這個價值分配鏈條,在我的公司中,他們都可以成為真正的關聯企業了,即使成本均以市場價格傳遞。另一方面,只要 知道了下游的增長邏輯,那麼上游發展的根本動力就不難判斷了,這樣,就能有助於提前預見週期的波動。

不是說,他們之間有這些邏輯關係就該買入。只有符合我的女婿標準的才值得買。同一個價值鏈上的企業一起關注,主要是可以低成本地、成批量地分析清楚低碳的 各個子行業(有些數據可以上下共通),這樣的分析具有集約性。但是實踐中,我看一個愛一個,終於犯了沾花惹草、沒有嚴於律己的生活作風錯誤。不是分析過 的、當前還看不出什麼大問題的就可以買。買入的理由可以有很多,尤其是當低碳的主題不斷被熱炒的時候,但是不買的理由一條就夠了。這是今年投資中值得認真 汲取的。

三、低碳各企業的弱點(待續)

潞安三年後的供應過剩。東方電氣的天花板。濰柴動力的替代威脅(成本比較?)。

四、結論(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24

三星掐住弱點鎖喉 震驚台積電

2012-1-9  TCW


這一天,終於來了!經歷兩年佈局,三星(Samsung)在攻陷台灣DRAM、面板產業之後,劍鋒直指晶圓代工龍頭台積 電。
十八吋設備廠戰三星強攻,台積電難施力 現場,要回到二○一一年十一月,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校園裡,一座十八吋晶圓廠廠房正加緊趕工,其
中兩間無塵室已開始運作,台積電派出最優秀的工程師,和三星、IBM、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英特爾
(Intel)等公司,共同研發下一代的十八吋晶圓生產線。

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線,一條生產線必須用到一百二十台不同的半導體設備;機台設計逼近物理極限
,不只晶圓面積更大,線路寬度直接挑戰十奈米,離理論上,半導體線寬七奈米的極限,已經不遠。

「開發十八吋技術極為昂貴,沒有一家公司能獨力負擔,」愛美科前總經理莊學亮說。因此,參與開發計畫的公 司,將投入四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三十一億元)。
然而,什麼樣的半導體機台會雀屏中選? 這場合作,大家都小心翼翼,台積電工程師出發前,董事長張忠謀最關心的問題是,「這批人會不會被(三星
)挖走。」為了保密,這批工程師只專注在驗證新製程用的機台。

在阿爾巴尼分校的實驗室,充斥著諜對諜的詭異氣氛,根據Sematech的資料,不少原本計畫合作計畫因為涉及各 公司的機密,沒人願意參與,最後「倒掉」,各公司甚至連外派的技術人員都防,有些公司的外派人員甚至無法連 回公司網路,所有討論都要靠內部人員遙控,就是怕機密外洩。

這一天,卻傳回令人緊張的消息,第一批入選的設備名單揭曉,十台入選的機台中,竟有兩台是南韓半導體設備 商。

台積電內部大為緊張,因為三星再次祭出垂直整合策略,用半導體設備建立和台積電競爭的門檻,這一塊,卻是 台積電難以著力的「弱點」。

過去,「南韓半導體設備製造的實力,落後美國、日本,」盈球半導體總經理何志榮觀察。開發半導體設備不只 比技術,更比財力,「有不少南韓半導體設備公司,生產出設備後,反而倒掉,」他觀察。
三大因素合圍半導體設備變最終決勝點 為什麼南韓半導體設備商突然打進尖端生產線? 原來過去兩年,三星不斷投資,入股南韓的半導體設備廠,把原本和日本合資設立的半導體設備公司,變成三星
獨資,並把三星內部發展的尖端技術,全移轉到這些子公司身上。

南韓其實是有計畫的用台、日的力量,替自己培養設備商,一位半導體工程師分析,半導體和LCD許多製程共通
,三星就要求奇美電等協力廠,「要拿三星訂單,就要用南韓設備,」三星靠友達、奇美電養出一批韓系設備商之
後,再把自己的研發成果替這些南韓供應商升級,變成和台積電較勁的先鋒部隊。

「這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清大工業工程系特聘教授、智慧電子國家型計畫產業推動召集人簡禎富說,三大因素 合圍,讓半導體設備變成三星和台積電競爭的決戰關鍵。

原因一:摩爾定律逼近極限。過去台積電能享受接近五成的高毛利率,係因台積電先進製程上不斷「超車」,降 低成本綁住客戶,過去晶圓生產成本一年降幅幾可達二九%,但隨著摩爾定律逼近極限,維持成本優勢日益困難。
原因二:一線設備商整併。這兩年,有能力開發先進製程的設備商越來越少,未來設備商將有更大的主動權。 去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商更發生多次購併,雖然有能力投資十八吋廠的公司只剩十二家,部分先進製程技
術,設備商卻可能只剩一、兩家,未來同樣一台設備,會比現在貴上一倍,「十八吋廠省下的成本效益,可能會被
增加的設備成本吃掉,」簡禎富分析。
要喝牛奶不見得要養牛,但如果全世界只剩一家牧場,牛奶的價格,恐怕就是由牧場決定。 原因三:半導體技術改變。簡禎富分析,半導體技術改變,也會改變半導體設備產業的競爭局勢。

過去只比誰能把邏輯IC做得更小,這個領域,全世界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公司,掌握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但是,當 摩爾定律走到盡頭,將比較誰能用半導體更有效的生產微機電、天線、類比電源等領域,「這些領域需要的設備就 不一樣。」三星在此時切入設備產業,正好可以搶先卡位這塊新商機。
如果無法再快速降低成本,晶圓代工將變成成熟產業,「台積電的核心能力會跑到設備商身上去,」他分析。 一旦三星打入十八吋設備供應鏈,不但自己掌握關鍵設備,還可以把舊的機台賣給對手,最新的機台留給自己用
,提高自己的競爭優勢。
英特爾也長期投資半導體設備商,甚至可以用比別人舊兩代的機器,調整後,做出最先進的製程。 三星催生新標準台積電成本優勢恐受打擊 一位外資半導體分析師觀察,三星的策略,就是透過合作,讓自己的關鍵技術成為標準,再將自己的優勢技術放
在機台裡打進去,換得別人無法取代的領先技術,「重點是,三星想攻的優勢技術是什麼?」

