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化妝品垂直電商的格局已定?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238.html

業內人士認為,聚美與樂蜂能在垂直領域中脫穎而出,主要得益於兩家公司的資源與反應速度。電商作為零售業的一種,對渠道的依賴性非常強,對於聚美和樂蜂來說,當銷售上升到一定規模時,對其整個供應鏈的考驗非常大,這方面兩家公司都應對自如。同時,李靜運用自己的名人資源,陳歐也為自己代言,二者將營銷做得風生水起。

儘管聚美樂蜂兩家公司一直火藥味十足,頗有較勁的意味,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化妝品垂直電商格局已定,平台之爭已無懸念。樂蜂作為平台,其銷售額其實只是聚美的四到五分之一。

兩家作為平台的差異度其實並不高,甚至產品也大都相似,平台商可以較量的也無非是服務、物流和價格等等,只要知名度大,成功吸引消費者即可。在平台之爭中,聚美顯然已經具有壓倒性優勢。有消息稱,目前業內對於聚美的估值已經達到20億,

而樂蜂更像一個自品牌。樂蜂的優勢在於「靜佳」等自有品牌的經營,類似樂蜂打法的平台會有很多家存活下來。如果平台之爭繼續,樂蜂未來不排除老老實實回歸品牌經營的可能,自有品牌的未來也一樣有很多種玩法。甚至有人打了比方,聚美和樂蜂更像是京東和噹噹,儘管打得厲害,但噹噹最終不得不選擇到天貓開店。樂蜂雖然也是平台,但其平台優勢遠不如自有品牌優勢,樂蜂聰明的話也該多去平台開店。2012年,李靜在接受創業家雜誌專訪時曾表示,品牌要拿小火燉,但平台之爭中,快才是王道。

也有人認為,化妝品垂直電商格局未定,因為更大的平台競爭還在繼續。等京東,淘寶等大平台打出結果後才輪到它們論資排輩。唯有市場大,需求多,用戶量才會大,垂直電商才有出路。未來垂直電商可能更該擔心的是如何從京東淘寶口中搶食,養活自己。

垂直領域看似總有更多細分領域可以切入,即便是標準競爭也總會有差異化。但如果說聚美與樂蜂之間已經有了五倍以上的量級差,那麼行業排名第三第四的平台則更不具備存活的價值。如同許曉輝賣掉初刻,凡客步履維艱一樣,不論是服裝行業還是化妝品行業,產品第二的平台都沒有存活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06

重啓 電力改革 新一輪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方向已定, 國家電網有望一拆為五

2013-03-28  NCW
 
 

 

◎ 本刊記者 蒲俊 于寧 文

電價的秘密 P58

不能半途而廢

——專訪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 P59 停滯十年的電力體制改革即將重啓,改革的決心來自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最高決策層。

2012年上半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曾就電力改革批示,強調要保證能源長期穩定供應,電力市場化改革是必然選擇,並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頂層設計和重點推進方案。此後,多份有關如何重啓電力體制改革的研究報告出台,分別來自國務院研究室、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下稱電監會)市場監管部等。

2012年年中,李克強再次對其中一份呼籲啓動第二輪電力改革以解決當前能源領域突出矛盾的報告做出批示,明確提出重啓電改,報告轉至相關部門。

據財新記者瞭解,2013年兩會前,在有關新一輪機構改革方案的討論中已涉及到電力體制改革。接近方案設計者的消息人士透露,大能源部或能源委的方案雖然沒有出現在最後的機構改革方案中,但決策者正醞釀通過分拆壟斷的國家電網公司,推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初步設計是將國家電網公司一拆為五,改革有望在全國“兩會”之後啓動。

2012年是中國開展電力改革的十周年。2002年,在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推動下,國務院發佈《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業內簡稱五號文件) ,啓動了以市場化為方向的改革。2003年走出第一步,通過對國家電力公司分拆重組,成立了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以及中電投、華能等五大發電公司。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應運而生。

改革只走出了第一步。擬議中的主輔分離以及東北電力市場和直購電等試點陷入僵局,電改舉步不前,原本計劃進一步完成輸配分開的國家電網公司坐大,在金融、電建、礦業等多個領域和海外大力擴張,逐漸成為鉗制電力市場形成的最大障礙。

藉十周年之機,各方再度發出改革之聲。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亦在2012年初公開表示,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當務之急是理順價格機制,將發電環節 的競爭和經濟效應,傳導到消費端。

在一年的討論之後,盡管對具體改革路徑尚有爭議,但改革的最終目標——破除垂直一體化的壟斷結構,在發電和售電環節實現有效競爭,同時對 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絡嚴格監管,已成各界基本共識。這也是世界各國進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共同原則。

2013年3月10日,國務院機構改革啓動,其中包括重新組建國家能源局的內容。根據方案,電監會將併入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監管機構重組為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帶來變數。電監會成立原本是中國推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舉措之一,但因電改止步不前,電監會蹉跎十年,用電監會第一任副主席邵秉仁的話說, 處於“無市場可監管”的狀態。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邵秉仁表示,此次機構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新的監管機構應承擔起重新發動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推動中國電力市場形成。

對中國來說,繼續推進和深化壟斷 行業以及國企改革,是有效釋放“改革紅利”的突破口。十年前實現廠網分開,在發電側引入競爭,曾大幅度降低發電設備和裝機的造價,但隨後電改停滯,中國電力市場遲遲未能形成,政府不得不繼續對上網電價和終端銷售電價實行行政管制,企業失去了繼續提升盈利水平和投資效率的動力。而電網在買電和售電環節的壟斷進一步扭曲了電價體系,導致中國工商業企業實際電價遠高于名義電價(詳見輔文“電價的秘密” ) 。

從各國電力改革的經驗來看,如果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中國的實際電價水平有望下降,中國製造的整體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但多位電力業內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前提是中國能夠完成國家電網拆分,並且在拆分之後管住壟斷 環節——輸電——的價格和投資成本,並在發電與售電側充分引入競爭。管住電網從一年多來的討論和各方公開表態來看,管住電網已成為電力業內的

基本改革共識

得到李克強批示的報告出自國務院研究室研究員範必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景春梅,全稱為《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思考》 。

報告稱,近幾年煤電矛盾不斷加劇,出現發電企業頻現虧損,工商企業用電負擔沉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受制約,電力普遍服務不到位等問題。能源領域的突出矛盾,反映出“現行電力體制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節 能減排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大障礙” 。應抓緊啓動第二輪電力體制改革。

從一年多來的討論和各方公開表態來看,管住電網已成為電力業內的基本改革共識。

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在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已經實現的基礎上,電力體制改革的節點已落在電網領域,應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堅持市場化原則,以出台獨立輸配電價為切入點,統籌推進輸配電體制改革。

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在今年的政協提案中指出,雖然發電市場實現市場化,但購售電仍單一壟斷,電廠賣電、用戶買電都還沒有選擇權和議價權。如能逐步放開,則更加有利於廣大電力消費者和生產者自主調節、節能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更加有利於新能源和智能電網等新興生產力的成長。

“輸電電價、配電電價需要獨立,拖了太久。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劉樹傑,在2012年召開的電改十周年座談會上直言, “確定電網成本現在沒人做,電網公司的成本結構根本不適用于監管,成本里什麼都有,這是制度問題。 ”在另一份也在業內發生很大影響的報告中,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認為,中國電力體制目前“最突出、最緊要的矛盾”是, “由於電網企業擁有獨家買賣電的特權,加之所有電價均由政府管制,使電力市場中兩個最重要的主體,即發電企業(生產者)和電力用戶 (消費者) 被制度性 ‘隔離’ 了,不能直接‘見面’進行市場交易” 。

