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馬遜的成功能夠帶給中國的學習者們哪些啟示?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481265.html
1995年,傑夫·貝索斯創立了亞馬遜。起初,這只是一家向外兜售圖書的網絡書店。如今,亞馬遜已然成為科技界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隨著時間地流逝,亞馬遜已不再是一家依靠銷售別家商品獲取收益的在線零售公司,這家電商巨頭目前已在包括物流、計算、數字內容銷售、硬件和影視製作等行業多面開花。

儘管亞馬遜的成功並不是建立在一朝一夕的發展上,但作為後起的「亞馬遜式」複製者,這家公司的崛起無疑會帶給很多中國公司經驗和啟示。因此,為了方便讀者詳細瞭解亞馬遜的成功之道,我們將會在本文中解析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精明的規劃佈局:

當前服務營銷+網站流量=未來戰略佈局

亞馬遜的主營業務是實體商品的銷售和配送,當然,隨著戰略的深化,以及未來電商對實體零售行業的衝擊擴大,我們不排除亞馬遜會試水線下業務並與傳統零售商們展開正面競爭。事實上,憑藉強大的物流配送體系以及更加優惠的價格,我們深信亞馬遜將會對線下零售行業造成巨大破壞。

另一方面,考慮到經濟形勢下零售門面與僱員的價格或將翻番的成本因素,更多的線下零售商可能會加速擴張到流量巨大的在線平台上。在這裡,零售商只需繳納少量的平台服務費就可以獲得可觀的銷售數字。

聲東擊西,讓對手的強勢逐漸弱化

2011年,亞馬遜推出了Kindle Fire,這是一款售價低廉但能夠滿足人們日常娛樂的平板電腦產品。當然,正如每個偉大的點子都會遭遇後期模仿一樣,Kindle Fire在迅速招攬到眾多消費者地同時,其他設備製造商均開始出招低價平板市場。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便是Nexus 7,後者是一款由谷歌設計、華碩製造的平板電腦。Nexus 7在正式上市後也引起了一股購買熱潮,而這種形勢逼迫原本已蠢蠢欲動的蘋果加入到了爭奪戰中,這家公司自此推出售價僅為249美元起的iPad Mini。

延續第一代Kindle Fire的強勁增長勢頭,2012年晚些時候,亞馬遜公司再次強勢出擊,並發布了數款不同尺寸和配置的Kindle Fire,而不同的價位與針對群體讓亞馬遜攬得制約對手的先機。低價版Kindle Fire可以讓亞馬遜穩住防守,並與諸如Nexus 7和iPad Mini等低價設備展開競爭;另一方面,大屏版的Kindle Fire設備又可以被視作向對手發起的主動攻擊的預兆。

事實上,亞馬遜的這種佈局已嚴重干擾到蘋果的策略,因為iPad Mini儘管奪取了低價版平板電腦市場的部分份額,這款設備卻對自家利潤率更高的iPad形成了威脅。

此外,亞馬遜要比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聯網公司更瞭解消費者的購買喜好。通過長期累積的用戶基數和數據,這家公司提供的商品搜索已不再是滿足消費體驗的工具,這項服務惠及了平台以外更多商品銷售商,為他們帶去流量的同時亦幫助提升了品牌聲譽。無疑,亞馬遜收穫的每一分收益都是谷歌損失掉的,而且這種態勢正在快速白熱化,因為背靠無窮潛力電商業務的亞馬遜正加速其在廣告業務上的佈局。

利用對手的平台讓自己變得有利可圖

過去數年間,當貝索斯逐漸放大視角,並將產品線擴展至其他行業時,他當然沒有忘記開拓其他平台以「內噬」對手命脈的戰略。

考慮到亞馬遜是最早涉足在線圖書銷售得的公司之一,因而在與圖書出版商的談判中擁有更多優勢和籌碼。憑藉強大的內容庫,Kindle電子書閱讀設備一舉成功,並讓亞馬遜嘗到了數字內容的甜頭。自此,亞馬遜開始將數字圖書服務推向其他主流平台。目前,iOS和Android用戶可以通過Kindle應用在線購買和閱讀亞馬遜提供的圖書內容,而亞馬遜擁有的豐富的資源庫卻是iBook商店和Play商店所不具備的。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亞馬遜還為iOS和Android用戶推出了價格更加優惠的數字音樂購買商店。

雖然這種從內部打擊對手的策略進行地非常緩慢,但正是這種競爭方式讓蘋果備受困擾。電子商務的屬性決定了亞馬遜會在數字領域比其他對手走得更加平穩迅速,而伴隨對手平台的快速增長,Kindle等數字服務必將走得更遠。

硬件意義非凡,但是營銷的藝術的長期積澱的前者客戶群更重要

正如我們在前文中談及地一樣,Kindle Fire不僅是一款自救性設備,還是亞馬遜推進未來戰略的強力武器。

Kindle Fire不僅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以低價追求高品質產品的虛榮心,而在這個品牌逐漸深入人心時,亞馬遜後期的出手更是幫助其在中高端市場積澱了一定的用戶數量。此外,依附亞馬遜電商體系建立起的一系列服務更是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例如,Prime服務允許用戶每年繳納79美元就可獲得免運費服務,以及對數字商店內任何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欣賞權限。Prime一經推出就成功吸引到一部分有「貪便宜」心理的消費者,而且這項服務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的忠實用戶加入。

至今,亞馬遜能走到這麼遠的確出乎意料,但正所謂「沒有用戶的電商不是好電商」,因此亞馬遜一路走來積累的口碑與潛在消費群非常重要。

創新!創新!創新!

雖然亞馬遜未來的前途非常光明,但創新始終是企業進步的關鍵。當然,這位電商巨頭並未讓我們失望,其推出的Amazon Web Services云服務以低廉的價格提供了高質的服務,在創業公司行列中備受讚譽;而亞馬遜土耳其公司發明的機器人化智能物流管理系統(Amazon Mechanical Turk)也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榜樣。

此外,亞馬遜還開始涉足影視製作和自出版行業。迄今為止,亞馬遜已聯合數家獨立內容機構與多位暢銷書作家推出了自制的影視作品和書籍。

總之,勇於嘗試和探索新事物必將讓企業不斷進步,而這正是每位學習者們需要牢記的一點。

回歸至中國市場,「亞馬遜模式」的學習者中其實已有不少公司有了建樹,而馬云的阿里巴巴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通過將「阿里巴巴模式」和「亞馬遜模式」進行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雖然兩種模式迎合的市場不同且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有所差異,但單獨就戰略來講,阿里巴巴卻意外地遭遇了「撞衫」。而通過對比以下產品和服務,我們將會發現兩者間驚人的聯繫:

天貓、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等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服務如出一轍;

一淘網與亞馬遜的A6搜索引擎提供的比價服務非常相似;

基於Android系統研發的阿里云系統將為阿里巴巴在移動領域的競爭中奠定優勢,而這也是Kindle Fire正在全力以赴的;

掘金數字內容領域的阿里巴巴面臨的前景雖不明朗,但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必將為其帶來榮耀。

當然,在發展過程中每家企業都會歷經必要的磨練或災難,但如果能夠吸取前人的經驗與教訓,並將其改進吸收,那麼這些公司可能永遠會在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919

上海自貿區將帶給小微創業者的機遇有那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941.html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該試驗區於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於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開張。無數的創業者都在問上海自貿區到底能帶給自己什麼?自貿區當然不只是金融大鱷、巨頭的自貿區,同樣也孕育著小創業者的機會。正如自貿區設計者王新奎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功能定位,是從傳統自貿區轉向為——國家改革開放的試驗區。「換言之,這裡不是一個靠優惠創富的特區,而是一個真正的屬於冒險者的天堂。過去不讓做的,現在只要沒有規定不讓做,都可以做,如果做得好,還要推向全國!所以,睜大雙眼,遍地機遇。黑馬決定挑選幾個方向,介紹一些領域帶來的潛在機會。

機遇一 文化產業與衍生產業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一文的通知,其中規定「取消外資演出經紀機構的股比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為上海市提供服務」。這意味著大量地優質外國文化產品、娛樂形式和文化領域的人才將流通和聚集到上海,這將有利於這些外資文化公司在華拓展業務,豐富產品和服務,開拓中國的文化市場。這對於國內相對落後的文化娛樂產業都將有促進作用。

文化產業的概念很大,裡頭有無數個細分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不僅自身能賺錢,並且都有可能產生無數的衍生行業。舉個例子,假如米高梅電影公司來華投資開設公司,這家在 華公司投拍一部好萊塢大片,將有望更多地借助中國企業的支持。如戲服訂購租憑、相關周邊產品需要中國的渠道商分銷、就連電影城周圍的盒飯供應都是一樁好生意。關鍵在於作為小魚的創業者能不能發現大魚的需求,在它吞掉你之前,找到自己的價值,壯大,專業化,獨樹一幟。再不濟,你做個大學裡的創業者,專門向文藝青年倒賣自貿區的莎士比亞劇團的戲劇票也有生意做啊。

其實,黑馬哥最希望的是國外的一些特色媒體、公司能入駐自貿區或者和國內的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市場,比如漫畫創作公司,上海這樣一座偉大的城市,居然不能像紐約一樣有自己的城市英雄,這不是遺憾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說不定復仇者聯盟或者正義者聯盟會有一個中國身影——「黑馬大俠」。

機遇二 娛樂產業衍生的商業機會

與文化產業解禁的同時,一同解禁的還有娛樂產業,《通知》裡提到「允許設立外商獨資的娛樂場所,在試驗區內提供服務。」也就是說,中國的娛樂產業從業者將直面外商肚子的娛樂場所的競爭。而這一切地結果在淘汰一些企業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強化不夜城的夜生活,更重要的是「晚間經濟」將進一步得到增長。

黑馬哥瞭解到,目前上海幾家專門提供高級餐飲店音樂服務的演出小分隊正在苦修英文,試圖為未來進駐外資娛樂產所努力。一些舞蹈院校加派了社交舞、鋼管舞等課程,以應對未來消費者和從業者的需求。而國內的飲料廠商,也開始根據不同的娛樂產所的定性,著力開發有針對性的酒水、飲料。而一些小微創業者甚至準備為高端會所提供衛生用品的快遞服務……就連一些模特經濟公司也躍躍欲試!

