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是糧荒救世主 還是生技邪惡帝國?基改農業霸主孟山都的愛恨情仇

2013-07-08  TWM
 
 

 

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科技公司孟山都,到底是救世主,還是魔鬼?為什麼過去幾個月,孟山都再度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咒罵與榮耀、衝突與尊崇同時齊集一身?

撰文‧乾隆來

今年五月二十五日,由美國猶他州的家庭主婦卡妮在臉書發起的「反孟山都遊行」(March Against Monsanto) 在全球五十二個國家、四百三十六個城市同步發起遊行,抗議孟山都無止境地發展基因改造食品。

正如同英特爾的晶片植入所有個人電腦的心臟,孟山都在基改農作物具有無可挑戰的壟斷地位。

從印度到阿根廷、從美國到澳洲,全球各地的農夫種植基改大豆、玉米等作物,都必須向孟山都購買種子,農產品盡是「孟山都inside」。

孟山都也是美國華盛頓政界最重要的金主之一,政商結合的遊說能力所向披靡。左手壟斷農業科技,右手又深入國會殿堂的孟山都,被示威人士形容為「邪惡帝國的代表」。

獲世界糧食獎 引起譁然猶他州家庭主婦卡妮發起「反孟山都遊行」的導火線,是去年十一月未能通過的加州《第三十七號提案》,提案要求所有基改作物都必須標示清楚,而且在食品標籤上不能出現「自然」(Natural)的字眼。不過,加州一千二百多萬選民公投的結果,超過五成認為不需要特別標示基改食品。這是反對基改運動者的重大挫敗,卡妮於是擴大訴求對象,在臉書上號召全世界的消費者,發起全球性的反基改運動。

「反孟山都遊行」的主辦單位宣稱,五月二十五日的遊行吸引了「二十萬至二百萬人」參加。在台灣,由逢甲大學外籍學生杜穎(Chris Duxbury)發起,參加的民眾僅有二十四人。杜穎說:「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可能是對基改作物最缺乏警覺性的國家。」台灣消費者大量食用的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大量採用基改黃豆製成,但是台灣消費者毫無警覺。

反孟山都的全球大遊行熱度未退,在食品界具有高度聲望的世界糧食獎(World Food Prize)在六月二十日宣布,今年的桂冠將會頒發給孟山都的技術長福瑞里,以及另外兩位比利時、美國的農業科學家,表彰三位得獎人在基改技術上的卓越貢獻。

世界糧食獎由一九七○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柏洛格創設,柏洛格在二○○九年過世,生前是一位被尊稱為「綠色革命之父」的農業經濟學家,在全球農業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一九八六年設立的世界糧食獎,是全球農業界的最高榮譽。二十七年來,世界糧食獎第一次將獎項頒給基改的農業工程師,由孟山都的技術長獲獎,更是對基改科技的最高肯定。得獎名單公布之後,自然又引起一陣譁然,批評者說孟山都幾年前對世界糧食獎捐助五百萬美元,主辦單位背棄了已經過世的柏洛格所堅持的理念等。

不料,世界糧食獎的光環才剛剛照耀孟山都,卻又發生一起神祕的事件。在美國奧勒岡州的一處農田,赫然發現了孟山都已經放棄九年的基改小麥。基改小麥「重出江湖」的新聞揭露之後,立刻引發日本、韓國等國家,宣布對美國進口小麥加強檢驗,嚴防基改小麥偷渡。

「基改小麥」是極為敏感的名詞,雖然幾乎所有農產品都有研究單位正在進行基改研究,但是真正獲得政府批准、大量商品化種植的基改作物,都集中在玉米、黃豆、棉花及油菜籽等「副食品」或「飼料」。對於小麥、大麥、稻米等人類主食,各國政府仍然有所顧忌。

在「反孟山都大遊行」與「世界糧食獎」兩個極端事件的衝突下,突然冒出基改小麥重出江湖的消息,凸顯了基改作物正反兩方對決已經升高到沸點。卡妮與綠色和平組織大罵孟山都,而孟山都也立刻以強大火力回擊,指稱這個出現基改小麥的農場,「小麥不均勻分布、完全不是正常的耕種行為,公司強烈懷疑是反基改運動者的栽贓事件。」其實,在正反兩方近月以來對峙火熱之前,三月時,孟山都也曾在中國引起一陣騷動。

今年三月,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則標題為:「研究指孟山都轉基因玉米可能致癌(大陸稱基因改造為「轉基因」)」的新聞,引述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祕書長王小語的指控:「轉基因與腫瘤高度相關」。

中央電視台代表了國家與黨的政策態度,這則新聞播出後自然引起軒然大波,孟山都的中國公司立刻透過所有管道抗議這則報導,指出「王小語是一個從未受過任何醫學訓練、不懂得任何腫瘤知識的醫盲」。

十五年內 基改種子席捲全球王小語事件來來回回鬥爭了好幾回合,北京政府終於確定了一個宣傳口徑,就是中央電視台、新華社等媒體,對於基改議題「不鼓勵、不宣傳、不闢謠」;接著在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世界糧食獎」宣布的當天,同樣由中央電視台做出報導,表示王小語的致癌觀點缺乏科學支持,他之所以發出指控,主要出發點是為了保護黑龍江的大豆種植農戶。

中央電視台這次的報導點出了一個真相,由於基改農作物競爭力太強,打敗了傳統的農產品,各國的農夫被迫放棄傳統耕種方法,向唯一的種子供應商孟山都購買基改種子。中國種植的棉花,已經有高達九成是基改棉花,還在進行「基改vs.傳統」之戰,對抗的是黃豆(大豆)與玉米。

中國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進口基改大豆,當年進口不到三百萬噸,但是到了去年已經增加二十倍,到達將近六千萬噸了。

一切爭議,都要歸咎於基改作物「革命性」的科技突破。傳統的棉花長期遭受蟲害,棉農改種孟山都提供的抗蟲基改棉花後,就再也不怕蟲害的侵擾。

孟山都的基改玉米,不怕除草劑、不怕蟲害,且長得又大又肥。美國、印度、阿根廷、南非的農夫使用孟山都的基改種子種植,收成增加、成本降低,而且栽植時間短,於是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之內,孟山都種子席捲全球,並且把種植傳統作物的農夫(例如黑龍江的黃豆)打趴在地。

宣稱提高產能 餵飽更多人孟山都研發基改作物的目的是大幅提升農夫的生產力。一九八○年代,每一位農民生產的作物可以餵飽二十五人,到了二○一○年,一位農民的產能已經可以餵飽一三○人,三十年之間農業生產效率提升了五倍,而在未來三十年,農夫的生產效能還要再翻一倍。

孟山都能夠取得市場獨占的地位,原因是在所有的農業、化學公司當中,只有孟山都完全專注農業與基改技術的發展。

一九八三年,孟山都領先所有公司,宣布成功對植物細胞進行基因重組。

一九九六年,孟山都領先所有對手,獲得美國政府核准,正式進行基改種子的商業銷售,並且開始進行五年的全面重組計畫,將原有的化工事業分拆,成為一家完全專注於農業生物科技的公司。

孟山都執行長休葛蘭(Hugh Grant),更是孟山都專注基改的代表性人物。這位與英國明星同名的執行長,今年才五十五歲,從一九八一年加入孟山都,至今已經三十二年,且早在四十五歲就坐上執行長大位,並且率領公司多次獲得《財星》、《霸榮》等雜誌評選為最受尊敬的公司等。

休葛蘭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學習生物科技,一九九一年進入孟山都的密蘇里總部負責農業策略,並派駐印度三年,親身了解亞洲農業的實務運作;之後,他參與分拆化工部門,並且在○三年擔任孟山都執行長。

休葛蘭就是基改作物的代言人,孟山都在他領導下,每年投注十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百億元在農產品研發,超越許多國家的農業研發預算。孟山都的研究中心有三千五百位研究員,其中四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在每年三百億元的研究經費中,二分之一都投注在基改。

