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臉書和歐巴馬背後的影武者

2011-11-21  TCW




十一月十一日,香港六號碼頭罕見 的戒備森嚴,由瑞典通信設備大廠愛立信(Ericsson)所舉辦,第一屆「網絡型社會論壇」(The Networked Society Forum,NEST),其中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托(Sir Harry Kroto)等全球各界菁英齊聚一堂,共同討論ICT(資通訊)產業對教育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儘管眾星雲集,但全場焦點卻集中在一個名叫休斯(Chris Hughes)的年輕人身上。

他,二十八歲,身價超過七億美元,過去八年只幫兩個老闆工作過,一個是臉書(Facebook)執行長馬克.左柏格(Mark Zuckerberg),另一個是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

人們認識他,因為他在哈佛大學時與左柏格是室友,二十歲那年,他們一起創辦了臉書。之後,他陸續擔任臉書發言人,以及歐巴馬競選時的社群網站操盤手。《紐 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稱他是:「把歐巴馬送進白宮的幕後影武者。」《發聲者》雜誌(The Advocate)將他選為「全球四十歲以下最有影響力的四十個人」。

金髮碧眼、擁有一張娃娃臉,舉止談吐優雅有如英國貴族,當我面對面採訪眼前這位年輕人時,實在很難將他與臉書那群放蕩不羈的宅男技客(Geek)連結起 來。

出身平凡,但住進不凡的宿舍室友創立臉書,他被推派當發言人

事實上,休斯的背景的確與另外三位臉書創辦人不同。出生在北卡羅萊納州一個極端保守寧靜的小鎮,父親是報紙推銷員,母親是一所高中的退休老師。十四歲那 年,在父母不知情的狀況下,他自行申請獎學金,前往一所以開放校風聞名的高中念書。在那裡,他閱讀大量書籍,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三年後,他申 請到哈佛,住進了柯克蘭宿舍H三十三號房,從此踏上了一條改變世界的旅程。

主修歷史與文學的休斯,沒有想到他的室友竟是一群熱愛寫程式的天才,原本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他,耳濡目染之下,也逐漸對網路的影響力產生濃厚興趣。

「休斯的腦袋跟我們不一樣,馬克沉默寡言,而他能言善道,對人際互動敏感,」莫斯寇維奇(Dustin Moskovitz),臉書另一位創辦人曾說。

二○○四年二月四日星期三下午,第一代臉書誕生了。除了左柏格自己與三個測試用帳號之外,休斯就是第五號臉書用戶。一個月後,臉書旋風席捲各校,註冊用戶 超過一萬人,各校校刊的邀約蜂擁而至,不堪其擾的左柏格把休斯推上前線,讓他擔任臉書對外發言人,自己則專注技術開發。

投入網路,但有別於科技宅男發明「讚」,他靈感來自現實生活

有別於臉書團隊中一堆宅男工程師,人文專長的休斯,對於人與人的互動模式更敏銳。

例如,當臉書要走出哈佛,拓展到其他校園時,休斯獨排眾議,堅持讓不同學校保有自己的網絡。「這樣才能維繫群體間的安全感與親密感,」休斯解釋。

而現在演變成網路世界共通語言的「讚」(like)與「戳一下」,同樣來自休斯的靈感。他觀察,一般人在現實生活表達喜歡某個東西的時候,會比出大拇指; 而大學男生表達親密時往往是用手肘撞一下對方。「社群網絡是現實生活的反射,我只是把這些行為轉移到臉書上而已,」休斯說。

「他很清楚大學生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該如何用科技來豐富使用者的生活,」耶魯大學音樂系畢業、臉書早期顧問寇勒(Matt Cohler)說,休斯在臉書的角色不只是發言人,同時還是首席產品經理、消費者服務顧問,以及人類社會學家。

「他一直是團隊中最重要的智囊,」長期追蹤臉書動態,《財星》雜誌(Fortune)網路科技版主編柯克派崔克(David Kirkpatrick)指出,只要臉書重新改版或推出新功能,左柏格一定會先徵詢休斯的意見。

不過左柏格這個當前世界最炙手可熱的天才,大概做夢也沒想到,身邊最重要的軍師竟然會因為理想,突然離開他。

如日中天,但毅然離開金窩認同歐巴馬理念,他一心想助選

二○○六年,美國期中選舉後,臉書在休斯主導下進行一次新的改版,首次開放個人照片上傳功能,並讓政界參選人建立自己的粉絲頁面。不久後,休斯接到了一封 電子郵件,署名者是當時還沒沒無名的伊利諾州菜鳥參議員歐巴馬:「嗨,我們很喜歡臉書的點子,你可以幫忙嗎?」

經過幾次溝通之後,向來關注公共議題的他立刻就被歐巴馬的理想與政策所吸引。「他讓我覺得,他真的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休斯興奮的說。

二○○六年底,臉書出現爆炸性的成長,用戶超過一千萬,廣告收入將近五千萬美元,雅虎(Yahoo)、維亞(Viacom)等巨頭紛紛找上門談購併,出價 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億元)。整個公司瀰漫著極度亢奮的情緒,但休斯卻在此時決定離職,幫歐巴馬競選。

「馬克一直反覆問我說,『真的嗎?真的嗎?』,」休斯笑著說:「但我就是有個謬思般的呼召(Muse Calling),強迫我非得去幫歐巴馬助選不可。」

投身選舉,但不打傳統宣傳戰當網站總指揮,他運作社群拉選票

這不是休斯第一次展現他與其他臉書創辦人的不同想法。二○○四年暑假結束時,臉書用戶突破二十萬,左柏格與莫斯寇維奇決定輟學專心經營網站,但休斯卻是先 去了一趟法國,找尋畢業論文的素材,再回哈佛完成學業。

不過,當他沒有了一群哈佛的程式天才,得自己從無到有開創一個社群網站時,挑戰就來了。休斯的第一個任務,是幫歐巴馬拿下愛荷華州的初選。在他的主導之 下,二○○七年二月,一個支持歐巴馬的網站成立了。一週後,他在網路上舉行見面會,卻因流量暴增,加上程式設計出問題而使場面混亂。

整個網站發揮的功效也不如預期。「他一直要求更多資源,但很遺憾,我們無法給他這麼多人力,」歐巴馬競選辦公室總幹事普羅非(David Plouffe)說。

隨著選舉時間逼近,休斯的焦慮感與日俱增,「我的『待完成清單』上永遠有一百多個項目,」向來溫文儒雅的他忍不住動怒:「我搞不懂為什麼以前十個小時就能 完成的事情,在這裡要拖到三個禮拜!」

團隊裡也有人開始對他不滿。「所有人都在前線忙著作戰,但他卻像在煤礦中的金絲雀一樣,吱吱喳喳的吵著要這個、要那個,」負責統籌所有資源分配的羅斯培爾 (Joe Rospars)說。

當他冷靜下來檢視自己時,「我被臉書慣壞了,」他坦承:「以前我們擁有最強的團隊,可以呼風喚雨,但在這裡根本沒有!」

為了彌補人力上的不足,他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不只主導網站功能的設計與更新,同時還擔任客服中心總管,幾乎親自接聽每一通支持者打來的電話。

慢慢的,網站的架構逐漸趨於完整,歐巴馬的支持者與日俱增。他們發揮在臉書上的精神,自動串聯組織各種造勢活動。選舉結束之前,歐巴馬在臉書競選頁面上的 志工超過兩百萬個。

歐巴馬當選之後,在感恩餐會上拍著休斯的肩膀,向大家介紹:「這是我的網路總指揮,」所有人都認為這個年輕小夥子要不是踏進政界,成為下一顆閃耀新星,要 不然就是回到臉書繼續當金童。

眾所矚目,但再次告別掌聲追求世界平等,他成立組織做公益

然而休斯再次跌破眾人眼鏡。他離開歐巴馬的團隊,背起行囊,一個人到歐洲旅行,展開「聆聽內心聲音」之旅。二○一○年,他創立一個非營利組織Jumo,運 用社群網絡的概念從事公益活動。

「我跟馬克還是好朋友,會碰面交換想法,」休斯強調:「當初我們一起創辦臉書的初衷沒有改變,我仍然夢想讓這個世界更平等,讓資訊可以更有效的流 通……。」

現在,他跟臉書的關係,是超過一%的持股,以及七億美元以上的帳面價值。這個還未滿三十歲的小夥子,在攀登兩次高峰後,似乎才正要開始人生的夢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8

「富二代」挑戰歐巴馬 美國人最關鍵的抉擇 最有錢的總統候選人羅姆尼 從華爾街問鼎白宮

2012-9-10  TWM




八月三十日,美國共和黨全國黨代表大會,正式提名羅姆尼代表共和黨參加十一月六日的總統大選。

這位美國史上最有錢的總統候選人,有沒有機會在六十天後,成為白宮新主人,帶領美國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

撰文‧乾隆來

代表共和黨出馬競選美國總統的羅姆尼(Mitt Romney),是身價難以估算的超級富豪,根據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資料,他的財產淨值「介於八千五百萬,至二億六千四百萬美元之間」,換算成新台幣在 二十五億元至八十億元之間。如果不算四年前曾經有意參選總統的紐約市長彭博(後來沒有登記參選),羅姆尼是歷來美國總統候選人中,排名第一的超級富豪。

