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麵包師傅加倍奉還 讓帝寶幫吃癟

2013-10-14  TCW
 
 

 

「加倍奉還!」是當紅日劇《半澤直樹》,最讓觀眾琅琅上口的台詞。

同樣以牙還牙的劇情,也在現實生活上演,只是人物和場景不同,這回扮演復仇角色的,從半澤換成パン達人(以下統稱「胖達人」)創辦人、生技達人前董事長莊鴻銘。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基因國際董事長徐洵平,因香精麵包風波,辦公室首度遭檢調突擊搜索。兩天之後,胖達人麵包店幕後投資金主的他,首度跳到檯面上,在電視台SNG連線的大陣仗鏡頭面前,指控麵包師傅莊鴻銘一手主導香精添加,並按鈴控告莊涉詐欺、背信。

不過,老謀深算的徐洵平,恐怕沒想過,這個按鈴的小動作,非但沒如願將香精事件禍首,全推到莊鴻銘身上,一個多月後的今天,反倒讓自己身陷內線交易的更大風暴,恐還將引燃摧毀基因國際這家上市公司的引信。

築夢夥伴下重手莊鴻銘嘆:「三年上去,三天下來」

據檢調指出,十月二日晚間,和小S夫婿許雅鈞、公公許慶祥,同遭約談的徐洵平夫婦,之所以俯首認罪,並願意吐回炒股不法所得,關鍵全因莊鴻銘將通訊軟體Line,和徐有關胖達人財務內容的對話內容,交給檢調人員,成為「帝寶幫」炒股痕跡的「鐵證」。

其實,徐洵平會落得如此下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歸咎他當初過於急切想和莊鴻銘切割,不只要莊揹下麵包店經營虧損的黑鍋,讓出生技達人董事長;更在香精風波爆發後,告官相逼落井下石,讓莊退無可退。可以說,莊鴻銘是在以徐洵平為首的金主一路追殺下,為求自保反咬對方一口,逆轉了香精風波中,麵包師傅陣營處於劣勢的劇情。

對於曾共同築夢的徐洵平屢出重手,據了解,莊鴻銘近日在一場與友人聚餐的場合上,曾感慨的用「三年上去,三天下來」,形容他過去三年來,帶領胖達人麵包幹部付出所有心力,從零開始打造胖達人,成為兩岸三地知名連鎖品牌,但最後得到的待遇,卻是八月中旬,徐洵平只以不到三天時間,解任他董事長職務,被掃地出門的內心感受。

徐洵平的無情,讓莊鴻銘徹底心寒,是莊後來接受檢調多次約談時,願和盤托出香精風波前後,和金主們互動實情的最主要原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穿布鞋的不怕穿皮鞋的。」莊鴻銘友人轉述,事發之後,莊鴻銘內心的想法是,如果最終下場是玉石俱焚,「玉」是對方,我方是「石」。因為,相較於身價以億元計穿皮鞋的金主們,麵包師傅不過是赤腳走田埂的小卒,就算因香精事件被擊垮,大不了身價歸零,一技在身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沙盤推演大失算徐洵平安心飛上海,回台遭約談

莊鴻銘的加倍奉還,確實讓徐洵平等金主陣營,所承受的實質損失,遠大於預估的數目。

以胖達人母公司基因國際二億六千七百萬元的資本額估算,因爆發香精風波和炒股事件,股價從最高二百一十二元,一路跌到最低約六十元價位,蒸發掉的市值將近四十億元,這個數字,是胖達人接受消費者登記退費的八千五百七十五萬元金額的四十六倍,更是遠大於告倒麵包師傅能夠換回的代價。

一位曾和徐洵平在其元大栢悅豪宅內,共同沙盤推演香精危機事件因應計畫的人士指出,徐洵平本人自始根本就不認為,香精風波會扯出內線交易的案外案,對於莊會把Line通訊內容交給檢警,也是始料未及。而徐洵平以為隨馬王政爭新聞熱潮,胖達人也已公告退費補償辦法,對麵包店營運的衝擊應逐漸平息,因此,九月底,便動身飛往上海,著手上海第三家分店的籌備工作。豈料,才剛回國,內線交易風暴隨即上門。

