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誰是富士康連跳的幫凶?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11.html


富士康連跳事件令各界關注,很多人歸咎於其管理出現問題,甚至很有人認為富士康是血汗工廠,妄顧工人的權益;也有人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經濟模式已經到 了盡頭,中國人需要反思及改革云云。

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
Apple公 司 09年的業績,其總收入(Total Revenue)有429.1億美元,而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是256.8億美元,毛利達到40%。反觀富士康 09年的業績,其總收入有72.1億美元,而銷貨成本是67.9億美元,毛利只有5.8%。

以此推算,假設一部32G的iphone的售 價是800美元,減去Apple的40%毛利,富士康大約拿480美元,再減去富士康的5.8%毛利,iphone的造價大約是452美元。又假設員工工 資佔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即是富士康的員工只能在每部iphone中拿到150美元,或者是售價的18%。以上的計算十分粗略,因為Apple的銷貨成本中 肯定還有其他支出,即是說富士康員工真實拿到的應較18%更少。

再看看兩家公司的員工人數和毛利,富士康在09年度共有118,702位 員工,將其09年的毛利平均除以員工人數,每位員工能為公司賺錢3,600美元;Apple在09年度共有36,800位員工,即是說其Apple每位員 工能為公司賺錢37.6萬美元,差不多是富士康員工的10倍。

問題的源頭是Apple嗎?當然不是,沒有顧客對Apple的產品趨之若 鶩,他們何來賺那麼多錢?如果要追源溯底,連跳慘劇還不是我們這班顧客造成的?就算不是我們一手造成,幫凶的罪名也逃不了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25

青年貧窮真相:學貸幫人變幫兇!

2012-11-26  TCW
 
 

 

「便當太貴,我吃不起。」一個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卻窮到吃不起三寶飯,她,拿著大學文憑,卻面臨挨餓的威脅……。

這是過去幾個星期,《商業周刊》網站上,討論人次最多的一篇文章,物價越來越高,大學生起薪卻多年停滯如死水,甚至下滑,造成青年貧窮問題,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台灣的就學貸款政策,加上大學高學費政策,恐怕正是關鍵之一。扛著負債,拿到的卻是貶值的學歷,讓貸款的大學生掉進金錢的牢籠裡,不容易翻身。

今年三十歲,目前在台中公家機關擔任派遣人員的Andy,就是眾多吃不起三寶飯的年輕人之一。

大學生苦背債三十歲想婚,債還沒還完

他出身台中工人階級家庭,為了到台北上東吳大學,他必須靠自己,「我把貸款貸到最高。」他算給我聽,每學期要付八萬元學雜費,再加上二萬八千元的住宿費,即使省到每個月生活費控制在三千元左右,他畢業時仍背了六十五萬元的債務。

畢業之後,他在公家機關找到一份實驗室的工作,起薪一個月二萬八千元,現在,每個月他要還助學貸款六千元,他數著每一塊錢用,扣掉五千元房租,他每天的生活費只有兩百元,一盤九十元的三寶飯,對他來說真的是奢侈品,即使這麼省,「前幾年,我還是入不敷出,申請展延。」他說。

「每個月還剩一萬元,做什麼用?」本刊記者問,「上班用的機車,我要用這筆錢貸兩年才能買。」他回答,電腦、手機,進修補習的機會,都靠這一萬元,「別人是用錢滾錢就能賺錢,我們卻是連念書都要付利息。」他說,幾年過去,他的薪水只增加了四千元。三十歲了,想結婚,但要存一筆錢,債還沒還完,錢又從哪裡來?

大學文憑卻貶值學費飆漲,就業增加有限

「學貸是青年負債的開始,年輕人從大學時代開始,就扛了一身債。」社運團體青年要好野成員陳秉暉觀察,為了還債,很多人在學校就不斷打工。有債務的壓力,「畢了業也沒有籌碼談工作條件,因為他們不能承受沒有固定工作的壓力。」Andy只是眾多大學畢業生的例子之一,現在,像他一樣背債念書的學生越來越多。

一九九五年時, 借學貸的學生只有四萬一千九百四十人次,到二○一○年時,申請學貸的學生已達七十七萬七千三百零五人次,十五年中,增加了近十八倍。若以人數計算,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二○一○年申請學貸的人數為四十二萬七千人,那一年,大學、專科以上學生總人數為一百三十四萬四千人,靠就學貸款念書的比率,高達三一‧七%,幾乎每三個學生中,就有一個要背債念書。

「 薪資和就業增加有限,房屋漲價,家長為付房貸,沒法再付更多學費,因此只能靠學貸。」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觀察。

大學越來越貴,背債念大學,最後拿到的卻是貶值的學歷。

十五年前,國立大學一學期的學費很少超過三萬元,現在卻比比皆是,以醫學系為例,國立大學最貴的醫學系一學期學費是三萬九千元,私立大學則是七萬二千元,比公立大學高出快一倍,加上雜費,念私立大學一年付超過十萬元學費是常有的事。明年,大學學費還計畫再調漲,公立大學調漲一○%,私立大學則漲五%。

起薪更倒退嚕大學生多三倍,供過於求

但是大學生的起薪卻一直退步,根據勞委會的職類薪資調查指出, 台灣大學生的起薪, 一九九九年時還有二萬七千四百元,到去年只剩二萬六千五百元,十三年過去,還少了九百元。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 二○○○年時,職場上大學學歷工作者的平均薪資是五萬一千三百元,去年,這群人的平均薪資卻只剩三萬八千六百元,比十一年前低了二五%。

諷刺的是,學貸讓原本上不了大學的學生進大學,是大學生起薪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辛炳隆觀察,「供過於求,是學歷貶值的原因。」一九九○年代,台灣一年只產生三十萬大學生,但政府開放專科升格大學後, 學生數一路攀升,去年,大學以上學生(包含碩、博士)總數增加為一百二十五萬人,比九○年代多了三倍,大學從菁英教育變成普通教育。

他同時做了比較,美國過去十年大量開設大學,並降低對州立大學補助,導致大學生供過於求,現在,美國也出現一畢業就背債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的大學生,也有人擁有三個學位,卻只能找到端盤子的工作。

三大解決方案回復聯考和低學費政策

學貸是大學生增加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關上學貸的大門,就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增加學貸的門檻, 會是另一種不公平,」陳秉暉認為,憑什麼要這群人先去工作、繳稅,供經濟能力較好的人念書,誰能保證這些人當中,不會再出一個郭台銘?憑什麼拿走他們翻身的機會?

辛炳隆認為,解決的方法就像治水,第一、要「分流」。淘汰不好的大學,拿省下的錢,補貼剩下的大學,降低學費,「讓適合念大學的人念大學, 不是有錢的人就有優勢,我連『多元入學』都反對,因為這讓有錢人可以讓小孩參加科展,讓小孩念好大學,」他認為,回到過去公平考試,低學費的方式,才能解決問題,換句話說,用過去的聯考,才能解決22K(指薪水二萬二千元)的問題。

第二、要「引導」。他認為政府應該辦一到兩年的長期訓練班,「就像外貿協會辦的外貿人才養成訓練班,一畢業,企業都搶著要,不是像現在,只有三到六個月的訓練,只學個皮毛。」

第三、要提倡多元價值。「德國大學外國人念免費,是因為德國人喜歡念技術學校,一技在身,工作有保障,」他觀察,台灣現在精密產業等,很缺技術人才,「這些人薪水絕對比基層白領高。」

辛炳隆認為,現在政府提出「博士年薪百萬」等政策,其實又是走回文憑主義的老路,「為什麼不保障高中生、專科生的收入?」他質疑。「現在年輕人已經到了不得不面對改變的時候,」必須引導年輕人嘗試新的可能性,不被文憑主義和學貸綁死,才能從根本解決青年貧窮問題。

【延伸閱讀】15年來,背學貸人次成長近18倍—台灣辦理就學貸款人次和申貸總額變化

1995年就學貸款人次:4萬1,940人次就學貸款金額:15.79億元

2010年就學貸款人次:77萬7,305人次就學貸款金額:281.23億元→15年來,申貸總額增加近17倍

註:辦學貸者包含五專、二專、大學和碩博士資料來源:教育部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0

揪出幫兇︾左手推開發案 右手簽環評 地方政府球員兼裁判 山林陪葬

2013-10-28  TWM
 
 

 

業者搞觀光、政府拚經濟,環境淪為犧牲品。提供解方的《國土計畫法》草案仍卡在立法院,忍受來自相關利益團體的角力。若「經濟發展優先」思惟不變,台灣不會有停止開發的一天。

從高空看台灣,會發現美麗的寶島,曾幾何時,已然千瘡百孔。

阿里山遊人如織的祝山觀日平台,咫尺之遙的邊坡處,有上百公頃的土石崩塌;東部人稱「天使的眼淚」的高山嘉明湖,西部卻有汙染綿延三十公里的黑色南崁溪;至於看不見的空氣汙染,甫出爐的NASA(美國航太總署)空汙地圖指出,台灣的細懸浮微粒濃度竟是歐洲的二至三倍。

面對長久以來的國土破壞,不見由上而下檢討的作為,往往等到颱風、豪雨來襲時,發生土石流、道路崩塌、橋斷樓垮等災情,政府相關部門才會究責、檢討,但新聞熱潮過後,卻不見真正的改變。

「政客用天災來卸責,拿受災戶來消費,每次都列出所謂的優先法案,但都不會真正積極推動。」農村陣線聯盟政策遊說組主任林子凌義憤填膺地說。

若先不論責任歸屬,檢視我們的國土,到底台灣,離福爾摩沙這個美麗稱號,已經多遠了?