羅姆尼的財富,主要來自他在一九八四年創立的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公司。這家赫赫有名的投資公司,當年創業資金只有三千萬美元,如今已經成為管理資產總額六六○億美元(新台幣二兆元)的超級金融集團,旗 下包含私募基金、創投基金、購併基金,以及股票與債券基金。貝恩資本在全球金融舞台上,與黑石、凱雷等基金公司齊名,客戶都是全球最頂尖的富豪。

羅姆尼從創業到一九九九年做了十五年的執行長,他最自豪當年慧眼識英雄,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辦公用品供應商史泰博(Staples)最早期的投資者;九○年 代更參與投資新世代的鋼鐵公司 Steel Dynamics,為衰敗的美國鋼鐵產業重新注入新的技術與力量。羅姆尼參選的訴求主軸就是,他將以自己豐富的企業領導經驗,帶領美國人民走出衰退,重新 開展新的成長動能。

一帆風順富二代

父親是車廠老闆、兩任密西根州長與歐巴馬相對貧窮的出身相比,羅姆尼出身有錢人家。他的父親早年是大汽車廠「美國汽車公司」(AMC)的董事長兼執行長, 這家汽車廠在一九五四年由兩家汽車公司合併,曾經是美國第四大車廠,生產的吉普車(Jeep)聞名全球,AMC一直獨立運作到一九八七年,才被併入克萊斯 勒。

羅姆尼的父親不僅是成功的生意人,更在一九六二年踏入政壇,初試啼聲就成功選上密西根州長,接著兩度連任密西根州長。老羅姆尼協助尼克森成功坐上總統大位,並擔任四年的聯邦建設部長。羅姆尼的母親也在一九七○年競選密西根州參議員,全家都是美國政壇的要角。

羅姆尼的家世還有一個特色,他是第五代摩門教徒,多位先祖都曾經擔任過摩門教牧師與教會核心成員,羅姆尼與太太都畢業於摩門教聖地鹽湖城的楊百翰大學,這 在以清教徒為主要成員的共和黨內算是異數。不過,羅姆尼並未奉行摩門教徒的「一夫多妻」制,美國媒體到處蒐集他的婚姻細節,卻未發現任何瑕疵,因此把羅姆 尼的婚姻形容為「聖誕卡式的美滿婚姻」。

簡單來說,羅姆尼就是典型的美國上流社會教養成功的「富二代」。他讀楊百翰大學時,曾經被摩門教會派到法國擔任宣教大使,至今說得一口流利法語;大學畢業 之後,在父親推薦下,羅姆尼進入哈佛大學,成為當時新創的「法律博士╱工商管理碩士雙學位」的學生,四年後取得顯赫的哈佛雙學位,並留在貴族雲集的波士頓 工作,開始平步青雲的一生。

不過,這樣完美無瑕的成長經歷,卻被批評者批評為「好命」、「無趣」。三十年前美國選出好萊塢演員雷根做總統;九二年上任的柯林頓,有越戰逃兵與吸大麻的 紀錄;柯林頓前後兩位布希總統都是德州富豪,老布希是戰爭英雄,小布希有強烈的牛仔風格;而現任的歐巴馬更是黑人與中產階級美國夢的具體象徵。

與這幾位總統相較,羅姆尼沒做過什麼壞事,在學生反越戰最劇烈的時候,他在鹽湖城過著貴族學生的日子;而他在俠盜橫行的華爾街經營了二十幾年,竟然也沒留 下什麼爭議性的案子。一生四平八穩、按部就班的好學生形象,反而讓他在需要「英雄」事蹟加持的美國總統選舉中,顯得平淡、缺乏魅力。

缺乏英雄事蹟加持的羅姆尼,因此不斷強調他「逆轉勝」的商業成就,藉著他成功的商業經驗,來說服美國人民,他才是那個真正有能力帶領美國走出衰退的總統。

美國正陷入大蕭條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失業潮,勞工部統計的七月失業率八.三%,已經連續第四十二個月失業率高於八%。歐巴馬過去四年不斷強調增加就業,也用盡政策創造就業機會,卻只能勉強維持現狀,而且新增的工作都是臨時工,根本無法消化高達一千三百萬的失業人口。

因此,在八月三十日共和黨黨代表大會,羅姆尼壓軸的參選演說中,就強攻「失業」問題。他說,美國有兩千三百萬失業人口(加計潛藏性失業),不需要特別由政 府來告訴美國人需要什麼,「美國人需要的是工作機會,很多的工作機會。」而他選總統,就是要幫忙創造一個「只要你想工作,就能找到就業機會的未來。」羅姆 尼宣示「要創造一千二百萬個就業機會」,當然是吹牛,如果實現,美國失業率將會從目前的八%跌到只剩一%。羅姆尼所以做如此誇張的宣傳,就是要吸引美國選 民,將焦點關注到他幾個「逆轉勝」的商業成功經驗。

逆轉勝州長

麻州州長期間將預算赤字轉為盈餘一九九九年,當時鹽湖城冬季奧運面臨將近四億美元的預算缺口,又爆發申辦過程中發生行賄醜聞。羅姆尼在危急情況下接下委員 會主席兼執行長的任務,他大幅度改組委員會,削減開支,同時向商業界的富豪朋友強力募款,後來還碰到九一一事件造成維安費用暴增,最後竟然轉虧為盈,創造 了一億美元的盈餘。此外,羅姆尼從二○○三年起做了四年的麻州州長,也繳出了將赤字預算扭轉為盈餘,全州失業率降至四.七%的成績。

八月底,羅姆尼親自撰寫「我在貝恩資本公司的經驗」(What I Learned at Bain Capital)投書《華爾街日報》,強調他參與Staples 公司的創業,以及在貝恩資本投資成功的經驗,包括汽車製造、食品、通路等,有許多轉虧為盈的經驗,並且抨擊歐巴馬過去四年暴增了五兆美元的負債、又推出 「如洪水般複雜的法規,讓中小企業無所適從」。羅姆尼要說服美國選民,他是「有常識的商人」、「能夠解決問題的執行者」,有能力創造新的投資、搶救失業。

羅姆尼的貝恩經驗算是成功,他也的確為貝恩打下堅實的基礎,不過,貝恩晉升業界龍頭的幾個大案子,包括漢堡王、玩具反斗城、Dunkin Donuts、健寶園(Gymboree)等,都是羅姆尼離開之後的案子。他擔任執行長十五年期間,公司起起落落,初期的創業投資模式沒賺到錢,最後還是 走回購併、槓桿融資、股票上市模式,與華爾街的禿鷹做同樣的事情;而且除了Staples之外,大多是中型的案子,能夠創造的就業機會也不過是「數百 個」。

歐巴馬陣營也批評羅姆尼逆轉勝宣傳,他們說,羅姆尼做的是投資,並沒有參與被投資公司的實際經營,而「購併禿鷹宣稱能夠創造工作機會,更是謊言。」

雷根擁護者

外交政策採取圍堵中國立場此外,羅姆尼欠缺外交經驗,必須仰賴共和黨傳統政治精英的加持。之前曾經傳言他會選擇有外交經驗、又是黑人女性的萊斯 (Condoleezza Rice)擔任副總統候選人;不過,羅姆尼極力想擺脫布希總統的陰影,在八月三十日黨代表大會上放映雷根時期的影片,期望喚醒共和黨員對於榮耀歷史的回 憶。萊斯的布希背景成了缺陷,最終萊斯還是只出任他的外交顧問。

除了萊斯,羅姆尼請世界銀行前任總裁佐立克擔任「政權移交小組國安與外交召集人」,這代表當選後,佐立克將出任國務卿。有趣的是,萊斯在外交政策上一貫主 張「軍事是處理外交衝突的主要手段」;但佐立克則對中國較友善,主張「誘導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夥伴」。鷹派與鴿派共存在羅姆尼的左右手,讓他的外交政策,特 別是對華政策,充滿衝突與談判的戲劇張力。

北京一向不喜歡羅姆尼,尤其是他在競選期間,熱中發表圍堵中國的言論,並支持增加對台軍售,強化美軍在太平洋的軍事實力,深化與印度等反中國家的結盟,而且揚言上台就要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不過,從共和黨的外交政策軌跡可以清楚看出,他們習慣於放話、啟動軍事恐嚇,藉以逼對手上桌談判。但是,經過慘痛的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教訓,加上沉重的 財政赤字壓力,美國已經不再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羅姆尼就算當選,實際的國際戰略與歐巴馬不會有顯著的差異,反而不能排除重演尼克森總統前倨後 恭,為了美國自身利益,最終與大陸簽訂和平公報、出賣台灣的歷史事件。

倒是羅姆尼不斷強調「雷根價值」,具有無限想像空間。當年雷根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拉高冷戰層級,最終不發一槍一彈瓦解蘇聯;而雷根前任總統卡特、福特、 尼克森,對蘇聯都採取溫和引導立場,幾乎又在如今的美中關係重演。羅姆尼在經濟、外交高舉雷根大旗,若當選後重演雷根寫過的劇本,那就有好戲看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羅姆尼(Mitt Romney)

出生:1947年

經歷:貝恩資本創辦人、麻州州長學歷:工商管理碩士、法學博士雙學位

歐巴馬、羅姆尼

主要政策比較

健保政策

歐巴馬

簽署2010健保改革法案,要求所有人都要強制納保,並以稅收補貼保費

羅姆尼

取消歐巴馬2010年的健保法案,鼓勵個人買健康保險而不要倚賴他們的雇主

財經政策

歐巴馬

1. 取消布希減稅方案中家戶收入超過25萬美元家庭的減稅措施2. 對富人增稅,最低繳30%,並希望對兩個最高級距稅率增稅3到4% 3. 調高富人的資本利得稅及股利稅

4. 降低製造業稅率

5. 短期運用刺激消費和減稅來促進經濟成長6. 長期減少開支及對富人徵稅來降低赤字

羅姆尼

1. 永久化布希減稅方案2. 為最富階層減稅從35%降至28%,最低階層則從10%降至8% 3. 降低企業稅率從35%降至25% 4. 取消收入20萬以下家庭的資本利得稅5. 支持減稅及除去管制來鼓勵企業6. 削減5%非國防支出來降低赤字

能源政策

歐巴馬

支持強制性碳捕捉系統來降低排碳

羅姆尼

反對碳交易和碳捕捉立法

墮胎及同性戀議題

歐巴馬

支持承認婦女有墮胎權,支持同性結婚

羅姆尼

反對婦女有墮胎權,反對同性結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72

歐巴馬與郭台銘都在關注的最新趨勢3D列印入侵

2013-04-01  TWM
 
 

 

科幻片中常見的「無中生有」場景已在現實生活裡一一實現!