電網的壟斷權從何而來,又如何打破?在何勇健看來,電網的特權來自自然壟斷與行政壟斷權力的交織結合, “電網企業在電力規劃、投資、價格、市場准入等方面有較大決策權或影響力,由於監管不力,電網借助自然壟斷擴張市場控制力” 。

輸配電環節的規模效應和網絡經濟特徵,決定了其自然壟斷特性——一個區域只有一個輸/ 配電網最為經濟。而這樣的環節需要進行嚴格監管,包括對定價環節進行約束,對電網企業的投資定額、造價及標準進行審批,使其投資成本維持在合理水平,並保證非歧視性的進入和使用電網措施。

但現實是,電網的投資與擴張近十年來完全處於失控的局面。

國網築高壟斷的十年

“要把賬算清楚,哪些能入賬,成

本的透明是要做的”

2002年五號文件要求電網企業實行主輔分離,目的即在於主輔分離後,能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看得更清楚,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過網費標準。但實際上,主輔分離延宕數年,直至2011年9月,國網與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才簽訂主輔分離協議,將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中省級(區域)公司所屬的勘測設計、火電和水電施工、電力修造企業等輔業單位分離,產權目前已移交。據接近電監會的業內人士透露,最後剝離的施工輔業主要集中在發電領域,送變電相關並未剝離,國網內部也仍保留著部分設計部門。

國網還收購電力設備製造企業,進軍礦 業、金融板塊及在海外展開巨額投資。

其壟斷程度和控制力不僅沒有削弱,還得到了加強。

國家電網控股的公司共58家,其中包括5大區域電網、26家省級電力公司。除此外,一類是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南瑞集團有限公司等研究機構。二是直流建設分公司、交流建設分公司等建設管理單位。

三是許繼集團、平高集團、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這類設備供應商,相繼被整合進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該公司業務橫跨裝備研發、設計、生產與製造,電力工程總承包,電力技術咨詢。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還擁有規模不小的發電裝機規模。

國網旗下還包括魯能集團、英大國際控股集團等多元化投資企業。2008年魯能私有化受阻,國資委要求撤回交易,重新劃歸國網。此前魯能橫跨地產、新能源及煤炭礦產投資,英大控股擁有多個金融牌照, 資產包括證券、 信托、 保險、期貨、投資等業務。上述兩家公司的資本金分別達到200億元。國網在這些電網之外的資本金投資超過600億元。

國 網 總 經 理 劉 振 亞 曾 表 示,“十二五”發展目標是把國家電網公司建成以電網業務為核心,金融、直屬產業和國際業務全面發展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團。

國網的年收入高達1.8萬億元,非主業資產的收入占比不到1%,利潤占比近5%,2011年在1004億元的毛利中有47 億元來自其他收入——包括承包境外工程和境內國際招標工程、電力設備進出口業務以及發電業務等。

2010年2月,國家電網收購許繼、平高集團獲國資委批准,引起爭議,批評者稱這違背電改初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曾公開表示,國家電網集標準制定、設備製造、招標和採購等多重角色為一身,無益于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也無益于中國電氣製造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等於是國網畫了一張餅,然後自己把餅吃了,留給別人一些餅渣。 ”一位熟悉設備行業的人士如此評價。

除輔業外,國家電網還積極布局海外。2007年12月,國網公司牽頭兩家當地企業以39.05億美元競得菲律賓電網25年經營權; 2010年,國網公司收購Elecnor SA 等七家巴西輸電公司股權,總價約17億美元;2012年2月,國網公司以3.87億歐元價格收購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REN)25% 股份;2012年年末,國網公司以約5億美元收購南澳大利亞輸電網公司ElectraNet41%股權。

劉振亞2012年11月上旬曾表示,目前國網海外投資已超50億美元,總資產 達80億美元以上 ;國網公司計劃2020年前在國外投入300億 -500億美元。

國網的投資能力來自于其主業帶來 的強大現金流,年經營性淨現金流在2000億元以上。

當年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一位專家認為,問題倒不在於國網的這些主業之外的投資是否盈利,而是國網作為一家公用事業企業,應優先從事國內農村電網改造、無電地區電網改造等。國網的四處擴張一方面干擾了監管,使得政府難以核實其資產和成本,準確確定過網費價格,從而阻礙電力市場形成 ;另一方面國網的這些投資也影響了其提供普遍服務。 “有錢投資海外,卻沒錢投資農網改造,每年哭窮向國家伸手。現在農網改造每年國家財政都要出20% 的資本金,大概百億元左右。 ”前述專家如此描述電網投資失控下的怪現狀。

即便認為走出去本身無可厚非的業內人士,也向財新記者分析將輸配電網成本收益與上述投資行為分開十分必要, “要把賬算清楚,哪些能入賬,成本的透明是要做的。 ”

“世界上最好的電網”

中國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實際上建立在留出了很高的安全裕度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過度投資前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稱讚中國的電網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電網” 。

他的依據是 : “其他國家發生了若干次大停電,但中國沒有,中國整個網架結構非常清晰。我想這是由於中國有市場經濟和改革的動力,也有當年計劃經濟比較合理的規劃因素在裡面。 ”電監會的一位官員則提出了對電網效率的不同看法。 “同樣的電壓等級,輸電能力是多少,同樣的線路,別人輸100,我們輸50,我們號稱是全世界第一了,這個第一是什麼?”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也認為,安全和效率之間應建立平衡,中國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實際上建立在留出了很高的安全裕度的基礎上,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過度投資。 “500千伏的線路輸送能力還沒充分發揮,就非要修750千伏的超高壓線路和更高電壓等級的特高壓線路,這從投資上說是浪費。 ”他表示。

2006年的《電力監管年度報告》曾明確指出, “現有500千伏交流線路輸電能力未能充分發揮。目前我國發電裝機容量為美國的1/2,但超高壓電網總規模已接近美國,電網輸電能力和利用率存在較大差距。輸送能力發揮不足,部分線路利用率偏低。 ”電壓等級並非越高越好,而應配合相應的發電能力和用電需求。每條線路設計時都會有一個經濟輸送功率,是經過各種經濟技術比較後,最合適的一個輸送功率。但根據西北電監局2009年的統計數據,在從220千伏、330千伏到750千伏的不同電壓等級中,大部分線路在實際運行時的平均功率均未達到經濟輸送功率的一半,約三分之一線路連經濟輸送功率的30% 都沒達到。原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規劃處長、國家電網建設公司顧問丁功揚告訴財新記者,西北的750KV 線路實際輸送功率大打折扣,“不講經濟性” 。

“一個巨大壟斷的公司,國家是根本無法監管的,控制的資源太大,誰跟它都不是對手。這個體制的形成,好處是能夠集中所有的資源,這是犧牲其他的代價換來的。 ”一位投行人士認為。

對於電網企業,受管制的電價為其低利潤率提供了理由,但巨大現金流帶來的投資衝動,以及投資過程中大量隱藏的為個人和小集體輸送利益的關聯交易,則完全與公用事業的宗旨背道而馳。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網公司,國家電網2012年售電量32539億度,收入1885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約4.66%,資產負債率57.62%,在世界500強中名列第七。近兩年發改委多次上調電價,國網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運營效率未真正提高(參見輔文“電價的秘密” ) 。

