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MBA學位唔係來自「大學」只係「公司」Webb質疑蒙牛總裁學歷 左丁山

2010-04-27  AD





 

與其話 David Webb係股壇長毛,倒不如話佢係財金圈履歷核實署署長。繼玩具大王蔡志明、真明麗(1868)首席執行官(CEO)曾金穗嘅學歷同博士學位俾佢質疑做假 後,阿Webb噚日撰文,繼續踢爆上市公司高層嘅問題學歷,今勻主角輪到蒙牛乳業(2319)創辦人之一兼總裁楊文俊。

招股書指03年獲美 碩士

Webb話,根據蒙牛招股書顯示,楊總裁03年喺美國一間叫Barrington嘅大學攞到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即係MBA),之但係, 佢話嗰間學校其實只係一間喺花旗國成立、總部設喺阿拉巴馬州嘅「公司」!更甚係呢間「大學」俾美國教育部列入非學院名單,所提供嘅學位係冇認受性。雖然後 來04年9月公司賣咗畀人後,改名做University of Atlanta,佢嘅學位已獲承認,但係楊總裁個MBA係03年攞嘅,咁即係有問題喎!

學 志雲大師話齋,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學歷係真係假無傷大雅,如果再爆多單假奶毒奶,你就算拎住博士銜頭呀,都救唔到公司啦!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7

David Webb: 上市公司董事的榮譽學位(謝鱷兄翻譯)


(註: 並未取得原作者同意轉載,故或會被要求刪除。)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5894


所以,誰已收到這些由AKMA及其有關機構CCIBA和LincolnU的獎項?這裡有一個我們可以快速找到的清單,如果我們數漏了你,我們深表歉意,但 你知道你是誰!

• 何焯輝,嘉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050)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於二零零三年九月獲亞洲知識管理協會(AKMA)院士名銜,另於二零零七年四月獲加拿大管理 學院(CCIBA)頒授榮譽院士兼美國林肯大學(LincolnU)頒授榮譽管理博士名銜。

• 楊敏儀是萬保剛集團有限公司(1213)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辦人。根據這份
公 告 ,她「於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取得「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CCIBA)行政委員會的專業認可資格,並被任命為經加拿大法律核准頒授的「特許經 理」(Chartered Manager) 之專業資格。二零零六年,楊女士修畢亞洲知識管理協會(AKMA)商業管理院士課程,並取得該會院士之名銜。同年,彼亦取得美國林肯大學 (LincolnU)的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

• 馬浩文,實德環球有限公司(0487)副主席,「彼分別於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零年獲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頒授院士名銜及獲林肯大學頒授榮譽管理博士名銜。」 見
年 度報告的第38頁。

• 鄭敏泰,安莉芳控股有限公司(1388)主席。(鄭先生於二零零六年七月獲得世界傑出華人獎及獲Armstrong University頒發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彼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獲亞洲知識管理協會(AKMA)頒授院士銜,並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分別榮獲加拿大特 許管理學院(CCIBA)及林肯大學(LincolnU)頒授榮譽院士及榮譽教授資格。同時,他的女兒鄭碧浩,行政總裁,(彼於二零零九年三月獲得世界傑 出華人獎及獲美國加州國際大學頒發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並於二零零九年九月分別榮獲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CCIBA)及林肯大學(LincolnU) 頒授院士及客座教授資格。見
年 度報告的第57頁。

• 戴德豐,銀紫荊星章,太平紳士,四洲食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0060)主席,「獲授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CCIBA)榮譽教授。 」

• 劉友波,積華生物醫藥控股有限公司(2327)主席和共同創辦人。根據公司的
雜誌 ,於2009年9月20日獲頒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CCIBA)「院士」及美國林肯大學(LincolnU)「榮譽管理博士」資格。

• 謝小斯,力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0558)高級管理人員,「於二零零五年獲授亞洲知識管理協會(AKMA)院士名銜,並獲美國林肯大學 (LincolnU)頒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見
年 度報告的第13頁。

• 劉楚彬,彩仕製品廠有限公司常務董事和共同創辦人(新加坡證券交易所:E9L),「擁有林肯大學(LincolnU)的工程博士學位,他被CCIBA授予 榮譽FMBA。」見
年 報的第10頁。

• 吳自豪,信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912)主席和執行董事,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日榮獲「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CCIBA)榮譽院士」和美國林肯大學 (LincolnU)頒授「榮譽工程學博士」學位。

• 上市公司以外,據2009年10月氣候組織
會 議,DuPont Apollo Ltd總經理George So,是AKMA副總裁兼院士,CCIBA院士和兼職教授,並擁有美國林肯大學名譽工程博士學位。 他幸運。

• Charmonde Luxury Ltd的胡敏珊獲頒授「2009 CCIBA和LincolnU客座教授」。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2007年她因為內幕交易而
受罰

• Steve Wong,塑料回收商卜高通美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於2010年1月21日被授予「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榮譽院士」及「林肯大學榮譽管理博士」。

• 陳志新,東華三院
總 理,是美國林肯大學榮譽博士,最近 成立的亞洲知識管理學院院士和校董。

• 陳婉珍,東華三院副主席及賭王何鴻燊其中一位姨太,是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CCIBA)榮譽院士並擁有林肯大學(LincolnU)榮譽管理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50

文憑量化寬鬆大學學位貶值 林本利


2011-10-06  NM




理大投資成立的公司絕大部分蝕 本,過去幾年炒賣股票和衍生工具又錄得巨大虧損,加上高層人士薪酬特高(見審計署報告),大學又如何應付得來,達致收支平衡,甚至出現盈餘?