十一月,三星掀開的牌,已經透露了一部分答案,其中一台獲選加入研發計畫的機台,是用於最先進製程的矽鍺 加工機台,這種技術,是用於生產手機晶片的關鍵技術,是無法繞過的關鍵技術,目前台積電內部近年唯一曾驗證 過、差點購買的一台南韓機台,就是用在這個製程上,在這個領域,南韓的競爭力,已有全球一線水準。

晶圓製造的九百多道工序裡,只要有幾道被三星掌握,就將影響台積電的成本結構競爭力,而且,三星擅長借力 使力,「他們會要求IC設計公司,你要打入我的手機供應鏈,就要用我的晶圓代工製程,」一位半導體業者透露
,三星重施垂直整合戰法,夾擊台積電。
台積電罕見動起來找設備商合作設計新機台 嚴重的是,台灣的半導體設備供應鏈沒有能力跟著台積電,抵抗三星攻勢,「過去台積電認為這不是本業,不應
該投資,」一位台積電員工觀察,而且,開發設備後,如果其他半導體業者不採用,根本沒有經濟效益,這一次
,台灣只有家登精密開發出的晶舟(放晶圓的盒子),打入十八吋前端供應鏈,跟韓商相比,開發難度有一大段距
離。

而且,堅守本業,讓台積電多次錯過投資半導體設備的機會,像家登精密,曾一度找台積電投資被拒,最後卻獲 得英特爾注資。

較容易的檢測、封裝領域,台灣還有業者能生產設備,但在困難的前段製程,幾乎是一片空白。少了自己的半導 體設備產業鏈,台積電可能會暴露在三星的威脅下。

二○一一年開始,台積電動了起來。十二月二日,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左大川宣佈,台積電將派工程師到各設備 商,合作設計未來台積電使用的先進機台,「這是過去十年,沒有發生過的事,」一位半導體業者表示,但即使是 有經驗的業者,設計新的機台,至少要耗時兩到三年。

現在,三星打造的半導體設備艦隊已經成形,用過去打垮DRAM產業對手的策略,和台積電對決,二○一二年,三 星在晶圓代工領域投入七十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為了維持成本優勢,台積電必須和三星合作開發新製程,同時,台積電卻又必須小心,別讓三星的陣營逐步的壯 大,現在開始,每一步決策都非常關鍵。

台灣該如何保護這條台灣高科技產業最重要的旗艦?面對新的棋局,台灣半導體設備業又該如何發展?這不只是 台積電的問題,更是台灣科技產業政策該嚴肅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三星1年半出手4次,整併晶圓設備廠 相較三星動作頻頻,過去2年台積電卻沒有投資任何半導體設備公司 時間:2010/5投資公司:SFA地位:南韓前3大半導體設備廠投資金額(美元):3,400萬持股狀態:約10%股權 時間:2010/10投資公司:Semes地位:南韓前3大半導體、顯示器設備廠投資金額(美元):4,500萬持股狀態
:原合資夥伴大日本網屏製造所有股份,從合資變獨資

時間:2011/7投資公司:Secron地位:南韓大型半導體封測、LED、LCD設備廠投資金額(美元):826萬持股狀態
:原合資夥伴日商Towa所有股份,從合資變獨資
時間:2011投資公司:Wonik IS地位:南韓半導體和AMOLED設備大廠投資金額(美元):1,900萬持股狀態:約
9.4%股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87

戰勝散戶弱點 聚沙成塔 嚴守投資七金律衝破七大難關

2012-03-19  TWM



從小資邁向富翁之路,是一條處處陷阱、充滿挑戰的修煉之路。

不過,面對市場每次的大風大浪,如果能遵守七大金律,運用智慧、信心,堅定地度過每次難關,上班族也能成為千萬富翁。

撰文‧謝富旭

金律一:

「一」心一意專注自己懂的投資標的與方法專注是成功者最重要的特質之一,投資也是如此。

知名財經部落客獵豹財務長郭恭克在《投資心法──豹語錄首部曲》中指出:「聰明的人會在能力範圍內做該做的事,不會打腫臉充胖子,也不會浪費精力在使自己 成為只懂股票皮毛的專家,而是想辦法成為真正了解幾檔投資股票的贏家!」專注的美德能讓投資人內化成一種洞悉力,因為洞悉自己所投資標的基本面,了解它產 業循環波動,進而就會對投資標的「價值」有深刻體會,於是自然而然就能產生「低買高賣」的智慧。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投資最忌諱:明明對所投資的標的一無所知,卻假裝知道,甚至自以為知道。無知,是阻礙投資獲利的最大障礙。先 從了解自己的個性,配合資金實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與方法做起吧。

金律二:

「二」檔以上的核心持股 跟著公司成長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被視為美國過去五十年來最傑出的財務顧問,他的理論對股神巴菲特影響頗深。菲利普的兒子,同時也是一位極成功的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 (Ken Fisher)說:「我父親投資觀念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他堅信,持股種類愈少,反而可以賺愈多!」「如果某些股票能讓你大賺,你應該選擇更加碼、集中持 股,而不是減碼!」《找到雪球股》作者溫國信如此說。「汰弱存強」是一種投資美德,也是股票賺錢的金律,但徹底遵守這條金律的投資人極為罕見,而大多數投 資人常捨不得賣掉虧損連年的股票,反而把賺錢的股票賣掉,加碼賠錢貨,犯下「汰強存弱」的謬誤。

我們不妨也隨著年齡及風險承受度挑出二檔以上屬於自己的核心持股,跟著這些公司的成長,為自己的財富帶來乘數效果。

金律三:

「三」成獲利出現的基金要分批贖回投資基金如果帳面產生虧損了,到底要不要停損,迄今各家說法眾說紛紜,尚未有定論。倒是基金要適當停利,學術界與投資界 共識頗高。

在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教授基金管理課程的助理教授朱岳中說:「基金投資,懂得停利遠比懂得停損更為重要!」「尤其在這個低利率資金氾濫,但金融危機卻更頻 繁發生的時代,金融市場動盪更為劇烈,基金投資懂得停利,才有危機入市的本錢,財富累積將更快速許多!」不同類型基金的停利原則也不相同,朱岳中認為,先 進國家投資等級的公債報酬穩定、波動性小,不必太講究停利,其餘類型基金的停利點應設在一○%至三○%不等。而且,基金停利後切勿再投資股市,應停泊保本 型的貨幣或債券型基金,耐心等待下一次投資機會來臨。

金律四:

