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本文是i黑馬【回鄉記】系列第四篇,i黑馬小鮮肉記者回到老家廈門,這里被稱為宜居“天國”,它充斥著安逸與寧靜,以至於許多創業者都離開這里來到北京創業。廈門的創業環境究竟催生了怎樣特質的創業者?對於這里,是促人上進的樂園,還是牽絆前進腳步的負作用?

大多數人眼中,廈門是一個宜居的“天國”:秀美的景色、蔚藍的天空,還有滿溢的小資情調。每年的黃金周假期,總會有數百萬人湧入這個只有北京朝陽區四分之一面積的小島上(132.5平方公里)。

1

廈門軟件園二期  攝影/汪晨

廈門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也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從早期的站長聚集地,到現在美圖、美柚、飛魚科技、他趣、三五互聯等多家大規模的互聯網企業,有人統計,已有28家廈門企業估值過億。“2008年4399剛搬進軟件園二期的時候,這里空蕩蕩的,現在連停車的地方都找不到了。”他趣的創始人黃天財說。

但是,廈門太安逸、寧靜了。也有不少創業者離開了廈門,來到北京創業。在他們看來,廈門的格局、視野不足,也缺乏促使企業發展的人才等各種要素。米律、比鄰等廈門本地創業者就是這樣離開。

廈門的環境,催生了怎樣特質的創業者?對於他們而言,這樣美麗溫和的環境,是促人上進的樂園,還是牽絆前進腳步的負作用?

低調、務實的草根樂園

雖然在資本和格局上比不過一線城市,但閩商“愛拼才會贏”的傳統,也融入了廈門創業者的血液。從PC時代草根站長崛起的時代,這就是他們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很多人信奉的信條。

很多人了解廈門創業,大概是從蔡文勝開始。廈門互聯網創業的火苗也是從那時燃起。在黑馬會廈門分會的成立儀式上,蔡文勝曾回憶起當年廈門互聯網創業圈形成時的景象:

“2000年,我剛到廈門的時候,租了一個80平米的房子,就在廈門的電子城旁邊,800元一個月,客廳就是我們的辦公室。那時廈門最有優勢的就是域名生意,三五互聯的前身商務中國,當時已經是一個企業了。但除此之外,廈門做互聯網的人非常少,都找不出幾個,但我還是把他們都找出來了。比如阿飛(飛魚科技CEO姚劍軍),他是泉州人,2001年來到廈門;吳欣鴻(美圖科技CEO)是2002年來廈門的;易名中國的孔德菁也是2002年來到廈門。那時候我天天跟他們混,形成了良好的圈子氛圍。”

他趣創始人黃天財選擇在廈門創業的理由很簡單:為了生存。2011年,他在廈門創立了一家團購網站,項目失敗後他曾考慮過去北京創業,但最終還是選擇留在了廈門。“我們沒有條件去北京。那時候賬上已經沒有什麽錢了,那點資金去北京租個房子都不夠一年。我們在廈門雖然苦了點(住城中村),但至少能存活下來。”現今,黃天財所創立的情趣電商“他趣”(原性價比)已經申請掛牌新三板,並在去年8月獲得了8500萬元的融資。

在廈門這個充滿小資情調的城市里,低調、務實卻是這些廈門創業者身上最明顯的標簽。早期廈門互聯網創業者們,幾乎都是草根起家:他們本身或許沒有很高的學歷,懂得草根人群的用戶需求;大部分人是先通過個人網站聚合流量,再轉型做互聯網產品。比如,蔡文勝一開始做的是域名生意,之後創辦了導航網站265.com,在將網站賣給谷歌後成為了國內成功的天使投資人之一;阿飛創立了站長之家,之後轉型做頁遊“神仙道”,之後與開發了“保衛蘿蔔”的小魚(陳劍瑜)共同創辦了飛魚科技,並於2014年底在香港上市;吳欣鴻早期也是從域名生意起家,做了30余個產品後,圍繞美圖秀秀的龐大用戶群,逐漸開發出了一系列圍繞圖片處理的產品和生意。

廈門的這些草根精英們,大部分不喜歡一開始就高談闊論宣傳什麽模式,而是喜歡專心從一個需求點出發,再慢慢延伸出自己的一套商業模式。這是同步推創始人熊俊的看法。對廈門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歷史,他是非常熟悉了: “廈門大的互聯網公司里,美圖現在是慢慢從工具向社交、電商方向延伸。美柚也是如此。飛博共創是做社會化營銷的,它用各種粉絲量大的微博、微信公眾號聚合流量做生意。他們大部分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一上來並不是先講要做多大的模式,而是從工具或者某一個切入點入手,向外去慢慢延伸。”

曾在美柚做過公關工作的王丹丹對此也比較認同。“這里的公司,通常比較低調,比較喜歡悶頭賺大錢。在外界,很少看到它們十分密集的媒體宣傳動作。”

廈門有互聯網創業的底蘊,也有比較成功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在平靜低調的創業環境下,這里的創業者們,仍然感受到了創業的局限。

2

廈門軟件園二期   攝影/汪晨

安適和緩水域下的發展暗礁

和黃天財類似,“比鄰”創始人劉進龍也曾在廈門創立團購網站,“我們2010年4月份開始做的,到當年8月份時,已經在深圳、廣州、南京、重慶、蘇州、廈門等七個城市建立起了分站,每個月的銷售都還不錯。”