機遇三 金融領域衍生的機會

根據《通知》的規定,金融領域也有相當程度上的開放,其中」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的規定讓人振奮,傳統的金庫壽險也有了外資准入的口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國外運作成熟,信譽良好的諸多壽險企業吸引進來。這對於保險包銷和代理都是巨大的商機,因為可以賣的服務多了。由於受制於初期的規模,黑馬哥認為早期外國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業務將定位在中高端,這對熟悉中國人情結構的中國保險代銷公司將是一個商機。

不過,最大的受益者,我認為是保險類產品的金融比較工具。如此前報導過的,取得自貿區第一張牌照的黑馬企業大家保。先發優勢明顯。

另外,融資租賃公司的相關業務操作存在的商機也有不少,不過需要嚴格根據國家的法律進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機遇四、遊戲機、遊藝機銷售及服務帶來的機會

根據《通知》的規定」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這對國內的遊戲創業者和無數的小微遊戲創業公司是個喜訊,因為這些企業的湧入,一方面有助於進一步做大中國的遊戲市場規模,也有利於其它相近行業的新業務衍生與變現(如文化產業中的漫畫可以改編成遊戲)。有了硬件載體,有針對性的軟件開發就變得很有必要,並且借助外資企業成熟的配套產品銷售模式,將有利於遊戲機遊戲開發者的變現。

相信不久的將來,ChinaJoy這樣的活動上,也會出現遊戲機軟件開發者的身影,一些綜合性的賽事和會展經濟也會因此蓬勃發展起來。

機遇五、專業服務衍生的機會。

《通知》中對律師行業、資信調查等領域都採取了開放和放寬的態度。如其中規定」探索密切中國律師事務所與外國(港澳台地區)律師事務所業務合作的方式和機制。」這對於中國律師,尤其是非訴律師提升業務水平和律所管理水平有重大意義。中國的中小所,個人所也可以依託一定的機制與國外所開展更多積極有意的聯繫,一些帶有律師業務協同色彩的法律服務網站也會因此得到新的機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獵頭服務,國外獵頭公司的「(1)允許設立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外方合資者可以擁有不超過70%的股權;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設立獨資人才中介機構。(2)外資人才中介機構最低註冊資本金要求由30萬美元降低至12.5萬美元。」這意味著流動性地加快,人才流動地加快將帶給更多人職業生涯的新選擇機會。這當然也會引發企業留住人才和挖角的博弈,而間接也會促進更多的人去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這導致培訓機構,尤其是職業培訓等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行業有望進一步得到發展壯大。

小結

事實上,機會非常之多。港口、、醫療教育、物流、貿易、地產、金融等行業將重點受益,這些行業衍生出的業務,將帶來更多的收益,而創業者革命性的思維將決定自己能否在創新試驗田裡站穩腳跟。

目前來看,中小創業者的機會主要來源於利用外資進入帶來的可能的行業爆發趁勢而起,或者通過服務這些外資企業,幫助中國消費者更好地獲得這些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商獲得機會是比較務實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50

蘋果實體店:如何打造能帶給顧客良好體驗的商店?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0/57290.html

i黑馬觀察到,蘋果實體店經常是人頭攢動,他們除了產品外用什麽能吸引如此大的顧客流?在i黑馬看來,蘋果創造了一種屬於自己的店內購物體驗,實體店體驗簡單、動態、而且客戶也毫無壓力,感覺和在線商店一模一樣,很多人也因此成為了實體店的回頭客。蘋果公司究竟執行了哪些策略?能否給在在線零售商和其他品牌一些啟發呢?1. 讓顧客可以輕松的看到並體驗到你的全部產品每一家蘋果實體店內都有數百個電子設備產品,但是只要顧客走進店內,總是能很方便的定位到自己所需要的那款設備。舉個例子,你可以很快找到最新的iPad Mini在哪里,然後去看看這款產品,並親自體驗測試一下產品功能。蘋果店內所有電子產品都是功能齊全,而且都充好了電。在這些打開的設備里面裝載了許多豐富的內容,還有供用戶體驗的各種demo應用。在每一款你想了解的產品旁邊,蘋果都會擺放好一個清楚地標簽,上面都對應產品的信息。如果購物者需要體驗更多內容,蘋果實體店內員工會在你身邊幾步遠的地方等著你的召喚,然後幫助完成下載,有時甚至還會手把手的指導顧客。在線購物也應該應用同樣的方法,因為信息可以很輕松地挖掘到,也可以使用視頻demo進行可視化的產品說明,此外,還可以為購物者提供格外的選擇,比如當他們購買了一款電子設備以後,可以提示購買一些輔助配件。我們把這種做法稱作“為購物提供內容信息”,消費者應該可以在你的網站上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所有內容,包括產品的使用信息,用戶評論、特殊功能,以及a myriad of other informational aspects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要如何使用相關內容去定義、或掌控你的品牌。你網站上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做到“一站式”,包括一站式購買產品、一站式產品信息,等等。不妨想想蘋果實體店是怎麽做的,舉個例子,如果消費者走進蘋果店內購買一個最新款的iPhone,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店內搞定,完全沒有必要去像百思買這樣的其他商店,同樣,你也應該做到這一點。2. 買單交易簡單化、流水化蘋果店內每一個員工,都可以隨時隨地使用自己的移動POS設備幫助消費者完成買單交易。不用排隊,不用等待,實時完成買單。盡管許多在線零售商們都希望讓消費者可以有流水化的購物體驗,也想了很多好心好意的方法,但是現狀仍然相對比較複雜,且不盡如人意。消費者不希望在購物買單的最後一刻彈出一個需要安裝支付插件的窗口,也不希望為隔日快遞支付4000美元的擔保金,消費者所希望的,就是通過幾次簡單的點擊就能搞定購物。而且,如果不能簡化購物流程,客戶甚至會覺得你是想在買單的最後一步,再從他們口袋里多賺些錢。3. 利用“社區”元素很明顯,蘋果實體店不是那種傳統典型的零售百貨商店,在傳統商店里,客戶走在櫃臺外面,店員坐在櫃臺和付費窗口里面。在蘋果實體店里,除了有Genius Bar以外,消費者可以隨處看到穿著藍色工作服的蘋果員工,這種購物體驗會讓消費者覺得自己身處在一個社區里面。這種社區購物的感覺,甚至能感染到店內周圍的消費者,如果你和周圍的消費者一起看上了某款電子產品,是不是會一起溝通交流一下呢?在線零售商也應該把這種社區元素應該在自己的網站上,不能讓消費者僅僅完成點擊購買以後就走人。在線購物網站可以開設一些專家論壇,這樣你不僅可以分享自己品牌的觀點,還可以便捷的看到顧客對你的評論。4. 保持購物體驗清楚環境整潔蘋果實體店裝修的很好,環境整潔,而且店內導航也很方便,每款產品上都貼有清晰的說明標簽。在線購物網站也要參照這種做法,網站上面不要有橫幅廣告、也不要有彈出窗口,保持一個整潔的界面,把產品放在頁面的最上面或最中間。網站的視覺體驗實際上就是在表達你的品牌。5. 不要讓消費者覺得僅僅是購買了你的產品而已在蘋果實體店里,用戶可以使用不同的運營商設置、並激活自己的手機。為了能和外部供應商保持暢通,蘋果甚至會讓消費者使用它們的MacBook筆記本去解決問題,消費者可以隨意使用店內的蘋果產品。在線零售商也應該通過一種動態的方式,讓網站訪問者可以參與進來,通過閱讀產品評論,加入粉絲社區等等方法,鼓勵這些人可以花更多時間融入到自己品牌之中。實際上,商業創新不是靠交易,而是靠體驗來驅動的。正因為如此,在線零售商們絕對可以把內容、社區、以及交易整合在一起,為消費者提供一個無縫的數字化購物體驗。這樣才可以提升客戶忠誠度,吸引不少回頭客。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Tom Wentworth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03