「四」四三三法則剔除績效不好基金買股票可能會踩到地雷股,買基金則可能買到「放牛班」基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應考慮轉換基金。如同NBA選秀般,每 支球隊的老闆與總教練,都希望挑到像林書豪這種「便宜」又能締造高贏球率的球員,如果以高薪挖角到一位每場球賽得分與助攻寥寥無幾的明星,將令人扼腕。

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邱顯比、李存修建議使用「四四三三」法則判斷基金屬於「績優班」還是「放牛班」,可說是最科學的方法。如果發現你所投資的資金一直處於 放牛班,已經是扶不起的阿斗,就不要執著與基金談戀愛。

金律五:

「五」千點以下勇於進場 「趁火打劫」危機入市一向是在股市賺取超額利潤的黃金時機。然而,要在整個市場恐懼情緒蔓延時,卻勇於逆向操作,大膽進場,不僅需要高超的情緒管理,也要 對歷史有過人洞察力才辦得到。

《台股潛規則四季爆》作者王仲麟統計,過去二十年來,加權指數低於五千點的月分僅有四十一個月分,等於有一七%的機會。王仲麟形容:「危機入市就好像房子 失火,正當大家奪門而出,而你卻勇往直入火場,趁火打劫一樣。不過,不會有人對你有任何道德上的指控!」市場之所以存在危機入市的機會,主要是因為投資大 眾盲從的羊群心態。這點股神巴菲特形容得最傳神:「如果效率市場(指市場不會出現低估或高估現象)真的存在,那價值投資型的人如我,就要流落街頭了!」

金律六:

「六」親不認對待錯誤 積小錯為大勝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投資的場域中,往往會被人性弱點主宰,因此,更容易犯下錯誤。所以要成為投資贏家的最重要法門之一,就是做到「從小錯 積為大勝」的修煉。

《股市戰略與絕學》一書作者東山說:「對一位技術操作者而言,股市緩漲急跌的特性,懂得認錯並勇於執行停損,是在股市獲利、不會被淘汰的最先決條件。」 「要用六親不認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錯誤,要以平常心面對停損,因為只要一次大賺,就可以彌補許多次的小虧;但一次大虧,可能讓你難以翻身。」著重基本面分 析的價值型投資人也須懂得認錯與停損的藝術。富達麥哲倫基金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曾說:「我經常犯錯,但只要十年內有三檔股票大賺,就可彌補一至二檔的虧損,以及其他六至七檔表現平平的股票。」

金律七:

「七」情六欲暫拋 好股票短期不漲無妨如果你根據幾個嚴格的指標,挑選出自認為的「好股票」,在大盤指數頻頻上攻,但手中的股票卻「不動如山」時,那該怎麼辦?

高殖利率股投資達人,同時也是財子學堂創辦人兼投資部副總林成蔭說:「股利是耐心的最佳報酬!」只要手中的持股能配得出五%以上的現金股利、營收與獲利維 持穩定,資產負債表上也沒有惡化跡象,就應拋開七情六欲,平常心看待手上股票不漲的情況。

「如果你不打算至少持有這檔股票十年,那麼,十分鐘也不要持有!」巴菲特這麼說。擇善固執的投資人,最終將因市場「偶爾」出現效率情況,而獲得甜美的報 酬。

克服散戶難關的投資7金律

1無知的難關:

先了解自己,再了解投資標的個性與資金實力 適合的投資標的與方式沒有耐心長抱持股,也沒什麼錢 零存整付的儲蓄有耐心長抱持股,卻沒什麼錢 價值型成長股、定期定額買新興市場基金沒有耐心長抱持股,卻有一定資金實力 景氣循環股、中小型股、單筆買進波動率大的基金有耐心長抱持股,也有一定資金實力 高殖利率股、被低估的價值型大型股、危機入市對下跌容易感到恐慌或焦慮 投資等級的全球型債券基金、定期定額

2軟弱的難關:

不同年齡,應有不同核心持股與基金配置25~40歲 聯詠、晶電、億光、王品、欣興等高成長性及高獲利雙重特性的股票新興市場或新興市場單一國家基金41~55歲 統一超、台積電、中信金、富邦金、台橡、正新、裕隆、中華車具有市場領導地位的價值型成長股

全球型股票基金

55歲以上 中鋼、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中保、新保等具市場寡占地位的高殖利率股

全球型債券基金

3貪心的難關:

不同類型基金建議的停利點高收益債基金20%~30% 海外平衡基金15%~20% 國內平衡基金10%~15% 全球型股票基金25%~30% 區域型或單一國家基金(含台股基金) 30%

先進國家公債

可長抱、有資金需求再停利

4抉擇的難關:

「4433」法則淘汰不佳基金4 中 期 1年期基金績效不在同類型排名前四分之一4 長 期 2年、3年、5年及今年以來,基金績效不在同類型排名前四分之一3 短 期 6個月基金績效不在同類型排名前三分之一3 超短期 3個月基金績效 在同類型排名前三分之一

5恐懼的難關:

台股低於5000點時危機入市

時期 持續

月分 背景

1995年8月~1996年3月 8個月 中共導彈試射,兩岸政治危機2000年11月~2001年12月 14個月 高科技泡沫破滅及美國911恐怖攻擊2002年7月~2003年7月 13個月 SARS疫情擴大,國內經濟不景氣2008年10月~2009年3月 6個月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6不願認錯的難關:

《今周刊》調查

全台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

不肯停損導致斷頭

追高殺低

羊群心態

對負面新聞過度反應

對正面新聞過度反應

急於獲利了結

7意志不堅的難關:

2012年迄今,大盤大漲,股價卻不動如山的「好股」

公司 今年迄今

漲跌(%) 今年預估

股利殖利(%) 收盤價

(元)

新 保 3.7 6.5 28.00 中 橡 2.8 6.6 29.30 中信金 1.9 7.0 19.25 中 鋼 5.7 5.5 30.35 台 橡 4.5 7.0 76.50 亞 泥 4.4 7.0 35.50 註:以3/13收盤價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6

價值投資與人性弱點 閒看花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3240126
選自 millionaire
茅台,在價值投資者罕見地引起了眾多分歧,梁軍儒認為因為未來兩三年茅台的不確定性和目前階段性高估(因為業績下滑導致的PE升高),決定拋售茅台買入銀行股,如果站在巴式投資的角度,但我個人完全不認同這種做法,首先,我們應該站在實業角度看茅台,茅台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下降,其次,我們的眼光應該更遠大,兩三年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期限。這可能是價值投資的其他表現形式,但絕對不是巴式投資,如果是巴老,絕對不可能因為兩三年的不景氣而拋售有經濟特權的優質企業。