答 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學擁有印製文憑(或畢業證書)的權利,若發覺入不敷支,只需要增加收生,開動印刷機增加印量,將所得學費收入用作支付使費,便可以收 支平衡。這類似中央銀行推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透過印鈔購入國債,讓政府可以增加開支。

文憑量化寬鬆政策的始作俑者,就是特區政府的教育官 僚。回歸後,政府出現多年財赤,要控制大學教育開支。政府以學生有工作收入為由,取消授課式深造課程(taught postgraduate)的資助,要求大學以自負盈虧方式提供有關課程。大學於是大幅度調高學費,一些兩年兼讀制的碩士課程,學費由幾萬元大幅調高至十 多萬元。大學畢業生工作幾年後想繼續進修,很容易會耗盡積蓄,買樓、結婚、生仔等計劃被迫押後。

此外,前特首董建華在2000年的施政報告 中,突然提出專上學額大躍進。特區政府為了達到學額指標,拿出幾塊土地讓有興趣的辦學團體競投,以及給予政府貸款用作興建教學大樓。理大便向政府申請約九 億元貸款,由校董負責在紅磡和西九龍興建教學大樓,專門用作提供副學士課程。

 

政府不但沒有增加大專教育的經常開支,反而說 為了公平競爭,逐步削減副學士(或非學位)課程的資助。大學於是將課程改為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將學費大幅度調高,增加學生的負擔。在教育官僚的推動下, 各間高等院校一窩蜂大幅度增加各類自負盈虧課程的學額。當院校發覺有利可圖,就更落力增辦課程,在報章雜誌大賣廣告促銷,實行大做生意,忽略了教學各方面 的配套工作。以理大為例,2001/02學年,政府資助的全日制及兼讀制的學生接近17,000人。由於政府削減資助,到2010/11學年,政府資助的 學生跌至不足15,000人,下跌了一成多。但同期自負盈虧課程的學生人數則大幅上升366%,由約3,000人增至超過14,000人。理大轄下的香港 專上學院學生人數更上升2,600%,由最初的240人上升至現時的6,500人。

 

過去十年,理大的學生總數由 20,000人,大幅上升近倍,現在相信已逼近40,000人。十年前,理大從非教資會課程得到大約2億元的學費收入,現在這方面的學費收入已超過10億 元,成為大學一個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資料,教資會課程的學生成本每年超過20萬元,但同類非教資會課程的學費卻不足10萬元,兼且有利可圖,當中可能出 現以公帑補貼大學做生意的問題。個別院系將自負盈虧課程的學生混入教資會課程之內,用政府資源高薪聘請教授專門教授自負盈虧的碩士課程,將教資會課程的教 學責任留給低薪的導師和教學助理,甚至以時薪數百元外判給兼職老師。近年教資會開始正視賬目不清的問題,限期要求大學撥亂反正。大學不斷加印文憑,大學學 位自然大幅貶值。最可笑的是一些大學,竟然自誇每年新生過萬人。那些過去付出十足努力才能取得畢業證書的校友,不知有何感想?(論理大公司管治之七) (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http://www.polyu.edu.hk/cpa/IRP)


曾 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http: //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2

中印赴美留學生差別大?看專業、學位、歸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38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同為全球人口大國,中印赴美留學的人數也高居榜首,堪稱“勁敵”。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上月底發布的報告,2008-2012年,共有16.8034萬名印度學生留學美國,占美國留學生總人數的15%,僅次於同期中國28.4173萬留學生的規模。(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綜合相關智庫報告和外媒的報道可以發現,中印赴美留學生有以下主要區別,它們也部分體現了兩國的產業發展特色:

1、求學目標不同

大多數赴美的印度學生攻讀研究生,拿到碩士學位,只有10%的印度赴美留學生只報讀本科課程或者攻讀博士學位。

而在中國,44%的留學生是一念完中學就去美國讀大學的。另外,追求深入研究的中國學生也比印度學生多。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2、專業方向不同

總體來看,簡稱STEM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類學科是印度學生的最愛。約32%的印度赴美留學生報讀工程類課程,這類學科的中國赴美留學生占比僅17%。

布魯金斯學會上述報告發現,現任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故鄉——印度安得拉邦的首府海德拉巴(Hyderabad)就是向美國輸送STEM學科留學生最多的城市。2008-2012年,美國共有2.084萬名STEM學科的留學生來自這座城市。

而商業、市場營銷這類非STEM學科的中國留美學生占比達到61%,印度的這類留學生占比只有不到30%。

印度學生偏愛技術類學科不算意外,因為印度的科技外包業蒸蒸日上。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今年6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科技專業人士最多的十大城市之中,前四強都位於印度。這個國家的編程員人數已經超過了美國矽谷。

中國,印度,留學生,回國,矽谷

3、留學終極去向:是否學成歸國

雖然中國的留美學生全球最多,但赴美求學可能不是大批中國學生的真實目的。完成美國的學業後,不少中國留學生並不想回國,他們希望留在美國,在當地找工作。這種暫時居留通常意味著,今後這些中國留學生會成為美國的永久居民。