El-Erian辭職帶給華爾街的啟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24

1月底,PIMCO的CEO兼聯席首席投資官Mohamed El-Erian突然宣布辭職(見華爾街見聞報道)。工作時間過長和與格羅斯之間的摩擦,是El-Erian辭去PIMCO CEO的主要原因。 PIMCO位於加州Newport Beach,由於與美東有三小時時差,El-Erian每天早上4:15分就要開始工作,這意味著他將每天起床的鬧鈴定在淩晨2:45。他每天下午7點下班回家,吃飯,然後在8:45就寢,周而複始。(見華爾街見聞報道) FT的美國銀行業編輯Tom Braithwaite認為,PIMCO總裁El-Erian辭職對華爾街投行帶來兩大啟示。第一、對“改善工作環境”心懷憧憬的初級員工可能會認清現實。第二、投行永遠能找到尚未充分就業的崗位,他們尤其不擅長對自己的需求做出合理預期,那些動輒面臨被裁或浮動薪資的員工,是時候思考一下了。 華爾街見聞報道的一則美銀年僅21歲實習生死亡,死前曾連續3天通宵加班的新聞令人唏噓不已。華爾街拼命三郎式的加班“明規則”開始出現轉變。繼去年高盛、摩根大通後,美國第二大貸款機構——美國銀行也采取行動,鼓勵初級員工周末適當休假。 但福利實施起來也只是“半心半意”。華爾街高管們咬牙開玩笑稱,高級職員每周末都要加班,而初級職員不用。而周日休息也被調侃成“每月有一個周日休息”。 銀行的工作報酬優厚,卻缺乏精神關懷,大部分去投行工作的人已有心理準備。對休假滿懷向往的初級員工很可能會失望。 El-Erian還給一群悶聲不吭的高級銀行家做出榜樣。在經歷了過去幾年人員精簡後,投行依然能找到尚不充分就業的崗位。浮動薪酬意味著雇傭員工的成本下降。如果你耕種一塊“瘦田”,那麽獎金也會相應調整。但給一名幾乎不創造收益的員工支付“區區”幾十萬美金還是加重了銀行的成本。 投行被證明尤其不擅長做出合理的預期需求,所以沒有理由預期華爾街能有效鑒別出,什麽工作是能用科技替代的,或者現在什麽任務是多余的。也沒有理由預期他們會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做出更多象征性的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1

菲律賓10家有趣的創業公司:帶給你不一樣的創業靈感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44.html

i黑馬:創新已經進入世界級階段,菲律賓的創新項目也能給中國創業者帶來很多啟示。

\上月末,菲律賓Ideaspace企業孵化器迎來了年度最佳孵化項目的“展示日”(D-day),就像大學生經歷了四年學習後的畢業“論文答辯日”一樣。

您不知道D-day?那麽問題來了!對於經歷千挑萬選的創業公司來說,從產品立項、開發再到重建,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嚴格控制,數月的研發成果將在D-day這一天得到“最終的審判”。“這是他們的畢業日!”Ideaspace的執行董事黛安·尤斯塔斯如是說。

然而,D-day的意義遠非如此。狹義上講,D-day指的是孵化企業向投資人展示他們的創意和方案,投資人據此判定是否進一步的投資。

在今年的D-day中,Ideaspace投資孵化的10家創新企業展示了新成果,從手機應用到可折疊自行車再到鹽水燈,每一件都充滿創意,令人驚嘆。獵雲網編輯君為您編譯如下,希望可以給更多的創業者提供一些靈感。

BluLemons遊戲工作室

BluLemons以其濃厚的“菲律賓特色”賺足眼球,旗下所有手機遊戲產品均以菲律賓特色人文為主題,讓用戶進一步感受菲律賓文化。例如:其最成功的一款音樂遊戲軟件OPM Jam, 讓用戶根據韻律猜測菲律賓流行歌曲名稱,其中不乏歌星Ogie Alcasid, Gary Valenciano等人的名曲。對於身居海外的菲律賓人來說,這款遊戲無疑是一副緩解鄉愁的良藥。

Flip Trip旅行助手

 

當你想去菲律賓暢遊,卻又不知從何開始時,不論你是喜歡小清新去處的文藝青年,還是出發前需要定好全部行程、做足攻略的處女座,Flip Trip可以幫你輕松解決一切旅途問題,包括交通、住宿到活動、景點等一應懼全。用戶可根據行程、預算和喜好自由安排旅途線路。

MyChild親子應用

 

父母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卻又想時刻關註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一款手機應用幫你解決。MyChild讓你“一邊賺錢、一邊養家”,即可用作家庭成員及學校老師間交流的工具,又可實時查看孩子學校的各項活動及任務,工作家庭兩不誤。

Nyfti自行車

\這是一款騎行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自行車,它有著正常自行車的大小,卻可以折疊三段。Nyfti宣稱在同等自行車中具有最小的折疊後體積,並且折疊後還可以像手推車一樣前行,方便攜帶和儲存。

R-Tap

 

R-Tap開發了一款先進的壓力控制工具,其突出特點是具備獨立算法能力,可以根據水網管線的實時數據使水泵不斷調整水壓,幫助自來水廠實現水泵的最佳工作狀態,以減少失水量及能耗。

SALt鹽水燈

\這是一家為社會帶來轉折的新創企業。旨在造福菲律賓沒有電力接入的地區,SALt研發的鹽水燈不需用電,而是通過鹽水提供能量。這款奇特的產品使SALt得以代表菲律賓參加在韓國舉辦的青年企業家協會競賽,作為可持續、環保型產品,它已得到世人的關註。

SmartFleet

 

SmartFleet提供“軟件即服務”的解決方案,主要幫助運輸公司解決兩大問題:第一,讓操作經營自動化;第二,實時監控船隊的動向。在監控方面,SmartFleet提供GPS定位裝置,這樣運輸公司便可全天候跟蹤、記錄船只的路徑。

Tactiles

 

Tactiles是iQube旗下的一家新創公司,它發明了一組電子立方塊組件,可以形象的告訴小孩事物發生的過程。例如,電流,小孩可以將立方塊混合或重組後,得到截然不同的電流傳輸結果,或是點亮了燈光,或是引發電流滋滋聲。電子立方塊帶有拆裝方便的磁性接頭,這樣在電流交換時可以保證牢固連接和最小電阻。非常有助於學生將抽象的學術概念轉化為真實的案例,有效幫助孩子更加準確的理解科學知識。

Tambio抽獎利器

 

Tambio為您提供一體化抽獎解決方案。如果您是彩民,可以通過Tambio尋找附近的抽獎活動,並查詢獎項公布時間和中獎號碼。如果您是莊家,可以通過Tambio進行獎後編碼,以往可能需要三個月的編碼工作,可以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WattSmart省電寶

 

還在為高居不下的電費賬單發愁嗎?WattSmart將幫您一省到底!通過WattSmart可以監控電量損耗,不僅是監控一個月里的耗電總量,還可以查明大耗電量的“罪魁禍首”,顯示每一個家用電器的實際耗電量。WattSmart據此為您提供省電妙招,如:是否需要維修更換的插座,哪一個電器最費電等,讓您省了又省、愛不釋手!
 

來源:獵雲網

編譯:西洲豹


互聯網批發市場帶給你財富和光明未來嗎?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inu.html

    小友狐貍經營一家成功的網店,雇著十幾個人,追求小眾品質,因而利潤也好得多。我們在一個小群里認識了七八年,當初是一群對經濟研究感興趣的人聚在一起,也有其中不少線下聚過,所謂交心,然後交人,即是如此了。

    她在最初經營的很慘,先被人騙三十萬,然後又遇到合夥人和投資人危機,一個嬌滴滴的上海女孩子窩在廣州的貧民窟里,上班回來晚點,還會遇見鬼叨叨的鄰居,以為她是賣的住在這里。、

    我那時正處於破產後的掙紮中,脾氣暴虐乖張,在網上言語刻薄。她剛二十歲出頭,從上海的溫室跑去溫暖的南方創業,不能理解我的暴怒脾氣,後來過了兩年,她在群里說,好吧,能理解老王了。

    總之是部血淚史。

    在中國的土地上創業,不是一個難字可以形容,閱讀我文字的大部分是投機者,做期貨的,可能無法理解實體經濟的艱難。

    後來小狐貍結了婚,有了小小狐貍,做了媽媽,就滿心里都是孩子的事,群里出現就很少了。前些天,聽群里議論今年生意難做,她跑來說幾句,信心滿滿,說中國現在轉型,利基市場很豐厚啊。

    這說明她已經徹底擺脫了困境,走上財務自由之路。

    但她說的不對,網店中成功的很少,像她這樣苦熬五六年出頭的不是很多。在網上統計數字中,網店成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對,你指出我一個語病:實體經濟中成功的也是九死一生。

    創業就是這樣的,成功者且不可以自己的一個處境去形容全局。

    經營網店的人成功的大多數在線下有實體,有經驗;失敗的,大多數以為網店是一個低成本、高成功率的市場,這是大錯特錯。

    我舉個淺顯的例子,你居住的每個城市都有批發市場,你為了買東西,四處閑逛,但總會在自己的門類里,從頭兜到尾,所以每個門店都有成功的概率。這是針對區域市場的銷售點,為了聚集真實的客源流量存在,因而經營成功的可能性要遠超過一個網店。

    為什麽?