對於綠色和平組織、有機農業團體及卡妮這樣的反孟山都聯盟,休葛蘭也有滿腹怨言。他多次在研討會、媒體訪問中表達,「要餵飽幾十億人口的肚子,基因改造農作物是唯一的道路,我們努力提升農夫產能,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並且提供大量、低成本、高產出的解決方案。」休葛蘭堅信,「退回人類原始狀態」的有機農業,無法大量產出,而且價格昂貴、只有都市富有階層才能夠負擔,不可能應用到印度、非洲、中國等貧窮人口眾多的國家。

休葛蘭在接受「彭博資訊」專訪時,高調斥責反孟山都團體是「反向精英主義者」(reverse elitism),「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意識形態,根本不關心第三世界國家窮人的溫飽問題。」休葛蘭舉印度的例子指出,印度棉花田的耕作者幾乎都是女性,使用傳統的農作法,一天必須工作十四小時,每天還要利用農耕空檔奔波烹煮全家三餐,而孟山都的基改棉花能讓印度的婦女減少工作時間,促進家庭溫暖,更能改善印度婦女的健康,「我們才是真正關心地球資源,關心第三世界貧窮的家庭,我們真正站在他們身邊。」「基改食品並不比傳統食品危險」是科學界的共識,但是,基因改造畢竟是扭曲了上帝的手,孟山都到底是造福人類的救世主?還是打開潘朵拉寶盒的魔鬼?爭議,還將繼續下去。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孟山都 Monsanto

成立時間:1901年

創辦人:約翰‧奎恩伊(John Francis Queeny)CEO:休‧葛蘭(Hugh Grant)員工人數:約21400人主要產品:穀物種子、除草劑、農藥2012年度營收:135億美元2012年度每股盈餘:3.7美元全球四大基因改造農作物 單位:%

黃豆 玉米 棉花 油菜

全球

基因改造率 60% 50% 70% 20% 在基改大國產量的占比 美國約93% 阿根廷99% 美 國90%

阿根廷 85%

南 非 63% 美國93%

印度90%

中國60% 加拿大 95%

阿根廷 95%

澳 洲 80%

孟山都是爭議核心

2013年基因改造食品重大爭議事件農產品基因改造,不是單純的健康爭議,還具有「市井小民vs.跨國企業」、「有機農業vs.食品大廠」、「第三世界農民vs.美國企業」、「中國vs.美國」等政治、社會、國際議題。

日期 事件 孟山都回應

3月9日 中國中央電視台報導孟山都基改玉米恐致癌。 發言者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祕書長王小語不懂任何腫瘤知識。

5月25日 全球52國同步舉辦「反孟山都遊行」,反對基改食物。 精英分子用昂貴價格購買有機食品,卻不顧第三世界數十億貧窮人民的溫飽需求。

5月29日 美國發現基改小麥,導致日本和韓國宣布暫停進口部分美國小麥。 懷疑是反對基改者進入這處農田,撒下基因改造小麥種子。

6月20日 世界糧食獎成立27年來,首度頒給基改科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1

對話孟山都

2013-12-16  NCW
 
 

 

轉基因農作物的主要發起者和推動者美國孟山都公司,是天使還是魔鬼?

◎ 本刊記者 崔箏 實習記者 楊潔 張霞 文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轉基因農作物和食品已進入中國人的生活。

當前,中國90%以上的棉花,是轉基因的,這一技術一度挽救了中國的棉花產業。同時,中國對進口大豆依存度超過80%,進口的產品主要是轉基因大豆。中國官方推動的農作物轉基因研究已進行多年,最終目的是產業化。

在全球,已經有大約1.7億公頃的土地使用了轉基因種子,約占全球現有耕地總面積15億公頃的11%。轉基因在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已正式產業化。

中國未來對轉基因將採取何種態度?

是像歐洲般經過多年抗爭、權衡後開始鬆動,還是順應大量民衆的反對聲音,短期內僅進行科學研究而不產業化?答案尚不得而知。

目前明朗化的是,在近五年間,經過一輪又一輪反轉基因(下稱“反轉”)聲浪,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產業化進程變得更加艱難,甚至舉步維艱。

反對者們或許沒有注意到,在轉基因作物面世20餘年並大量種植的情況下,尚未出現一起不安全事件。2013年6月20日,在國際農業領域享有最高聲譽的“世界糧食獎”首次頒發給轉基因作物研究者——美國孟山都公司(下稱孟山都)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羅伯特·傅瑞磊(Rober Fraley),以及另兩名轉基因研究者。

上述成績並不為中國的“反轉”人士認同。在近五年中,“反轉”的聲浪遠遠蓋過支持轉基因(下稱“挺轉”)的聲音,禍國論有之,基因飄移論有之,致癌致病論有之,還有未知傷害論,即“現在找不到轉基因的害處,不代表就真的沒有,這要經過一代甚至幾代人之後才有可能真正知道”。

幾年之間,中國的“反轉”和“挺轉”人士頻繁活動,在網絡和現實中論戰、奔走。不少時候,雙方並不能理性溝通,對話往往淪為爭吵甚至謾罵。

“挺轉”者有時批評“反轉”者不懂科學甚至愚昧,“反轉”者則認為“挺轉”者過於自大和不謹慎。

三年半以前,財新曾推出相關報道(參見本刊2010年第13期封面報道“轉基因恐懼”),在社會上反響強烈。而今,本刊再次關注轉基因話題,原因與三年前一致,旨在呼籲“挺轉”和“反轉”雙方能夠理性溝通,更呼籲公衆能夠理性看待轉基因。

基於此,我們專訪了轉基因領域最具爭議性的跨國公司孟山都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休·格蘭特(Hugh Grant)。討論轉基因,無論中外,都逃脫不開孟山都。這家公司提供了全球70%的轉基因種子,更是轉基因作物的最早研發者。如今,它每年仍將10億美元以上的研發費用投入這一領域。

在全球“挺轉”派和“反轉”派人士眼中,孟山都的形象截然不同。前者認為 孟山都貢獻卓著,給全球農業帶來劃時代的革命;後者認為孟山都罪大惡極,先賣農藥再賣轉基因種子,為了錢不計其他。

孟山都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無論爭議多大,理性討論問題的前提應該是先瞭解孟山都,知道其在做什麼、怎麼做。

——編者

與休 · 格蘭特的對話,是2013年11月22日早晨進行的,地點為他在北京下榻的酒店。

8點左右,財新記者見到了這位全球最大農業生物技術和種子公司的掌門人。55歲的休· 格蘭特執掌孟山都已逾十年。其姓名與一位著名的英國電影明星完全相同,但外貌毫無相似之處。那位影星以風流倜儻著稱,這位孟山都的掌門人則以“光頭紳士”的形象出現在財新記者面前,冷靜沉穩,略顯保守。

休· 格蘭特剛剛吃過早餐。他輕描淡寫地回應了互聯網上關於他只吃有機食品的傳言, “我什麼都吃,不會考慮是轉基因的,還是非轉基因的。 ”這位美國公司的大老闆,語調中依然帶著其家鄉蘇格蘭的口音。

孟山都在66個國家設有辦事機構,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休·格蘭特是英國蘇格蘭人,1981年作為產品發展代表加入孟山都,擔任過孟山都歐洲、美洲的多個產品和管理職位。2003 年,他出任孟山都全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在孟山都32年工作生涯里,休 · 格蘭特習慣了全球範圍內對孟山都的爭議。他說,作為一個歐洲人,他深知歐洲在最近20年間的反對轉基因過程,由此,他也能理解和體諒當前大量中國公衆對轉基因的不友好態度。

孟山都在中國公衆中也很有名氣,這主要是因為轉基因爭議,而不是它的中國業務。事實上,2012年孟山都135 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中, 中國收入僅占1%。