台灣山坡地面積高達七三%,山高、坡陡、雨急的地質與氣候特性,再加上地震多,是造成土石流的主因。台大土木系教授鄭富書的研究顯示,台灣與外國比,同樣面積的土石流量高了二十倍,土石流發生的頻率也遠較國外高,平均兩、三年就有一次。

九二一地震後,台灣地質鬆軟,加上極端氣候,豪雨變多,更是雪上加霜;莫拉克風災後,經濟部根據福衛二號衛星照片完成的全台崩塌地面積判斷,從高屏溪流域的荖濃溪、旗山溪、隘寮溪,曾文水庫及南化水庫集水區,崩塌面積達四萬七一六六公頃,增加三五五六公頃、約五千個足球場大小。

如果前述為不可抗拒之因素,那麼山林的過度開發,就是人類要捫心自問的問題。

水泥工業 把山頭變癩痢頭不少如癩痢頭般的山頭,是水泥工業帶來的徹底破壞。光是生產一噸水泥,需要一.四噸的石灰岩、三百公斤的黏土和六十公斤的矽砂。

「水泥是毀滅性的產業,因為它就是讓一個山頭不見啊!」林子凌說,政府收的租金過低,根據林務局資料,國有林地採礦最低租金在花蓮,每年每公頃只要五三一一元,換算每月租金僅約四百元。在官方變相鼓勵開採礦業、生產砂石、水泥的心態下,台灣東部的海岸山脈,每年生產一千九百萬噸水泥,卻有一半是外銷。

環保律師詹順貴質疑,水泥挖太多,當工程建設不需要了,就去製造消波塊和攔砂壩,「但是真的有需要嗎?還是變相讓石化業可以繼續賺錢?」此外,台灣每年砂石開採一億噸,有六成是非法開採,地面的坑洞,就由廢棄物回填。商人荷包賺飽,大地生機卻喚不回。

打著發展觀光的名號卻破壞國土者,也不在少數,最經典就是南投清境農場。

百岳環繞的清境,原由退輔會為安置退除役官兵進行農墾而開發,美麗的風光,讓民宿業者接踵而至。周休二日的商機,讓附近民宿十年來由二十六家增加到一三四家,其中竟高達九七%是違建,僅四家合格。

當清境不再「清靜」,占用國土、破壞水土保持的業者櫛比鱗次,成為土石流的高危險區,曾被形容為「滿山的未爆彈」。

空拍紀錄片《發現台灣》導演齊柏林表示,九二一震災後,政府鼓勵清境發展民宿、振興經濟,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政府在地區發展時,常常沒想到長遠後果,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蠻野心足協會創會理事長文魯彬則說,清境問題懸而未決,和政治角力大有關係。詹順貴直言,「最重要的是南投縣政府不積極管制,讓人有機可乘。」對此,南投縣政府建設處使用管理科科長黃乙穎表示,違章建築採取檢舉制,根據《區域計畫法》,若有違規使用土地行為,一次開罰六萬元。

不只清境,去年全台山坡地違規使用遭取締有四三五公頃,處罰金額有九千九百多萬元,其中有六十七件移送司法,顯然問題一直未解。

齊柏林也點出,高山公路是「殺手」,會改變山的支撐力量,當風災來臨時,就嚴重崩塌。

前總統李登輝時代,為加速平地開發,高喊「農業上山、平地廢耕」,造成許多農民砍伐林木、種植淺根的高經濟作物,如檳榔、高冷蔬菜等,也成水土保持的破壞者。

「三十年前台灣種出溫帶蔬果,被認為是農業奇蹟,但所造成的土壤沖蝕及施肥導致的水庫優養化,卻是苦果。」內政部長李鴻源說,考量農民生計,較平衡的作法,應是改種樹木,政府再給予補貼。

高山濫墾濫伐,上游無法水土保持,溪水流動帶來大量砂石,流進水庫造成淤積,這已是全台各大水庫的普遍現況。

以南投縣萬大水庫為例,台大地理系教授林俊全在《台灣空中地理大教室:一百個你不可不知的關鍵地貌》書中提到,萬大水庫一九六○年完工時,還有一.五億立方公尺的蓄水量,經過九二一大地震和二○○四年敏督利颱風,上游集水區崩塌地連年增加,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蓄水量;推估十年後就會無法使用。萬大水庫分屬林務局、河川局和台電管轄,中央應出面整合。

桃園南崁溪 整條變「黑龍江」另一怵目驚心的,則是「黑龍江」的景象。據環保署統計,去年全台有一○%的河川受中度以上汙染,其中桃園縣流域面積最大的南崁溪,上游有林口、龜山工業區、砂石場、中油煉油廠;中下游有畜牧業和家庭廢水,導致整條溪流都呈黑色。

環保署統計,去年南崁溪汙染達百分之百,全長三十.七公里,有二十九.三公里受中度汙染,一.四公里是嚴重汙染。桃園縣政府因水汙染被開罰三千八百萬元,僅次於高雄市。

追究責任,詹順貴認為,地方政府規畫的工業區汙水處理能力不夠,加上違章工廠太多,常偷排廢水,且桃園縣環保局未持續開罰,所以汙染難以改善。桃園縣環保局稽查科科長林立昌回應,縣政府從一二年九月開始實施「貓頭鷹專案」,專門在假日、深夜、風雨夜巡察河道取締,截至目前共裁罰五千七百多萬,已十家工廠停工。

另外,河川水質無法有效改善,是因桃園縣目前汙水下水道只占總體下水道的五%,而南崁溪民生和事業廢水的占比各為五○%,目前在規劃沿岸的民生汙水接管,希望接管到汙水處理廠處理後再排到南崁溪。

法規鬆綁平台 讓業者暢所欲言來到海岸,環境持續惡化,光是西部沿海,就有一千平方公里面積低於海平面。

西部沿海四萬公頃的魚塭所抽的地下水,被認為是地層下陷的主因。但詹順貴認為,養殖業抽的是淺層水,對水循環相對友善,大多滲回地下水或溪流,真正消耗的水不到兩成。

同樣超抽地下水,工業要負更大責任。詹順貴說:「工業用水需要更乾淨的水,故抽的是深層水,而且排出來的水含重金屬。」一一年高鐵彰化路段下陷時,政府曾封深水井,時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的李鴻源說,彰化、雲林、嘉義工廠水回收率只有一○%,未來耗水產業如科學園區,不應再進入地層下陷嚴重、國土脆弱區。

國在山河破,台灣真的要把這樣的家園,交給下一代嗎?

面對問題,政府難辭其咎。林子凌說,包括《森林法》、《國家公園法》、《水土保持法》等,台灣不是沒有法源保護國土,但政府部門時常扭曲內容,朝對經濟有利的方向解讀,才是大問題。文魯彬則點出,地方政府推動開發案,也同時負責環評,產生「球員兼裁判」問題。

若「經濟發展優先」思惟不變,台灣不會有停止開發的一天,經建會甚至設立了「法規鬆綁建言平台」,讓各行各業提出希望鬆綁的法規,其中也包含土地環境的開發。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近來推動的《國土計畫法》草案,也許是解方之一。

詹順貴建議,在全台資源盤查後,國土計畫應依重工業、輕工業、服務業的比率,訂定可住人口上限,並據此劃定都市計畫土地。而土地用途標示清楚後,若是工業發展區,申請可從簡;但不該開發的農業區、國土保護區或山坡地則嚴格禁止。

力推立法的李鴻源說,《國土計畫法》草案已根據災害潛勢圖,包括人口、土地、土地承載力,把台灣分成高山、平原到海洋好幾塊,一直被忽略的海洋也會重新規畫;從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到觀光發展,期待沿海的資源保育與應用,有更積極的作為。

不過,《國土計畫法》草案仍卡在立法院,立法過程中,勢必有來自政府、企業和相關利益團體的角力。若要許下一代美好的未來,推動位居各法上位的《國土計畫法》刻不容緩,公民團體和媒體等監督政府保護環境的力量,也需要更多的累積和發聲。

數字告訴你

台灣多受傷

河川

全台灣10%、約303公里的河川,受中度以上汙染。

(飲用水須在「未(稍)受汙染」等級;魚類的生存要在「中度汙染」以下;受「嚴重汙染」河川會有臭味。)

空氣

NASA空汙地圖顯示,台灣的細懸浮微粒濃度約歐洲3倍。

山林

50座水庫容量剩2/3,到2030年僅剩一半。其中石門水庫淤泥有1億噸,清運的砂石車連結起來可繞地球7圈。

台灣人一年平均消耗水泥1258公斤,是全世界平均的5.22倍。

2012年山坡地違規使用共435公頃,約220個小巨蛋大。

海岸

近7年來,透過志工淨灘,平均一年清出逾1萬公斤的垃圾。

地層下陷

台灣沿海地層下陷面積達1700平方公里、約6個台北市大。

資料來源:環保署;賴若函、蔡曜蓮整理撰文‧賴若函、郭淑媛 攝影‧齊柏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47

《賺不到》台灣薪資退回十五年前水準 亞洲吊車尾 10A總裁拚業績 為何成低薪幫兇?

