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惡搞文]頭都大:「寧可學搞財技做老千。」

原文如此,正文如此

「寧可學搞財技做老千。」
腍紅柿

香港競爭力排名倒退,若干論者指原因是社會矛盾,腍紅柿不以為然,指矛盾情況全世界都有,香港不算嚴重。腍紅柿認為香港競爭力遜從前,原因是「銀行家」不從事帶有冒險性的商業活動。從字面看,這句話似有問題,世上哪有不用冒險的商業活動?香港有,叫老千霸權。
銀行家向老闆取得10萬都無的垃圾股,售股時就同人講他有一個夢,就可以賣15億,老千股是香港獨有產品,也是銀行家暴富的其中來源。把任何業務跟財技老千比較,都變得不夠吸引。珠玉在前,銀行家欠缺誘因去踏踏實實做生意,這表面福份可能是一個詛咒。企管人主要職責之一,是分配資金,當財技業務利潤這麼深、風險這麼低,老闆不會鼓勵銀行家去從事其他行業。

大老千獨沽一味靠財技

香港比較富有的一群是財技老千,股票富豪背後控制香港最重要資源,在多方面舉足輕重,他們就是香港的政經領袖,例如大頭蔡就以財技老千身份變成一個扮正義的意見領袖。股票老千是成功銀行家榜樣,發財立品後,認為社會風氣由他們帶領,大頭蔡在呢方面認得第二,無人敢認第一。老千獨沽一味靠呃股東,不肯冒險參與其他生意,香港經濟發展自然由股票主導。香港人有樣學樣,香港變成一個以股票為軸心的社會。
大頭蔡認為這幾年他從事公認辛苦的工業,對賺「辛苦錢」這課題,或者多了一點發言權。他認為,在沒有「霸權」和「發水」領域,競爭力的重心是生產力。怎樣把每一件事做得比以前更好,生產力是一個時刻不進則退的動態概念。動態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工業變數多和快,不容工業家稍停下腳步,由技術到市場環境到環球經濟,全部都在變,都在影響着業務。但是大頭蔡在這個變化多端的工業世界,連踏踏實實專專注注都做唔到,成個痴線佬日日扮正經咁指東指西,站在道德高地又話人唔道德,自己當年賣幾多夢,呃左幾多股東,自己投資失誤就當食生蔡,唔講唔理唔提就當無事,呢個世界無咁著數,連自己公司未管好,就指點江山,請專心搞好你的工作。
他又話,工業非但沒發水,還要面對縮水,一唔專心就被人搞掂左。所有生產程序牽涉低於100%的生產良率,即是投入100件成品的材料,很可能只做出95件成品,過多幾個工序,可能廢品就多幾倍。老闆稍為了解一下工業運作,便對銀行家說:「你盡情搞老千吧!」
有人之後呃爆左,又話自己做得唔好,人地能夠做到,你做唔到,多數是你問題,因為你唔夠專注,賺咁撚多錢,仲要搞到間公司技術慢慢落後,淪為要用設計和客戶取勝,帶領不了潮流,公司逐步落伍,就是呢個不稱職CEO之過。日日指點江山,為自己自圓其說,唔是試下真正解決問題,我真是對這個本末倒置的中年高管感到頭都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074

Fab Lab學搞機 2015年08月20日

1 : GS(14)@2015-08-23 02:46:47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77998


實驗室似乎離我們很遠,尤其是香港,所有與科研相關的機構都被「劃地孤立」,成為了科學園、數碼港等「神秘地帶」。當電子發展幾乎與大眾無關時,新媒體藝術家Keith(林欣傑),偏偏將放滿大型儀器的workshop,變成大眾實驗室「LAB by Dimension+ HK」,並設於深水埗鬧市開放公眾使用,高呼「學搞機一啲都唔難!」
文:Wing 圖:余俊亮


You can make almost everything
Keith之所以開放workshop,其實啟發自近年新興理論——Fabrication Laboratory(創新實驗室),由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Neil Gershenfeld研發,「他起初在實驗室內設置了多台儀器,供學生進行科研,但學生卻在課餘時用儀器造自己的玩具。不過Neil沒有怪責學生,反而覺得他們有創意,發現了Lab可以很貼近大眾生活,後來更開設一門『You can make (almost) everything』學科。」Keith指,這科主要教授使用Lab內儀器技巧,學生可發揮創意,自由製作不同作品,世界各地自此便出現不少類似的Lab,讓公眾借用儀器做自己的「無謂嘢」,慢慢成為一種創作文化。他指,初期的發展模式比較隨意,不如現在般有系統,「世界各地有很多art festival,有些會設於Hackerspace,即是開放式DIY空間,內裡擺滿電子零件和機器,所有人可隨意使用和DIY東西,是Fab Lab的雛型。」但Keith認為,若果香港要推廣Fab Lab,必先要改變大眾對Lab的「離地感」,「我是new media artist,常用digital fabrication(數位製造)工具創作,而我做的是裝置藝術,自然擁有不少Lab的機器。當時我的workshop在觀塘,面積頗大,除了擺放機器,其餘空間都是放作品,於是便索性借出機器,騰出空間開設LAB by Dimension+ HK,將Lab塑造成一個乾淨、有條理的創作空間。」