中國的部分“反轉”人士認為,轉基因不但不安全,甚至是一種禍國殃民的技術。在中文網絡論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上質疑轉基因技術的文章中, “孟山都”這個名詞經常與“致癌” “陰謀”等聯繫在一起,甚至被一些人認為是“美國的生物武器” 。

休· 格蘭特稱,在全球的主流科學界,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是認同的。

但全球許多反轉基因討論, “更多地成為情緒化的討論而不是科學的,我們很難贏得一場情緒化的辯論。 ”談到中國的轉基因問題,他說,中國未來是否選擇種植轉基因農作物,應由中國政府和中國科學家決定, “我一個外國人沒有發言權” 。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話題,很難對中國公衆說出“相信我”這樣的話。

孟山都與中國有著過往交集。

上世紀90年代,孟山都的轉基因棉花曾被批准在中國種植,幾年之間因為抗蟲害的有效性,一度佔有中國90% 以上的棉花種植面積。不過,幾年之後,中國自己發展的轉基因棉花將孟山都趕出國門。

此次中國之行,休· 格蘭特面見了中國農業部等部門的官員,並與中方合作伙伴有深入交流。

鮮為人知的是,孟山都在中國有著大型的傳統玉米育種項目,未來可能還會大加發展。在轉基因生物技術領域,孟山都也一直在等待中國市場大門的再次開啓。

2013年, 對於孟山都來說注定特殊。

年中,首席技術官羅伯特· 傅瑞磊獲得“世界糧食獎” ,這意味著國際糧食界對轉基因技術在某種程度上的承認。年末的11月29日,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化學毒物學》決定撤銷2012年9月刊發的論文《農達除草劑和抗農達轉基因玉米的長期毒性》——這篇論文宣稱孟山都的轉基因玉米可能致癌,一度成為近年全球“反轉”聲浪的核心文獻。

但休· 格蘭特認為,全球對轉基因的爭議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 “不可能一夜之間,這一頁就翻過去了” 。

孟山都的中國戰略

孟山都稱在中國的工作重點是傳統育種,與轉基因無關

[背景 ]

孟山都最早于1996年進入中國,開始經營農化業務和生物技術授權業務。當年,孟山都將第一代轉基因保鈴棉技術引入中國,有效地控制了棉鈴蟲危害,在提高棉花產量的同時減少農藥噴灑,增加了中國棉農的收入。

但孟山都的抗蟲棉並未從此叱咤中國。1999年,中國自主的轉基因棉花開始產業化種植,占據了價格和政策優勢。

如今,國產抗蟲棉已徹底擊敗最初引入的孟山都產品,占據了90%以上的轉基因棉花市場。

2001年3月,孟山都與中國種子集團公司合資成立中種迪卡種子有限公司(中方為大股東),開始在中國推廣迪卡品牌的玉米及向日葵雜交種子。

目前,孟山都在中國擁有多家合資和獨資公司,總部設在北京。在中國經營的業務包括:雜交玉米種子,抗蟲棉及抗蟲棉雜交種子,蔬菜種子(雜交)和農化產品。與後來居上的先鋒國際良種公司等跨國企業相比,孟山都的布局慢了許多。

“孟山都的中國戰略可能與抗蟲棉的遭遇有關係,當年占據了市場又退了出去。他們對中國市場的評估,可能認為攻勢要慢一些。”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評價。

財新記者 : 請問你此行的目的?

休· 格蘭特 : 這是一次常規的訪問。我儘量每年或兩年來中國一次。這次我與同事花了一周時間,參觀我們的中國辦公室和一些不同的機構。我們分別拜會了來自中國農業部、科技部和商務部的一些官員。

財新記者: 這些會面有什麼值得提及的內容嗎?

休 · 格蘭特: 我們進行了非常有意思的對話。孟山都與中國種子集團有長久的合作關係,合作的工作重心是傳統育種,主要是玉米。在中國,我們看到許多能夠增加玉米產量的機會。

現在孟山都在中國有六個育種站。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寬廣的氣候區,從熱帶到極早熟的玉米成熟區。所以,要培育不同類型的玉米種子以適應每一個區域。未來要獲得顯著增加產量的機會,需要根據不同區域做育種。

財新記者 : 你說你們在中國的工作重點是傳統育種,這與轉基因無關?

休· 格蘭特: 是的,當最終確定之後,這個項目將成為孟山都的全球大型育種項目之一。

孟山都的農業生物技術(主要是轉基因技術——編者注)很吸引眼球,但其現代育種技術不為人知。在今天,中國的玉米產量每公頃不到6噸,美國的產量則將近11噸。中國的產量沒有理由趕不上美國。

財新記者: 孟山都自稱有很好的轉基因種子,是否有計劃在中國發展轉基因作物?

休 · 格蘭特 : 我想這需要很長時間。中國的科學家和研究者正在(轉基因方面)取得重要的進展。但除了棉花,孟山都還不能在中國做轉基因作物田間實驗。

我認為,三年至五年內,改變中國玉米產量的關鍵,還是玉米育種和農藝學方面的技術。

財新記者: 你是否有計劃將孟山都的轉基因種子帶到中國市場?

休· 格蘭特 : 孟山都目前的計劃集中在育種上,短期目標是與合作伙伴共同運作這些育種站。至於長期計劃,都還是假設,因為除了棉花,孟山都其他轉基因種子未獲批進入中國。我們抱有對生物技術美好願望的同時,還要看到中國市場的現實。

財新記者 : 如果中國政府未來放鬆了轉基因管制 ,你們會進入中國市場嗎?

休· 格蘭特 : 會的,但這依然是假設,政策不允許外資企業在中國開展轉基因種子業務。我無法猜測中國政府,他們目前的立場已經非常清晰, (短期內)我無法期待有所改變。

根據現實,投資和決策只能是基於可能的事情,而不是夢想和希望。目前有可能的是,通過育種實現產量增加。

我非常有信心,孟山都有能力給中國的種植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更高的產量。

財新記者: 孟山都多年前獲得了中國第一個進口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證書。當時與政府的談判是怎樣的?你認為中國對轉基因的態度是否過於謹慎?

休· 格蘭特 : 當時並不是談判,而是科學評估,是一個或接受或拒絕的答案。

批准進口意味著對一種產品營養價值和安全要求的接受,所以這個過程永遠都不會是談判,這些事情是無法談判的。

根據我的經驗,所有的監管機構都是謹慎的。我並不認為中國有任何不同。

我也認為就應該如此。作為公司,我們生存在這樣的框架之內,並不能改變或主宰它,只能遵守規則。事情本該如此。

我也在關注著全世界對於農業生物技術的辯論,特別是歐洲。我來自英國,在過去的20年中,也看到了那裡發生的(反對轉基因的)事情。對中國而言,轉基因是一個新的話題,其實這個討論 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已經進行很久了。

“爭議不可能忽然消失”

“有機運動在全世界增長非常快,但我認為,超市里應該給所有類型

的食物都留有空間”

[背景 ]

“反轉”運動肇始于歐洲,與轉基因作物的種植幾乎同時發生。在歐洲,監管部門在轉基因作物種植、轉基因食品進口等問題上態度一直搖擺。

上世紀90年代,基於環保主義的流行,以及瘋牛病等食品安全危機對民衆態度的影響,歐洲的食品監管部門對待轉基因食品一直持保守態度。1997年,歐盟通過了專門針對轉基因產品的管理規則,要求含有來自轉基因作物成分的產品必須明確標記。1998年起,歐盟不再批准新轉基因產品進入歐洲市場。

2000年,經歷數年爭執,世界貿易組織裁定歐盟對轉基因食品的禁令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此後歐盟對轉基因作物的態度有所改變。一直對轉基因農產品持保守態度的歐洲國家,近年立場也變得較寬容。