2014-04-07  TWM
 
 

 

根據《今週刊》最新調查,高達八成年輕人很擔心低薪問題。

台灣實質薪資倒退到十五年前水準,年輕人面臨買不起、養不起的困境。

什麼政策導致低薪?比較台灣與韓國,長期趨貶的匯率政策是關鍵之一。

撰文‧方德琳

「二十年前,台大商研所畢業薪資四萬五千元,二十年後只剩下三萬五千元。」台大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魏啟林感慨,畢業生薪資倒退,而房價飛漲,即使是台灣傾全力栽培的高材生,也感到前途茫茫。

台灣年輕人低薪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但是政府至今不僅拿不出辦法,更是打擊薪資的幫兇。例如:二○○八年政府祭出二十二K(二萬二千元)政策,以及政府大量使用派遣工,都加劇年輕人薪資惡化。

台灣擠不進贏者圈

與匯率長期趨貶脫不了關係根據政府統計,一三年台灣平均實質薪資為每月三萬六千元,已經倒退到十五年前水準。

「我看到優秀的學長姊,畢業之後卻只能領取不到三萬元的薪水。念高中時,我也許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管好自己的事情就會有光明未來,但現在看到學長姊的薪資一路下滑,我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三月三十日站在凱道前的台大社會系學生林靖豪說。

高中念建中,大學念台大,在親朋好友眼中永遠是「優秀青年代表」的他,夢想與現實差距更顯失落,「我們的未來在哪裡?」他說。過去以為有好學歷就有好工作,現在想來卻感到無比諷刺。

再把焦點放到亞太地區做國際比較,就發現這幾年台灣薪資不進反退。以美商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對一三年的薪資調查,越是中高階主管職位,台灣的薪資就顯得越低落,已經遠遠落後於鄰近中國。

比較「資深經理」一職,台灣平均薪資只高於越南、菲律賓與印度,與馬來西亞在伯仲之間,這兩年互有領先;韓國比台灣高四成多,中國北京也比台灣高四成多,新加坡則是台灣的兩倍。

一位在外商銀行擔任亞太區高階主管激動地表示:「在我的公司裡,台灣員工薪水只比菲律賓高。」這位不願具名的金融界人士十年前從台灣移居香港,銀行轄下的印度、馬來西亞、香港與中國都是他的業務範圍,「我眼睜睜看台灣一個一個被鄰近國家追過去。」即使想幫台灣人加薪也無能為力。「台灣業務量已經降到三%以下,除非他們願意離開台灣到香港,否則已經沒有加薪可能。」他說。

台灣薪資成為亞太地區末段班的情況,一○四獵才派遣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更有第一手的觀察。從一○年開始,台灣薪資就與中國、印尼出現「死亡交叉」。他認為:「薪資是台灣經濟弱化最明顯指標。」過去十幾年經濟轉型不成功,把老本吃光了,病徵開始一個一個浮現。

低匯率壞處一:

央行長期保護 企業無動力升級創新從世界銀行資料可清楚看到,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佔全球GDP比重一路下滑。從二○○○年的一%降到今年預估只剩○.六七%,下降幅度超過三成;同時間,中國大幅增長,從三.六六%上升到一二.七%,而韓國即使在中國的擠壓下,仍維持與二○○○年一樣的比重。泰國則呈現急起直追的態勢,從○.三八%上升到○.五五%。

「這十多年,台灣經濟沒有進入全球贏者圈。二十年前靠代工、壓低成本的競爭模式,二十年後依然如此。產業know-how被學走,但企業仍不打算升級創新。」晉麗明說出台灣企業幫員工加薪的困境。

企業沒有升級,附加價值出不來,當然就沒有給員工加薪的空間。而在多數企業都低薪的情況下,即使賺錢的多數企業也不願「破壞行情」自己加碼。

知道這十多年,台灣企業沒有成功地附加價值,接下來就要探究為什麼台灣企業轉型不成功?

政府政策可以形塑企業決策的經營環境,問題是,這幾年台灣經濟政策哪裡出問題?「這與台灣長期處在相對趨貶的匯率環境脫離不了關係。」一位不願具名的私立大學經濟系教授說。

當一個國家經濟要轉型時,匯率升值,其實有利於要取得先進技術做產業升級的廠商。「但是保護出口是央行匯率政策的重要原則。」為了讓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有價格競爭力,央行對匯率政策採阻升態度。

央行的阻升其實從彭淮南一九九八年上任央行總裁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三千億美元的外匯存底看出。即使外匯存底這麼多,為了保護出口產業,央行嚴格控制匯率的升貶。這位經濟系教授說:「短時間為了讓廠商有喘息機會,適時干預是可以的;但問題是,台灣匯率長期都維持低檔。」按理匯率波動屬於企業經營要避險的項目,但是央行把企業避險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台灣企業就在央行保護傘下,沒有去做轉型該做的事。」相反的,韓國這十多年的匯率政策就比台灣「靈活」。

比較台灣與韓國的匯率政策,從彭淮南上任的九八年至今,韓元兌美元就漲了二八%,新台幣兌美元只漲一二%。「當企業知道他面臨的波動風險比較大時,在決定生產與銷售時,會預估比較大的利潤空間。」當企業預估成本高時,自然會去調整產品策略;台灣企業沒有人覺得央行的趨貶匯率政策是一時的,在央行長期穩定的保護下,企業循著同樣的低成本競爭老路,無法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很可惜的是,台灣穩定趨貶的匯率政策也無法幫企業維持長期的競爭力。再怎麼低,也低不過過去薪資便宜的中國,現在的越南、柬埔寨。而台商為了再降低成本,只好將製造基地外移,國內就業機會減少,台灣加薪更無望。

低匯率壞處二:

與國際交流成本變高 不利文創業發展台灣出口製造無法成功轉型,但很多人說,台灣服務業的競爭力也強,難道服務業無法成為火車頭,帶動薪資上漲?

台灣服務業佔GDP七成,六成就業人口,確實是台灣最重要產業,但每年,服務業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度卻不如製造業。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精算,製造業生產每一美元產品,將帶動其他部門一.四美元的產出,產業價值鏈的廣度與深度是服務業比不上的。

「台灣服務業大多是批發零售,這些業種的薪資多半偏低。」金融研究院院長鄭貞茂分析。他認為,金融業是服務業裡高知識密集產業,屬高薪資服務業,只可惜台灣這幾年的金融業發展緩慢。從WTO(世界貿易組織)資料發現,台灣金融業的海外產值只佔全金融產值的二%,而新加坡有一○.九%。金融業沒有成功輸出服務,相關就業的薪資也停滯不前。

以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前十個高薪資業種的平均薪資來比較,一三年,製造業仍然以平均五萬四千元高於服務業的四萬九千元。

最近,有人把希望寄託在文創產業。「但是低匯率其實不利文創產業發展。」這位經濟系教授提醒說。無論是影視工業或是各種類型展覽,「你要找國外的明星來台灣,或找國外產品來台灣展覽,低匯率就是讓他們成本變高。」如果,台灣未來有心培植新興服務業與文創產業,那麼低匯率政策也必須改弦更張。

低匯率壞處三:

讓台灣薪資更低 年輕人只好出走當台勞儘管年輕人茫然失落,業內人士憂心忡忡,但是只要每次提到台灣低薪現象,政府總不忘拿台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簡稱PPP)來安慰。所謂購買力平價是考慮物價水準的實質購買力。

三月二十七日,中央銀行理監事聯席會新聞稿中,央行特別出具一份台灣與韓國實質購買力比較。這份報告指明,韓國人均國民所得毛額為二萬六千多美元,比台灣二萬一千多美元高二一.四%;但過去十五年,韓國物價累積漲幅高出台灣二七.六%。若剔除物價因素,韓國實質人均國民所得其實比台灣低。