    當你在網上開了一個店,就好像在全中國的一個批發市場開了一個點,你要指望全中國的人來訪問你,問題一,你的店在浩瀚的網上,無人知道,這就是為何搜索引擎會成功,因為網絡太大,深不可測。問題二,所以你選了一個網上的批發市場,比如淘寶、天貓一類的,但實際上是全中國的網商都來開店了,你和全中國的店鋪處在一個巨大無比的批發市場,而消費者要兜轉這個市場,不是像線下那樣慢慢自己轉,知道方向在哪。這里要依賴廣告引導,依賴你的排名順序,依賴消費者給出的信譽值。

      對,你知道大麻煩來了:後三者都是要花錢的。

     你說不對,消費者給的信譽值不用花錢。

      really?

     淘寶和天貓是一個消耗巨大的平臺,記住,阿里說免費,並不是真的免費,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東西。ebay之所以敗退中國市場,並不是他們的管理層當初說的經濟學上沒有免費的東西不正確,而是正確,但他們不懂得人性。

     人性就是好貪小便宜,認為免費開店是可以有便宜可賺的,那我問你:你的存貨不是錢?你的人工不是錢?你不準備做廣告?不準備買排名?不準備花錢讓人給你刷信譽值?不準備花錢讓人給你清除差評?不準備賄賂相關人等?

      所以大多數網店的店主沒有經營常識,就來湊人氣。真正的商業經營者,一瞬間就會明白自己要面對什麽樣的成本,開始算損益。究竟是線下開店成本高,還是線上成本高?

      許多線下批發市場的店鋪開了很多年,由於這個批發市場名聲鼎盛,客源一直源源不斷,而店鋪通過多年經營,積累了大量固定客源,即使不需要任何的廣告費和推廣費,店主就可以賺錢了。扣除店鋪租金、庫存、人工、稅收等等,可以賺錢。

     對了稅收,這個問題回到網店身上,你要是把稅收這部分扣除,那還有多少家網店賺錢就不好說了。

    至於賣假貨,我倒是認為不重要,任何批發市場,無論線下線上,都有假貨,工商局去打就行了,讓後消費者多長個心眼。

     所以,你明白我說的是什麽嗎?

     我一兩年前說過一句話,引來許多業內人留言批評。當時我說,中國的互聯網不過是一群網絡批發市場。一群高科技人士批評我說:老王,你對高科技太不了解了,互聯網如何如何高深等等。

    哦?

    你造個私人太空飛船,3D打印個心臟,網絡自動翻譯圖片成文字給我看看。

    那我承認你做的互聯網和高科技是多麽高深,對人類世界有巨大推動力。

    諸位,你們做的是一個基於中國房地產泡沫導致的高營商成本下,轉移去網絡的表面低成本批發市場生意。而其中的大多數成功者,不得不依賴高昂的廣告費、推廣費,結合低成本高毛利貨物來銷售。

     我承認這是一個畸形的房地產經濟時代帶給大家的虛擬和水泥批發市場的套利機會,但這和偉大的創新、產業升級換代無關。也不存在拯救中國經濟的偉大機遇。

    所以,小狐貍,你說的寄予厚望,我難以認同,接著你的話題,寫一篇雜談,包涵了。


爪王放貴利帶給內銀改革迷思 - 信報 11年9月29日



記得小時候,家母有做義會,一班街坊成立私人銀會,定期儲蓄,會錢交由「會頭」保管。義會按時標會,讓有需要的「會仔」向義會借款,暗標投下願付的利息,價高者得。

這類民間借貸,類似一個行業或公司內的儲蓄互助社,但就沒有什麼合約或法律保障。有借款人一走了之,也有會頭濫收費用,甚至行騙夾帶私逃。

隨着金融業不斷發展,78年港府解除外資銀行來港經營的禁令,這類不受規管的民間金融才日漸式微。

爪王冒起 利息豐收

早前本報報道江蘇泗洪縣石集鄉的高利貸活動,造就該人均年收入1萬多的小貧困縣成為「寶馬鄉」。但5月中,有會頭「走佬」令小民血本無歸。溫州外國名車多早有所聞,泗洪縣還是第一次聽到。

筆者7月23日剛好在內地看到央視13台關於「寶馬鄉」的報道,真大開眼界(看完後就是動車在溫州撞尾的新聞了)。

這類高利貸根本就是龐茲騙局。內地利率還未開放,存款貸款利率為人行行政決定,反映不了市場需求。一年期存款利率3.5厘,7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比去年升6.5%,如以此為通脹約數,實際利率是負3%了,而農村的指數升幅更是7.1%,即負利率3.6%。

中國人愛儲蓄,不單止是傳統文化,更是因為社會保障不佳,而要為老來作好準備。存錢到銀行,不就是等貶值和津貼銀行的大客戶大國企嗎?有人看準這點,就以月息3到5厘在民間集資,當地稱為「放爪子」,全民為之瘋狂,放錢給小爪子,一年複利接近8分呀。

小爪子以月息10厘放給上一層,賺了一個對開。爪子門層層上繳,利率逐級遞增,一路直到頂級的爪王,貸給最終用家的可高達50厘,是以月計,真是天文數字。 坐擁上億數簿的爪王有十幾個,上千萬的有幾百,底層爪子就更多如沙數,手上「資產」介乎200萬到500萬元之間,各爪子爪王利息收入豐厚得算不起來,怪不得名車賣得那麽好了。

但利大本無歸。5月中,其中一個爪王石國豹突然失蹤,村民損失過億。調查說有名車店是他開的,錢是去了他的地產公司還是他處,無人知道,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小小一個泗洪縣就有170多家地產發展商,更有遠在非洲的出國同鄉越洋集資。

大銀行忽視中小企

錢有用在房地產,也有貸予不能到銀行借貸的地方鄉鎮中小企,但更多是買了名車,拿到國外,拿到賭場去。就像龐茲局一樣,新債養舊債,起初每個參與者都賺了高息。但一朝新錢不再,或生意資金回不了籠,整條資金鏈就斷裂了。

據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說,上半年底溫州民間借貸規模約1100億元,比2010年6月大增300多億元,有八成九家庭和接近六成企業參與,平均利率24%到25%。那門子生意有30%的回報來付利率呢?不過來借貸的不是走投無路,就是苦無借貸之門者,風險何奇高。

最近中央下令收緊銀根,打壓地產,開發商和其他民企首當其衝,非要跟爪王們融資不可。但其實,內地銀行一路也不重視與民企,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往來,故江浙一帶的民間金融都特別發達。

你或者會問,為何內銀不愛幹中小企貸款?人行不是辦了多場研討會,要求內銀大力發展嗎?事實上,的確是有銀行成立了中小企業務部,但只是敷衍人行,客戶都是原來的企業客戶,把較小型的撥過去就是了。

歸根到底,是改革不深,利率為行政管制所致。全國各地放給企業的貸款利率都是劃一的,後來逐步開放,可上下浮動,但也只是下浮10%,上浮70%,這已是7年多前的事,幅度也反映不了不同企業的實力和信貸風險。

官價利率,一年是6.56%,就是加到11.1%,跟溫州市場價也是嚴重脫節。對銀行來說,貸款給國企,省企和大民企,風險都有保障。中小企借貸,金額少,業務瑣碎,利率如不能提到合理水平,為何要貸呢?

換個角度,對大企業來說,任我實力如何強勢,貸款利率跟隔壁的阿二阿三也是差不多,又減低了他們正常融資意欲了。

利率不開放,不讓市場作主,帶來浪費,如太低帶來胡亂投資、民間儲蓄離開正式金融體系等,不用多說了。還有另一種浪費,就是造就了員工的尋租找着數行為。

存款利率管制,各大小銀行無法以市場價格來競爭存款,利率也反映不了不同銀行本身的風險。對各大存款企業來說,如何分配存款就得以非市場手段來決定,由主事人看哪家銀行的特別服務最貼身。

利率不開放阻礙發展

內銀一般都有非常專業的存款營業團隊,跟企業的財董、財監關係密切,如同私人銀行家一樣。定期高桌晚宴娛樂不用多說,還有專業家務助理,由奢侈品行情到幫助客戶子女出國留學都要一力承擔。

企業高層有額外享受,銀行員工也有存款佣金,羨煞本港同業之餘,其實是存戶變相津貼了他們。

翻看資料,人行逐步開放利率始與96年。對,15年了。開放的只有同業間拆借,債券票據貼現等,貸款利率花了6年擴大上下浮幅度,但仍不夠。存款利率更是不開放,外幣除外。人行最後的「利率市場化介紹」原來已是7年前的事了,太慢了吧。利率不開放,沒有競爭,對銀行的息差和盈利是保護和保障[,其實只是益了中間人混水摸魚]。但在巴塞爾III的新監管下,競爭只會愈演愈烈,保障不可能長久也不是好事,有機會再談。

【財技】那場轟動一時的匹凸匹更名事件,最終帶給市場的卻是一地雞毛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9523&summary=

【財技】那場轟動一時的匹凸匹更名事件,最終帶給市場的卻是一地雞毛

家上市公司一個月內收到4份監管函,相當於每周一份,這是什麽感受?這個問題可以去問一下慧球科技(600556),或者遠一點,問一問匹凸匹(600696)。而能將這兩家毫無關聯公司聯系在一起的,無疑就是現在資本市場的焦點人物鮮言了。


鮮言,1975年出生,做過律師,幹過投資,當過董事長,目前是證券事務代表。其被資本市場所熟識,應當是先以董事長身份運作匹凸匹,後又轉投慧球科技出任證代。


這種在外人看來不合常規的職業發展路徑,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呢?


