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天之驕子的新興朝陽職業:端盤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42

現如今,美國高等學府的一些畢業生不再削尖腦袋做銀行家,而是擠進高級餐廳做服務生。站在一流餐廳的桌邊聽候客人差遣成為堂堂「常春藤聯盟」學校和美國最高烹飪學府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CIA)畢業生追求的熱門職業。

這絕非誇誇其談。本世紀危機後,美國的餐飲服務就業市場始終保持增長勢頭。

去年11月,美國的餐廳與酒吧服務生人數連續45個月增長,增至創紀錄的1040萬人。

餐饮业, 大学生就业, 毕业生, 就业率,哈佛,美国

餐饮业, 大学生就业, 毕业生, 就业率,哈佛,美国

餐飲業的高管向華爾街日報記者透露,包括小費在內,頂級餐廳的服務領班年收入可以達到8-15萬美元。

相比起來,做幫廚可能一年只能掙到3.5-4.5萬美元,而且工作時間比領班長。

紐約的Eleven Madison Park、芝加哥的Alinea等美國的頂級餐廳招聘侍應生,只有10%的求職者能應聘成功。

也許,對美國的天之驕子們來說,除了勞動強度相對低、收入又較高,餐廳服務工作還有個不錯的名聲:美國社會對這類工作不存在反感和偏見。

當銀行家或許還會遭到大眾鄙視,服務生反而可能受到重視。既然都是打工,何必自尋煩惱、忍受異樣眼光?

而一些大學生之所以放下架子和普通服務生搶飯碗,其實並不是純粹圖賺錢。

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樣的工作會讓那些大學四年學費超過20萬美元的畢業生感到滿意。

Eleven Madison的許多服務生都是CIA、康奈爾、哈佛、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的畢業生。

為了吸引青年才俊,這家餐廳著力營造教育氛圍,開展一些培訓活動,比如每週由經驗豐富的員工教授雞尾酒和葡萄酒課程——「歡樂一小時」。

Eleven Madison的一位老闆Will Guidara稱:

我們很難控制員工不要提前3、4個小時來。他們到這兒來不是光打份工,是讓自己充分投身其中。

Guidara還說,他們的許多服務生跳槽去了更輕鬆隨意的餐廳,那些同行已經形成了類似的專業氛圍。

去年紐約成立了一家名叫「餐廳協作」(Dining Room Collaborative)的聯網組織,旨在促進對高檔餐飲業服務人員的教育,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

該組織的一位創始人、紐約頂級餐廳Per Se前任總經理Anthony Rudolf稱,成立組織是希望

讓服務生成為一份性感的餐廳工作。

Eleven Madison一位24歲的服務生Celia Erickson擁有康奈爾大學服務管理學士學位,還學過一年的CIA葡萄酒與飲料項目課程。

去年夏季剛開始在Eleven Madison工作時,她先從廚房幫工做起,那是上崗培訓的一部分,後來成為初級的服務生。

Erickson說自己對管理一家頂級餐廳有了深刻的認識,

前2個月對我來說真難熬。我在學校裡學了5年,現在卻要在餐桌邊上等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93

【周末茶座】天之驕子跌落凡塵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776

重慶市2016中國西部春季人力資源招聘會現場(2016年2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誠/圖)

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工資低,早已不是什麽新聞了。但低到這種程度,還是能讓人大跌眼鏡。

有媒體近日歸納,2005年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1588元(“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到了2015年,這個數字好歹增長到了3726元(《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一向被視為社會底層的農民工兄弟,2005年的月均收入為875元,到了2015年則變為3072元(人社部)。

假設上述三個來源的數據統計口徑一致因而可比,那麽,在2005年,農民工的收入是應屆大學生的55%,到了2015年,則達到天之驕子的82%,差距大大縮小。

好比有人花大價錢批量加工了產品,期望賣個好價錢。結果呢?問題出在哪兒?