至於,基因國際在香精新聞事件平息的九月底,股價再次出現激烈震盪,甚至出現一天之內跌停急拉漲停的不尋常變動,市場也傳出一個說法,是徐洵平夫妻這方面,想透過拉高基因股價,回到五月間大量倒貨的一百二十元價位,擺脫被認定內線交易的嫌疑。

從八月起,徐洵平在香精風波爆發第一時間,便不惜快刀斬亂麻獵殺莊鴻銘,急欲從危機事件的泥淖中抽身,其原因並不難理解。

畢竟,胖達人占基因國際營收來源六成以上,更是最主要的獲利來源,等於是徐洵平為基因國際這家上市公司,所打造的地基,一旦香精風波的負面新聞無法快速停損,勢必動搖基因的未來。

「麵包店」只是徐借殼入主上市公司,進行「都更」大計,所砌的第一塊磚,之後接續在中國大陸布局的撈王火鍋店、蜜斯蜜糖等連鎖店品牌,能否一一築起,全要視胖達人能否扮演成功樣板。

危機處理步步錯退費機制頻失分,難挽品牌形象

也就是說,只要基因不被下市,門市在北中南一線商圈黃金店面,房租高於多數麵包店三至五成的胖達人,即便現階段生意銳減,現金收入已入不敷出,但徐洵平仍苦撐待變,並無快速關店打算,除滿足消費者退費換貨的法律義務外,最重要原因是,胖達人存亡,攸關支撐目前市值仍逾十多億元的基因公司,兩岸通路經營大夢的吃重角色。

然而,想穩住胖達人營收失速下滑是一回事,能不能讓品牌起死回生,卻又是另一回事。

對於胖達人的前景,烘焙同業悲觀者多於樂觀者。「它恐敗在對消費者過於斤斤計較。」台北市糕餅公會前理事長張國榮認為,十月一日起的門市退費程序,單店單日的退費總額竟還設上限,讓消費者可能得跑好幾趟才退得到錢,豈不是把可能回流的客人統統趕走。

一般來說,看一家麵包店的財務結構,以整體營收為分母,原料成本占三○%,人事成本一五%,水電等支出約一○%,物料損耗估計五%,房租約為一五%,固定成本合計超過半數以上。而以胖達人來說,由於門巿都開在黃金商圈,房租成本更高,因此當香精事件爆發,胖達人門巿排隊搶麵包的盛況不復見,只要營收下滑二至三成,比多數麵包店,更容易出現現金流缺口。

更多同業則是認為,胖達人回應香精風波,一連串危機處理只能用荒腔走板、失分連連形容,尤其是金主幫介入麵包店經營後,竟自己把一個原本只犯了不實廣告的錯誤,擴大為道德缺陷難以彌補的品牌危機。

包括退款程序上,對持VIP持卡粉絲客戶置之不理;退款時要求顧客留下個資,規避日後再遭消費者訴訟求償的風險等,種種做法都是在危機爆發之後,徒增消費者惡感而已,完全沒有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思考,亦缺乏通路品牌的經營能力。

換言之,如今,徐洵平更須擔心的,恐怕不只是遭莊鴻銘反咬的加倍奉還,而是胖達人找來藝人小S代言,挑起消費者排隊情緒在先,但香精事件爆發後,卻將精算停損點列為首要,引爆廣大消費者,進一步抵制的雙重加倍奉還。

還有,檢調面前徐洵平俯首認罪炒股,間接等於也拖許慶祥父子等「帝寶幫」下水,利字相聚的金主幫之間,還有多少不為外人道的恩怨情仇,等著接連引爆,恐怕將會是下一場比「加倍奉還」還精彩的連續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38

經濟學的加倍奉還

2013-10-21  TCW
 
 

 

日劇《半澤直樹》裡有一幕是這樣的:惡意倒掉五億日圓貸款的鋼鐵廠老闆東田,指責半澤直樹的銀行「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向來辭鋒銳利的半澤直樹卻無言以對。這個沉默顯示,身為銀行融資課長的半澤直樹,沒有認清銀行角色的意義。