匹凸匹兩度易主


因為一年前的“更名事件”,匹凸匹一躍成為市場上的知名企業——2015年7月,上市公司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諧音“P2P”),深度契合當時的互聯網金融熱點,引起眾多市場人士的熱議。其實,更讓人驚訝的是,在更名之前的半年時間內,該公司就兩度更換實際控制人,這樣的速度在A股恐怕也為數不多。


多倫股份第一次“易主”發生在2011年12月。當時,其原實際控制人陳隆基以轉讓多倫投資(香港)公司(以下簡稱“多倫投資”)的方式,將其間接持有的多倫股份11.74%股權轉讓給了李勇鴻(圖1)。



從這次實際控制人變化的過程來看,陳、李二人的股權交易估計費了一番周折,最主要的體現就是陳隆基在二級市場上的大舉減持。


陳隆基原來持有多倫股份1.24億股,約占總股本的36.5%。在2011年的4、5、9、11月,陳隆基進行了大規模的減持,總計減持了8431萬股,套現8.18億元左右,平均減持價格約為9.7元/股(表1)。



在陳隆基完成最後一筆減持不久,2011年12月1日,陳隆基與李勇鴻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陳隆基將其所控制的多倫投資100%股權以3.6億元價格轉讓給李勇鴻。此時多倫投資持有多倫股份約4000萬股。這就意味著,李勇鴻耗資3.6億元收購了多倫股份4000萬股,每股價格為9元。


這一轉讓價格與陳隆基的減持均價相比,還是有一定的折扣。通過此次收購,李勇鴻也一舉成為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持股11.74%。而陳隆基得以總計至少套現11億元並徹底退出多倫股份。


李勇鴻在成為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後,作了兩項承諾:一是承諾對多倫股份進行重組,置入煤化工產業項目,置出多倫股份現有的資產及債務;二是承諾12個月內不轉讓已擁有的上市公司權益。


然而,2012年7月,也就是在李勇鴻成為實際控制人剛剛半年之後,多倫股份又發布了一則公告,宣布在2個月前(也就是2012年5月)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了變化,由李勇鴻變成了鮮言。事隔2個月才發布實際控制人變更的公告,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這次的變更同樣是在多倫投資層面進行的,李勇鴻將多倫投資51%及49%的股權,分別轉讓給了鮮言控制的兩家香港公司HILLTOP GLOBAL(中文名為“鴻豐環球”)及ON EVER(圖2)。



這次多倫股份的實際控制人變更過程中,有幾個蹊蹺之處。


一是轉讓價格。李勇鴻將多倫投資100%股權轉讓給鮮言時,兩次轉讓價格分別是2億元和1.4億元,合計3.4億元,而其獲得該筆股權付出的是3.6億元,換句話說,他“虧損”了2000萬元。這與通常的A股殼公司轉讓情形大相徑庭,李勇鴻不僅沒有博得轉讓收益,反而還在賠本做買賣。


二是公告時間。上市公司時隔兩個月才“知曉”其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並且在收到多倫投資告知其控股股東變更的函件後,多倫股份一直未能與李勇鴻取得聯系,李勇鴻也未能按規定履行相應的披露義務,仿佛一夜之間從世界上消失。


三是承諾打水漂。李勇鴻成為多倫股份實際控制人不到半年,就通過轉讓多倫投資的股權間接實現退出,與其承諾的12個月內不轉讓上市公司權益不符。


多倫股份第二次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除了信息披露不及時、原實際控制人“失蹤”以及挑戰監管底線之外,另一個重要疑問是,為什麽李勇鴻要這麽快、不惜代價從多倫股份中退出?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李勇鴻所作出的向多倫股份註入煤化工項目的承諾未能如期實現。


在獲得實際控制權後,李勇鴻立即主導多倫股份以8000萬元代價,收購新疆東恒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恒投資”)持有的新疆東平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平焦化”)26.67%股權,並向東平焦化現金增資1億元,將持股比例提高至45%成為第一大股東。這個議案在獲得多倫股份董事會通過後,卻在2011年底的股東大會上以90%的高票率被否決。


收購案被否決的主要原因還是東平焦化的業績問題。根據審計報告專項說明,東平焦化2010年1-6月營業收入為5237.8萬元,營業利潤-723.6萬元,凈利潤-722.1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77.8萬元。特別是,東平焦化2011年6月及以前的會計原始憑證資料因被盜丟失,造成審計機構無法對此前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實施有效的審計。


然而,即便收購案失敗,似乎也不至於讓李勇鴻以這麽快的速度,賠本把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權拱手讓與他人。為探尋答案,我們需要再深入分析鮮言在入主多倫股份之後的舉動。


鮮言運作多倫股份三部曲


鮮言從2012年以低成本方式獲得多倫股份控制權,到2016年初退出時,將近4年的時間主要做了3件事。


一是成立公司,更名匹凸匹,“轉型”互聯網金融。


2014年11月,多倫股份出資1.15億元設立了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柯塞威基金”),並推出配資服務的網絡平臺“KCV•紅馬甲”。但這家公司認繳的註冊資本高達10億元引起了交易所的關註,並對其業務合法性提出質疑,於是多倫股份在2015年4月將該公司以1.1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了鮮言。


在交易完成之後,多倫股份發布了鮮言的一項聲明,表示為使柯塞威基金的業務能有更好的發展,鮮言決定將1.15億元以保證金的形式投入到與四川蓉記鴻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蓉記鴻豐”)的合作業務中。同時,鮮言承諾“對上述合作資金投入所導致的結果負責”。


分析蓉記鴻豐與柯塞威基金的合作協議,其本質應是一份配資業務協議,由柯塞威基金提供客戶資源,蓉記鴻豐提供資金支持。前述鮮言發出的聲明,並未明確指出該1.15億元具體系何者投入。是由鮮言個人投入呢,還是鮮言以董事長身份指令上市公司投入呢?假如是鮮言個人投入,則其在聲明中似無必要承諾“對上述合作資金投入所導致的結果負責”,因而,更像是鮮言讓多倫股份拿出了1.15億元幫助其發展業務。


但是多倫股份在轉讓柯塞威基金全部股權的同時,又設立了深圳柯塞威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柯塞威金服”),註冊資本1億元。該公司也旋即被轉讓給了鮮言和北京柯塞威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柯塞威資管”)。


在完成上述子公司的設立與轉讓之後,2015年7月,多倫股份宣布正式向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領域轉型,並更名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並再出資1億元設立子公司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深圳金服”)。這次更名在市場上引發廣泛關註。但此時的匹凸匹,一無正式業務、二無人員配備、三無可行性論證。其更名事宜立即受到了上交所的關註,交易所兩次發出問詢函,並要求公司停牌自查。盡管如此,多倫股份還是執意更名為匹凸匹。


在轉型互聯網金融服務的設想之下,匹凸匹又在2015年10月相繼出資1000萬元設立了兩家子公司:匹凸匹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超市”)和匹凸匹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匹凸匹網絡科技”)。不過2個月之後,匹凸匹又將上述2家公司股權轉讓給了柯塞威資管。而前述的匹凸匹深圳金服,也在2016年8月以1億元價格,被轉讓給了已由柯塞威資管控制的匹凸匹網絡科技。


經過這一番挪騰,多倫股份設立的眾多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被全部轉出。從接手方來看,主要是鮮言及其控制的深圳柯塞威基金,而另一個接手方柯塞威資管也與鮮言存在緊密關系(圖3)。



柯塞威資管由鮮勇、鮮栗兩名股東持有。根據有關報道,此兩名股東與鮮言是兄弟關系。值得玩味的還有,柯塞威資管的曾用名是鴻豐萬泰企業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曾用名中的“鴻豐”二字,不僅體現在蓉記鴻豐的字號中,而且也體現在鮮言收購多倫股份時設立的鴻豐環球集團公司的字號中。


二是通過關聯公司控制匹凸匹的核心資產。


截至2015年底,匹凸匹實現營業收入2105萬元,利潤-1.68億元。其收入全部來自房地產業務,並且全部是由其持股42%的荊門漢通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通置業”)貢獻。其高調拓展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對公司營收毫無貢獻。顯然,漢通置業是匹凸匹手中僅剩的有價值的資產。對於這塊資產,鮮言通過兩步轉移控制權。


其一,對漢通置業進行增資擴股。由鮮言控制的柯塞威金服出資1億元,獲得漢通置業40%的股權。這起增資的時點是在2015年末,也就是鮮言即將失去匹凸匹實際控制人身份之時。在增資的同時,柯塞威金服承諾將新獲得40%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匹凸匹。