中國的電價相比很多國家並不低。

根據2010年國際能源署發佈的電力行業統計數據,韓國居民電價最低,僅為 0.077美元 /度, 工業用電價格只有0.058 美元; 法國居民電價0.159美元,工業電價為0.107美元,英國分別為0.206美元和0.135美元,日本為0.228美元和0.158 美元。這些國家人均收入都數倍于中國,即使電價超過中國1倍,相對電價仍然只有中國的幾分之一。而且這些國家的工業電價僅為居民電價的三分之二,而中國正相反,占整個用電需求75% 的工業電價高出居民電價一半甚至1倍。

在發達國家中,美國電價最為便宜,其市場充分競爭,擁有數百家發電企業、電網公司以及售電公司。據美國能源信息中心(EIA) 統計,2011年居民電價為11美分 / 度(約0.74元人民幣) ,商業用電為10.23美分, 工業用電為6.82美分 (約0.43元人民幣) ,平均電價9.9美分。

中國電監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平均售電價格是0.58元,但商業用電是0.81元,非居民用電是0.74元,非普工業用電是0.77元。根據財新記者此前的調查,一些城市和地區的工商業用電實際價格在1元以上。

南網上市實驗

南方電網上市準備近三年,未能正

式啓動

對於現行電力體制的問題,各界已有基本共識,但是,在具體改革路徑上分歧仍然存在。目前呼聲較高的是拆分電網,打破壟斷,同時實行輸配分開和調度獨立。也有人擔心對電網組織結構、資產 和人員配置進行大“手術”震動過大,技術上有一定操作難度;還有人擔心分離後將增加電力交易環節,使內部矛盾外部化,加大管理和交易成本 ;還會因分離後彼此職責不清帶來電力安全等重大隱患。

這些爭議,早在2002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出台前的論證過程中就曾發生過。

各國電網的改革路徑不完全一致,改革徹底的國家將輸電、配電、售電分開,調度獨立,使壟斷範圍縮小,增加透明度,有利於監管 ;同時售電環節放開,用戶可直接對接發電,輸配部分類似高速公路,僅收取過路費,輸配電價按照成本加成受到政府嚴格監管。

當時有部分意見認為中國應是一張大網,有利於電網建設 ;另一部分意見認為輸配應該分開,或按六大區域電網格局及相互聯繫,分成三大區域電網公司。最終各方在五號文件中達成妥協,形成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

五號文件的起草過程中,原本將區 域電網公司明確為股份制公司,但最終未明確寫入2002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文件,區域網公司和省網公司的地位界定亦未明確,這給後來的諸多變化留下了伏筆。

南方電網包括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五省(區)的電網業務,其成立有推動西電東送的含義。廣東電網並非央屬資產,是廣東省省屬國有資產。

南方電網成立後,西電東送電量從2002 年的202億千瓦時增加到2012年的1243 億千瓦時,增長了5倍,對廣東及西部三省的經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廣東電網和南方電網曾先後啓動上市步驟。廣東省最早啓動廠網分開,組建了粵電發電集團公司和廣東電網公司,並啓動了廣東電網上市籌備工作。中介機構進場,完成了審計評估工作,確定了電網定價模式,並基本完成招股書的撰稿。 原計劃2002年底之前完成上市工作。

2002年3月國家發佈“電力體制改革方案” (即五號文件) ,將廣東電網併入南方電網公司,廣東電網上市夭折。

南網公司成立後,在國資委的直接推動下,也開始研究電網公司上市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南網上市前期困難重重 :電網是國家嚴格監管的行業,上市涉及到監管規則,特別是電價機制,既要滿足資本市場對定價機制透明、清楚、穩定,投資者要有一定的回報率要求;更要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對電力價格的要求,兩方面需要協調。國際經驗證明,在技術上滿足兩方面要求是完全可行的。但中國電價機制改革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南網上市的另一個技術障礙是股權問題,廣東省原本持有70.4% 股權,但南方電網被劃為央企後,人事任命亦歸中組部,廣東省對南方電網沒有控制權。

2006年12月,廣東省政府將32%的股權賣給中國人壽,中國人壽以350億元溢價購買了這些股份。但中國人壽進入之後仍然弱勢,看不到財務報表,在董事會沒有發言權。

電網是國家戰略資產,國資委代表國家行使管理權是既定事實。但公司上市需要明晰股權,股權與管理權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應該是一致的。而南網公司的股權解決方案難以達成一致。

農網問題也是南網整體上市的另一個難題,電網不僅是一般性公司,具有提供普遍服務的義務,農網的盈利性較差,成本需要在全網平攤,但承受能力又受到整體盈利能力(與電價水平直接相關)的限制。

據財新記者瞭解,關於南方電網上市方案的論證,當時首先考慮整體上市,因為以往國有企業部分資產上市有許多問題,上市公司與集團公司直接形成矛盾 ;大量的關聯交易、同業競爭對小投資者極端不公平,監管難度很大。輸配資產分開上市在電網體制改革方向不明確的前提下也難以形成共識。但電網上市的前提條件是輸配財務核算一定要分開,這是有利於電價機制改革的。

最終,南網上市在2005年 -2008年準備近三年後未能正式啓動,再次夭折。

在一位當時參與準備工作的人士看來,上述問題雖然存在,但不能構成電網上市的致命障礙,電信資產上市也有定價、普遍服務義務的類似問題,同樣能夠平衡各方需要。電網上市關鍵還是認識問題。全世界的壟斷企業的改革都需要外力推動。英國電力改革是撒切爾首相的強硬政策,法國電力公司上市是歐盟強力推動。中國壟斷企業的改革也有賴于國務院的強力推動。

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一位專家則認 為,南網上市未果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未能繼續進行,電力市場沒有形成,監管框架沒有建立,基本條件不具備。

但他承認,如果重啓電改,推動電網公司上市有助于壟斷企業公開財務成本,有助于監管。

為什麼拆?怎麼拆?

拆分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和完善電力市場;要防止區域電網變成小國網根據財新記者從接近決策層人士獲得的消息,目前醞釀中的拆分方案是將現有的國網公司按照區域劃分為五家獨立的區域網公司,加上南方電網,中國將出現六家區域電網公司。據悉,此次分拆電網也徵求了主導第一輪電力改革的權威人士的意見。

拆分只是路徑,最終目的是要管住電網,對電網單獨定價。包括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在內的很多電力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很難想象有一個監管機構能夠管住像國家電網公司這樣的全國一體化公司。拆分之後,六大區域電網公司盡管在各自區域內仍然壟斷,但對監管機構而言,其成本和效率可以相互比較,此外,還可通過股份制、多元化及上市等步驟推動其資產、成本與收益的透明。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在《什麼是“水火同價” 》一文中就曾建議,按照“合理成本加規定利潤”的規則,並通過在同類企業之間進行資產量、輸配電量和運營效率的橫向比較,對各級電網企業分別實行單獨 定價,確定並公佈其年度准許收入總量和相應的輸電、配電所有路徑的過網電價。這也是英、美、法等各國實施電力體制改革後對電網的普遍監管模式。按照這一方式,電網企業的利潤受到了限制,不再與電網參與買賣的電量有關,電網的公用事業屬性得以顯現。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國原本就存在六大區域電網的物理區隔和公司設置,區域與區域之間電量交換很少,因此按區域拆分具有可行性。