今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系助理教授Alan C.K.Cheung發布的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受訪的美國精英學校中國留學生畢業後不想回國。

Cheung在文章中稱,大多數受訪學生說,可能至少擁有幾年在美國工作的經驗後再考慮回國。但在獲得穩定工作、開始組建個人家庭並享受在美追求事業後,這些學生的暫住往往最終會越拖越久,甚至長期居住。

與中國留學生相比,印度留學生的態度截然不同。國外畢業的印度學生不擔心回國後的種種政治和社會影響。

實際上,兩年前《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就發現,印度的留學人才在慢慢回流祖國。許多印度人回國後在投行、咨詢公司和大型傳媒機構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5

政府$1送校舍強國大軍百萬搶學位

2014-09-01   NM
 
 

 

藍田平田邨一帶的公屋街坊,新學年仍舊著T恤踢拖鞋送仔女返學。但隔了一個暑假,他們發現區內突然多了名貴靚車出入。穿恤衫西褲的鬼佬家長,拖着他們的金髮仔女來到昔日資助學校聖言中學,校舍已變身掛了一個藍色像皇冠又像字典的Nord Anglia校徽。街坊見到公屋區突然「富貴」卻不知道眼前這間學校,原來大有來頭。Nord Anglia去年獲港府賣大包送空置校舍,今年初便在美國集資三億美元上市,後台原來是亞洲最大私募基金霸菱亞洲,話事人包括搭通大陸官場人脈的強國投資新貴。這個以香港為基地、正瞄準強國市場的財團,來港開校即推出「天價」五百萬元入學債權證,另外兩款二百萬元及四十萬元的,都被大量強國人搶購,而校方亦正申請在港開第二間學校。不單Nord Anglia,本港多間獲政府送地的國際學校,都有各種各樣的債券,如今有的索價高達一千萬元,二手市場同樣因強國人來港爭學位而有價有市。但香港政府這個罪魁禍首,送出珍貴土地資源卻縱容財團獅子開大口,一手炮製教育不公平及跨代貧富懸殊。

Nord Anglia的債權證在港推出即被搶購,它是入讀這間貴族學校的入場券。一名不願透露身份、買了二百萬一款的家長向本刊指,因四十萬的已賣清,只能選擇更高價,「都諗咗一陣,始終二百萬唔係一筆小數目,但為咗細路嘅將來都要咁做。」他說,自己初中時曾赴英留學,對香港教育制度無信心,「喺香港,只有一個model answer,其他答案都係錯,死板、太過填鴨式,但英國好自由,咩人生議題都可以講,老師亦會配合學生的想法作討論。」他的女兒九月入讀一年級,假設讀至中學畢業,連學費雜費預算開支超過四百萬元,是藍田公屋居民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但他卻覺得:「只能夠講係一個選擇,有能力負擔到,就當換取好啲嘅師資同設施俾個小朋友。」這名家長的心聲,說明在港搞國際學校大有市場。

來自英國的Nord Anglia,去年四月獲政府以象徵式一元,批出聖言中學空置校舍為期十年,地皮面積達四千五百平方米,正式進軍香港辦學。它首年招生,便入鄉隨俗推出一款「天價」五百萬元債權證(debenture),比三年前屯門哈羅首度招生時的三百萬還要高。這張五百萬入場券名為「白金企業債權證套票」,對象是國際企業購買給駐港員工,每張有效期十五年,可供三個學童入學。債權證不可退款,但可轉售。記者到Nord Anglia觀塘辦事處,以市民身份查問購買「天價」債權證,與一般排隊申請入學有何分別,一名女職員回答:「正路咁入,所有學生要俾八萬元(指申請獲取錄者),咁有啲prefer買debenture,因為呢個係risk management,即係佢哋可能覺得個仔入呢間學校機會微啲,咁可能想俾好啲priority俾佢。但我不可以guarantee話你一定入到,但好大機會。」不過,她拒絕透露債權證發出的數量及可有上限。記者追問為何如此昂貴,她卻說:「唔係價錢囉,你千祈唔好諗係價錢,其實係你想唔想入我哋間學校,睇你想幾多囉,你明唔明呀?」

逾半強國人買債券

Nord Anglia的二百萬元債權證,同樣限以公司名義購買,只供一名學童用,亦不可退款。四十萬的則供個人購入,校方指已賣晒,同樣限一人入學,學童中途離校可退款,但債權證每年貶值12.5%,若由小學讀至中學畢業,就不要奢望可攞番錢。究竟誰會購買「天價」債權證?本刊翻查公司註冊處,發現Nord Anglia按《公司條例》申報了部分買家的記錄,當中顯示購入三張五百萬元「王牌」的包括:龍頭投資銀行高盛(亞洲)金融、滙豐銀行、大陸廁紙生產王國、在港上市的維達國際(3331)。大企業巨額購入學校債券,一般都是供駐港高層仔女的福利。至於三張二百萬債權證,分別由投行員工、醫生、建築材料老闆,以公司名義購得。而四十萬的個人債權證,共有二十九張,當中逾半買家的名字都是普通話拼音,有的申報持大陸證件,住在深圳、海南三亞,有的住上水天巒、九龍站君臨天下、數碼港貝沙灣等強國人至愛豪宅。根據記錄估算,Nord Anglia首年賣出的債權證,集資額高達三千七百四十萬元。家長買了百萬入場券,之後仍要每年俾學費。Nord Anglia首年開設小學一至六年級及初中七年級課程,提供四百八十個學額,日後會增至七百二十個,目前學費由十三萬至十四萬七千元不等,另有其他課外活動、膳食、校車、校服、書簿等雜費,估計每年大約要廿萬埋單。諷刺的,是本地家長一方面慨嘆學費貴及債權證不公平,另一方面卻肉隨砧板上。

