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天融3億的共享充電寶:到底是泡沫還是好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0/162685.shtml

10天融3億的共享充電寶:到底是泡沫還是好生意?
新消費內參 新消費內參

10天融3億的共享充電寶:到底是泡沫還是好生意?

2017年第一季度已經過完了,要說最熱的投資熱點是什麽,所有人都不會拒絕說是充電寶市場。

本文由新消費內參(微信ID:cychuangy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龍貓君

共享充電寶的玩法與潛在玩法 

根據公開資料,只是最近1個月,就有多達8家充電共享公司和3億資金湧入市場,他們分別是: 

SIG 、紅點投資、九合創投、飛毛腿董事長投資的來電科技 ;

IDG資本、欣旺達、海翼投資的街電科技;

金沙江創投、王剛、德同資本、招銀國際、盈動資本投資的小電科技,同時很快就拿到了騰訊、元璟資本億元B輪融資;

巨人集團投資的暢充科技; 

梅花天使、祥峰投資與高維資本投資的河馬充電; 

下面其實還可以寫更多,可以說這個市場已經早早就進入到百電大戰。 總體而言,目前的充電寶市場可以細分為三類商業模式與業態: 

第一類是以來電科技為代表的線下機櫃模式充電寶。

簡而言之,之前看過龍貓君前面文章的都知道,今年是自助終端元年,來電科技有點像是一個裝滿了移動充電寶的線下自助終端,你繳納100元押金後,就可以帶走充電寶,使用一元可以充電一次,累積上限花費是10元錢。

龍貓君已經在深圳體驗了來電科技產品。但是這種模式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就是總是會擔心一旦走到一個沒有歸還點的地方就沒有辦法將充電寶還回去了,所以這對充電寶終端的布局密度有非常大的問題。 

第二類模式是餐廳移動充電樁模式。這個模式與自助充電寶模式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典型的餐廳、臺球室、咖啡廳的固定場景。

非常的便捷,也是一元掃碼就可以充電,而且相對於大型充電櫃要造價更加低廉,更容易比較快的回收成本。不過其真正的難度,我會在後面文章聊到。 

第三類模式就是免費充電模式。相信每年春節回家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在火車站見到免費充電的充電樁,巨人集團投資的暢充模式就是專業提供免費充電樁的,然而你以為它是公益充電服務商麽?

此前央視315曾經報道過某些免費充電模式程序里暗藏著強行下載APP和廣告推薦的程序。 

所以,總結一下共享充電寶其實目前一共就是這三種業態的玩家。 

靠什麽盈利:金融+媒體可能是變現主要通道 

從龍貓君之前寫的文章,大家都知道龍貓君最近瘋狂研究線下消費生態中。 很多人同樣也會很好奇共享充電寶到底靠什麽賺錢。 這里面有兩種盈利模式的計算方式: 

1 、 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盈利模式。相信經過這麽多互聯網水文的洗禮,大家都知道什麽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

也就是按照該產品的成本,計算該產品一次性固定投入,接著計算每天的凈收入,然後這些共享充電寶企業依靠每天充電收入來獲得收入,按照一次一元的計算體系,大概一臺設備半年內有望收回成本。這種模式也是最基礎的成本-收入收益模式。 

2、羊毛出在豬身上。這也是大家最願意講的故事,畢竟只有未來沒有實現的東西才是看起來最有希望的東西。 放在共享充電寶身上就是兩大潛在的營收點:押金與媒體營收。 

押金收入非常容易理解,每臺設備100塊押金,光資金池沈澱帶來的資產增值就是一筆可觀營收,這也是資本們最夢寐以求的生意。 

媒體模式也很好理解,今天大家都在等線下的新分眾機會,而這些充電樁就是一個天然的可以線下線上交互的廣告位,所以未來的邏輯肯定是賣廣告。 

共享充電寶們真正盈利的想法與主意是,依靠一次一塊錢來維系共享充電寶硬件的投入,再依靠押金沈澱與媒體營收做規模化收入。依靠這兩個夢想與故事去撬動VC的投入,完成全國的跑馬圈地。 

總體而言,共享充電寶們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那麽除了上面的盈利空間,共享充電寶還有哪些潛在的盈利模式?