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等區域網公司是國網下屬的全資子公司,但國網公司近年來一直在削弱區域電網公司的作用。在組織架構上,從2002 年五號文件頒佈不久,國網公司就開始將區域電網的資產、資金和工程管理權等上收或下放到省公司,除了區域電網的調度職能,區域電網公司能做的並不多,地位十分尷尬。 “做強公司總部,做實省公司,做優地(市)公司,做精縣公司” ,這樣的表述出現在國網公司目前的各種文件中。

2011年4月,國網公司開始了一場對區域網公司的改製運動,其主要動作是在區域網公司之外加設分部。在機構職能上,作為國網公司總部派出機構,區域分部取代區域網公司執行電力調度、基建、規劃和設備招標等職能。到當年年底,華北、華東、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分部形成, “初步建立總部、分部一體化運作格局” 。

在物理結構上,國網公司力推的交流特高壓同步“三華電網”亦在加強總部對於全國範圍內電網的實際控制力。

五號文件出台之時,六個區域電網還是六個交流異步電網,彼此之間沒有連接或弱連接。而國網公司目前的計劃是從2013年起的八年間,投資約 1.2萬億元,投產特高壓線路 9.4萬公里、變電容量3.2億千伏安、換流容量 4.6億千瓦,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 “三縱三橫”和“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將轄下五大區域網公司連為一體。

國網公司認為特高壓交流輸電具有容量大、距離長、損耗低的優點,能夠滿足能源基地送出的需要。

但不少電力系統老專家認為,這將 破壞中國目前分層、分區、分散外接電源的“三分”結構,為電網連鎖跳閘、破壞系統穩定甚至造成大面積停電埋下隱患,同時特高壓交流的經濟性不高。

丁功揚告訴財新記者,由於爭議較 大,發改委目前的態度傾向于用“長三角聯網”取代“三華電網” ,但在他參加的項目討論會上,雙方意見差異仍然難以彌合。

區域網內部在物理意義上已經實現了物理互連,區域間的聯繫相對較弱,在特高壓交流項目建成之前,主要以直流背靠背的方式聯繫,跨區輸電量尚不足全社會用電量的5%。這是數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人士認為按照區域網公司結構拆分可行的理由之一。也有較為保守的意見提出建立獨立于電網的電力交易機構來削弱其壟斷。

前述投行人士則認為,橫向拆分為區域電網公司之後,為了減少資產、人員分割帶來的震動,輸配分開可以緩行。

在縱向運營模式上先對輸配電業務進行獨立定價和監管或許更具現實意義。輸配電價之所以要分開,是因為其電壓等級、線路長度不同,成本存在差異,分開後有利於核定成本。中國的配電主要由各地的供電局來完成,在國外則可以市場化。

前述參與五號文件設計的人士則強調,即使目前先不進行輸配分開,也應在輸電網公司之下,建立獨立核算的配電網子公司。電監會前副主席邵秉仁認為,輸配分開的好處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引入更多元化的競爭主體,使供電側的競爭更加充分。

拆分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中國電力市場的形成和完善。前述五號文件設計者認為,拆成小電網之後,要防止區域電網公司變成小國網,需要做好三項配套改革: 其一是在發電側和供電側放開,引入多元化競爭主體 ;其二是監管必須有所作為,通過核定資產、成本和確定過網費標準有效管住電網 ;其三是管住輸配電價,放開銷售電價,同時進行費改稅,取消目前附加在電價上的各種收費,包括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費等。

至於調度, “可以獨立,也可以放在區域網公司。 ”他表示。

電監會教訓

為監管電力市場所設的電監會,一直沒能等到真正電力市場的到來改革和監管,是對於未來重新組建的國家能源局的大挑戰。電監會的命運已提供前車之鑒。 “有為才能有位。 ”這是一位電監會官員對於自己所在機構處境的評價。

2003年3月掛牌,2013年3月確定不再保留,這是電監會尷尬的十年。為監 管電力市場所設的電監會,一直沒能等到真正電力市場的到來,職能主要集中在安全監管、價格檢查以及供電質量等方面,在推動進一步電力改革方面鮮有作為。

在人事任命、財務等“關鍵”領域缺少職能,也讓電監會在面對強勢的壟斷電網企業時,顯得十分弱勢。辦公地點就位於監管對象——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大樓內,在一個側面凸顯了電監會的獨立性窘境。

此番電監會與能源局重組,悲觀者視為電改的失敗與倒退,樂觀者則認為 政監合一的結構有助于電監部門增強話語權。原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向財新記者指出,新機構不應再把爭權作為重點,應真正轉變職能,把推進改革作為首要任務,否則還會重陷尷尬。

“電監會不管叫什麼,監管要公開獨立和專業化,樹立立法行政的典範,明確邊界。 ”一位熟悉電力監管的專家向財新記者表示,監管內容包括安全、公平接入監管,輸電合理成本,配售電以及普遍服務質量的監管等。對於限制收入的電網企業,為了避免投資不足的問題出現,則可以採用政府的激勵手段加以解決。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于洋向財新記者強調了對監管市場勢力的重要性,包括監管發電側可能存在的壟斷、合謀等市場勢力和監管輸配電價格以及監視輸配電服務提供者是否通過操控輸配電量來抬高輸配電價格。

在發電側開放競爭以後,保障競爭的最關鍵政策就是電網的公平開放原則。只要符合電網管理的相關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的要求,所有發電企業都有權接入電網。這需要加強對調度的監管。調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電力市場各個參與者的利益。去年6月,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曾撰文指出, “電網企業可以利用調度手段,通過發電計劃和利用小時安排,以及對用戶拉閘限電和收取容量費等方式,直接影響發電企業和用戶等的權益,同時可利用調度專業性強的特點,規避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 ”電力調度具有公共服務性質, “但隸屬於電網的調度機構,自覺或不自覺成為電網企業‘謀利’的工具,使其扮演的角色與其公共職能的本質屬性之間出現了偏差。 ”調度獨立在目前的電力市場化改革中呼聲較高,但即便機構上不獨立(國外亦有這樣的案例) ,但其公平公正公開原則需要得到保證。美國部分地區、加拿大、阿根廷等實行了調度獨立與建立電網准許收入制度相結合的一攬子改革,改革成效明顯。從英美各國的改革經驗看,從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耗時不長,但電力市場的建立往往需要耗費十餘年時間,其中亦走過彎路。

英國在電力改革的第一階段建立了競爭性、市場化的“電力庫”體系,幾乎所有的電力交易都強制通過電力庫進 行,後來出現了操縱價格、缺乏用戶和需求方參與、競價和定價過程複雜等問題。英國不得不從2000年起進行第二次電力改革。

國內亦有教訓。2004年東北區域電力市場開始仿照英國模式模擬運行,2005年開始試運行,2006年進行年度競價後被電監會和發改委叫停。當時總體框架是在東北電網覆蓋區域建立一個區域電力調度交易中心,各省設電力結算中心,實行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平台和電力調度。容量電價由價格主管部門制定,電量電價由市場競價形成。但因競爭主體有限,煤價上漲,且當時電力市場供不應求,競價產生的價格高于市場啓動前的平均價格,差額資金虧空巨大。一位熟悉當時情況的能源局官員則 表示: “東北電力市場沒搞成,就是沒有給電網整體定價,該幹的事沒幹。大企業直供也是,東北當時要按線路一條條定。 ”電力市場的建立絕非易事,在交易形式和價格形成方面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這方面歐美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能為中國提供參考。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範必此前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建議,在對電網規定準許利潤的基礎上確立了合理的輸配電價後,在電力市場建立初期可對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15%的居民生活和農業生產用電仍實行政府直接定價,對工業和商業用戶,按電壓等級從高到低,逐級、限期實行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自行商定交易電量和電價。待電力競爭充分後,再考慮逐步放鬆對居民生活和農業用電的管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59