「晴天借傘」意思是:銀行在我不需要時借錢給我,但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任何自願交易都對雙方有利,否則交易不會發生。廠商雖然嘴上說銀行「晴天借傘」,但若這筆貸款對廠商毫無作用,那麼他大可拒絕這筆貸款。廠商願意借,就是他以實際行動證明,銀行這筆貸款對他是有用的。既然如此,就不能說銀行「晴天借傘」了。

至於「雨天收傘」,意思是銀行在廠商經營不善時把錢抽走。但實際上不只銀行,我們每個人都會幹這種事。例如,人們平時把錢存在銀行裡賺取利息,如果銀行經營不善時,更需要人們的錢留下來做業務以維持生計,然而每個人反而蜂擁進銀行擠兌領錢,銀行是否也要指責人們「雨天收傘」?

人們用錢投資的目的不是做慈善,銀行也一樣,它的錢來自儲戶或股東的血汗錢,銀行有善盡經營的義務,也就是要用這筆錢創造獲利。如果廠商已有經營不善跡象,銀行還不「收傘」,等廠商真垮了,銀行貸款也收不回來,這雖避免傷害廠商,但卻傷害了儲戶及股東。

如果銀行雨天還不收傘,把這筆貸款,當作對廠商做慈善的工具,那才是銀行真正的失職。要做慈善,銀行經營者可以自己掏腰包去做,未經儲戶或股東同意,用他們的錢來做慈善卻不創造獲利,實際上就是一種盜竊。

當然,《半澤直樹》劇中真正意思或許是:廠商仍有大好前途,只是暫時陷入困境,但銀行卻要求廠商還款,就使有前途的廠商無法支撐而垮台了。

銀行經營者是人不是神,他們當然可能看走眼,把一個有好前途的螺絲工廠,誤認為沒前途而抽銀根。但若這家銀行持續看走眼,市場就會懲罰這種銀行,它的獲利將不如對手,最後就被那些正確認識到這家螺絲工廠價值的別家銀行淘汰。

如果這家螺絲工廠真有價值,那麼銀行市場越自由競爭,這家工廠越不會被埋沒。在銀行彼此競爭下,每家銀行都盡可能要創造獲利,也要盡可能找到真正有價值的廠商來放款,因此越自由的金融環境,有前途的工廠越有機會存活。

東田罵半澤直樹「晴天借傘,雨天收傘」,還說「你和我沒什麼兩樣」,半澤直樹或許可這樣回答:「我和你完全不同,沒有我,你連傘都沒有!你是小偷,偷了我們儲戶和股東的錢,我代他們向你把錢要回來!」這才是經濟學式的「加倍奉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76

金管會「半折」奉還 大綁壽險手腳


2013-11-04   NCW  
 

 

日劇《半澤直樹》在台掀起熱潮,如今,這股炫風也燒到壽險業,原因是,金管會打算修法,限制壽險持有單一個股比重從一○%降至五%,也就是買台股可能要打「半折」。

這項「半折」限制,最大原因就是手握可運用資金超過十三兆元的國內壽險業,近幾年約有七%至一○%、逾一兆元資金部位布局在台股,早已取代投信和自營商,成為台股的主要法人買盤,影響力大增。

正因如此,金管會擔憂,如果壽險公司可以買到一○%,很多公司都會被壽險公司買去,到時壽險公司將變成「台灣最大的控股公司」。

最新年報資料顯示,一千四百多家上市櫃公司中,壽險公司名列三百零三家公司前十大股東,等於每一百家上市公司就有二十家的大股東是壽險公司。

更讓金管會憂心的是壽險公司早已成為國內金控主要股東。十四家上市櫃金控中就有十家的大股東是壽險,其中南山持有中信金、國壽持有玉山金、新壽持有華南金,都逼近金控法規定五%的申報上限。

防壽險業插旗國寶事件,險變經營權大戰

這也難怪,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要設下警戒線,加強監理壽險業者的投資部位,以避免國寶人壽事件重演。

今年五月,上市建設公司龍邦股東會上,國寶人壽先行透過自家的壽險資金,大舉投資龍邦,投資金額曾達到龍邦資本額的七%至八%,企圖從龍邦大股東、台壽保董事長朱炳昱手上,搶下擁有龐大壽險資金的台壽保經營權。