同樣的說帖就出現在太陽花學運爆發前,三月十二日,總統馬英九仍是以「台灣購買力平價為亞洲四小龍第一」宣揚台灣經濟驕傲,他說,雖然台灣人均GDP約二萬一千美元;但根據PPP的算法,人均GDP就跳升為三萬九千美元。「我們超過了日、韓,是韓國的一.二倍。」如果台灣人都不出國,國際都不交流,把自己鎖在國內,那麼馬英九與央行的說法算對;但問題是,整個亞太地區已經進入人才競爭,低匯率不利於台灣吸引人才,更讓台灣人才在國際市場上「嚴重低估」。難怪年輕人要到澳洲、新加坡當台勞,因為匯率換算回來,大家都覺得賺到了。韓國在過去十五年,確實物價漲幅比台灣高,但匯率漲幅也比台灣高;但台灣低薪的最根本問題,就是我們物價不漲,匯率也不動。

舉例來說,我們假設在九八年,台灣人與韓國人薪資分別是新台幣一千元與一千韓元,並假設當時新台幣與韓元匯率為一:一,兩者兌美元匯率也假設都是一:一;十五年過去了,韓國的累積物價漲幅比台灣高二七%,在良性通膨環境下,韓國人的薪資相應漲到一二七○元,台灣人還是一千元。

除了物價上漲外,韓元兌美元匯率也漲了二七%,所以一二七○元韓元換算成美元變成一六一二美元;而台灣在匯率只上漲一二%的情況下,一千元台幣薪資換算成美元為一一二○美元,兩者差距四四%。

薪資不漲,是以新台幣的角度來看,但若以美元的角度,台灣人的薪資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根本就是節節敗退,這樣的敗退,直接影響台灣人的海外消費力。是的,長期低估的匯率,除了是讓你在「台灣島內」薪資停滯的原因之一,更是讓你在「國際間」購買力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

為何央行操控匯率?

為了一千八百億盈餘目標 苦果全民買單「如果物價不動,匯率至少要升值。」一位財經專家說。台灣央行最在意的就是物價與匯率,但國外央行連失業、房價也一併考慮。何以至此?因為我們央行每年都有盈餘目標,要替政府賺錢。今年,央行預定的盈餘目標為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

《今週刊》曾製作「揭開央行賺錢神話」封面故事,詳細剖析在彭淮南領導下的中央銀行如何球員兼裁判。央行賺錢的來源最主要是把外匯存底拿去投資國外資產獲取收益,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新台幣匯率會直接影響收入。央行每年都替政府賺錢,繳庫一千八百億元以上,但是操控匯率的苦果是全民在負擔。

台灣年輕人的低薪與匯率有什麼關係?乍看恐怕讓人一頭霧水。但撇去台灣高等教育跟不上職場變化,或全球化後的M型化現象,「這些都是低薪原因之一,但關鍵是台灣長期低物價、低匯率政策。」這位財經專家說。根據本刊最新調查,高達八成年輕人最憂慮台灣低薪,低薪讓年輕人失去未來的希望。該做什麼來提高薪資?現在的情況是過去十五年累積下來,要改變也並非是一朝一夕。但是重新思考匯率與物價政策是政府該做的起點。

薪資被中、韓甩開

甚至不如泰國、印尼

——2013/2014亞太資深經理人平均年薪資料來源:美商韜睿惠悅2013╱2014亞太地區薪資結構

整理:辛曉昀

薪資沒進步!還退回15年前水準——台灣近30年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註:經常性薪資指每月給付受僱員工之報酬,包括本薪與按月給付之津貼及獎金;以上均不扣除應付所得稅、保險費及工會會費。

資料來源:勞動部

匯率長期趨貶保護出口 削弱企業創新力——台韓近20年兌美元匯率走勢註:以1998年央行總裁彭淮南上任年為基準100,向上表示升值,向下表示貶值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整理:楊政諭服務業為經濟主力 薪資卻不如製造業——製造業與服務業前10高業別每月平均薪資比較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88

第一波受害業者:美國認為台灣是幫兇

2014-08-11  TCW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台灣卻被牽連,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正是近來為「反傾銷」稅所苦的太陽能產業。

一旦美國判定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反傾銷」成定局,恐怕會讓好不容易復甦的太陽能產業,再度摔到谷底。

七月二十六日,美國商務部初步判定,從中國、台灣銷售至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模組有傾銷行為,將課徵台灣業者二七.五九%至四四.一八%的反傾銷稅,稅率幾乎和中國業者不相上下,遠高於業者預期的二○%以下。

受害多大?悲觀效應浮現,第三季虧損恐重現

「哪ㄟ安捏?」判決出來,台灣太陽能業者驚呼。「一時搞不清楚狀況,都很混亂,我們還在想對策。」此次反傾銷訴訟應訴代表之一的昱晶能源總經理潘文輝說。

太陽能業者七月底幾乎總動員,緊密與經濟部聯繫,希望能跟美國重新談判、協商。面對此一判決,除了驚訝,台灣業者更感到無奈。

一位太陽能大廠高層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談起這次被捲入中美貿易糾紛的心情,「只能說大家之前普遍太樂觀。」他認為,中美兩強相爭,台灣受害,主要因為太陽能產業發展長期集中在中游電池端,台灣淪為替中國、美國代工的「打工仔」,只能任人擺佈,幾乎是許多台灣代工業的縮影。

以下是這位太陽能業者的口述告白:

二○一二年,先是美國對中國實施「雙反」,中國的電池很難賣到美國,只好向台灣採購,因為我們價格低嘛,沒想到,這一次美國也把台灣納入反傾銷範圍,有些廠商課的稅還比中國高,我們原本有的價格優勢不在了,突然變成劣勢,要怎麼再和其他國家競爭?

其實,台灣根本沒有意圖傾銷,我們只是想做生意而已,價格幾乎也都掌握在中國客戶手裡,任人宰割,但美國卻認為台灣是幫兇,認為我們和中國是一國的,但我們認為自己才是一國啊!

雖然判決現在才確定,但早在六月就可以看到影響,中國廠商開始砍單,接著美國也不能賣,以後更不用想了,這次短期三個月到六個月一定有衝擊,大家都還在想應對方式,要嘛你放棄美國市場,賣到歐洲、日本;如果你覺得美國市場還是很重要,那只好快點到海外設廠,部分生產線外移吧。

過去我們賣電池給中國大陸,幫它代工,它利用你的產能、技術,但是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或產能供過於求,第一個先砍你的單。沒辦法,台灣內需市場不夠大,很難往下游模組、系統端走,做不起來自己的品牌。

從結果來看,這可能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無奈吧。只能說之前大家普遍太樂觀了,以為美國不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自己的成本提高,但這也只是台灣過度期待而已,最後還是成為中美之間被犧牲的角色。」

除了台灣廠商有苦難言,反傾銷判決一出,七月二十八日,國碩、碩禾、昇陽科等太陽能股跌停板,該類股市值一天蒸發逾一百億,去年第二季才轉虧為盈的太陽能電池廠,彷彿再回到「四大慘業」窘境。

為何台灣業者會被美國盯上?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經理胥嘉政分析,由於太陽能產業不像其他科技業,最重要,比的不是技術,而是成本控管和產能規模,一直以來,台灣電池廠在這兩方面表現突出,價格比他國業者低,因此成為全球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產地,更佔美國市佔率六成以上。但,貿易戰卻讓台灣的價格優勢,淪為危害產業的關鍵。

原本可望「撥雲見日」的太陽能產業,這次受害究竟有多大?

回顧上一次太陽能產業景氣最低迷時,是從二○一一年開始,當時因為中國廠商大幅擴產,導致全球產能供過於求,上游材料、產品售價一度暴跌超過五成,新日光、茂迪等八家大廠,全年總計虧損更高達一百三十五億元,創下歷史紀錄,更傳出有廠商停工、開始放無薪假。

而根據勞委會截至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統計,該年度共有一百家企業實施無薪假,多集中在太陽能等四大慘業,同意休假的員工更逾一萬人。

對比先前慘況,雖然現在全球景氣好轉、產業供需逐漸平衡,但凱基證券分析師梁姿?僈﹛A這一次反傾銷判決來得又快又急,業者事前太過樂觀、來不及因應,手邊至少囤積了超過半個月的庫存,原先佔台灣電池廠總出口量近五成中國、美國訂單瞬間落空,業者連一週後的銷售狀況都無法掌握。另一位長期觀察太陽能產業的分析師也補充,若今年十月以後,甚至明年第一、二季轉銷至其他市場的狀況依然不佳,不排除有廠商可能重啟無薪假。

雖然反傾銷終判結果還沒確定,但光是初判,效應卻已顯現。據瞭解,除了停止擴產,原先接近產能滿載的廠房,也開始彈性生產、限制員工加班,更有廠商產能利用率僅剩五成。然而,隨著調查進行,廠商報價、庫存都還在波動,具體損失金額難以估計,不過,考慮庫存與現貨降價求售影響,梁姿?僊w估,才走出谷底的太陽能電池廠,恐在今年第三季重陷虧損。