其二,對荊門漢通置業進行資產重組。漢通置業名下持有位於荊門市的兩塊土地1號地和2號地,地價成本分別為1.84億元、0.69億元,但均面臨因開發延期而被政府收回的風險。為了“盤活”土地,漢通置業分別以1號地、2號地出資設立了荊門漢達實業、湖北漢佳置業。接著在2016年6月,柯塞威金服的子公司深圳柯賽威大數據向荊門漢達實業增資6000萬元,取得其75%的股權;柯塞威金服的另一家子公司深圳柯塞威網絡科技向湖北漢佳置業增資3000萬元,取得其75%的股權。


也就是說,鮮言在失去匹凸匹實際控制人地位後,總計用1.9億元就取得了匹凸匹最核心、唯一收入來源資產的75%股權,僅相當於土地成本價。因此,盡管在漢通置業層面,鮮言非常慷慨地委托了表決權,但實際上此舉已經把漢通置業架空了,所謂的表決權一文不值。


鮮言此舉或許惹惱了匹凸匹新晉的控制人,匹凸匹以增資有違程序和董事、高管未盡勤勉責任為由,向法院提起要求撤銷交易的訴訟。不過,從既成事實及有關判決規則來看,法院撤銷的可能性比較小。


三是減持股份與關聯交易。


在利用多倫股份這個平臺為自己謀利的同時,從2014年4月開始,鮮言就開始不斷減持多倫股份(表2)。減持的理由是為了減少外資股東的持股比例,以便多倫股份由中外合資企業轉成內資公司開展金融業務。



從鮮言的減持數據來看,每股6-7元的減持價格低於其入股時每股8.5元的水平,鮮言減持2000萬股預計獲得1.2億元的收入,較其1.7億元的成本虧損約5000萬元。


鮮言虧本甩賣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12月,鮮言將其持有的HILLTOP GLOBAL的51%股權和ON EVER的49%股權轉讓給了殷群,從而間接轉讓了剩余2000萬股多倫股份,轉讓價格高達4億元。不過,因為殷群未能按照約定支付股權轉讓款,股權轉讓協議自動解除。


鮮言轉讓股權的“大計”不僅沒有實現,反而接下來受股市劇烈波動的影響,還通過設立2個資管計劃,合計增持約1000萬股。2個資管計劃總規模是7.8億元,按1:2的結構設計,鮮言及其一致行動人作為劣後受益人出資2.6億元(增持1000萬股,鮮言作為劣後部分的實際支出約為4500萬元)。此時,鮮言持有的匹凸匹的股票數又增加到3000萬股。


這3000萬股在2015年12月底再次被鮮言以8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五牛基金,每股價格約27元。但由於這次交易,交易所對多倫投資(後更名為匹凸匹中國)轉讓的其中2000萬股是否符合減持規定提出質疑,鮮言和五牛基金推遲了交易時間,並變更了交易方式。


對於匹凸匹中國持有的2000萬股,采取了五牛基金在香港對ON EVER單方增持99%股權的方式獲得該部分股權(圖4);對資管計劃持股部分,采取了直接受讓方式,五牛基金按每股14.44元價格耗資1.46億元收購了約1000萬股。



按照這種模式,似乎鮮言只收到了1000萬股的1.46億元現金對價,而輕易讓渡了另外2000萬股的價值。但是,顯而易見的是,五牛基金對匹凸匹中國增資只是為了規避轉讓的限制從而獲得控制權,對於後續鮮言在ON EVER所持1%的股權,雙方應有其他利益安排。


不過,如果按照資管計劃持股的轉讓價格計算,匹凸匹中國所持2000萬股價值大約為2.92億元。這就意味著鮮言所持3000萬股的轉讓對價只有4.48億元,遠低於雙方之前約定的8億元轉讓價格。這背後又可能有什麽不為外人所知的安排呢?


鮮言除了通過上述手段對匹凸匹進行運作之外,也利用一些常見的關聯交易進行套利。漢通置業曾在2012年與荊門市精九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九貿易”)簽署了鋼材購銷合同,漢通置業向精九貿易購買價值3000萬元的鋼材,精九貿易當時是由鮮言間接持股90%。對於這起關聯交易,多倫股份並未及時披露。在這筆交易之外,多倫股份還為精九貿易法人代表方紅星的5500萬個人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甚至早前從多倫股份快進快出的李勇鴻,與鮮言也不無關聯。在鮮言執掌多倫股份期間的2013年7月,鮮言曾將原本質押給渤海國際信托的4000萬股多倫股份股票,全部轉質押給李勇鴻。這筆交易或許意味著,鮮言和李勇鴻並不只是簡單的交易關系,也許有一只“隱藏的手”在推動這個事件的發展。


影子推手


這只隱藏在幕後的推手,其實已有些許行蹤“暴露”了出來。


在李勇鴻主導多倫股份收購東平焦化失利後的2012年4月,東平焦化的控股股東發生了變化。重慶愛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愛普”)耗資2.1億元,從東平焦化原大股東東恒投資及另一家股東手中共計受讓其70%股權,東恒投資持有剩余的30%。而李勇鴻在1997-2005年期間,出任重慶愛普的董事兼總經理。


重慶愛普成立於2000年,這家公司股權架構略顯複雜,特別是其中夾雜了交叉持股的情況,這使其實際控制人是誰不易分辨(圖5)。



但是持有重慶愛普98%的重慶光遠投資所發生的一次股東變更,揭示了重慶愛普的實際控制人詳情。


2016年7月4日,重慶光遠投資的原控股股東高曉東,將其所持的股權全部轉讓給了重慶新聯物業(其控股股東為香港福佳),從而徹底退出。雖然如此,但高曉東還是擔任了重慶愛普下屬的重慶新城開發建設等多家公司的董事長、董事等職務。因此,有可能是高曉東通過香港福佳控制了重慶光遠投資,是實際控制人。此外,從重慶愛普的股權架構來看,間接持股的馮多倫也是重要角色之一。


高曉東、馮多倫與李勇鴻之間存在合作的另一個體現是,在李勇鴻獲得多倫股份控制權後,多倫股份新增了廖克難、蔣躍中、張明3名高管,分別擔任總經理、財務總監和董秘。根據履歷,這3人均曾在重慶光遠投資或其關聯公司任職。


基於上述事實,一個可能的邏輯是,或許是在高曉東的幕後推動下,李勇鴻得以入主多倫股份,並主持收購東平焦化。在收購東平焦化失利後,不得已由高控制的重慶愛普接手完成收購,而李勇鴻則退出這場遊戲,結束其前臺操盤手的角色。


考慮到高曉東曾經在2015年意圖借助渝開發(000514)將自己所掌控的房地產資產證券化,多倫股份又是一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李勇鴻入主多倫股份的意圖,或許並不只是收購東平焦化這麽簡單了。不過由於收購東平焦化失利,使得整個計劃功虧一簣。


那麽,鮮言又是如何加入到這場資本局的呢?答案或許還是與重慶這家公司有關。


前文曾經提到,在鮮言入主之後,多倫股份子公司漢通置業與精九貿易有一筆3000萬元的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鮮言通過精九投資持有精九貿易全部股權。精九投資這家公司於2009年7月在湖北荊門成立,註冊資本為1億元。根據多倫股份披露的信息,鮮言曾是湖北精九投資的股東之一,持有其90%的股權。


相關工商信息顯示,湖北精九投資當前的股東為:鮮言的兄弟鮮栗持有40%股權,馮多倫和另一名自然人冷虹各持有30%,鮮言已不在股東之列。


既然鮮言和馮多倫存在這層關系,那麽是不是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在李勇鴻主導多倫股份收購東平焦化失利後,在馮多倫及高曉東的協調下,讓鮮言走向臺前,接手李勇鴻繼續推進多倫股份的“轉型”?或許這也可以解釋何以李勇鴻要以虧本價甩賣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權。


登臺慧球科技


在從匹凸匹“功成身退”後不久,鮮言並未沈默太長時間,這次他施展身手的舞臺是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慧球科技,鮮言應聘成為慧球科技證券事務代表。此時的慧球科技,正在陷入一場控制權紛爭。


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斐訊”)控制人顧國平,曾在2014年7月高調入主慧球科技。其先後籌劃的非公開發行、重大資產重組等諸多計劃失敗後,不得已利用杠桿資金,通過一系列資管計劃增持慧球科技股份,持股比例一度達到8.79%(圖6)。但由於資管計劃爆倉、上海斐訊股權被凍結等原因,顧國平的持股比例下降到1.8%,不得不在2016年7月辭去慧球科技董事長職務,上海斐訊進駐慧球科技董事會的高管也相繼離職。



在顧國平離職後不久的2016年8月,鮮言出任慧球科技的證券事務代表,當時就有傳言稱其要謀求控制慧球科技。而在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缺位的情況下,張琲控制的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以下簡稱“瑞萊嘉譽”)也加入了控制權的爭奪。截至目前,瑞萊嘉譽已持有慧球科技7.5%股權,位列第一大股東。


慧球科技這場控制權之爭究竟何時會水落石出,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鮮言加盟之後的慧球科技,對瑞萊嘉譽采取了“拒、拉、設”三招。