首先應屆畢業生的供給,由於大學擴招而大大增加了。從2001年至2016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從115萬人上升為765萬人,增長了565%。而從2001年至2014年,我國城鎮就業人口的增長則為63%。大學生畢業,回到鄉村是少數,往城市發展的占絕大多數。單從這個數據看,城鎮就業人口增長率遠低於大學畢業生的增長率。供給過多,價格下跌也是必然了。於是乎原來專科、高中生做的活,現在也用大學生做,當然平均收入也拉低了。

再從需求方面看。對於大學生眼高手低之嘆,聽了很多年了,也未必公允。沒有太多社會和人際經驗的大學應屆畢業生,眼界和處事本來就要給點時間磨煉的。不過現在大學生找工作,專業不對口的比比皆是。學中文、歷史、社會學、哲學的,專業對口的崗位本來就少,便去做文案工作,做銷售。起薪低,心理落差大,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反過來,學理工科的學生,處境要好一點。至少起薪要普遍高於文科生。根據《2012中國數理化(理科)基礎教育白皮書》,2012年應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排行榜前50位,理科專業占了78%。前10位榜單中,理科專業占了6席。而在平均月收入最低的榜單中,文科專業幾乎全數包攬。看來用人單位對理工科類畢業生的需求,比文科類專業還是要大。

這個邏輯也不難理解。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技進步關系非常緊密。學有專長的理工科學生,當然更吃香。當然,同樣大學四年,一般而言文科學生的日子遠比理工科好混,似乎也是眾人皆知的事。這個因素大抵也是有影響的。上了太輕松、太好混的專業,走上社會就不太好混了,似乎也合理。

這個現象倒也不是中國獨有的,環球皆然。2015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對日本全國86所國立大學,下達結構調整通知。要求是或者廢除文科,或者將文科合並進其他“社會需求比較高的學科”,一時引發物議,讓學文的心寒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38

天之驕子棄高薪 轉戰創業場 食腦+人脈 贏在起跑綫

1 : GS(14)@2010-08-30 21:37:32

2010-8-25 hT

  年輕打工族對企業忠誠度不高,普遍3至4年就想嘗試創業做老闆,近年更愈來愈多職場「天之驕子」如企業顧問、投資顧問等年輕高層,甘願放棄月入幾萬的金飯碗,心口勇字轉戰創業場。對比以往,年輕高層要創業,機會成本高且市場空間小,但隨着網絡世界開通,新一代都懂得「入流」掌握商機。香港商機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李根興認為,顧問精英本就要為客戶「度蹺」賺大錢,他們自行創業,已經贏在起跑綫。

  李根興表示,雖未有資料顯示近年的企業顧問創業率有明顯增長,但他們的個案確實比金融或投資界的高層和顧問為多:「企業顧問本身的工作就是幫人搞生意、賺利潤,所以他們一旦有做老闆的打算,就可以善用自身的創意和策略思維等優勢。」

80後顧問 重定黃金10年

  他又稱,金融投資界的高層,薪酬始終比企業顧問高,因此往外闖的風險和機會成本都高;再者,高學歷年輕族的家庭負擔較小,不乏回流或繼續轉型的機會,所以現今的年輕高層多數打工3至5年就有創業打算:「相比畢業即創業的人,他們至少有豐富的人際網絡,創業需要援手時,就能找到相應人脈幫助。」

  如26歲的胡嘉瑩(Joyce),本受聘於跨國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負責內地大型超市的直銷工作,安安樂樂打工3、4年,開始發現身邊的朋友或同事都選擇轉工或創業,影響她重新思考「黃金10年」發展方向:「去年6月還在打工,9月就辭職,鎖定網上電器銷售。」

  一開始,她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零食或護膚品銷售,卻選擇零認知的電器行,開辦eJOY.com.hk網站。「買零食的人會想即刻吃,買護膚品的會先想試上手,惟獨買電器,不論在門市或網上訂購,最後都必定要隔幾天才收到貨,對消費者影響性較小,創業可行性較大。」

營運3個月 月收6位數

  Joyce深明毫無經驗兼屬女流之輩,難以說服老行家讓自己躋身到行內競爭,入行前便花足1個月每天進出電器行查問市況,了解哪些牌子好賣、好用或款多。她積極致電電器供應商爭取經銷權,卻吃盡閉門羹,後來得一位伯樂「過招」:「前輩令我清晰行內運作,例如電器安裝有問題,電器行要全盤負責,所以行家不會冒險拆貨給新手經銷。」Joyce決定用行動展示合作誠意,一日致電6、7次游說,兼主動上門爭取面談,即使被惡言呼喝或連番cut綫也頂硬上:「決定要做就不能回頭。」