2007年以後,歐盟批准轉基因作物的速度越來越快。至今,歐洲批准了20 余種轉基因玉米品種的進口,此外還有大豆、甜菜、土豆等作物品種。

2012年9月,英國期刊《食品化學毒物學》刊登法國卡昂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其長達兩年的研究顯示,餵食美國孟山都公司NK603轉基因玉米的實驗鼠壽命比正常實驗鼠壽命短,且前者出現腫瘤的幾率更高。這個報告對於已經在歐盟獲准上市的該轉基因玉米安全性提出疑問。

這一實驗在“反轉”陣營中引起巨大反響。“反轉”人士稱,塞拉利尼的餵養試驗長達兩年,而孟山都的安全實驗僅進行90天,因此此次試驗結果更加準確。

隨後,法國國家衛生安全署、生物技術最高委員會和歐洲食品安全局均對前述報告的研究展開調查。歐洲食品安全局認為,卡昂大學研究人員所得的結論不僅缺乏數據支持,而且相關實驗的設計和方法都存在嚴重漏洞。

2013年11月29日,前述報告被發表的刊物撤銷。

不過,孟山都在歐洲的道路依然艱難。2013年7月,孟山都宣佈不再尋求其轉基因作物在歐洲獲批。在“反轉”者慶祝的聲浪中,也有研究者稱這是歐洲在科學上的一次倒退。

財新記者 : 在歐洲,一些中產階級和環保人士認為有機食物和天然食物才是未來農業的方向,轉基因不是。在中國的一些大城市,中產階級開始追捧有機和本地種植的食物。這對你們來說是否是一個挑戰?

休 · 格蘭特 : 我個人非常開放並願意吃任何食物。有機運動在全世界增長非常快,但我認為,超市里應該給所有類型的食物都留有空間。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世界上仍有二三十億人無法用有機農業喂飽。我們將 怎麼對待他們?

有機農業的操作非常昂貴,需要更多的土地和勞力。我認為,有機運動是一個增長中的小衆事物,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

過去十年,世界上玉米產量增加的70% 都來自新開墾土地,但未來再也沒有新的土地了。從北京這樣的城市越變越大就可以得出結論,我們要更高效地使用正在縮水的土地,這將是未來十年最大的挑戰。

財新記者 : 不僅在中國,在歐洲一些國家以及印度等地,反對轉基因的聲音非常活躍。同時,也有一些“科研成果”出來,如孟山都的轉基因玉米致癌實驗你如何看待這些研究?

休· 格蘭特 :1990年,轉基因技術當 時面對的都是假設,但現在已經快到2014年了,科學證據已經給出了結論,沒有模棱兩可的東西。在孟山都,你會看到獨立的、有同行評議過的數據,是毋庸置疑的。

在早期,人們擔心安全問題。但經歷了20年的時間、1.7億公頃的種植面積和數以萬億頓餐食,尚沒有哪怕一例與轉基因作物相關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這些是數千篇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的結論,科學道理是非常明晰的。

轉基因安全的討論,已經成了情緒化的討論。我們很難贏得一場情緒化的辯論,而科學必須是非常清晰的。我不認為爭論的聲音會輕易消失,不會有一天,這一頁忽然就翻過去了。但在爭論的同時,我們要考慮到還有許多飢餓的人們,這是我的觀點。

財新記者 : 除了提供科學證據,孟山都是否有其他的策略來回應這些指責?

休· 格蘭特 : 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來解釋,並闡述這些(轉基因)產品的好處。

我不清楚中國的情況,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很多人在高中之後就放棄了對科學的學習。科學教育非常艱難,科學家的聲音很難被聽進去。所以,我們也在花更多的時間與科學界合作。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世界的很多地方,農民正在參與到這場討論中來。

農民的聲音是獨立的。

財新記者: 不少人認為,轉基因破壞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你有何看法?

休· 格蘭特 : 玉米和大豆,都有上百種不同的品種,在每個物種之中也有多樣性,然而某些物種的單一種植是目前的現實,現實就是只要人類還在使用作物,這個情況都會存在。

我認為未來的挑戰是,如何在一塊田里輪種作物。就像我們的祖先做的一樣,在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之間選擇輪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這也是我們正在花時間研究的。

“決定應由中國作出”

“這場討論是在中國進行,涉及的是中國公衆,所以我認為我無法插

手這場討論”

[背景 ]

與歐洲的“反轉”主要源於對有機農業和自然農作物的追求不同,中國的“反轉”運動起源的原因更加多樣。中國官方和科學家不擅長與民衆溝通,這為 “反轉”聲音提供了空間。

在中國早期的 “反轉”力量中,來自歐洲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支持無疑是最有力的。例如,2005年,綠色和平發現一些中國科技公司擅自將試驗 稻種供向市場,最終逼迫湖北省農業廳鏟除了已種植的上萬畝水稻。

2012年8月,“黃金大米事件”曝光。

研究者提供了跨國公司先正達集團研製的轉基因“黃金大米”,受試者為72名湖南省衡陽市一所小學的學生。其中24 名兒童在21天的時間里,每日午餐進食60克“黃金大米”,但研究人員隱瞞了試驗中使用的是轉基因大米,僅發放了知情同意書的最後一頁,違反了國際醫學倫理準則。事情曝光之後,研究人員致歉,試吃大米兒童獲得經濟補償。在這一事件中,綠色和平準確地抓住了相關部門涉及違反規定或程序的事實證據,並在現有法規、科學倫理的框架內提出質疑。

以綠色和平為代表的環保組織的“反轉”方式,還是在科學範疇之內。

另一種天馬行空式的聲音,則將轉基因妖魔化和政治化。2008年開始,一家政治評論網站發表了大量反對轉基因技術的文章,聲稱轉基因技術受“美國控制”,是“滅亡中國的陰謀”,並指轉基因玉米“造成廣西大學生精子質量降低”、某食用油公司使用轉基因大豆“禍國殃民”。

財新記者 : 你覺得中國需要轉基因作物嗎?

休 · 格蘭特 : 這不是某一個公司可以決定的。關於中國糧食生產的決定,是戰略性的。我不認為轉基因將是惟一的決定,但非常清晰的是,中國糧食的產量需要進一步增加。

要還是不要轉基因作物,應該由中國自己來做決定。我是一個在美國公司工作的歐洲人,我很難說出“相信我” 。

我認為,對於轉基因安全性的評價,必須在中國、為中國,而且由中國科學家和監管者來完成。

財新記者 : 你對中國正在進行的轉基因討論瞭解多少?在中國,一些人認為,孟山都是一個陰謀,是“美國政府用來攻擊中國的生物武器” 。你是否聽說過?

你怎麼看?

休· 格蘭特 : 我認為很可笑。事實、真理、常識和科學道理是合理決策的基礎。

對以科學為基礎的公司來說,當討論偏離了事實和科學道理,變得多麼奇怪都會有可能。你說的這個指控我並不知道,但事實是,孟山都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項研究,許多其他公司,中國的大學、科研機構也一樣。

也可以用另一種說法作為回擊。未來我們將怎樣供養多出來的20億到30億人口?這個話題更值得關注。我不會浪費時間憂慮那些瘋狂的噪音,而會致力于參與關於水資源和土壤的更加有意義的討論。

財新記者 : 不少反對轉基因作物的人士目前無法找到科學證據,但他們仍認為轉基因有潛在的、未知的風險。這種說法現在很有市場。你如何評價?

休· 格蘭特: 你可以選擇面對“如果” ,你也可以面對現實。現實是,這些作物已經種植了將近20年了,科學證據也已經過了同行評議,並且獲得了獨立監管機構的肯定。說到安全問題,我可以理解有不同聲音的存在,但現實是,科學界已經完全地反駁這些說法。我認為在一場科學的討論中,特別是考慮到我們所在星球的飢餓需求,這些科學技術能夠提高食物的品質和營養。

與不理性的聲音爭辯非常困難,我只能陳述事實,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正如多年前的一些陳詞濫調,如“人就不應該飛翔” ,所以飛機就是危險的。我理解這些技術所帶來的改變會讓人們感到憂慮。但這場討論是在中國進行,涉及的是中國公衆,所以我認為我無法插手這場討論。

財新記者 : 中國科學家已經在生物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們遇到了反對轉基因群體的極大反對。你對他們有何建議?