Laser cut觸發創意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用品相對變得便宜,但Keith認為,Lab的機器價格依然非一般人可以或願意負擔。Dimension+ HK現時出租機器包括3D printer(3D打印機)和Laser Cutter(雷射切割機),他指後者較多人租用,而舉辦的workshop亦以Laser為主,「Laser cutter價錢一般都要10萬元以上,比3D printer貴很多,因為前者沒有高低階之分,只有專業機可以選擇。」他指,Laser cut是使用激光束沿指定路線切割材料,過程會產生火花,有一定危險性,「我們開業初期買過一部一萬多元的內地貨,用了一次便報廢,後來選了國際組織『The International Fab Lab Association』suggest、最多人使用的美國品牌,約值20萬,用了很多年依然work,反而3D printer較普遍和便宜,初階款式只需數千元,價錢較『親民』。」他指,目前所有3D printer都based on同一種技術,而且開發者後來更open source,令這種技術變得普遍,亦因而出現不少低階款式可供選擇,當然價錢愈便宜,功能便相對少;而功能方面,簡單而言,兩者是加法和減法的差別,「雷射切割利用電腦軟件製作平面圖,然後輸入機器內,再放入物料如木板、膠板等便會自動切割或雕刻,可按需要調校切割深度,切割後,原料是減少的。相反,3D print是利用3D軟件製作立體圖再scan入機器,它會把塑膠等原料溶解,再將已溶解的膠逐層擠出,層疊式造出立體作品。」Keith指,要造出複雜的3D print作品,多講求printer質素,而且變動性低,難發揮創意,對Product Designer來說只屬rp機(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機),多用作造產品樣辦。


不止DIY
所謂Fab Lab,其實是概念上的統稱,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發展模式都有所不同,台灣講法是「自造者文化」,內地則譯作「創客者文化」,香港卻歸類為DIY。Keith指,台灣的發展傾向專業化,希望藉此推動工業,他們的機器隨時比歐美更專業;內地發展則與美國矽谷相似,以發展科研為主,反而香港至今依然沒有明確定位,「解讀為DIY,本身已經跟原意偏離甚遠,因為它不單止做手作仔。香港的Fab Lab意義,在於提升DIY的精準度,作品可以比DIY複雜很多。每個地方的Fab Lab都有其『性格』,視乎推廣的人希望達到哪種目的,香港目前與日本情況相近,都是傾向藝術、設計方向,以推廣創意為主。」LAB by Dimension+ HK作為本地首個Fab Lab,Keith坦言,開業前必先小心定位,「我本來不想香港的Lab局限於藝術,不希望它成為小圈子活動,起初的定位是『乜都整得』,但後來發覺,定位不清更難引人關注,於是便嘗試舉辦Fab Lab展覽,邀請多位亞洲new media artists借出作品展覽,先用art引起大眾興趣,再推廣Fab Lab的無限可能。」現時的Fab Lab作品類型已相當廣泛,而Dimension+ HK亦推出不少自家研發產品,去年為它們打響名堂的,就是一台黑膠唱機(Turntable),「Turntable原本不是product,只想做個示範,推廣『所有人都是Product Designer』的概念。」除了黑膠唱機之外,Dimension+ HK的其他產品還有針孔相機(Pinhole Camera)、音樂播放器(Theremin)、印章(Stamp)、掛燈等日用品,亦不時舉辦workshop,由原料、使用電腦軟件操作機器及組裝,由導師逐步指導,進一步推廣Fab Lab。
香港現時已有多所Fab Lab,Keith指,Dimension+ HK客人類型由起初的new media artist或Product Designer,現在已擴大至普遍大眾,足見「人人都是Product Designer」並非mission impossible,「Lab既然可以成為設計誘因,自然可以造大手作設計市場個餅,個人作品能夠擴大設計市場,當產品愈多,自然需要更多人手執行組裝等工序,間接增加就業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