  去年12月,Joyce做了首個家電介紹網,同步花6位數建網站,令銷售功能可媲美門市,針對少有買電器的年輕族,以及忙得沒時間落舖選購的上班族:「舉例我想買惠而浦5公斤洗衣機,輸入關鍵字眼,可快速搜尋合適類別及相近的款式;倘若選了參考清單又不想即時購買,客戶亦可儲存資料,方便下次翻閱。」

  花了3個月時間炮製,網站今年6月正式運作,如今月營業額達6位數字。她給自己2年時間:「創業方向好重要,是想cover人工,還是想做大佢,我是後者。」

﹏﹏﹏﹏﹏﹏﹏﹏﹏﹏﹏﹏﹏﹏﹏﹏﹏﹏

【Case】電子賀卡太虛無 出路窄

  問題1:今年初,4名科大電腦科學畢業生拿着籌措而來的10多萬元,創立思方科技,大搞網上立體電子賀卡生意,4人預算首年沒有工資,半年內可達收支平衡,惟最近擱置賀卡概念,轉而設計網絡遊戲軟件出售予網絡玩家。

  專家建議:李根興坦言其產品很冷門,缺乏可參考的創業例子,而最大問題是沒有清晰的收費門路,推廣意念亦虛無,未能滿足消費者要「一手付款、一手收貨」的需要。

  應考慮將設計變成實物賀卡,擺賣或寄賣還可實在地收到錢:「若想賣設計或構思,可先聯絡廠商把電子概念實體化,再參加如貿發局等展覽會,爭取與海外顧客接觸的機會,讓對方知道你可以根據客戶需要度身訂造一款軟件,甚至把軟件註冊成專利,生產自己的商標及產品。」

﹏﹏﹏﹏﹏﹏﹏﹏﹏﹏﹏﹏﹏﹏﹏﹏﹏﹏

【Case】擺檔示範洗鞋 有助吸客

  問題2:本做鐘錶銷售的Tony,與友人開設「美鞋家」,推廣環保洗鞋及保養服務,惟因租金貴,公司設在大角嘴工廠區,只能吸納附近街坊生意,宣傳未見足夠,且收費便宜未能賺大錢。

  專家建議:李根興認為,創業首先要全身投入。其次,洗鞋及保養服務由於貼近大眾需要,可以廣受歡迎:「除在公司樓下擺放易拉架宣傳外,亦可印製單張投入附近屋苑或商廈;趁下班人流最多的時間,找個位置開攤檔,示範簡單洗鞋及保養效果,自然能吸引途人圍觀,順便作為鞋履收集點,減少上門收鞋的時間及成本。到別人上班的日間,就可洗鞋。」他認為收費數十至數百元很合理,只要撈到生意便可發大來做。

﹏﹏﹏﹏﹏﹏﹏﹏﹏﹏﹏﹏﹏﹏﹏﹏﹏﹏

專家之言︰掌握收費之道 鮮有蝕本

  除了Joyce的網上電器銷售外,還有5月才推出但已錄得逾5萬會員的網上團購「激安Zone」,創辦人王鍵基(KK)曾於McKinsey工作,看準外國的「快閃團購」網而照辦煮碗引進本港,以低於5折的商戶或產品優惠,吸引瀏覽者網上消費,從拆帳中賺取利潤。因反應大好,引來不少同類競爭者相繼出現。

首要互惠互利

  創業原因不外乎為夢想或為賺錢,但「創業達人」李根興說最重要一點是想想:「錢從何處收?」eJOY與激安Zone能於短期內獲得不俗成績,只因Joyce和KK懂得利用網絡收費,且有實物作交易:「收費過程清晰,顧客在網上購物,他們實際收到錢之餘,對方亦能實在地得到一件貨品;雖然兩者的構思都不是新概念,但起碼人人都有需要,亦能互惠互利。」