只要一台電腦、一部3D印表機,獨一無二的iPhone機殼、F1賽車、槍枝,甚至是人體器官……,未來隨手自製各種生活用品都不再是神話。

歐巴馬在今年2月的國情咨文上提到3D列印,希望重拾美國製造業風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下令旗下各事業部主管展開3D列印探訪之旅。

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啟動中......。

撰文‧李洵穎、陳翊中、賴筱凡 研究員‧蔡曜蓮「午安!」一走進店裡,店員笑吟吟地送上問候,周一中午的上班時刻,店裡泰半座位都被坐滿了。這家位在日本東京澀谷的FabCafe咖啡廳,空氣中飄著咖啡香,一切看起來就跟一般咖啡廳沒兩樣。然而,這家咖啡廳在過去兩個月裡,受到許多科技部落客關注,甚至連美國頗具盛名的科技網站「The Verge」都特地撰文介紹。究竟FabCafe特別在哪裡?

就像「The Verge」報導開頭寫著,在東京,實在不缺咖啡廳,但是這家FabCafe,卻有著那麼一點不同。店裡頭擺著大大的一台雷射切割機、不算小的投影螢幕,這些可能讓你摸不著頭緒。但是,我們把時間倒退回到一個月前的西洋情人節,FabCafe推出了一項特別的服務:做一個人像巧克力。

如果每到情人節,你都得傷腦筋要送什麼禮物給另一半,或許,你可以嘗試FabCafe的這項特別服務,只要掃描你的臉部,FabCafe就能為你量身打造一個擁有你臉部表情的人像巧克力,送給情人,保證讓你的情人驚喜萬分。

街角的咖啡工坊 讓更多人一起玩科技聽起來很科幻、很瘋狂,但是三月二日,FabCafe再推出第二個驚喜,這次,他們要掃描全身,替你做一個全身的人像軟糖。短短兩天內,就有超過五十個人報名,卻只有九個幸運兒可以體驗這項服務。

想知道FabCafe怎麼辦到的?那你就得好好認識這項被喻為可能開啟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3D列印。為了一睹FabCafe如何走在趨勢前端,本刊採訪團隊親自飛到日本,專訪FabCafe背後團隊。

「一年前,這裡其實是我們的會議室。」有著透明的大面玻璃窗,坐落在街角最顯眼的位置,日本設計公司Loftwork創意專案協調師鈴木真理子說,作為一家具有實驗特性的設計公司,他們時常舉行大大小小的「工作坊」,邀請朋友來體驗。「那時同事說,為什麼我們不把這裡改成咖啡廳,讓更多人可以跟我們一起玩?」就是這個靈光一閃,讓Loftwork的老闆們決定要開一家具有實驗性質的咖啡廳。一開始,店裡只提供雷射切割服務,不論是牆上擺的木頭雕刻,或是高掛有著精緻雕花的牛仔褲,只要消費者提前預約,就能在FabCafe玩雷射切割服務。

去年十一月,他們有了更多新點子,LoftWork找來3D印表機經銷商iGUAZU與3D列印顧問公司K’s Design Lab合作,希望透過體驗的方式,讓3D印表機走入消費群眾,「不再只是大公司才能玩3D列印,一般人也可以玩。」K’s DesignLab執行長原雄司透露,近五個月來,超過五百人參加K’s Design Lab與FabCafe一起推的workshop,裡頭就有五個消費者下訂購買3D印表機回家做。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3D列印的魅力,他們要有不同的作法,「我們就想,在西洋情人節這天,能不能用3D列印來做一點特別的事情。」鈴木真理子口中說的,正是FabCafe針對女性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只要掃描臉部,就能打造專屬的人像巧克力。

一個扭腰、一個俏皮的動作,統統都可以把你的肢體動作掃描起來,這些3D數據全進了電腦後,透過一些設定,3D印表機就能印出擁有這些動作的模具。「有了這些模具,你可以把糖漿倒進去,做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像軟糖,你也能做一個人像冰塊。」鈴木真理子不諱言,實驗工作坊成功打開了人們對3D列印的想像。

「過去,Fab代表的是遙不可及的工廠、大量製造,可是,FabCafe是一個開放的『工場』。我們要的是小量、有價值的產品,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鈴木真理子說,有別於二次工業革命大量製造的主流,他們認為,未來的工業革命將更重視每個人的差異,科技也將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就在FabCafe推出3D列印實驗工作坊後,FabCafe迅速在全球暴紅,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電話,就是想複製FabCafe的商業模式。「我們想要傳達這種實驗性質的概念,讓更多人可以一起玩。」鈴木真理子說,所以,FabCafe很早就確立第二家店不會在日本的策略,而是要拓展到其他國家去。

台北街頭即將出現3D列印設計公司與東京擁有類似消費氛圍的台北,看準開店成本相對低,香港出身的建築師黃駿賢成功說服了LoftWork團隊,要將FabCafe複製到台北華山園區。「最快五月,台北也能有一家FabCafe,到時面也會有3D列印服務可以玩。」鈴木真理子說。

不只是日本,3D列印技術在全球各地的應用更是五花八門,幾乎所有的物品都可以透過它來製造。有人用3D列印技術設計立體時裝;運用3D列印技術建造的建築物即將在荷蘭出現,預計明年完工;Urbee汽車是世界第一款3D列印汽車,其中除了最重要的引擎與底盤之外,大部分零件都是3D列印而來;也有人從網路下載槍枝構造圖,就此「印」出槍枝;還有人「印」出會飛的遙控飛機;甚至有一家名為Modern Meadow的公司,宣稱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造出全世界第一片可食用的「人造肉」。

一夕之間,圍繞在這個新潮的機器,產生了大量有趣的應用方式。

看到這裡,是不是更覺得3D列印很不可思議?其實這項技術已存在近三十年,直到最近幾年才重獲注意。《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繼十九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以及二十世紀流水線生產之後,3D列印將會掀起「第三次工業革命」。

然而,3D列印受到熱烈討論,更重要的推手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他在今年二月十二日的國情咨文中,特別提到計畫建設十五座製造創新中心,以專注研究3D列印等新興技術,最終希望能以3D列印技術全面提升美國製造業。

中美大國已列為戰略性產業歐巴馬在國情咨文中說:「工人們在這裡學習使用3D列印,學習這項有可能顛覆工業的新技術。革命一定會在這裡發生,我們要確保這波製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美國政府傾全力為這場「第三次工業革命」鋪陳,在最近兩、三年裡,鼓勵全國的小學將3D印表機納入到工藝課的課程內容,希望從初等教育起就告訴孩子們,今後的生產流程會是什麼樣子。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同樣也呼應歐巴馬的看法,他說:「在自動化設備與3D印表機快速發展下,將會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因為美國昂貴的勞工成本,將不再是問題。

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也在「二○一二年增材製造技術論壇」上宣示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並制定3D列印路線圖與中長期發展策略,G2兩大強國紛紛將3D列印納入戰略性產業。

事實上,3D列印技術也開始受到台灣與韓國三星的關注。在這波3D列印風潮中,製造代工大廠鴻海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去年看到相關報導,便下令各事業部主管深入研究3D列印技術與流程。於是來自鴻海,共有四到五批人馬,一次約有四到五位主管加工程師,前往3D列印相關廠商了解。據廠商研判,鴻海可能計畫自行開發3D印表機台,以降低成本與縮短生產時間。

三星去年內部改組時,就已將印表機部門獨立出來,加以整頓。今年三月初,三星又向夏普提議收購其印表機部門,但遭夏普拒絕。三星在印表機領域上動作頻頻,據傳就是為了搶攻3D列印的商機。

3D列印技術,簡單地說,使用者透過電腦繪製零件或物品的3D設計圖,或是掃描現有物件,將3D圖檔輸入3D印表機後,印表機噴頭將材料逐層噴出,像是砌磚牆似地層層堆疊,最終形成完整的堅固物件。這個流程又稱為「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