中美貿易戰波及的不只是各國產業,更與員工生計息息相關。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舉例,其實,二○一二年隨著歐盟、美國先後對中國課徵反傾銷、反補貼稅,中國電池廠難以外銷,加上產能過剩問題,多家廠商接連破產、倒閉。根據中國媒體報導,當時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太陽能廠停產,連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大廠都開始裁員,直接、間接影響中國太陽能產業百萬人生計。

前車之鑑!歐巴馬要輪胎業回流,10萬中國人失業

然而,不只太陽能產業,二○○九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第一次對中國出手,瞄準的正是輪胎業。

有鑑於二○○四年到二○○八年間,中國輪胎進口到美國數量增加了超過兩倍,美方便對中國進口美國的小轎車、輕型卡車輪胎採取為期三年的「特殊保障措施」,在原有四%的關稅基礎上,分別加徵達五五%、四五%至三五%的附加關稅。當時,還引發中美隔空交火,最後得由「世界貿易組織」(WTO)出面仲裁,結果是中方敗訴。

之後,雖然中國外銷美國輪胎數量明顯降低,但裁罰實施後,從上游橡膠業到下游輪胎銷售、運輸等環節,卻有近十萬中國員工面臨失業。不過,歐巴馬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意志甚堅,更曾在國情咨文中表示,唯有靠阻止中國輪胎進入美國市場,才能保住逾一千名本國勞工工作,今年七月,美國宣佈再對中國輪胎業發動新一波雙反調查,看來這場仗還有得打。

「以前日本跟俄國打日俄戰爭,跑到清朝的土地上打,中國莫名被牽連,這次台灣有點類似這樣,兩強爭地盤,我們弱的被陪葬。」胥嘉政看待台灣太陽能產業夾在中美之間的處境形容。

一旦貿易戰升溫,未來,難保台灣不會出現下一個遭殃的產業。

【延伸閱讀】貿易制裁大刀揮下,傷經濟又傷就業——近年國際貿易制裁案例與後果

●2006年10月貿易制裁》日本製裁北韓:禁北韓船隻停泊和貨物進口影響》日本鳥取縣境港市,1年水產加工產值減少60億日圓,1,000名員工失業

●2009年9月貿易制裁》美反制中國輪胎:對中國輪胎業課徵35%至55%附加關稅影響》中國輸美輪胎數量連3年降低,相關產業10萬名勞工失業

●2012年6月貿易制裁》美、歐盟制裁伊朗:禁止石油進口影響》2013年上半年,伊朗石油收入較前1年同期減少58%,國內失業率達30%

●2012年11月貿易制裁》美反制中國太陽能業:對廠商課徵平均30%的反傾銷、反補貼稅影響》中國太陽能產業倒閉潮,無錫尚德等大廠破產,影響員工百萬人

●2013年3月貿易制裁》中美反北韓核武:達成協議,中、韓不和北韓金融機構交易影響》北韓金融機構被斷絕合作,國際人道救援機構無法獲得資金

●2014年3月貿易制裁》美、歐盟抗俄羅斯:禁止能源、國防、軍用與民生產品進口影響》德國恐有超過2萬名汽車產業勞工失業,法國數千名軍用品勞工失業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1

二十年來 審查預算竟未刪過一塊錢 失能議會 苗栗財政崩壞的長期幫凶

2015-07-20  TWM


撰文•陳柏樺

債台高築的苗栗縣政府,七月分再度面對發不出員工薪水的窘況,財務吃緊的原因在於前縣長劉政鴻任內花錢無度,導致縣庫一空;然而,縣府預算案須經議會審議通過,縣議會從未把關,也難辭其咎。

適值希臘尋求歐元區紓困的同時,苗栗縣長徐耀昌七月十日颱風天北上向行政院請求紓困,以支應員工薪水,行政院的態度是「救急不救窮」,十三日敲定讓苗栗預支統籌分配款,但破天荒地將介入管制縣府財政秩序與金流。

不少人以「苗栗財政希臘化」來形容苗栗近乎彈盡援絕的情況。除背負六四八億元債務,苗栗縣政府每個月必須固定支出約六億元員工薪資,加上定於七月發放的退 休公教人員半年退休金、月撫慰金及年撫卹金共六億元,預定支出十二億元,但實情是縣庫空空,捧鐵飯碗的基層公務員,如今卻落得被欠薪。

距離《今周刊》今年四月第九五八期報導苗栗財政問題與失真的縣市政府評鑑,才不過兩個月;當時,苗栗縣政府即是山窮水盡,以致薪資延遲八天發放。此後兩個 月看似財務好轉,未見拖欠薪資情事,但嚴格算起來,是靠著四月開徵的汽車牌照稅與五月的房屋稅,兩筆地方稅及時入庫,才讓發薪水的問題勉強過關。

「中央要求除了人事費與基本支出,若沒有多餘的錢就不要處理其他款項,但縣府立場很兩難,考慮到廠商沒拿到錢可能倒閉,只好用今年的收入支付去年的應付款項。」苗栗縣政府官員解釋前兩個月地方稅收一入庫旋即用罄的原因。

煙火式施政,導致債台高築然而,七月由行政院協助解決燃眉之急,但苗栗縣政府後續每個月仍缺乏資金調度,若不能檢討結構性的問題,問題仍然存在,未來恐仍會再有下一個地方政府財政崩潰,台灣真的承受得住?

苗栗縣前縣長劉政鴻任內積極借貸,大推觀光、藝文與地方建設,當時即挨批「煙火式施政」,加上優於其他縣市的社福支出,導致債台高築。但若將六百多億元債 務坑洞,全歸咎劉政鴻一人,恐怕是見樹不見林,「現在都在討論個人,其實應該看制度是否有漏洞。」三九三公民平台財政專案負責人黃崇哲點出問題。

「苗栗的問題凸顯出預算制度、財政管理制度都已崩壞,才讓少數人可利用制度漏洞去造成今天的窘境。」黃崇哲說。

為討好選民,自籌收入未增至於有哪些制度漏洞?曾任宜蘭縣財政局長的黃崇哲說,從地方財政的透明度和課責度來看,顯有不足,「做錯決策的首長能不能被充分 課責?現在的情況就是拿他沒辦法!」像是台北花博收入實際入市庫約十三億九千萬元,但總支出接近一三六億元,是否符合經濟效益?若不然,誰又能負責?企業 若重大決策做錯,可能讓董事長負責,但地方首長卸任後毋需承擔責任,規畫與實際結果往往未能確實評估、究責,才會讓「蚊子館」這類的無用工程一再發生。

另一個問題是,地方政府拚命向中央要錢,但可以自籌的收入,卻往往為了討好選民,不敢全力爭取。

黃崇哲說,最明顯的就是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和工程受益費這些地方稅,地方政府不願提高公告地價和公告土地現值,導致兩者與市場實際價格相去甚遠,形成地主 負擔的土地稅、和買賣所產生的增值稅,實質稅率下降,「雖然土增稅是機會稅,每年收得到多少端賴景氣,但苗栗實收的土增稅真的太低,會造成收入沒到位,入 不敷出。」此外,二十年來審查預算從沒刪過一塊錢的苗栗縣議會,更是財政崩壞的幫凶。預算案由縣政府提出之後,縣議會理應盡責審查,為縣民「看緊荷包」, 但縣議會民進黨團總召陳光軒形容,苗栗縣過去二十年府會關係「好得出奇」。

透明度不足,審預算淪黑箱「議事透明度不足,在議場裡的對話、攻防,依內規,紀錄不得外流,少了選民監督,審預算也淪為黑箱。」陳光軒直言,在席次失衡的苗栗縣議會,三十八席議員中民進黨只占五席,制衡力量有限,就連推動議事直播也遇阻力。

「苗栗的歲出、歲入都很固定,過去審預算也覺得編得很合理,為什麼欠下這麼高的債務,我們也不曉得。」苗栗縣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李文斌如此回應。他認為, 縣府過去幾年著重建設,支出較多,像高鐵苗栗站特定區土地徵收與都市計畫,在十二月高鐵通車後,招商與發展就能看到成效。

現下的財政缺口,黃崇哲認為,可朝兩個方向「自助人助」。「二○○九年阿諾.史瓦辛格擔任加州州長時,曾碰上財政困難,發薪水欠條給員工,政府有錢時優先 給付。」另外,苗栗可與中央配合,設計一些金融工具,把中央政府每月提撥款項、統籌分配款證券化,也許能先調一筆錢周轉。

苗栗再度敲響地方財政失控、議會監督失能的警鐘,行政院不得已讓苗栗縣政府「寅吃卯糧」,但須嚴防其他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起而效尤,否則難保台灣不會成為「透支未來」的希臘。