我們經常因為對股價過分關注而迷失了方向,對股價一個勁的往下掉,我們的思緒就會變得凌亂,將利空放大,把很多不相關因素考慮進去,然後我們就會把符合自己感性認識的操作用理性的理論來解釋,迎合部分跟自己相同傾向操作的名家,然後作出符合我們自己預期的操作,比如說,在當前股價不停下滑的背景下,我們可以毫無依據認為茅台的業績應該要降一半,推導出茅台的PE要回到30倍以上,套用巴菲特理論過度高估可以賣出的操作和梁軍儒階段性高估操作,我們小手一方,心裡就輕鬆了,看著股價進一步下滑,還有甜甜的滋味。但其實,茅台業績真的要降一半嗎?持續的時間要5年10年嗎?即使PE回到30倍,算是過度高估嗎?梁先生的操作用在你自己身上,你本身有獨立思考嗎?理性客觀地看問題,這些有可能都是我們浮想聯翩的結果,全都是違反價值投資原則的思想,我們有時候只是中了人性弱點的計。借用但斌的話,知與行--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對於股價的態度,我目前是平時三幾天百度新聞搜索一下持股公司的新聞,新聞類的消息一般都不會帶上股價,偶爾對公司有影響的大消息會透露股價信息,但我不會刻意瞭解股價,持股公司的股價有一段時間沒有瞭解了。雖然偶爾會迫切想知道(廣東人叫發錢寒),但理智思維大多能戰勝感性認知。

股價其實並沒有意義,它只不過是市場先生無聊的舉牌,企業在某一個時間段價值是確定的,恆定的,我們持有的始終只有企業價值部分,簡單說,云南白藥,70塊錢左右就是白藥的價值中樞,去年49塊的時候掃貨,我也認為我持有的白藥是70塊的,現在好像白藥在73塊以上了,我也只認70塊的白藥(不是裝B,因為壓制自己知道股價,現在多少錢確實不知道)。

懂價值投資的人最終注定是要財務自由的,但實際上自以為懂的人多(可能也要算上我自己),真懂的人少之又少,確定財務自由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你現在擁有多少錢,也不取決於這兩年的投資收益率,而取決於是長期收益率,比如,即使10%收益率,堅持25年,我們仍然能把財富翻成10倍。而長期收益率我們並不是要做到收益最大化(比如出白藥換銀行),而是長期穩定盈利,我寧願要穩定的確定的10%,不要短期波動的不確定的50%。所以,目前股價持股茅台10年,你告訴我只能穩定10%收益,我表示滿意,但你讓我持股銀行,這兩年翻倍,但3年後不知道地方債和房地產的影響有多深,我認為這種遊戲不是我能玩的,我只能用腳投票,茅台的穩定性和確定性遠比銀行高。

我們經常要分清楚什麼是我們需要的,什麼是對我們不重要的。比如說,我們知道自己的生活很重要,我對生活舒適定義為寧靜舒適,即使像華爾街那種躁狂,像炒股大賽那種緊盯著屏幕過日子能實現更多的財富,我也不會選擇這種令人神經病的工作,既然注定了財務自由就沒有必要為多餘的財富操心。我們並不貪心,永遠只追求合理的回報,如果風險很高,即使能賺大錢也不能使我的眼球稍微動一下。價值投資者最後實現的巨額財富好像並不是主動爭取的,好像是上天為獎勵我們足夠努力但不貪心而送給我們的禮物。

一下子分享不完的,以後有時間繼續討論。個人認為我自己此前對茅台的態度充分體現了這種質樸的思維,雖然是炒冷飯,我想還很多博友沒來得及看這篇博文,下面再複製一下讓大家分享:
 政府的厲行節約,三公消費的大幅削減成了茅台的致命傷,梁軍儒明確表態基於考慮未來兩三年茅台的不確定性和成長性大幅放緩可能,同時考慮有更好的投資標的,已經空倉茅台。梁老師和李劍老師的觀點是一致的,只有擠掉三公消費和大型國企的泡沫,商務消費和個人消費上來,才是投資茅台的最好時候,目前有很多不確定性。林園是持有(但不增持不減持);但斌、林勁峰是重倉並先後增持;段永平是初步建倉後的輕倉狀態。上述是各大師級對茅台的態度或者實際操作。

梁軍儒先生作為我最早接觸的老師,我認為他的觀點是對的,事實上,我們都看到,茅台正在面臨危機,前所未有的中期的危機,按梁先生的推算,政務消費佔茅台30%-40%,兩三年後民間消費才能彌補,仔細看過梁先生上述博文的可以看出,梁軍儒是對茅台有政府消費長期跟蹤,而且通過各種努力,獲得較為完整的有一定可信性的數據,也有經得住推敲的結論,我對梁先生的態度和能力表示佩服,但最終賣出的操作我並不認同。

如果巴菲特也持有茅台,我相信:  巴菲特絕對不會賣出茅台

個人認為,巴菲特投資思想的精髓(以前有文章寫過了)不在於長期持股,能力圈,甚至安全邊際等等,巴菲特理論的精髓在於以經營者的思維做生意,他思想裡面一點買股票做投資的想法都沒有,如何獲取超額收益的思想沒有,評估行業景氣不景氣的思想沒有,什麼時候嚴重高估賣出的更沒有,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忠誠於自己的事業,絕對不會因為事業面臨兩三年的困境而把珍貴的收藏的事業賣出。下面容許我轉載一段巴老巴菲特的信的內容。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1984)

(喜詩糖果) 我們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我們在實際售出的糖果磅數停滯不前,事實上這是這個行業普遍遇到的困難,只是過去我們的表現明顯優於同業,不過現在卻一樣慘。過去四年來我們平均每家分店賣出的糖果數事實上無多大變化,儘管分店數有所增加(而銷售費用有同樣增加),當然營業額因我們大幅調漲售價而增加許多,但我們認為衡量一家店經營績效的標準在於每家分店賣出糖果磅數而非銷售額,1983年平均一家店的銷售量減少了0.8%,不過這已是1979年來較好的表現了,累計的降幅約達8%,集體訂購量(約佔整體銷售的25%)在經過1970年代成長高峰後已停滯不前。