上市集資三億美元

Nord Anglia一九七二年在英國創立,現時全球有三十一間分校,除了香港,其餘學校都無賣債權證。學校九七至○八年曾在倫敦交易所上市。○八年,亞洲最大私募基金霸菱亞洲投資,宣布以三億六千萬美元收購Nord Anglia,此後便全力進軍亞洲及中東,中國現有五間分校,分布在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地,全部都要向發展商及地方政府租地,不會有香港的送校舍超筍優惠。霸菱亞洲在中國投資市場非常活躍,其中一名董事總經理崔桂勇,是中國基金界猛人方風雷的前拍檔。方是「第一代中國投資銀行老手」,九三年參與籌建大陸首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七年自立門戶成立厚樸基金,崔桂勇曾在厚樸為方風雷效力。崔桂勇掌舵霸菱亞洲內地業務,今年六月與厚樸基金、江澤民年僅廿八歲孫兒江志成話事的博裕資本等財團,一同投資中糧肉食在大陸的生豬養殖場及肉食品加工廠。霸菱亞洲現管理超過五十億美元資產。

近四成收入來自中國

Nord Anglia被霸菱亞洲收購後,今年三月、即獲港府批出空置校舍一年後,便在美國上市集資三億美元,目前市值十八億二千萬美元。招股文件提及,它全球共有一萬七千名學生,截至去年八月底的財政年度,公司營業額三億美元,當中百分之三十六來自中國,但錄得二千三百萬美元虧損。霸菱亞洲睇準在中國搞國際學校大有市場,收購Nord Anglia後將總部設在中環環球大廈。記者向於該處上班的行政總裁Andrew Fitzmaurice,查問為何在港推出天價債權證,他回答:「我們翻新舊校舍用了二千六百萬美元(近二億港元),債權證的收入遠遠未夠彌補。」但Nord Anglia公關回應本刊書面查詢時則指,二億元的裝修費乃全數由母公司資助。記者多番追問,Nord Anglia在香港搞國際學校的收入,會否撥到上市的總公司,公關回應,在港辦學的兩間公司,都已註冊為免稅慈善團體,但承認它們都在上市母公司旗下。而香港所得的利潤會用作學校發展。公關又指,少於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有買債權證,而校方亦正申請在港開第二間分校。可見香港市場有幾筍。至於明益財團的教育局,就以Nord Anglia在港已註冊為慈善免稅團體作擋箭牌,將監管責任拋給稅務局。立法會議員陳家洛炮轟批地程序明顯有漏洞,「有官員私下跟我呻過,認為批給Nord Anglia有問題,而當日拍板的,聞說是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

投資移民搶學位

目前全球共有九千間,以英語作教學語言、每年學費高於一萬美元的國際學校,它們在二○一二至一三學年的總收入達五百八十億美元。中國市場是塊肥肉,而搞手也不乏強國財團,上月就有報導指,在大連起家的中國楓葉教育,或將來港上市,它由加拿大回流大陸製衣商人任書良,在一九九五年創辦,最先得大連市政府批准辦學,如今在中國有三十三間學校,高中學費高達七至十萬人民幣。香港目前共有四十九間國際學校,提供三萬九千七百個學額,成為居港有米強國人的搶佔目標。它們大多獲政府以象徵式一千元批地辦學,教育局因此規定,七成學額都要預留給持外國護照的學童(不包括香港、中國大陸、台灣)。強國人於是想到利用絕招——出動投資移民的「第三國」護照來爭位。投資移民政策規定,強國人要先取得「第三國」公民身份才可來港,於是他們便利用其瓦努阿圖護照,插入國際學校的七成外籍學童申請隊伍。網上有投資移民公司,便以此作招數來教路推銷。

二手炒賣市場熾熱

排不到隊的強國人,唯有利用百萬銀彈搶債券。而一些國際學校,亦容許債券在二手市場交易。有專做遊艇會所等會籍買賣的公司聲言,李兆基大仔李家傑「三胞胎」入讀的屯門哈羅,開校時推出的三百萬元資本證,早前隨着有學生離校放售:「有人成功放過六百萬元,賣家變相賺了一倍。」記者翻查哈羅的財務報告,截至去年七月,其發出的資本證總值五億八千萬元。哈羅職員指,三百萬元的個人資本證、六十萬元的個人債券暫不會再發,要買就要透過二手市場,現只餘下小量三百萬元企業資本證,供上市公司認購。會籍公司負責人又指:「高錕有份創辦的弘立書院本金券,二手市場試過八百萬成交,成層樓都買到,聽聞又係大陸人買。弘立○三年創辦,早年推出的本金券只是十五萬元,但近年學校開價六百萬,又被人搶晒,依家一手的已經無得賣,所以先做二手。」記者致電弘立查問,職員亦證實六百萬元的本金券已賣光,暫不會發行新一批。由於市場熾熱,一些學校例如漢基、加拿大國際學校等,已不容再作二手買賣來控制炒風。