有了3D印表機,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你可以使用各種材料製造玩具、零件、工具。在電腦上簡單地新建、修改或者下載你想要的3D圖檔,然後點擊「列印」,一個實物即出現在你的眼前。可能某一天早上起床之後,你突然想要用一個不同造形的杯子,這時可以按下印表機,「印」出一只杯子,這不是科幻小說裡的情節,3D列印讓這一切成為真實。

諸多管理學與經濟學的理論將被顛覆波士頓諮詢集團(BCG)高級合夥人太田直樹預測:「蘋果公司遲早會採用3D列印方式,來製造符合顧客喜好的手機等產品。」「也許終於有一天,iPhone手機可以從蘋果手機連鎖店,或是乾脆從消費者家裡的印表機直接『印』出來。」也就是說,未來的產品生產,將會像用印表機一樣方便。

不僅如此,未來的工廠變得完全不一樣,同一個工廠的3D印表機可以既生產茶杯,又能製造汽車零組件,以及量身訂製的醫療產品,這將顛覆管理學與經濟學的諸多理論。

過去,3D印表機整體技術不成熟,且能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樹脂,因此使用者被局限於打樣等冷門領域。但如今各項技術的進步,且金屬、陶瓷、尼龍,甚至用於打造人體器官的「生物墨水」都成為可以使用的材料。因此,目前已能生產須具高精密度與強度的汽車與飛機零組件。

3D列印所帶動的技術革新是典型的「破壞式創新」,儘管3D列印主要適用於小量生產,但是其列印的產品,可以遠遠優於傳統製造業生產的產品,更輕便、堅固、客製化,可直接組裝成形且成本更低。

波音工程師麥克.海耶斯(Michael Hayes)表示,在採用3D列印一體成形技術製造零組件後,由於不再需要用傳統的螺絲組合零組件,可將零件的重量降低三○%,且其牢固程度遠遠超過傳統方法。

3D列印研究機構Wohlers Associates指出,3D列印市場快速成長,尤其自己動手做(DIY)市場蓬勃發展。該機構初估,二○一二年銷售達十六億美元,一三年應可突破二十億美元,預估到了一九年整體市場將達六十五億美元。換言之,3D列印全球產值將在七年內成長三倍。

趨勢一:製造業回流先進國家一旦3D列印被廣為接受,那麼對世界的意義會是什麼?

英國拉夫堡大學3D列印專家理查海格(Richard Hague)表示,3D列印對經濟有深遠的影響,企業再也用不著把各種商品堆積在倉庫中,再將其配送出去,因為,產品可以按照用戶需求在當地列印出來。這種類型的3D列印模式,不但大規模減少倉儲需求,也削減運輸成本。

他並認為,3D列印還可以幫助美國將製造業從海外遷回,「海外製造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只會導致運費增加。」目前,蘋果公司的產品,幾乎全在鴻海中國工廠裡的數萬條生產線上組裝,員工數十萬人。但如果3D列印技術進一步發展,不用將生產基地集中在人工便宜的中國,也能將產品送到全世界顧客手中。

波士頓諮詢集團認為,到二○年,一○%~三○%由中國進口的物資,將改由美國製造,美國一年將增加二○○億到五五○億美元的經濟產出。

趨勢二:機器即工廠 人人都是創業家3D列印技術讓產品設計到製造之間只有一個「列印」按鈕的間隔,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由大規模製造轉向個人化生產,打破跨國代工產業鏈。

3D列印設備龍頭廠3D Systems,在今年發表消費型3D印表機Cube,售價五萬新台幣有找;這種消費型的印表機可以製造如小玩具、棋子等簡單的產品。已有網站Cubify幫消費者客製化小型產品,例如茶杯、公仔等。這將掀起客製化的工業革命,未來五金行也可能會放一台3D印表機,提供各式各樣的零件,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趨勢三:產品創新速度加快從《長尾理論》到《免費》,再到《創客:新工業革命》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說,當製造一個產品,與製造一萬個產品的固定成本幾乎一樣時,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製造業的創業家。

隨著3D印表機價格迅速下降、設計軟體越來越強大,以及更多的列印材料推陳出新,意味著設計人員能更方便地使用3D印表機,使他們在設計過程中,就能隨時列印出原型產品進行修改,有助於加速創新。

例如,當一○年蘋果首次推出iPad後,四天之內,就有人利用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所提供的代印服務,在四天內生產出保護套,整整比其他競爭對手快了一個月,自然是大發利市。

趨勢四:少量多樣 個性化商品更為風行第三次工業革命將使消費者變得更挑剔,他們不只要便宜好用的一般商品,更渴求創新、高技術商品,好打造他們獨特的生活品味。裝上翅膀的鞋子、復刻一九六○年代的老爺車,換言之,個性化、客製化商品正是消費者想要的。

以往,若要請工廠幫你製作客製化商品,若沒有一定的數量,開模、打樣的成本肯定不划算;但有了3D列印,就變得易如反掌。未來專業代印服務勢必逐漸普遍,就像以前三五步就一家相片沖印店般,可以隨時應你的需求列印商品,甚至只要到便利商店就可以實現你的需求。

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指出,這股自造者(自己製造產品)產業化的趨勢,將改變製造業的未來:未來十五年內,將有超過十八億消費人口,加入這股新製造產業價值鏈中。

趨勢五:門檻降低 創意設計才是王道3D列印技術能為工業設計領域帶來新的活力,打破傳統加工的枷鎖。在3D列印的新世界裡,「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創意才是獲得財富的不二法門。

3D列印代工服務商Shapeways執行長彼得.威蕭森(Peter Weijmarshausen)認為,3D列印一層一層把材料堆疊起來的製造方式,讓一些無法開模製造的特殊產品,也有機會被製造出來。因此,3D列印普及後,製造業門檻降低,產業價值鏈將加快由製造端位移至設計端。

雖然現在3D列印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大量製造的商品;然而,忽略3D列印的影響力,不跟著進步,漠視即將發生的顛覆性革命,就像當年王安電腦等大型電腦主機廠商,無視個人電腦的出現,最後如侏羅紀的恐龍般,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如今在醫學界,客製化的助聽器、齒模已經逐漸為醫界使用,甚至以鈦粉打印,經由特殊設計,更容易與人體緊密結合的人工骨骼、關節,已有很多手術成功案例。

趨勢六:3D醫療為健康帶來新革命此外,位於英國愛丁堡的赫瑞瓦特大學,研究人員透過3D列印技術,成功製造全世界第一個肝臟組織。美國的Organovo公司,則製造出全世界第一台商業化3D生物印表機,以自體幹細胞生成原料後一層一層堆疊成血管壁,已成功長出靜脈血管。未來若有一天,腎臟、心臟等大型臟器能被製造出來,且實驗證明不會有後遺症,器官移植將變得很容易,人類的壽命可能大大延長。

雖然不久的將來,3D列印將為人類創造許多好處,但是伴隨這個趨勢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覷,例如:槍枝管制。其中,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如何保護智慧財產權。一旦所有實體物品都能轉化成3D數位圖檔,它們就會變得容易複製與傳播,盜版的風險相當大。而如果盜版成風,就沒有人願意花重金投入研發設計。

不能否認地,3D列印想要拓展到消費市場,並不是沒有它的限制性。3D列印技術對一般人而言門檻仍高。依照現階段的技術水準來看,數萬新台幣的消費級3D印表機,幾乎只能製造出結構簡單的產品。

不過,近期已有3D列印代工服務,提供消費者下單訂製商品,新創企業如德芮達科技、貝特資訊出現,有助於提升民眾對3D列印的接受度。

破壞式創新的歷史已經證明,3D列印不會停止腳步。隨著時間推移,所有的困難點與阻礙都會被克服。

一旦顛覆開始萌芽,它被接納的速度遠遠超過任何人的想像。或許哪一天,我們就可以住在自己列印的房子裡,吃著自己列印的糖果,穿著自己列印的衣服,開著自己列印的汽車,這一切看似不可思議,但它卻悄悄地發生了……。

小辭典

3D列印是什麼?

透過電腦輔助軟體,建立物品的3D數位檔案,再運用金屬粉末或塑料等耗材,以一層一層堆積的列印方式來形成物品。過去應用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以製造模型為主,現正逐漸用於產品的直接製造。

3D印表機使得消費者也可以是製造者,並大為縮短產品開發週期,產品將可就近消費地進行生產,不受土地取得、廠房面積大小的限制。

第三次工業革命

正在啟動中

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730年~1870年

特點:發明蒸汽機

機器取代傳統手工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870年~1914年

特點:流水線生產

發明電報與無線通訊系統等新科技;福特汽車導入流水線,提升生產效率

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間:1980年~

特點:3D列印技術興起

革命性技術,可做出傳統工藝做不出來的商品

生產流程大進化

傳統製造業

1 鍛造

利用壓力改變金屬形狀,使它符合後續製程的要求。

2 磨床

利用磨具研磨,以獲得所需的形狀、尺寸,或使表面精密化。

3 鑽孔

用鑽針鑽出後續製程所需的定位孔、零件孔等。

4 組裝

整個製程經過上述步驟,最後經由生產線組裝。

3D列印

1 3D繪圖

將想要製造的物品利用3D CAD繪圖軟體或掃描輸入電腦,形成3D數位檔案。

2 數位切片

電腦軟體會再將上述3D數位檔案中的物體,進行2D「數位切片」,物體會被「切」成一層一層的數據資料。

3 傳送到

印表機

將數據資料傳送到3D印表機內。

4 輸出產品

就像2D印表機列印平面檔案一樣,此時3D印表機噴嘴會依據數據資料噴出材料,一層一層地堆疊出立體物品。

無所不「印」 全面入侵 你的生活

1休閒

印出來的跑鞋

2012年倫敦奧運後,一名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Luc Fusaro宣稱,以3D列印技術量身訂做的單片跑鞋,重量僅96公克,讓運動員在百米賽跑中增速0.3秒。