休· 格蘭特: 他們應該準備好發言,應該講出他們的工作成果和對於社會的影響。有些時候,科學家們在實驗室里非常聰明,但他們在對外發言方面並不擅長。科學家們應該越來越多地提高他們的溝通技巧,介紹他們自己的工作,驅散科學工作的神秘和恐懼感。

正在崛起的新一代人終將面對這些挑戰。我的建議是,重點要放在年輕人上,要和年輕人對話。

孟山都爭議

“關於種子壟斷的這個說法,我認為是非常傲慢的。對這種說法我並

不認同”

[背景 ]

2013年5月25日,全球多個城市爆發了針對孟山都的示威遊行。遊行的組織方聲稱,52個國家和436個城市都曾舉行集會和遊行。

孟山都成立于1901年,初創時並非以農業為主要業務,而是一家化學品公司。它開發了從糖精、化肥到殺蟲劑、除草劑等一系列產品,帶來的環境問題 引起許多爭議。

上世紀80年代,孟山都將發展方向轉向農業,成為全世界最早投入農業生物技術研發的公司,並在該技術領域一直保持著絕對領先的地位。

孟山都在農業生物方面的一家獨大局面,在全球多國招致了壟斷種子專利的指責。

2009年,美國司法部曾展開針對孟山都的反壟斷調查。2012年,孟山都宣佈該調查已經結束,目前外界未發現美國司法部門對孟山都採取制裁手段。

財新記者: 為何孟山都在上個世紀80 年代將業務重點從化學品轉移到生物農業上來?

休· 格蘭特 : 在上世紀80年代,孟山都改變了研究和發展方針,這是非常有遠見的舉措。當時的團隊相信,生物領域比化學領域存在更多的機會,解決產量問題的關鍵在於生物技術的發展,而不僅是殺蟲劑的發展。這也推動我們在研究作物本身機能方面的巨大投資。

那是一次相當大膽的舉動,但收效甚好,許多其他的公司也開始跟隨我們走向這個方向。

財新記者: 孟山都的轉型決定是誰做出的?

休· 格蘭特 : 我的前任者們做出了這項決定,這基於當時的分析,即“我們的下一公斤大豆、棉花和玉米從何而來” 。

到今天,我們相信,我們能夠使產量翻倍,同時只使用一半的化學品和花費。

這些遠見意義重大,也包含了商機。

財新記者: 你如何評論外界關於孟山都進行種子壟斷的說法?

休·格蘭特:關於種子壟斷的這個說法,我認為是非常傲慢的。我認為,不管你身在何處,獲得技術和優質乾淨的種子都是重要的。對這種說法我並不認同,種植者們會重視產品的表現,他們將根據自己的需求運營自己的生意。

在美國,玉米的平均產量大概是每公頃10噸 ;在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產量只有大約5噸,與中國相似。在非洲有些地方,這個數字是大約1噸,非常之低。如果說貧困的人們不配擁有科技,顯然是一種等級主義的說法。所以一方面,你可以說“這是壟斷”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將產量保持在1噸,繼續高興下去。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為什麼貧困弱小的人群不能與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樣享用同樣的科技?為什麼今天非洲仍然沒有達到印度那樣的產量?

幾年前我曾經到訪非洲。一位種植者向一位談論技術是如何危險的美國女士發問: “你有冰箱嗎?”她回答“有” ,然後他問她什麼時候開始有冰箱的,她說一直都有,然後他說, “我也希望有一台冰箱。 ”財新記者: 為什麼將發展的重點放在大豆、玉米和蔬菜上?

休· 格蘭特 : 最初啓動時,我們考慮過許多作物,當時必須要做出選擇,有所側重。於是我們將投資計劃縮短,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和蔬菜這些全球種植的關鍵作物上。蔬菜比較晚,大約在八年前加入我們的計劃。我們對蔬菜的研究重點是提高它們的口味和營養價值,因為我們相信在未來30年 -40年,蔬菜會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更加重要的部分。

財新記者: 許多中國人以大米作為主食,中國在水稻育種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孟山都是否有計劃開拓水稻研究的領域?

休· 格蘭特 : 目前沒有。我們的中心是大豆、玉米、棉花和蔬菜。但我認為同樣的原則是適用的。在水稻種植方面,同樣有巨大的機會存在於更好的育種系統中。

孟山都下一步

孟山都的首席技術官獲得世界糧食獎, “代表了(社會)對於轉基因

技術重要性的承認”

財新記者: 在進行轉基因種子研究20 多年以後,孟山都的首席技術官獲得“世界糧食獎”。你如何看待這個獎?

休· 格蘭特 :“世界糧食獎”對孟山都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里程碑。其實不僅對 我們公司是這樣的,也代表了(社會)對於生物技術重要性的承認。

我非常為傅瑞磊博士的成就而驕傲。這些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到現在距離最早的開拓性工作有30年了。

諾貝爾獎通常也需要30年 -40年才能拿到。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謙卑的時刻,他也是一個很低調的人,這個獎是非常好的承認。

財新記者 : 孟山都近期在全球範圍內 還有什麼進展?

休·格蘭特:與蓋茨基金會的合作項目,也取得了很大進展。基於他們的幫助,我們今年在美國啓動了第一個抗旱玉米的項目。現在已經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開始了田間試驗,我們提供免費的基因技術和種子。南非洲地區最大的問題 就是水源。

從地理意義上來說,近年我們進入巴西和阿根廷是非常重大的一步,最近在非洲進行的田間試驗中所用到的產品的發現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財新記者 : 孟山都的抗蟲棉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但很快有本土的相似產品出現,並獲得政府支持。你是否擔心同樣的情況會發生在其他的產品上?

休· 格蘭特: 這種情況總是可能的。重複同樣的做法,但是期待結果會有不同是非常愚蠢的。我們會進行更多的創新,增加開發的速度。在美國,我們已經連續十年實現增長,如果你向一個種植者證明你的產品一年比一年好,他們會在購買的時候優先考慮你的產品。種植者們非常聰明,他們永遠都在尋找更好的產品。他們雖然是小種植業者,但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聰明。

如果說不擔心(知識產權保護)就太幼稚了。但我已經看到了對科技的尊重(在中國)正在越來越成為重點。在開始合作時,我們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

我們同中化集團的合作已經有十年,同中國種子集團的合作也有很長時間。與其他的生意相似,擁有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是至關重要的,就像婚姻一樣。

財新記者 : 你提到,生物技術不是解決糧食短缺的惟一方案,孟山都還在發展別的方案嗎?

休 · 格蘭特 : 產量決定于種子的基因本身,生物技術是一個工具,它能夠保護產量。一個農民將種子種入土壤,從那天起種子要經歷蟲害、病害等一系列威脅。所以生物技術是重要的,但育種也同樣重要,就像雞和蛋一樣。你需要好的育種,這是兩方面的問題。

另一個我們越來越重視的方面,我們剛剛收購了舊金山的一家公司,這是在農藝方面的投資。糧食產量並不僅僅 與種子相關,決定因素還有周邊工作,如怎樣更好地管理土壤,如何預測天氣。

對於世界各地的種植者來說,最大的變數在於天氣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正在做與氣候數據相關的研究工作。

我並不認為生物技術能夠拯救地球,它只是工具之一,生活要比這個複雜得多。展望十年以後,孟山都會在農藝方面有所進展,並且對作物種植的看法更加全面。

財新記者:孟山都未來還想做什麼?