(保險業務)  如同去年我們所揭示的原因,我們認為1983年的慘況仍將持續好幾個年頭,不過並不表示情況不會好轉,事實上一定會,只是要未來幾年的平均Combined Ratio明顯低於前幾年的水準將不太可能,基於
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除非保費收入每年以超過10%成長,否則損失比率將很難壓到比現在的水準還低。
 我們自己的Combined Ratio是121(低於100則是不利 millionaire注),由於最近Mike Goldberg以接手負責保險事業的經營,所以這個燙手山竽交給他來解決,要比本人親自處理要來得好得多了,然而不幸的是,保險這行業前置期很長,雖然企業政策與人員可隨時改進,但其效果卻須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顯現,(事實上我們就靠這點在投資GEICO上,賺了很多錢,我們可以在公司營運效益真正顯現之前,先一步預期),所以目前的窘境事實上是我兩三年前直接負責營運時所捅下的僂子。

 A我確實為巴菲特的高瞻遠矚所折服,像李嘉誠講的一樣,我們需要更遠大的目光,李嘉誠把他自己成功的秘訣歸結為「常人總在思考目前的問題,而我總在思考10年後事情會變成怎樣」,如果用兩三年的視角看,梁先生的立論很有力,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我們看到5年後,我相信,茅台順利度過危機獲得長遠的發展是大概率事件(前面已經有博文詳細論述了),我們目前的危機其實是機遇,茅台轉型的機遇,這是長遠來講始終必須面對的。

 B優秀是有慣性的,特別是茅台擁有強大商譽和龐大的現金儲備的基礎上,商業和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什麼時候才能看清楚茅台業績的轉折點成為不可能的事,只要長遠來看茅台繼續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目前困難導致股價的中期下滑在10年之後可能僅僅是一個調整的小低谷,中期投資者可能錯失良機。

 C對於我本身來講,建立紮實的企業觀,擁有大股東、首席執行官視角比賺錢重要;堅守能力圈,不貪不應該獲得的收益比短期賺錢重要;建議長期穩定盈利體系的建立比短期賺錢重要。價值投資時一種信念,我不會用我需要的珍貴的東西(價值投資思想等種種)去換取我不需要的東西(比如說多餘的錢)。

 D更實際一點的,我沒有找到我能理解的更優秀的投資標的,擁有強大壁壘的事業盈利更穩定,我目前還沒找到比茅台壁壘更深的替代品,個人認為,從長遠看來,國內市場不一定就能找到比茅台更優秀的投資標的。即使被大眾公認的便宜且有持續成長能力銀行業,經過深入研究探討,我並不認為在我能力圈範圍內,我認同一句話,銀行除了風險,剩下的都是利潤,但是風險是什麼,地方債展期?房地產泡沫破裂?鐵道部巨額貸款不良資產?經常聽到的行長為謀私利放貸?,我確實搞不清楚中國的銀行業風險控制是怎麼做的,一旦發生風險,銀行資產是否能抵禦,這條算術我確實不會算,所以我只能選擇放棄。

 說得太多了,獨立思考最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94

散戶的弱點 股壇老兵鍾記

http://blog.yahoo.com/_W7IRY52UUXB7Z6MXPPNXD2UOR4/articles/1262427/index
今天有一位朋友股民來電恭喜我,指我的愛股金蝶最近股價大幅攀升,賬面利潤肯定不俗。但可惜的是:他未能分享我的喜悅,何解?太早獲利所致。

我今年4月份介紹金蝶的時候,業績和股價都是低迷,朋友買入價大概1.3港元,算是低位了。5月份科網熱潮,股價大幅上升到1.8港元水平,他沒有把握機會獲利,說看長線,反而在股價跟隨大盤下跌時在1.45港元沽出「止賺」,微利只有10%!

中期業績後,基於復甦概念,我再次推薦這個股票,唯當時股價已是1.7港元,比他沽出價高出近20%,這次他沒有買入,人之常情,今天只能看著股價不斷攀升,更難上車了。

這次教訓是:千萬不要因為大盤下跌而沽出業務基本面在不斷改善的個股!不然,付出的代價可以很大。

另一位典型散戶也是賺不到大錢的。業績後第二天,她聽我的建議在1.69港元買入金蝶,第二天股價上升到1.95港元,上漲15%,開心到不得了,問我可否沽出獲利?我答升勢才剛開始,應再坐一會。不料,過了3天,當股價升破2.1港元時,她說後悔已經在1.95港元沽出。現在怎麼辦?應否買回?甚麼價格買回?我無言以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11

天堂向左,澳門向右——從賭場看投資中人性的弱點 重慶大學金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1ba930102efkf.html
   在澳門停留了七天,幾乎100個小時都待在賭場裡,親身經歷了那些似乎只存在小說或是道聽途說故事裡的情節,回到北京後幾天依舊是腳還沒有沾到地的感覺,恍然一夢。

  澳門,這座比鄰珠海隔江而望的「亞洲賭城」,面積僅有3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萬,卻可以創造人均GDP8萬美元的奇蹟,而博彩業正是最大的貢獻來源。澳門本地人中有60%從事博彩相關的職業,最簡單的工作就是荷官,只要會發牌每天工作8小時,就能獲得月薪1.8萬MOP的收入。澳門政府的財政收入更是年年盈餘,自2008年起施行現金福利計劃,每年向澳門居民發放一定數額的現金作為公眾福利。

  公平的百家樂

  百家樂是澳門乃至全世界最為普及的賭博方式,一莊一閒,片刻分勝負(規則就不在這裡贅述了),僅僅澳門每天在百家樂上的下注流水估算也要過萬億,遠超過滬深股市的成交量。很多人會認為賭場總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機關,可以操控結果從而讓賭客們坑家敗業,其實不然,百家樂的公平程度超乎了我們的想像。百家樂每局使用的八副撲克要經過很多至少四個人的洗牌才能裝上發牌機,而且每張撲克都使用電子標籤技術(內置芯片),乃至賭場內絕無死角的探頭為的就是要保證賭博的公平,而保證賭博的公平就是其盈利的堅實保證。因為賭場從不用依靠貓膩獲利,賭客們脆弱的人性會自己打敗自己。新葡京、威尼斯人、永利、銀河、金沙這些幾近奢華的賭場佔據了這座城市最好的位置,夜幕降臨的那一刻整個澳門足以讓人迷失,而在這些酒醉金迷的豪華賭場也成為了驗證人性弱點的最佳場所。剖析這些人性的弱點,或為我們的投資帶來一些啟示,或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一些忠告。