2服裝

印出來的立體時裝

荷蘭女服裝設計師Iris van Herpen運用3D列印技術,打造立體感的時裝設計,無論是用透明材質做出水花飛濺效果的禮服,還是猶如人體骨骼般細膩複雜結構的立體服飾,令人嘖嘖稱奇。

3軍事

印出來的一把槍

美國Wiki Weapon團隊,從網路上下載了槍枝的構造圖,並使用3D印表機列印出了AR-15的下機匣。經過多次改良,目前該團隊已研製出可連續發射600發子彈的下機匣。

4醫療

印出來的人工骨骼

2011年6月,一位83歲的女性骨髓炎患者在荷蘭接受手術,成為3D列印顎骨的第一位受惠者。這個下顎骨採用高精密雷射層層融合鈦粉製成,沒有使用膠水或黏合劑,在金屬中植入晶格狀的天然骨骼內部結構,易與病人自身的骨骼接合。

印出囚籠,關住細胞荷蘭達爾特大學(University of Twente)奈米研究院採用被稱為「邊角平面印刷」(Corner Lithography)的奈米級3D列印技術,印出可以裝下一個軟骨細胞的「金字塔囚籠」,未來可望應用在癌症治療,用此概念鎖住癌細胞。

5 交通

印出來的飛機

航空龍頭波音公司研究利用3D列印技術,將機翼逐層印出,然後接合成形,包括787夢想飛機所用的32種組件。波音宣稱,3D列印可以降低30%的零組件重量,進而節省燃油成本。

印出來的跑車

比利時的Formula Group T團隊以一種名為「巨獸級3D列印」的技術打造塑膠材質外殼,創造一輛叫作Areion的單座跑車,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

6 住宅

印出來的建築物

荷蘭建築師Janjaap Ruijssenaars使用一種名為D-Shape的巨型3D印表機,列印6公尺乘以9公尺的零件,再用這些零件拼接成建築物,並命名為「景觀房(Landscape House)」,實體建築將於2014年竣工。

7食物

印出來的人造肉

美國Modern Meadow公司使用生物3D列印技術,以活細胞構成的「生物墨水」為原料,成功生出長2公分、寬1公分、厚度小於0.5公分的可食用人造肉品。

一台機器等於一座工廠

——適合小資創業或個人工作室的3D機台機型 價格 特色 設備商ZPrinter 450 220~230萬元全彩、適用於辦公室環境,製作個性商品,例如公仔、吊飾、小飾品 美商3D Systems Cube 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小杯子或小碟子 美商3D Systems Afinia 4~5萬元單色、適用於製作簡單小物品,例如:茶杯、小公仔 陸商太爾科技資料來源:代理商 製表:李洵穎

「自造者」急速增加

——歷年消費型3D印表機的銷售量

2007 66

2008 355

2009 1816

2010 5978

2011 23265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3

硬頸大嬸讓歐巴馬親信知難而退 聯準會新主席葉倫 不當柏南克2.0

2013-10-21  TWM
 
 

 

六十七歲的珍妮.葉倫(Jenet Yellen)站在高䠷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身邊,更顯矮小圓胖。配上她那和藹的微笑,如果不是她那一套俐落的黑色套裝,葉倫就像菜市場裡的市井大嬸。

不過,這位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大嬸,即將成為美國聯準會成立百年以來第一位女性首長,也將是全球金融界最有權力的女性。「我在此正式提名珍妮成為下一任的聯準會主席。」歐巴馬在十月九日的記者會上宣布,結束長達半年的聯準會接班競賽。

外表和善

卻是沒輸過的強者

「她很強悍,這不只是因為她在布魯克林(曾是紐約市治安最差的區域)長大。」歐巴馬說,引起台下一陣大笑。不過這不是笑話,一個星期前,葉倫才讓她的鷹派對手知難而退,自行放棄接班。

如果你以為鴿派的葉倫,走的是溫和路線,所以她也一樣溫柔,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葉倫從小到大,從沒在比賽中輸過,她能贏得歐巴馬提名,也是因為她決不退讓的強硬個性。

在角逐聯準會主席的競賽中,葉倫的對手是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他不但是政壇老將,更是歐巴馬親信,從一開始就被視為歐巴馬的內定人選。

反觀學者出生的葉倫,雖然丈夫、兒子都是經濟學家,學術名聲響亮,但政治資源和人脈遠遠不如桑默斯。再加上身為女性,葉倫要在這個沙文色彩濃厚的小圈子裡(桑默斯就曾公開發表性別歧視的言論)獲得歐巴馬青睞,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

葉倫是如何打破美國百年潛規則,從一開始的陪榜人選變成眾望所歸,讓歐巴馬「不得不選她」?有了歐巴馬的正式提名後,她只要通過國會同意,聯準會就將改朝換代,這位「人小智商高」的首位女性主席,又會怎麼影響美國及全球經濟?如果你以為她接任後會像「柏南克2.0」般循規蹈矩、毫無驚奇,那你可就錯了。

耶魯時期

啟發對失業率的關注

葉倫生於布魯克林,父親是家庭醫師,在地下室執業,母親則是小學老師,為了照顧葉倫和哥哥辭去工作。平凡的家庭、平凡的公立學校,但不平凡的是,從有紀錄以來,葉倫就不斷的在「贏」。

她不但是獎學金得主、榮譽榜成員、啦啦隊員、心理學會會員、歷史學會會員,還是校刊的總編輯。高中畢業時葉倫拿下了紐約市長獎、數學獎、科學獎、英語寫作獎。那是嬉皮的年代,但葉倫總是拒絕參加那些「不正經」的派對和演唱會,因此,儘管成績優異,同學們並沒有選她為「最可能成功的同學」,反之,她被選為「最像學者的同學(Class Scholar)」。

她在布朗大學時,對於學術及高分的執著絲毫不減。她的經濟學助教傑夫.寇席(Jeff Koshel)接受布朗大學校刊採訪時回憶,改葉倫的考卷很「刺激」,因為如果只考三題申論題,她會自己再延伸兩題出來自問自答。「你得真的讀很多書,才有辦法再對考題提出問題。」寇席說。

不過,真正影響她經濟學思想的,是在她就讀耶魯大學博士時期。她的指導教授正是已故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James Tobin),葉倫曾在一篇緬懷托賓的文章中說過,她對於勞動市場的關懷以及對中央銀行政策的信任,都是恩師托賓帶給她的影響。

葉倫在畢業之後教書六年,隨即就到聯準會當研究員,在這裡,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她的丈夫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享譽全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對葉倫夫婦讚譽有加:「他們是一對相當難得的『強勢夫妻』,在思想上互不相讓。」史迪格里茲和阿克洛夫,在二○○一年因「效率工資理論」一起獲頒諾貝爾獎,三個人的友情超過三十年。

事實上,效率工資理論的起點,正是葉倫和丈夫在雇保母時,發現薪資和工作意願的關係不是傳統經濟學那樣簡單,才引發阿克洛夫和史迪格里茲一連串的研究計畫。葉倫與丈夫的學術研究,再加上托賓的影響,直接引起她對失業率的關注,葉倫就在今年二月的演說中講到:「失業率對我來說不只是統計數字,而是真實的感受。美國還有許多家庭需要為了付帳單和養家餬口而擔憂。」因此,她說自己並不急於退出刺激措施。

主張鮮明

激進寬鬆政策的推手

這正是葉倫與柏南克最大的不同:柏南克鮮少在媒體面前捍衛自己的觀點,他總是模稜兩可、反覆不一,避免政策被市場看穿。但是,「葉倫非常直接、誠實,」史迪格里茲形容她:「對於金融市場、貨幣經濟學及勞動市場,葉倫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就是因為這樣,反對葉倫的人擔憂,當聯準會在「失業率」及「通膨」這個雙目標之下,葉倫可能會以自己在乎的失業率為優先,而放任通膨上升。甚至有共和黨的議員擔心,葉倫可能會「比柏南克更激進、不擇手段地刺激就業率,造成經濟的反效果。」事實上,被市場稱作溫和派的葉倫,一直都是聯準會激進貨幣政策的關鍵推手。好強的葉倫,曾在一九九九年,以堅持己見、與葛林史班因零通膨政策在辦公室大吵而聞名。

除此之外,從她過去言論也能看出,第二輪、第三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之所以能順利推動,在聯準會的公開貨幣操作委員會中,最大推動者就是葉倫。她也在去年公開表示,為了讓失業率下降,她會讓零利率環境持續更久,而且不惜讓通膨上升到二%以上。清楚、明確、沒有灰色地帶,這就是葉倫的作風。

除了把挽救失業率放前面,葉倫較桑默斯更「左傾」,也為她贏得民主黨議員的支持,成為戰情逆轉的關鍵。葉倫正在設立聯準會的新部門「金融穩定辦公室」,因為她,正是主張對銀行更嚴格的風險管控,消滅「大到不能倒」迷思的幕後推手。對銀行嚴格的「政治正確性」,加上她沒有轉圜餘地的個性,讓民主黨轉而支持葉倫。