加劇貧富懸殊

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國際學校,是一九○二年成立、現為英基轄下的何文田英皇佐治五世,原意在殖民地時代,讓居港英童能跟隨老家教育。但由於香港填鴨式教育制度備受抨擊多年無改善,無信心的本地家長唯有加入搶國際學校學位的大隊,如今強國人也來搶埋一份,結果令需求有增無減,政府預計到一六至一七學年,全港將會欠缺約四千二百個國際學校小學學額。○七至一三年間,教育局共批出七所空置校舍予多間國際學校,當中三間是去年四月梁振英上台後批出。但政府免費批地的同時,國際學校又會以建新校舍籌旗為由發債。例如○九年政府批地予啟歷學校在九龍灣建校,校方就推出高達一千萬元、供企業認購的建校債券,另有五款不同類型,索價十萬至五百萬元不等。

香港的國際學校推數十萬至上千萬元債券,幾乎全球獨家,不受證監會規管。教育局又不理,更加肆無忌憚護航,指發債因學校要自負盈虧運作。與此同時,本刊曾踢爆,政府批地條款原來列明校舍可開放予社福團體使用,但公眾都不知情。又送地又發債又不開放又無王管,明益到盡。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教授周永新,批評國際學校賣天價債券,只會加劇階級矛盾,同時令貧富懸殊惡化,「五百萬嘅債券,月入十萬八萬好難買,只有super rich先負擔得起,而家連富都要分多幾層。」窮人已經走到社會邊緣。八十五歲藍田街坊盧伯伯,拖着孫女抬頭望望Nord Anglia新校,感到眼前的景象如霧般迷離。國際學校對他來說是另一個星球,他也不知道債券是乜東東,記者解釋後,他不禁嘆氣:「咁樣當然唔公平,要好似以前喺度嘅聖言中學咁派學位先啱。」老伯感嘆,如今香港有錢有得讀好書,無錢就唔該過主,下一代生長在這樣不公平的環境,又何來希望。

成立慈善團體無難度

教育局批地予國際學校,規定辦學團體是按《稅務條例》第八十八條註冊成立的免稅慈善團體,即純粹為慈善用途而設立,不得將任何收入及財產,直接或間接以股息、花紅、或其他形式支付其成員。根據稅務局名單,本港現有七千六百多間獲豁免繳稅的公司團體,並非所有「非牟利」或「志願」團體都等同慈善,要符合例如:扶貧、教育、宗教等性質。而註冊成為免稅慈善團體原來亦無乜難度,只要提交本港公司的註冊證明、會章、信託契約、活動列表等文件便可申請。Nord Anglia註冊了兩個免稅慈善團體在港辦學,指學校是「not-for-profit」,並會維持其「慈善性質」。但與此同時,Nord Anglia另在港成立四間私人公司,性質未明。法例規定免稅慈善團體須定期公開賬目,本刊翻查一些國際學校的財務表,發現它們會將債券錄得的巨額收入,撥入流動負債,而非資產或年度收入。資深會計師蒲錦文指,除非債券可退款,否則應當年度收入:「放晒落負債,可能好睇啲,實際上放喺邊個類別都由佢請嘅會計師話事,而且debenture唔同有息收嘅bond咁有監管,有漏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40

龍年細仔爭學位補習社大爆棚

2016-08-18  NM

教育,一向是香港人最具爭議的命題。2012年適逢龍年,加上當年港府仍未全面叫停雙非,這批應當如珠似寶的龍仔龍女,開始要面對殘酷的現實——爭學位。本刊訪問多個龍仔家長及補習社,發現這批只是K2的小朋友,現已開始為小學面試準備,有家長激動指:「學校都唔收六月後出生嘅小朋友(細仔)呀!」補習社為爭奪這批客源,各出奇謀,有教法文、西班牙文的,玩「另類」;有將幼兒班數學課程分為八級,推出證書的,玩「專業」。幼兒補習的內容,已到千奇百趣的地步。

面對龍年加雙非,新界北區爭靚學位的情況最嚴重。在天水圍及元朗區開辦四間補習社的Michael,本身亦有一位龍仔。他兒子在五月出世,九月準備升讀K2。他笑指早前電視節目「贏在射精前」的言論一點都不誇張:「天水圍區大約有二十間幼稚園,我個仔年中出世,都要申請超過八間以上嘅幼稚園先有學位。我聽過年尾出世嘅,要申請十間以上先成功搵到間。」他解釋,年頭出世的小朋友,有較多時間發展,面試時確實有利:「個優勢要喺小學一、二年班先無咁明顯。好嘅幼稚園,就會想收一啲比較容易學習嘅小朋友,易教啲。其實由交表嘅一日,幼稚園知道學生出生日期,佢哋已經心中有數啦!」