國企混合所有制時間表已定 2020年基本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088

發改委, 國資委, 國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

《第一財經日報》獲悉,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草案透露,改革從試點入手,預計用兩年左右形成不同類型混合所有制的成功案例,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企股權多元化改革。(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該草案全名“關於在國有企業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的草案”,近期正在多部委和中央企業間流轉,廣泛征求意見。草案提供的思路暗示,試點可能從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擴大到其他中央企業。

上述“不同類型”的說法意味著,發改委在試點中將可能選取功能性不同、行業性不同的代表性央企實施混合所有制。此外,2020年的目標定位體現出,改革不僅限於國企公司化,民營資本可能涉足更深層面的國企改制重組。

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按目前改革設想,除極少數企業保持國有獨資外,其他都要以混合所有制為企業的主要組織形式,但要視國企的功能確定合適的國有股權比例。未來將鼓勵民資以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的方式參與國企改制重組。

今年4月,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表示,電力、電信、石油、石化、鐵路,包括資源開發等領域都可以放開,率先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但目前,央企引入非公資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超過一半,控股的上市企業中非國有股權比例也已經過半,國企實行混合所有制面臨的深層次問題還沒有解決。

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誌平此前提出,優先股是這次進入混合所有制的捷徑,因為優先股解決國有股的資產流失問題,同時確保了國有股有限獲得股息和保證國有股優先權的問題,也能讓民企進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41

走訪騰訊、百度、豆瓣、陌陌:陌生人社交格局已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0/145581.html

小Q君近期走訪了幾家國內社交社區的頂尖公司,收獲良多,與大家分享。

1. 百度貼吧


(上圖數據來源於2012年騰訊CDC用研組《上海白領生活調查》項目)

從上面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白領人群過的日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得那麽美好,特別是在社交需求上急切需要改變。而作為熟人社交平臺的微信和QQ,也深知這些人群雖然與熟人交流頻繁,但是熟人太少,社交需求無法全部釋放。所以騰訊在各個緯度探索出了熟人社交之外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功能: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附近的群、興趣部落。這些功能大部分是從即時通訊緯度滿足用戶的陌生人社交需求,實際情況下的成功率較高的大多是目標性很強的“特殊需求”。簡而言之,社交如果缺乏場景帶入感,信任基礎無法快速建立,溝通成本就會比較高。

3. 豆瓣


我始終堅信那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在聽到陌陌團隊“無加班”文化的時候,我再次想到選擇的重要性。選擇切入什麽樣的用戶群、選擇什麽樣的用戶場景、選擇什麽樣的功能叠代、選擇什麽時間加入商業元素,看起來陌陌走的每一步都踩準了點,但其實陌陌當時選擇了陌生人社交,就決定了需要抓住2個突破點來延展社交的用戶需求,那就是90後人群對於個性的追求和興趣圖譜的接受度。翻看一下陌陌的用戶消息數就能發現場景化強的社群會非常活躍,如果只是LBS或興趣標簽的二者其一存在,都不能實現社群的高活躍。這就好像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在微博上悠哉的點評:在機場瀏覽陌陌很容易打發時間。

上述幾家社交產品都在探索社交的某一個細分領域——場景社交。而在龐大的用戶群中如何切割出符合場景化定義的族群,是一個需要時間和手法的過程。前兩天遇到一位在海外生活十多年的朋友付強,做著投行的banker,穿著西服革履,突然和我說要做社交藍海app,而且公司名叫大夢。我一聽就笑噴了,果然是big dreamer,社交在中國已是紅海,陌陌這樣的產品從巨頭的夾縫中掙脫出來已實屬奇跡,而他卻說社交還有藍海!真是瘋了!

不過在聽了他的一個故事後,我感覺或許社交的紅海深處還有未知的藍海等待我們去探索。咨詢大亨麥肯錫每次坐飛機都買頭等艙,並不是展示他的富有,而是在VIP候機室與每一位乘客交換名片,自我介紹並尋找雙方的合作點。這就是場景社交。限定的時間,限定的人群,限定的場合,就制造出獨特的社交氛圍。這就是付強認為未被互聯網化的社交藍海,而他認為巨頭做這個細分市場很難舉重若輕,比如說場景社交需要地面活動做運營支撐,巨頭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和KPI導向都不足以支持這類模式的持續性開展;而豆瓣這類算法至上的平臺很難推薦給你一個你明明不想去但為了擴展人脈又必須去的活動(比如Chinajoy);陌陌雖然有附近活動的場景社交功能,但是產品“約炮”的原罪,讓很多純潔社交的用戶群不好意思玩起來。

那什麽人群會喜歡場景社交呢?付強和我分析了國外年輕人的生活:work hard,play hard;come fast,leave fast。他們的社交非常的直接高效,無場景也可社交。而反觀國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雖被尊崇為金字塔群體,但他們在之前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引導他們如何去交友,依靠什麽途徑去交友。而這些靦腆的大學生恰恰又是最需要享受青春年少的時光,如果能有一款方便組織線下活動的社交app,不僅可以他們提高交友的效率,也能減少陌生人溝通的尷尬。這就是付強想要實現的場景社交夢想。但大學生群體如何快速地覆蓋是一個巨大的門檻。而付強和團隊已經實踐著一種奇葩高效的用戶獲取套路,或許再過一個月這個效果就能初見分曉。

比獲取用戶的奇葩套路更讓我瞠舌的是這位大夢科技CEO付強居然用投行的標準化工作流程管理著互聯網初創企業。作為一個不懂技術、毫無產品經驗的CEO,帶領著一群BAT十年經驗的UI、RD,苦逼地雕琢著產品,每天晚上10點例會review當日進度,完不成的熬夜搞定,每個RD的需求list都是逐項分解,CTO逐步引導RD在限定的時間節點完成限定行的代碼編寫,同時團隊還實行殘酷的末位淘汰制,被fire員工的當月薪資馬上轉給同事,同事只要完成離職員工的工作量就能拿到他的薪資。這樣恐怖的環境還有誰能受到了?但當我走進大夢辦公室的時候,每個人卻都是榮光滿面的,有人還和我分享著前兩天CEO帶著碼農喝whisky搞搖滾Party,他們還都說CEO對他們其實蠻好的,專門請了做飯阿姨,早中晚隨時餓隨時點,下午茶時間阿姨還把切好的水果送到每位員工桌上;CEO還給每個員工辦了健身卡,強迫他們在下午困倦時去鍛煉;CEO還給每個員工買了最好的人體力學椅子,而桌子卻是買的最便宜。一切的核心都是把錢花在人身上,讓團隊有舒適的環境去迎接艱苦的戰鬥。據說中秋節他們也沒休息,直接搞起了O2O的大學生戶外燒烤免費活動,讓這群陌生人在陌生的場景下盡情地釋放社交的能量。

陌生人社交,聽起來有背中國人含蓄性格的人性需求,或許可以依靠場景社交走進藍海世界,而這一過程的爆發不一定是巨頭幹掉巨頭,有可能是這樣一只螞蟻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下絆倒大象!