一是拒,拒瑞萊嘉譽。具體方式是對瑞萊嘉譽的持股采取“無視”態度。瑞萊嘉譽在持股比例達到4.999978%的時候,曾經發函給慧球科技,要求其發布持股達5%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但慧球科技一直未予以配合披露,並且召開董事會否決了披露瑞萊嘉譽增持股份的權益變動報告議案。


對此,上交所向慧球科技發出詢問函。按照慧球科技的回複說法,之所以采取上述舉動,主要是因為瑞萊嘉譽的持股比例未達到5%。雖然上交所在《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明確,5%在實踐中的取值範圍為達到該持股比例的股票數的前後1手(1手等於100股),但該指引主要適用於“一家上市公司中擁有權益的股份達到或者超過該公司已發行股份30%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的行為”,而瑞萊嘉譽在購買慧球科技4.999978%股份之前並未持有慧球科技股份,不屬於《指引》的適用範圍。因此,慧球科技可以不予披露。


二是拉,拉顧國平做“擋箭牌”。顧國平持股比例僅有1.8%,其在2016年7月就辭去了在慧球科技的所有職務,而且提名的高管都從董事會中退出,顯然已經不是慧球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了,其本人也多次公開做了如此表態。但慧球科技堅稱顧國平仍是實際控制人,理由是慧球科技新的董事是在顧國平控制時期聘任的,因此,顧國平仍可以對公司決策形成實質性控制。


三是設,設立系列子公司。慧球科技設立子公司的手法,與鮮言在匹凸匹時如出一轍。2016年7月29日,慧球科技宣布投資1億元成立5家公司,只不過匹凸匹時設立的子公司帶有“柯塞威”字樣,在此時變成了帶有“科賽威”字樣(表3)。



有匹凸匹前車之鑒,慧球科技設立的這幾家公司又將面臨怎樣的命運?會不會在進行處理後,慧球科技會以類似匹凸匹的模式給予鮮言支持呢?


慧球科技的應對舉措,尤其是拒絕披露瑞萊嘉譽的權益報告,引起了資本市場和監管部門對瑞萊嘉譽的關註。交易所也發函詢問瑞萊嘉譽,督促其披露背後的實際控制人。如此一來,二級市場的遊資聞風而動,拉高了慧球科技的股價,增加潛在收購方的收購成本,幹擾其收購行為。


瑞萊嘉譽可能確實感到有苦難言,慧球科技為達目的完全不顧監管規則肆意為之。瑞萊嘉譽的難堪,可以從其推遲回複交易所的問詢函得到某些側面印證。不過,從瑞萊嘉譽最終回複的情況來看,其可能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


瑞萊嘉譽背後的魅影


瑞萊嘉譽增持慧球科技7.5%股權,總計耗資4.68億元。對這筆資金的來源,瑞萊嘉譽在回答交易所的問詢函時也直言不諱是“借的”。瑞萊嘉譽從北京州際田野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州際田野”)、朱斌、北京禾佑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禾佑物業”)、北京天元創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天元創展”)4個債權人借款6億元,期限5年,利率均為6%,這其中北京州際田野提供了5.5億元。


進一步分析這4位債權人的關系,瑞萊嘉譽實際上是從兩家借的購股資金——北京州際田野和朱斌,其余2家債權人是朱斌的關聯企業(圖7)。



在這些債權人中,北京州際田野的身份最引人關註。北京州際田野成立於2007年,註冊資本50萬元。以這樣的註冊資本規模借給瑞萊嘉譽5.5億元資金,其背後似乎有不容小覷的力量。


另外兩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其一,瑞萊嘉譽開始啟動對慧球科技的股權收購時,所獲得的1900萬股(接近5%)來自於北京州際田野,雙方通過大宗交易完成易手;其二,2016年8月,瑞萊嘉譽的唯一有限合夥人張琲將其所持90.9%的份額轉讓給了北京州際田野,後者又將其在瑞萊嘉譽的認繳出資額提高到6.005億元,並將其對瑞萊嘉譽的5.5億元債權轉為了LP份額。如此一來,北京州際田野在瑞萊嘉譽的出資份額提高到了99.9833%(圖8)。



由此看,瑞萊嘉譽可能不過是北京州際田野用於收購慧球科技的工具而已。那麽,北京州際田野及其自然人股東田野、顏婉琳又是什麽背景呢?(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醫藥】特立獨行的山寨路:依靠仿制藥翻身做主人,印度制藥工業帶給中國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92&summary=

【醫藥】特立獨行的山寨路:依靠仿制藥翻身做主人,印度制藥工業帶給中國的思考

度醫療服務產業,巨需求缺供給,空間巨大


印度醫療服務產業蘊藏著巨大的金礦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印度醫療服務需求巨大,印度的醫療保障由公共籌資及私人籌資構成,由於政府財政投資較少,公立醫院供給不足,私人籌資及私營醫療服務機構在印度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據WHO數據,2014年衛生支出為92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4.26%提升至2014年的4.69%,但從世界範圍來看,占比仍然較低;從衛生支出的構成來看,其中個人籌資占比30.04%,與之相對應的公共籌資占比僅69.96%。印度人口增長與老齡化,醫療基礎設施不完備,政府投入不足且財政壓力大,導致了印度醫療供需缺口的拉大。




公立醫療服務投資不足,給予了印度非公立醫療服務領域巨大的潛力與想象空間。為解決供需矛盾,印度政府決定加大力度,全面放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院產業,增加供給印度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優惠激勵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院產業,極大地促進了印度醫院產業的私有化進程,私立醫院比例從印度建國初期的8%提升至78%。



阿波羅—印度最大的私立醫院連鎖集團


阿波羅醫療集團(Apollo Hospitals)是印度最大的私立醫院連鎖集團,始建於1983年,成立了印度第一家公司制的私立醫院。從1983到2016年間,阿波羅通過不斷的地域擴張和產業鏈延伸從一家擁有150張病床的私立醫院發展成為擁有69家醫院,日均入住4262名患者的綜合型大型醫療集團,業務範圍橫跨醫院產業、藥店、醫療保險等多個板塊。



阿波羅通過地域擴張不斷提升自身規模,從印度的一線大城市逐步向二三線城市擴張,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規模效應凸顯;同時,阿波羅通過產業鏈延伸,從醫院產業發展到連鎖藥店行業以及醫療保險行業,通過打通上下遊產業鏈,提升自身在醫療服務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利潤獲取能力,打造集團統一品牌,充分發揮產業多元化的協同效應,鞏固霸主地位。2016財務年度公司實現收入609億盧比,2011-2016年收入CAGR達18%;2016財務年度實現利潤33億盧比,2011-2016年收入CAGR達13%,內生與外延雙輪驅動公司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阿波羅業務橫跨醫院、藥店、保險等多個板塊,其中醫院及連鎖藥店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據2016財務年度數據,醫院板塊收入占比60.07%,藥店板塊收入占比37.99%。



阿波羅的醫院業務規模穩步提升,醫院布局遍布印度各個地區,目前擁有醫院數量達69家,床位數近10000張,是名副其實的醫療航母集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對比印度,目前中國的醫療服務市場以公立醫院為主,非公立醫院仍處於發展初級階段,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民營資本發展醫療服務事業,為上市公司介入醫療服務領域提供了新的機遇。對應A股,我們未來重點關註三條主線:1)醫院集團看好戰略清晰,具備卓越投資、並購及整合資源能力的上市公司,在集團化模式下依靠規模效應打造醫院產業航母;2)介入綜合性醫院領域具有獲取優質醫院標的資源及投後管理能力至關重要;3)專科醫院選擇規模大、高增長、高壁壘的專科領域,及連鎖複制及差異定位能力至關重要。建議關註標的:複星集團((600196)、愛爾眼科(300015))。


印度特色的仿制藥發展之路與未來創新突破


印度制藥產業升級模式,專利政策變化給予其發展機會


過去30多年,印度醫藥工業從近乎空白發展成為世界市場高質量、低成本的仿制藥領導者,滿足印度所有原料藥和幾乎所有制劑藥需求,成為世界市場仿制藥低價供應商,並有越來越多的藥企成為跨國大藥廠合同生產和合同定制合作夥伴。印度制藥工業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947--01970年,進口藥和外資藥企壟斷:1947年印度獨立,藥品主要通過跨國藥企進口,進口藥占80-90%市場份額,99%是專利藥,全球藥價最高,制藥行業基本為空白;1960s仍然是進口依賴,前10大藥企有8家是跨國藥企分支機構,跨國藥企市場份額超過70%。


1970--02000年,印度本土制藥企業快速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發展:1970s印度政府為實現藥品自給,廢除藥品化合物專利、控制藥品價格、提高關稅限制進口、限制外企持股比例,跨國藥企紛紛退出印度,政府培養本土制藥企業,降低進入壁壘;1980s印度制藥企業開始出口大宗原料藥,至今仍在多種大宗原料藥上占據壟斷地位;1990s印度制藥企業在寬松的專利制度下,逐步形成成熟的仿制藥反工藝技術,制劑藥本土制藥企業能夠全部自給,原料藥也幾乎能夠自給,向國際市場大規模出口仿制藥API,配合仿制藥企業制劑藥註冊,並將業務垂直一體化,縱向延伸至仿制藥制劑出口。