要識水獺的英文

有小朋友在年尾出世的家長,就向Michael反映,他們都不願意讓子女遲一年才報讀幼稚園,令起跑線set得更後,而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先報讀較差的幼稚園,再加強力度催谷仔女:「佢哋會報多啲興趣班、學習班,始終小學睇小朋友讀邊間幼稚園之外,有無各類證書都好重要!」而Michael亦坦言,八年前開始補習班生意,原因之一就是想了解現時教育界的情況,為仔女做足準備:「我而家幫個仔報咗游水、畫畫同英文拼音班,每個月都用咗二千幾蚊。本身補習班主攻數學,呢度就可以幫到佢啦!」他指出,內地家長對仔女的教學問題,與港媽一樣「咁緊張」:「內地家長唔願意報讀大陸幼稚園,可能辛苦啲,見過佢哋包架旅遊巴嚟幼稚園上堂!」

八級幼兒數學課程

為了應對「龍B潮」帶來的商機,Michael以五位數字,引入了德國的數學教材,打算在九月新開的課程使用。最新的幼稚園課程共分八級,由一至十順序,到睇時分,暫定每一等級有十二堂,每級通過後都有認可證書,方便家長「儲cert」。而四堂費用暫定為六百元,價錢與中學課程相若,但仍吸引不少幼兒家長查詢及報讀。他透露,近年幼稚園的面試題目已愈來愈深,有時更考起家長:「除咗認顏色,仲要認動物,好似水獺嘅英文(otter),小朋友可能連見都未見過!但因為外國英文書有,學校都會拎嚟問小朋友。」

分娩一刻準備競爭

「爭學位」問題在新界區嚴重發酵,這類競爭在港島區亦不遑多讓。根據數字,二○一二年龍年出生,並預計二○一八年升讀小一的人數,是六萬七千五百人,而今個學年資助或官立小學的小一學額,是四萬八千四百多個。面對一八至一九學年的高峰,教育局只表示會暫時「加派」學額,未有長遠計劃。在港島區居住的「龍媽」Paroni及Phoebe,皆指面對直資小學學位「爭崩頭」,不少一條龍的幼稚園成為家長的首選。有不少學生手持一、兩間小學的入場券,以「試吓無妨」心態報讀直資名校,令爭學位更激烈。兩位龍媽表示,子女都是在十二月出世,在醫院生產時已發現很多媽媽同時分娩,當時已有思想準備,要面對之後的競爭。其中Phoebe報幼稚園時吃了不少閉門羮:「有幼稚園同我講,你唔使遞form啦,都唔使交報名費,因為我哋完全唔會接納(細仔)。」她更聽過有家長用郵寄方式交申請表,不久就「彈票」拒收,她最後亦報了八間幼稚園才成功讓囝囝入學。囝囝將近入讀K2,她亦開始留意小學面試,她坦言除了自動派位,亦希望獲得直資小學面試的機會:「下學期就開始報名,證書都要喺嗰時準備好。好似今個暑假,都開始報興趣班,游水、踢波,都有四、五個,唔想浪費時間!依家都搵緊啲語文課程,因為面試時可能要全用英文對答!」她預算每月花費三千元,為囝囝報讀興趣班。

過來人貼士

另一家長Paroni,就因為其龍年細女,選擇家姐曾入讀的幼稚園,不用四圍撲報名,但她仍決定讓細女遲一年入學,以避過「細仔」的弱勢。由於大女正就讀聖保祿學校,細女報讀可獲加分,情況看似較為輕鬆,但她看得出近年收生要求收緊:「往年有哥哥姐姐讀,基本上係必收,但到囡囡嗰年已經未必。」對於有不少家長為催谷子女,不斷報讀興趣班,Paroni就以過來人身份指,能否入讀心儀小學,面試表現才是最為重要:「有無信心?會唔會怕羞?係唔係簡單答到英文問題?係最重要。呢part訓練好嘅話,面試班都未必係必須,因為最緊要都係肯答。」她指身邊有不少朋友報讀超過八個興趣班,但認為根本沒有必要:「我自己好重視閱讀,一定俾個女睇好多書。我幫大女都只係報三、四個興趣班。我唔認為報得多,(面試成功)機會就大咗,都係睇個別小朋友。」

當頭棒喝

「法語、西班牙文、中樂、豎琴、禮儀,依家真係乜班都有,家姐嗰幾年拎住呢啲cert,就好似好值錢,好巴閉咁。但依家好多機構知道有用,個個都去搞音樂比賽,已經去到人有我有。其實依家學校最重要都係睇臨場表現,同埋家長放幾多時間俾仔女。」Paroni就指,當時大女做的Portfolio(個人檔案)不算「豐富」,但因證明到親子關係良好,最終獲得取錄:「我同佢喺公園搵昆蟲,影咗啲相俾老師睇,學校係會好appreciate(欣賞)。」Paroni坦言,現時社會物資充裕,入學環境都很難與自己小時候比擬,惟有盡量提醒自己:「依家小朋友三、四歲就要去比較。我自己都成日提自己要抽身,唔好太在意,我見好多朋友都報好多興趣班,我有時都會諗係唔係需要。我都好努力咁講唔好去比較,免得我又辛苦,小朋友又辛苦。如果因為咁就無咗童年,就好唔值得。」

撰文:梁延宇攝影:李育明、翁少陽攝錄:關永浩、李育明、翁少陽[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35