本文作者是騰訊即時通信部商務副總監,騰訊學院講師劉碩裴。以上觀點屬個人觀點,不代表公司立場,歡迎關註公眾號:小Q逗你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88

日本執政黨資深議員稱安倍提前大選決心已定 日元聞訊下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50

日本時事通信社今日報道稱,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一位資深議員表示,首相安倍晉三已決心提前舉行大選。此消息傳出後,日元對美元匯率迅速下挫,向再創七年新低的水平邁進。

據上述報道,曾任自民黨副黨首的Tadamori Oshima說:

“看來安倍晉三最後已經下定決心,完全可以認為他決定交給人民(選舉)。”

上述消息傳出後,日元對15個主要貨幣的匯率集體下跌,美元兌日元一度升至115.84。三井住友銀行駐紐約外匯與貨幣交易負責人Masato Yanagiya評論認為,市場將推遲上調銷售稅視為正面因素,所以買入日股,押註美元/日元上漲。Yanagiya預計:

“一旦真正公布推遲增稅,會是個(投資的)好時機,我們將看到市場有進一步反應。”

日元,美元,安倍晉三,日本,日本股市

本月11日午間,路透等媒體獲悉,安倍如果決定延後預定於明年10月上調消費稅的措施,可能在今年年內提前舉行眾議院選舉。按正常日程,日本眾議院2016年以前都無需舉行選舉。

此消息出乎市場意料,因為此前外界一直預計,盡管今年4月日本首度調高消費稅對經濟的沖擊大於預期,安倍仍會推動第二輪上調消費稅。消息傳出當天,美元兌日元一度升至116.10,創2007年10月以來新高。

11日日元創新低後,從花旗到美國銀行,多家華爾街機構的分析師都開始下調日元的預期匯價。彭博調查50名策略師的預測中值為,到今年年底,美元兌日元升至11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64

至此,互聯網地圖格局已定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6/149348.html


文/宋宣
 
3月13日,阿里集團CEO陸兆禧在內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擔任高德集團總裁,從僅負責高德移動業務到全面掌管高德。
 
2月14日,百度CEO李彥宏的內部郵件顯示,百度架構內兩大獨立事業群——移動雲事業部和LBS 事業群合並為移動服務事業群組,原先與移動雲事業群並列的LBS事業群不複存在,掌管LBS的副總裁劉駿轉向李明遠匯報。
 
沒什麽比組織架構調整更能體現一個公司正在進行的戰略布局和發展態勢。至此,互聯網地圖格局基本落定。從行業整體來看,高德退回此前優勢的LBS陣線,專註導航與位置服務,百度則撤銷了一整個事業部,保守持有大量用戶,從基於直達號繼續發力地圖O2O。從結果來看,百度的地圖O2O計劃暫時擱淺,而高德在放棄O2O策略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完成了一次對業務的重組,有爭議,但相當果斷。從各自內部來看,隨著俞永福的上位,高德在阿里系的地位逐漸上升,而百度地圖則在事業部被撤銷後命運未知,有待李明遠的進一步調整。
 
可以說高德和百度在兩年間均有進有退,最直接的影響是兩大手機地圖將在各自集團的地位將發生明顯變化——作為阿里戰略決策委員會成員之一,俞永福的上位將使得高德在阿里巴巴的地位更加重要;而隨著百度LBS事業群被合並,作為百度LBS事業部最核心和百度移動最有亮點的產品之一,地位隨之驟降。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曾經的手機地圖雙雄——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方向似乎漸行漸遠。在此次雙方調整的背後,我們能看到的是,作為BAT重金投入的移動關鍵入口領域,手機地圖市場競爭版塊正在松動和急劇重組,手機地圖兩大發展方向——LBS和O2O之爭逐步明朗。
 
手機地圖的“進退”
 
正常情況下的高層調整無非兩個原因:戰略調整和業績驅動。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雙方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2014年2月高德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同年8月,俞永福出任高德互聯網業務負責人,在其接手高德互聯網業務之後,遂即大幅砍掉了原有O2O業務。從攤大餅的發展模式,轉型單品策略,專攻LBS。此後俞永福在各個場合說解為何會大刀闊斧的砍掉所謂O2O業務,而這一做法似乎得到了阿里內部的高度肯定:陸兆禧在內部信中稱:“俞永福接任後高德互聯網事業部的業務戰略更加清晰專註,用戶規模大幅增長,團隊士氣明顯提升。”雖然此後見諸媒體的仍有因改革而來的負面消息,但從整體上看,高德的思路相對清晰,俞永福也因此得以升任。
 
百度對地圖的布局同樣雄心勃勃,2012年10月,百度地圖從產品部門升級為LBS(即基於地理位置的服務)事業部。隨後該事業部完全承擔起了百度對於線下布局的工作,先後推出了大量O2O服務,且都以百度地圖作為第一流量入口。彼時,在與高德的較量中百度一直遙遙領先,但其內部一直受人士變動影響。包括從王夢秋到劉峻再到李明遠,百度對於lbs事業部的布局一直在不斷調整,最終2015年2月,成立兩年的百度LBS事業群再次被調整:合並進李明遠掌管的移動雲事業群,劉駿轉而向李明遠匯報。作為LBS事業群核心產品的百度地圖也隨之納入移動雲事業群,為其他O2O業務導流。
 
百度最終將O2O業務押寶在直達號上,而高德則放棄了相關業務。嚴謹的說,兩者對於O2O的嘗試都不成功。此後,百度繼續押寶O2O開始布局直達號,而高德發力lbs,專註位置解決方案。
 
LBS和O2O的分歧
 
前年在手機地圖領域的導航免費大戰還被業內人士津津樂道。只是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競爭,在去年9月出現了轉折——如上所說,手機地圖行業由此前單純的“O2O大戰”變為“LBS和O2O分化探索”——高德地圖走向LBS,百度地圖繼續深耕O2O。究其原因,核心是兩個產品初建的基因所致,高德一直以來強於地理數據,百度一直以來精於線上商業變現。
 
去年9月,俞永福接管高德移動業務後,首次代表高德站到前臺,強調高德地圖將專註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並承諾三年內不會考慮商業目標。這一時間成為此後高德與百度地圖兩個產品分化的重要分水嶺。
 
在俞永福看來,不見得人們需要O2O,但人人都需要出行,LBS是非常典型的移動互聯網增量業務,目前發展處於非常早期狀態。說白了,高德在尋找除了地圖O2O之外與地圖相關且更加貼近日常生活的高頻線上服務。俞永福的選擇也不無道理,BigData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在互聯網地圖的使用用戶中,路線規劃或查詢、路線導航的用戶最多,分別占有65.7%和64.6%,再次是搜索未知地點的為53.6%,接下來是“查找周邊生活服務信息”,而這一需求直接造成消費可能行不大。打車的滲透率相對較高但也只有5.2%的滲透率。
 
百度地圖自始至終都是地圖O2O商業化的踐行者,手段是最大化利用百度地圖巨大流量為其他業務導流,目的在於商業化及服務多樣化。此前,百度宣布全資收購糯米網進軍團購業務,由技術副總裁劉駿入主接管,核心是希望將團購和地圖進行整合,快速實現百度O2O戰略。
 
直到百度推出直達號後,團購+地圖的策略可以說基本被放棄。而百度地圖再次成為直達號理所當然成為流量入口之一,這也被看做是LBS事業部合並到移動雲事業部的前兆。百度內部人士透露,合並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打造O2O閉環,加速商業化進程。李彥宏期望在移動商業化上很有經驗的李明遠,能夠幫助LBS業務盡快實現規模化營收,緩解外部競爭壓力。
 