龍貓君覺得,未來共享充電寶,尤其是櫃式充電寶還會有一條新的商業模式,那就是售賣充電寶。 

假設一個用戶只要累積充電到若幹次之後,例如累積充電50次再加上一定價格就可以買走充電寶,或者用戶有默認選項將不再歸還充電寶。 

這樣就將充電寶的模式成功由租的模式轉為賣的模式與租的模式相結合,由於前面租的模式已經將該充電寶價值滿足了,這個時候售賣的營收是純利潤收入。 

所以這個時候,這些櫃子和充電寶就成為大型充電寶的分銷渠道,同時可以搭載銷售充電線,而櫃子本身可以成為媒介廣告營銷通道,讓用戶在取充電寶的過程中能夠有廣告營銷的效果。 

共享充電寶模式真正難點:運營與消費情境的截殺 

如上文所說,到目前為止這個模式都是成立的。 但是一個模式出來的時候,大家都會有兩種態度: 

1、這肯定又是一個泡沫。所以選擇性去忽視,甚至簡單粗暴的直接不去研究與思考。 

每個新生事物出來的時候,都會經歷看不懂到慢慢可以看懂狀態。 滴滴打車剛出現的時候,大家普遍覺得肯定活不久,但是做到今天,證明了其一定意義是一個成功商業模式,我們作為商業從業者,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好惡去判斷商業本身,是一個基本的商業素養。 

2、認為這是一個商業模型,所以立刻蜂擁而至,一窩蜂進入到這個市場。這也不可取,卡位意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每一段創業之前,先分析自身優勢劣勢。 

這門生意,其實產品要求的技術壁壘並不高,充電寶的技術壁壘,龍貓君專業咨詢過技術領域專家,開發起來並沒有難度,即使某些家號稱會有核心技術的產品,也難保3個月內會被抄襲,所以往往到產品壁壘不高的生意,對運營的壁壘要求卻是極高的。 

龍貓君與一位專業從事共享充電寶的地推人員交流發現,該地推人員最大的問題在於運營難度非常大: 

首先,商家對於共享充電寶是不熱心的。

龍貓君以前也大量接觸過餐飲商家,對於這些2B小商家而言,凡是不能帶來額外營業收入反而需要耗費精力與維護的產品,商家就不熱衷甚至是反感的。

當初團購容易火,那是因為團購確實可以實在帶來收入,所以對於2B小商家的真理就是,如果你能給我帶來增量收入,我就可以考慮分給你一半。

但是如果你總是從我存量收入里拿走一部分來優化我的效率,我是不允許的。 那位運營人員顯然承認這一點,雖然充電寶企業答應會在充電收入中分成,但是沒有一個商家感覺這個分成有意義。

這點微薄的收入,還不夠維護充電樁的成本,畢竟這個充電樁其實是需要占據桌面的空間的,同時還要防止損壞、丟失以及顧客的抱怨。 

對於餐飲商家而言,這個店里除了吃飯是需要付錢的,其他服務理論值都應該是免費的,比如用戶充電這樣的事情,還需要收用戶一塊錢,很容易造成用戶對餐廳的反感,所以在地推過程中,商家維護這個產品的心態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這恰好是所有充電寶運營商忽略的地方,與代駕這樣的小桌卡不同,代駕廣告一方面能夠讓用戶喝酒,這其實是餐飲商家所希望帶來的。

但是充電寶除了需要維護,事實上跟商家客戶帶不來太好的價值,如果是商家免費提供,餐飲商家還會認為是一項增值服務,而現在的情況是用戶需要付一塊錢。這就跟一塊錢餐具費最初收取的時候都是讓用戶反感了的。 

這是其中一方面的難點,另一方面還要讓餐飲這些渠道客戶簽排他性協議也是一個非常困難地行為。 

從事過美團地推的人都會理解和明白,排他意味著資源的獨占性。這位運營人員承認這往往會是中間最難的一步,但是如果這個渠道資源不是排他性,所有充電樁都可以進入,那自己的充電樁放在那兒有什麽意義呢。 

所以,通過上面的分析,你其實發現這一門共享充電寶的生意,真實的難度是渠道運營的難度,怎麽讓商家同意你進入到這樣的渠道,確實是這門充電寶生意最難的地方。 

其次,純粹的資金補貼是未必有效的。這門生意按照百電大戰的邏輯,最終一定會變成O2O大戰的模型,可能需要開啟商家補貼模式。

比如一臺充電寶補貼給商家多少錢,但是這種補貼其實對於拉升C端需求是沒有有意義的,因為商家自身是沒有辦法促進用戶消費的,當用戶沒有對無電恐慌的時候,你不太可能強行鼓勵用戶一定要充一次電。 

另外一端就是,會不會開啟用戶補貼模式。但是如果用戶手機充滿了電,你即使因為充電有補貼也不能教育用戶養成每天到店里用共享充電寶的習慣。這就是這個生意真正困難的地方。 