老翻榮譽學位新聞區

1 : GS(14)@2010-07-08 21:38:32

【商報專訊】記者謝巧玲報道:2007/08年度「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頒授典禮暨亞洲知識管理獎頒獎典禮昨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堂隆重舉行,今屆 46位獲選院士分別來自不同界別,包括學術、商業、工業、政界,每位均有傑出成就,身份顯赫,當中包括馬介璋博士、簡福飴大律師、鄭耀棠議員、黃定光議員、林健鋒太平紳士、王敏剛太平紳士等,在當今知識管理界擔當領導角色。

  該會每屆均頒發最高榮譽──「榮譽院士」予對學術界有所貢獻的人士,今屆的「榮譽院士」則頒授予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及前香港大校長王賡武,以表彰他們多年來對本港專上教育作出的偉大貢獻。

  今年,該會特別設置「亞洲十大知識領袖獎」,以表彰在知識創新、傳播及應用方面有傑出成就的領袖,而獲獎人士都是亞洲地區舉足輕重的人物,當中包括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日本專利發明家中松義郎、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北京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及副所長于常海教授等。

  該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志明博士致辭時表示,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香港、深圳及珠三角地區,均同時要面對產業轉型及升級的問題,因此,深港兩地在創新科技的合作與分工方面有着共同的需要。他說,目前,深港兩地政府正推動「深港創新圈」的發展,共同建立一個區域創新與新科技合作的平台,而美國杜邦太陽能公司是「深港創新圈」的首個大型項目。今年,該會特別設立的「亞洲知識管理獎」,美國杜邦正是首家公司獲此榮譽大獎。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是由香港城市大學華人管理研究中心所推動而組成的非牟利專業團體,於2001年成立,是亞洲地區首個設有知識管理標準及認證制度的專業團體。該會院士是經過嚴格的評審制度獲頒授之專業資格,并獲「加拿大特許管理學院」之認可,經檢定及認證後可自動成爲該學院院士。
2 : GS(14)@2010-07-08 21:38:44

廣告爆料指股壇名人 賣內幕消息
  2010年6月3日

【明報專訊】噚日,一間叫「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鮋機構鰠報章登廣告,聲稱該協會最近接獲一位學員通知,指接到一位自稱爲股壇名人D君鮋人來電,聲稱可以提供股票內幕資料,並索價10萬做報酬。故此,協會向各學員呼籲,此乃違法行爲,要小心墮入陷阱咁話。其實,這廣告指鮋D君本來係有名有姓,但小琴擔心影響他人,暫且隱去其名,以D君代稱。

真假難分

D君係香港財經界名人,唔通有人冒認D君行騙?由於廣告內容有限,小琴噚日嘗試搵「亞洲知識管理協會」問多少少詳情,可惜無論用網上搜尋,或者問電話公司,都搵唔到協會鮋網站或電話號碼。另外,小琴亦嘗試聯絡D君,至截稿前都未能聯絡到佢。

講開又講,「亞洲知識管理協會」之前同股壇長毛David Webb曾扯上關係,原因係5月24日,David Webb發表文章,踢爆一間美國註冊鮋林肯大學(Lincoln University) 係不被美國政府認可鮋「野雞大學」,文章內提及過「亞洲知識管理協會」,提出好多質疑。5月28日「亞洲知識管理協會」刊登廣告反駁David Webb,其中一點係指,「亞洲知識管理協會」最近已升格爲「亞洲知識管理學院」,之後要求David Webb更正。不過,奇怪鮋係,5月28日用升格之後鮋名稱登廣告,但噚日刊登鮋廣告,卻自己用番升格前鮋「亞洲知識管理協會」。
3 : GS(14)@2010-07-08 21:39:04

The address: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
香港, 北角, 英皇道367-373 號上潤中心3B室

"香港城市大學華人管理研究中心所推動而組成的非牟利專業團體" => I think CityU should clarify whether they really support this association

"今屆的「榮譽院士」則頒授予現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及前香港大校長王賡武,以表彰他們多年來對本港專上教育作出的偉大貢獻"=> Has Prof Chu accepted that "award"? Probably not.

"馬介璋、鄭耀棠、黃定光、林健鋒、王敏剛" => DAB + die-hard pro-communist gangs

"該會永遠名譽會長蔡志明博士" = Dr. Choi? Pls see Greatsoup's archived articles about this guy.
4 : GS(14)@2010-07-11 20:44:24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6500
唐骏的同学们
5 : GS(14)@2010-07-11 20:46:27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6502
6 : 鉛筆小生(8153)@2012-01-05 17:41:20

整個湯才老千學院
7 : greatsoup38(830)@2012-01-05 20:53:26

有D學術好D
8 : 亞力士(1473)@2012-01-07 19:47:08

乜有兩條tread
9 : greatsoup38(830)@2012-01-07 19:59:42

may be combine it lat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43

另一位蒙牛董事並無其聲稱他有的學位

1 : GS(14)@2010-07-13 21:57:5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0709536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066

大學增380學額 設25億基金 副學士銜接學位 倍增至4千

1 : GS(14)@2010-10-14 23:57:38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a-006759?category=m
專上教育需求殷切,施政報告建議,2012學年起增加380個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並且將銜接學位(top-up degree)學額倍增至4,000個,以供副學位學生升讀,局方亦增設25億元基金,提升自資專上院校質素以及推出獎學金。