由於龍邦持有台壽保近四成股權,國寶和台壽保兩家保險公司差點上演經營權大戰,即使金管會事先警告,國寶還是在龍邦股東會上取得董監事席次,讓金管會大為跳腳,才會考慮祭出這項壽險買單一個股不超過五%的限制。

有了國寶前車之鑑,明年登場的中信金董監改選,讓金管會提前因應,想在年底前修法,對壽險業祭出「半折」限制。

修法波及尹衍樑南山恐不能加碼中信金

今年六月市場盛傳,前年才入主南山人壽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想要插旗中信金,可能會威脅中信辜家的經營權,或者藉此拓展南山在國內最大銀行保險通路中國信託的影響力。

據中信金最新年報,南山人壽持有股權四.八九%,已成為中信金控最大股東,市場傳言,若加上尹衍樑的關係人持股,掌握中信金股權合計近一○%,逼近辜家「檯面上」持股及員工福儲信託基金合計的一一%股權,也意味著尹衍樑具備拿下經營權的實力。

不過,根據金控法規定,只要持有金控股權逾五%就須向金管會報備,超過一○%須事先送金管會核准。換言之,任何有關金控股權移轉或經營權異動,都得先取得金管會核准,否則其股權就不具表決權,也就是廢票。這次金管會祭出持股降至五%的限制,剛好是南山人壽持有中信金股權的上限,這也意味著,南山人壽再也不能加碼中信金。

曾銘宗認為,壽險業的策略性投資不應該持有高部位,以免持股過高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經營權。對金管會來說,雖然有金控法的規範,但,萬一有壽險公司像國寶一樣不聽話,將會為金管會帶來金融監理上的麻煩。

目前,「半折」限制已引發壽險業的反對聲浪,曾銘宗指出,限縮條款若要納入保險法修正草案,將事先召開公聽會,聽取業者等各方意見後再定奪,但曾銘宗也直言:「如果利大於弊,就會做。」

眼看壽險資金勢力龐大,未來上市公司可能都要看壽險公司臉色,因此,就算有金控法這條護城河,金管會仍想要再築一道防火牆,就是要避免影響力日益變大的壽險,不會演變成金融監理的難題。

【延伸閱讀】金控大股東,都是壽險公司!

金融股:中信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南山(4.89)、國壽(1.97)、中壽(1.62)

金融股:玉山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國壽(3.8)、保誠(3.4)、 南山(1.53)

金融股:兆豐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富邦(2.37)、國壽(1.39)

金融股:華南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新壽(4.61)、台銀人壽(3.84)

金融股:開發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中壽(3.6)

金融股:台新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國壽(3.4)、遠雄(1.0)

金融股:國票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國寶(4.98)、台產(1.99)

金融股:第一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中壽(2.46)、國壽(1.31)

金融股:日盛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富邦(4.32)、遠雄(2.47)

金融股:合庫金 壽險大股東(持股比重%):中壽(0.69)

資料來源:Cmoney

【延伸閱讀】壽險資金遍地開花,上市公司有福了!

金管會研擬壽險買股的新限制,雖然對壽險資金的配置是一大挑戰,考驗著壽險發掘更多好公司的功力,但好處是,壽險資金部位可望遍地開花,將有更多公司能獲得青睞。

以往壽險對單一個股最多可買到一○%,未來只能買到五%,雖然持股比重「半折」,但意味著過去買五十檔個股的錢未來可買一百檔,能獲壽險資金進駐的公司就會「加倍」。

對投資人來說,壽險部位是長期投資,如果前十大股東有壽險資金進駐,反而成了股價穩定的力量。標的方面,壽險資金向來最喜歡買高殖利率股票,此外,流動性也是壽險資金的重要考量。

不過,當壽險業大舉買進高殖利率股票,股價墊高後,卻造成殖利率下滑,會不會形成國內商用不動產因資金氾濫,造成租金投報率低,結果金管會設定壽險在不動產部位的投報率必須達到二.八七五%的限制,這個現象會不會出現在台股投資上?恐怕是限制壽險業買股規定可能會產生的負面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93

廿倍奉還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15.html

巴黎:


上兩個星期日筆者閱讀了星島日報加西經濟版的一個専攔,記得這位作者在幾年前金融海嘯期間開了一個倉,他的入市時間是市場最低點,非常幸運,理論上可以賺到很多錢。比較之下筆者並沒有這麼好運氣,當日美國銀行BOC從買入價十元一路插到5元,而這位作者就在5元多時入市,並選擇沽空,之後美國銀行再跌至4個幾,他獲利十多廿個%,我輸60%+,雖然價值法是如此合情理和令我信任,但這結果令我的信念接近崩潰邊緣。

這位作者開的倉可能是實倉,所以份外肉緊,又或許他見盡世間不平事,尤其是股票市場,所以專欄常常鞭韃政府救市政策、大鱷、銀行家、也包括散戶炒家,贏錢的時候他認為別人愚蠢該輸,筆者就成了其中一個因買入他所沽空股票的白癡,而當他輸錢的時候就認為市場錯誤做成白癡羸錢是無天理,最後所有的人都是錯,只有他一個才對。

幾年過後的今天,筆者很幸運早在美銀升至16-17元時平倉,而這位先生的倉仍在沽空一批我不懂的股票,美銀讓我回報接近七成,最近沽清的富國銀行亦賺近一倍,他的倉到上星期為止,總共盈利只有十多個%,但大市SP500從他入市起計卻己升了1倍多。

他的脾性並沒有因此改變,那一天的專欄仍在竊笑香港大升中贏錢的股民是大媽。

與此同時,香港亦有幾個報章博士專家,仍然不肯相信為何大陸經濟下滑,內銀能夠破頂,專家總喜歡以一大堆宏觀經濟數據去支持其個人的觀點,讓買入內銀賺錢的股民像個甚麼也不懂的無知百姓,好像不讓他們信心動搖不安心。

然而這些什麼經濟也懂的專家,就是不懂簡單的數學、PE和Yield。

用PE和Yield簡單計數買股票賺錢有什麼的困難?有什麼不公平?別人用亂估的方法能賺錢的話是別人本事,關專家什麼事?
市場是一個莊嚴的地方,一切發生的事總有它的原因,若結果和自己判斷有不同就只能代表是個人錯了而沒有其它。

如果明白任何錯誤只是為下一個成功舖路,為錯誤詨辯其實只會延長個人的失敗。

筆者非常感恩價值投資法讓自己能從新獲得過去錯誤的廿倍奉還,並以此和一些後學、Blog友互勉。
價值投資法並不需要博學多材,如果市場有2500支股票,筆者至少有2485支是不懂,但只要能集中在自己熟悉、能力範圍內的小小天地,也足夠獲非常理想的回報。

...............

交易方面,筆者已經清空所有美股,獵槍己上滿子彈到中港股市,子彈當然不能亂發,今天再加碼川河,這支犯了滴眼涙式買貨錯誤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唔夠現金,現市值仍只有11億兼無債,在14億樓下真係抵到爛,實在忍唔住,買完這註己佔組合有6%多,夠了,唔再買。
另外也買入同樣有七厘幾息的87001匯賢和互太,繼續加強現金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34

十倍奉還:智識形企業與智慧形投資者

巴黎:


最近看過黃國英的Talk Show十倍奉還影片,筆者認為很多地方值得做生意的人去思考。

筆者時常鼓勵年青人創業,只要想想,二十年前你找師奶為自己的公司派傳單,和今天透過Facebook如何找到你針對的客戶群,或自己網上建一間和跨國企業的樣貌差不多的舖,你就知道,今時今日的創業家的槓扞能力之大。

而背後就是一些智識引擎的利用。

附圖是Facebook這三年的股價走勢,若你三年前在20多元低價買入,以今天一百多元的股價,再整多支Google,你的成績單便會非常亮麗。


Blog友一定以為我傻了,因為我過去一直不建議買科技股,為何現在建議呢?
但如果你看清楚,其實我並無任何建議,只是說出過去出現的事情和一般人事後的希望。


現在請看另一單真人真事,一個拾下拾下的人在2009年用以為好低價O.6元買入一支抵押債公司,後來這支股破產除牌,現時在場外交易,只是0.03元,若以當天以爲資產負債表9成折讓買入,現在將會虧損全部資金的95%。



Blog友一定又以為儍,我過去不是說要買折讓股嗎?如果咁危險,將來應該點呢?