最後,由於這個模式是場景喚醒消費的模式。用戶是沒有一丁點品牌忠誠度的。一個商業模型投入了大量資產去做品牌營銷,從而能夠累積品牌端資產。

但是共享充電寶本質是一個渠道生意,用戶對品牌沒有忠誠,用戶更在意的是獲取的便捷性。 所以這個時候你的產品設計的即使再完美,但在該餐廳環境下,沒有其他品牌產品,我又需要充電的時候,我可能會被迫接受另一個產品設計更差的產品,而這個產品可能是運營在三四線城市不太知名的一個共享充電寶品牌。 

相信經歷過百團大戰的人都明白,這門依靠地推的生意,是一個曠日持久的戰爭,與摩拜單車這些可以自主投放渠道的生意相比,充電寶看起來更輕,實際上面臨的問題會更麻煩。 

所以從概率上來說餐廳生意越好,越有多的客流的餐廳會越可能受到充電寶企業的補貼。 我相信,這才是充電寶企業們面臨的真正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教育商家願意維護和參與這個基礎設施的建設中來。 

除了上面談到的運營難度,還有另外一項威脅也不得不說,那就是不要忽視電池技術革命。

雖然行業里的人普遍認為五年內電池技術很難有突破,但是技術革命這件事情到來永遠是悄無聲息的,所以對於共享充電寶的商家而言,最大的困境和難題就是充電的需求不再成為需求了。 

最後是消費者的使用場景考核。

龍貓君認為共享充電寶核心賣的是用戶對無電的恐懼。這里面有兩種場景,一種場景是還有電,但是非剛需防範性充電,這種應該基本是主流狀態,另外一種是緊急用電。

這兩種狀態下的用電場景是有很大差異化的,所以不同使用場景下,應該會產生不同商業模式,從應急性而言,機場、火車站是最合適場景,而餐廳場景下更多是恐懼型充電,畢竟沒有人會為了充電去吃一頓飯,但是吃飯的場景下隨機充電是有可能的。 

總結:這是一門資本催生的基礎租賃生意 

前面已經說了模式與可能潛在的最大的問題,最後想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判斷: 

1、最終的結果一定是很難一家獨大,鑒於中國的餐廳分布情況以及購物中心的分布現狀,肯定會湧現出非常多家並存局面的基礎運營商,這樣的租賃生意很難具備贏家通吃特點。

所以區域性的運營商會各自占據自己的區域,而且誰先占據了渠道,再想把競爭對手趕出來用自己的充電寶系統,那就只能依靠補貼商家了。 

2、小創業者還要不要進入?個人建議是,不要進入這個市場了。

前天跟幾個朋友交流,今天的中國創業已經進入到“選太子模式”。幾家大的資本在項目很早期的時候進入,你即使占據了區域市場,從最終並購價值而言也不太大。

想想團購網站一樣的運營模式,你能賣的不過是商戶渠道資源,這件事上應該在中國沒有人可以超越美團點評,所以小創業者做這樣重複性開拓市場的價值,可以看看當年做團購網站的下場,大部分以虧錢為結局。 

3、 請不要叫這個模式為共享充電寶了。這根本不是共享模式,而是分次租賃生意。共享的本質是擁有所有權的個人用戶讓渡它的使用權給其他用戶,是對社會閑散資源的利用。

而充電寶是自己購置重型資產租賃給用戶使用,所以請不要叫它共享充電寶,而是租賃充電寶。 這樣的模式並不新鮮,也不是新鮮事物。

早年在農業的大型農機產品上早就在實行按次付費的金融租賃模式了,只是那些是大宗商品的租賃,這個模式本質和電腦租賃,和辦公空間租賃沒有差別,只是充電寶和自行車剛好是一個高頻租賃行為而已。 

4 、所以,我最終看不很看好這個生意呢?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不是什麽強剛需,但是只花一塊錢應急也沒有問題,畢竟成本更低,所以從生意角度而言勉強成立,但是到底多賺錢,多有想象力,我就不敢茍同了。

畢竟資本們認為娃娃機是線下風口的時候,他們也可以砸一個億在娃娃機上,然後告訴大家娃娃機生意邏輯是成立的,因為有些線下生意本身就是成立的,但是有多大創新、便利或者叫共享經濟,龍貓君就實在不敢茍同了。

總結起來就是,資本們選中了一個所謂賽道,然後重金砸它的規模而已,這樣的模式都能成為創新和風口,那也真的只能說明,中國互聯網創業已死,資本玩家永生。中國的創業真的如果進入到有錢就是創新的時代,那就真的是中國創業者的悲哀了。

共享充電寶 機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3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