有大學歡迎加資助學額,但擔心令宿舍不足問題惡化。

政府計劃在2012學年起,將大一學額由14,620個增至1.5萬個,即新增380個學額;但首年較特殊,會增加760個學額,供分別來自新、舊學制的學生入讀。

65%適齡青年 接受專上教育

新學額將由8大院校競逐,消息表示,預料將用以培訓醫療、社會關顧方面的專才;每年涉及10億元額外開支。

因應副學士學生慘變成「倔頭進士」,當局計劃在2012學年起開始,逐步將銜接學位的學額增加1倍至4,000個,讓更多的副學士畢業生可以升讀大學。

局方將先後於2012及2013學年,增加500個大二學額,供舊學制學生升讀,2014學年再加1,000個大三學額,供新制學生升讀。

政府預計,上述建議可令逾3成適齡青年,入讀自資或公帑資助學位;連同副學位,共有6成半適齡青年接受專上教育。

基金助自資院校 推獎學金

除了擴大公帑資助學額,當局亦都會成立25億元基金支援自資專上課程,包括副學士、私立學士等。

該基金將利用每年1.25億元的投資回報作3項用途,包括為學生提供每人最多4萬元獎學金;提升津貼計劃,助院校更新設備;及資助院校透過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進行費用介乎數十萬至逾百萬元的課程評審。

就推動私立大學,局方早前撥出6幅地皮作校舍,當中3幅即將公布招標結果;面積最大的皇后山地皮則於年底收意向書,有外地院校已表示感興趣。

大學歡迎 惟恐宿位更短缺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指出,加學額令學生有更多機會入大學,但是校方現時尚欠2,000至3,000個宿位,才能在轉學制後實施4年1宿,再加學額將令問題惡化;城市大學亦促請政府建更多宿舍。

關注副學士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則批評,大一學額增幅極少,馮指:「只是象徵式加!」至於top-up,由於要待2014學年才會全面加學額,該學年卻又有新、舊學制的副學位學生同時競爭進入大學,故「倔頭進士」要在2015學年才真正見光。

僅14%可讀資助學位 促加額

他又指出,現時3成的副學位畢業生符合資格銜接入大學,但是加top-up學額後,仍然只有14%人可升讀資助大學學位,希望當局可以再加副學士銜接學位。

撰文:蔡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18

科大被轟頒學位過度寬鬆

1 : GS(14)@2010-11-19 18:18:2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78863

【本報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質素保證局公佈對科技大學的評核報告,指科大學位等級的分佈偏離校方指引,有些學院頒授的較高等級學位數目,遠遠多於校方政策所指示的數目,評級尺度有過於寬鬆之嫌。有專家指,甲等( First Honor)及乙等一級( Second Up Honor)大學學位畢業生在勞動市場有市有價,但濫頒較高等級學位,會令僱主對學院「投不信任票」。
科大棄用拉曲線評分

質保局昨發表報告,批評科大頒授的較高等級學位數目,遠超校方政策所指示的數目;有關情況因學院而異,且屢次出現,以致總體成績和學位等級分佈,遠遠偏離指定百分比範圍,加上本科生教務委員會在監管過程中沒有提出異議,令外界擔心科大的評級尺度過於寬鬆。質保局建議,科大加強監察各學院是否遵從有關政策,並須確保學術水平不受影響。
科大校長陳繁昌反駁指,學院對各級學位比率毋須一致,認為成績應是反映學生實際水平。本科生教務長譚嘉因表示,當全班學生表現均很好時,不應硬性要分高低。科大發言人表示,自 06年起,各學院已逐漸棄用俗稱「拉曲線」的方法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
協理副校長(教學)毛大偉表示,不少學生的年度課程報告( Final Project)表現出色,又有很多學生到海外院校交流,獲得優異成績,因此推高了整體成績。
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表示,獲頒甲等及乙等一級學位的畢業生在勞動市場較搶手,尤以金融界、銀行界、大型企業為甚。甲等學位畢業生月薪可達 1.5萬至 2萬元,普通畢業生則只有 8,500元至 1.1萬元,相差高達一倍。不過,濫頒較高等級學位,會令僱主對學院「投不信任票」。他認為,院校對畢業生等級準則必須收緊。
學友社社長伍德基表示,獲頒甲等學位的畢業生,有機會獲得不同程度的獎學金。他指學校頒發等級學位時,定要符合一般人的合理期望。
質保局評核科大部份意見

1.有些學院頒授的較高等級學位(如甲等、乙等(一級))數目,遠遠超出校方政策所指示的數目
2.評定教學表現時,多數只依賴學生意見調查問卷的評分
3.各課程的校外檢討做法各異,以致全校的檢討重點、次序及嚴謹程度一致
4.教學人員評核課業時,往往較為粗略或只有片言隻語,很少甚至沒有給予學生建議和具指導作用的評語
5.多個修課研究生課程毋須接受正式檢討
6.學系撰寫年度課程報告時,內容着重描述多於分析,側重成果多於自我批評
7.全校師生關係緊密,團結一致
8.推行和妥善管理大規模的國際學生交換計劃
資料來源︰質素保證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