但彼時“百團大戰”正酣,要想生存下來,必須進行融資。“可那時我們在廈門,沒有太多資本運作的經驗,也沒有這個意識。等我們有了這個意識之後才發現,在北京的公司們都已經拿到了幾千萬的融資。”在喪失先機的情況下,劉進龍只得選擇將網站出售給窩窩團。

因此,事後回憶起來,劉進龍認為,廈門相比北京,融資環境還是欠缺,創業氛圍也不夠濃厚,因此他於2012年前往北京創業。到了北京後,他的感受是,“在廈門,你沒法接觸到這麽多的投資人,沒法把你的商業模型和其他創業者、投資人進行經常性的交流和溝通。所以,在廈門,你對融資的敏感度,以及戰略思考能力就會比北京的創業者差一些。”

與劉進龍有類似觀點的,還有米律的創始人鄭明龍。“廈門我感覺其實是在舞臺下,北京則是站在舞臺上,從臺上你是俯瞰,能看到更遠的東西,信息也在交換得更頻繁,更能夠拓寬你的視野。”因此,最後這位律師仍然選擇離開廈門,他認為,北京的創業氛圍更好,更適合將自己的業務範圍向全國輻射。

而在2000年就擁有了大量優秀個人站長的廈門,在發展互聯網產業時,仍然主要受到了一個問題的制約,這也是廈門創業者給i黑馬的普遍回答:缺乏優秀人才。

在廈門,高校較少是很大的不足。廈門目前仍只有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等幾所高校,人才產出明顯不夠。熊俊向i黑馬舉了個例子:“以廈門大學軟件學院為例,2002年成立到現在,這十幾年間它培養的畢業生不過才2000多人,一部分出國留學、一部分去北上廣,剩下的也不多了。”

為了尋找優秀人才,有財力的廈門創業者開始選擇向外輻射,同時也順便拉人來廈門。

美柚創始人陳方毅向i黑馬表示,美柚已經在杭州設立了一個70余人的電商團隊,以發展其電商業務;同時,美柚也努力從BAT中吸引人才到廈門工作。“只要他是人才,想來廈門,就努力挖到我們公司來。喜歡穩定的人還是會願意來廈門的,這里對他們來說還有不錯的吸引力。”

熊俊則將視線投向在臺灣。為了開發同步推的安卓應用,熊俊專門在臺北設立了一個10人的研發中心。在他看來,在臺灣招人或設立辦公地點比大陸更加方便。“廈門離臺灣很近,比去北京近很多,坐飛機1個半小時就可以到。而且臺北和廈門都講閩南語,風俗習慣也都很相近。而且臺灣這十幾年沒怎麽漲過薪水。大陸這邊招人,年薪上漲幅度可能要達到15%-20%大家才會滿意,但臺灣只需要大約5%的年加薪幅度,比從北京挖人來得便宜、更穩定。”

但是,並不是所有創業公司,都有美柚、同步推這樣的財力。

“這里不適合快速擴張,你沒有急躁的資本”

是不是安適悠閑的環境,就不利於創業創新了?對此,蔡文勝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這樣安適休閑的環境,反而更能夠讓創業者得到提升:“當年那時(將265.com賣給谷歌後)我很想調整一下,因為在北京的四年里,我天天都非常辛苦。在北京,除了創業、工作,幾乎沒有個人生活。我覺得,在天天幹的時候,你必須要有自己的空間,留給自己時間,這樣你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熊俊則有另外一個比喻。他認為,廈門其實有點像美國的西雅圖:“西雅圖在矽谷北邊,那個地方的人才相對來講也比較少,比較適合居住,但是西雅圖還是產生了像微軟、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廈門不是矽谷,但廈門更像西雅圖。這里的人,比較踏實和務實,非常適合靜下心來,把一件事情磨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而且往往這些事情在開始時適合比較小、相對比較偏的市場,然後再磨到比較大。這里不適合需要快速擴張的公司,因為在這里,你沒有這個急躁的資本。人才等各方面的東西都不夠。”

不過,廈門還遠沒有達到西雅圖這樣的層次。在這里,美圖還僅僅是一個600余人的公司,沒達到微軟、亞馬遜這樣的巨大規模,對廈門地區起到的人才輸出和示範作用仍有限。安適的環境,可能只是對創業者進行了一次“過濾”,留下了踏實、追求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創業者。

3

廈門軟件園二期   攝影/汪晨

黃天財還認為,廈門互聯網的發展真正開始快起來,還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廣州、杭州這樣的城市來說,仍然起步比較晚,底蘊還不足,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雖然說2007年、2008年廈門有開辦站長大會,但那時候廈門的互聯網產業,實際是沒有成型的。那時,我們只能說,能做起來,是這些人的個人能力很強,個人站長的知名度很高。”

另外,廈門的產業聚集效應還未形成。比如杭州,在阿里巴巴的發展下,產出了大量的電商人才。阿里巴巴的上市也附帶產生了多個熟悉互聯網的本地資本,並由此產生了良性循環和清晰的城市名片。而就像前面提到的,當下廈門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是吳欣鴻創辦的美圖科技,但美圖科技還沒有這樣龐大的公司規模,其示範作用仍然有限。

現在,廈門地區的互聯網創業氛圍也在升溫。以軟件園的投入為例,從2005年9月軟件園一期破土動工,到2014年10月四期定址,廈門的軟件園總建築面積已突破163.64萬平方米,二期幾乎滿載。而根據廈門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廈門市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90.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0%。

軟件園在不斷新建,孵化器、加速器、創客空間正在興起,資本的關註也在加大,但廈門的互聯網創業大勢,還需要一段時間,逐漸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