  無法躲避的人性弱點

  弱點一:見好不收、不死不休

  在我之前曾收集的千餘名台底公司(註:台底公司所做的類似於融資融券,為賭客提供融資槓桿放大檯面的籌碼,台底公司普遍的最小賭客是100萬元起)的賭客數據,經過分析發現賭客們贏輸的比例是53%:47%,意味著贏得賭客反而是多的,但是他們當中平均虧損掉本金的70%方才離場,甚者輸光所有籌碼,而盈利平均達到34%後就會選擇休戰。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有一百名賭客本金均為100萬元,並且其中53人贏47人輸,那麼53人每人贏得34萬元,47人每人輸掉70萬元,合計算下來(不算賭場抽水),賭場就可獲利1488萬元。換到股票市場上也許我們更容易想明白,一隻股票虧損30%多數人都會繼續耐心持有直到成為了這家公司的長期股東,反之如果獲利了30%卻往往坐立不安急於賣出,此消彼長下來,於是乎我們見得更多的是滿倉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卻很難得一見滿倉盈利N倍的長期持有者。

  弱點二:不甘寂寞、急於求成

  百家樂每局大約有72小局,賭客們很少選擇飛牌,多數賭客平均每局下注會超過三十小局。下的局數越多,按照大數法則意味著勝負概率將越趨近於50%,扣除押莊獲勝賭場要抽水5%後,賭客們最終輸錢的概率就會越來越高。在股票市場上,我們常聽一句「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會空倉的是師爺」,其中原理大致如此,人性總是不甘寂寞且急於求成的,買入獲利再買入再獲利以此類推,這似乎是人們認定的成功邏輯,而人們不願意放掉其中任何一個交易日,空倉也就被很多投資者認為是在浪費機會,所以也更不難理解有如此多人呼籲採用T+0,甚至實現24小時交易。此乃人性使然。

   弱點三:盲目自信、倖存者偏差

  下局是莊是閒本來是個隨機事件,而在賭場缺被演繹成為有蹤可循的規律,賭客們稱為「路」,路還分為主路和小路,人們盯著屏幕分析找尋規律,期望能夠發現必贏的概率,可到最後來是莊是閒還是個隨機事件而已。我突然發現賭客們的分析方法似乎就是股票的技術分析,他們認為一切信息都已經反映在了「路」的走勢,又同樣期望歷史會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賭客們的分析似乎更單純。到最後或贏或輸,贏得人堅信自己分析的「路」是發財致富的康莊大道,輸的人也會抱怨條條大路是絕路。從此成功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分析所謂的「路」就成為了百家樂牌桌上人們通用的工具,而那些輸的人早已塵埃落定、偃旗息鼓罷了。

  弱點四:投機心理永存

  除了莊閒以外,百家樂的牌桌上還可押對押和,因出現概率較小賠率也相對較高,但通過嚴格的數學計算後便可得知這種事件的發生概率遠小於其預期收益。但是賭場上投機者是永遠存在的,押對押和也成為了賭場最賺錢的手段,人們總對於小投入大產出的事情感興趣,即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期貨市場和當年的權證交易似乎驗證了投機永存的觀點。

  人生的強者

  在賭場內外,人性的弱點不止如此。當看到贏的賭客在LV店裡一擲千金得意忘形時,似乎想到了2007年股客們買房買車買房車的景象;當賭客們押莊喊莊、押閒喊閒的剎那,屁股決定腦袋是怎樣的可怕;到信誓旦旦控制理性紀律的人們進入賭場,贏時遵守輸時放棄的場面,我們會懂得什麼叫做狀態決定心態。人性總有弱點,誰又能克服吶?也許並不能讓你像巴菲特一樣坐擁萬億財富,但至少你會成為人生的強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698

騰訊邀台廠 直攻馬雲王國最大弱點

2014-09-29  TCW
 
 

 

美國時間九月十九日,阿里巴巴在紐約以二千三百億美元的市值,創下史上最大規模IPO(第一次公開上市),成為全球第二、亞洲市值最大的網路公司;而在太平洋另一端,被擠下排名的死對頭騰訊,正來台灣,進攻阿里巴巴最弱的領域:行動市場。

「你們有好的產品,歡迎來跟騰訊合作!」九月初,騰訊遊戲副總裁呂鵬在台北國際數位內容交流會上,向台下的台灣手機遊戲開發商招手,一向較為低調的騰訊,近期大張旗鼓飛到台灣,為的是迎戰從不做遊戲、卻在年初成立手機遊戲平台的阿里巴巴。

「這是它們(阿里巴巴)的反滲透(策略)!」呂鵬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以半開玩笑的口氣表示,騰訊旗下通訊產品微信(WeChat)和電子商務對阿里巴巴產生威脅,如今它在行動遊戲領域插旗,除了看中市場大餅外,更具反攻意義。

比網購,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獨占中國市場;但比遊戲,騰訊可是占盡優勢。

騰訊靠微信攬玩家覆蓋率九成,遊戲不夠玩

騰訊去年營收達人民幣六百零四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其中網路遊戲占了五成,八月中國蘋果軟體商店(App Store)十大收入最高的手機遊戲排行,騰訊自製遊戲就占七支,對比於旗下通訊軟體微信和QQ知名程度,遊戲可以說是悶不吭聲的金雞母。

野心勃勃的騰訊過去以自製遊戲為主要策略,去年八月卻破天荒在微信和手機QQ平台開放第三方遊戲進駐,近期更以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向手機遊戲開發商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簽下Candy Crush代理權,還找來韓國知名演員金秀賢站台。

「用戶消耗時間遠大於你的想像,你根本來不及準備(遊戲)內容,」呂鵬一句話,解釋騰訊海外布局背後的原因,而近期一連串的大動作,也顯見阿里巴巴跨足遊戲帶來的威脅。

巴哈姆特手機遊戲主編李仁傑說,微信活躍用戶高達五億,再加上手機QQ,等於掌握中國網路使用者最常用的兩個行動通訊軟體。呂鵬更直言:「我們手機玩家覆蓋率高達九○%。」在中國幾乎沒有對手。

開發商偎大邊西瓜可打廣告,又保證玩家數

「從手機支付到電子商務,微信推什麼都動,(在中國)誰不用微信?」智冠科技前投資長、現為愛就贏總經理的徐德航分析,騰訊利用廣告交叉推廣模式,保證一定數量的玩家給開發商,「它可以在你玩A遊戲時,出現類似的B遊戲廣告。」「它隨便說送你兩百萬玩家,你要不要?」因此,只要是做遊戲的都想進去。