「美國人民必須明確地知道,未來不會再有無條件金援大銀行的情況。我們要振興就業率,這才是美國現在最需要的。」幫葉倫發起三百五十位經濟學家和議員連署活動的民主黨議員布朗(Sherrod Brown)說。同意歐巴馬提名的國會銀行委員會共有二十二席,其中共和黨僅占十席,因此只要民主黨同意,葉倫繼任可說是十拿九穩。這個關鍵連署,也讓桑默斯發現,他就算獲得歐巴馬提名,也可能無法在銀行委員會闖關成功,才黯然退出。

順利當選

不代表難關已除

就算葉倫順利當選,她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因為在她與柏南克聯手促成的三輪貨幣量化寬鬆之後,因為不斷購買資產,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到空前的三.七兆美元規模。「債券天王」PIMCO創辦人兼共同執行長葛洛斯(Bill Gross)就質疑,就算鴿派教主葉倫上任,也不會再有什麼擴張性的政策出現。

的確,QE退場已成趨勢,葉倫若要在上任後延後QE退場的時間表,她恐怕要拿出比以往更強悍的態勢,才有辦法說服反對者。聯準會達拉斯行長費雪(Richard W. Fisher)說的明白:「她是個固執的好人,但她的政策是完全錯了。」不過反對者終究是少數,像史迪格里茲、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席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等,這些當代最偉大的經濟學腦袋們,都站在她這邊。市場在歡騰之餘,也得當心,上一次我們有被捧得這麼高、又如此有魅力的聯準會主席,是什麼時候呢?

新主席的兩大難題:失業率與 QE退場若葉倫接任聯準會主席,她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如何繼續壓低失業率。第二,就是如何在超低利率及失控的聯準會資產負債表下,繼續她的非傳統貨幣政策。

珍妮‧葉倫(Jenet Yellen)

出生:1946年

現職:聯準會副主席

經歷:哈佛副教授、倫敦政經學院講師、聯準會董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學歷: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全球最有權力的金融新教主

葉倫的亮眼資歷

葉倫本身是經濟學家,她哥哥、丈夫和兒子也都是考古學家和經濟學家。

2012年所持資產總身價:

1320萬美元

她是聯準會成立百年以來,第一位女性主席。

有200名經濟學家、

350名金融分析師連署支持葉倫接任聯準會主席。

葉倫過去四年景氣預測,準確度全聯準會No.1(比柏南克還準)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90

歐巴馬賭上一切也要推動的關鍵醫改 美全民健保上路 給台灣什麼啟示?

2013-10-28  TWM
 
 

 

在最後一秒鐘,臨時預算案過關,美國政府結束兩星期的「關門」,重新開張。不過,關門鬧劇雖然告一段落,但政府部門恢復運轉後,美國兩黨的政治惡鬥仍沒有落幕,因為,總統歐巴馬主導的健保改革,仍然毫髮無傷。

這場「十月政爭」的核心:顛覆美國傳統健保制度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歐記健保」),不但保住了全身,而且如期上線,可以說一切都在民主黨的盤算中。而歐巴馬靠著細膩的操作、靈活的身段,讓民主黨在這場政爭中,贏了民意,又保住裡子,成為全勝的一方。

為什麼歐巴馬寧可冒著讓美國公債違約的風險,也不願意就歐記健保和敵對陣營談判?而歐記健保若真的像共和黨所說「會摧毀美國未來」,又怎能夠在這麼激烈的政爭中存活,還讓部分共和黨議員倒戈投下同意票?台灣搖搖欲墜、在破產邊緣的健保,又能從歐記健保學到什麼?

許下承諾

讓窮人不怕生病 贏得支持歐記健保的首要精神,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就是「全民納保」。美國過去五十年的醫療保險可說是完全的自由市場,不像台灣有九九%的納保率;美國政府僅提供老年人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以及貧窮線以下戶口才有的醫療救濟(Medicaid),其他人要不要保險,則自由選擇。因此,因付不起醫藥費而延誤就醫的慘劇,在美國層出不窮。歐巴馬就曾提到,他的母親就是因為沒有醫療保險,重病臥床之餘,仍每天擔心醫藥費。

這件事,直到歐巴馬上任後有了改變。三年前,歐巴馬簽下健保法案,經國會通過,預計於二○一四年全面實施。此一法案的通過,改寫了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世界第一強權國家首次有了全民健保。

簽署法案當天,有一位十一歲的小男孩站在歐巴馬白宮的辦公桌旁;他那矮小的身影,代表的是美國四千五百萬名沒有能力負擔健保的公民。「謝謝你,總統先生。」簽完法案後,小男孩說。他的名字叫馬西拉斯,三年前,他的母親因為肺病去世。他的母親因為重病,失去工作,也失去了健保,「如果她有健保,醫生就可以治好她。」馬西拉斯說。簽下法案的那一天起,歐巴馬對馬西拉斯,以及所有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美國人,許下了承諾。

為了達成這個承諾,歐巴馬必須賭上一切。

「強制人人參與的社會制度,和美國強調個人自由的精神完全衝突。這就是為什麼,共和黨說什麼都不肯低頭。」台灣健保局前局長、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健保會主委鄭守夏觀察。

解決危機

反對黨杯葛 反失去民意歐巴馬競選連任時,高舉社會保險、全民強制納保旗幟,還被反對陣營如茶黨(美國極右黨派)貼上「共產黨」標籤,視為美國公敵。去年六月,共和黨告上最高法院,認為歐巴馬的健保法案違憲;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還把歐巴馬和健保改革畫上等號:「這是選民選擇的時候,我們若要除掉《歐記健保法》,就要換掉歐巴馬。」情勢,對歐巴馬可說非常不利。

就在歐巴馬連任前四個月,去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歐記健保」合乎憲法精神,強制投保並未違憲,讓民主黨在選前大受振奮。共和黨無法封殺歐記健保,吃了悶虧;同時,歐巴馬的民主黨在文宣上更勝一籌,像十一歲的馬西拉斯,就成為歐巴馬人性政策的代言人。歐巴馬善用故事感動民眾,讓他贏得連任。

哈佛大學政治學家史柯次波爾(Theda Skocpol)就評論:「美國選民讓歐巴馬連任,等於同意歐記健保落實。這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五十年來最重要的立法工作之一。」反對黨並沒有閒著,今年六月,茶黨為了阻止歐巴馬的健保法案,提出一個想法,就是不提供該法案所需的資金,把預算案拖到時限之後,逼歐巴馬低頭協商。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為了阻止預算案表決,在國會講台上連續發表二十一小時的演說,撐過預算案討論時間,而成為全國頭條新聞。

共和黨打的如意算盤,正是把政府關門的問題,推給歐巴馬健保預算協商失敗,引發民眾反彈聲浪;但是,這招卻又輸給了民主黨的政治操作。因為克魯茲的高調演說,全國反而都知道共和黨刻意拖延時間;而在政府關門當晚,白宮馬上推出文宣和海報,將責任推回給共和黨。

結果,共和黨的支持度一落千丈,從原本的四○%降到二七%,甚至有八成民眾反對共和黨杯葛健保的策略。最後共和黨領袖波納(John A. Boehner)終於放棄:「這場預算拉鋸戰尚未結束,但是我們將不再阻礙跨黨派的(預算)提案。」不到四十八小時,兩黨就達成協議,政府重啟大門。

而爭議核心歐記健保呢?只多加一條但書:保證得到政府補助購買歐記健保的人都符合低收入,如此不關痛癢的規定而已。十月政爭,反對黨賠了夫人又折兵,歐巴馬則是「笑到最後」。

論人計酬

盡可能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歐記健保成功推動,除了歐巴馬的政治操作外,本身設計完整、結構良好,也是共和黨屢攻不破的原因。鄭守夏認為,雖然歐記健保的強制納保,對於台灣來說已經是「過去式」,但是仍有許多地方值得台灣學習。

「大家在看,爭論重點都是全民納保;但其實他在醫療制度的改革,才是重點。」鄭守夏指出:「現在台灣的作法和美國一樣,是按件計酬,所以醫生只要多看病、多開刀、多開藥,就能多賺錢。」而這也是台大醫師柯文哲所大力批評的,他認為,按件計酬不是講醫療品質,「是現在最大浪費與無效率的根源。」對此,鄭守夏指出,美國在醫改中真正的重點,就是將論件制變成「論人計酬」。

「舉例來說,健保局一年給醫院十萬元照顧一名病人,開藥、開刀都從十萬元裡扣;如果最後有剩,那就保險公司、醫院一起分掉,如此才能真正達成『預防醫療』。」鄭守夏說,相比之下,論人計酬更重視醫療保健,關心病人的健康,而不是「多開刀多賺」。「這樣醫療院所就有誘因,就會少開刀,而且真正預防疾病。」鄭守夏最後呼籲,台灣人口老化嚴重,未來健保必須像美國這樣做結構性的改革;否則,就是「每年鬧破產」。

不過,美國健保十月一日才上線,讓民眾開始投保,不但仍有許多共和黨執政的州拒絕合作,聯邦政府還要幫忙引介保險公司加入;而且剛上線的健保網站,連歐巴馬都坦承「有問題」,再加上共和黨仍誓言要再次杯葛,歐記健保的最後一哩路,勢必艱辛。