筆者只想列出一個事實,以倒後鏡來說就什麼都是有道理,即使道理A和道理B彼此都是矛和盾。

做成這原因是彼此並不是在同一的時間軋上, 而股價是會波動的,升時說升,跌時說跌,那些不會是你需要的智慧

現在請留意這個當年拾下拾下的筆者和破了産的PMI的軋跡,當2010年,它曾經以帳面值1倍7元水平賣出,筆者把握機會,拾下拾下地獲得人生第一支十倍利潤的股票,至於後來沽出並全部買入富國銀行在14年賣出賺一倍,前後20倍原始資金則是後話。


這文是想說出股票市場無限可能,無論科技股、垃圾、老千、破產、價值....股等等,有智慧如閣下,拾下拾下如筆者,都有奪寶機會。
你越能以觀察替代挑機,越能承托不同的方法,採納它們身上有用又合於自己性格的,你的機會就越多

而只要機會到來,大膽小小,唔好縮腳,行前一步,下一支十倍股就會出現在閣下的組合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74

黃國英講座《十倍奉還》

城中著名的基金經理黃國英搞講座,每位200多元也能令2000多個名額全場爆滿,實在厲害。雖然大家都清楚止凡對基金經理感覺不太好,但這些免費youtube,看看無妨,想不到有驚喜。大家有興趣不妨看看,我就在這裡分享一些我認為不錯的論點。




一開始黃先生就舉了一個朋友投資白銀的故事,這位朋友多年前得到Jim Rogers對商品投資的啟發,透過孖展投資白銀,而白銀在短時間內急升,於是他賺到了足夠退休的資產,從此就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黃先生建議大家應該在後生時建立可觀資產,而致富最重要三件事,第一是要在適當時候在適當地方出現,第二是信念,第三是槓桿,而整個講座就圍繞著這些論點去說明。而他還提到,風險管理與知足亦十分重要,他朋友的成功故事,風險管理欠奉,但最重要是他會知足。

基金界還在談港股兩年見30000點,但黃先生則頗睇淡中港股市。他分析,世界於金融海嘯出事之後,大部份地區都早已升破2007年高位,但中港股市則不然,主因是中央政府正在推行反貪,這是有成本的,令本來經濟都不算好,現在就更加不濟。

香港人總喜歡買樓、不動產,就算買股票也特別喜歡地產股、收租股,黃先生認為這是舊經濟,不是適合的時機與地方,不能讓你在這時代發達的。今時今日應該買一些知識型經濟的股票,這些企業有一個特點,是會與既得利益集團對著幹,而每個時代的革命性改變都會如此,這個時代是知識型經濟,既得利益集團是收租、地產、石油類,我們應該棄舊立新。

很喜歡黃先生對買股票的比喻,他指買股票就好像養魚一樣,只不過這條魚不是買來自己養,而是找公司的管理層代養。要把一條魚從小養大,最重要是要看魚的品種,看其是否算是大魚的一類,到底它是一條紅劍還是鯨魚?又要看這條魚是誰人養?在哪裡養?同一個品種的魚,在小魚缸養與在大海裡養都很不同。還要看條魚本身有多大,本身已經養到最大了,要再大就難矣。好像Microsoft這公司,本身已經打敗全地球,還要它增長,難道要它打出太空嗎?

不少人都聽聞80/20法則,今天全球化之下令這法則更明顯,越來越winner takes all。黃先生舉例,香港人很喜歡看韓劇,原來講座之前一年的韓劇總數有105套,有多少人看過當中的大部份呢?很多韓劇說出來都不會有港人認識,但《來自星星的你》就大部份人都有看過。「最好」與「其他」的分別會很大,這個現象於科技年代,全球化之下,將會更厲害。