2000年--現在,成為世界市場高質量、低成本的仿制藥領導者和合同研發、合同生產領跑者:在國際市場進行了一系列跨國並購,從在國際區域市場設立營銷中心到收購當地營銷企業再到收購當地仿制藥企業,從而將低成本產品快速滲透至國際區域市場,有多家企業仿制藥挑戰專利成功,獲得美國180天市場專營權,同時印度多家藥企成為世界市場合同研發和合同生產的領導者;在國內市場,印度政府控制價格,國內藥品銷售金額規模較小,2005年印度跨國藥企市場份額低於20%,2005年印度政府修改專利法,重新啟用藥品化合物專利,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和國際市場接軌,從而為跨國藥企重新占據印度市場提供了政策環境。



制藥企業產業發展路徑就是向價值鏈的高端不斷升級,印度制藥企業在國際上的發展路徑為中國藥企提供了可借鑒的戰略意義,雖然印度制藥企業發展策略上有確實的缺陷,比如低價搶奪市場,擾亂了市場自身也沒有獲得持續高速增長,但是我們看到印度制藥行業在國際市場地位不斷提升,制藥企業給投資者也帶來了階段性超額回報。


西普拉—印度仿制藥領先企業


西普拉(Cipla)是印度知名藥企,成立於1935年,創始人為阿蔔杜拉·哈米爾德博士,公司主營業務為原料藥、中間體和制劑的生產與出口,公司制劑以仿制藥為主,制劑出口業務涵蓋了全球170余國家和地區,至2016年,公司共擁有近1500種不同的制劑品種,涵蓋了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糖尿病,肥胖,抑郁等領域。


近年來公司規模逐步壯大,2016財務年度公司實現收入1389億盧比,同比增長21%,2011-2016年收入CAGR為17%;實現利潤151億盧比,同比增長28%,2011-2016年利潤CAGR9%。其中,制劑出口業務收入占比達57%,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印度本國制劑業務收入占比為38%。




2016財務年度公司在印度本國銷售收入520億盧比,收入占比40%,同比增長6%,2011-2016年CAGR13%;除此之外,北美地區是西普拉出口最大地區之一,2016財務年度公司在北美地區銷售收入207億盧比,受InvaGen和Exelan並表影響,同比增長68%,2011-2016年CAGR32%,截止到2016年財務年度,公司已經向FDA申請了165個ANDA,85個品種獲批。



公司註重研發投入,2016財務年度公司研發費用79億盧比,占公司收入的6.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回顧西普拉的發展歷程,國際化是優秀仿制藥企業面臨的必由之路,而印度寬松的專利政策及公司前瞻的海外布局是成功的關鍵。對標國內,我國藥品出口正在經歷:從無到有、從原料藥到制劑、從非規範到規範市場的發展進化過程,目前處在初期加速拓展階段,未來潛力巨大。建議重點關註:恒瑞醫藥:國內化藥龍頭企業,研發實力雄厚,多個創新藥及仿制藥在海內外進行不同階段臨床試驗,2016年恒瑞醫藥制劑出口收入4.32億元,未來將有更多品種獲批,海外管線不斷豐富,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增量。



 

  (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爪王放貴利帶給內銀改革迷思 迷宗

1 : GS(14)@2011-10-06 19:23:26

風險無限...利率有限..

2011-9-29 HJ

...

記得小時候,家母有做義會,一班街坊成立私人銀會,定期儲蓄,會錢交由「會頭」保管。義會按時標會,讓有需要的「會仔」向義會借款,暗標投下願付的利息,價高者得。

這類民間借貸,類似一個行業或公司內的儲蓄互助社,但就沒有什麼合約或法律保障。有借款人一走了之,也有會頭濫收費用,甚至行騙夾帶私逃。

隨着金融業不斷發展,78 年港府解除外資銀行來港經營的禁令,這類不受規管的民間金融才日漸式微。

爪王冒起利息豐收

早前本報報道江蘇泗洪縣石集鄉的高利貸活動,造就該人均年收入1萬多的小貧困縣成為「寶馬鄉」。但5 月中,有會頭「走佬」令小民血本無歸。溫州外國名車多早有所聞,泗洪縣還是第一次聽到。

筆者7 月23 日剛好在內地看到央視13 台關於「寶馬鄉」的報道,真大開眼界(看完後就是動車在溫州撞尾的新聞了)。

這類高利貸根本就是龐茲騙局。

內地利率還未開放,存款貸款利率為人行行政決定,反映不了市場需求。

一年期存款利率3.5 厘,7 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比去年升6.5%,如以此為通脹約數,實際利率是負3%了,而農村的指數升幅更是7.1%,即負利率3.6%。

中國人愛儲蓄,不單止是傳統文化,更是因為社會保障不佳,而要為老來作好準備。存錢到銀行,不就是等貶值和津貼銀行的大客戶大國企嗎?有人看準這點,就以月息3 到5 厘在民間集資,當地稱為「放爪子」,全民為之瘋狂,放錢給小爪子,一年複利接近8 分呀。

小爪子以月息10 厘放給上一層,賺了一個對開。爪子門層層上繳,利率逐級遞增,一路直到頂級的爪王,貸給最終用家的可高達50 厘, 是以月計, 真是天文數字。坐擁上億數簿的爪王有十幾個,上千萬的有幾百,底層爪子就更多如沙數,手上「資產」介乎200 萬到500 萬元之間,各爪子爪王利息收入豐厚得算不起來,怪不得名車賣得那麽好了。

但利大本無歸。5 月中,其中一個爪王石國豹突然失蹤,村民損失過億。調查說有名車店是他開的,錢是去了他的地產公司還是他處,無人知道,但這只是冰山一角。

小小一個泗洪縣就有170 多家地產發展商,更有遠在非洲的出國同鄉越洋集資。

大銀行忽視中小企

錢有用在房地產,也有貸予不能到銀行借貸的地方鄉鎮中小企,但更多是買了名車,拿到國外,拿到賭場去。就像龐茲局一樣,新債養舊債,起初每個參與者都賺了高息。但一朝新錢不再,或生意資金回不了籠,整條資金鏈就斷裂了。

據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說,上半年底溫州民間借貸規模約1100 億元, 比2010 年6月大增300 多億元,有八成九家庭和接近六成企業參與, 平均利率24%到25% 。那門子生意有30% 的回報來付利率呢?不過來借貸的不是走投無路,就是苦無借貸之門者,風險何奇高。

最近中央下令收緊銀根,打壓地產,開發商和其他民企首當其衝,非要跟爪王們融資不可。但其實,內地銀行一路也不重視與民企,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往來,故江浙一帶的民間金融都特別發達。

你或者會問,為何內銀不愛幹中小企貸款?人行不是辦了多場研討會,要求內銀大力發展嗎?事實上,的確是有銀行成立了中小企業務部,但只是敷衍人行,客戶都是原來的企業客戶,把較小型的撥過去就是了。

歸根到底,是改革不深,利率為行政管制所致。全國各地放給企業的貸款利率都是劃一的,後來逐步開放,可上下浮動,但也只是下浮10%,上浮70%,這已是7年多前的事,幅度也反映不了不同企業的實力和信貸風險。

官價利率,一年是6.56%,就是加到11.1%,跟溫州市場價也是嚴重脫節。對銀行來說,貸款給國企,省企和大民企,風險都有保障。中小企借貸,金額少,業務瑣碎,利率如不能提到合理水平,為何要貸呢?

換個角度,對大企業來說,任我實力如何強勢,貸款利率跟隔壁的阿二阿三也是差不多,又減低了他們正常融資意欲了。

利率不開放,不讓市場作主,帶來浪費,如太低帶來胡亂投資、民間儲蓄離開正式金融體系等,不用多說了。還有另一種浪費,就是造就了員工的尋租找着數行為。

存款利率管制,各大小銀行無法以市場價格來競爭存款,利率也反映不了不同銀行本身的風險。對各大存款企業來說,如何分配存款就得以非市場手段來決定,由主事人看哪家銀行的特別服務最貼身。

利率不開放阻礙發展

內銀一般都有非常專業的存款營業團隊,跟企業的財董、財監關係密切,如同私人銀行家一樣。定期高桌晚宴娛樂不用多說,還有專業家務助理,由奢侈品行情到幫助客戶子女出國留學都要一力承擔。

企業高層有額外享受,銀行員工也有存款佣金,羨煞本港同業之餘,其實是存戶變相津貼了他們。

翻看資料,人行逐步開放利率始與96 年。對,15 年了。開放的只有同業間拆借,債券票據貼現等,貸款利率花了6 年擴大上下浮幅度,但仍不夠。存款利率更是不開放,外幣除外。人行最後的「利率市場化介紹」原來已是7 年前的事了,太慢了吧。

利率不開放,沒有競爭,對銀行的息差和盈利是保護和保障,但在巴塞爾III 的新監管下,競爭只會愈演愈烈,保障不可能長久也不是好事,有機會再談。

迷宗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