歐記健保

被稱為歐巴馬健保的《可負擔健保法》(Affordable Care Act),是美國歷史性的健保改革法案。改革重點為「全民納保」,不但擴大醫療保險範圍,讓原本負擔不起保險的4500萬人加入;還強制個人或公司購買自己適合的保險,否則要罰款。

關關難過 關關過!── 近年歐記健保闖關大事紀2009 11月 國會攻防戰在國會首次提出健保草案,遭到反對人士大力封殺。在24小時內修改多達200條法案,最後才闖關成功。

2010 6月 簽署法案文宣戰茶黨等右派反對運動興起,但民主黨成功的文宣和故事,打動中產階級。

2012 6月 最高法院攻防戰共和黨控告歐記健保違憲,時值總統連任大選,最後判決合憲,民主黨氣勢反升。

2013 6月 預算案攻防戰共和黨利用預算案杯葛健保,歐記健保最後完整過關;共和黨反而內傷。

2013 10月 健保上線網路戰第一周健保申請網站大癱瘓,被反對人士抓到機會,受右派媒體攻擊,歐巴馬坦承「我比誰都氣。」

撰文‧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0

梅鐸、歐巴馬 都栽在他們筆下

2013-11-18  TCW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最近被指控十年來持續監聽全球三十五位國家領導人,重挫美國與各國關係。將這整起事件曝光,使美國政府栽跟頭的功臣,是發行量不到二十萬份的英國《衛報》(The Guardian)。

左得徹底!連續踢爆,一竿同業跟不上

今年六月,美國國防部承包商史諾登(Edward Snowden),揭發美國政府的秘密監聽計畫「稜鏡」(Prism)。然而,他捨國內重量級媒體《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指定《衛報》專欄作家格林華德(Glenn Greenwald),從那一天起,《衛報》就成了《紐約客》(New Yorker)筆下「爆料者的頭號選擇」,這家發行量僅《華盛頓郵報》四分之一的報社能出頭,靠的正是「左得徹底」的名聲。

本身就是「反威權代言人」的格林華德,在刊出爆料文章後,親上火線捍衛立場:「我們揭露的事情具重大公共利益,對民主非常重要,亦即美國政府針對自己人民建立巨大的監控機器。」

格林華德自紐約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就被頂尖律師事務所網羅。這家事務所素有「華爾街購併發動機」之稱,在金融圈頗具影響力,不過,格林華德只幹了一年半就閃人,他自稱「一點都不想幫位高權重的人打官司。」

不僅如此,格林華德在接受新聞網站BuzzFeed採訪時,幾近發下毒誓般說:「若有一天我不得不這麼做的時候,我會選擇乾脆從窗戶跳下去。我知道我不想代表那些富人,我想做的是,起訴他們。」

他一邊無償代理公民權利訴訟案,一邊追蹤NSA及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總統小布希政府建立的監視網,也連續出版痛批美國政策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著作,受到自由派讚揚。

當格林華德在接到機密資料後,花了一個月和《衛報》團隊製作專題,六月五日起,連續五天,一天爆料一篇,力道重得讓同業求他慢一點,因為「資訊實在多到跟不上。」

十月中,格林華德離開《衛報》,轉向追求「每一位記者一輩子只能擁有一次的夢想,」創辦另類的參與式報導新媒體。老東家對於台柱求去並未不滿,反倒祝福他,能向世人更清楚說明調查新聞的重要性。

干犯權貴!政府打壓,也沒在怕

《衛報》這種冷靜自持、就事論事的態度,和坐鎮《衛報》總編輯十八年的羅斯布瑞吉(Alan Rusbridger)有絕大關係。

羅斯布瑞吉現年六十歲,戴著方框黑邊眼鏡,一叢厚厚亂髮蓋在頭上。《紐約客》說他,更容易被誤認為圖書館員;老戰友則說:「他的外表讓你絕對看不出來他有多麼強硬。」

羅斯布瑞吉在十五歲時,讀了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四本書,啟發他想「開始記者生涯」的夢想。進入劍橋大學後,他申請到當地晚報當實習生。二十六歲,轉任《衛報》記者,前後一待就是三十四年。

一九九五年,他接手總編輯,強烈要求這份報紙要以調查報導出名,第一箭就射向已經被前任總編盯上的內閣大臣艾特肯(Jonathan Aitken)。

《衛報》的調查記者從一張旅館帳單明細開始上溯,花了兩年,揭發這名官員不僅涉及召妓,還和沙烏地阿拉伯軍火商人非法交易。其間羅斯布瑞吉挺住排山倒海的政治壓力,終於將艾特肯戴上作偽證的罪名送入監獄。全體編輯室推崇他的鋼鐵般意志,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送他一把象徵「事實之劍」的不?袗?劍。

《衛報》近年轟動武林之作不只如此:二○○九年,它甘冒觸犯新聞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掌控全英國三分之一報紙發行量的利益,大挖《太陽報》的竊聽紀錄,然後是二○一○年公布「維基解密」檔案,披露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罪行,讓許多原來只是一旁等著看笑話的同業加入扒糞陣營。

這一回,《衛報》挑戰世界強權美國,卻遭英國政府打壓。從六月內閣秘書長致電威嚇:「首相、副首相……許多政府官員都關注著你們的動向。」;七月政府工作人員闖入辦公室銷毀資料。只是這一切,都沒有嚇退羅斯布瑞吉。

由於《衛報》營運資金都來自信託基金,確實有利「報導絕對獨立自主」的立場,也因此吸引全球六千名具有理想性格、勇於挑戰的員工。

當初史諾登試探性的丟出少許文件給《衛報》和《華盛頓郵報》時,格林華德是從居住地巴西飛向香港會晤,兩座普立茲獎得主蓋爾曼(Barton Gellman),卻選擇不出席;後來他收到一份更完整的檔案,卻以「無法保證何時、如何發布」為由,暫時擋下來,因為他和社方「考量到合法性和國家安全,不敢輕易動筆。」

只不過在現實裡,這個「硬漢」標籤卻不怎麼討商界歡心,《衛報》媒體集團執行長米勒(Andrew Miller)坦言,雖然去年數位廣告激增近三成,但長年虧損仍可能在五年內吃光基金會的老本。

羅斯布瑞吉說,《衛報》的數位轉型還跟不上廣告預算有如山崩的速度,為此,去年他帶頭減薪一成,希望能在《衛報》裡「再待一會兒」,並補上一句:「不管那『一會兒』是多長,我都會好好享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23

五大巨頭夜奔松菸 會歐巴馬最愛


2014-06-16  TCW  
 

 

誰能讓張忠謀、施振榮、蔡宏圖和富邦蔡家兄弟齊聚一堂?

六月四日晚上七點,宏?硍偎帠郈鴗H施振榮在結束台北電腦展的演講後,驅車來到松菸誠品旁尚未開幕的飯店「誠品行旅」;這家還沒開幕的旅館,悄悄駛進多輛黑頭車,第一批貴客名單顯赫。

不僅施振榮出現在此,隨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與富邦金蔡明忠、蔡明興兄弟檔,都現身在此。這天的東道主,正是來台不到二十四小時,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人,摩根大通集團(JPMorgan Chase & Co)董事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

戴蒙名列《富比世》(Forbs)全球最有權勢的人排名第二十二,是華爾街金融圈裡排名最高位,管理資產二兆三千億美元,身價達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華爾街盛傳他一度名列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財政部長候選人名單。

談美國政局,將創兩個第一

他以作風大膽聞名,成名作是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從美國聯邦儲備局拿到三百億美元融資,以當年上市價格的三分之一,每股兩美元收購面臨倒閉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又在全美第一大儲蓄與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Washington Mutual)因次貸面臨倒閉時,大膽出手購併,讓俗稱小摩的摩根大通成為華爾街第二大商業銀行。

接連接手美國政府的燙手山芋,《紐約時報》還曾形容他是「歐巴馬最愛的銀行家」。

難得與戴蒙這樣重量級人士餐敘,據一位與會賓客透露,當晚這些大老闆們都在問,誰是下一任美國總統?熟悉美國政治局勢的戴蒙分析下屆美國總統選情可能創下兩個第一:柯林頓家族有可能成為第一個都當過美國總統的夫妻檔,而布希家族則可能成為第一個擁有三位總統的家族。

第一次來台的戴蒙,也好奇台灣科技圈的發展,還問起施振榮宏?硈怐韙O推的自建雲(BYOC)是什麼?