休·格蘭特:目前看來孟山都是成功的,但我認為我們還處在非常初期的階段。

在這個領域,最大的機會仍然在前方。

如果考慮到水資源,目前農業占了世界淡水使用的70%,剩下的30% 才是日常的生活和工業用水。然而,農業對這70% 的水資源的使用,並不是可持續性的。所以,我們面前真正的機會是,如何能夠培育出更多、更有效地使用水資源的農作物。顯然,在高效地使用土壤,更小心地利用水資源方面,仍然有真正的機會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907

為什麽人人都恨孟山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011

多年來,孟山都幾乎成了消費者眼中最“邪惡”的公司。這家公司生產過劇毒農藥DDT,生化武器“橘劑”和備受爭議的轉基因食品;它既賺錢又強大,在其涉及的所有領域都出類拔萃。然而,孟山都的公眾形象卻總是備受爭議。 歷史上,曾為化工巨頭的孟山都就曾因為制造生化武器“橘劑”備受抨擊。如今華麗轉型的孟山都身處轉基因爭論的漩渦之中,成為各路反對轉基因團體和環保組織的頭號公敵。孟山都Facebook首頁幾乎成了反對者吐槽的公告板,一個名為“向孟山都進軍”(March Against Monsanto)的組織更是以妖魔化孟山都為宗旨,視其為洪水猛獸,號召全球消費者走上街頭進行抵制…… 為什麽會這樣呢?這就要從孟山都的歷史說起。 (原文載於modernfarmer,作者Lessley Anderson,華爾街見聞略有增刪) 從化工巨頭到農產品巨頭 在孟山都成為農用產品巨頭之前,它在化工領域就頗受爭議。這家成立於1901年的公司是越戰時期美軍使用的生化武器“橘劑”的主要生產商。越戰期間,美軍在越南大量使用生化武器“橘劑”,也叫“落葉劑”,以對付叢林中的抵抗戰士。橙劑含有劇毒成分“戴奧辛”,它不僅至今仍對越南民眾產生遺害,同時對一部分參加越戰的美國士兵也造成嚴重傷害。 此外,孟山都還生產劇毒農藥DDT、備受爭議的牛生長激素、多氯聯苯物PCBs和可能致癌的糖精阿斯巴甜(aspartame)。孟山都的這些產品均遭到了媒體和大眾的一路口誅筆伐。 為了擺脫“制毒”企業的帽子,孟山都決定戰略轉型。從1980年代開始,孟山都剝離了化工和塑料部門,收購了種子公司,在轉基因研究上發力,最終成功轉型成一家農產品公司。公司的第一款轉基因產品“草甘磷大豆”於1994年獲得美國農業部批準,那時候大多數美國人都還沒聽說過孟山都。但在該大豆出售到歐洲之後,事情開始變糟。 1996年,英國爆發了瘋牛病。雖然英國政府一再強調該病毒對人類不構成危害,但是許多人卻不斷因此喪生。這件事讓英國人迅速普及了現代農業知識,並開始懷疑轉基因的安全性。雖然孟山都的種子受到了歐盟的批準,但英國消費者卻集體抵制。零售連鎖店紛紛退貨,小報大肆報道其為“弗蘭肯食品”,綠色和平組織等環保團體也公開反對。甚至連有機農業的長期支持者查爾斯王子也在報紙上發表社論稱,轉基因技術將人類帶入了“屬於上帝的領域“。 消費者強烈的抵制讓孟山都猝不及防。作家Dan Charles在他的著作“Lords of the Harvest”中描述,時任孟山都公關部主管的Philip Angell感嘆說,英國人懷疑轉基因食品,是“歐洲冒失鬼”。但孟山都相信可以克服這個問題。 一名匿名的前孟山都員工向媒體表示:“當時公司里主流的意見是,如果他們不喜歡它(轉基因食品),如果他們想抵制它,我們可以起訴他們。” 最終,對於人們的抵制,孟山都用一個巧妙的廣告活動做了回應。該公司花160萬美元做了一個廣告,指出:“食品生物技術是一個意見之爭,孟山都相信你會聽取各方意見。”廣告最後還列出了包括反對組織在內的各方電話號碼。但觀眾卻覺得孟山都言不由衷,是在耍貧嘴。 雖然為時已晚,但孟山都還是嘗試了不同的策略,與全歐洲的相關利益者都進行了對話。最終,時任CEO的Robert Shapiro在1999年通過視頻,為公司在綠色和平組織會議上表現出的優越感和傲慢表示了道歉。但損失已經造成了。如今,在英國人眼里,孟山都的形象是極為負面的。 轉基因之辯 關於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是否有害的辯論一直在持續。支持者認為,至今沒有研究證明轉基因食品是有害的。反對者的理由也是一樣,沒有足夠的研究能證明它是安全的。 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的人類學家Glenn Stone評論說:“現在整個辯論已經變得非常、非常極端”。Stone曾寫過大量關於轉基因的文章,他表示,現在的辯論越來越變得感性和缺乏分析。反對轉基因的一方需要一些“反面形象”來刺激人們憤怒的神經。孟山都於是就成了這個“反面形象”。 記者Nathanael Johnson在環保網站Grist.org上表示,如今的爭論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抽象的層面,雙方的根本分歧在於技術創新對人類到底是更有利還是更有害。但這種抽象的辯論總要有個現實的靶子,於是轉基因和孟山都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爭論的焦點。 蒙特利爾的康考迪亞大學營銷學副教授Zeynep Arsel舉了2000年初消費者抵制星巴克的例子。 “這也是公司品牌成為社會問題代名詞的又一個例子。2000年初,星巴克公司就曾被指責不公正對待農民,破壞環境等。” 或許,出於同樣的原因,孟山都在轉向農產品領域後成為消費者公敵並不令人感到奇怪。對於食品公司而言,公共關系始終是一大令人頭痛痛的難題。從歷史上看,雀巢、可口可樂、麥當勞也都多次成為消費者抗議的目標。雖然孟山都不賣快餐和漢堡,但它銷售的卻是食品原材料。相對於擔心BP石油泄漏可能會造成海洋汙染,消費者顯然更加關心他們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去年七月紐約時報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的受調查者相信轉基因食品並不安全甚至有毒。近93%的人支持對轉基因立法。 從推出轉基因食品以來,孟山都就一直希望通過廣告來改善公司的負面形象。在一些廣告中,他們使用了諸如“可持續發展”等字樣,還有一些廣告中,他們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手段,比如展示農民或孟山都員工的笑臉等。他們還試著傳播他們從事非轉基因食品生產的形象。 然而, 以上這些都沒能起作用,至少沒有影響主流觀點。 如今,孟山都正日益被“向孟山都進軍”和反對轉基因食品的情緒進一步推向邪惡陣營。美國已經開始圍繞轉基因食品立法,食品公司Chipotle已經承諾不使用轉基因食品。如果孟山都希望輿論變得對自己更加有利,那它不得不想出一個有效的辦法改變自己的形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17

德國百年企業 如何變全球農業龍頭? 拜耳擬吃下孟山都 再掀超級企業購併潮

2016-06-06  TWM

全球央行狂印鈔票,給了保守的德國拜耳一次躍上超級購併舞台的機會, 它提出六二○億美元價碼,打算全數收購孟山都,「絕對世界第一」的農業龍頭可能成形。

二○○八年金融海嘯,似乎帶給人類經濟社會毀滅性的傷害,但是隨後全球中央銀行狂印鈔票的量化寬鬆,卻又在世界各個角落,創造出已經無法排名的超高大樓,以及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的超級企業購併案。

五月二十三日,德國拜耳(Bayer)公司向美國孟山都(Monsanto)提出購併要約,將以超過新台幣兩兆元的現金(六二○億美元),全數收購孟山都的股權。如果這個合併案順利完成,拜耳與孟山都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種子、農藥、農業生物科技的龍頭公司。合併案雖然還沒有獲得孟山都董事會通過,但是一貫保守的德國拜耳,突然躍上超級購併舞台,一出手就震撼全球。