苗栗縣提新財改案填債坑,自助而後求助政院

苗栗縣政府債務

2005年底,前縣長傅學鵬交接給劉政鴻時,縣政府負債約202億元劉政鴻上任後苗栗縣負債每年以平均一成以上的幅度增長,至14年卸任時,推估負債達 648億元苗栗縣7月13日所提財改及償債計畫向銀行新貸30億元,明年度預算撙節54億元請行政院專案紓困100億元,分兩筆逐年攤還30億元將透過未 來兩年的統籌款攤還70億元將開採三義砂石等方式籌措,預定分12年償還完畢,但三義土石開發案尚未獲同意,款項來源仍有變數

行政院紓困條件

提前挪用下半年苗栗縣統籌分配款,但不會給新的錢苗栗縣府支出順序,應以人事費、基本行政支出為先檢討苗栗縣府自行加碼的社福支票,及不當增聘約聘僱人員圖說:苗栗縣前縣長劉政鴻(左二)任內大興土木以致負債累累,縣議會卻長期放任。右一為副議長陳明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2

誰是中國抗生素濫用的“幫兇”

1943年,世界上第一種抗感染藥物(通常也稱之為抗生素)盤尼西林(青黴素)問世,它的出現讓“感染”從一個死亡的代名詞變為了僅需一兩天就能恢複的疾病。

在很多藥物學專家眼中,過去的70年可以稱之為擁有“抗生素”這種魔法藥物的黃金時代,但如今,幾乎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任何一處都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這個魔法黃金時代正在過去:由於對抗生素的濫用,超級細菌更在以嚴重超過藥物發明的速度快速進化,人們因為抗生素抗藥性而再次死於感染的情況或許會再次卷土重來。

數月前英國政府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目前,全球每年有約70萬人死於抗藥細菌,到本世紀中期,這個數字會達到1000萬,而該報告的作者指出,這些數字可能還是被低估的。

8月25日,國家衛計委、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旨在為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

青黴素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

“魔法藥物”變身“惡魔”

從天使到惡魔,細菌耐藥的全球性蔓延與抗生素的濫用不無關系。

不妨先來看看細菌耐藥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從生物的生存機制上來看,為了爭奪資源與食物,細菌之間往往會相互競爭,進而制造致命的化學物質來相互對抗,某些細菌為了保護自己就會發展出防禦系統來對抗化學物質的攻擊。

在人類早期制造抗生素時,就是把這些物質帶進實驗室並模仿合成為抗生素,而細菌也通過不斷選擇淘汰,用耐藥性的方式來回應這些抗生素的攻擊。

1972年,萬古黴素發明問世,它的抗藥性出現在1988年,時隔16年;1985年,亞胺培南問世,它的抗藥性出現在13年後的1998年;2003年,達托黴素進入臨床使用,而它的抗藥性在一年後的2004年就已經出現。

可以看到,抗生素以及細菌耐藥之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這意味著耐藥細菌耐藥性的進化正變得越來越快。

“70年來,我們研發的新藥以及細菌的抗藥性不斷試圖超越對方,緊接著我們研發出另一種新藥然後很快出現新的抗藥性……但現在,這個遊戲要結束了,抗藥性出現得越來越快,由於不符合經濟效益,不少藥廠決定不再研發新的抗生素,於是新的感染癥開始重新席卷全球。”知名公共衛生領域的記者Maryn Mckenna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如此描述細菌耐藥的發展史。

“也許你以為,只有病患才會需要用到抗生素,但事實上抗生素幾乎支撐著我們生活中的一切。”她說,“如果產生了細菌耐藥無抗生素可用,首先缺乏免疫系統功能的病患會失去抗生素的保護,包括癌癥、艾滋病的患者、早產兒都會無藥可救;緊接著,所有植入人造物品的醫療方式都無法使用,包括血管支架、血液透析、人工關節等等;所有的手術也無法進行,如果沒有抗生素的保護醫生無法切開身體,也就沒有了心臟手術、剖腹產……一項最近的調查顯示,如果沒有抗生素,每六個人中就會有一位死亡。”

而從16年到1年,誰該為細菌耐藥的超速進化負責?

青黴素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那些輕率地使用青黴素治療的人,應該對於那些由於細菌產生抗藥性受到感染死亡的人背負道德責任,而我希望這種道德責任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首當其沖背負這樣“輕率”罵名的是醫生,盡管,最開始他們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治病救人。Maryn Mckenna在演講中透露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在美國,大約有50%的抗生素使用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在醫生診所開出的處方中,有45%的抗生素其實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抗生素的“短期無害”以及對待感染疾病的“立竿見影”甚至在日常診療過程中的“預防性作用”讓醫生們對這種魔法藥物如獲至寶。

漸漸地,人們學會了用抗生素自我治療。藥店對於抗生素藥物的隨意銷售,讓這類藥物成為了幾乎全球家庭的常備藥。

而在中國,這一問題更為嚴峻:無論是在城市還是縣域市場、等級醫院還是基層醫院的藥物銷售統計,抗感染類藥物,也就是各類抗生素的銷售額常年穩坐第一。

誰是幫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在多地采訪的調研發現,當地醫院的抗生素濫用與醫院所處區域的經濟的發展情況不無關系。

上海市複旦附屬中山醫院門診科室的醫生沈洪向記者透露,從幾年前嚴控抗生素使用以來,在上海抗菌藥物的濫用情況已經比以往好得多,“現在是抓得比較嚴,每一種抗生素藥物都有規定的使用比值,超過這個比值了,科室、醫生都會扣獎金,並且只有在特定科室的特定級別(往往是副高級別以上的住院醫師)才有抗生素的開具權。”

但從北京、上海這樣的一些城市向周邊蔓延,這樣的情況就變得不理想起來。

“抵制抗生素濫用的管理是從2012年開始,在去年,國家還針對這一情況出臺了抗菌藥物使用的指導原則,但不可否認,濫用的情況還是很嚴重。”上海市周邊某縣域醫院的感染管理科負責人劉天(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2012年開始正式管理抗生素使用後,幾乎每個等級醫院都必須配備這樣的科室,但實際管理權微乎其微。

在醫院的藥物管理中,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性、限制性、特殊使用三類級別。其中,非限制性使用的抗生素管理的級別最低,對應考核的微生物送檢率只需達到30%;限制類抗生素需要達到50%,而特殊使用的抗生素藥物,如四代頭孢,微生物的送檢率需要達到80%。

“特殊使用級別的抗生素抗菌的種類最多,按理說只有經過微生物送檢後確定必須使用的患者才可以用,我們醫院對這一送檢率的標準是80%,但實際可以達到50%就不錯了,非限制性使用的抗生素就更加不達標了。”劉天透露。

根據2015年國家出臺的抗生素管理辦法,針對抗生素的使用,醫院需要從科室到醫生個人進行逐級考核,但在大多數的醫院,這樣的考核都是效果甚微,由於不受重視,抗感染科室也幾乎沒有任何權利來對這樣的考核進行獎懲執行。

“在我們醫院,內科大夫收入的85%都是來自抗生素藥物產生的提成。”哈爾濱一家知名三甲醫院的感染管理科人員陳元(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據他透露,抗生素的濫用,兒科、內科、手術科室都是重災區。而其中的原因深究下來與藥物回扣、醫患關系矛盾不無關系。

“在黑龍江,主任醫師每月的到手工資也只有5000元左右,不僅待遇低,工作強度還很大,所以就比較容易出現多開藥、開貴藥的情況。”陳元所說的開貴藥,是指原本可以開非限制性級別的抗生素藥物(比如頭孢一代,價格約為十幾元),但出於療效和價格的考量開具了特殊使用級別的抗生素藥物(比如頭孢四代,價格約為上百元),而後者可以更快速地激發細菌耐藥的產生。

“兒科用得也很多,因為抗生素可以讓孩子好得更快,很多家長看孩子超過兩天病情還沒有起色,會找醫生理論,有的醫生為了避免麻煩,明明可以通過孩子自我抵抗力自愈的感冒發燒,也會開點抗生素,而且有時上來就是頭孢三代,因為這樣讓病情好得更快。”

抗生素濫用的另一種情況,業內稱之為“預防性耐用”。

“其實根據最新出臺的指導原則,手術科室為了防止術中感染,只可以在術前半小時、術後24小時內使用抗生素,但在目前,多數的情況是術後已經五六天的病人還在使用。”劉天舉例說,“有些手術,只需要使用一代、二代頭孢的也會用上三代、四代的廣譜頭孢,後者的價格會翻上好幾倍。”

對於醫院的院長而言,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更是矛盾。

“比如我們醫院雖然是公立醫院,但每年的政府補貼連醫生一個月的工資都不夠發,如果沒有藥物收入,醫院的正常運營都很難維持。”作為東北地區最好的醫院之一,陳元所在的醫院一次特需掛號的費用只有20元,而在北京、上海的三甲醫院特需門診費用普遍是這一價格的5到10倍。醫院運營的壓力讓這些醫院的院長對於抗生素的濫用不得不睜只眼、閉只眼。