  他補充,如激安Zone之類的團購網,很快就有競爭對手出現,同一範疇最後亦只能留下一個勝利者。他認為KK若想再下一城,就應打鐵趁熱,吸納更多投資者注資,方有穩健的資金繼續與對手決戰:「有錢,就可做更多宣傳和推廣,提高知名度,保持客流量,與商戶爭取優惠的議價能力亦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55

Big Spender:天之驕子 重返老爺車懷抱

1 : GS(14)@2014-08-20 22:42:3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40819/18833265\r\n\r\n                                90年代初,羅肇華在加拿大最高學府Western University(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畢業,其後加入美國高盛,再調職回香港做私人銀行家。經歷過不少金融風浪的他,直至發生2008年的金融海嘯,認為做銀行家已失去昔日的光環,倒不如開設私募基金考驗個人眼光兼享受更豐厚的回報,並到認識多年的香港富豪鄭裕彤、其家族擁有的周大福企業旗下的公主遊艇南中國公司擔任執行主席。現在,用英國老爺車駛去遊艇會坐上英國製的新遊艇,實現90年代初在紐約實習時,在曼哈頓經常看見富豪到豪華遊艇上,度過愉快週末的夢想生活。\r\n記者:黃碧珊\r\n攝影:梁志永\r\n\r\n                金融海嘯的發生,有些人歸咎於投資銀行精心包裝設計的資產證券化,稱這些是糖衣毒藥。一班在華爾街及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工作的精英,昔日被視為天之驕子,在金融海嘯發生時,馬上由英雄變成狗熊。羅肇華當年是高盛亞洲證券香港總行的董事總經理,已經做了17年投資銀行的他,深深感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與監管,萌生退意。\r\n不過要作出這決定並不容易,因為他在大學時,已決心進入華爾街工作,快將50歲的羅肇華,坐在千萬遊艇的客廳,回想約三十年前往事,「在加拿大讀Grade13時,被Western University的校園氣氛吸引,很努力讀書考入去。Western University的商科被視為加拿大的哈佛,是加拿大最頂級的商學院,當年每屆只收約150人,一般來說只有兩、三個非本地學生可以考到。」為了爭取成為其中之一,羅肇華在首兩年的本科大學課程時,不但用功讀書,並積極參加課餘活動,最後成為商科生。\r\n\r\n              ■1999年,一批香港超級富豪,包括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前排左四)、何鴻燊、利國偉(前排左二)、楊受成(後排右二)、榮智健及劉鑾雄(後排左三)等,聯手進軍衛星發射市場,斥資逾4億元投資一間美國高科技航天公司,惟該公司在2004年破產。當年航天公司在香港舉行會議,鄭裕彤坐在前排右四,鄭家純站在後排右五,羅肇華站在後排右一。《壹週刊》圖片\r\n\r\n窮學生代步 豐田第一代Celica\r\n\r\n                在外國,車是必需品,「那時是窮學生,第一架車已經是老爺車,一架車齡接近廿年的豐田第一代Celica。」現在,第一代Celica是古董車迷心中的經典,但對於學生時期的羅肇華,雖然它既生銹又破舊,但仍視它為寶,「經常要維修,想盡辦法讓它繼續行駛。」畢業後,他經過逾60個面試,等了半年,1991年終於加入美國高盛做實習生,從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搬到美國紐約,無奈跟豐田Celica說再見,換來本田高級車系Acura Integra。\r\n1993年,高盛發展香港業務,羅肇華被調任回香港,負責資產管理、私人財富管理及策略性投資交易等,接觸的客戶均是香港富豪,在遊艇跟他們建立關係,「當時包括彤叔(鄭裕彤)的首三名大客,都是在遊艇上認識的。我們很少在遊艇上傾生意,都是唱歌、打麻雀及欣賞周圍景色,消遣一下,沒有秘書、電話、股票資訊打擾,很隨意輕鬆的。」鄭裕彤長子鄭家純是羅肇華Western University商學院的師兄,1998年鄭家純與母校商學院合作,在會展設立鄭裕彤工商管理學院。「校舍成立儀式在會展舉行後,我與一些賓客上彤叔的遊艇,跟彤叔一家人一起遊香港夜景。」\r\n羅肇華雖然於2008年已打算離開高盛,但為了配合鄭裕彤旗下的周大福上市,也等到完成一切籌備工作,至2011年8月底才退休。2011年,46歲的羅肇華已經「退休」,而年屆86的鄭裕彤仍任新世界發展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羅肇華笑說:「對銀行家來說,『退休』這個詞彙是很重要,即代表你跟公司在愉快的情況下結束關係,享有應得的投資資產。」