於股市中投資,不少人認為是在玩一個零和遊戲,亦很害怕大鱷,尤其害怕索羅絲。其實投資不需要有敵人,面對索羅絲,我們不用大戰,反而可以向他學習,以他為目標。黃先生舉了NBA的Lebron James這個例子,James小時候,NBA中最強的是Michael Jordan,但James爸爸決不會因為有個強人在NBA,怕兒子敵不過Jordan於是就叫兒子別發夢了,反而會對James十分鼓勵,叫他應該向Jordan好好學習,他日才會變成NBA內的強人。

投資除了要有信念之外,亦要風險管理。黃先生談到這點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GEM參加「我是歌手」之後走紅了全中國,賺了很多錢。其實黃貫中也參加了,第一回合就輸了,但黃貫中其實輸了比賽也並無損失。相反,張敬軒則表示不參加這些「假節目」,這就失去了一個爆紅機會。這些「得」可以很多,「失」則不多的機會,很多upside,很少downside,是一個很好的風險管理借鏡。

談到槓桿的風險管理,有如「我是歌手」這類「輸有限、贏無限」的投資工具,黃先生就介紹了新一代的衍生工具,好像「貼價牛熊證」與「末日期權」。一談到槓桿,很多人都會想到孖展,如果google一下「炒股跳樓」的新聞,香港今時今日大約每年平均有一單,以香港股民數量與生活壓力,算偏低。為何這些數字比從前要低呢?黃先生認為這是因為今天的衍生工具有「輸極有限,以小博大贏」的特性。不過,他個人則較喜歡遠期期權,因為「貼價牛熊證」與「末日期權」這類工具只能頻繁地博,追貼大市,與賭博沒有分別,需要不少心力

有一段影片,黃先生在貶低林一鳴博士,指林博士轉行時表示自己不太了解金融界的工作,連自己與兒子都說服不來,所以根本不太適合在金融打滾。我身邊有朋友十分迷林一鳴博士,把他的著作與文章全看過了,今天朋友對投資的認真,亦是受林博士的啟發。今天給黃先生說得林博士很無用似的,想想我朋友看到這講座的話,應該不太高興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某人可以啟發你,又不代表他能得到別人認同的,平常心吧,朋友。

影片內還談及不少號碼,早前blogger間有不少討論談及Tesla、比亞迪、facebook這些股票,已經很想分享這個youtube,今天終於有時間整理這篇文章,大家有時間也不妨看看這個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Hgaju8f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69

財經八一八: 華潤賣假酒十倍奉還

1 : GS(14)@2015-04-12 17:16:54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6%B2-220000533.html\r\n\r\n其實內地企業生產劣質品根本算不上新聞,因為連大型零售企業都有賣假品的前科,難怪祖國同胞要來港掃貨。華潤創業(00291)早前公布去年業績轉盈為虧,蝕一億六千萬港元,當中主要受累於合併英國Tesco內地業務,但其實公司的內部管理也好不了多少。最近更爆出一宗賣假茅台的醜聞,被消費者提訴訟,日前獲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罰華潤超市需向消費者賠償十倍損失。\r\n\r\n事件發生於二○一二年六月,當時孫某在華潤超市所屬西單華潤萬家便利超市買了七瓶茅台,但之後他發現七瓶酒的包裝都不一致,懷疑買了假酒,於是把其中一瓶送到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結果顯示檢測品非貴州茅台。工商部門之後把七瓶茅台的五瓶送到茅台酒廠檢驗,定結果都是送檢品不是茅台酒廠生產、包裝,屬侵犯註冊商標的偽冒品。\r\n\r\n由是之故,孫某展開漫長的訴訟,在審理過程中,華潤超市未能提供問題品的供貨來源,法院首判孫某勝訴,華潤超市之後提出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華潤超市有關負責人解釋:「事件發生之後,華潤超市對此事展開了調查,初步認定結果是內部個別員工可能將茅台掉包。由於當年茅台價格攀升得快,難免有員工貪心以假亂真。」\r\n\r\n事件確認華潤超市一方出錯,而華潤的調查也承認有錯,但何來有上訴之舉,就令老戴非常奇怪。老實說,當己方出現問題時,一家優良管理的企業好應即時查找不足,而非否定人家的投訴。這事也可見今天的內地文化,當人家作出批評時,第一反應不是反省,而是指斥人家也有不是之處,這文化持續下去何來改進可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