“其實在很多一線城市的醫院,抗生素已經不作為主要收入了,而是以手術、檢查的收入為主,在那些醫院的抗生素濫用情況就會好一些,可以說,以藥養醫的機制不破,在基層醫院抗生素管理的路就還會很難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天這樣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中康資訊在2015年對全國的藥物銷售市場做出了統計,結果顯示,抗感染類藥物在多個統計方式中都牢占銷售第一的寶座。其中,城市的等級醫院和基層醫院在使用全身性抗感染藥物占總藥物比例上分別為15.1%和19.7%;而縣域等級醫院和農村基層醫院的這個數字竟高達23.2%及28.1%。

陳元曾經在東北地區的不少醫院做過調查,他發現抗生素導致的結果比自己預想中的還要差千百倍:比如在同樣作為重災區的ICU(重癥監護)病房,有40%以上的病人是多重耐藥菌感染,“抗生素種類目前一共15大類,有很多病人對7種抗生素都產生了耐藥,有的病人只剩下一種抗生素還有效,還有的患者全部出現了耐藥,對他們來說,就只能等死。”

事實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起醫院,農牧領域的抗生素使用更為嚇人:一位抗生素原料的行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日常所食用的大部分動物都是攝取抗生素的,而這不是為了治療,是為了使動物們適應工廠以及農舍的生活環境,這樣降低養殖動植物的死亡率、加速成長。

“在美國每年約有80%的抗生素是賣給農場的動物用,而不是人類。這使得農場培養出具有抗藥能力的細菌,並且這些細菌通過水和土壤散布到了水產、種植的各個領域。”Maryn Mckenna說。

在我國,這一問題也同樣嚴峻:上述抗生素原料藥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十年前,抗生素在我國農業領域的使用就已經很普遍,“比如在大閘蟹的養殖過程中加入抗生素,可以讓高密度養殖的大閘蟹死亡率明顯降低,而且生長得更快。”他說,“在我們日常所食用的魚肉、雞肉中也都有抗生素的存在。”

尋求高效管理

在歷史上,第一個接受青黴素治療的病人是一位名叫Albert Alexander的英國警察,曾經他因為細菌感染,需要摘除一只眼睛以保留生命,青黴素替他保住了雙眼。而那次感染的源頭是這位警察自家花園中的一根花刺。而實際上,一旦細菌耐藥風暴來襲,不僅重癥患者再難獲取有效藥物,就連這樣的來自日常生活中的感染也存在了致命的可能。

對於公共衛生領域來說,如何建立一個高效有力量的體系對抗生素的使用,進行管理是當務之急。

“8月25日頒布的這份行動計劃會對傳統、低端的抗生素生產企業起到限制作用,尤其是抗生素原料藥的生產企業受影響比較大。但對於抗生素的創新型企業反而會有促進,是一個利好的政策。”高特佳投資執行合夥人王海蛟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包括輝瑞、廣州白雲山、哈藥集團、國藥集團、華潤醫藥、揚子江藥業在內的諸多制藥企業都有布局抗感染藥業務。

以哈藥集團(600664.SH)為例,根據其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財報,其抗感染藥物盡管依舊在所有銷售品類中排名第一,上半年銷售破10億,但同比已經有所下降。哈藥集團的財報中將這一下降原因歸結為“受抗生素限用、醫保控費和醫保招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事實上,在中康資訊的統計中,我國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在近兩年也的確是緩慢下降的,比如在城市等級醫院的用藥市場中,2015年全身性抗細菌用藥份額占總份額的比例是15.1%,但2016年預計可以下降至14.4%;而在縣域等級醫院市場,這一比例也有望從23.2%下降到22.8%。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在醫藥行業中,涉及抗生素生產的企業數量可以達到總量的80%,以阿莫西林為例,目前國內阿莫西林同類藥物的生產批文達到上百個,但伴隨著《行動計劃》的不斷推進,在抗生素限用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多重政策的篩選下,這些生產企業也將在未來迎來洗牌。

本次《行動計劃》透露,到2020年,將實現在新藥研發、憑處方售藥、監測和評價、臨床應用、獸藥使用和培訓教育共6個方面的具體指標。比如,將爭取研發上市全新抗菌藥物 1~2 個,新型診斷儀器設備和試劑 5~10 項;零售藥店憑處方銷售抗菌藥物的比例基本達到全覆蓋等等。

“醫學上急切需要能夠對抗超級細菌的抗生素,那麽就需要政府可以對新型抗生素的研發進行補助,包括延長專利期限、提供優先審評通道,以吸引其他企業重新投入到抗生素的制造中來。”王海蛟對記者表示,目前,抗生素類藥物的研發時間平均超過了10年。

對於醫院管理來說,一套更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也正在被期待。

“政府可以嘗試建立一套系統來分析數據,自動化並且明確地告訴我們抗生素的使用情況,並且建立藥物醫囑的把關機制,對處方藥進行再次確認,這些都是信息化的解決方案,在未來可以被期待。” Maryn Mckenna說。

對於中國而言,如何破除以藥養醫的體制,加快醫院收入從藥物到醫療服務的轉變,以及提高醫生待遇,恐怕亦是破除抗生素濫用的根本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49

英國對女性施暴犯罪率創新高,社交網絡成最大幫兇

根據英國皇家檢察署發布的關於對婦女及女孩施暴案件的最新年度報告,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對女性施暴案件的起訴數量創下了歷史紀錄:在2015~2016年間,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強奸以及性侵害的案件數量增加了10%,達到約11.76萬起。

檢察總長艾莉森·桑德斯(Alison Saunders)表示,是網絡犯罪導致了起訴案件的激增。她也由此發出提醒稱,人們應警惕利用社交網絡威脅和侵害個人的現象。

用網絡“色情報複”

桑德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利用網絡、社交媒體和其他形式的科技手段來侮辱、威脅和控制個人的案件數正在增加,並且在未來,這一數字很可能會繼續上升。毫無疑問,網絡能快速傳遞信息,網絡犯罪的難度也非常低,人們容易對自己的行為不多加考慮。”

這些犯罪中包括了“色情報複”,即未經本人同意就擅自披露私人性影像的案件。自2015年4月通過了“反色情報複案法案”後,檢察院共接到了206起訴訟,多名涉案人被判有罪。

其中一名被告就是通過臉書(Facebook)將自己與一名女性的親密照片發給該女性的家人,並威脅她說將在網上發布更多的照片。最終他被判入獄12個月,緩刑18個月。

另一名被告則是在女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了親密照片,並通過社交網絡發布。他被判處12個月社區服務、110英鎊罰款和無限期禁制令。

然而這206起訴訟只是“色情報複”犯罪的冰山一角。為此類案件開設的救助專線在第一年就接到了3700通電話求助。

網絡騷擾和性侵信息傳播

另一些犯罪行為比如利用網絡進行騷擾和恐嚇被歸入了跟蹤案件的範疇。2015~2016年間,皇家檢察院起訴了約1.3萬起跟蹤案件,為歷史新高紀錄。其中70%涉及家庭暴力,並且多數罪犯都利用了網絡及其他科技手段進行犯罪。

對於此類“網絡跟蹤”以及網絡私人信息被濫用案件,檢察院都會得到“特殊指導”,以提高破案效率。同時,桑德斯承認,這些被公開的案件只是現實案件中的一小部分。

其他網絡暴力的高發案件,比如發送具有人身攻擊或不雅信息的案件數量增長了32%,達到2094起。其他違反通訊法的不良案件也增長了20%,達到2026起。據桑德斯稱,絕大部分的此類案件都與濫用網絡及其他科技手段有關。

同時,桑德斯還提到了一個新的擔憂:極端暴力色情信息傳播。這些信息主要指女性遭受性侵害或嚴重暴力的影像。她特別指出,這類案件在去年也上升到了1737起。她認為,像推特、臉書這樣的科技公司以及警方、皇家檢察院和社會大眾都應該更多地關註這類網絡暴力問題。

網絡犯罪由誰來負責

根據官方數據,網絡犯罪占到了檢察院工作量的19%,高於其他任何犯罪行為,包括恐怖主義和欺詐。

下議院平等和婦女委員會主席瑪利亞·米勒(Maria Miller)呼籲稱,科技公司應為發布在其網站上的內容負責,並支付追蹤這類案件的費用。

“在網絡犯罪中,我們能夠獲得確鑿的證據。因為我們一直都在與推特和臉書合作,從而提高檢察院對於證據的敏感性並一起幫助受害者。”桑德斯也表示:“但遏制這些犯罪,科技公司還有很多可以做。而我們社會大眾也應該努力使這類案件不再發生。檢察方和警方則應該密切註意社交網絡的使用情況,搜集各類有助於案件的證據。”她提出,這些公司應該采取更積極的措施來清理非法的信息和賬戶。

終結婦女暴力聯盟董事瑞秋·克里斯(Rachel Krys)認為此類案件訴訟量的增加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這一份全面的、透明的報告和檢察院對此的關註。案件量的增加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婦女開始尋求司法的幫助。”

“但我們知道大部分被害者仍舊選擇沈默,而那些希望幫助她們的組織依然生存艱難。”她這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42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背後,站著無數個幫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9/165908.shtml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背後,站著無數個幫兇
冰川思享庫 冰川思享庫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背後,站著無數個幫兇

如果讀者們勇敢回溯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會意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被打的經驗,打人者除了教師外,還有最親近的父母。

昨天,攜程幼兒園老師毆打孩子餵芥末的視頻在網上快速傳播。網絡上流出的涉事幼兒園虐童視頻,簡直是令人發指!