從目前雙方發展態勢來看,雙方依然漸行漸遠各管一攤:百度繼續押寶O2O,高德則深耕高頻LBS服務。地圖O2O是否是入口?在這里筆者不做過多討論。而高德也需要繼續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深更曾經的優勢市場。
 
顛覆者和攪局者
 
顯然,僅百度高德的角度來講,格局已然明朗。高德深耕LBS,百度繼續摸索O2O。而當一個行業市場正處在重組契機,新的市場機遇將在此出現,攪局者們也會蜂擁加入。
 
在地圖導航領域,百度地圖發力較早,在手機地圖產品上和高德地圖形成兩強格局。而在底層數據領域,國金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高德和四維圖新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兩家地圖數據供應商,兩者合計占據超過90%以上的地圖數據市場份額。這樣的格局持續多年。
 
阿里收購高德,開始改變了市場僵持之勢。之後,另外一家擁有極強實力的數字地圖供應商四維圖新也已經成為騰訊的盤中物——在移動互聯網地圖,地圖地圖已經成BAT的香饃饃,騰訊也在悄然發力地圖領域,其整體策略方向更近似於高德,偏向於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務等基礎功能。
 
從目前來看,騰訊地圖本身的發力不如百度高德明顯,也並未介入各類爭端,但騰訊也因此做了一把後來的攪局者——直接插入地圖數據領域,從底層進入這一市場,用以支撐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對於高德而言,騰訊進駐地圖數據後端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地圖後市場的競爭,而對於百度而言,此前業內曾傳聞四維將停止為百度地圖輸送數據,若此言為真則百度地圖的數據供應相對尷尬。
 
底層數據之爭將成為騰訊、高德、百度三家地圖巨頭的新競爭點。騰訊前段發力較緩仍待補足,高德擁有前後端能力相對穩妥,百度則需要迅速補足底層數據短板並找到地圖O2O的新模式。
 
在筆者看來,未來的地圖市場不會再出現過度激烈的競爭,在BAT分別對地圖布局完成後,相互之間實際保持了相當的距離。而在這一競爭過程中,曾經眾多的中小地圖廠商則紛紛倒下,老虎地圖內部徹底轉型似乎告誡市場地圖格局已定,很難再給其它廠商任何機會。而未來,三家在車聯網的發力和未來涉足更廣泛的地理數據市場將成為LBS市場的新看點。


本文作者:宋宣(微信號:songxuan16)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033

移動新聞三強格局穩定,四大門戶轉型成敗已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21/152882.shtml

導讀 : 知名數據研究機構易觀國際近日發布了10月份“移動APP排行榜TOP500”,社交類的微信、搜索類的百度、電商類的淘寶,沒有意外地坐穩了領域老大的位置。

知名數據研究機構易觀國際近日發布了10月份“移動APP排行榜TOP500”,這份榜單以“月活躍用戶數”反映移動APP市場規模,社交類的微信、搜索類的百度、電商類的淘寶,沒有意外地坐穩了領域老大的位置,這也意味著PC向移動遷移的格局正在走向穩定,而PC時代最熱門的新聞門戶領域,也同樣走向穩定。

易觀榜單顯示,10月份,在新聞資訊類APP中,騰訊新聞排名第一,月活躍用戶數為11260萬。搜狐新聞客戶端緊隨其後,以8010.3萬與活躍用戶數排名第二。今日頭條的月活數為7984.8萬,排名第三。

而回溯去年底以來的易觀數據還可以發現,自去年底開始,行業前三的位置一直沒有發生改變,排名後幾位與前三位的差距則越來越大,不得不說,昔日的四大新聞門戶,在移動新聞的爭奪戰中勝負已定。

從PC到移動:

移動新聞之戰上半場

“縱觀整個移動新聞的競爭格局,可以明顯看出截然不同的上、下兩個半場,上半場以搜狐、網易領軍眾多創業公司紛爭,到目前的下半場,則只剩下騰訊、搜狐、今日頭條三家,其中的微妙變化,則凸顯出PC向移動轉變的難度。”一位資深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據了解,自2011年左右起,四大門戶均開始布局、發力移動端,其中,新浪重點押寶微博,騰訊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鞏固社交的微信上,均未在移動新聞領域進行過多耕耘,真正專註於投入新聞領域的只有搜狐和網易。

搜狐以2009年推出的“搜狐快遞”作為基礎,推出了“搜狐新聞客戶端”,並在2013年裝機客戶率先破億,被業內譽為“搶到了一張移動互聯網的站票”;幾乎與搜狐同步,網易也推出了自己的“網易新聞客戶端”,以PC時代“有態度的新聞”延伸至移動端,一度形成了良好的用戶口碑。

在新浪、騰訊“主動放棄”的背景下,在整個2014年之前,PC時代的“四大門戶”到了移動新聞時代,幾乎只有搜狐、網易兩大玩家,以及包括zaker、鮮果在內的眾多小玩家,其中,搜狐與網易為了誰是老大進行了數次大戰。

不過,自2014年開始,移動新聞格局出現了分化:一方面,今日頭條異軍突起,另一方面,騰訊新聞APP憑借微信、手機QQ兩大利器,雖然起步很晚,發展速度卻非常快,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用戶量快速增長。

在2014年的一次對外采訪中,搜狐新聞客戶端負責人也不得不承認,今日頭條的出現,影響了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增長速度,可見那一輪變局帶來的影響。實際上,搜狐與網易均遭遇了變革的陣痛:2014年,搜狐新聞客戶端負責人先後去職;網易則是技術與采編部門均出現重大動蕩,並且持續至今。

除了搜狐、網易遭遇動蕩,其余的創業類新聞APP,面臨的則是幾乎全軍覆沒的局面,截止到目前,當初異彩紛呈、深受資本追捧的新聞類、閱讀類APP,已經很難再得到資本方的青睞了。

“三強賽”正式開啟:

移動新聞爭奪戰下半場誰將勝出?

“搜狐的主動求變精神很強,從2014年開始,在幾個新版本中先後推出了‘智能推薦’、‘個性閱讀’的舉措應對挑戰,並吸引了包括陳朝華、邱啟明在內的傳統媒體人加盟,充實采編能力,最終在2015年推出了以‘頭部+尾部’閱讀的模式,重新定義移動新聞閱讀,穩住了陣腳。”行業人士分析表示。

相比之下,網易新聞遲遲沒能找到變革路徑,一開始堅持拒絕大數據個性化,到最後推出了多項改版,以及“網易雲閱讀”之類的新應用,不過遲遲沒能找到新的發展模式和動力,在移動新聞競爭中的劣勢也就越發明顯,這顯然也是至今網易新聞負責團隊仍在動蕩的原因所在。

“移動新聞爭奪戰的下半場大局已定。”前述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不同於PC時代電商、搜索、社交等等領域往往一家獨大的格局,新聞門戶領域一直以“四大門戶”格局並駕齊驅,到了移動APP時代,多個玩家同時存在的格局也在持續,不過核心玩家從新浪、搜狐、網易、騰訊在內的“四大門戶”,變成了騰訊新聞、搜狐新聞客戶端、今日頭條在內的“三強爭霸”。