智冠平台發展部經理李殷獎也說,行動遊戲和傳統遊戲的經營策略不同,行動首重就是「自然流入用戶」,掌握人流者為王。根據騰訊經驗,透過社交平台加持,可讓一款遊戲的次存留率(編按:一百位玩家中,再次打開遊戲程式的人數)達到六○%,足足比平均四○%高出一半。

在中國,有逾一萬家遊戲開發商,每年有兩、三萬款新遊戲推出,遊戲數量相較於通路,呈現「僧多粥少」的現象。對遊戲開發商來說,騰訊的吸引力就好比是五年前的臉書(Facebook),是想打開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商,急於討好的魔鬼。

騰訊掌握九成手機遊戲玩家,傳言要上騰訊遊戲平台的上架費,是騰訊收九成、遊戲開發商只有一成,在中國蘋果軟體商店賣遊戲,遊戲開發商依每筆交易可獲七成收入,騰訊的抽成比例讓不少業者直呼「鴨霸!」歐買尬董事長林一泓表示,規模大的遊戲廠商可能覺得沒關係,但這對中、小型遊戲公司卻是一大負擔。

阿里巴巴價格戰破壞提高分潤,給開發商七成

因此,阿里巴巴為了切入這個市場,使出價格破壞戰,開出阿里兩成、遊戲開發商七成、公益一成的分潤比例,打破遊戲市場規則。

以製作精緻手機音樂遊戲為名、去年被Google點名合作的台灣雷亞遊戲製作人游名揚表示,開發商選上架平台,除了最在意接觸到的用戶數,另外還有分潤比例。

不少業者認為,阿里巴巴旗下兩個行動入口平台:手機淘寶和通訊軟體來往,總用戶數雖有五億,但上網買東西的人,不見得是遊戲玩家。「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推廣方式,」游名揚說,如果能保證獨家、或是有更好的廣告版位,不論是哪一個平台,都是遊戲開發商想合作的對象。

「如果馬雲來做(調整分潤比例),一定會一炮而紅,整個體系都會完全改變!」林一泓認為,阿里巴巴的加入,有機會攪亂中國遊戲產業春水。

根據資誠會計報告顯示,今年全球網路遊戲規模將達七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兆一千億元),其中手機遊戲占一五%,是成長最快的遊戲類型。

但,隨著手機遊戲逐漸邁入成熟期,平均一款遊戲壽命只有一天,如何開出好條件,簽下如Candy Crush、憤怒鳥等鑽石級的熱門遊戲,中國兩大網路龍頭的搶人之戰,也將隨著阿里巴巴上市之後,越演越烈。

【延伸閱讀】手機遊戲市場,騰訊取得獨占優勢——騰訊、阿里巴巴版圖中國市占比較

●騰訊

1.手機通訊軟體:手機QQ、微信2.電子商務:京東商城3.第三方支付:財付通4.遊戲:騰訊遊戲5.交通:滴滴打車

●阿里巴巴

1.手機通訊軟體:來往、陌陌2.電子商務:淘寶網、天貓網3.第三方支付:支付寶4.遊戲:手機遊戲平台5.交通:快的打車

註:手機通訊軟體項目以註冊人數做比較

整理: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51

新手必學》 廣蒐資訊、歸納名師語錄、反省操作弱點 三種筆記幫你 從門外漢變贏家

2014-10-13  TWM  
 

 

投資筆記宛如一面鏡子,不僅反映鄭有餘探索股海十三年的足跡,更反映出操作的弱點與心得。

他說,沒有筆記,就無法累積別人的智慧與自己的經驗。

有志於在股市賺大錢者,應從做好投資筆記開始。

撰文‧謝富旭

鄭有餘三次受訪,總是隨身攜帶一本紙張已經泛黃的厚厚筆記本。這是一本約A4紙大小、被朋友戲稱是「葵花寶典」的活頁夾筆記本。他略帶靦腆地表示,「哪是什麼葵花寶典,裡面都是亂記一通!」他的謙遜之詞其實不假,事實上,鄭有餘二○○一年剛開始學習股票投資時,真的是雜記、胡記、亂記一通。只要在報章雜誌看到有趣的文章、表格、線圖等,他都會剪下來,黏貼在筆記本上。

拿起他的投資筆記本翻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脈絡:早期以資料蒐集為主,充斥著剪報、文章的畫線提示,以及心得,很像隨意塗鴉的剪貼簿,鮮少有主題、脈絡可循。

接下來,筆記開始分門別類,例如向某位朋友學習的投資方法,或從某本書閱讀到的重點摘要及各家語錄。筆記的後期迄今,剪報變少了,各家語綠也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投資檢討、心得摘要以及心法的濃縮。

從鄭有餘的投資筆記中,不難發現其中獨特的竅門與流程:亂記 → 歸納 → 心得。而這個流程似乎與一個求道者必經的三階段遙遙呼應:即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

亂記期:廣泛蒐集資訊,特別重視圖表想自己做投資筆記的人,大多不知要從何處開始著手。鄭有餘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從資訊蒐集開始。他舉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名言說:「投資若不下工夫研究,就跟玩牌不看牌一樣,很可能有危險。」廣泛地蒐集資訊,是非常重要的。

蒐集資訊時,鄭有餘特別重視報章雜誌上的圖表。他認為,其實,財經資訊的保鮮期很短,往往刊出後一天、頂多幾個星期就不適用。但經過編輯製作的圖表,往往代表一種訊息、觀念,甚至是趨勢的濃縮,而且閱讀起來一目了然,更有助於吸收。因此,遇到這樣的表格時,他總會把它剪下貼在筆記本。

當然,鮮少有財經表格能夠歷久彌新,他承認,在「亂記」階段的表格,絕大部分現在已經不適用,只有極少數仍具有參考價值。如果發現到這種資訊,應該好好深究其中意義,循線探討,因為,那裡就是蘊含寶藏的地方。

鄭有餘深刻體悟:股票學習或許短期看不到成果,但學習過程會慢慢內化成你的功力。他歸結說:「其實,九五%的功夫都是別人給的,一旦你把你的五%心得拚上去,就出師了。」歸納期:萃取名師、投資人觀念名言錄然而,如果你的投資筆記只會停留在亂記階段裹足不前的話,投資功力則難以提升。鄭有餘投資筆記學的第二階段:歸納。廣納百川,取其精華,則是讓他的投資功力更上一層樓的關鍵。