付昂貴代價 取得絕對領先拜耳、孟山都合併,與台灣剛剛宣布的日月光、矽品合併案,雖然產業不同,本質上卻非常一致,都是在自身的產業領域取得「絕對世界第一」的領先地位,而買方也都捨得付出昂貴代價,孟山都過去大半年,股價在九十美元遊走,拜耳首先就給了三五%溢價,而且還可再次調高。只不過,拜耳與孟山都合併的規模,是日月光加矽品的十二倍大。

類似的「絕對世界第一」超級合併最近不斷出現,去年《今周刊》曾經報導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百威啤酒的釀酒商)與美樂集團(SABMiller)的世紀合併案,全世界的消費者不論選擇什麼品牌的啤酒,幾乎都逃不出百威的手掌心;去年還有陶氏化學對杜邦一千三百億美元的購併、食品霸主亨氏(Heinz)對卡夫食品(Kraft)的一千億美元購併、美國最大的學名藥廠阿特維斯(Actavis)以七百億美元,吃下以肉毒桿菌素(Botox)領先全球的愛力根(Allergan)。

而這些,還不是一五年「終極購併案」的全部。

類似的世界第一終極購併潮,上一次出現是在一九九八年到九九年,當時曾經出現過花旗銀行與旅行家集團的金融帝國終極合併、艾克森與美孚公司的石油帝國、輝瑞製藥(Pfizer)收購華納蘭伯特(Warner-Lambert)等世紀大案。這些超級大案的購併金額在當時就已經高達五百億美元至一千二百億美元,二○一五年至今的大購併潮,是一九九九年歷史高峰的重現!

農業是國家的立國之本,餵養國民更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但是,如果拜耳與孟山都合併成功,規模將遠遠超過國家,把第二名完全甩開,成為幾乎再也不會有挑戰者的超級世界第一。「富可敵國」無法真正描述這個企業的威力,包括中國、美國、德國、印度各國農業的未來,都將交付到這家公司的手中。

例如中國,房地產開發吃掉大片的農地,最重要的農作物黃豆全面潰敗,高達八五%的黃豆消費仰賴進口;一九九七年中國開始進口基因改造黃豆,當年進口三百萬噸,到了去年,進口總量已經暴增到八一六九萬噸,其中有九成的基因改造種子都來自孟山都。進口的黃豆不只是沙拉油、豆漿、加工食品的原料,更是養殖豬、牛的主要飼料。簡而言之,合併後的拜耳孟山都,餵飽了十三億中國人。

不只是黃豆,還包括玉米、棉花、番茄、青豆、蜂蜜、蔬菜等副食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農藥與肥料,合併後的拜耳孟山都,要不是已經取得全球最大的市場占有率,就是正在快速上升當中。

視農業為「國家戰略」命根子的北京政府,在這場爭奪全球冠軍寶座的戰爭中,並沒有缺席,事實上,拜耳與孟山都的合併,是被中國龍頭國營企業中國化工集團總公司(ChemChina)激化出來的。

去年底,陶氏化學宣布與杜邦合併,創造出的新公司將是農業、材料科學、特殊用品三個領域的世界龍頭。此案宣布後,中國最大的農藥生產公司中國化工集團立即對同屬龍頭的競爭者正先達(Syngenta),提出金額四三○億美元(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的購併提案,並且獲得正先達的董事會同意。

說服董事會 再闖審核關卡總部位在瑞士巴塞爾的正先達,產品包括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以及各種種子,中國化工娶回正先達後,在全球農藥市場的占有率將高達二五%、種子也有八%,並且取得美國農業用品市場每年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商機,成為與陶氏杜邦、拜耳、孟山都平起平坐的農業化工、生技龍頭。這個案子目前還在等待各國公平會以及證監會的審核,剛剛宣布延後的合併時程是七月。

可以預期,中化正先達合併案完成後,北京政府將全力扶持這家公司,成為拜耳孟山都最強勁的對手。不過,已經是中國黃豆、玉米等最大供應商的拜耳孟山都,還有奮力一搏、維持一哥地位的機會。

德國企業向來保守穩健,幾乎不做美國式現金溢價、惡意收購,或是高槓桿融資。德國拜耳是阿斯匹靈的發明者,從一八六三年成立至今已經有一五三年歷史,跨越鐵血宰相俾斯麥、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與東西德統一;在悠久漫長的企業發展歷程中,拜耳十字型的企業標誌,超越國家與政治領袖,是無數人心中安全與穩定的燈塔。拜耳發明的阿斯匹靈、海洛因、美沙酮以及農藥巴拉松,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無可磨滅的里程碑。

空降執行長 促成購併轉變拜耳鮮少進行大型的跨國購併,直到二○一四年,才首度斥資一四二億美元,收購美國默克藥廠旗下消費者醫療保健業務;這次對孟山都的六二○億美元現金收購,創下德國企業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企業購併。

保守穩健的拜耳,突然躍上超級購併的國際舞台,改變的關鍵之一來自「外來和尚」。一○年十月上任的執行長戴克斯(Marijn Dekkers),是拜耳成立一百五十年來,第一位空降執行長。出生於荷蘭的戴克斯,從一九八五年加入美國奇異(GE)起算,長達二十五年時間都是美國經理人,做到全球實驗室設備龍頭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 的執行長。

今年五十九歲的戴克斯,遇到二十年一次的企業購併浪潮,乘著歐洲央行撒錢的順流,先買了美國默克藥廠保健消費部門,如今又在農業領域爭搶世界第一,把拜耳全面改組為製藥、保健消費、農業生技三足鼎立,強調「植基在拜耳百年優良品牌」的「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未來企業。

有趣的是,原本簽約任期到一六年十二月底的戴克斯,卻在完成購併孟山都規畫之後,提早在四月底宣布「戰略任務已經完成」,離職轉任消費品龍頭聯合利華的執行長;繼任的拜耳執行長鮑曼(Werner Baumann)是年資已經三十年的老拜耳,一百五十年一次的空降執行長,做了五年半,印信又回到正統的德國經理人手中。

刺激保守的德國經理人參加世紀購併大戰,除了競爭對手不斷整合之外,關鍵因素之一就是銀根超級寬鬆,超過新台幣兩兆元的購併金額,拜耳可以用接近零利率的成本發行債券,而且新債就算金額巨大,最終也有歐洲央行(ECB)買單。

歐洲央行最新量化寬鬆的購債專案中,拜耳這種歐洲龍頭公司發行、投資等級、非金融業發行的債券,完全符合歐洲央行的購債標準,而且歐洲央行預計就從六月開始這個直接購入企業債券的方案,有了中央銀行相挺,什麼規模的企業購併,都不必擔心鈔票的問題!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24

玉米業務拖累,孟山都二季度盈利不及預期

全球最大種業公司孟山都周四公布,公司連續第二個季度的盈利低於預期,玉米業務營收下滑,美國農民今年春季播種面積減少,而作物價格持續低迷拖累該行業。孟山都第二季度玉米種子業務的銷售額下降6.2%至27.2億美元,大豆業務銷售額增長6%至9.12億美元。孟山都的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3.7億美元上漲至14.6億美元,每股盈利3.22美元,比預期低8美分,凈銷售額從50.7億美元降至50.2億美元。

孟山都表示,南美的Intacta大豆及美國的Roundup Ready 2 Xtend大豆的需求依然強勁,同時與拜耳集團的收購交易亦是“樂觀的”。3月份,拜耳集團以625億美元收購孟山都獲得歐盟反壟斷機構批準。孟山都表示,有信心今年第二季度將取得美國和其他所需的監管方的批準。