0

如果這起事件發生在一個小鎮或者小縣,我們尚且可以說這個幼兒園管理有問題,招了水平差或者師德差的老師來充數,但發生在攜程幼兒園就不太說得過去,因為像攜程這樣的實力機構應該有能力在各種程序上把關。

盡管後來通過新聞調查得知,這家幼兒園的管理方是攜程的合作單位,而非攜程本身,但並沒有平息公眾的憤怒。不少人積極介入,希望通過追查資質和追蹤各個管理細節的漏洞來問責。

我認為這當然是對的,應該支持,但我很悲觀。

我悲觀的並不是我認為這件事情處理不好,而是“打人管教”本來就是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方式,它有著很強的社會基礎。

例如,前兩天,南昌的豫章書院也被爆出習慣使用“戒尺打、鞭子抽、關小黑屋”等非常手段來體罰學生。受體罰學生的父母們非但沒有責怪學院的意思,反而挺身而出拉橫幅捍衛學院,支持學校的做法。

微信圖片_20171109114019

▲南昌豫章書院被曝體罰學生

要知道,教育機構打人的情況當下已經多得令人發指,別說那些沒資質的,即便是那些有官方資質的也存在著普遍的打人現象,今年發生的就不止一起。去優酷上搜一下“學校+打人”,就能發現打人的現象不僅發生在幼兒園,還發生在小學、中學,只不過發生在幼兒園的叫虐童,發生在其他地方的叫體罰。

其實,“打人”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式教育的主流手段,也是傳統教育的一部分。

如果讀者們勇敢回溯下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會意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被打的經驗,打人者除了教師外,還有最親近的父母。

當然,方式不限於打人,有時候還會伴隨恐嚇、威脅等手段。這些手段都可被算作壓迫式/規訓式教育,差別只在於程度。

微信圖片_20171109114028

▲11月7日,南京一所幼兒園也被爆出幼師虐待幼兒的新聞(圖片來源:江蘇廣電新聞中心)

那麽,為什麽中國人教育孩子喜歡用壓迫的方式,而非講道理的方式呢?

首先,壓迫是一種對待敵人的方式,而講道理是對待朋友的方式,朋友之間是平等對待的,而敵人之間不是。

講道理機制的啟動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參與者處於平等的位置上,以及參與者都認同且遵守同一套程序,但是打人機制並不需要。當參與者身份存在強弱之別,且強者以為可以單向采取行動時,壓迫機制就會生效。

所謂的教育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各種共同體的社會建制(institution),其功能是為了培養能融入社會的人。在中國人的日常話語里,當一個大人誇一個小孩“好”時,通常會用“乖、聽話”這樣的語詞,這意味著乖、聽話的人是中國社會需要的人。

很顯然,支撐乖、聽話這樣話語的評價體系,本來就預設了施教者和受教者所處的關系並非平等的合作式,而是有等級之差的服從式。

微信圖片_20171109114038

▲疑似攜程虐童事件涉事人員(圖中黃衣者)

其次,教育是為了讓人從一種不理想狀態調整至另一種理想狀態。

但是調整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順應式的,另一種則是矯正式的,兩者的區別在於對人性的判定不同。我們可以通過比較中式家具和西式家具看看不同的人性設定會導致什麽樣的方案差異。

中式家具都一板一眼,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桌椅沒有曲線度,而且床也是硬木板打底,但是西式的桌椅都有著符合人體曲線的造型,床有軟墊,還有像沙發這樣適合各種造型躺的玩意。

用過的人都有體驗,西方家具用起來要比中國家具用起來更舒服。

但造成這種體感差異的並不是因為西式家具的設計水平更高,而是因為兩者背後的理念不一樣。

中式家具的功能本來就不是滿足人的體感需求,而是通過家具來規定人的坐相。在中國人眼里,貪圖舒服是有問題的表現,規定坐相的目的就是要與這種欲望對抗。

但是在西方設計師看來,舒服不僅正當而且還是第一位的,本來就應該受到尊重,而家具就要滿足人的欲望。

理念的差異意味著,中式家具是矯正式的,而西方家具則是順應式的。切換到教育的語境里,就會意識到,中國式的教育就如不讓人舒服的中式家具,處處想著矯正人的本性,一點不想順應人的本性。

比如,當孩子吵鬧時,中國父母所采取的普遍手段就是打人、恐嚇,目的就是讓孩子不敢吵,但是西方父母則會拿出音樂、動畫片、iPad遊戲來安撫小孩,有時候還會坐下來抱著孩子講故事,總而言之,要找到屬於孩子自己喜歡的方式安靜下來。

兩種理念的根本差異是,前者否定人性,後者肯定人性。

微信圖片_20171109114050

▲中式教育是矯正式的,西式教育是順應式的。

幾百年來,幾千年來,中國的教育都沒啥長進。中國父母們想盡辦法,為了不讓孩子偏離自己所規定的方向,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盡各種辦法,不斷釋放行為暴力或言語暴力,但是都沒什麽用。

非但沒有培養出獨立自主的人,反而養出了一個又一個膽小怯懦的服從者。

可現在是時候去想想怎麽改變了,該學著如何把自己的孩子當一個人而非禽獸來對待了,別傻乎乎地總當他們是不聽話的野獸,請尊重他們的人性。

如果依然冥頑不靈,繼續把他們當作野獸來對待,那麽你最後得到的也只能是一只野獸,而非完整的人。

攜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88

人物專訪:假賬風雲內銀疑是幫兇

1 : GS(14)@2012-06-13 01:17:4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612/16418123
月民企風暴爆發後,多間民企相繼停牌,以及核數師紛紛跳船。四大會計師行前核數師、電子確認賬目網站 Confirmation.com創辦人 Brian Fox指,假賬的源頭可能是來自中國的銀行,核數師亦難免中招,他教路一般散戶應貨比三家,或許能避開賬目詭異的公司。
核數師負責審核賬目,其中一步驟便要確認賬目是否屬實,身在美國的他在電話中解釋,「一間公司可利用現金或應收賬項,谷大收益,向核數師聲稱他們持有或將會收到有關現金,核數師通常會郵寄至銀行或第三方尋求確認賬目」。
核數師踢爆造假招數
假數便往往由此而生, Fox指,最常見的造假方法是公司買通跟他們賬目有關的職員,向核數師提供假資料;亦出現過公司向核數師提供虛假地址,又或設立網站令核數師中計,寄到由該公司所控制的地址;有的甚至賄賂傳遞員。
賬目涉及金錢,金錢離不開銀行,但他指出,有個別例子顯示,部份中國的銀行刻意向核數師提供假賬,公司向銀行明示或暗示:「如果你幫我完成這個假賬,我會繼續跟該銀行合作」,經理不希望失去客戶,便協助造假,但他沒有透露是哪間有此做法。
枱底交易幾乎無從稽考,投資者又可否從公開資料中察覺造假的公司?他指出,一般公司的財務報表會有正常的起落,但若有造假賬的公司,收入相對於以往的平均波幅較細,「所以其中一個測試是否有造假數的技巧,就是將個別公司收入的波幅,跟同業相比較,若它的波動較少,便較有可疑」,他又指,通常假數平均約18個月的時間便會被發現,惟個別例子要數十年才發現, Olympus便是20年的假賬。
假數連連,令人連公司發出的財務報表亦生疑,但他指出,除非你花很多時間去質疑文件上的不同資料及數字,否則投資者很難有比核數師對該公司更好的認知,「你只有相信他」,他又指,現時很多沽空者已在為公司再度核數,希望揪出對投資者不實的公司及核數師。

Brian Fox簡歷
現職: Confirmation.com創辦人及市場總監
曾任:美國達拉斯安永核數師及羅兵咸併購部
學歷:
美國范德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美國南衞理公會大學工商管理學士
專業資格:註冊會計師( CPA)
其他:現時十大美國銀行正使用 Confirmation.com,超過4.5萬會計師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