在投資筆記第二階段,他除了把請益過的股票前輩以及書上閱讀到的投資大師的語錄分門別類,歸納成一篇篇的筆記外,裡面甚至還有一些股市解盤名嘴、小他數十歲的後生晚輩、與投資搭不上邊的台灣民間俗諺或文學名家的語錄。

對此,鄭有餘說:「股市拜師不分大師、名家或市井小民,我不以人廢言,只要他們的話或觀念,對股票投資有幫助、有啟發,我都會記錄下來,反覆咀嚼,把他們當作是投資學習的老師。」例如,鄭有餘從《山豬‧飛鼠‧撒可努》這本書讀到:「獵人的孤獨和寂寞,是精神和力量的最大來源;要做一個好獵人,就要學會等待的耐性!」被鄭有餘視為投資的金玉良言,也因為秉持「獵人精神」,他在陸海、中租、美光科技等股獲利大豐收。

又比如,他從台灣俗諺「要做大肚公,不怕喝到海水」體會到,想在股市累積財富,就不要怕東怕西,帶著錢投入股市邊做邊學就對了。因為投資的智慧不可能紙上談兵,而是要用鈔票堆砌出來。但前提是,這筆錢如果虧光,也不至於危及生活。所以,他的資金配置底線,絕對不動用保命錢投入股市。這些廣納百川的各家之言,如同沃土一般,孕育出鄭有餘自己的投資智慧,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昇華期:檢討反省,提煉智慧前面提到鄭有餘認為股市投資智慧,九五%的投資智慧雖是別人給的,但自己仍需拚上最後五%,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投資獲利方法。而這五%的智慧就藏在鄭有餘第三階段的筆記學中:提煉。檢討反省,提煉智慧。

他說:「畢竟,別人的智慧是從別人的經驗提煉出來的,未必適合你,也無法令你刻骨銘心。」「惟有從自己失敗與成功經驗中萃取出來的養分,才能讓你從看懂到看通,進而從看通昇華到看透的階段!」鄭有餘說:「遇到虧損時,我不會急著檢討,而是先沉澱一陣子,讓心情平復、沒那麼嘔時,再來想想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人畢竟是肉身,我是勤於禪修反躬自省的人,自認為對獲利雖看得比較開,但對虧損還是比較放不下,所以需要時間撫平!」鄭有餘投資筆記的第三階段,總是寫著對自己投資失當的反省,如何降低投資過程中的情緒波動與起伏,如何克服投資過程的貪、瞋、癡。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筆記的第一階段,比喻成他與投資資訊的一場交戰,第二階段就是與他人投資經驗及投資智慧的交戰。第三階段即是,他與自己內心的一場交戰。

比如說,他曾經畫下一張圖(詳見上圖),這張散戶情緒隨著指數起伏的圖,讓鄭有餘時刻提醒自己早期常犯的錯誤,不要重蹈覆轍讓自己再陷入這個投資迷魂陣。

落實做學問五層次,讓他成為股市贏家鄭有餘把學做股票當成是學問般在鑽研。他說,做學問有五個層次:我讀了、我懂了、我通了、我透了、我破了。「投資是很實際的東西,讀了是沒用的,讀了至少要懂,但懂了還不夠,要通才能融合其它東西,成為有用的方法。而方法還要透過實戰的考驗,淬鍊成真正的獲利。更難的地方是,用對方法賺到錢後還不能驕傲,要隨時保持自我超越,破除局限的上進心!」如果說,股市是鄭有餘帶著三百萬元銀彈征戰的財富戰場;那麼,這本紙張泛黃的筆記,就是他知識累積、腦力激盪以及自我對話的心靈戰場。投入財富戰場前,如果你沒有一顆冷靜清明的心,那麼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見山是山—好用就記

鄭有餘的

獲利公式從哪來?

95%別人經驗:

使用「投資時鐘」調整部位。

運用KD值,找底部買點。

廣泛蒐集親友與媒體「明牌」。

5%自己的心得:

發展操作落難龍頭股、景氣循環股、趨勢成長股的三大心法。

學習、反思、閉門練功,

13年累積6千萬元身價

300萬元

密集學習期

(2001~2002年)學習基本面、技術分析,大量閱讀投資書籍,但績效不佳,虧損百萬元。

漸入佳境期

(2003~2008)技巧趨於成熟,股票投資立於不敗之地,但報酬率仍打不過大盤。

900萬元

閉門練功期

(2009~2010)

決定暫時遠離市場,在這期間發展出「落難龍頭股投資法」。

6000萬元

高速獲利期

(2010~2014)重點押寶經過透徹研究後的股票,獲利動輒以1倍計。

見山不是山—分門別類 進階階段:歸納期鄭有餘筆記裡的8句「金語錄」1. 多頭時,每個人都會賺一點,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關鍵在於空頭時能不能全身而退,保有資金等待下波來臨。(友人)2. 錢不會咬人,放著不會變少。無知而投資的時候,你才會賠得很慘。 (友人)3. 要學鱷魚一星期只飽食一頓就不動,一年只要找到兩至三個標的,然後靜靜地待在湖裡,疾如風、靜如水。(《今周刊》呂宗耀投資專欄)4. 「投機」較「投資」安全,因為投機者知道他需要冒風險,因此投機之前設想周到、處處提防;投資則會藐視風險,反而更不安全。(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5. 要有最低持股的紀律。(《今周刊》黑傑克專欄)6. 買股票跟養孩子一樣,別生太多讓自己手忙腳亂。業餘投資人持股不要超過五檔。(投資大師彼得.林區)7. 操作景氣循環股的最佳法則是:買在本益比最高,賣在本益比最低。(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8. 本益比觀念害慘最多人,股價的調整主要出於供需,而非本益比調整。(某知名基金經理人)

見山又是山

—發展出自我心得 出師階段:昇華期提醒自己不要犯以下一般散戶的錯誤,心情隨指數起伏股票最大的錯誤是把無常當永恆。

人一生中一定有一至兩次賺錢的機會,能不能存到錢,才是勝負關鍵。

不要伸手去接從空中掉下來的刀子,要等它落地,彈了幾下,不動時,再伸手去撿起來。

基本面即使再好,技術面不行就要減碼。

收盤後,心情也要跟著收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