不過,當前的“三強”格局能持續多久,仍然值得觀望。就在前幾日,有消息指騰訊微信封殺了今日頭條在朋友圈中的分享,並且指責這是騰訊在打壓了音樂領域之後,又一次惡意打壓競爭對手的行為。隨後,騰訊給出解釋稱“這不過是今日頭條的分享流量過大觸發了微信的限制機制”,言外之意,與競爭無關。

不過,這顯然沒能打消行業的顧慮。“考慮到新聞領域的特性,很難講接下來的‘三強賽’會如何進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爭奪戰將會更加激烈,也會更家考驗各家的綜合運營實力、資源整合能力,而非某一方面的能力。”分析人士認為,除了三強,目前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推出APP、進軍移動新聞領域,將會帶來何種變局,也值得各方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62

阿里確定12.5億美元投餓了麽 外賣格局已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5/1225/153468.shtml

導讀 : 獲投資後,餓了麽估值超過45億美元,繼續獨立運作。以此計算,本輪投資後阿里占股餓了麽27.7%,成為第一大股東。

i黑馬訊 12月25日消息,昨日晚間,據財新記者從投資人士處獲悉,阿里巴巴和餓了麽已於12月17日簽署投資框架性協議,阿里巴巴投資餓了麽12.5億美元。獲投資後,餓了麽估值超過45億美元,繼續獨立運作。以此計算,本輪投資後阿里占股餓了麽27.7%,成為第一大股東。

早在11月23日,就有媒體報道稱,阿里將投資餓了麽15億美金,並持有餓了麽30%的股份,而餓了麽估值將達到49億。

當時i黑馬向餓了麽求證時,對方並沒有否認,而餓了麽的早期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基金合夥人朱嘯虎也表示需要“看格局”。如今看來,這筆投資的金額和餓了麽的估值均有所縮水,而阿里占股比例也沒有之前所傳的達到30%。

隨著融資的敲定,美團和餓了麽均找到了各自歸屬。只是,正好在阿里和騰訊之間換了一下牌。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之後,脫離了阿里陣營,投奔騰訊,並獲得後者10億美元投資。而餓了麽此前曾獲得大眾點評、騰訊、京東等騰訊系的投資,隨著騰訊轉而扶植美團,堅持“獨立發展”的餓了麽便抱住了阿里巴巴這棵大樹。

阿里巴巴曾公開表示,全力扶植口碑網,而口碑網也將從外賣平臺轉向本地生活入口,隨著餓了麽的加入,將補齊阿里在外賣的短板。至此,餓了麽背靠阿里巴巴、百度外賣背靠百度、美團外賣背靠騰訊,BAT三家巨頭再一次將外賣市場的格局確定下來。

值得註意的是,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麽,在經歷一波廝殺以及資本寒冬之後,都曾在融資和估值上面遇到障礙,相比於此前傳聞的估值,都有所縮水。看來在競爭激烈的O2O市場,沒法幹掉對手,日子都不好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00

大局已定!英國退歐對中國沖擊有多嚴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12.html

隨著退歐派的持續領先,英國公投結果顯示退出歐盟已成定局,英國也即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退出歐盟的國家。

英國意外退歐這一2016年至今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對於全球市場的深度影響仍將持續發酵,這或將成為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遭遇的最大沖擊。

英鎊兌美元一度跌至1.3327,貶值1679個基點,幅度超過11%,目前略有回升。此前業內普遍預期,一旦英國退歐成功,英鎊將下跌15-20%,眼下英鎊似乎正朝著這一目標前進。

值得註意的是,今日人民幣匯率在英鎊的拉動下,也出現明顯走低。

其中,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貶值幅度已接近1%,截至13:40,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報6.6430,下跌615個基點。

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幅也達到0.68%,報6.6224,成為近日較大波動幅度,較上一交易日下跌446個基點。

那麽,從目前來看,英國退歐對於中國的沖擊究竟有多嚴重?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首先需要關註國際市場流動性是否會出現枯竭。

由於公投結果逆轉了此前的民調,全球市場對這一結果並未做好充分預期,恐慌情緒急速上升,恐慌情緒的蔓延及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可能引發短暫的流動性風險。

“若出現這種情況,需關註是否會有衍生品的報價和交易出現停擺,從而給國內實體企業和金融機構帶來意外損失,可以參考2008年金融海嘯。”劉東亮說道。

與此同時,國內金融市場將承受壓力。短期而言,受到歐洲風險溢出的影響,國內金融市場將受到一定沖擊。

劉東亮預計,海外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將促使美元、日元、美債上漲,英鎊、歐元等非美貨幣貶值,美指的上漲將導致人民幣CFETS指數和中間價面臨被動貶值壓力,短期走勢料偏弱,有跌向6.65甚至6.68的風險,但預計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出現快速貶值,可能會通過中間價和入場幹預的方式穩定匯率。

對於股市而言,他預計A股、港股將受到海外股市普跌的悲觀情緒帶動,預計面臨下探壓力,特別是港股,由於香港與英國經濟聯系更為緊密,港股受到的沖擊更為直接和明顯,但預計這種沖擊持續時間不會太久,且不排除監管層擇機出臺利好政策進行對沖,同時這種外部沖擊結束後,可能會為介入股市提供更好的時間窗口。

由於市場對於海外和國內經濟增長的擔憂有所上升,預計將有利於債市短期表現,長債有交易性機會。

“中長期而言,英國脫歐意味著英國與歐盟之間必須進行貿易、投資、金融諸多領域的協議談判和政策重估,英國與歐盟必須重新進行定位,這對中國經濟將帶來潛在的不利影響”劉東亮說道,假如英國脫歐導致歐盟出現新一輪衰退或悲觀預期,料將通過貿易和投資鏈條傳導至中國,而歐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外貿受到的影響將尤甚,從而加大年內經濟下行壓力。

然而,也並非全是壞消息,英國脫歐可能促使美聯儲保持觀望,美元加息時點料推遲,這反而有利於減輕人民幣中期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32

英國退歐大局已定 港股、日股開啟暴跌模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019.html

英國退歐公投計票進入最後階段,僅剩2個選區未計票完成,退歐陣營仍領先留歐陣營3.6個百分點,退歐大局已定。

“結果令市場震驚,直到投票日前,博彩結果還顯示只有25%的可能性退歐。”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Mark Haefele指出。

在計票階段,亞洲市場隨著退歐陣營領先優勢的凸顯而遭受重挫。日經225指數期貨在中午前下跌8.1%,觸發熔斷,是繼2013年5月23日之後再度觸發。恒指低開384點後,早盤最多跌1023點,午盤跌幅略有收窄,現跌973點,失守兩萬點大關。英國退歐相關個股大幅下挫,匯豐(0005.HK)、渣打(2888.HK)、長和(0001.HK)、長江基建(01038.HK)、電能實業(0006.HK)跌幅分別達9.25%、9.48%、6%、7.03%和6.19%,幾乎全部回吐前四個交易日的漲幅。

“在(公投)結果公布後,整個市場流動性將降低,波動會加劇,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幾天,直到市場穩定下來。”Haefele指出,投資者接下來應密切關註英國本土的政治動向,包括任何表達退歐意願的正式聲明。例如卡梅隆的聲明以及歐盟對投票結果的官方表態。

Haefele預計,各國央行和決策者將在未來數小時或數天內公布更多信息,央行之間可能達成合作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在亞洲市場暴跌後,預計歐美市場將開啟避險模式,資產價格出現波動,部分市場甚至可能出現流動性大幅縮減、陷入混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