據瞭解,這次賓客名單是由摩根大通台灣區總裁錢國維力邀,才能促成這五大巨頭與戴蒙的會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22

巴西女歐巴馬 舉反商旗幟選總統


2014-10-06  TCW  
 

 

「當一個觀念時機成熟,什麼力量都比不上它。」這句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名言,也是當前巴西總統參選人席爾瓦(Marina Silva)常引用的話。十月五日巴西總統大選,不僅是她與現任總統羅塞芙(Dilma Rousseff)「兩個女人的戰爭」,也是驗證席爾瓦「第三條路」觀念是否成熟的最佳時機。

今年五十六歲的席爾瓦出身貧苦,幼時窮到全家只剩一顆雞蛋可吃。她從小便常和橡膠採集工人的父親,在叢林裡走好幾哩路採橡膠。惡劣的成長環境使她常生病——肝炎、瘧疾與重金屬污染,這也導致她如今健康依然不佳。

席爾瓦透過自學,學會讀寫,上大學時當幫傭換取食宿與學費,最後當上歷史老師。這些奮起寒微的經歷,使她和其他政治人物大不相同:她在公開場合幾乎不化妝,衣著簡單,不喜歡旁人噴香水,也不吃紅肉。

早年從事環保運動的席爾瓦,與巴西前總統魯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都是工黨(PT,羅塞芙所屬政黨)第一批創黨元老。魯拉擔任總統後,席爾瓦出任環境部長,後來因反對開發亞馬遜雨林而辭職,這種不妥協的形象讓她大受歡迎。上屆(二○一○年)總統大選,她代表綠黨參選,在兩大黨夾擊下,得票數仍拿下第三。

本屆大選中,席爾瓦原擔任坎柏斯(Eduardo Campos)副手,坎柏斯死於空難後,她由副轉正,延續其「第三條路」旗號,讓厭倦兩大黨的巴西民眾有了新選擇。此外,她的參選意味著一個窮苦出身的黑人女性,也有機會當總統,這個「巴西夢」也是她獲得支持的主因。

席爾瓦曾說,當選後不會競選連任,但她的治國力卻有不少疑問。首先,她一向有鮮明的「反商」形象,這位環保主義者能否重振巴西經濟,頗令人好奇。其次,強調「政策要以道德為基礎」的她,誓言改變分贓妥協的政治生態,但她的政黨在國會實力不足,上台後要推動政策,又要堅持道德不妥協,如何平衡也是問號。

席爾瓦曾評價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人格魅力不能取代政治治理」,或許現在是她接受這句話考驗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36

印尼歐巴馬的當家煩惱

2014-11-03  TCW
 
 

 

「現在是我們一起工作、工作、工作的時候了!」十月二十日才宣誓上任的印尼新總統佐科威(暱稱Jokowi,全名Joko Widodo),在其就職演說時如是說。事實上,這位新總統正是靠著不斷「工作」,才登上這個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家的大位。

今年五十三歲的佐科威,出身於爪哇島中部的城市索羅(Solo)一個平凡家庭,自幼就幫忙做木匠的父親伐木運材,大學畢業後自行創業開家具工廠。後來他「商而優則仕」,二○○五年參選索羅市長,勝選後推出醫療與教育補貼計畫,大受民眾歡迎。

二○一○年他競選連任,以高達九一%得票率蟬聯市長,此後成為印尼全國知名人物。

印尼的傳統政治人物,多是軍閥或政治世家出身,但佐科威幼時住貧民區,曾被趕離家園四次。在公開場合,他穿的也是一般人穿的紅藍格子或白襯衫,吃的也是普通小吃攤,妻子也從不戴任何名牌首飾。擔任公職時,佐科威還會突擊檢查各單位,有次,他就逮到一位職員在上班期間打電玩,立刻將其解職。

這些作風,為他博得「平民總統」的外號,《時代》雜誌則稱,他是「印尼的歐巴馬」。

佐科威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就是擺平反對勢力。總統大選時,他的競爭對手普拉博沃(PrabowoSubianto),是印尼前總統蘇哈托女婿,他的勢力在國會占多數。

普拉博沃曾批評,佐科威的勝選是「偷來的」,這些反對勢力若在國會杯葛,將是佐科威執政之路的一大挑戰。

此外,佐科威在競選期間曾大開支票,要讓每個印尼人享有免費醫療與十二年國教,他還要修築港口帶動更多觀光,不過這些政策都不是免費午餐。

印尼民眾過去享慣政府發的福利,例如對油價補貼金額,已占政府預算的五分之一,這不但是印尼財政的沉重負擔,也使政府無法進行其他基礎建設。

然而在民意反對下,歷來沒有哪個政治人物敢取消這些福利。沒上任前的佐科威,盡可以大開支票,但上任後,「當家方知柴米貴」,他要從何處找錢推動新計畫?或許印尼民眾只能期待這位商人總統,能發揮他做生意的專長,讓印尼這個國家「轉虧為盈」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75

一個鍵,就能看出柯P會不會被網友罵 歐巴馬也在用「鄉民公關」正夯


2015-09-10  NM

它不是人,是用大數據做的社群口碑觀測系統;只要傳統公關四分之一時間,就能及時處理政治人物、企業危機。

「波卡事件」雖然落幕了,

但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麻

煩卻未了,因為他不僅把朝野議員都惹毛了,婦女、兒童等公民團體也得罪光了。

明明鄉民在網路上力挺柯

P,網民的民意不是站在他這邊嗎?為何柯文哲最後決定出來喊話止血?從過去一連串食安危機到現在波卡事件,鄉民強大的影響力,該如何解讀,已經成了一門鄉民公關(又稱社群公關)的新商機。

這個公關高手不是人,而是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用,國外稱為「社群傾聽」(Social Listenig)的社群口碑觀測系統。由電腦透過大數據技術,讓老闆一鍵按下去,就能在數秒到一小時內,從臉書、PTT、部落格、各公開論壇等,一天產 出六億個繁體中文字的海量資訊,幫忙蒐集情報,了解鄉民在想什麼,便於決策與危機處理。

重點,不只是跑資料,問題在如何解讀!

「如果柯P來問

我意見,我會告訴他,這次傷很大,」

國內臉書最大的社

群行為觀測系統

Qsearch創辦人周世恩說。

Qsearch在柯文哲

競選期間,幫忙

「算」出MG149事

件的網路民意走

向,進而讓柯陣營反擊致勝。

當周世恩看到波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他用系統幫柯P偷偷算,發現八月二十六日上午十點,東森新聞開出第一槍,「標題把極樂台北、AV和悠遊卡結合在一起, 算是負面報導。」他持續觀測,「不到一個小時,其他媒體都跟進了,同樣都是偏負面報導,鄉民開始發表意見、轉貼。」

「分享」比讚更值得關注

再看東森新聞的報導在臉

書粉絲團獲得一千多個讚,一百二十三個分享,他心想「不妙」。為什麼?他說,臉書上按讚意義不大,但分享代表認同或是有意見。根據周世恩經驗,以一個粉絲 超過十萬的粉絲團來說,一則貼文通常若有一百人按讚,這就表示有一百萬人次看到了(因為有人看過不見得會按讚):而一百個讚中若超過五個分享,就代表事情 大條了。

照理說,東森這則新聞若有五十個分享,就足以代表紅色警戒,但其分享數居然是正常值的一倍之多。因此,周世恩光憑第一天第一則新聞的社群反應就判斷:柯P前景堪憂。

國內另一家社群行為觀測公司意藍,其創辦人楊立偉也緊盯波卡事件的社群進展,「宅男社群像是巴哈姆特(編按:國內最大遊戲論壇)當然百分之百支持你(柯) 啊!你會以為支持自己的聲量很大,但別忘了剩下的全是反對方。」新創的Qsearch在MG149事件一戰成名,選舉結束後,客戶數從零增加到三十家,包 括奧美、精英兩大公關公司,都找上門。

而老牌的意藍,十七年前從搜尋引擎起家,目前是台灣社群口碑觀測系統龍頭,二零一五年客戶家數整整比去年多了一倍,來到兩百家,客戶橫跨餐飲、媒體,連國安局都是他的客戶。

三步驟,六小時搞定危機在鄉民載舟覆舟時代,公關的危機處理能力與速度更顯重要。現在,鄉民公關可以在黃金六小時幫你危機處理。

以前,公關公司可能需要二十四小時,甚至兩、三天,但鄉民的怒氣和串聯,已不容老闆拖拉。一天的時間差,就足以毀滅一家公司,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頂新因毒油 事件被抵制拒買,當公司主管在一天後才出面道歉,為時已晚,不僅公司關廠,最後牽連同集團的味全,拱手讓出全國最大乳品供應商地位。

「危機處理最耗時的就是蒐集與分析情報,」周世恩和楊立偉異口同聲的說。

第一步,只要一個按鍵,就可以在六秒到一個小時之內,把六億個中文字的網路社群掃過一遍,呈現在老闆面前的,是一張張曲線圖,讓你看見危機事件在社群聲量上的成長幅度與速度。

楊立偉說,傳統危機處理,光是找出問題所在而進行的電話訪問,就要耗去兩天。

第二步,它再花三至四小時產製報告。以意藍為例,擁有人工智慧的系統,會對鄉民意見進行語意和情緒分析,告訴你鄉民為什麼說我壞話?酸民的「酸度」有多高?是哪些人說得最兇?這些壞話已經擴散到什麼程度?

楊立偉舉了一個他印象深刻的例子:一家大型連鎖餐飲集團東部地區某家分店的營業額突然狂掉,總部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透過系統發現,原來是位消費者非常不滿 服務,在網路發文串聯抵制拒吃,抵制活動連續發酵兩個月。總部最後找到了發文者帳號,循線聯絡本人,終於化解一場近乎倒店的危機。

第三步,也就是第六小時,即老闆依據上述情報召開策略會議,決定公司態度與回應方案。後續就回歸傳統公關做法:公司出面或發新聞稿道歉、接受退貨或是賠償等。

然而,數據不是萬能的,真正的公關,是人;只是在鄉民當道時代,要從海量資訊中挖出正確情報,回應策略才能先對一半。

文.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