因此,他在「退休」後開設私募基金鄭和金融。\r\n在私人銀行工作期間,羅肇華多數以跑車為交通工具,包括法拉利348、355及M550等,同時擁有一部Benz老爺四驅車。Benz在70年代初,應當時大股東伊朗沙皇要求,生產軍用四驅車,「朋友在1986年從英國運來香港,1997年,我以30萬元購買時,它已經有18年歷史。」2004年,香港法拉利車主會有一個從香港駕車到上海觀看格蘭披治賽車的活動,有46輛法拉利參加,行程途中有一對夫婦在高速公路上出事。其後,羅肇華更加小心駕駛跑車,加上幼女出生,將跑車及四驅車出售,轉揸七人車及房車。\r\n\r\n心癢緬懷過去 呵護Bentley S3\r\n\r\n                不過,一年前,他又心癢癢要買一架老爺車,懷緬一下當年在加拿大讀書時代呵護汽車的回憶,「有三架在60年代生產的車揀,分別是Benz280、Rolls Royce Phantom VI及Bentley S3,Benz外形太四正,Rolls Royce則太誇張,還是選擇流線型的Bentley。」Bentley S3僅生產於1962年至1965年,約有1,600架面世,其中311架是使用當年母公司Rolls Royce收購幾年的車身製造廠製造車身。\r\n羅肇華的S3產於1964年,是311架的其中一架,車身出自Park Ward,使用鋁造車門,較標準S3以鋼造車門輕,行車較快,「買之前請大昌行做檢查,性能良好才買。雖然它已經50歲,但仍然可以行駛到每小時110公里,不過我唔捨得這樣糟質它。剛買入時,8歲幼女不喜歡坐它,但去年底,用這車帶她去半島食晚飯,可能沿途有很多人投以羨慕目光,以及半島的傳統英式氣氛跟這架英國車相襯,她竟然說開始喜歡這架S3。」購買這車後,才發現原來原車主是朋友,出售數年後才轉輾到羅肇華手中,所以他不願透露買入價。今年初,英國有一同樣在1964年生產及Park Ward車身的S3古董車拍賣,成交價接近100萬港元。\r\n\r\n                                                                                               
            ■去年才推出的公主遊艇82MY,船身長約25米,每艘售約6,000萬元。            ■船內有四間套房,主人房面積約200呎,置身其中完全不覺得是在遊艇上。
\r\n\r\n新玩具:Bentley S31964年\r\n\r\n                                                                                                                                                                                                                                    
            ■1919年生產首輛Bentley四汽缸賽車時,標誌已經用上這個「B」字為中心,兩旁有一對似凌空翱翔的飛鷹翅膀。            ■七十年代前,汽車沒有冷氣裝備,只靠手動打開的雞翼窗入風。            ■木紋錶板及車窗內框,加上幼框皮軚盤,懷舊感濃厚。
            ■車廂內的倒後鏡置於錶板台上方,於當時來說也是跟一般汽車與別不同。            ■S3有四個車頭前燈,造型別緻。            ■羅肇華認為它外形流線,從側面看最有美感。
\r\n\r\n其他愛車\r\n\r\n                                                                                                                        
            留學座駕Toyota Celica\r\n■在加拿大留學時,羅肇華以900加幣購買這款於70年代製造的Toyota Celica。            千禧家庭樂Benz G-Wagen\r\n■千禧年,羅肇華以粉藍色雙門Benz G-Wagen跟家人,從蘭州至烏魯木齊完成約2,000公里的兩星期旅程。            上班代步Bentley Arnage\r\n■平日上班,羅肇華多以2008年生產的Bentley Arnage代步。
          \r\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1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