孟山都還表示,正在美國重啟NemaStrike的農場試驗,NemaStrike是一種有爭議的化學品,主要用於農作物種子防蟲,以保護玉米,大豆和棉花免受蟲害。但NemaStrike的使用會令部分農場工人皮膚出現過敏表現,因此受到反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27

625億美元!拜耳明日將買下孟山都,全球農化格局生變

若拜耳(Bayer)明日如期收購孟山都(Monsanto),這將成為20年來德國公司最大跨國收購案。

第一財經記者從拜耳官網獲悉,全球化工巨頭拜耳計劃將於當地時間6月7日完成對全球農化巨頭孟山都的收購,收購金額為625億美元。該交易完成後,拜耳將成為孟山都的唯一股東,新組建的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種子和殺蟲劑生產商,而117年歷史的孟山都的公司名將不複存在。

根據早前的協議,拜耳需要在6月14日前完成交易,否則孟山都將可以退出之前的收購協議並尋求更高的被收購金額。

記者註意到,由於孟山都在長期的反壟斷審查中不斷減少債務,而拜耳也通過出售其在科思創的股權以及將相關業務資產轉移給巴斯夫用以籌集資金,此次拜耳籌集的資金量小於之前設想的規模。

拜耳在本周一發表聲明稱,“拜耳的公司名將繼續保留,而孟山都則將不再是個公司名。被收購的產品將會保留各自的品牌名,並成為拜耳產品組合的組成部分。”

關鍵市場附加條件通過

從業務板塊看,兩家公司互補性很強。孟山都在傳統育種、生物技術育種、數字化農業等領域在行業居於領先;而拜耳在農作物保護業務方面有明顯優勢。

摩根士丹利估計,合並後的公司將占據約28%的全球農用化學品市場、約36%的美國玉米種子市場和28%的大豆種子市場。中國商務部則認為,2016年,孟山都和拜耳分居中國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第1和第3位,合計份額遠高於其他競爭者,缺乏有效競爭約束。因此,由於收購後可能出現的壟斷性地位,中國、歐洲和美國等關鍵性市場都對此次收購抱持謹慎態度,而之前市場也普遍將此次收購視為“風險性極大”。

記者從商務部官網獲悉,中國政府於去年初開始對拜耳收購孟山都之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商務部認為,拜耳收購孟山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此次收購將進一步增強拜耳對中國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的控制力、減少中國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競爭;同時可能進一步增強拜耳在中國長日照洋蔥種子、大果番茄種子等蔬菜種子市場,全球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性狀市場及數字農業市場的支配地位。因此從長遠和動態分析,拜耳是孟山都的重要競爭約束。此次收購將實質性減少中國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競爭,未來中國非選擇性除草劑市場難有新的競爭者。

為此在3月份通過的審批中,中國商務部提出了附加條件,具體包括:在全球範圍內剝離拜耳的蔬菜種子業務、非選擇性除草劑業務以及玉米、大豆、棉花、油菜性狀業務,剝離內容包括相關設施、人員、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專有技術及商標)及其他有形與無形資產。同時在拜耳、孟山都及集中後實體的商業化數字農業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之日起5年內,基於公平、合理、無歧視條款,允許中國所有農業軟件應用程序開發者將其數字農業軟件應用程序連接到拜耳、孟山都及集中後實體在中國應用的數字農業平臺,允許中國所有用戶註冊使用拜耳、孟山都及集中後實體的數字農業產品或應用程序。

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負責競爭事務委員瑪格麗特·韋斯塔格於3月21日表示,批準該收購案是因為拜耳公司同意出售價值超過60億歐元的部分農藥和種子業務,能夠確保與孟山都合並後,種子、農藥和數字農業市場仍將保持有效的競爭和創新。

剛剛於5月29日通過收購協議的美國監管層同樣有附加前提:要求拜耳公司出售約90億美元的資產以維持市場競爭。美國司法部表示,拜耳公司同意的資產剝離條件是美國並購交易批準史上規模最大的讓步協議。其對手巴斯夫公司將收購這些資產。

全球農化格局生變

近年來,全球種業和農化領域的巨頭接二連三地發生戰略並購。

2015年5月,孟山都對總部位於瑞士的競爭對手——全球第三大種子公司及第一大植物保護公司先正達(Syngenta)發起要約收購,但被其拒絕。當年年底,與孟山都、拜耳、先正達同屬全球六大農化巨頭的陶氏(Dow)與杜邦(DuPont)合並,新公司成為全球僅次於巴斯夫(BASF)的第二大化工企業,並超越孟山都成為全球最大的種子和農藥公司,國際農化市場面臨洗牌。2017年6月,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成功躋身全球農化巨頭之列。同年5月,孟山都收到拜耳的要約收購提議,並於稍後接受其報價。

經過兩年多的激烈博弈,全球農化行業幾大跨國巨頭間的並購整合即將落下帷幕。中國化工集團已於2017年率先完成對先正達的收購,陶氏和杜邦也已成功合體,隨著拜耳對孟山都收購案的即將塵埃落定,全球農化行業格局產生顛覆性變革,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全球農化市場之前的六大巨頭“壟斷”的行業格局開始退出舞臺。

隨著全球農化巨頭頻頻“合並同類項”,農化巨頭的議價能力顯著提升,這無疑會給既有的市場定價機制產生沖擊。中信建投研究團隊表示,合並之後可能會帶來農化產品價格企穩回升,作為剛剛收購先正達的央企中國化工將會如何應對跨國巨頭對行業的沖擊值得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84

拜耳購孟山都 作價5115億

1 : GS(14)@2016-09-15 08:07:47

【明報專訊】德國製藥及化工巨企拜耳(Bayer)證實,將以每股128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Monsanto)。交易金額連同債務達660億美元(約5115億港元),上述交易價格較5月9日收購披露前的孟山都股票收市價有44%溢價。若交易通過反壟斷機構審批,將成為德國企業史上最大規模的海外併購,也是今年迄今全球最大的收購交易。英國廣播公司估計,合併後組成的農業巨擘將掌握全球四分之一種子與農藥供應。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877&issue=2016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07

孟山都併購反映基因改造困境

1 : GS(14)@2016-09-17 15:26:31

【明報專訊】德國製藥及化工巨擘拜耳(Bayer)終以66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全球最大種子供應商——美國農業技術公司孟山都(Monsanto),若合併成功將創造出全球最大的種子與農藥供應商,統整農作物基因技術。不過,部分農業界人士質疑農業基因改造技術的前景,隨着全球糧食生產及供應過剩,農產品價格偏軟,農民開始捨不得高價購買基因改造種子。

農產品跌價 農民棄改造種子

拜耳的農業業務以農藥為主,孟山都的核心業務是爭議較大的基因改造種子。此類種子在美國相當普遍,但要打入歐洲市場卻遭歐洲環保組織強烈抵制。事實上,基因改造種子和農藥的生意,本來就是互相競爭的行業。當農民採用了可抑制害蟲和雜草的基因改造農作物種子,就可降低購買除草、除蟲劑的成本,減少人力除草,節省用以噴灑農藥的汽油費等。不過自孟山都於20年前首次推出基因改造種子後,美國農民花在種子的開支漲了3倍,大豆價格卻較2012年高峰下挫46%,不少農民今年相信都要蝕本。

農業化工巨企併購削成本

美國部分農民開始棄用基因改造種子,寧可每畝地花53美元買大豆種子,再花40美元買農藥,成本也比每畝地花83美元買基因改造種子,另加24美元買農藥低。由於雜草和害蟲等也在不斷演化,孟山都也要投入資源不斷研發出新的基因改造種子。面對農業經濟停滯不前,杜邦(DuPont)、陶氏化工(Dow Chemical)和先正達(Syngenta)等農業及化工巨企陸續宣布併購交易以削減成本,應對農產品價格下降,迫使種子、化肥等減價的壓力;部分收購交易尚待監管機構審批。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33&issue=201609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